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经济状况也在不断地变化,随之企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所以,很多企业为了可以在社会上得到长期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利益,就需要投入新的技术进行改革,改进企业的内部管理状态,这样就会有很大的费用支出。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对成本传统的核算方法将被取代,现代对成本的管理方法将进入企业,对于企业而言,它的数据以及资料就变得更加准确。因此,要想把企业的成本核算情况完整的反映出来,就必须采用变动成本核算法,从而来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与传统会计相比,变动成本法与其有很大的差距。在现代管理中,产品成本主要是由变动的生产成本演变而来的。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构成产品的成本不同
变动成本法把产品的制造费用进行了分解,它的费用性质主要分为变动性以及固定性。期间成本的费用是固定性的,不在生产成本的范围里,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存在的制造费用只是变动性的,这就是两种计算方式的不同。
(二)损益确定在程序上出现的中间指标
在变动成本的核算条件下,总成本的一部分是由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共同组成的,销售的收入情况与贡献边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贡献边际与固定成本的相减之差就是本期企业获得的利润。在企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利润结果都是通过贡献边际表现出来的。
(三)成品在盘存价值上与在产品有很大的不同
在变动成本核算中,在产品、库存产品成本以及已销产品的成本都不属于固定成本,在产品的产量和销售情况出现波动时,产品的单位成本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相反,在传统核算中,在产品、库存产品成本以及已销产品的成本全部被当做成本,在产品的产量和销售情况出现波动时,它的单位成本也会随之而改变。
(四)多种多样的利润计算方式
在变动成本法中,企业的边际贡献是通过销售收入与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得来的,其结果就是两者的差。而企业的利润则是通过边际贡献和固定的成本额计算出来的,其结果也是两者的差。当然,在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全部都销售出去的情况下,对净利润的计算无论使用哪种核算成本的方法,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在两者不相等的时候,要想直观地把企业的利润额反应出来,就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对于传统的成本法,企业的利润就是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卖出产品的总成本之差。所以,在产量不等于销量的时候,对于它的影响利润额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
二、变动成本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在现在的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核算的方法之所以能成为最主要的核算方法,是因为它自身具有很多优越性,这些优越性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自己的研究结果表明,和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做比较,变动成本法有很多优势是它们所没有的,最主要的优势有以下几种:
(一)对于企业利润和销售总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动成本法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
变动成本法具有本身特有的计算方法,所以,企业的利润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时,只与产品销售量的多少有关系,与企业对产品的生产量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里,它可以让企业的管理人员看待市场的角度更加科学,对市场所发生的变化规律更加重视。可以通过以销定产的方式对供需关系进行研究,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所提高,就必须提高企业产品对外的销售数量。这样,在使用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核算时,即使企业当前的销售量增加了,但因为前期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对其有影响,所以,企业的利润出现了减少的现象。
(二)根据配比原则,变动成本法更适合它的要求
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配比原则,它是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计算损益,然后配比收入和产生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它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因果配比以及期间配比。为了保证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公允性,变动成本法就以配比原则的内容为原理让企业对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对于企业的预测以及决策等,变动成本法可以提高更好的服务
在企业的产品销售中,它的销售量和企业的成本存在着内在规律,而企业的成本变动法就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点,它从根本出发,真正地找出了成本、生产、销售以及利润之间相互存在的内在联系和四者之间相互的依存关系,这样就为企业对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对产品进行定价时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同时,相对于企业的高管来说,对他们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未来的规划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
(四)对成本的核算情况进行简化,对日常的管理情况进行加强
变动成本法把固定的制造费用进行了划分,划定成了期间的成本,然后从边际贡献中全部扣除,这样在企业或者员工进行间接费用分配时就节约了很多时间。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核算产品的工作量减少,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为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而且对企业来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也得到了提高,让从事会计的人员不再有过多复杂的成本核算事项,攒足精力做好其他的会计管理工作。
三、对变动成本法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分析
(一)把成本核算的过程进行简化,保证会计的信息质量
在变动成本法中,只有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变动情况才属于产品成本,需要直接分配材定费用,从而对成本的核算进行简化,让产品的成本信息变得更加客观和准确。
(二)分析产品成本和利润与销售数量所存在的关系
在采用变动成本法对产品进行核算时,非生产成本以及固定的成本在存在于产品的成本之外,这是对成本的一种特殊处理法,可以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的揭示出来,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能帮助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结语
在会计管理中,最重要的两种会计核算方法就是完全成本法以及变动成本法,由于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成本进行了核算,所以在产品的成本以及存货的计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变动成本法比传统成本法更合理。(作者单位:海装西安局)
参考文献:
[1]陈航.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J].经营管理者,2012(01).
