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的本质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危机的本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危机的本质

篇1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需求的提升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率先进入了小康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因此,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的有效载体逐渐组建起来,但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特别是一些城市中心区域,而城郊结合部的社区学院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城郊结合部居住的人群虽然完成了从农业到其他行业的转换,但也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对他们而言,迫切需要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和训练新的技能;同时由于社会的经济转型,出现了大量下岗工人,这部分群体也急需解决再就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掌握新的生产技能;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些社会现状,都对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城郊结合部的社区学院势在必行。

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要建设好本地区的社区学院,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必须根据本社区的人文、地理和社会特征,做好本地区社区学院的性质定位和基本职能的分析工作。

城郊结合部社区性质定位

从目前社区学院的职能范畴来看,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成人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如职业培训等,要建设好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社区学院,必须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定位。

课题开展以来,栖霞区社区学院的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居民生活区、工厂企业、学校街道等居民聚集的地区,通过调查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居民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实际需求,发现本地区居民的主要需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由于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还不能普及到每一位社会成员,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不能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这部分社会成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很强烈。

2.对技能培训的需求

企业很多员工往往来自农村、县镇等经济较不发达地区,这部分人群接受的教育相对较少,同时随着企业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企业员工本身的素质和对新产品、新设备要求的新能力越来越欠缺,所以这部分群体对生产技能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强烈。

3.对岗位职业培训的需求

很多居民在调查时还表示对一些诸如餐饮服务、普通话、会计、心理咨询等职业技能和等级证书考试培训的需求较大。

4.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需求

随着居民对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很多居民反映,希望能组织各种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5.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的需求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因此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再掌握一到两门生活技能,如:舞蹈、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才艺。

在认真研究反馈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栖霞区社区学院的性质定位:

(1)以坚持办学的高等性为基础,不断完善学历教育功能,以其他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为辅助,保证办学的高质量、高水平,使社区学院成为栖霞区成人中、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

(2)以狠抓教学质量为抓手,强化服务指导功能,有选择地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品牌,完善各类培训功能,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使社区学院成为栖霞区职业培训的平台;

(3)以认真调查、精心分析为手段,调研本地经济发展特征,深层次挖掘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打造学院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品牌,并初步探索出适合社区学院发挥教育平台功能的体制、方法和发展路径。

(4)以坚持开放性为自身办学特点,逐步实现从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过渡到教育资源对受众的开放,为辖区居民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提供平台,使社区学院成为辖区居民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

(5)以联系和沟通为桥梁,争取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提升自身软硬件水平,使社区学院成为功能健全、管理规范、运行科学的教育平台,实现学院自身可持续性发展。

基于以上定位,使社区学院能够立足于本地实际,为栖霞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为有需求的教育受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满足辖区内居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需求;使社区学院成为辖区文化建设中心,用教育的力量净化社区道德环境,注重公共参与和人文关怀,进而改善和提高社区居民生命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为满足上述定位要求,社区学院需要为所有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提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学习机会,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开展各种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建立适应就业、转岗的职业培训,以及开发各类教育培训服务系统,从而有效地满足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城郊结合部社区基本职能

基于对社区学院定位的分析,我们得出学院的基本职能如下:

1.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功能

要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一套优质的教育资源。当今社会,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市场上充斥了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媒体,各种良莠不齐的教育资源遍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社区学院应该积极的分析各类教育资源,将好的资源纳为我用,剔除劣质资源,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

2.教育服务功能

社区学院的教育服务功能应该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功能和非学历教育功能。学历教育功能可以以栖霞电大为主体,提供开放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栖霞电大现有本专科共7个专业面向社会招生,但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服务受众面相对较窄,下一步可以通过扩充师资队伍、改善硬件条件等方式拓展招生对象,为学历教育需求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除了开放教育,栖霞电大还有“奥鹏”这一现代远程教育办学形式,有管理、工程、艺术、师范等专业,可以为一些工作繁忙不能参加面授辅导学习的群体提供更多的选择。

