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病理学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病理学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绪论课要给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何开设这门课,二是如何学习这门课,三是怎样学好这门课。
授课中,笔者努力做到教态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板书规范艺术,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课是一种乐趣。
授课的基本原则是把难的内容讲浅,把易的内容讲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堂课把基本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在哪里。比如在微生物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酱油以及喝的酒,都是微生物赐予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同样,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通宵上网,生活不规律,容易感冒;食物保管不好会腐烂。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微生物无处不在。
护理人员学习致病微生物的特点、致病性,对临床护理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免疫学绪论部分,告诉学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和干扰,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害有毒物质;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健康状态,必须依赖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第一堂课用身边的事讲专业的理,通俗易懂,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中职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些是造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在授课中,笔者精心设计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础理论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厌氧菌一节——破伤风梭菌时,从大家常见的现象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处理被钉子或玻璃扎破的伤口,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破伤风的发病条件、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原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儿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按照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
例如在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验证细菌在空气、头发、皮肤以及呼吸道均有分布,告诉学生在临床中穿戴隔离衣、隔离帽和无菌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不被感染,也保护自身。
再如,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导致手术失败?血型不符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输血?注射青霉素时为什么要做皮试?结合临床,系统地讲授,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因免疫学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前后照应。
2.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注重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比如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配型?SARA的危害大吗?如何预防艾滋病?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课挂钩,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补充,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搭配,能将抽象的变为直观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狂犬病的现状、天花疫苗的发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艾滋病人临床表现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有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经常用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对比,找出适合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方法。
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由于免疫学需要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必需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主战场,讲授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积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根本,方法是关键,听懂是前提,重点要笔记,复习要及时,总结有条理。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归纳整理,强化记忆。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横向比较,加深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补体活化经典途径,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区别,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在致病因素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各有何特点?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青霉素可以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哪些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加深理解,更好地记忆,完成由学懂到学会到学好的转变。
篇2
[关键词]病理学 实习教学 尸检病例讨论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重要的桥梁学科,医学生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从这门课开始接触疾病,认识疾病,它是医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必经之路,能否学好病理学将对学生的医学学习生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病理学具有内容繁杂、理论抽象、专业名词多、记忆难度大,直观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1],因此,病理学又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学好病理学的关键在于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病理实践”,所以我们病理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教会学生这些概念和病变,更重要的是要联系临床病例教会他们临床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综合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若能把尸体解剖应用于教学,能够达到这些目的并克服病理学的各方面不易学习的特点。我们长海医院承担了上海市三分之一的尸检,年尸检量约为50例,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条件。除了在理论课中加入尸检病例分析,我们还在实验课中开展尸检病例讨论,尝试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主动观察病理变化,引导学生将病变与临床表现相互联系,通过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体会如下:
