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篇1

【关键词】 交叉韧带;膝关节;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72-01

针对交叉韧带断裂手术治疗后16例转入我科的患者进行治疗训练后观察。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下方;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内下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外髁的外侧面,膝关节无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防止胫骨向后移动。前或后交叉韧带由于外伤因素致断裂进行手术修补术,除正确诊治外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功能及肢体的完整康复。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交叉韧带断裂手术治疗后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在35-46之间,身体肥胖指数在21-28之间,其中术后6天8例,8天5例,10天有3例,术后不同程度在骨科进行保护性支具训练,简单的肢体活动训练。转到我科在静止状态下膝支具控制在40-60度之间,膝关节肿胀,患者心情抑郁焦虑,情绪烦躁。经综合评估存在①膝伸展受限②肿胀屈曲受限③心理状态不稳定;短期康复目标:①心理方面要达到心情稳定,配合治疗;②膝关节调整屈曲度要持续正常调整;③局部肿胀明显减轻,膝关节围度较前缩小。

2 治疗训练方法

2.1心理治疗:入院第一天,均对16例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举事例说明,在恰当的时候,引用以往症状严重通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或治愈的类似病例进行暗示比较,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交流,获取成功者的经验,树立配合治疗训练的决心。

2.2 ACL、PCL康复训练:(1)保护性康复训练期:①术后静止状态锁定控制伸展与屈曲五周,第一周从0-30度、第二周0-60度、第三周0-90度、第四周0-120度、第五周0-130度进行逐步调整;②术后床旁康复训练,直腿提高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每天增加次数。③术肢负荷递增训练:术后第二周行走负荷体重50-70%,第三周100%负重。④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逐步增加伸展屈曲度,于八周0度放开支具控制,达正常活动度。(2)准备期康复训练:术后4-8周室内开展上、下楼梯训练及自行车训练。(3)抗阻力肌力强化训练:弹力带、踏板和器械训练。在韧带修补基本成熟4-6个月后,可以采用开链训练。

2.3、康复问题的处理

2.3.1膝伸展受限应用低负荷的延长伸展获得伸展到位,将支具伸展设为0度,或放开在踝关节下放软枕,指导患者足跟用力伸向远方,足背牵拉后关节囊。或用弹力绷带持续牵引15-30分钟,每天2-3次。

2.3.2屈曲受限时将支具设定装置放开,俯卧位屈曲,用拉绳环绕踝关节处缓慢持续牵引30分钟,每天三次。疼痛时减轻负荷,肿胀时用中、低频物理治疗,缓解疼痛,减轻水肿。

2.3.3过度伸展时采用膝关节支具限制和增加伸展阻碍来纠正。

3 结果

疗效判断:去除支具能沉重100%体重独立行走为治愈;扶拐步行,沉重50-70%为良好。关节屈曲伸展受限,无法下地行走为效果差。

见下表

3.1讨论

从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后16例患者康复情况看,治愈的12例患者均从外科手后5-7天转入,患者及家属坚持配合康复训练,而术后早期的主动和被动训练对关节ROM的康复犹为重要,后期在使用CPM时也很谨慎,未发生韧带拉伤情况。而好转的3例则配合差,术后早期拒绝被动的主动训练,家属过份强调患者痛苦,给予过多关心,后期未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训练。效果差的1例存在多因数,本身交叉韧带损伤外有慢性滑膜炎、糖尿病,同时患者康复训练介入较晚,后期训练配合差,患者身体相对肥胖。

3.2结论

韧带断裂修补术是很普遍而常规的手术,但恢复效果不一样,除身体原因及有其他病外,说明术后早期康复及关节保护性训练很重要,同时家属参与配合很关键。

3.3体会

通过16例患者治疗观察,规范早期康复与间断康复患者的预后均不一样,除客观个体因素外患者疾病康复中情绪心理因素及周围生存环境同样很重要。我们在处理和治疗途中只有将这些因素与患者视为一整体,正确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有效安全及最大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066-04

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中占20%~38%。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改善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定的标准治疗方法[1],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2-3],而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获得良好临床功能的保证。近几年,术后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但对于激进训练的应用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研究通过对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治疗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价,比较了保守康复训练与激进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10年10月在总医院骨科接诊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训练。纳入标准:①单侧膝关节损伤,术前MRI均显示为前交叉韧带断裂。②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③明确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体征。④患者对所采取的措施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骨折、半月板等膝关节结构的并发损伤。②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③骨骺未闭患者。入选患者男17例,女15例,左膝19例,右膝13例。由相同医务人员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进行康复训练,其中,激进训练组16例,保守训练组16例。激进训练组年龄19~33岁,平均(25.25±3.87)岁,保守训练组年龄19~34岁,平均(26.25±4.0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对采取的措施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激进训练组

1.2.1.1 术后第1周 术后立即使用支具,送回病床,患肢下放置三角垫,抬高15°~30°,可行冰块降温,平躺6 h,待麻醉作用消退,即刻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肌力训练:①勾脚-绷脚: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在勾脚和绷脚的极限位置保持3~5 s,每组30~50个,每日10组。此练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用力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至少500个。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患腿膝盖用力向下压,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至少500个。在患者身体耐受和康复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1.2.1.2 术后第2~5周 对症治疗过多的渗出,术后2周拆线,继续康复训练。肌力训练:①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腘绳肌等长收缩。②直抬腿:仰卧,向上勾脚尖,膝关节绷直,缓慢向上抬腿至30°~45°处保持10 s,每组15~20个,组间休息30 s,4~6组连续,每日3次。若能够轻松完成,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继续练习,从1 kg开始,逐渐增至4~5 kg。可双替进行。③坐位伸膝练习:坐在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保持5 s,缓慢、有控制地落下,每组10~15个,组间休息30 s,连续2~4组,每日2次,当能够轻松地将膝关节伸直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可以在踝关节处稍加重量。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膝关节被动伸直:仰卧或坐位,踝关节下垫高,使患腿抬离床面,肌肉放松自然伸直,放置20~30 min,每天2~3次,必要时在膝关节上方放一重物,或由他人辅助向下压腿。②坐位垂腿:去除支具,坐在床边,用健腿托住患腿缓慢往下放,直至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可在健腿辅助下屈曲患膝(把健腿搭在患腿上面),每次15~20 min,每日2次。③主动屈膝练习:练习完坐位垂腿后,用健腿将患腿托住回到床上,仰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主动、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每组8~10个,每日2组。④被动屈膝练习:若初期主动屈膝困难时,使用“滑板”练习,半坐半卧位,用宽带子勾住足底,双手拉动带子使足跟沿床面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保持10 s后缓慢伸直,每次15 min,每日2次。⑤髌骨松动术:用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分别向内侧、上及下三个方向缓慢、水平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15~20次,每日2~3组。在5周时争取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120°。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

