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艺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艺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园艺疗法;园艺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18-02

园艺疗法起始作为医院辅助治疗的一种医疗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群的重视,其在缓解精神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方面发挥出明显的优势。本文结合园艺疗法的特点及当前园艺专业教育现状,提出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的必要性。

一、园艺疗法的发起和内涵

18世纪70年代,美国部分医院发现,一些为交付医疗费用而在附近菜园和牧场工作的贫穷病人,痊愈速度加快,从此园艺治疗的功效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20世纪初,英国的许多医院农场开放给病人活动,之后园艺治疗的方法逐渐成为正式的治疗方式。所谓园艺疗法是指利用园艺植物或园艺操作使参与的顾客从某种生理、心理障碍恢复到未发病前,甚至比病前更好的状态的治疗方法(郭毓仁,2006),园艺疗法是一项成本低、简便易行的“行为医疗”方法(王善澄,1997)。当时园艺疗法的治疗对象包括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乱用药物者、犯罪者以及社会的弱者等(李树华,2000)。美国密歇根大学从1950年就开始举办园艺疗法研讨会,1955年第一位园艺疗法硕士诞生。日本1997年起,各地如宫城县、静冈县以及高知县相继建立园艺疗法庭园设施,开展园艺疗法活动。据全美园艺协会估计,近90%的美国家庭现在在从事园艺活动(刘建华,1999)。由于参与园艺劳动活动,参与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职业技能、休闲等方面均受益匪浅,园艺疗法适用对象也扩展为普通群体,因而园艺疗法由园艺治疗行为发展为园艺保健行为(王涵,2008)。

二、我国园艺疗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尽管园艺疗法作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方法已经出现在医疗、康复疗养、精神照护、智障儿童教育、特殊教育、老年人护理等诸多领域(李树华,2000),但在国内大多数情况下,园艺疗法都被当作一种辅助的治疗措施来使用,大部分人还不能够用科学而严肃的态度将植物和园艺活动引入到日常生活,即便是喜爱养花草的人,也没有真正认识到植物对人的重要意义

2000年以前,我国园艺疗法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借鉴英、美以及日本等园艺疗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的发展历程,归纳园艺疗法在现代生活中对人们的多项生理指标和生活技能的影响,介绍园艺疗法的操作原理和步骤。2000之后,国内开始出现实质性研究:2001年班瑞益证明园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发挥有效作用的。2006年修美玲与李树华发现试验后约80%的老年人的心情转好,由此证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园林设计者也认识到“开展园艺疗法设计可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是实现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杨晓明,田国行,2007)。2011年国内第一本园艺疗法的教材《园艺疗法概论》面世,至此,正式揭开了国内园艺疗法人才培养的序幕。随后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在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为本科生开设了该课程,为我国的园艺疗法事业发展积极培养人才(张建国,2012)。

综上所述,我国的园艺疗法研究尚处起于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大多数人对园艺疗法的认识仅限于简单的辅助手段。相关部门对园艺疗法的推广和普及尚未起步,相关专业机构的公众影响力也较小,相关刊物对园艺疗法的系统研究类报道较少,相关书籍论著也很少(杨晓明等,2007)。

三、园艺疗法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群往往心理压力也较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其等待疾病后的治疗,身心健康都受到损坏,不如选择日常的保养和预防,因而对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活动有着很大需求。

植物和花卉的颜色和气味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例如浅蓝色的花朵,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我国古药志《本草衍义》、《日华子诸家本草》等书中,就有常闻香,可治头痛、头晕、感冒、视物模糊的记载。也许任何人都有同感,一个神经紧张、过度疲劳的人,只要一进人苗圃、花园,就变得轻松起来。所谓“日常园艺疗法”是指以现代都市人为对象开展园艺活动(包括植物欣赏和园艺操作),利用植物及园艺活动,通过缓和的方式改善身心状况或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将植物引入生活,改善居住环境(王涵,2008)。观赏园艺或保健性园林,人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而园艺疗法可以使人主动参与园艺操作,与他人合作,与植物互动,从中找到成功或满足的感觉,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改进身心健康。园艺操作也可以在培养儿童的性格和心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它“能使感情粗糙的孩子变得细致,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性情急躁的孩子变得温情……”(李永真,2004)。由此可见,研究和推广园艺疗法不仅能提高人们自身免疫能力或抗病能力,即达到治病或强体的目的,而且也帮助了人们健康心理和个性的建立,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和改良环境。

