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学护理专业教师;知识储备;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34-02
高职院校的班级是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虽然与中学相比,班主任的许多职能有所弱化,但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学识和品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专职的班主任相比,医学护理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由于其丰富的知识储备,无论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对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都具有明显优势。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学护理专业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集体。
高职院校中医学护理专业的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缺乏了中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督学”压力,加上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他们对本专业常常缺乏足够的了解,以为“护士就是打个针、发个药那么简单”,而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些学生报考护理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上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专业教师的丰富知识储备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树立专业理想。专业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进展,了解本专业的未来前景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使他们把现实学习与专业理想结合起来,有效消除学习的盲目性,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1]在学生眼中,专业教师是对本专业有所造诣的人,是掌握和精通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与其他教育者不同,专业教师的权威并非行政的或者管理的权威,而是专业的权威,这种权威是比较客观的,容易为学生认可和接受。[2]所以,在这一方面,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具有普通的专职班主任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对专业的认知将直接影响本班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这种影响将进一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
2.有助于学生认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护士就是打个针、发个药那么简单”,导致有些学生以为会打针就行。专业教师有责任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可以在日常的授课中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比如,病人在静点青霉素的过程中出现了心慌、头晕等不适,护士应该立即作一个初步的判断,是过敏反应还是输液反应,还是其它原因等,若是过敏性休克可能根本没时间去请示医生,必须立即处理,否则病人会有生命危险。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护士并不是只打个针、发个药那么简单,专业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否则将无法胜任临床工作。
3.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护理专业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对所教的学科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使他们的表达更清楚或者使用更有效的教的策略。[3]
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医学护理专业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部分内容也比较枯燥,对于专业教师来讲,让学生喜欢这门课,认为这门课“简单”,就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专业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功底。同时,还应具有在授课中将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揉合在一起的能力。
如在介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时,教师给学生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体操运动员桑兰不慎从平衡木上摔下,导致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引起了截瘫,虽然做了手术,也做了很多的康复治疗,双上肢功能恢复不错,但以目前的医学水平也注定了她终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而另一位明星张柏芝在为一次慈善活动捐款进行飚车表演时发生意外,导致腰椎骨折,由于只是单纯的脊柱骨折,没有脊髓损伤,所以她卧床一月后起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通过这两个事例,将医学理论与学生熟悉的明星事件结合起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脊柱骨折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是否伴有脊髓损伤。
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常常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储备,专业教师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例子融入其中,便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4.有助于学生认识医学专业知识的有用性。有些学生报考护理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部分学生直言不讳地跟教师说明了毕业后不会从事护理工作。对于这样的学生,专业教师主要侧重于告知学生,即使不做护士,这些医学专业知识也十分有用。比如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及早做手术,不仅操作简单,并发症也少,康复很快。而手术延误则可导致手术操作困难,并发症多,影响康复。以最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为例,若不出现并发症,住院7~10天可出院;若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将延长到20~30天,切口感染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经常向学生灌输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和经验,让他们学到更多,懂得更多,让他们明白知识是有用的,能让他们的人生路更加顺畅,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兴趣来学习专业。
二、医学护理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大学时期是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时期,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单一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并不好,在这方面,医学专业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将这些理念融于专业教学中,易于为学生接受。
比如,在介绍低钾血症时,笔者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20岁男性,因急性阑尾炎入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正恰逢七天长假,管床医生想在家休个长假,就开了一个长期医嘱,术后病人每天腹泻多次,但管床医生一直没到医院看过病人,也没拜托其他医生帮他查房,到术后一周时病人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值班医生仔细了解了病情,术后一周没吃东西(钾摄入不足)、静脉输液中没有补钾,腹泻次数多(钾丢失过多),考虑是低钾,确诊后立即开始补钾。临床上轻度低钾病人很多,但发展到软瘫、发展到如此严重的低钾是很少见的,这个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床医生的责任心不够引起的。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对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来说,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重者甚至会危及到生命。通过这个病例,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低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等专业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了医务工作者应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使得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三、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
专业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有助于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班主任有责任帮助他们从学生时代顺利地过渡到工作时期。
专业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认真严格的教风,旁征博引的授课方式以及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征服学生,不但使学生欣然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诲,而且能够在思想教育和人生方向上接受班主任给予的很好的指导,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4]专业教师可把这方面的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互相渗透。
如在介绍乳癌的手术治疗时,跟学生讲到乳癌根治术后,由于切口长,手术范围广,疤痕多,术后胸部如果不做整形,外观看上去不佳,部分丈夫会因为这个原因抛弃生病的妻子。这时,专业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女性做了乳癌根治术后,并不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男性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要求离婚,只是借口,可能是婚姻本身已有问题或是男性自身的问题,这种男性也不值得留恋和珍惜。通过这个事例,一方面教会学生对乳癌术后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人生观。
专业教师有多年的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也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交流中,较容易体察和感受学生的情绪,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同时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经历和人生经验与学生分享,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富生等.论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班导师)的优势及作用[J].黑龙江教育,2007,(9).