1.2.1.3 术后第6~12周 肌力训练:①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等长收缩、直抬腿和坐位伸膝练习。②腰背肌锻炼:患肢伸直放松,健腿屈曲撑床,腰骶部肌肉收缩,用头部、双肘和健腿辅助撑床,挺肚子、抬臀部,保持3~5 s,每组5个,4组连续,每日2~4次。③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至30°~40°,呈马步姿势,保持30 s~2 min,然后站起放松30 s,反复5~6次,每天2组。④腹肌锻炼:仰卧,腹肌绷紧,腰部向下压床,头部抬起看脚尖,但注意肩背部不能离床,保持3~5 s,每组5个,4组连续,每日2~4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继续膝关节伸直、屈曲练习和髌骨松动术。②下蹲练习:双手扶固定物体支撑,双腿同时屈曲下蹲,注意重心不要偏向一侧,在疼痛的角度保持1~2 min后放松。每次5 min,每日1~3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争取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130°。功能性练习:①负重及平衡:扶固定物体站立,健腿负全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在微痛范围内分别左右、前后交替重心,每次5 min,每日1~2次,术后6~8周完全负重。②双拐的使用:下地时健腿负全部体重,双拐与患腿同时向前迈,体重放在双拐上,患腿不负重(脚可以足尖点地),但4周内负重不得超过体重的1/5,然后再向前迈健腿。③单拐的使用:行走时单拐扶在手,与患腿同时向前迈,然后向前迈健腿,双侧交替进行接近正常行走姿势。

1.2.1.4 术后第4~8个月 继续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逐渐摆脱拐杖,自主站立行走,开始参加适宜、适度、轻松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自行车短骑、短程慢跑等,避免参加超过膝关节承受能力的活动,如过重的体力活、长时间下蹲、对抗性比赛等,术后8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1.2.2 保守训练组

1.2.2.1 术后4周 术毕立即使用合适的支具,冰敷,麻醉消退后,进行训练。①勾脚-绷脚: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在勾脚和绷脚的极限位置保持3~5 s,每组15~25个,每日5组。此练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 d后拔除引流管。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用力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最多200个。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患腿膝盖用力向下压,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最多200个。④直抬腿:仰卧,向上勾脚尖,膝关节绷直,缓慢向上抬腿至30°~45°处保持10 s,每组5~10个,组间休息30 s,2~3组连续,每日2次。

1.2.2.2 术后5周~4个月 肌力练习:①坐位伸膝练习:坐在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保持5 s,缓慢、有控制地落下,每组5~10个,组间休息30 s,每日2次。②腰背肌锻炼:患肢伸直放松,健腿屈曲撑床,腰骶部肌肉收缩,用头部、双肘和健腿辅助撑床,挺肚子、抬臀部,保持3~5 s,每组5个,2组连续,每日2次。③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至30°~40°,呈马步姿势,保持30 s~2 min,然后站起放松30 s,反复2~3次,每天1组。④腹肌锻炼:仰卧,腹肌绷紧,腰部向下压床,头部抬起看脚尖,但注意肩背部不能离床,保持3~5 s,每组5个,2组连续,每日2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膝关节被动伸直:仰卧或坐位,踝关节下垫高,使患腿抬离床面,肌肉放松自然伸直,放置10~20 min,每天2次,必要时在膝关节上方放一重物,或由他人辅助向下压腿。②坐位垂腿:去除支具,坐在床边,用健腿托住患腿缓慢往下放,直至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可在健腿辅助下屈曲患膝(把健腿搭在患腿上面),每次10~15 min,每日2次。③主动屈膝练习:练习完坐位垂腿后,用健腿将患腿托住回到床上,仰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主动、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每组4~5个,每日2组。④髌骨松动术:用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分别向内侧、上及下三个方向缓慢、水平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5~10次,每日1~2组。⑤下蹲练习:双手扶固定物体支撑,双腿同时屈曲下蹲,注意重心不要偏向一侧,在疼痛的角度保持1~2 min后放松,每次5 min,每日1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在开始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分被动屈伸练习和主动屈伸练习,争取达120°。

1.2.2.3 术后5~12个月 继续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增加功能性练习:①负重及平衡:扶固定物体站立,健腿负全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在微痛范围内分别左右、前后交替重心,每次5 min,每日1次。②双拐过渡到单拐,逐渐脱离拐站立负重行走,开始慢跑、游泳等轻松的体育活动,避免剧烈活动,术后1年恢复正常生活。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①术后早期观察患膝肿胀、渗液等一般情况,穿刺抽液;②肢体围度:测量大腿围度时,使用专用围度测量尺于髌骨上缘10 cm处测量大腿围, 取健侧-患侧的差值;③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检查;④膝关节活动度: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关节屈伸角度;⑤Lysholm膝关节评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例患者分两组接受手术、康复治疗,无失访者。

2.1 渗液

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激进训练组行关节穿刺抽液15例,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行关节穿刺抽液8例,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肌力

1年后随访,两训练组患者都有患肢的肌肉萎缩,程度不同,激进训练组程度轻,激进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1.41±0.61)cm;保守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3.28±0.79)cm,两组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稳定性

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行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检查均阴性。

2.4 活动度

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患膝主动伸直受限者,激进训练组屈膝范围平均为(127.19±7.06)°,保守训练组屈膝范围平均为(128.93±8.20)°,两组屈膝范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功能

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激进训练组Lysholm评分平均(72.25±17.43)分,保守训练组Lysholm评分平均(68.93±16.86)分,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是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率为20%~38%[4-6]。该研究的损伤原因多为军事训练损伤,跨越障碍物时支撑腿踩滑,致使膝关节受到外翻外旋应力所致。对于这种损伤,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7-8]和Ⅰ、Ⅱ度内侧副韧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后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获得较好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9-10]。

保守康复训练早期采取保护性制动,一般需要4~6周时间,较长的制动会导致患者失去配合性、关节粘连、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延长了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时间[11]。Shelbourne等[12]最早提出激进康复训练方法,有利于防止关节粘连和减少退行性变,比保守训练训练更有效。但仍存在保守和激进的分歧。

采取激进的康复训练,早期膝关节肿胀明显,渗出多,两组渗液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但在冰袋降温、患肢抬高和抽除关节腔积液等操作下,症状、体征缓解。术后1年随访,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在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功能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患肢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激进的康复训练在术后即开始康复训练,训练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在患者能够接受的情况下,膝关节开始全范围的活动,整个康复训练缩短至8个月,明显提前了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让患者及早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肌力和关节稳定性,不必要长期处于恢复状态,及早生活完全自理,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Halinen J,Lindahl J,Hirvensalo E,et al.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s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rupture with early ant 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Am J Sports Med,2006,34(7):1134-1140.

[2] Phisitkul P,James SL,Wolf BR,et al. MCL injuries of the knee:current concepts review [J]. Iowa Orthop,2006,26:77-90.