3.培训服务功能

社区培训服务功能主要指非学历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转岗技能培训;为有需求的人员提供岗位专业技能培训;为进城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供培训。

针对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社区学院应多深入厂矿企业,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如果学院能提供这方面的技能培训,可以迅速开展,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如果某些培训由于师资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存在困难,则可以联系相关单位或职能部门,寻找有培训能力的机构或师资,为有需求的企业和员工提供培训。

对下岗人员而言,迅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是他们能快速找到谋生手段的捷径,特别是一些服务性技能,针对这部分群体,社区学院可以在充分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现有师资或与其它办学机构合作办学,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顺利再就业提供帮助。

如今社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会迫切需求一些证书,诸如:会计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心理咨询员证书等,社区学院可以主动积极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或管理部门实施“职工培训工程”,共同开发适应职工需求和市场需求的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为重点的培训项目,这样的培训项目,对社区学院自身的良性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不断涌入,社区学院应该发挥自身教育培训优势,大力开展转岗、转业培训,让受训人员都能学到一技之长,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社区学院在做好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有义务也有必要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学院可以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符合本地特色的活动,如:剪纸、灯彩、栖霞龙舞等,不仅可以带动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保存,同时还能够拉近居民间的距离,增进大家的友谊。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专业英语教学 职业元素 能力本位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01-02

高职高专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下的重要课程专业英语,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必须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面向职场客观需求,将学校和企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任务除了教授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传播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外,还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遵循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核心,探讨现今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围绕着“外语+技能”的教学目标和工学结合的方针,分析高职船舶工程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船舶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一 高职英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能力本位教育(CBE,即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思潮,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能力本位重视以教育对象的能力为基础,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CBE理论引导者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项目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项目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均强调活动建构性,强调师生应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近些年来,项目化教学在我国发展迅速,项目化教学改革在很多职业院校正大力推广。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基于能力本位导向下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基于能力导向下的高职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导致项目改革空有虚名。(2)项目化教学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与设想。(3)项目化教学中工学结合的深度不够,大多只限于理论层面。(4)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英语能力未能很好结合,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未得到明显提高,能力本位教育未能充分体现。

虽然基于能力本位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不够成熟与完善,但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仍然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并且,经过多年的探索,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项目化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如何改革高职基础英语及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能力本位的教育为此指明了方向,项目化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一种实现的途径。

二 船舶高职院项目化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1.船舶高职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背景研究

第一,政策导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应该融入职业元素,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第二,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产生了喘口气、歇歇脚、放松的想法。因此,学习热情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看小说,睡觉,不积极思考,另外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成绩太低,“基础差”成为学生不学习的借口。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低。

第四,高职院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远远低于用人单位要求。

2.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本质特征,偏离职业能力要求,不能满足社会与职场需求,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没有得到发挥。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重视EGP课程,ESP课程缺失。EGP与ESP不能合理过渡与衔接。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忽视社会需求变化,与社会脱节,缺乏社会指导。据调查统计,41%的高职院校至今仍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有些院校即便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也普遍存在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不能合理过渡与衔接等问题。

3.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船舶高职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第一,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重新定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三,教学评估的改革。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应结合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这两种评估相互结合,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

第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第一、二学期:基础英语,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第三学期,行业英语。目的在于处理好船舶专业理论知识与英语表达的衔接;处理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课程衔接。第四学期:专业英语,目的在于了解各行业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听说为主的《朗文交互英语》为职场英语,贯穿第一至第四学期,目的在于在真实语境中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

三 船舶高职院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

1.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背景研究

第一,国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大体上都实行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的教学模式,研究证明,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第二,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要求和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趋势,必须进行改革。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只注重基础,忽视行业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较低。

2.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研究

第一,选用实用性和应用性强的基础英语教材,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编写侧重实践应用能力的行业英语与专业英语教材。

