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的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的护理知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至12月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600例,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g,母亲均无宫内感染。依据住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A组:新生脐带自然脱落。

(2)根据文献婴儿二次剪脐应在出生后36~48h左右最佳[2],故将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组依时间分别分为出生后、36h(B1组)、48h(B2组)三组。

1.2 方法

1.2.1 传统断脐方法 胎儿出生后1~2min,用75%酒精消毒脐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排除脐疝情况,采用自行改良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气门芯胶圈,在距脐轮0.1cm处结扎脐带,距结扎远端1cm处断脐,挤出残余血液,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断面干燥后,以无菌纱布包盖好,再用脐带布包扎。

1.2.2 二次剪脐方法 评估脐带残端干燥程度,如残端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浅棕色,即可再无菌技术操作。晨间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至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用有齿镊夹住脐带残端,然后用无菌手术剪刀沿脐根部气门芯上方处剪去脐带残端,注意不要损伤脐轮周围皮肤。用75%酒精再次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有渗血者敷以明胶海绵,胎毒清愈脐贴覆盖脐部。观察新生儿二次剪脐后24h内脐部创面有无渗血,每天观察脐部有无分泌物及创面干燥愈合情况。

1.2.3 护理方法 每日行常规护理。沐浴后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防止厌氧菌感染,再用75%乙醇清洁脐带残端与脐周皮肤。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与清洁。

1.2.4 评价方法 观察三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感染情况(脐轮与周围皮肤有红肿、渗液、异味);脐部出血及渗血;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干燥,无渗液、异味,脐收缩至脐轮以内)。

1.2.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比较

新生儿二次剪脐护理方式(B1、B2组)与A组比较,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缩短(p<0.05),见表1。

2.2 传统断脐法让脐带自然脱落,细心护理。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后形成创面,有不同程度渗血或渗出。出生后第5天统计脐带渗血情况,A、B1、B2组分别发生26例、5例、4例,(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3%、2.5%、2%);脐带分泌物渗出情况,A、B1、B2组分别发生40例、9例、7例,(渗出率分别为20%、24.55%、3.5%)。A组脐带渗血渗出发生率较各组均高(P<0.05)。48h后二次剪脐,渗血发生率明显减少,B1与B2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为减少渗血或渗出,应于36h后。见表2。

2.3 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5天脐带感染情况比较

传统断脐法发生感染21例(发生率为10.5%)。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组(B1、B2组)分别发生2例,1例(发生率分别为1.0%,0.5%)。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各组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断脐法组。其中B1、B2组感染率最低(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二次剪脐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为减少感染率,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时间最佳为36~48h。见表2。

3 讨论

3.1 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的意义

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法通过人为干预有如下优点:(1)脐周愈合早,利于在医院内完成专业护理,减少出院后人为护理不当导致的脐部感染机会。(2)脐带残端脱落早,减少并发症。传统脐带自然脱落护理方法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较二次剪脐法长。B组采用二次剪脐法,较A组明显缩短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的产生。(3)减少脐带残端在自然坏死、脱落过程中产生的炎性分泌物,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的感染。有资料表明在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6.0%~87.5%,而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死亡率达18.06%[3]。

3.2 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最佳时机选择 有资料表明24h组新生儿因剪脐时间稍早,脐带未干燥,血管未完全闭合,胶质含水分多,脐带潮湿,剪脐后残端易发生渗血、渗液。72h组因剪脐时间较晚,脐带过干、过硬,增加剪脐难度,易发生坏死组织残留,且残留脐带坏死、脱落需要一定过程,故第5天仍有分泌物的情况较多,产妇出院后因缺乏脐部护理知识,未能进行脐部护理,致脐部残留分泌物,增加了感染机会。[4]因此,本试验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时机为产后36~48h左右,其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短,脐部感染率低,脐部出血及渗血少。但特殊情况如脐带本身粗大或水肿者,因创面过大、残端未干枯或结扎紧度不够、脐血管未闭合等因素影响,容易出血,应将二次剪脐时间适当延后。

3.3 研究中未评估剪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如剪脐操作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水平不一,脐部发育不良等因素造成残留或损伤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国内护理同仁也在二次剪脐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兰晓娥等[5]提出根据脐带残端胶质的性状判断剪脐的最佳时机,剪脐出血率明显降低。此外,国内护理同仁在肯定二次剪脐护理方式的基础上探索了断脐器械的改进。复旦大学顾春怡等[6]报道了一次性脐带剪断器SCC23应用于新生儿断脐,取代了传统的多步骤操作,较传统方法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操作繁琐、脐残端渗血、脐周感染等问题,是一种安全而实用的方法。

