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安全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分析
医院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在医院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换种说法,手术室的管理水平对医院医疗和服务水平以及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一些医院中,对手术室没有进行比较明确的定位,把其当成是服务的一种场所,就会使手术室中相关的护理人员以及麻醉师等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够使整体协作性和工作效率发挥出来。所以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把手术室中的安全护理进行充分的定位,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院护理人员有32名,年龄大约为22~45岁,手术间有10个,年手术量为2200人次。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开展前后位主要的时间截点,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任何系统差异。观察护理安全前后的患者满意的程度。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的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①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在以前手术护理的工作中,工作只是比较单一的配合手术,对患者进行了完全的忽略。自从医院开展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以来,手术室护士走出手术室,在进入病房中,要经过术前访问、手术中的安全护理、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等[1~3],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患者的安全为中心,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的全程服务。但是针对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学历较低,所以要通过相关的教育,比如:成人高考、网络大学等方式,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适应护理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压力也是特别的大、时间上也是不稳定的,急危重症患者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这就要求护士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手术室工作是否完善,对手术患者的救治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器械护士在给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默契配合等,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但是针对危重患者而言,手术室中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对手术患者的生命有着直接的影响。②加强相关的队伍建设,在提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队伍的专业技术,要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岗位培训。一方面是根据专科发展的需求,针对护士悟性、护士性格进行专长培养,缩短专科培训的周期,促进护岗位速成。另一方面是提高护理安全的管理,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①采用爱岗敬业精神,培养成合格的护理人员;②采用人文关怀机制,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并尊重护理人员,不断的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③采用目标责任制,对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定制不同的目标,促进护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④为护理相关人员创造一个舒适、关系融洽的良好环境,同时对护理人员的量化要进行考核,充分的利用经济杠杆调动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③注重点,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比较琐碎并且很繁杂,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和细节。?我们要抓好重点患者护理,例如:危重手术、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等为主要的护理重点;?要对护士进行培训工作,将新来报到的护士、实习护士、在工作中经常粗疏易出现问题的护士进行重点的对待,就新护士而言进行岗前基础培训,针对各科室进行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要对工作落实的程度进行抓好,严格的践行监督和检查,实行窗前交接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医院的服务质量。④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成立相应的护理质量小组,让基层相关的管理人员参加到护理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保证护理共组的质量。质量是一个单位生存的命脉,安全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常抓的就是护理安全。一定要严把质量,对安全隐患要及时的发现、消除,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服务的护理工作。⑤建立手术室质量管理的小组,其成员主要有护士长、手术室护理骨干、质量控制人员等,科护士长、护士长以及控制人员要组成质量管理体系,采取一些定期的评价以及随机抽查的结合方式,对手术室的环境以及药品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提高手术质量的改进。
2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提升,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对手术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和回访中。发现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见表1。
3讨论
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手术护理的定位进行明确。护理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护理风险的系数,保障患者的人生安全,做好护理高风险的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敏.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25(12):123-125.
篇2
【关键词】护理查对制度;ICU;护理输血安全
在ICU病房的患者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输血辅助治疗,但由于护理人员对输血时的护理不完善,以致造成差错出现。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临床输血已经不满足于原来传统的理念,而是融入了许多更科学和更客观的新的输血概念,输血技术也随之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随着医疗事故和法律的健全,也暴露出更多的缺点。输血在其治疗、抢救生命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相关的法律纠纷。为保证输血安全性,加强输血护理中相关的重要环节的控制,提高护理人员在输血护理时的护理质量,ICU护士要随时关注、更新和学习最新的输血知识,为此,云南省楚雄州州中医院在ICU护理人员中以安全输血为主题,开展针对性的调查和培训,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ICU的护理人员共20名,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19岁,平均年龄为(335±21)岁;参加工作的时间最长的17年,最短的1年,平均为(76±35)年;在这些护理人员中,学历构成为中专人员7名,本科人员6名,大专学历者7名。
12方法首先为每位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是和血液科医生一起设计的有关血液及输血相关知识的问题[1],包括简单的输血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着重为取血和输血时的查对制度,以及相关的输血安全的法律法规,临床需要继续学习和加强的方面等内容。发放问卷,总结在此一年前出现差错的例数,根据调查内容总结出现输血差错的原因,并积极制定相关措施,并有所侧重的进行培训,培训重点除了血液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外,重点是输血前申请流程、取血输血时的三查八对[2],包括检查输血设备无缺失、输血血液无破损、输血患者无差错,核对医嘱无差错、患者病案号姓名疾病、输血血型、血袋代码[3]、所备血量、或献血者的姓名、性别、血型和配血实验结果无差错,并且两人核对结果无误方可进行输血操作,注意核对医嘱中的输血速度和不良反应。在之后的一年内,详细考察输血护理的差错原因和差错率。
13统计学方法对培训前和培训后的一年内,出现差错的几率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的软件选用SPSS 110,如果结果显示P
2结果