[2]王倩.高校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生命教育;现实意义;途径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为社会输送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群体。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很多中职专业的学生会出现焦虑和恐慌的症状。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在尊重他人的生命的同时,也需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所以,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一、重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提高中职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护理学科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素质,还需要具备人文精神,能够关爱生命,并能够敬畏生命。不过,现阶段,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使得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更不能收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必要的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有效提高中职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在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认识人和生命的价值。学生在接受过生命教育之后,能够更加的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而在护理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尊重“人”。所以说,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现代护理学的相关内容相同。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认识到“生”与“死”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会更加爱惜和尊重病人的生命,也能够更好的投身到护理工作中。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就是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护理人员应该成为病人生命的守护者。然而,目前很多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较差。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能够让护理人员更加尊重患者的生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年龄比较小,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站在生命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有效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
(一)对生命教育认识程度不够
现阶段,生命教育工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国家的中职教育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很多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中职护理专业,过分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注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教育工作就不能发挥自身价值,也就不能发挥生命教育的本质意义。
(二)课程建设有滞后性
一些中职院校随着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了生命教育,但是课程建设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教师并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未能在平常教学工作中突出生命教育的主体,这都极大的制约了生命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无法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教师“填鸭式”的灌输为主,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目前,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生命教育工作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
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很大程度上都只是流于形式的,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关于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这样就能够利用行政手段来推动生命教育的更好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将生命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中,这样就能够顺应新的发展形式和新的发展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中职院校的生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关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对于我国中职院校而言还属于一个新鲜的事物,所以,想要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过多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开展一系列理论研究,为教学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例如:笔者和其他教师,会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编著一些适应学生发展的教材,以便更好的开展的教学工作。这样能够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作为生命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教学工作的质量,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让教师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作为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护理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提高生命安全意识,也能够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护理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后,肩负着病人的安全。所以,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生命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帮助他们规划人生,进而有效促进中职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热孜亚.卡德尔 单位:吐鲁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周静,孙丽芳,华危持.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查及实践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1,12:1096-1098.
[2]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1-12.
[3]唐丽静.探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J].护理研究,2014,07:769-770.
篇3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1253xs34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9日
一、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学校实力因素。大学生就业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相互选择的一个过程。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所在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其是学校和学生实力的综合体现,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知名度,而忽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造成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选择就业单位时或畏手畏脚,或盲目自信;就业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也往往会将学校的实力、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非关键因素作为选择毕业生的一个条件,从而错过了很多优秀人才。
2、学生学历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就业市场压力的不断攀升,护理人才的素质与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主要以大、中专学生为主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人群,到现在大专生和本科生作为主要就业群体、硕士生层出不穷的就业局面,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的社会是人才竞争激烈、知识水平高、信息发展极快的多元化社会,一些稍具规模的高等级医院,对待护理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学历,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才能战胜当今的护理职场。
