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紧急程度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事件紧急程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突发事件紧急程度

篇1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3区医学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3.应急响应

3.1应急响应分级

3.2应急响应措施

3.3应急处置

3.4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

3.5信息报告和

3.6应急响应终止

4.善后工作

5.应急保障

5.1人员保障

5.2物资储备

6.监督管理

6.1宣传、培训与演练

6.2奖惩与责任

7.附则

7.1预案管理

7.2预案实施

 

 

长沙市天心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长沙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长沙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所需要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1.4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强化责任;依法规范、及时反应,平战结合、常备不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区人民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设立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区人民政府成立天心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医学救援指挥部”),由分管副区长任指挥长,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区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交警大队等有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

区医学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局),由区卫生健康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指挥调度组、医疗急救组、物资保障组、信息管理组、专家咨询组、疾控与卫监组。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区医学救援指挥部:研究决定全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指挥全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处置工作;实施并督促区直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落实本预案;指导、监督各街道办事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应急工作。

2.2.2区医学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区医学救援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收集、整理、评估、报告、相关信息;在区医学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实施全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提出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开展应急演练、调查评估、信息、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2.2.3指挥调度组:由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必要时协调市120急救中心给予急救支援。由区卫生健康局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协调全区各医疗急救机构及相关网点医院,参与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治工作。确有需要时,由区应急局协调区交通运输局,负责救援期间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2.2.4医疗急救组:由区卫生健康局牵头,以区级医疗机构为主体,协调在区省部级医院、市级医院共同参与组成,负责组建综合性或专业性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队伍。在省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参与救援的医疗机构共同协作完成危险化学品中毒、辐射危害等特殊领域的医疗救治。

2.2.5物资保障组:区卫生健康局负责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所需物资、药品、经费等保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应急物资的储备、调度和后续供应。

2.2.6信息管理组:区卫生健康局负责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每日报告伤员救治进展,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2.2.7专家咨询组:由区卫生健康局负责组建,以区级医疗机构为主体,邀请在区省部级、市级医院及区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学专家、疾控专家组成,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建议、技术指导支持,参与制定、修订、评估救援预案和技术方案。

2.2.8疾控与卫监组:由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根据情况开展卫生学调查评估、卫生监督执法,防止造成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区医学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宣传部:负责指导、组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新闻工作;协调媒体的宣传报道。

区委网信办:负责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舆情监测处置和重要信息网上工作。

区发展改革局:按权限负责审批紧急医学救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助制定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协调有关应急物资的储备、调度和后续供应;协调各相关企业为紧急医学救援提供应急通讯保障;协调各相关企业为紧急医学救援提供应急电力保障。

区民政局:负责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进行基本生活救助;协助做好社会捐助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经费保障和监管;具体的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需紧急医学救援时,区卫生健康局提出紧急医学救援经费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由区财政负责安排应由区人民政府承担的紧急医学救援经费。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做好紧急医学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车辆的组织。

区卫生健康局:负责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建立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平台,请求市120急救转运系统进行力量增援,完善现代化通讯指挥系统、信息网络平台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协调和组织安排辖区内各部属省属医院、市级医院参与我区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负责建立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队伍,对应急处置队伍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立应急处置队伍和专家资料库,并根据需要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定期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负责配备现场应急处理所需的车辆、紧急医学救援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并及时更新补充,提出储备计划建议,建立设施设备信息数据库。

区应急局:指导全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管理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参与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参与重、特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药品、医疗器械设备的监督管理,协助做好调度工作。

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护突发事件现场治安秩序,紧急情况下对现场实行管制。

区交警大队:紧急情况下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紧急救援绿色通道。

各街道办事处: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做好本辖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先期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防范、处置、应对工作。

3.应急响应

3.1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紧急医学救援响应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3.1.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Ⅳ级响应:

(1)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事件。

(2)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事件。

3.1.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响应:

(1)一次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事件。

(2)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事件。

3.1.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Ⅱ级响应:

(1)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事件。

(2)跨市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

(3)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事件。

3.1.4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响应:

(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2)需要国务院在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事件。

(3)跨省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

(4)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突发事件。

上述数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3.2应急响应措施

3.2.1Ⅳ级响应

(1)区医学救援指挥机构接到发生一般突发事件的相关报告或指示后,立即启动紧急医学救援Ⅳ级响应,组织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向市医学救援指挥部报告。

(2)必要时报请市医学救援指挥部给予协调、支持,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3.2.2Ⅲ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Ⅰ级响应

(1)区医学救援指挥部接到相关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报告,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请求启动Ⅲ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Ⅰ级响应。

(2)当上级决定启动紧急医学救援Ⅲ级响应、Ⅱ级响应或Ⅰ级响应后,在上级紧急医学救援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配合做好紧急医学救援应急处理工作。

在启动较高级别应急响应时,较低级别应急响应同时启动。

3.3应急处置

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应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学救援工作。在实施医学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区应急指挥机构可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学救援指挥工作。主要或分管负责人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学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并根据事件的级别、性质和上报要求等,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提出医学救援建议。

3.3.1现场评估与抢救

到达现场的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心要时建立现场急救站或临时救护点。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迅速对伤病员进行评估分类,分别用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分级、分区处理措施。

3.3.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满足基本生命需要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迅速有针对性转往有关医疗机构。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报医学救援指挥机构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医学救援指挥机构指定的地点转送。

(6)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3.4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

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医学救援指挥机构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专业机构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估、卫生监督执法,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5信息报告和

