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会计高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4:4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会计高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对会计方面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专业的学习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科学。据不完全统计,在每年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学生都来自于会计专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进行会计专业的学习。但是,官方数据表明,每年从事会计行业的人数却少的可怜,并有逐年下滑的趋势。这种情况也说明了学生在高校所接受的会计教育,并不能使社会企业满意,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人深思。高校的会计教学设施较为传统。高校的会计教学设施不仅仅是指其硬件设施,也包括了软件设施。而硬件设施的好坏并不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软件设施才是需要密切注意的。在高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软件设施就是会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具。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传播媒介。而目前高校的会计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材传统,过于老旧,没有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众所周知,会计事务中所要研究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但由于教研人员在编写教材时,没办法将实时数据及时的编写在教材当中,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做到学以致用。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向学生介绍新的会计知识,但远水救不了近火,该方法也是收效甚微。
2.师资队伍的能力良莠不齐
为了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好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为了能够为国家和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教师自身就需要具备非常高的技能实践以及教学能力。但是,在中国的会计行业中,很多的高校教师也是刚刚走出校门没多久,甚至很多的教师并没有到社会企业中实习过,了解过。只具备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是万万不可的,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只有一个,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严重缺少实战经验。
3.体验式教学法的提出
众多专家和学者针对高校教学中存在的弊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讨论,而对于高校会计学科的知识掌握,专家们提出了“体验式教学法”。该种教学法主要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而提出的,体验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方法和轨迹,然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的感悟。另外,通过情感和身心的全方位投入,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会计专业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企业运转状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来学习专业知识,可谓是事半功倍。
4.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4.1创设情境
由上可知,体验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会为学生创设出一个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进行模拟活动,从而达到学习目的。体验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去体验。而这时就要为“体验”创设一个情境,并且该情境的创设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随随便便设置一个场景。情境环境的创设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验,不能创设学生完全不懂的企业经营环境或者较为复杂的企业活动,这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班级学生所关心的关键问题,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4.2进行有效的仿真操作
该步骤是进行体验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为学生创设好一定的情景模式之后,学生就要进行仿真操作了。仿真操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真正的了解会计事务,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4.3交流经验,总结教训
这是体验式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也是整个教学法的精髓之所在。通过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有效的仿真操作,学生肯定会解决许多问题或者是发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就显得非常重要。交流经验,总结教训正是为学生的这些问题所设置的一个平台,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了解在仿真操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对实际会计操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篇2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内容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研究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社会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学习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篇3
(一)教育目标不适应时代要求
我国高校传统的会计教育目标是培养熟练的会计核算型人才,单方面的向学生教授会计专业知识,可是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对会计信息要求的质量越来越高致使我国高校在传统会计教育目标下培养的会计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自我国加入WTO后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除过具有专业知识、信息处理能力之外还必须精通外语,熟悉国际会计的法律法规、掌握国际商务法则和相关文化背景以在国际交往中能够熟练自如进行处理经济信息工作。同时我国高校会计教育还必须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二)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关注理论教学,极其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众多,归结起来首先是高校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高校只重视如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只重视如何按照学校要求的教学任务按期进行课堂教授以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且近年来高校扩招致使教师的授课量不断加大无暇顾及实践教学;其次就是我国高校教育依然还是应试教育,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获得较高的分数只能硬性的背诵记忆课本的概念定义;再者就是学生很难有实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企业注重的是自身的利润和市场效益根本不愿接受无法胜任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实习。
(三)教学方法僵化
我国高校会计教育过程中多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教师只能在规定的课堂时间极尽可能的进行讲授,无法充分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在众多高校上课时教师一言堂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讨论。当打开会计教材每一章节会计作业的问题时都有一个唯一正确已经完成的正确答案;等到考试之时就是让学生将这些答案死记硬背下来即可;此种高校会计教育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只会和数字打交道,只会处理固定死板的问题,无法适应非确定情况下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重塑会计教育目标
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必须要与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其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过硬专业素质的从业人员。此类素质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亦需要学生掌握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法律知识、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等,此类知识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了学生在会计专业中的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不是单一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需要是不同的,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培养的会计人才要有通用、专业、学术和应用的类别之分,根据社会和企业不同的需求来侧重点的进行会计教育目标教学的制定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专业要求有非常强的技术性和管理技能,其中包括很多非常具体的操作方式方法和规范规则,其应用能力必须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实现,为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够快速的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教学环节上必须要注重以下环节,一是要增加实验课,我国高校会计教育要加大对实验课的投入力度,使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以真正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大会计实训的力度,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尽可能从社会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弥补高校会计教育实际能力缺乏的问题,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会计专业学习的实际运用能力。三是保持好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我国高校应该积极建立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关系,保持学生能够稳定长期的在此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同时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在其中实习锻炼或勤工俭学,不但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来源。