3、就业指导因素。大学生都是怀揣梦想与憧憬来到大学校园,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前,无论是从新闻媒体,还是从家人口中,就业容易这一优势势必成为了他们选择这个专业的一个先决条件,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然而,他们对多元化的社会,复杂的就业环境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与定位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护理专业学生仅仅为了就业,并不困难,然而实现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并非易事,所以规范与合理的就业指导必将是他们今后成功就业的不二法门。
4、学生自身因素。随着我国医疗服务的提升,现在一些级别高、待遇好的医院对护士的外貌更加注重身高、体重、形象这些外在的条件,使很多优秀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被医院拒之门外。除此之外,文明礼仪、文化修养、素质内涵、基础知识、临床操作等也都是应聘单位考核护理毕业生的内容。在学生的自身因素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养后天获得,学生只有认识到了这个因素的重要性,才能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精力,以勤补拙,提高在未来的竞争筹码。
二、管理措施
1、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影响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职业发展的计划。一些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得比较虚,未能达到其根本的效果,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就业是毕业之际努力就会成功的结果。在大学学习阶段,漫无目的,对未来职业发展道路毫无规划,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教育贯彻始终,落到实处,得到学生的认识与重视,让学生掌握策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本领,不盲目地学习护理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理想的求职效果。
2、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现在各个卫生部门和各大医院将护理基础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比赛作为录用护士的一个硬性指标,这些基础知识都是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内容,高校教育部门应该侧重将学习的内容与应聘考试和职业护士资格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除此之外,护士生的仪容仪表、文明礼仪、文化内涵等内在的素质也是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培训和培养的,学校应该多组织开展一些以“外塑形象,内塑内涵”为载体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进一步地提高护理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篇4
尽管我国的护理本科教育恢复了十几年,一个令人担优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部分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护理专业思想或专业思想不稳定。这些学生对护理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将护理作为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终身事业。她们人学时大多数未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多由其它专业服从分配而来。人学后不安心学习,寻找机会转系或意志消沉,采取应付的态度对待学习。即使走上了护理工作岗位,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谋出路者也不乏其人。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的调查结果显示,仅46.4%的本科生志愿终身从事护理工作,76.9%的学生在有机会时会考虑转行,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是人学动机的首要因素者仅占18.4%[’]。这种情况在各医学院校也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社会上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上普遍认为护理工作低人一等,是医疗工作的附属,更不需要开展高等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
1.2入学动机不纯
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个别学生为了今后的分配去向,或是为了追求“大学生”的资格,真正热爱护理专业的因素所起作用甚少。她们把接受高等护理教育仅仅作为今后求职晋升的筹码,严重影响了专业思想教育。
1.3学生过程中本专业和其它专业同学的相互影响
护理专业学生同样是通过高考的“天之骄子”,同样经过五年的艰苦学习,却要作“不平等”的工作,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自卑心理。再加上同学之间对专业的偏见和消极悲观情绪的负面影响,个别毕业生对临床工作的不满,阻碍了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稳定。
1.4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现行的课程设置多参照临床医学专业,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特点。学生实习是在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在此之前与临床接触很少,对临床实际工作缺乏了解,对专业的认识不免有些理想化。加上不适应繁重的实践工作,没有足够的沟通技巧处理与病人以及与其它工作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产生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动摇了已初步形成的专业思想。
1.5不合理的人才使用
部分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不适合,不能发挥专长,不能学以致用或某些领导不重视,采取不平等的态度对待护理本科生和医疗本科生,学习和发挥能力的机会少等都会严重挫伤护理本科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动摇专业思想。
1.6护理本科生对自己认识不足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学生看不起护理专业,有消极自卑心理,没有和习惯势力斗争的勇气。另一方面,学生不重视基础实践,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分强调客观因素,从而不能脚踏实地地为专业发展作出贡献。
2建议和体会
护理专业的发展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主干的本科生教育,正确和稳定的专业思想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培养热爱护理专业的高等护理人才,对调整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保持专业发展的后劲,实现“2《XX)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使本科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稳定,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都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稳定的专业思想关键在于本科生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看待专业,这种信念的形成,行为的改变关键在于个人,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处于主导地位的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应该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促进这一过程的加速进行。
2.1必须有科学的、符合护理教学指导思想、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置
按照护理模式设置的课程计划才能培养出护理专业的人才。例如,在学生人学初期设《护理学初论》,介绍护理专业的发展史,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国际和国内的护理现状;在课程安排上合理减少临床医学专业课,加大人文科学知识和护理专业课比重,避免学生的知识结构向医疗专业倾斜,注意基础操作,让学生认识到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学习必须紧密结合基础实践;进人临床见习和实习前设《护士行为学》,使学生认识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白衣天使”对病人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热爱专业。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特点,逐步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表现专业行为。
2.2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必须持续地、自始至终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人学时即指定专职教师负责思想教育工作。对于这些经过高考人学的佼佼者来说,她们在心理上已比较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比中专学生有主见,因此要避免简单说教,应通过介绍专业发展和重要性等使学生增强对前途的信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但同时又不能对现实所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应帮助学生认清现实,避免过分地理想化而受到现实的打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改变现状,加快专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形成责任感。专业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会使其动摇。教师必须注意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参观医院、儿童福利院、老人院等,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新进展,多接触护理专业的人、事和环境,了解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和性质,加深护理对人类健康所负重大责任和作用的认识。另外,对一些现实中存在的学生感到困惑的不良现象,可开展辩论会,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高认识。进人临床实习阶段,更应加强教育,稳定专业思想以保证实习质量。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多与病房护士及病人交流,认识基础护理实践的重要性,尽快融人工作环境。在毕业时及上岗前,通过宣誓、授帽仪式等,增强自豪感,鼓励她们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2.3专业思想的形成和稳定必须有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
