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06-02
护理实验课是护理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我校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报告明确医学生具备的能力,即临床操作能力,医学生在教学医院完成;学习和创新能力,更好的吸收新知识,内化已有知识,加以创新应用于实践是医学生需要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医学生能够参与到社区或门诊等场所,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护理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的从业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在教改模式下,护理基础实验课教学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技能竞赛设计与评价或根据“江苏省护理三基训练”评分表的标准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在现实的临床环境中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能力评价;临床实习结束返校同学们采用“本科生护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技能目标)”等调研,对学生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根据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办学定位,其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全人发展、精英教育(即顶层医学人才培养)和能力储备(潜能发展)三个关键要素。
在综合大学里的医学院发展迅速,学生们活跃高学历、多学位氛围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难度大,就业时出现学生高学历但是职业能力低的现象,还要依赖毕业后的教育提高技能,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医教协同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职业能力本位的护理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积极拓展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学院领导在护理实验室建设上增加必要经费的投入,鼓励并推动学生实训活动,充分利用好无锡区域资源搭建平台。医学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4家,教学医院10家。在校学生(包括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基地)通过到社区、到医院等参加课外活动,培养职业能力和科技方面能力。学校应根据护理职业学习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认真做好总结,恰当处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及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
2.提高护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内学习,临床实践时间短,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转换困难,不能完整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临床经验不丰富,操作技术不熟练,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可能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缺乏防范临床已经潜在或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能力;缺乏证据保全意识等相关法律知识。在案例模拟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如各种记录单、实物的保管等在实验室模拟教学中很难真实体现,常常被同学忽略,职责范围模糊;在医患矛盾冲突下护理学生存在法律、法规知识和护理伦理道德知识方面的缺失。应着重培养学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习惯,控制或降低护理缺陷和差错。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护士管理办法》和2002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得到护理专业人员高度认可。护理专业教师应协助护理学生在临床实际中理解其内涵,弥补职业能力的缺陷,确保护理安全。
3.护理专业学生压力源及压力管理。在护士的早期职业生涯中缺乏压力预防的培训,将意味着护士缺少一项很重要的护理经验,会对他们职业生涯产生潜在的影响。研究指出,压力会动摇她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过高的压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后工作能力及降低护理服务的质量。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本人要准确地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就业市场竞争剧烈,也给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三、学生职业能力本位的护理教育培养观
1.护理教学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我校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办学理念方面,国际化、研究型、复合型、高水平成为这一时期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追求,也成为主要特色。如何建立和完善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相适宜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完善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2.院校联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教育改革模式整合高校、医院和社会的力量,推进了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整合,拉近了学生与被服务对象的距离。新的培养体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以及提高临床观察能力、病情判断处置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素养,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护理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培养体系.
