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文化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礼仪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礼仪文化

篇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社交礼仪

中图分类号:C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05-01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转型,诸多利益的纷争,国人道德伦理、人情伦理已经显得非常弱化,严重影响到国人的礼仪素质,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礼仪文化和道德建设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含有诸多道德伦理知识,富含诸多社交礼仪文化[1],对于当代国人的礼仪发展具有诸多的借鉴作用。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中国传统社交礼仪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交礼仪,内容非常丰富,从社交用语、社交场合、社交平台、社交目的、社交行为等方面均能够窥视传统社交礼仪的诸多精华。[2]与现代社交礼仪、西方社交礼仪相比,具有诸多的特色。

中国传统社交礼仪的内容广泛,从类别来分,有君臣之礼、长幼之礼、同辈之礼、男女之礼等等,这些不同层次的社交礼仪,有着非常严格的社交礼仪规则和习俗。从具体的社交礼仪场域来看,要注重社交中的称呼用语、语言表达,注重社交场域的座次安排规则[2],注重社交鲇蛴貌偷睦褚堑鹊取

二、中国传统社交礼仪的当代价值和开发利用的注意事项

(一)中国传统社交礼仪的当代价值

1.从思想文化视角思考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当代中国的公民教育。[3]传统社交礼仪富含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其中关于人的思想道德要求非常多,因此,传统社交礼仪具有很强大的思想文化功能,能够推动当前中国的国民教育,推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2.从社会层面来说

中国传统社交礼仪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文明社会、法治社会的建设。传统社交礼仪非常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非常重视人情人际关系的善意发展,这种以和为贵的社交礼仪能够促使社会各个阶层的交往和谐发展下去,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助推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从礼仪本身发展而言

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向现代社交礼仪发展。传统社交礼仪内容内涵非常丰富,从建设方式、价值取向和内容等层面为当代中国社交礼仪发展提供诸多的资源,尤其是传统社交礼仪的和谐互尊互敬至上的价值取向、诸多严格的礼仪形式,对于当今中国现代礼仪的规范化发展能够提供很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4.从国民的现代素质视角来思考

中国传统社交礼仪文化的推广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激励个体成长。中国传统社交礼仪对一个人的社交往来作出了很多的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对一个人社会能力成长、对于一个人的个人修为发展具有很多伦理道德的引领约束作用。因此,传统社交礼仪对当今国民的成长发展具有很大助推引导作用。

5.从家庭关系层面讲

传统社交礼仪也包含了丰富的家庭关系处理方法和资源,对家庭内外的关系和交往做了诸多详细的规定。通过这些传统社交礼仪的规定和约束,能够维系一个家庭基本的运行纽带。

6.从国家层面上讲

传统社交礼仪的推广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传统社交礼仪其实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传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

(二)开发利用传统社交礼仪的注意事项

传统社交礼仪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当今中国理应好好发扬光大。不过,在开发利用传统社交礼仪时,我们从社交礼仪场域的话语表达上,要注重筛选,注重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注重与时俱进;从社交礼仪的形式上,我们务必要注重结合西方现代礼仪的发展,将中国社交礼仪的形式不断创新和完善;从社交礼仪的价值理念上,我们务必要注重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代公民教育等结合起来,将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融入其中,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社交礼仪发展取向;从社交礼仪的思想上,我们务必要积极吸收现代文化、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等三大文化系统中优秀有益的东西和成分,坚持现代开放多元的社交思想文化,推动传统社交礼仪容纳一切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其文化性和思想性。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当今国民道德素质与社交往来的发展引导具有诸多价值,对和谐社会构建也具有很大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努力根据四全战略的要求,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文化资源,不断推进当代国民现代礼仪素质发展,推进当代中国社会礼仪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丽莉.中国传统礼仪的蕴意及现代价值[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6):111-112.

篇2

[关键词]民办学校 礼仪文化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146-02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即礼仪文化。中国礼仪文化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认为,礼仪是一个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礼仪在文化教育之中的重要性。

一、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

社会各个阶层都感知到了缺乏礼仪方面的教育对人际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知书达理”本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现在的状况却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学生不知道尊重老师,人和人之间普遍缺乏尊重。尊重是通过礼仪来表达的,尊重没有了,礼仪也就不存在了。行为失范和道德水准下降,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病。加强礼仪文明的重建和礼仪文化的教育已是十分迫切。

二、民办教育更要重视礼仪文化建设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重视学校礼仪文化教育,努力培养自主特色的礼仪文化课题,有着比公立学校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和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民办学校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更好应对教育市场竞争的需要。这种教育市场的竞争不仅存在于民办教育学校之间,而且现在在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应付自如,不仅要很好地生存,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表面上看,学校之间的竞争往往体现为学校的经济实力、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成绩、学生生活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学生就业升学水平等,但是这些都不是一个学校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有没有创新特色的校园文化才是民办教育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而要走出一条有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之路,礼仪文化建设这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民办学校的发展开始由规模效应转向品牌效应,并且慢慢地步入了理性、健康的发展之路,没有内涵的学校终究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我国民办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复兴以来,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及家长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和客观,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也日趋规范和严格,特别是民办教育的承办者和管理者也日趋成熟和科学,民办教育已经度过了仅仅依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漂亮的校园环境、优越的办学条件甚至是违背事实的教育承诺来招揽学生的时期,如今的民办学校已进入了由规模效应向品牌效应转变的时期,学校必须走出一条有自主内涵的理性健康发展之路。而礼仪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很好渠道,对于学生而言也能更好地展示个人魅力。

第三,虽然我国的民办教育仅有20多年的短暂历史,但是它却经历了许多风雨,一些民办学校倒闭了,一些民办学校艰难维持,而一批民办学校在风雨中经受住了考验,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对这一批学校的考察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发展势头良好的学校总是能够着眼于未来,遵循科学教学规律,高度重视学校礼仪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那一些倒闭的民办学校往往是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违背科学的教学规律,不重视学校内在素质的提升,把学校当成谋取利益的工具。

