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发展规划

篇1

你们好。

我叫,今年岁,学历,个人工作经历介绍..........,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次与其它同事公平竟争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市规划发展科和市场开发科的科长。这两个科室都是我们到位的主要职能科室,与原来的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相比,这两个科室的工作任务肯定更重、胆子也更沉,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两个岗位上发挥自己所学,给各位领导作好助手、当好参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认为自己竞聘这两个岗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市场开发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调查,高起点制定宣传促销方案。在主要客源城市和来嵊游客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消费群体成分、了解嵊泗列岛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地位,以此为基础,制订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和宣传策略,并提前做好每年的年度实施方案。

二是协助实施旅游节庆,举办主题活动。协助做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期间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通过与网站、电视台等合作,每年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主题活动,逐步打响嵊泗旅游的品牌。今年与浙江电视台合作举办的海鲜总动员、自驾车之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是做好宣传队伍的组织工作。组织下属旅游企业参加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在各主要客源城市和潜力城市举行几次较大规模的旅游推介会,条件成熟的话,组织“大篷车”宣传,努力开拓客源市场。

四是转变传统促销方式。一直以来,政府都是我县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主体,各旅游企业参与。今后,要努力转变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政府部门逐步淡出旅游宣传促销的舞台,而由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自主开发旅游市场,争取客源。

五是做好嵊泗旅游网的筹建工作。目前已与中国博客网达成初步协议,由他们负责为嵊泗旅游网的设计及维护,我们提供信息。下一步要做好全县旅游信息的收集工作,网站建成后做好网站信息的更新和日常管理工作。 六是整合资源,开辟旅游线路。根据我县旅游资源分布特点,重点推出西部石景观光游、港桥游、商务旅游,中部海岛海滨休闲度假游、列岛观光游、渔家乐游,东部渔乡风情游、贻贝之乡游、渔港重镇游、游艇海钓游、碧海潜水、人文怀古旅游等多条精

篇2

1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及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解决以企业所追求的各项目标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一套行动指南,它通过科学有效地分析与预测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从而制定与之相应的行动方针,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在举行的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部长会议上表示:无论是中小企业个体,还是中小企业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建立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表示为:

1.1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运作与发展的保障

企业的运作离不开人员的活动。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企业的运作就如一条食物链,如果中途被终端或是有缺损,都不能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以高粱田鼠蛇老鹰这一条食物链为例,蛇在这一食物链中扮演着捕捉害虫田鼠的职能,试想,如果蛇被灭绝了,导致田鼠成灾,大量祸乱高粱地,那么高粱还能茁壮成长吗?同理而言,电力企业内部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是由各个层级的人员组成的,每个层级根据自己所在部门的职能安排工作,将人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每个层级的目标进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

1.2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企业的竞争优势与自身的产品密切相关,品牌效应的产生离不开自身产品是否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欢迎。反其道而行之,产品的好坏与技术又具有显著相关,虽然低技术水平不一定导致产品质量不好,但高技术水平必然会产出好的产品。因此,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就要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质量就要提升企业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而技术水平以人员为支撑,配备多少高技术水平人才、如何吸引高技术水平人才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而我们可以认为,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1.3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依托和展开

管理有三种境界,初级阶段“人管人”,中级阶段“制度管人”,高级阶段“文化管人”。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人造就的,企业文化的传播更离不开人为的操作。良好的企业文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必然高于一支低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人力资源规划初期必然会考虑的问题,将企业定位于何种地位、要形成何种企业文化,就必须配备相应的人才队伍。

1.4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中最具多样化的要素

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比如管理型、技术型及营销型等,人力资源规划将这些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而形成有效的资源。影响企业发展的要素有很多,比如技术、成本、环境及政策等,但当同类型企业所面临的这些条件差异逐渐减小时,人就成为实现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规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因为人力资源的构成及运行模式是同类型的企业所无法复制的,对某个产品而言,可能会有山寨货的出现,但是对每个人、每个组织和每个团体而言,它是具有个体思维的,其思维模式是无法进行复制的,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多样化的选择和组合,为完成和适应不同的任务与环境,这在市场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试想,如果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各类型人才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企业就不能保证自身的灵活性与可塑性,不能跟随市场变化而寻求自身变化的企业还能够长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由此,我们认为,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中最具多样化的要素。

2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2.1 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要把握发展方向,确立科学的规划路径,人力资源规划的出发点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进行战略SWOT分析,明确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点要素,做到规划工作扬长避短,提高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首先,企业要明确发展目标,控制员工人数,并逐步完善人员结构,逐步提高高素质人员的比例;其次,要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任务,人力资源应当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服务,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工作,展开岗位竞争,应用激励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最后,要健全相应的执行机制,为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保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2.2 分析市场人力资源的现状

