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行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行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组织,一旦成立之后,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会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也才能够不断地茁壮成长。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1.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获得充分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打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应当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尽快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新模式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竞争者(投资者)需要获取对方更多的财务信息,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2.是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竞争的需要。现阶段,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3.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其本质就是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则是基于在经营中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并且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加强管理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会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种。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三、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意识是行动的前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把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各个层面上去,树立崭新的财务风险意识,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投资,财务管理理念从上层领导向下层员工逐步渗透,使得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使得全体员工都有章可循,加强内部控制,实施成本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绩效控制,从而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3.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加强资金财产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对企业资产的监控作用,把资产下放到各个项目负责人手里的同时,应该由总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统一核算,而不是由各个项目内部人员核算。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成本,使企业更加明确自己总体的资金规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使其明确资金时间价值的理念,加强现金收付管理,在不伤害企业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尽量的早收晚付,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息收入。对现金的收付程序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企业总体资金的很大比例,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影响非常的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进行坏账分析,对于应收账款账龄比较长的,加强催要的力度,以减少坏账损失,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
4.加强建筑施工预算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提高财务素质方面,主要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招聘中,要注意选对人,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吃苦耐劳,而且有进取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二是在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与方法,促使会计人员能主动更新相关知识;三是管理考核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实践性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专业基础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在仿真情境或者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形式,它由校内实训、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等教学活动组成,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一、实践性教学保障基础建设
本专业建有建筑制图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建筑力学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PKPM实训室共计5个校内实训室。建有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3个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738万元。
学院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以三庆置业集团下属的三泽有限公司、三阳有限公司、三沂有限公司等3大校外实训基地为核心,以济南市区域内的山东盛华建筑有限公司、山东天齐建设集团、淄博天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有力补充,建成了6个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8人。高级职称9人,占教师总数的39.1%;讲师或工程师10名,硕士研究生15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为18人,比例达到80%。其中,取得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14人。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索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三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三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即将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按“企业实际岗位要求顶岗实习综合案例实训基本技能”的逻辑顺序,由实际岗位要求确定顶岗实习的培养目标,由顶岗实习对岗位技能的要求确定企业综合案例实训的培养目标,由综合案例实训要求确定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最终锻炼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建筑施工管理专业能力和岗位群适应能力,由此形成三能力技能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技术先进、市场导向原则制订专业标准,形成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按基本技能(第1~4学期)、项目技能(第5学期上半学期)、岗位技能(第5学期下半学期和第6学期)三大阶段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第1~4 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在该阶段完成对学生基础技能、职业通用能力知识与技能和职业专门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同时每学期安排一个综合实训,进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本学期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相关项目中,实现一个学期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第二阶段:第5 学期上半学期。着重加强学生的建筑施工管理能力。通过在与建筑施工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实施整个学期的项目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开发项目的能力。项目综合实训由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实施,综合实训项目均来源于建筑行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在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企业项目案例的完整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建筑施工企业上岗要求的职业能力。
第三阶段:第5学期下半学期和第6学期。着重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安排学生到建筑行业参加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经验,使学生具备企业工作的实际技能和素质。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过程表现。要求学生记录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作出鉴定。学校的专业指导老师组成考核小组,根据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
(2)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①基于建筑行业特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依托PKPM实训室,全面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虚拟”教学方法。根据建筑类工作岗位群的要求和特点,将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和整合,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虚拟”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将实际的工程项目引入日常教学,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虚拟”项目教学法。
②基于建筑行业,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
在对建筑施工、造价、监理等企业建筑岗位工作过程和岗位分析基础上,着重透析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以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按技能项目构建课程体系,分解从“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形成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手段。力学实训、建筑识图与实训、材料检测实训、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建筑制图软件应用等随授课进度在校内完成;测量实训、施工技术生产实习、建筑施工组织生产实训等实践教学在具备理论水平之后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
③基于建筑行业,实施“教、赛、证”三结合的教学手段
本专业早在2006年就实行了“双证书”制度,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考取山东省建工局颁发的测量员、施工员、造价员等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岗位取证内容相互衔接和渗透。
积极参与省级、市级以及企业组织的技能大赛(建筑制图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工程算量技能大赛、施工技术大赛、建筑二维CAD大赛等),通过竞赛项目快速提升学生应用技能,以竞赛促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
基于建筑施工员、测量员、造价员等岗位任职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主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为教学实施主要方式,建立以建筑施工技术为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成了《建筑识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3门院级精品课;开发了《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工程定额清单与定价》等4本校企合编教材。
三:实施效果
创新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三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学院建设中有显著成效,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成绩突出,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更新、课程建设等方面保障作用明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5%以上。在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同行及社会的高度认可,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以上。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企业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逐步符合行业职业标准。
四:结语
学院虽然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初步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途径还有许多尚需完善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更新。为培养出符合当今时代所需的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使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工程实际,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知识与技能相融合,从而实现普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康香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4期.