4 结论

新生儿脐带处理原则为止血可靠,防止感染,促进脐残端及早脱落[7]。传统气门芯摘脐留有脐带残端0.5cm,残端自然脱落时间为5~15d,甚至更长,残端在机化过程中有胶质渗出,容易造成细菌感染而发生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8]。采用二次剪脐法,则不需等待自然脱落,通过人为干扰脐带坏死脱落过程,从而缩短脐带愈合时间,减少脐带在液化脱落时分泌物的刺激和细菌繁殖的机会,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部出血及脐炎的发生率。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高尚的职业道德 娴熟的业务技术素质科学化系统化和亲情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34-02

自胎儿出生到满28天这段时间称为新生儿期。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

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低下,这一时期,小儿疾病起病急,来势迅猛,发展快。需要紧急救治。因此。加强重症新生儿的医疗水平,积极探索医护配合的有效模式,做好重症新生儿的护理.才能确保重症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1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的职业道德要求

现代护理观是一切以病人为本,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基础,将护理科学化、系统化和亲情化。NICU的护士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业务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新生几细致观察、耐心照顾的态度。有了这一切,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各种技术层面的要求。新生儿虽然还不能和护士进行语言沟通,但是他们已经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以对待常人的态度对待一个新生命。在日积月累的护理中,医护人员就是以情感为纽带,精心呵护一个小生命,新生儿患儿也常对护士产生依赖感,认为她就是自己的母亲,在患儿出院时,医患双方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过去曾经发生过新生儿在保温箱中被烫伤的事情,或者没有及时关注呼吸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导致患儿生命的终结。由于护士的麻痹大意。不仅夺去了一个小生命。也给家长造成了心灵上的极大的创伤。亲情化护理可以使患儿享受到正常新生儿所能得到的护理,如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引起感染,特别是颈下、腋下、大腿根部和臀部,每天应清洗,防止感染。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洗澡可使皮肤清洁,改善血液循环。洗澡应先洗头面部、颈部.然后洗全身。要注意耳后、颈、腋下、肘部、腹股沟等皱褶处的清洁卫生,洗完澡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并在皮肤皱褶处扑上婴儿用粉。新生几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勤洗勤换,日光下晒干。这种犹如家庭式的护理,有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2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的职业技能要求

2.1 在重症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熟悉一般护理的技能:

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要切实做好监护病房的卫生工作。严格执行监护室消毒隔离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管理。患者人院时更换病室衣服,非工作人员进人时应穿戴工作服、帽和换工作鞋。有效洗手,在检查、操作和护理前后甩肥皂水洗手,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病房环境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好。每天通风换气,室温应相对恒定在24-28℃,室内湿度应在60%-80%之间,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地面清洁最好用吸尘器,或用清水洗净的拖布擦地,然后用消毒液擦地面。在接触患儿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并经常修剪指甲,以防不慎滑破皮肤,增加感染机会。在与患儿接触时必须戴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

2.2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职业技能的特殊要求:

除要求护士熟悉护理一般的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急救复苏技术,呼吸道管理,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必须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如皮肤颜色、行为变化、呼吸窘迫程度、喂养的耐受性等,清晰无误地记录各种数据,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如呼吸道护理:新生儿的呼吸特点是浅而快,节律不同,因此必须保持新生儿呼吸遭通畅。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人院前准备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人院时措施: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人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24h,守护床旁。①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h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I扶。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②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h测记1次。③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④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h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hl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

2.3 掌握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患儿集中的地方,扳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①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人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②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③用吸尘器或湿布拖地。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m。④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⑤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篇3

【关键词】固尔苏;CPAP(持续正压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09-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wbor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即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在早产儿尤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较为常见,其发病基础在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所致。它可导致患儿出生后6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发绀、双肺呼吸音减弱,病死率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1]。我院新生儿室自2010年起,使用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RDS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操作实例及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作为救治婴幼儿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辅助通气支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已被肯定。方便、快捷、价廉、无创、易护理,已被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所接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肺泡容易萎陷,常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青紫、ARE,在抢救呼吸衰竭的危重新生儿过程中,纠正缺氧是重要环节之一,迅速有效改善气体交换可逆转病情。

辅助通气是根据呼吸衰竭程度提供不同的呼吸支持。CPAP能使患儿在呼吸末保持肺泡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和防止肺泡发生萎陷,以改善通气功能,减少通气死腔和通气灌流平衡,而使PaO2上升、肺间质水肿减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减少。早期应用CPAP可减少需要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和减少机械通气的需要,是治疗新生儿轻-中度呼吸衰竭的常用技术。

人工呼吸机在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目前已被大型医院广泛应用,但由于呼吸机价格昂贵和气管插管后气道管理复杂易引起感染、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鼻塞式CPAP是辅助通气的一种无创伤、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价廉、疗效显著的方法。应用鼻塞式CPAP需注意的是,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或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CPAP参数,确定使用时间,适时改为血管或鼻导管供氧,以防止氧中毒。如果出现严重血液动力学改变,应换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 制剂的制作及结果

1.1 固尔苏制剂:该制剂的主要成分为猪肺磷脂,是一种从猪肺中分离出来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规格:120mg/支)入院后24H之内即给与,单次剂量为100~200mg/kg.

