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控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病防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慢性病是当前人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占总体死亡的80%以上。因此提高慢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自2009年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启动后,经过各级专家的反复跟进培训,我县医生的慢病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就医环境和综合服务也逐步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慢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65-021.慢性病防控现状

基层目前开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围绕项目在所辖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肿瘤筛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等项目工作。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我县还未开展。就慢性病防控评估能力看,我县整体评估能力薄弱,截至调查之日,我县尚未开展过慢性病防控评估,慢性病工作开展的局限性和短期性,限制了慢性病评估的有效实施。

从基线调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入手,通过开展“家庭主妇培训班”、“小手拉大手”、“健康一二一”和发放限盐勺、控油壶等活动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达到预防与控制各种慢病的目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逐步被群众认识和接受。2.慢性病干预

慢性病干预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手段。慢性病干预的覆盖面越广,人群受益率越高,慢性病防控工作效果越好。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发现管理工作开展的远远不够。需要加大慢性病干预工作点,扩大干预范围,创新干预方式,加强干预力度。我县慢病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国家经费补助项目或自治区科研项目的支持为依托开展。基层目前开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围绕项目在所辖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肿瘤筛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等项目工作。

2.1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各单位对辖区内所有35岁以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为管理目标人群,并且在以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为契机,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评估登记建档管理和随访,并制订了高血压、2型糖尿病筛查、评估、确诊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个案实行一人一病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每次随访记录表等。

2.2精神卫生工作的干预。精神卫生工作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造成的个人、家庭、社会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今年来,针对精神疾病的卫生关注度和防治管理逐渐被纳入到慢性病的重要工作范畴。2009年,国家医改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纳入9类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中。宁夏地区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自2010年起,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全面纳入到疾控工作的常规性工作任务当中。2010年我县开展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辖区覆盖率基本为100%,然而因地区在精神卫生专科的发展上缺少配置,我县普遍存在专业精神专科医师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短缺问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未得到有效提高。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并未得到壮大,疾控机构中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普遍缺少专业的精神疾病专业知识,加之诸多的疾病控制工作内容的统揽一身,难以保证精神卫生专业防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总之,慢性病的管理缺少长期的、规范的、具有顺畅工作流程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实现慢性病长远的预防控制管理水平,则需要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指南,在如何有效发挥疾控机构工作人员能力和基层百姓的参与性上进行深入思考。

2.3其他。2009年9月,隆德作为宁夏的试点县,首次开展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妇女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随后在2010、2011年增加肿瘤随访登记、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2012年又启动了妇女乳腺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在项目支持下,推动了一部分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内容的开展,惠及广大群众。

较之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免疫规划工作,隆德县慢性病防控工作缺乏丰富的经验、规范化的流程和科学指导的工作规范。慢性病工作涉及内容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健康需求的增多,除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防治外,对于肿瘤防治、营养保健、口腔卫生等健康需求日益增大,慢性病防控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以隆德县现有的疾控队伍力量和慢性病防控机构、人员建设现状来看,满足人群诸多的慢性病防控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3.建议

3.1政府制定政策,落实防治经费,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协调各部门共同努力的“大卫生”新格局是关键。

3.2发展一支战斗力强的慢病防治工作队伍是保障;主动协调好涉及乡镇村领导和部门关系外,参与工作的乡村医生建立和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给予一定的补助,形成“大卫生”的局面。

篇2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主管单位: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194

国内刊号:12-1196/R

邮发代号:6-7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学术性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多种数据库源期刊。

篇3

【关键词】 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百姓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同时,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较差,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前农村地区重点关注的问题[1]。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原因,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县海河镇2010年――2012年筛查出的3985例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63例,女性1336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64.1±15.5)岁。主要慢性疾病种类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肿瘤等。病程1-34年,平均病程16.7年,其中512例有手术史。

1.2 方法 主要采取回顾性分析的办法,对我县海河镇2010年――2012年筛查出的3985例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农村慢性病的流行特点以及慢性病预防、控制不善的原因,再通过客观分析,总结出应对措施。

2 结 果

2.1 农村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①近三年中,农村居民部分慢性病的发病率虽然低于城市,但其发病的升高幅度高于城市。如1998年与1993年的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城镇居民在高血压、糖尿病方面的发病率升高了32%、53%,而农村地区则升高了36%、128%[2]。②患病年龄明显提前。研究中显示,农村地区居民病发脑卒中的年龄在35-54岁阶段明显多于过去10年,本组研究中,最小的脑卒中患者为36岁。③农村地区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

2.2 农村慢性病预防、控制现状 因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健康意识缺乏、经济收入低、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农村居民在知晓、预防、治疗慢性疾病的水平较低。本组研究显示,农村地区成年人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分别为22.8%、31.9%,治疗率仅为17.3%、21.0%,控制率只有4%、4.9%。

