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教学改革概况
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应以职业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课程改革必须打破学科 壁垒,实施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生更好 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 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 基础[5]。为更好地贯彻国家有关高等职 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我校自2009年即在 高职护理专业中开展基础医学教学课程 整合的调研工作,并将传统医学教学中 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 病理学和药理学课程进行整合,开设《综 合医学基础》课程,实施以器官系统为 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打破 课程和学科之间的界限,按器官系统将 原来学科的知识重新组合及排序,实现 形态与功能、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该教学模 式既强化了培养目标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 生对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 逐步递进的认识,使所学知识更贴近临 床,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 基础。
2整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2.1整合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实行综合医学基础整合教学是为了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医学 基础知识,并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 基础。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 这一原则,成立由基础部和各附属医院 的专家组成的高职护理基础医学整合教 学专项小组。在该小组的统一领导、协 调下,将经典的学科知识拆开,依照目 前临床科室的设置情况重新排列组合。 采取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全面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制定全 新的教学计划。在整合的过程中,除了 考虑教学内容的衔接、有效、合理外, 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各授课 教师在掌握原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 其他的医学基础课程以听课、进修和临 床实践的形式进行学习,同时聘请临床 行业专家定期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和研 讨会,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指导,帮 助教师更快地适应综合医学基础课程的 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成立综合医学基础整合教学团队
该教学团队由原正常人体学、病理 学、药理学3个教研室整合组成,共有 23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兼职教师7 人,教学辅助人员3人。专职教师有正 常人体学、病理学或药理学专业背景, 有的还有临床医学学习或工作经验,其 中硕士和本科学历者分别为8人和5人, 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分别为6、 3、4人。兼职教师均是三级甲等医院有 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正、副主任医师。
2.3编写整合教学的专门教材本着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 性和职业性,以理论课程够用、适用为 原则,将传统医学教学中的解剖学、组 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课 程进行整合,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编 写《综合医学基础》教材及相关教学大 纲,开设《综合医学基础》课程。
《综合医学基础》是概括介绍机体结 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 课程,为一门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理 清基础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它 突破了传统医学课程的内容,以器官、 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 组、融合了正常人体学、病理学和药理 学等学科的课程内容,使基础医学各学 科知识体系高度融合,学科间的知识相 互渗透。共开设课程256学时,其中包 括理论185学时,实训71学时。第一学 年第一学期开设《综合医学基础(总论) 《综合医学基础:各论一)》,共128学时理 论86学时、实训42学时);第二学期开 设《综合医学基础(各论二、各论三)》, 共128学时(理论99学时、实训29学时)。 总论及各论部分章节设置见表1。
2.4改革教学方
首先,选择实训课程作为整合教学 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实训课程标准的制 定、实训指导和报告的编写、实训教学 视频的制作、实训项目的集体备课、实 训项目预做、实训教学课件的共享等手 段,逐步实现综合医学基础实训课程的 有机整合。提高实训课时数,使之占总 学时的30%,适当增加综合性实训和设 计性实训项目,尝试多种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新方法:
a 案例分析和整合式实 训相结合。利用实训课的一课双教制和 小班授课的有利条件,在实训项目中适 当增加了案例分析。通过老师引导学生 分析案例和回答问题,逐步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案例讨论也让基础医教学更贴近临床,更受学生的欢迎和接 纳。©
b 尝试情境式教学。一张病床、一 个小药盒就能简单模拟护士的工作场景, 这些道具不仅有助于他们完成血压测量、 药品核对等操作,而且可以使其更加适 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c 尝试PBL教学。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 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 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 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等 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我 讲你听,我做你看”的被动式教学方法。
d 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建立行 业特色鲜明的专家库,邀请一批行业专 家对教学现状把脉。专家主要承担制定 工作计划,听课(现场听课或专家工作 室听课),个别谈话和召开座谈会,示 范性教学(理论和实训课),对青年教师 的指导和带教,共同参与或指导教材编 写、论文撰写、课题申请和实施等任务。