全体教师必须首先热爱护理专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学实践所证明的真理困。各科任课教师应主动地结合授课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例如,各专科介绍先进技术,护理科研课介绍科研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责任感和信心。同时,学生也应主动思考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作用。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提高认识。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如护士节的宣传活动、社区保健、咨询等,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增强信心,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巩固所取得的进步。
2.4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有充足的学习资源,利用各种信息途径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进展,可促进专业思想的形成和稳定。实践基地的建设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发挥作用,突出专业特点,使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体现个人价值,从而热爱本专业。
2.5合理使用人才,注重人才培养
管理部门应根据个人特长分配工作单位和岗位,对不同水平的人员分层次使用,对本科生要有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培养使用计划。鼓励她们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帮助她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对她们采取平等甚至倾斜的政策,都是促使本科生专业思想稳定,避免人才浪费和流失的重要手段。
2.6进一步完善护理法
护理法是关于护理教育和护理服务的法律圈。我国于l卯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加强了护士管理,保障了护士的合法权益。但在护理教育方面仍有欠缺,尚未涉及高等护理教育。我国的护理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2.7加强社会宣传工作
篇5
关键词: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目前医学院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对象及其接受现状
调查发现,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而护理专业中的专业性质较强,对于综合性的知识要求不那么严格。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之外,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专业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状况不理想。再加上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良莠不齐,有些甚至连基础的技术都不达标,还有的学生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学习处于被动的状况。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需要教师的注意。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作用,才能为了自己以后的就业或者深造而积极主动地学好这门课程。
(二)计算机教学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每个人都要学好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在国家整体的教学中地位十分独特,因为这门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又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并且还是各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方向,属于国家技术基础教育之一。当代的护理专业在未来必然会依靠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的设备和水平,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摆正对于这门课程的基本态度。学校要努力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分析
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为了结合当前医院的发展,将计算机及其人工智能技术和护理的结合下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而进行的,但是纵观我国当前该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我们发现,现行的教育内容与实际的护理所需相去甚远,与医学技术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并且由于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讲授,他们没有具体的医学实践,在教学中无法结合实际的护理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明确计算机技术至于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对其实际应用无法真正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二、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护士的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目前医院的管理系统中已经引进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这种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并且层次性多,工作量大,数据信息比较繁重。计算机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医嘱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三大模块,这些内容几乎包含了医院所有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技术,为提高医院的有效运转做好基础性工作。医嘱管理系统作为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模块,主要是对医院病人在医院中的各种活动的管理。比如病人的出入院管理等,这些都需要医院护理科的密切配合,因此这一方面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程序也主要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这种要求就对医院的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必备的专业护理技能之外,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技术,熟悉医院管理软件的具体操作,为医院的有序管理做好工作。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以及未来护士的专业要求,结合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际需要,医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应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一)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护理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在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突出这一特点。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在面临实际操作需要时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操作。目前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通常都把计算机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且护理专业的教学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护理水平,对计算机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再加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教师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成果。尤其是关注性别差异。因为护理专业中女生的比例较大,虽然她们自身的学习欲望比较强,但是有些学生对某些抽象的问题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采用随讲随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演示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最好结合学校的实际设备,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最好是在学校的机房中进行,保证学生可以实时的使用计算机,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同时教师应该正确的保证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引导、启发式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伴随者的角色,而不应该是完全的掌控者;第二,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探讨;最后,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现状,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鼓励、表扬先进的心理刺激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按照专业发展所需的要求对计算机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