各医疗卫生机构在迅速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同时,应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及疫病等情况按要求逐级报告至区医学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承担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每日按要求逐级向区医学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伤病员及其医疗救治进展和疫病等情况,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区医学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按规定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区政府总值班室)和市医学救援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3.6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有权机关批准,医学救援指挥部可宣布紧急医学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紧急医学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4.善后工作

紧急医学救援应急响应结束不是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工作结束,而是伤病员的救治进入常态化阶段;突发事件受伤人员的医疗管理应区别于正常住院病人的住院管理,对危重病人的治疗进展情况实行24小时报告制。

5.应急保障

5.1人员保障

区卫生健康局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协调、高效运转”的原则,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队伍,制定各种紧急医学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5.2物资储备

区卫生健康局及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队伍装备及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做好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6.监督管理

6.1宣传、培训与演练

区卫生健康局要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依程序确定本辖区一所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作为应急医疗救治队伍的培训基地,承担各级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6.2奖惩与责任

对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失职、渎职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有权机关处理。 

7.附则

7.1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篇2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突发性

一、对突发性事件的认识

有些学者认为突发性事件与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回是,但是笔者认为这两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所以本文认为要真正理解群体性突发事件就必须先理解什么是突发性事件,当然,这个看法在我国也未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定论。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事件的定义,我们可以作如下的界定: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紧急处理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我们在上文分析了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从笔者得从的定义当中我们可以初步的总结出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1.突发性。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首先是其突发性,即突然发生、出乎人们意料,让人措手不及。这种突发事件的因素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都是偶然的,通常不是人们所能看得准的,这也就决定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

2.复杂性。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表现在它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从发生的原因上看我们很难简单的说它是自然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造成;在控制过程中需要动员各种应急系统做好各方面的措施,有些突发事件的不正当处理还可能使危害升级或者卷土重来;而且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应对后也还需要一系列的善后工作和保健措施来稳定。

3.威胁性。突发事件的威胁性,是指事件的发生威胁到公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具有公共危害性。在社会生活中,一般性的、针对个体的突发性事件,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疾病突然发作,打架斗殴等情况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如果没有对公共安全或公共秩序构成威胁,就不属于这里所说的突发事件的范畴。

4.可控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利用能力及程度不断提高。科学及时的预警机制可以防范一些突发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快速的紧急处理机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危机的蔓延:完善的善后协调机制也可以稳定灾情,防止危机卷土重来。总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可以预防、控制和减少危机。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的相关阐述

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我国学界主要定义为,有以下几种:

1.相关法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阐述。2000年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中,以“群体性治安事件”来界定突发性。根据《规定》,“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其实质是从公安部门自身工作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其结果是在理论与实践上忽略了的其他方面的分析,导致处置过程中的被动甚至处置不当。

2.有学者从法律角度和社会学角度两方面结合来研究“”,指出:所谓“”,从法律角度来看,是指聚众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是指由社会原因引起的,有众多人参加的,并且严重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必须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置的重大社会性事件。这一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该定义前后两部分所指称的在性质和范围方面存在差别,也就是说,这一定义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范围。

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将定义为“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正常运转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行为。笔者认为该定义比较符合我国的事情情况。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1.群体性突发事件并非“突发”性

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不不是也不可能无端的发生,虽然每个突发事件都有一个导火索,但是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在长期的积怨和利益愿望得不到满足之后发生的。作为社会风险到公共危机动态演进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其本质都是贫富、阶层、城乡、地区等结构性差异所造成的社会风险的现实表现。因此是社会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2.利益群体呈多样性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国目前主要群体是企业下岗人员、部分离退休人员、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等。尤其是在国企改革中因企业工资、奖金、失业保险金、退休金的发放拖欠或数量短缺引起的占绝大多数。参与此类的人数也最多,包括企业的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在岗的生活困难职工等。

3.改革措施不到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失误,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经营户和外资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改革后未能层层建立监督和制约网络;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如何建立系统控制方面缺乏经验;改革后企业、事业单位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等等。

4.群体性突发事件多源于经济利益冲突

利益矛盾既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导致一切社会冲突的总根源。据调查沈阳市绝大多数的都与经济利益有关,除蚁力神养殖户、下岗工人、拆迁户等的上访事件外,其他即使一些以政治、文化等为直接原因的,其背后真正的动机也是源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5.群体性突发事件主体缺乏法律知识,缺乏信任

法治知识的缺乏性,是上访群体形成“事件”的又一原因。法治知识的缺乏,使上访群体直接地形成为的不乏其例。上访群体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律知识一无所知,而盲目地选择上访;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治知识一知半解,而便利地选择了上访;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律知识知之不多,在斟酌再三、权衡诉讼成本后选择了上访;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律知识知之虽多,而累于诉讼程序选择了上访;或者对问题解决的法律知识精通旨要,而在核计了诉讼成本与诉讼效果后选择了上访等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3.