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临床病例分析讨论课程、医患沟通技巧训练课程及现代智能医疗设备模拟操作课程建设,为医学生从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奠定基础。实施对护理学生按年级阶段划分,形成对不同年级护理学生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置,结合护理等技能大赛培养职业能力,实施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由护理专业服务对象和范围特殊性,决定了随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医学教育将是终身教育。加强医教结合,实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护理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教改的创新培养体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场所。我院在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培养中推行“走出去”、“请进来”方案,即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医院,走出国门,强调能力培养;同时注重国内外的人才引进和成熟、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把无锡的特色的医疗资源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在2013年,我校的医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合作举办了国际护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学院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每年暑期派送学生参加由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台湾中山医科大学组织的学生夏令营。从2014年8月起,医学院将每年选派学生参加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护理学院举办的游学活动;每年接收瑞士和香港的游学团队来学院和附属医院进行专业学习。学院专门设立学生国际交流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目前,医学院正与香港理工大学和瑞士洛桑理工大学在学生互访交流、攻读学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合作。
四、能力本位的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1.建立高水平的虚实结合的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的教育过程,在基本理论教育和基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占有重要的分量。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医学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践训练、专业技能提高”三位一体虚实结合的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2.学校、医院与社会合作模式共建护理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条件实现了整体化。将基础和临床的界限打通,保持与学生的及时沟通,方便教与学的信息反馈,能够保证学生临床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护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探索;从源头上解决了多年护理教育和临床教育分开教学的特殊情况,实现对学生能力评价过程的整体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范围,开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活动。如“医战到底”、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到万科社区雪浪社区等活动,其贯穿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是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亮点,在校、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实现了与香港、瑞士等高校的教学合作。
3.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护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程,是以技能训练室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训基地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不仅需要紧密结合护理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而且要紧密结合职业需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环节,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学改进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艰巨任务,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元林,孟庆强,潘莉,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
篇2
检查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存在的故障时,一般不要打开机器,应该从前面板的显示中分析查找原因。如果是机内故障,应联系厂商解决。
(1)开机后,电源指示灯不亮。应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好。
(2)屏幕显示无卫星信号,或图像出现停顿、“马赛克”,应检查电缆有没有连接好、接收参数设置得对不对、天线或高频头的位置是否变动等。
(3)有图像但没有声音。应检查音频线有没有接好或接错、调大音量或者重新选择声道。
(4)有声音但没有图像。应检查视频线有没有接好或接错、收到的是不是音频广播节目。
(5)遥控器不能操作。应检查电池是否耗尽,检查遥控器是否对准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操作或距离太远。
(6)前面板功能按钮失效的原因可能是机器内部死机,应先关机,拔下电源插座,等待5分钟后再重新接通电源。
13.电视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开机后没有电源指示、没有光栅。应检查电源插座是否有电,电视机插头是否插好。
(2)开机后有光栅,但没有图像和声音。应检查视频线、音频线是否对应接好,中间有没有断点。
14.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操作使用计算机,必须注意一些细节。比如:计算机调好后,各项设置已经进行了优化,尽量不要改动;开机、关机一定要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定期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整理,及时删除无用的文件;尽量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用软盘前先进行病毒查杀;不在计算机中安装破解软件、游戏软件等。注意了以上细节,操作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站点管理人员一定要冷静,切不可乱敲乱动。应按照以下步骤逐步进行检修,解决不了时再找专业人员解决。
(1)先静后动。即先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检查各连线是否有松动、是否有短路现象发生,然后再通电进行检查。
(2)先易后难。即先检查容易查的部件,然后再检查难查的部件。比如:计算机开机后没有显示,应先检查电源线连接得好不好,电源插座是否已经插好,然后再检查显示器,最后再检查主机。
(3)先软后硬。即先考虑是不是计算机软件运行错误或者有病毒攻击,然后再考虑硬件出现问题。比如:计算机的硬盘不启动时,应先检查系统文件或操作系统有没有问题;接收不到信号时,先检查应用程序工作是不是正常、设置的IP地址是不是有变动、信号测试程序能不能检测到信号等原因后,再检查硬件方面的原因。
15.接收软件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篇3
[关键词]护理;学士;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78-03
[作者简介]李神美(1983―),女,湖南郴州人,硕士,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师。
在2011年我院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获得首届“天堰杯”全国护理英语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后,为提高护理本科生外语水平及拓展国外护理就业渠道,我院于2013年聘请具有护理专业背景的外教在2011级护理本科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为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笔者于2014年7月对2011级80名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2011级双语班(实验班)与2010级非双语班(对照班)学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成绩进行比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80名大学四年级五年制护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7名,占21%,女生63名,占79%。学生平均年龄为21±0.55岁。
