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科护理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骨科;感染;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31-02在本院骨科病房中,患者多为因车祸、机器押伤、滑倒或跌倒等直接暴力损伤患者,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该类患者应该做好后期指导工作,以防止患者因为一再的感染、发炎而重复多次住院,若发生后期感染,会使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家庭、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该类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应该引起重视[1]。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病房收治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知识宣教在降低骨科病房感染发生率中的效果,现对笔者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本院骨科病房2010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14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18~71岁,平均(39.6±3.2)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0.5 h~7 d,平均(11.5±3.7) h;其中,四肢损伤35例,髋部骨折10例,脊柱骨折7例,其他20例。观察组中,男44例,女29例;年龄19~71岁,平均(39.8±3.0)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 h~6 d,平均(11.2±3.5) h;其中,四肢损伤38例,髋部骨折9例,脊柱骨折7例,其他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其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等,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处理。(2)根据患者疾病及治疗情况正确安置,保持关节功能位,使患肢或者受伤部位得到良好的固定。(3)加强功能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等,预防相邻关节功能障碍以及不必要的肌肉萎缩。(4)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嘱患者按时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知识宣教:(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栏、公开讲座、宣传册等方式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包括发病、治疗以及预防知识等。(2)告知患者疾病恢复期的饮食注意事项,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食用些蔬菜、水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3)告知患者疾病的预后情况,帮助其了解注意事项,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1.3 观察项目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组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问卷中包括疾病知识、护理知识、药物知识、出院注意事项等内容,总分100分,95分以上为掌握,70~94分为基本掌握,少于70分为未掌握,以掌握、基本掌握合计知晓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完成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宣教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7.3%,对照组为81.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宣教结果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7%,对照组为12.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科病房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骨科器械也不断更新,骨科手术种类更加多样,手术方法也以大切口、大视野向小切口、微创手术发展[2]。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方法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但是随之而来的骨科感染及手术并发症也相继产生,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引起重视。对于骨科手术而言,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往往会导致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减少骨科病房感染发生率,不仅对患者和医生都很有意义,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3-4]。在骨科感染的影响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故对患者健康教育是必须的。为了提升骨科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骨科病房感染发生率,笔者在本研究中分析对骨科病房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知识宣教的效果,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宣教,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增高,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体现了统计学差异,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关知识宣教包括对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发病、治疗以及预防知识等),向患者介绍其疾病的饮食以及保健内容,告知患者疾病的预后情况并帮助其了解注意事项等[5-7]。这样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对系统的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影响自身恢复健康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临床的治疗护理工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加速康复速度,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由上可见,对骨科病房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知识宣教,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降低骨科病房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 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08-719.
[2] 罗从风,周蔚,翟伟韬,等. 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78-980.
[3] S. Terry Canale主编. 卢世壁主译.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 9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2-2134.
[4] 王蕾,罗涛.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4):304.
[5] Coats TJ,Brazil E,Hel''on M. The effects of commonly used resusci ration fluids on whole blood coagulation[J]. Emerg Med J,2006,23(7):546-549.
[6] 肖亚平,李娟,郭洪霞,等. 普通外科病房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5.
