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点归纳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护理知识点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1993年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就一直在摸索着改革,到2011年至今,新的考试制度出台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作为独立的考试项目进行组织和管理,卫生资格考试将不再设置“护理学(初级士,专业代码003)”这个专业。取消地区特殊照顾政策,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即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考生必须一定性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
我校是中专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医院提供技能型人才。自2011年改革开始,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就一落千丈,以班级为单位,有的班级通过率才10,好一点的班级才达到40。残酷的数据证实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够全面,中专院校的教育制度要改革了。要以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不断推进护理教学的改革,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建护理教学课程新的框架。具体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领导重视,全面抓起,安排合理。
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提高了,就业率就会跟着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会提高,招生就不是问题。对于一个中专院校来说,就有了“生源”,能为学校解决很多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能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就变得很重要。提高考试通过率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一个问题,不是单靠某一个老师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班主任的力量很强大。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向学生宣教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此外,及时的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最后考试冲刺阶段对于教学按排、班级责任教师任命、教室宿舍按排管理、学生行为规范、作息时间、学生检测和后勤卫生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做到细致合理,以保证考前辅导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课程以专业课为重点,辅助课程发挥作用。
课程的设置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而学生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最终目标的完成。文化基础课坚持够用就行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大胆的有所取舍,重新组编课程,体现出基础课为专业课辅助的原则。期末考试的形式、模式突破,原始的考试题型主要以主观题为主,学生大多在考试前机械的记忆,丧失动脑、分析判断的能力。为适应护士考试的新形势,可以以客观题为主,注重平时对学生执业考试的素质培养。学校要有一个完善的考试监考制度,杜绝中专院校考试抄袭的现象,彻底摧毁学生对于考试的侥幸心理。
3 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变动及题目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除上述的教学课程以专业课为重点,还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病例导入式教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生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生思考、记忆和归纳能力以及临床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缩短理论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的距离,在学习每一章的同时,针对学习的内容,安排几学时走进医院,到临床看一看,更形象的理解理论知识,使护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零”对接,更快的融入护士的角色,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 讲究学习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以基础护理学为例,加以说明。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多,且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因此,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才能记得准,记得牢。首先要经常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对于所学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应该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和记忆。课后应反复强化记忆的知识点,做一些与知识点相应的练习题,采取通过知识点做题,通过练习题强化知识点,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其次我们还可以掌握的记忆方法有,对比记忆、简化记忆、归纳记忆等。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基础护理中,对于急救物品要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可以每一点取一个字简化为品、安、保、消、检;如基础护理学涉及的温度和湿度的问题很多,硬性记忆很困难,可以把它们总结起来,做成表格归纳记忆;还有像护理操作中,灌肠术、导尿术、鼻饲法等等技术,操作方法类似,容易混淆,我们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取它们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去记忆。
5 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专题培训。
让专业课教师熟悉大纲的要求,熟悉考试题目和考试内容。其实这些也是学生必须做到的,可是考虑到中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就有教师来补充。教师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对历年来考试的重点和真题系统的研究,分析当前的考试趋势。此外,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护考改革涉及教师的理念转变,而教师的理念转变影响着护生的考试通过率,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法的掌握。在教师的队伍中,可以选择几个教学经验丰富,职称较高的教师成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小组。小组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每门考试每章节的分值比例,归纳出题方向,找出常考的知识点。最后根据新大纲要求及历年真题的出题方式,建立一系列模拟考试题库。
篇2
>> 我校近三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下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关于提高外贸从业资格考试过关率的思考与建议 江苏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变化 美国2012年与2014年农业预算比较分析 寒冷的2012年 2012年的中国 2012年的总结 2012年新车预演 2012年安全预测 2012年投资策略 2012年怎么投资 2012年选战风云 2012年竞猜游戏 2012年:楼市严冬?! 2012绿色风尚年 2012年整体运势 2012年春茶走势 2012年耳机前瞻 2012年社会声音 2012年传媒观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2012~2014三年护士资格考试过关率的比较和分析 2012~2014三年护士资格考试过关率的比较和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何咏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校2012、2013和2014年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比较分析,发现2014年执业护士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通过率(P
通过对我校近三年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分析,说明深化中高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为高职护理教学研究提供了依据。我校根据护士执业考试变化的特点,在如何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方面进行了探索:如通过深化中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整合优化课程的知识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培训水平,构建既匹配中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又适应护士执业考试的课程体系,为大力推进护理课程改革带来了可喜的成果。