(二)研究方法
1.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
问卷共14项问题,分为3大部分,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英语水平及能力、对双语授课的态度和建议。发放问卷80份,回收71份问卷,回收率89%,有效问卷71份。
2.双语教学开展形式
(1)授课学时: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总学时107学时,双语课时为103学时,占总学时的96%。(2)授课形式:课前小组中文教师和外教进行全英文备课。课中三小组为一大组先集中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全英文PPT)+外教主讲+中文教师演示操作并给予适当解释、补充的形式。小组操作带教主要由中文教师负责,外教负责巡视、指导各组学生使用英文及介绍国外护理发展状况。(3)考核方式:每完成两至三项操作教学后安排考核,实行抽考。考前20分钟培训6位学生当标准“病人”。考核中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对话,包括健康宣教内容。操作口试主要由外教负责。已考生进入休息区,避免接触待考生。采用百分制评分并翻译英文评分标准,以便外教评分。
二、研究结果
实验班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态度及建议见表1;实验班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及能力见表2;对照班与实验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成绩比较见表3。
三、讨论
(一)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可分为浸入型,即学校采用全英语授课;保持型,即逐渐采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而其他学科采用母语授课;过渡型,即刚开始采用母语授课逐步过渡为只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1]我院采用前两种教学模式,取得初步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方法等。
87%的学生赞同双语教学,与学生认可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关。此外,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逐年增加,全球护士的缺乏拓宽了我国对外输送护士的途径,同时为海外就业提供了更宽广的路径。因此,实验班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课程实验课是护生学习临床课程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为病人实施护理的重要保证。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护士执业必备的核心技能,开展双语教学为学生考取美国注册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由表3可见双语班学生比非双语班学生操作考核成绩更好,双语班学生更重视专业英语及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更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
(二)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2-5]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熟练运用英语传授专科知识,教师必须付出多倍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备课及授课。本调查可见学生对双语授课满意的占89%,不满意的占11%,可能是教师的表达能力不够及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外教讲,本院教师演示操作)。开展双语教学想获得良好反响,首先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充分调动有良好英语基础的高学历教师对双语授课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一批骨干双语师资以便建立双语精英教学团队。[6]其次,对教师进行专业英语训练,鼓励高学历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并提供出国进修学习的渠道和经费。第三,学校要充分鼓励归国访问学者组建真正的双语师资团队。
(三)促使双语教学持续发展的措施
学校必须在双语教学的课程、学时、教学目标及考核等方面有明确的教学指引,使双语教学成为国护专业常规教学任务的一部分。[3]加大专业英语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考核力度,以验收教学效果,避免“热开头,冷收场”的现象。本调查显示,41%的学生不支持操作使用英文考核,可能与小组带教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有关,这使学生无形中对中文产生依赖,英文考核需占用学生的额外时间记忆,从而导致他们对英文考核支持度低。另一方面,学校急需拓展国外学习、交流、实习及就业渠道,以调动学生运用英文的兴趣。本调查中97%的学生已通过CET-4,并且有一年的专业英语背景,这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利条件,但55%的学生认为专业词汇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27%的学生认为听力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这间接表明目前的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及听力差。学生应多加强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
(四)教材的选用
86%的学生需要配套的英文教材及参考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材很少,原版英语教材有限且不便宜,[7-8]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投入经费支持。[1]建议学校图书馆购买更多相关双语教材并允许租赁以减轻学生的教材费用负担,建议学校给予相应补贴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没有理想教材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编写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要真正体现双语教学、办出特色,还需学校、教师、学生、国家教育部门甚至社会人士等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家祯.“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其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3).
[2]曾颖,何国平,万艳萍,等.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1(8).
[3]何红姑,姜小鹰,徐文体.医学与护理专业本科生双语教学的实施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4(2).
[4]周克雄,史蕾,罗晨玲,等.“基础护理学”全英文教学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1).
[5]王萍,张小薇,王芳.“护理学基础”理论课实行双语教学的实验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6).
[6]高燕,王锐英.“四三三制”双语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8).