四、园艺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实行的新专业目录中,原有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由此一般农林院校园艺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设施园艺学、无土栽培学、切花生产理论与技术、盆花生产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设计、园艺植物育种学、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总论等;就业方向是在园艺、园林、城市建设、农林业部门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营销、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但据笔者调查,部分农业本科高校把园艺专业中有关观赏园艺部分课程或多或少地划分入园林专业。如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开设的观赏园艺方面的主要课程仅花卉学和盆景学(选修),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质上也成为食品专业课程。由此可见,园艺专业课程主要存在两大内容,即园艺植物栽培与育种,与应用相关的课程呈逐渐减少趋势。

五、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课程的必要性

“园艺是文明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园艺科学必将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园艺疗法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从具保健作用的日常园艺疗法而言,园艺疗法不再是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区域的艺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园艺活动的一种指导和设计。该技术更多的是有目的地科学利用常见的蔬菜果树和花草植物,发挥出园艺的又一重要功效。它不局限于对园林观赏植物以欣赏为目的的配置,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或群众都直接参与了植物的栽培与管理活动,这已不再是传统园林专业或观赏园艺专业涉及的内容。园艺疗法实质上是传统园艺在新时期需求下应需产生的主要提高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园艺艺术。在我国园艺植物产品日益丰盛的今天,提升其使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国外高校开设园艺疗法课程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例如1960年园艺治疗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出版(therapy through horticulture);同年密歇根州的Pontiac设立园艺治疗课程;1971年堪萨斯州立大学设立园艺治疗学士课程。另外,1972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园艺系与Menniger精神病研究中心合作,实施园艺治疗计划,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并正式设立园艺治疗学科。目前中国开设有园艺治疗课程的大学仅浙江农林大学及台湾地区的台湾大学、阳明大学等。相比而言,不少高校的园艺专业教育内容逐步缩减而集中,基本变为蔬菜花卉和果树的生产种植专业了。园艺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不佳,主要是就业面窄,工资待遇较低,或体力劳动成分较高,造成相当部分毕业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据齐安国等调查,近年园艺专业的就业率是54.21%(李安国等,2010);而且据笔者估算,仅有约一半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

在我国通过高校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课程,促进园艺疗法逐渐成为一门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研究和使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园艺疗法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六、园艺专业《园艺疗法》课程的设置

课程性质:园艺疗法本质属于园艺应用技术,首先应设置为专业方向选修课,也可设置为专业方向必修课,视其是同园艺植物栽培和育种同等重要的一门应用学科。开设时间:应继园艺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该时期有关专业课程大多进行完毕,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园艺疗法相关知识。课程要求:注重讲解园艺植物除了食用观赏之外的作用,要求学生对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医学基本知识或认识。同时要求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设置或要求学生亲身体会园艺疗法的实效。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课程内容主要为学习园艺植物及园艺活动对各种人群心理的影响,同时讲解不同类型园艺植物的种植设计及管理。该课程本质属于应用技术,所以讲授时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积极组织或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及实验验证,加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毓仁.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M].台湾:詹氏书局,2006.

[2]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3).

[4]王涵.日常园艺疗法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5]刘建华.园艺疗法[J].绿化与生活,1999,(1).

[6]李永真.让自然角不再成为摆设[J].早期教育,2004,(4).

[7]张建国.《园艺疗法概论》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创新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

[8]班瑞益.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J].护理研究,2001,15(4).

[9]修美玲,李树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6,22(6).

[10]杨晓明,田国行.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2(5).

[12]Anguo Qi,Lifang Qiao,Yichuan Zhang,Jian Zhou,and Yongdong Su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Horticulture[C].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ETT).