(三)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我国高校会计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共同欢迎,案例教学的主要优势首先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老师填鸭式灌输变成主动投入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在真实的案例教学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通过案例教学更加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是与具体的实际事件紧密联系而进行的,学生能够直接的获得很多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再者就是案例教学使一个问题的答案多元化,使学生在实际具体的问题面前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几个可行性的方案和解释,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比如以分析我国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教学案例时,采用会计管理的方法来分析企业的固定资产、财务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与此密切相关。只有在这样案例教学下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结束语
篇4
[论文摘要] 会计这一职业是伴随着钱财的出现而自然演化而来的,是一种社会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壮大——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做会计的,一名好的会计是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和工作而逐渐造就的。在造就一名高级会计的过程中,课程教学是一项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程序,而在现今的会计行业里,需求量正日益增加的是高级财务会计,因为现在各个行业里要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我国高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对高级财务会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高校中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从2005年开始,就不断地有名牌高校开设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精品课程,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也取得了基础性的成功。从中取得经验以后,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精品课程群也不断建设起来,各高校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有很大的不足,有待改进。
2我国高校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改进的过程中取得进步,认识错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落实到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通过对这些不足的认识和改进而取得进步。
2.1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上的不足
2.1.1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性不强
世间存在的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是随着时展而不断发展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同样存在不足,有待改进。会计是一种很古老的职业,但是同时它又是一个前沿学科,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会计教学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会计学的创新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上。
会计是一门需要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进步的学科。而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脱离了会计的实务性,这也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之一——没有经验。虽然我们会反驳说谁一开始就有经验啊?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弥补的。
在理论内容上我们偏重于传统基础理论的学习,没有兼顾会计前瞻性的内容,这也是影响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只有了解了前瞻性内容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到这门学科现存的不足,在想方设法弥补这些不足之后我们的教学内容才会实现真正的创新。
2.1.2高校会计教学课时分配不科学
高校扩招后学生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多了,所以相应的每门课程的课时减少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不例外。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所以很多内容都讲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师的要求就相应地提高了。如果老师知道哪一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这一方面花费更多的课时,那么学生将来会毕生受益的。反之,如果老师对会计这一行业根本不了解,对现今社会会计需要具备什么技能也不知道,那么他就不会知道这一个学期的课时该怎么分配,长此以往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虽然我们都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好的一面,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一时也很难根除。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影响就是它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现今学生自主性空前高涨的时代。
3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不足我们就改进,有错误我们就纠正,我们不是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我们要做不耻下问的孔子。前者得到的是一时的颜面,但是最后却害自己,遗臭万年;后者不耻下问,虽然在外人看来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是却真正学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且万古流芳。
3.1改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1.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日常的备课是老师最基本的功课,而备课的内容正是我们要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的内容。针对会计学课程创新性不足的缺点,授课老师需要多花点功夫在内容更新上。平时老师可以多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有什么最前沿的研究,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里,虽然学生可能不懂,但是了解一下总没坏处。再者,在讲课内容中,不要只讲课本上的知识,这样不仅抽象而且同学还不易理解,在课堂上多穿插一些实例,尤其是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例子,这样的内容不仅有趣,而且还有助于同学们理解。
在实践务实方面,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要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平时多开一些实践课,使学生在学校里初步了解会计行业的工作流程。在基本知识牢固以后,逐渐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多给学生一些实习的机会,使其在找工作时不至于什么都不会。
3.1.2使课时分配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
课时的分配就相当于我们教学重点的分配,而我们的教学重点都应该是将来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用得上而且是必需的东西,所以课时的分配十分重要。在这方面,作为老师还是要了解本专业一些前沿的东西,知道专业的发展方向,由此对相应的内容作课时上的增减。
3.2改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迅速,它在教学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传统的老师板书学生抄的教学方法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它节约了课堂时间,使得老师有时间多讲一些其他的内容。
但是,只使用多媒体做课件减少板书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现在会计行业的基本业务大都要用到电脑,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能够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流程,这对学生将来找工作会是一大助力。
4总结
我国的会计行业一直在改革,因为我们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想不落后就只能前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是如此,课程改革十分重要。希望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助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奇杰. 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视角[J]. 会计之友,2010(35).
[2] 易超群. 浅谈高校会计课程教学[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5).
篇5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定位已经渗透到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之中,改变着以往人们认识中的高校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责任,而没有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义务的传统观念。在会计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应本着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确立培养“品德好、专业精、上手快、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品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专业,从办学层次上看。目前有大学本科、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高、中级层次,研究生硕士、博士层次等多种办学层次;从专业覆盖面和招生人数上看,有资料显示,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十分之一的高等院校都办有会计学专业。仅黑龙江省属25所本科院校中,就有13所院校开办会计学本科专业。且招生总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把会计学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如何呢?
