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到2015年,宁夏的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与失能失智老人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与自理老人的比例不低于1∶10,但是宁夏的养老护理员队伍遭遇了空前的尴尬,这就使相关政府部门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一、养老护理员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1)我国将处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将处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年均增加800多万老年人口。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400万,年均增加100万。
(2)宁夏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全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速为3.2%,而我区达到了5.1%。预计到2015年,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9.3万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2.7%;2020年,将达到110万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5%以上。
(3)居民健康养老观念不断增强。空巢老人以及夫妇双方赡养双方父母的压力过大以及国家老龄化人口急速增长的趋势,老年人目前由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向社会化养老转型。更多的老年人在老年护理中心、老年公寓等社会服务部门度过老年生活。
2.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按照我国推行的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靠社区养老、3%的老人依靠机构养老)计算,全区养老护理员缺口率约7万人。然而,我区养老护理人员还不到500人,且98%没有经过规范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寥寥无几,且普遍存在服务水平低、学历低、年龄偏大、不具备专业技能的特点,养老护理员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短缺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养老事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刚刚起步
2008年以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虽然从90年代以来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只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合格的老年服务业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二、我校护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1.护理专业分布情况
宁夏卫生学校(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宁夏青松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职业院校都设有中专护理专业,每年毕业生近几千人,目前我校护理专业2012-2014级在校生达2313人,是宁夏护理专业招生办学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
2.护理专业中专层次就业存在的问题
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并有一定比例的本科、硕士、博士比例,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对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人才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相对中专生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的护理人才无论在职业修养、心理成熟度以及基础理论、技能方面都更胜一筹,因此,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招聘大专以上学历护士更具有市场价值。
三、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首先增加对老年护理等相关理论课程的开设,其次重视与宁夏老年护理中心的负责人每年定期合作完成一批学生的“国家中级老年护理资格证”培训认定;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机制,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为社会培养更多亟须的专业护理人才,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护理专业师资队伍
首先,我校聘请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专家指导专业改革;其次,我校积极选派教师到老年医院、社区、相关机构学习引导教师接受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实践、锻炼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学校通过在职培训学习,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工作标准,为老年护理教学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3.实训条件配置建议
篇2
关键词: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老年患者;自护;生存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的极大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包括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护理。由于我国的护理概念起步较晚,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的管理护理工作不到位,者因护理不到位而造成老年患发生各种意外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时,护理不到位也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1-2]。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一种对于老年患者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为探寻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于老年患者的自呼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了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且需要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且需要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7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其中观察组中男55例,女3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5.8±3.9)岁;对照组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6.3±3.6)岁。入选标准:均无重大心肺肝肾等系统性、器质性疾病;无精神类障碍及无法沟通者;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如医疗基本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式是:①病房区环境:对患者的病房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清除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障碍物,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建立创造舒适、卫生、安全的环境。②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数身体比较虚弱,并且对于饮食有很多禁忌,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饮食食谱,注意营养均衡,对于出现饮食不是等反应的,应立即遵医嘱给予干预治疗,防止引起其它反应。③建立适当的医养护理管理小组:组织建立合适的医养护理管理小组,明确成员模式和分工,建立合适的巡查机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措施,以加强对患者安全的监管。④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养护理意识:加强组织宣传性,定期开展医养护理素养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是相关护理人员明白医养护理模式的实施要点以及重要性,提高医养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提升医养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意识,树立护理人员关爱老年患者的爱心。⑤建立合适的护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人员分工计划和工作时间,合理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分配,防止护理人员因为疲惫而疏于有责任心的护理,对于年龄特别高得患者,应该给于更加密切的关注,防止可能性的意外情况发生。⑥建立完善的安全防御C制:对于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应该诶与定期评估,找出可能威胁老年患者安全性的因素,发现在对老年患者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改善,预防为主。
1.3观察评价指标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老年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之和除以总例数乘以百分之百;并且记录整理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和发生的安全事件,比较安全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通过数据分析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安全事件对比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患者的治疗不在单单局限于治疗本身,护理在现代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治疗工作,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大多比较虚弱,心理也会相对敏感和孤独,自我护理能力也会相对更加弱小,因此护理模式更加能够显现出其重要影响。老年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水平,也更加需要舒适的心理呵护和人文关怀,将这两者有机结合,便是现在较为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医养护理模式。它能够在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对于老年患者的人文呵护,增强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率,从而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4]。在本研究中,通过医养护理模式与传统临床护理模式的对比,能够发现老年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性的提高,对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的下降,P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患者采取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梅,戴夫,于卫华.综合医院老年病区医养结合运行机制实践[J]. 护理学杂志,2016,31(7):1-4.