篇3
在近几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巨大的变化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表现的很明显,我们将如何适应市场的新形式变化,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觉悟,是我们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1.员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呈现多样化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我国和国外的企业进行着不断激烈的较量,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接受着挑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顶着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对外要不断的和市场同行企业进行激烈的竞争,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谋求一席之地,对内还要不断的对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和创新。由于受到国外先进思想的冲击,施工企业变革的脚步马不停蹄,员工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发生了重大改变,腐败、尔虞我诈、混日子等不良现象在施工企业传播开来,这种现象不利于树立员工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变化
由于之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员工的职业素养较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一般都会采用一些读书的形式等文体活动,员工对这些活动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办公用品得到了改善,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到来,使得人们受到新时代的思想观念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要肩负起企业内部变革的重大使命,要求企业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感,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觉悟,改变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平。
3.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不一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初的工程建筑的团队基本上都是一班一组制度,这时候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在小组作业中出现的基本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而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处于变革发展阶段,避免不了会出现很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冲击,施工企业会相应的裁员,降薪等方式来调整变革的进度,这些方式肯定会导致员工的流失率高,全职人员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兼职工作人员,然而,兼职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对施工企业的认知度过低,对施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兼职和全职的员工素质水平都不一样,有高有低,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失衡,导致了工作时效性差,不利于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对策
1.提高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思想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不良的社会工作风气也日益盛行,要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一个高度的纠正和教育,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这把剑来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在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这把剑来对员工进行教育的时候,员工难以接受这种方式,因为他们脑子里都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因此,只有当施工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出现的这种局面,要从企业的每一步来提高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度,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效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项目建设,施工企业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部署,根据企业的现状,探索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是需要政工部门和企业的其他部门互相协调,互相配合,要不断完善施工企业的各项机制体系,树立起企业对外的良好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效能。
3.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想提高施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其本质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企业要想长久的生产发展下来,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班子要不定期的进入一线,深入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需求,以便于更好的解决他们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有生活困难的员工面对面交流,去真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以人为本结合起来,去实现施工企业的真正变革。
4.把握互联网的先机,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进程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利用?F有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去搭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交流的平台,将企业的信息网络资源和平台共享给员工,给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员工多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导向作用,让互联网成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乐园。
5.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政工部领导班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能力
企业要不断的进行改革深化,这就要求政工部的领导干部要不停的接受一些新的知识,跟上新时展的脚步,思想观念要先进,管理模式要超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多探究出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模式,树立施工企业长远发展战略思想,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企业改革目标不断深化。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各主体的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又是建筑材料、设备的使用者,具有买方和卖方的双重角色,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诚信与否对建筑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信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该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建设了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力图使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更加客观可行。
1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高效信用评价的依据。指标体系建立不规范、不科学,没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就无所适从,更谈不上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建立规范、科学、准确的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的基础。
该文借鉴《天津市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等国内部分研究成就,结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简洁、科学、准确为目标尝试性的构建了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2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BP神经网络
信用评价指标建立起来之后,如何对建筑施工企业各指标进行信用评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不少学者也采用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用评价,但这些方法依赖于专家经验决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等弊端,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它具有自学习、自组织适应能力和容错能力等特点,克服了传统信用评价的一些缺陷。
2.1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具有很多与人类智能相似的特点。
误差反传前馈网络也就是BP神经网络是神经网络的典型模型之一,它是一种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阶层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节点、输出层节点,还有一层或多层隐含层节点。每一层的神经元之间实现无连接,而上下层之间各神经元实现全连接。其基本原理是,样本从输入层输入后,逐步经过各个隐层传向输出层,若输出层得到了期望的输出,则训练过程结束,如果输出层的实际输出值与期望值输出不符,则将它们之间的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含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并将误差分摊到各层神经元,从而获得各层神经元的误差信息,通过正向和反向传播的反复交替,不断调整各单元权重,直至进行到误差减少到可接受范围为止,此时权值不再改变。
2.2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
该文采用典型的具有输入层、一个隐含层和输出层的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即由三层神经元组成的前馈神经网络,假设这三层分别各有m、p、n个神经元,如图1所示。
(1)输入节点数m的确定。
输入节点数m取决于所建立的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数。本文选取信用评价的11个二级指标作为输入变量输入神经网络,即m=11。
(2)输出层节点数n的选择。
输出层节点数与信用等级的评价结构相对应。本文参照工商管理学会提出的、国际上通用的信用评价等级标准,将建筑施工企业信用分为四个等级,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则n取4。
(3)隐含层节点数p的选择。