根据问卷结果,总结出引起输血差错的主要原因是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申请流程不熟悉,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不良反应处理不科学。其中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护理人员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法律意识淡薄,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够规范,查对制度执行不够,但对输血反应和应对措施掌握比较多;年龄较小、工龄较短的护理人员出现差错的原因是遇见紧急情况不够冷静镇定,输血和护理的过程不够熟练;而年龄在28~35岁、工龄在3~10年的、学历高、资历高的比学历低、资历浅的护理人员各种知识的掌握度牢固,操作规范,出现差错几率少。培训前,1年内各种情况出现差错的几率为123%,经过培训后,全员有明显提高,出现差错的几率为12%,与培训前相比,说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ICU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在本院也是新兴学科,对ICU的护理方法正在摸索阶段,输血是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辅助治疗的手段,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减少输血中出现的差错率是重要的举措[4];很多护理人员仅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而忽略了相关的血液知识再学习,使输血的操作流程出现重大漏洞,不仅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也使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毕竟ICU与别的科室不同,而且输血差错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输血差错,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认识到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意识到输血安全的重要性,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强化训练查对制度并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水平,减少安全隐患。所以,健全完善护理查对制度,对防范ICU患者护理中的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危险,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君血浆的输注护理健康必读杂志,2011,10(10):201202.
[2]施欣蔚,沈健,王秀韦ICU护士关于安全输血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10):595599.
篇3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手术室护士18名作为观察组,均为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1年以上。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0.16±2.23)岁;工作时间1~22年,平均(10.21±1.16)年;学历:大专学历护理人员5例,大专学历以下护理人员13例。同时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手术室护士为对照组,其间护理人员没有生变化。根据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教育方式不同,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观察组接受养成教育。
1.2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手术室常规教育,加强其无菌意识,做好手术室操作规范的实施,培养与外科台上台下合作的流畅性及安全性。
1.2.2观察组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养成教育,具体如下:制定手术室安全管理规定细则,给手术室护理人员每人分发一册并在每日早交班时抽查提问;每月组织手术室安全操作及隐患等相关培训讲座,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考核[2]。实行奖惩制,对于年度未出现安全意外事件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并在外出交流进修、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
1.3观察指标
1.3.1年度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统计年度的手术室不良安全事件包括手术放置不当、术中清点失误、术中感染、用药失误等的发生例数,与接受常规教育组进行比较。
1.3.2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评分
接受相关教育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进行知晓情况考核,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9及以下为较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年度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观察组手术放置不当、术中清点失误、术中感染、用药失误等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
评分观察组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平均评分(87.34±5.21)、优良率较(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失误,轻则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则导致病人残废、甚至死亡[3]。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急诊多且技术性强的特点,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必须加强手术室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随着手术量的大幅增多,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明显增加,许多年资较浅甚至新入院的护理人员在未接受系统化培训前就投入一线,也成为手术室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4]。为了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与外科医生及麻醉医生的配合,增加手术过程的流畅性、减少不必要的不良事件发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接错病人、手术摆放失误、止血带使用不当、手术器械准备不全、术中无菌原则贯彻不彻底、清点失误、术中仪器使用不当、用药失误、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等,以上事件一旦发生均将对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5]。
为了明确后期养成教育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的综合素质及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的意义,研究选择三甲医院的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教育及养成教育,结果表明:观察组人员接受养成教育后的手术放置不当、术中清点失误、术中感染、用药失误等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优良率较高。由此可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篇4
关键词:品管圈;肿瘤;化疗药物;依从性
1962年日本石川馨博士创造了品管圈活动,也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QC源于基层,产生于班组,是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服务的员工,围绕单位的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而组织开展活动的小组。由于化疗药物在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给肿瘤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和化疗方案的完成,肿瘤患者了解化疗药物相关知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用药安全和治疗依从性[1]。2014年6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的课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住院的肿瘤化疗患者96例为对照组,男48例,女48例,年龄22~71岁,平均(49.56±3.62)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病:肺癌35例,胃癌23例,乳腺癌21例,肠癌17例,文化程度:初中21例,初中以下18例,高中34例,高中以上23例;选取2015年1~6月住院的肿瘤化疗患者128例为观察组,男76例,女52例,年龄25~74岁,平均(51.26±2.64)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病:肺癌51例,胃癌25例,乳腺癌24例,肠癌28例,文化程度:初中34例,初中以下28例,高中36例,高中以上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种、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肿瘤化疗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化疗药物知识的普及,包括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名称、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整个化疗周期都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1.2.2品管圈组成 护士长任圈长,统筹计划,制定培训并组织活动。选取5名护士(从事肿瘤护理工作5年以上)和科室医疗组2人组成品管圈活动组,协助圈长制定实施方案,执行具体的护理计划,并对患者的意见总结分析和进行效果评价。会议30 min/次以上,每个月1~2次活动。
