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职业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职业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职业教育

篇1

关键词:美国社区职业教育;考察

作者简介:李晓红(1968-),女,湖南新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17-02

一、社区学院的特点

美国社区学院开始于肯尼迪总统年代,旨在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方便和价廉的职业教育,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州立大学某个部门或州政府所属部门开设,学制2年。目前美国社区学院每年招收100多万学生,包括国际学生,约占美国大学招生数的50%,其中60%是全日制在校生;除了正常招生教学以外,还提供短期技能培训、公共项目学习,包括英语、技能再培训、社会文化活动等。

社区学院提供优良的教学设施,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做促学,对于语言程度较低的学生,入读社区学院能帮助其更快地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美国社区学院的职能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能包括转学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五个组成部分。

1.转学教育为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做准备

社区学院为学生提供大学前两年的课程,社区学院与很多综合性大学有转学协议,包括一些名校。大学承认社区学院的学分,只要学生修满相应学分,就能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第三、第四年的课程,修满学分后即可得到学士学位,即社区学院具有转学教育的职能,这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一个特点。通过该渠道读大学,费用较低,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为其提供了一个转到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深造的机会,为想去名校但是某些条件又未达到名校要求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升学平台。

2.职业教育提供工作技能和职业发展所需的证书

职业教育是社区学院教育的重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门知识和专项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也为社区企业、工商业、行政管理、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培养适用人才。因此,美国社区学院特别强调实际技能训练,重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强调理论水平的高低。一般情况下,专业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60%左右,且由企业兼职实践教学负责,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到实际岗位参加生产劳动,实习期间定期返校汇报实习情况,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延续教育提供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的机会

延续教育是社区学院提供的最具弹性和范围广的服务,如公益性活动、文化传播、宗教课程和活动等,包括开设个人兴趣班、社会补习班、员工培训班,教授如插花艺术、饮食烹饪、体育活动、话剧制作、健康展览会、社区论坛或汽车维修等,甚至信息技术培训、健康讲座或医疗急救等都一应俱全。另外,社区学院还开展学业辅导、职业辅导、个人就业辅导,替有意完成学位的学生传达信息、制定事业计划、经营承包、经济援助等服务,通过一切活动来丰富和满足社区学院所服务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使社区内的民众只要想学习都能找到合适的场所。

4.补偿教育服务社会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在美国,有许多人由于贫穷、被歧视、语言基础差、等原因,成年后没有获得用以竞争高技能工作所需的能力,缺乏进入技术日新月异的劳动力市场再就业的技能。而社区学院具备帮助和解决这种就业危机的条件和责任,即提供补偿教育。也提供启发教育即补习教育,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使他们具备符合参加大学本科程度课程学习的能力或获取工作所需的能力,提升技能,从而获得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5.社区教育培养基本的学习技能

社区学院设立的初衷就是为社区服务,为社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为本社区民众服务。为了依托社区经济而得到快速发展,很多社区学院都与当地企业紧密合作,主动为本社区提供具有本社区职业特点的技术培训,设计和提供能获取技能证书、帮助迅速就业的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很强,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实效。

三、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1.灵活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美国社区学院采取授予证书、文凭、副学士学位等不同的学籍处理方式,教学模式灵活机动,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以在2年内修满学分,也可以在5年内修满学分,修满学分即可毕业;设有日校班、夜校班,周末班、非周末班,学生依照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有些课程还采用了循环制,每天从早到晚开设同一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上课时间。

(1)小班上课。社区学院都是小班教学,平均每班人数少于30人,方便教学互动,并且所有课程由专职教师或社会兼职教师教学,不会出现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助教上课的情况。教室除了有屏幕和白板外,桌子采用V形或U形排列摆放,尽量使每位学生与教师能够近距离直视,便于教学互动和课堂质量控制。

(2)授课内容紧扣社会和技术发展。上课使用的教材采用光盘加活页的形式,提倡教师自编教材,授课内容不受出版周期的影响,以便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3)授课过程中的互动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提问或集体测验,都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在案,问题大多要求用选择性答案通过答题器去答题,学生们每人一个答题器,上课前由学生到指定地点领取。答题器是带编号的,这样既可以当考勤器,又可以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4)学历教育和认证教育相结合。学校设有很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学历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同时进行。例如美国河流学院汽车整形与美容专业,设有汽车整形和车身美容两个职业证书培训项目,学生考取任一个证书即可选择去就业,也可以继续参加培训考取第二个证书,更可以选择继续学习考取副学士学位;柴油发动机及其应用专业,可以考取柴油制造和柴油机修理两个职业证书,学生除了能学会柴油机维修技术外,还能学会用麦梗、玉米梗、甘蔗渣等各种植物制造柴油。

(5)与高中联合办学。社区学院的很多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可以来自工程实际,也可以采用模拟项目,方便理论实践一体化集中教学,专业基础和专业内容混合传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完相应课程,考试合格便可颁发相应的职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是我国目前探讨中高职衔接值得借鉴的地方。

2.个性化

社区学院实行开放办学,对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进行个别化教学,学生可不再接受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的模式是美国社区学院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例如,纽约城市大学科技学院专门为机电类专业学生建立了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中心,该中心是依托一个700多万美元的研究项目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设备齐全、比较随意的环境中,可以感受到美国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视程度,感受到美国青年学生那种强烈的创新欲望。

(1)设计制作使用到的设备以中小型为主,品种非常齐全。例如:车床、铣床、切割机、砂轮机、抛光机、检测平台、焊接机等,较先进的有3D打印机(快速成型机)和高压水切割机。此外,还有工作台、资料柜、设计用电脑等。设计创新中心主要是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室内空间里,通过设备设施的摆放设计,实现功能分区和小组隔离。

(2)设计制作项目选题多为较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作品,由多个专业的师生共同完成。例如,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坦克,机械部分由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控制硬件部分由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控制软件部分由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最后进行联合安装调试。较为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兴趣十足,在互助过程中学到了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协作意识。