3 讨 论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预防、控制形势比较严峻,存在较多问题,如:存在健康意识缺乏、经济收入低、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疾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不足、缺乏先进的疾病监测体系和专业的防治人才,因此,农村地区关于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水平明显差于城市[3]。城市对于慢性的防治控制有着较好的做法,通过开展社区综合性防治以及管理,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参照了城市慢性疾病管理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的防控疾病模式。例如广东省中山市的古镇村,对整个管辖地区进行一次慢性病的基线调查,并据调查资料制定一系列防治规划、干预方案、监测及评价等措施,形成全民性的慢性病防治体系[4]。

本组研究中,针对我县海河镇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客观地体现了当前苏北地区慢性病发病的基本特征及防控现状,及防治现状对此,可尝试制定出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防控对策:

3.1 除充分用好国家下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扶持,以获得充足的防治基金,同时,努力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促进政府基本公共卫生职能的实施,以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机会。

3.2 建立以村为单位,以医、护、防、村医为组成人员的慢性病防治责任健康团队,对辖区进行划分,实施片区负责制,尽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防治服务,严格落实疾病的发现、随访等环节管理,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对居民和患者进行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采取宣传册、座谈、电视广告等多种途径,实现慢性病健康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居民的医学知识掌握程度及增强其保健意识[5]。

3.3 建立农村地区慢性疾病监测体系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措施 利用已建网络,进一步强化对村级医生的计算机操作及综合业务能力的培训,实现县、镇、村三级网络防治、管理与考核,对患者的资料实现网络共享,同时,进一步规范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的随访与管理,以方便对慢性病患者疾病信息的查询、监测等活动。

总的而言,上述提出的各项对策是否能够顺利在农村实施,并获得成效,需要在各级公共卫生及医疗机构中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不断完善慢性病防治理论体系建设,全方位做好农村地区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建平,饶克勤,钱军程,等.中国疾病经济负担的宏观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6(6):56-58.

[2] 李立明,吕筠.中国慢性病研究及防治实践的历史与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8):741-745.

[3] 井珊珊,尹爱田,孟庆跃.农村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行为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2):32-34.

篇4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预防

Drill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SONG Zi-wu.Department ofsurger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Mengzhou 4547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ause, in order to impro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rrigation with closed drainage hole occurred in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35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appropriate treatment were cured. Conclusion The attention to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details of the treatment,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作者单位:454750孟州市中医院外科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头部外伤后 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钻孔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方法,其手术简单,创伤小,效果好[1]。2006年 5月至 2009年5月孟州市中医院外科施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发生并发症不同程度35例,现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总结防治对策,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8例,男62例,女36例,年龄 49~86岁,平均68.6 岁。病史 3 周至 6个月,有明确头部外伤史45例。

1.2 临床表现 头痛、头昏 65例,意识障碍39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45例, 昏迷伴一侧瞳孔散大2例。

1.3 影像学检查 全组均行头颅CT扫描或MRI扫描确诊。单侧血肿90例,双侧血肿8例;其中血肿呈高密度3例,低密度45例,等密度或混杂密度50例;血肿位于额颞区30例,位于额颞顶区33例,位于额颞顶枕区35例。血肿量64~144 ml,平均(75.3±22.6)ml。

1.4 手术方法 麻醉选用局麻或全麻。在血肿最厚处稍偏后,作一长约5 cm直切口,撑开,在颅骨上钻直径约2.0 cm的小孔,用咬骨钳扩大到3.0 cm,骨孔缘用骨蜡封闭,硬脑膜悬吊,烧灼硬膜上血管,“十”切开硬脑膜。然后血肿慢性放出后,并用导尿管向血肿腔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冲洗,将血液冲洗干净。术毕在血肿腔内置入引流管,引流管周围填塞以明胶海绵,逐层缝合。术后患者取头低脚高位。积极给予抗炎、止血等治疗,给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 000~15 00 ml/d,一 般用3~ 5 d,引流管放置3~4 d,术后8 d拆线。

2 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35例,包括继发性颅内血肿4例,颅内积气26例,脑脊液漏3例,血肿复发5例,癫痫发作4例,颅内感染1例,心衰1例,其中9例合并多种并发症。本组治愈90例,其中一期治愈82例,二期治愈8例;未愈7例;死亡1例,死于术后继发心衰。

3 讨论

3.1 血肿复发 本组血肿复发5例,常见的复发因素有:老年患者的脑萎缩,术后脑恢复困难,以及血肿包膜较厚,血肿腔不能闭合:血肿腔的血凝块或纤维性物质冲洗不砌底有关[2]。预防措施:①术中尽量将血肿腔的陈旧性积血冲洗干净,如果血肿腔内有固态凝血块或有新鲜血时,应采用开窗及开颅手术;②对血肿包膜坚厚或有钙化者应行开颅术予以切除;③术后应采用头低位、卧向患侧、多饮水,不用强力脱水剂,适当补充低渗液体;④脑塌陷严重者,可经脑室或腰穿注入生理盐水促使脑膨起,消灭血肿残腔。