1.结合未来职业所需,对护理专业点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目前医院已经普遍的采取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模式,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医院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单纯的技术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医院系统的工作。因此,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要联系实际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医院运用的系统软件 操作技能的讲解,比如护理专家系统、辅助教学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等,教师也要注意引进专业先进的技术软件和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视野,使学生切实了解到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以及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结合医院的护理管理、整体护理、ICU护理等计算机管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合理设计案例,重视案例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际场景,对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有侧重的训练,为未来的职业能力所需做好技术基础准备工作。
2.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质量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以学生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通过开展中英数录入技能比赛、办公排版比赛、广告图片设计比赛、个性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主要工具,因此,计算机课程讲授的内容也要围绕护理技术水平的发展来进行,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不但要主动学习一些护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还要定期走访医院,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网络知识、软件编制等内容,以及带教实习时给学生作更实用、更直观的讲解与辅导。所以,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四、结语
总之,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适应计算机科学与实际护理工作的需求,紧跟计算机和护理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基本教学要求,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实践课教学,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基础理论知识,让实践教学紧跟时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由于国内涉外护理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缺乏与之相应的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考核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相当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所选用的教材也以服务于公共英语教学的教材为主,缺乏学科针对性。以笔者所在的南阳医专为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每周4个学时,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所针对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即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是学生在基础英语运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非针对涉外护理与英语的课程衔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一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了与涉外护理的专业特色不相符的情况,进而使所培养的学生达不到涉外护理所要求的专业化英语水平。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校期间通过大学英语AB级,四六级考试则更有吸引力,因为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增加在找工作等人才竞争中的砝码。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放在了背单词,追求通过率而非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就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另外,学生缺乏对专业英语的认知,并未认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公共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不同,也未认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在以后的护理基础研究工作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单纯地认为只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夯实就足够了,不愿在英语上花费过多的精力。此外,护理英语本身学习难度较大,记忆困难,文章中复合句多,难以理解,使得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也造成了学生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缺乏动力。
二、英语教育师资配备缺乏专业针对性,存在重英语轻护理的现象
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在英语教育方面有两个侧重点,即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涉外环境下护理工作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而且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将涉外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实现无缝连接。目前从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师资组成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老师是具有高学历的英语专业毕业,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背景知识的护理专业毕业,而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大。
这两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各有利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口语进行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对护理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无法将护理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在英语大背景下将护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护理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手到擒来,但是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无法充分的利用英语这一媒介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而容易出现汉语化的英语教学。而以上这些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涉外护理的语境,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的医学院校由于学制,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语课程多受到压缩,且多为大班授课。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多采用的是满堂讲,甚至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这对提高英语分析应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上所用的教材教具多为公共英语的视听说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缺乏有针对性的与涉外护理专业相关的教材教具,更缺乏与涉外护理场景相关的情景教学环境,这导致教师和学生只能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利用没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教具进行语言学习,这很难提高学生的涉外护理英语的交际能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弱化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从而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在涉外护理背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篇7
关键词:中专护理专业;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由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存在很大误解,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当护士。社会偏见让我国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一直都不受人们的重视,到中专学习护理专业成为很多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是近年来,护士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随着医疗领域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中专院校的护理专业成为学校的大专业。虽然中专护理专业近几年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还需要长足的进步才能满足我国的医疗行业需求。