篇3

【关键词】突发事件;演化周期

随着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对突发事件的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首先必须对突发事件的演化有清晰的认识。

一、对突发事件演化周期阶段的划分

根据对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研究的主要出发点分析,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可分为阶段型、扩散型、因果型、情景型等研究类型。阶段型演化机理的研究主要遵循事件序列和特定生命周期来对突发事件进行阶段性划分并研究。这类研究目前已比较成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国外的研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划分有:1.七阶段模型。1976年,Turner依据灾害的影响和后果对灾难的发展进行了模型描述,将灾害的演化过程分为:理论上事件的开始点、孵化期、急促期、爆发期、救援期、社会调整期七个阶段。?譹?訛2.四阶段模型。1986年,Steven Fink提出关于危机的F模型(即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将危机的发展划分为:危机激发阶段、危机急性阶段、危机延缓阶段和危机的解决阶段。?譺?訛3.三阶段模型。1995年,Burkholder提出了紧急事件的三个阶段模型,分别为:急性的紧急事件阶段、晚期紧急事件阶段、后紧急事件阶段。?譻?訛

国内的学者大多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划分:1.四阶段说。马建华、陈安提出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发生、发展、演变和终结等四个阶段,有些突发事件可能没有演变过程,只有发生、发展和终结过程。?譼?訛2.五阶段说。祝江斌、王超等认为,突发事件的演化从其生成到消解,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通常情况下都经历如下五个阶段:潜伏生成期、显现与爆发期、持续演进期和消解减缓期以及解除消失期。?譽?訛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突发事件演化周期分为:危机潜伏期、事件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事件恢复期四个阶段。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突发事件演化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能够划分各个阶段的节点事件或标志性事件。“危机潜伏期”里的危机是一种潜在的危机,也就是风险;“事件爆发期”和“事件恢复期”中的事件都是指的该突发事件本身;危机蔓延期里,存在引发次生、衍生事件的可能性,但演化的动力还是来源于主要的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危机,因此该阶段被称作“危机蔓延期”。(如表1所示)

危机潜伏期指的是某一突发事件爆发之前,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危机正在累积,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强、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很可能已经暗流涌动的这段时间。由于不容易被察觉,没有明确的标志性事件,所以被称为危机潜伏期。它的时间跨度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点,以突发事件的爆发算作终点。但是,这一阶段仍然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某些征兆来,如果能加强对危机的监测和预警,能够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减少突发事件一旦爆发所带来的损失。当我们没有及时干预或干预强度不够时,危机状态可能快速继续恶化,当造成事实上的损害时,危机状态便变成突发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有四种类别,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危机潜伏期长短不一,危机表现也不同。(如表2所示)

事件爆发期,指的是突发事件爆发的这段时间,潜在的危机累积使得突发事件的发生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并以破坏性的事件呈现在公众面前,由不为人知到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阶段的标志是突发事件的爆发,因此被称作事件爆发期。此阶段时间跨度不长,起点是突发事件的爆发,没有明确的终点。(如表3所示)

危机蔓延期,是突发事件爆发后,产生的危机不断扩散、蔓延,损害程度不断加剧、事态不断升级的时期。这一时期,如果突发事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极可能演化成公共危机,甚至就是以公共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被称作危机蔓延期。同时,可能伴随次生、衍生灾害,社会价值观、社会心理和社会秩序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或长或短,主要取决于危机管理的效果。如果处置得当及时,危机蔓延期很快便会结束;反之,则有可能持续蔓延并引发新的事件带来更多危害。(如表4所示)

事件恢复期,是突发事件得到控制,损失在慢慢减少,直到突发事件得到完全控制,社会秩序恢复,人们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的一段时期。这一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主要取决于突发事件的破坏程度和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力度。一般来说,事件恢复期开始于政府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后,表现为事件影响逐渐缩小,社会危害程度逐步降低,最终事件平息。这一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有受害者得到妥善安置补偿、官方对事件的解决方案办法出台、肇事者得到处理、伤亡人数得到控制不再增加等等。这一阶段有形的损失容易恢复,但心理创伤的恢复需要时间。政府不仅要解决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还要考虑到日后可能引发的新的危机,要做好预防工作。(如表5所示)

总的来说,突发事件演化周期包含上述四个阶段,在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后又会呈现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循环进入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

二、对突发事件舆论的研究的几点建议

在对突发事件演化周期的四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突发事件的舆论变化及舆论引导有以下几点建议:

在突发事件的演化周期里,危机和事件是会转化的,事件是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显现的危机,而危机是潜在的突发事件的爆发风险。谢科范等人认为,网络舆情与突发事件之间有三种逻辑关系,其中之一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衍生突发事件型。即突发事件在先,网络舆情在后,但网络舆情继而引发新的突发事件,导致衍生突发事件以及连环突发事件。?譾?訛因此,在研究突发事件的舆论变化时,不仅要考察已经发生的事件的舆论,更要注意到这些舆论是否包含潜在的危机,甚至可能引发新的突发事件。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的演化周期长短不一,表现和特点也都不同,研究突发事件的舆论变化应分类别分阶段进行,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也应当对症下药。例如在自然灾害类的突发事件的危机潜伏期里,几乎很少有相关的舆论出现,但是社会安全类的突发事件在危机潜伏期里就已经有一定量的相关舆论出现,这就需要加强这一时期的舆情预警监控,争取及时发现问题苗头。

突发事件的演化周期是一个循环的生命周期,在它进入事件恢复期后,一方面是已发生的突发事件得到逐步解决,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生活步入正轨,但另一方面也是新的危机开始慢慢累积的时期。在事件恢复期,政府不仅要注重对事件的善后处理,也要对已发生事件的舆情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经验教训,为日后出现的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借鉴。

注释:

?譹?訛Logue,James.Disasters,the environment,and public health:Improving our response[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1996,86(9):1207-1210.

?譺?訛Craig Calhoun.Aworld of Emergencies:Fear,Intervention,and the Limits of Cosmopolitan Order[J].The 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2004,41(4):373-395.

?譻?訛John E.Eiland,Donna A.Pritchard,Darlena A.Stevens.Home Study Program: Emergency preparedness-Is your OR ready?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J].Aorn Journal,Denver,2004,79(6):1267-1271.