(3)利用业余时间接受中学生进入中心实施创新活动。创新中心有着严格的选题标准,并不因为参与者是中学生而过多地降低难度,为保证中学生能完成中等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作品,学院安排大学生指导中学生的日常活动,并指派导师指导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形成导师带大学生、大学生带中学生的创新团队。

四、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思考

1.融入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要了解自身的特色,洞察自己的优势,科学定位,能够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做到适应和满足所在区域各行业、企业及所在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随着新领域、新需求的产生而产生或淘汰一些专业,跟随市场的变化而设置课程,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毕业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高职教育才能获得顽强的生命力。

2.打造品牌专业

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还需要借鉴美国社区学院为社区服务的特点,专业开设领域要有针对性,而不应该全面开花;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应该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敏锐地洞察市场的变化,从而调整专业课程,使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具有灵活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3.开展国际交流

高职教育要面向世界,通过教师的国际交流、学生的国际交流、国际科研合作等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博采各国职业教育之长,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融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国高职教育为国际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可,这是有效推动高职教育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另外,可以在骨干院校建设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索5年连贯制国际本科,即:国内1年,国外社区学院2年,发国内专科文凭和国外副学士学位证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转到综合性大学继续就读2年,拿国际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目前许多美国社区学院的招生目标已经瞄准了国际市场,部分学校已经在我国内地招生,所以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一种趋势。

五、结束语

社区学院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办学模式上的鲜明特色,使社区学院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其多样性的培养目标、灵活的教学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彦平.赴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宁夏教育科研,

2012,(2).

[2]姜光辉.美国社区学院的七大特色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

2009,(4).

篇2

1终身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功能转型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一次更新,突破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思想,使教育不再等同于学校教育狭义词性界定,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的价值持续创造,从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基础。终身教育是一种开放性、发展性、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是一种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整体优化的崭新的教育体系。需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良好协作。鉴于终身教育在时空上对于传统学校教育局限的突破性特征,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是将终身教育纳入到常规教育的后续体系中,并把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作为提升国民素质和人民幸福指数的内在自觉追求的目标。终身教育的系统推进,不仅要从多方位解决理论问题,又要从实际操作层面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职业院校作为立足城市、提供区域教育服务的主体,是构建终身教育体制的先锋和主力。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中,地方职业院校最具有资源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是终身教育执行实施机制中的核心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多维服务效能的多向发展中,且功能日益强化和增强。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并轨,是高等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兼容和共享的过程。职业教育机构的嵌入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也是职业教育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的要求,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走向社区的社会化取向使职业院校实施的职业教育形式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与转换,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级单元,纵贯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只有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区教育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也才能使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形成统合而协调的体系。

2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耦合

随着对终身教育探讨的深入,人们已经把终身教育思想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延伸职业院校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功能,乃至整个职业化的人类生活与个性化的自我生存活动范围内的各个方面。

2.1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耦合中的终身教育视野的贯通

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的终极指向目标,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有效和最为迅捷和经济的路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也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最具普适性和生命力的教育制度,从而奠定了实现终身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主体地位。社区教育为人们接受教育提升自我提供了机会,并为终身教育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过渡构建了一个沟通平台,最终为教育从空间的相对固定到无限扩展提供运作范例。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在教育设施、师资建设以及办学机制等方面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协助,共同开展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实现职业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的耦合。正是由于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共同承担了更多终生学习的义务,不限次数地向想重新学习的人敞开大门,使社会成员能够为自己的发展而最大限度的获得教育资源,得到学习的机会,才将最终实现个人终身学习的理想以及实现学习型社会的伟大理念。

2.2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耦合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构建显然具有不同的方式,但都统一于区域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渐进化与融合化的趋势中。当代社会的开放性特质和市民社会的公共权力诉求的多元化影响下,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无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协调一致,在现代的转型社会中积极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把囤于围墙内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发展为开放式的走向市民生活的空间场域,实现社会与教育的多渠道贯通,开展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本特征的社区教育。当今社会,全民只有不断的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才能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也就是说,终身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前提。显然,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的耦合恰恰成为实施终身教育和建立现代化社会教育体系的一种最佳的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专业教育与知识教育实现了一体化和多样化的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贯穿于人一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

2.3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耦合的价值定位

“终身教育概念有逐渐被终身学习所取代的趋向”[2]。终身教育着眼于建立各种机构提供各种教育的机会与场所,建立和架构一个使学习者能够受到教育的体系;而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掌握职业生活所必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或者进行一些进入社会所必需的学习,以实现各自的社会价值。而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嵌入,实现了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模式的转换。职业教育是教育网格中最为密布和广泛的结点,而终身教育则是市民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针对社区居民所实施的教育形成了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契合地带”,但社区内居民的人口数量优势使得职业教育尤其彰显出它在社区教育中的主要位置。职业教育才能深入社区教育的体系中,得以良性、协调的发展。社区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现实转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终身教育理论对于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嵌入具有科学定位和正确指导作用。

2.4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耦合的资源系统

职业教育机构对社区教育的嵌入,其实质价值意图就在于使社区教育学校化,使学校教育社区化。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自成系统、自我封闭,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职业院校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变封闭为开放,让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步骤,解决相关的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使院校资源能在最大限度内向社区居民开放,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3]。职业教育不仅为社区成员传承技术性知识和技能,而且将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纳入特定的文化传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改变现有状态,提高自身素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起着教育再生产和“继续社会化”的作用,教育资源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社区教育的基础。在整合教育资源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上。

3终身教育视野下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嵌入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嵌入,首先要树立与终身教育思想一致的思路和构想,明确发展战略,发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提升自身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要设计必要的范式与载体实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契合点,实现终身教育视野下的社区教育的兴起。