三、民办教育加强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一)民办教育办学有其先天的优势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教育的办学时间相对较短,较少地受到办学历史、传统的限制和业已存在的师生消极关系的影响,所以民办学校有很强的主导性,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自己的办学理念来办学。在办学体制上也更为灵活,学校的管理者享有充分的自,无论在办学资金的有限调度上,还是在职工的任免上和部分课程的设置上,都有比较大的操控空间,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文化建设上,物质文化的建设、文化社团的组建及重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可以集中人、财、物等力量,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的突破。民办学校的生源范围比公办学校的要广,老师更是来自全国各地,这些老师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差异明显,天南地北的老师聚在一个学校,带来了全国各地背景不同的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教育理念,多元文化的冲撞融合有利于形成一个民主、开放、现代的学校文化氛围。

(二)民办学校有其先天优势的同时也会具有一些先天的不足

短暂的办学时间导致缺乏深厚的底蕴和厚重感;生源的压力导致学校的文化建设急功近利;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的高流动性也是学校没有一个稳定的文化建设团队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民办学校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健康的用人机制和深入人心的文化理念。

四、如何加强民办学校的礼仪文化教育

(一)老师教育应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以身示礼”,只有让老师懂得并遵循礼仪文化,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礼仪文化教育。这一点在欧柏泰克计算机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每一年欧柏泰克学校的管理者都会邀请专业的礼仪文化教师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只有老师们把礼仪作为一种习惯,学生们才能把礼仪作为一种习惯。第二个方面,把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内的礼仪教育,是学生系统接受礼仪知识教育和训练的良好途径。要加强礼仪课程教学必须要健全礼仪教师队伍,丰富礼仪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并且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入学的新生围绕个人仪容仪表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自律礼仪等方面进行;中年级的学生以礼仪实践、礼仪主题活动为主;毕业生以形象设计、面试礼仪、求职礼仪、入职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等为主。如果能够以这种分阶段的课程来进行礼仪文化学习,学生们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会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因此我们看到在欧柏泰克计算机学校的课程里有一门专门的礼仪文化教育课程――职业导向训练课(简称COT课程),并且把这个课程按照年级来分阶段进行学习,学生在专业课程的教育和训练下,获得了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二)开展礼仪文化主题教育

礼仪不仅是塑“形”的工程更是塑“心”的工程,它需要滴水穿石的耐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培养,所以对于学校来讲需要架构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全面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配合,进行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教育。主要围绕感恩、诚信、公德、责任、尊重教育等方面进行教育。比如,欧柏泰克计算机学校就经常开展感恩励志讲座、感恩作文比赛等活动,来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尊重他人。

(三)开展校园礼仪文化社团

校园文化的建设跟学生组织和社团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就要从学生自身做起。比如:以学生组织或者礼仪社团牵头开展文明礼貌评比、寝室文化评比、教室文化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校荣辱观。在欧柏泰克计算机学校就成立了校园社团组织和第二课堂,通过优秀学生的带领使礼仪教育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四)引导学生参加礼仪实践

礼仪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要落到实处。在进行系统礼仪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必须引导学生参与礼仪实践活动。因此,在礼仪行为规范训练时就要创设情境,比如进行“如何做客”的行为训练时就要要求学生准确用好“您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并不断指导学生学会让座、开门,端正走姿、坐姿等,使学生不仅语言文明而且落落大方。欧柏泰克计算机学校在全校制定了一个早迎制度,早迎队伍由老师和学生会的干部组成,每天早上用“早上好”“老师好”等文明用语打招呼,让每天上班的老师和上课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礼仪文化的氛围,并且在学校成立了礼仪小组,让礼仪教育之风随着礼仪小组的步伐吹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在当今和谐的主题之下,礼仪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一种说法:进入新世纪必须要拿到四张通行证――会电脑、会外语、会驾驶、会礼仪,为了培养符合新世纪新型人才标准的学生,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使学校的发展更科学化、健康化。

[ 参 考 文 献 ]

[1] 社交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我国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形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务院《通知》中的这段话,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以及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作了精辟的阐述,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领会。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我国在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视其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并光大下去。

进入新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清楚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反对文化全球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且日益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因素,国际上已公认文化影响力为一国对外交往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若占了上风,这个国家就可能占有影响其他国家文化发展的主导权,占有未来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如果这样的国家在政治上追求霸权,那么这种文化优势就会演变成为推行其价值观念、实现其政治霸权的工具。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罗马强权、英国强权和美国强权,它们无一例外地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同时辅以强大的文化形态来推进自己的强势。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若失去了自己的传统,它就必然会在这种强势文化的进攻面前丧失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守住固有阵地的能力,就会沦为强势文化的附庸,最终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丧失自己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把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到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高度,提高到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作为国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中国传统文化本来是世界上的强势文化,曾经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数百年来,中国落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综合国力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中国经济的对外影响以及对外贸易额连创新高相比,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却显得式微,存在严重的赤字。比如,有资料显示,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额之比大约是10:1,仅2005年,我国与美国的版权贸易额之比竟是4000:24;影视音像制品更是如此,近五年中国进口影片4300余部,而出口影片却少得可怜。中国无意在世界上谋取霸权,但是倘若中国的经济振兴和文化复兴长期不协调,在世界文化中占不到应有的份额,我们也难圆世界强国之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庸置疑,与我们对自己的国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弘扬不力有关。应该说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但是相比较而言,包括文化在内的精神需求却相对滞后,表现为一些人精神空虚,文化浅薄,眼光短视,以虚无主义态度对待民族传统,对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更是不屑一顾,甚至在诸如“旧城改造”等光环的掩护下对文化遗存加以破坏,令人扼腕痛惜。

篇4

关键词:文职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建设方案

站在时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着眼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突出强调要切实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对于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随着军队院校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非现役文职人员走上教学岗位。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文职教员实战化教学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实战化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实战化教学意识不足。

目前文职教员主要从事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课程教学内容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联系实际较少。加上文职教员缺少部队生活学习经历,缺乏对实战的认识,不懂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围绕武器装备搞教学,没有采用实战化教学方法手段,整体实战化教学意识不足。

2.不了解武器装备。

随着近几年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深化,院校自上而下有了较为浓厚的实战化教学氛围,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实战化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联系武器装备不紧密,实战化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的问题。由于没有学习过武器装备,不了解武器装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缺少实战素材,文职教员实施实战化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几乎只能生搬硬套贴近武器装备,讲一些空话套话。

