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科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科康复护理

篇1

骨科康复护理。干涉

1.1骨科康复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

长期缺乏骨科康复护理的专职康复护士,骨科康复工作往往由骨科护士承担。目前,骨科临床护士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康复的理论知识,缺乏意识、经验和能力。因此,康复护理单纯以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为基础,缺乏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

1.2患者的心理问题在影响康复的因素中,

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骨科患者发病突然,心理上难以接受。同时,骨折的治愈期较长,患者担心骨折愈合后会再次发生骨折,因此患者有悲观和恐惧心理。骨折后,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床上。长期卧床和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并发症。

1.3护士忽视患者的出院指导。

·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时给予指导,这可以极大地促进患者的康复。然而,患者的住院治疗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大部分时间是在出院后的康复期。然而,由于骨科患者的康复期长,恢复缓慢,患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院前需要更高的健康水平。如果患者在出院后没有适当运动或使用非标准药物,可能会增加疼痛程度。因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

2.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要改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的现状,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评价。在实施环节,各科室应重视康复在骨科的发展,将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列为评价骨科护士的重要指标,并引导他们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应建立不同层次的护士差异化培训计划,定期评估其学习成绩,并将其成绩纳入绩效评估。对于新护士,科室应采取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可选择科室资深护士或外部专家作为讲师,重点培训和学习康复护理的技术规范和日常操作。通过岗前培训,使护士在上岗前具备丰富的康复护理知识,系统、全面地了解工作环境和性质,进而提高临床工作能力。这不仅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康复患者的需要,为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老员工,通过在职继续教育的形式,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才能满足新的护理需求。医院相关人员可将康复护理知识作为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员工参与,增加对继续教育学习效果的评价。

2.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咨询。

,每个骨科病人都有不同的疾病病情和个性,所以患者的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不同。面对疾病,一些患者表现出更多的恐慌状态,这是由于患者对疾病后果的不清楚认识和不必要的担忧。一些患者持否定态度,因为患者的残疾程度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会意识到疾病造成的残疾,一些患者表现出更多的依赖他人,拒绝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的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骨科康复护理,应从患者心理入手。首先,当患者首次进入病房时,护士应主动向患者问好,帮助整理患者用品,介绍同一病房的室友,建立患者入院心理登记卡,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对于急诊患者,通知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患者,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患者用药。患者情绪稳定后,介绍医院主治医生及注意事项。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应正确解释术前常规检查,鼓励患者对手术有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3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

·

的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院后的治疗。出院前,护士应就饮食、休息、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面明确说明注意事项。如有必要,他们可以以卡片的形式逐一列出这些事项,并留下您的联系信息,以便患者在有问题时能够轻松联系。同时,护士应定期回访患者,掌握患者动态信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复查。事实证明,优秀的康复护它可以降低骨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缩短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此,医院应以病人为中心,着重从护士和病人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然而,任何事情的改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骨科康复护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医院人员的配合,在持续服务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

引用了

篇2

骨科疾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对骨科患者及时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机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也是骨科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康复训练作为组成创伤与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能够延续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是骨科患者恢复功能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采取预防功能障碍、功能代偿或代替、促进功能恢复等内容实现运动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由护理人员为骨科患者开展康复锻炼包括康复锻炼评估、指导、有关知识宣教等具体内容,护理人员在医生治疗后负责指导患者的恢复阶段,对患者康复锻炼情况最了解,对患者康复锻炼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医嘱执行康复锻炼活动,参考临床经验采取适宜的康复锻炼措施,使患者早日恢复骨骼机能。所以,适宜的康复锻炼能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降低病人致残率。不适宜的康复锻炼会对患者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引发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巨大精神压力,对日后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2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

具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的不均衡发展,不同等级医院具有明显差距,三级医院发展较好,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讲座,每年选派护理人员进修,加强对护理人员康复锻炼技能的培训。但三级以下医院在骨科护理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2.1思想认识