隐含层节点数p的确定与训练样本、输入、输出节点数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可以参考如下公式进行确定:①p=+a(p为隐含层节点数,m为输入层节点数,n为输出层节点数,a为1~10之间的常数)。
(4)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需要两类样本(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本文收集了13个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评价样本,其中10个作为训练样本,3组作为检测样本。每组样本包括两类数据:输入值和期望值,输入值指建筑施工企业11个信用评价指标的得分,按表1中的计算方法可获得(如表2所示),期望值采用若干资深专家依据信用评价指标对企业总体信用进行的信用评价状况。
(5)样本训练及检测。
根据统计数据和专家经验对输入层的11个输入值进行量化和归一化处理后,根据建立的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神经网络,利用美国Math Works公司出品的MATLAB软件,通过调用函数(输入与输出层之间的转换函数采用Sigmoid型对数函数),用获得的样本数据对前面建立的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各信用评价指标权重设置,然后用检测样本数据进行测试,测试其准确性及泛化能力。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针对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应从自身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出发,以便更好地发挥管理的职能。另外,作为建筑施工行业本身,应积极应对管理中存在的任何挑战,以便实现施工管理方法的不断开拓与创新。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受外部环境以及内在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管理中仍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措施,应切实考虑到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其中,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此,编制与执行施工的管理机制时,应切实考虑到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但是,随着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与之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在无形中暴漏了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正是由于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不但制约了建筑施工的顺利完成,而且也影响了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并且,在制定相关的规定以及规范时,一般都是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这就忽视了监督管理体制的重要职能,从而也给建筑施工管理带来出现问题的隐患。由此可见,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执行不严格是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建筑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中,建筑法律法规是确保安全全面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这就制约了施工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也与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水平相违背。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实践中,滞后的法律法规不但无法满足建筑施工行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且也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效率。从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出发,施工条件与施工技术也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密不可分,同时也在无形中制约着建筑施工行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建筑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是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问题的方法
针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现状,应充分考虑到影响建筑施工管理的要素。同时,作为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应不断扭转传统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并将质量第一作为管理中的核心,以便更好地满足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需要,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其中,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问题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无论是项目投标还是在施工过程中,先进的施工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以便满足不断建筑施工管理中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施工管理流程中,很多建筑工程过于注重了经济效益,这就忽视了成本控制的手段,从而致使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采购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建筑施工行业应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由此可见,注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是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
2、注重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更新
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传统的建筑管理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施工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想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单位都要注重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更新,以便与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的发展相符合。在以往的施工管理观念中,由于只看到了管理中存在的客观因素,这就忽视了挖掘管理中的活跃因素,从而制约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更新。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结合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传统的施工管理观念,以便提高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预见性。同时,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全面更新,应积极引入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由此可见,注重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更新,是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问题的有效途径。
3、注重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但关系着施工的质量,而且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应注重施工管理人员素质的建设。同时,针对于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应贯彻管理人员科学、严谨、公正的工作态度,并要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便确保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注重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4、注重施工管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想实现项目管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应从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出发,并加大对管理的力度。另外,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不仅包括授权范围内的双方,同时也包括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因此,要想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应注重施工管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同时,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制定相关的奖罚以及考核制度,以便实现项目管理行为的规范性。由此可见,注重施工管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是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5.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衡量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建筑工地的人员、材料、机械等都处在不断的流动之中,因此安全管理的困难性很大。所以要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各项安全施工、操作和检查制度,这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必要保证。项目经理部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及分管副经理、安全部各成员和各专业工长工程师组成的安全领导小组,将各工种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工长(兼职安全员)、各班组长列为安全生产负责人,形成完善生产责任人及安全保证体系。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施工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及培训活动。对于一线施工操作人员,应着重加强他们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而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管理人员,应使他们加强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安全考核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不准其在相关岗位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中,管理的内容以及方式都关系着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应积极探索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形式。同时,随着人们对物质以及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应将施工质量作为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建筑工程自身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刘苓.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1,(12).