二、培养计划

文职教员从走上工作岗位,就要经过一些培训和学习,才能从一名新教员逐渐成长为适应新形势教学要求的老教员。为了加快文职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建设,结合学校目前在培养文职教员方面的政策和学校现有的条件,可以分阶段为文职教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1.入职培训阶段。

军校招收文职教员近10年历史,各个院校已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文职教员培训模式。对于新晋文职教员,我校会对他们统一进行入职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学要素培训,培养他们的基本教学能力。教学形势发生了变化,入职培训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为了深化实战化教学的意识,可以增加现有入职培训的培训周期,在完成基本教学能力培训之后进行实战化教学专项培训。实战化教学培训包括参观武器装备、随堂听课等环节,让新教员对贴近装备、贴近实战教学有一个初步印象;通过举办实战化专题讲座,强调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强化文职教员实战化教学意识。

2.前期学习阶段。

我校文职教员在经过入职培训后,会由教研室指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员作为新教员的导师。新教员跟随导师听课学习,导师负责培养新教员的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管理、课堂授课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能力。导师周期一般为2年,导师制对于加快新教员教学能力建设具有直观效果。为了让新教员更方便贴近武器装备教学,可以将现有的导师制模式改变成1+1模式,即第一年指定教研室内部导师,第二年跨学院聘用相关专业系导师。跟随专业系导师听课学习,便于了解武器装备,便于学习实战化教学方法手段。相τ来的导师制模式,增加专业系导师,就架起了文职教员与武器装备和实战之间的桥梁,让文职教员可以有目标的学习提高,这对加快新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中期提高阶段。

新教员在经过前期的培训学习后,已基本具备实战化教学的能力。为了让文职教员更直接了解武器装备,我校实施了文职教员跨学院到专业系代职机制。专业系代职机制,就是文职教员直接参与到专业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中,可以更加细致的学习研究武器装备,能够获得更多武器装备素材。把这些实实在在的武器装备素材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杜绝空洞的贴近武器装备。目前文职教员在专业系代职周期为一个学期,但每次安排代职人数较少,以至于大部分文职教员在工作好几年以后才有专业系代职的机会,这样增长了文职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建设的周期,不利于快速提高文职教员队伍实战化教学水平。在学校条件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提前文职教员专业系代职的时间,在工作第三年即可安排代职,同时增加每批次代职教员的人数,力争让文职教员可以较早完成代职。随着规章制度完善,资源丰富,条件放开,甚至可以为文职教员提供部队代职机会,让他们亲身体会部队生活,直接参与部队的训练演戏、战场抢修,这将为文职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宝贵经验。

实战化教学是军队院校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非现役文职人员走上教学岗位,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提高非现役文职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的建设方案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校现有的文职教员培养机制为模版,对各个阶段的培训模式进行了升级和扩展,串联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对院校文职教员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要:多元文化政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社会和谐和教育平等。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建构主义对多元文化教育有着指导意义。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为蓝本,从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这四个原理出发探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多元文化并存是当今世界各多民族国家共有的现象,但各种文化在同一社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各有不同。在西方,由于少数民族对主流文化同化的抗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很多国家开始实行多元文化教育。

笔者发现,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提倡的一些教学观可以应用到多元文化教育中。他主要依据社会相互作用和文化环境来解释学习,认为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工具和活动影响个体的发展和学习。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借鉴该理论中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这四个原理的启示可以改善多元文化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及移民的教育问题。近年来美国教育界对多元文化教育这个主题给予了较多关注。本文主要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为蓝本,探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及其维度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有多种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多元文化教育是通过学校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公平;狭义的多元文化教育则是通过学校教育促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特殊学生的教育平等。(靳淑梅,2010)

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学者詹姆斯·a·班克斯(james a. 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1)一种教育思想或理念:所有学生,不论他们属于哪一类群体,譬如在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或属于某种特殊群体(例如有精神障碍、失聪、失明的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在学校中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2)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它规划并引起学校的改革,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取得成功的平等机会。(3)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说明它努力去实现的理想目标,例如教育平等和废除所有形式的歧视——在人类社会中短期内不能完全取得,需要一个过程。(白亮,2009)由此可见,多元文化教育目的在于改变整体学校的环境,使来自不同种族的不同性别的学生、身心残障学生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享有均等教育机会。而且这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不仅需要学校,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

班克斯(1999)在他的《historical development,dimensions,and practice》一文中探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主要维度,即内容整合(content integration)、知识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减少偏见(prejudice reduction)、公平教育(equity pedagogy)及授权式多元文化(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内容整合是指教师使用各种不同文化的实例、数据和信息。例如讲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作出的贡献,选用教材中包含大量非主流群体的作品及女性作品等。知识建构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及如何受到种族、民族和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的。减少偏见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包括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包括更民主宽容地对待他人。公平教育则是采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促进不同民族和社会阶层的学生获得学业成功。有证据表明,某些民族和种族群体,尤其是墨西哥裔和非裔美国学生,采用积极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效果最好。授权式校园文化指学校机构设置和实际运转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及促进其情感发展。例如,取消分轨制和能力分组,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而非对他们乱贴标签。

二、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的现状

曾有数次学业成就测验研究表明,非裔美国学生、拉美学生及土著印第安学生的测验分数明显低于欧裔和亚裔美国同学,这与上述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非常一致。

现在,非裔美国人、拉美人及白人儿童之间的学业差距正在以缓慢的速度缩小。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但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不同民族的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成绩上的差异基本稳定。同时,他们在sat上的成绩差异也在减小,但速度同样很慢。

为什么非主流群体家庭的学生成就测验成绩远落后于欧裔和亚裔的美国学生?原因有经济、社会、家庭、文化及学校对他们不公正的对待等。许多非主流群体居住的社区普遍存在着长期失业、无业及工薪微薄的现象,对其家庭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个不利条件是他们所能进入的学校,如市郊、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甚至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欠佳、合格教师过少且学生人数过多。通常,少数民族学生之所以表现差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其文化背景不一致。而学业成绩出众也很可能不被学生所在的群体认可。相关研究发现,在许多非裔美国学生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他们中努力学习的孩子会被同伴指责为“模仿白人”。相反,许多亚裔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出色的学业成绩,因此会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于是,许多亚裔儿童在学校里表现非常出色。非裔美国人、土著印第安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一般喜欢与他人合作,他们在合作条件下比在传统竞争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如果学生的母语和方言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则他们可能会降低对学校的认可度。另外,由于对非主流群体家庭的学生抱有低期望,同时也是出于好意,教师或管理者将这些学生不恰当地安置在低能力组中或进行分轨,或让他们接受某种特殊教育。学校的低期望导致了学生的低学业成就。