1.传统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计划不明确
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应该是学校开展护理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我国很多中专院校在开设护理专业之后并没有一套完整明确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很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无法达到护士执业能力的标准。
1.2缺乏教学实践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专业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记忆得非常扎实,更需要临场反应迅速准确。但是在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实践方法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这就让很多学生无法从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导致很多学生只是记住理论知识,一旦以后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容易忘记操作步骤、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等问题。
1.3临床实践的机会太少
通常中专院校开展护理专业实践课时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模拟操作毕竟与以后的工作实际有很大不同,如现实生活中抢救病人的紧张气氛、面对真实病人之后护士的护理态度等,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无法真正模拟出来的。所以要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学校应该给学生提高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2.中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认识到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后,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为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而不断努力改进。
2.1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型专业,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我国的医疗事业中。所以,学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学校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各大医疗机构做详细的调查,把比较常用的护理知识作为医疗专业的教学重点,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制订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当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不用接受岗前培训而直接到医院实习。
2.2灵活的运用专业教材
护理专业的学习虽然需要学生记忆很多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比这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灵活运用,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可以当前医疗案例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2.3丰富护理专业教学的方法
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通常只是采用简单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一度被教育者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经过不断教学实践之后,事实证明单调的教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感,教学效果远没有预期得那么好。所以,当前中专院校在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时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筛选出一些与之有关联的现实医疗案例,用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不仅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只要老师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合适的时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它的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
2.4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要让中专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批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为了让学生重视起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日常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挂钩,让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各占考核成绩的一半。而且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尽量给学生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模拟一些现实场景,用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帮学生融入场景中。除了日常的实践教学之外,学校最好与医疗机构合作,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参加至少一次真实的临床实践训练,这样对锻炼学生的临床反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3.结语
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上亟须的医护人才,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高度重视,积极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莉.护理专业教学中以情施教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05).
篇8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R47-4;H319.3
一、提出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虽然高职护理的教育科研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思想的存在,使得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没有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总结和升华,诸如:建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新的体制、模式、机制;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师资、教材、实训基地建设;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如何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的考核、考评制度等。本论文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自觉地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提高和完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从而使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上升到新的高度,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就业层次[1]。
二、分析问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
1.学校方面
(1)侧重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英语教学服务于等级考试。目前各类高职院校EGP课程由专门的公共英语教师教授,而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也是大多数院校的毕业要求之一,所以为了提高通过率,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安排很难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相联系。
(2)缺少和医院的深度融合,进而导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待于细化。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比较宏观的东西,比如开设哪些课程、培养哪些能力,学生应该学什么等等,大部分没有充分的认识[2]。另一方面,一些参与的医院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和医院合作是一种双赢,对于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持不太积极负责、对高职护理院校和医院合作持观望态度。
(3)缺乏懂专业的英语教师。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公共英语教师,公共英语教师讲专业英语,其不足在于专业知识不擅长。二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上专业英语课的弊端在于英语水平没有英语教师高,比如口语不流利、发音不很准,英语知识不系统。两者各有所短,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影响了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2.教师方面