?譼?訛马建华、陈安:《突发事件的演化模式分析》,《安全》,2009年第12期。

?譽?訛祝江斌、王超、冯斌:《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机理刍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5期。

篇4

关键词:突发事件;过程管理;军队医院

Abstract:Military hospital emergency capa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which evaluate military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capability. Strengthen emergency process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hospital emergency disposal system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re conducive to the military 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enhance the emergency response information level and strengthen emergency disposal of“ integration” management degree.

key words:Emergencies; Process management; Military hospital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9-02

1 突发事件过程管理的内涵

1.1 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的事件,指组织或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知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和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其程度分级也一般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种级别。

1.2 过程管理的含义及特点:过程管理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对组织所涉及的过程,进行设计、改进、监控、评估、控制等方面的工作[2],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横向视角把突发事件管理看作为一个包括医疗后送、卫生防疫防护、心理救援、卫生物资保障等各个子系统相互衔接组成的网络系统,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来说,都必须紧密衔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个卫勤保障效率。②应用信息论方法,将突发事件管理内部的各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过程,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解决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问题。③应用控制论方法,将突发事件管理过程视为可控过程,建立一体化控制指挥系统,运用反馈控制等控制方法解决突发事件行动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1.3 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过程管理的内涵:军队医院是实施平时和战时卫生勤务的主要力量,是自然灾害、各类应急事件的卫勤保障力量。突发事件发生后,军队医院主要承担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组织医疗队奔赴事件现场实施紧急救援,另一方面是组织力量进行院内急救和治疗。作者认为,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主要指从接受救援指令开始到整个院内救援行动结束的过程,其中应包括应急响应、组织指挥、信息管理、资源配置、医学救援等过程。因此,突发事件过程管理应指使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法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进行策划、控制和改进的一系列活动。军队医院引入突发事件过程管理方法,对军队医院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

2 突发事件过程管理理论在军队医院中的应用

2.1 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系统设计:军队医院应急行动是一个过程网络系统,而每一个过程又可以看成具有特定功能与目标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按科学的方式组合形成整个应急行动系统。①应急行动系统设计就是要根据医院卫勤任务的目标,按整体最优原则、精简原则和效益原则,围绕应急活动的关键过程设计其他过程,如突发事件应急活动应围绕实施医疗救援这个重点过程和关键过程,去设计组织指挥、资源配置等其他过程。其次,应急行动系统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子过程的层次,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过程,如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组织指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指挥层次,避免多头指挥和多头领导。②应急行动过程要不断调整和改进,通过简化、合并、组合、替代和改变子过程间的联结等方式优化整个应急过程[3];要确定各子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输出与输入关系,使各个过程相对独立,如要正确处理好信息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逻辑关系,只有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灾害信息,如伤病员的数量分布、伤情分布等信息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装备、药材等卫生资源。③通过对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系统设计,可形成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系统结构模型,如图1。

2.2 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军队医院除开展日常医疗工作外, 还担负着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层部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电子伤票系统和网络医疗系统[4]等,在应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特点,要求军队医院必须不断提高突发事件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信息搜集精确化, 有效控制灾情、抢救生命提供信息保障,因此,建立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指应用信息论方法,把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看做是一个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能描述突发事件各处理过程及过程之间的信息输出和输入及加工处理状况的信息模型, 从而解决应急过程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处理问题。

2.3 突发事件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反馈通路组成[5]。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这就是反馈控制原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可视为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图中输入量是卫生资源,如医务人员、医疗装备、药品器材等;控制器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如军队医院在接受突发事件发生救援任务后会成立由院领导任组长的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应急救援活动的整体协调和控制;被控对象指突发事件的救援行动;干扰因素指外界不良因素对突发事件救援行动的影响,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各医院应急救援分队就受到过持续大雨天气的影响,阻碍了救援行动的进行;输出量应指整个应急活动的效果;反馈环节应指对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评价和反馈,包括若干评价指标,如应急响应的时间长短、救援的成功率、伤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等。

篇5

一、 工作原则

(一) 以人为原则。发生灾害,面临人员生命安全和档案

安全选择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二)档案优先原则。面临其他财产损失的档案安全的

选择时,要把保障档案的安全作为灾害紧急处置的首要任务,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档案信息的损害和影响。

(三)预防为主原则。把灾害预防作为档案馆安全工作

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管理,健全防范手段,建立安全预报机制,提高对各种灾害的紧急处置能力。

(四)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各司其责”的原则,县档案馆成立灾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发生的自然灾害由县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处置,各科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有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二、 工作目标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对馆藏档案、资料的威胁,保护末受损档案,抢救已受损档案。

三、 适用范围

县档案馆发生火灾、水灾、雷击、雪灾,库房坍塌、档案被毁、被盗或由于地震、战争等原因,造成重要档案损毁、档案馆损坏、人员伤亡,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适用于本预案。

四、 启动条件

凡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一) ××县档案馆发生特大火灾,造成档案库房坍塌、

重要档案被毁和人员伤亡,急需多个部门紧急求援的;或档案馆附近区域发生特大火灾,严重威胁档案安全,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紧急转移档案的;

(二) 档案馆(室)发生重大盗窃档案事件,造成严重社

会影响的;

(三) 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档案馆(室)库房坍塌和人

员伤亡、失踪、被困,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求援的;

(四)发生战争、社会对抗群体事件,严重威胁档案安全的;

(五)发生特大洪水,全县2个以上档案馆(室)进水,

造成档案库房坍塌,档案被淹和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急需组织力量紧急求援和转移档案的;