篇2
方法:采用案整体护理查房的形式。查房的全过程是由带教老师指导、护生主持,运用护理程序对骨科常见病的个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护生精心准备,积极发言,讨论热烈。种查房形式得到了护生的认可。通过分析讨论能将专科护理知识应用于个案病例中。
结论:骨科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专科知识水平及临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护理查房 护生 骨科
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护生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现象。为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护理教学查房的形式加强对护生专科知识的培训,引导护生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查房过程
1.1 时间安排 每年年初科室制定出临床带教计划,为保证每一位实习同学有一次参与护理查房的机会,按照护生科室轮转表的安排,定于 3 月和 11 月组织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一次。
1.2 参加人员 大外科所有实习同学、带教老师和本科室年青护士。
1.3 查房形式 个案整体护理查房。查房时间确定后,由带教老师选择病案,提前一周通知在外科实习的同学和本科室年青护士做准备。如查房内容为“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同学要收集和复习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治疗和护理方法护理程序的内容。要到骨科病房查看病人实际情况,了解病情。由带教老师指导一名骨科实习同学准备书面查房汇报材料。
1.4 查房内容 由带教老师主持护理查房,首先介绍查房内容和目的。让同学明白,通过护理查房,要掌握骨科常见病的专科知识;会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学习与沟通交流的技巧,向患者传达医学信息和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等。由一名同学汇报病情及护理过程。老师以启发式提问:针对骨科具体病案应该如何正确护理评估病人、准确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组织护理实施、正确护理评价及怎样进行健康教育等。同学们积极发言,展开热烈的讨论,能比较准确地评估病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能正确地介绍健康教育内容。年青护士补充临床护理经验,介绍骨科功能训练方法。带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完善查房内容,讲解护患沟通技巧,评价查房效果。最后,老师带护生到病房看病人,接触病人,了解临床护理过程,评价护理效果。
2 讨论
2.1 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往的护理查房是以临床老师为主,护生只是听众,不敢大胆发言,没有主动参与思考。骨科护理教学查房的全过程是由护生组织实施,为了能在同学面前充分展现自我,为了能在讨论中正确回答问题,在查房前护生必须认真复习专科护理知识,主动查阅有关医学资料,主动请教带教老师和医师,主动下病房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情,观察疾病治疗及护理效果。整个护理查房过程是一个护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护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1〕。
2.2 护理教学查房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在查房中护生积极发言,将学习的专科知识和医学信息与同学分享。对于专科新知识、新技术是渴求了解。如在介绍膝关节康复器( CPM )训练膝关节功能时,护生兴趣很大,纷纷要求老师讲解使用方法。老师则用 CPM 仪在同学身上示范操作方法,讲解训练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护生认真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骨科训练仪的操作技巧。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大,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篇3
1资料与方法
自制“骨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让患者和家属自行填写,再进行归纳总结。随机选择10个星期的星期一,给骨科患者发放调查表格,患者当天填写回收。10d共发放调查表格300份,回收有效表格288份,有效表格回收率96%。
2结果
对288张“骨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进行总结归纳,骨科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表现在这几方面:疾病(伤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与疗程、治疗费用、愈后情况、合理用药与饮食、康复训练、复诊随访等方面。具体需求所占比例见表1。
3讨论
从调查表格来看,骨科患者对健康需求程度依次为疾病(伤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与疗程、治疗费用(大概)、康复训练、合理用药与饮食、合理用药与饮食、愈后情况、复诊随访及其他。特别是疾病(伤情)相关知识,达到了百分之百。其次治疗方案与疗程、治疗费用、康复训练、合理用药与饮食四方面需求超过调查者的50%,说明随着患者知识层面提高,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内容也较专业和具体。患者需要知道疾病(伤情)的相关信息,甚至希望参与到资料方案中来,与医生增强互动,做到治疗目的明确,治疗费用透明,治疗效果显著。而患者对于饮食、康复训练、复诊等方面的需求表明患者强烈的康复欲望,希望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可以得到最好的康复,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
篇4