3.2 颅内积气 钻孔引流术后多少会形成颅内积气,本组发生不同程度积气26例。分析其发生原因有:(1)钻孔时空气进入颅内;(2)冲洗时空气随着冲洗液注入血肿腔;(3)切口缝合不严密以及引流装置中的气体回流到血肿腔中。颅内积气少量时l周内可吸收,而多量则需1~2个月。对于大量难以吸收的颅内积气或张力性气颅的方法是在积气的最高处钻孔排出积气,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填充残腔[3]。预防措施:(1)冲洗时勿将空气注入血肿腔;(2)将钻孔处于最高处,以生理盐水充满血肿腔,排出气体,用明胶海绵填充颅骨钻孔处;(3)严密缝合切口,常规闭式引流。

3.3 继发癫痫发作 本组共4例,复查头颅CT发现1例引流管插入脑组织中,2例引流管前端放置于颞部,此3例患者拔除引流管后癫痫未再发作,1例继发于颅内血肿。4例患者均予德巴金片1片,2次/d,口服2周,随访6月未再发作。罗登立等[4]认为术后癫痫发生与血肿包膜刺激大脑皮层有关。作者认为,术后继发颅内出血和引流管刺激皮层运动中枢是引起术后癫痫发作两大原因。预防方法:防止术后血肿复发术中钻孔位置尽量避开皮层运动中枢;引流管不能过硬、过粗;置管时需轻柔,以免刺破包膜,插入脑内。

3.4 脑脊液漏 本组发生 3例,表现为术后引流量200 ~500 ml/d,引流液越来越清亮,性质如脑脊液。发生原因可能为放置引流管时损伤或冲洗时水压高冲破蛛网膜,使蛛网膜下腔与血肿腔相通。本组 3例术后 7d拔除引流管,引流管切口加缝 1针,3例均无切口脑脊液漏。

总之,作者认为防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术中反复冲洗硬膜下腔;控制引流速度,缓慢放液;置管轻柔,不可过深;严密封闭伤口及骨孔。只要注意术中、术后的细节处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1] 许慧峰.1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福建医药杂志,2009, 31( 5):66-67.

[2] 祝翠霞,王宝枝 宋光太.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防护. 浙江预防医学,2009,3:34-35.

篇5

关键词:信息系统;慢性病;信息化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随着信息化深入各行各业,信息系统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按照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要求,北海市应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和“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监测信息进行收集、管理,监测工作从传统的工作模式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现对信息系统在北海市慢性病监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 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慢性病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建立涵盖广泛的慢性病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地开展规范、持续的常规监测并结合定期的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信息和管理的一种卫生服务模式[1]。信息系统的使用丰富和规范了慢性病监测信息网络,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促进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2 信息系统在慢性病监测中的应用[2-3]

目前北海市的慢性病专病监测信息系统都是基于互联网。各监测点只需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通过浏览器就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访问系统,使用简单,易于掌握。

2.1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业务子系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管理。收集人口死亡信息,为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提供数据依据。系统涵盖报告卡管理、漏报管理、统计分析、字典管理等内容,实现信息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利用-信息全过程管理。医疗机构对病例作出死亡诊断后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复核无误后录入系统。

数据录入:“死亡卡录入”界面由个人情况和死亡信息组成,死亡编码通过关键字查询字典生成。当有必填的数据项漏填或数据格式错误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醒。

数据查询和审核:在“浏览死亡卡”界面,可根据不同条件查询个案,支持随时调阅,若有内容更新可即时修改和保存。个案填写合格后审核通过,若不合格将返回原报告单位订正。

数据:系统根据一定条件设置功能,选择一定的查询范围后对已录入个案批量,避免一人多次登记,控制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分析:系统设有定时分析、实时分析、卫统报表统计和质量分析。其中定时分析能进行分地区、分年龄、分时间、分地区死因顺位等因素统计,模式多样,满足不同的数据需求。

2.2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 “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另一个业务子系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管理。2015年起,北海市应用该系统进行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个案的信息收集。

系统包含数据录入、查询、审核、和批量导入导出数据等功能。查询管理界面按数据来源对报告卡进行分类,其中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传送过来的病例标红,提示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心脑血管个案的死亡信息。系统支持数据批量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批量导入数据功能需下载模版按要求编辑好格式;批量导出数据能使信息在系统的约束外进行更多的灵活处理,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2.3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 “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由广西肿瘤防治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开发和组织管理,收集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的病例信息。