[3] Quarles JD,Hosey RG. Medial and lateral collateral injuries:prognosis and treatment [J]. Prim Care,2004,31:957-975.

[4] Zaffagnini S,Bignozzi S,Martelli S,et al. Does ACL reconstruction restore knee stability in combined lesions?:an in vivo study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7,454(1):95-99.

[5] Peltola EK,Lindahl J,Hietaranta H,et al. Knee dislocation in overweight patients [J]. Am J Roentgenol,2009,192:101-106.

[6] Laprade RF,Bernhardson AS,Griffith CJ,et al. Correlation of valgus stress radiographs with medial knee ligament injuries:an in vitro biomechanical study [J]. Am J Sports Med,2010,38:330-338.

[7] Ding Y,Wang YC,Lu K,et al.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 through uniting a variety of grafts under arthroscopy [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11,11(13):2458-2460.

[8] Fanelli GC,Stannard JP,Stuart MJ,et al. Management of complex knee ligament injuries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0,92:2235-2246.

[9] Melegati G,Tornese D,Bandi M,et al. The role of the rehabilitation brace in restoring knee extens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J]. Knee Surd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3,11(5):322-326.

[10] Merritt AL,Wahl CJ. Rationale and treatment of multiple-ligament injured knees:the seattle perspective [J]. Operative Techniques in Sports Medicine,2011,19(1):51-72.

[11] Ito Y,Deie M,Adachi N,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3-day versus 2-week immobilization period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J]. Am J Sports Med,1995,23(6):706-714.

篇3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膝关节损伤中ACL损伤颇为常见。ACL损伤、断裂若失去早期修复机会,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不稳定的关节容易反复受伤,导致股部肌肉萎缩或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对ACL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1]。近年来,关节镜下运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已广泛开展。该类手术的优点是不切开关节囊,组织损伤少,术后可以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术后康复效果好[2,3]。因此,术前术后早期积极指导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恢复膝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1 术前护理

患者由于对有关知识的缺乏,对手术信心不足,心理调节机制难以完全建立,心理压力极大,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恐慌、绝望、沮丧甚至崩溃,术前护士应认真评估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患肢肌力、肌肉萎缩程度或膝关节功能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技术优点及同类手术成功的例子。交代患者术前须配合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禁饮,个人卫生等。同时告知患者手过程中可能听到的各类手术器械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使其不必紧张害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系统的个体化功能锻炼计划,并详细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术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了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术前指导患者行正确的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必要的,可以大大减少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使患者能够早期进行下肢肌力强度和活动度的训练,正确掌握康复训练要点,并于术后自觉执行。手术最好在患膝活动度达到健侧水平时进行,以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患者平卧位,患膝用卡盘式支具固定,保持过度伸直位2天,膝关节处于此处位置时,股四头肌收缩会造成胫股关节压力增加,以利于重建后的ACL处于低张力状态。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伤口周围有无肿胀、疼痛。注意肢端有无紫绀、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能够触及、足趾的感觉情况等[5]。

2.2 功能锻炼指导

功能锻炼的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恢复患膝正常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稳定性,全面恢复运动功能,功能锻炼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较为脆弱。固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2.2.1 踝泵运动 麻醉恢复后即可行踝关节最大限度跖屈和背伸,频率不宜过快,保持3~5 s。跖屈和背伸为1次,连续15次,每日4~6次。踝泵运动使下肢肌肉收缩,挤压深部静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部静脉血栓,消退肿胀具有重要意义。

2.2.2 股四头肌等长锻炼 即大腿前侧肌肉用力绷紧及放松,每次持续5~7s,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做(大于500次/日),同时进行强化夹紧大腿的动作,锻炼股内收肌,以稳定膝关节。以防止肌肉萎缩。

2.2.3 直腿抬高训练 术后第一天可鼓励患者行直腿抬高训练,从被动到主动,逐渐抬高。即病人平卧位,伸直膝关节将腿匀速抬高达35°~45°,保持5 s,然后放下,再重复以上动作,每日3组,每组50次,开始时可给予一定助力,逐渐向完全主动运动过度,术后第10天开始坐位伸屈膝训练,并逐渐进行阻抗练习以利于发展肌力。

2.2.4 关节活动度训练 术后3~5 d,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应用下肢CPM功能锻炼器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 一般从屈膝30°开始,每天2次,每次60分钟, 活动范围控制在无痛范围进行,逐渐增加运动范围,每天增加10-15度,术后一周指导患者主动运动,增强肌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指导患者掌握关节伸屈幅度和速度,逐渐增强活动角度,第二周时膝关节屈曲达90°,第六周时膝关节屈曲至120°,第八周时膝关节屈曲范围可达正常。(屈膝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钟左右,如平时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可再冰敷2-3次/日。)

2.2.5 渐进性康复训练 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膝活动度的训练,使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90°以上。开始可借助步行器行走,进行平衡能力练习,加强步态指导,纠正异常步态;进行上下楼梯练习,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术后2个月内,在休息时用支具将患膝锁定在伸直位以防止伸膝受限,在下地负重时用支具将患膝锁定在伸直位以防止膝关节过伸[6]。术后3~6个月采用弹力带或沙袋抗阻力踝泵运动或直腿抬高运动,使用综合康复训练器等。术后6个月开始完全下蹲和跑步活动。

3 讨论

交叉韧带重建后积极正确的康复程序对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亦是很关键的因素之一。随着关节镜下重建与移植韧带初始强度的增加、固定方法的不断改进与重建韧带两端的固定强度的提高,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逐渐于早期快速的康复程序 。但是,不论如何康复过程一定要遵循重建韧带塑形改建的自然规律,右计划的进行康复与功能锻炼,进而逐渐恢复运动ACL损伤易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关节镜下ACL双束重建及重建后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阻止、延缓、减轻膝关节内继发损伤:同时早期手术可以在早期处理合并损伤最有效地治疗与保护关节内结构[8];具有出血少、创伤轻术后反应轻微的优点。术后患者可早活动,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在护理上细致入微的观察,防止关节积血积液,保持支具的有效固定,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但由于移植的前交叉韧带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改变[9],术后必须分阶段有计划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可能使ACL受到损伤或被拉断,影响术后康复。

参 考 文 献

[1]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7:14.

[2] 郑民庆,周立平.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功能恢复1年随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6,8(5):83-85.

[3] 周立平,郑民庆.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by using allogeneic patellar tendon under arthroscopy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2005,8(6):375-378.

[4]张 俊,王红亚,陈妙仙.13例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2:118.

[5]章亚青.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9:26.

[6]彭晓春,赵金忠,何耀华,王建华.采用八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韧带的随访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4:317-321.

[7]黄长明,王建雄,张少战,范华强等.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2,17,4.