1.2 方法:用药前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暖,取仰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将气管插入到支气管分叉处稍靠上的位置。吸净气道内及口鼻分泌物。用2ml注射器抽取已经预热至37℃的固尔苏。分别予仰卧位,左侧卧位(肩部抬高)各取 剂量给气管插管注入气管内,时间不小于1min。给药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3-5min。使固尔苏充分弥散至肺泡表面后,拔出气管插管,给与CPAP通气,心电监护:CPAP初调条件:Fio2 50%~60%;Flow:6-8L/min;PEEP.3~5cmH2O。

1-2h后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参数调整CPAP参数.

结果:我院新生儿室自2010年以来共18例,经固尔苏和CPAP联合应用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三凹征,发绀,症状明显改善,治愈出院。其中有2例自动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和对预后的担心,往往不能采取果断措施配合医生治疗。因此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减少其焦虑心情至关重要。

2.2 用物准备:CPAP处于备用状态,各种监护仪正常工作。准备好插管用物,检查好喉镜,备好气管插管,预热辐射台。连接好复苏气囊。准备好吸痰用物,吸引器处于备用状态。

2.3 患儿准备:将患儿放于辐射台上,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儿口唇,四肢末梢皮肤颜色及血气分析结果。心电监护、氧气吸入等。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况,提高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压力不可过高,时间不超过15s,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2]。

2.4 用药配合:协助医生摆好。彻底吸净器皿分泌物。常规气管插管;固定好,用药前再次吸净气管及口鼻腔分泌物。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抽取固尔苏,抽吸前摇匀,遵医嘱分别沿气管插管壁滴入药液。挤压气囊的力度和频率应大小快慢适中。

2.5 用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面色、氧饱和度变低。检测体温及时调整CPAP参数,预防感染。早产儿从母体获得免疫抗体少,放于功能差,容易引起感染。操作前护士应消毒双手,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制度,操作时动作轻柔,并注意保暖。保持环境清洁,清楚有害细菌。

3 总结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主要发生于早产儿,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并伴随结构不成熟所致。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不能保证足够的功能残余气量,及维持肺泡膨胀状态。因此,早期使用肺表面火星物质,可减少废气漏,改善肺顺应性。但最适得剂量,最佳的给药时间和方法,和最优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是疗效得到保证的基础和前提。临床试验观察表明,采用“INSUER”技术(即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CPAP)较为合适,减少了机械通气的使用[3]。在使用固尔苏的过程中,严格控制给药时间,不但会避免患儿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也获得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较好分布。

参考文献

[1] 俞加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643

[2] 赵英荣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30卷第20期

篇4

【关键词】 发育支持护理;早产患儿;新生儿重症监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43-02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ly supportive care,DSC)是一种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1]要求医护人员能预先估计可抑制婴儿生长的应激压力,并给予支持措施缓解压力,促进早产儿发育。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支持护理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愈后。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极大降低了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死亡率,专业的继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是从保证婴儿的存活发展,以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愈后最优化。因此发育支持护理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照顾。我院对早产患儿的护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2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发育支持性护理)男6例,女5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0-1475g,平均1204g。对照组(系统性护理)男5例,女6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5-1482g,平均1216g。两组早产患儿在男女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人为调节室内灯光亮度建立24h昼夜循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NICU光线明亮度,暖箱内为25ftc(foot candles),室内为60ftc,特殊治疗时可调整为100ftc在患儿的床旁使用适宜的灯光,亮度适合观察评估即可;在需要的时候开灯,避免灯光对其眼睛的直射,必要时遮盖其眼睛;在室内需要强光时用毯子遮盖暖箱,避免早产儿不必要的光线暴露。[2]

1.2.2 减少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 控制室内声音

1.2.3 减少操作的侵袭性 把各种不必要的操作检查接触减少到最小;减少患儿转床的次数;集中操作,避免长时间的打扰;操作时动作轻柔缓慢平滑,并观察患儿有无不适征象;在治疗前轻柔唤醒或触摸患儿,使其有准备;审慎分析每项干预对患儿的风险和益处;协调好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各专业小组的活动,避免对婴儿过度刺激;评估操作患儿引起的疼痛,并对其进行控制。

1.2.4 建立24h的护理计划 根据婴儿的活动规律、睡眠周期、医疗需要和喂养需要制订1d的护理计划;进行有时间规律的护理,尽量提供完整的睡眠时间,避免突然惊醒早产儿。

1.2.5 合理摆放早产儿的 早产儿合理的可促进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一般摆放的原则是四肢中线屈曲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把手放在口边),使其易自我安慰,并促进身体的对称性,预防不正确的姿势及变形。摆放要使其肢体活动有界限,可使用护垫绷带等长布条来控制早产儿的。[3]

