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法治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法治教育

篇1

心设计,实事求是,

力争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有一个好的开头

检察长李秀菲

按照中央政法委的要求,从今年开始对政法干警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了使我院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这项活动。在教育活动的开始阶段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使全体干警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内容及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五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是每一个干警最基本需要掌握,而且必须牢记、必须铭刻在心的。这五个方面内容的相互关系也是必须掌握的。具体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初始阶段,干警掌握这些内容就可以了。然后,随着教育的深入,再通过学习,逐步对每一个内容进一步深刻的理解。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好社会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习好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采取好的学习形式,使干警乐于接受。如:采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调研笔会等方式。三、要解决实际问题版权所有。要联系实际,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解决自身存在的与社会主义理念不协调的问题,然后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做到边学习,边对照,边改正,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实际效果。四、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长期任务来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理念也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解决的自身存在的和社会主义理念的不协调的问题之后,又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这种现象可能长期存在,我们只能把这种差距缩小,很难消灭,更不会通过一次教育就把问题永远的解决了,那即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把树立社会法治理念教育作为长期任务来抓,才能使我们这只政法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成为人民满意的的检察队伍。

篇2

Abstract: In the social education, the public library plays a pivotal role, the library is a very good place to carry on the social education, now, the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functions of public librar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to enhance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library from the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library.

关键词:图书馆;职能;社会教育;措施

Key words: library;function;social education;measure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53-01

0引言

图书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出现的,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发展着变化。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并服务社会,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社会教育,这也是人类社会所赋予给它的使命。图书馆为了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去供我们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就是终身教育的场所。

1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发挥的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是: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个图书馆,而且每一个区域内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条件也不同,各个图书馆之间没有必要的交流。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公共图书馆不多都在东部经济发展地区,而且公共图书馆大多都分布于城市的老城区,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的出现了很多社区,社区图书馆也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刚刚起步,社区图书馆的数量还很少,资源也非常有限;在一些农村还开设了农村图书馆,但是收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运行经费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村图书馆都很难发挥出其作用,并处于停滞关闭的状态;在一些中小学也开设图书馆,但是由于学生都处在学习紧张的状态下,学校一般不会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因此图书馆的职能也难以发挥;在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他们的资源优势使得这些地方的图书馆内容丰富,但是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2如何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1 强化学习氛围,营造书香氛围公共图书馆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要注重以充满文化特色的环境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一个良好的、充满文化和学习气息的人文环境,是吸引读者的举措之一。名言警句,书画长廊,丰富多彩的宣传、导读,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有一种静馨雅俗的心理效应;典雅的建筑风格、柔和的灯光、宜人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空气流通,宽敞合理的借阅合一的布局,让读者有一个舒适的、方便的读书环境;还有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等等。

2.2 提高藏书质量,加快信息服务建设图书馆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信息交流融为一体,成为知识物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激烈竞争的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要生存和成功,就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公共图书馆正是培养人们综合素质、开发创新能力的最佳课堂。图书馆是人类文献信息集散地,应最大限度地开放教育资源,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只有在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同时,扩大藏书数量,提高藏书质量,同时,加快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做到使学习者能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并提供完善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

2.3 提供学习交流场所,提高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效益。

人与人的相互交流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需求。图书馆被称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是因为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文化交流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可以互相交流文化知识也可以探讨学术知识。图书馆的设施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图书馆设置的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报告厅、会议厅、展览厅、视听室等,成为社会成员相互之间或与专家学者之间在思想、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进行直接交流的最佳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知识与趣味的学习交流平台。

2.4 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素质,构建一条通畅的读者沟通渠道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重要被广大的市民们重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就是这个道理,知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图书馆作为科学、教育、文化等知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积累知识的主阵地,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在知识的创造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作用非常的巨大,他们决定着图书馆能否发挥出自身的社会效益,优秀的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促进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提升。因此,图书馆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必须选用一批高水平的图书馆管理员,成功的图书馆背后靠的是优秀的馆员团队。如果图书馆员缺乏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就难以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情报调查分析、预测和专题文献检索。而且,随着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新型学科的不断出现,要求馆员最好能掌握更广博的学科基本知识,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专业技能,接受继续教育,构建一条通畅的与读者沟通的渠道。科教兴国,不仅仅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图书馆更是一个终生教育的场所,社会教育职能将是它永恒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肖希明.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J].图书馆建设,2006,(01).