1.2.2.1主题选定及选题理由 通过小组成员的脑力激荡,并按照医院安全目标管理的方向,结合患者需求最后以“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为此次活动主题。肿瘤患者对化疗相关信息的缺乏,加上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下降,极易出现焦虑、无助、抑郁甚至恐惧和绝望,这些都直接影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甚至终止治疗 。经过调查并进行数据收集发现,2014年6~12月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率为82.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85.4%。
1.2.2.2分析原因 从人、物、法、环境四个方面对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确定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低的主要因素:患者本身受到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化疗药物的认知障碍;护士自身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护士独立收集资料进行药物指导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④受传统思想影响的患者对护士宣教内容不信任,护患沟通缺乏足够的时间支持;⑤医护合作对患者进行沟通和指导未实现个体化。
1.2.2.3设定目标 依据目前情况、改善的重点及圈能力方面,将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率由活动前82.6%提高到92.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活动前的85.4%提高到95%。
1.2.2.4对策制定 制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每个月组织一次讲课,普及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制定手册,让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每个月组织患者进行公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给患者发放有关化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单,帮助患者减轻使用化疗药物后的副反应,帮助患者克服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医护合作,共同参与,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评价指标 记录QCC活动后半年我科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率、治疗依从性与QCC活动前的情况做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名称、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大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细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使护士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加合理的健康宣教,这让护理过程具有针对性[2]。提高了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圈员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强化了护理群体,加强了护患和医护之间的交流,协作与配合。团结的护理团队,良好的护患关系及合作的医护关系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护士;静脉输液;风险意识;培训需求;管理对策
静脉输液技术的运用自1832年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因其方法直接、见效快而成为当今临床最常用的技术操作。2003年,对我国156所医院静脉输液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达73.35%[1];也有资料显示,80%以上的护士的75%以上的工作时间是用在静脉治疗上[2]。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故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3]。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临床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安全管理,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静脉输液小组对临床护士进行了风险意识程度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东珠海某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护士,纳入标准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已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1.2 调查工具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参照《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4]相关内容,自行拟定“静脉输液风险意识和培训需求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学历、职称、所在科室),静脉输液风险程度、对静脉输液治疗技术的掌握程度、对这门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需求等多个项目。
1.3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95份,回收93份,回收率为97.89%,回收的9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将原始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中,职称为护士的有55人,占59.14%;护师28人,占30.11%;主管护师10人,占10.75%。学历为本科的有11人,占11.83%;大专69人,占74.19%;中专13人,占13.98%。外科护士38人,占40.86%;内科护士55人,占59.14%。
2.2 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风险程度及知识培训需求情况
2.2.1 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静脉输液风险程度(表1)。
风险程度从低至高分别是“有风险”、“风险较大”、“风险大”、“风险很大”。表1显示,在“有风险”的程度上,中专学历和护士职称的护理人员占的比例较多,分别为53.85%和45.46%,属于风险意识较低的一级;在“风险较大”的程度上,本科学历和主管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占的比例较多,风险意识属较高的一级。而在“风险大”和“风险很大”的程度上,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的差异性并不明显。
2.2.2 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调查(表2)。
表2显示,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培训的“需要”程度上均占60%以上,有接受培训的欲望;在“很需要”和“可能需要”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静脉输液风险意识程度
本调查结果显示,职称低、学历低的护理人员在“有风险”的程度上占的比例较大,属风险意识最低的一级,而大专、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在“风险大”的程度上占的比例较大,属风险意识较强的一级,这可能与个人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和资历有关。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学习的深度、广度较大专、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差,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的能力也不如大专和本科人员,致使专业知识肤浅,对这项技术的危险性预见不足,最终导致风险意识不强;而资历较短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看不到潜在的安全隐患,意识不到可能发生的问题,简单的地认为静脉输液技术只是护士需要掌握的基础护理项目之一,没有什么复杂之处,还没有意识到这门专业技术在近年来已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方法、新用具、新设备层出不穷,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等,也是导致这部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的原因。
3.2 相关知识培训需求程度
表2显示,临床护士无论何种学历和资历,超过60%以上人员均表示在这门专业技
术领域里“需要”接受更多的再教育,意识到凭借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为临床患者服务是不足够的,要求对相关知识,如药品知识、输液用具、如何选择输液材料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培训。
4 管理对策及小结
鉴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程度的不同,在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时,应兼顾学历与资历;对低学历、低资历的人员需结合这项专业技术的发展历史、新进展,加强基础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结合临床带教和督导,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职业保护意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自身的保护;对大专、本科及护师以上人员,应加强对急救知识、药理知识、新设备、新用具、新方法的培训,从不同角度帮助护士掌握更深、更全面的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156家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916-917.