五、 案馆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职责任务是:预案启动后

县档案馆发生灾情时,具体组织救灾管理和协调工作,乡镇和机关,企事档案室发生灾情时负责指导,协调工作,及时调查统计灾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调查及时上级部门。平时定期开展对县档案馆机关,乡(镇)档案室的安全通报和预警。

发生灾情时县档案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救灾,通讯联络疏散引导安全防护工作。各小组的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金古嘎嘎:县档案局局长,主要负责发生灾情时负责组织、协访、指导、抢险救助工作。

副组长:卢弘连:县档案馆副馆长,发生灾情时负责调度,通讯联络调查统计报告。

成员:李道生:档案局科员,发生灾情时负责人员疏散组织人员抢险。

杨秀兰:档案局科员,发生灾情时负责档案资料抢险,确保减少档案的损失。

杨学英:档案局高级工,发生灾情时负责维护现

场秩序,做好已疏散和抢救档案资料的安全保护工作。

六、 应急保障

(一)人力资源保障

组织救灾队伍,建立、健全与公安、武警、消防等专业求援队伍的联动机制,依托专业救灾人员,培养和训练自救队伍,并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和专业支持。当灾害发生时节,能够协助专业救灾部门开展自救互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二)资金保障

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将资金落实到樘事业发展经费县财政应根财力增长、物价因素、居民水平实际状况,每年安排档案抢救专项资金。发生灾害时,重点用于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三)物资、设备保障

××县档案馆应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备来火、去湿、去酸、消毒、防火等必要的档案安全保护设备和耗材。同时,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通讯工具等设备,紧急转移档案所需的装具和紧急避险场所临时保管档案所需的帐篷、简易房等设施设备。

(四)宣传、培训

1、宣传

案馆应在本地、本单位和相关部门公布应急预案,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馆安全保管突发事件预防、避险、自救、互救方面常识以及不同各种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

2、培训

××县档案局(馆)负责本区域内处置重要档案保存突发事件技能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不定期对档案人员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进行突发事件法律、应急程序、应急技术处理、人身安全、档案保护、受损档案抢救与修复以及各种灾害的预防、防灾物品和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七、 应急响应与灾后救助

(一)灾害预报警、核定及报送

1、害预报部门发出灾情预警或档案馆工作人员发现灾情后,××县档案局(馆)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突发性灾情报送工作。灾情发生时,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核实灾情在2小时内向同级政府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灾情严重的,可同时越级上报。××县档案局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和市档案局,并立即组织人员现场核实、评估灾情。

2、 报告内容:

灾害发生的背景、时间、区域、影响范围,受灾的严重程度和等级,档案信息损失情况,人员和其它财产损失情况,救灾工作情况经及灾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受灾档案室馆在灾情稳定前,执行24小时灾情报告制度,要与同级党委、政府及救灾机构保持不间断通讯联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并随时上报。灾情稳定后,档案部门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保证灾情数据的完整准确。

(二)求助及终止预案

档案馆灾害事件发生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即向应急办汇报,组织各应急机构(如消防系统、卫生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提出启动档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终止。

1、 发事件造成的档案损毁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和

登记,应转移的档案全部转移,并要确保档案的安全;

2、 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档案馆(室)损毁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突发事件暴露的档案保管条件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3、 整个突发事件进行总结,提供开的信息。

(三)损失情况汇报

档案馆应建立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分别报送主管部门、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经过、档案损失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初步分析原因、抢救处理情况、已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协助处理的事项、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的事件、联系电话、联系人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危及档案安全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八、 奖惩

档案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抢险救灾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消极冷漠,贻误时机,不听指挥者给予处分,对有关事故责任人将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篇6

一、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原则。发生灾害,面临人员生命安全和档案

安全选择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二)档案优先原则。面临其他财产损失的档案安全的

选择时,要把保障档案的安全作为灾害紧急处置的首要任务,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档案信息的损害和影响。

(三)预防为主原则。把灾害预防作为档案馆安全工作

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管理,健全防范手段,建立安全预报机制,提高对各种灾害的紧急处置能力。

(四)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各司其责”的原则,县档案馆成立灾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发生的自然灾害由县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处置,各科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有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对馆藏档案、资料的威胁,保护末受损档案,抢救已受损档案。

三、适用范围

县档案馆发生火灾、水灾、雷击、雪灾,库房坍塌、档案被毁、被盗或由于地震、战争等原因,造成重要档案损毁、档案馆损坏、人员伤亡,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适用于本预案。

四、启动条件

凡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一)××县档案馆发生特大火灾,造成档案库房坍塌、

重要档案被毁和人员伤亡,急需多个部门紧急求援的;或档案馆附近区域发生特大火灾,严重威胁档案安全,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紧急转移档案的;

(二)档案馆(室)发生重大盗窃档案事件,造成严重社

会影响的;

(三)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档案馆(室)库房坍塌和人

员伤亡、失踪、被困,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求援的;

(四)发生战争、社会对抗,严重威胁档案安全的;

(五)发生特大洪水,全县2个以上档案馆(室)进水,

造成档案库房坍塌,档案被淹和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急需组织力量紧急求援和转移档案的;

五、案馆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职责任务是:预案启动后

县档案馆发生灾情时,具体组织救灾管理和协调工作,乡镇和机关,企事档案室发生灾情时负责指导,协调工作,及时调查统计灾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调查及时上级部门。平时定期开展对县档案馆机关,乡(镇)档案室的安全通报和预警。

发生灾情时县档案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救灾,通讯联络疏散引导安全防护工作。各小组的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金古嘎嘎:县档案局局长,主要负责发生灾情时负责组织、协访、指导、抢险救助工作。