骨科护理人员由于比较了解骨科疾病病理、病症,对一些轻症不够重视,尤其是有些骨科疾病经过自然锻炼后使机能逐渐恢复,因此不重视恢复期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比较耗费时间,治疗效果比较缓慢,很多医院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的人力与精力不够,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在康复锻炼方面没有开展,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2医护配合

医护配合是保障骨科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医生按照护理人员的反馈病情信息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护理人员按照医生指导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医护之间通过配合,使患者在调整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中尽快康复。但在护理实践中,诸如医生不信任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不理解医生指导方式等医护配合不协调问题造成骨科患者在恢复阶段难以得到良好治疗。

2.3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护理业务评价与宣教质量评价,当前,医院护理业务培训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宣教质量相对较差,护理人员只善于做不善于说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具有重要关系。

2.4进修学习

医院护理具有较少的进修机会,名额比较有限,一般多倾向于心、脑等科室,因此骨科护理进修机会更少,对于外界先进技术、护理技巧等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导致医院学科发展不均衡,影响了骨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3提高康复锻炼效果的有效措施

主要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一是提高认识。正确定位骨科康复护理,培养良好医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感。建立良好教育机制与绩效激励机制,引导骨科护理人员重视护理康复锻炼,提高康复锻炼质量。二是医护配合。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骨科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法,术后患者康复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与医生配合,做好患者康复锻炼工作。三是严密组织,系统培训。骨科护理的专业性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功底,医院在组织有关康复训练培训、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等内容中,为护理人员多创造学习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培训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四是双向引入,提高素质。我国护理人员较为年轻,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骨科医疗护理要从引入和留住人才,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进修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对于提高康复护理专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80-02

目前在我国的骨科治疗中,各种治疗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关于骨科的康复锻炼,在医学中属于康复护理学的内容范畴,主要是根据骨科病患的特点,辅助药物进行恢复性锻炼,达到尽快增强骨质,扫清病患的目的。

1 康复锻炼对病情减缓与康复的作用

1.1 骨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患病情况会有治疗手段的调整和变化,但是不管是用什么治疗手段,辅助康复锻炼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医学治疗讲究药物和针对性锻炼相结合,尤其是骨科方面,自身的锻炼会很大程度上加快恢复健康。

1.2 目前骨科的康复训练已经有初具规模的医疗康复体系。骨科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健康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骨科患者的骨质在药物的帮助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外加的康复训练则是对于这种药物辅助下的骨质健康的巩固和支持。医院在病患骨科恢复方面主要应该做到对于病患的锻炼目标的制定、锻炼行为的检查、常见问题的教育等等。

1.3 在骨科病患的康复训练中,常常存在病人缺乏专业知识的引导,盲目的进行负荷不适应的锻炼,不会对于病情的恢复起到影响,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麻烦,甚至是更大规模的创伤。这就需要医院的护士及时对于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及时的做好指导,防止病人出现不科学的锻炼,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减少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2 目前骨科康复训练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的骨科康复训练中,近年来发展的日趋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的不足之处。面临的最大的发展问题就是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大型医院的骨科康复锻炼设备较为先进,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也比较高。但是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医院很难达到如此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康复训练认识层面。骨科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长期的指导监护,一般的医院医护人员因为种种因素不能保证时刻在训练过程中做好医患的工作。而且骨科锻炼持续时间长,病患家庭也很难一直支撑起等等。所以,在上面情况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医院在骨科康复训练方面工作很难长期进行。

2.2 在医师护理方面缺乏沟通。骨科康复训练不仅仅要求病患及时的根据指导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还需要做好医师和护士之间的沟通。目前在大多数医院,护士负责对病患的康复锻炼进行目标的制定和相关的指导教育,但是护士普遍对于护理的深层缺乏认识,需要医师的调整,医师和护士没有达到很好的沟通,就会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医师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护士不能很好地进行执行,严重的影响到对于病患的康复训练治疗。