篇4
一、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属于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其运行机制具有以下特征:
(一)分散而集中的管理体制
在具体规则制定、保费收缴及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该制度采取了“分散而集中”的责任分担管理机制。
中央政府在制度实施中起主导作用。保险方案、参保条件、受益资格标准、护理服务价格以及共同支付比例等内容,由中央政府统一制订和执行。以强制方式将40岁及以上人口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用。第一类参保对象为65岁及以上人口,保费从养老金中扣除,不受条件限制,可享受所有服务;第二类参保对象为已购买医疗保险的40~64岁人口,保费与医疗保险费一并缴纳,患有跟年龄有关的特殊疾病的人可享受服务。服务价格和可享受服务金额的最高上限也由国家统一标准。
地方政府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各司其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主体由3000多个县级以下地方政府组成,主要负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如保费收缴及管理、受益资格确定、护理等级评定等事项。
专业护理师负责服务管理。由专业护理师负责服务管理是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突出特点,也是该制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申请人得到护理资格和等级认定后, 可自主选择一名由当地政府提供的专业护理师,负责服务具体实施的规划和监督,有效提高了服务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服务使用的消费者选择机制
在服务使用过程中,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充分体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
服务内容的自主选择。日本长期护理服务内容广泛,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护理三类。其中,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包括访问护理、上门洗澡、居家护理管理指导、日问照料、短期看护等13种服务项目。2006年的改革,又增加了6种预防性长期护理服务。服务需求者在专业护师帮助下,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服务内容,从而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
服务供给方的自主选择。日本正式长期护理服务提供者包括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地方公共团体、医疗机构、营利公司等。护理接受者在使用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服务供给方,而且可以根据服务质量的好坏随时进行更换。
(三)服务供给的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日本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力量进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护理行业。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消费者又有自主选择权,所以服务提供机构只能靠提高服务质量来取胜。这不仅缓解了政府机构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的压力,满足了多层次服务需求,而且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等方面形成了行业竞争机制,让政府以较小代价得到较大社会收益,确保了服务质量的改善。
(四)多方参与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制度实现了多方参与融资风险共担的普惠制服务,对制度运行成本进行了有效控制。保费的支付分类收取, 体现出政府财政分级负担、被保险人“谁受益谁支付”的特点。该制度资金由政府税收收入和个人保险费两部分构成,分别占50%。50%的财政收入负担比例分别为,中央政府25%,县级和县级以下政府各12.5%。为了平衡地区差距,中央政府预留5%的资金。50%的保险费负担比例为,第一类被保险人17%,第二类被保险人33%,该比例会随这两类人口比重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交易时,实行共同支付政策,消费者必须支付10%的总费用。
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产生的社会影响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良好,对日本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建立了全面综合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几经改革,从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出发,通过统一评估机制,日本政府建立起了家庭、社区、机构相互衔接的全面综合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据统计,2000-2012年,第一类保险人增长了37.9%,需要护理和支持的人数增长了144.3%,长期护理服务使用者增长了199.2%。其中,居家服务使用者大幅度增加,增长了238%;而机构服务使用者增长比较缓慢,只增长了66%。
(二)减轻了家庭长期护理和政府医疗支出负担
由于申请人不再受收入或资产水平限制,只要有真实护理需求,都可申请享受各种护理服务。这种覆盖面广、给付慷慨的制度,不仅降低了家庭长期护理费用支出负担,而且减轻了家庭护理人员的负担。与制度实施前相比,2004年,不同收入群体的正规长期护理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降低了5%,认为因要照顾老人而没有自由时间的人数由2001年的56.6%下降到2010年的50.5%。同时,该体系的确立使“社会性入院”人数大量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膨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医疗成本大幅下降。
(三)缓解了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短缺现象
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管制的放松,使得大量营利性组织进入护理服务行业。2003年,40%的居家服务供给者是营利性机构组织。2012年,居家服务供给单位数量比2000年增长了1138%。尽管机构护理服务还需排队等候,但居家服务供给不再短缺。而且,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服务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四)提高了日本社会的就业水平
日本长期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通过相关资质考试,取得相应资格。政府强制要求专业护理师经常进行业务再培训,每隔五年对其资格进行重新认证。长期护理服务管理精细,实现个性化护理服务。该体系的推行助推了长期护理产业发展,建立了产业链,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的启示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了受益面全覆盖、护理质量保证、基金财务可持续等多重制度目标,为我国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
(一)制度应适应本国社会文化环境
日本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普遍受益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未采取商业保险模式。这与日本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这种普遍受益的社会保险模式契合了日本典型的“集体主义”和谐文化特色,从而有利于政策获得广泛社会支持并被顺利推行。