一、尸检观摩
在我们病理学的实习教学安排中,本科生至少安排一次尸检教学观摩。通常学生对尸检观摩都怀有极大兴趣,以前也曾安排过,但以往的尸检观摩侧重于大体解剖操作的观察,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和讲解。最终的尸检报告常常要等两、三周甚至一个月才能出来,那时学生常常忘记了大体解剖的病变,不能将尸检结果与临床结合起来,结果不了了之。为了充分发挥尸检观摩的效果,我们在人员安排上尝试安排实验带教老师负责尸检并在以后的实验课上进行该尸检的分析讨论,并安排部分学生担当助手,直接参与尸检操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尸检观摩时,实验带教老师首先简要介绍病例的临床诊疗经过、患者的死亡情况等,在尸检操作过程中随时讲解所见到的病变,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的病理学理论知识解释病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尸检中常常能碰到一些触目惊心的病变,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甚至能给他们留下终生印象。例如我们遇到的一例因子宫肌瘤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例,患者在办理出院的过程中猝死,当学生们看到死者右心腔及肺动脉主干内暗红色索状物及扩大的心腔时,不由发出阵阵感叹,这将令他们终生难忘。
二、临床资料及大体解剖总结
在以后的实习课上带教老师用较短的时间介绍该病例的临床表现、诊疗及死亡经过、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大体解剖所见,通过课后查阅文献及互相讨论,思考患者可能的死亡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经过等,从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尸检病例讨论
在完成尸检报告后,由实习教员安排一节实验课进行尸检病例讨论。
1.课前准备
教师从尸检病理切片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病理切片或典型病变,围绕病例提出问题,以备在讲解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教师还应查阅相关文献,准备教科书以外的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病理切片观察
教师将典型的切片扫描成照片,在实习课上引导学生观察病理变化,并通过互相讨论写出病变描述,其后教师辅导学生系统观察病变,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观察能力,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疾病的动态发展变化规律等。
3.问题讨论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其他同学回答;老师进行适当引导点拨,避免跑题,层层深入。例如前面提到的病人行全子宫切除术引起盆腔静脉丛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主干栓塞猝死的病例,在讨论中提问:大体解剖时所见的肺动脉中的条索状物是什么?可能是从哪里来的?镜下观察到这些条索状物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种类型的血栓?为什么该病人会形成盆腔静脉丛血栓?她的一些临床表现提示我们什么?由此提醒我们以后在临床工作中这类病人手术后应注意些什么?该类病人术后护理应注意些什么?该病人猝死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临床出现的症状体征该如何解释?如果栓子比较小,没有栓塞肺动脉主干而是阻塞较小分支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病人原先有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栓塞肺动脉较小分支会有什么后果?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老师要把握好主题,努力营造生动、互动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并有所表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尤其是思维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那些羞于开口的学生,老师可以点名让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增强其自信心和胆量,直至每一位同学均能自如的发表意见,参与讨论。
4.总结分析
综合同学们的观点,提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对于正确的观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保持对知识渴望和追求的热情。但是也要使同学看到自己的不足,理解上的错误,知识面的狭窄。鼓励他们扩充知识,尤其是教科书以外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一些本病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新方法,拓宽知识面,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疾病、了解临床,从而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病理学是医学生认识疾病的第一步,是为他们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传统的病理实验课通常是复习理论课的重点知识、观察标本和切片、绘图作业等,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课上开展尸检病例讨论,突出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模式[3],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难题。病例成为连接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使病理学更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分析病例、观察病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受知识面所限遇到的难题最多,前期知识遗忘现象也非常普遍。这会促使他们积极地查找资料,并主动地复习前面所学的有关基础知识。从而巩固了知识的连贯性,扩大知识面,易于形成深刻的甚至是永不磨灭的烙印,此点对以形态学为主的病理变化的记忆非常有效,它使学生获得的也是一种比较完整和具体的对疾病的认识[4]。一个合格的医学生应该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在实验教学中的这些改革举措,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讯作者:郑建明
[参考文献]
[1]胡志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九江医学,2008(23):2.
[2]叶秀峰,李昱,米粲.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3):235-236.
[3]张燕,毕蕊,田东,等.病理实验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2):43-45
篇3
1.教学改革概况