一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对我校2012、2013年和2014年这三年来我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护生名单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出合格人数,计算出通过率。
2.方法
对我校2012、2013年和2014年护生这三年来参加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名单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出合格人数,记录学生三年注册考试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通过对通过率的比较分析,得出:2012年通过率为69.58%(668/960),2013年通过率为69.73%(751/1077),2014年通过率为71.46%(1402/1962),并计算出2014年护生的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的单科成绩通过率。
二 结果
1.三年学生注册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从表中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学生通过率与2014年比较,经卡方检验,P值都
2.2014年学生单科成绩合格率(见表2)
三 结论
从表中数据显示:2012年通过率为62.41%(601/963),2013年通过率为63.23%(681/1077),2014年通过率为71.46%(1402/1962)。2014年单科成绩通过率:专业实务为95.92%(1882/1962),实践能力为95.92%(1876/1962)。2012和2013年学生执业护士考试通过率与2014年比较,经卡方检验,P值都
四 讨论
2014年过关率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过关率(P
1.学校管理的改革
全校总动员,从学校领导到老师、辅导员都要重视,了解如何提高考试通过率不仅是每个护生的事情,也是学校面临的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问题。要保证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用人单位医院首先要求的是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要取得护理职业岗位准入资格,即获得执业护士资格证。
2.课程体系的改革
国家为了选拔出优秀护理人才也在不断地进行考试改革,从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改革后加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大了考试难度。我们学校护理专业团队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注册护士考试对护士知识、能力的要求制订了相关的课程目标,以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依据设置和开设课程。课程体系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的,以护理岗位为导向,突出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采取以护士执业考试为标准,遵循“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教学中,形成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护士执业考试试题,指导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尤其要强调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更新、充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力求教学能够及时反映临床护理一线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信息,缩减部分课程中过深、过偏、脱离临床实际的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岗位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从事相应职业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改革
自2011年起,护士执业考试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以病例题出现的理解及应用型题目A2、A3、A4型题共占到80%左右,考题更多地涉及了实际工作中常发生的问题,侧重于判断应用能力,而不是疾病理论概念,并且增加了疾病的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等板块,这说明考试更加注重护生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取舍时要注意到这些,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考核时应采用选择题,题型、难度均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当,从而能使学生较早地适应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4.教材的改革
编写并出版如何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专业课程对接的专业课程教材。选用教材、教辅材料时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纳入护理教学教材中,选择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辅导资料,要紧扣考试大纲编写,准确把握考试精髓,力求内容全面、取舍恰当、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教材是最好的复习材料,通读教材能够尽可能多地重新熟悉和更深入掌握各个知识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后,在复习时,让学生能完全仔细、全面地重温教材一遍,再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薄弱的方面。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014届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贯彻落实护士执业考试是一种行业准入的认定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拿到上岗证,才能顺利为就业铺平道路的观念。以获得执业资格为动力挖掘护生的潜力,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护理事业,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认识教育、专题班会等机会,对护生进行系列专题讲座、教育,让护生清楚认识到毕业时必须持有毕业证和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就业。促使护生主动学习,以顺利通过护考。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把护考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中,这届学生从临床教学开始,教师对历年及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基础学科与护理临床主干课程之间的授课时间及知识掌握程度,融会贯通各科知识,并根据新大纲的变化及题型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内容、目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准入要求的接轨,把护考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中。教学活动中,老师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和获取护士执业资格证知识来进行,以临床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设计学习工作任务,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第三,复习培训方法的改革。根据近两年的文献报道,为了提高护考通过率,在教学方式上,考前培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方式,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保证考前学习的时间,尤其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实习工作繁忙的学生,考前培训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成复习任务、保证复习的成效。
第四,加强学生的复习。2014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已根植了护考的知识点,在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边实习,边复习。主要采取多种复习方式:自学、集中辅导、答疑、难点、重点讲解、测试、封闭训练。我校生每年6月开始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至次年5月结束。在实习期间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但是护生实习期间所接触的临床科室有限,加之繁忙的实习工作,很多学生对临床实习接触不深的部分知识有所遗忘,然而实习期结束至参加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还有2个月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培训对考试内容进行强化复习。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阶段进行自学,在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辅导:主要采取串讲的方式,然后进行测试,在测试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辅导,并针对考试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然后再测试、辅导,并且对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答疑、辅导,最后在5月份进行为期4周的封闭训练。