(二)充分考虑市场机制作用
良好的制度设计须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作用,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双重目标。日本政府通过对整个保险方案、受益条款、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统一设计并执行,将社会资源尽可能配置给有真实护理需求的受益人。通过让低收入者免费参与、免费享受服务的制度设计,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而在护理服务提供方面,政府则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促使护理服务供应商持续致力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政府、个人、家庭、社会的作用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在宏观层面应强化政府的责任和作用,同时也应从微观层面注重发挥个人及家庭的责任和作用。日本政府在成本分担和管理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对制度的成功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通过护理服务使用时的共同支付方式和个人缴纳保险费的护理成本共担机制等,实现了对个人及家庭义务和参与作用的强化,有利于保障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以较低的成本可持续运行。
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迁荟茗”为你整理了这篇落实常态化低保治理“四措施”护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南康区着力聚焦民生福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民政工作服务水平,形成常态化低保治理四项措施,护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力构筑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压实工作责任,守好“责任田”。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压实业务主管部门责任。区民政局班子成员带队分片包乡进行业务指导,加强对各乡(镇、街道)低保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督促。二是压实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本乡(镇、街道)低保治理负总责,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长期坚持,不断巩固治理成效。三是压实村党支部书记责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全村低保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和公平公正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村干部是所包村小组责任人。四是压实民政分管领导和民政所长责任。各乡(镇、街道)民政分管领导和民政所长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对乡(镇、街道)和各村低保审核确认程序进行把关审核。五是压实包村领导、驻村干部责任。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是低保治理直接责任人,把关低保动态调整,保持治理成效,确保问题不反弹反复。
强化主动发现,当好“服务员”。各村每月进行一次主动排查,以因病、因残、因祸、因灾、因学等原因新发生致贫致困家庭为重点,同时对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少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零就业贫困户、剩余贫困人口中重病重残对象重点排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每月召开一次村干部会议或脱贫攻坚会议对低保动态调整情况进行讨论研判,发现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帮助申请纳入;全区低保对象按月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审批。加强与扶贫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两类人员”台账比对,定期开展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与民政救助对象的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确保符合条件对象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应救尽救,今年以来,通过主动发现及时纳入低保600余人,让困难群众获得政策温暖更加及时,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助格局。
篇6
一、智利养老基金运营模式概述
智利养老保障制度介绍。智利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完全积累制,要求每个在职雇员参加并设立个人账户,每月缴纳保费。雇员的养老金与其个人账户中的缴费、基金投资回报和基金管理费等相挂钩。个人账户运营开创性地引入竞争机制,由多家私营的养老金管理公司(AFPs)实行管理,代表投保人使用个人账户中的基金参加法律允许的资本市场投资。政府在该制度中负有管理和监督责任:一是专门成立了养老基金监管局(SAFP),负责对AFPs事务进行监管、提供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相关鉴定工作(如图1);二是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以监督和约束AFPs运营;三是政府负有最后清偿的担保责任,在AFPs经营不善导致破产的情况下, 政府财政将对其无法偿还的缺口进行弥补以保证参保人的最低收益。
图1 养老金监管局机构图
智利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为了控制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智利对养老金的投资及管理有严格的规定,具体包括:
资产分离制度。法律规定所有AFPs管理的养老基金资产应独立于该公司自身的净资产,个人账户养老金资产由托管银行保管,AFPs负责资金的投资运营。即使 AFPs破产,也是从其公司自身的净资产中清算,不会影响个人账户资产的安全。
最低投资回报率限制。法律要求每家 AFP 每个月要保证其管理的养老基金在过去36个月的的最低收益率不能低于该类基金市场平均收益率2个百分点或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50%。如果无法达到该要求,政府将酌情考虑取消该AFP的养老基金运营资格。
强制储备金制度。法律要求每家 AFP都要从自有资金中划出总量为其管理养老基金净值 1 % 的资金作为储备金。如果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低于最低投资回报率,该AFP就必须用其储备金弥补差额。
针对投资工具、市场和信息的严格监管。首先,对养老基金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管理。一是限定投资项目,智利法律规定养老基金的金融投资项目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及股票、公司债券和股票、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限定最高投资限额,智利养老基金严格控制投资各种项目的比例(占养老基金总额的比重),防范将养老金过分集中于某些投资品特别是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其次,法律要求私营养老基金机构发行的金融投资工具只有经过政府许可的风险评估公司的风险认定后才能成为 AFPs 的投资对象。再次,智利规定一般涉及养老金投资产品的交易都要在正式的大型、正规、活跃而有秩序的二级交易市场内进行。最后,法律规定AFPs要定期为参保者提供关于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基金收入、管理成本、账户余额等方面的报告以及相关信息。