[2]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01).

[3]石凤.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提升社会教育职能的辨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4]王余光,李雅.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述略[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02).

[5]李莹波.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6]王军.公共图书馆构建和谐社会之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01).

[7]柯平,洪秋兰.图书馆发展研究的新视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04).

[8]王丽颐. 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 2007.

[9]龙梅宁.发展社区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探析[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 2007.

篇3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接受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的含义。法律知识比较单调乏味,如果对学生照本宣科地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或者借助于听一两次法制理论教育讲座,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那样的教育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不能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用消极的方式去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品德与社会》教材安排了相当丰富的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征,充分利用品德课的资源,对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遵循教学计划和不改变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情况下,对学科内容的知识进行巧妙设计,努力寻找切入点和渗透点,向学生讲授该课知识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融入进去。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会集体小主人――自主选举班委会这一课的时候,我利用教材和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班的学生自主选举班委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民主选举的方法,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体会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信任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课,利用书本上的案例:广州发生了严重的“假酒中毒”事件,导致50多人中毒,十多人死亡。在向学生讲授诚信是一份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则,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保护产权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可以解决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上专门设置时间进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不仅丰富了主课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课时少、教学容量大是当今义务教育的一大特征。如果法制教育的内容根据主课的内容而确定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也无须重新编制专门的法制教材,通过教师对主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就能实现法制教育;第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律知识本来就是抽象乏味的条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法律条文通过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绎,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实用化,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讨论,透过实例,掌握法律知识。例如,我利用《法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事例:我们社区有一个叫玉娟的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家里的人不打算让她上学,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店里打工。让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问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玉娟的父母让孩子辍学打工这种做法对吗?孩子们都说不对,玉娟应该上学读书,但是,至于为什么不对,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于是我就相机给孩子出示有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玉娟的父母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其次,玉娟的大伯也违反了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明白了自己原来享有如此重要的权利。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品德教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习得知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

篇4

[关键词]:创新教育 图书馆 社会教育职能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从创新教育内涵来看,它强调对人才的培养与人类活动特征,因此可以说,创新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类素养为目标,以符合人类客观发展规律为指导的教育方式,是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新型现代教育的手段。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当代教育尽快实现由过去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向更加重视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现代教育转变。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其社会教育职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活跃文化;二是图书馆在社会中是一所不受年龄限制,对全民进行终身教育的大学校。可以说,图书馆是利用掌握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从而成为面对最广泛人群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的最理想场所。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1.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同样肩负着创新教育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力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它在发展学生个性、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服务本身是一种创造过程,图书馆在服务中以自已特有的文化形态吸引读者,永不休止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帮助辅导,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课堂。指导学生利用好这个课堂,能广开思路,活跃思维,提高智力水平,毫无疑问,这些”知识”、“信息”的拥有者和利用者,将是创新教育的直接推动者和受益者。

2.图书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记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的文化,存储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我国传统文化历久不衰的事实昭示我们,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华经过了几千年的锻造和考验,显示了中国人高度的智慧和修养。历史事实证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大力发扬而不是随意抛弃。正是因为图书馆有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丰厚资源,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

3.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创新品质的培养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有序的信息资源,它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而且还为读者提供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自我教育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图书馆优良的学风,安静浓厚的学习气氛,师生互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埋头学习。图书馆长期以来开展读者工作,重视教育和培养读者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读者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分解、加工、整合成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的创造力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二、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途径与方法

1.完善馆藏建设,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创新教育的知识源泉,随着现代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种文献载体层出不穷,为适应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图书馆必须健全藏书体系,实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注意藏书的兼容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拆除学科的人为壁垒,鼓励、支持读者跨学科、跨专业阅读,建立起完整合理的馆藏结构是为读者提供良好服务的保障。首先,应通过广泛宣传、座谈来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利用率;其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馆藏资源,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最后,加强特色化资源建设,注重专业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2.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高创新服务手段

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更好地适应创新教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更好地为创新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节奏越来越快,对效率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以适应社会公众对创新教育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项新技术也在图书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不少的图书馆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复制复印技术等现代化设备,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应用新技术全面升级读者服务,从而实现了市民无需到馆,即可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方式,享受到数字图书馆提供给人们的多渠道、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