第五,加强教师的引领。要选择从事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参加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班学习的教师来对学生复习训练和考前培训进行指导。教师在充分分析历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试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考点,总结隐含在考试试卷中的知识线索,发现考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将散乱的考点连成一条完整的知识线,便于考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讲授中应精炼内容、提炼重点、突出护考知识点,在充分分析历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试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考点,在课堂教学中加以侧重。对重点内容要不惜浓墨重彩,多角度多方面讲解,尽量做到精、细、透,让学生牢记归纳出的重点,而一些次要内容则可以一笔带过。同时,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复习,对考试内容进行强化、讲授做题技巧、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并请北京老师来进行考前辅导,最后一次做重点总结。
第六,全面复习扫除盲点。执业护士考试全面复习是扫除知识盲点的有效方法,没有经过全面复习,知识大厦就好比建在沙滩上是不牢固的。在全面复习过程中,考生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看书时要全面系统、细致地看,做到透彻地理解,看完一章做一章的习题,做完习题后再做历年真题及模拟试卷,不会做的立即看书,并将该知识点做好标记,以便今后重点复习;第二遍看书时要对自认为(按考试大纲判断)是重点的内容反复背诵,直到背熟。第三遍看书时要全盘回忆所有的知识点。科学记忆、总结归纳,利用口诀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书本知识生活化,学会找规律,掌握同一知识点的不同描述,做到一练、二听、三练、四归纳。
第七,不足之处。尽管取得了成绩,还有很多不足,即总的通过率不高。可能这与学生的基础差有关,前两届主要是中职生。还与入学后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怕苦怕累、学习主动性差,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改变生活环境而学习的愿望较弱等有关。
篇3
【关键词】诊断学;案例教学;成绩考核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经验性,同时也是多可学科联通的桥梁。在2001年《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quirement,CMER)中提出临床医师必备的4项能力[1]:医学基础知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和临床技能;均能在诊断学的学习中得到训练和提高,故诊断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以往的教学方式为“填鸭式”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3]。传统诊断学理论内容包括疾病的问诊,疾病的症状,疾病的体征。很多不同的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何进行区分,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为了找出一种适合于诊断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记忆负担,我们开启了以下的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选择2013和2014级的同学为研究组,两个年级共有学生809名,男性为452名,女性为357名,年龄(20.0±0.4)岁,另选择采取传统教学法的并且已经毕业的2011级2012级的学生为对照组,两个年级共有学生817名,男性为501名,女性为316名,年龄(20.2±1.0)岁,经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的互相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老师一致,考试内容一致。2.方法本次我们采取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为了能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我们将诊断学理论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为知识点的学习,第二部分为知识点的融合学习。①知识点的学习。把知识点以纵向的方式逐一讲解,尽量使同学记忆。②知识点的融合学习。在把纵向知识点讲授完毕后,用病例的方式让同学们对每一个实实在在的病例进行剖析,具体的操作如下。在进行讲课前先进行案例的选择和相应问题的设计,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围绕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进行,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以及相关性。而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哲理性和启发性;在授课的前一周向同学们布置案例,要去学生根据案例复习教材的内容,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也可以到网上去寻找相关的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资料整理;然后是病例的讨论,谈论的方式又小组讨论以及集体讨论,每个小组由5~6个人组成,讨论结束后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补充,小组讨论之后开展集体讨论,使得学生可以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是归纳和总结。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消化能力,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对相应的知识点再一次的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讨论的过程给予肯定,以及指出相应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最后是课后作业。课后的作业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布置。3.评价方式教学接受后,采用考试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试卷由记忆体、理解题以及分析题组成,总分为100分,考试的内容与2011及2012级的试卷内容一致,提取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4.统计分析数据的分析均在统计软件SPSS22.0中完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分析,组间的数据比较后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二、结果
2013和2014级经过案例教学的学成诊断学课程成就明显高于2011及2012级的学生,具体的结果见表1。
三、讨论
《诊断学》是一门论述疾病诊断的课程,是医学的一个主要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其具有相当深的理论程度也和临床医疗实践紧密相关,因此对于教学和学习掌握均带来一定的困扰。对于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被动教育模式,学生课堂听课比较枯燥、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的不理想[4]。案例教学是目前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发生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集促进知识实践与迁移,从而实现理论至实践的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师生提高课程的综合素质,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得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此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团体意识[5,6];而对于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业务的素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给予了2013年级和2014年级的学生在诊断学的学习过程中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式,首先第一步为基础知识点的学习。通过该步骤的学习,把知识点以纵向的方式逐一讲解,尽量使同学记忆。然后就是结合案例进行学习,通过案例的选择、学生对于案例相关知识的预先学习、小组讨论、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等方法,系统的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本方法的教学后我们发现该部分的学生诊断学的开始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充分说明了案例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良好作用价值。
四、小结
本次对于诊断学的课程学习方式,我们和以往的问题式教学(PBL)与CBL教学合理的结合备。在将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项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以后更好开展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2,5:1-8.
[2]周汉建,田虹,汤美安.等.教育理念更新在诊断学教学中地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9(1):202-203.
[3]张煜,于洋,谷文杰,等.案例教学法联合概念图在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16(9):83-86.
[4]韩峰,方法.案例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行业,2016,7(12)128-129.
[5]邵广宇,张朝慧,焦金梅.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与法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39-42.