系统界面结构清晰,录入时解剖学部位和形态学编码由字典智能识别并通过确认填写,保存时自动检测数据逻辑性并跳出相应提示。查询管理界面按报卡完整性分为待整理卡、发病卡、死亡卡等,支持修改、删除、合并和,支持随访信息的后续跟进。

3 信息系统在慢性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4-5]

3.1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以人为主体,效率低、错误率高。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环节,复杂的信息处理都交给计算机来做,控制了数据的逻辑性与指标的一致性,提高了数据质量。个案的快速查询和自动生成报表,避免了手工查找与统计的繁琐,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实现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水平 慢性病经由系统报告,很快就能从网络传送到各级平台,反馈及时,信息灵敏。卫生行政部门和报告单位通过系统就能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掌握监测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变了慢性病监测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水平。

3.3整合资源,实现共享 系统会将不同地市报告的居民死亡个案信息、慢性病个案信息根据户籍地自动推送到个案属地,实现各地合作和资源共享。 “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平台能提供最完整的居民死亡信息,自动推送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信息到“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及补充肿瘤死亡病例,很大程度减少了另两个系统的漏报,能有效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2015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和“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分别登记报告个案8784例、5909例和2996例,推送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病死亡信息416条,为“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补充肿瘤死亡病例307条。

4 结论

信息系统给慢性病监测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但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和持续性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深度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应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整体规划和制定信息平台的成长目标,逐步实现和完善系统功能,在各专病系统之间创建数据接口,支持数据共享,减少相同信息的重复录入,优化工作流程,降低人力成本;广度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应逐步与医院、社区的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相对接,实现数据交流,将分布的人群疾病信息块有效地连接和整合起来,使监测信息更完整准确,为慢性病防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龚怀宇.国内外慢病监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0,7(6):24-25.

[2]杨雷,贺媛,袁延楠,等.北京市癌症早诊早治信息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肿瘤,2015,24(7):535-538.

[3]娄培安,余加席,张雷,等.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开发[J].中华全科医学,2010,8(6):748-750.

篇6

关键词:慢性病、基层、防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延长,许多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公众的健康带来了许多挑战.有统计显示,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甚至达到了70%,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是由于地理、资源、人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占总人口数很大比例的农村人口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比较单薄,基层农村的慢性病发病与城市不尽相同,了解基层慢性病防治特点,为基层地区卫生机构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1]。

1.危害

1993-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慢性病最主要的疾病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则是17.3%,每年全国恶性肿瘤患者花费的医疗费用约有1 000亿人民币,农村慢性病患者住院一次至少要花费掉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我国每年有1000余万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在慢性疾病与贫困之间恶性循环。总总迹象与数据都表明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负担,对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2]。

2.基层慢性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2.1慢性病防控意识淡薄

虽然基层的卫生机构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但基础设施、人才资源以及环境等因素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纵观总体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不够乐观,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完善之处。比如有些卫生院只顾及创收、增加营业利润,而忽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有些单位虽然有宣传的展板、图片与资料,但具体的防控内容空洞,这些都是慢性病防治意识淡薄的表现。

2.2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早在“一七五”国家就对慢性病的防治有部署,但是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控的法规、政策等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具体的落实阶段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政府以及相关单位也只是从宏观上给予指导,欠缺具体、细化的方法。

2.3基层经费筹集难度大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需要患者长期服药、有人员监测与检查,尽管“新农合”在基层的广泛覆盖,但并不能全额报销所有的费用,患者自己承担的费用依旧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也就需要基层地区的经费筹集。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偏远、欠发展的农村地区,经费筹集机制并不完善[3]。

3.对策

3.1全面强化意识

无论是领导还是慢性病防治的基层人员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转变陈旧观念,认识到防病的新形势,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看待成传染病防治一般,当然慢性病的防治也需要从多方面角度控制,例如标准体重、体育锻炼、膳食结构、营养与饮食等方面。

3.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慢性病的形成与发生并不单一,而是许多因素错综复杂交替在一起。对于相对落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的基层地区利用书本信息进行卫生宣教比较有限,那么应用电视、手机等宣传方式会让居民以及患者更容易理解。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居民或者患者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停止与转变有害于健康的行为,这是一项简单、节省人、财、物力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3.3加大投入力度

基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往往是临床医生,对于临床知识掌握地非常丰富,但是对于预防知识却相对欠缺。除了政府方面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当地政府也要充分认识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从财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层面对于偏远地区的政策与支持应该更加重视,只有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从基层做起,以点带动面,基层慢性病的整体防治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4]。

慢性病的防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个基层地区的地理、人文与经济不尽相同,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也不同,决定了其防治工作的不同。各个基层地区认识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政府部门加强重视、加大投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工作人员脚踏实地,一起共同为基层慢性病防治工作努力。

参考文献:

[1]纪艳,张冬梅,汪长如等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9:2147-2149.