篇2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比较 优势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变动成本法下,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从当期收入中扣除,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种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的差别,使变动成本法采取了不同于完全成本法的处理方式,使得两种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存货估价和当期损益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
一、变动成本法概述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就是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现代管理会计学按成本习性把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是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原因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条件,这些条件一经形成不管其实际利用程度如何有关费用仍然发生,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此在处理上应当作为期间成本。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全部成本法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全部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来计算损益的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净损益不仅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也为编制对外会计报表打下基础。在全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中包括了固定制造费用,它随产品而周转,从而使期末未销售和已销的产品成本构成完全相同。
二、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差异
(一)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部分;全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的制造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全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二)对存货的估价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只在产品成本中归集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若采用全部成本法,则在已销产品、库存产品以及在产品之间进行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估价时若采用变动成本法,则不包括固定成本;若采用完全成本法,既有变动成本,又有固定成本。因此,一定时期内的期末产成品、在产品的存货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也包括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这样,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就会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
(三)分期损益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不同,导致与当期收入配比的产品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不同,并使得当期损益也不同。同时,由于期末存货中所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实际上递延到了以后的会计期间,从而产生了分期损益差异。在全部成本法下,损益表把成本项目按照生产、销售、管理等不同经济职能进行排列,主要满足企业外界的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故亦称为职能式收益表;而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则将全部成本项目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两大类排列,主要目的在于获取边际贡献信息,以适应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规划与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因此也称为贡献式收益表。
(四)利润计算口径不同
在产量与销量一致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利润是一样的。变动成本法是根据“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总额=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来计算利润的,在产量与销量发生差异时,利润额能直接反映出它的影响。而全部成本法是根据“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总成本=利润”来计算利润的,在产量与销量发生差异时,利润额不能直接反映出它的影响。
(五)应用的目的不同
变动成本法主要应用于编制内部报表以加强企业的预测、决策和控制分析;而全部成本法主要应用于编制对外报表,以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和存货估价,以免影响税收及有关方面及收益。在当前会计实际工作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一些权威机构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我国的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都不允许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全部成本法。尽管变动成本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不能用来编制对外反映的财务会计报表,但它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包括经营决策、资本决策、目标控制和经营业绩的责权利分析考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在成本核算时我们可以结合两种核算方法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从逻辑上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作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使用这种方式就是在现有的全部成本法的基础上,再另外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新设一个核算系统,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同时使用。(2)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就是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期末对固定制造费用进行调整得出全部成本法下的成本资料。
总之,与全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编制利润表存在更大的优势。它能提品盈利能力大小的信息,为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和成本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便于进行成本计划于成本预测,使管理者重视产品销售,防止盲目扩大生产。
参考文献:
[1]R.HiLton.管理会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3
(一)全部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财务会计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应按其发生的经济领域或经济用途(经济职能)划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应纳入生产成本核算;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成本,如:在流通领域或服务领域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就应纳入非生产成本核算。目前,我国企业在核算成本费用时,都普遍采用了上述传统的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这种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称为全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示意图(暂不考虑财务费用)如图1:
(二)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在确认产品成本时常采用的一种成本确认方法。此法是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于1936年提出的。他改变了全部成本法税前利润的计算要受存货变动影响的观点。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在现代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变动成本法才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此后,该种成本计算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管理会计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费用应按照成本性态分类,最终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计算应当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产品成本仅包括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即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一样计入期间成本。由于此法是以部分成本作为产品成本(仅包含变动成本,不计算固定成本),与公认的传统成本确认原则不符。但正如前面所述,它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接收,被普遍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中。变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示意图(暂不考虑财务费用)如图2:
二、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差异