篇2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把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同时还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汇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能比拟的,所以可以说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而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

1.教学的兴趣性原则

教学的兴趣性原则是指为了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到饶有趣味,带着喜好的情绪积极热心地参加。教学要注意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幼儿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往往受兴趣的支配。美术教学的效果就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发展水平,针对其特点去组织教学。例如: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到野外去,看看迎春花、桃花、玉兰花,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蜜蜂,让孩子们观察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它们是怎样的翩翩起舞的 ,从而激发孩子们绘画的欲望。又如:幼儿园平时开展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展示赛,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美术活动。还可以让孩子们独立的展开想象,然后把想到的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再用绘画的方式上加以指导,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画,去搭配它们喜欢的颜色,这样美术学习对它们来说,就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的游戏了。如果画好的作品还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美和鼓励,那就更能加厚他们的兴趣了。

2.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要使幼儿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形成鲜明的表象的基础上,再进行绘制活动。如,指导幼儿学画水墨画"金鱼"时,应先知道幼儿观察鱼缸里游动的金鱼,通过直接的感知而形成对金鱼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不同姿态特征的认识。实践证明:感知教材的方式越多,幼儿对教材掌握得也就越好。总之,幼儿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就是要求美术活动能使幼儿在充分而直接地感知、观察物象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形象,并使幼儿积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得到练习和巩固。

3.审美性原则

是根据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提出的重要原则。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体、智、德、美全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人。因此,幼儿的美术教育、教学都应该坚持贯彻审美性原则。贯彻、运用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选择的教材内容要符合美育的要求,教学时应该随时注意以美的形象拨动幼儿的心弦,从而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4.系统性原则

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指的是在本学科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的连贯性,与其他学科教材内容纵横联系的逻辑性,幼儿认识客观事物,掌握知识技能的顺序性。幼儿园美术教学应该贯彻系统化的原则。系统化的内容有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幼儿的心理结构而不是美术的学科结构。它不同于美术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是指美术教学内容在帮助幼儿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时应该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另外,系统化的原则也指美术教学要与相关领域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新《纲要》中整合观的要求。总之,幼儿美术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美术教学活动要在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向他们逐步提出新要求,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发展性原则

教学的发展性原则,是指在美g教学中,更加有效地使幼儿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教师提供与他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刺激,使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因为幼儿美术教学中要培养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从造型能力上来说,要掌握线条、形状、颜色和简单绘画工具、材料的运用。而却要根据年龄特点和难易顺序来说,线有曲线到直线。形由简单的方形、圆形、三角形到多种几何图形组合,色由单色到间色到混合色。让幼儿逐步了解动物、植物、人物的结构、动态,从而能自己把握图的图例。

6.灵活性原则

篇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令园林绿化苗木的产业及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因当前种植面积巨增,有些品种出现过剩的情况,因此,不可盲目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而言尤为关键,因此,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1.园林艺术的含义与历史溯源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形象的一种,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指对城市绿化环境加以艺术手段的处理,是活灵活现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花草、景观树、景观石等景物的巧妙搭配,加以合理运用、艺术设计等手法,表现出自然的绿化形象。在改造城市环境的同时,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艺术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早在明代就在计成所著作的《园冶》中出现。该书后流入日本,被誉为《夺天工》,可见对其评价之高。“造园”这一专用词汇也由此最先被提出。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关联。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由此,园林创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在西方,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法国和18世纪的英国,园林已被认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融和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荟萃艺术。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在他的美学著作中提到:“园林艺术为精神创造了一种环境,是第二自然的表现”。当时,西方园林艺术的表达手法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把自然风景中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截取出来,拼凑成完美的整体,又不失自然之美;另一种则是以建筑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从大自然中取来花草树木,就像一个建筑师为了营造宫殿,从大自然中取来石头、大理石和木材一样,不同的是,花卉树木是有生命的。如今,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园林艺术的快速发展,艺术风格都在发生惟妙惟肖的变化,使得园林艺术更趋于丰富多彩,日新月异。 

2.简析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城市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产生了很多工业残渣垃圾,再加上人口、车辆的大量涌入,生活垃圾和尾气等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吸收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消灭各种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城市空气中含有工业排出的大量废气和有毒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氯化物、氧化物等,一旦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安全,而且城市街道尘土和细菌较多,合理种植和选择绿色植物,可以针对性的预防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其次,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据相关资料显示,水土流失是我国城市土地环境所面临的主要灾难之一,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可耕地面积缩小,土壤水分和营养缺失,环境破坏严重。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园林绿化,栽培和种植树木植物,能够涵养水源,改善和保护土壤资源,从而缓解和预防水土流失现象。 