e 教学团队教师进行听课和临床实践。 教师每人3年内须完成6个月的听课和 临床实践任务,包括本校各专业系部相 关专业课程的听课、座谈,以及三级甲 等医院相关专业科室医护岗位的临床实 践。目前,教学团队的教师都能承担实 训课程的主讲任务。其次,在部分班级 试点,由骨干教师担任部分系统的全部 理论课教学工作,再逐步推广到所有教 师中。
2.5改革考核方式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方式
使学生 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缺少自学习惯和技巧M,因此在考核环 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变 单一笔试为综合素质的考核,改革措 施包括:①在成绩管理上重视学习过 程,取消年终大考,提高实训在成绩中 的比重。医学基础的总分由每个阶段测 评、实训成绩组成。将课程分为总论和 三个各论阶段,每个阶段测评占总分的 20%,阶段测评的组成包括出勤率、课 堂测验、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阶段测 验。实训考核占总分的20%,其内容包 括实训课表现、实训报告完成情况、实 训设计、实训操作考核。②比起卷面分数, 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在总分设计 中,适当提高平时实训、实训设计和实 训考核的分值,把综合医学基础的若干 项技能挑选出来作为学生技能比赛的项 目,每月、每学期、每年年终组织学生 进行技能比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技能 为主动获得技能。
2.6加强教学管理
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教学是一次全 新的尝试,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 积极性,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教学管理: ①由系部主任亲自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实 施过程,教学干事和各教研室主任积极 参与其中。定期召开教学会议、示范性 讲课、理论备课和实训备课以及实训预 做。②有计划地培养锻炼一支年轻的骨 干教师队伍,建立了新教师导师带教制 度、年轻教师行业实践制度等规章制 度。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年轻教师 有机会参与到医学基础整合教学的全过 程(教材编写、理论实训课的授课、课 题申请和参与、论文撰写)。对不同阶段 教师的授课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包括 实训辅助带教、实训主讲、参与少量理 论教学、参与本学科的理论教学、参与 某系统的整合教学、承担多系统整合教 学的主讲老师等。③学校领导和教务处 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出席教学研讨会, 为医学基础整合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和 意见。专业系部在课程设置、内容的前 后期衔接等方面给予帮助。④教学改革 的逐步分层次推进。在整合教学改革中 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策略。先在 实训课程中进行医学基础的有机整合, 同时由部分骨干教师尝试某个系统的医 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有机整合教学。这种 整合在规范的教学管理(专家教学督导 制度、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教学巡视制 度、集体备课制度、与专业系部教学研 讨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整合教学的 激励机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下 有序展开。然后逐步扩大整合教学的范 围,最终达到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具 备医学基础理论实训课的整合教学能力。
⑤通过相关教学课题保障整合教学改革 的推进。先后申请了医学基础整合的可 行性研究、综合医学基础课程建设、综 合医学基础有机整合的推进等多个市级 教学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资助,有力 保障了医学基础整合教学的顺利推进。
3整合教学的效果
3.1评价方法
从2011年秋季招生的护理专业学 生中随机挑选4个班级,采用综合医学 基础教材,按照整合教学模式进行教 学,其余2个班级仍按传统模式和教材 教学。在开展整合教学一年后,通过问 卷调查让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并比较。本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整合班 (从4个班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和 对照班(2个班级)的学生。共发放401 份调查问卷(整合班210份,对照班191 份),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有效回收率 为 100%。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 括教师、教材、实验、教学评价和教学 手段等5个方面,共计27个问题,每个 问题包括5个选项(1分为很差,2分为 较差,3分为一般,4分为较好,5分为 很好),该问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 92。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问卷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秩和 检验。
3.2评价结果及反馈
3.2.1学生一般情况调查对象为我校2011级高职护理 专业学生,共401人,均为女性,年龄 在18 ~20岁之间,其中生源为高中生的 304人(整合班158人),三校生的97人 (整合班52人)。三校生为来自技校(技 工学校)、中专(中等专业学校)或职高(职 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的学生的 统称。对照班与整合班学生的一般情况 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3.2.2学生对整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 学效果评价比较分析(表3)
3.2.3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评价 在系部组织的教改座谈会上,参加 教改课程的学生和教师对综合医学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学生认为: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知识 体系比较完整,各知识点的衔接顺畅, 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案例导人教学内容, 课堂气氛好,效率高,师生互动、交流多; 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习兴 趣与主动性;让原本枯燥的基础医学课 程穿插联系起来,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认为:综合医学基础课程经改革后 结构新颖,系统性强,内容精练;通过 综合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能合理利用教 学时间,避免独立授课出现的重复讲授; 不仅使原有的专业知识更扎实,更是对 整个基础医学的融会贯通;从刚开始的 战战兢兢教学到现在基本适应。
4讨论
4.1设置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