篇4
1 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核思想的思考
1.1 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内容更加广泛,由专科到全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有的考查内容除保留了原有的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外,还增加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6门课程。新的考核内容能更加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考试成绩不仅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能反映学生的法律意识、伦理观念、沟通技巧等人文素养。
1.2 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改革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各题型的比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由原来的60%减少至20%,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至60%,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A4型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约占20%。A1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A2、A3/A4型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病历分析题(A2、A3/A4型题)比例增加,对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生的知识水平、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记忆而应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
1.3 考核内容从重视医学知识转变为重视护理知识,注重联系临床实际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涉及医学相关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护理人文知识三大知识模块,但各个知识模块所占比重大不相同。2011年以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医学知识的题量大大减少,而涉及护理知识试题的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凸显护理专业特色的考核内容大大增加, 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等。同时考试内容是以临床常见疾病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分别是执行患者日常护理活动以及护理特有的操作,进行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在一个医疗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执行对患者的评估/评价,向患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向患者和家庭提供教育支持,执行与护理工作中伦理法律方面有关的活动。上述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4 考试内容编排打破了学科界限,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改变了以往按学科进行分类的做法, 采取了以系统为依据的知识编排体系。新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等21个章节。以系统为依据编排知识体系打破了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2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加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比重,而目前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制短、对护理专业特色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现有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比例普遍不足。为了解决课程设置中课程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中高职护理院校应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精简压缩医学基础课程,增设人文课程,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
2.2 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2、A3/A4型题占到约80%,全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长期以来,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原因,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变革,护理院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以常见疾病为背景,以护理任务和护理工作为核心,设置多种与临床情境相关的问题如疾病的首要护理问题、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反馈总结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可结合典型的病历分析题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病历分析题所占比重达80%,中高职的学生普遍感到试题难度大,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机械,缺乏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病历分析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记忆知识点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教师讲完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后可运用下列病例分析题目帮助学生学会应用。题目:患者男,62岁。心绞痛2年。4小时前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查体: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ST段抬高。该患者的检查结果最可能出现:A.血糖减低B.白细胞减少C.血清心肌酶升高D.C反应蛋白降低E.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分析:题干中讲到患者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初步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题干中又提到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进一步证实了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出现心电图的典型改变(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以外,还可能出现心梗三项的异常,即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因此本题应选C。
2.3 构建知识结构图,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有结构的,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内容结构化。知识结构应反映基本概念、原则和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疾病的基本知识提炼出来,同时利用结构图的形式指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述结构图清晰地列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腹痛的原因及特点、抽搐的原因,首选的检查方法,腹痛和腹胀的处理措施。同时上述结构图还指出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4 提升临床带教质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联系临床实际,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应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教学医院、临床教师共同制订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和实习目标。教学计划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通过小讲课、病案分析、护理查房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常见疾病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护理操作、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有效沟通、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能力。
2.5 强化毕业前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5.1 分阶段辅导,先基础后综合,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毕业前的强化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第一节阶段为基础知识串讲阶段,教师可以最新的考试大纲为依据,按照系统分类的方法对考试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经典习题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教师讲授后,学生应及时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阶段为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可在学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病例分析题的形式把主要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癫痫患者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时,可帮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首要的急救措施,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效果。
题目:患者女,34岁。因癫痫发作突然跌倒。护士赶到时患者仰卧,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首要的急救措施是:A.人工呼吸B.保持呼吸道通畅C.胸外心脏按压D.氧气吸入E.应用简易呼吸机分析:癫痫患者发作时出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容易出现窒息,因此护士应首先让患者平卧,松解衣领,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本题应选B。分析上述题目时,教师不应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掌握癫痫患者急性发作出现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还要同时帮助学生系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的首要急救措施。
2.5.2 以临床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毕业前返校复习时,已经接受了至少8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采用临床情景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神经外科实习情景:1例脑外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回到病房,接诊护士协助患者取什么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为什么(防止麻醉反应引起呕吐、误吸)? 第2天早上,患者病情稳定,护士摇高床头15,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教学内容,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师有效运用上述情景导入卧位的相应内容,通过下面的试题可以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题目:(1~3题共用题干)患者男,38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正确的是:A.侧卧位B.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C.头高足低位D.头低足高位E.中凹卧位2.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是:A.头高足低位B.半卧位C.头低足高位D.中凹卧位E.俯卧位3.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A.促进排痰B.利于呼吸C.便于观察瞳孔D.促进引流E.预防脑水肿