篇4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81-02

交叉韧带的损伤是较为严重的运动性损伤 。前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主要因素,如不进行修复或重建 ,会引起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一种康复快、 临床效果好 ,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正确的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1]。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年龄18~50岁,均为男性,均在关节镜下行重建术。其中35例使用自体绳肌腱,15例使用同种植异体骨-腱-骨。

1.1术前护理

1.1.1 心理护理 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术中配合及术后的康复是非常必要的。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顾虑 ,往往会产生焦虑、 烦躁、 恐惧及紧张等心理。本科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差异 ,制订系统的个体化康复计划 ,用和蔼的态度、 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 ,向患者讲解进行该手术的必要性及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的优越性 ,尽可能地使患者了解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目的、 步骤 ,并请病房内术后效果好的患者与术前患者交谈 ,消除他们的猜疑和顾虑 ,保证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1.1.2 术前准备 (1)完善常规的术前准备,行胸片,心电图 ,膝关节的正侧位片及 MRI ,检查其它系统有无重大疾病; (2)术后患肢制动须在床上排便 ,术前有效的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可预防术后因排便方式的改变引起的排便困难; (3)按医嘱行术前皮试; (4)术前宣教 ,嘱患者术前晚22 :00 禁食 ,24 :00禁水 ,以免术中引起恶心、 呕吐情况 ,避免误吸及窒息; (5)按医嘱予以术前晚静脉滴注抗生素。

1.1.3 术前康复训练 为了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术前指导患者行正确的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必要的[2]。指导患者学习并掌握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 ,股四头肌肌肉静力收缩 ,患肢直腿抬高等训练。

1.2 术后护理

1.2.1 一般护理 (1)硬腰联合麻醉后护理常规:禁食水 6h ,神经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 ,如术后返回病房无恶心、 呕吐可进食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2)术后伤肢予棉垫 ,棉花腿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外用伤肢长腿夹板固定好 ,垫于一软枕上抬高。观察伤肢血循环 ,趾端动度及感觉 ,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弹力绷带包扎松紧是否妥当 ,包扎过紧会导致静脉回流不畅 ,包扎过松会导致关节腔积血。(3)同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 ,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换药。(4)术后立即予冰袋持续冰敷患处。冰袋下垫一张治疗巾 ,以免浸湿敷料。常规冰敷 72h。72h后改为每次锻炼后可适当冰敷。(5)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和抗生素 ,防止感染。

1.2.2 伤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负压引流瓶为一次性引流瓶 ,有利于关节腔积血积液的排出。伤口负压引流管术后 12h开放 ,应注意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 ,有无扭曲 ,脱落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和引流量 ,并做好记录。如果引流量突然增加 ,应及时报告医生。术后 48h 内关节腔活动后未见明显引流液后即可拔除引流管。

1.2.3 功能锻炼 (1)麻醉消失后即可行踝关节的跖屈及背伸运动 ,股四头肌肌肉静力收缩训练 ,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静脉回流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促进消肿。(2)术后第 1天 ,拆除伤肢长腿夹板进行膝关节屈曲训练(训练方法: ① 坐于床沿 ,被动屈膝90° 或健侧下肢放于患肢上 ,帮助屈膝。② 仰卧位 ,双手抱住患肢大腿慢慢将膝关节弯曲) ,活动范围0~90°,3~4 组/天 ,2~3 次/组 ,这有利于关节腔积血的排出。继续予踝关节的跖屈及背伸运动 ,股四头肌肌肉静力收缩训练。(3)术后第 2 天 ,视关节腔引流液排出情况拔除伤口负压引流管。拔管后患肢制动 4~6h后才活动。除前两项锻炼外 ,增加直腿抬高训练 ,4~5 组/天 ,20~30 次/组。运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4)术后第 3 天 ,可带长腿夹板扶拐下地伤肢部分负重练习行走训练 2~3 周 ,带夹板下地行走时间为 6 周 ,6 周后可换成患肢用护膝保护下下地行走。未负重行走时去除长腿夹板可自由伸曲膝活动。

1.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 ,做好患者的出院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的训练: (1)术后 6 周以后逐渐增加膝关节弯曲度训练(和正常的腿相比尽可能的弯到正常 ,每天坚持活动) ; (2)肌肉力量的训练:直腿抬高练习,术后 2 周后加沙袋在踝关节处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重量从 2. 5kg 开始 ,以后逐渐加重量运动以第 2 天晨起不感肌肉酸痛为度 ,坚持 3~6 个月; (3)术后 6 个月后可行浅蹲训练 ,门诊 X线摄片随访后可逐渐开始行慢跑 ,游泳等锻炼; (4)术后 1 年后异体移植的韧带可进行所有的体育锻炼(如果是自体移植的韧带术后 7个月后可进行所有的体育锻炼) 。

2 结果

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 ,最长36个月 。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 ,无关节内感染病例 ,6周后复查 X线片均骨性愈合 ,未发现膝关节松弛或内固定物松脱现象,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心得 伤后膝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大部分患者会产生紧张、 恐惧的心理。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 ,制订不同的护理计划 ,从而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消除术前的紧张及恐惧心理。总之 ,护理工作除了加强基础护理外 ,还应重视心理护理。

3.2 术后护理要点 (1)术后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 ,促进消肿; (2)早期冰敷有利于止血、 消肿、 消炎、 镇痛; (3)早期屈曲功能锻炼 ,促进关节腔积血的有效排出 ,能够减轻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减少感染的机会 ,减轻对软骨的破坏 ,防止关节粘连。总之 ,术后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3]。

综上所述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对于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本组患者术前、 术后均接受了康复训练 ,改善关节活动度 ,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总之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操作精细、创伤小,结合积极的康复训练 ,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董秀英 ,李贵坚 ,叶云娇 ,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J] .河北医学,2006 ,12 (2) :174.

[2] 张巧娥 ,杨巧巧.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6 (4) :312.