多数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建立了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架构。设置了课程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电算化会计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立足于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90%的人认为,在校会计专业课学了不少,但如果直接到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高校中,要么实践学时满足不了要求,要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实验教程内容单一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系统的教材或教程,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或自编或收集一些资料供教学和学生使用。有些未及时修改和补充的内容只好删减掉,有些新的实践资料及时补充一部分,但不完整,实践内容单一陈旧。
(三)实践教师缺少指导经验
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经常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些院校因近几年突击进人,使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而老教师又忙于评职晋级,教师社会实践缺少系统的参与和研究。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四)实验、实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在走访高校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增加了投入,使实验实习环境有了全面改善,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由于缺少人力、财力的进一步投入,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资源处于初级开发利用阶段,有的院校干脆把好端端的实验室和应用软件闲置起来。使优质资源形同虚设。
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学校财力因素等。除此之外,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主要原因。
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真正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缩短校企之间供需的差距,哈尔滨学院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实践教学校企共建设计。
二、哈尔滨学院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设计
(一)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解析
从哲学意义上讲,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把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特性。方法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理论,验证、运用并创新理论,使学生具备岗位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为此,实践教学应放在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统筹设计。
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两个阵地,共用学校与企业两部分资源;共同设计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实践比例、实践环节等,共同完成高校实践教学任务。一句话,高校的实践教学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
(二)成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
成立本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由学校与企业双方人员组成,签订协议,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落实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实践教学共建办法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有方案、有制度、有考核,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求得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支持。取得学校资金支持。加大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共建模式。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校企共建思想为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即主要环节。具体为:
道德操守教育——观摩实验——课程实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专业编程实验——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践、学年论文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组成实践教学体系。
1.道德操守教育:制作专业教育专题片,通过组织观看财务会计从业人员遵守操行和违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诚信和操守教育,并结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坚持准则是本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2.观摩实验:此实验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看专题片和实际观摩实习等方式完成。专题片的制作要纵观企业财务资金活动全貌,注重会计核算细节,反映规范、现代、直观的财务运行活动;观摩实习即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使学生在熟知财会业务知识之前,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概貌、财务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会计应用特点等。便于安排学习进程3.课程实验:此实验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理论。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验证学生对理论掌握的程度。该实验要取得现代企业真实(应作技术处理)、完整、现实的资料,在学校实训室内即可完成。
4.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此实验分为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和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两个步骤。一般来讲,手工与电算模拟实验应使用同一套资料,便于理解会计学理论,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要求。该实验应以不同类型企业完整的会计活动为基础。对实习基地所提供的完整的会计资料进行再加工,在校内为学生创设企业模拟环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岗位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工作,检验与岗位需求的差距。
5.专业编程实验: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实验,即利用Excel、Access的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计算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自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为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6.ERP实训: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性训练,在完成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后,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评价。通过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灵活运用专业理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实验(训)需要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在校内实训室内模拟完成。
7.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实际应用与创新实验,该环节要求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战。实战前,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考核等,合格后方可进驻企业。学生进驻企业前要与院方签订协议,承担违约责任。学生进驻企业后,将参与企业财务运营活动,办理对外业务,接受真正的考验。毕业实习后。举行实习经验交流会,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8.毕业论文:在理论学习和各环节实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教师指导,选择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充分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论文要体现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特点,经过校内教师认真指导后,请企业教师参加答辩评审,把好质量关。
(四)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实行规范的教师管理机制,制定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使教师完成技能指导水平提高和对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双重任务。教师每年要拿出实践成果,递交实践报告。学校组织座谈交流、评议和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对教师全面考核的指标之一,成为评职晋级的一个依据。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把聘任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中,规定固定的工资补助标准,签订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落实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企业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考核的一项指标。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五)实践指导教程的完善
学校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必须集中修改实验资料,对企业实际资料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编写实验教程。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提供企业财务活动设计方案。
篇6
综合性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旨在向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技术人才。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合格与否,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完成、社会经济部门效益能否提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江苏省具有会计专业学位点的综合性高校培养方案中,都有独立设置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且时间安排都在最后一个学年,持续时间都在10周左右。各高校都有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均规定了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答辩的要求、程序及论文评分标准等,明确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定稿等各阶段的截止时间,并且全部工作都要求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完成。各会计专业学位点都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和写作规范,对相关附件也都有相对应的写作指引或参考模板。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经管类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各会计专业学位点每年都会根据形势发展设计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基本在第7学期末商议确定选题,学生根据选题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然后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然而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期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选题难定。由于会计学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对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既有规定的账目也有规范的核算方法,只有涉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事项时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样一来,如果对于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研究,难免落入教科书的窠臼;而对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也只能对规定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对目前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展开理论研究,探讨其不足和如何改进,以及对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都是不错的研究方向,但对缺乏研究工作基础的本科生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对综合性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更难,因为其教育模式并不偏重于理论分析,而是融入一定数理分析和计算技术的应用创新模式。