3.全面提高馆员素质,不断适应服务需求

在文献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过渡的大趋势中,图书馆员就是信息导航员,是沟通馆藏图书和读者的桥梁,是图书馆教育职能实施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他们不但要传递信息,而且要生产信息。图书馆员的能力构成和知识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递与生产的质量。但是,作为现代文献信息管理者,光具有图书文献服务工作经验和朴素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图书馆员必须知识广博,业务熟练,既应具备理论修养,又要具备不断学习扩大知识的自身修养;不但要有较强的情报意识,还要有获取文献检索知识的能力和开发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更为卓越。

4.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素质是人认识、创造、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它包含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以信息素质尤为重要,其素质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他们的科研及创新能力。为此,图书馆应通过开设文献检索及利用课程,培养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资料的检索手段,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己所需知识,进行检索,获取利用图书文献、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文献利用及对信息的吸收、选择能力,使图书馆为我所用,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极大地促进和满足学生利用书籍、吸取知识的欲望,学生通过有效地收集、处理、运用各种文献信息资料,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促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三、结语

创新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力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它在发展学生个性、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教育本身是一种创造过程,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吸引读者,永不休止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它为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柯平.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1在教材中的位置

人教版本《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59页。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处理

本课题共分三个板块:一是“中和反应”;二是“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本课题的内容稍作了调整,将第三板块“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提到最前面, 先引导学生理解pH的含义及掌握pH的测定方法,再进入本次的探究活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4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酸的性质、碱的性质,那么如果我们把酸与碱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猜想]酸和碱会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呢?

[学生回答]通过实验来证明。

[学生实验]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HCl。

[学生提出问题]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我们很难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教师引导]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如NaOH与HCl的反应,那我们能否证明NaOH溶液与稀HCl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共享]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老师和同学对该方案进行分析讨论。

方案一:

学生1:NaOH溶液是碱性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它会显红色,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最终变为无色,说明NaOH溶液的碱性消失,必然是因为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学生边讲解边动手演示实验)

教师提问:是化学变化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我们如何知道NaOH溶液与稀HCl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可以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引导: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吸取2~3滴溶液在玻璃片上,稍微加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片上的现象。

学生实验并描述现象:有白色粉末生成。

教师:这是氢氧化钠吗?

学生:不是氢氧化钠,是氯化钠。

教师:大家如何判断白色粉末是氯化钠呢?

学生2:前面学过HCl和NaOH在水中都会离解出离子(HClH++Cl-、NaOHNa++OH-),既然发生了化学反应,那生成的白色粉末新物质就应该是Na+和Cl-结合成的NaCl。

教师:回答正确。我们把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之为中和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实质上是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所以有些酸碱中和从表面上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在溶液中滴入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Flas演示:HCl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微观解释)

教师:请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NaOH+HCl====NaCl+H2O。

方案二:

学生3和学生4:NaOH溶液是碱性的,用pH试纸测定其pH>7,每加入一滴盐酸溶液后,都去测定混合溶液的pH,我们应该能观察到pH逐渐变小,从而证明反应的发生。

(由学生3讲解,学生4动手演示实验)

教师:那么,大家能解释一下pH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吗?

学生5:NaOH溶液中含有较多的OH-,随着酸的不断加入,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水,OH-逐渐减少,pH逐渐减小;当酸中的H+将所有的OH-全部中和成H2O后,溶液显中性,pH=7;这时再继续加入盐酸,溶液中的H+增多,溶液的pH<7。

教师: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同学们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酸碱中和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中和反应的实质。我们来看看将HCl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溶液pH的具体变化。

(Flas演示:将HCl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

方案三:

学生6: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不过,用量太少,反应放热太少,温度计测不到温度的改变,我们组选择20mL HCl(1:2)溶液和20ml 5% NaOH溶液混合,可测到温度大约升高了8℃;选择20mL HCl(1:1)溶液和20mL 10% NaOH溶液混合,可测到温度升高了约16℃。

(由学生6讲解,学生7动手演示实验)

教师:能利用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来证明,很有创新。酸碱中和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溶液的用量不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同所放出的热量就会不同。