2.3 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方面,目前存在很大的欠缺。护理人员主要要针对病患的康复锻炼提供康复目标和训练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传。很多的护理人员可以对于病患的康复锻炼做出要求,但是在指导宣传专业知识方面存在欠缺,专业素质不高,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3 关于增强骨科康复锻炼效果的建议

(1)加强宣传,增加投入。作为骨科康复锻炼的重要场合,医院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医院内部,应该做好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病患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及时的学习借鉴先进的治疗手段,引进先进技术。树立行业模范形象,鼓励医护人员良性竞争。增加投入,提高病患骨科康复锻炼的硬件水平,进一步完善骨科康复护理理论。

(2)加强交流,医护配合。医护人员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于病人的尽快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医护之间的配合,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多与专业医师进行交流,对专业护理问题多进行沟通,确保可以将骨科医师的康复调整落实到实处,医护之间提高配合,相互合作做好对于病患的治疗工作。

(3)双向培养,协同工作。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护士大都是刚毕业走出校门的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严重的缺乏临床经验,这都限制了新人护士的快速成长以及对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而医院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很难在医院一直工作下去,医院随时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骨科医院应该及时的做出人才调整,进行双向培养,既要大力的引进刚毕业的专业人才,还应该对于有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挽留。在实际的工作中,新人和有经验的护士相互配合,这样将大大提高新人护士的医护水平,同时也是对高年护理人员先进理论知识的补充,这都会影响到骨科医院在骨科康复训练的工作能力方面的提高。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5例患者,男93例,女42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9.75±2.08岁。其中腰椎骨折23例,胸椎骨折9例,骨盆骨折11例,股骨骨折23例,肱骨骨折17例,锁骨骨折15例,尺桡骨骨折18例,胫腓骨干骨折12例,其它7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135例患者均在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后,在护理人员、专科医生以及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控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1.3 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1.3.1肢体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评估方案:骨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或固定等治疗后,需要长期卧床及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无力、关节挛缩以及骨质疏松等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生理效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个关节的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方面综合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3]。

1.3.2 早期康复护理:(1)维持患者的肢体功能:注意患肢固定的,将患侧肢体按功能位摆放,注意患肢的颜色及皮温变化,抬高患肢,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注意防止患肢的肿胀。对于患肢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的情况下,应视其具体情况为患者配备辅助器具,进行代偿性地功能训练[4]。(2)协助患者对功能障碍肢体的训练: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运动强度是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一天数次。同时,还应加强患肢的等长收缩练习,训练时肌收缩的强度由轻到重,无痛时可逐渐增加患者用力的程度,要求每天至少训练5-10组,每组重复10次,每次收缩维持10秒,每次训练量以不引起肌肉疼痛和疲劳过度为宜[5]。尽早在支具的保护下进行下肢部分负重训练,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骨折断端的早期愈合,减少各种并发症。加强健侧肢体的活动训练:加强健侧肢体各关节活动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包括主动、抗阻肌力训练,早期健侧下肢负重。(3)及时地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与支持:骨科住院患者,经过手术或固定治疗后,担心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会影响骨折愈合进度或对愈合的骨折会再次断裂,而害怕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会担心遗留残疾等。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消除对骨折的忧虑与担心,正确认识现有的肢体功能状态,让患者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与康复锻炼。

1.3.3 中期康复护理:(1)肌力训练:掌握运动量和训练节奏,遵循疲劳和超量恢复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在无痛下进行肌力训练。(2)理疗及按摩:利用直流电、中、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改善肌力,促进骨痂形成。红外线或各种透热疗法都利于消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疗法以及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松解组织粘连和促进骨折愈合。按摩时以向心性手法进行,一天1-2次,每次15分钟。(3)预防其它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解决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此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ADL训练、作业训练、职前训练以及适应社会等训练。同时,还应为防止压疮、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患等并发症的相关治疗。