第三,建设局域网络听说自主学习环境,开发“视听说”自主学习模式。

第四,建立基础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

3.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职业目标为任务导向、以职场交际应用为项目模块、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船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针对职业岗位英语能力需求,使“职业性”成为英语教学改革核心,融入行业要素、实践要素和岗位要素。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行业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4.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索研究

第一,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同,以船舶专业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工作情境、模拟真实职场环境,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项目化教学模式。

第二,确定专业英语教学项目模块内容。根据岗位需求,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如将专业英语中的船舶对话、船舶资料翻译、船舶介绍等为教学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教学。

第三,确定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据船舶岗位特色,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实训操练和职业岗位实践三个层次,构成立体化英语课程体系。

第四,利用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5.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策略研究

第一,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师是关键。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英语工作岗位能力和经验,积极创造条件,与行业、企业合作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置、单元方案设计,更新教学观念,整合课程内容体系。

第三,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实训操练和职业岗位实践评价纳入到最终的成绩评定,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四 船舶高职院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的目标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应紧紧围绕《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教学要求》、高职教育理念以及高职船舶工程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以职业目标为导向设定课程内容,尝试应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2)确立项目化教学模块内容。(3)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4)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并探索网络环境下外语的“视听说”自主学习模式。(5)以项目化教学为平台,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英语教师。目前的英语教师很难胜任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英语教学,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相当必要。(6)提高学生行业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 船舶专业外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师素质与能力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促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保证。教师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目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专业英语教师由两部分组成:(1)基础英语教师,他们英语基础扎实,但缺乏专业知识;(2)专业课教师,他们专业知识牢固,但在英语基础知识部分欠缺。因此,专业外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极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与行业、企业合作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

总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贯彻以职业理念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听说先行为手段,构建职场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践行专业教学改革。通过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使得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熟练应用英语,处理好船舶专业理论知识和英语表达的衔接,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雷术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7~48

[3]秦美娟.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设计高职英语课程体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2~93

篇3

不会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能源,希望把世界从能源危机中解救出来。这不,他们已经提出了几种非常炫目的新技术,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能源。

从大气层偷电

不要只盯着地下的石油、煤炭这些能源,抬头看看天空吧!实际上,大气中的雷电、极光等就是电制造的把戏,大气层中蕴含着丰富的电能。但是,如何捕捉和控制大气层中的电能却比较麻烦,就拿雷电来说,它们稍纵即逝,而且电压超高,很难获取。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大气层中的小水滴是电中性的,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小水滴会带上电,而且还能够把电传输给接触到的其他物质。所以,就像人们利用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那样,科学家认为,人们也可以设计出特殊的板面,收集大气层中水滴所带的电。特别是在一些潮湿而且多雷雨的地区,大气层中水滴的带电量相当可观,当地的人们可以用收集水滴电能的面板改造自己的屋顶,获得生活所需的电能。

液态的太阳能

就目前的太阳能产业而言,人们主要是利用太阳能板,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来使用。你想过没有,能不能把太阳能转化成液体燃料?

听上去这个主意很疯狂,但实际上植物每天干的事情不就是这个吗?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了自己所需的能量,而许多植物可以作为燃料燃烧,石油、煤炭其实就是亿万年前的动植物转化而来的。科学家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让太阳能迅速转化成可以供汽车使用的液体燃料。

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非饮用水,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液态的、含有能量的化合物。他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的液态燃料可以和汽油一样,能够直接灌入汽车的油箱中,驱动汽车。

到太空中去采电

目前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我们在捕捉太阳能、转化太阳能方面越来越高效了。但是在地球表面铺设太阳能板采集太阳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大气层会散射太阳光,因此照射到太阳能板上的能量就少了;阴天、夜晚太阳能板都难以正常供电,这直接影响了太阳能采集的效率。

既然大气层那么讨厌,我们直接把太阳能板搬到地球之外去吧!如果在太空中利用太阳能板采集太阳能,单位面积上的能量会是地球表面的8到10倍,而且可以全天候地采集。此外,太空是“无主之地”,不需要租场地的费用。

应该说,科学家已经部分实现了这个梦想,目前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的能源供给,就是依靠几块巨大的太阳能板来实现的。国际空间站总计有四组太阳能电池板,总发电功率达到120千瓦。但是,目前在太空中架设太阳能板还过于昂贵,像国际空间站这样小规模的科研用途还可以承受,大规模商业使用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如今,一些科技类公司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商业尝试,他们的设想是先发射太阳能卫星到太空,然后卫星展开大面积的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据估计,一旦太阳能板的面积足够大,在太空中采集太阳能将变得有利可图。

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我们怎么把太空中采集到的太阳能传输回地球呢?

