急危重症护理的学科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危重症护理的学科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急危重症护理的学科特点

篇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内外ICU、EICU、PICU、NICU、CCU、8个护理单位护士和普通病房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进行轮转ICU培训,成为急危重症人才库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热爱危重病护理工作;自愿接受本次调查与培训,共214人。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结构:28~42岁,平均(35.3±5.31)岁;护龄结构:3~22年,平均(16.6±5.46)年;ICU工作年限2~21年,平均(15.5±5.62)年;学历结构:大专112名(52.3%),本科及以上102名(47.7%);职称结构:护士41名(19.1%),护师65名(30.3%),主管护师93名(43.5%),副主任护师15名(7.1%)。

1.2方法

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培训的模式。①理论授课:理论授课由经过专科护士培训的专科护士、有专科特长的护士长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医疗、护理专家授课。授课时间基本利用工作外时间,每周安排两个晚上分别进行3学时的理论授课等。理论授课内容以专科系统理论学习为主,采用多媒体集中课堂授课和分片培训的形式。授课内容包括: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症监护概论及护理管理;重症医学基础及专业技术;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重症患者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技巧;运用循证医学对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各系统危重患者的护理;疼痛的护理。②临床实践:实践培训总学时数为320学时,由各ICU的带教老师实施临床带教,实践教学内容为理论教学知识的消化、应用和扩展。教学重点主要为常见疾病的监护及抢救配合技术,主要有: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目的在于提高ICU专科护士的核心应对能力。依据卫生部办公厅《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组织人员编写重症护理专科护士理论和技能培训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或不回答计0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调查问卷由研究者发放,并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调查为不记名,请调查对象如实填写问卷,问卷隔日收回。本次培训前发放问卷214份,回收203份,回收率94.86%,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6.55%;培训后发放问卷214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2.52%,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95.45%。

1.3统计学方法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培训后再次对上述人员采用该调查问卷进行调研。资料收集后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

2结果

2.1培训前后

ICU专科护士理论水平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

ICU专科护士主要业务技能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护理操作项目繁多、监护记录细致,护理的技术含量高[2]。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稳定护理队伍结构、提高ICU护理队伍的竞争和服务质量意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关键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3]。由表1可见,本研究运用的培训模式提高了ICU专科护士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这些护士应用学到的知识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3.2理论与实践交叉培训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护士的临床应对能力

由表1、2可见,本研究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提高了ICU专科护士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这些护士应用学到的知识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4]。

3.3明确培养目标

在制订培训课程前,我们首先按照卫生主管部门的专业总体要求,根据山东地区开展ICU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具体培养目标,即要求学员通过培训,能掌握与危重患者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各种常见危重疾病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护理要点;熟练掌握危重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危重病患者及家属实施整体护理。我们根据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设置的培训课程既体现实用性,又体现指导性;既反映现代ICU学科和护理实践的水平,又符合ICU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5]。

3.4调动学员临床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学员临床实践的机会,这只是外在的有利因素,更主要的是要提高学员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6]。在ICU临床实践教学中要打破陈旧教育体制遗留的“不会学习”的后遗症,通过临床实践促进学员“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应让学员明确专业知识、技能的升华源自临床经验,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对已知内容的巩固、规范、更新同等重要,自觉参与临床实践学习,切实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3.5培训内容持续改进

目前缺乏ICU专科培训师资,虽然选拔了在ICU工作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承担临床带教任务,但临床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还须不断提高。为了提高ICU专科护士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建议尽快开展ICU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培养专科护理教学人才[7]。

篇2

[关键词] 初检护士;儿童医院;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9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逐步进入“服务型社会”,人们对医院服务模式的要求也在不断转变。不单是治病求医,更是要以预防保健为主。“社会化、人性化服务”成为医院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很多医院建立起了以引导患者为目的的导医等岗位,逐步从“以治疗疾病为主”转向“以服务患者为主”[1-2]。而本院作为一所大型综合儿童医院,针对患儿自我感知不清,描述能力较差的特点,建立了针对性较强的初检护士岗位。

我院门诊量每日约3 000人次,高峰期可达8 000人次。前来就诊的患儿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偏小,病种复杂。门诊各科室位置分散,治疗检查项目细致。初诊患儿及家属对环境陌生,并且在短时间内需要经历挂号、候诊、检查、交费、取药及治疗等多个环节。为此,作为初检护士,能否本着“以患者为中心”、“医院人性化管理”的宗旨,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满足患儿和家属的要求,减轻其心理负担;成为改善门诊就诊秩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的重要条件之一。初检护士在儿童医院门诊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著。下面就个人的经验对初检护士在医院中的主要作用作一浅析。