1.3.4 后期康复护理:此期患者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肢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一时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尽快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和肌力。指导患者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整个关节能迅速地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2 结果

在对本组116例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施综合的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其中110例患者明确康复训练目的,在功能康复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并对整个康复护理过程表示满意,其康复护理满意度达94.83%。另有6例患者,由于文化程度低,认知能力及经济条件较差,配合困难,影响功能康复训练的顺利完成。

3 讨论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个主要环节。功能锻炼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康复治疗应包括局部的和全面的功能锻炼。对骨科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加速骨折断端的纤维性连接和骨痂的形成;防止关节的粘连、僵硬,恢复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力;消除骨折对肢体的不良影响,减少肢体制动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以及继发损害;减轻患者长期卧床造成的运动、感觉和心理障碍,让患者可以尽早地达到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

骨折的骨科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功能康复,因此两者必须密切配合,骨科治疗时应考虑功能恢复,内外固定有利于早期活动,在骨科处理后及时开始合理的与充分的康复治疗,并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与专科医生以及康复专业人员相配合,充分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帮助骨科患者从术后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促使患者尽早地进行生活自理及恢复工作和劳动的能力。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观察,成功的功能康复护理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还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形成和致残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纪君时,姜明轩,李宝和,主编.现代骨伤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124.

[2] 王凌云.护士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13):1

[3] 张萍芳,汪玉林.四肢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2(3):181-182.

篇5

关键词:康复锻炼;骨科护理;应用

1 康复锻炼对骨科护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理念的转变,康复医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对于骨折术后患者而言,康复锻炼对骨组织原有功能的恢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致残率。康复锻炼是指通过肌肉主动收缩进行的主动运动以及外力帮助关节肌肉活动的被动运动,以实现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加速血液循环并预防畸形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如若骨折患者仅采取复位固定术,而忽略了功能锻炼的话,很有可能造成比原发性损伤更为严重的永久性伤残。

1.1有助于避免或消除水肿与肌肉萎缩 外伤手术1~1.5个月内是创伤愈合期,在此期间受伤的肢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此时必须知道患者将患肢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便可缓解静脉回流,消除患肢肿胀。骨科护理中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尽快恢复废用的肢体,避免发生肌肉萎缩。

1.2预防关节僵硬粘连 骨折患者由于肌肉长期不活动,会发生静脉淋巴等的瘀滞,进而引起水肿,最后由于浆液纤维蛋白逐渐渗出而导致关节僵硬粘连。为了防止关节粘连的出现,须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的康复锻炼,包括等张训练、等长训练及等动训练等,这种静力性肌肉收缩训练,无需关节活动,便可增长肌肉力量,非常适用于骨科护理康复训练。

1.3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 康复训练作为骨科护理中的重要部分是骨科手术治疗的延续,关系着骨病患者能否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效果,骨科康复锻炼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骨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替等环节,最终达到恢复骨组织运动功能的目的,有效提高骨科手术成功率,大大降低致残率。

2 康复锻炼的常用方法

在骨科护理中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由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

2.1疼痛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根据骨科患者实际情况,客观对待患者对疼痛的反映,不能以自己的体验进行主观评判,护理人员对疼痛的原因、机理及有关知识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以克服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从而增强其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减轻病痛的措施,每次锻炼以病患能耐受为限度,以此类推逐渐增加锻炼幅度,并让患者明白,关节长期固定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关节僵硬,发生纤维粘连而使骨骼丧失运动功能,从心理上得到患者的认可与配合,同时辅之以音乐疗法、欢乐疗法等。

2.2科学划分康复锻炼阶段

2.2.1早期阶段,是指骨折后2 w内,这一阶段进行康复锻炼的目的在于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并有效消除肿胀,避免肌肉萎缩症状的出现。在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下容易发生再移位,故而康复锻炼的重点须放在患者其余肢体肌肉主动舒缩上,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能活动。