1.2.6 早产儿抚触 孕周

1.2.7 鼓励早产儿父母参与护理 父母接触患儿可消除NICU的环境给父母带来的神秘感。提供相关信息,让他们参与决定,比如在制订计划和喂养时间时应考虑到患儿的家庭需要,提供他们与患儿皮肤接触的机会,特别是指导他们进行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即将包好尿布的婴儿放在父母的胸前,让婴儿听到父母的心跳,给婴儿与父母皮肤接触的机会,使父母陪伴和抚慰婴儿,学会照顾婴儿,增加其信心。[4]

1.2.8 其他 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在病房内播放轻柔的音乐;在病情稳定、无感染的情况下,可行双子同床。通过双子的相互触摸、肢体缠绕相互抚慰,促进其生长发育。

2 结果

两组护理比较:观察组(发育支持护理)早产儿体重增加178±40,分别是1235±110,1395±130,1650g;对照组(系统护理)体重增加157±40,分别是1215±103,1280±121,1490g;发育支持护理缩短早产儿对机械通气的依赖性,正压通气日数观察组为平均38d,对照组平均60d;发育支持护理使住院日减少,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92d,对照组为115d;发育支持护理减少住院费用,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平均每人24300元,比对照组的平均每人46800元。

3 讨论

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大多体重不足2500g,身长46cm以下,新生儿监护室内的早产患儿死亡率较高。提高早产患儿的护理质量,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如果早产患儿在其出生时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会致使患儿发生多种因素的疾病,甚至死亡。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以前的常规护理方法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5]对于现代医疗科学来说,提高生命保障,减少疾病痛苦,促使病患尽早恢复是第一的关键,对早产患儿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病患,因其刚出生还不能表达自己,甚至连有和疾病都不能描述,是一种比叫棘手的问题,然而提高对早产患儿的护理是一个重要而有关键的问题这对能不能使一个新的生命在以后的成长中得到良好的体制和成长是一个关键。而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新而又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效数据统计结果),这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重要作用。所以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值得现医疗科学单位推广使用。这对人的生命和医疗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性护理能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对现代医疗护理具有很大的医疗科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苏平,王春桃.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1).

[2] 朱清碧,龚阳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支持及临床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0):21-22.

篇5

1 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入NICU行外周静脉置管术28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2例,女123例;胎龄(26+4)周~(40+2)周,体重0.65~5.3 kg,其中体重在0.65~1.00 kg52例,1.00 g~1.50 kg165例,1.50~2.50 kg39例,2.50~5.3 kg29例。经贵要静脉PICC 129例次,经正中静脉PICC 22例次,经头静脉PICC 15例次,经腋静脉PICC 43例次,经颞浅静脉PICC 62例次,经耳后静脉PICC 25例次。

2 护理

2.1 环境舒适 设立PICC穿刺室,保持室内空气清鲜,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55~65%,地面每日“8.4”消毒2次,10万级空气层流净化设施24 h处于功能位。用窗帘遮挡光线对患儿的直接刺激。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病室光线明亮度,暖箱内25 ftc,室内60 ftc,特殊治疗时100 ftc。置管前将患儿放入已预热的热辐射台上,辐射台温度设置为患儿的适中温度,充分暴露穿刺部位,身体其余部分用包被包裹。危重患儿、上呼吸机患儿在暖箱中行PICC术,暖箱温湿度的调节根据患儿的体重,使其维持适中温度。置管过程中减少人员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2.2 生理舒适 穿刺前30 min禁止喂奶,防止漾奶引起窒息。置管前1 h给患儿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新生儿胎脂多,给予石蜡油脱脂。擦澡在热辐射台上进行,水温在40℃~42℃。通过温水擦浴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更加充盈。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新生儿毳毛多,更换敷贴时易引起疼痛,因此要备皮。备皮范围要>3H敷贴。消毒后由于寒冷及酒精对血管的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可见度降低,因此采用红外线烤灯照射消毒好的皮肤5~10 min,通过照射使穿刺血管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疼痛。

2.3 心理舒适 长时间的致痛性操作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可以通过一些非药物性的措来缓解这种应激反应。如:抚触、非进食性吸吮、包裹患儿抱着、放柔和音乐等。新生儿虽然不能主动进行语言上的对话, 但由于其听觉和触觉已有发展和定向反应的存在, 为语言和情感的交流提供依据。护士可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与新生儿进行交流, 温柔体贴的拱抱和触摸可以满足新生儿皮肤的需要, 使其有安全感[3]。护士在进行穿刺操作前, 助手把手放在患儿身上, 温柔触摸和拱抱, 不突然改变其, 给予患儿发挥自我调节功能的机会, 让其有预知, 以减少应激。非营养性吸吮( non- nutritional suck, NNS) 是指患儿置入热辐射台的同时给予一橡胶奶嘴(橡胶奶嘴为未开孔的,上端打眼丙系上细棉线挂在患儿的耳朵上以固定奶嘴),置管结束5 min后取下奶嘴。研究表明NNS是有效地非药物镇痛方法之一,并以镇痛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成为国外NICU的操作规范的一部分[4]。NNS可以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减轻疼痛, 缩短住院时间, 且无任何不良反应[5]。置管过程中播放轻柔的音乐,音量控制在50~60 dB。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缓解疼痛和紧张的作用[6]。