(一)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理论基础不同 (1)全部成本法符合当前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本期发生的成本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当期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都是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因此该笔费用就应该由当期生产的所有产品承担,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中。(2)变动成本法是将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照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制造费用也分成了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只有变动制造费用才能纳入产品成本核算。固定制造费用同其他固定成本、非生产成本一样,全部纳入期间成本处理。因为变动成本法认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具备产品成本“直接构成”和“直接发生”的特点。这些成本在产品生产前和生产结束后都不会发生。而固定制造费用仅仅是为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一旦形成,不管当月是否生产,这些费用都要发生。与产品是否生产、生产多少不再有直接关系,而与会计期间关系更紧密。因此固定制造费用就不应该递延至下个会计期间,而应当作为当期期间费用,全部由当期的销售收入补偿。
(二)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构成不同 全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期间成本包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及固定管理费用。
(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存货成本和税前净利的计算不同 (1)采用全部成本法,产品成本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比例的固定制造费用。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括变动成本,期末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经对比发现,全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将高于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成本额。因此,全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 (2)全部成本法将销售收入扣减销货成本(包括已销产品应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形成销货毛利,销货毛利再抵减掉期间费用的方式计算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则用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形成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再抵减掉包括所有当期固定制造费用在内的固定成本的方式计算税前净利。由于对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不同,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也不同。
三、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综合运用建议
(一)两种不同主张并存 变动成本法计算简单,可以使产品成本的核算更加清晰、准确,有效防止企业对利润的操作,十分有利于短期经济决策的需要。全部成本法更符合当前会计准则的规定,符合长期经营决策的要求。他们各自的优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对方的缺点。然而在实践中因为工作量大,计算口径不一致、会计成本高等因素,无法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核算同一生产经营过程。如果这两种方法能有效的结合运用,则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更好的效果,同时减轻成本的核算工作。当前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和主张,尚无统一做法。(1)企业日常核算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期末对需要按全部成本法核算的内容进行调整,适应企业对外报告财务信息的职能要求。变动成本法具有全部成本法不可比拟的诸多优势,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核算企业产品的成本,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3)企业日常核算以全部成本法为基础,期末对需要按变动成本法核算的内容进行调整,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此种观点认为:编制全部成本法是唯一符合当前会计制度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的财务报表即符合我国目前税法的要求,也符合所有者、政府及潜在投资者等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企业的日常核算也应该以全部成本法为主。
(二)综合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对比分析 笔者倾向上述第一种方法:企业日常核算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期末对需要按全部成本法核算的内容进行调整,满足企业对外财务报表的要求。理由如下:(1)变动成本法更能体现会计的配比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当期的变动成本全部构成产品成本。只有销售出去的那部分产品的成本才能计入到营业成本中,用当期的产品销售收入补偿。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当期会计期间的关系更紧密,因此这部分费用只能由当期的收益补偿。(2)变动成本法更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客观需求。在当前新制造环境下,生产自动化、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等在企业中开始广泛运用,逐步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由传统制造环境下的40%左右下降到了新制造环境下的不足8%。由于制造费用的剧增,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将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变动成本法能更准确核算企业利润,进行内部成本控制。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当企业当期产量大于当期销量或者期末存货大于期初存货时,用全部成本法核算的利润将会大于变动成本法的核算的利润,因为存货会带走部分固定制造费用,从而减少当期的成本费用。因此全部成本法是鼓励生产的,通过增大产量而非扩大销量达到降低当期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同时过多存货也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存货成本,降低企业资产周转率。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核算的成本资料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边际贡献等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3)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以变动成本法收集、核算企业产品生产的相关资料。同样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等常规会计科目,它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全部成本法相同。在“制造费用”科目下增设“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和“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两个二级科目,分别归集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产品的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直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要求,指导企业生产管理工作。
具体核算如图3。
企业的日常经营就以此流程图为基础进行核算,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销货成本、存货成本和税前净利。上述计算结果不作为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依据,只适用于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以便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促使管理层重视销售环节,防止企业盲目生产。并为企业提供边际贡献等重要信息,帮助企业科学进行本量利分析和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为日常生产经营的决策提供依据。
期末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在已销售产品、未销售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摊,按照全部成本法的要求,将变动成本法下已计算的产品成本加上已销售产品应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构成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在此基础上核算当期利润;将期末存货应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追加计入存货成本,列入存货价值。将剩余的固定制造费用即在产品应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追加计入在产品成本。这两部分最终构成资产负债表“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如此,固定制造费用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随产品进入到两个不同的领域:已经销售的产品应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营业成本,由当期产品销售收入补偿;由期末存货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被递延至后续会计期间。
具体核算如图4:
综上所述,虽然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企业生产成本有许多优势,也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但变动成本法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其自身也有一些缺陷,特别对于成本按照成本性态的划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因此,变动成本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应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只有通过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才能摸索制定出一套更完善、可合理、更实用的变动成本计算方法,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服务。
篇4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
2、定性预测法是以人们对预测对象的认识,了解和熟悉程度为依据,推断其未来可能状况的一类方法。包括:调查法、S曲线法、关系树法、德尔斐法和交叉影响矩阵法。数字化经济时代,数字处理能力的加强使各种预测技术和方法真正有了意义。基于数字化管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集成的预测方法是管理会计完善其规划功能的保障。
集成预测方法的运用要依预测时间和预测对象而定。从预测时间上看,短期预测相对简单,应用较为简单的定量方法如,平均法、平滑法、季节变动法、移动平均法和简单的因果回归分析法即可;中长期预测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多等原因,常采用趋势外推法、因果回归法、投入产出法和一些定性分析法。从预测对象上看,对战略性的外部环境分析可采用交叉影响法、时间序列分解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等;在涉及企业内部的资金、成本、销售、利润预测中采用定性分析法:德尔斐法、交叉影响矩阵法;定量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趋势预测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指数曲线法;因果预测法中的简单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经济计量法等。
篇5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在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哈里斯提出。当时,哈里斯根据杜威-阿尔末化学公司的实际资料,根据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对税前净利的影响,揭示了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使变动成本法的观点得以迅速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管理当局要求会计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更为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于是变动成本法不胫而走,广泛应用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西欧各国企业的内部管理,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变动成本法的概述
所谓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即固定生产成本以及非生产成本中的固定部分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后,人们就把财务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称之为“完全成本法”,而完全成本法是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改变了完全成本法中把固定制造费用在本期销货与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的老传统,而由当期的销货负担全部的固定成本。其理论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成本只是随产量增减而增减的变动成本。在管理会计中,产品成本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是那些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只有当产品实现销售时才能与相关收入实现配比、得以补偿的成本。因此,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在生产成本中发生并随产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变动制造费用。二是固定制造费用应该作为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主要是为提供和维持设计生产能力所发生的费用,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无关,同产品的实际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总额不受实际产量变动的影响,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同时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总是按期发生,随时间推移、随该期间的消逝而消逝,所以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应该全额列入当期的期间成本,直接从当期的收益中扣减,而不是随存货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则应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全部列入收益表内,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确定企业损益时,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所以为了深刻认识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应该将其与传统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充分揭示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完全成本法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中的固定部分则全部被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只有非生产成本才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三)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全部计入当期销售成本。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计入产品成本,并要在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存货成本包括当期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四)确定税前净利的程序和结果可能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按贡献毛益确定程序计算税前净利。所谓贡献毛益确定程序是指税前净利计算过程中,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以确定贡献毛益,然后再用贡献毛益补偿固定成本,确定当期税前净利。在完全成本法下,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销售成本,以确定销售利润,然后用销售利润补偿非生产成本,确定当期税前净利。
(五)损益表的编制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通过计算贡献毛益这个中间指标来确定本期损益,所以称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为“贡献式收益表”;在完全成本法下,通过计算销售毛利这个中间指标来确定损益,所以称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为“职能式收益表”。
(六)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为满足面向未来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由于它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产销量、利润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的信息,因而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职能,促进以销定产,减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损失。完全成本法是为反映生产产品发生的全部资金耗费,确定产品实际成本和税前净利,满足对外提供报表的需要。
三、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变动成本法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成本观点,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创了新路。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优点,可扼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方法更符合“费用和收益相结合”这一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应当以产生的收益为根据,把有关的费用同所产生的收益配合前来。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转作本期费用的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制造费用。它们需要按产品销量的比例,将其中已销售的产品部分转作销售成本,同本期销售相配合;另外将未销售的产品成本转作存货成本,以便于未来预期的收益相配合。另一部分固定成本,它们是为了保持生产能力并使其处于准备状态而应计的各种费用,它们只联系期间,并随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故应全部列作期间成本,同本期的收益相配合,由当期的净利来负担。
(二)能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为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
采用变动成本法求得的单位变动成本、贡献毛益总额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如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经营杠杆率等),对管理当局十分有用。因为它们能揭示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提供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
(三)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营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