外部人力资源的现状直接影响到企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以现有的人才市场来看,高层次管理人员、高端技术人才是相对紧缺的,企业如何采用具有吸引力的措施将这些人才聚集起来,是企业发展抢占第一资源的重要方面。因此,人才市场所供给的人力资源与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的匹配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在制定招聘方案、薪酬方案之初应重点予以分析的。对市场稀缺的人才,人力资源规划之时可以予以高薪酬的大量招聘,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而对市场已趋于饱和的人才,在数量、要求和薪资方面可相应紧缩,以寻求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为目的。

2.3 评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结构、能力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结构、能力是否与现在企业的现状相匹配,是企业能否成功晋位的关键点。如果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滞后于企业的发展需求,那么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将来的生存问题,那么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能力是急需得到调整的。如果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能力在同类型的企业中是超前于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队伍,现阶段可以不做大的调整,只需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状况与人力资源结构、能力的匹配度,一旦发现有不符的时候,就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整。因此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人力资源规划实施评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结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4 测算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方向

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更新,企业要在多变的市场中生存,超前的经营理念与足够的人才储备是企业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的两个重要方面。而如何保证企业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人力资源规划是其重要的一环。企业是追求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程度会有所不同,每个目标的实现所配备的人力资源队伍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一成不变的人力资源队伍是不符合企业发展变化趋势的。因此,针对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追求目标,人力资源规划都要做出相应的预测,给出相应的方案。

2.5 人才的外聚与内育方案制定

人力资源队伍的形成与完善离不开人才的外聚与内育,所谓外聚就是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将其汇聚于企业中形成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所谓内育,就是企业提供一定的人才培训课程或渠道,提升个体或团体的工作能力。一个企业如果仅仅依靠优秀人才的引进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队伍不稳定且成本比较高,这就需要在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注重市场人才引进的同时,还应将如何培育内部人才,稳定人力资源结构放在重点地位。因此,人才的外聚与内育方案的制定同样也是人力资源规划所应解决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乎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程度与稳定程度。

3 人力资源规划科学性的保障措施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并非“纸上谈兵”,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拼凑,也不是具有趣味性的数字填空游戏,它需要将规划付诸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企业资质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它要求人才的储备同时也要有持续性和延续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抓住了这两大特性,对人才的储备尽最大可能地发挥他的持续性和延续性。因此,保障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展开:

3.1 强化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保障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效性

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每个工作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但这些工作内容、工作目标都是依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分解而来的。人力资源部门是整个企业人事管理的中心,各个部门人力资源的分配等工作都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来予以规划,但是具体到每个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量、人才规格等方面,最为了解的莫过于所属部门本身,因此人力资源规划要使规划实际有效,就必须深入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真正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部门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3.2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监管制度,预防人力资源规划的滞后性

前文讲到,超前的经营理念与足量的人才储备是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但是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如何保障人才储备的足量是非常关键的,在此建立一个动态监管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所必需的一个手段。建立动态监管机制的目的在于防止人力资源规划的滞后性。因为在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很多都是根据部门上报数据予以进行的,如果每个部门都具有超前意识的话,问题就不会存在。但是,如果本身上报的数据就已经滞后于该部门当前的需求状况,那么当规划制定并得以实施之后,其滞后程度就不可想象了。

4 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实证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实证分析可以更加准确评估企业状况,并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例如某电力企业对企业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统计,并制定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

4.1 企业人员分析年龄

企业员工人数为518人,人员的年龄跨度在20~60之间,其中30岁以下的为142人,占总人数的27%,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有227人,占总人数的43%,40岁以下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6%,年龄在40~50岁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24%,年龄超过50岁的有26人,占总人数的5%。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调动40岁以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工作的重点,在未来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应当考虑激活这一年龄段的工作活力,实现岗位人员的结构优化。

4.2 人员职称结构分析

职称是企业工作素质的基本反映,该电力企业拥有职称的总人数为233人,这一人数占据了企业总人数的48%,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1人,占总人数的2%;具有中级职称的140人,占总人数的27%;具有初级职称的78人,占总人数的15%;没有职称的285人,占总人数的55%。人力资源规划应当立足于原有职工的素质发展,并积极推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

4.3 人力资源规划战略制定

企业的人员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仍然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具有过硬技术能力和高职称的员工数量较少,这就需要企业侧重于人员素质的提升,吸纳新鲜的大学生员工进入到企业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超前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度顺利执行。

篇3

大家好!我是来自建设局规划建设监察大队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谱写青春无悔曲》。沐浴着四月的春风,带着青春的气息,在这里汇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真是有些诚惶诚恐,同时也倍感荣幸和自豪。