2.4 舒适 经上肢静脉置管,置管前患儿仰卧位,置管时上肢外展,头偏向穿刺者对侧,当送管至腋窝时头转向穿刺者,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经头部浅表静脉置管,置管前患儿向穿刺对侧侧卧位,当导管送至颈静脉改仰卧位并伸直颈部。在变化患儿时护理动作轻柔敏捷,减少对患儿的惊吓,避免因暴力造成骨折。

2.5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5.1 穿刺者的选择 穿刺者应选择进行过培训、操作准确熟练、穿刺技术精湛、心理素质好、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避免因穿刺水平不高对患儿造成的伤害。

2.5.2 穿刺血管的选择 首选肘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其次腋静脉,再次头部浅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首选右侧,再选左侧。根据患儿个体情况,选择最清楚、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最高的血管,减少二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2.5.3 穿刺针、导管的选择和穿刺时注意事项采用美国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Introsyte 可撕裂导入鞘和1.9FR安全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套装。此种型号穿刺针和导管细,对血管创伤性小。穿刺时避免直刺血管以免引起穿刺点出血,采用“Z”形进针,穿刺者左手食指按压血管前端,拇指绷紧血管下端皮肤,从血管下0.5 cm处,与皮肤成15°~30°缓慢进针,见有暗红色回血为穿刺成功,退出穿刺针。此种方法既使血管充分充盈,又减少了穿刺点出血。

3 小结

舒适护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内涵,使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仅得到疾病治疗,还使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达到愉快的状态。舒适护理在新生的PICC置管中应用能减少外界对新生儿的不良环境刺激,满足新生儿生理、心理需求,使安全感增加,被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减少了置管中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士的整体素质,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对舒适的阈值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注重舒适的研究及舒适效果的评价,以满足患者舒适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台北:华杏出版社,1998:5.

[2] 杨青敏.实施舒适护理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 上海护理,2006.6(2):54-56.

[3] 卢林阳, 徐玉梅.在新生儿无陪病房中的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1):55-56

[4] Anand K.J.Clinic importance of pain and stress in preterm neonates.Bidl Neonate,1998,73:1-9

篇6

【关键词】 简易鼻塞式CPAP;新生儿;呼吸困难

新生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1]。简易鼻塞式CPAP呼吸机治疗是一种使用简易的装置通过鼻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以患者的自主呼吸为基础,在患者整个呼吸的过程中保持气道内的正压水平的通气模式,操作较为简单,价格比较便宜,并发症少,是近年来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2]。我院通过对新生儿呼吸困难患者应用简易鼻塞式CPAP,同时进行精心、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呼吸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8例,日龄1h-12d,平均为5.5d。出生体重2500g为10例。病情:新生儿肺炎、窒息、胎粪吸入、早产儿呼吸暂停等。将8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使用鼻导管吸氧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根据不同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一次性硅胶双鼻塞吸氧管,将患儿的两个鼻孔分别放入深度为1cm的鼻塞乳胶管,妥善固定并避免漏气。确保连接正确之后,将鼻塞的一头连接湿化瓶、氧流量表、氧气,另一头插入水封瓶中,深度的大小是持续气道正压数值,根据患儿的病情调节氧流量3-5L/min,H2O3-8cm,氧浓度0.8-1.0。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患儿采取平卧位,肩下放置厚度为1-1.5cm的拣点,保持颈肩部轻微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的日龄、体重,将其放置于婴儿抱暖箱或者远红外辐射床上,保持正常的体温。患儿在接受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的同时,使用心电监护仪,密切的监测血压、呼吸、心率、深度、SaO2的变化,根据血气监测结果,适当的调整氧流量与压力。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呼吸暂停、吸气三凹征等缺氧症状,记录患儿液体的出入量,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其进行处理。

1.3.2 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进入新生儿的病房进行操作前,应戴好帽子和口罩,彻底洗手并消毒,做好对患儿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病房的通风,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每天使用动态空气消毒进行2次空气消毒,室内物品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洗。

1.3.3 压力控制 CPAP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压力的控制,如果通道连接不紧密、不牢固,会导致导管扭曲、折叠,影响气道的通畅,而且漏气、分泌物阻塞也会影响压力的稳定性。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持气道的密闭性、通畅性,保持新生儿的安静,如果有必要可遵医嘱使用安慰奶嘴或镇静剂,控制好压力,保持气道封闭。