[关键词] 骨外科疾病;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人群在扩大,开展骨科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加,由于手术或麻醉时体内激素增加加重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常合并重要脏器的损害,使手术风险性增加,因此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1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股骨颈骨折9例,并人工膝关节置换2例,并发腰椎间盘盘摘除5例,并颈椎管狭窄1例,并人工单髋关节置换3例。针对疾病特点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对于择期的糖尿病病人应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有无并发症,了解各脏器的功能、酸碱平衡和代谢情况等,多采用胰岛素(诺和灵)治疗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8.33mmol/l以下。
1.2 讲解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情绪得到分散和减轻的办法。首先要了解体内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注重情绪对其的影响,因此必须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稳定,消除紧张。其次指导讲解学习手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医护人员教的减压办法(如听音乐、亲人陪伴、交谈等),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3 认真做好饮食指导,每日应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如米饭、面食,每日的保证250克以上,避免产生饥饿感,减少消耗脂肪和蛋白质降低体能。
1.4 认真做好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高渗状态加上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导致营养供给不足所致,循环差、弹性差,较正常人受压后抗压能力下降1至2倍,因此身体容易受压部位的护理尤为重要,进行按摩要间隔时间要短,并做好骨隆突部位的保护,避免受压破损。同时要勤擦洗、勤换衣,保持床整清洁。
1.5 因手术日禁食,要注意病人的血糖波动变化情况,宜上午进行手术,如时间很长,须补充葡萄糖按2-4克葡萄糖比1单位胰岛素的比例缓慢静点,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现,如心慌、出汗、反应力差等,及时做好静脉补给,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6 遵医嘱术晨做过敏试验,保证手术前半小时合理应用抗菌素,认真做好清洁皮肤准备,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的动态过程,保证平稳迎接手术。
1.7 认真做好心理指导,由于紧张会引起血糖血压升高,影响睡眠,刺激体内环境增强手术或药物等的刺激的敏感性,因此要认真地进行术前访谈,舒畅心情,稳定情绪,介绍成功病例和疾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增强自信心,以利于很好配合。
2 术后护理
2.1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胰岛素泵注射、监测指尖和静脉血糖变化并做好记录,使血糖控制在11.1mol/l以下,应用胰岛素持续到骨折愈合完全后。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严格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2.2 皮肤护理仍然是重要的 由于手术后患者被动,要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定时进行局部及全身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视病情使用波动式充气床垫,可以改善空气流通,预防压疮的发生,效果明显。保持床铺平整。
2.3 做好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每日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观察并正确记录引流液体的性状和量,并保持通畅有效,防止脱落。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相应的处置。
2.4 早期指导患者做肌肉的等长等张运动,制定计划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促进机体内心、肺、神经、内分泌的功能。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由床上运动到床边运动逐步增强,运动次数逐级增多,要以耐受不疲倦为宜。
2.5 饮食方面 宜给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奶、丰富维生素、粗纤维等,严格控制食量,忌暴饮暴食。还要注意保证二便通畅,以利营养吸收,从而促进恢复。
2.6 调动病人主观积极性因素,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 指导患者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有低血糖的自我管理,积极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3 总 结
本组病例无感染发生,血糖控制较理想,通过整体的科学的精心护理使糖尿病的病人并发骨科疾病是可以进行手术的,切口愈合达到一级,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促进和利于功能恢复,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4 结 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科疾病开展手术不是绝对禁忌,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疾病康复的保证。
总之由于糖尿病本身因素,生理环境高糖状态易并发病变,如末梢神经炎、骨质疏松、静脉炎、糖尿病足、坏疽等。随着糖尿病人群的扩大我们的护理服务也在不断的扩大,让每一位住院患者都来学习相关知识,并掌握了自我血糖管理和必要的功能锻炼,通过有计划的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提升生活质量。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今后的护理工作不断扩展更新理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留置尿管;并发症;护理