上述原因造成会计方向的选题范围过小,而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学生人数又众多,因而只有将相关或相近研究论题都纳入选题范围才能满足选题需求。相关论题包括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审计方向,财务危机、财务绩效等财务方向;相近论题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方向,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企业管理方向,高管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对于相近方向的选题往往要求必须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以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导致题目设计的难度增大。
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难执行。确定选题后,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出研究框架,再由指导教师审核把关。一般来讲,选题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主要做案例研究,而定量分析则主要做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主线,而实证研究强调归纳和演绎,从样本推知整体,从宏观分析微观。
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实证研究的选题,但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却发现并不简单,如数据难找、模型难懂难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困难等。那些不愿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的学生,后来发现案例分析也不那么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现状和问题”及“问题和原因”,提出的建议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写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多数学生会自行改变开题时设计的方案,任意删减,造成框架不合理,逻辑不严谨。
3.写作不规范。教育部门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一般在25%~30%之间。对于定性分析论文来讲,由于规范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的运用,导致文字叙述占大量篇幅,且多数是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为了降低重复率,学生往往将原本科学规范的学术语言替换成大白话,甚至出现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况。而对于定量分析论文来讲,由于其包含一定量的数据、模型和处理分析,相比定性分析论文而言,修改任务较少,但仍有降低重复率的压力,因此学生常常会在字数达标的前提下,大量删减理论部分,造成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对实证分析的支撑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成因
1.专业特点的原因。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相关论题往往比较敏感,会计数据也会涉及到商业机密(主要涉及非上市企业或敏感信息)。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或案例的,只能针对公开数据(如财务报告、公告等)进行分析,未公开的数据则因无法获取而无从分析;以非上市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即使通过一定渠道拿到部分资料,也往往因数据不全而无法分析。上述情况导致有些好的选题被迫放弃,造成会计选题范围小、选题难。
2.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不当。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献检索、图书情报学等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要么设置为选修,要么根本未出现在培养方案中;二是常用统计软件、财经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设置为选修。由于有些高校对于选修课程规定选课人数的上限,没有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对文献检索工具不熟悉、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论文写作第一个环节——查阅文献时就遭遇了困难,继而会产生撰写论文的自信心不足,严重制约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是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的高峰时期,很难保证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指导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增大,非财经类院校也普遍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并大量招生,而师资力量却并未成比例增加。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加大,与学生沟通交流次数减少,导师对学生论文质量跟踪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吃苦耐劳的品质相对匮乏,加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学校不会在最后关卡亮红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1.开展科研技能训练。综合性高校应积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高校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并通过开设多项技能培训项目,如数学建模竞赛、模拟股市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既帮助学生修完了创新学分,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除了开展上述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外,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还应在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数字文献资料检索的工具、建模、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此外,应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对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本文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生认为选题应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应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但这一时期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较多的专业课程,给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建议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对总学分的要求或适当压缩非核心课程或其他实践环节的授课学时,减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上课压力,既给学生考研、就业留出空间,又能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投入。
3.严把论文质量关。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并增大核算工作量,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指导教师应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时间节点,督促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对于科研能力欠缺或专业基础不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告之外文文献的常用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获取的主要网站、案例分析资料的获得途径,并且对数据的真实性、模型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度严格把关。经常召集学生开会研讨,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总之,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论题难定、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执行不力、写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从学校方面来讲,应全方位的规划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缓解毕业论文的各种矛盾,减轻毕业生负担;从教师方面来讲,应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技能和方法,以责任心和爱心对毕业论文全程跟踪指导,严把论文质量关;从学生方面来讲,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在毕业论文中的主导作用;从社会方面来讲,应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减轻毕业生论文工作的外界压力。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的到来,会计作为“商业通用语言”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工作,能否伴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终身学习等新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已成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从理论界的讨论到企业和社会组织反馈情况来看,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会计职业教育脱离实际(黄智、于洪2012),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特别是上岗前实际操作能力差,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陈占武、陈蕊、杨琳2013,赵金江,2014)。作者从查阅10多年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来看,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已形成了共识。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存在着眼高手低,既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又忽略了学生应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王化峰,2013)。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有这样的疑问,这门课对我有什么用?这岂不是在向我们教育工作者“讲述”“意义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缺少了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降低,更谈不上知识的“自主建构”。会计职业教育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且长期得不到彻底纠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需求不清晰、定位模糊。从现有文献来看,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比较零散,也不充分。根据美国财务学家道格拉斯•R•爱默瑞和约翰•D•芬尼特的自利行为原则,作者认为,与其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或道理,倒不如从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此,针对我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作者运用市场营销学有关理论和技术,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市场需求、细分和定位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相关组织和人员参考。目的是促进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尽快真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上来;真正像医学、工程教育(孙铮,2015)那样尽快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有发展后经的、称职的会计专业人员或职业人员。