1初检护士能够协助患儿及家属顺利就医

1.1引导作用

患儿普遍年龄偏小,自我感知描述能力差,并且起病急,变化快。家长医学知识相对不足,对某些疾病不能正确定义。因而常常来到医院却不知道挂什么科室号。初检护士根据医学护理知识,通过简单的看诊、问诊后迅速及时地定性疾病、准确引导,消除了就医的盲目性,为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2安抚作用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政策的实施,孩子成为很多家庭生活的中心。孩子患病,多数家长就会非常着急,焦虑、烦躁,情绪非常不稳定[3]。来到医院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更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初检护士应热情主动地接待,耐心细致地解释,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沟通技巧,安抚患儿及家属,使他们心情平静下来,及时就诊,得到专业的治疗。

1.3健康教育作用

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患儿及家属在患病后都希望更专业深入地了解该疾病的起因、治疗、康复及预防等。进行健康教育能够防止疾病的发生,阻止疾病的进展。初检护士通过宣传卫生知识,答疑解难,叮嘱注意事项,满足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在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世界性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初检护士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初检护士的良好表现能够提升医院形象

初检护士的良好表现能体现医院人性化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及服务水平。

2.1 初检护士要形象好

患儿来到医院就诊,第一接待人就是初检护士。初检护士的形象,代表了医院的形象,其仪表、举止言行、工作态度均代表医院[4],直接影响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初检护士要仪表大方,服装整洁,动作优雅,行为得体。工作中态度和蔼,精神饱满,微笑服务,主动热情迎候患者。交流过程中应用普通话,礼貌规范[5],集中注意力,保持适当及距离。初检护士对患儿及家属的尊敬和重视,可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

2.2初检护士的有序指导、合理安排

门诊工作繁忙,人员流动大。初诊患者对就医环境陌生,诊疗程序不熟悉,在治疗过程中往返浪费时间,或者扎堆看病等,造成医院秩序混乱。初检护士指导患儿及家属就医,告之目的地路线,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延误加重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初检护士正确分诊,选择最优,也缓解了各个科室忙闲不均的情况。正是因为初检护士的疏导和管理,使患者按序就诊,维护候诊秩序,保持门诊区域的清洁,为候诊患者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有序整洁的就诊环境。

2.3 初检人员要沉着、冷静

初检作为医院的门诊第一线,其配备的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突发事件应沉着应对,对急危重症患者直接护送到相应科室并安排好接诊事宜,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或抢救,减轻痛苦,挽救生命。

预检分诊是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预检分诊作为医院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检护士工作一方面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掌握多学科的综合能力,以达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同时要主动了解医院的专家专科特色及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对就诊者提供相应信息,使之可以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医院动态。另一方面则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用自身优质的服务为医院人性化管理添砖加瓦,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及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阎惠中.现代护理管理与质量检控[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3]姜乾金.护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爱敏.护士礼仪与健康教育[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导诊护士;培训;管理;满意度

导医服务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也是医院与患者之间沟通的联络纽带。导医工作质量直接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展现着医院的形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对门诊导医护士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院对导医工作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导医护士的工作范围早已突破单一的导诊概念,已成为集导诊、预检分诊、医学咨询、健康宣教、便民服务等"五位一体"的医院形象大使。本文对我院如何加强导医护士的培训与管理,使医院门诊的综合满意度明显提升总结如下。

1 导医台的设置

我院在门诊大厅的醒目位置设立导医台,标志明显,一目了然。导医台免费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和平车、开水、一次性水杯、针线包、雨伞、便签纸和笔,以及健康教育处方及折页等便民服务项目,节假日不休息。

2 导医护士的选择

选择年龄在18~30周岁女性,大专以上学历,医疗或护理相关专业毕业,身材匀称,五官端正,身体健康,身高在160cm以上,熟悉医院环境,责任心强,具有良好服务意识,有不少于6个月临床工作经历的护士8名进行专职导医服务,目的是能代表医院形象,能体贴患者,也更懂得帮助患者,而且能提高分诊的准确率,减少患者和医生因分诊错误而引起的投诉问题发生。

3 导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1]

3.1理念培训 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单一服务为主动全面服务。树立导医的宗旨意识,导医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真情换理解,以微笑亮窗口,以服务赢声誉。导医的目标是"热情、温馨、周到、细致"。

3.2礼仪培训 导医的礼仪范围很广,在行为礼仪方面,包括站姿、坐姿、行走姿、拾物姿、蹲姿、指引姿、推轮椅姿等。在言语礼仪方面,包括接电话礼仪、问候礼仪、同事同行间打招呼礼仪、遇见领导上级的礼仪、汇报工作礼仪、接待患者投诉礼仪、为候诊患者喊号礼仪等诸多方面[2]。