[2]邱创兴.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今日科苑,2010,(08).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财务会计 管理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我们不仅仅要能够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建筑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管理,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稳定发展。
鉴于当前激励的市场化竞争,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才能更好地推动建筑企业新的发展机遇,而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混乱,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应该明确分开,相互协助,相互制约,而国外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完成了这种分管的改革,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在发展中更具优势。首先,如此分工使得企业内人才的工作更为明确,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流畅运转。其次,这种方式使的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在明确的分工下,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也在不断提升,更提高了企业经济周转的效率,稳固了企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在现代企业的改革中,也进行了此类的探索,但少有企业能够完全的完成,这种分管的不明确,使得企业的会计审计等部门也难以真正的独立,使得其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二)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上缺乏有序的结构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是要能够进一步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管理,在另外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用。但是,从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还是面临不少的挑战,其中就包括企业财务信息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这样就会在各个部门执行相应的命令时,造成各个部门间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很多都是由项目负责人直接进行任命,这样的做法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信息可以进行随意更改,但是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却往往能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很多的建筑施工财务信息人员与项目负责人之间达到某种“默契”,这样就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
(三)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制度不够透明和完善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违规方面不作为,相关的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相关法律规定的惩罚力度不够,这样就会造成会计违规惩罚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也将会间接造成会计信息管理的不明确。另外,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管理不够科学的主要性原因。
二、如何来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行业财务管理
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来加强企业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第一,企业要能够实行集权性的财务管理体制,集权型的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利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对财务管理上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企业资金的挪用和资金使用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企业资金的统一安排和调配,建立有序的财务管理机制,防止资金的非法流失。第二,企业可以详细规范财务审计管理和决策过程,从而有效避免很多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避免企业资金进入私人的口袋。第三,建立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对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起着重要的财务控制作用。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行业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就认为,只有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建筑施工财务管理机制,才能进一步确保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另外一方面看,我们还应该要针对不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制度,进而能够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做出典范,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的会计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晓翔,吕丽平.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研究与仿真[J].科技通报, 2013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建筑行业一直以来有着较分散、难管理的特点,信息无法及时交流和共享为建筑行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引入,促进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使信息得以有效的流通的及时的共享,同时使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进度和信息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丰富的依据。然而,由于基于信息化管理理念开展全方位建设的实践进程起步较晚,因此总体上展现出了信息化改革管理推进缓慢的局面。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信息化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进行简要的分析。
2、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难点
传统的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在速度及可靠性等方面都明显地阻碍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阻碍了下一步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严格按照二进制逻辑进行控制的系统,它服从布尔代数法则。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却有着比二进制更加复杂的逻辑,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因素,因此对于这些信息计算机管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目前大多计算机管理系统都采用基于关系模型的主流数据库技术,而关系模型却不能完全覆盖建筑施工行业的实际业务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还涉及到更多的业务层次,甚至更为复杂的网状模式。细心管理系统无法将管理系统和关系模型进行全面的格式化,大量信息是以非结构模式存在的,因此,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处理复杂的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显得不够全面。
(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开发工具和平台不断的更新还贷,然而CPU却仍然按照摩尔定律进行严谨,计算机系统也仍然按照冯. 诺依曼基本程序原理设计、运行, 没有根本性变化。面对建筑施工行业实际工作中复杂多变的随机事务,计算机难以自如的应对,尤其是涉及到关于传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问题,计算机更是难以应对。有的开发商平台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以牺牲用户的业务需求和使用者的易用性为代价。
(4)计算机在重复计算、机械记忆、快速通讯、标准化过程控制等方面有着人脑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对于非标准化过程控制, 模糊判断, 自然语言处理及含有文化、艺术成分的管理问题, 计算机还不是理想的工具。市场上有些行业如金融、电讯、运输等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数字化、紧耦合的特点, 这些行业的核心业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纯技术、纯逻辑层面,很少夹杂非技术因素, 在核心业务与计算机结合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筑施工行业难以与其相提并论, 更不能盲目照搬这类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5)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认为管理是关键,而将技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但是在建筑施工行业中,面对长期合理存在的(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管理模式, 计算机技术可能出现了瓶颈。在特定的业务环境中, 技术也许是更关键的因素。在系统出现问题时首先检讨技术原因, 而不盲目把原因归结到业务管理模式上效果可能会更好。
(6)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是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些大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导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与不完善,加之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人员配备不到位与不及时,使得信息收集、处理及加工处在初级阶段,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这些都成为建筑工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7)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这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企业主页建设不够完善,只停留在了电子邮件收发处理、无纸化办公阶段,但缺乏总体与设计,信息化的建设只停留在初级阶段,信息化在企业利润增长中的贡献率还很低,企业发展战略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正式确立信息化管理发展
3、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加强对建筑施工行业特征的研究。
这里除了要对行业的业务特性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需要加强对行业共性的掌握,尤其是对行业核心业务中所包含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发出适合行业特征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2) 加强信息自动化收集
在信息收集方面,基于传感技术、IC 卡技术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录入,这既能提高手工录入的效率,又有保证准确率。例如,利用传感设备从施工现场采集混凝土温度、构件变形、设备运行状况等一手技术数据,用IC 片获取现场作业人员的个人信息等。同时,需要人工收集的信息实现电子记录,对于施工图纸类的图形信息,则广泛应用CAD 技术进行录入、细化和修改。
(3) 加强信息检索工具化
在信息检索方面,基于数据库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的检索工具。例如,统一的工期信息可分别为建筑工程施工的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出发,统计部门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进行检索,同时,可以增加数据库规模和种类,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项目,使施工人员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还可以检索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与管理规定,获得信息资源。