(1)缺乏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的意识和积极性。高职护理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授课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一样的,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良莠不齐,具体表现在大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篇幅过长,过多侧重理论的讲解;有的教材文中有对话,但对话只是日常对话,缺少护理病人及相关情境下的模拟对话,学生不能把一些专业知识贯穿进去;课后习题集中在句子翻译、完形填空,课后练习依然局限在传统的英语知识点上。对于这些问题,讲授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早有意识,但大多数教师没有考虑过根据教学内容建构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
(2)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传统。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层面上,有时也会在课堂中采用一些课堂讨论、情景对话等,但也是简单的分组,练习一些小对话。
(3)考核方式单一。对护理专业英语的考核,大部分学校也是按照公共英语的考核方式进行,题型一般是词汇翻译、单选、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这些题型的考核,需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学生也是纯粹的应付,实际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在考试中体现出来。
3.学生方面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能力自信心不足,从而丧失了兴趣,对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考成绩不理想,英语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学科,而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通过公共英语能力PETS 3,英语A、B级等考试,获取毕业证书。基础好的学生会在英Z四、六级考试(CET-4、CET-6)上花时间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而护理专业英语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仅仅是一门课而已,这门课只要通过学校的考核就好,除了课堂听讲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不会在上面多花时间。
三、解决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学校层面
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是其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来进行[3],作为上层建筑,高职护理职业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给予支持。
(1)在学校和医院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深入探讨一些护理专业课程的前沿内容,尤其是目前发展比较滞后的护理专业英语,可以鼓励教师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学校和医院合作的课程设置,甚至开发教材,把医院的一些护理专业英语资料作为英语课堂的辅助资料。
(2)改变传统的重视公共英语考证的思路,乃枷肷咸岣叨曰だ碜ㄒ涤⒂镏匾性的认识,鼓励教师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尝试多种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笔试,可以情景模拟对话、病人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4],并对教师的教学严格考查,对有成效的方式适当给予奖励。
(3)注重创设条件,鼓励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学习、了解相关护理专业的知识,稳定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2.教师层面
教师要树立传授知识、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的理念, 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教师授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改革:
(1)采用分层教学[6],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上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之前,根据学生大学一年级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情况来进分层教学,比如,对一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点要求,只要求能理解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在一些特定场合用护理专业英语去沟通一些问题;对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授课中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要看得懂一些比较复杂的护理领域的英语文章,能够熟练地进行对话。在授课中,要摒弃单纯依赖教材的想法,可以尝试自编讲义或者根据情景模块组织教学。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根据护理专业英语可能出现的情境,比如接诊病人、护理病人等过程中,尝试课堂情景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先准备,分组时注意英语成绩较好和较差学生的结合,然后结合学生的讲稿和课堂表现加以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用护理专业英语沟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把教学场合设在护理实训室,不要固定在一个教室里,针对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在教学中也要找一些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文视频加强学生的听力。
(3)改革考试评价方式,重能力,轻语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的考评不能像传统的公共英语一样以试卷为主,平常考核把学生的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主要内容,期末考核也要把笔试、听力、口语结合起来。笔试可以采取填制一些各种病例报告、病人投诉信的回复等应用文写作;听力选用一些医院可能出现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复述内容;口语可以尝试让学生抽签解释一些护理专业词汇或者模拟护士与患者角色进行即兴对话。
3.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是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只有学生能真正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各种改革才能收到效果。从学生层面讲,尝试把一个班级界定为一个医院的科室,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位和职责,把医院的文化牢牢植入学生的理念中。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无用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的状态。
四、结果
在中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还较薄弱,师资队伍也不够稳定,教学水平也不够高,学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体系重建的有效机制。再加上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和资金投入方面的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但是,只要高职护理院校的领导能够高度重视,教师能够转变理念,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根据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研究和改变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懂得护理专业知识又具备在工作岗位中应用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护理行业广泛的就业渠道决定了护理专业英语在整个高职护理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助于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同时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把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搞出水平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2012,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2):25。
篇9
核心能力,通常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将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结合起来并能有效运用的能力,它是判断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护士核心能力是指专业护理人员从事临床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它是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的综合反映,能为病患提供安全、有效,符合法律法规、道德和伦理范围规范的护理服务。
二、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和不足
(一)系统不完善
护士个人的发展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多数护士多为专科毕业,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加上人们对护理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护生无法对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从属感,以致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无法得到认同,就会应付工作或转到其他行业。可以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护理事业的健康和发展。
(二)培养偏重于临床实践