谈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我感到自己很稚嫩、很浅薄,讲不出博大精深的政治理论,谈不出独树一帜的深刻见解。我只是由衷地感到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武器。我和我的同事们欣喜地看到,科学发展观与我县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如此紧密相连,有如阳光与禾苗,有如劲风与航帆,有如火箭与卫星,引领着、推动着我县城市建设走向稳健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路上的突击手,如何在本职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围绕如何践行的问题,我们大队展开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同时由于利益的驱动各类违法建设、违法开发也悄然兴起,且日益膨胀,严重损害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极大扰乱了建设市场秩序,破坏了投资的软环境,增大了政府拆迁改造的成本。怎样遏制违法建设的蔓延,怎样提高打击违法建设的力度,整顿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从而彻底铲除违法建设这个毒瘤,成了我们大队全体人员锐意进取的目标,大队领导与我们这些青年人一道,潜心学习,共同研究,针对我队面临的实际情况作了大量而细致的调研工作,从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上下功夫,从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从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加强监管上下功夫,从加大宣传提高群防群策上下功夫,从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堵住当前,清理过去”的总要求开展工作,从去年到现在,4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没有休息过一天,思想上始终是利剑在弦,一触即发,行动上始终是严防死堵,露头便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打响了整治违法建设、惩处违法开发等一系列的攻坚战,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打违”。在全县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

前行无坦途,挥刀斩荆棘。我们全体规划监察人员,付出了汗水,抛开了家庭,然而,我们也正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这最基层的繁重岗位上,谱写着青春无悔曲!

记得去年9月份,光明北路一户梅姓建房户超层建房,我们巡查发现后,多次劝导无效的情况下,对该户实施,但该户纠集社会闲散人员,拿着铁棍和砍刀公然阻碍我们执法,态度非常野蛮,当时我们一位同志差点被从毫无遮拦的4楼推得掉下去,但我们没有退缩,坚持捍卫肩上的使命,结果我们多人受伤,严重的一人头被打破,一人肺被打破;后来该户在无法面对社会多方压力下,终于主动承认错误,赔偿一切损失,而我们也用那份青春、那份执着捍卫了使命。“打违”的路上还有许许多多刻骨铭心的场面,让我终生难以忘却,也必将在我人生的轨迹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执法过程中我们没有被人恐吓住,也没有被糖衣炮弹打倒,但是在亲人、朋友们面前我们不得不低头:从来没有接送过上学的孩子,甚至连孩子的学习情况怎么样也不知晓,整个家庭任凭妻子她那单薄的身体操持,年迈的父母热切期盼我们陪同唠唠家常的愿望时常落空,十几年的老同学、老朋友因为违章建房被我们制止,使原来情同手足兄弟般的感情变得苍白……

历程虽是艰辛的,情感也是酸楚的,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让人欣慰:*年我们共拆除违法建设和违法开发309处,拆违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罚款469万多元,处理各类举报纠纷293起,经过努力,现在县城区规划内的违法建设基本得到遏制,新的违法建设基本扼杀在萌芽状态,规划建设市场得到了强有力的规范。

各位朋友,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宏大工程。前景壮阔,任重道远。未来是我们青年人的!我们不仅要跟跑,还要领跑;我们不仅要追踪而且更要赶超!

看今朝,一代代有志青年正在为振兴中华挥洒着青春热血与汗水,延续着属于青年人的激情与梦想;瞻明日,振兴中华的猎猎战旗,正呼唤着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去扛!

如果说*是一棵繁茂的参天大树,那么我们青年就是这棵大树上的片片绿叶;如果说*是一条奔腾的大河,那么我们青年就是汇成大河的灿烂浪花;如果说*是光芒四射的太阳,那么我们青年就是这轮太阳投射出去的缕缕阳光。无论是绿叶、浪花,还是阳光,我们青年人都与*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脉脉相连。

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体验式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55-01

一、体验式旅游的含义和特点

(一)体验式旅游的含义

体验式旅游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产生的,2001年加拿大年度旅游业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目前学者们对体验式旅游的含义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和见解,目前最为常用的一个含义是加拿大联邦公园部部长提出来的,他认为体验式旅游是伴随着体验经济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体验式旅游将旅游业的经营理念从提供优质的服务转化到提供精彩的体验至上,因此,体验式旅游的重点在于让旅游者掌握其所到之处的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特色,并鼓励旅游者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社会活动中,在体验式旅游中旅游者和开发商追求的目标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游客是按照其收获的体验来付费的,开发商之间竞争的焦点集中在能否提供给客户带来独特体验的产品。

体验式旅游体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需要开发商精心策划,创新活动内容,让旅游者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旅游者付费的标准是其获得的体验而不再是服务的质量,体验式旅游对旅游者也有要求,它要求旅游者付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旅游地当地的活动,了解旅游地的文化和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价值。

(二)体验式旅游的特点

1 体验式旅游对人性重点关注。体验式旅游项目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具体的细节设置都力争满足顾客各个层面的要求,使顾客获得情感、行为和思维上的独特体验。体验式旅游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了旅游者作为人的特性,体验式旅游也可以被称为人性旅游。