2.5.3 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10门课程、21个章节,考核内容众多,复习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运用下列方法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1)总结口诀,使枯燥知识趣味化。部分的中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低下,教师可将枯燥的知识总结成琅琅上口的口诀,方便学生复习。如消化性溃疡的四大并发症及其表现可总结为下述口诀:溃疡病,经常见;四大恶魔常出现,出血与穿孔,梗阻与癌变;出血表现为黑便,穿孔出现腹膜炎,梗阻患者吐宿食,少数患者会癌变。胆道蛔虫症的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和服药时间可总结为下列口诀:胆道蛔虫症,发作很吓人,钻顶样绞痛,好转如常人,B超检查是首选,治疗不用手术刀,驱虫、消炎和利胆,驱虫药,清晨服、睡前服用效果好。
(2)总结归纳,使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将出现在不同章节中的零散知识点总结归纳到一起,促进相关知识的正迁移,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不同浓度乙醇的作用:20%~30%乙醇用于急性肺水肿湿化给氧;30%乙醇用于湿润、松解头发缠结;25%~35%乙醇用于高热时的乙醇擦浴;50%乙醇用于预防压疮时的皮肤按摩;75%乙醇用于皮内注射和预防接种消毒;95%乙醇用于燃烧法消毒和静脉炎的湿热敷等。又如不同疾病的给氧流量:0.5~1L/min用于小儿肺炎鼻导管给氧,1~2L/min用于COPD、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给氧;2~4L/min用于右心衰竭给氧;4~5L/min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给氧;6~8L/min用于急性肺水肿给氧,8~10L/min用于CO中毒给氧。
(3)联系实际,使书本知识生活化。很多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形,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书本知识。如病室内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的表现,考生如能联系生活实际不难理解。温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艳阳高照,人走在大街上感觉非常热,食欲下降(不想吃饭),全身无力;温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人穿着单薄行走在大街上,这时候人会寒战、肌肉紧张。湿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过后天气放晴,这个时候,人走在街上就会感觉非常闷热;湿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晚上开了一夜的空调,第2天早上起来人会感觉口干舌燥、咽痛。
(4)仔细分析,使表象知识规律化。很多知识表面看去不容易记住,实际上仔细总结就会找出其中的规律,如血压的分级,仔细总结就会发现高血压的分级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血压每升高一级,收缩压增加2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增加10mmHg,考生只要记住I级高血压值,Ⅱ级、Ⅲ级血压值很容易推导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理解式记忆、直观式记忆、谐音记忆、对比式记忆等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提高辅导效果。
篇5
目前,我国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越来越重视,也迫切希望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礼仪,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特别是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进下,进一步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提高学习者的沟通能力,这是护理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卫校护理礼仪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了情景剧表演教学方法,在规范学生护理礼仪和提高沟通能力都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情景剧表演教学法的分析
情景剧教学法的概念。所谓的情景剧表演教学方法,首先,应设计出相应的剧情,让表演者、观众都可以投入到情景之中,真实的体验到在剧情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再融入一些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情景剧表演方法对培养学习者细腻和丰富的情感起到积极的作用。情景剧表演共包括三个阶段,依次感知画面和剧情阶段、剧情理解知识和感情阶段、再现剧情和深化知识阶段,可以说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在掌握这三个阶段的知识后,学习者才能准确的体验到情景剧的实际意义。
情景剧表演教学法的特征。在卫校展开情景剧教学过程中,情景剧表演教学方法具有如下几点特点:一是,情景剧应具有很完整统一的剧情,其剧情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可以简单模拟剧情,切实的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二是,丰富和广泛的知识点。与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书面教学方法相对比来讲,情景剧教学方法更能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满足学生在学习中多方面需求,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也潜藏着很多知识点,在不同程度上使知识点更加丰富。另外,在表演中,学生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并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学习者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但应用情景剧教学方法,可以对当时的情景进行模拟,在模拟中,就需要利用一些辅助措施达到模拟的目的,比如:设置剧情、渲染气氛、背景音乐等等,这种形式多样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应用情景剧表演教学法需制定相应教学计划
情景剧教学作为卫校一种新型的护理礼仪教学方法,想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教学领导小组的成立。组长由负责护理教学工作的资深老师担任。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重视起情景剧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专业老师亲自负责和策划情景剧剧本,把自身的丰富经验传授给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引导他们完善自身的不足。二是,根据当前护理工作中所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培训内容。在情景剧表演教学工作过程中,其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决不能随大流,否则这项工作也就失去了其根本的意义。三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卫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相适应的物质奖励方案,适当的奖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在情景剧中安排与他们相适宜的角色,最后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
分析情景剧教学的具体流程
前期准备工作。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比来讲,情景剧教学方法需要准备一段时间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最终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1)卫校应定期开展与护理知识相关的讲座,普及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礼仪,包括护理人员的表情和手势以及微笑等等知识,让学习者对于护理这份工作有着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情景剧表演中再融合这些知识,更深一层了解到护理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2)精心编写剧本内容。编写剧本并不是简单的将知识混在一起,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选择,在编写剧本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患者需要以及医院护理情况等等;对报名的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的角色,在分配好角色之后,让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仔细琢磨人物心理,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内容;(3)做好排练和演出情景剧的各项工作。在平时排练中,表演者应明确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同时也结合剧情发展的需要,灵活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可以脱离剧本而表演,但是不能违背剧本所要表达的意义,否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不管是平时排练过程中,还是真正的在舞台上表演,表演者都应认真对待。而观看者也应对他们的表演提出一些建议和问题,在大家互相交流和沟通中,才能真正掌握护理礼仪的各方面知识。
情景剧教学评价环节。情景剧表演教学是在表演中,归纳和总结相关知识点和问题。而教学评价环节也就是对表演优秀的团队和演员进行保障,再次解答护理礼仪知识点中的问题,点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分析病患和家属的心理动态等等。在评价情景剧教学表演过程中,这是对护理礼仪教育教学以及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一次升华。
总而言之,在卫校护理礼仪教学中,应用情景剧表演方法,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情景剧教学方法也能完善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学习者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护理知识,采用最适宜的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从患者的角度上展开护理工作,为将来自身成为一名合格护理工作者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护理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现代护理趋势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身心、社会及文化等需求,按护理计划、护理方案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保健,这也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长期以来,我国护理高职教育一直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模式,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一直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翻版,并未摆脱学科式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现代护理专业特点。因此,护理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医学基础课程是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内容,其课程设置及衔接是护理高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重点。我院从2010年以来,通过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合作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将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创新性整合,应用于2011级护理学生,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我院2010级、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该专业两年的录取分数不同,且文理兼招,故为了避免样本差异造成的统计错误,分别从两个年级入学成绩、性别、年龄、生源类别随机挑选了无显著性意义(P>0.05)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实施旧方案):2010级312名学生,实验组(实施新的课程整合方案):2011级322名学生。