[2]唐蕾,郭锡华,陈均茂,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践静脉用药集中混合调配的探索.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5(7):397.
[3]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3.
篇6
摘要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实习护生对院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院感知识培训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3~7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90名维吾尔族实习护士进行院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90份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显示实习护士对院感知识认知及标准预防相关措施认知仍有欠缺。结论:提高医院感染的认知及标准预防相关措施认知,须在岗前教育及临床实习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教育,使实习护士对医院感染危害性及职业防护重要性有一定认识,需加强临床护理实习过程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关键词 少数民族;实习护士;医院感染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3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ognition practice Uygur nurse of hospital infection
LIU Hui,LIU Xiu-hong,WANG Lin(Friendship Hospital of Urumqi city,Urumqi830049)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actice nurses on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provide the basis for knowledge and sense of occupation safety knowledge training for the hospital.Methods: Used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90 Uygur nurses in hospital sense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Results: 90 questionnaires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100%.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practice nurse about hospital infection knowledge and standard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lack of cognition. Conclusion: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measures of cognitive, must practice in the pre job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ocess, make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hazard and occupation protection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hospital infection,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proc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Key wordsMinority; Practice nurse;Hospital infection
近年来,随着医院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各类病原菌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感染与控制同医院的各部门、各类、各级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医院的护理工作是医院感
作者单位:830049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护理部
刘慧:女,本科,主任护师,科护士长
染控制与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对实习护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3~7月来我院实习的维吾尔族实习护士90名,均为女性,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45岁。本科10名,大专31名,中专49名。
1.2方法根据实习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预防控制的相关技能,自行设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调查表,在岗前教育前发放,现场发放、当场回收,发放调查表90份,收回90份,回收有效率100%。
1.3统计学处理实习护士对院感知识认知及标准预防相关措施认知情况采取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表1,表2)
3讨论
3.1认知水平相对不足实习护士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是医护人员中主要的职业暴露以及易损伤的人群,但实习护士对于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没有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本调查显示,实习护士对医院感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危害、手卫生、洗手六步法及戴手套指征的知晓率较高,达81.11%以上,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职业暴露、标准预防等知晓率较低,最低达35.56%。实习护士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的内容和预防措施认知状态不理想。
3.2知晓率低的原因(1)实习护士才走出校门,没有接受到应有的教育指导,缺少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及职业安全防范意识不强。(2)实习护士了解医院感染知识侧重点不同。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不足,学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缺乏了解渠道及途径。(3)目前现有的中专、大专及本科基础护理学教材中有关医院感染与控制知识仅有一节的内容表述,导致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不足。(4)维吾尔族实习护士对汉语文字、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不足,影响了理解接受能力。
4对策
4.1加强岗前培训实习护士岗前教育增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1],使实习护士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对医院感染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潜在危险,提高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危害性认识及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4.2指导培训(1)重视标准预防各项措施的培训与落实,岗前教育时让实习护士了解预防的原则及核心内容。(2)在临床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实践过程中,指导实习护士正确实施与落实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3)对医院各区域、各部门的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工作提供具体针对性指导[2]。(4)对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及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5)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4.3重点科室及部门医院感染与控制知识培训手术室、ICU、新生儿科、产房、急诊科、消毒供应中心等是医院感染的重点及高危科室。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直接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3]。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及针刺伤危险远远大于一般科室[4]。因而在这些重点高危科室实习时,科室应对实习护士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指导与落实。
4.4多样化培训针对少数民族实习护士语言文字与沟通能力等不足,培训方法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采用不同语言文字及图片,同民族老师带教,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指导,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4.5将实习护士纳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范围内实习护士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科室要对实习护士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过程的管理,将医院感染知识及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预防技能纳入到实习护士理论及操作考核中,提高实习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徐艳娥.加强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02-1403.