[2]马宁,孙荣青,段峰.河南省“医养结合型” 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668-670.
篇3
各区县、局总公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为了贯彻市政府《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1996年第1号令),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实行全额核算的财务会计制度,现把《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试行办法》、《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记帐、差额缴拨”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规定》以及与之配套的《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工作表册》、《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工作流程图》汇编成《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手册》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意见,请及时报告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附件:《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手册》(略)
篇4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养老服务行业整体不景气,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低下,造成需求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而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被照护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危,以及养老机构经营效益。绵阳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圈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截至2017年年底,绵阳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占21.3%,65岁以上占14.7%,已达高龄化程度。这里的养老护理员状况在一定程度可代表我国西南部地区养老护理员的现状。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改善从业环境、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绵阳市民政局2017年年底统计数据表明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公办12家、民办19家、乡镇敬老院218家)。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出20家养老机构(含乡镇敬老院13家)共134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
(二)方法
以自编问卷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持证及培训、工作现状、薪资福利等方面。考虑到护理员文化水平差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100%。
三、调查结果
绵阳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
(一)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本地就业为主,人员流动性大
绵阳市养老护理员男女比例约为1:2.5,平均年龄48.5±5.3岁,以本市人员为主,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平均工作年限3.08±1.1年,侧面反映出人员流动性较大,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流失率超过10%。但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养老护理员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95%)、女性超过九成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所不同。在分析年龄与文化程度关系时发现,年龄越小,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越高,反映出护理员队伍逐步有专业人才进入。
(二)专业化程度低,持证率低,专业培训少,医护知识缺乏
绝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来自于务农、家政及其他行业,将近1/3的养老护理员从没接受任何培训,一半以上的仅接受过单位内组织的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岗前培训。反映出该行业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在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再次接受培训。护理员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单一。
(三)劳动强度大,劳累感明显,收入偏低,上升空间不足
超过6成的养老护理员同时照顾5个及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57.5%的护理员感觉疲惫或非常疲惫。收入偏低,一半以上护理员月收入低于2000元。59%的护理员觉得没有上升空间,9.7%的一直想变换工作。
四、对策分析
(一)加快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
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心理疏导、康复保健、医疗急救等专业护理知识,导致养老机构严重缺失康复护理功能,大多只能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这与很多文献一致。要鼓励各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尽快弥补行业人才缺口。调查发现,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服务型人才是养老机构最紧缺的人才,所以要着重培养护理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这跟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加重医学常识、老年护理技能和交流沟通类知识的比重。
(二)加大对目前在岗护理员的培训
短期内培养大量专业护理员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对目前在岗的护理员继续培训,定期进行专业资质认定。考虑其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对理论知识可以放低要求,让其掌握常用的老人护理技能就好。提高对老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给予临终关怀的能力。应根据岗位需求,以多元化的培训,如专题短训、理论实践相结合、技能比赛等方式,使护理员可以在生活护理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康复保健、疾病护理、心理慰籍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时,结合国外养老经验,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让全社会投入到养老工作中。向社会招募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护理人员举办相关讲座,或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医学支持、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增加投入,提升养老护理员薪酬水平,稳定护理员队伍
当前社会对该行业认识不足,加之行业收入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最终形成低收入、低素质、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工作状态的好坏取决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共同作用。工作条件和工资等属于“保健因素”,有助于保持员工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而成长机会和晋升等属于“激励因素”,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尽可能表现得最好。因此,如果政府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消除不满意因素,就可以稳定护理员队伍。同时政府要大力宣传、倡导改变养老观念;教育机构加强职业认同教育,共同提升养老行业的内在价值与成就感,吸引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还要让护理员有机会接受更高级别的专业培训,或建立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多管齐下,共同打破恶性循环,带动养老行业良性发展。