2.2预防和减轻城市噪声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工厂建筑随处可见,生产时伴随着巨大的震动声、撞击声十分刺耳,再加上各种车辆行驶所产生轰鸣,城市噪声污染正在日益加重。除了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之外,噪声过大还会刺激人们的神经系统,导致人们出现神经衰弱、精神欠佳、呼吸不畅甚至血压升高等不良症状。园林绿化建设中,树冠和枝干能够对这些噪音进行吸收和弱化,若在城市街道两侧或居住地附近种植一些树木,形成树林带,还可以起到隔离噪音的作用。 

2.3可以调节城市气候环境 

由于城市工业较多、人口密集,通常情况下,城市温度远远高于郊区,热岛效应十分普遍。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树木叶面能够对水分进行蒸发,从而降低周围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冬暖夏凉。因此,园林绿化较好的城市,空氣比较干净清新。在夏季,人们喜欢坐在树下乘凉消暑,而到了冬季,树木可以遮挡大风的侵入,降低风速,使人们感到温暖。同时,城市空气比较干燥,多种植些园林树木,有助于土地水分蒸发并融入到空气中,调节和提高城市空气的湿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4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3.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3.1随时监测城市环境情况 

尽管城市环境具有专门的监测机构,植物对城市环境的监测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植物对于生长环境十分敏感,每当城市环境受到污染时,植物生长情况便会出现变化发出信号,例如,叶子变黄、枯萎等,甚至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植物还会枯死。而城市环境状况良好时,植物枝叶生长比较茂密,花朵鲜艳,因此,植物是监测城市环境的晴雨表,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可替代。 

3.2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 

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贴近,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续,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园林中选择的植被、山石等更加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当地文化特色,对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我国园林绿化具有鲜明的当地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逐渐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使得园林绿化更加具有现代感,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3.3加快城市化进程 

园林绿化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城市的的整体环境和城市魅力,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度大大提升,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转变。园林绿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更加自觉地爱护环境、爱护公物。同时,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技术,缓解了城市紧张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使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 

4.结束语 

当今的园林设计中,通常以植物为主体,结合水体、园林建筑小品和地形等不同的元素来营造出更为人性化、富有历史传统、空气清新、安详舒适的城市环境,从而改善了城市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维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翼.论城市园林艺术[J].中国园林,2017(3) 

篇4

编辑手记 李颖园长1985年毕业于兰州师范学校幼师专业,从事幼教工作已近二十年。她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孩子,工作勤奋,刻苦钻研业务, 关注国内幼教发展动态和国际幼教发展趋势,注意运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和科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适应幼教事业的发展,她不满足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在西北民族学院音舞系自考本科的学习。在工作中连年被评为政治部直属党委先进个人;2003年被兰州市教育局聘为“兰州市第五届教学新秀的总评评委”。

春去秋来,我已经在幼儿园工作二十多年了。我的角色也从一个青涩的新老师转变为一名管理着近百名教职工、十二个教学班级的园长。

回顾这些年所走过的路程,我认为要想管理好一所幼儿园,园长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依法治园,以德立园,以学兴园”。

法是治园的基础――首先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园的观念,其次注重教育法制的宣传,第三要注重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园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园长要以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作为职工的行为准则和榜样。凡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赏罚分明,照章办事,不亲疏偏废,因人而异,更不随心所欲,专横跋扈。

德是治园的根本――园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园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以“德”育人的基础。园长除对职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等方面的教育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品德素养和敬业奉献精神,从而达到依德兴园的目的。

学是治园的活力一一园长要以学习来促进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园长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立足幼教事业的前沿,当好幼儿园的领军人物。园长的自身学习十分重要。园长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要用自己的学习精神来培养教职工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篇5

关键词:园林绿化;城市现代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产物。工业革命的到来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但那时人们并未意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二战”以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城市化达到了顶峰,此后人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慢慢开始注意到了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中国在201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1.27%,首次超过50%,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及常见的树种

不同的城市特征决定了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合理的树种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绿化效果,而且能够节约投入费用和管理费用。因此,在选择园林绿化树种时,应坚持3个原则:目的性,树种选择时要以满足栽培目的为标准;适应性,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树种;经济学,要以节约成本出发,选择容易移栽的树种。

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有:街道树、庭荫树、孤植树、林带与片林荫、园景树、绿篱树种。