[2]赵淑军,彭江荣,蔡恒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基层防治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01:55-57.

篇7

2016年,移动医疗依旧热度不减。

不同的是,更多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慢性病医疗健康管理领域。

8月27日,在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创业黑马集团承办、《支点》杂志社协办的第30期“光谷・青桐汇”移动医疗专场上,从事慢性病管理的迈德同信(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德科技”),引发投资人热议。

讲述人 迈德科技综合部经理唐甜

项目概况

迈德科技2011年成立,注册资金1200万元,是位于武汉光谷生物城的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定位于做慢性疾病防控和管理的产业生态建设者。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当前慢性病患者高达2.6亿人。

最初,迈德科技是一个面向基层医生和患者的在线医学教育产品和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一方面,收录糖尿病、甲状腺、肾病、肿瘤等慢性病领域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案例;另一方面,集聚慢性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以线上授课的方式,培训基层医生和患者在慢性病领域的专业知识。主要产品有医师助手、空中课堂等慢性病教育软件,以及多种慢性病治疗和防控书籍,医生和患者主要通过付费方式购买。

目前,在慢性病移动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公司为基层医生和患者用户提供慢性病防治相关的实体产品。因为基层医生在管理患者的过程中,可发展患者购买迈德科技的快消品和医疗器械;而患者也可自行在线上或线下购买产品。快消产品主要有低糖卫士、清吟卫士、足浴灯等,大部分是自主研发。医疗器械除了基层医疗健康管理一体机是自主研发外,其他都是的世界500强企业产品。迈德科技有12项专利、13项软著、13项注册商标。

未来,公司还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基层医生为患者开的处方,患者浏览的医学知识及购买的产品,都会有大数据积累。这样就能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他们提供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总的来说,迈德科技通过权威专家吸引种子医生,种子医生吸引优质患者,优质患者再影响患者圈,从而实现销售慢性病防治产品和医疗器械的目的。

市场情况

2016年上半年,迈德科技医生用户29316人,患者用户389286人,营业收入1617.18万元。其中,实体产品销售占营业收入的30%以上。这说明,医患教育直接推动了实体产品销售。今年预计营业收入可突破5000万元,实体产品销售可占营业收入的50%。

融资需求

迈德科技已经过了两轮融资,第一轮融资金额为1408万元,第二轮融资金额为1780万元。第三轮融资需求为3000万元,出让10%股权。

投资人点评

需要把C端生意做成更多B端生意

陶天宇 创业黑马投资学院投资人关系经理

迈德科技的技术含量很高,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研发的产品很有价值。虽然现在慢性病管理的产品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国外产品。在中国的医疗创业项目里,具有专利技术的临床药物产品,是比较宝贵的资源。

迈德科技所选的路径也很好。主要通过线上和医生的导流,带动线下快消品和医疗器械的销售,后期还会做一些慢性病系统化管理的增值服务,前景非常不错。不过,在导流吸引患者用户方面,还要有更多的途径,如何把C端的生意做成更多B端的生意,比如和医院、健康公益组织等渠道进行合作,就能吸引更多患者用户。

还得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陈磊明 天使汇武汉首席代表

迈德科技最大的优势在于点抓得非常好,慢性病确实是移动医疗的重点。但是,迈德科技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产品其实并不多,大多数产品是商生产的。迈德科技的产品做得还不错,只是毛利率很低。慢性病这么大的市场,迈德科技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也就1000多万元,其实并不算多。从这点来看,迈德科技的3000万元融资,估值有点过高。

如果所有产品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那么迈德科技被复制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因为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能形成行业壁垒。而且,当产品足够好,再去做运营和推广,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迈德科技还得在自主研发产品上多下些功夫。

对患者的黏性有待增强

吴芹芹 深圳追梦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

和其他疾病一样,慢性病的诊疗也分为诊前、诊中和诊后。从慢性病患者的角度来说,迈德科技主要涉及的是诊后的管理环节。

慢性病的管理周期很长,大部分患者能够久病成医。社会上有很多提供健康知识的平台,所以迈德科技对患者的黏性不够强,发展得也不够好。再加上很多慢性病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电视、视频里也能看到。所以,迈德科技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教育,并不足以让他们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篇8

关键词:慢性病;传染病;防治知识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78-01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双塔区城乡人群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及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了了解某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现状,对该社区2014年度慢性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给今后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本社区500名普通居民,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本次接受调查的居民中,男性共300人,女性共200人,年龄为18一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0.0±5.0 )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构性问卷,由调查研究人员对随机抽取的流动人口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答。调查人员收集的调查问卷由疾控中心统一阅卷,进行统计,由疾控中心保存资料并做出分析。计算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我县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以传染病嘴核病、艾滋病、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得相关防治知识为主,现场30 min独立完成。知晓率以答对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比值计算。