篇5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是指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我国养老护理护理人员严重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从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一般是5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很多属于兼职性质)。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较低,一般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能达到基本照料的水平,缺乏医疗常识。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专门培训机构,护理人员资源分配严重的不平衡,广大农村以及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滞后,护理人员资源缺乏。
(一)老年护理人员供不应求随着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增加,相应的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巨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66,《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每千人才拥有不足2个护士,然而护士偏重医学,并不是针对疾病预防和老年康复的。绝大部分护士因为养老机构中医疗服务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低,并且也没有职业晋升的机会不愿意转岗到养老机构做老年护理工作,工作阅历丰富资质较高的医护人员更加不愿意进入到养老机构或者护理机构,因此,老年护理人员目前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另外,我国没有建立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我国护理医学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不同教育层次,但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尚未构建起与我国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资源投入较少,全国各大高校没有设置养老护理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导致老年护理人员输出量较少,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一般设置护士类学科,涉及到老年护理的学校较少,种种因素导致养老护理人员的供给不能满足老年的护理需求。
(二)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根据以往的调查,目前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不能称之为“老年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只是提供端茶送饭,洗衣之类的日常生活照顾,缺少医护常识,对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和老毛病不能进行简单的治疗和护理,一旦老年人身体不适或者急性病发作,不能及时给予救助,使老年人往往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另外,部分老年照料人员服务态度差,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缺乏了解和关怀,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心理期望。这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来说,属于比较消极的养老方式,会加速身体机能的老化,增加老人的精神焦虑感。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落后,以及对护理人员培训的缺乏,以及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得老年照料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服务老年人的意识,缺乏工作热情,而且缺乏职业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三)老年护理人员的地区分配不平衡就农村地区而言,农村老年人数量庞大并且缺乏必要的养老资金,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护理相比城市更加缺乏保障。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空巢老人现象严重,养护老人的人员数量大量减少。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农村老年人口不仅不能享受养老和护理服务,还要承担一定的劳动,加剧了身体老化和病化的程度。农村老年人的疾病护理服务人员更是缺乏,农村的老年人能否得到基本的养老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配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难度比城市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更大。尽管一些城市建立了养老护理院,护理人员素质较高,但是这种资源较少而且老年人护理成本较高,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没有经济能力无法享受专业的护理人员服务。
二、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围绕开展老年护理人员教育,加强职业态度培训,老年护理人员的政策扶持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等方面来培养一批满足当前养老、护老需求的老年护理人员。
(一)开展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和技能鉴定建立多元化的护理教育体系。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多样性、差异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农村、城市的养老模式。就农村而言,目前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模式,针对这种养老模式,全民特别是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护理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尤为重要,老年人应该学会自我护理的常识。最重要的是开展护理教育培训班,老年人在家务农的子女必须参加学习,提高防病急救意识。考虑到农民的经济偿付能力,这部分培训应由政府拨款,对学习老年护理技能突出的子女给予奖励。另外,乡村诊所的医生应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培训对象,可以对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就城市而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护理服务同时发展,同时还出现一些养老护理院这类护理机构,面对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对老年护理人员的教育应该多样化。对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分为专科教育(大专、中专)、大学教育(本科、硕士),并对从不同层级毕业的学员进行资格认定,例如,借鉴会计行业,有从业资格证、初级、中级、高级,老年护理服务的资格鉴定根据教育水平、实际操作来颁发资格证书,对于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教育,教育年限不同。对于大多数老年护理人员来说,实践更加重要,理论学习时间和实践时间应合理分配。专科教育学生的来源主要是家庭妇女、失业再就业者和一些应届高中毕业生,不设入学考试。在学生入学半年后再进行考试,用来考核学生的护理从业知识和素质,注重护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大学教育是针对高级护理人员而言,学生主要来自转岗医生、护士、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主要培训高级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鉴定。有的地区开始注重养老护理人员的技能资格鉴定,以江苏省为例,注重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鉴定,解决目前养老护理人员的不足,目前已经在全省先后建立15个技能鉴定所,开展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鉴定,举办多期培训班,组织等级鉴定,目前护理队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二)注重老年护理人员职业态度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老年护理的职业态度问题,所以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培训及其重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护理情感起着直接决定以及导向的作用,能有效对护理学习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调查表明,因此应该在护理人员的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据调查只有4%护生认为老年护理有较好的就业前景,42%护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老年护理工作充满了各种猜疑,其他有的是为了文凭,并没有多少人有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打算。在进行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应该增加“情感护理”、“情绪护理”、“心理护理”模块。此外,培训教师是关键因素,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护理职业肯定,也要对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和正面激励。