一般来说,变动成本的高低最能反映出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实绩,完成的好坏应由他们负责。例如,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方面,如有所节约或超支,就会立即从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指标上反映出来,它们可以通过事前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另外,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还能把由于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成本下降,同由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下降,清楚的区分开来。这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还能对各有关责任单位履行经济责任的工作实绩做出恰当的、实际的评价。
(四)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
采用变动成本法后,产量的高低与存货的增减对税前净利都没有影响。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前净利将随销售量同方向变动。这样一来,就会促使管理当局十分重视销售环节,千方百计加强促销活动,并把主要净利集中在研究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搞好销售预测和已销定产等方面。力求做到适销对路,薄利多销,防止盲目生产。
(五)简化成本计算,便于加强日常管理
采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从贡献毛益总额中一笔减除,可以省掉许多间接分摊手续。这不仅大大的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避免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一些主观随意性,而且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向日常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四、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变动成本法虽然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但是它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不符和传统的成本概念
美国会计学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按照这个传统观念,产品成本就应该既包括变动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而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何况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而不是一种非常精确的计算。
(二)不能满足长期经营决策和定价决策的需要
尽管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在短期经营决策中能作为最优方案的重要依据,但不能解决诸如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以及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长期决策问题。因为从长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很难固定不变。
(三)从传统的全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
在实际工作中,如由原来的全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一般要降低期末存货的计价。因为要等这些存货售出时才能实现利润,于是就会减少当期的税前净利。就会使企业延迟支付当期的所得税和股利,从而暂时影响当期的税务机关的所得税收入和投资者的股利收益。
五、变动成本法在我国的的应用
目前国内对上述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设两套账,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平行进行;一类是将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结合起来运用。第一种核算方法的要点是对产品和存货的计价、税前净利的计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均使用制造成本法,在对内强化经营管理方面如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则采用变动成本法。由于这种方法工作量太大,难以为企业所接受。对于第二种方法,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入主张平时按制造成本法核算,期末根据制造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及其他资料另行计算变动成本;有人主张平时按变动成本法核算,期末根据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及其他资料来计算制造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并以此来完成对外报表的编制;有人主张平时按变动成本法核算,期末通过账务处理调整为制造成本法;有人主张将变动成本法融合于制造成本法中,通过增设成本项目,经过特殊的账务处理来达到结合运用,等等。
上述几种方法各有利弊,在方法的选择上,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既可以对这些方法进行改进,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二级核算搞得较好的单位,可在车间二级核算时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而厂部一级核算时不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报表时对车间二级核算的资料进行合并、汇总及调整。总之,既要做到切实可行,又要满足工作需要。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关于成本的划分。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结合运用的一个基础就是成本可按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序上是一种假设的结果,并非绝对精确。但是,成本划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因此,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划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工作中,纯变动成本和纯固定成本是不多的,如直接材料费、按产量提取的折旧费、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直接人工工资等,而计时工资形式下的管理人员工资、按年限平均法提取的折旧费等都是固定成本。除此之外,大多数费用是混合成本,对成本划分工作的重点是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混合成本是一种同时含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特征的“中间”成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通常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分析法。我们应根据混合成本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解。比如水费、电费,一般为半变动成本,一部分是基数,属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则根据耗用量乘单价计算,属变动成本。掌握了这一点,分解工作就容易得多了。混合成本的汇集可用多种方法,既可以在费用发生时根据已确定的模型直接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然后再汇集,也可以按项目汇集后再分解,还可以对混合成本进行综合分解等等。在进行成本划分时,我们要注意一个“相关范围”的问题,由于生产经营能力及环境因素(物价、政策等)的影响,超出了这个“相关范围”,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可能变为混合成本,相反亦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尽可能地简化工作。
(二)关于结合方法的灵活运用。结合方法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某种结合方法能否为企业管理者接受,而且也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照勇.变动成本法应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一、引言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是决策工具,它着眼于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向企业内部的管理当局、职能部门、董事会等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理财决策与投资决策。虽然目前已有很多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管理企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管理会计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进行决策的灵活性,使得它的应用并没有得到普及,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
二、管理会计的内涵
从“管理会计”一词在1952年伦敦世界会计师联合会上被正式提出后,管理会计的涵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改变。1958年AAA管理会计委员将管理会计定义为“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与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定符合合理的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明智的决策”,因此管理会计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定义。1988年IFAC和2005年CIMA分别对管理会计进行了新的定义。每一个组织都有其对管理会计独特的理解,但管理会计还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于是2008年间管理会计师协会给了管理会计的新定义,即管理会计是一种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系统、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的职业。管理会计引入中国后,国内的学者也有自己的见解。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是一套信息处理系统;孟焰则认为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潘飞认为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虽然国内外对于管理会计的定义并不是很统一,但大多数观点还是倾向于管理会计是一系列的专门的技术和方法或是一种信息系统。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其实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延续和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侧重点、着眼点和应用前提。