非裔美国学生、拉美学生及土著印第安学生的低学业成就也许只是暂时的。近几十年来,随着非主流群体逐渐有了稳定的经济保障并跨入中产阶层,其后代的学业成就将有望与其他群体保持相当。而学校这个中产阶层机构具有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的功能,它所要做的就是为贫困儿童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学校若要提高非裔美国学生、拉美学生和土著印第安学生的学习成绩,则应实行全面的教育改革或采取一些已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措施。

三、社会建构主义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代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有很多有益的启示。他强调个体学习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社会可以对个体学习发展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该理论中有四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即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它和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维度: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减少偏见、公平教育、授权式多元文化等,是内在统一的。

1.社会学习

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指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与成人及有能力的同伴的交互作用来进行的,故主张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不同种族、民族、社会阶层的学生之间应该消除偏见,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后合作学习。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应该倡导双语教育、公平教育,反对能力分班,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能充分接触多样文化的合作学习。

2.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儿童对处于最近发展区中的概念学习得最好。例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时,他们中可能有这样一个同伴,该同伴能在稍高的认知水平上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且在最近发展区内,则他可以帮助或影响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他们自己单独不能完成的任务。可见,比起和学生处在不同认知水平线上的教师,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协助使得学生更容易在最近发展区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取得较快的进步。此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学习中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3.认知学徒

认知学徒是指学习者通过与某个专家的相互作用,逐渐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这里的专家既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比自己优秀的同伴。让学生当老师的“学生教学”是认知学徒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性的学习小组中活动,使较优秀的学生帮助不太优秀的学生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来自亚洲的学生对亚洲文化有比较直观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可以向其他非亚洲文化背景的学生讲解亚洲文化并在讲解中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

4.中介性学习

中介性学习即提供支架的情境性学习。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困难的、现实的任务,然后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以完成这些任务,而不是只教授点滴知识,并期望某一天学生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情境性学习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真实活动中发生的学习。多元文化教育中应利用学校的多元种族特色,让学生置身于和多种族、族群直接接触的情境。身处白人、拉丁美裔和非裔为主的学校或社区的学生,十分缺乏与不同种族和社会阶层团体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可利用影片、录像带、照片等替代性方式。另外,还可以在多元文化校园中举办民族集会或某个团体的特殊庆祝活动,在学习他族文化的同时还能联络感情,消除成见。

综合上述四个基本原理,笔者认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时,在社会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间在最近发展区内,扮演认知学徒的角色,进行中介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容整合、知识建构、授权式多元文化,以达到减少偏见、公平教育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多元文化教育越来越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多民族文化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文化歧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通过文化教育的平等实现政治权利的平等等。总之,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社会和谐和教育平等,类似于中国自古以来倡导的“和而不同”的人际观念。为了能实现上述目标,各国也做了很多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其中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较多。班克斯在1999年提出了多元内化教育的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减少偏见、公平教育及授权式多元文化五个维度。这就为多元文化教育制定了一个较完备的研究框架。

笔者在分析了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状及来自非主流群体家庭的学生在成就测验上的分数远远落后于欧裔和亚裔的美国学生的原因后,认为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等四个基本原理对多元文化教育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班克斯的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维度相辅相成,对改善多元文化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及移民的教育问题及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ennis m.mclnerney,valentina mclnerney.educational psychology:constructing learning(edition 4)[m].sydey:prentice-hall,2006.

[2]james a.banks.dimension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revised from:james a.banks,“historical development,dimensions,and practice”)[m].new york:simon & schuster macmilan,1999.

[3]白亮.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困境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09,(2).

[4]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5]靳淑梅.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实施途径探析[j].黑河学刊,2010,(11).

篇6

(王跃文)以书画为主要内容的美术事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应该大有作为。书画艺术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对真和善的挖掘、揭示、激励和追求,这种力量是美术的根本法则,美的本质是真和善。我国现实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信仰缺失,价值观念多元而混乱,思想浮躁,物欲横流,是非不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文化需要自觉,艺术需要自觉。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书画家要坚持为艺术而奋斗,为文化而奋斗,为社会进步而奋斗。书画作品的第一用途是观赏,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人们得到一种真和善的暗示。收藏是次要的,也并不重要。

《新西部》杂志所采访的这几位实力派书画艺术家我都比较熟悉,他们不是为书画而书画,他们是为文化而追求。马振西所创作的《达摩面壁图》《钟馗捉鬼》,王金如的《观音》佛像系列,张长索的《连年有余》《猫和孩子》等,这些作品,给人暗示的是正义,清净和和谐,文化气息非常浓厚,使人喜闻乐见。

(茹桂)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已经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艺术,是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书法用简约的笔墨线条来表现丰富的韵律和意境,形成独具特色的抽象美,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典型代表。书法更是国粹、国书。书法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肩负着崇高的使命。

中国的汉字书写使得中华古文明延绵至今,依赖汉字的书法艺术在文化的交流中显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兴趣日益增加。据中国人民大学海外文化调查表明,近年来,中国书法第一次超过京剧成为海外人士辨识中国的文化符号。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书法艺术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海外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广大书法家要有国际眼光,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扩大书法艺术的国际影响做贡献。

(杨植)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特征,令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很难与此相提并论。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种抒情的过程。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过程,而不应满足于表层的视觉感受,而必须是一种包括文辞内容,文化含量的内在的深层文化信息的全面体验过程。可以说,“文化是书法的核心”,书法就其技法层面,如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笔墨技巧等而言,已在几百年前就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成为高度完善、程式化极强的认知体系;对后来者而言,王羲之、颜真卿等代表人物至今仍使入无法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已终结,只剩下“书以载道”了。这个“道”的延续和张扬,就是文化的延续和张扬。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它与当代文化相互交织,以其自身悠久的传统、丰富的内涵,在纵向、横向上对其他类别的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如同一颗明珠,使中国传统文化散发出魅力与强光。将书画文化作为陕西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有必要在发展书画文化方面有所作为,并制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建立书画市场。书画作品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被^们所接受和追求,但毕竟是艺术品、奢侈品,是需要先吸引入眼球,才会有购买欲望的。因此,书画展销必须选在人气集中的又不影响交通的、安全的地方。将书画市场置于长安古城之中,要加紧建设,并在集聚人气、方便交通及一些服务设施上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把书画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不能仅限于书画,还应包括装裱、培训以及市场营运等。西安的书画装裱和培训,不仅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从技术层面讲,在国内也首屈一指;从市场的角度看,还包括文房四宝及与书画相应的艺术品,可做成一个文艺类综合市场。