2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的意义

入冬以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频频发生,仅仅依靠控制污染物气体的排放,不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只有将园林绿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空气质量,提高治污效率。当前,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具体如下:

2.1 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温度和湿度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树木或草坪可以固定土壤、涵养水源、降低雨水对地基的损害。每公顷阔叶林,夏季每天可以蒸发2600L水,草坪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通过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的水分增加20%左右,因此,绿化后的环境将比露天地区气温低5℃~6℃,可以造成特殊的小气候,可以调节路面温度和湿度,防止路面老化。

2.2 提高空气质量,美化市容

通过种植园林绿化植物,运用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段布局城市环境,在促进城市微循环正常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城市里目前高楼大厦林立,汽车尾气污染,烟尘增多,工作节奏加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产生疲惫感、紧张感、缺乏安全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项追求倾向。因此,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绿色植物引进城市,按照景观园林的手法加以移植栽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观,这样能达到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的目的,美好的城市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还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身体健康的需求,总起来讲有益于人体和谐均衡发展的需要。

2.3 提供锻炼场所,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对人心理的影响。在德国,公园绿地被称为绿色医生。在城市中使人兴奋和活跃的红色和黄色较多,而使人静的绿色和蓝色较少。绿色和蓝色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并且可以缓解视力疲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当整个社会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生活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这是个规律。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竟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城市园林对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锻炼身体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3 结语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温度和湿度,还可以提高空气质量,提供锻炼场所,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园林绿化必然是城市建设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的重要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1] 姜庆娟.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和功能[J].科技资讯,2013(16):213.

[2] 寇纯亮.城镇园林绿化的意义与作用[J].吉林蔬菜,2013(11):64-65.

[3] 张丽萍.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篇6

有一天,他感觉很不舒服。一会儿想呕吐,一会儿咳嗽不止,所以他就到颠倒医院去了。他进了医院,想找挂号室,可是人家说,我们这儿是看完病才挂号的。杰克路过一个个医生的办公室,探头探脑地向里面张望,哇,每一个办公室里都是女医生。杰克走进内科室时,发现女医生的手上穿着一对袜子,脚上戴着一双手套,头顶上蒙着一个大口罩。

杰克说:“医生,我有点不舒服。”

女医生说:“叫我护士,我们这儿全是护士看病,医生照顾病人。你这样叫我,等于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好了,把脚伸出来。”

杰克伸出脚,女护士在他的脚脖子那儿号了号脉。

杰克说:“护士,你号错地方了。”

护士说:“没错,我们是颠倒医院。这是我们看病的方式。”

杰克不敢吭气了,他知道这是颠倒医院,不过这也太离奇了吧。护士取出一支温度计,夹在杰克的腿弯那儿。过了一会儿,护士取出来看了看说:“63摄氏度,正常!”

杰克吓坏了,他结结巴巴地说:“护士,我都快烧死了,怎么还正常啊?”

护士说:“你又忘了,我们这是颠倒医院。”

颠倒医院,颠倒医院,一切都是颠倒的。这一下,杰克牢牢地记住了。接下来,护士让杰克躺在床上,要给他来个全面检查。杰克看来看去找不到可以躺在上面的床。在这间办公室里,只有一张竖起来的床,好像准备抬走似的。

护士用戴着手套的脚指头指了指那张竖起来的床,杰克明白了。杰克赶紧站过去,脊背贴在竖起来的床上。护士拿着一根痒痒挠,一会儿在这儿挠挠,一会儿在那儿挠挠,还问杰克这儿感觉怎么样,那儿感觉怎么样,杰克的回答始终只有一句话:“感觉好极了!”

护士皱着眉头说:“你病得不轻。好啦,我得问你几个问题,你老老实实回答,我该给你开药了!你这会儿最想得到什么,你最不想得到什么,你最喜欢什么,你最不喜欢什么。”

杰克本想老老实实回答,可是他突然想起了这是一个颠倒医院,所以他的回答也应该是颠倒的。杰克说:“我这会儿最想得到护士的哭相,我这会儿最不想得到一听可口可乐;我最喜欢火车在天上跑,飞机在地上飞;我最不喜欢面包,尤其是加了奶油的。”

护士突然哈哈笑了起来,笑得就像杰克的姐姐一样甜,一样美。护士开好处方后,杰克说:“我不去拿药。我不和你告别。我讨厌你!”哈哈哈,护士又开心地笑了。

杰克离开护士的办公室以后,发现这儿看病的人真多!不过,全是孩子,没有一个大人。他们大声喧哗,唱歌,没有一个人管。门口的保安抱着一把吉他,也在那儿唱歌。

在挂号室那儿,放着许多白纸。就像在银行里填单子一样,你写上自己的名字,再设一个密码就行了。杰克设好密码“J・K16”之后,便问身边一个男孩:“挂号费多少钱?”

