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诊急救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

篇1

【关键词】急诊;成批伤病患;护理对策

1患者≥3人

2 护理对策

2.1预检接诊到成批伤病患者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当班护士,护士长(日间)、值班长(夜间)。

2.2立即执行上报制度安置好患者日班护士长通知急诊科主任,门办,医务处,护理部,夜间值班长通知护理部值班,总值班,护士长。患者≥8人由护理部调配院SOS小组成员。

2.3严格执行筛检、登记制度 伤患者到达急诊后,护士长(值班长):带领工勤人员在抢救室外大厅用屏风、遮隔帘开辟一个固定场所,按从右向左,从轻到重的顺序安排患者,并准备好所有物品;协助预检护士进行初步分诊、编号、佩带腕牌、腕带、胸牌。同时上报各职能部门。预检:遵循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急救原则,与主班一起对病人进行初步分诊、编号、佩带腕牌、腕带、胸牌。主班根据病情轻,中,重,死亡分别给予不同颜色编号标识(蓝色为轻症患者,黄色为中症患者,红色为危重患者,黑色为死亡患者)。病人的编号、颜色、腕牌必须与病卡一致,大号挂牌挂于患者胸前,小号圆形标贴已贴于病卡左上方,左手腕套上相应颜色的腕牌号)。

2.4依据患者佩戴不同颜色编号标识进行处置

2.4.1抢救班负责红色标识的病人,迅速给予急救及对症处理:如保证呼吸道通畅,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执行医嘱,严密观察及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用药、检查情况并汇总至主班护士。

2.4.2注射班负责蓝色(注射班上档)与黄色标签(注射班下档)的病人,根据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急救原则,给予对症处理,执行医嘱,建立静脉通路,严密观察及记录病情、用药、检查情况并汇总至主班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等。

2.4.3黑色区放置位置是在一个独立区域,地面铺上大单,将病人尸体有序摆放、用屏风遮挡,由保安人员进行看护。

2.5护士编组,细化职责

2.5.1抢救班护士由抢救技术过硬的担任,主要配合医生对危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洗胃、机械通气、深静脉穿刺、采集各种血尿标本等。

2.5.2汇总由工作细心地主班护士负责登记汇总成批病人数量、检查及用药情况及时上报护士长(值班长)。详细记录及汇报患者去向(出院、留观、住院、手术、转院、死亡)。负责黑色标签的病人,做好尸体护理、统计工作。

2.5.3物品供应组由治疗护士和实习学生完成,负责抢救所用的物品,药品的供应.

2.5.4安全护送 经抢救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初步稳定,由救治医生的指挥和安排,由年轻护士和工勤人员负责将患者安全护送到手术室、监护室或病房。护士在护送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路的畅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护士还要对患者做适当的心理护理,以减少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3讨论

3.1急诊抢救时护理人员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急诊护士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抢救技术全面、应变能力强。此外,急诊科还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所有当班医护人员必须严阵以待,不得擅自离岗,这是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

篇2

【关键词】 诊断、治疗、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96-01

白血病是人类最可怕的“生命杀手”之一,患上白血病的人绝大多数是被判了“死刑”,也许只有当面临死亡的那一刻才会明白生命的珍贵。生命就像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对于那些患上白血病的病人,他们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希望。如何让病人在晚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甚至最终战胜病魔。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了公认的治疗白血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记录下的93名肝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情况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记录了100名白血病疑似患者的资料,男59例,平均年龄47.6岁;女41例,平均年龄45.3岁。根据白血病病发前的症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定期检查病情并记录了相关资料,以便在进行病情诊断时提供依据。

1.2 方法 对病例的资料进行认真统计,根据病人的身体症状进行分类观察,并结合所列的图表对病情进行分析研究。在确定疑似病人患上白血病后,应该及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对一些需要注意的治疗问题加以重视,确保能够尽快治愈患者。