在天地间无线传输

用电线把太空中采集的能量传回地球,你就太土了,试试无线输电吧!

我们的手机接收到的信号就是无线传输过来的,从技术本质上讲,无线输电和无线通讯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前者更强调把能量传输过来,后者更强调附加在能量上的信息。无线电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弥散和衰减,这对无线通讯来说不是大问题,通过中继站来加强信号就行了。但是对于无线输电来说,则必须尽量减少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弥散和衰减,让尽可能多的能量传输到接收地点。

有几个办法可以减少能量的衰减,比如使用微波甚至激光来传输能量。因为无线电波的波长越短,定向性就越好,弥散也就越小,而微波波长很短,适合能量传输。另一个办法是实现天地间物体的共振。我们知道,有相同共振频率的物体,彼此交换能量的效率很高,比如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我们敲击两个并排放置的音叉中的一个,另一个也会响,这就是音叉之间实现了能量的传输。

篇4

[关键词]微电网 经济运行 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d82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5-0054-01

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随着现在发展要求的严格化,电力系统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也迫切要求电网系统进行适当转变,以适应发展要求。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微电网担负着世人的厚望,开始试运行。很快,它就以容量大、电力稳定等优点超越了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而得到迅速推广,在能源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微电网概述

微电网,也称微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是由微电源、储能系统、负荷和控制装置等共同构成的系统单元。微电网能够实现自我保护、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它既能与外部电网并网共同运行,也可以自己独立运行。相对于传统的大电网来说,微电网利用的是多个分布式电源,并通过静态开关关联到常规电网,因而具有极大的优势。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可以有效促进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可靠供给,有利于实现主动式配电网,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二、微电网的特点

微电网作为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能依靠自身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功率平衡控制、故障检测与保护、电能质量治理等多方面的功能。微电网组成部分中的电源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这种电源含有电子电力接口的小型机组,其中有微型燃气轮机、光伏电池、超级电容等小型装置,它们多是接在用户侧,因其成本较低、污染小等特点备受用户喜爱。

微电网因是在靠近负荷中心设立相应电源,所以能有效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的质量。并且,微电网通过特有的控制器就可以实现对整个电网的集中控制,操作及其简单便捷,并能促进微电网系统运行的优化。

三、微电网与传统电网经济运行的不同之处

微电网与传统电网的经济运行虽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各机组出力,能实现综合成本的最小化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传统电网应用中的经济调度规则和资源配置原则等都能应用到微电网系统中。

但是微电网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微电网不同于传统电网的是-微电网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看待问题,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与控制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单一、便于控制的系统单元,能同时实现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强大功能。

四、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经济运行是微电网的集成控制以及能量管理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能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实现综合成本的最优化,使微电网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微电网不仅能实现较高的可靠性收益和环保收益,还能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缓解电网压力。

五、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从本质上来看,微电网的经济运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它包括了机组组合、经济负荷等诸多的经济调度问题,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对微电网系统中调度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静态调度,一是动态调度。静态调度主要集中研究系统运行的每个时段的最有运行方案;而动态调度则侧重于各时间段的联系与影响,如机组爬坡约束等。两种研究方面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对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

但是由于我国对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缺少庞大的研究团队和资金力量的支

撑,研究工作虽然有欧美等的经验可供借鉴,但研究成果仍与国外一些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结来说,我国对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2、缺乏统一、规范的微电网体系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