[2]马锐,雷海粟.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及手卫生执行情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95-296.
[3]许蓉,张戎,谢良才,等.实习护生与在职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1):113-114.
[4]谢芝蓉.实习护生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80-1081.
篇7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应注意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强化妇产科专业护理技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作为妇产科护士,要有计划的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及基础护理技术,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妇产科护理技能,才能在护理工作中做到镇定自若,有条不紊。
2.加强相关知识综合性学习。由于当前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畴比传统的扩展很多,因此对专科护士的基础文化水平、专业实践能力、工作经验、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实践证明,相关知识掌握得越深,经验才能储备得越厚,护士综合素质才会提高。
3.鼓励中专护士积极参加护理大专及本科班学习,使她们获得更多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不断拓宽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全体护士的专业水平,使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建设,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二、学会协调医护关系,明确各自位置和角色
加强医护沟通,相互配合、理解、信任、尊重,建立一种交流———协作———互补型的新型医护关系。只有医护之间协同工作,才能满足病人各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减少纠纷。
三、提高妇产科护士护理病历书写水平
做到重点突出,语言严谨,保持记录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护理必须客观真实,体现专科特点。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全民法制意识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规范护理书写,对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利,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护理人员应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在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保证良好的服务态度,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言语亲切温柔,视患若亲,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提高患者满意度。妇产科护士的素质是妇产科护士职责的核心,而良好的素质必须通过不断的培养、教育、自我修养和自我训练获得,工作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也是防范差错事故的根本。
五、增强妇产科护士法律意识学习
《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有关的文件,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及法制意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一些关键性的护理要求及操作都要如实记录,保持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六、尊重孕产妇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1.为病人保守秘密,尊重病人的隐私。妇产科护理中一项最重要的护理配合就是保密原则,这是妇产科护士的义务。
2.履行告知义务。妇产科护理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告知病人实情,让病人有所准备,征求病人的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免责条件,是医疗护理合法性的前提。
七、提高自身职业风险防范知识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艾滋病的流行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也呈上升趋势,而妇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病者或产妇的血液及体液,当护士自身保护意识淡薄,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就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篇8
通过对本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其中知道或者了解高危药品并且熟悉有关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的高危药品种类的护理人员,约占总护理人员的5%。另有少部分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认识模糊,不清楚本院常常用到的高危药品有哪些,这部分护理人员约占10%。并不知道或者了解高危药品为何物的,约占总护理人员的85%。而妇科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也是处于空白,如与普通药物混放,没有固定的摆放位置,也无专人管理,且对药品的使用和操作流程也不明确。
2、妇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对策
1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培训因为大多数医护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所以要定期开展高危药品的讲座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因此,从2012年8月起,我科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了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培训及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①高危药品的概念及国内外应用情况。②妇科高危药品有哪些类别。③妇科高危药品的主要副作用及其药理依据。④妇科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⑤妇科高危药品的存放方法。⑥妇科临床常用药的药理知识讲座及安全护理风险意识讲座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妇科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同时也降低了用药风险。
2成立科内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建立科内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本科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设药品专管员,并每班清点、交接;专管员由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担任,护士长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平时不定期抽查。药剂科定期检查,反馈。各成员根据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实行逐级负责制。共同规范本科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3制订高危药品管理规定对于高危药品要进行专人专药管理,避免出现差错。高危药品要有统一的放置位置,对于有特殊保存要求的物品,要按照要求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例如有些要求低温保存,有的要求严格密封保存等。对于标签不明确的药物不能放置在盒子的外面。高危药品的数目每天要进行核对,在保证充足供应量的同时数目不能太多,避免滥用情况的发生,如果发现数量不足应及时补充。对于有严格要求的药物,比如化疗所用药物,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人进行配置,而其它人不可以配置。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按照医嘱从数量和种类方面准确给药,另一方面对于医嘱不太清楚的处方,要及时与开医嘱的医师沟通,不能凭猜测给药,实行给药双人核对制度,双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配药过程中采用标准计量用具,并认真履行高危药品风险告知流程,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潜在危险及注意事项。配药时1人摆药1人加药,并将加完药的空瓶放在输液卡旁,再由第2名护士核对、注射。