2 结果

2.1 人数统计 经过对疑似病例的定期观察记录,100名疑似病例中有93名患者被确诊为白血病患者,根据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如:发热、贫血、出血以及肝脾肿大,笔者对疑似病例进行了详细的人数统计,具体数据如下所示:发热16人,2.贫血11人,出血12人,起病突然8人,肝脾肿大8人,淋巴结14人;皮肤及粘膜病变1人;神经系统炎症10人;骨骼及关节病变16人;白血病细胞可侵入1人。根据白血病的常见的十类并发症状,笔者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经过诊断判别后,最终确定了93名白血病患者。了解白血病患病前的症状,不仅可以及早发现病情,还能有效制止病情的恶化,这将有利于病情的治疗和患者的健康恢复。

2.2 心理调查此外,笔者还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恐惧心理在逐渐增加,这就告诉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心理问卷调查在谈到白血病时安排了三个方式给患者选择,接受调查、不愿调查、害怕调查。从调查统计的接过来看,处于短期的白血病患者多数人选择接受调查或者不愿调查,而处于晚期的白血病患者则多数人害怕调查,在提到白血病时都害怕谈论有关话题。白血病病人随着时间的延长恐惧心理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在生活规律方面,随着时间的增长,一些病人的生活规律也开始出现异常,短期的患者生活基本能够正常生活,而长期的患者则往往出现“生物钟”颠倒,寝食不安的现象。而生活情绪也是呈现不稳定状态,当遇到一点小事情时就容易发脾气、动怒,渐渐处于严重的恐惧状态。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时间越往后病人恐惧死亡的心理加重,造成日常生活逐渐变得没有规律。

2.3 白血病分类 白血病俗称“血癌”,属于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具体表现为异常白血球数量大大增加,正常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数量减少。引发白血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经过医学界研究确定了主要因素有病毒、遗传、放射、药物、染色体等。白血病的分类也是比较复杂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白血病分成不同的类别。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早幼粒细胞型、粒-单核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红白血病、巨核细胞型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白血病的种类比较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而这两大类型中又可继续分类,分类还是相当复杂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对每一种类型的病征能够熟悉的了解,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让白血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3 讨论

白血病严重地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提前准确的对疑似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白血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也是恢复病人健康的重要途径。对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特征以及出现的异常症状,然后进行有效地判断,最终确定病人是否患上白血病。而如果病人被确诊为白血病后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尽早控制病情,以恢复病人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对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对于病情极其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骨髓移植,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多数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悲观、等消极心理情绪,少数患者到了一定得程度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尽管白血病的死亡率很高,但白血病并不代表百分之百的死亡。只要患者能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敢于和病魔作斗争,就一定能够获得“活下去”的权力。除了药物的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精神心理学和白血病之间生物学联系的研究显示,人体的心理状况是否良好能够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白血病的高死亡率总会让患者的心里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这必定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加上社会上的“恐白血病心理”,以及身边人的舆论,就更加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病情的加重,这更加快了死亡的速度。

因此给患者一个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不仅能为他们减轻心理压力,让他们能积极地面对人生,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治疗白血病的效果,长期坚持以后就有可能战胜病魔,走向健康。

3.3 心理护理 在患者方面:首先要树立生的信念,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放弃了,那么别人再多的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根据多年的临床调查,个人的心理因素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好转过程中十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白血病的病情往往伴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一旦患者得心情变得越来越坏,就会加快病情的恶化。

3.4 预防工作 除了进行医学治疗外,做好白血病的预防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样可以减少白血病的患病率,间接地减少死亡率。根据医学研究表明,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白血病。

3.4.1 减少放射线接触 放射线对人体能够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如:接触X射线以及其他放射线的接触。尤其对于带有放射线的工作人员是患病率较高的群体,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孕妇在怀孕期间也要避免接触放射线,以减少胎儿的白血病发病率。

3.4.2 增强体质 人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后就会对外来病毒起到有效的抵抗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经常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良好的体质有利于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例如可以进行打太极、练气功、长短跑等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而使身体的抵抗力得到加强。

3.4.3 避免接触苯 过多地接触苯,容易造成慢性苯中毒,这对于人体的造血系统有着极大的损伤,会造成人体内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对于一些化工生产的企业单位,需要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注意自我防范,做好保护措施。

3.4.4 其他措施 医学专家经过长期调查得出环境污染、情绪失调、用药不当、病毒侵害等因素也能造成白血病的发生。因此,人们在预防白血病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外在因素,生活中要尽量将活动场所安排在距离污染源较远的地方,万万不能随意用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情绪,用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尽管白血病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可怕的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只要医院医生做好诊断治疗工作,患者自身做好预防措施,就一定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降低白血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杨月明.白血病患者治疗20例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17):45-47.