3、微电网的保护、控制技术发展不成熟,仍待改善;

4、电子电力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技术尚不成熟;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研究的进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寻找一个平衡点,推动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的优化研究工作的取得较大进展。

六、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优化研究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微电网利用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微电源,不需要燃烧燃料,不仅能保护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微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虽然运行与维护成本较高,但是,微电网能带来较大的可靠性收益和环保收益,综合起来来看,微电机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优于传统的电网机组。

2.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长期实践得知,传统的火力发电效率为30%左右,而微电网只利用其中的微型燃烧汽轮发电,效率就可达30%左右,基本可以与大型火电厂的效率相媲美;若实行冷热电联产,效率可达到80%左右,不仅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同时,还带来了节能环保、缓解电网压力等极大的作用。大电网与微电网的区别也就在是否能实现热电联供或冷热电联供。实现冷热电联供,充分开发微电网的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

七、结束语

微电网灵活地将分布式电源与本地负荷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可以有效整合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优势,提高能源的梯级综合利用效率,并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鉴于微电网的种种优势、为了能充分发挥其发电的安全、高效,必须对微电网系统经济运行进行更为深入的优化研究,旨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推动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军,徐晓琳,董萌萌.基于多智能体的微电网系统优化经济运行研究[j].华东电力,2012,06:1002-1006

篇5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精气神真足!”在我们双音节的语言习惯中,“精气神”这个三音节词使用的频率很高,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精气神”。精气神究竟是什么?精、气、神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怎样炼养精气神?

上药三品,精与气神

《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把“精气神”三个字连在一起说,但“精气”和“精神”的概念随处可见,说明三者有密切关系,后世道家把它归纳为“精气神”。道家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是谓“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也就说生命有三个要素,那就是精气神,所以养生有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神。

几千年来,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摸索出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个方面。不单是我们国家,西方国家也是这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养生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归结起来,也都包含于这三点之中。

精为基础

“精”这个字,大家都会写,米字旁加一个青。米字就是粮食,稻谷;青代表声音,所以念精。这里的米实际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质,也就是说人体有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做精。也就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精华,是构成人体形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是身体的根本,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精微物质,就不可能有人的身体。

“精”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只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的物质都叫做精,包括精、血、津液等等。第二类是狭义的,更具体一些,主要是指肾精,特指主管人的生殖、生长发育的精微物质。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的功能,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充实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是从父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是秉承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一个是后天的,也就是人出生以后吃的食物、喝的水,叫水谷精微,这是一种营养物质。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营养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这种物质就是后天之精。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能源危机,所以要找能源。世界科学界已经开始在大海里面去找能源。海洋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包括海水能、海面能、海底能和海洋生物能等。其中海水能就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等。在这个能源危机的时代,海洋能真是人类的福音啊,海洋能才是最根本的能源。这就好比我们的肾精,看上去是水,是液体的,实际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能源,这才是生命的最根本的原动力,就是这个动力维持着我们生命的健康。我们明白了这个生命的原动力,就一定要把它护养好。养精是养生的根本。

养“精”有三个方面:节欲保精、经络按摩、合理饮食。“色”字头上一把刀,历代的皇帝为什么大多都短命,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嫔妃太多了,精消耗得太多了;养精要经常进行经络的按摩,肾精是在人体的下部,这个地方后来称为丹田――下丹田。下丹田准确的位置是肚脐下1.5寸。把手掌劳宫穴对准下丹田,整个手掌覆盖肚脐(神阙穴)和脐下3寸关元穴之间,整体按摩120次,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就可以了;在饮食当中,要多吃养精的东西。比如黑芝麻、黑豆、山药、核桃、芡实、莲子,还有地黄,地黄熬汤很好喝。平常多吃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治疗遗精、。

气为能量

“气”字,在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当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说一个人生气了,叫“怒气冲天”;高兴了叫“喜气洋洋”;萎靡不振,叫“泄气了”;如果精神抖擞,叫“神气十足”,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人就是有了这个“气”才活着的。