1.4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样本率进行X2检验。传染病、慢病知识1张卷,各10题,分别统计知晓率。知晓率=(回答正确题数÷急人题数)X 100%。

2 结果

城乡居民知晓率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有效回收率98.4%。传染病和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3. 5%和62.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 , P> 0. 01)。

2.1 知晓率与地域

传染病知晓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4. 3%和74.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25, P>0.05);慢性病知晓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63. 8%和64.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 53, P> 0. 05 )。

2.2 知晓率与性别

男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6.32%,女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7.44%,女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男性居民知晓率,但无明显的差别。

2.3 知晓率与年龄

知晓率最低的为15岁一25岁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45.6% ; 45岁55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最高,为72.70%.达到慢性病防控示范区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人群为35岁一65岁年龄段人群。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及家属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也明显高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及家属传染病和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城乡居民。

3.1 不同因素使知晓率偏低的原因

农村基础医疗条件差,面对面地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对医务人员要求较高,专业人员相对不足。居民文化水平较低对自身健康认识不足,防控工作与居民贯彻配合做得不够;患者

不同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使其对慢性病知晓率不同。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城乡居民要高,这与医院的特殊环境、接受信息的频度及患者的主动认知态度与医务人员的宣传、环境的感受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医院这个特殊领域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比其他行业更具有力条件,是传播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场所。15岁一25岁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原因为:一是这部分人群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工作方面;二是这部分人群精力旺盛,往往不注重自身的健康。

3.2 提高传染病和慢性病知晓率的方法

目前媒体的宣传尚薄弱,建议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等社会媒体的宣传,由政府和行政机构加强协调沟通,建立长效机制。此外健康教育宣传品具有专业、准确、系统的优势,调查中有居民认为健康教育宣传品是一种较好的获得卫生知识的途径,它的针对性比较强,因此在今后的传染病与流行病防治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宣传品的作用,使之与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形成有益的补充。

重视特殊群体传染病与流行病知识宣传,例如学生、流动人口和劳教人员等,应根据群体特征因材施教才更有效果。学校教育可以青少年认知水平调研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编写一套由浅入深,从中小学至大学,融知识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地方性为一体的健康教育教材,并配备疫情信息的教参,并培训师资。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可根据他们的作息时间、娱乐爱好有针对性的在户外电影放映前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或者进行一些融宣传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文艺会演等方式,增强宣传效果。

无论是城乡居民还是住院患者及家属其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示在今后工作中要特别加强对慢性病知识的宣传力度。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对居民进行健康档案建档以及对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热情服务,耐心全面地宣教,把大量的慢性病相关医学知识、健康理念传授给服务对象,让群众掌握一定的慢性病防治知识,自觉地采纳有益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对人们自觉防治慢性病有重要意义。各个部门配合医疗机构,积极进行传染病与流行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1;l。公众整体健康知识的提高对于预防结核病有积极的作用,因传染病与流行病的流行控制较为困难,因此各级部门应积极配合医疗单位的相关宣传与教育工作,使传染病与流行病防治讲座普及到乡镇,提高农村人口的传染病与流行病知晓率。

健康知识知晓率是“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效果指标之一,只有将教育与环境支持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应重视环境对个体掌握知识和形成健康行为的影响,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构建有视听、咨询、触摸自动查询的“望、闻、问、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阵地。

4 结语

总之,提高城乡居民的卫生知识和整体素质,从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防止传染病或慢性病传播,把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对城乡居民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的干预工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慢性病;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剧,医药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以及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1]。慢性病的病因不像传染性疾病那样确定,往往是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依存。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是一项新兴的卫生事业,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和疾病防治战略的转变,这项工作将显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宁夏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宁夏四个区市(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市)年龄大于15岁的社区居民。

1.2 方法 本研究按照等容量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第一阶段是按照宁夏的行政区划进行分层抽样,第二阶段综合社会经济、人口构成等指标每个区统一抽取3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以住户为样本单位,每个居委会抽取50户做为调查样本。采用自行制定的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

1.3 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根据宁夏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包括家庭成员一般情况调查表和15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健康影响因素表。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1)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医疗保障形式等);(2)当年自报慢性病患病情况;(3)行为特征(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健康体检等)。