导尿技术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是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为病人解除痛苦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导尿技术不够熟练,使用气囊导管相关知识缺乏,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及护理不当,会引起尿路感染、尿道裂伤、尿道狭窄、膀胧痉挛、膀胧结石、拔尿管困难等并发症。本文回顾分析及统计300例留置尿管病人的并发症及发生原因并指出护理对策,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留置尿管病人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均为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分别住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的住院留置尿管病人,其中神经外科抽取100例,泌尿外科抽取100例,骨科抽取100例;疾病分布:颅脑外伤52例,脑出血38例,脑肿瘤8例,膀胧肿瘤2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43例,尿管结石35例,脊柱外伤18例,四肢骨折6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平均42岁。
1.2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住院留置尿管病人3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留置尿管并发症发生率及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 结果
本组300例,常见并发症有:尿路感染、尿道裂伤、尿道狭窄、膀胧痉挛、膀胧结石、拔尿管困难等,其中尿路感染19例,占6.3%;尿道裂伤2例,占0.6%;尿道狭窄2例,占0.6%;膀胧痉挛58例,占19.3%;膀胧结石2例,占0.6%;拔尿管困难3例,占1%。
3留置尿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3.1尿路感染(1)尿路感染发生原因:插尿管动作粗鲁及尿管不够而损伤尿道豁膜,插尿管时尿道前1乃段寄居的细菌随尿管进人后尿道及膀胧,尿管堵塞致引流不畅,留置尿管时间超过1周以上。(2)尿路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严格掌握留置尿管适应证,插尿管前必须充分尿管,动作要轻柔,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病情允许应尽早拔除尿管。本组尿路感染19例,2例为插尿管动作粗鲁及尿管不够而损伤尿道赫膜所致,17例因病情需要留置尿管时间超过1周以上而引起,经鼓励多喝水,抗炎治疗后治愈。
3.2尿道裂伤(1)尿道裂伤发生原因:由于年轻护理人员导尿技术不够熟练,使用气囊导尿管相关知识缺乏,培训不到位,病人烦躁自拔尿管损伤尿道赫膜等。(2)尿道裂伤预防及护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导尿技术及使用气囊导管相关知识培训,插尿管时见尿后再将尿管进人5-7cm确认球囊完全进人膀胧方可注水;对烦躁病人要做好保护性约束,拔尿管时动作轻柔,如果遇到拔管困难应立即查明原因,对症处理,缓慢拔管。本组尿道裂伤2例,1为使用气囊导尿管相关知识缺乏而引起,1例为病人烦躁自拔尿管损伤尿道戮膜所致,经延长留置尿管时间,对症治疗痊愈。
3.3尿道狭窄(1)尿道狭窄发生原因:本组多见于男性及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患者,原因为选择尿管型号不符,尿管质量差,质地较硬;拔尿管时动作粗暴或病人烦躁自拔尿管损伤尿道戮膜;尿路感染形成炎性肉芽肿[1]也是导致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2)尿道狭窄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导尿时选择型号合适、质地柔软的尿管,插尿管动作轻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尽量避免留置尿管1周以上。本组尿道狭窄2例,均为病人烦躁自拔尿管损伤尿道豁膜后所致,经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及对症治疗痊愈。
3.4膀胧痉挛(1)膀胧痉挛发生原因:分析出现膀胧痉挛病例大部分为膀胧及前列腺术后病人,常见原因有:留置引流管刺激,引流不畅,膀胧持续冲洗刺激,前列腺术后牵拉尿管球囊过度压迫也是引起膀胧痉挛的重要原因[2]。(2)膀胧痉挛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保持尿管引流通畅,经膀胧持续冲洗病人注意保持冲洗温度30℃左右[3],对前列腺术后病人牵拉压迫止血,尿管应向腹侧牵拉,松紧度视病人不觉痛苦为度。
3.5膀胧结石(1)膀胧结石发生原因:由于留置尿管期间病人卧床、活动少以及人水量不足,导致尿量减少,膀胧内污垢、结晶形成结石。(2)膀胧结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留置尿管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生理性冲洗的目的;每2周更换尿管一次,少食容易导致结石的食物,如浓茶、咖啡、菠菜、海带、豆类等,同时碱化尿液,本组2例,结石均不超过1cm,予保守治疗,定时复查。
3.6拔尿管困难(1)拔尿管困难发生原因:长期留置尿管,尿垢附着尿管壁及水囊周围,尿路感染使尿管随勃膜炎症而附着于膀胧壁;拔管前气囊水或气体未完全抽干净,由于气囊收缩障碍,未能把气囊里的水或气体抽出,导致拔管困难。(2)拔尿管困难预防及护理措施:留置尿管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进行尿道口护理2次,预防尿路感染,避免因尿路感染致尿管随赫膜炎症而附着于膀胧壁。本组3例尿管附着于膀胧壁,拔管前向膀胧注入石蜡油,缓慢旋转而将尿管顺利拔出;l例因气囊收缩障碍,在B超引导下刺穿水囊,尿管顺利拔出。
4 讨论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是为病人解除尿储留,充溢性尿失禁,留取尿标本,记录出人量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导尿技术不熟练及对导尿器具使用方法掌握不够,往往会导致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300例留置尿管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见并发症有:尿路感染、尿路损伤、尿道狭窄、膀耽痉挛、膀胧结石、拔尿管困难等。本组发生并发症共8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因此,针对并发症发生原因,应加强护理人员导尿技术及导尿器具相关知识的培训,严格掌握导尿适应症及选择合适的导管,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留置尿管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生理性冲洗的目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唯力,乔天愚,杨光永,等.留置尿管所致尿道狭窄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7,29(5):429.