[3] 刘春梅 ,唐康来 ,韩琳 ,等.关节镜下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13例术后的康复护理[J] . 重庆医学 ,2006 ,35 (13) :

篇5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一旦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背伸屈功能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使其难以独立开展各项日常活动,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的髓核张力与弹力会随着椎间盘退变而较以往大幅减弱,所以当外力无法被有效协调的时候,脊柱的平衡性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患者会并发脊柱退行性病变,这也是该病易反复、病程长的主要原因之一[1-3]。以往的临床研究表明,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手术疗效的保证以及疾病复发的预防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为了对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以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04例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04例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男59例,女45例,年龄60~73岁,平均(64.5±6.5)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10.5±7.5)个月;腰痛伴下肢疼痛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85例患者存在腰痛,占总数的81.73%;81例患者存在下肢放射性疼痛,占总数的77.88%;76例患者存在下肢麻木,占总数的73.08%;70例患者存在间歇性跛行,占总数的67.31%。61例患者膝腱、跟腱反射减弱,占总数的58.65%;93例患者直腿抬高呈阳性,占总数的89.42%。

    X线检查显示,全部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其中,40例患者脊柱侧弯,32例患者椎间隙变窄,30例患者椎体骨质增生,17例患者腰椎不稳。

    CT及MRI检查显示,72例患者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55例患者中央型,突出位置L3~4的患者有23例,L4~5有49例,L5~S1有59例,30例患者合并椎管狭窄,26例患者钙化,49例患者侧隐窝狭窄。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硬模外持续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局部麻醉等,采用单纯开窗或单、双侧椎板间扩大手术将髓核摘除,部分患者在进行半椎板切除的同时施行外植骨对侧椎板融合。在手术过程中,除了充分摘除髓核外,还对侧隐窝进行了适当的扩大,切除小关节突侧与黄韧带,让神经根粘连松解,使神经根压迫能够得到有效消除。

1.2.2 康复训练方法:术后使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之上,待麻醉消失后,即可采取四头肌收缩训练和直腿抬高、上下肢交替屈伸等训练与活动,避免发生瘢痕或神经粘连。其中,直腿抬高的高度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选择,10下/次,2次/d;上下肢交替屈伸每次持续3~5 min,2次/d。

    从术后第3天开始,帮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上肢后伸、头背后上仰、腰背弓抬高等活动,每次维持5~10 s,练习时间约为15 min。

    术后3~5 d,患者即可在腰围保护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床练习,患者成功站立后,护理人员应予以扶持,并维持若干分钟,2~3次/d,并逐渐层架练习时间。

    术后7 d,可进行腰背侧屈、后伸等活动,2~10 min/次,3~4次/d,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层架练习强度和次数,以患者不疲劳、腰痛不加重为前提。

    术后3个月内,患者不得提取重物、弯腰或进行长时间的行走,禁止使用过软的床垫,站立时要保证腰背直立。

1.3  疗效判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呈阴性,正常活动能力恢复;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下肢麻木较轻,虽然在活动时腰部不适,但并不会对活动造成影响;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了明显减弱,直腿抬高>60°,可自行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康复率=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104例患者,在接收治疗和相应的康复训练后,进行了0.5~2年的随访,其中,有55例患者痊愈,36例患者显效,11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康复率达到了87.5%。

3 讨论

    受椎间盘退变的影响,老年患者的脊柱肌肉力量、耐受力,髓核的弹力和张力都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弱,且患者大多无外伤史、接收保守治疗的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症状繁杂、病情重、病程长,多数患者伴有骨质酥松、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症状,间歇性跛行、坐骨神经痛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5]。采用手术方法对侧隐窝进行扩大、将髓核摘除,切除小关节侧突与黄韧带,松懈神经根粘连虽然可以有效消除神经根的压迫,但是却仅能将病变位置切除,如果在术后没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患者腰椎的稳定性就很难得到重建,容易因手术部位的粘连而降低治疗效果和康复效率。

    老年患者的脊柱抗荷能力往往较差,为了使脊柱的稳定性在术后得到有力支持,就必须使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保持脊柱平衡性。在进行躯干的屈伸训练时,应同时进行腰背肌和腹肌训练,训练强度应以患者可以承受为界限,并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腰背腹肌肌力、腰椎前后凹凸度进行及时调整;康复训练中的直腿抬高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主动和被动训练的方法,使神经根因受到牵拉而发生移动,使其内部的血液循环得到加快,使炎性反应能够及时消退,同时获得预防神经根粘连的效果。相对于中青年患者而言,老年患者大多反应和感觉较为迟钝,为了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和活动量,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腰部的保护及日常活动的注意事项,要求其长期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另外,就是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测脉搏的方法,将运动脉搏控制在110次/min的水平之下,避免因运动不当而使病情反复或加重。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结束后首先被安置在硬板床,取平卧位,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早期的四头肌收缩、下肢假体屈伸、直腿抬高的康复训练,以便发生神经粘连或瘢痕;手术结束3 d后,开始进行上肢后伸、头背后上仰、腰背弓抬高训练,并在腰围保护的前提下练习上下床;手术结束1周后,开始进行腰背侧屈、后伸等缓慢活动。手术结束3个月内禁止提拿重物、弯腰或长时间行走。在术后0.5~2年的随访中,有有55例患者痊愈,36例患者显效,康复率达到了87.5%,证明本次研究所采取的术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疾病康复,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和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李庆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6(2):249.

[2] 陈卓华,陈翠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12(3):468.

[3] 玛粉伢.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程序化护理与康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2(1):119.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有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58~96岁,平均72.5岁。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头坏死7例。假体材料:骨水泥50例,非骨水泥2例。患者均为择期第一次手术者,除符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高血压、肺部感染等以及局部有感染灶者,均在病情控制后给予手术治疗,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入路均为外侧切口。

1.2方法制订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术前进行心理及康复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系统功能锻炼。

2术前康复指导

2.1心理指导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耐心全面地讲述患者所需要的知识,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2.2一般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的方法,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正确咳嗽及咳痰,以防呼吸道并发症。

2.3康复训练指导术前康复训练指导是术后做好康复锻炼的基础。内容:指导、肌肉锻炼的各种方法、关节活动训练、坐位、下床及拐杖的使用等。但部分患者术前因骨折处疼痛,而患肢需特定的不敢活动,训练中避免引起患肢疼痛,以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信心。

3术后康复指导

3.1指导向患者讲解有关的知识,使患者可以适当地变换,避免单纯平卧位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向患者讲解术后有4种危险应尽量避免:①髋关节>90°。②下肢内收越过身体中线。③伸髋外旋。④屈髋内旋 。术后正确:术后患肢保持外展15°~30°。保持中立位,穿“丁”字鞋,两腿间放一厚枕,保持两腿分开,绝对避免患肢内收、内旋及外旋,以免假体脱出;去枕平卧6 h,以防术后头痛。待6 h以后可向患侧翻身15°~20°,身后垫软枕,但时间不要过长。术后1 d将床头抬高30°~50°,取半卧位,使患者更舒适;术后2~3 d取半侧卧位,使身体侧倾30°,以软枕或一成卷的褥子垫于身后支撑身体;取健侧卧位时,伸直患侧髋关节,两膝之间放一厚枕,防止患肢过度内收引起假体脱位;身体侧倾30°。既达到翻身目的,又不会破坏骨盆结构的稳定性。

3.2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3.2.1术后3~6 h此阶段患者身体虚弱,运动量不宜过大。康复训练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术后3 h因物药效未完全消失,可做患足被动跖屈和背屈活动,但时间不要过长;术后6 h由专职护士指导患者做主动跖屈和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膝下垫一纸卷,主动下压膝关节,保持股四头肌呈收缩状态5 s,再放松,如此反复,15~20次/组,2~3组/d。