2.方法
(1)组织专业教师设计调查问卷
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将现有的医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梳理,罗列知识点,按照重要、一般、不重要三个层次制成问卷,添加补充栏,补充栏中为被调查者认为需补充的医学基础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问卷分别分发给本院56名教师及8所实习医院共64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包括护理部主任、实习科室护士长、骨干护士),收集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
(2)构建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通过收集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同时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重新整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整合为《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人体疾病学基础》;药理学添加部分内容改为《用药护理》,形成了三门课程组成的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3)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课程设计
在基础教研室内组织精兵强将成立课程改革小组,根据新整合的课程重新编写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制订学期课程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注重与护士工作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准确描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重新编排,处理好重复内容,适当增加综合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对各课程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给予意见和建议。
(4)课程实施及评价
根据修订的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按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组织教师进行备课研讨,广泛采用病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实施,学期中与学期末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馈情况,课程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检查课程实施的结果,总结实践经验并改进。
2010级学生通过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5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分别参加理论考试,其中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药理学4门课程还组织了实践考核。课程整合后2011级学生只进行3门课程学习,分别有3门课程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将2010级312名学生8门理论课程成绩取平均分,实践成绩取平均分,2011级322名学生分别取理论、实践平均分。
(5)统计学方法
三、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护士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模式仍沿用学科系统化模式,注重系统化知识传授,忽略了技能型人才的主旨特点培养,这与我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背离,高职护理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随着护理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借鉴了国际护理的成功经验。比如,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护理独立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都明显少于我国,而有较大比例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临床知识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设置,实现了综合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已被我国许多示范高职院校所采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受到师资缺陷、实践条件的限制,该体系不能被所有院校推广。鉴于我校建立医学专业年限短,师资普遍年轻化的特点,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改革意义深远。专业基础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综合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系将现有的医学基础课程重新整合,以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又避免重复,突出了护理职业特点,体现“必需为本,够用为度”的宗旨,将护理专业教学与护理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高职人才市场形势。新的课程整合淡化了学科,节约了学时,提升了整体性,使学生能将知识互相联系,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研究结果令我们满意,但是在改革中也发现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例如,整合后的课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较高,新聘用的青年教师一般难以胜任教学任务,开发教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班授课教学效果不佳,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衔接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等。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篇7
“微课”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我??多采用胡铁生老师提出的概念――微课是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并且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制作的系列化、专题化的在线网络教学视频。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非常丰富,社会的方方面面变化迅速,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微课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同时,微课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2012年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受到护理教育界的关注,推动着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一、微课推动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1. 微课促进护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护理教师也逐渐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护理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大学生群体实现了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对于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会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搜索相关资源进行学习。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显著特点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学习效果显著。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2. 微课提高护理教师信息技术整合与创新能力
2013年9月,美国护理联盟召开教育峰会,有学者指出当前护理教师缺乏关于新技术的知识技能,这会成为促进信息技术整合的障碍。因此,护理教师需要具备用创造性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并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且这些帮助与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将枯燥的知识转变成可听、可看或可模仿的形象生动的视频。护理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画等丰富的知识信息载体整合到5分钟~10分钟的微课视频中。为了将知识点以精彩、准确和有利于记忆的方式进行呈现,护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巧妙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软件,如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视频合成软件Edius、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提问、演示、归纳、反思、讨论等混合教学模式。微课在丰富教师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使教师的职业生涯得到有效的延伸。
3. 微课激发护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的热情
在开展微课教学的同时,护理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护理”“微课”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尽管研究数量较少,但研究范围涵盖了护理专业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训教学,研究对象包括护理本科生、高职高专护生和养老护理员,研究方向一是面向学生的微课知识内容的需求分析,二是将微课应用到具体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微课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信息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也反过来激发教师对微课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的动力,有效地推动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内涵发展。