3.1以知识传递为导体的学习范式的转换

关于教育的过程,杜威解释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以个性化、多样化、非职业化学习为特征,以个体发展多样化,个体享受丰富性为原则,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造、不断转化的过程,而人的生长和发展则是无止境的,所以教育业应该是无止境的、终身的。同时,知识的传递要适应学习者多样化地接受教育的需求,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就不容易实现。社区教育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摆脱了固化的学校教育框架,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安排和资源与时间配置更为人性化、科学化,职业教育嵌入社区教育使潜在的社会教育资源将得到充分开发,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将得到充分挖掘,使学习者的多种需求无论在何时何处都能得以满足。也就是说,这种范式的转换中以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的主导作用转向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作用,并按照学习者的价值诉求、知识诉求和行为诉求寻找可持续性学习的主要通路,即置身于公共社区而享有公共教育的资源和机会的更多可能性。实现在职业教育的充分开放性、社会性和多元供给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各领域的教育、学习机制和机会,明确各领域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与特点,以强化协作与配合。

3.2建立学校与社区融合的“院校———社区共同体”

体制是机构与规范的结合体与统一体。终身教育政策法规是终身教育理论推向实践的法制基础和桥梁。建立健全终身教育领导机构则是推进终身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力量。职业院校在区域系统中位于一定的社区之中,所以,这种教育资源可以在集成和共享中多维度利用。建立职业院校与社区对接的“院校———社区”对接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和社区在各自功能分工的前提下,将学习的场所和活动的场所部分地重合,共同参与教育,揭示了将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的新的改革意图。在“院校———社区共同体”中,职业院校为社区居民开放学校的功能及场地,并保证这些机能和设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向社区居民开放;从职业院校与社区合作的观点出发,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职业院校也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开设类似于大学中的公共选修课或人文社科类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展览会或集会,收藏各种图书、模型、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常年供居民查寻、参观和利用,为社会团体机构提供集会、活动的公共场地;另一方面,社区也可以为学校教育贡献力量,通过聘请社区的“客座讲师”,化解职业院校特殊专业和类别的师资短缺的问题。

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启示

我很荣幸有机会于2012年6月20日至8月18日参加江苏省高校教师赴哈特兰德社区学院(以下简称HCC)双语教师培训,这是一次愉快而又充实的学习之旅,它在我的教学成长道路上画上了亮丽的一笔。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将中国的职业教育与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相比较,有了不少感悟。

HCC建校不过十多年,但是在伊利诺伊州已经属于最好的社区学院。学院的运作经费主要来自于这个社区的居民每年所纳的税,因而学生主要来自于这个社区的学生。这里的教学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学生:一部分是读预本科2年然后转入更好的本科院校继续读2年,修满学分后可以拿到本科学位,这些学生在HCC的学习以基础课程为主,另外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学习谋生的技能而来的,上2年拿到预本科的学位然后出去工作,这2年的课程以专业课为主。

1.教学理念

1.1给予每个人所需要的教育

HCC是无门槛入学。所属社区内的任何人,只要年满16周岁以上,只要你想学,就可以进入HCC学习。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只要参加一些基础课程的水平测试就可以了,按成绩进行分班分层次学习,学校会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课程设置。入学选专业的时候还会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提供专业的咨询与帮助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2以学生为本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HCC还设有专门的托儿所。这样的托儿所主要是用于解决学生子女的抚养和启蒙教育问题,因为这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们为了学习一技之长或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而来到学校,要想让这些成人学生在学校安心学习,首先必须把他们的孩子安置好,让他们的下一代也得到良好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1.3重视基础教育

HCC非常重视基础课程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占2年内总课程的65%,因为他们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普通公民的生活能力,作为终身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他们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使人的人格完善,能自我认识,对国家、家庭和自己有责任感,快乐地工作和生活,为社会作贡献。

2.教学方法

2.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HCC,最使我们感兴趣的就是信息化建设。其一,该校已经全部使用无线网络,任何学生带装有无线设备的电脑,均可以在学校范围内通过自己的账号连接到Internet,而且完全免费,这给学生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二,真正的试验室开放,该校的所有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免费使用的试验室及图书馆的计算机,每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都有一个账号,并且系统终端服务会自动分配一个虚拟的硬盘在这个账号下,学生上网下载的内容或自己做的文件可以随时保存到此硬盘内,这些文件别人不能看到而且永远不会丢失,这样可以省去带U盘或移动硬盘的麻烦。其三,教学过程使用计算机终端服务。HCC教学过程的传递有三种方式:第一是face to face,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上课,另在其校园网上有一个供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平台叫“My Blackboard”,在这个网站上有各个老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在每一天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和作业,然后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学号进入各自的班级,浏览老师的课件、完成作业等,在此页面上还有个“communication”专区,大家有问题可以在此讨论,这种结构的组网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值得我们借鉴;第二是Hybrid,即既有面对面的教学,又有在线学习,老师不讲在线学习的课程,完全由学生在上课时间内到指定教室的Blackboard上自学老师所安排的内容,教室内有指导老师,学生若有疑问,桌子上有一个红色的茶杯放在电脑显示屏上,老师就会走到学生面前进行指导;第三是Online,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家庭有工作的学生,他们不能按时到学校上课,完全是通过在家自己到Blackboard平台上学习,这种方式下老师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学习指定的内容并完成作业。

2.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HCC实行的是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非常多,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第一,无课堂不讨论。在HCC,课堂教学活动多以分组讨论为主,讨论通常分组进行,前后桌讨论,分专业讨论,找不认识的人讨论,按序号讨论等,讨论活动以Think/pair/share的形式进行,每个组用一张大纸记录讨论的结果,记录的形式不一,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形,然后贴在教室的前面供大家分享。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就能自如开展教学活动。课程必须回归学生世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第二,各种生动形象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在美国youtube网站有非常丰富的视频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内容到网站上下载相关视频,供学生课堂上观看,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所学内容。而在国内这样的网站比较少,可利用的资源也就比较少。

第三,使用Clicker教学。对于某些问题讨论的结果,学生可以通过按Clicker来表决,教师可以通过按键结果知道学生的想法,而这种设备在国内的学校从未被使用。

2.3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蹲下来看学生,甚至要仰视学生,在HCC的学习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平等”的意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很随意地坐着发言,也可以把脚跷到桌子上,老师可以坐在桌子上讲课。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时,老师就在我们身旁,师生没有距离。美国老师上课前会问:“今天大家感觉怎么样?”上完课时会问我们:“今天你觉得有收获吗?”中国老师也可以问问学生,今天的课堂,你快乐吗?你有收获吗?多用心倾听学生,让学生提出建议并能虚心接受一些好的建议,指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学设计