(三)注重对老年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教育的开展护理人员教育都要重视对护理人员开展心理护理教育,老年人的心理有其特点,焦虑不安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低等。容易感到孤独,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情绪悲观消极,易猜疑,对生活没有希望等。提高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质量,必须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研究。护理人员在老年人的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态。因此,要重视心理护理教育,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现有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政策倾斜现有的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政府政策应该倾斜,使老年护理人员得到更好的职业晋升通道,提高社会地位和待遇。政府职能部门在人才政策上对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要有明确的倾斜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在养老机构内积极开展专业护理、医疗和管理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对老年护理人员进行免费岗位培训,可以定期送医护人员去医院学习进修,或者有机会到国外的护理机构参观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养老机构的护理水平,在原有养老机构的基础上使得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晚年服务,节省去医院就医的费用,使医院的资源向更多的年轻人提供,达到养老机构和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篇6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大学生在康利养老院长达6个月的实习,使其充分利用实习机会,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积极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参与到康利养老院老人的托老﹑养老﹑娱乐﹑康复﹑餐饮、心里关怀等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与养老院的管理工作当中,学习并掌握养老院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服务技能等等,在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大学生的加入对于养老院来说也是新鲜力量的注入,大学生实习过程中也可以对目前养老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开深入的思考及实地调研,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养老院的建设及发展贡献力量,实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养老院的建设积极互动。
二、实习内容
(一)参与养老服务
1、常规护理:向护工学习护理知识,配合护工完成对老人的护理服务,着重了解护理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可以选择固定的老人,让大学生进行实际护理,通过老人的反馈掌握大学生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
2、特色服务:结合康利养老院老人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想象空间,最大程度的为老年人提供各类人性化的、特色服务:如为方便老年人制作养老院的联系卡,帮助老人与家人联系;设立“康利养老院广播站”,为老年人播报精彩节目;成立“爱心小团队”,定期到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的房间,为老人送去关爱;
3、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积极组织并参与到养老院的各项活动中,包括老人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娱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活动的设计及时间的安排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可以每月安排一次,每次控制时间和活动质量,根据老人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二)参与养老院的日常管理
1、档案管理:负责建立并完善老年人档案,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喜好、家人联系方式、生日、饮食习惯、房间号床位号等等,档案管理要求细化、规范化,并及时更新,为养老院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完善巡查及登记制度
每日对养老院及老年人例行巡查,采取分包制度,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如遇突况及时和工作人员沟通并协调处理,巡查做每日情况报告,并对这些信息写入登记册,交由领导查看,以便领导及时了解老人情况;
3、员工及后勤保障管理
了解并参与包括护工、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出勤、工作状态等方面的管理,参与对养老院员工开展的理论知识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了解并参与养老院硬件软件物品的配备,宿舍的卫生,水电煤气等设施的使用与维修的协调;食堂菜品的采购、饮食的科学搭配、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等;
(三)参与养老院建设
1、加强养老院的外联及宣传工作,采取“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采取积极联系学校、爱心单位、社会志愿者等走进养老院献爱心,壮大敬老、爱老的团队力量;同时联系辽中县的新闻媒体,将养老院的感人故事、先进典型、管理经验、社会力量的加入等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康利养老院,关爱身边的老人。
2、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对康利养老院设施的配备、服务管理水平、员工服务意识等等方面进行调研,写出一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养老院的建设提出宝贵的建议,为养老院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3、通过实习,对康利养老院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养老院的建设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时与养老院进行沟通;
三、实习具体安排
(一)常规性工作安排
1、每日工作时间:上午8:00-11:00,下午1:30-4:00
2、每日对养老院及老年人例行巡查,一个大学生负责30余名老人,询问关爱老人,同时查看老人的卫生及健康状况、物品配备情况、养老院设施、水电的使用,每人准备一个登记册,将情况简明扼要的记录入册,如遇突况及时和工作人员沟通并协调处理;
3、每日学习护工护理过程,前几周主要是观察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过程,熟悉实践操作方法及流程,实习中后期可以参与操作并协助护理员完成对特殊需要照料的老人的护理,向护工学习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康利养老院广播站”每日定时播放(可以在中午吃饭时,或者早晚),播放内容包括第一部分是音乐,舒缓老人情绪,调节老人心情;第二部分是广播内容,包括时政新闻、健康保健、生活常识等等;第三部分是娱乐互动节目,老人可以相互点播歌曲、笑话等,如果遇到老年人的生日、节日等可以为老人送来祝福;
(二)阶段性工作安排
每周三及周五休息,除了巡查需要每日坚持之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停止广播站播报及学习护理的工作任务,临时组织或参与老人的互动活动或提供特色服务:
1、第一个月的主要任务:
(1)组织一场欢迎会,养老院领导与部分员工出席,欢迎三位新成员的到来,由养老院领导对养老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让大学生熟悉工作环境,与工作人员认识,对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及目的进行介绍,大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了解大学生的情况,结合实际完善今后工作任务及安排。