(4)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建筑施工行业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而目前市场上也没有一款完全符合建筑施工行业特征的成熟的管理系统,其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复制,不同的企业进行使用时只能进行定制或者进行二次开发,不仅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因此,要注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建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完善管理系统。
(5)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目前计算机市场的特点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都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将信息系统建设完全外包,则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可以考虑集中建立一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采用内外结合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对外合作, 培养自己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长期稳定发展。
(6)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在现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要提高本建筑行业的实际研发能力,这些都需要企业适时引入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建筑行业要以最经济、最合理的投入,争取开发出符合建筑行业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符合实际、性价比高。比如,很多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并引进或自行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很有一些企业引进了专业管理软件,并在日常管理中进行应用。
结语
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并且是切实可行的。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 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施工技术,1998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在新时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成为影响建筑工程企业经济发展和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的关键。如何在新时期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成为值得相关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处于上升期,规模巨大,从事该行业的总人数超过了两千万。但是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者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减少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使得安全事故频发,建筑质量也逐年下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为降低生产成本,将一些老旧设备超期使用,无形中为施工过程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进行建筑施工的人员往往为外来打工者,缺乏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在生产过程中面对安全隐患而不自知,发生安全事故之后也不懂得运用各种有效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企业经营者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忽视安全管理。
面对这一情况,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缺少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依旧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各方对安全生产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仍然达不到一个较高水平,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现状令人堪忧。
二、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政府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我国目前存在的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法律仅有《建筑法》和《安全生产法》两部,法律体系不完善,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缺少有法可依的条件。特别是监督管理机制的缺乏,造成政府无法随时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监管,也做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难以维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这就使得相关企业管理者钻法律的空子,一方面在表面上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问题,使得相关法律流于形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成为一种表面文章。
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淡薄,也造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难以得到落实。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相关企业为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对施工过程中必须设备的资金投入,超期使用施工设备,或者减少必须的安全管理设备,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并削弱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能力。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的还有不择手段的包揽工程,造成部分企业无法承担相应级别的建筑任务,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忽视安全生产,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完成相关建筑任务,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了恶性的市场竞争,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参与建筑施工的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较低上。由于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了对参与生产的员工在身体素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忽略了其文化水平的现状,文化水平较低也就造成了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部分员工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忽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无形中给施工者带来了安全隐患。部分人员缺少相关技术生产的培训,无证上岗或者跨行上岗,在面对突发问题时缺少应急能力,也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三、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面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各阶层在多方面做出改进,以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首先需要国家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予以重视,并在法律法规上做出完善,建立针对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并逐级下发,在各单位得到落实,各基层单位再对建筑企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相关单位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对进行建筑施工的企业做好备案,派出专门人员对建筑施工进行跟进,随时监督其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向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提出,督促其及时进行改正。并随时监督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自身安全进行保护,并安全使用施工设备,合理利用保证安全施工的工具。要做到在法律法规上对企业管理者做出规范,让其有法可依;而出现问题时也有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时刻对建筑施工进行监督。
其次要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认真学习国家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作出系统的安排。相关管理人员要在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安全生产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对相关施工设备的投入,淘汰老旧设备;配置足够的安全生产设备,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将安全生产设备利用起来。企业管理者还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同时企业管理者要与政府下派的监督员随时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监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人员偷懒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做到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还要注意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国家下发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并安排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定期对员工做出安全培训,以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让员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规范生产,利用好管理者下发的安全生产工具保护自身安全。同时要将安全生产计入绩效考核之中,促使施工人员在追求施工效率的同时重视安全施工,将建筑施工过程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对于一些特殊的职位,企业要聘用有相关证件的人员上岗,有条件的企业要为其购买保险,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人身安全。当企业引入新的生产工艺时,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要在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新技术之后再投入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之中。这样在各方面按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降低难度,使得建筑施工能够更加安全的进行,促使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容乐观的现状,发现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者要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并提升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好的实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宏斌. 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J]. 建筑安全,2007,04:36-38.