3.1课程设计模式

在HCC,课程设计采用的是ADDIE模式。A即Analysis(分析),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已学知识、需求知识、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其他相关特性等;D即Design(设计),设计的原型和内容基于指定的学习目标;D即Development(发展),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创建;I即 Implementation(运用),实施过程即将开发的计划付诸行动,将材料以教材或Handout的形式分发给学生;E即Evaluation(评价),在实施结束时,要搜集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同时要将评价结果与在课程设计的每一阶段教师所做的预期评价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再做适当的调整,用于下一阶段的分析和设计中,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3.2教学成果评价模式

在HCC,教学成果评价采用的是SMART模式。S即Specific(明确的),你希望你的学生能学到什么,要有明确的目标;M即Measurable(可衡量的),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通过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就可知道目标是否已经达到;A即Achievable(可达到的),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期望高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设定的目标很高,学习者不能够完成,那么他们可能根本不会尝试去做,或有一些学生可能会试图达到目标,但多次失败,导致他们感到气馁;R即Relevant(相关的),设定的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关;T即Time-bound(有时限的),目标还必须是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达到的。这种评价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其真正变得SMART.

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社区性;合作

一、社区性高等教育的内涵

社区,即在特定的空间范围里,通过特殊的社会关系、文化特质、发展目标以及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认同心理和归属感,把社区成员凝结成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即:基于直接服务于社区经济的宗旨,融入社区,立足社区,辐射社区,服务社区,以社区为本, 以社区的重点或支柱产业为依托,在专业构建、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培养目标上立足于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为社区服务的直接性和有效性,服务于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培养适应社区(区域)内企事业岗位要求的生产、管理第一线技术人才。同时,为社区提供可满足娱乐、生活以及文化方面需要的课程和活动。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承当起社区高等教育的载体,将功能拓展到社区,直接面向社区开展补偿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学习能力、转岗培训等服务;在社区内促使教育和社区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要整合社区与职业教育的资源,发挥二者的最大效用。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要紧紧围绕为社区经济服务的原则,充分彰显办学的实用性、灵活性、经济性、前瞻性和开放性,为大众服务,开设多样化课程,以扩大社区的受益面。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要以满足社区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区及区内企业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推行“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探讨针对社区内企业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要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依托社区优势,积极开展与社区内的企业合作,让企业专家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进行课程开发,共同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社区经济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的意义

1.满足社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积极发展社区性高等教育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更是解决就业矛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拓展到社区既发展了高等职业教育,又为社区提供了满足它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需求。

2.构建终身培训体系的需要

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中提出“整合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创办综合性、社区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或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最直接体现,将高等职业教育融入社区有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环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于社区,学校和社区都可从中受益,实现双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源于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又服务于社区的经济发展。通过社区服务,高等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来自社区的各种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接受社区实践的检验,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和谐发展。同时,根据社区需求迅速调整办学思路,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培养社区急需的人才。

三、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的策略

1.拓展功能

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高等职业院校势必要改变其原有纯学历教育功能,要横向扩展,发挥其本能,拓展其功能,挖掘其潜能,增加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与合作教育。

(1)发挥本能。高等职业院校应发挥应有的学历教育的功能,对接社区产业发展,培养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拓展功能,提升势能。高等职业院校不仅要承担职前培养的任务,还要承担职后培训的任务。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主动和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或者利用人才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发和解决,使学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相互渗透,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3)挖掘潜能。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网络,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优化课程衔接,开辟“中职—高职—本科”一线通的路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人才层次的上移是必然的趋势。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相互贯通,为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知识、能力、素质等基础性保证,从而保证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上升通道。

2.双元合作

双元,即“企业元”和“学校元”。双元合作,即在双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教育的一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培养学生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辅助。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的参与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校企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组建区域双元制职教集团,学院教学解决“理论”问题,职教集团会员企业解决“技能”问题。

企业参与是双元制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学生在区域内的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就等于进入了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职场环境,学生可接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际生产、市场竞争、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等问题。同时学生的行为方式、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随即投入工作。

3.“三层对接”,创建区校合作立体空间

(1)学校对接社区,进行“官产学”紧密结合,为校企合作提供发展沃土。

(2)专业对接社区里的行业、企业,感知市场动态,因时施教,摆脱人才培养的滞后痼疾,引入企业的参与和监控,一出一进为校企合作建立保障机制。

(3)师生对接职业岗位,着力打造“双师型”队伍。教师对接产业职业岗位,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课堂内容的针对性及含金量,教师可直接将科研成果孵化为实际效益,将企业里的先进技术引入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接企业职业岗位,多种形式工学结合,提升职业、就业能力,为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距离提供保障。

4.“四个相融”,与社区融为一体

(1)区校相融,资源共享。积极主动与社区合作,建立区校专家信息库,为区企业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学院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搭建服务平台,依托高校资源,为区内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建立回归教育制度,推出主题培训、企业内训、转业转岗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各种类型的以提高生活品位、丰富生活内容、提升个人修养为目标的闲暇教育。

(2)校企相融,推进产学结合。加强学校与区域内企业、行业及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把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通过校区联合,走合作办学之路,一可以实现学生从理论向技能的转化;二可以弥补高等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岗位型、技能型人才方面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校区联合,产学合作,学校可以聘请那些在企事业单位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上课,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帮助教师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职教相融,相辅相成。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衔接与融通。构建中职、高职、成教、国际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港,港内成员学校课程互认,学分互认。

篇5

关键词 云计算;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云服务;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72-04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1]。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建立自己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也正在开始建立自己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然而,这些学校建立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等大多是私有系统,只可服务于本校的用户,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各个学校重复建设等问题[2]。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面向区域的职业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本区域甚至是全国的各类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企业事业单位,提供“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的网络化环境,实现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面向区域职业教育的云服务内容分析