副组长:卢弘连:县档案馆副馆长,发生灾情时负责调度,通讯联络调查统计报告。

成员:李道生:档案局科员,发生灾情时负责人员疏散组织人员抢险。

杨秀兰:档案局科员,发生灾情时负责档案资料抢险,确保减少档案的损失。

杨学英:档案局高级工,发生灾情时负责维护现

场秩序,做好已疏散和抢救档案资料的安全保护工作。

六、应急保障

(一)人力资源保障

组织救灾队伍,建立、健全与公安、武警、消防等专业求援队伍的联动机制,依托专业救灾人员,培养和训练自救队伍,并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和专业支持。当灾害发生时节,能够协助专业救灾部门开展自救互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二)资金保障

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将资金落实到樘事业发展经费县财政应根财力增长、物价因素、居民水平实际状况,每年安排档案抢救专项资金。发生灾害时,重点用于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三)物资、设备保障

××县档案馆应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备来火、去湿、去酸、消毒、防火等必要的档案安全保护设备和耗材。同时,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通讯工具等设备,紧急转移档案所需的装具和紧急避险场所临时保管档案所需的帐篷、简易房等设施设备。

(四)宣传、培训

1、宣传

案馆应在本地、本单位和相关部门公布应急预案,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馆安全保管突发事件预防、避险、自救、互救方面常识以及不同各种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

2、培训

××县档案局(馆)负责本区域内处置重要档案保存突发事件技能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不定期对档案人员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进行突发事件法律、应急程序、应急技术处理、人身安全、档案保护、受损档案抢救与修复以及各种灾害的预防、防灾物品和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七、应急响应与灾后救助

(一)灾害预报警、核定及报送

1、害预报部门发出灾情预警或档案馆工作人员发现灾情后,××县档案局(馆)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突发性灾情报送工作。灾情发生时,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核实灾情在2小时内向同级政府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灾情严重的,可同时越级上报。××县档案局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和市档案局,并立即组织人员现场核实、评估灾情。

2、报告内容:

灾害发生的背景、时间、区域、影响范围,受灾的严重程度和等级,档案信息损失情况,人员和其它财产损失情况,救灾工作情况经及灾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受灾档案室馆在灾情稳定前,执行24小时灾情报告制度,要与同级党委、政府及救灾机构保持不间断通讯联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并随时上报。灾情稳定后,档案部门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保证灾情数据的完整准确。

(二)求助及终止预案

档案馆灾害事件发生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即向应急办汇报,组织各应急机构(如消防系统、卫生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提出启动档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终止。

1、发事件造成的档案损毁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和

登记,应转移的档案全部转移,并要确保档案的安全;

2、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档案馆(室)损毁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突发事件暴露的档案保管条件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3、整个突发事件进行总结,提供开的信息。

(三)损失情况汇报

档案馆应建立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分别报送主管部门、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经过、档案损失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初步分析原因、抢救处理情况、已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协助处理的事项、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的事件、联系电话、联系人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危及档案安全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八、奖惩

档案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抢险救灾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消极冷漠,贻误时机,不听指挥者给予处分,对有关事故责任人将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篇7

关键词:轻轨;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应对措施

为了防止发生轻轨突发事件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时避免人身事故、轻轨设备损坏事故,从而保障轻轨运营安全,将突发事件损失降到最低,有必要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以指导实际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潜在伤害,从而控制局面。

1、轻轨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特点

1.1类别

突发事件按引发的原因可分为3类:技术设备类、社会治安类和自然灾害类。

技术设备类突发事件是由于轻轨运营组织失误或轻轨车辆、轨道、运营、通讯、信号设备设施故障而发生的事件。

社会治安类突发事件是在轻轨运营范围内发生爆炸、毒气、恐怖袭击、纵火、聚众闹事等影响轻轨正常运营的事件。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地震、水灾、风灾、高温、雷击等影响轻轨运营的事件。

1.2 特点

首先,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突发事件虽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因为它是由一系列细小事件逐渐发展而来的,但由于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而且正因为出乎通常社会秩序或人们的心理惯性运行,才会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危险性。

第二,突发事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不仅仅因为这种事件的开端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而且其后的发展和可能涉及的影响也没有经验知识进行指导,一切都是瞬息万变、较难预测的。

第三,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突发事件一般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其影响和涉及的主体具有社群性。

第四,突发事件的实质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

2、轻轨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

2.1 组织预防措施

2.1.1 建立高效、可靠的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1)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各条线路的日常行车指挥工作,维持列车按时刻表的要求正常运营以及非运营时间进行施工维修管理。

2)调度指挥中心人员应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具备丰富的运营经验和综合素质,对轻轨有关设备的性能、原理、功能、操作程序以及全线环境充分了解和熟悉。

2.1.2建立运营值班、巡视制度

1)建立完善的值班、巡视制度,安排合格人员值班、巡视。

2)值班、巡视人员监视客运服务、设备运行,按规定完成乘客服务、设备操作等工作,检查和控制监督(设备、人员)并防止乘客将危险品带进轻轨范围。

2.1.3 稳定运营组织方式

1)制订好轻轨的运营组织方式,如供电方式、施工组织、巡道方案等要相对固定,配齐并训练运行、检修人员,组织学习和熟悉有关设备、规章制度,并经考试合格;备齐相应的工具、材料、零配件及安全用具等。