(2)建立养老院及老年人例行巡查制度,一名大学生负责30余名老人,询问关爱老人,同时查看老人的卫生及健康状况、物品配备情况、养老院设施、水电的使用,每人准备一个登记册,将情况简明扼要的记录入册,如遇突况及时和工作人员沟通并协调处理。
(3)完善健全康利养老院老人档案,了解熟悉老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喜好、家人联系方式、生日、饮食习惯、房间号床位号等等,完善康利养老院所有老人的基础档案资料。
(4)建立“老人连心卡”,内容包括养老院的领导及各部门电话、家人的联系方式、紧急情况处理方式等等内容,要求简洁、实用、方便老人随身携带等。
篇7
关键词:校企共建;老年护理办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目前,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例,明确指出了老年人生活和疾病照顾质量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在现代的社会阶段中,我国的养老服务人才出现培训规模小、结构简单、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和进步,致使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校企共建老年护理专业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中改革与完善。
1建设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1.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心是思想指导、学术为主、育人为本、校企共赢。校企合作,一方面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的有效培养,以企业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岗位需求和能力需求为中心,其培养基础就是高校的办学条件,以校企合作作为契合点;另一方面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和高等院校学生完成就业,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目的。校企共建的实际教学是以高校和企业共同创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教育的主要平台,以高校的教学实验基地作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作为指导。在两方的洽谈中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安排适宜的课程制度和教学内容,定期聘请资深专家进行讲座,逐渐形成校企统一的实践教学系统。
1.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1.2.1成立老年护理实践基地高校需要与当地的养老机构、养老院、养老组织和地区医院等具有互动的原则与合作协议,共同制定适宜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实践基地,作为全部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起始点与基础。1.2.2建设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老年护理队伍高等学校对老年护理专业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需要体现校企共建的专有特点。聘请养老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实习培训教师,与高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组成特有的师资团队。其中,聘请的专家学者主要负责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部分。将这种师资团队加入到本科老年护理实践的教学体制中,真正达到校企两个方面的资源相互补充的目的。校内、校外都有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这种制度可以取长补短,经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实践中的案例和教材之间融会贯通,一方面提升老年护理实际训练教学阶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拉近了教学和生活的距离,创设出良好的职业气氛,让知识学习、技术能力、专业素养这三者共同进步。
2在培养教育课程中不断创新
2.1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校企共建中,实行“三位一体,四加强”的特殊老年护理理论教学课程制度。“三位一体”包含归纳有关课程形成老年临床护理、老年人文化社会科学、中医特征这三个方面为一体的护理教学体制;“四加强”指的是加强在基础医学课程和基础护理课程的教学、老年人文化与社会科学、中医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2.2以生态学的角度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与创新
对人才培养的方式应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实际的实施,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2.2.1整体性和共生性老年护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具有较高的本身特性,一方面要求具有严格的理学特性,另一方面要求具有宽广的人文文化特点。老年护理专业的关注点在于老年人的细心护理方面,不断加强人才的塑造和培养。不仅要在基础的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方面加强教学,还要在实际的课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模式,不断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在老年护理专业中,增减课程是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不能影响整体知识的宽度和研究深度;在课程之间找到共生性,以点带面,组成良好的教学链。2.2.2互不影响与互相帮助互不影响指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行为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或造成影响,在群体的相互竞争中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互相帮助与互不影响是对立又统一的,让每个人在独立完成操作的同时与他人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共同的发展。2.2.3动态平衡生态学认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中,生态系统的各个构造和功能将会处于平衡的动态中。在老年护理专业的课程中,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教学,在教学内容、分配、选择、课时长短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此外,增设了老年人文化社会科学和实际培训时间的课程后,展现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医学课程和科学文化课程之间的动态发展过程,突显老年护理专业的特点。
3镶嵌和集中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实施
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信息、思维模式、思想价值及表达形式。老年护理实际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对老年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实践技术技能的培训,发挥高校人才的优势和行业资源的优势,让校企共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趋于互惠互利的局面。在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建设中,有效实行镶嵌式和集中式共同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实践教学和养老组织的需求达到统一。
3.1在理论课程中镶嵌见习实践
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镶嵌见习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好手段。见习内容包含妇幼保护站的基础服务、健康档案整理、预产期保健、儿童疫苗接种等方面,让学生在新鲜好奇的心理和环境中学习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
3.2在临床实习中采取集中方式
在临床实习中应用集中教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培养目标中对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能够完成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平台。
4结语
总之,结合目前我国养老失业发展研究人才培养的制度,对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信任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燕,孟繁洁,胡燕,等.校企共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6):65-66.
[2]王冬梅.由日本养老护理浅谈我国老年[J].卫生职业教育,2012(4):25-27.