“气”的繁体字是“气”。气字也有一个米字,说明气也是一种精微物质。精是能看得见的,基本上呈液体,而气是一种气体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

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气的作用来实现和维持的。

神为本质

“神”可以用来描述人体生命的本质,也可以叫神气。小孩刚生下来的时候是怎样一种状态?是哭着握着拳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婴儿握手有个特点,就是拇指扣在里面,然后握着拳头,拇指扣着的地方恰好是心经的少府穴,心是藏神的,所以才保持这样的姿势。当一个人年老去世的时候,我们叫“撒手而归”,撒开了手,神散了,所以人也就死了。所以中医里认为,神也是一种生命要素。

形神合一谓正道

精气神三方面的炼养不是分裂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的。古人说形神合一、精神合一、神气合一、动静合一,就是这个意思。在古代,凡是著名的养生专家都能达到这一点,比如唐代之后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希夷先生陈抟,后来人称他为睡仙,他一睡下去就可以睡几个月。实际上他是在练功、炼精气神,别看他睡在那里好像是一种消极的举动,实际上他是内在养练精气神,只是普通人没看到。

篇6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6-0029-0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汽车产业希望通过引入可替代燃料和可替代动力总成技术来改变汽车产业的现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不完备,消费市场不成熟,互补资产不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受到局限。中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手段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和企业之间仍在不断博弈。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项目中,企业(被补贴方)的研发生产收益低,市场风险大,政府(补贴方)希望通过资金补贴促使被补贴方进行研发生产,以达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局面。但是面对政府不断增加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企业的研发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由于政府补贴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以及企业存在策略性获取补贴的动机,补贴不仅造成了社会成本的增加,而且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所以,有必要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进行分析,从博弈的视角讨论企业坚持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意愿与政府补贴的关系。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1]。在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问题中,可以将政府和企业的博弈简化为一个两阶段博弈。企业会根据已有信息选择自己的策略,政府根据企业前一阶段的行动做出判断和下一阶段的决策。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不清楚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和能力,会导致企业进行投机或者寻租,使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将建立补贴双方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补贴对企业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影响,从而对政府制定产业补贴政策提供参考。

1文献综述

补贴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其本质是政府对产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政府通过制定补贴政策影响企业发展,企业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获取政府补贴。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提出了著名的SCP范式,并把SCP研究范畴和国家公共政策联系起来,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2]。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SCP分析框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产业组织的主要工具。然而,产业组织理论是在完全理性的条件下,运用静态均衡的思想,对产业结构进行研究,不能体现市场的动态性。近年来,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关于政府和企业的博弈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国内外学者运用博弈论研究政府和企业在补贴政策执行中的策略问题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美国学者Richard研究指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政府补贴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如果不能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品进行保护,会弱化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3]。周绍东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研发补贴之间的博弈,认为当政策制定者拥有关于企业创新类型的真实信息时,补贴的提高能有效激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4]。邹伟进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的博弈模型,深入分析政府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及博弈结果[5]。许箫迪认为,政府选择不同的扶持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和业绩的效果不同,因而政府应根据企业的特征来选择不同的补贴方式和方法[6]。黄彬彬和王先甲等人研究了在不完备信息下,生态环境补偿中政府和企业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两个区域的策略选择以及不完全信息如何影响补偿大小和环境质量[7]。

本文尝试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策略,以及不完全信息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影响。具体的研究思路:①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②分析政府和企业的博弈过程及结果。

2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

2.1基本假设

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博弈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主体,是一个动态的、非合作多方博弈。为了简化这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网络,本模型有以下基本假设:

(1)博弈过程只考虑政府和企业,忽略企业之间的博弈,忽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差异。政府和企业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企业和政府的博弈分阶段进行,企业必须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才能获得补贴,政府在每个阶段的补贴额度是有差异的。

(3)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政府愿意使用补贴等政策手段支持企业,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越快,获得的补贴越多。当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某个时期时,政府会减少政策干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越快,获得的补贴会越少。本模型主要研究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的博弈。