2)建立各项制度。生产方面如《行车组织规则》等,按规定备齐技术文件,建立并按时填写各项原始记录、台帐、技术履历、报表等[1]。

2.1.4 加强轻轨设施保护措施

1)做好防盗工作,防止轻轨设施被盗而引发的运行事故发生。防盗的有效措施是采用低价值的配件替换高价值配件,同时做好综合治理,配合公安进行必要的打击。

2)轻轨各类警示标志、防护设施应齐全并做好巡视工作,防止轻轨设施被工程施工等外力破坏而引发运行事故。

2.1.5 加强轻轨安全思想教育

1)由于乘客素质对轻轨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轻轨安全乘车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失误而产生的轻轨运营事故,特别是安全法制教育[2]。

2)加强对轻轨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牢记“安全第一”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2.2技术预防措施

2.2.1 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安全监控系统

1)轻轨安全监控系统如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电力监控(SCADA)系统等,实现对车辆运行、机电设备状况以及客运组织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各种信息综合利用与快速反应,以助于将轻轨内部与外部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轻轨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应对突发事件[4]。

2)必须配备气象部门的信息设备,第一时间掌握自然灾害信息,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2.2.2 加强对技术设备系统的维护管理

技术设备既是运营正常和稳定的基础,又是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控制、应急处理和确保安全的保障,因此在平时必须加强对技术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2.3应急工器具的配备管理

1)制定应急工器具配备标准,配备相应的器材、技术、设备,并确保状态良好。

2)定期对应急工器具做试验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3、轻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3.1 组织措施

3.1.1应急指挥组织

1)突发事件发生后,调度控制中心应根据当时个部门、各车站上报的突发事件影响情况及时汇总,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原因,做出准确判断,按规定进行信息通报;局部或全线停运命令,安排疏散乘客、恢复设备运营等事宜。

2)由于通信等原因,控制中心无法指挥时,各站长、值班站长有责任担当指挥和做好自救工作[5]。

3.1.2 现场组织措施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沉着镇静,稳定乘客情绪、维持秩序,尽力保证乘客安全。

2)车站工作人员应判明现场情况,启用紧急设备,积极开展疏导乘客的工作。

3)设备值班人员应监控或关闭正在操作的设备,与外界取得联系。

3.1.3 需要后续的救援组织

1)各专业救援队由有丰富经验、指挥能力、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救援队长,指挥营救人员和抢修设备。

2) 专业的卫生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确保受伤人员的安全。

3.2技术措施

3.2.1 运营技术措施

1)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受影响区段降级或停止运营,对于停运的区段必须防止人员和列车进入,不受影响区段必须维持运行。

2)尽快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着手灾后重建和恢复正常运营。

3.2.2机电技术措施

1)车站照明、扶梯、升降梯、空调、风机、屏蔽门等设备根据突发事件改变运行状态,保证乘客安全疏散。

2)相关设备(主要指加压泵、消防泵与排水泵)如果断电,会导致车站排水系统无法运行、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无法补给。注意检查各类集水井水位,以免由于积水水位过高影响到行车信号及扶梯等相关设备的安全[6]。

3)如果故障断电,列车蓄电池仅提供短时间车厢应急照明、应急通风,应立即组织疏散所载乘客。

4、结语

综上所述,轻轨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运营安全,必须积极进行预防;同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防止事态扩大,防止更大的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维持轻轨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高雪香,杨其新.轻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5): 2-3

[3]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报,2004(6):107

[4]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档案馆;应急机制; 建设

一、背景综述

突发事件大多是人命关天或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建设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紧急状态法》,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作出明确的规定。

2003年SARS爆发,给国人带来了对突发事件的切身体会,SARS事件的出现,凸现了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方面的制度缺失,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档案馆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应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要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为此,也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保证读者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档案馆作为一个为保管档案载体,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共机构,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就是把加强行业安全管理,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应对突发事件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建章立制的形式,将档案馆有可能遇到或出现的突发事件告知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增强群体防范意识、明确工作责任。消除档案馆里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恐慌心理,提高科学、理智、迅速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并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善后过程中,依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有关规定检查、评价有关工作和总结经验。

二、档案馆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其意义

2007年某市市政园林局档案室发生墙内自来水管爆裂,导致档案室受淹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后,档案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指导,未能及时采取得当的抢救措施,致使该市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保存的各类档案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从这个个案可见,我国档案机构应急机制建设存在不足,档案应急机制普及面窄,人员实战经验不足,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档案应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馆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1.档案防灾意识不强,预防范围狭窄。近些年,新建的档案馆,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强,这难免使一些人滋长麻痹大意思想,也淡化了档案部门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研究,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不是措手不及,就是束手无策,给档案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档案应急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档案防灾主要内容还一直停留在“八防”上。对于新载体的安全保管、档案数据库的维护,研究得不深入;档案信息网站建设防范措施并不十分严谨,从这一个个侧面就不难看出档案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估计不足。

2.档案部门间横向联系不紧。档案部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不能仅限于自身的力量,必须与相关部门联手进行。但是,多年来档案部门缺乏同专业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假如档案馆发生火灾,消防部门不清楚档案馆的建筑构造和档案分布情况,在灭火过程中可能对档案造成不必要的损毁。档案部门加强与消防部门联系,让消防官兵了解档案馆房的结构、档案的门类、档案的分布,共同制定消防措施,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档案馆防灾应急技术设备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防灾实战演练的经验。当前,档案部门普遍存在投入少、资金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问题。且不说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难以迅速转移档案, 就是必要的日常管理设施也难以完备,更不能奢望及时采用先进技术。这具体表现为不能按时足量更换和配备消防器材,防盗、防火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覆盖率更是低下。近些年,常见档案部门组织开展诸如防火等演习,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紧急关头不会使用消防器材,打不开库房、卷柜门,找不到电源开关和联系电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很多演习只注重了形式和过程,没有注重实践和对档案人员心理素质的磨炼,也说明档案部门还没有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