3.2.2术后1 d除做以上运动外,行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保持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方法:双上肢舒适置于身体两侧,保持双侧臀部肌肉呈收缩状态5 s再放松,如此反复,15~20次/组,2~3组/d。为预防压疮,练习抬臀“三点支撑”, 每2~3 h 一次,方法:①屈曲健腿,健足与双肘一起支撑床铺,腰部稍用力,将臀部抬起。②健肢膝关节屈曲,足底用力,双手借助牵引手支架用力将臀部抬起,以臀部离开床面为宜。

3.2.3术后2~3 d拔除负压引流管后,拍摄X线片,以判断假体的位置。具体锻炼内容:①在病情许可范围内加强患侧关节活动。髋、膝关节主动活动练习法:患者取仰卧伸膝位,缓慢将患侧足跟在床上向臀部滑动,使髋关节屈曲,足尖保持向前,保持髋部屈曲5 s后,同法相反方向回到原位、放松,20次/组,2~3组/d。注意练习过程中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髋部疼痛,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数,避免>90°。②避免术后过早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据研究,直腿抬高运动支点在髋部,力臂长,重力大,髋部负重大,相当于站立行走之负重[1]。为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患者除行患侧各关节功能锻炼外,还需进行全身各关节及肌肉功能锻炼,如做好双上肢肌力及关节锻炼;健侧下肢锻炼,如健侧抱膝运动、健侧直腿抬高运动,目的在于为今后的移动动作做准备。③开始应用CPM机训练,3 h/次,2次/d,逐渐增加训练时间。④卧位到起坐训练:鼓励患者借助双臂支撑起坐,体弱者由护士或陪护人员协助起坐,因双臂支撑起坐便于控制屈髋角度,但要慎重、缓慢,以免用力过猛过度屈髋。借助床头系带双臂用力牵拉起坐时,患者不易控制屈髋角度,屈髋角度较大易伴屈膝和髋关节内旋,以致髋关节脱位,年长或长期卧床者尤其如此。

3.2.4术后4~7 d除以上训练外,指导患者由坐位到站位练习,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患者用双手支撑坐起,屈曲健腿,伸直患腿移动躯体到床边,护理人员在患侧协助,一手托起患肢足跟部,另一手托住 窝部,随着患者移动而转患肢,患肢外展,屈髋

3.2.5术后早期负重训练术后何时开始下地负重及行走,受假体类型、手术操作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影响。如使用骨水泥假体,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术后2~7 d即可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术后2周由双拐逐渐改为单拐行走,以后逐渐弃拐。本组52例有41例术后2~3 d开始下床站立,患者适应站立后,开始扶双拐或助行器平地不负重行走,患腿由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室内步行,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不超过30 min/次,2~3次/d,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由护士或家属守护预防意外。

3.3出院康复指导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经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14 d即可出院。出院前3 d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恢复期较长,出院后自行护理至关重要,继续执行住院期间所指导的训练,坚持每天锻炼,定期复查,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复查或电话咨询。指导患者单独离床活动、上下楼梯等方法及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动作(如穿裤、穿袜、穿鞋等);术后6~8周屈髋

4讨论

1)精湛的手术技术配合科学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防止髋关节脱位是术后功能训练的前提,关节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还与关节囊、韧带,特别是髋关节周围各组肌群的力量密切相关。因此,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活动髋关节时,既要注意防止髋关节脱位,同时又要进行关节囊、韧带以及周围各组肌群的张力训练,有利于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

2)术后对早期训练感到恐惧是阻碍患者主动活动的主要原因。由于患者担心术后活动致切口裂开、出血、疼痛、关节脱位等,我们通过心理干预,请同种手术后患者现身说法,以减少焦虑,增加术后功能训练的主动性。康复组未出现切口裂开、出血、假体脱位等情况。

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髋关节功能重建的关键。早期康复训练,可防止废用性肌萎缩,促进患肢肌肉和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对于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降低假体松动率具有重要意义[2],本组52例患者出院后均给予跟踪随访,最长6年,最短1年,无特殊不适,行走自如,能够完成正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先正,邱贵兴.人工髋关节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38-157.

篇7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切开复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常导致胫骨平台的压缩、塌陷和劈裂, 并伴有半月板、韧带损伤, 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失稳以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自2009 年1 月~2012年12 月作者收治3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 分型[1]:Ⅳ型7 例, Ⅴ型23 例, Ⅵ型9例;按罗从风[2]三柱分型:内侧柱、外侧柱和后侧柱均骨折23例, 内侧柱伴后侧柱骨折7 例, 外侧柱伴后侧柱骨折9 例, 合并半月板损伤23例, 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27例, 手术治疗39 例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 均为新鲜骨折, 男25 例, 女14 例;年龄23~67岁, 平均37 岁。先行X 线片明确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后行三维CT 进行重建及MRI检查。骨折按Schatzker 分型:Ⅳ型7 例, Ⅴ型23 例, Ⅵ型9例;按三柱分型:内侧柱、外侧柱和后侧柱均骨折23例, 内侧柱伴后侧柱骨折7 例, 外侧柱伴后侧柱骨折9 例, 合并半月板损伤23例, 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27例。胫骨平台骨折易发生张力性水疱, 应在水肿减轻后手术, 这样可更清晰的暴露术野, 从而使骨折部位复位良好, 并减少并发感染。本组病例均在伤后7~13 d肿胀消退后手术。

1. 2 手术方法 椎管内麻醉满意后取俯卧位, 上气囊止血带, 根据三柱理论采用如下手术入路:后内侧入路在胫骨后内侧缘, 向前牵拉或切断鹅足[3], 向外侧牵拉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胫神经, 显露出后内侧柱。后外侧入路采用仲飙的手术入路[4]:在窝横纹外侧向远端作10 cm 直切口, 保护切口内的腓总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 向内侧牵拉腓肠肌外侧头、动静脉、胫神经、肌,暴露胫骨平台后外侧柱。直视下复位劈裂、塌陷的骨折块, 克氏针临时固定, C 型臂透视,关节面、力线复位满意, 植入自体骨或者异体骨, 用塑行良好的接骨板分别固定胫骨后内侧柱和后外侧柱[5]。对于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前外侧骨折, 可通过后内侧切口及附加前外侧切口给予接骨板固定。缝合损伤或移位半月板、撕裂内侧副韧带, 冲洗关节腔后缝合切口, 留置负压引流。术中缝合损伤或移位半月板、撕裂内侧副韧带的患者术后支具保护6周。术后切口引流24~48 h, 无支具固定者拔除引流后开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39例均获得随访6~21 个月, 平均11 个月。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法评定:优23 例, 良12 例, 可4 例, 优良率89.7%。4例可的患者是在手术后出现僵直,尽管给予强化康复训练,半年后活动度仍