篇8
关键词:养老护理;国际化;想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95-02
2012年春季,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简称“NMIT”)在南京开展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给予资助的澳大利亚三级护理证书培训,旨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先进技术与经验。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是澳大利亚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TAFE)中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课程设计、资深教师和高质量项目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开放的办学模式、高质量的教学、灵活的学制闻名澳大利亚,具有澳大利亚政府授权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与授予资质。本次开展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Certificate III in Aged Care),是澳大利亚养老护理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根据澳大利亚的职业标准与中国学员特点开展双语教学与技能实训,并对受训者进行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澳大利亚通用、英联邦国家认可的证书,经NMIT注册可与全澳院校互相认可教育资历和学分。
一、证书培训内容概况
培训分为前5周理论实践与培训和后3周技能训练与评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培训由澳方派出具有丰富的国际学生培训经验的教师,每周25节课时,通过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示教示范与小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中方派出翻译老师全程协助,并每周开设6节课用于语言方面的指导与帮助。现第一阶段的培训已经顺利结束,学生们反映良好。
二、培训的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
根据参加首期培训班30名钟山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10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见表1)可得知。
(二)分析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让我们老师很清楚的看到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外教丰富的肢体语言,形象的教具,技能展示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国外老年护理方面的前沿知识,编写相关教材,力求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老年护理人才。注意双语化的推进,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养老护理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先决条件,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出发,查漏补缺,拓展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三、想法
(一)国际化需求日益扩大,就业前景广泛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急需200万以上的护理人才,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中国的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新青年一代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容易接受新想法新理念,对于赡养老人方面,更愿意接受高质量的养老护理服务,这就更给老年服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英语学习的行业化趋势明显
教育部于2009年1月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行业英语以行业文化和工作场景为依据,进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语言技能的训练。如果提前进行护理行业英语的学习,此次培训过程中突显的专业词汇不足,口语表达欠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夯实培训基础,巩固已有成果
经过5周的理论实践与培训,澳方培训课程安排了15个Online Tasks(在线课程任务),其中包括9个Quizzes(测试),4个Assessments(评估),通过个个突破,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培训的核心内容。在Online task中,外方老师还向学生展示了澳洲以及许多西方国家与老年服务相关的网站,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回答问题,找出难点,通过邮件反馈给老师的方法,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很多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操作技能,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深化了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之后还有3周的技能训练与评估,在这之前,我们理应巩固已学知识,定期组织学生复习,测评,尤其对于一些关键的医学词汇和实际操作中频繁使用到的口语表达进行滚轮式复习,加深记忆,为之后的培训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仍旧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观念的亟待改变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事实上一旦老人出现生活不能自理或是重病缠身的时候,这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养老院无疑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普通养老院可以很好的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高端养老院还能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今老年服务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是集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护士,护工为一体的高端服务人员。“老吾老及人之老”,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理应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老年护理人员的薪金待遇理应得到提高。
(二)师资力量提升的迫切
护理专业英语属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范畴。在公共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的护理专业英语课仍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问题逐渐突显。首先,公共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无法结合实用性,在教法上延续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单从应对考试的角度浅显的讲授语言本身。专业词汇量的严重缺乏,造成备课负担增大,使得一些老师不愿意涉足新领域,形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培养专业英语教师迫在眉睫。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专项性分支,在教师的培养方面就更加具有导向性,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养老护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教。
(三)养老护理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养老护理机构人员管理评估体系,早在1977年就出台了Aged Care Act(老年护理法规),1985年出台了Home and Community Care Act(居家社区养老法规),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laws(职业健康与安全法),privacy laws(隐私法)等等,用来规范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人员的义务,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养老事业在中国被称为夕阳红的朝阳产业,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或商议试行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界定养老机构纠纷和养老人员权益保障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立法界定养老机构的责任,推行强制保险制度,保障养老机构和人员的权益。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加之西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突显,对于高端国际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老年护理专业的国际化培养更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占领市场先机。首期澳洲养老护理三级证书培训的顺利开展,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坚定了老年护理专业高端化国际化培养的路线。通过此次总结反思,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合作培训奠定基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老年护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初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行业英语的渗透\[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89.
\[2\]泮昱钦.中澳护理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及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10(9):889-890.