(一)职业院校的学习空间服务

一个区域内,都有一定数量的职业院校。以往这些学校的学习资源都是相对私有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一种云服务模式的职业院校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校都能够通过云服务模式,从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库中方便地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外部教学及学习资源,供本校学生和教师使用。

(二)区域性师资网络培训服务

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传统培训模式下,由于存在教师由于教学任务无法保证参训时间等原因,导致总体培训效果不佳。为此,可以建立起一套区域性职业院校网络培训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培训的模式来解决以上问题。

(三)音视频远程教学观摩服务

为了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相互之间的教学交流,可以建立音视频远程教学观摩体系。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实训现场教学的远程观摩与指导。在整个区域中建立一套音视频远程教学观摩系统,可以用云服务的模式为本区域内的全部职业院校提供按需使用的远程教学观摩服务。例如,可以为每一位名师提供一套远程培训系统,上传学习资源,供注册用户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与内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合作企业和社会学习者。

(四)学生学习空间与自我展示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参与到社会与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可以帮助每一名学生建立起博客模式的学习空间。通过这一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与感悟;积累感兴趣的知识文化;促进与师生之间的学习与生活交流;展现自身的形象,扩大社交支持面,创造自我发展的机遇,服务于就业[3]。

(五)职业教育社会性网络服务

区域职业教育云服务作为传统职业教育领域服务向网络环境的映射,也需要形成内容与信息非常丰富的网上职业教育虚拟社区,即区域职业教育社会性网络服务系统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区域职业教育SNS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日志、相册、分享、群组、投票、新鲜事等。在具体应用上,区域职业教育SNS系统可以用来更加细化地分别创建交流空间。

(六)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支持服务

基于以上各类系统所形成的大量数据积累,能够为区域教育厅局、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以及中小企业局等不同部门,提供各自所需的决策支持服务,以保障相关决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如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状况,各类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各校教师培训状况,区域教学名师网络化学习服务状况,学生家长最关心哪些问题等。这些数据,在传统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下是很难全面和准确获得的,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区域职业教育云计算服务体系获得。

二、面向区域职业教育的云服务平台分析

(一)云服务系统的分层结构图

面向区域职业教育的云计算服务系统逻辑上分为IaaS、PaaS、RaaS和SaaS四层。

IaaS层,即基础设施服务层。该层为整个云服务平台提供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资源的支撑,以及对云平台基础运行环境的管理,包括安全管理、部署管理、计量管理、负载管理、资源调度管理、海量数据管理、分布式管理等。

PaaS层,即平台服务层。主要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实现云服务系统软件层面的基础平台服务管理,包括云门户网站管理、身份认证管理、访问控制管理、数据挖掘服务、搜索服务支持等;二是对RaaS层进行服务控制管理,包括学习资源标准管理、学习资源分类管理、学习资源云共享审核管理、云共享学习资源质量管理、学习资源消费分析管理等;三是对SaaS层进行服务控制管理,包括服务产品管理、服务租用管理、租用服务收入管理、服务监控管理、服务扩展管理,以及服务统计分析等。

RaaS层,即资源服务层。该层主要用来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定价管理、学习资源收入分配设置管理、学习资源云共享管理、学习资源选购与交易管理、学习资源收入核算与分配管理、学习资源收入结算管理等。

SaaS层,即软件服务层。该层为云服务系统的各类用户提供软件服务。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所提供的软件服务类型包括面向中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培训机构、面向企事业单位,以及面向职业教育相关主管部门的多种SaaS应用终端。

(二)云平台的商业应用模型

区域职业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商业应用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见图1。

云平台的主控系统:用来实现对整个云平台软件体系的管理与控制,以及用来按需创建各类SaaS应用终端,供不同用户主体使用。

云平台云共享资源池:整个学习资源都在此进行管理,并供各个SaaS应用终端“按需选用、按用付费”。

云平台门户网站:是整个云平台的信息集成门户,该网站是云平台对外信息的窗口,又是云平台各类Web应用系统的入口,同时也为浏览者提供信息搜索等基本服务。

云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应用体系:该体系实现的是个人用户可以在云门户网站的资源共享功能体系下上传资源;个人用户还可以通过在网站上充值,提升积分,以便下载更多的资料。

云平台SaaS服务体系:整个云服务系统,可以创建十几种类型的SaaS应用终端,每种类型的SaaS应用终端,数量上可以达到成百上千。也正因为如此,SaaS应用终端租用付费,是云平台商业性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云平台Web配套系统:各类Web应用系统集成在云门户网站上,并且不同的Web应用系统之间,进行统一身份认证。

区域职教活动信息及广告推送:区域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将区域职教活动信息精确推送到各个SaaS应用终端,以及在云门户网站上进行等,该功能体系也能够用于云平台的广告服务。

(三)云平台的运营收费模式

整个区域职业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收入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云服务功能的收费,二是Web配套系统的收费服务。云服务功能方面的线上收入来源及收入模型如图2所示,收费主体包括:各类教学及培训系统的SaaS应用终端租赁费用,云服务平台上各类资源的“按需使用、按用付费”所形成的费用。自用型终端系统是指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所使用的,面向本单位教师、学生或者员工开展网络教学与培训的SaaS应用终端。

三、面向区域职业教育的云基础设施建设

(一)教育城域网骨干网互联

资源来自网络是云计算的根本理念所在,云计算通过网络把计算、存储等服务提供给用户,因此一个高速可靠的互联网络是实现云计算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构建区域职业教育云计算平台时,可以在教育城域网上为学校、教育组织等机构建立一个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存储等物理资源都是由网络中心统一管理。教育城域网骨干网将区域内的所有学校、教育机构连接到一起,将原有的信息孤岛连接到一起,实现互通、数据共享。

(二)城域网数据中心

统一的数据中心可以为区域内的所有学校、教育机构建立统一的资源库,解决教育资源库的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不平均的问题。数据中心是支撑日常云服务运作的重要核心,也是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数据中心的融合和虚拟化趋势加速了资源的优化及成本的下降。数据中心需要部署全新的高性能网络硬件和软件,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生产率,同时降低数据中心的新应用进入市场的时间和运维成本。