二、会计职业分类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从会计专业的分类来看市场需求目前我们高等院校组织教学的会计分类普遍是这样分类的: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当前这种分类方法有它的作用,但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因为精确地说,学生就业应聘的是职位,也就是工作岗位。因此,会计职业教育,就需要对会计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分类,由此才能看到真正的会计就业或会计职业需求。从会计职业教育就业角度来划分,应该有这么几种分类方法:1.按照工作的性质划分。有出纳和银行日记账会计、总账会计、专项明细账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筹融资)、审计等岗位。2.按照服务对象划分。有对董事会或股东等服务的对外报告财务会计岗位,有对经理层或行政领导报告的管理会计岗位。此外,基于预防金融风险,特别是为了加强对企业资金链管理,目前对债权债务的管理已突显出其重要性。传统的往来账记账和管理的会计岗位已超出我们过去所定位的债权债务或往来账项的管理范围。因此,作者将其单独定义为对外财务关系会计岗位。它是服务于整个会计主体,管理企业的债权和债务以及与债务人打交道的会计岗位。3.按照行业性质划分。有工业制造业会计、内贸会计、外贸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医院会计、酒店会计、餐饮业会计、物流业会计、物业会计等。当然,这种划分之后,还要按第一、二种分类方法进一步划分,形成该行业的会计工作岗位。按照行业分类方法是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后,我们在教学中取消的分类。但是,这种划分对培养专才,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极为有用。因此,把它拿回来,再按照目前的经济组织形式重新做了划分。4.按组织规模划分。有大型企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中型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5.按照管理类别划分。有项目会计岗位。按照工作组织形式等不同,国际上将一次性的工作通常称作项目(PMI,2008)。众所周知,现在项目很多,也很大,企业等许多经济和社会组织都在开始以项目来管理日常工作,而国际、国内尚没有项目会计学科和操作规范。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项目活动频繁,我们的一线财会人员不可能回避,因此,将其划分出来有利于教学中重视并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从会计职业人员的成长和职业进步周期来看市场需求就职业会计人才的成长来划分,通常的做法是将其分为高端会计人员、中端会计人员、低端会计人员或者称其为高级会计人才、中级会计人才、初级会计人才。常识告诉我们,中、高级会计人才或人员是其在工作岗位上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工作实践锻炼出来的,而不完全是我们全日制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从这种分类以及后一句话的说明可以看出,我们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运用这种分类,提出培养中高级会计人才是不切实际的办学定位,因此,干扰了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会计岗位新上岗人员一开始都是要做低端的工作或者叫初级岗位工作,低端的工作做得不好就很难有机会去做高端的事情,因此,初级会计工作岗位是对高职院校的主要市场需求。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从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理念来看,教育本来并不应该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分为高、中、底这样三六九等,这有害于人的发展变化。事实上,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通才和专才的分类方法在现代的高等教育中已形成共识。但是,前者也有其科学的一面即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潜力的培养。
三、会计职业教育的市场细分与定位
(一)市场细分从上述分类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1.就组织规模而言。当前,国内大型和较大的组织和单位一般都要求211、985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而中、小、微型组织和单位才考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后者才是我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目标客户群,即高者院校的目标市场。这也是现实需求量非常大、未来的竞争将非常激烈的市场。因为中小微企业,他们往往做不到对新招入人员上岗前进行必要的培训,需要新进入人员应具备立即能上岗或顶岗的能力,但这却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薄弱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达不到诸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一味或过于强调“宽口径”教育对会计职业教育是不利的。现实中它会削弱我们对学生动手能力或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而不会实际操作,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首先就不符合职业道德,更难以谈得上高素质。因此,只要我们找准了这个薄弱点,就可以准确地抓住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切入点和重点。2.就会计人员成熟度而言。如前所述,市场对会计职业的岗位需求有初级岗位、中级岗位、高级岗位。初级岗位主要又有:出纳和银行日记账岗位、总账会计、专项明细账会计。中级会计岗位有: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筹融资)、财务分析等岗位。高级会计岗位有:财务管理(财务战略规划、预算编制和执行)、审计等。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初级岗位应用人才,应该是我们职业技术院校的主要目标市场。对于中高级岗位,可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会计职业机构的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来实现,这涉及到国内的MPAcc,国际合作的ACCA等。
(二)市场定位从市场细分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初级岗位。但是,教育产品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有着不同特点,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直至价值丧失,而教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在其工作生命周期内(一般30-40年)具有价值成长性,即经过一定的周期,初级岗位人员会提升素质和能力而向中、高级岗位发展,如CFO等。在学生从就业到退休的一个发展周期内,就业之初,是对初级会计岗位的操作能力的要求,这是当前会计职业教育的最薄弱环节;一般而言,我们的学员两、三年以后,才有进入中级岗位的机会或可能,这时,需要的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逻辑综合能力;五年以后,才有可能进入到高级岗位,这时,就要有是管理、学习、创新意识。同时,会计专业人员也是企业综合管理人员,如CEO等的重要来源。因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适应中小型组织需要的,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会计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强调的,也是往往被我们高职教育忽视的一点就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首要技能应该是具有会计初级岗位的适应能力,这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一步,也是学生就业的门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应该清晰规划。动手能力、逻辑综合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管理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应该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教育模块。这涉及到学生就业、发展后劲和高职院校的远期市场和学校的专业品牌问题。按照上述逻辑梭理以后,几个模块的轻重缓急,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的安排,应该更加清晰。
四、满足上述市场定位的教学组织
(一)与学生能力培养相匹配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设立:工业制造业会计专业、内贸会计专业、外贸会计专业、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专业、医院会计专业、酒店会计专业、餐饮业会计专业、物流业会计专业、物业会计专业。这样专业的设置学生最容易贴近实际工作情景,最容易学得会,最容易上手和能够立即顶岗操作。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行业会计基本原理当然具有通用性,只要上手后,解决了入门难的问题,改变行业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样设置专业也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背景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和审计等能力的基础。
(二)与学生能力培养相匹配的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行业会计学(就不同行业分别开课和实训,包括出纳及银行日记账岗位操作、明细账岗位操作、行业会计记账软件的操作),经济或社会组织运作原理(就不同行业分别开课),一般管理学原理,项目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原理,管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原理,会计职业道德和基本法律规范,逻辑,写作和口头表达,交际与沟通,会计职业的学习、调查研究、创新方法等核心课程。对于现有的其他课程应予淡化,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级会计学等这样的课程应该减少课时,并将其有用的内容整合到会计原理、行业会计、管理会计原理和财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和行业会计实训之中,进行强化。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有些课程设置对培养学生的动动手能力以及发展潜力作用不大。而且,像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这样的课程单独设置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和习得;高级会计学中的很多内容,如,合并报表的编制,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编制简单资产负债表、损溢表尚不熟练的情况下,学习这些知识,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更何况我们的许多教师也不并不熟练。这样的教学,不仅效率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浪费资源,更为重要的则是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合一部分教学内容,也是正是我们高职院校创新教材的一个很好的机遇。关于职业情景教育,台湾在这方面的经验则可借鉴。如,台湾各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都开设有小组论文课程,论文要求以具体的企业为背景,而且多人合作完成(一般以5认为限),他们在加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研究、分析,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人际能力(菜秋玉、池巧珠,2011)。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与会计从业等资格认证相衔接。