2.2.2中期阶段为骨折两周以上,此时患者肢体肿胀已经消退,局部疼痛已有所减轻,骨折处纤维连接已经较为稳定,为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可以进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运动,并根据骨折处关节恢复状况与稳定程度,逐渐增加活动强度,但上述过程必须在医护人员帮助与指导下进行。

2.2.3晚期阶段骨折已基本愈合并且固定已经可以去除,这一阶段是康复锻炼的黄金时期,尤其对于缺乏早中期康复锻炼的患者,应该通过这一阶段的康复锻炼尽早消除肢体与关节部分的肿胀与僵硬,尽快恢复关节与肌肉的运动能力与正常功能。

3 资料与方法

3.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12月收治的96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即每组48例。实验组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38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0岁。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经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

3.2方法 针对上述两组骨科患者实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及术后护理),而实验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治疗外,提前针对病患心理、身体状况对其进行康复锻炼,并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指导患者进行骨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时间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恢复状况。

3.3统计学处理 对文章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具体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经验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基本上完全恢复的情况视为痊愈[男27例(占90%),女13例(占83%)];生命体征显示正常且明显改善的情况视为显效[男1例(占3%),女3例(占16%)];生命体征显示正常但是骨科恢复不完全情况视为有效[男1例(占3%),女1例(占0.5%)];无任何改善的情况视为无效[男1例(占4%),女1例(占0.5%)]。

4 结论与建议

骨科疾病属于多种混合型疾病,包括肌肉骨骼创伤、骨折、脱位、肌腱损伤、关节损坏等等,如只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常常会因为错过最佳康复治疗时机而使患者恢复缓慢,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总之,尤其是骨科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质量后的康复锻炼对于肢体功能迅速恢复到损前状态具有显著的医学意义,为了强化康复锻炼,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各科室必须端正对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与康复锻炼的重视度,积极推广医护工作中好的做法与经验而剖析与反省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与后果,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以提升医护人员对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重视。在医师做出手术治疗措施后,护士在骨病患者恢复阶段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应对患者的康复锻炼程度进行科学评估,遵照医嘱为患者指定并敦促执行各项康复锻炼活动,促使骨病患者及早恢复骨骼机能。

4.2坚持康复锻炼的护理原则 康复锻炼非常耗费时间,而且见效缓慢,所以大多数医护人员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但是出于为患者考虑,医护人员必须以平易近人的服务态度,站在患者立场真正关心体贴患者疾苦,在良好医患关系条件下才可以得到患者配合,使其按照康复锻炼的原则、方法进行康复锻炼,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尽快恢复。

4.3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 在医护人员树立良好医风医德的基A上,对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进行正确定位,建立良好的医护人员学习响应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骨科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医院定期开办各类康复锻炼讲座、培训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将先进的理论运用于骨科康复锻炼实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5).

[2]王秋艳.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0(3).

篇6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锻炼;骨科;临床

骨科患者病情常常较重,其术后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够降低致残率[1]。由于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的认知不到位,不当的康复锻炼能够造成伤口裂伤等意外,从而降低手术及预后效果不佳。另外,患者常对骨折的认知及治疗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对患者至关重要。笔者特选取42例骨折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骨折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所有患者意识清晰,均可独立思考与正确表达主观认知,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81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为24~84岁,平均年龄为(35.45±13.16)岁;术后住院为8~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4±9.75)d;患者的手术类型:椎间盘突出术1例,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术19例。实验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35.26±14.87)岁;术后住院为9~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8±9.89)d;患者的手术类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术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用向患者讲解手术原理、流程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骨折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者,应向患者介绍骨折病症的一些相关知识,以便纠正患者在病症上的错误认知,对针对性不同骨折病症患者的实施个性化护理,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以便消除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2.2康复锻炼 骨折后2w内患者的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功能锻炼应与患肢肌主动舒缩为主,帮助患者做患肢肌部按摩,以便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骨折2w以上,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尽早进行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活动,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当患者骨折已愈合并去除外固定后,应鼓励患者逐渐进行离床活动,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锻炼肌力,对于肢体部分肿胀者或关节僵硬者更应增强锻炼,使之消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的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主要分躯体健康评分(PHS)、精神健康评分(M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2,3]。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临床资料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计量并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HS、MHS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3 讨论

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复杂,而手术后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影响极大[4]。

康复锻炼护理由主治医生与相应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其恢复状况,一般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指导及护理。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的活动强度与范围应随着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缓慢增加,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保障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但实验组在PHS、MHS评分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艳.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3-124.