(童辉)我个人认为当代书法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形式的丰富和内涵的退化。内涵就是文化含量。所谓退化,就是无论从展览抑或太赛来看,书法反映出来的都是偏重于笔墨的效果,而淡化了传统书法抒情达意的本质。书法必须以国学为根基,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所谓国学,就是旧学。在古代,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从小就接触到的;而现在的国学教育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了,很多书法家与传统文化都有所脱离。他们往往是学了书法之后再去补传统文化,虽然耗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现在我们搞书法,经常套用西方的概念,把书法纳入一个学科,这就把书法推向一个单纯的造型艺术范畴。如果一味地让书法去接近抽象性,就会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

说具体些文化就是凝聚力,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力。转变领导方式,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夯实基础,注重细节,着力提升。重在提升。西安历史遗存丰厚、人文景观荟萃,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品牌,但仍然存在着基础工作薄弱、要素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等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提升。硬件方面,旅游接待条件、道路交通、娱乐购物环境、城市绿化美化;软件方面,旅行社、景区景点、酒店、旅游网站的经营管理工作,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都是我们提升工作的着力点。难在提升。西安有知名度、有资源,不需要造作、造景、造势,我们的工作要相对容易些,但也正是我们的资源丰富、底蕴深厚,要把文化旅游工作做得更加精彩,做得风生水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有了困难,就不发展!发展就是要在突破一道道难题中行进,也只有通过不断发展、不断提升,我们所遇到的难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为在提升。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要有所作为,不断提升品位效益,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细节决定成败。提升要在细节上下工夫,始终关注各个景点的绿化、卫生、秩序,以及景点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的质量等细节问题,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履职尽责、用心做事。只有这样,西安的形象才能始终保持好,才能更加吸引入。

(罗金保)中西方大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东西方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段的不同,中国画受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影响,绘画表现以造物象外,以形写神,物我造化的情绪化表现手法,清静萧疏,动静和谐,有无互辩的意境,与似与不似的造型语汇、抽象思维的散点透视。集中展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浪漫与智慧,这也正是中国画跟西

方绘画的根本不同之所在。只有经济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因为只有有了文化的浸润,思想决策才能灵光通达,才能向纵深拓展而不失于一叶障目。文化这个软实力与物质经济硬实力宛如人的两条腿,不可或缺,双腿同时走路方能健步向前,而单足跳跃却难持续且带弊端。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比经济的生命力更为恒久,诚如周文王《周易》、老子《道德经》、孔子《论语》、孙武《孙子兵法》、屈原《离骚》、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无不成为现代人怡情畅怀、益智开慧之典范,其文化功用无穷而将再光耀于未来万万年。在历史上就出现过“经济搭台艺术唱戏”之说,以经济搭台而艺术唱戏并具里程碑者则非有清一代盐商与“扬州八怪”相依相成莫属。当时的盐商已是具备相当的审美高度者,以致他们附庸风雅可谓极具诚意,以其雄厚资本托养起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具生命力、最具艺术感染力及文化张力的“扬州八怪”文化艺术流派。造就了郑板桥、金农、李方膺、黄慎等艺术巨星而缀耀于人文的星河中,都是文化艺术不朽的典范。文化艺术有赖于经济基础的支撑,而经济基石则依艺术成就作用而彰显其价值。“扬州八怪”几乎是历史上罕见的将艺术灵感与生命激情演绎得丝丝入扣而才气纵横的文化群体。他们人文气息上接徐渭、山人,下开近现代大写意风尚,我们能目睹其后来者蒲华、昊昌硕,乃至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们写意画风景。使艺术史得以稳步延续而未见断层。

(王金如)当今画坛,不少画家尽管获取了丰厚的经济资本,但没有获得真正的文化资本,仅仅是一个层次不高的画画喜好者。而要获得象征资本则更难,从民族文化精神角度看,象征资本代表了一个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西安要成为一个有新的影响力的“书画文化大省”而自立于国内,决非易事,需要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倡导文化消费将积极引导书画市场,并引导书画市场告别“假书画时代”而逐渐有序化、正规化,意义重大。西安书画应坚持经典性和东方精神性,不迎合经济消费主义的美国风,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本,坚持文化的高品位,拓展我们在国内的陕西文化市场份额。

要发展文化事业,不能等到经济实力强了再去做。经济不发达,同样可以办大文化。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但要想让城市建设得有内涵,让群众生活得有品位,就必须舍得为文化留足空间,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我们的经济没有达到很富裕的程度。文化不能是纯消费的东西。只有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文化,才能可持续发展。文化因素的介人可以提高经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即“产业文化化”。像“全聚德烤鸭”、“狗不理包子”等“老字号”,起一个美名,安上一段典故,就能卖个好价钱;旅游业也必须与文化结合,注入文化内涵,才能散发恒久的人文魅力。

众所周知我们陕西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是挖掘不尽的宝藏。历史文化需要挖掘和保护,更需要传承。我们可以以历史人物、故事、传说和历代名人咏西安等为素材,创作大型文化丛书,这样就极具收藏、馈赠、文献、研究、文物价值,打造陕西人的历史珍籍、文化精品。地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一个村落诠释着一种文化,一个村名演绎着一个传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和合村建区工作的推进,这些非常珍贵的特色文化正在慢慢消失,整理、挖掘、抢救刻不容缓。把原有文化的渊源出处、来历传说、文化特色等整理出版,既定格了历史风貌,又见证了时代变迁。教育部门要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几个家庭、影响全社会的良好效果。文化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承育人,还在于传播弘扬,进而形成精神原动力、发展软实力。传播与宣传最有效的形式莫过于影视剧,一部《白鹿原》一夜之间让西安的白鹿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在自身宣传上坚持打好影视牌,为了更好地传播陕西文化,还可以建立内容丰富的文明网等网站,为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陕西打开一扇绚丽的窗口。