1.3.4 营养供给 开奶后可以吮吸的患儿,可使用奶瓶或者滴管进行喂养,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过急造成呛咳。无法自主吮吸的患儿可使用鼻饲或者静脉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供给。

1.3.5 预防并发症 长时间的鼻塞吸氧可损伤鼻部的皮肤,固定过紧可压迫鼻部皮肤,严重者可造成鼻粘膜、鼻中隔组织损伤,治疗过的过程中应做好患儿鼻部皮肤的护理,做好预防损伤措施,每隔4h检查一次患儿的鼻塞情况和鼻中隔皮肤。

1.4 疗效诊断指标 治愈:正压给氧2小时内患儿的呼吸困难、、青紫完全消失,血氧饱和度>90%,血气分析恢复正常;好转:正压给氧2小时内患儿的呼吸困难、、青紫未得到缓解;死亡: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 结 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为24(55.81%),好转率为12(27.91%),死亡率为7(16.28%);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1(25.58%),好转率为14(32.56%),死亡率为18(41.86%),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 论

新生儿呼吸困难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尤其是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的几率越高,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呼吸不规则等[3]。传统的机械通气损伤较大,气道管理困难,并发症较多,而单纯的提高吸氧浓度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和改善氧合,且头罩吸氧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氧浓度监测,我院通过应用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在保证患儿通气量的基础上,减少了治疗创伤,降低了医疗成本,操作简单,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加上精心、全面的护理,显著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冯玲玲.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早产儿呼吸困难[J].中国综合临床,2012,18(4):382-383.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32-02

红斑是出现在健康新生儿中的一种未知病原学的普遍例子,一般于新生儿出生时或2-3天后,臀、背、肩、四肢等,受压部位的皮肤上出现鲜红色的红斑样皮疹,大小不等,数目可多可少或融合成片,有些红斑中央有一小块白色或淡黄色的风团,高出表面,有时散布一些疮疹,患儿一般无全身症状,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且无严重并发症,一般不须治疗,但对皮疹较重,分布广泛者,适当对症治疗,有利于解除家长紧张心理状态。

新生儿红斑,为新生儿常见疾病,约有30―70%1新生儿可发生此病,[1]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生在出生后2W内。以红斑、丘疹和脓疱为特征的短暂性的皮肤病。现对50例新生儿红斑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治疗与炉甘石洗剂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50例,均是母婴同室,胎龄在37-42周,体重在2000-4000g,其中男30例,女20例。均在7天内发病,患儿一般无全身症状,最早发生在出生时,大多数在2天内发病,除手、脚掌外,全身弥漫性红斑,大小不等。个别的出现有红晕1-2cm的淡黄色或白色丘疹,摸之皮肤稍增厚,好发于背部、臀部。其中31例出现轻度红斑,19例重型红斑中13例出现疱疹,6例出现小脓疱疮,50例患儿均与性别无关。

1.2 治疗方法

室温26-28℃,水温38-40℃ 每日给新生儿常规沐浴,游泳后,用干毛巾擦干全身,1组25例,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涂搽于患部,另一组25例,用前先把炉石甘洗剂摇匀,用消毒棉签蘸炉石甘洗剂涂搽患部,等自然晾干,才穿上衣服,冬季注意保暖。

1.3 结果

50例患儿在用药后,皮疹均逐渐消退,用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的最快,一般2~3天均消退,葡萄糖酸氯已定4~5天才消退,特别是有脓疱的红斑用炉甘石洗剂明显优于葡萄糖酸氯已定治疗。

2.讨论

目前对新生儿红斑的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新生儿经乳汁并通过胃肠道吸收了某些致敏源,或来自母体的内分泌激素而致新生儿过敏反应;二是新生儿皮肤娇嫩,皮下血管丰富,角质层发育不完善,这样,当胎儿从母体娩出,从羊水浸泡中来到干燥的环境,同时受到空气、衣服和洗涤用品的刺激,皮肤就有可能出现红斑。新生儿红斑是一种良性的新生儿期的生理现象。红斑是出现在健康新生儿中的一种未知病原学的普遍例子,一般于新生儿出生时或2-3天后,臀、背、肩、四肢等,受压部位的皮肤上出现鲜红色的红斑样皮疹,大小不等,数目可多可少或融合成片,有些红斑中央有一小块白色或淡黄色的风团,高出表面,有时散布一些疮疹,患儿一般无全身症状,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且无严重并发症,一般不须治疗,但对皮疹较重,分布广泛者,适当对症治疗,有利于解除家长紧张心理状态。但如果护理不当,可继发新生儿脓疱疹,至新生儿败血症。因此,研究其该病甚至是继发性皮肤感染的防治具有深远意义。氯己定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防腐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炉甘石洗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疾病,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带状疱疹、脓疱疮的治疗,但炉甘石洗剂只具有止痒、轻度收敛、保护皮肤的作用,也有较弱的防腐作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性小,不会损伤皮肤。