整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由于长期以来 实行专科类教育模式,职业护理教育一 直停留在传统的单科独进、前后期分段 的教学形式,医学基础课程设置也多是 临床医学专业的翻版,未能体现护理专 业的特点。这使得护士的知识结构体系 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 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当今护理人员的要求。
4.2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握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整合教学中教 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 方式的设计方面,都力求做到有助于这 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对医学基础教学的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 水平,而且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 来的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促使其主动获取知识和学习 技能M。从表3可见,在“对建立医学 基础构架的受益度” “对后续护理课程 的受益度” “课程安排的合理度” “教材 编排的吸引度” “对理解理论知识的帮助 度”等诸多方面,实施整合教学的整合 班和实施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相比,学生 对于教学的评价得分较高,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整合教学 模式,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此外,对“独立完成实验的难易度”方 面对照班优于整合班, 这提示对于初次 接触医学知识的高职生而言,整合教学 的开始阶段要适当放慢进度,通过各种 手段和方法强化重点知识和技能,注重 实训指导,切忌进行填鸭式教学。
篇2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护理;策略
本文为河北省教师学会课题(课题号:JJS2010--055)相关论文
进入21世纪护士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GLEN,我国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每年举行一次,而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院要发展必须靠教学质量,而护士资格证考试在在校生中进行,正是考验教学水平,做好社会宣传的最好途径,也是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本课题期望了解近两年初级护士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及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想法和复习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今后考生的过线率并为今后的考试辅导提供事实依据。尤其是研究资格考试改革对在校护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安排具有指导意义。
一、护士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统计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采用历史性研究方法,对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611名全体大专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2)
表1: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表2: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4个科目通过情况[n(%)]
从表1、表2可看出两个特点:一、是由于人们对考试的重视,过线率显著提高;二、是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这两项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
二、问卷调查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在报考初级护士资格考试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向其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11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有效回收率100%,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
2.结果
(1)100%的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都做过模拟题或看过相关辅导资料,说明学生都很重视考试。
(2)2009届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均未参加考前辅导班,因为学院未举办这类辅导班,院外辅导班也很少;2010届学生考前有1.3%的学生参加了考前辅导班。且参加辅导班的42名学生(36名过线,过线率为85.7%)的过线率高于未参加辅导班的281名学生(229名通过,过线率为81.5%)的过线率。
(3)参加考试之前感到紧张的学生2009年占97.6%,2010年占96.6%,说明学生普遍有考前紧张,需要进一步的心理疏导。
(4)我国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的国家,无论经济状况如何,绝大多数家庭其独生子女均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几代人呵护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怕苦怕累、娇生惯养成为这类学生的通病。我校生源进入独生子女高峰期,本次调查中,在未过线的学生中,2009年独生子女占76.7%,2010年独生子女占74.1%,均较高。
(5)本次调查中,在过线的437名学生中,农村学生过线率为79.4%,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的53.1%。可以说明农村学生成绩优于城镇学生。
三、讨论与策略