二、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现状及问题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我国于1997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按照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保费,计入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职工个人按照本人上月实发工资的8%缴纳,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制。近几年,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养老基金个人账户积累数额较大,截止2011年,全国个人账户规模大约为3.32万亿元。因此,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国个人账户基金存在的问题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资金缺口大。在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前已经退休或已参加工作但未退休的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不足,改革后国家要向其个人账户支付养老金,产生巨大的转制成本,由社会统筹基金来支付,允许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相互调剂使用(即“混账”管理),造成了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上只有数字记录却没有实际资金(即“空账”运作)。这既导致无法区分两种基金并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使得大规模的基金结余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回报率低;也减少了基金的实际投资规模,单位基金投资的管理费用成本高,投资效果差。
基金投资渠道单一。按规定,目前我国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银行专户。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运营收益率只有超出通货膨胀率并保证适当的购买力,才能抵御货币贬值的风险,从而保证未来的支付能力。现行的“买国债、存银行”的投资渠道单一,无法分散投资风险,且受高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的利差正在逐渐缩小,基金实际回报率过低,导致投资效率低下。
投资运营缺乏专业机构和人员。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兼顾安全性和收益性。而我国各地的个人账户基金是由各省市的养老保险经办部门负责管理,缺乏具备专业投资知识、经验、技术以及专业素养的投资管理人员。
基金运作缺乏有效监管,挤占、挪用现象严重。2012年审计署《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地区扩大范围支出或违规运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97亿元(如图2),个人账户基金运作的监督管理问题值得关注。首先,目前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均由政府经办部门负责,集政策制定、费用收缴、投资运作、监督查处等多项职能权力于一身,易产生行政干预;其次,我国现在尚无严格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明确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方法,基金运营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监管无法真正落实;再次,我国基金运营管理信息披露制度不建全,外部监督作用有限,造成很多违规问题无法通过社会监督的方式及时发现和制止。
图2 201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大范围支出或违规运营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2年审计署《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整理
三、智利模式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的启示
做实个人账户基金,实行专项管理
一方面,应尽快弥补个人账户的资金缺口。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承担财政补贴和兜底的作用。第二,将社会统筹基金结余部分适度用于补充个人账户缺口,偿还因制度转轨造成的“空账”。第三,尽快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进行专业化的投资运营,运用投资收益弥补资金缺口。另一方面,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应实行分账管理,并停止资金相互调剂,理清两个账户的管理主体,统筹账户基金由社保基金管理局或各省基金管理中心下设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个人账户基金交给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运营。通过这样的分账分权管理模式,建立一个多权分离、各行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制度,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的独立性。
政府成为监管人,委托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运营
政府应理清角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我国的个人账户基金应当实行监管分离(见图3)。在投资管理上,应委托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负责基金运营,委托银行或保险公司管理资金。在监管上,政府则应担负主要职责:首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出台一部全面的、高层次的法律,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法》;有针对性地颁布养对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进行明确、详细规定的法律法规,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管理办法》。其次,制定严格制度规范管理。设立投资管理机构准入资格审核制度,对委托的投资管理机构投资过程进行严格管控,规定投资最低回报率,并对机构投资的工具、项目、交易市场进行严格评估,对投资比例、投资最高限额等进行明确界定,要求机构定期进行详细的投资管理信息披露并对其严格审查。再次,成立专门的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在内部监督上,设立全国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在外部监督上,由社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以及外部舆论监督媒介共同负责。最后,政府在投资管理机构失灵破产或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造成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损失的情况下,应承担损失补偿的兜底作用,保证个人账户基金的最后安全。
图3 个人账户基金监管结构图