(4)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会采取不当行为,如投机、寻租等,不考虑投机和“寻租”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

2.2模型描述

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问题中,博弈对象包含补贴方(政府)与被补贴方(企业)。政府希望通过运用补贴手段,对企业的研发产生正向刺激,弥补企业损失,分担企业风险,最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企业通过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获得收益,同时尽可能多的获取政府补贴,当政府的补贴力度增加时,企业获得的补贴就越多,相当于政府帮助企业承担了部分技术研发的风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企业从技术研发中获得的收益增加,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和企业的行动策略会对对方下一阶段的策略产生影响,但是双方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3模型参数

3结论

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突显,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萌芽期,无法依靠市场化运作来获得收益。政府需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选择不同的补贴策略对企业研发行为和绩效产生的效果不同。我国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初期,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企业通过政府补贴获取了高额的收益,甚至部分企业选择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政府补贴。实践证明,政府如果不能合理运用补贴手段只会弱化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激励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的制定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调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我国处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萌芽期,企业独立进行技术研发的风险大,仍然需要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所以,在初期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不可缺少。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减少投入,加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最终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正确使用补贴手段刺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了鼓励更多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政府在发展初期重点扶持行业领先企业。同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补贴弱势企业,降低弱势企业采取投机和寻租策略的可能性,实现通过补贴措施优化产业环境的目的。因此,政府需要正确识别企业的研发行为和绩效。

(3)提高政府扶持企业研发和生产的补贴效率。优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投入的资源配置。政府对提高社会效益的新技术研发项目需要积极扶持,既要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提供支持,也要使企业获得的利益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259- 261.

[2]牛丽贤,张寿庭.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136-139.

[3]Richard E Romano. Aspects of R&D Subsidiz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9,104(4):863-873.

[4]周绍东. 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R&D补贴:一个博弈[J]. 产业经济评论,2008(9):38-51.

[5]邹伟进. 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博弈及博弈均衡的改善[J]. 企业改革与发展, 2009(6):161-164.

篇7

Google董事长艾瑞克?施密特和通用电气CEO杰夫・伊梅尔特坐在一起,他们都相信,两家公司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协力合作一定能够拯救这个星球。

这一幕发生在不久前在Google硅谷总部举办的风格似于达沃斯论坛的“时代精神”大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400名精英汇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当前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话题,出会的嘉宾不乏像美国前任副总统艾?戈尔、以及好莱坞影星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这样的名人。就在这次大会上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声称Google决定进入能源领域,利用Google的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可持续能源的探索,这将在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为Google带来一个重大的商业机会。

这看起来十分令人惊讶。

在人们的惯常理解中,Google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它经营着一系列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1.9万名员工、1450亿美元市值、一路高涨的股票、独占全美四分之三互联网市场广告份额,将雅虎、微软、美国在线等一大批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使其赚足了媒体的掌声和华尔街投资家们的褒奖之词。

Google的十年是互联网塑造的一个辉煌夺目的神话。无论人们有多么妒忌和羡慕,确切无疑的一点是,凭借雄厚的财力和惊人的创新能力Google必定将这个神话一直书写下去,这个故事不大可能如抛出的硬币一样轻易反转。人们无法想象,离开互联网的Google将会是一个怎样的Google。

但是,现在的事实是――这家互联网公司正在变绿,正在新能源领域展开疯狂创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引领下一个经济浪潮的绿公司。

狂野的Google再一次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做正确的事情

施密特和伊梅尔特有一个共识:绿色能源将会成为奥巴马时代的经济引擎,将会引发产业革命,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将地球从全球变暖中解救出来。因此,GE和Google决定联手进行智能电网的合作开发。