1.4 有关概念的定义 (1)慢性病:①调查的前半年内,经过医务人员诊断明确有慢性病,包括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②半年以前经医生诊断有慢性病,在调查的前半年内时有发作,并采取了治疗措施如服药、理疗等。以上二者有其一者,即认为患慢性病。(2)肥胖:根据2003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规定BMI值≥28为肥胖。(3)吸烟:有吸烟史且吸足100支烟(美国CDC)。(4)饮酒:最近1个月酒精摄入量超过1.5kg白酒。(5)体育锻炼:每周锻炼不足3次或每次持续时间少于30min(WHO)为缺少体育锻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双输录入,经核查录入无误并通过逻辑检查后,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不同人群患病率的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分析。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了2487名居民,性别构成男性1274人(51.2%),女性1213人(48.8%)。调查地区的年龄分布在25~34岁、35~44岁和≥65岁的人口分别为564人(22.7%)、474人(19.1%)和486人(19.5%)。文化程度结构中,文盲半文盲居民349人(14.0%),小学居民331人(13.3%),初中居民 793人(31.9%),高中、技校居民468人(18.8%),中专居民176人(7.1%),大专居民231人(9.3%),大学及以上居民139人(5.6%)。婚姻构成中,未婚居民300人(12.1%),己婚居民2057人(82.7%),离异居民24人(0.9%),丧偶居民106人(4.3%)。

2.2 不同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比较 见表1。宁夏调查的社区中居民自报患慢性病的人数为339人,慢性病患病率为13.6%。在家庭入户调查时,对家庭应答者进行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率的调查,主要了解不同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的情况。表1 不同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比较

2.3 慢性病患病率的单因素χ2分析结果 见表2。此次研究调查了与慢性病可能有关的14个因素,经χ2检验宁夏城市慢性病患病率在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障形式、工资水平、肥胖和参加体育锻炼等9个因素上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慢性病患病率的单因素χ2分析结果

2.4 居民自报慢性病构成 慢性病主要疾病构成包括循环系统疾病65.57%、内分泌系统疾病15.48%、消化系统疾病7.49%、呼吸系统疾病4.49%、运动系统疾病3.89%、损伤中毒1.24%、其他1.84%。

2.5 慢性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3。 基于以上单因素分析的基础,研究将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多个因素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以“是否患慢性病”为反应变量, 以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等做为自变量。并在纳入标准为0.05和排除标准为0.10的水准下筛选自变量。筛选出来3个影响因素分别为肥胖、年龄和民族。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增加。肥胖患者和汉族增加了慢性病患病的危险。表3 慢性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卫生事业的发展,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步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水平正逐步上升,死亡水平居高不下,慢性病负担不堪重负,其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已刻不容缓,如能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工作,降低患病率水平的可能性是肯定的,而且效果也会相当可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宁夏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的慢性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65.57%)、内分泌系统疾病(15.48%)、消化系统疾病(7.49%)、呼吸系统疾病(4.49%)等,与一些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3]。

通过单因素的χ2检验分析发现宁夏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在民族、年龄构成、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障形式、工资水平、肥胖和参加体育锻炼这9个因素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汉族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回族,肥胖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正常者高,丧偶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最高,这与高年龄有关,文化程度和职业与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呈现低文化层次,以及离退休人员患病率较高与1998年全国及宁夏城市调查结果一致,可能与老年离退休人员和无业、失业中低文化层次所占比例高有关。医疗保障形式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最高,这有可能与该人群大多为户籍人口,与其年龄结构、职业有关。工资水平中较高工资水平的居民比低工资水平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可能与生活行为、饮食习惯等原因有关。缺乏体育锻炼的居民较不缺乏体育锻炼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可能与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体质有关。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民族和肥胖。也就是说,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年龄和肥胖对慢性病的影响与其它文献报道结果相同[4-5],汉族较回族慢性病患病率高。

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最大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和肥胖,其次是民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逐渐老化,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减弱,机体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另外年龄越大,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时间就越长,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因此应加强对老年人的慢性病的防治。肥胖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度相关,可引起关节痛、消化不良和气喘,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因此,肥胖能增加慢性病患病危险,这与国内外有关报道是一致的[6]。宁夏是回族的聚集地,回族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喝酒等使慢性病患病危险降低,因此汉族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林延君,卞鹰.居民失能相关健康状态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25):37-39.

[2] 费小兢,马菊萍,华雪涛,等.吴县市慢性病现患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2(10):34-35.

[3] 顾凯,史方,李建新,等.上海市主要慢性病患病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3(12):112-115.

[4] 高霞,张菊英,王敏,等.四川省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20):3821-3822.