4高危药品风险评估建立高危药品风险评估,根据不同药物及不同使用方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高危药品操作流程,并做好相关防范措施及定期巡视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等级划分,依据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巡房间隔时间和巡房次数。能够对不同高危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辨别,并且能够对这类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并及时处理。使用高危药品要做到规范的记录,以便日后的查询,加强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可靠性。
5坚持检查与考核对高危药品的培训成果进行定期考核,并对相关规定及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如发现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如果不能在规定时期内有所改观,将扣除部分工资或者部分奖金,并影响年度考核。可对相邻病区之间的实施情况进行对比考核,形成良性竞争,并将实施结果定期向护理部进行汇报,同时依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最终获得最适合本科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3、实施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效果
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们对妇科医护人员进行了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并制定了相关规定及制度。重新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及调查发现,全科10名医护人员基本掌握了高危药品的相关规定,并对其发展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妇科常用高危药品及本院所使用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临床工作中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监测单,使用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能够被明确地记录,便于日后使用。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科用药缺陷只发生了5例,而涉及到高危药品的只有1例,大大降低了用药缺陷率,同时有效提高了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质量。
4、结语
篇9
【关键词】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骨科; 误吸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in the prevention of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 of aspiration.Method: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25 cases of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were treated with FMEA management mode as the control group,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ursing routine nursing.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25 cases in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orthopedic nursing,but also the use of a FMEA to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 may occur aspiration failure modes were looking reas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analysis,evaluation,calculation, and found out the lead to the aspiration of the high-risk factors and high-risk operation steps in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prevented the priority action planne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failure mode of 4 high risk factors of RPN value and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egree and degree of knowledge and satisfac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Result:The 4 risk fac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satisfac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Orthopedics; Aspi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Guangzhou 5101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27
`吸是指来自胃、食道、口腔或鼻的物质从咽进入气管的过程。这些物质可以是固体,如食物或异物;也可以是液体,如血液、唾液或胃肠内容物[1]。误吸是临床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一种现象,其发生率为45.2%~88.9%[2],当误吸物不能被完全有效地清除而存于肺内,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肺部并发症,甚至发展为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死亡率[3-5]。所谓骨科误吸高危患者指的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绝对卧床期患者,骨科疾病合并脑神经疾病患者,如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癫痫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强调的是提前预防,而非事后纠正,预见性地提出失效模式和改进措施,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6-8]。本科于2015年1月将FMEA管理模式应用于预防骨科高危患者误吸方面,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80.08±5.84)岁。选择2015年1-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男4例,女21例,平均年龄(81.68±11.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在骨科护理常规基础上观察M使用FMEA失效模式可能发生误吸的前瞻性和操作过程的分析、评价、计算,确定高危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和高危操作步骤,制定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具体如下。
1.2.1 组建FMEA团队 成立骨科FMEA小组,小组成员由五人组成,包括科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具有五年以上骨科工作经验,要求护士学历本科以上,熟悉护理分析管理组织流程并接受了FMEA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掌握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
1.2.2 绘制流程图 列出防误吸护理流程的子流程及每个流程中的工作步骤,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如护士评估不到位、患者及陪护者认知及依从性不够、患者选择不当、护士专业知识缺乏等。
1.2.3 找出潜在原因进行风险分析 FMEA小组成员对可能失效的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失效原因的严重程度(S)、发生率(O)、不易探索测量(D)的分数进行了讨论,每个团队成员对于一个给定的评分失效模式的基础上,计算风险优先数的失效模式(risk prioritynumber,RPN)危机的价值,将损失和影响严重的模式,乘以RPN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检测率,最低1,最高1000,高RPN失效模式是过程优先改善[9-10]。针对每个失效模式让团队成员共同评出O、D、S值,计算RPN=S×O×D,见表1。更高的风险,失败的风险更大。判断是否有必要根据确定的优先事项的改善程度提高RPN值,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