篇6
目的探讨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3月我院骨科实习的104名护生,根据带教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阶段式带教方法,实习时间为4周。结果经过考核,观察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评分与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生的护理理论与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护生更好的适应骨科护理工作。
关键词:
阶段式带教方法;骨科护理;效果
随着我国骨科手术学高、尖、精的技术要求的提高,对骨科护士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增加[1]。一个合格的骨科护士应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不但要具有专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还需注重责任心,只有全方位的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护士。阶段式带教在各层级护士业务学习培训中的应用可以使培训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2-3]。本文具体探讨了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3月于我院骨科实习的10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9~22岁,平均(20.34±1.25)岁,其中95名大专生,9名本科生。根据带教方法的不同分为各52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护生的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即由带教老师负责讲解相关护理方法,护理注意事项等,包括骨科护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并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即时讲解,实习结束后对护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带教实习时间为4周。观察组采用阶段式带教培训方法:根据4周的实习时间制定带教计划,第1周安排护生对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基础护理理论进行学习,并对护理实际操作进行初步了解;第2周需进一步安排学习骨科的护理知识,并对实际操作技能做到熟练的掌握;第3周运用护理程序,教师指导护生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满足患者的需要,培养护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周教师与护生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对于护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或者相关操作难点进行详细的解答与指导,加深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相关护理技能的操作与应用[4]。带教实习时间为4周。
1.3观察指标
4周实习结束后,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骨科护理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表进行评价,每项评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更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周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骨科护理理论知识评分分别为(96.32±2.14)分与(89.19±3.94)分,而护生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93.59±4.20)分与(84.20±4.11)分,观察组护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生在踏入真正工作岗位前所进行的临床护理的实习作为重要的阶段,能为护生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实习阶段所采用的带教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护生的理论知识的运用,尤其是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均产生影响,从而对整个护理队伍的建设和质量产生影响[5-6]。在以往骨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多采用经验式教学,没有系统的对护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养,不注重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不注重与护生的沟通与交流,忽略了对护生独自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阶段式带教方法能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推进教学计划,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相结合,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使护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激发了护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方便了护生的学习,使其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同时调动了护生间的互动性;带教老师也可以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及临床病例对护生进行操作培训,根据护生的技能掌握以及护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做到个性化培训[7-8]。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护生采用阶段式带教培训方法,在4周实习时间结束后,其骨科护理理论知识评分与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阶段式带教方法的优越性。总之,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生的护理理论与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护生更好的适应骨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泽艳,邹家柳.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44-145.
[2]程晓红.ICU专科护士护理带教模式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33):300.
[3]孙晓光.专业集中规范培训对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97-298.
[4]孙雪婷,高洁,马语莲.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6):821-822.
[5]李克群,蒲静.阶段式带教入科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7):120.
[6]吴莉青,刘艳,孟杨,等.应用阶段递进式带教计划培训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教学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890.
[7]谢稚梅.新聘护士基础护理技能的系统培训[J].现代医院,2011,11(9):114-116.
篇7
关键词: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优质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perioperative pain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deal with the pain, so that patients receive timely analgesia care. Method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pain assessment, management procedures, nursing intervention, personalized analgesia, health educatio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Results The treatment method and the pain relieving effect of the patients were satisfactory, and the pain was relieved. Conclus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ositive pain management system,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so that patients can recover at an early date, and provide quality care for patients.