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应以职业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课程改革必须打破学科 壁垒,实施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生更好 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 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 基础[5]。为更好地贯彻国家有关高等职 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我校自2009年即在 高职护理专业中开展基础医学教学课程 整合的调研工作,并将传统医学教学中 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 病理学和药理学课程进行整合,开设《综 合医学基础》课程,实施以器官系统为 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打破 课程和学科之间的界限,按器官系统将 原来学科的知识重新组合及排序,实现 形态与功能、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该教学模 式既强化了培养目标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 生对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 逐步递进的认识,使所学知识更贴近临 床,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 基础。
2整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2.1整合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实行综合医学基础整合教学是为了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医学 基础知识,并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 基础。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 这一原则,成立由基础部和各附属医院 的专家组成的高职护理基础医学整合教 学专项小组。在该小组的统一领导、协 调下,将经典的学科知识拆开,依照目 前临床科室的设置情况重新排列组合。 采取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全面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制定全 新的教学计划。在整合的过程中,除了 考虑教学内容的衔接、有效、合理外, 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各授课 教师在掌握原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 其他的医学基础课程以听课、进修和临 床实践的形式进行学习,同时聘请临床 行业专家定期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和研 讨会,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指导,帮 助教师更快地适应综合医学基础课程的 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成立综合医学基础整合教学团队
该教学团队由原正常人体学、病理 学、药理学3个教研室整合组成,共有 23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兼职教师7 人,教学辅助人员3人。专职教师有正 常人体学、病理学或药理学专业背景, 有的还有临床医学学习或工作经验,其 中硕士和本科学历者分别为8人和5人, 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分别为6、 3、4人。兼职教师均是三级甲等医院有 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正、副主任医师。
2.3编写整合教学的专门教材本着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 性和职业性,以理论课程够用、适用为 原则,将传统医学教学中的解剖学、组 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课 程进行整合,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编 写《综合医学基础》教材及相关教学大 纲,开设《综合医学基础》课程。
《综合医学基础》是概括介绍机体结 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 课程,为一门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理 清基础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它 突破了传统医学课程的内容,以器官、 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 组、融合了正常人体学、病理学和药理 学等学科的课程内容,使基础医学各学 科知识体系高度融合,学科间的知识相 互渗透。共开设课程256学时,其中包 括理论185学时,实训71学时。第一学 年第一学期开设《综合医学基础(总论) 《综合医学基础:各论一)》,共128学时理 论86学时、实训42学时);第二学期开 设《综合医学基础(各论二、各论三)》, 共128学时(理论99学时、实训29学时)。 总论及各论部分章节设置见表1。
2.4改革教学方
首先,选择实训课程作为整合教学 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实训课程标准的制 定、实训指导和报告的编写、实训教学 视频的制作、实训项目的集体备课、实 训项目预做、实训教学课件的共享等手 段,逐步实现综合医学基础实训课程的 有机整合。提高实训课时数,使之占总 学时的30%,适当增加综合性实训和设 计性实训项目,尝试多种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新方法:
a 案例分析和整合式实 训相结合。利用实训课的一课双教制和 小班授课的有利条件,在实训项目中适 当增加了案例分析。通过老师引导学生 分析案例和回答问题,逐步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案例讨论也让基础医教学更贴近临床,更受学生的欢迎和接 纳。©
b 尝试情境式教学。一张病床、一 个小药盒就能简单模拟护士的工作场景, 这些道具不仅有助于他们完成血压测量、 药品核对等操作,而且可以使其更加适 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c 尝试PBL教学。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 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 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 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等 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我 讲你听,我做你看”的被动式教学方法。
d 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建立行 业特色鲜明的专家库,邀请一批行业专 家对教学现状把脉。专家主要承担制定 工作计划,听课(现场听课或专家工作 室听课),个别谈话和召开座谈会,示 范性教学(理论和实训课),对青年教师 的指导和带教,共同参与或指导教材编 写、论文撰写、课题申请和实施等任务。
e 教学团队教师进行听课和临床实践。 教师每人3年内须完成6个月的听课和 临床实践任务,包括本校各专业系部相 关专业课程的听课、座谈,以及三级甲 等医院相关专业科室医护岗位的临床实 践。目前,教学团队的教师都能承担实 训课程的主讲任务。其次,在部分班级 试点,由骨干教师担任部分系统的全部 理论课教学工作,再逐步推广到所有教 师中。
2.5改革考核方式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方式
使学生 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缺少自学习惯和技巧M,因此在考核环 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变 单一笔试为综合素质的考核,改革措 施包括:①在成绩管理上重视学习过 程,取消年终大考,提高实训在成绩中 的比重。医学基础的总分由每个阶段测 评、实训成绩组成。将课程分为总论和 三个各论阶段,每个阶段测评占总分的 20%,阶段测评的组成包括出勤率、课 堂测验、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阶段测 验。实训考核占总分的20%,其内容包 括实训课表现、实训报告完成情况、实 训设计、实训操作考核。②比起卷面分数, 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在总分设计 中,适当提高平时实训、实训设计和实 训考核的分值,把综合医学基础的若干 项技能挑选出来作为学生技能比赛的项 目,每月、每学期、每年年终组织学生 进行技能比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技能 为主动获得技能。