篇8
论文摘要: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国家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他们是否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会计工作的好坏。然而,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会计专业学生过于倾向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造成学生不重视职业道德。高校应通过完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师结构,发挥考试导向等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使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校学生进行的相关教育活动。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国家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他们是否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会计工作的好坏。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摇篮,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若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会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习惯奠定基础。然而,当前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却重视不够。因此,加强对高校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研究当前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缺位。会计课程结构是指会计专业在规定的学习期间所学全部会计课程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按照培养高级人才的要求,会计专业的课程由会计基础课程、会计必修课程和会计选修课程构成。高级会计人才应该是同时具备良好专业知识、技能和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的综合体。所以,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结构的完善要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培养。而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许多高校没有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设。例如,笔者所就读的高校,会计专业就没有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会计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只有《思想道德修养》或《道德与法》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安排的课时也少(一般4-6课时),并由非专业教师讲授。国家会计学院的一项曾有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有会计职业道德课吗?回答有的占20.27%,回答没有的占56.75%,回答有内容而没有单独课程的占22.98%。[1]沈阳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80.1%的在校学生没有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2]以上情况说明,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没有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处于缺位状态。
2.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存在缺失。同经管类专业及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会计学科专业性强、自成体系,所以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更加关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重视。与此相对应,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缺失。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在校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许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著作和教材,而且发行量大的教材都有相当篇幅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论述相比,我国目前各高校的会计教材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会计学原理》和《审计学》两门课程虽然涉及了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但前者只是介绍了少量会计法规和《会计法》中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4],内容显得空洞苍白,后者虽然在职业道德一节讲解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但因教学大纲的限制,课时安排非常少。以上情况无疑会使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先天基础。
3.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中会计职业道德教师的缺乏及会计专业教师自身的缺陷。会计教师对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才、发展会计事业负有重要职责。会计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然而,目前高校会计教师的教学结构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一般分为基础课程教师(主要讲授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主要讲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而根本没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即在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中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缺位。这种会计教师队伍的结构缺陷,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知识的先天不足。另外,一些会计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素质问题和本身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不强,因而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也模糊,导致不能在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和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转贴于
4.各种会计专业的考试中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缺乏。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研究生考试等,主要都是考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而且内容分值较小。调查发现,会计专业学生在校的一大部分时间用于准备各种会计考试。以笔者就读学校为例,少数人在大一下学期即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部分人大二下学期、大三上学期通过,大三下学期以来,部分人忙于考研、部分人准备注册考试。这说明会计专业的在校生格外重视各种会计考试,也说明各种会计考试对会计专业的在校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正是因为这些考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其内容、分值的匹配才应该更趋合理而不应该发生偏斜,但是,当下此类考试的导向却发生了严重的偏斜——偏重会计知识和理论的内容,而较少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以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例,考试科目有《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成本管理》,可以说涉及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所有内容,而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3]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很少,分值也很低。在这样的考试引导下,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很自然会把学习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学习。
二、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现行的会计学科课程体系,增设会计职业道德课。针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缺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缺陷,高校应调整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并有计划地将其纳入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使其成为会计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具体讲就是,把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规教育等课程定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向在校大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只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将其定为专业必修课,才能引起方方面面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才能使其在高校会计教学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并在师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等方面得到保障,从而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最好安排在大学四年级,因为此时学生已系统地修完了各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对会计理论、技能和知识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案例系统地讲授职业道德,就可以广泛地涉猎企业财务、税务、审计、电算化等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在提高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和法制观念,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职业品质。
2.加强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缺乏,国家应积极组织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共同研究编写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以供各高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选用。同时,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会计专业现有核心课程的教材进行修订,以增加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选编相对应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道德难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从而促使学生在将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道德自省。在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出版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即在讲授会计专业课诸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每一门课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学》的会计要素——资产中“现金”、“银行存款”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财经纪律,严格遵守银行结算制度,加强企业货币资产的管理,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制度意识。