[2] 叶志霞.血液科疾病治疗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M].1998,33(22):76-77.

篇3

摘要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Observation of implement value of the whol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Yang Zhaohua

Wuchang Hospital of Wuchang District,Wuhan City,Hubei 430063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the whol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44 case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Th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whol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assessment time,ECG time,sampling time,medication time and total emergency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Whol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Nursing satisfaction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进展加快,及时的治疗措施能改善患者预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节省患者救治时间,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进行研究,全部符合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将2010年之前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之后收治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9.8±2.4)岁;观察组男1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3±2.6)岁。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接诊流程优化:开辟先抢救后挂号缴费的制度,救护车送诊的患者,护士在听到救护车鸣笛后,立即到急救中心门口接诊,之后将患者快速推入抢救室;自行就诊的患者,接诊后推入抢救室,同时要通知医生进行抢救。②病情评估流程优化:按照初评-检查-再评的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初评就是在接诊30秒内对患者的意识、面色、呼吸等进行观察,询问患者发病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胸痛部位,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史,从而能尽早诊断,同时对患者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准确评估,所有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即展开心电监护,根据心电图变化情况,再次评估患者病情[1]。③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病情评估后1~2分钟内供氧,5分钟内采集血液标本,3分钟内检查血压和氧压,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共同协助医生进行抢救,诊断为心肌梗死后,给予氯吡格雷300mg镇痛,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支持,消除不良情绪,救治中要注意护理位置,以不阻碍医生实施急救操作为主。④转运交接流程优化: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通知相关医生和护士做好准备工作,家属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转运之前填写转运交接单,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检查各个管道的畅通性;之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介入治疗室,途中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保证患者能顺利到达;到达治疗室后向医生和护士介绍患者病情和前期救治情况,并协助他们将患者搬到床上,动作要轻柔[2]。

观察指标:对患者在急诊室的评估时间、采血时间、心电图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分析,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结果

急救各项时间对比:观察组的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20例患者,痊愈17例,3例死亡,治愈率85.0%;观察组24例,痊愈22例,治愈率91.7%,观察组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对照组护理满意19例,不满意1例,观察组未出现护理不满意病例,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讨论

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中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进而降低病死率。目前,介入治疗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死亡率,而要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必须要尽早给予治疗,根据相关研究,在心肌梗死发作1小时内给予治疗,患者的病死率能下降至1%左右[3]。

急诊全程护理是缩短患者急救干预时间以及患者在抢救室时间的重要手段,优化急诊全程护理流程能有效节约各个环节的时间,在接诊过程中,开辟了绿色通道,省去了挂号、等待医嘱的时间;在抢救流程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应用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等技术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他们的应急能力较强,可快速对患者心电图等做出判断;在转运交接中,不仅做好了充足的抢救准备工作,而且准确及时地将患者的病情和前期救治工作交代给治疗科室的医护人员。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其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程宝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3):9-11.

篇4

关键词:舒适护理;门诊;手术;注射;满意度;焦虑 门诊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部门,其人流量多、就诊人群复杂,再加上护理人员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门诊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1,2]。所以如何提高我院门诊护理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是我科护理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我科对50例门诊注射及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注射及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2.6±2.1)岁,手术27例,注射23例;观察组中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1.5±2.0)岁,手术治疗25例,注射治疗25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无重要脏器损伤及意识清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模式

1.2.2.1一般护理 保持本科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尽量减少噪音,保证就诊患者有次序的进行就诊及等候座位舒适。