(二)建立档案馆防灾应急机制的意义

突发事件的发生除其具有突发性外,往往还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以及不可抗拒性,由此产生的灾害将直接危及档案的安全,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档案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档案馆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完善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增强档案工作者的防灾意识,提高应急反映、协调配合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常备不懈,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有效避免、防止和减少危害档案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馆藏档案的安全。

三、如何建立档案馆安全应急机制

(一)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估体系

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价,就是通过对档案馆服务系统运行现状及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危险、有害的因素识别,并做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评价。通过该评价,可以找出档案馆日常管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价涉及馆藏资源、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建筑物结构和相关配套辅助设施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评价其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的因素进行评估;(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和建议。

篇9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级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膳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处室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五、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区教育局。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要及时将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情况报告教育局。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封闭的d级危房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教育局。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1、学校要定期检查锅炉使用情况,做好锅炉工的培训工作,购买特种行业保险。

2、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受伤师生,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六)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审报教育局,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制订安全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3、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七)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或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学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警110?2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八)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立即停止学校饮食摊点、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九)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利用学校隔离室对患病师生进行隔离观察,及时报警110、120电话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并作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十)环境污染

1、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源,如化工厂、印染厂等,如果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物,因及时向环保部门联系。并备案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的污染性质和处理办法。

2、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3、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十一)住校生停电应急预案

1、住校生管理员必须每天晚上在晚自学前5分钟做好点名工作(按作息时间表执行),并且管理好住校生晚自学的管理工作。

2、如果突遇停电事故,管理员首先要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不可慌张,然后用学校准备的应急灯进行照明,让学生疏散。

3、如果在停电时学生的作业已完成,要组织学生就寝,等学生全部睡下后才能离开休息;如果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应向学生提供蜡烛等照明工具,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一直到就寝后方可离开。

4、学生寝室在没有管理人员监督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私自点蜡烛,点蚊香。

篇10

1.1编制目的

(1)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置黄金周期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尽可能地为旅游者提供救援和帮助,保护旅游者的生命安全,维护我区旅游形象,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旅行社管理条例》

(5)《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6)《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7)《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8)《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9)《省旅游管理条例》

(10)《市旅游黄金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区处置旅游黄金周期间旅游者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而发生的重大游客伤亡事件。

(2)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导致的重大游客伤亡事件,包括:水旱等气象灾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其他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重大游客伤亡事件,包括:突发性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特指发生重大涉外旅游突发事件、黄金周期间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和游客密集场所事故。包括:发生港澳台和外国游客死亡事件,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由于人群过度拥挤、游客密集场所、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

1.4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在处理旅游黄金周突发事件中以保障旅游者生命安全为根本目的,尽一切可能为旅游者提供救援、救助。

(2)属地救护,就近处置。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运用一切力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及时报告,信息畅通。各有关单位在接到事件救援报告时,要在第一时间内,立即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或边救援边报告,并及时处理和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2.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1)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负责全区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成员: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公安分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区交通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物价局、区统计局、区环卫局及各镇办)负责人。

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处置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区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确定应急救援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及镇办对黄金周突发事件进行紧急救援工作。

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旅游文物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旅游文物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为联络人。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救援方案和措施建议;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组织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的新闻,起草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区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2.2工作职责

(1)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旅游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3)负责通知有关人员和协调有关部门对旅游行业黄金周实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负责上报各类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

(4)认真落实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原则,对工作不负责任、者要建议进行责任追究。

(5)依法对本辖区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6)建立健全区旅游行业警告、警示通报机制,适时旅游警告。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黄金周突发事件的预告信息,以及本地区有关涉及旅游安全的实际情况,适时通过媒体本地区相关旅游警告、警示,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

3.应急救援适用单位

3.1旅行社

(1)要成立安全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制定黄金周组、接团的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按规定做好各类合同的签订,旅行社要与游客和旅游车辆单位签订租用合同,明确安全生产等工作责任。

(3)制订和实行旅游团队活动中的旅游安全措施,要求全体员工都要熟悉安全救援常识、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

(4)要选择符合旅游运营规定的车辆为旅游团队服务。

(5)对开展特殊旅游项目的活动,事前必须制定好各项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6)带团导游员随时向旅游者提醒安全注意事项,旅途中遇特殊情况,要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汇报。

3.2旅游星级饭店

(1)要成立黄金周旅游安全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认真做好消防、治安、卫生、防疫工作和各种紧急救援的物质准备工作,防范各类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

(3)要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熟悉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和救护常识。

(4)对餐厅、厨房、商场、舞厅、酒吧、咖啡厅等卫生防疫要达标。对重要的公共场所要加强值班制度和卫生消毒制度。

(5)坚持配电房、水泵房、锅炉房、消防和安全监控室等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3.3旅游景区(点)、游乐场所

(1)成立黄金周安全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下设抢救救援组、警戒保卫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等组织。

(2)要制定各类游览、游乐规则和游客须知。

(3)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客运索道、缆车、游船等特种设备的检查,坚持日小检、周中检、月大检,要保存好原始检查记录。

(4)各景区(点)在旅游黄金周期间,要充分加强保卫,做好重点时段的游客分流疏散工作。

(5)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培训,提高救护技能。

4.旅游行业黄金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4.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办公室,并就近寻找有关救援单位。

4.2事故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应急处理工作状态,以最快的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抢险救援行动,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书面将事故发生及救援情况及时上报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

4.3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接到发生事故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有关部门紧急救援,保护现场,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同时报告区政府、区安监局、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