护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护士对其执业能力负有法律责任。对护士进行严格的考试,注册制度是一种国际惯例,如美国CGFNS国际护士注册考试等考试在国际上40多个国家开设考点。我国从1994年开始了护士执业考试(GLEN),这对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巩固护理教育成果,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度起护士执业考试与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轨。我国护士资格考试报考条件:(1)获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护理专业设置评审合格的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证书;(2)获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证;(3)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境外中等或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证和护士执业执照,其中外国人应当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证明,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见习3个月以上。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初级护士专业资格考试分为4场4个科目,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其中前3个科目内容又包括临床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知识,内、外科知识各占35%,妇、儿科知识各占15%;专业实践能力均为护理学基础知识。但不管是哪一个科目没通过,都不能拿到初级护士执业资格证[2]。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用实验室检查,X线等辅助检查,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护理;技能操作主要指专业实践能力,其主要内容涵盖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有关理论与操作。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说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往往只重视实践和动手机会,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再提高。因此在临床实习期间要教育他们改变重临床、轻基础的观念,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渗透,结合“三基”训练,通过临床实践来印证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解答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学科界限,并通过考试或自测形式,对所学医学基础理论有一个巩固和再认识的过程,以此来实现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扎实、打牢理论根基。
护士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只有全面复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内、外、妇、儿等科的知识才能考出好成绩。考生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考试,必须端正态度、全面复习知识:既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既要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又不能忽视护理学基础理论。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任不能忽视他们的理论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不要错误地认为考生毕业及资格考试没有直接的考试科目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另外考生在学校学习及实习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掌握差的基础和相关知识,应肯下功夫、多下功夫,做到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学生过线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而独生子女低于普遍过线率,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城镇学生和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怕苦怕累、娇生惯养,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改变生活环境而学习的愿望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而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其热爱护理事业,主动学习护理知识,提高资格考试的提高率,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准备有效的“敲门砖”。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考前培训能够明显提高过线率。增加考前培训、进行集中、系统的复习对学生考前知识的查漏补缺是效果显著的一种好方法。考前培训,可以保证考前学习的时间,尤其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实习工作繁忙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有组织的形式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成复习任务、保证复习的成效。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考前培训,当然培训的教师、教材和内容选择都应该做到有针对性,高效率。我们2010年的做法是根据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护理学考试大纲,充分利用全国护理学卫生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等权威院校编写的模拟试题,指定各科有经验并参加了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师资培训的教师讲解相关内容,课时培训方式以集中讲解为主,针对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涉及知识面广、重视基础理论的特点,根据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授课,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依照授课内容及复习进度定期安排考试。参考资料也显示随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复习内容的掌握以及教与学之间的配合,授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问,可以有效提高过线率[3]。
另外,还应该在考试之前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应试前的紧张情绪,做到心情轻松、准备充分的参加考试,从而有效提高考试通过率。
日前,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最新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科目均有较大变动,考试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改革后的考试内容主要按照各个系统进行编写,打破了原有的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学科,并且增加了疾病的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等板块,说明护士资格考试在不断地随着现代护理观念而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应该不断地跟随职业的需求而改变,才能使学生考试通过率提高,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护理职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227.