3.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结构,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说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成为具有高素质、高风尚的会计人才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建议设置会计专业的高校一方面要培养专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课程的教师,以弥补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缺陷,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也要特别注重对现有岗位上的会计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因为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教师本身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或者教师的言行反映出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低,就会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在各种类型的会计考试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针对当前各种会计考试内容中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少、分值小的情况,今后国家应该在各种会计考试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分值,以便通过各种类型的会计考试引起人们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视,从而发挥会计考试在建设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应该说,学校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就应该把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考试和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考试以及会计专业技能的考核放在同样的位置,比如增加会计法律制度、会计职业规范、会计道德修养方面的考试内容,并增大这方面的分值,以便通过平常的考试,让学生在心底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各种会计考试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和分值不能仅是走形式,重要的是要通过考试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颜玲,黄云明.应加强和改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经济论坛,2004,(15):121-122.
[2] 陈祺,戴蓬军,马正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2005,(9):88-91.
篇9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
1.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
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应,与就业需求对应 。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按照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和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设置专业的框框,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来设置课程。
2.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挂钩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并且使之有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把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相关课程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会计师资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课程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的实践课堂,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课堂。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根据会计专业群和人才培养需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财务会计实训中心和ERP沙盘实训中心,要尽可能的按照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布置,建设“一体化”全景学习场所,实现“理论实践合一”、“学生职员合一”、“教师师傅合一”、“课堂现场合一”的四合一会计实训基地。要为学生提供扎实可靠的锻炼机会,并使学生的工作能力达到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
(二)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第一步,在入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或学校财务部门参观实际的会计资料,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对会计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二步,学期中,学习专业课程时采用一体化教学,理论授课与模块实训相结合,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实践处理进行系统训练。实训模块按照教材章、节设计,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通过模块实训,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训练,使学生完全达到实际工作需要。
(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人才交流,打造“双师”。一是学校派年轻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并定时请企业的技术师傅进校指导,培养学科带头人掌握实践技能;二是从企事业单位选派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三是以年轻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技能的一体化教师。
二、重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建设改革,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通过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市场调研。就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了全面调查(见附表一、附表二)。
1.您认为学校学习的哪些课程与现行岗位工作的适应性强:
表一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样本数:58人)
课程 会计学学原
理 税法 税务会计 财务
会计 财务
管理 会计软件应用 经济法 成本
会计 会计报表阅读与分析 管理会计 审计
财经
法规
与职
业道
德
人数 58 43 35 58 51 58 53 43 58 43 35 51
比例(%) 100 74 60 100 88 100 90 74 100 74 60 88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报表阅读与分析课程的达到100%,选择财务管理、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均达到88%,而有些课程在各个岗位上作用并不明显,这些课程可作删改,数据显示选择税务会计、审计只有60%。从毕业生调查表分析:针对高职毕业生来说,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报表阅读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财政与金融、财经应用文、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都在50%以下,可作为选修课程。
2.您认为哪些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
表二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样本数:58人)
课程 会计业务操作 纳税申报业务 会计电算化 点钞 会计模拟实习 报表编制 珠算 会计书法 文字处理
人数 58 41 58 24 58 21 12 12 41
比例(%) 100 70 100 40 100 36 20 20 70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会计业务操作、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技能的达到100%,选择文字处理、纳税业务申报达到70%,而有些技能的实际岗位应用面比较窄,可作删改,数据显示选择珠算、会计书法的只有20%。从毕业生调查表分析:会计业务操作、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是必备的技能,必须加强。
结束语
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我认为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必须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以会计岗位技能为中心,按岗位模块和岗位流程组织教学,模拟企业、税务环境,为学生多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迅速与社会接轨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多为社会输送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荣成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 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新论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高芳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J】职业技术教育,2008
【4】 袁长明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初探 【J】职业时空,2008
【5】 刘福成,成文章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说明:本论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立项号:13051453)阶段性研究成果。
1刘会颖(出生年月1971年10月),女 ,河北省三河市,大学本科,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会计教学与职业教育
2夏秀芳(出生年月1966年9月),女,河北省保定市,硕士研究生,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会计理论与实践
篇10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看似主要原因是因为每年毕业生人数过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占比并不高。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和社会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失衡,造成了高校这方面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这方面招工难的两难状况。当下我国会计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也就是说一方面,中低端会计人才过剩,人才同质化问题显现。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以及高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因此高校转型中调整会计人才的供给结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各地方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当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培养中主要存在的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近十几年来,大量高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投入到会计工作岗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多数用人单位对我们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不十分满意。反馈的不满意原因主要是这些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各方面适应能力、领悟能力、协作沟通能力较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部门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 高校会计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