(一)服务对象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为核算对象,考核和评价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以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为核算对象,制约和考核企业日常生产的实绩和成果。
(二)着眼点不同
管理会计“向前看”,财务会计“向后看”。这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最根本的区别。管理会计通常使用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和有关信息对尚未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规划和对比分析,并选取最佳方案。财务会计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历史性的描述,不能为预测和控制未来经济事项提供依据。(三)应用前提不同财务会计将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利润。管理会计将成本按照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利润。变动成本法和固定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将固定间接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进行核算。
四、管理会计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市场经济和会计体制都进行了巨大改革,财政部在2014年第一次发出官方文件提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建设,改革的方向已经逐渐明确。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既有其特色又有其缺陷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特色
管理会计作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完成计划、控制、与决策等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管理会计根据特定管理需求将成本按性态分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管理会计在对成本进行了这样的分类后,与完全成本法下算出的利润有时是有差距的,也由此印证了管理会计是给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信息的说法。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都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是一种事后控制,我们从以往的经验中也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不利于管理者对企业进行控制的。而自引进了管理会计后,企业可以对成本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弥补了传统企业管理的缺陷。除了变动成本法外,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后,也有了新方法,如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约束理论、及时存货制、客户获利能力分析等。这些都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特色。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还没有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究其原因,国内研究学者对翻译文献或者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情有独钟,比较偏向于欧美管理会计理论,因此没有形成自身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全面预算作为管理会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编制方法还存在不足。目前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有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这几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这些方法中不免有管理层和职工的博弈成分。
五、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管理会计是随着管理理论、管理环境及管理人员的需要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好坏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管理会计更好地造福我国企业,针对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对策。
(一)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在引进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上,这些成果并不能用于我国企业的实际经营中,而且脱离实际的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能否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否将成功的经验科学系统地归纳、总结、提炼,是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与推广的决定性因素。
(二)提高人员素质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由人支配完成的。在现在这个经济大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已经逐渐普及,财务人员只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提高人员素质势在必行。提高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提高技术素质也要提高道德修养,因为人的行为因素是管理会计进行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建立统一规范服务
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内部报告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对外不具有法律责任,也不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即使如此,管理会计必须基于上层建立统一的规范体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统一管理会计准则指导规范,并将该规范落实到管理会计的实施当中。
参考文献:
[1]周宝源.管理会计学(第二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许萍.管理会计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版.
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
篇8
[考试形式:闭卷二小时]
函授站: 台州市育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 年级:2019 专业:电子商务 层次 高起本
课程: 会计学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在财务会计中,销售费用的正确归属是( )。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制造成本
3.某企业年如借得50000元贷款,10年期,年利率12%,每年末等额偿还。已知年金现值系数(P/A,12%,10)=5.6502,则每年应付金额为( )元。
A.8849 B.5000 C.6000 D.28251
4.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所得结果,在数值上等于( )。
A.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B.即付年金终值系数
C.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D.即付年金现值系数
5. 在前后各期产量和成本水平均不变的条件下,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意味着( )。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 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
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 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
6. 下列各项中,各类项目投资都会发生的现金流出是( )。
A.建设投资 B.固定资产投资
C.无形资产投资 D.流动资金投资
7.下列有关贡献边际率与其它指标关系的表达式中,唯一正确的是( )。
A.贡献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B.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C.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 D.贡献边际率+危险率=1
8. 已知某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0000元,固定成本为2200元,保本作业率为40%。在此情况下,该企业可实现利润是( )。
A.1800元 B.2300元 C.3300元 D.3800元
9. 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量(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10.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已知该项目第10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期满处置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及回收流动资金共8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第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 )万元。
A.8 B.25 C.33 D.43
11.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是( )。
A.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 B.成本计算、决策与计划会计