3.3业务培训

3.3.1院情培训 我院门诊办自行编印本院简介,采取定期讲课的方式对导医护士进行院情院史培训。通过培训,导医护士必须掌握我院基本情况,例如我院建院历史、等级级别、医保定点医院信用级别、开放床位数、年门诊量、年出院量、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名称及业务范围等基本院情。

3.3.2业务范畴培训 通过培训,导医要熟悉医院环境,熟记专科特色和专家坐诊时间,熟背我院门诊常见管理制度,例如首问首诊负责制、专家门诊管理制度、温馨服务制度、挂号管理制度、预检分诊制度、特殊人群优先制度以及便民服务举措等。除此之外,导医还需掌握我院常用检查项目的目的和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正常值以及临床意义等。熟悉门诊一卡通的就诊流程,准确指导患者在我院完成挂号就医、缴费、结算、退费、打印清单等全套流程。

3.4素质培训

3.4.1专业素质 导医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许多边缘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护理学、药理学、常用卫生计生法律法规;以及预防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方能做到对患者的提问给予恰如其分的科学解释。

3.4.2心理素质 导医护士上岗前需调整好自我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上岗。患者因患病、经济、疲倦劳累、不周到的服务等原因,常出现过激的言行,导医护士有时会成为他们发泄的对象。因此,忍耐、控制好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3.5职责培训 我院门诊办从纪律、语言、仪表、举止行为、制度等方面制定了导医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导医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为患者提供简洁的就医流程,使其运行于导诊工作中,让患者从踏进我院大门起,直至就诊结束离开我院,整个就诊过程中,得到高效、便捷、满意的导医服务,做到"服务无缝隙,沟通零距离"。

4 规范化的导医服务管理

4.1标准化的导诊分诊工作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导医岗位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台导医,另一种是候诊区分诊导医。

前台导医每天早上提前30min到岗,工作地点在导医台。仪表要端庄,着装规范,衣帽整齐整洁,佩戴工作牌,站立在导医台前,迎候来诊的患者。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前台导医既要热情接待,处事敏捷果断,又要善于察言观色,听取患者主诉的"弦外之音"。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初步判断所患疾病的隶属专科,快速准确地指导患者填写挂号信息表,办理就诊卡。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前台导医迅速通知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安排优先挂号就诊。

在每天上午挂号的高峰期,门诊办安排一名巡回导医在门诊大厅巡视,疏导排队人群,维持门诊大厅就医秩序,回答患者咨询,解决门诊患者的就诊难题。发现需要帮助的患者,主动上前询问;发现行动不便者,免费提供轮椅和平车服务,协助并指导患者在院内的安全转运;需住院者,安全护送患者进入病房。

各科候诊区的分诊护士,则是根据患者挂号单的先后顺序,将各科挂号单和门诊病历依次摆放整齐,指导患者填写病历封面,依次依序地安排患者进入各科诊室。分诊护士要善于利用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为患者介绍当日专家特长和专科特色,让患者能选择到合适的医生,正确引导患者就诊,对于年满70周岁的老年患者、残疾人、军人等特殊患者,适当给予安排优先就诊。合理地帮助患者安排各项检查的先后顺序,避免不必要的来回走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及时得到有效的诊治。

4.2做好咨询工作 患者往往比较重视自己的疾病,很想向医务人员咨询自己关心的各种问题,因此,导医护士在解答患者问题时要耐心,不要因工作忙而流露出厌烦的情绪;同时,回答问题的用词要确切,尽量不用模糊不清的言词,恰如其分地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和病情,解释要有针对性,说话讲究艺术,尽量避免空洞说教的态度。

4.3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导医护士必须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与素质,牢固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及辅助检查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为患者解释各种检查的目的与结果,介绍疾病的防治常识,简介疾病特点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以及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服药、休息、饮食、运动、自我护理常识、复诊的途径等,根据多发病常见病的季节,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有传染病的患者,还要教育其如何防止交叉感染等。按需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折页。

4.4正确处置患者的投诉 导医台位置醒目,容易成为患者投诉的地方,导医护士要保持头脑冷静,递上一杯水,安定患者的急躁情绪,和门诊办主任一起共同耐心聆听,要理解同情和爱护患者,对问题进行公正地分析和调查核实,与有关部门协商共同为患者排忧解难,让问题现场解决,使患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5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导医护士的培训与管理,使导医工作有序、规范化、礼仪化、制度化,工作中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患者一进我院,就能感受到阳光般的朋友式的亲情服务,感受到被重视,消除了陌生感,从而对医院产生认同感、亲切感。导医护士用她们的真情、热心、爱心,用她们的一言一行,美化了医院的形象。随着医院门诊导医护士管理的不断加强,门诊患者及医务人员对门诊工作的综合满意度由原来的90%上升至99%。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角度;儿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引言