1.2.2.2操作前护理 进行注射治疗或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准备好操作所需用品,认真执行无菌物品的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护理,降低患者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保证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3操作或手术中护理 进行注射或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好合适的。同时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有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疼痛及恐惧。治疗过程中,应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2.2.4注射或手术治疗后护理 操作结束后,继续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如无异常才嘱患者离开。同时向患者讲解一些相关方面的注意事项,增加相关方面知识,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保证了往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焦虑评分及症状自评分情况。

1.3.1满意度判定 对门诊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根据表中问题进行选择,并对其进行评分,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5~100分;满意:80~94分;一般:6579分;不满意:

1.3.2焦虑评分及症状评分 焦虑评分采取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以分值≥50分为阳性,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症状自评应用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情况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症状自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症状自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1995年美国护理专家Kolcaba博士提出的,认为舒适护理应该作为护理艺术的最终追求[3]。舒适护理模式认为,舒适是护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强调护理人员除目前的基础护理操作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探讨和实施,使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了解舒适护理模式的概念,注重患者的舒适度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4]。

门诊手术条件有些,只做一些简单的小手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及重视程度可能不够,但患者大都不了解情况,这就使得患者心理上比较委屈,对护理工作不甚满意。如果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如上文所述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68.0%,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门诊注射及手术治疗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焦虑状况,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晖.提高门诊老年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0):91-92.

[2]张庆玲,高照渝,李颖.2139例老年患者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6)::1066.

篇5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变;急救护理;满意度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日常工作范围为输液护理和急救护理[1]。急诊输液室常常有大量的患者,一旦患者病情突变,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因此,急救护理管理尤为重要,优良的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利于后续的治疗[3-4],本文选取20例,在本院进行急诊输液室治疗中出现病情突变现象的患者,进行其急救护理管理分析,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8763例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纳入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选患者为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出现病情突变的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男女比例为12∶8,年龄最小为4岁,年龄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值范围为(25.18±5.64)岁,其中,高热惊厥7例、患者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经过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例,输液反应4例,低血糖2例。

1.2方法

针对所选的2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的急救护理管理。具体方法为:①高热惊厥7例:此类突发病情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其临床表现为体温≥35.5℃,出现呼吸短暂停止、紧咬牙关、四肢抽搐以及局部僵硬等,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调整,关注患者的衣着,对于衣服领口较近的患者,避免患者呼吸受阻,及时进行衣领的松解,注意患者的鼻腔与口腔组织是否被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为防止患者紧咬牙关伤害到自身,在患者的上牙与下牙之间放置牙垫,避免患者的牙齿受损;②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经过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例:在发现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先兆时,及时采取平卧位,避免不必要的进行患者的搬动,稳定患者的情绪,为使患者心肌的供氧条件充分改善,给予患者吸氧措施,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各个身体指标(如:心律值、脉搏值以及血压值等),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并且做好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备好各类所需专用药品。最后,按照医嘱,开展溶栓治疗;③输液反应4例: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寒战、体内温度值异常,寒战患者会出现肌肉组织的反射性活动,在之后还会出现高热现象,引起体内温度值的异常,对于该类患者除常规体温测量外,应立即停止输液,对患者出现症状针对性处理,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调整,观察患者体温是否恢复;④低血糖2例:若患者进行空腹输液,易产生眩晕感,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多呈现的临床症状为脸色苍白、意识迟钝或模糊以及脉搏细弱等。对于该类患者先进行血糖的测定,协助患者采取平卧,并且给予患者供氧措施,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过敏史,对确诊为低血糖患者,给予患者温热糖水,结合病情适当给予患者静脉推注50%GS,其后,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值,保证患者相应症状缓解,直至保持正常水平。最后,着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水平,改善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护理环境,保持湿度适中,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防止患者烦躁情绪滋生。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态度和蔼,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护理氛围,并加强健康教育,在等待输液时,建立待输液区,向患者讲解输液常识、常见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健康知识,以便在出现病情突况时及时得到护理与治疗。

2结果

在18763例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的出现病情突变患者20例中,在接受急救护理管理后,有19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5.00%。其中,18例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发患者表示满意,2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0%。

篇6

【关键词】急救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整体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加之急诊和创伤病人的增多,急救医学迅速发展,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为一名急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快速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对急、危、重病人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护,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培训对象