2 体验式旅游提供的是个性化的产品。每一次体验式旅游的产品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开发商需要针对旅游地点的不同策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细节。这意味着体验式旅游提供的是个性化的产品,而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迎合了旅游者追求个性的需求,让旅游者在情感和精神上都获得了满足,体验式旅游是市场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一个表现。

3 体验式旅游和传统旅游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要求游客要参与其中。传统的旅游,游客可能都是被导游安排和组织去各地参观的,旅游者在旅游中要做的事情就是坐车,拍照,住店,感受当地美食等。体验式旅游会调动游客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游客去体验旅游过程的每一环节,充分了解各地的自然和文化。

4 体验式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游客感受到欢乐。每一位游客在旅游中最关注的事情都是能否获得新鲜感、愉悦感和美的感受。体验式旅游的目标就是让游客不断地区感受各种活动带来的体验和欢乐,成功的体验式旅游能够让游客有时空错位之感。

二、可持续——体验式旅游的设计步骤

可持续——体验式旅游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体验的主题。旅游企业和开发商提供的体验内容要根据体验主题来确定,体验主题一般是通过模拟现实世界来确定的,主题确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对旅游地的景色进行深度挖掘,找到具有个性的自然资源,也要对当地的风土民情进行充分的细致调研,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作为主题内容,比如说探险体验、民俗体验和历史体验等等。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验式旅游在确定主题时应该对旅游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切不可破坏当提的资源特质。

可持续——体验式旅游设计的第二部是体验类型的选择。体验式旅游按照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体验、文化体验、生活体验、生存体验和教育体验。在同一个体验主题之下,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可以选择多个体验类型进行体验,旅游者可以选择体验自然环境还是体验风土民情,或者多种类型的体验叠加进行,体验式旅游要想具有完美的体验效果,设计者应该在体验类型的选择上和体验主题紧密结合,让旅游者充分感受到主题的精彩。

篇5

关键词:景观;设计策略;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设计的含义

随着景观生态设计概念的发展延伸,当下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是以景观生态学理论甚至更广泛的生态学理论(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以及人类生态学知识等)为基础,通过景观设计手法以及工程技术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创造生态功能良好、美学价值高以及满足人休闲游憩活动的景观格局。 从地区绿色廊道规划到公园场地设计都属于生态规划设计的范畴。生态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而不是强调“人类中心论”或“自然决定论”。 从而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生态设计的原则及目标

景观生态学旨在使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相互达到平衡。景观生态学将各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的效益要大于所有子系统之和,各生态系统以自我稳定与自我组织为运行原则。生态景观设计遵循三个目标:维持整体景观的统一性,提高景观的可持续性,突出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特点。

①自然优先原则。 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规律,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尊重自然过程并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

②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设计最大限度借助自然力,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干扰,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 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保证生物多样性。

③“4R”原则。“4R”即 Reduce、Reuse、Recycle 和 Renewable。“Reduce(降低 )”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谨慎使用可再生资源;“Reuse(再利用)”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建立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Renewable(可更新)”利用可回收材料与保留下的资源,创造新的景观,服务于新功能。

3.生态设计的手法

①生态优先、模拟自然。 设计师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就是要保护自然环境以及在人造景观中通过简单模型模拟复杂的自然过程,做到保护原有场地的生态环境。 这在湿地和河流景观的生态设计别重要。一直以来很多针对河流生态驳岸的研究反对河岸固化,破坏湿地与河流与陆地交接处的生态多样性以及阻断水陆的物质和能量交流。 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补枯、调节水位,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对河流的生物过程也有重要作用, 是人工景观简单化模拟自然过程的良好运用。

②利用自然、植物造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有其自身演变和更新规律,自我维持和恢复能力强。 利用自然来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更有效率,很多设计师利用植物造景特别是乡土植物种植来实现场地生态框架的构建。 自然界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生态功能,可以有效处理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进行生态修复,且易于维护管理,同时提供绿色的、宜人的自然风景。 例如在成都府南河治理工程的活水公园中,就运用水生植物来净化被污染的河水,生态价值高,生态效益好。

③借助科技、运用生态材料。 利用高科技技术和材料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也是当今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 例如,现在一些公园运用太阳能灯具等等。在材料的运用上,设计师应该力求寻找一种耐久性长,本地生产的、低维护性、低能耗的材料。近来,生态材料得到广泛运用。生态透水材料的使用就是生态优先的体现。 城市中大量的硬化材料不透水、吸收和储存热量能力强,造成城市地下水源得不到补充,下雨时城市的雨水系统的压力巨大,热岛效益增强等,生态透水材料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两大难题。

④再利用场地材料。 充分尊重场地历史,保留场地的原有材料再次利用。这种处理手法让人们怀念场地历史的同时也节省了材料,避免了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再次人工化。1972 年,设计师理查德・哈格在主持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 就注重保持原本地貌,选择性保留了基地中的旧工业设备。 工业设施和厂房被改建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施,重新获得了景观价值,同时营造了场地的记忆感,能够通过景观唤起人们的共鸣。