从对比结果来看,炉甘石洗剂治疗新生儿红斑优与葡萄糖酸氯已定,缺点是冬天,擦炉甘石洗剂干得慢,必须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新生儿红斑为新生儿的皮肤疾病,发生率60-70%该病虽然可自愈,但需要7-10天,甚至有脓疱疮发生 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应早预防早治疗,重视新生儿的皮肤护理,预防和减少红斑的发生。病室应经常通风和消毒,每天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新生儿用品应以柔软、清洁、刺激性小为好,衣物清洗时一定要将化学洗涤剂冲洗干净,洗澡时宜用中性洗浴用品,不是必要时清水洗就可以了。患儿父母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主要检查给孩子穿的和包的衣物要柔软、清洁、舒适和刺激性小。要适当调整,注意包被是否过多,过紧,如果包被过多,可引起新生儿皮肤血管扩张,易促进红斑的发生与发展,定时更换,避免一侧皮肤长期受压以免影响新生儿体表散热促进红斑的生成。千万不要给婴儿随便涂搽药物或其它东西,因皮肤血管丰富,吸收和透过性强,处理不当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因此,加倍对新生儿的护理,是预防新生儿红斑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15.

篇8

关键词: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新生儿;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48-01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氧和二氧化碳猪留可造成多脏器损伤,在临床上往往需要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纠正呼吸衰竭,终止其病理损害过程。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治疗呼吸衰竭的应用报道较多,但关于其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报道则较少,为此,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观察两种不同氧疗法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旨在探讨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新生儿,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共120例,其中I型呼吸衰竭72例,II型呼吸衰竭48例,男80例,女40例。胎龄30~42周,37周88例,其中足月小样儿10例,出生体重1400~3700g,其中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北京产CPAP-1型氧疗器,通过鼻塞正压给给氧。使用条件:氧流量4~5Lmin,FiO2 0.4~0.9,气道压保持于0.392~0.588kpa,通过调节加温湿化罐的温度,使吸入气体温度达30℃左右,温度达到饱和。对照组采用头罩给氧,氧流量4~5L/min, FiO2 0.4~0.5,使用时间同治疗组,以上两组氧疗的同时均辅以相应的综合治疗。

1.2.2血气分析:所有患儿氧疗前30min以股动脉取血作血气分析,并于氧疗1h复查血气(血气分析仪为美国STAT糖带式手持血气分析仪),评估疗效。

1.2.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安静,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反应好,心音有力,手足温暖。血气分析:ph7.30~7.40,paO2≥80mmhg,paCO2 35~45mmhg,SAO2 ≥0.95。好转:患儿安静,呼吸浅促,面色红润,口周发绀,反应尚好,手足凉。血气分析:pH≥7.30,Pa02≤50mmHg,PaC02≤50mmHg,或Pa02较前提高20~30mmHg,Sa02≥0.80。无效: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改善。

1.2.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较采用X2 检验,P

2结果

2.1CPAP 治疗组氧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治疗组患儿使用鼻塞式CPAP供氧后,pa O2 和Sa O2 均有明显提高,与CPAP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

3讨论

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抢救治疗过程,中,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尽快纠正缺氧、改善肺的顺应性、建立有效而规律的自主呼吸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肺泡容易萎陷,患儿和常出现呼吸困难、、三凹症、青紫,甚至发生呼吸衰竭。CPAP给据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paO2迅速升高;通过重新扩张萎缩的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肺泡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并少肺内分流,提高氧合作用。CPAP还可通过刺激Hering-Brennr膨胀反射,促使患儿增加呼吸负荷的能力,而使呼吸变得有规律。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CPAP后 pa O2和SaO2较CPAP前明显升高,但PH和paCO2无明显变化;氧疗前后paO2和SaO2升高值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H升高值和paCO2下降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存活率分别为90%、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0%,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证明鼻塞式CPAP能迅速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效果。

鼻塞式CPAP没有或很少有感染、有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由于机械通气造成的缺点,而且具有易安装、相对无损伤、气道内阻力较气管插管低等优点,它还是患儿由机械通气转至正常自主呼吸之间的一个良好 过度呼吸支持方式、解决了临床上常遇到的机械通气过久造成的感染、气压伤、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鼻塞式CPAP也有一些相对不足,如鼻腔易被分泌物堵塞,咽下的空气可引起腹胀,个别可有鼻中隔损伤,压力过大可造成气压伤,一过性氧饱和度波动等,但只要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及细致护理,上述副作用可减轻或避免。但CPAP不能完全代替机械通气,对CPAP后缺氧症状改善不明显,PaCO2 持续升高者,仍需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83