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实现保值增值。我国养老个人账户基金可以进行市场化运营试点。在各省设立全国个人账户管理机构的下属机构,由它们根据资金、经营业绩、信用状况,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适当引入专业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进行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整个运营管理流程(如图3)为:全国及各级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机构受托对个人账户进行日常管理、制定投资战略、委托合适的投资管理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并对其投资行为进行监控;专业基金投资管理公司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投资营运以保值增值;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作为个人账户托管人负责保管个人账户的实际资产;由全国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机构联合相关部门对整个投资管理体系进行监管。该模式既能够使政府专心于个人账户基金的监管工作,使各投资管理人之间产生竞争效应,提高投资效益,又能充分发挥专业投资管理人的相关专业技术和知识,优化基金配置以获得较高回报,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达到充分维护参保人利益的目标。
拓宽投资渠道,实行多元组合投资
篇7
为进一步提高我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计划的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医疗安全,特制定科室人员业务培训计划:
培训目的: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护理安全的基本知识。
一、培训目的: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护理安全的基本知识
二、培训目标:
1、全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考核参考率100%。
2、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护士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标准70分,低于标准补考,罚款50元)
(2)护士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0分,低于标准补考,罚款50元)
培训人员:科室护理人员。
三、培训内容:
1月:抢救车管理,主讲人:XXX。
2月: 无肝素透析技术及护理,主讲人: XXX。
3月:血液净化病历书写及临床意义,主讲人:XXX。
3月:医院感染知识,主讲人:XXX。
4月:电除颤与电复律,主讲人:XXX。
5月:导管和内瘘的护理,主讲人:XXX。。
6月: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预防策略,主讲人:XXX。。
6月:低分子肝素抗凝技术及护理,主讲人:XXX。
6月: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7月:血液净化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主讲人:XXX。。
8月:血液灌流,主讲人:XXX。
9月:人造血管技术及护理,主讲人:XXX。。
9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主讲人:XXX。
10月:医院感染,主讲人:XXX。。
篇8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作用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糖尿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专科护士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水平,我院设置了糖尿病护理小组,专门进行培训,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愿报名的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90名,男40名,女50名,年龄在21-35岁,本科学历40名,专科50名,取得护师资格的一共有30名,护士资格的60名,这些护理人员都在自己的本专业护理工作中工作了2年以上,进取心较强。
1.2 研究方法
我院专门设置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专门定时的培训。(1)小组由内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四人,分别来自内分泌科、妇科等其他科室的护士长,临床护理经验5年以上。90名组员也都是来自非糖尿病专科的人员。(2)组长和副组长的培训是经过了两次省级统一培训,对其进行考核,已经掌握了糖尿病的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成绩优秀。(3)对90名护理人员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一个阶段主要是定期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方法教授给这些护理人员。第二个阶段就是专门开展实践知识,由糖尿病临床医生进行讲课,将怎么开展护理、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实践知识教授给90名护理人员。(4)进行考核,评估培训的结果。所以,在进行培训前先对90名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测评,培训之后再进一次测评,测评包括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考察、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症状、治疗方法、鉴定标准、并发症等内容,还有就是对糖尿病进行护理的一些知识。(5)测评结束之后,对试卷进行统分。
1.3统计方法
使用的是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卡方检验,如果P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熟悉程度分析
经过培训和测评之后,发现培训之后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熟悉程度明显高于培训之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培训前后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基本操作技能的熟悉程度分析
经过培训,90名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基本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对空腹血糖正常值的测量方法和怎样处理低血糖等基本情况都熟练掌握。具体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让他们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让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能够起到很好地辅助作用。由于非糖尿病专科医院中专门的糖尿病护理人员缺乏,其他专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所以,才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对护理人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训,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来提高他们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樟荣,张立.多学科协作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综合防治―介绍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糖尿病中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05).