2.6加强教学管理
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教学是一次全 新的尝试,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 积极性,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教学管理: ①由系部主任亲自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实 施过程,教学干事和各教研室主任积极 参与其中。定期召开教学会议、示范性 讲课、理论备课和实训备课以及实训预 做。②有计划地培养锻炼一支年轻的骨 干教师队伍,建立了新教师导师带教制 度、年轻教师行业实践制度等规章制 度。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年轻教师 有机会参与到医学基础整合教学的全过 程(教材编写、理论实训课的授课、课 题申请和参与、论文撰写)。对不同阶段 教师的授课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包括 实训辅助带教、实训主讲、参与少量理 论教学、参与本学科的理论教学、参与 某系统的整合教学、承担多系统整合教 学的主讲老师等。③学校领导和教务处 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出席教学研讨会, 为医学基础整合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和 意见。专业系部在课程设置、内容的前 后期衔接等方面给予帮助。④教学改革 的逐步分层次推进。在整合教学改革中 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策略。先在 实训课程中进行医学基础的有机整合, 同时由部分骨干教师尝试某个系统的医 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有机整合教学。这种 整合在规范的教学管理(专家教学督导 制度、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教学巡视制 度、集体备课制度、与专业系部教学研 讨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整合教学的 激励机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下 有序展开。然后逐步扩大整合教学的范 围,最终达到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具 备医学基础理论实训课的整合教学能力。
⑤通过相关教学课题保障整合教学改革 的推进。先后申请了医学基础整合的可 行性研究、综合医学基础课程建设、综 合医学基础有机整合的推进等多个市级 教学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资助,有力 保障了医学基础整合教学的顺利推进。
3整合教学的效果
3.1评价方法
从2011年秋季招生的护理专业学 生中随机挑选4个班级,采用综合医学 基础教材,按照整合教学模式进行教 学,其余2个班级仍按传统模式和教材 教学。在开展整合教学一年后,通过问 卷调查让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并比较。本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整合班 (从4个班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和 对照班(2个班级)的学生。共发放401 份调查问卷(整合班210份,对照班191 份),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有效回收率 为 100%。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 括教师、教材、实验、教学评价和教学 手段等5个方面,共计27个问题,每个 问题包括5个选项(1分为很差,2分为 较差,3分为一般,4分为较好,5分为 很好),该问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 92。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问卷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秩和 检验。
3.2评价结果及反馈
3.2.1学生一般情况调查对象为我校2011级高职护理 专业学生,共401人,均为女性,年龄 在18 ~20岁之间,其中生源为高中生的 304人(整合班158人),三校生的97人 (整合班52人)。三校生为来自技校(技 工学校)、中专(中等专业学校)或职高(职 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的学生的 统称。对照班与整合班学生的一般情况 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3.2.2学生对整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 学效果评价比较分析(表3)
3.2.3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评价 在系部组织的教改座谈会上,参加 教改课程的学生和教师对综合医学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学生认为: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知识 体系比较完整,各知识点的衔接顺畅, 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案例导人教学内容, 课堂气氛好,效率高,师生互动、交流多; 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习兴 趣与主动性;让原本枯燥的基础医学课 程穿插联系起来,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认为:综合医学基础课程经改革后 结构新颖,系统性强,内容精练;通过 综合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能合理利用教 学时间,避免独立授课出现的重复讲授; 不仅使原有的专业知识更扎实,更是对 整个基础医学的融会贯通;从刚开始的 战战兢兢教学到现在基本适应。
4讨论
4.1设置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
整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由于长期以来 实行专科类教育模式,职业护理教育一 直停留在传统的单科独进、前后期分段 的教学形式,医学基础课程设置也多是 临床医学专业的翻版,未能体现护理专 业的特点。这使得护士的知识结构体系 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 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当今护理人员的要求。
4.2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握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整合教学中教 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 方式的设计方面,都力求做到有助于这 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对医学基础教学的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 水平,而且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 来的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促使其主动获取知识和学习 技能M。从表3可见,在“对建立医学 基础构架的受益度” “对后续护理课程 的受益度” “课程安排的合理度” “教材 编排的吸引度” “对理解理论知识的帮助 度”等诸多方面,实施整合教学的整合 班和实施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相比,学生 对于教学的评价得分较高,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整合教学 模式,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此外,对“独立完成实验的难易度”方 面对照班优于整合班, 这提示对于初次 接触医学知识的高职生而言,整合教学 的开始阶段要适当放慢进度,通过各种 手段和方法强化重点知识和技能,注重 实训指导,切忌进行填鸭式教学。
篇4
【关键词】 杜郎口教学模式;大学教育;应用思考