4. 微课促进院校合作,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上护理新理论、新技能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的更新换代时有发生。而护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护理实训室设备的更新总是赶不上临床护理的发展速度,造成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脱节,使得学生到实习医院后不能很好、很快地适应护理岗位要求,这成了护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注重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临床,而且微课资源可以随时进行更新,它的出现给护理教师提供了接触临床、与临床兼职教师深入探讨和交流的机会。为了能够制作出与临床实际同步的微课视频,专职教师到临床一线观摩护理人员操作,搜集教学素材,提高了实践技能;有的微课选题、设计、视频拍摄等多个环节,是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或临床兼职教师独立完成的,这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可见,微课教学为专兼职教师的沟通提供了桥梁,加强了院校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可以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微课培养护理教师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 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目的不应脱离课程建设
微课给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了课程建设,同时也给教师教学风采的展示提供了机会。但是,教学观念的不正确往往导致行动的不合理。比如,个别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功利化明显,仅仅是为了参加微课大赛获得奖励,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或应付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失去微课的教学价值。因此,护理教师应该以护理课程建设为立足点,重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在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时,应该以课程为一个项目,将课程的知识点作为一个任务打包处理,每一个任务包里应包含该知识点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图片、习题、案例等所有资源,使课程具有完整的、系统化的资源库。
2. 微课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不足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微课作为模拟真实课堂毕竟是人机对话,缺失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涌动,缺失对人的终极关怀,通过机械技术难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富有激情的创新人才。护理的核心是照顾,根据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的关怀教育理论,学生先在教师那里得到爱和关心,才能逐步将得到的爱和关心转移给身边的人与陌生病人。而微课这样的视频课程,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中的人文关怀。因此,学校应该衡量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也应该考虑微课在护理课程建设中的比例,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微课建设的热潮。
篇8
关键词:新招护士;培训模式;培训
我院自2010年至今已担任三期新招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任务,由于新招护士曾在院校接受过护理大专教育,已取得护理大专学历并有一定的临床操作技术,而她们在校学习的是西医护理知识而对中医护理知识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招护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特点及中医治疗手段的工作性质,确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特点需要的教学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确立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需要的教学目标根据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中西结合医院需要为目的,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1.1.1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注意强化护理专业理论与中医护理的特殊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员知识的结构性调整,提高知识任用临床的 实践能力。
1.1.2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加强对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心理适应、自我管理以及应急能力的培养。
1.1.3注重培养爱岗敬业精神通过学习南丁格尔的先进事迹,积极引导学员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热爱护理工作。
1.2结合中西结合医院的工作实际工作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区别于西医护理技能教学。常规三基教学,我们增添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常规操作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避免了重复教学,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加大集中培训技能训练教学的力度选择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性强的护理操作项目,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在练习课中以"示教-练习-再示教-讲评-再练习"为循环模式,培养学员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练习效果。操作完成后教员逐一进行讲评,通过信息反馈,加深学员对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施护理操作的能力[1]。
针对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组织学员参加操作演练,在模拟的环境中,学员通过对病情的分析,分类和紧急救护、后送,提高学员在危急情况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项目中增加了中西结合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把中西结合护理知识更好应用临床。
1.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注意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为使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员开展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1.4.1循序渐进,注意知识的积累使学员以快捷的方式掌握知识要点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护理实践[2],指导学员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注意教员课堂讲授重点内容、关键字记忆及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运用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并在实践中强化记忆护理理论的知识点,使学员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护理问题。
1.4.2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在授课中指导学员采用理论概念关键字记忆、相近内容对比记忆、操作步骤流程记忆、操作用物口诀记忆、操作技巧归纳记忆,并指导学员将课后复习、阶段复习与学科总复习相结合,扎实、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1.4.3进行自学导读根据教学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将部分教学内容列为自学内容,通过加强自自学指导扩充学员的知识面。
1.5考试方法体现平时与综合评定相结合,注重信息反馈为了促进学员掌握技能,适应中西结合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织练兵活动,加强操作技能考核。规范常规常规的生命体征观察、动态微光环境下静脉输液、吸氧、吸痰、插管、心肺复苏等操作标准,以及中医护理操作标准,使考核成绩客观地反映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技能操作比武,并开展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比赛活动,提高学员的训练热情和技能掌握的熟练性。
2结果
对学员进行综合考核,见表1。
3体会
直招护士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基础,但缺乏中医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要使她们经过培训适应中西结合医院的工作需要,必须探索一套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3.1训练目标从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需要出发培养学员掌握适应护理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注意加强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2教学内容、形式和考核方法体现护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为部队输送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3.3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员的应急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从考核成绩看,学员对于以往接触过的常用护理技能,如:西医急救技能,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掌握比较好,优良率达100.00%,而对于中医的基础理论有少数学员掌握程还存有欠缺,提示应在此方面加大训练力度。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将对直招护士学员在医院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和信息反馈,进一步对教学计划、实施和考核方案进行改进,使教学更加贴近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更加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篇9
不久之后,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始在医学教育中开展病例教学。1908年哈佛商学院成立,案例法开始被引入到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他们采取的是一种独特的案例教学模式,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其后被推广到其他各学科的专业教学。二战后,案例教学法被推广到欧洲国家公务员培训、工程物理等学科的教学,案例教学法也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方法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国。今天,案例教学法在各国高校军事学、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1]。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较晚,主要是由我国工商行政代表团1979年访问美国后介绍到国内的,随着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包括医学教育领域的大力推广,其功效也开始日益为我国教育界所认同[2]。