[2]钱伟. 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0,06:226.
[3]朱国洪.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209-211.
[4]李强.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会计;管理;问题
1、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控制成本,促进发展
简单的来讲,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股东资产的增殖和积累。就其本质而言,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分配和利用,通过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强化资金运作效率,控制成本,进而实现利润的提高。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受到激烈竞争的影响,招投标过程中的中标价格往往很低,再加上合同大多为固定造价合同,因此提升收入水平的难度越来越高。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企业就必须切实做好成本的控制工作。企业能够通过成本的控制增强其盈利水平,并大大强化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看,利润率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的扩大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长。当然,更高的利润也能够为企业员工谋得更多福利,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也会更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1.2提升建筑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
当今企业对于风险管控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财务会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建筑企业的施工场所较为分散,致使施工管理难度非常之高,而要想确保资金的使用有着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就必须强化财务风险的管控工作。实际上,财务会计管理绝不仅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其他部门也要与其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才可以带动整个建筑企业更快地向前发展。
2、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行业内部竞争过于激烈,产高利低问题显著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内的产品具有着较高程度的同质化现象,因此彼此间差异较小,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较大,这自然引发了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施工方对于业主的议价水平较差,往往造成中标价格很低,再加上施工方的成本中有较大比重属于外购材料,企业除了能较好地控制水泥、钢筋等材料的价格之外,很难与供应商进行较好的议价,这一问题在地材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一问题最终导致建筑施工行业内部产高利低的问题十分普遍,尽管企业有着很大的规模,但利润率极低,甚至还会出现亏损的不良情况。
2.2资产负债比重大,资金压力较高
虽然签订合同的双方具有着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施工方都处于弱势,在建设和施工过程的工程款收、付环节中居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一方面,很少有业主能够主动、及时地进行工程计量款项的支付,付款的延期十分普遍。另一方面,施工方往往还要签署履约保函、支付履约保证金,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大大提升了资金压力,占用资金空间,导致了施工企业资金运作的艰涩,最终只能通过拖欠货款甚至举债来对资金问题进行缓解,这便会增加企业的负债率,引发财务会计风险的提升,并使得融资难度加大,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无疑会带来不利影响。
2.3资金运作能力较差
就目前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内普遍存在着资金使用率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场地分散,资金需求相对混乱造成的,正是由于建筑施工支出具有着分散化的特点,企业必须具备更好的资金运作与管理水平,否则将受到资金问题的严重制约。此外,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有着较长的周期,对于资金的持续供给要求较高,若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处理资金问题,将大大提升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难度,进一步造成资金运作效率的降低。
2.4会计的核算水平依然有较大上升空间
在相当多的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岗位并不符合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不具备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会计账目的使用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对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而言都是必须解决的。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的消耗项目和数量,这就要求核算工作必须结合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但反观现阶段,很多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方面较为粗放,仅仅只对整体成本进行核算,却很少对每个单项进行细化核查,这极易能埋下漏洞和隐患,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提升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的可行性措施
3.1开源节流,实现收益和效率的提升
要想实现收入的增加,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合同内容,并通过设计的调整与合理索赔等手段实现收入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应收账款催收力度的增加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问题,弱化财务会计风险,并实现自身权益的有效维护。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应遵守“由内而外”的原则进行融资,从而实现利息数额的尽可能减少。若企业具备一定的条件,还可以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而对于成本控制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成本核算和管控能力,由于每个企业的产品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每一种产品实际上都相当于是专门定制,因而难以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不具备足够明显的规模效应。可以说,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的控制离不开对工程施工组织工作的优化与提升,只有对施工的安排和组织工作进行科学规划,才能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成本。
3.2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核算水平
施工企业必须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流程进行严格规范,搭建起完备、科学的组织体系,确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岗位设置足够合理、权责分工足够明确。同时,还要切实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核算工作的精细程度,对每个项目进行单独核算,如果发现差异问题,务必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予以核实和解决。