我中心急救科现有护士12名,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4人;学历结构:中专3人,占23%;大专7人,占59%;本科2人,占16%。

2 培训内容

2.1 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前提。护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信念,直接影响着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决定护士对病人的态度,影响和制约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将职业道德理论培训融于科室政治学习中,定期组织学习《医德医风的建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等个人行为准则。在科内开展“每天感动一位病人”的活动,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引导,培养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

2.2 优良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检测技术,复苏技术,检测手段和高尖技术广泛开展,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年轻护士占多数,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科主任及护士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计划,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每月学习培训及组织抢救技能演练,由资深护师及医生讲课,学习时间相对固定。每周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要求每人达标过关。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并严格执行各项程序。每季度统一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考核。

2.3 培养急救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所特有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和对患者抢救过程时间性的一种特殊反映。面对种种急诊病人,急诊护士必须敏锐准确判断,及时施行适当的救治措施。由资深护士进行带教,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讲解,使她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提高她们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必须条件之一。急诊护理人员与医生配合,齐心协力抢救患者,及时沟通,分工合作。急诊科是风险最高的科室,患者及其家属多有情绪激动,甚至有医护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在危急时刻,医护人员应作为一个整体,积极做家属工作,说明利弊,说明病情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使家属和患者情绪得到控制,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脱离危险,医护人员也免受伤害,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2.4 培养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护、护患关系的纽带。语言是人际关系的有效黏合剂,急诊护士需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满足患者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质量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必须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做出耐心的解释,以取得理解和配合,不仅如此,还要与各医院沟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们严格要求所有护士必须文明礼貌用语,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提倡“多说一句”,使患者有家人般的温馨和细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要求护士加强与医生、各协作医院的沟通协调,使急诊绿色通道更加快捷畅通。

3 结果

经过近3年严格的综合素质培训,急救科12名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93.6%提高到2011年的98.1%,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2008年的85%提高到2011年的95.6%,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授予“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市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在此同时也树立了服务品牌效应,提升了急救科的自身形象,为中心赢得了口碑和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赵爱兰,陈风莲,曾惠洁,等.急诊科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方法和探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18-419.

篇7

1急救护理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定位与重要性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各类急性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专业体系中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职护生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快速、准确的判断、及时有效地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救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护生今后紧急状态下的工作质量有密切的联系,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现状

2.1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2009年笔者对2000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部分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急诊护理学》、《急症急救与重症护理》等相关教材进行随机调研,调查发现:现行护理专业使用的《急救护理》教材的改革方向很明确,都在努力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急救护理》教材建设方向,并且有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在:(1)在教学目标上高度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完整统一,在教材结构上以急救护理学的组成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临床护理实际以各项护理技术为重点[1]。(2)开始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急危重症患者救护的教学过程之中,重视急救技术和抢救仪器的使用[2]。(3)在重视让学生掌握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调对其急救意识和严谨思维方法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自身要素,而忽视对学习者思维和情感培养的编写模式[3]。(4)教材重视贴近前沿,突出救护的整体性,能力目标符合岗位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4]。

2.2尚存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的研究整体的优化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尚存的问题:从教材的体例结构和内容设置方面看,其医疗化的设置弊端尚未完全纠正,教学内容的构成通常是“急救基础知识+常用急救技术+各科危重症抢救+常见急症救护+重症监护”等模式。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护理岗位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以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的内容还缺乏。对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视程度较高,但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且符合岗位需要的急救护理教学内容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地进行。

3急救护理教材建设的思路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设置,应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职业行动的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所谓“完整行动模式”[5],它可以划分为: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必须重视“完整行动模式”这一系统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6]。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护理专业急救护理的学习者迅速成长为能胜任急救护理岗位的工作者。

3.1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定位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和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常见危重症救护,一般监护、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熟悉急救护理工作的内涵及流程;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能力;能够对急救设备、药品及物品进行管理。并且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2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职业教育要想培养“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过程完整地解决一次实际问题。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应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进行。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以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为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3)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覆盖急救护理的院前、急诊预检与分诊、观察与护理、抢救、一般监护技术等。