3 讨论

3. 1 对于胫骨平台骨折, 三维CT 图像从各个角度观察骨折的部位、范围和重建骨折形态, 可显示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片的移位方向[6], 可准确地显示平台塌陷的部位及面积[7];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划分内侧柱、外侧柱和后侧柱均骨折, 来确定手术入路;帮助术前选择内固定种类, 确定内固定位置。

3. 2 重视胫骨平台后髁骨块的治疗 后柱骨折是由膝关节在半屈曲位或屈曲位时遭受垂直或内、外翻应力, 平台后方受到股骨髁撞击所致[8]。常规的切口对后柱骨块显露困难,需要在后内、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和固定。

3. 3 重视半月板、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 Shephard等[9]报道在无移位胫骨平台骨折韧带损伤的发生率为90%, 其中80%有半月板撕裂, 40%有韧带断裂。本组病例术中半月板撕裂或移位占59%, 韧带损伤占69.2%, 一期缝合撕裂或失稳半月板、撕裂内侧副韧带, 其他韧带损伤留待二期重建。

3. 4 重视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关节僵硬。除术中缝合损伤半月板[10]、撕裂内侧副韧带的患者术后支具保护6周外, 其他胫骨平台损伤内固定术后患者要进行持续功能锻炼来够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直,并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Schatzker J, McBroom R, Bruce D.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heToronto experience 1968-1975. Clin OrthoPRelat Res, 1979, 138:94-104.

[2] Luo CF, Sun H, Zhang B, et al. Three column fixation for complex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OrthoPTrauma, 2010,24(11):683-692.

[3] 危杰, 刘瑶, 吴新宝. 骨折治疗的 AO 原则.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0:615.

[4] 仲飙,张弛,孙辉,等.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27 (10):900.

[5] 孙辉,罗从风.中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后侧形态学测量.上海医学, 2008,31(5):336-338.

[6] 李占军,周智洋,陈少明,等.多层螺旋CT 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26(9):854-855.

[7] Mcenery,Wilson AJ,Pilgram TK,et 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value of spiral CT coronal plane reconstruction for detectingdisplacement in vitro.Roentgenol, 1994,163(5):1177-1181.

[8] 张成亮,陈德权,谭诗平,等.后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26(2):155-156.

篇8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29例58个关节。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其中退行性骨性关节炎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关节结核3例。均为双膝,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待麻醉生效后,取膝前正中切口,自髌骨内侧缘切开关节囊,切除滑膜,松解平衡内外侧软组织,将髌骨翻向外侧,清除半月板叉韧带组织,股骨诸面及胫骨之截骨,试关节屈曲间隙与伸直间隙相等,内外侧软组织平衡适中,搅拌骨水泥,安装假体,固定后修整髌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髋骨是否转换,放置引流1枚,逐层缝合。同法行另一侧膝关节。

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早期(手术当日~术后第2天):抬高患肢,膝关节伸直以防止屈曲挛缩,同时防止患肢外旋和足跟受压,并保持足高髋低位。此期可行股四头锻炼、直腿高举锻炼、踝泵动作及伸膝动作。

术后中期(术后第3日~术后第2周):术后第3~7天,此期锻炼目的是加大关节活动度,其次是恢复肌力。此期可行膝关节主动贴床屈伸训练及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术后8天~2周,此期重点是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术后3周:进行患肢行走步态锻炼和患者平衡能力训练,同时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此期患者可拄助行器在平衡杠内行走,亦可行有支持的屈膝锻炼,或固定自行车蹬车运动。

术后第4周~3个月内:在轻度坡面上独立行走,除屈膝功能训练之外,还应进行伸膝功能训练,同时尽量独立完成穿裤、袜等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①锻炼的疼痛与水肿:锻炼活动后,可能会有疼痛及水肿发生,可将冰袋包于毛巾中冷敷,再抬高患肢,锻炼仍继续,同时应予病人心理支持。②由于患者的年龄承受力不同,因此术后功能锻炼的进程也应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③康复训练期应注意增加饮食营养,合理休息,每日功能锻炼的强度以次日不感觉疲劳为度,预防假体松动,告知患者术后2个月内避免坐矮凳,体胖者劝其减肥,应避免跑、跳、背重物等活动,防止膝关节假体承受过度压力。④

出院后仍需坚持康复训练。

讨 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强直或屈曲挛缩等疾病的有效方法[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医护人员及时全面的指导,深入细致的康复护理,病人有效的配合功能锻炼是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手术疗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篇9

【关键词】脊柱侧凸;术后;康复训练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数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前后凸、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1]。脊柱侧凸作为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等各个领域都包含专科性强的理论,尤其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开展康复训练知识的宣教不仅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而且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共接收脊柱侧凸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女44例;最大年龄25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12.6岁;其发性侧凸52例,先天性侧凸11例,其它4例;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5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胸椎侧凸42例,腰椎侧凸4例,胸腰椎侧凸21例;术前Cobb氏角,最大120度,最小45度,平均50度。

1.2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48个月,术后Cobb氏角最大45度,最小20度,平均25度。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活动功能异常。除一例发生感染外(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发生。

2术后康复训练

2.1肺功能训练患者多有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在术后,特别是全麻后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炎,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第1天起进行肺功能训练。①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端屏气片刻再用力连续咳嗽2-3次,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②吹气球方法: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将肺内气体用力吹入气球,3次/d,每次15min;③吹乒乓球方法:将3-5个杯子装满水,乒乓球放入杯内,嘱患者将漂浮于第一个杯子内的乒乓球深吸气后吹入最后一个杯内,每次练习10min[2];④向装有水的密封瓶内吹气:方法:密封瓶内装半瓶水,将吸管一根插入瓶内,深吸一口气后将肺内气体吹入吸管,见水面出现水泡为有效,2次/d,每次15min;⑤扩胸运动:注意进行该运动时两肩尽量后伸,2次/d,每次15min。

2.2胃肠功能训练腹胀是胸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胀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3]。术后当日起,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腹部按摩法:指导病人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2次/日,30min/次。②做自主收腹、缩肛活动,3-4次/d,5-10min/次。

2.3肢体功能训练(1)术后1-3天,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脊柱轴式翻身,1次/2h。②四肢屈伸功能训练,2次/日,10-20min/次。③股四头肌舒缩运动,3次/日,10-20min/次。(2)术后3-5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颈后伸前屈、侧旋侧屈,4次/日。②耸肩活动,以肩关节为主,进行上举、外展、旋转活动,4次/日,10-20min/次。③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3次/日,15min/次。④对抗性直腿抬高运动外加阻抗力训练,3次/日,10min/次。(3)术后5-7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五点法和三点法腰背肌功能训练,3次/日,10min/次。②上肢抗阻力训练,应用橡皮筋牵拉上肢作肩上举、外展、肘屈伸活动,5min/次,3次/日[4]。(4)术后7-14天日,行飞燕式功能训练: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头肩部和双腿同时抬起背伸,形如飞燕,2次/d,30-50个/次。