3.3加强培养人员的职业素养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人,只有实现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大幅度提升,才有可能确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只有高度重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拔和任用,设法提升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整体财务会计管控工作水准的上升。另外,企业也必须高度关注财务会计工作的培训,定期组织考核,提倡和鼓励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学习会计知识,考取更高级的会计职称,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以便为企业整体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建筑行业内存在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言,需要企业尽快建立健全、完备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加强对从业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同时还要针对工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微调,继而更好地为我国建筑业提供典范,大幅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建筑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张海 单位:山西建筑工程( 集团) 总公司
参考文献:
[1]杜娟.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1(10)
篇10
关键词:建筑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及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就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且资金运用较为密集。因此,为了加强建筑行业的资金流动性,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运行等情况,我们必须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我们首先要了解资金管理的含义,指的是企业对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项工作的总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资金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根据资金管理的定义,我们深切的理解和把握其要点,科学合理地对建筑行业的资金问题进行研究和管理,帮助建筑行业摆脱资金周转速率慢,流动性弱的难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资金管理意识
企业的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途和长久性。企业的整体意识是一个企业在行业中得以立足的根本。我国的建筑企业存在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于资金管理的意识。这个问题不仅是企业的基层员工欠缺这种资金管理意识,更可怕的是企业的领导层也没有重视对资金的管理。整个企业都是在资金无管理的状态下运行的,难以想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大的风险和阻碍。领导层较为关注企业的盈利情况和成本发生,却很少留意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运用,只想在建筑项目投标过程中盲目的降低成本和资金占用率,给项目未来的实施和后续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隐患。缺乏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很多员工认为资金管理只是财务部需要关注的问题,与财务部以外的人员无关,经常会出现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过度消费的情况,无端增加企业的资金使用量。
(二)流动资金占有率小
流动资金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流动资金堪称企业的“黄金血液”。对于资金密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流动资金更是“血液”中的动脉血。但是在我国现在地建筑施工企业中,其流动资金明显不足,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的。其流动资金主要的来源是工程款的收入、银行借款、证券市场融资等几个部分。但由于近几年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银行借款的资金量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无法借款。而如今的经济形势要想从股票证券市场获得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建筑施工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发行证券的权力,所以其获取流动资金的来源就更少了。而且,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变得很被动,要想获得新的项目只能依靠自己垫付工程款或者劳务费来争取新的客户和项目资源。更多的企业开始拖欠工程款,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资金更加短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健康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把握好工程款垫付的程度、并加大催收工程款的力度。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流动资金。
(三)资金使用率较低
资金使用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首先,领导层在进行计划时考虑不周,而且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比较随意并没有按照事前计划好的方法对资金进行控制和管理,使得其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相差较多,计划的可实施性变低,情况较为严重的还会出现完全不按照计划进行管理,导致企业的资金最后还是处于无管理状态。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就是项目工程的周期较长,且涉及的项目很多,而每个项目都需要开设一个新的银行账户,而每个银行账户的资金都是用在本环节的资金,使得原本集中的资金变得分散多处,造成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无法实现,内部资金占用矛盾逐步显现。最后就是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专门为项目购置高端的设备,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降低了资金的流通性。
(四)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每个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都需要相应的部门进行审核和监督。作为资金需要集中管理的建筑施工行业,更需要相应的资金监督部门对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审核。而建筑施工行业的性质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较为广泛,不利于监督部门的监管。会出现资金流动方向与管理方向背道而驰的现象。企业内部管理经常出现矛盾,因为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懂得财务知识,而企业的财务人员又不精通经营管理,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起冲突,导致无法实现监督职能。还有很多建筑企业对资金管理的事前监督力度不够,事后监督的过程比较“形式化”。缺乏监督考核机制,没有对应的奖惩措施,所谓的监督机构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效果。
二、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