(张长索)说到底书画家画的是自己的学养和文化修为,作为一个诚实的艺术家还必须具备坚守“真善美”的道德底线,维护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入同而不和。”不同就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就是别人说好,你也说好。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张,人云亦云,头脑糊涂,怎么会写出有自己面貌的字、画出有自己风格的画呢?政治家的使命是关注国计民生,艺汞家的使命是,维护艺术规律的真实,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环顾当下,旧时文化生态已然淡逸出新时代历史舞台,而新时代的文化生态尚待填实。我国传统的中国画于今天因继承光大乏力而难与西方油画抗衡,更有我们原本可以一峰独秀之书法艺术奇葩,却有国内“专家”期待着接受西方美学构成而意欲改良,应是以期待与国际文化主流接轨,中国文化的价值标准应由我们自己把握而不必迎合外国人的口味及评价标准。尽管美的存在应是有标准的,而不同类事物之评价标准应当由其自身根植的原生态文化标尺而定。削足而适履实非明智之举。今人对传统文化识之太少、知之太窄,更遑论透彻地领悟传统文化,而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多不能幸免,可见其缺乏民族自信也由此而来。

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工作、发展确实缺乏文化张力,这方面我们远不及美国、韩国、日本。在我们古代先民,无论是上古如红山文化玉勾形龙等玉雕,还是周代青铜器,汉代砖石刻,唐代石雕造像,宋代瓷器,元明青花瓷,明清红木工艺等无不体现并承载了我国先民之丰厚人文内含,而上列文化艺术佳构必然再光耀于未来填补现代人的审美空间,我们的当代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完全可以借鉴。

(骞平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和华夏文化同日而语,七八千年的历史光辉灿烂,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堪称浩浩荡荡,绵延悠长。大象无形,道法自然使得中华文化以其自然的规律延续发展。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在历史上数度辉煌,逐渐形成了完整博大独立的艺术体系,是整个华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终极诉求语言有其共通性但无等同性,坚持民族大我的圆融机智才是大道正纲,最终结果西方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会通于华夏文化的通达睿哲、平淡和谐,这也是人类永恒的心理诉求之一,这种文化心态也恰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一个城市只有做大、做强文化软实力,才能拥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在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受益。一、深入调研,摸清我们的文化底蕴,全面了解“文化惠民”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全面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成立课题组,走访兄弟城市文化产业基地及企业,组织召开座谈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保障等要形成了一系列规划。二、协商议政,为文化建真言,可以召开专门的政协委员会议,对加快发展西安文化产业这一课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形成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意见。在吸纳政协委员建议的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三、勤于交流,提升文化品

位,开设文化讲堂,邀请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政协委员讲授政治经济、艺术鉴赏、身心修养等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政协委员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开展参政议政活动。

(王新昌)在市场经济下,书画家需要生存,所以书画家们的工资收入完全依靠其作品的价位来决定,而这个价位是不稳定的。书画从业人员过亿,没有一个部门能定他们的工资标准。现在有一种说法,把“书画名作”称之为“软黄金”这种说法激发了书画家们的创作热情,同时也给书画从业人员带来了极大压力。同样这包括我们陕西的文化资源不可谓不丰富,但是众多资源都还处于沉睡状态,如何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下硬功夫做好这篇大文章,现在很多人认为搞文化产业就得财政投资,否则就办不了事。其实,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找市场才是出路。让客商来投资,复兴一些历史古镇、打造文化旅游亮点,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企业文化,构建起个性鲜明的工业文化体系,可以形成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环。另外,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连续多年举办产业、企业节庆活动,提升了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扩大陕西的美誉度。文化建设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钱从哪里来,是文化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群众性文化活动找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找企业,商业性文化产业找市场。无论事业繁荣还是产业发展。先拿规划;一旦规划确定,按照市场法则和项目运作规律搞到钱、办成事。要千方百计找到文化与产业的结合点,发挥市场作用、多方筹集资金。要把项目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认真做好策划创意、无中生有、借题发挥的文章,围绕市场需求、现有基础,策划、引进文化旅游大项目,培植新的增长点。

(宋江安)依托古城深厚文化,充分发挥古城书画方面的优势,在书院门打造书画文化中心,将有力推动书院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让书画为书院门增色,形成文化产业,但归根结底人才才是文化产业振兴的根基,始终注重培养、选拔和用好人才,这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如何把文人、商人、官员联系起来才是真正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有这三支人才队伍才可以真正推动发展。第一是商人。充分运用好当地许多人巳成长为资产过亿的企业家,并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秦商现象”。既是陕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活财神,可以通过企业家承办、捐赠、赞助各种文化节庆活动。第二是文人。西安自古就有: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之称,从来不缺文人墨客、志士奇才。当红影星闰妮、苗圃,作家贾平凹、实,著名导演张艺谋等都是陕西人。在当地,也活跃着一批书法家、作家、表演艺术家,他们为陕西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做出贡献。第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最为稀缺的既有文化又懂商业运作的政府官员。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入、也离不开商人。但要把文化做成产业,往往是文人“有想法没办法”,商人“有办法没想法”,还需要一批把“想法”和“办法”连接起来的人。在政府不投钱的情况下,完全靠市场法则和项目运作规律筹集资金,来完成书籍、电影、电视剧等许多文化项目,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是大脑经济。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未来中国最大的财富不是地下的矿产资源,而是13亿中国人的大脑。现在的文化繁荣就是“因人而盛”。要在我们当地形成一个“人才气场”,不断培养和汇聚各类优秀人才。创建区域文化高地,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培养和用好各种优秀文化人才,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全省高层次文化创意、文化经营人才还不多,特别是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必须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力度,尽快造就一支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精通文化产业规律、善于市场经营运作的复合型人才群体。

(赵瑞安)书画家画国画作品,要成为一个作品系列,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可以使人从这些作品之中,洞其把握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体味这一个文化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体现书画家本身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使这些作品,不仅唤起具有相同生活经历的人对那段苦涩而又甜蜜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引发读者由衷的共鸣,而且给没有经历过那样生活的都市人一种回归自然、向往自然的梦想,同时也给继续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后来人留下一段永久的回望。