那个男孩说:“嘘,别提挂号费,这儿是不收钱的。如果你的声音被录下来的话,以后你就不能再在这儿看病了。”

杰克走到大门口的时候,突然被保安拦住了。保安收起了吉他,也收起了笑容。保安严肃而又威严地说:“请把你的药拿出来,我要检查!”杰克说:“我没买药,这些药我家里有!”保安说:“不行,不买药不能出这个大门。药就是通行证!”保安还告诉他,如果不买药的话,就有被扣留的危险。杰克吓坏了。他不过是到这里看看,哪儿有钱买药啊。真倒霉!

篇7

近些年来,会员制在中国普及得很快,不管是大型购物中心还是迷你小店,都有那么一张或精致或粗糙的卡片,或买或送或累计消费有条件地换,顾客拿着它可以打折可以享受意想不到的优惠政策,商家可谓用心良苦,事实证明这也确是行之有效的促销措施。

可是有些企业却念歪了经。可能是为了使自己的会员建立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或者是想藉此加强所有会员的消费归属感和资金凝聚力,竟然拒绝非会员入内。真难以想象是什么优越感使得他们如此乐观地把到手的钱扔掉,也许是来自于西方某些贵族消费的启发,但要真的独具特色倒也罢了,可是他们的产品并非独有,环境也无独特之处,似乎很难吸引中国为数不多的贵族消费者;要么就是觉得在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老百姓比较容易买账,经它这么一宣传就会乖乖地把钱送过来,消费不消费先买张会员卡门票再说。

笔者所在地就有这么一家购物中心,开得比较早,在前几年也确实春风得意了那么一阵子,我们家里也办了一张他们的会员卡,记得有一次忘了带,竟然被挡在外面,心情很是沮丧,从此我再也没去过。后来购物中心东一家西一家的开得越来越多,原来那家眼见得脸儿“绿”了下去。我们常去的几家,反而有一家是不设会员制的,远远地就会看到它打出的大标语:“人人会员,天天低价”。其实低价不低价的谁也不会去太过计较,逛这种超级市场本身就是为了享受一下轻松自在的购物乐趣,何必搞得会员非会员的那么复杂。而其他设有会员制的,付账时小姐也会礼貌地问一句:请问是会员吗?非会员不过比会员多付不到半个折扣的价钱,买的卖的大家都开心。不拒江河方成大海,这才是聪明之举。

原来那家购物中心听说也要改制了,——现在才想到要改,企业形象是多么宝贵的东西,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被它拒之于门外。消费者面对的选择这么多,你想把失去的消费者再唤回来,容易吗?

篇8

【关键词】美育;集体意识;协调;身心健康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演唱形式,他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声部按照各自声部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校园艺术活动中,合唱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内建立合唱团,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利于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与集体意识,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合唱培养队员的团队意识