篇10

同时陈竺也指出,慢病是“社会传染病”,慢病防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如果控制不好,未来二三十年,全球将呈现慢病“井喷”态势,应高度重视导致慢病的社会决定因素。

美国华盛顿大学Elanan Uretsky在题为《成功的风险》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慢病在中国城市男性尤其成功男性和政府官员中盛行,与社会因素导致的危险行为关系密切。(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11,26:212)

尽管许多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医生凭专业医学知识不能应对慢病的浪潮,传播慢病的知识不足以改变行动。降低慢病的风险更需要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转变。Uretsky提出,中国人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工作和什么是健康的工作场所,干预措施应针对群体,而非对某一个体进行教育。

现状

“关系”与“应酬” 中国慢病的危险因素

“关系”和“应酬”这两个概念,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关系”和“应酬”意味着要频繁地参与吸烟、喝酒、暴食等活动以及光顾娱乐场所等。这些行为在为人们赢得成功事业的同时,也将身体健康置于摧枯拉朽之境地。

Uretsky对我国一些成功人士和政府官员进行观察后发现,中国人的典型工作日为非正式结构,主人邀请客人共进午餐和晚餐,晚餐后娱乐并进食夜宵。为了相互交流和表示尊敬,主客之间少不了互敬香烟。尽管很多男士不愿意频繁地去应酬,但他们没有反抗的余地。俗话说,无酒不成宴,无宴不成事。对于每一个渴望“成事”的人来说,应酬必不可少。换言之,中国人中慢性疾病的流行是一种政治经济现象。

Uretsky提示,许多疾病的流行与性别和职业强烈相关,我们需要认清社会风险在推动危险行为中的作用。60%的中国男性吸烟,而女性吸烟者仅5%,35~44岁的男性吸烟者比例最高。换句话说,全球1/3的吸烟者为中国人。对于不适当饮酒的工作期男性,脑卒中等慢性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人并未充分关注慢性疾病。尽管许多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懂得如何预防慢性疾病。

陈竺:要像重视GDP一样重视慢病防控

我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慢病成为城乡居民死亡主因,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我国前两位死亡原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2.45%和22.32%,第三、四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慢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82.5%。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

据估计,目前我国心血管病(CVD)2.3亿人,其中高血压至少2亿人,脑卒中至少700万人,心肌梗死200万人,心力衰竭420万人,肺心病500万人,先心病200万人。1/5的成年人患CVD。全国每年300万人因CVD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去年年底,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等报告,中国已有超过9 200万糖尿病患者,此外尚有约1.5亿中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除了人员伤亡,慢病对经济的影响也令人震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2015年,中国、俄罗斯和印度3国因慢性疾病所致的国民收入累计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3国的损失依次为5 580亿美元、3 030亿美元和2 370亿美元。

正如陈竺所说,各国政府应该像重视国民生产总值(GDP)一样重视慢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降低发病率;坚持早发现,减少经济负担;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行动

慢病联盟提出首要干预措施

5项措施 10年可避免千万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柳叶刀慢性病行动小组和慢病联盟整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提出了5项应对慢病危机的首要行动和5项首要干预措施,前者包括领导力、预防、治疗、国际合作以及监督和问责制,后者包括控制烟草使用、限盐、改善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酒精摄入以及基本的药物和技术。(The Lancet.2011年4月6日在线版)

慢性病行动小组和慢性病联盟共同指出,近年来全球的慢性病负担不断增加,严重阻碍了全球发展目标的实现,如减少贫困、健康平等、经济稳定和人身安全等。

慢病行动小组和慢病联盟的目标是:至2040年,全世界基本实现无烟环境,即使用烟草者应

选择上述干预措施的理由是它们有助于促进健康、具有费用效益、实施成本较低,且从政治上或经济上均具有可行性。在这些措施中,最紧迫的任务是控烟。

医生戒烟带动社会吸烟水平下降

吸烟是所有慢病的危险因素,参与各种慢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销售国和受害国,每年有约1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特别是中国医生的吸烟率达40.7%,这与我国社会发展进步极不相称。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国,我国在控烟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不乐观。

2009年5月22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向全国医师提出联合控烟倡议。

据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总干事石丽英介绍,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医生吸烟比例高达40.7%,而英国是2%,美国是9%,经验证明,医生吸烟率高,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吸烟状况处于较高水平,只有在医生吸烟率下降之后,整个社会的吸烟水平才会进入下降轨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医师在全社会烟草控制方面所拥有的独特作用。而随着我国近30年来医学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医疗硬件和诊疗水平同欧美发达国家的距离都在大大缩短,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参与到国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对倡议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在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上,我国尚未发出过强有力的声音,而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在做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到了让国际社会都知道我们所承担的责任和努力的时候了。

中国行动:多学科协作防治慢病

2010.10

2010年10月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成立

完成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学科建设,是从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到防控转化层面上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型,从“对疾病的治疗”过渡到对其“发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实现心血管疾病工作重点“前移”和“下移”。

2011.5.11

2011年5月11日,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启动

该项目为期5年,首先对全国500名中青年骨干医生进行糖尿病防控全方位培训,再由骨干医生向1万名基层医生“传递薪火”,并在全国选择部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实现糖尿病“防治结合,关口前移”。

20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