篇3
关键词:高校;本科护理;病理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在护理专业中,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我们开展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和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基础,它的研究重点是人体的功能和疾病的代谢变化。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其必须掌握的,特别是在高校本科的护理专业中,由于本科专业的学生更偏向于护理方面的培养工作,所以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讲解该门课程时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对学生能否掌握病理学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病理学教学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做好兴趣引导教学工作
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是当代医学的两大专业,病理学的课程学习都是开展后期学习的基础。本科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学术型知识兼备的高级护理人才,其培养重点在于学生对疾病的处理能力、面对疾病治疗时的协同能力、对人的辅助康复护理能力等。病理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做好学生的兴趣引导。部分学生认为病理学的课程枯燥乏味,但是碍于课程的重要性,又不得不死记硬背。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应用能力极低。PBL是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的兴趣激发探索学习。教师可以引进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利用上述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知识理解能力。增加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是加强病理与护理的联系,将病理的基本症状表现与护理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患者在生病住院时,护理人员必须对其各项基础生理体征进行测量,这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护理人员要结合病理学的知识去解释,因为人在患有某种疾病时,他们的各种临床表现由于疾病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症状,比如感冒发烧。护理工作的第二步就是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疾病反应状况,一旦其体征方面发生异常,护理人员就可以报告医生进行救治工作,这是因为运用病理学知识能够联系实际,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因此,将实际的护理工作与病理学理论进一步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三、因材施教,提升W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指导工作。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强、善于自主探究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一些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思维逻辑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和实际案例探讨分析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护理工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病理分析和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对于两者都没有优势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展开,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
四、结论
总而言之,病理学教学工作要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各项知识,而且要通过实践来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一、英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护士在急救室或手术室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急救药物及物品。这些仪器、药品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使用说明书,包装等都会使用英语,需要护士看懂说明,准确使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其次,随着接诊外籍病人的增多,需要护士有很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病人的病史,掌握病情,实现快速救治。在整个过程中,护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能否进行有效沟通、能否为救治赢得时间。
当外国人来医院看病,具有英语能力的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例如了解病人的一些基本症状,帮助病人填写病历本上的基本内容,告诉病人应该去哪里就诊,必要的话带病人去做体检,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涉外护理的持续发展为护士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003年起我国向美国、欧盟等29个WTO成员方提出允许中国护士到成员方境内提供护理服务的要求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护士短缺现象已越发严重,例如,近几年美国护士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递增,护士年均缺口12万,美国为了吸引护士不仅提高了待遇,而且提出了“绿色移民通道”。这样的现象使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的来说,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满足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们不仅要专业动手能力强,英语方面还要能说。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基础方面
近年来,卫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认识不到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往往对英语课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文化课可有可无,导致了英语课“上课难”的局面。
首先,卫生类院校要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他们将来的求职、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英语的短片,然后通过实例、数据等解释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英语。
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知识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讲解基本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进行一些模拟临床的情景对话;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医学英文资料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英语课堂是有价值的。
2.教材选择方面
当前,卫生学校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公共英语,涉及护理专业英语比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教材,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体现不出自身的优势。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要有针对性,即教材要针对护理专业,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专业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和护理方面的英语知识。
3.教师学识方面
卫生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缺乏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解英语基础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涉及护理专业这种陌生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优良的教学能力,还要有护理方面的医学知识。承担授课的教师可以从书本上阅读或上网查阅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还可以经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背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距很大,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信仰、思维模式等等都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在表达时可能会引起误会或闹出笑话。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课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们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获得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端.护理专业涉外英语教学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2).