三、我国景观生态设计实践

1.成都活水公园

活水公园是我国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实践代表。活水公园是以水为主题的生态保护公园。公园在景观设计立意上就着眼于生态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公园取府河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展示被污染的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景观化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技术与植物种植相结合,水过滤的机理主要是:①基质的过滤,物理过程净水;②植物的吸收,生物的过程净水,利用自然做功;③微生物对有机物污染物的降解。 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水体循环利用过程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公园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还满足了美学价值和游憩功能,是景观设计作为生态修复途径的典范之作。

温州杨府山垃圾处理场封场处置与生态恢复工程方案

近年温州杨府山垃圾处理场封场处置与生态恢复工程方案也成为生态与艺术相结合的工程典范之一。在处理温州杨府山垃圾处理场的污染问题中, 风景园林师参与到环境保护的传统领域,与环境工程师进行了跨学科合作的探索。 合作中设计师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 不仅将垃圾处理场作为环境工程的改造对象,也依托垃圾场作为生态恢复的物质基础,同时利用大地艺术的形式把环境工程设施和园林景观设施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布局,统筹安排经营。 并在此项目的基础上提出工程技术、生态恢复与艺术效果相综合的理念。完成了从垃圾处理场地到城市公园景观的转变,形成了尊重场地精神、体现生态伦理的后工业景观。从场地现状出发,通过对垃圾的填埋体进行整形,在填埋物上构筑最终覆盖层,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建造地下周边收集系统收集垃圾渗沥液,并在场地周围设置深入隔水层的垂直截断墙作为垂直防渗系统,把堆放场改造为卫生填埋场。 并通过大地艺术的手法适当进行地形改造和表层改造,加上环境设施和景观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取得了生态修复和景观美化的双重价值,将一处废置的城市垃圾用地转变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四、总结与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作为生态恢复和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 通过生态设计,是以可持续的方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关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通过生态设计来修复已经污染的城市地区以及以生态设计面对待开发的地区,这样才能营造与自然友好、与未来友好的人居环境。但同时,我们在强调生态设计时也存在一定问题。生态景观设计的完善和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效应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监督和评估以及专业技术指导。 而我国目前普遍缺少这种长效的保护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时代;科学发展;小区;规划设计

如果说全体人民是一个国家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那么住宅小区就是一个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建设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这个社会和城市的缩影,既反映了这个城市发展的经济水平和建设水平,体现了城市的整体风貌;也映射了这个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展示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住宅小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最佳结合体和最大标志。

1 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

住宅小区是居民居住、休息、生活甚至工作的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思想水平,是宝贵的财富。住宅小区还是一个具有无限使用期限的商品,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住宅小区中度过的,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小区规划设计,直接关系着城市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综观我国的小区规划设计,却是良莠不齐,品质不一的,而这种品质就是建立在金钱、地位和权势上的。豪华别墅、精装小区、经济小区,不同城市因为各种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小区规划设计,经济发达城市和相对落后城市,他们的小区规划设计则是完全不同,不论是设计品质、设计品位,还是设计技术和设计质量都是千差万别的。

小区规划设计不够规范化、合理化,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开发商过度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完全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规划法》的标准要求进行小区规范设计,无视法律法规的制约,在减少建设成本、获取更大利益的推动下,聘请非专业化的设计人员、降低建设指标,肆意破坏环境等,不仅导致小区规划设计不合理,埋有安全隐患,还使得小区环境“乌烟瘴气”,完全损害了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2 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过度追求形式美

现代小区的住宅设计过度追求住宅小区形式美,忽略了实用价值,同时也没有考虑到住宅小区的安全性、规范性。比如:一些居民选择小区时,只关注小区的配套设施是否齐全,装饰、家俱是否豪华,房屋空间是否宽阔等表面问题,没有对小区的建筑质量、技术指标和规划设计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为自己以后的居住生活环境埋下了安全隐患。

2.2 设计过于西方化

小区规划设计缺乏本土特征,过于崇洋。小区规划设计者,过度的追求小区现代造型美,忽视了小区的自然美,缺乏对本土特色的融入。例如:不同的气候、地形特征,会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一些设计人员有的开发商却违反这一自然规律,为追求“异域风情”大造景观“特色”。这些景观造园材料,也多是花高价从千里之外购回,可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后期必将为之承担巨额的养护费。这种“崇洋”的心态其实是对地域文化的否定。

2.3 设计趋向平面化

中国园林景观注重的是园林的空间变化,讲究的竖向尺度,更加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但是一些设计师在设计时,却采用的大尺度的平面布置,更加体会不到设计者的别具匠心。比如:在实际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只是简单地将几个观赏点串联在一起,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详尽的比较、分析和组合,使得景观画面缺乏统一性。