2.4负重站立训练术后7-14日,可按体形制作上体支具,在佩带支具坐起无不适后可于床边站立片刻,待站稳半小时后,再佩带支具离床活动,进行负重站立训练:①在床旁进行抬腿及屈膝运动,20-30min/次,4次/日。②下蹲运动,勿弯腰屈膝下蹲,注意保持脊柱直立,3次/日。③甩腿运动,双手扶栏或叉腰,前后用力甩腿,交替进行,5-10min/次,3次/日。④倒退缓慢行走训练,10-20min/次,4次/日。⑤体侧运动:双足并拢,靠墙站立,双手中指贴于大腿外侧中线,一侧中指沿大腿外侧中线缓慢下滑,身体逐渐侧屈至极限,然后还原。脊柱向右侧弯者做左侧侧屈练习,脊柱向左侧弯者做右侧侧屈练习[5],5-10min/次,3次/日。

2.5形体训练①坐位训练:两脚平踏地面,背部紧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②站立训练:靠墙站立,双肩及髋部紧贴墙壁,抬头挺胸,收缩小腹,保持双肩等高水平。③卧位训练:睡硬板床,侧睡时双膝弯曲,两腿间夹一枕。仰卧时膝下垫一软枕。④跪位训练:左、右偏坐,轮流进行。左侧凸者,重点练右侧偏坐;右侧凸者,重点练左侧偏坐[6]。

3小结

脊柱侧凸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是脊柱侧凸康复的必要保证,把康复训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术后活动强度因人而异,应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忌简单、粗暴,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有平.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3-45.

[2]周智.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5-176.

[3]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4]李雪平,钱兴皋,刘方刚,张辅才.脊柱侧凸矫形术的康复治疗操作规程[J].现代康复,2001,5(12):86.

篇10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关节镜辅助;髓内钉固定;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4-83-02

股骨髁上骨折[1]是临床常见骨折,分屈曲型和伸直型。2006年1月~2008年10月本科采用关节镜辅助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0~62岁,平均34.6岁。左侧7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股骨髁上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8例;屈曲型16例,伸直型2例。其中3例屈曲型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法复位及简单外固定后恢复正常。受伤机制: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伤后7~12d,平均9d实施手术,血管危象经处理恢复正常后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伤侧大腿近侧上消毒止血带,窝下放置圆枕使膝关节保持在30°屈曲位;首先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牵引小腿使骨折复位,然后经膝关节标准前内侧关节镜入路找到髁间窝正中前方髓内钉理想入口,即后交叉韧带附着点前方0.5~1.0cm,垂直切开皮肤、髌韧带2~3cm,使用开髓器在关节镜直视下开髓、扩髓后,选择长短、粗细合适髓内钉插入髓腔,钉尾应与滑车沟关节面平行或者在股骨远端缩进1~2mm。C型臂X光机透视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安装导向器,按照先远端后近端顺序安装锁钉,再在关节镜直视下安装钉尾封帽螺钉。手术完毕缝合切口。

2护理

康复护理前评估及制定计划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个体特征文化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选择功能锻炼方式。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关节镜手术的简要过程及较传统手术比较的种种优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能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同时详细介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必要性,使其对术后锻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取得密切配合。

2.1.2肢体护理股四头肌是运动及稳定膝关节最重要的肌肉,功能锻炼主要是教会患者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术前3d开始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指导患者锻炼肢体肌肉力量的方法、时间及次数,向患者讲明锻炼的重要性,防止术后发生肌肉萎缩,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计划打下良好基础。

2.1.3皮肤护理术前一定要规律饮食,不吃刺激性辛辣食物,避免抓伤、碰伤,避免蚊虫叮咬,如有皮肤发痒、红肿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术前皮肤准备范围要大,由足尖至大腿上半部2/3处,修剪趾甲。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此期锻炼的目的是控制肢体肿胀,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肌肉张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常规应用抗血栓的药物。手术后将患膝下垫软枕抬高5°~10°,膝关节伸直呈外展中立位,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情况下确保患者舒适,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康复锻炼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

2.2.2康复护理手术次日患膝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

(1)踝关节进行有节奏的屈伸和转动运动,转动的方法是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

(2)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患膝的功能状态,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练习终末伸膝锻炼膝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锻炼原则为次数由少到多、锻炼时间由短到长、强度逐渐增强。

(3)膝关节主动锻炼:术后24h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增强肌力,防止肌萎缩,方法为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用力伸膝,绷紧大腿肌肉,持续5~10s,然后放松肌肉,收缩、放松为1次,术后1~3d每小时行20次,以后每3天增加10次/h,直至50次/h,有效指标是髌骨有向上运动的动作;术后24h开始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强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有利于增强患膝的稳定性。

(4)膝关节被动锻炼:膝关节的被动锻炼主要通过CPM机进行,锻炼时的疼痛,会明显降低康复训练的效果。术前运用合理的情绪治疗,在术后康复锻炼中运用全身松弛疗法、行为疗法、鼓励和暗示疗法,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缓解锻炼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抑制皮质下中枢疼痛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使疼痛的阈值增高,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2]。早期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机化,较易恢复,使用CPM在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组织水肿、粘连变性、挛缩方面有显著作用[3]。方法:对于10例单纯股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3d开始应用CPM机每天1h连续被动练习,起始角度为10°~20°,终止角度为20°~40°,在2min内完成一个来回,以后逐步增加活动度,每日增加5°~10°,但要速度缓慢,屈曲度不超过60°。在创口愈合、主动活动膝关节无疼痛时即可停止。

(5)出院指导:术后14d拆线出院。出院前帮助患者制定康复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4]。进行不负重拄拐锻炼,患者拄双拐,用双腋窝撑住杖,先迈健侧下肢,用健测下肢负重,然后利用拐杖移动向前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避免摔倒和外伤。6~12周拍摄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能负重锻炼,禁止剧烈活动,以防意外摔倒。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等可在术后4~6个月进行。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应注意健肢的锻炼,以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期间注意合理的营养摄入,减轻或控制体重的增加;睡眠时将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复查。

3结果

3.1股骨髁上骨折愈合情况

术后随访6~11个月,平均8.6个月,3~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

3.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HSS评分[5],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其中优85~100分,良70~84分,可60~69分,差

3.3随访

本组随访16例,优14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4.4%。

4护理体会

关节镜辅助下髓内钉闭合穿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不仅创伤小,且直视下开髓点精确,可减少并发症,恢复快,效果肯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该类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加强对患者康复知识的宣教,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肢肌力的恢复、关节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96.

[2] 张伟明,陆廷仁,王颖. 心理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005,20(6):354-355.

[3] 王兆霞,李峥. 持续性被动运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运动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B):28-30.

[4] 周敏萍,范宗权,林玉英,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