1.2.4 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了骨科吞咽功能评估流程,给护士明确的工作指引。分层级管理设置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并细化各层级岗位职责。定期组织学习预防误吸的护理流程、相关知识及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的培训与考核,每月组织两次全科业务学习,实地操作培训与情景演练,并要求人人考核过关。各护理组长检查首次接诊护士的评估资料收集情况,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误吸的风险。骨科术后麻醉清醒的患者,护理组长检查初级护士术后摆放是否合适,有无判断患者胃肠道功能、吞咽功能是否恢复,食物的器具选择是否合适等[3,11-12]。加强对高年资组长的专科技能和知识培训,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制定了符合骨科患者情况的防误吸健康宣教手册,放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及家属翻阅。还制定了防误吸相关的影像资料,方面患者及家属更直观的掌握防误吸的知识。在住院期间,需要管床护理计划,在患者和家庭健康教育阶段,重点内容如预防误吸的方法、注意事项重复多次强调,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合作。
1.2.5 结果评定 (1)计算RPN值。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失效模式中4个流程的RPN值。(2)知识掌握程度。使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主管护士询问,患者及家属口头回答,护士给予一定的分数,每题满分25分。(3)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误吸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应用效果 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改进措施,到2015年12月FMEA小组成员对预防误吸的危险因素进行新一轮评估,即重新评定4个高风险因子的RPN值,见表2。
2.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对预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骨科预防误吸的高危患者主要包括因为疼痛或疾病本身限制,或骨科疾病合并脑神经疾病患者,如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癫痫等。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住院老年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在预防误吸方面,骨科护士也应重视并加以掌握。通过本组病例实施FME管理模式后,从表1可见,小组成员发现骨科患者容易发生的高危因素,具体原因,重新制定工作流程,落实改进措施。由表2可见实施FMEA改进后观察组患者相关RPN值明显降低。
3.2 FMEA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防范误吸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士针对引起患者误吸的失效模式,通过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3,11-16]。接诊护士在患者住院时间中进行健康教育的评价和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任何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预防性保护措施和个体健康指导,通过实施FMEA管理模式后,使健康教育宣教到位,内容全面,方法规范。表3显示,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防范误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3.3 运用FMEA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FMEA强调的是“事前”,而非“事后”,是从第一道防线就将缺陷消灭在摇篮之中的有效工具[17-19]。在实施FMEA的过程中,强调落实改进措施,由专人负责记录和跟踪监测,以减少行动的风险。制定了骨科吞咽功能评估流程,给护士明确的工作指引。定期组织预防误吸的护理流程、相关知识及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的培训与考核,每月组织两次全科业务学习,实地操作培训与情景演练,并组织人人考核过关。给患者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从而有效地预防误吸的发生,表3显示,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
FMEA是一个前瞻性的科学工具,向心护理服务流程的制定和管理,随着护理质量管理的变化,提出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理念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是保证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FMEA管理工具能符合前瞻性理念,护理过程中的失效模式转型不使用以前的预测,通过分析护理缺陷的l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完善,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综上所述,FMEA是解决骨科高危患者预防误吸的一种有效措施,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继续推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6):286-288.
[2]苟晓华,贾会英.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36-137.
[3]金哲如,郑炎焱,辜娜.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不同鼻饲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24-25.
[4]曾秋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50-51.
[5]张招萍,蒋海红,吕斌军,等.分级饮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噎食窒息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5):413-414.
[6]王亚娥,王美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205-206.
[7]张道丽,张丽萍,杨越,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8):79-80.
[8]梁淑雯,叶映林,郭玉枝,等.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方法预防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跌倒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167-1168.
[9]彭彩芬,苏素娟,梁冬霞.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压疮系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2):323-324.
[10]庞树英,谭卫仙,刘杏仙,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减少胸外科手术患者意外脱管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3):2119-2121.
[11]孙丽凯,陈俊春.误吸风险评估与饮食分级护理预防高龄患者误吸[J].护理学杂志,2015,30(7):38-41.
[12]王美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91-93.
[13]梁娟,张婷,刘玲.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脑卒中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14-16.
[14]伍永慧,施雁.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11,28(7):42-44.
[15]刘海燕,吴连红,方红霞,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护理给药事件干预及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10):1774-1775.
[16]陈玉梅,刘莉,康玉闻,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良双人轴线翻身方法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19):38-41.
[17]郭丽君,贡浩凌,高燕,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35):4389-4391.
[18]余悦满,陈月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肾穿刺活检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5):115-116.
[19]刘杏仙,何洁兰,朱丽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造病人入院流程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0(8):65-66.
[20]赖翠薇.应用FMEA改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226-2227.