合唱首先是一个“合”字,他是一个合作的歌唱活动。因为人数众多也就突出了一个最大的特点之――群体性。“这里没有我,只有我们”是排练时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生集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排练(训练)的质量。合唱先齐在合,这里讲的齐,1、是“外齐”,即:形象、发饰、服装、站姿等外部直观的整齐;2、是“内齐”,即:是行为与思想上的的齐。从指挥手势到伴奏起音,无疑是给合唱队节奏与音准,队员要明白自己所唱的版块的进入时间,准确的把握好音高位置后才能和主旋律衔接自然。同样,指挥示意即将停止的手势,在结束音唱完之后必须做到嘎然而止。再者才能讲合,所谓的合,1、受训练的学生要与指挥老师配合融为一体,要能对指挥老师手及面部表情手势有灵敏的反应,即:各声部何时进入、结束,音量的大小,力度的掌握,部分情绪的爆发等等,这需要合唱队员要和指挥教师思想都要高度集中,即声音让情感、音色、音量及力度随时根据作品的需要而产生不同的变化。2、合唱队员和指挥老师“合”之后就要和伴奏“合”,即:看指挥准确唱出该唱的部分的同时,配合伴奏迅速校正自己的音准和节奏,也要求指挥老师在指挥的同时能将自己驾驭的合唱队与伴奏紧密配合。这就是最终的“合”。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无论从组织教学,曲目的排练,演出或比赛等等都是通过学生以团体形式反复实践练习完成的。如果在训练过程中个别队员迟到、早退、纪律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都会影响整体训练。所以,在这个训练过程教师要引导队员认同自己为团队中的一分子,懂得集体的重要性,明白这是一个为着共同爱好、追求和目标的组织。只有本着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愿望,才能逐步向高质量的结果靠近。

二、合唱能将学到的乐理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当中

合唱学习同样是声乐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单纯的声乐学习所学到的知识更为丰富。因为:1、能读总谱 声乐学部分是单行谱,而合唱队多发总谱。学生首先能从曲谱中准确的找出自己所要演唱的声部,了解和声的层次,自觉的在训练过程中控制自己的“音响”。2、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学生能够在教师讲解曲目背景知识的同时,快速与自己所了解的文学知识相结合,理解词曲作者作品风格和背景,这样演唱的效果会更加丰满。3、要有规范、科学的发声方法 首先学生要识谱快,音准好,听音能力强;其次演唱之前情绪的调整到口腔打开的程度,从规范的吐字到气息下沉的位置,以及横膈膜控制等等都与声乐演唱中的要求是一致的。4、合唱队员要有奉献精神有人说合唱是“齐”是不全面的,合唱最终的境界应该是和谐之“合”。每个学生要根据声部的要求控制自己过瘾的演唱方式,要服从指挥给予的指示,有的放矢的发挥个体音色的优势,这样才能使合唱的整体音效表现到最佳状态。

三、合唱引领他们做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社会人

合唱训练大多数时间需要站立在合唱台上,长时间的站立本身就很辛苦,但还是要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排练老师的手势上。这就要求队员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树立团队意识锻炼了他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要具备忍耐性、坚持性和专注力。其次培养队员的适应能力。 合唱大部分是由几个声部组成,几个声部就是几个小团体,每个声部所表现的情绪各不相同,却又要相互协调。队员大部分由独生子女组成,从小在“4 2 1”家庭中长大,比较自我。老师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告知队员在自己的小团体中相互讨论如何将自己的声部演唱好,再和整个合唱队要协调。这个自己组织,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寻找适合演唱作品方法的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容忍度、观察能力,独立思考,潜心请教他人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深刻理解到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首先要适应自己所在的团体,只有被团体认可,优势才有机会发挥到位。再者让学生参加各种艺术表演,多排练对那些缺乏自信的同学消除各种“担心和顾虑”,从而培养自信心及适度的表现欲。合唱曲目大多数为颂歌,赞美生活,歌颂祖国的作品居多,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队员了解历史,热爱祖国,增强爱国热情,同时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奠定了好的基础。

声乐演唱要求的是个性,而合唱艺术要求的是共性。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不仅具备声乐演唱者所具备的技能,更要有不求个性求共性的歌唱心理。当合唱用和谐丰满的声音释放情感时,以团队的形式表现出声音的一致性,则是合唱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毛凯 .《合唱艺术》. 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篇9

【关键词】 管辖权异议;原告;诉讼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62-01

所谓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人民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不服该院管辖的意见或主张。这一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38条中已经得已确认,确立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1)它对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当事人能够充分享有并行使自己的诉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它能够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和人民法院管辖权的正确行使,有效克服民事审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该条规定把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限定在“当事人”的范围之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三人能否对管辖权提出异议问题的批复》进一步明确了第三人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有学者认为,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当事人”既包括被告,又包括原告,并列举了原告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三种情况:一是原告误向无管辖权的法院,待法院受理后,始知受诉法院对该案件无管辖权;二是诉讼开始后被追加的共同原告对受诉法院无管辖权;三是受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自己无管辖权,依职权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原告对法院的移送裁定有异议。