篇9

【关键词】健康教育 初产妇 新生儿护理 认知

为了了解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等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对我科2011年3月-6月收住的68例新生儿母亲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7月入住我科的新生儿的母亲,共68例初产妇进行调查研究。其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68例初产妇一般情况

2.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在新生儿入院时针对初产妇问卷调查,由初产妇独立答卷后当场收回。根据答卷上产妇对新生儿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由责任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入院健康宣教和后期相关护理知识指导及操作示教,在出院前再使用同一内容的调查问卷调查一次。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1],结合本次研究的目的,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分为2部分,其内容包括:(1)产妇的基本资料,如年龄、家庭月均收入、教育程度等。(2)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获取来源。

3.统计学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68人份,回收有效问卷68人份,回收率100%。所有数据运用SAS for windows V8.1软件进行分析。 转贴于

结果

1.健康教育前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1)产妇对新生儿一般护理的认知。通过调查发现,产妇对新生儿体温的监测有所了解,但存在不少误区,例如错误地认为宁捂勿冻等;对大便的观察只注重是干便还是稀便,是一次还是多次,而不注意其颜色、数量、气味以及伴随的反应等;对新生儿皮肤、臀的护理普遍了解,但对眼部的护理存在不少误区;对新生儿哺乳后溢奶现象的处理知识普遍缺乏,大多数产妇感到盲然或惊慌失措,不懂得观察溢奶前的先兆、伴随动作、溢奶后有无脸色苍白、咳嗽等并发症及如何处理等。通过健康教育,产妇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基本能够应对一些常见现象的护理。

(2)产妇对新生儿疾病知识的认知 产妇在教育前对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普遍缺乏了解,虽然对感冒、发热等有所了解,但应对措施普遍欠缺,经过教育和指导后有了显著提高。详见表2。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2.信息知识来源

产妇获取新生儿护理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报刊杂志(42/68,61.76%)、电视(48/68,70.59%)、自己看书(19/68,27.94%)、电台(5/68,7.35%)、亲朋好友讲述(54/68,79.41%)和以前的课堂教授(7/68,10.29%),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健康教育。

讨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施,大部分产妇都为初产妇[2],新生儿为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产妇及家庭对新生儿的护理都十分重视,但却不得要领。调查显示,产妇在健康教育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虽然有所了解,但是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有失科学性。主要是因为她们获取相应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的讲述、电视和报刊杂志的传播。亲友讲述属人际传播,交流充分,针对性强,反馈及时,但不够系统科学,常是一些不符合卫生标准或科学的土方子;电视和报刊杂志属大众传播,传播广,但力度有限,且缺乏针对性。我们通过对初产妇的入院调查,在掌握她们已有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教育与操作演练,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值得更加广泛、深入地推广。产妇乃至家属应及时转换角色,积极配合医院的健康教育,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出院后,医院也应该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满足产妇及家属的求知欲,保持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减少因家庭护理不当而产生的新生儿健康问题,确保婴儿的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健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3-0346-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为寻求更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对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79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对照组,同年4月分娩的76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实验组。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即与母亲同室,接受当班护士的常规健康宣教,每日由护士定时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沐浴、脐部护理、喂养、更换尿布、衣物等;同时让家属接受护士在尿布更换、喂养等方面的统一指导。实验组改变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当天,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迎接产妇和新生儿,祝贺产妇的生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协助产妇角色转化。根据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实施新生儿相关护理,让家属参与,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由专业护士介绍并演示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每日由同一专业护士对新生儿护理进行评估。对不正确处予以指出,循序渐进,反复指导。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让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的产妇协同家属为新生儿换尿布、衣物、喂养等,根据家属及产妇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出院时对两组家属和产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及家属基本情况、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共5个项目,每个项目含5个子项目)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判定标准:(1)在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每个项目中能正确回答或示范4个子项目及以上者为掌握,2~3个子项目为基本掌握,1个及以下为未掌握。(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综合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满意度用百分率,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验组76例中有75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98.68%,而对照组79例中仅有65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82.22%。

2.2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改良式护理方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促进母性角色达成:母性角色达成[1]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分娩本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住院环境使产妇进入患者角色,特别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绝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不利于母性角色之获得。改良式护理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开始2天由护士和家属承担新生儿日常护理,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产后第三天产妇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认识,同时产妇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后,可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产妇协同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尿布的更换等,母亲通过一连串的触摸而认同婴儿,而且这种温柔和体贴的感觉是建立母子关系不可缺乏的要素。与孩子肌肤的接触有利于感情的建立,顺利完成角色适应。

3.2改良式护理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从表中可以看出,改良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的掌握除沐浴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因为该操作较困难,家属及产妇不易接受医院采用的直冲式沐浴。新生儿是人一生的开始,更需要人们精心的健康科学的护理,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因此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