[教师小结]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都能成功地证明NaOH溶液与HCl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当某一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我们可考虑从其它方面来检验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教师演示实验]向Ba(OH)2溶液滴加H2SO4溶液,观察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的亮度先变暗后变亮。

[教师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Ba(OH)2溶液在水中解离出Ba2+和OH-, H2SO4溶液在水中解离出H+和SO42-,两者混合后OH-和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沉淀,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断减少,溶液的导电性减小,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的导电性为0,灯泡熄灭,再继续滴加H2SO4溶液,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加,导电性增强,灯泡又发光。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

[教师小结]同学们理解得很透彻。下面我们用坐标图来显示H2SO4与Ba(OH)2酸碱中和对溶液导电性造成的变化。

(Flas演示:溶液导电性随滴加硫酸质量的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教师引导]事实上,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解释以下应用的原理吗?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

②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④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碱性的物质(如肥皂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学生讨论]酸碱中和的实质是H++OH-H2O,所以以上应用均可用此解释。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拓展]上网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

5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一致认为效果很好。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

篇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专辑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抓好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确保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学习好、掌握好、贯彻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区司法局党组遵照区委、区政府、市司法局和区委政法委领导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和市委“八项”规定要求以及区委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要求,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针对干警队伍实际,以“抓团结、促和谐、树形象、强素质”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我区司法行政系统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

一、深入调研,制定措施

为了准确掌握干警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状况,自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以来,局党组书记××*同志亲自带队深入到城厢法律服务所、清泉法律服务所等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和宣传动员,亲自与每一位干警交心谈心,掌握干警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及时召开党组会学习传达中央、省、市领导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和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握精神实质,提高认识,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工作正常开展,制定《关于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青司发[2006]19号),发放学习资料,使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层层动员,夯实基础

5月10日,自全省召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局党组在全局干警政治学习会上分两次传达学习了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重点组织学习了省委、市委政法委领导讲话精神,全体干警积极参与学习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6月13日,局党组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街道)司法助理员和各法律服务所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宣传学习了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司法局、区委政法委的文件精神,征求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层层传达和动员的基础上,局党组制定完善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党组书?××疚槌ぁ⒎止芰斓嘉弊槌ず透骺剖腋涸鹑宋稍钡牧斓夹∽椋魅妨耸凳┎街琛⒐ぷ鞔胧⒐ぷ饕蠛桶嘧映稍钡牧档悖仪痉ㄐ姓低成钊肟股缁嶂饕宸ㄖ卫砟罱逃蛳铝思崾档幕?o:p>版权所有

三、领导示范,掀起

篇7

关键词:社会文化;经济资源;职业;社会分层;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罗明丽(1982-),女,江西萍乡人,管理学硕士,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教师;聂伟(1981-),男,江苏邳州人,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政策。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高职教育政策变迁(1979—2010):政策网络的分析范式”(课题编号:12YJC880149)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张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5-0004-04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不同群体因所占的财富、权力等不同而导致所处地位不同的一种社会状态。[1]当今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贫富分化更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更高,分化形势严峻。阶层之间的界限逐渐形成,具有阶层特征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模式也逐渐随之形成。[2]随着我国社会阶层之间鸿沟的拉大,各阶层所占有和享用的经济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也越来越不平等,这种差异同样也映射在教育类型的选择,导致职业教育聚集了大量的社会下层群体。

一、职业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并不明显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表现为个体通过接受不同程度与不同类型的教育与其成年后所从事的职业及社会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有学者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地位就越高,收入也就越多……高中毕业生可能比具有同样背景但没念完高中的人收入高约51%。而大学毕业生可能比具有同样背景但大学没毕业的人收入多76%,‘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比‘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收入多28%。”[3]教育已成为一种身份赋予和社会层级的标识,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个人从教育中接受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接受教育的程度、在教育中形成的能力,都会影响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路径以及今后在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机会。[4]为此,社会下层若要摆脱贫困现状,向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地位高的阶层流动,最快捷、最有效也是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接受教育。通过接受教育获得体面职业所需的资格和品质,从而取得进入高一级社会阶层的条件。