Key words:Perioperative patients;Pain management;Quality nursing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共有首发症状。围手术期疼痛是骨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受疼痛的干扰常影响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甚至出现康复僵硬、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目前疼痛已被认为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1]作为骨科医护人员,通过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的疼痛管理体系和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减轻疼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骨科手术患者10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50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4岁,股骨骨折52例,胫腓骨骨折21例,肱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12例,掌骨骨折5例,指骨骨折3例。
1.2规范化的疼痛管理
1.2.1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 为了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护士要深入病房,采取NRS与VRS评分并结合Wong-Banker笑脸评分法相结合来评估疼痛程度,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有效的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
1.2.2专业化疼痛管理程序 护理工作采用三级管理机制,由责任护士和患者深入沟通,采集第一手资料,评估后由责任组长签字、护士长把关、及时反馈给医生,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制度。
1.2.3实施护理干预 严格落实病房管理制度,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避免噪声,夜间休息时开壁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分散其注意力,配合物理治疗等。
1.2.4注重个体化镇痛,灵活用药。根据病情及医嘱实施术前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和术后康复质量。
1.2.5重视健康教育 科室在病区张贴宣教标识,在病房放宣传资料,便于患者及时阅读了解缓解疼痛的相关知识,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定时召开工休座谈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
1.2.6有效的护患沟通与交流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主动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讲解疼痛相关知识,使患者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患者,以此转移疼痛[2]。引导患者正确看待所发生的事件和身体的感受,改变身体对疼痛的反应,产生疼痛被控制的感受。
2 结果
2.1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保证了患者正常睡眠与休息。
2.2功能锻炼明显增强,及时康复出院。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能在护士的指导下针对所患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术后功能锻炼,康复速度明显增快,出院时间较以前平均提前2~3d。
2.3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满意度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通过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赢得了患者对护士的尊重和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支持。
3 讨论
3.1减轻疼痛的意义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首发和共有症状,围手术期疼痛也是骨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影响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甚至出现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3]。通过对疼痛的护理干预,推广疼痛的规范化治疗,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减轻疼痛感,促进患者身体快速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疼痛评估注意事项 护士首先要对患者的疼痛实施评估,评估是规范性疼痛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护士长为总负责人,对人员结构,工作分工,人员职责、培训、工作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4]医生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疼痛程度制定镇痛方案,护士遵医嘱及时给药,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将患者的疼痛程度降到最低,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4 小结
通过减轻疼痛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疼痛减轻,手术后功能锻炼明显加强,康复速度增快,住院时间缩短,出院时间提前,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Thomas T.edict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ostoe-ratvive pain and of satisfaction with managemen[J].Pain,1998,75(2):177.
[2]沈梨芳,沈勤,李玲.开放护理实验室对护理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1,5(12):1196-1200.
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科术后;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72-01
由于骨科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并且手术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疼痛,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1]。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舒适护理,对患者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就此问题对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骨科术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51例患者,年龄段在13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2.7)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9例,占76.47%,女性患者有12例,占23.53%。其中四肢骨折的患者有32例,脊柱骨折患者16例,断肢再植患者3例。观察组中有51例患者,年龄段在12岁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2.4)岁,其中男性患者为41例,占80.39%,女性患者有10例,占19.61%。其中四肢骨折的患者有31例,脊柱骨折患者15例,断肢再植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以及身体等各方面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
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第一,对患者进行心理舒适护理干预。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能力下降,并且由于手术所引起患者的疼痛感,使得患者会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进行相关的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以一个积极地心态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使其配合患者进行疾病治疗。
第二,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生理舒适干预。患者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关注,尽可能的保持患者的切口局部整洁与干燥,防治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同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得患者的血液循环正常。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所以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饮食,并且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第三,保持患者的环境舒适。保持患者的病房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等。由于手术导致的疼痛,对患者使用相关的止痛药物,并且为患者进行按摩,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
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舒适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各组间数据的对比方法为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而组间的比较采用χ?检验。取95%可信区间,p
2 结果
由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对照组中有4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占82.35%,而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占98.04%。即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此组数据具有差异明显,p
3 讨论
随着现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疾病治疗与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系程度[2]。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舒适护理,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感到更为舒适[3]。并且由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
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饮食指导,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及时的了解[4]。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使患者能够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进行疾病治疗,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得推广。
所以,在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采取舒适护理,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感到更为舒适,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5]。
参考文献
[1] 胡秀芬.舒适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7):267,253.