(三)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从用户安全、网络安全到数据安全进行全方位的防护。一套好的网络管理系统能给学校教师带来很大的帮助,并减轻很多繁杂的日常事务。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展开,网络的层次也逐渐复杂,而中职学校信息中心一般人数不多,如何高效管理整个校园网络,防患于未然,堵漏于及时,是考核信息中心教师的关键指标。

(四)远程交互教学系统

远程交互教学系统是提供文字、音视频、课件、电子白板、互动广播教学的平台。该系统不仅要支持当前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全部功能,更突出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在应用网络上可以扩展到校园网、城域网甚至Internet,不受带宽、地域、人数的限制。远程交互教学系统在城域网互联和多媒体教室建设基础之上通过音视频和电子课件的互动让区域内的师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互动教学,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化。

四、总结

在面向区域的职业教育云平台建设初期,首先是由该区域某一主管部门主导建设,再逐步融入到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共建。云服务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要有足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仅能够保证当前服务的用户群体,还能够逐步按需扩展到为本区域全部职业教育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在一些信息化建设起点高的地区,教育资源库和城域网建设已经初具雏形,如何将云服务更深入推广到终端,让终端与云平台更紧密结合是下一步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Arutyunov V. Cloud Computing: Its History of Development, Modern State,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2,Volume39,Issue3,pp. 173-178.

篇6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种类,它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它同属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范畴,主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对学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素质、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从区域内部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跟随区域经济发展的脚步进行专业建设,更新课程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区域内人口综合素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因素1.政府的政策倾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会受到政府政策倾向的影响。例如当地政府部门重点推动高新科技产业,相关政策必须向此方面倾斜,那么当地企业如果开展与高新科技产业相关的项目、高校开展与高新科技产业相关的科研,必然会得到政府的支持,由此推动的人才需求就会成为当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所关注的重点。根据政府的经济政策倾向,调整、更新当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走在企业之前,抢占先机,可以使高职院校发展的更好更快。2.社会市场导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所引起的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推动着大量从业人员由原来传统的制造业向新兴产业及服务业转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教育要想健康、有序的发展,就需要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及任务决定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二者紧密结合、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把握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断创新专业设置,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区域经济特色我国有十大经济区,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东北综合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建设重点是成为全国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农业以玉米、大豆和甜菜为主,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在地处东北三省的高职院校,应立足本土经济发展重点来设置与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或是与农业发展相关的专业。而东南沿海经济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以及全国最大最重要的高档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具有全国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根据东南沿海经济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此地的高职院校就应开设与生产各类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及高新技术相关的专业。紧跟区域经济发展,掌握前沿技术,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本校专业设置,更新相关课程内容,高职院校才能立足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4.区域教育资源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受到区域教育资源的影响。在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设置时,需要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除了学校内部原有的物质资源,包括教室、各种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人力资源,包括教学管理人员、理论课专业教师、实践指导师等;还有其他当地社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例如各省市图书馆、与文化、科技相关的博物馆,与所开设专业相关的企业等等。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这些条件都具备才能开设专业,也不是学校想开什么专业就开什么专业,无论是否具备开设条件。归根结底,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为了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服务,如若不具备条件就任意开设专业,教学质量也会影响人才的培养,失去初衷。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区域经济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影响1.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决定不同的专业结构区域经济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互相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以一定的地域为范围,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文化及行政经济政策而形成不同的经济结构,表现为不同的经济水平。因此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例如区域经济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而当地高职院校如果开设的课程以服务业为主,或以高新科技为主,那么会造成大量的人才剩余。区域内部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参考当地区域经济结构,不能照搬其它地区的专业设置,也不能仅仅根据热门专业设置本校课程,要充分贴合地方区域特色,才能长远发展。2.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变影响专业结构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对于大量的人才需求定会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规模也会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所培养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也会越来越有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当区域经济结构发生转变,对于劳动力类型的需求也会随之产生变化。高职院校的也要根据转变后的区域经济结构实时进行对所开设的专业进行调整、更新。使得专业结构能紧跟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免造成大量人才滞留。如若高职院校不能体现出其职业性和适应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调整区域内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更新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区域内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不仅可以促进区域和谐社会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在技术支持方面有利于为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随着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变化,将行业领域内的前沿的、先进的技术更新到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补充课程内容,使得学生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这无疑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知识不断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已经入职的企业员工也需要与时俱进,定期进行培训,以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学习行业的先进技术。而高职院校无疑是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最好场所。区域内紧跟社会发展、经济技术进步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的高职院校,能够为前来培训的企业员工拓宽视野,使其了解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运作模式,使用的技术等等。企业前来接受再培训领导者及员工能够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提升原有的管理能力、相应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怎样根据区域经济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

(一)根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学校课程随着当前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不断的调整专业设置,才能跟得上时展的脚步,否则只能被社会淘汰。在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上,高职院校需要跟据当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在专业设置之前,需要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评估,所设置的专业也需要结合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要注重实践需要。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与区域经济发展路线贴近不仅在课程设置上要紧跟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脚步,在课程的内容上也要时刻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线,贴近经济发展路线。这样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注重反映学生将来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尽量做到学生实训课程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确保教学内容反映企业的实际需要。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实践上的优势。

篇7

关键词:经济转型; 职业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31-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份纲要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即职业教育要向终身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将实现经济体制的更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提升,支柱产业的替换等。归根到底,就是将我国当前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甚至淘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资源高耗型、环境污染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强国、创新大国,从而实现中国梦。

经济转型,将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动力,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转型的初期就是要淘汰大量的劳动密集的、能源消耗高产业,这对我们当前的以培养生产一线工人的职业教育来讲,是一个较大打击。那么,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我们职业教育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基础,然而,职业教育仍然摆脱不了贡献与问题并存的局面。

1.1职业教育很难深入人心

职业教育,从字面来理解应该就是和一个人的职业有关,为人将来的职业打下扎实基础,而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离不开谋生的手段,也就是人需要职业,所以职业教育应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应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职业教育尤其是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只是成为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没有高中上,没有大学上的孩子,在家长的无奈举措下,才不得已接受的教育。致使整个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出现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以及自身的素养普遍不高、职业学校面临着管理压力大等客观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看,职业教育嫣然成为了一个小小的”落难收容所”。