篇9
关键词:老年护理人员;激励机制;综合素质
一、提出问题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海市2008年从事社会福利行业的人员,国有单位的职工平均年收入为47410元,集体单位为18487元,其他单位为21171元。护理人员的年收入大多处于18000元-20000元不等。现阶段养老机构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与国家行政单位人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作为需要较高社会支持的行业,社会化运作还未能启到社会效应,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养老机构无法大规模增加职工的薪酬。况且,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社区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整体年龄有逐渐偏高的趋势。护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进入社区养老机构从事养老事业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家政服务人员待遇低下、频繁跳槽所造成的人才流失等问题,是社区养老这种新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已有研究及本文的立场
对于我国社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异常丰硕,但是对于社区养老中的护理人员的研究则为数不多。在仅有的研究中大多侧重于护理人才的培养问题,且研究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实证研究。黄岩松等人着重探讨了养老机构人才的培养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措施。比如待遇较低导致从事护理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校在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时无法做到专业对口,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锻炼机会较少等(黄岩松2006)。
虽然这些学者都提到了研究机构养老中护理人员技能与素质,并从多个角度采取诸多措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养老制度受到了挑战,制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缺陷,服务人员的需求得到了格外的关注,但他们仅仅从培训方式上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如何完善护理人员晋升制度上入手,忽视了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老年人需求和护理人员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通过配合现有制度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督促老年社区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解决当前服务水平差的问题。
三、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
以松江区某街道的敬老院为例,自2000年由政府创办以来,该院在某街道的养老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松江区的其他敬老院相比,该院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有较深的资历和实践经验。以其作为研究对象,能够较为真实地反应出松江区社区养老事业的现实情况。
调查对象为该院院长、护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老人。共计85人。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作为研究社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途径,调查内容分为3个部分:社区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户籍、学历、属于何种社会群体等;社区护理人员的需求(薪水、工作强度、自我实现);影响社区护理人员素质的因素。
该院共有老人75名,平均年龄在为82岁,其中需要一级护理的为5人。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约为1:3。工作时间为24小时,实行轮换制。护理员的年薪在18000元-20000元。调查通过对该院22名护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对6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籍此了解老人对于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问卷实发65份,回收60份,合格率92.3%。该院的护理人员共计22人,以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占91.5%),以初中学历为主(占73%),护理人员多数为本地户籍(占68%),以退休职工为主(91%)。无人拥有高级职称。调查显示,8%的护理人员选择晋升机会少,50%认为待遇太低,42%选择工作辛苦,压力过大。总的来看,该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劳分配制度不合理
该院在实行社会化运作之后,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采取的是差额补贴方式,与政府包办之前有所减少。此外,资金不足导致护理人员人手不够,待遇降低。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繁重,休息时间较少,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使得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度较低,自我价值也难以实现。
(二)制度老化
该院所沿用的管理制度为1999年的管理标准,无法与现今的社区发展相匹配。尤其在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上,尽管进入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都会经过正规的培训程序才能上岗,但高素质人才不愿到社区养老院工作的事实,让养老院在实际招聘时的准入制度形同虚设。此外,对于护理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也多为基本医疗知识培训,无法满足在老人突发急病下的护理要求,实际的护理范围非常有限。
(三)社区支持度不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多。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居民社区的依赖性降低,该养老院在社区内的居民支持度不高,在开展老年活动时,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较低。而在遇到问题时,社区居民自发性的管理与调节较为缺失。同时,对于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的偏见,使得某些居民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较为冷淡,无形中打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影响了养老院开展养老服务。
综合已有研究以及本文所作的调查,现阶段社区养老机构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养老机构资金不足、制度老化、管理不善。二是由上述原因所引发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供应匮乏等问题。上海养老机构的整体情况怎样?哪些问题需要额外关注?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四、讨论
(一)对上海市养老机构现状的思考
近10多年来,虽然我国养老机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较,供需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缺口。上海的老龄化程度甚至接近了世界最高水平,据市人口计生委的统计,去年全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1.28岁。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护理人员人手不够。快速的老龄化对上海市的养老机构造成了严重影响,最普遍的现象是床位不够用,护理人员人手不够。据统计,2007年底上海市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0.24万人,而全市机构养老床位约8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供给能力相对不足。尽管2008年又新增10030张养老床位,使得上海养老总床位达到9万7千张,但上海老年人的整体基数较大,供需矛盾仍旧困扰着大部分养老机构。
2、服务功能结构单一,心理咨询人才匮乏。据“上海市500例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11%的老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6%的老人心理健康知识很差;仅8.2%的老人靠自己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居住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自助需求强烈。但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机构根本无法满足老人的心理诉求。
3、养老照护人才素质普遍较低。目前,从事养老机构护理工作的人员多数都是下岗、退休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学历大多在小学、初中水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使经过一定的入门培训,对于技能的掌握与熟练运用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养老机构正在逐步从政府包办转向实行社会化经营,原先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使得资金匮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由此引发聘用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低待遇也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养老事业,大大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的养老机构,由于资金缺口,在激励机制方面只能采取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办法。但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达到预计的激励效果,使得护理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依然是亟待管理者解决的问题。