工作价值观(OccupationalValues)是人生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关研究中认为[1],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个人追求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要,是人在从事工作活动时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对人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个体对社会上各种职业所具有的优势、职业所具有的意义、职业重要性的内心尺度衡量[2]。通过工作价值观的角度,能够使管理者了解属下的工作态度和动机。儿科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法,而工作价值观的取向不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效果产生影响,还对儿科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工作价值观角度下儿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

1工作价值观角度下的儿科学科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有积极方面的变化,也有消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儿科学科作为综合性医院不可或缺的建设方向,是综合性医院建设的核心和焦点。

1.1完善儿科学科体系

儿科学科体系的组成中有门诊、急诊、病房等,这是儿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建设,就会造成连锁性的不良影响[4]。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对体系的组成部分有重要的影响,医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门诊定定时出诊,在急诊中为患儿提供专业的诊治,在病房中关注患儿的治疗进展,无疑对患儿的健康带来的促进的作用。同样,护士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会以为患儿服务为中心,为患儿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从而减少了与患儿家长之间的纠纷。因此,儿科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发挥高度的责任心会促进儿科学科体系的完善。

1.2优化儿科就诊流程

医院的就诊流程固定,儿科学科的就诊过程属于其中的分支,因此,无明显特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发现儿科就诊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如为减少家长的排队候诊,可以设立儿科绿色就诊通道,让家长提前预约,分层挂号,为保证患儿能够及时接受到治疗,可以延长服务时间,从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使患儿接受更为便捷的诊疗[5]。

1.3加强硬件设施

建设儿科的建设中离不开硬件设施,儿科的硬件设备是科室发展的基础,但在建设中,要具有符合儿科患者特点的检查和治疗设备,保证患儿在入院后能够节接受有效的治疗。在儿科硬件设施建设中,医护人员要具有积极主动的心态,主动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维护,爱护、保养设施,使患儿在需要设施时能够使用。

1.4改善儿科就诊及住院环境

儿科就诊环境和住院环境不仅要符合患儿和需求,还要保证患儿家长使用方便,如儿科卫生间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身高,同时为家长设置相符的设施[6]。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在儿科的部分区域内设置吸引儿童兴趣的设施和玩具,使用液晶显示器为患儿播放其喜欢的动画片和音乐,病房和走廊要有卡通的氛围,色彩缤纷,从而降低患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紧张恐惧感。此外,若医院内的儿科医生较少,那么在环境上,要尽量缩短儿科各部门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尽快为患儿就诊,同时,医护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主动为患儿诊治。

1.5优化儿科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

在社会发展中,新的分配形式日趋成熟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将经济效益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准,但儿科学科建设中,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当经济效益不能满足医护人员需求,这就使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儿科学科建设中,为保证儿科医护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在薪酬体系方面,医院要进行进行优化,改善增长机制,调整收入结构,使儿科医护人员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医疗服务费用水平上,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对医院管理的稳定性,增加了医护人员对学科的认同感,进而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流失。

1.6突出重点学科建设

儿科学为二级学科,在设置时以重点专科为主,如儿科呼吸、儿科血液、儿科消化、儿科心血管疾病等专科,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学科体系。从而使患儿就诊具有明辨性,能够提供更专业对症治疗服务。此外,在设置时,可以与当地的病种情况相结合,找出儿科特色发展的方向,走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1.7加强儿科科室管理

儿科学科建设的带头人要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完善科室相关制度,促使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实施。市场经济中,医院的竞争激烈,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制度要彻底打破,为调动儿科医护人员的机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可建立适当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科室医护人员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使每个医护人员感觉自己是科室的主人。适当情况下,给予科室内医护人员的精神及物质奖励,从而提高医护人员事业成就感。

1.8加强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中,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和先导,通过科学创新能够提高学科人才梯队的学术水平,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支撑,形成具有特色的临床学科和优势。但学科内容的研究中,医护人员要有坚定的信念,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发明与发现重要性相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样重要,通过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使医护人员掌握临床科研的技巧,使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原始创新在推进[7]。同时,对管理政策进行完善,通过激励措施,建立鼓励机制,使科室内的医护人员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平台,进行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研究,争取“大突破”。学科建设的依托是科研课题,一个学科的水平、知名度是根据课题的水平和后续成果体现的,因此,在学科课题上,要重视科技源头,让课题研究人员树立造假可耻的思想,避免课题造假,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8]。