1.2职业教育特色不强

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至今,除了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工人、服务行业人员以外,很难有其他的、较为突出的贡献,全国大大小小职业教育院校数以万计,但是专业大同小异,培养模式并无太大差异。虽然职业教育院校也有国家重点、省市重点等等,但其吸引力无法和国家重点普通高校、重点高中相提并论。主要是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还是生产环节最底层的工人,尽管有一些高薪的工种,但是由于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吸引力也不是很强。当然,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如何能改变目前现状,加强特色建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真正有一席之地。

1.3职业教育在政府层面影响力不高

虽然国家目前投入职业教育的力度很大,但职业教育在政府层面影响力还是不如普通高等教育,这一点从不同层面的政府智库里面的专家学者就能看出来,大到国家,小到地方政府的智库中,很多都是普通高校的专家学者,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的比例相对少得多,所以职业教育在政府层面的影响力是不够的,当然,这种影响力也是与职业教育对关键经济作用,人才培养的力度有关的。

2.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经济转型做出贡献

2.1以经济转型为导向,加速专业结构调整

职业教育的优势之一是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往的职业教育发展缺乏统筹,不少职业院校盲目地迎合社会紧俏人才的需要,没有做好市场评估和人才预测,一哄而上开设“热门”专业,刚开始就业形势看似一片大好,可几年办下来之后,却发现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引发此类专业点过剩,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其中计算机、会计等专业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些职业院校为了节省办学成本或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大多开设一些经济、管理、商务和文法等专业,这些专业都“华而不实”,使得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一份自己当初所设想的工作,从而降低了学生、学生父母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因此,职业教育要以本次的经济转型为导向,加速专业结构调整。

2.1.1广泛调研,了解经济转型市场人才需求,提高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

2.1.2控制供过于求专业的招生规模,使专业招生规模与经济转型相适应。

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因而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必须与时俱进。在专业招生规模上,那些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大多已经呈现出饱和状态,因此,对于这些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使得招生规模与经济转型期的市场需求相一致。

2.2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实用人才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各种物质基础、环境基础,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当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帮助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并能为其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当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时,势必会影响其对职业教育的投人,进而导致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日常开支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经费的短缺,就业机会也相对减少,这些问题会影响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好的在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有着不可磨没的贡献。

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经济发展重要保障。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实现原先的培养熟悉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模式向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高级人才模式转变。

2.3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社会经济转型一部分,就是将原有的劳动密集的代工企业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要想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除了要培养人的职业技能外,更要加强培养人的创业、创新能力。

创业型经济下的职业教育不能被认为仅仅是技术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职业教育要考虑为所有的社会职业人的创新、创业做准备,注重学生创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双重能力。而创业、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它对激发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的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当代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高级技能或技术的人才、促进人与产业匹配的职业教育。而随着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的到来,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出与产业升级、产业调整相适应,具有创新能力和高质量专业技能或技术的可再持续发展的职业人。

2.4政府积极引导,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是主办体,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地区职业教育搞得好不好,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专业的设置,发展方向都需要当地政府部分引导和支持。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相应的责任。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现状,确立在职业教育中需要重点扶持的关键专业与特殊专业,在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之外,制定地方特殊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资金、人才引进的扶持力度;可借鉴目前如火如荼的大学毕业生想进军的策略,从而提升早毕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职业教育必须依据市场的需要、行业发展、岗位群人才配置要求,根据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培养途径、教学模式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地方政府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职教论坛》,2013年第4期

[2]邓佐明.珠海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吻合度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

[3]高荣.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难点与建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第34期

篇8

>> 区域性共享联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地方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发展思路 区域性大学联盟发展的SWOT分析 区域性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特点与建设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无锡:致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 论区域特色与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 区域性报业联盟发展路径探析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背后的冷思考 区域性经济中心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运作与实践 略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战略重点的对接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策略选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性和国际性 “互联网+”理念下的区域性教师研训特色建设与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试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起点与走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2-18.

②资料来源于安徽省教育厅的“2012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度报告”。

③根据“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统计专题“教育经费统计补充指标”中“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指标”统计分析而得。

篇9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自国务院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河南围绕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制定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批的工业项目在河南落地,一部分国内外知名公司到河南投资办厂,全省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经济总量也连年增长。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输出大省。但是,就目前而言,河南省劳动力劳动技能缺乏,专业型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河南省应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工业化”、“生态化”、“农业化”建设提供技术精、素质高、会经营、有头脑的各类人才,推动全省劳动力人口由普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化,实现省内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职业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1.要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农业现代化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河南农村人口比重大,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人口素质必修得到提高,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民的现代化,因此必须将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放在优先的位置。人是生产力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需要加大发展涉农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工人,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都将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发展新型工业,实现工业的现代化更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要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现实情况是我省科技进步速度缓慢,劳动力素质的总体水平低下,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增长、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瓶颈。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依托技术和人才的发展。其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时,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教育体系也是非常完善的。实现中原经济区工业化,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和提高全省社会劳动生产技术整体水平。

3.城镇化建设同样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农业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向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农村居住地点向城镇地点的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因而可见,能否改变农村转移劳动力低下的状况决定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而发展职业教育就是改善就业状况、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二、目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河南省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还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办学模式单一,体系不健全,投入不足,机制不活,民办职业学校发展不快等问题,要想职业教育为中原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建立于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框架相适应的的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三、关于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1.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另一方面政府拥有的职能、权力及其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只有政府才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而且这种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都需要政府来发起推进,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要靠政府来协调解决。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还要依赖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仅靠市场运作来发展职业教育是不太现实的。

2.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融合,要把企业对技术专业需求、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对接,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做中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而设、随着行业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地方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为加快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3.为了保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终身职业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旧知识和新旧技术的更替频率越来越高,要求各行各业人员需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这意味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冲击,教育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等新的教育和学习理念被提了出来。职业教育是以个人生存为核心的连续过程,是人的职业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不存在年龄界线,不应该在人生早期就终结,而应该伴随人们长期的职业生涯。因此,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实现终身化教育。因此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要求,必须制定出旨在促进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与成人培训及其他教育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层次的提高。

总之,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提高经济区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素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服务。同时要发展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就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引导、协调、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发展职业教育为地区经济服务,就要依据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培养人才,并且为了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崔炳建.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J].河南教育(上旬),2011(02).