[2]董玉会.评估系统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4,36(8):1231-1234.

篇7

关键词:康复教学 骨科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86-02

康复医学护理是针对功能障碍而开展的学科,骨科是关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不论从治疗领域,还是从康复医学护理的发展历史来看,骨科与康复医学护理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骨科康复护理是康复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与二战后伤病员的增多及骨科治疗的发展不无关系。在我国随着各家医院康复科的建立,骨科康复在许多医院得以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康复护理所带来的显著疗效,康复的重要性也逐渐被骨科医师所认可。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和骨科医师对康复的认可及支持,使得给骨科康复及护理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康复教学所带来的显著疗效证明,骨科康复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骨科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其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1,2]。同时,骨科康复所面向的疾病及群体在现代康复医学中也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骨科康复就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医学辅助措施,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及工程医学的手段,减少骨科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可以尽快更好地恢复机体运动功能,重返社会。骨科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及其相应的最新设备。近来的研究显示关节本体感觉及与机体协调性的训练同样非常重要,学者们认为这两者之间的训练应该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对此,我们对骨科康复教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调查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骨科患者75例临床病例作为本研究治疗组对象,男44例,女31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创伤性骨外科51例,其他骨科疾病24例;对照组75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创伤性骨外科41例,其他骨科疾病34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以中青年居多。

1.2 仪器。国产CQ-36型远红外线热疗仪、关节活动CPM机、足底静脉泵、骨折治疗仪、习步架、自行车、跑步器等。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骨外科疾病采用远红外线热疗:远红外仪距骨患处15-20cm,使患处皮肤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2.3℃-16.6℃。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使关节周围软化,改善血液循环。

患处持续被动活动:1次/日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每次2h,操作过程遵守循序渐进原则,以患者不感明显疼痛为标准,每日开始运动由慢至快,开始循环周期时间为3-5min,可逐渐缩短至0.5min。渐渐增大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练习:在医师的协助下训练1次/日,每次30min,以患者有轻度疲劳感为训练强度标准,此项练习的基本原则是逐步牵伸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

康复治疗时间为30天,每天一次。

1.4 统计学分析。资料数据用SPSS19.0进行分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P

2 结果

经过30天的康复治疗,康复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骨科创伤与疾病的不同程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骨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病人的身体机能,帮助病人早日的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3]。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疾病后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可以达到恢复机体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3.1 骨科康复护理的一体化。骨科患者主要表现是运动和感觉上的残疾。需要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职业的等多方面的治疗和护理,以往的康复主要强调的是各种机械的行为的功能锻炼。让患者在床上反复做重复性的运动,使患者很快就失去了运动道德兴趣及信心。所以在骨科康复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还要通过康复讲座和康复知识的丰富,使护理人员能做针对性的解释工作,使护理水平明显提高。

每个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尽的分析。根据其性格特点、社会经历及受伤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在一起,并结合患者治疗以外的情况分析患者的承受能力。让患者的家庭多多关心,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排除其心理影响,使患者加快康复。

3.2 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大康复投入。医护人员要对骨科康复训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秉承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康复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与患者的信任。所以护理人员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加强与医师与患者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康复锻炼工作。

总之,骨科康复是临床康复中很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在骨科康复护理过程中,除康复锻炼以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等均对病人的健康恢复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开展康复锻炼时,要用最健康、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来参与康复训练,并要做到医护紧密配合,全方位的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康复过程,更有效的保护病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瑞,杨勇.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3):229