(二)人才的培养现状
1、高校护理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职业定位不明确。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统一,体现为对于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不足,在学科的开设方面模棱两可,养老机构也不知道该如何设置相关的岗位,无法做到专业对口。第二,理论研究不足也导致了缺乏统一的、有效的教材。第三,缺乏完善的办学条件和高素质的专业师资,特别是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需求。
2、没有普及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缺乏有效的职称晋级制度。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是一个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02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国家标准”,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这一职业标准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绝大多数地区对于养老机构从业资格没有规范,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而缺乏有效的职称晋级制度则导致养老服务人才没有专业归属感,难以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直接造成人才流失。
因此,人才素质问题是直接导致养老机构服务单调、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
五、对于改善护理人员素质的建议
(一)完善晋升制度,出台扶植社区养老政策
强制实施养老服务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与完善职业体系和职业标准,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养老服务职称晋级制度。同时,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对于护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给予补贴、解决户口等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入主养老机构,以此提升机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二)制订并更新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机构所沿用的法律法规,是1998年6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6号令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无论从完善性还是适应性上都存在着些许漏洞,已经无法满足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需求。因此,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应的政策之前,应该首先制订并完善法律法规,避免因法律不健全造成各种民事纠纷,影响养老机构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三)开设与学科对口的实践课程
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而言,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关键。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开设建立课程实验实训、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毕业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
(四)建立有效的护理人员激励机制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不同层次、岗位、年龄的人,需求满足的内容是不同的,应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满足不同护理人员的需要。对于同一个护理人员来说,职业生涯的阶段不同,需求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更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满足其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以此调动他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确保一支稳定优质的队伍的形成。因此应该将护理人员进行划分,差别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岩松,陈卓颐.养老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4).
2、潘玲.上海市聘用制社区工作者的激励机制研究――以徐汇区虹梅街道为例[J].面向太平洋,2007.
3、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年鉴[EB/OL].2008,218.242.177.54/2004shtj/tjnj/tjnj, 2009.
4、于森,王月朗,刘晓虹.上海市500例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8(9).
篇10
一、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我院成立于2007年4月,是一所集养老、医疗、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服务机构。成立之初,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适责选人”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院内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目前设有护理部、生活部、行政部,下设膳食科、医务室、以及护理等科室。护理员均经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昼夜值班,本着“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一切”的服务宗旨,以“老人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为工作标准,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娱乐、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努力打造老年人宜居、益寿的老年乐园。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做法
1.科学谋划,稳定优化护理人力资源
(1)酌情选拔录用,做好岗前培训。首先在护理人员录用过程中,注重选拔尊老敬老思想意识强,认同并热爱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录即能安,安而持远”,以保障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新入院的护理人员,上岗前需统一参加岗前培训,并由护理部安排其到各个班跟班并进行全院轮岗,熟悉各个部门、岗位的运行情况、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以及各护理科室供养老人的特点,为以后动态调配人力资源做好准备。(2)人岗双向选择,优化团队组合。在实施“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适责选人”的过程中,针对护理人员大多数固定于所在科室,造成知识面窄,应变能力差的实际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院实施护理人员和岗位双向选择,动态调配。即组建各护理科室时,科室负责人和护理员双向选择,院里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表现,护理水平,老人评价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按照老中青的队伍建设,年资高的护理人员与年资低的护理人员搭配上班,资历高有丰富经验与资历低的相互学习,更新观念,迅速成长,不断优化科室组合,并每1年进行科室轮换,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实现了供养老人的动态管理。(3)执行绩效考核,小分工大合作。我院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服务人员绩效考核,从政治表现、遵章守纪、卫生护理等各个方面量化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与工资挂钩,并严格抓好落实,奖优罚劣,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完成工作任务,自我发现和整改存在问题。对考核不称职的,执行待岗学习,由行政部安排其上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课,合格之后才能复岗,较大程度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分工的同时,倡导护理人员、各科室之间通力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人文环境。(4)统筹部署工作,合理安排休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年年初由护理部汇总上一年的工作情况,对下一年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按照合理排班、劳逸结合的思路,我院根据年初工作计划,要求改变不论忙闲照常轮班的习惯做法,利用现行排班的方式,在某些繁忙时段增加人力,各科室之间工作互动。如某个科室有丧假、病假等凸显人手紧缺,护理部积极动态调配,在特殊性情况下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护理工作。在工作轻、任务少的情况下,分段合理安排休年休假及补休假,既保证了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又补休了假期,使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强化管理,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 上一篇:森林防火的起因
- 下一篇:交通运输信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