篇5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1253xs34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9日
一、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学校实力因素。大学生就业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相互选择的一个过程。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所在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其是学校和学生实力的综合体现,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知名度,而忽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造成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选择就业单位时或畏手畏脚,或盲目自信;就业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也往往会将学校的实力、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非关键因素作为选择毕业生的一个条件,从而错过了很多优秀人才。
2、学生学历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就业市场压力的不断攀升,护理人才的素质与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主要以大、中专学生为主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人群,到现在大专生和本科生作为主要就业群体、硕士生层出不穷的就业局面,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的社会是人才竞争激烈、知识水平高、信息发展极快的多元化社会,一些稍具规模的高等级医院,对待护理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学历,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才能战胜当今的护理职场。
3、就业指导因素。大学生都是怀揣梦想与憧憬来到大学校园,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前,无论是从新闻媒体,还是从家人口中,就业容易这一优势势必成为了他们选择这个专业的一个先决条件,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然而,他们对多元化的社会,复杂的就业环境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与定位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护理专业学生仅仅为了就业,并不困难,然而实现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并非易事,所以规范与合理的就业指导必将是他们今后成功就业的不二法门。
4、学生自身因素。随着我国医疗服务的提升,现在一些级别高、待遇好的医院对护士的外貌更加注重身高、体重、形象这些外在的条件,使很多优秀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被医院拒之门外。除此之外,文明礼仪、文化修养、素质内涵、基础知识、临床操作等也都是应聘单位考核护理毕业生的内容。在学生的自身因素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养后天获得,学生只有认识到了这个因素的重要性,才能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精力,以勤补拙,提高在未来的竞争筹码。
二、管理措施
1、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影响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职业发展的计划。一些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得比较虚,未能达到其根本的效果,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就业是毕业之际努力就会成功的结果。在大学学习阶段,漫无目的,对未来职业发展道路毫无规划,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教育贯彻始终,落到实处,得到学生的认识与重视,让学生掌握策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本领,不盲目地学习护理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理想的求职效果。
2、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现在各个卫生部门和各大医院将护理基础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比赛作为录用护士的一个硬性指标,这些基础知识都是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内容,高校教育部门应该侧重将学习的内容与应聘考试和职业护士资格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除此之外,护士生的仪容仪表、文明礼仪、文化内涵等内在的素质也是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培训和培养的,学校应该多组织开展一些以“外塑形象,内塑内涵”为载体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进一步地提高护理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篇6
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谈心,试卷分析等方式,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有以下特点。
1.1学生生源结构特点
女生居多,且文科生来源占多数。形象思维能力较好,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略差,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基础学科的知识掌握较为薄弱。而生理学知识较为抽象,并需要一定的理科基础,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
1.2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特点
对专业的正确认知是学生学习活动主动化的必要条件。多数学生还未明确护理服务的真正内涵,未意识到基础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因此,护理学专业学生整体上表现为对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欠缺。
2因材施教,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
根据护理专业医学生的特点,我们不断探索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精简教学内容
简化临床专业教学中作为重点的电生理知识,如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特点,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等知识点,省略作为难点的肌丝滑行的原理,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等知识点。注重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知识点,如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等章节,涉及到机制、功能和调节等部分的内容,重点强调,反复阐述。经过这样的调整,保证了教学的有的放矢。
2.2加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
结构决定功能,解剖学和组胚学知识是生理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只有理解了正常,才能理解异常,生理学又是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等学科知识的起点。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简明扼要地回顾各大系统的解剖学和组胚学的基础知识,也要注重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为将来的临床阶段学习打下基础。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扩展的知识点有:讲述输血原则时强调作为护理人员严密检测的重要性;讲述组织液的生成时,联系右心衰、尿毒症、丝虫病、烧伤等疾病;讲述血压的形成时,联系临床测量血压的原理和方法;讲述不感蒸发时,联系烧伤病人补液的原则;讲述尿液的调节时,联系糖尿病病人尿液质与量的改变;讲述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时,联系临床为什么长期使用强的松不能突然停药的原因等。通过加强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其他各学科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完整丰富,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2.3重视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主要的教学媒介。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注重以下三点:一是突出动画。直观形象的动态过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物质的跨膜细胞转运、心脏的泵血过程、减压发射的过程、肺通气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等,都可以用动画来显示。二是突出图片。临床疾病的真实图片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譬如,讲解影响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时,可选用重症肌无力和有机磷中毒病人的图片;讲解内分泌时,可选用甲亢、向心性肥胖、侏儒症、肢端肥大症等病人的图片。三是突出表格。运用表格进行比较小结,使知识融会贯通。如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区别、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异同点、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不同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各大系统的作用等。通过这三突出,使教学效果达到理解透彻、记忆牢固。