篇8

通讯作者:李春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3个月,康复患者的疼痛和肘关节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等活动方面明显改善。结论 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肘关节功能; 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是影响肢体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损伤,与上肢其他关节相比,肘关节因其解剖特性,创伤后更易发生功能障碍[1]。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的能力。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恢复肘关节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防止肘关节骨折后并发功能障碍,笔者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2]。

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收治15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103例,女47例,年龄15~76岁,平均(42.8±11.6)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107例,鹰嘴骨折30例,冠突骨折9例,桡骨小头骨折4例。

2 护理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并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

2.1 心理康复 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长期制动的不良后果,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充分评估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对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取得理解和支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2 个体化功能锻炼 根据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131,按骨折稳定性、固定可靠性和软组织完整性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按评分大小实施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评分6分的患者术后1~3 d即开始患肢前臂肌群等长收缩训练,15次/组,两组/d。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各关节进行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3~6 d开始肘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机训练,活动幅度由无痛可动范围开始,酌情增加,训练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6~9 d对患者实施肘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1次/(组・d),活动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2~5周,继续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及CPM机训练,患者疼痛可耐受时可行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15次/组,两组/ d;术后4~8周,患者在继续以上练习基础上进行渐进性抗阻力训练;术后9~20周,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关节活动(RO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2.3 评估方法 于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并进行ROM评定。

3 讨论

康复护理是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功能恢复的护理活动。康复方案的制订越早越好,最佳康复训练的时机,原则上应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的基础上,与治疗同时进行。石荣光等调查发现,许多创伤骨折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恐惧、忧虑、抑郁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各种负性情绪和生活应激事件,使其建立起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可预防患者的功能障碍,继而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肘关节是协调肩关节、前臂和腕关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复合关节。肘关节骨折及其软组织创伤后,骨骼的解剖形态出现异常,关节软骨受损。关节内出现粘连,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受损后瘢痕形成,患者易发生关节挛缩,造成关节僵直[3]。骨科护士应早期介入患者的功能锻炼,承担起照顾者、健康宣传者、督促康复的治疗执行者、患者和家属的咨询者等任务。

运动康复训练是一种利用力学因素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的肌肉运动锻炼。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软骨细胞促进胶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防止滑膜粘连的形成,促进胶原纤维按功能需要有规律地排列,促进关节骨折的愈合,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恢复关节功能。术后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功能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循环,防止废用性萎缩,而且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萎缩。早期肘关节ROM运动能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的粘连,而早期CPM治疗可促进滑膜分泌和吸收,改善关节营养代谢,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促进周围组织的修复[4]。卞荣等[5]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个月后,CPM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CPM能显著提高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陈丽文等[6]研究证实,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康复训练的实施疗效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固定的可靠性和软组织的完整性三个方面。考虑到肘关节骨折康复训练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采用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评估,并针对不同评分的患者进行了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功能训练、ROM运动和CPM治疗在内的个体化康复训练,结果提示早期合理的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锐,李姝.综合康复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22.

[2] 陈建珍,李艺芳,王琼芳,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6):133-135.

[3] 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46.

[4] 谢立云.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0,5(17):82-83.

[5] 卞荣,万里,王国新.CPM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2009,24(1):39.

篇9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病人的机能,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1]。康复训练是创伤与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2]。

2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师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医师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师指导方式的不理解,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复阶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2.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2.4在进修提高素质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而且多倾向心、脑、器官移植等科室,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3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及科室都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良好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3]。

3.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的信任。

3.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骨科护理的专业性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应开办各种有关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等教育项目,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康复知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的康复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促进在康复训练中的实践行为,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篇10