而我们现在的人说到文化,有人认为会唱两首歌,背两首诗,说几段排比句,就很有文化,这只是浅尝辄止。即便是身怀绝艺的歌唱家、书画家,如果言行粗俗,道德低下,也只能是有体无魂,人们照样说你没文化。文化强弱不是以具体的文化样式而论,而是全方位深度的表现。那种“假吉董吃香、真文物遭殃”的怪相,那些哗众取宠、过度包装的作品,是异化了的文化。

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文化人”方能致远。同样的话题你讲的巧,同质的工作你做的精,同行的关系你处的好,大家就会从内心里勘佩你……实际上,这种由文化所彰显的软实力,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王道”一脉相承,具有一种安近来远的力量。

“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呼唤精神文明疾步赶上。”这些年来,从文化立省到书香城市再到农家书屋,这种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局面让人倍感振奋。与此同时,某些因文化失调而导致的发展误区也令人警思:一些地方不管基本史实竞相争抢名人、建庙造神,把保护传统文化变成了“祖先争夺”;有的地方则不顾客观条件搞大活动大景观大园区,将文化建设异化为“土木工程”。这种种现象说轻了是没文化,说重了就是害文化。

篇7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创新,以企业文化建设的蓬勃活力,凝聚企业挖潜扭亏的强大动力,取得了扎实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

群众路线;典型示范;党员“大V”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党委按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在全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准确定位“主业做强、链条做优、非钢做特”的战略思想,以企业文化建设的蓬勃活力,传出了应对危机,深化改革的“最强音”。宣钢党委书记、董事长迟桂友在专项活动会议上指出:“在全公司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宣钢公司党的建设,统一思想、团结奋进、凝心聚力力争一季度、必保二季度扭亏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面扭亏是我们最大的政治,我们全面扭亏、科学发展根基在职工、血脉在职工、力量在职工。”

1 遇到难关怎么办?党员干部领头干

如今,企业亏损是高悬在宣钢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难关怎么迈?难题怎么解?首先考验的就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随着2014年宣钢企业深化改革大幕的徐徐拉开――机构整合、人员优化、流程再造、管理创新等等让人应接不暇的一系列“组合拳”,打出了宣钢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宣钢人扭亏脱困的“浩浩声势”,打出了宣钢人一往无前,壮士断腕的“雄壮气魄”,更打牢了宣钢人不怕困难,改革彻底的“坚强信心”。

2014年3月初,一份“一二级计量统管整合”的“军令状”,摆在了宣钢领导班子的案头。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为了完成这项重点工作,公司每周在该中心召开“整合工作推进会”,各处室系统汇报整合工作进展情况,生产厂汇报配合及存在问题情况,公司领导对整合工作的开展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意见。自3月5日开始组织设备接收,至3月19日顺利完成,仅仅过去了14个工作日,平均每个参与此项改革项目的工作人员日行程达310公里路程……主持此次整合接收的宣钢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计量科副科长张保红无不感慨的说:“我上班至今已经30多年了,这么短的时间,协调这么多的单位,完成这么多的工作,这还是头一遭。这些天,我们几乎天天连轴转,磨破了嘴,跑细了腿,下午开了会,晚上加班写汇报方案,领导班子自上而下的‘拧螺扣’,我们都拼了。”一句“我们都拼了。”道出了宣钢深化改革的力度,表明了宣钢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作风转变之实。

“遇到难关怎么办?党员干部领头干!”这是一名得知宣钢领导干部带头对自己办公电话和网络权限进行调整优化后发出的由衷感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公司领导班子带头对自己“下刀子”,进行了一系列赢得职工群众拥护的扎实举措。公司电话和办公网络系统全面优化调整,就是公司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和措施。经测算,全面优化调整后,公司电话、网络对外结算费用每年可节约资金30万元左右。30万元的确算不得是什么大数,但是,它传递出一种理念和思路,更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一份理解和支持。曾经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本质上体现的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2 移动互联新时代,党员“大V”“粉”联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究底解决的还是人的思想问题。人的思想和观点如何形成,离不开每天所接收的大量资讯。如今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人们接收资讯信息和传播声音的载体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报纸、黑板报等信息载体,更是在手机移动终端、多媒体互联网络上出现了更加快捷和方便的资讯阅读、互动载体。如今许多职工都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传播到互联网上与他人分享。当然,新兴信息载体的出现一方面方便了职工群众表达观点,分享资讯信息;另一方面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流言蜚语开了“口子”。这些不和谐的声音被一些人利用之后,极大的损害了宣钢的企业形象,影响了社会公众舆论对宣钢的感官认识。

怎样才能正视这样的问题,消除网络流言带来的伤害呢?宣钢公司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必须紧跟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新动向,在互联网上发出正确的声音,引导大家关注宣钢的“正能量”。于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网站顺利开通,让宣钢开展活动的动态信息集中到网站上进行,引导舆论,以正视听。特别是很多党员主动开通自己的“微博”,及时转贴网站上关于宣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闻资讯,吸引广大群众“互粉”,让宣钢党员成为微博“大V”,把持住宣传舆论主阵地,形成对宣钢有利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舆论树立良好的企业新形象。

3 干部的“水平”决定群众的“实惠”

面对宣钢当前十分紧迫的扭亏任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和要求,怎样才能保障职工群众的收入和实惠?宣钢在推行KPI绩效改革的过程中,将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创新、管理能力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为职工群众的利益和实惠设计了一套科学的保障制度与考核方法。

篇8

礼仪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得到提升,礼仪文化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归根结底就是人们的基本行为,要从言行举止入手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出一批批高质量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广泛,良莠不齐,因此社交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

礼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一种行为规范,可将其列入道德范畴。礼仪简而言之就是“恭敬辞让”,其本质就是尊重别人。也就是说礼仪是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化身,是道德的具体体现。[1]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较多,对道德有着自己的认识,但是传统教育一直弱化了道德教育,尤其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使得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怎样使得抽象的道德能够具体化,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礼仪的内涵,将其付诸于实践,成为了当今社交礼仪课程的关键所在。