2工作价值观角度下的人才培养

医院竞争和学科竞争的核心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儿科学科建设中,人才是主体,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儿科学科人才培养时,将人才的年龄、职务、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学术骨干和年轻的专业人员配合,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合,儿科人员与其他相关学科人员配合的形成,构建成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开拓进取的人才培养结构[9]。

2.1树立救死扶伤意识

在儿科学科人才的培养中,由于医护人员接触的是患儿和家长,患儿患病后,家长表现出焦虑、急切的心情,若医护人员缺乏救死扶伤的工作价值观念,展现给家长是不尽责的工作态度,不仅导致与家长之间的纠纷,甚至会患儿的病情的救治造成影响。尽管社会在进步,但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救死扶伤都是一名医护人员需要遵循和继承的传统。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让医护人员树立救死扶伤的意识,认识到为患儿服务,以患儿为中心,缓解患儿病痛是一名儿科医护人员的天职。在此过程中,通过历史教育、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10]。

2.2树立爱岗敬业意识

在儿科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管理,鼓励医护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在学科建设中,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责任心体现的是一所医院、一个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11]。儿科学科是服务窗口,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使患儿和家长舒心、放心,从而使儿科环境温馨。

2.3树立无私奉献的意识

经济浪潮的推动了医院内经济氛围变化,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树立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意识,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工作中牢记白求恩、南丁格尔精神,保持白衣天使的风范,热情、主动的为患儿及家长服务,满足患儿及家长得合理需求,避免进入拜金的胡同。

2.4加强人才管理

儿科学科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在加强对儿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的业务培训外,还要重视儿科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特别是对年轻的医护人员教育,使年轻的医护人员能够尽快的成长,在能够独立进行工作的同时,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为提高专业技术的业务水平,通过增加与兄弟单位的学术交流和进修,引进新的儿科专业技术。

2.5人才引进和培养结合

儿科学科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树立大人才观念。儿科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学科带头人所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直接的关系,因此,学科带头人队伍要具有高的技术水平和高的工作价值观念。一个学科只有一名学科带头人,但可以有其他学术带头人和专项优秀的拔尖人才,为留住人才,医院要从体制、文化等多方面创新,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施展的舞台[12]。以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作为牵引,打破科室界限,优化重组现有学科人才,对现有学科人才的潜力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制订学科建设标准,定期组织达标评估,加强中青年学科骨干的培养[13]。在人才培养中要构建梯队式按时,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设置相应的亚专科,分专业组比如:儿科呼吸、血液、消化、心血管等专科组[14]。保证学科能够持续性的发展,通过梯队人才建设储备人才,培养接班人。加强储备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确保储备的优秀人才基础好、能力强、能创新、有潜力。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忽视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技术类人才、护理类人才、药学人才等,通过构建人尽其才的机制和氛围,在学科建设中,逐渐形成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人员配套的人才队伍。

3结语

儿科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在动力,而人才培养是儿科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条件,二者结合构成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的建设中,儿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所医院缺乏人才,学科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而缺乏好的学科环境,人才培养就会收到限制,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层次,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同样促进了学科建设。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共同特点是受到了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当培养的人才具备了相符的工作价值观,就会提升参与学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科建设。综上,儿科科学建设与人才培养要有统一的工作价值观,进而能够产生促进学科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喜洲,左晓燕,谢晋宇,等.工作价值取向研究现状分析及未来构想[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4):32-39,61.

[2]宋承旭,李青,李向雪,等.基层医院儿科急诊建设思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z1):136-138.

[3]王昌群,李青,李向雪,等.县级医院儿童急危重症医学学科建设现况调查及建设构想[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z1):129-131.

[4]封志纯.我国儿科学科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6.

[5]宋萃,刘恩梅,朱岷,等.多学科整合的儿科专业示教课程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1):1162-1165.

[6]孙文兵,侯月智,张国华,等.县域医院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要素[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7):538-541.

[7]戚豫,谢囡,赵明辉等.从医院的科研课题变化看临床课题产生和发展趋势[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24(4):241-243.

[8]蒋睿,潘光斌.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5,17(35):171-172.

[9]薛迪,张俊超,白飞,等.我国医院文化建设及其相关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10-11.

[10]于德香,路永涛,张宝林等.培育医院价值理念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8):61-61.

[11]罗莉.培育核心价值理念深化医院文化内涵[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37.

[12]高深甚,陶永琳,高阳,等.综合医院儿科发展新旧模式比较[J].医院管理杂志,2016,(12):1137-1139+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