下面就从以下几种情形探讨以下原告的管辖权异议。

一、移送管辖两种情形中原告的管辖权异议

1.依职权移送管辖

法院在受理民事案件后,发现自己对案件并无管辖权,依法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根据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的规定,当事人未依法提出管辖权异议,但受诉法院发现其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规定,对于将案件移送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裁定,当事人未提出上诉,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依职权撤销。

在这种情况下,原告不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受诉人民法院依职权将案件移送的,当事人对该移送裁定无上诉权,且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移送来的案件,原告对移送裁定提出异议已毫无意义。《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第二句规定:“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人民法院无权对移送来的案件再次移送,也不能基于原告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而再次将案件移送,否则会给原告规避管辖法院、法院推脱案件留下可乘之机。

2.受诉法院收到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后,经审查,如果发现异议成立,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或裁定驳回;如果认为异议不能成立,应当裁定驳回异议。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书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

在这种情况下,原告提出异议的方式是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 民事诉讼法第140条规定,对人民法院就管辖权异议所作的裁定,当事人可以提出上诉。对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可以上诉,没有分歧,但对于移送管辖的裁定是否可以上诉,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原告不仅对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利益上诉,而且对移送管辖的裁定也有权上诉。其理由是:(一)有立法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审查后作出两种处理,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对法院管辖权异议所作的裁定不服,可以上诉,并没有规定只有驳回的可以上诉。如果仅限于驳回的裁定可以上诉,就等于剥夺了以审中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当事人的上诉权,不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所以对移送和驳回这两种裁定,当事人都可以上诉。(二)从实际需要来看,也应当赋予当事人对移送管辖裁定的上诉权。赋予当事人对移送管辖的裁定有上诉权,不仅可以使错误的移送至移送前得到补救,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而且便于在同一法院和同一上诉审理程序中一并解决有关管辖权异议问题,符合诉讼的“两便”原则和经济原则。

二、指定管辖的情形中原告的管辖权异议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法院以裁定的方式指定下级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依民事诉讼法第36、37条的规定,指定管辖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形:

(1)受移送的法院认为自己对移送来的案件无管辖权,报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2)有管辖权的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报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3)通过协商未能解决管辖权争议,报共同的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民诉法赋予上级法院指定管辖权实质上是一种法律授权。因为客观情况复杂多变,仅有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有时很难确定管辖法院,因此,各国民诉法典都授权上级法院以指定辖权,以适应特殊情况的要求。指定管辖属于法律授权的性质决定了指定管辖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主要有①对作出指定管辖的上级法院本身的约束力,即不得变更或撤销;②对下级法院的约束力,即不得不服定必须执行;③对当事人的约束力,即必须执行而不得上诉、不得申请复议。所以在此种情形下,原告不得提出管辖权异议。指定管辖是在第39条中规定的。根据上面这一法理学观点,管辖权异议对指定管辖不具有约束力,所以对指定管辖不能提出管辖权异议。

篇10

今天,数学作业发下来了。我一看作业,刚才我还灿烂的小脸蛋儿立刻就暗淡了下来。唉,我这回怎么又错了三道题。我沮丧地把作业扔在桌子上,用腿拉开椅子,然后无奈地改了起来。我先检查了一下计算过程,没问题;然后重新审题,想理清思路,可做到半截就卡壳了。尽管我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这时我一抬头,正好发现前排小丽那张100分的作业。我一阵狂喜。可是老师明令“严禁抄袭”的话语此刻在我的耳畔响起,可我决定铤而走险。我见无人注意,趁机把书一推,书“刚好”掉在小丽的椅子旁边。我于是就假借捡书之名,慢慢地挪到她桌旁,然后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作业抓了过来,并迅速回到座位上.我这时环顾左右,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此时竟无一人发现。

我正狂抄,突然作业被抓了起来。我一愣,不知什么时候小丽站在了我的面前。我愣愣地看着她,可她却悠然说道:“学习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你不能抄。”说完便走了。我愤愤地瞪着她的后背,哑口无言。可是心里暗恨,咱们走着瞧。

上课时,我故意用脚蹬着她的椅子晃悠,可她却跟没事一样,只是把椅子往前挪了挪。我不解气,又吹起了她的头发,心想:哼,这回我也不让你学好,看你以后还拿什么说风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