护理专业是以人为中心,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学科,由于我国护理专业的培养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在整体教学上,多以灌输和应试为主,教育方式上更重视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缺少对护理专业、卫生预防、康复保健等基础性综合知识的培训。以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定势化,在实际工作中,为保证工作的正确和全面性,常以病种、护理常规和标准护理计划解决问题,很少独立思考或个性化解决问题,缺乏对专科问题认识的敏感性和应急处理的专业性。
(三)考试评价与实践的差距
核心能力考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是否可以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术。而目前的评价标准通常是以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为核心,无法反映出学生理论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三、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为使护生对护理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和归属感,学校应定期举办各类讲座,聘请优秀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学专家和护理人士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进展,帮助护生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在端正学生对护理工作价值认识的基础上,使其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掌握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护理技术,从而超越自我,早日完成职业规划。
(二)改革护理教学模式
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护理教学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为重点,以加强整体护理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中应减少灌输式教学,通过采用案例教学、临床实践、角色扮演等新型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将二者很好地融合起来,增加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能力,实现教学互动。
(三)确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以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采取科学、客观、多元性的考试方法,内容注重护理专业综合性知识和临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的方式以主观能动性为主,即以课堂作业、学习小组讨论、实习老师+病人评价的方式组成,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能根据临床各种综合信息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并制定护理措施,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护理专业 组织胚胎学
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只有掌握相当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水平,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才能避免在临床上出现护患纠纷。组织胚胎学是医学课程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好这门课程对护理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多年来不断探讨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总结出适用于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合理编写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在教学安排中,护理专业的组织胚胎学的课时较少,而授课内容较多,如果安排不合理,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会觉得内容量大,难以消化,进而产生厌烦情绪,影像教学质量[1]。因此我们将教学大纲做了一定调整,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部分,要求掌握的内容应讲解深透,概念清楚,使学生深刻理解,并能熟练应用于工作之中。(1)在整体内容方面,选择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四大基本组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作为重点内容;(2)在每个系统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器官重点讲解;(3)在每个器官学习中,删除与专业联系较少的组织的发生、作用原理,重点学习光镜下结构。
与其他形态学科整合,增强知识连贯性
目前形态学的教学方法一般将组织胚胎学单独学习,组织学内容每个器官大多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学习。而对于刚接触医学课程的学生来讲,初步建立微观概念,对较为抽象的组织学内容难以真正理解。同时,独立的组织胚胎学学习很难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顾春娟[2]等对教学整合做了大量研究,《综合医学基础课程》,实施将传统医学教学中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课程进行整合,开设我们在教学中整合人体解剖相应内容,可以从微观至宏观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很大的优点,能打破课程和学科之间的界限,按照器官系统将原来学科的只是重新组合及排序,实现形态与功能、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方面的综合。但是这种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1)对学生要求较高。综合医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护理专业学生很大一部分属于文科生,中学阶段没有储备足够的生物学知识,同时在短时间内要学量课程,综合课程学习对他们而言压力较大。(2)对教师要求较高。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担任一门课程教学,按系统学习的方法要求教师掌握多学科知识。(3)对实验教学条件要求较高。这种方式需要学校提供足够的实验条件,同时要求小组式学习,师资队伍要强大,有限的教学资源下难以真正落实。本教研室参考此教学方式,将部分系统与人体解剖学进行适当整合,例如,在观察肝细胞的结构时,第一张切片显示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第二张切片显示肝细胞的高倍和低倍结构;第三张切片显示肝细胞组成了肝板,并与相邻的肝血窦和中央静脉组成了肝小叶;第四张图片显示若干肝小叶组成了肝脏;最后一张切片显示肝脏的完整结构以及在躯体中的解剖位置,每一张切片上都将上一张切片内容进行标记,使学生从微观至宏观对机体的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除了能观看组织切片,还可以动态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在采用视频教学时,传统的方式为先给大家讲解理论知识,最后播放动态图像。经过研究后我们决定采取先播放图像,再讲解理论,最后再播放的方式,教学效果较为突出。例如在学习胚胎学的发育时,可以在课堂的开始给学生观看动态过程,强烈刺激学生感官,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其详细过程,在学习结束以后,再次观看动态过程,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号入座,从而加深对胚胎发育过程的认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仔细筛选所播放内容,既能展示完整过程,又不能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学生疲劳。
编制应用性较强的实验指导,引导学生镜下画图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应用性较强的、适合护理专业的实验指导。教材的内容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而定,对每一章节的文字、内容及所附的图片都进行了严格审核,所采用的教学切片均为学校在专门机构购置,同时,每节课后都预留空白,以供学生画图所用。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内容,我们挑选出典型的组织,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镜下画图,将视野中的结构绘制在实验册上,绘图均采用红蓝笔,每个图均要注明放大倍数、标本名称及材料来源。教师在授课中可选取个别组织进行板书绘图,以供学生参考。
增强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效地学习还是在于学生是否对组织胚胎学产生兴趣[3]。因此,教师除了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还应该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认识细胞的个性。每种细胞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态,有些细胞嗜酸性,有些细胞嗜碱性;有些细胞是扁平状,有些则是立方状。鼓励学生将每种细胞画出来,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提高学生成就感。(2)组织模型比赛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制作模型,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比赛,评选出获奖作品进行展览,并给予奖励。例如,利用废纸、塑料瓶、橡皮泥或者废弃的泡沫制作神经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理论知识。
“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去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以应对社会对医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保持学生对组织胚胎学的学习兴趣,而这一过程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又是十分有益的;学生需要保持作为医学生的神圣使命感,不断钻研,不殆于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房霞,凤。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518~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