[2] 姜宏,徐燕,王惠玲等.对骨科护理人员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18-19.
[3] 戴新蓉.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用于骨科术后疼痛护理[J].当代医学,2007,(23):112-113.
篇9
肺栓塞(PE)是指全身静脉系统内的栓子游离后堵塞了肺血管床。其中99%的栓子是血栓性质的,而非血栓性栓子常见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外伤及心肺复苏后发生骨髓栓塞,肝癌、肾癌、等浸润静脉而出现的肿瘤栓塞以及难产,剖腹产时发生的羊水栓塞。
近年来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导致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骨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外伤性脊髓损伤、骨盆骨折、下肢骨折、外伤伴有的外伤骨折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许多患者需要各种手术治疗,也增加了患者肺栓塞的风险。因此,为了探讨骨科手术后并发肺栓塞护理,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各类骨科手术后并发肺栓塞的2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对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1-70岁,均有骨科手术病史。其中,关节置换术1例、下肢长骨骨折15例、骨盆骨折2例、脊椎骨骨折1例,多发骨折1例。临床表现:胸痛5例、呼吸困难12例、咳血5例、晕厥2例、咳嗽13例、紫绀15例、低血压4例、其他5例。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O2小于80mmHg18例,大于80mmHg2例,D-二聚体升高19例。需长期卧床或制动的有15例。所有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均经肺部多次排CT和肺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1.2识别易患因素骨科手术,尤其是关节置换术、下肢长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椎骨折、多发骨折手术是并发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高龄、术后制动(包括石膏固定的病人)、长期卧床、血液的异常也是高危因素。
1.3临床观察
1.3.1临床表现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密切观察其临床表现,如观察其是否有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观察其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咳血、晕厥、咳嗽、紫绀、低血压;观察其是否有腓肠肌痛、多汗、心悸、心率增快、呼吸次数增多等临床表现。
1.3.2实验室检查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动脉血气分析PO2小于80mmHg、SPO2下降、D-二聚体升高是并发肺栓塞的有力证据。
1.4护理对策
1.4.1心理护理骨科手术病人多由意外事件、车祸等创伤引起,饱受惊吓,疼痛等病魔折磨,情绪低下,意志消沉,担心落下残疾,对手术治疗产生紧张和恐惧。因此,应向其介绍手术治疗的具体步骤和相关知识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人的家属介绍疾病发展的结局,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互相沟通,共同完成疾病发展的结局,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互相沟通,共同完成骨科手术治疗。
1.4.2术前护理对需要进行骨科手术的病人(包括石膏固定的病人),进行危险因素排查,对有单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病人应作为防治肺栓塞发生的重点护理对象,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监护。
1.4.3术后护理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具有肺栓塞发生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观察其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腓肠肌痛、是否有多汗、心悸、晕厥、心率增快、呼吸次数增多、紫绀等临床症状。对有相应临床症状者应进一步行肺栓塞相关生化指标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肺多排CT和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求早期发现肺栓塞患者,进行早期治疗。
1.4.4对于发生肺栓塞的患者①进行健康教育。应对患者进行肺栓塞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肺栓塞的发展、演变及预后,协调患者理解治疗方案,更好的依从治疗方案和控制危险因素,减轻对疾病的担心与焦虑,积极配合治疗。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进行低盐低脂饮食,间断或持续吸氧。②加强监护防止并发症。了解病人的病史、病情演变,心、肺、肝、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包括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改变等。防护由于低氧血症和肺动脉高压致后符合增加,造成右室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急性右心衰、心博出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冠脉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心源性休克或猝死的发生。因此治疗期间绝对卧床,特级护理,并有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反应重要脏器的客观和主观指标,包括神志、面色、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像、肝功能、出入量等。③严格隔离制度,防治交叉感染。骨科手术后病人并发肺栓塞,由于外伤和手术创伤,肺栓塞后处于低氧血症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且存在创伤的伤口被污染的可能,许多病人最终死于感染,因此对病房应严格消毒,所有操作,包括插管、输液、换药等均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治感染发生。
2讨论
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使患者容易形成血栓。骨科手术在肺栓塞危害分级中处于高危和极高危层中,在住院患者中,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很高,肺栓塞的发生率多数与深静脉血栓脱落有关,预防肺栓塞重在加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肺栓塞在骨科并未得到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和认识,一旦发现下肢肿胀,不明原因缺氧,呼吸困难等肺栓塞可疑症状时要引起足够重视,骨科医生要及时请内科医生协助诊治。
篇10
关键词高龄患者;骨科手术;护理