但是,这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表现并不明显。一方面,在理论上,职业教育应该是与普通教育相平等的教育类型,而在现实中,却聚居着社会下层或者弱势群体。正如有研究者尖锐地指出,职业教育的机会似乎更多地是强加给生活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儿童。[5]这个观点虽略有偏激,但却指出了职业教育受教群体弱势的现实。社会下层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接受教育的意识欠缺,再加之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相对匮乏,主客观都不允许子女长时间接受教育。所以,不少社会下层或弱势群体的子女都涌向学制较短、收益较快的职业教育。这是他们下一代摆脱父辈当前社会阶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重要途径,而且成本较低。这些从短学制职业学校毕业的、接受文化教育不足的群体,显然在新环境中解读复杂信息和功能符号的能力也偏低,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技术使用程度较高的新职业时,高文化程度的人口可以及时应变、迅速转行,进入高收入新职业,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则与此无缘,被迫成为职业弱势群体。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过多集中的是来自于社会下层子女,这个现实在无形中再生产着原有的社会阶层,并没有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和缩小阶层分化的社会作用。社会下层子女进入职业院校,毕业后多从事被认为是社会下层的职业,他们只是相对于自己父母的阶层有所上升和流动。但由于父辈社会阶层的萎缩和减少,他们仍然处于社会分层的底部,社会阶层几乎没有实现向上流动。这样,职业教育“就成为社会资源不平等分配合法化的工具”[6],社会分层也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在改变人们社会阶层结构上的局限性,使得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没有呈现出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大的发展,相反却停滞不前或显出萎缩之势。

二、社会分层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划分社会阶层可以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建构理论框架。[7]基于此,我们选取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职业三个角度来考察社会分层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不同阶层间的文化屏障成为人们鄙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根源

篇8

在下步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组织到位。成立专门的“三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工科,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红星区人民检察院开展“三个教育”深化专项整改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教育活动的不同阶段,组织相应的活动。

二是深入动员,确保认识到位。通过召开院党组会、中层干部会和全体干警大会等多种形式,层层发动,深入动员,提高广大干警对开展“三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广泛宣传,确保学习到位。利用检察局域网和学习园地,开辟学习与探讨专栏,为深入开展好“三个教育”奠定学习基础。

四是严格督查,确保责任到位。定期检查干警的学习笔记,收集并在局域网上择优发表干警的学习心得、论文,同时将检查结果与干警的个人考核相结合,进一步调动干警的积极性。

篇9

戴三法在《中国劳动》2015年第10期中撰文,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概念特征和发展现状,认为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应用教育手段满足人们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追求。我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的技能人才。关于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研究,作者认为更多的学者是从职业教育在就业及人才保障方面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综合论述。

基于上述理论,作者指出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贡献:1.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普通教育一起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促进作用: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的关键举措。3.职业教育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发展职业教育,促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增加劳动者收入,建立消费主导型的社会,给国家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大动力。4.职业教育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职业教育可以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5.职业教育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6.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的安宁稳定:职业教育强调就业教育,有效地减少了人员的盲目流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最后,作者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1.营造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2.统筹规划院校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3.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和标准体系。4.加大现代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作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和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国家应该在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统筹规划及体制保障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10

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是检察干部人员在执法实践中日益积累形成的指导思想,观念和心态的总和。比如:检察机关提出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以人为本,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念对整个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就始终起着指导、支配和决定作用。

然而,作为检察职能具体承载者的检察人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指导统领检查实践,贾春旺检察长在全国检察长会议曾这样说:"在检察活动中,能力固然重要,没有本事,不懂法律,愿望再好也完不成法律监督任务。但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执法观,有正确的执法思想指导,能力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能力的提高才会有不尽的动力"。可见,执法理念是执法活动的灵魂,是第一位的。目前,一些地方之所以不愿办案,不敢办案,工作力度不大,办案质量不高,一些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利益面前,分不清私利与大义的界限,以手中的执法权力谋取私利,忘记执法为民的本职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或不完全是工作能力问题,而关键是一些干警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执法理念。

执法理念既然反映着执法人员思想修养,蕴含着执法人员的觉悟,那么,反映执法理念的外在活动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阶段,检察机关究竟在执法理念上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呢。调查显示,一是重打击、轻保护的价值观;二是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观念;三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执法观;四是重口供,轻证据的执法观念;五是以权谋私和官本位的权力观。六是暗箱操作的执法观念等。上述这些错误的执法理念虽表现形式各异,但都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公信度,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