2.4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减少以蟾蜍为对象的电生理实验项目,增加以家兔为对象的综合实验项目,强调静脉麻醉、钝性分离、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及输尿管插管等手术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加了与护理工作联系密切的人体实验,如血型鉴定、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量、体温测量、视力检查、瞳孔对光反射检查等,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单一的笔头考试方式,采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和试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影响家兔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像家兔呼吸的因素等实验项目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平时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试卷多考察与临床应用的基础概念,如血细胞比容、体温、基础代谢率、收缩压等名词解释;多考察与护理临床实践相关的综合性、推理性的内容。如“临床使用甘露醇利尿的机理”、“输血的原则”、“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为什么不能给予高流量输氧”、“久卧的病人突然站立血压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等。
3结语
篇7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篇8
中职护生生源地偏僻,基础知识薄弱,许多护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造成护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效果较差。但参与意识强烈,容易对新鲜、有趣的刺激产生兴奋,对新事物、新观念易接受智力素质并不差。护理专业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护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护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端正学习动机和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1理论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依靠计算机、投影机、激光视盘机等多种现代媒体来实现集体教学的。其优点是: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强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单向输出”与“被动接受”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中综合运用了各种多媒体技术,使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护理学基础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1.1研究对象本人讲授的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班级及2009级护理专业班级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2009级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实验组,两个班级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时、授课计划等其他教学形式完全相同。
1.2研究方法对两个班级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两个班均有57名同学参加了期末考试,对成绩资料采用双侧检验。
1.3统计分析见表1。
1.4结果对两个班级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如表1,从平均成绩来看,2009级稍高于2008级,这说明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学效果有提高,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一定效果。
从变异系数来看,变异系数越大,说明样本值离散程度越大,成绩波动越大,2009级成绩变异系数低于2008级,这说明了采用多媒体以后,学生成绩更趋于平均,成绩更稳定,这也说明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对表1中的统计资料进行双侧Z检验,计算如下:
Z=84.26-82.446.66÷57=2.06
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总体的条件是|Z|
2实训课应用分组练习、课堂操作考核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操作技能训练所占比例最大,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护理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训课教学是带教教师课前为学生做好实验用物的准备,上课采取教师示教,分组练习的模式。实训课相比理论课来说,学生易表现出到课率低,学习不认真,操作不重视,练习不刻苦等问题,为了改善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原有的教学的模式中加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操作考核,由于课堂上马上面临操作考核,学生往往很重视教师示教,并增加练习操作的次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所提升。
2.1研究对象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1班及2班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各有60人,每班按学号分为12组,每小组5人。学生学习基础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2研究方法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1班作为实验组。该班学生上护理实训课时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及讲解,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小组课堂操作考核。
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2班作为对照组。该班学生上护理实训课时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及讲解,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3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以静脉输液操作练习为例,实验组学生在练习完后要进行课堂操作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抽考其中一名学生,她的成绩代表小组成员所有成绩。而对照组学生不需要进行课堂操作考核。分别记录每位学生完成静脉输液操作练习所需的时间,统计结果见表2。
篇9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 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
Experiences of teaching innovations i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fo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Ma Haiying Kong Li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s have been fulfilled, such as remediation of fundamental knowledge, teaching based “pict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elf-culture, expression and practice, and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with higher comprehensive making.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reformation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执行医嘱、附属于医疗转变为与医生共同完成医护任务、成为医生的合作者[1],而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在现代医学中也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除掌握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外,掌握与各种疾病治疗相关的基础知识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熟练灵活掌握是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可靠保证,在工作中不断理论联系实践,与临床治疗工作密切配合,从而提高临床服务质量。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多为女学生,她们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力稍差,尚不完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同时要在教学法方面进行探讨,以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基础学科的知识。