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56例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龄患者实施骨科手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70~89岁,平均(78.4±2.8)岁;体重40~94kg,平均(56.8±8.5)kg。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股骨颈骨折1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例,髌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合并尺桡骨骨折4例;合并高血压26例,合并糖尿病20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0例。方法: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及病情,如家庭状况、营养状况、睡眠状况、既往病史、活动耐受及各重要脏器功能检查结果等,对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指导术后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睡眠状况,控制基础疾病。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一些健康知识资料,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作用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定期举行集体健康宣教,要求每例患者及其家属都参与,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③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等,尊重患者的人格,解答患者的疑问,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对于有悲观抑郁情绪的患者应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叮嘱患者家属多探望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给予生活上的悉心照顾,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尽快康复。④术前指导:指导卧床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劝吸烟者戒烟,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对于失眠的患者应了解其睡眠和觉醒的习惯,使患者保持一定的生活规律,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夜间避免过度饮水影响睡眠,必要时合理选用安眠药,在患者床边使用床栏保护,以免患者夜间摔伤。术后护理:①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老年人术后对脱水、失血性休克耐受力差,易发生血压下降,监测血压时应与入院时基础血压比较;如患者发生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由于老年人缺少体温的额外热能,术后体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应注意保暖。②疼痛护理:术后老年人对于疼痛的耐受力较低,麻醉作用消退后,患者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疼痛会增加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影响术后康复,所以术后应用止痛泵或止痛药物进行止痛,保持血药浓度稳定,减轻患者痛苦,另外可让患者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③并发症的预防:预防肺部并发症,高龄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既往有吸烟史和呼吸系统疾病,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所以应做好保暖措施,禁烟,对痰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予以饮水、叩背、雾化吸入、祛痰剂及抗菌药物。为预防压疮应始终保持床单及皮肤的干燥清洁,指导辅助下肢骨折患者从健侧肢体抬高臀部,每1~2h一次,定期对受压部位和骨突处进行按摩,有条件的可卧气垫床。为预防便秘应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少食多餐,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少产气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等,多饮水,定期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顽固便秘者应给予缓泻剂。预防静脉栓塞应在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进行健侧肢体、患肢远端关节的功能锻炼,同时口服或皮下注射抗凝药物。④伤口护理:妥善包扎伤口,及时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敷料移位和污染,观察渗液量及渗血量,渗出较多时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加压止血,术后引流管应固定牢固,避免脱落,保持引流畅通,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及颜色变化。⑤康复锻炼:鼓励患者进行远端关节的屈伸运动及肌肉的收缩运动,促进局部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可进行下床活动的患者可先在室内缓慢行走,然后移动到室外散步。拄拐患者应在家属的陪同下行走,患肢不可负重。定期复诊,查看骨折是否愈合。观察项目:观察患者手术成功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
5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了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4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15例患者基本满意,另有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98.2%。
讨论
骨科高龄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同时手术耐受力较差,骨科手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便秘、腹胀、静脉血栓等,实施有效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术后安全康复的关键所在。另外由于高龄患者多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所带来的创伤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大了手术风险,所以实施有效护理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1]。本次研究中56例需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在术前接受了术前评估、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前指导等护理措施,在详细把握患者病情、基本状况的同时,通过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帮助其消除心理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2]。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事件,给予患者止痛药进行止痛,减轻患者痛苦;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注重伤口及引流液的护理,促进伤口愈合;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加快患肢功能恢复。所有患者手术十分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8.2%。总之,对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贺兰霞.骨科高龄患者92例安全隐患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