3.3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体例结构

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以及岗位的特性,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组织编排。学习的任务由院前救护到急诊科救护,再到急诊科重症监护,直至灾难事件的救护,实现由简单救护到繁杂救护的过渡。删除前期课程已经学到的单项技术操作的内容,以综合项目任务为主设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源于临床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具备学习价值。每个学习任务都由学习目标、内容结构、学习任务描述、学习拓展4个部分组成。

3.3.1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任务后,预期学生应当能够达到的行为程度。

3.3.2内容结构

用图式化表示学习与工作内容的要点。

3.3.3学习任务描述

包括3部分,一是学习任务的知识要求;二是任务分析,其编写体例依据现实工作的流程顺序递进,以帮助学生通过任务的学习学会工作的过程;三是评价与反馈,通过项目评价、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3.4学习拓展

为了满足学生更高层次需要而设置,是对学习任务的延伸。

篇8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61-1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急性发作的疾病和各种突发事中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院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可以为院内救治争取抢救时机,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抢救成功率。其特点是突发性、艰难性、复杂性、易发生医疗纠纷等,且其水平高低、服务质量优劣对社会影响极大。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各个医院也积极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实际情况存在不适应的局面,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制度,以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现报告如下。

1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出诊不及时院外急救是采用现代化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实行急救措施,使伤者得到有效的急救和治疗,能否及时出诊直接关系到病员的生命。但是,经调查发现,护士24h在医院待班情况极少;120呼救电话接听不是24h有专人负责,且值班护士存在急救意识不强,接听电话不及时,记录病情、求救地址、联系电话不准确等,直接导致出诊速度慢,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进而引发与患者的纠纷。

1.2急救物品准备不到位急救物品准备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护士急救意识淡薄,院前急救中急救药品、设备使用后未及时补充、设备不齐全,如氧气筒内氧气不足、除颤仪未充电等,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是急救物品品种多、药物有效期各不相同,以及急救现场条件差,直接增加了急救的不安全因素。

1.3现场急救处理不当急诊科的护士每天要面临的内、外、妇、儿、产科等方面的院前急救,因此要求每个护士要具备充足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精湛的现场救治基本技能。但是,目前,护士一方面急救专业知识欠缺,未按操作规程工作,影响了院前急救质量;另一方面急救人员争分夺秒全力抢救处置患者,不能预测

1.4沟通不到位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士在操作前必须向清醒的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执行,但是院前急救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护士稍有不注意,没有及时与家属沟通或沟通不细心,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反感,加之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极易造成纠纷。

2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救护人员自身素质(1)强化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以及“救死扶伤”等人道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2)通过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外派护士进修学习、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及技术考核、抢救现场讲评及请专家授课等方法,加强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3)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诚恳的态度、精练贴切的语言、沉着稳的举止等,对患者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强化其风险意识。

2.2加强抢救药品及器械管理要做到:(1)确保各种急救物品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定数、定位、定人管理,标签清晰,且不定期检查;(2)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必须及时补充,保证随时使用。

2.3规范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护理的主要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因此要做到:(1)记录要详细、完整、规范,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并要求双方签名,做到有据可查;(2)执行口头医嘱后要及时补充医嘱记录,以及因情况危急未能及时记录的,应在最快时间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急救时间和补记时间。

2.4加强院前急救制度管理根据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各项制度,如:(1)严格120专用,24小时值班,并做详细记录,不拒绝任何呼救电话,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2)进行有效的排班,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得到充分休息,又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待命;(3)制订各种抢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急救演练,找出隐患,及时正确地处理问题,避免差错事故发生;(4)成立急诊科护理质控小组,应通过检查和督促,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并通报质控检查及护理部出诊的调查结果等,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职责并认真履行;(5)在运送急危重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急救下护理措施随时到位,同时途中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做好接诊准备;(6)每次出车后,应保持车内外整洁,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 曾秀英,胡玉燕,罗伙娣.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243-244.