近年来,我国会计人才存在着供需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也就是说一方面,中低端会计人才过剩,人才同质化问题显现。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以及高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突出。目前会计人才需求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层次和各层次的需求数量是有差异的,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来一直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造成高校人才输出同质化倾向严重。
2. 未能注重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
各地方高校一般关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未能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質的培养。目前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是单调而匮乏的,主要侧重学历教育,强调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完全融入到会计教学体系当中,只是单纯的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会计专业的教师主要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大多数教师在会计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就显得脱节了,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无法使德育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我国高校会计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相关科学理论的介绍,而缺少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缺乏理论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也不具备会计岗位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屡屡受阻。
1. 会计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仍然选择以教材、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虽然,一些课程已经开始加大案例教学,微课教学等方式,但在适应市场适应经济发展方面还做得不够。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学注重理论教学,辅以例题及课堂练习的讲解以及学生课下刷作业题。大多数高校都建有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对模拟单位一个月的业务进行处理来巩固理论教学的效果。客观的讲,还是有一定教学效果得。但当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未能关注市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会计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门数仅局限于会计专业或相关内容内,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较窄,不利于培养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 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的问题
当前各地方高校本科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受全世界经济和金融热的影响,会计专业学生规模更是空前上涨,与此同时会计专业教师数量却没能同比增加,使得各高校的生师比极为不合理,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非常重,根本无暇进行科研以及教学法研究,加之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导向往往注重论文数量、课题到位经费以及专著等科研成果,使得教师疲于围绕学校的考核标准跑课题、拉项目,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授课,甚至有些教授让自己带的研究生代替自己给本科生上课,结课考试时利用划重点或透露考试内容给学生,让学生高高兴兴通过课程考试。这些教师无心教学,年终考核时凭借自己的一对科研成果反而成为了教学标兵、科研先进工作者。在这种导向影响下多数青年教师纷纷效仿,把精力全放在了科研上,对待教学马马虎虎,根本无暇顾及教学法研究,更没有精力关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3. 现行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单纯靠一份试卷的传统的考试方法已经不能够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单纯依靠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就给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进行定论,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现行的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三)会计实习流于形式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较为理想实践教学是通过派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来完成。通过对历届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座谈、调查,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各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往往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不断强调实践教学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会计专业的会计实习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半年的毕业实习来完成,但许多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们往往把毕业实习当作求职的途径。加之在这个时间段毕业班的学生忙于参加研究生考试、各地区公务员考试会放弃会计实习,即使一些学生勉强进行了会计毕业实习,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的工作是一些端茶送水,打扫卫生的事务,所以大多心不在焉。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时间、内容以及实习效果并无具体考核监督机制。
2. 毕业实习单位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随着各地方高校本科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高校一般对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实习采取学生自联实习和学校指派老师带队集体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其中学生自联实习占比比较大,往往高达80%-90%。学生自联实习是指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单位鉴定表、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由于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因为大多数实习生到企业后无法独立完成所交付的工作,所以自联实习的学生一般并不真正参加实习,往往是随便找个单位开一份实习鉴定表敷衍了事。
三、提高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高校要贯彻供给侧改革的精神,站在人才供给端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努力克服传统会计教育的不足,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当前我国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对高校而言,就是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很多,但我们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会计专业人才出现了人才结构性过剩,即人才的无效供给过剩。高校会计专业建设务必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关注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借助互联网+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高校会计教学模式
目前各高校会计本科教学奉行以学生为本,以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和会计毕业生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和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结构的新变化来组织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转换自身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科学评价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案,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1.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实施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的会计教学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会计专业实施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学生利用线上学习课程视频等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线下教学则通过讲授课程重点知识,针对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实践活动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效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
2. 加强教学研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要硬、软一起抓,既要保证师资的学历结构及科研能力,也要强调师德师风的建设。当前广大教师教学精力投入是难点,这是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导向出了问题,为此高校要把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师风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学校制定的师德师风措施应该具体,可检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试卷、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来评判教学水平和教风;在教学、科研各方面對青年教师加以指导。
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符合高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看现状,更要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各专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培养锻炼优秀师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最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目前各高校都有政策推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教授开课比例与教授占比应大体相当,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此外高校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参与教学改革,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坚决杜绝:重教改立项,轻教学研究;重鉴定,轻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和实际教学脱节的问题。
3. 建立对学生学习的综合动态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学生的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改变课程以最后的一次结课考试来评判学生学习成绩,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可以把案例分析与基础知识考核结合起来,从平时考察作业、课堂上的表现力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考核学
生。科学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既可以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其考核评价的结果与课程结课考核结果相结合,又能全面地对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既能加强学习过程控制,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会计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