C.全面预算、成本计算 D.全面预算、执行会计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显著区别,但二者之间仍具有一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
A.工作具体目标 B.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C.资料来源 D.工作程序
13.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是一条( )。
A.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的直线
B.反比例曲线
C.平行于X轴(横轴)的直线
D.平行于Y轴(纵轴)的直线
14.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 )。
A.决策 B.预测 C.规划 D.业绩考评
15.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
A.折旧费(按直线法计提) B.广告费
C.职工教育培训费 D.业务招待费
16.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引起分期损益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
A.变动生产成本 B.固定性制造费用
C.销售收入 D.期间费用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全边际越小,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也越小
B.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成本数据符合通用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
C.平均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
D.在终值与计息期一定的情况下,贴现率越高,则确定的现值越小
18.某企业只生产加工一种产品,其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200,000元,企业正常开工的销售量为1,000件,销售收入为250,00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则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为( )。
A.75% B.66.67% C.80% D.60%
19.某企业年固定成本1,000,000元,产品单价10元,计划在产销为400,000件的水平上实现200,000元的利润,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 )。
A.4元 B.5元 C.6元 D.7元
20.当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盈亏临界状态时( )。
A.固定成本同贡献毛益相等 B.总成本同贡献毛益相等
C.变动成本同贡献毛益相等 D.销售收入同贡献毛益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会计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包括( )。
A.会计数据收集 B.会计数据存储
C.会计数据处理 D.会计信息报告
2.数据流是传递数据的通道, 它反映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其流向大致有 ( )几种。
A.从“起点”流向“加工”
B.从“加工”流向“文件”或从“文件”流向“加工”
C.从“加工”流向“终点”
D.从“加工”流向“加工”
3.在所有余额装完之后,应该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以下( )试算平衡,只有平衡后,才能表示所装余额正确无误。
A.借方发生额之和 =贷方发生额之和
B.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C.总账科目 =下属明细科目之和
D.期初借方余额之和 =期初贷方余额之和
4.获取银行对账单模块应该包括( )功能。
A.录入银行对账单
B.从软盘获取对账单
C.从硬盘数据库获取对账单
D.从网络获取对账单模块
5.工资子系统中人动模块处理的内容主要有( )。
A.人员变动 B.固定津贴统一调整
C.代扣个人所得税 D.基本工资变动
6.设置会计科目编码要求是( )。
A.不可以任意设置
B.必须按财政部统一规定
C.各级科目的编码长度可以不相同
D.一级科目编码应按财政部统一规定,明细科目按编码规则确定
7.固定资产子系统应该具备( )主要功能。
A.管理固定资产卡片 B.处理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业务
C.计提折旧,计算净值 D.自动转账
8.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审计带来的影响有( )。
A.审计准则 B.审计线索
C.审计内容 D.审计人员
9.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 )。
A.预算目标的确定与下达 B.预算分解与上传
C.预算执行与控制 D.预算分析与考评
10.相对于其他子系统,工资子系统的特点有( )。
A.涉及面广 B.计算复杂
C.数据量大 D.日常数据输入量少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在相关范围内,不论各期产量是否相等,只要销售量相等,其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各期营业利润都必然相等。( )
2.本量利分析应用的前提条件与成本性态分析的假设完全相同。( )
3.管理会计是一个用于概括管理会计工作与管理会计理论的概念。( )
4.定期支付的广告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 )
5.变动成本法既有利于短期决策,也有利于长期决策。( )
6.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有时候也可以代替决策。( )
7.在全投资假设条件下,从投资企业的立场看,企业取得借款应视为现金流入,而归还借款和支付利息则应视为现金流出。( )
8.保本作业率能够反映企业在保本状态下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
9.成本性态是恒定不变的。( )
10.趋势平均法对历史上各期资料同等对待,权数相同。(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 会计对象:
2.集中核算:
3.会计准则:
4.会计法规:
5. 谨慎性: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简述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内容?
2.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确定现金流量的假设?
5.简述目标利润的预测步骤?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 已知: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80%,60%和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为20 000万元、30 000万元和40 000万元。
如果将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以下用途:(1)增产现有产品乙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 000万元;(2)增产现有产品丙产品,使其年收入增加14 000万元;(3)开发变动成本率为40%的丁产品,每年可实现13 500万元收入。
要求:
(1)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作出是否转产其他产品的决策,并列出各备选方案优劣的排列顺序。
(2)说明如果企业决定转产,应当转产哪种产品,转产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篇9
关键词: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协调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1会计核算的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独立核算的部门)作为会计主体,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提供反映企业整体情况的信息,它关注的是企业整体的经济利益。
管理会计既可将整个企业作为会计主体,也可根据管理者控制和决策的需要将企业划分为若干责任中心,以各个责任中心作为会计主体分别进行核算。管理会计需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与局部,一方面需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从企业的局部出发,妥善处理各个部门以及基层单位的各种问题。
1.2 信息约束标准不同
财务会计对外提供报表时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会计原则和会计程序处理日常经济事项,其会计核算的方法前后各期也需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需要变更会计核算的方法,就必须及时在会计报告中说明变更的情况。
管理会计则不存在统一的标准或固定的规范和依据,它不受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如管理会计在进行备选方案决策时采用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而在计量固定资产价值时采用的是变现价值而非历史成本。
1.3 信息精确程度不同
财务会计反映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其注重的是可证实性和货币性信息,因此财务会计对其提供的信息的精确程度要求很高。
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未来的、预计发生的经济行为作为信息加工的对象,其生成的信息是面向未来的。由于影响未来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管理会计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较高,所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一般只能相对精确。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2.1基本信息同源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它们的信息均来源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信息,只是两者对同源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所运用的方法不同,服务于信息需求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采取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种固定的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便使这些资料更好地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管理会计则经常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资料,并对其中某些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延伸,以便这些资料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决策优化服务。