篇9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流程再造 应用效果

The flow restoration administers first aid in nursing 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pplication

Hu MingQin Xueya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before my courtyard ER implementation flow restoration in front of the rear court the first aid gradualness first aid nursing pattern,enhances the rescue success ratio,reduces 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enhances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Methods:Administers first aid the nursing flow to the courtyard in front of to carry on the restoration,uses the entire journey nursing service flow,observes around the record flow restoration patients rescue success ratio,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 and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Results:The flow restoration future trouble rescue success ratio enhances,rescues the time reduction effectively.Conclusion: 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the flow restoration to carry on the entire journey nursing service to the patient,effectively proposes the rescue success ratio which in front of the high court administers first aid,reduces 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enhances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reduces the medical risk.

Keywords: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the nursing Flow restoration 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06-02

院前急救指患者从发病现场到送达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以及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准确地观察病情、及时有序地进行院前急救,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院急诊科以科学管理方法为基础,进行了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再造调查研究,改变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采用的功能制护理流程,通过流程再造的理论和方法,专业急诊医学知识以及全程护理模式为基础,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院前急救阶段性救护措施抢救患者17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实施流程再造后院前急救阶段性救护措施抢救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组,男107例、女65例,年龄40~91岁,平均66.2岁。将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急诊科流程再造前抢救患者170例作为对照组,男103例、女67例,年龄38~89岁,平均64.9岁。两组病人都为随机性分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表,对院前全过程,按照调查表中的内容要求一一逐项填写和记录院前急救流程以及其所用时间和单位时间内抢救成功例数及死亡例数以及病人满意度的调查,记录投诉件数和纠纷次数。

1.2.1 评估原有功能制院前急救流程在原有的功能制急救流程中,急诊科接到事故现场电话后由于缺乏考核管理存在出诊不及时、急救反应慢,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只负责各自的工作内容,被动地遵医嘱处置患者得不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产生不信任感,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作,间接增加了救治转诊时间,未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2.2 构建新的院前急救全程护理服务流程。

院前急救流程通过护理部、科护士长及科内主治医生、主管护师针对急救的特点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院前急救护理新流程,对院前急救的全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分析,制定了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的急救护理流程:呼救―呼救受理―呼救信息加工―调度分诊室―救护车出动前往现场―现场―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回归医院―病人接交―急诊科抢救室或手术室或病房―病人―信息反馈。记录院前急救流程以及其所用时间和单位时间内抢救成功例数及死亡例数以及病人满意度的调查,记录投诉件数和纠纷次数。

1.2.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及院前死亡率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见表2。

流程再造前后护患纠纷与投诉情况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环节衔接。院前急救是将急救作为系统研究,运用运筹学的动态规划的观点,将系统归结成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从中获得系统最好运行方案[1]。抢救中的每个操作步骤和内容都是不应该缺少和省略的,每个不合理的排序都会浪费时间,而这正是影响抢救的关健因素[2]。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与另一个环节的衔接存在缺陷和衔接不紧密均会给抢救生命带来不利影响,至造成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院前急救新流程的有效运作,强化了医护协,人员的急救观念、时间观念,避免了护士机械等待执行医嘱的弊端,使急救工作由被动变成主动。由表1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救时间、急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2 急救时效。争分夺秒地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气道吸引,清除异物;人工呼吸及氧气治疗;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及循环支持,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药物;心电图记录;除颤等紧急初步急救,保持心脑重要脏器不受损伤,因此每一项操作必须以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且保持其有效性。通过流程再造取消了原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且避免了因交接不清楚延误救治的情况。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后,采用全程护理服务,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院前急救的死亡人数。由表2可见,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后,采用全程护理服务,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3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快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而院前急救中护理工作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及其他救援人员迅速有序地进行现场救护,安全有效地进行途中转运监护,以达到稳定病情,减少伤残及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及时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3]。快速急救、安全转运是院前急诊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①通过对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再造的理论学习和演习,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自信心,避免了其在院前急救时紧张、不知所措等情况,增强了患者家属的信任感。②按照工作流程实施救护,护士由过去被动遵医嘱实施抢救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使得救护措施更加及时、有效。③急救护理流程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了全科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其充分认识自己在抢救护理中的职责,明确工作范围,增强了医护工作的密切配合及组织协调,使院前急救工作紧张有序,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如表1所显示由原来的73.5%提高到83.1%,显著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再造,护理人员在救护过程中动作娴熟、操作到位,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疑虑,避免了差错及医患纠纷的发生,患者及家属投诉发生率从减少到满意度提高,同时降低了医疗的风险。由表3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流程再造前后护患纠纷与投诉情况比较。