篇10
关键词:基层护士;用药安全管理;防范对策
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会因为护理人员用药错误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从而引起医疗纠纷[1]。在基层医院中,往往会因为用药制度不完善及护理人手不足而导致护理人员在用药护理中有所疏忽,安全用药是对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护理工作在于及时、正确地执行医嘱,准确地实施药物治疗(注射给药和口服用药),所以护士需要更多地掌握有关口服药的剂量、用法;注射剂配制溶剂、稀释容积与浓度、静滴速度、输液药物的稳定性和配伍禁忌等信息。因此,有必要针对基层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制定用药制度,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更新护士用药知识,改善工作流程,加强药品管理,以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使临床治疗更安全。
1 基层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1.1药学专业知识的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护士学历较低,药品知识掌握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用药的风险,也不能对患者实施正确用药的宣教。我院请执业药师通过护理的岗前培训以及定期的药物新知识的培训,使护士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保证用药安全,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
1.2注射剂配置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未能掌握药物的适宜溶剂、药物的稀释容积、药物的滴注速度、药物的配伍禁忌。护士执行治疗过程中没有做到三查七对,导致用药错误。未做药敏试验或对患者的病史掌握不全面。药品治疗时间不符合医嘱要求。溶药时间过早,不能做到现配现用,易造成污染,且导致药物效价降低,从而影响疗效。
1.3处理医嘱过程中的流程缺陷 医生开具医嘱后,未及时通知护士,护士因交接班的原因也未及时查对,从而造成医嘱执行遗漏。医嘱开立错误,护士未能检查出错误或虽有疑问,但仍然执行。护士处理医嘱程序不规范,或有班次未核对医嘱而出现失误。
1.4领药保管过程中的问题 药房人员发放药物出现错误,领药护士和病房护士核对有误;一些药品存放条件不规范。
2 安全用药的护理管理对策
2.1强化护士相关用药知识:请药剂科定期和不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重点为:药物的适宜溶剂;药物的稀释容积;药物的滴注速度;药物的配伍禁忌;不同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给药途径;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必须掌握试敏液的正确配置及结果判定;对于一药多名的要掌握其化学名及多个商用名以及新上市药品相关知识;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
2.2强化护士的责任心 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的隐患,是由于护士责任心差和自我约束力不足,因此,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掌握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用药、医嘱处理等操作规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在出现用药失误时,应及时逐级汇报,分析其原因,在护士中进行教育。
2.3规范护士的行为,制定用药管理制度
2.3.1严格三查七对、交接班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准确、无误执行医嘱,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是每个护士应尽的义务。基层医院每个科室护理人员的配置不合理,大多是少数高年资护士带多名低年资护士,护理部要求各病房必须安排高年资护士处理及执行医嘱,有效监督实习护士、低年资护士的用药行为,并在执行医嘱、取药、配置药品、发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于本班次未执行的有效医嘱应与下一班次交接清楚并登记。
2.3.2规范给药流程,强化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强调静脉用药现配现用,防止药品效价降低,减少感染的发生。按照医嘱的要求,准确调节输液速度。注意各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两种药物之间应有间隔,以保证用药安全。
2.3.3护理部制定药物不良事件逐级上报制度,科护士长对已出现的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便于及时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鼓励护士人员及时发现用药问题,对发现提出用药问题的护士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隐瞒不报者给予相关处罚[2]。
2.3.4用药前后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并向患者讲解有关用药的注意事项。口服用药应准确执行用药时间,特殊用药应向患者说明,让患者当面服下,在使用中药制剂时,应当重视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应适当隔开时间服用或注射,静脉输液时可使用配有过滤装置的输液器,减少因药物微粒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还可采取在药品外包装上注明用法、用量,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医嘱正确及时的执行。
2.3.5对患者进行用药安全宣教 许多慢性病用药品种复杂,患者不能较好地遵照医嘱服药,这需要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安全教育,在使用新药、用法出现变化时,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讲明各种注意事项,情况允许可作书面的说明,使患者了解基本的用药常识,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协助做好用药后反应的观察,保证用药安全。
2.3.6在处理、执行医嘱时,护士要注意医嘱中药物的剂量、用法及配伍禁忌,如发现问题或有质疑,应与医生及时沟通,不要盲目执行。
2.4基层医院必须规范药物的保管与存储 科室治疗室需配置必要的冰箱和储药柜,并且要按照药物性质分类存放,静脉滴注药物、注射药物、内服药物、外用药物要从高到低分层存放,或者按病床分盒存放并明显标示。对于高危药品,护士要将其存放于固定位置,同时标记色警示性标志,避免出现药品储存不当现象,导致药物变质或者效价降低,对药品疗效造成很大的影响,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毒性反应。
3 小结
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准确、及时,我们必须严把环节管理,逐级质控,才能保证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避免不合理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基层护理人员在日常用药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护理人员本身而言,其自身的药学等专业知识有所缺乏,在注射剂的配置及使用掌握不到位,处理医嘱时不够慎重,同时不排除在领药保管的过程中出现药物错乱的问题。这些不安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只有采取增强基层医院护士人员的药学专业知识、增强护士人员的责任感、规范相关用药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才能有效地促进用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从而确保病患用药的安全性[3]。
参考文献:
[1]毛惠娜,刘雪琴.我院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及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10,16(10):164-16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