2.2 最终目标一致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然分别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经济信息,但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会计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报告的同时,也为企业内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这将有助于决策者进行合理的决策,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而管理会计则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以帮助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调沟通
需要强调的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都是总体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但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往往会受到财务会计系统的需要的驱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报告经常是源于同一个数据库,而该数据库最初建立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财务会计的报告需要,所以许多企业为了满足内部使用者的需要需要重新设计数据库。例如,投资者是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感兴趣,而经理则需要了解具体产品的盈利能力。会计系统的设计,应使之既能提供总利润的信息,又能提供个别产品的利润信息。这里的关键是灵活性——会计系统应能为不同的目的提供不同信息。为此,财务会计必须逐渐吸取管理会计范畴的信息数据。因此,如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能较好地沟通协调,不仅能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3.1在财务会计日常核算中使用变动成本法,使其与管理会计更易于衔接。变动成本法是指将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中属于变动性部分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制造费用中属于固定性的部分视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系统。由于变动成本计算可以提供每种产品变动成本资料,这为分别确定它们的贡献毛益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样可以进行管理会计中的盈亏临界分析和量本利分析,也为正确地进行成本的计划、控制和经营决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而且变动成本计算还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可以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更易于衔接沟通。
篇10
在医疗机构的管理机制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应是首当其冲的,把现有的财会人员根据职责和管理需要细分,增设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形成以成本核算为基础,重在管理、预测、决策的企业管理体制,是医疗机构管理改革的必要转变。
一、医疗机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
医疗机构可将原主办会计职责根据医院改革发展的要求,改革目前医院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设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岗位。这对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疗机构的成本会计,其基本职能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成本管理。医院最初进行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进行考核计奖,以成本核算的有关数据和结果作为各科室奖金分配的依据。随着医院经营的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重点将转移到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成本控制和分析上来。奖金分配只是成本核算的一个方面,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成本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按照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以满足管理者经营决策的需要。医疗机构的成本控制包括:(1)人力资源成本;(2)卫材药械成本;(3)固定资产成本;(4)管理费用。医院成本核算控制中心可运用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专门技术方法,将医院合理的收入、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核算,并汇总编制损益表及比较分析表,以便掌握成本费用构成、分布及变化规律,了解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查找成本升降原因,寻求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的途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总结或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分析,医院可大大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信息和分析资料也有助于医院领导决策层动态掌握全院、各科室的成本水平,适时采取成本管理的应对措施。
为避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其财务系统不仅能在事后提供财务核算信息,更需要为医院未来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例如,管理会计根据成本会计提供的历史成本和实际业务量数据,经过特定分析计量,根据成本总额是否随同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成本性态,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以揭示成本同业务量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特定数学模型,为开展成本预测、制定短期经营决策、编制经营预算提供重要而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医院对医疗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竞争能力。
医疗机构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在于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参与管理,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调控经济运行活动,以会计、统计、数学等特定技术方法,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所需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帮助管理层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全面实现经营目标,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和效益。管理会计的重心不应仅仅是数字处理程序的建立,而应该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完善;不仅要提供和使用与医院长远竞争地位攸关的非财务指标,综合地衡量医院的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还要促使医院将重心转向有效管理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管理会计还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专门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的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医院可确定有关投资方案、项目的最佳现金流量,以使各项目未来投资报酬达到最高或收益最大。
医院应用管理会计,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床位周转率、医疗服务收益率等,为准确判断医院效益提供数据。医院还可借助本、量、利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盈亏平衡分析、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二、设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岗位的重要意义
通过职能划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他们并不能各行其事,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需要有效的分工与合作。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成本会计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其发展的过程也标志着成本会计的发展,虽然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管理,而成本会计侧重于内部控制,但管理会计要进行内部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由此造成了当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的模糊。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
目前成本会计已不再是单单为财务会计而进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而且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成本会计涉足的领域;与此同时,管理会计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也在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的重叠。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规划,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分析及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