关键词:功能锻炼;骨科患者;心理护理

1前言

功能锻炼是骨科所有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和恢复关节运动的幅度,防止关节僵硬。骨和关节不断的运动,才能保持活动自如。当骨关节损伤后,如保持不动,渗出液、血液发生机化,使骨、关节、关节囊、韧带粘连最后僵硬,为此要进行功能锻炼。保持和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肌肉组织完全不活动时, 24 h开始萎缩,肌肉强度每日下降3%,力量每周下降8%,可见肌肉萎缩速度是很快的,必须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因活动,承受重量而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使钙流失,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1)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治疗时间长、卧床时间长、担心愈合等因素,多有心理障碍, 任何能使患者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精神放松的办法,都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增强耐受力,减轻痛苦。护士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照顾、鼓励患者功能锻炼。协助患者采取病情许可的舒适,搬动及改变时宜动作轻柔,正确地支托伤肢,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在正确复位、妥善固定和合理药物止痛的基础上,护士应使用安慰和鼓励性的语言,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功能锻炼时所伴随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任何治疗方法都无法取代功能锻炼。在取得患者理解和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指导功能锻炼。

(2)纠正认知

一般情况下,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了解越充分,与医护人员配合就越好,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就越好。向患者和家属讲授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治疗方案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目的和配合要求,根据患者的病种和病情,示范锻炼的方法。告知患者功能锻炼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付出坚强的毅力和恒心。与患者共同制定具体的锻炼计划和措施,并适时调整。教会患者掌握锻炼的时间、方法、活动强度和注意事项,采用反复示范、重复灌输方法,并定期检查和强化,达到使患者掌握要领,能积极主动地依从。

(3)分阶段护理

早期(伤后1周~2周):早期局部肿胀疼痛主要任务是促血液循环,消肿胀,防止肌萎缩。运动重点是患肢肌肉收缩锻炼,固定范围以外的部位在不影响患肢固定的情况下进行锻炼;中期(伤后2周~3周);此期患肢肿胀已消,骨折处已纤维连接,主要任务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运动重点是患肢骨折的远近关节运动;晚期(伤后6周~8周);已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外固定已拆除,任务是促使功能全面恢复,运动以重点关节为主的全身锻炼,此期是功能锻炼的关键阶段,前两期的不足此期给以弥补。

(4)注意功能锻炼的方法

1)被动运动。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适应于瘫痪严重的患者,主要依靠他人或健侧肢体带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2)主动锻炼。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适应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3)助力运动。自身力量不足,需要外力协助,尤其在起床时需要帮助。外力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健侧肢体或运动器。护理时指导、鼓励和协助。运动器用前检查,确保安全

(5)充分利用设备及工具

1)指导病人单手或双手正确使用拉手做引体向上运动,除睡眠外,每30~60 min进行1~2次,训练时要求臀部离床并停顿3~5 s。2)采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器作辅助训练。包括肘CPM器及下肢CPM器等。应用此装置,可使病人乐于接受训练,能加快局部消肿,避免或减轻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损伤的修复。每天进行2~3次,每次1~2 h。每次训练前护士视患者情况调整合适的活动范围值。然后在旁观察训练3 min,确定无误后方离开。3)正确使用轮椅、拐杖。轮椅是肢体障碍者最常用移动工具,拐杖可以支撑身体,保持立位姿势平衡,辅助步行。我们根据病人的情况,讲解、示范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使病人出院后能自行使用轮椅或拐杖进行功能锻炼和参与社交活动。

(6)加强人员培训

创造条件开展早期康复:骨科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时机不容耽误或错过.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我们注意加强对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请医生为全体护士讲课,对本科开展的治疗工作做介绍并指导护士配合方法。随时了解病人的病情且以此作为指导工作的依据。制定不同病种的功能锻炼计划,列出各项措施和目标,根据不同的个体分别实施并作出评价。

3讨论

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是艰苦的要持之以恒,出院后定期随访,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调动其康复的积极性,愿意配合,严格按照医护人员制定的康复方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静,陈新胜,毕素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骨科

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3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65

[3]李娟,徐燕.上海市骨科康复护理现状调查研究.护

理学报,20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