2定义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领域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病例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任课老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应用中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每个病例之中,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3]。
3实施过程
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前进行案例阅读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预习,课中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将课前准备的理论知识联系案例实际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主要进行启发、提问,相关重要知识点的解释;课程结束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4,5]。
4特点
4.1明确目的性
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让学生在病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4.2客观真实性
病例真实,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刻的启发性病例教学,目的在于启发,而非灌输。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主体性病例的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过程动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病人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沟通。结果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结果可能非唯一[4,8]。
5案例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护理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授课中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案选择的讲解中包含大量信息,平铺直叙的讲授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对教学内容中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理论、原则和规范等,用一些直观、简单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临床疾病的讲解,从开始就使学生处于情景之中,带着好奇与疑问,以病例为主线进入教学。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并可应用于临床护理的见习、实习小讲课及理论大课等多种场合。
6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案例教学法自提出开始,就在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护理教学方面,案例教学法已应用于护理学导论、护理营养学等基础护理学科以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耳鼻喉科护理等诸多临床护理领域[4,6-8]。在护理本科生教学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法的学生获得了更好的临床决策能力,并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国内的研究也提示,案例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7]。另外,案例教学法不但应用于护理本科生的课堂学习、见习实习带教,也在毕业护士的护理能力训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的诸多对比研究表明[9,10],与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相比,毕业护士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后,无论是客观问题解决能力还是主观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7展望
篇10
关键词 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针对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78
笔者对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护理专业的针对性。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涉及较多的、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式,尤其是讲到具体物质代谢的内容时,常常涉及连续几个甚至几十个化学反应。笔者对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优化整合:根据生物化学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笔者对生物化学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优化整合,把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整合为三大模块: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酶,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7章内容为营养物质代谢模块;核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工程的概念为基因信息模块;肝胆生化,血液生化为专题模块。
调整代谢模块章节顺序:调整前的顺序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酶、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调整后的顺序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维生素。顺序调节前,讲维生素时,学生不理解酶的组成和相关代谢,为了让学生理解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教师花大力气先介绍酶章节中的酶的组成,再以糖代谢中的具体代谢为例讲解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讲酶时学生不知道代谢,教师以糖代谢中的具体代谢解释酶的作用和对代谢的调节,前后内容重复,浪费了时间,学生理解困难,教师费力。顺序调整后,在三大代谢中只讲代谢,不讲酶催化,关于酶催化和酶调节在酶一章中以三大代谢中的具体代谢实例进行讲解,在讲解酶的组成时,讲酶的两种组成成分时,只提维生素参与了酶的组成,关于维生素在酶催化中的具体作用在维生素中讲。这样,在讲解酶时,有了代谢的基础;在讲解维生素时,既有了代谢的基础,又有了酶的基础,加强了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实用性,学生容易理解,还减少了内容的重复,节省了时间。
删减了分子结构、具体反应过程以及一些纯理论知识:删减了在护理岗位几乎不用的抽象的分子结构和繁琐、冗长的具体反应过程,以及一些纯理论知识,如在讲解糖代谢时,只讲解糖的生理功能,对比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与氧的关系、能量生成以及代谢终产物,血糖的概念,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肝和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高血糖和低血糖。不具体介绍反应过程。
加强了与实际和临床的精密结合:加强了与实际和临床精密结合的相关知识,如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与消毒、蛋白制剂的保存;高血氨病人与限制蛋白食物的摄入;糖、脂肪、蛋白质与肥胖和减肥;脂类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
教学方法的改革
应用框架式教学法:现代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宽,但不需太深,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鉴“框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脉络,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不在传统教学方法所追求的“细节”上纠缠,本着“实用性”的原则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2]。如在讲解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这四章内容时,首先通过介绍糖、脂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相互转变,能量生成与氧的关系搭建一个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专业针对性知识点进行精选精讲,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与降血糖、空腹血糖的概念与血糖测定、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与胰岛素制剂降血糖、空腹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概念与血脂测定、血浆脂蛋白的生理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酮体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基酸与各种氨基酸液、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与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肠中腐败作用与排毒美容、转氨酶的概念与转氨酶测定、氨的代谢与降血氨、饥饿和应急情况下3种物质代谢变化与健康减肥等,不再从头至尾、面面俱到。这样使学生既对所学知识有了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又学习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节省了课时,解决了课时紧张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穿插问题式教学法[3]:在课堂教学前、教学中和课堂教学后都可穿插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加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的改革
一方面,对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删除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实用性实验,并搜集医院中典型的化验单让学生对比分析,加强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对具体的实验内容加强了专业针对性,护理专业学生侧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人体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结 语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中要用什么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的水平、课程的性质及具体的内容而定。在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点的联系时一定要合理并把握好“度”。一方面,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在第一学期只学习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一小部分基础课程,对医学只有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受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差,再加上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化学基础底子薄弱,所以,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使生物化学教学真正取得好的效果,使医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张春晶,高涵,冯丽.“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437-143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基础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