篇9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承担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日常治疗护理及管理工作, 同时又是对广大群众进行艾滋病知识普及教育的主要力量[1]。为了解辖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对艾滋病病人的相关态度,为开展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措施,我们于2013年5-7月份对辖区2家县级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开展调查,共收回300份问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青云谱区2家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医院,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均接受无记名调查(导诊咨询护士除外),调查对象分临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和其他(含麻醉、药剂等)几种职业。
1.2 方法:由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组提供,问卷不记名,含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基本情况,一部分是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另一部分是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就医态度问题。问卷经督导员审核后收回。问卷录入采用EpiDate3.1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 检验分析,以P=0.05为纳入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含性别、婚姻、学历、职业等。女性居多(68.0%),职业护士占多数(45.7%),医生其次(40.3%)。
篇10
一、 培训目的
1.规范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强化操作技能。
2.熟悉各专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专科业务能力。
3.掌握院感基本知识,提高人际沟通、护理教学、护理科研能力。
4.帮助新护士迅速适应医院环境,投入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安全。
5.培养专科护士,强化主管护师业务能力,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
二、 培训规划
培训分为五个方面:基础护理操作培训、专科业务能力培训、新进护士业务培训、护理综合能力培训、重点护理人才培养。
三、 培训对象
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助理护士、护士、新入职人员。
2.专科业务能力培训:各专科护理人员。
3.新进护士业务培训:新入职护理人员。
4.护理综合素质培训:全院护理人员。
5.重点护理人才培养:护士长、主管护师、护理骨干。
四、 实施方案
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有护理部组织,24项基础护理操作按每月培训两项逐步完成,每月培训分为四个流程:(1)第一周观看操作碟片,观摩操作示范;(2)第二、三周指导操作练习;(3)第四周实际操作考核。
2.专科业务能力培训:各科室组织,护士每季度一次考核一次,护师、主管护师每半年考核一次,护理部定期指导,年底根据综合考试成绩评选优良、合格等级。
3.新进护士业务培训:实行院科二级培训,护理部组织岗前培训,各专科负责专科培训。新毕业护士采用轮科方式进行培训,各轮转科室制定培训计划,依照计划对轮科护士进行专科培训,其他人员由各专科培训。
4.护理综合素质培训:护理部制定计划,主要以每月组织一次全院业务学习的形式开展,并举行市级学术讲座,开办专题培训班。
5.重点护理人才培养:积极选派护理骨干去省级大医院进修学习,举行护士长经验交流会,安排护士长及专科护士参加护理管理及专科知识学习班,落实主管护师ICU轮转制度。
五、 培训内容
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静脉输液、静脉输血、注射法、鼻饲法、洗胃法、灌肠术等24项基础护理操作。
2.专科业务能力培养:各专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
3.新进护士业务培训:护理核心制度、医德医风教育、护理服务礼仪、医疗法律法规、各专科护理知识等。
- 上一篇:建筑工地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 下一篇:护理专业基础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