2.4 设计过于围墙化

传统的小区设计讲究围合的概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需求已不能满足于狭小的空间范围,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更需要的是广阔的生活和广阔的活动空间。因此,需要设计师要突破传统的设计观念,但是设计师却严重忽略了这一点。比如:在设计时,先有一个围墙的概念,然后在其中创造出一个“容器”,接着再赋予这个“容器”以生命,这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无法真正融入这个社会。

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同时,小区规划设计者的考虑也缺乏全面性,作为小区规划设计者,一定要本着为人们服务的精神和信念,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要全方位考虑,使得设计作品散发出勃勃生机。

3 小区规划设计的科学发展措施

3.1 突出小区设计的本土化

小区景观设计必须要体现出当地的本土性特征。就以植物而言,南方地区则多以热带植物为主,带给人们一种“四季鸟语花香”的真切感受,北方城市则多以松柏为主,耐寒耐旱,使得各地园林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同时,在设计时,还要要重视对当地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入,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塑造富有个性化的园林景观。比如:在规划设计时,既要注重人工环境,更要注重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保护小区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合理地建造人工环境,在小区原有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融入适当当地本土环境元素,实现自然与人工的相结合,才会为居民营造出真正舒适的居住环境。

3.2 强化设计的实用价值

对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一定要站在小区居民的角度出发,把自己作为小区的一部分,把小区当作自己的家,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面面俱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小区规划设计。小区的规划设计,一定要着眼于小区的各个方面,小区结构、小区环境、小区质量、小区空间等,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小区的结构怎样设计,才能更加坚实稳固;小区的环境应该怎样融合,才能不破坏生态系统;小区的质量应该怎样大幅度提高,才能不留一点安全隐患;小区的空间应该怎样规划,才能给人宽阔、亮堂的感觉,这些因素都是小区规划设计者应该考虑的,本着为小区居民创造舒适、便利、清新的生活氛围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区规划设计,满足居民的最大需求。

3.3 增强小区设计的人文性

小区作为居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除了要追求舒适度、便利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注重小区的审美性,体现小区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对居住的品味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住宅小区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要求,也要突出欣赏审美价值,这是每一个小区的规划设计者都要明确的道理。比如:在设计时,设计师把握人们的精神需求,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精神与本土化的人文生活环境相结合,为人们设计出“心灵家园”。

3.4 体现规划设计的开放性

现在的小区规划设计,与之前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相比,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桎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虽然有效维护了个人的隐私性,但是也阻碍了人与人交往的开放性。

小区规划设计者,在为小区居民营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时,也应该致力于邻里之间的交往,可以适当的根据各个小区的不同环境、不同文化甚至不同职业的居民,设计丰富多彩的供居民休息、玩乐、交流的空间,最大程度化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所谓的“和谐社会”,不仅指社会的和谐,也有人们的和谐。

3.5 体现设计的低碳理念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相继问世,低碳建筑正成为一种潮流,因此,我国要实现真正的低碳建筑、低碳城市,就要在对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既减少了建筑成本,还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也发生的很大的改变,人们对居住小区的要求和品味也在不断上升,同样的小区规划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更加舒适化、便利化、人性化的小区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构造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朱晓东.关于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程改革 研究性学习 规划发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难推行、难实施的教研任务。介于承接九年义务教育过关数学和满足高考制度的择优教育之间,很难走出一条拥有高中数学特色的教育教学道路。从2001年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到2005年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几年教学实践下来,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中也改变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以及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研究性学习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这个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对高中数学发展方向的一次美好愿望,这个理念既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原则,又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意义,而且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将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在生产实践,以及社会生活中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并且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这个教学理念下,各省市组织教师不断教研,深入学习,重新学习教材,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内容,并通过选修的模式寻求数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教学的研究与联系。但在不断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产生了一些困惑。

1.实施开放性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而传授知识的另一个主体――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对知识内容的深度无法拓展,也无法把握,并未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的教学幻想。

2.小组合作更多是一种应付。在排除课堂管理方面的因素下,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3.不同学习能力、层次水平下的自主探究更多是让课堂教学变得没有章法,缺乏对知识内容深浅不一的综述。

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以及高考制度的客观标尺,这些实际问题都难以解决。而研究性学习的提出,被很多一线教师理解为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但缺乏严谨的过程控制和完善实施方案,缺少具体的管理和规划,在很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的普及,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行,把高中数学教育推到了一个更宽广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这个教育活动的两个主体融合,在推进“双基教学”与“学生发展”中也探索着更多的方法和模式。而对“过程与结果”这个客观实施过程与客观结果标尺也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次数学课改具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有些问题又一一出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这不是一节课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章节、一个模块的问题,更不是一个课程案例的问题,而是整个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问题,以及面对高考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考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升学的压力引起的社会压力,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压力,这个巨大的压力远比课程改革来得实际,而且是更具体、必须完成的任务。