快速急救、安全转运是院前急诊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重点是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协调地做好护理工作,规范的护理流程是其关键。

参考文献

[1] 魏国华,付家良,周促良.实用运筹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169-267

[2] 何忠杰,袁晓玲,王宁,等.创伤小组救治原则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4,11(11):821-824

篇10

目的探讨急诊科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方法成立培训小组,采用集中理论授课、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训练的方法进行培训,并通过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检验年轻护士培训的效果。结果17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70%、76%、47%提高到100%、100%、88%,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结论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急诊;护士;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事故和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频发,急危重患者也大量增加,急症抢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但由于急诊工作的高风险、高压力等特殊性,使得急诊护士不断流失,导致急诊护士普遍年轻化,护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提高急诊年轻护士的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我院于2009年成为省急救中心的网络医院,2010年4月设立“120”急救站点,因工作量急剧增加,一年来我们共新招聘17名急诊护士,对急诊科新上岗的年轻护士进行了规范的培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新招聘的17名年轻护士,年龄18-28岁,平均25.3岁,急诊工作时间0.3-1.2年。文化程度:本科3人,大专4人,中专10人。技术职称:护师4人,护士13人。

2方法

2.1成立培训小组由护理部、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及急诊科高年资的医生护士组成。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理论授课用3天的时间对年轻护士进行集中脱产学习,包括急诊科的相关制度及规定、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及保养、常见急救药品的商品名、剂量、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常见急救的程序等。

2.2.2操作培训分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操作训练。先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用4天的时间进行单项操作培训,边讲解边演示,包括插管洗胃术、心电监护与心脏电除颤起搏术、心肺复苏、呼吸机的使用、静脉留置的操作、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之后按照目前科室排班的实际由两名护士同一名医生组成急救小组,用3天的时间进行整体合作能力的仿真模拟训练,重点培训定点抢救配合,做到抢救角色准确站位,准确执行各项操作,默契配合。

2.2.3考核模式由培训小组组织考核,对护士分别进行理论、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3个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内容为培训过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考核为培训过的操作项目。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由两名护士组成一个急救小组,抽取1种急危重疾病,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仿真组合抢救,考核内容包括抢救程序、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相关知识、综合素质。成绩均采用百分制,80分以上为合格,不和格者2周后给予补考。

3结果

通过两周的规范化培训后,17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70%、76%、47%提高到100%、100%、88%,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年轻护士很快进入了急诊科护士的角色,能胜任急诊科护士的职能,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中与医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4讨论

4.1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及要求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1]。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4.2急诊护理队伍现状近年来,由于急诊护理工作高强度、高风险的性质和特点,高年资护士不断流失,急诊护理队伍不断年轻化,在复杂的抢救过程中年轻护士表现出来的抢救经验不足,遇到危重症时精神紧张,不知所措,机械执行医嘱和预见性、整体性全面观察病情能力不足以及护患沟通方面等等缺陷影响抢救的实效,还可能造成病人或家属不满意[2]。因此,为使年轻护士迅速成熟,提高急诊专科的素养,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4.3规范化培训的优点急诊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全面,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娴熟的急救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和衡量急诊护理稳、准、快、有效的重要指标[2]。我们采用脱产集中专题授课、操作示范演练的方法,加强对急诊理论知识和常用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年轻护士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小组进行整体合作能力的仿真模拟训练,让操作训练考核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传统单项培训变为多项整体模拟培训,既体现了单项培训,又突出了每个项目间的衔接和人员间的配合,不仅能正确反映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急反应水准,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年轻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整体实战能力。通过规范化培训后,年轻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和加深,各项急救操作和急救仪器的使用正确率和熟练度得到加强,抢救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明晰,配合默契,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因此,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