[3]杜创国.政府职能转变论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Z].2011.

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

一、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

1. 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情况

截至2009年6月,全区共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点13个 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8所,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4所,其他办学点1个。在13所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区属本科院校4所,区属高职院校8所,民办高职院校1所。从学科门类方面看,有工科院校1所,综合院校4所,财经院校2所,师范院校2所,医学院校1所,艺术院校0所,农林院校0所,体育院校0所,政法院校1所。按院校所在行政管理区域划分,银川市9所,石嘴山市2所,固原市、吴忠市各1所。详见表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宁夏自治区职业教育规模明显提高。全区现有各类职业院校46所,在校生12.7万人。2008年,该区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招生和东西部联合招生、培训共5万人,增幅达31.57%,连续6年完成教育部下达的高职招生任务。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却遭遇多重问题,急需改善。

2. 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点在各院校的分布情况

全区开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的普通高等学校分别是:宁夏师范学院(35个)、宁夏职业技术学院(32个)、银川科技职业学院(23个)、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2个)、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2个)、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个)、宁夏理工学院(12个)、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11个)、宁夏医学院(7个)、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7个)、宁夏工业职业学院(5个)、宁夏大学新华学院(5个)、北方民族大学(4个),这13所院校共开设专业点205个。

3. 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

教育专业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教育区域结构的形成要为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服务。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结构。2005―2007年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年,尽管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在数量上发展比较快,但专业设置的分布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分布状况仍然存在着不协调的状况,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错位。

4. 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种类情况

宁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种类及设置情况:目前宁夏自治区所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覆盖了2008高等教育司重新核定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所列出的全部19个大类中16类,其中,覆盖率较高的专业大类分别是:财经、旅游、文化教育、公共事业;盖率较低的专业大类分别是:农业、水利、轻纺食品、环保气象与安全,总体来看,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覆盖率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本适应。

二、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1. 具备的主要优势

(1) 专业科类比较齐全、覆盖面广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8年核定的全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中,宁夏覆盖全部16个大类覆盖率为84.2%,财经、旅游、文化教育公共事业、生化与药品等4个专业大类覆盖率都在50%以上,这些专业都具有较强的职业性,较好地适应了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2) 专业点分布比较集中,6所学校设有20个以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

宁夏自治区有6所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超过20个,这6所学校共设有154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占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总数的78.6%,其中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工业职业学院、银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并均具有相对较长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总体办学实力较强,职业教育特色比较鲜明。

(3) 区属院校院校较多、适应地方特色的院校较少

上述13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中,除了北方民族大学直属民族事务委员会管理,宁夏大学由教育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建以外,其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均直属于宁夏自治区政府。值得注意的是:宁夏是广大的农牧业地区,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特别需要,并且需求量特别大。但截至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只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院校培养以上几类实用型人才。同时西部职业院校没有体现出开发本地资源的特点,如石嘴山市是宁夏重要的工矿城市,但除了宁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外,其他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均没有体现地方特色。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专业布局不合理 专业发展不平衡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市场调研,专业设置上没能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近几年虽然根据市场用人需求开发了一些新型专业,如数控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动漫等专业,但大多都是一些原来优势专业的派生专业,缺乏开辟新的专业领域。

(2)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长效、稳定、紧密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学校没有与企业的产学研还没有形成长效、稳定与紧密的合作机制,学校寻求到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十分困难,企业等用人部门缺乏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往往只是迫于情面而被动地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还没达到教育部提出的“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

(3) 专业重复设置,缺乏长远规划

一些学校只重视专业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在专业申报时才根据要求,提出专业建设的思路和规划,而在专业审批后对专业建设考虑较少,不能主动研究专业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而且,专业重复设置情况比较严重,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同一专业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由于学校之间软、硬件条件的差异,导致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差异较大。

(4) 品牌特色专业较少 品牌效应不明显

宁夏自治区的品牌特色专业数量较少,很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缺乏特色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目前,虽然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专业3个,计划5年投入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建设25个区级特色专业,但这些专业的品牌效应并不明显 还没有形成品牌的集团优势。

(5)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宁夏自治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和结构上都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研究生学位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21%,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占专任教师的64%,双师比例仅为35%,与国家规定的80%比例还有较大差距,专业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的合理机制,导致专业建设水平低,特色不明显,创新项目少。

三、优化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对策

1. 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和管理,促进专业设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帮助学校树立科学发展观。引导学校制定长远规划,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外延和内涵的共同发展。要严格执行专业设置的评审程序,吸收行业专家进入专业设置评审专家组,严格执行设置标准以申报学校招生情况和就业率为依据统筹专业审批。

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建立一套新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学校规范、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建设专业,建立学校专业淘汰机制,对于长期招生数量少,教学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教学管理落后,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困难等这样的一些专业,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情况予以暂停招生或撤消。

2. 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为宁夏经济建设服务

设置专业一定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符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办学定位,要对相关的社会、产业、行业背景进行广泛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根据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专业服务面广、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高的重点专业,设置并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专业,设置并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需要的专业。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宁夏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重视现代服务业专业的设置,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重点发展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3.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基础课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注重与专业课的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要求;专业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并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要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系列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还要不断开发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4.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专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正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专业教学骨干队伍,特别是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发挥专业带头人的骨干作用;鼓励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行业企业经历或较强的实践能力;重视教学梯队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与素质;提高来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来自相应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或生产、技术研发 咨询以及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2]张广良,陕西高职专业设置状况分析与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4期

[3]鲍艳 王辉,吉林省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对策 现代教育科学 2007年7期

[4]刘平娥 罗建远,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讨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