新课程改革从理念上比研究性学习更贴近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现状,更具有实际意义,相对而言更有可实施性。这也是高中数学教研中不断探索总结积累的经验。

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方向的一些思考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理念差别。

经过近十年的数学教研与探索,不难看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矛盾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理念差别。无论是数学结合其他学科,还是结合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需要数学走出独立学科的课堂,走向实践。但高考制度又要求数学教育必须在课堂内进行,毕竟数学成绩的获得,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的实践给出的经验,强调多写多练,书山题海。再多的方法,再多的模式,也都是以多写多练为基本前提。所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必须以高考制度改革为前提,需要高考制度更侧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更贴近实践生产生活。高中数学课程与高考制度有着稳定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所以致力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如思考高考体制自身的发展建设。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必须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兴趣取向。

在任何的课改中,学习兴趣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专家、教师无不从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各种模式、各种方法试图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众多教学案例中,很多兴趣的加入都是强行的灌输,一次普通的小组讨论,一个生活中随便的实际数学例子,只是一种尝试。正如苦瓜天生是苦的,怎么改变也不能变甜。但是苦瓜的苦,也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学习兴趣也并不意味着课程改革的失败,以及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数学的独特魅力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好兴趣,而是多次逻辑思维尝试、空间想象力尝试,多次失败,从各种角度各个层次中体会到那种成就感。

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要遵循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也需要具体可行有序、有意的指导和实施方案。

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是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但随着计算机,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数学课堂,许多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变得更直观,更容易感知,这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但这种通过教学手段的设计减少了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机会,对于数学学科本身,以及学生学习数学学科而培养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否有益处,还需更多的验证。受初中基础数学的影响,以及高考制度的限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具体实施的办法和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数学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育具有普及性和可实施性,因此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在严谨的方案中有序有意地稳步发展。

四、结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从研究性学习到新课程改革都体现了这一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更趋向素质培养与数学应用能力训练,引入更多的生产实践与社会生活,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在高考制度的客观标尺下,更需要从数学学科本身出发,从教育本身出发,探索出一条有数学学科特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陆.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0.10:26-28.

[2]李定岩.创设学生问题情境[J].国内外教育文摘,2000,(9).

[3]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8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普法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目的和方式等进行了必要的审视与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全民普法二十多年来,人民法律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家民主与法治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一是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群众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二是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要从侧重普及(来源:文秘站 )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上来;要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公民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尤其是要用现代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要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公民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必须不断创新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将普法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公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使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尤其要更加注重法治文化的熏陶。一是加大法制文艺的创作和演出。充分挖掘城市街道、社区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支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各具特色的法制文艺节目,让群众在日常文化活动中实实在在感受法律的存在。二是加强与现代媒体联手。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要全力利用影视、报刊、网络和广告载体等资源,以法制主题词句、动漫图片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还可以尝试市场化运做的方式,组建法制文化艺术传媒公司,编写拍摄播出法制文化艺术影视作品和组织舞台演出活动,编导有关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民生、法律与文化、法制史与社会发展等专题电视记录片,着力解决法制文化节的社会性、参与性。好的影视作品既可以产生社会效益,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有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可以使法制文化艺术的创作活动产生良性循环,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有影响力的法制艺术影视作品。

篇9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对策;思考

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社会服务是当今高校的四大职能。科学研究在当今高校的整体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校整体科研的发展规、规章制度设计、论文成果鉴定、科研项目申报以及平台和重大项目的运行。伴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更加复杂,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高校科研管理行政色彩较浓,没有发挥管理服务的功能

科研管理部门除了管理,更重要的功能是服务。科研的主体是广大教师,如果服务不到位,管理将达不到既定目标。在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在制度设计与日常管理方面的工作有待完善,目前还没有把教师的个人发展与高校整体发展规划有效结合,管理未能真正体现人文关怀,没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制约了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

多数科研管理人员对学术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他们大多数时间在做事务性、机械性工作,培训以及晋升的机会不多,很难设计出合理的科研发展规划和管理模式。

3.管理模式陈旧,科研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高校行政机关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外加管理模式的陈旧,导致管理制度设计集中有余,民主不足;在制订政策时形成了重科研轻管理、重制约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重开发轻转化的陈旧观念。科研管理部门在行政工作中往往扮演着“传声机”的角色,例如发放通知、表格等,这使科研工作进展滞后,限制了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

4.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偏颇

目前对科研管理的考核关注点只有科研产出,而且以量化的指标去计算科研管理工作,而对学校科研工作者晋升职称数量、职位升迁数量等问题的关注较少。另外,高校学术不端现象在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的评价中也没有得到体现,这种情况使高校学术研究充满功利色彩,背离了其本质功能。

5.科研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科研管理人员晋升困难

高校的科研工作对科研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行政人员的编制很难扩充,这使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增加人员数量;而且晋升渠道有限,使很多管理人员离开了科研管理队伍。