(二)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交往能力

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制约着现代生活,而人们的日常社交就是通过礼仪来进行规范的。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礼仪对个人在社交中的行为提出了“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交往不失态”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外在气质,也能够使其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从而营造出和谐共处、彼此信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2]

(三)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形象

高职院校除了要关注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程度,也应重视学生的文明程度,将其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处于同一水平上。利益作为外向的表征,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内在的素养、情感,并通过行为、服饰、语言、姿态、表情等最终具象化为直观的礼仪。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向高职院校学生传授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促进他们的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二、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整体设计的构思与改革措施

(一)讲好第一堂课,调整教学内容

礼仪是沟通技巧、行为规范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心理出发,深挖其内涵,使其能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来。社交礼仪课程的第一课非常重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笔者认为,第一堂课可以总结概括为八个字:“慎独、二勿、三省、四非”。这八字箴言能够强化学生自律自重的观念。除了要尊重他人,更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强调尊重的相互性,才能真正与他人和谐相处。这八个字容易记忆,通俗易懂,接受性强。虽表述简单,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二)调整课程设置,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

首先,高校应该开设专门的社交礼仪课程。第一,对于文科院的学生应该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课。在所有专业学生的范围内开展社交礼仪教育,使得全校师生都对道德礼仪有着充分的重视;第二,增加社交礼仪公共选修课的人数容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门公共课,使得道德礼仪规范在每个人心中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和通识;第三,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宣扬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可以开展礼仪知识讲座,观看礼仪录像、表演,小品,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影响。礼仪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教育上,而是在渗透上,学生将认知内化为自身的感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践。

(三)增强礼仪教育的实践

篇9

 

关键词:商务英语;社交礼仪;商务礼仪  

  

交际习俗与礼仪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了解丰富的礼仪知识。因此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方法可以如下:  

一、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进行专门的礼仪训练  

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社交礼仪实训》和《商务礼仪实训》这两门课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礼仪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学内容  

1.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安排课程内容。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与气质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其余章节或自学,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教学内容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社交礼仪实训课程上加入西方礼仪习俗训练;商务礼仪实训上侧重介绍在商务场合上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商务活动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3.礼仪实训因其时间短,及其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有些内容仅靠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礼仪要求,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上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光盘结合观摩分析的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力求系统生动地向学生讲授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  

4.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丰富的案例。  

(二)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开拓动手操作的渠道,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在各种阶段性训练的基础上可举办一次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面试情境模拟表演”,模拟表演的内容由学生自定题材、人员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自写台词、自设场景,进行精心准备并公开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情境模拟表演,可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与实践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能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三)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与实际运用的能力较差。因此,应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成绩上,结合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礼仪实训教学应当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形象魅力大赛,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  

文化因素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将礼仪知识的讲解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篇10

[关键词]职业中学 学生 礼仪教育 内容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81-01

从总体发展角度上来说,现阶段职业中学在礼仪教育方面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集中表现为规范性和普及性不够这两方面。尽管职业中学对于礼仪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有充分的认识,但现阶段职业中学所开展的礼仪教育仅局限在号召与宣传方面,礼仪教育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与空洞,能够进行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教育方式作用之下,礼仪教育自身所具备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目的性特点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与学生生活学习之间联系较少也就导致了礼仪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一、职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分析

现阶段各职业中学开展的礼仪教育并未形成统一性标准与规范,学校往往依照自身教学任务的安排计划,将礼仪教育作为穿插性和临时性课程,作为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下的“调味瓶”。职业中学对于礼仪教育重要性的缺失是导致现阶段职业中学礼仪教育质量总体较低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问题。而对于职业中学学生而言,负担较重的课业学习要求礼仪教育对教育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力求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充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与掌握。具体而言,职业中学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应当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中学礼仪教育应当体现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融合、民族礼仪与世界礼仪的融合

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赋予了我国诸多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国际性礼仪在整个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对于职业中学所开展的礼仪教育而言,不仅需要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国家称谓中的礼仪,同时也应当掌握国内称谓中的礼仪。在礼仪教学过程当中绝不能一味地摒弃传统民族文化,而应当在此过程中借助于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充分激发职业中学学生的民族自豪与自信。与此同时,对外来文化及礼仪也应当抱有恰当的认同与尊重感。

(二)职业中学礼仪教育应当进一步体现社交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中学学生所涉及到的社会交往行为也逐渐增多,这无形之中促使着职中学生要掌握社交礼仪知识,以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现阶段职业中学所开展的社交礼仪教育还不够全面,职业中学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交礼仪大多来自于生活实践或是包括电视、网络在内的公共传播媒介,经由这些途径所获取的社交礼仪无法完全保障其是正确且规范的。从这个角度说,将社交礼仪教育融入礼仪教育过程当中,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将仪容仪表、会面礼仪、语言谈吐、公共场所礼仪以及举止仪态等融入职业中学礼仪教育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能够系统且全面地掌握社交礼仪常识,从而促进其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完善。

二、职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措施分析

结合上文有关现阶段职业中学在开展礼仪教育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职业中学要想面向学生搞好礼仪教育课程,发挥礼仪教育的教学价值,就应当以规范性的课堂教学为前提,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为核心,以良好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为保障,在此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认识礼仪、感受礼仪、了解礼仪,从而学好礼仪。具体而言,应当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中学生礼仪教育应当以规范性的课堂教学为前提

对于职业中学而言,要想发挥礼仪教育应有的教学功效与价值,从根本上来说应当首先明确礼仪教育在整个职业中学教育教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所发挥的意义。必须明确的一个方面在于:礼仪教育绝不能脱离于课堂教学而存在。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在于将礼仪教育纳入职业中学日常教学体系当中,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在规范性的礼仪教育教材以及礼仪教育教师支持之下,面向职业中学学生提供系统且完善的礼仪教育。

(二)职中学生礼仪教育应当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为核心

展开课堂教学的目的绝非单纯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而是将理论性的知识性学习与实践性的操作性学习相结合,这对于礼仪教育的开展而言同样是如此。简单来说,开展礼仪教育的目的绝非仅仅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礼仪形态及行为,而应当将这种礼仪发展成为实践生活中的习惯。结合现阶段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礼仪教育的开展应当将相关知识点融入至具体的活动载体当中,以各种形式丰富内容各异的校园活动及社会活动为切入点,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将礼仪成功转化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