对于杜郎口教学模式,我还是很熟悉、挺有研究、亲身体验过的。山东省聊城市荏平县杜郎口镇中学,一九九八年之前是一所一穷二白、管理混乱即将面临被撤并的农村中学,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由原来的全县倒数三位,一跃而成为荏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杜郎口教学课改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此也成为许多中学的课改榜样,我上初中时,学校也掀起了一股学习杜郎口的风潮,老师们纷纷到杜郎口参观学习,回来后学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走下了讲台,教室墙壁四周也安上了黑板,四五张桌子拼在一起,七、八个同学分为一组。说实话,一开始,大家对此改变也感到不太适应,对其是否有效也存在疑虑。可时间一长,也就慢慢习惯了,学习氛围慢慢浓了起来,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老师穿梭于人流之中,一学期下来,全班成绩确实提高了不少。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
一、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特点[1]
1、具有很强的民主性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统治者,不存在话语霸权、课堂专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发动学生们动起来,敢于质疑。
2、具有很强的问题性
让同学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前进的动力,有利于提高知识水平。
3、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杜郎口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他敢于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寻求突破,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此外,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导他们求新求变、求奇,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具有拓展性,以教材为例子,注重知识的源头、过程、联系、结构,构建网络,形成综合连体、千丝万缕、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4、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此种教学注重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课本中的知识原理,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解释你的观点,比如说相声、小品、歌曲等等,以此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有很强的全员性,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位同学负责,尤其是对薄弱生倍加关心,让其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意识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步缩小差距,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成才。
5、具有明确的主体性
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二、大学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杜郎口教学模式成功了,它也走进了其他县市、其他初中高中。很多人从中受益,是很多人成功也成才。我就在想大学里是不是也应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呢?大学与初中高中相比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哪?
1、构建现代大学学习氛围之所需
现代大学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升入大学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十年寒窗苦,升入大学后,他们不再有繁重的学业,因而上进的心慢慢地慢了下来,对很多人来说,没课的时候,他们宁愿睡一中午觉,看一中午电影,也不愿走进图书馆翻翻书。很多人沦为大学里的赶脚族,临到考试才突击学习。现实的弊端让我们不妨抱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去实验一番杜郎口教学模式。
2、大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所需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灌输式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课下把课本看一遍,背背概念就交差了。大学活动较多,占用了一些时间,没时间及时看书,下次课又讲授了十几页的内容,要看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只能等到考试才能看书本,走马观花囫囵沦吞枣。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大学里很具有可行性:老师不要讲得太多,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集思广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也是研究性教学之内涵。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为基础,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查找资料探讨问题,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模式中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中不断发现真知,不断求新求变。同时,在新的学习模式下也增强了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三、大学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做法
1、组织分组学习讨论
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大学里有很多潜质可挖,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班为对象,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化整为多,老师则作为组织者、领导者穿插其中,成为联系个小组的一条线。每个小组4~6人。每节课之前,老师要规定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列出学习提纲,并适度点明基础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重点有方向的去预习。例如:在病理学各论学习中,可提前一周给出病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上传到学院的网上教学资源里,供学生下载、复印,要求学生制作发言PPT。讨论时,先让一位学生简要介绍病史,再根据病案思考题,逐一展开讨论,对同学的结论,老师不需立即做出评判,鼓励同学进行辩论,并自由发言补充。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可让学生看书或看课堂笔记,再集体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采用箭头图梳理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以呼吸系统疾病中一个慢支引发右心衰竭的案例为例,示意如下:感冒(细菌、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部炎症损害(肺血管床减少引起缺氧,并致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管壁增厚管腔减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失代偿(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血液返流)――右心房代偿性肥大――失代偿――右心衰――体循环淤血(浆膜腔积液、下肢水肿、淤血性肝硬化)。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其积极性,经过反复学习,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理解的也会更加透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