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建议

1.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人员要提高基本业务素质。科研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培训,让管理人员不断接受新的管理思想理念。管理人员还要加强交流学习,吸收其他学校的科研管理理念。高校应逐渐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交流最新的管理方法及相关知识,为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通科研管理人员的晋升渠道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建设是保障科研管理队伍稳定、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当前,高校要做好管理体制建设,设置合理的科研管理人员考核体制,优化考核监督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3.完善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根据科研工作发展规划,高校要有计划地组建科研管理团队,科研管理团队下设研究院。科研管理研究院既可以针对科研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科研发展规划问题;也可以整合学校资源,把与研究相关的学术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学校的整体学科优势,有效提高学校的科研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科研竞争力和学校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张晓妮,王国辉.对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1):66-68.

篇10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研院 对等建议

一、高校建立科研院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国家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我国高校在创建研究型大学和加快国家创新体制建设大背景的推动下,一贯的“系所合一”的学院制科研体制日益暴露出其自身不足,随着“211 工程”和“985 工程”对高校重点学科群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高校科研体制亟待改革和创新,国内一批重点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重点大学纷纷创建大学专业研究院,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二、我国高校科研发展遇到的问题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在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承担大量的科技攻关项目和受厂矿企业委托来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技术难题,承接的课题日益增多,一贯的“系所合一”的学院制科研体制在科研上越来越力不从心。

1.科研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需求。高校对重大项目、创新团队、科研基地等缺乏领导作用,教师个人行为比较严重。学院组织分散,行政编制多,资源浪费大。科研团队临时拼凑,没有建设机制。科研方向较为分散,缺少定向规划。

2.缺乏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和成长氛围。行政权力集中,很难发挥教授的学术带头作用,青年教师的培养急需加强。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迫于考核和生活的压力,只是在抓教学、抓课时、挣工作量的状态。加上青年教师缺乏起步阶段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及老教师的指导,青年教师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影响了青年教师在学术上的健康成长。

3.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科技投入少,教师从事科技工作尤其是基础研究积极性较低。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从事科研的教师考核周期较短,强调论文数量,忽视专利的成果评价,不利于领军人才培养和重大成果产出;很多高校没有科研编制,科研奖励力度低,科研外聘人员经费短缺。科研设备使用效率不高,设备重复购置。高校存在着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许多大型的仪器设备主要分散在各个实验室,某些实验室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只供内部使用,不接受外单位任务,缺乏资源共享的“平台”和开放共用的环境。很多高校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大型共享技术平台,仪器设备不能共享,不利于学科间的实质叉。

三、高校建立科研院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创建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宗旨的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是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标志,是高校实力最雄厚的研究与管理实体。研究型大学若想提升自身科研实力,跻身世界名校之列,就必然要考虑如何善用资源,提高科研效率,科研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型大学强调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尤以科研为重,并主要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差异和不可比性,也会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一些事关人们切身利益上产生矛盾,在高等学校建立研究院有利于处理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科研院采用新的科研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运行机制,有利于突出高校的优势和特色,综合科研力量和资源优势,提升大学科研实力。高校科研院具有如下功能:统筹全校科研活动,重点发展综合研究机构;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指明学校科研方向;承接重大项目,引领科研发展等。

四、关于高校建立科研院的对策建议

1.科研院要着重于组织与规划国家重大项目、人才团队、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国家、行业、区域科研政策,了解国家、行业、区域科技需求,组织实施有关学校科技激励与制约措施;结合国家目标和学校资源,积极策划争取和管理各级重点项目及重大成果;积极做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策划、争取和管理工作。

2.在高校原有科研管理机构基础上设置科研院。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①以本校优势或重点发展的科研领域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的科研资源建成科研实体和管理平台。②以原有科技管理部门为基础,突出宏观的管理职能,建成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

3.增加科研编制,创造从住房、科研平台、职称评聘有利于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建立鼓励青年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科研院应专注于高水平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科研编制人员分布在科技创新平台、学院、研究所(中心),承担重大项目,专门从事科研工作,分为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制订相应的考核、评聘政策,不强制要求教学工作量,加强应用研究,在稳定时期内不予考核,鼓励科学的自由探索。

4.强化学校的科研激励与科研运行。逐步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等奖励制度,加大对重大项目、自然基金、人才、团队的奖励和政策支持。设立重大项目的前期策划经费和培育基金。对重大项目管理,采用分段超额累退法提取管理费。建立科技贷款基金,为重大科研项目实施提供无息贷款,增强高校科研实力。

5.引入市场机制问题,构建横向科研发展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要顺利得以转化,必须通过技术市场才能有效实现。完善的技术市场必须形成市场的激励机制。科研院要整合资源,重视横向科研,凝聚力量,建立技术研发平台,组织承接重大项目,建立实体化运作的科研发展公司,实现高校“横向项目―纵向项目―重大项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