护理专业由于专业课程的规划,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时数较少,而实验课教学时数更是有限,这就使归属形态学科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多任课教师反映学生听课不认真、学习不主动。针对以上特点,如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就成了任课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对护理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1.补习基础知识必不可少。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形态学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中,尽管学时少,还是应该用1-2学时概括补习细胞形态、细胞器和功能及切片制备的知识,使学生熟悉细胞形态、细胞器和相关功能的概念,避免在后期知识的学习时有空中楼阁的感觉;同时让学生了解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学图片是如何经HE染色方法制备得出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出现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发生。
2.以“图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是形态学科,单纯的文字描述则显得枯燥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能够选择典型的组织学图片把相关的基本知识点概括地表达出来,既精练了教学内容,又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每次上课之前列出以前学过的图片,采取类似“看图说话”的方式,让学生复习和描述相应知识,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图像化想象与创新思维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特别是图像化的想象力,在大脑中构建一系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及胚胎发育的动态图谱。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习和记忆这门学科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开启大脑的潜能,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2]。如果适当地加上趣味性的图片,学生即使记不住完整的语言描述,但对图片印象深刻,甚至多年后仍能记得相应知识的图片,这将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中,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不但提供了以往挂图不可比拟的图片效果,而且可以运用动画制作动态地显示一些抽象的结构。但我们在本专业教学中也发现,单纯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而不进行板书,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记笔记的速度慢,由于忙于记笔记而来不及听课,结果一节课下来,只记下了一堆不懂的知识。本人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上图多字少,大部分知识点用板书边讲边写,学生既能听讲课又能记全笔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应用恰当、形象的比喻与自做简易教具。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对抽象的二维图片或立体模式图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举一些恰当的比喻和应用一些简单的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我们在讲述上皮组织的共同特征时,如果只对着一张单层扁平上皮图片或其它类型上皮图片讲解,学生不理解“细胞连接紧密,细胞多间质少”的真正含义。试把单层扁平上皮比喻为铺有多边形砖的人行道――砖平铺成单层,排列紧密,而且砖多、砖之间的物质少。这样,学生就能形象地理解了。再如讲肝小叶的立体形态时,学生不理解“肝小叶为多面体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轴,像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我们就用粉笔盒做成一个多面棱柱体,一只粉笔做中央静脉,再用笔在横断面上画上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使学生一目了然。
5.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功能与临床医疗和临床护理相结合。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枯燥的形态学知识的讲述通常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把形态与功能、功能与临床医疗及临床护理结合起来,对于刚刚接触医学知识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引导和启发。这个时期的学生只懵懵懂懂地知道一些医学知识和医学术语,尤其渴望知道某些疾病的症状、治疗和护理。比如在讲解胰岛时,我们可以先讲糖尿病的症状,进而引出病因,进一步简单介绍其治疗和护理原则,从而让学生牢固地记住胰岛的细胞组成和各种细胞的功能。
6.专业理论与常识知识及研究进展相结合。在胚胎学教学中,由于课时少,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讲述胚胎发育的形态演变过程。因此应该概括的讲解,而过于概括又很难将复杂的、逻辑性较强的知识讲述清楚。因此,本人的体会是对本专业的学生多讲常识知识、少讲理论。例如讲神经管发生时,只概括其形态演变即可,但若补充如何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等相关知识,就能大大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7.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独立地自主学习能力,为了避免学生平时不认真理解知识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应该注重平时的复习、提问和测验,并作为平时成绩,这样反复强调重点知识,不但能巩固记忆,也能提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创建新型国际化护理理念,适应新型护理模式已势在必行。这就对护理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3]。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微观结构抽象、微细结构复杂、专业词汇丰富,其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难于理解和记忆。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属非临床医疗专业专科,基础医学课程在本专业的教学时数少,如何使非临床医疗专业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适应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基础医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如何有的放矢、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适应现展的需要,更高效率地培养临床护理工作者,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罗惠兰.试论临床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3):371
篇10
关键词 双师型 护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4.282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仍是我国护士中非常重要的来源,而中职护理生对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护士的整体素质水平。为此中职卫生学校应针对中职护理生及任教老师的现状,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运用适合中职护理学生的特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护理人才。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中职护理专业学制为三年,其中在校两年学习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教学时间短和内容多,这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中职护理生本身生源整体质量较差,大多为初中毕业生源,年龄较小,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再加上对本专业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以说大多数中职护理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兴趣的问题,并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但他们大多聪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或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双师型”教师优势分析
在承担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师中,大多是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能力。“双师型”教师对本专业有着明确的认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组织学生进行行业分析和相应的教育,以适应本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