对于拥有规模庞大的能源部门、在风能、太阳能领域做出大量投资的GE来讲,这一选择容易理解。但是,进军新能源对于Google这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其中缘由却令人迷惑。然而,对这个问题,施密特的回答是:“从Google的考虑而言,是做对世界来说正确的事情。这也是对于公司业务有益的事情,因为我们是做信息产业。能源问题的解决包含大量信息处理。”Google一直以来认为自己的使命是“组织世界的信息,使之随处可得易于使用”。Google从本质上将能源问题的解决看成一个软件问题,类似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处理。

Google已经投资了数千万美元以互联网的方式来重组美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去中心化、分布式、非实体化。“这确实听起来十分像互联网,一套能源流动和交易的协作运行的网络,人们可以按照需求接入网络,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讲一样。互联网为美国创造了数量惊人的巨大财富,我认为新能源也同样能够。”施密特这样说。

施密特的野心是将互联网时代Google转变为新能源经济时代的Google。

改变世界同时赚钱

“我们想要将这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应用于更大规模的全球挑战,来寻求比煤炭发电成本更低的可再生能源。”拉里?佩奇在解释为什么Google正在变成一个绿色能源公司时这样说。

其实,Google考虑能源问题已有多年,随着网络搜索业务的不断发展,Google的数据中心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大量服务器的运行、冷却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成本。比尔・威尔于2006年加入Google的时候,就被布林和佩奇授予一项特殊使命:要以一种使全世界值得效仿的方式,使Google的搜索数据中心绿起来。

比尔?威尔以前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1980到1990年代是一个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家,曾经为康柏等公司工作过,领导过分布式运算和平行运算的研究工作。进入Google后,他成为公司的新能源先锋和绿色IT的领军人,负责设计Google的基础运算架构,使其尽可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年过去了,比尔・威尔的工作成果卓著,Google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正在运营着世界上效率最高度的数据中心”。其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下降了50%,平均每次搜索应答能源消耗达到0.0003kwh,比用户个人电脑完成一次请求应答的能耗都要低。除此之外,Google的两座数据中心水处理已经实现100%的可循环,到2010年,它要使全部数据中心的水消耗实现80%的可循环。Google的服务器也全部使用可回收材料制作。2007年Google总部Googleplex园区的所有建筑都在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面板,总部30%的办公用电来自这套太阳能发电系统,这是美国目前最大的企业园区太阳能发电系统。

通过自己的实验和技术探索,Google已经设定了企业绿色标竿,Google意识到这种“绿”转变本质上可以使其保持竞争优势,明显导致的运营成本降低,使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使Google的商业模式成为真正可持续的。同时这也明显消减了Google的碳足迹,减少了数据中心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其在环境领域“不作恶”的承诺。

Google的努力并未就此止步,它并未因为互联网成就的光环使自己作茧自缚,对于佩奇而言,不敢探索新业务可能会比业务分散给Google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公司不再尝试任何新事物,必定不会变得更强大,必定会丧失很多机会,甚至会错过下一件大事。”

理想主义在Google并不新鲜,2004年Google上市时,佩奇和布林就曾经写道:“我们的目标是发展那些尽可能显著改善大多数人生活的服务。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做一些我们认为是对世界有积极影响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的短期回报并不明显。”

当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带给全人类前所未有的困扰之际,Google将所有认为他们“将偏离核心业务”的质疑甩到身后,大胆进入能源领域,试图“将这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应用于更大规模的全球挑战,来实现比煤炭更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为此,在2007年11月份,Google提出了自己的清洁能源计划R E

“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比煤炭成本低廉,世界就会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也会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预期中,这对于我们一样是一件好生意。”佩奇说。

布林认为,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对于环境至关重要,对于许多受能源局限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意义。他说,“这些地区的经济要想发展,新产业要想兴盛,我们就要开发可广泛应用的低价能源替代方式。这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还可创造庞大的商机。”

Google相信花费数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是在做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情,对于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将为Google带来一个新的机会,将会产生积极的回报。

34岁的工程师艾瑞克・蒂泽尔负责Google“可再生能源项目”。他说,9年前人们说,当人们在网上搜索的时候,你们怎么收费?但是佩奇和布林说,只要能解决大问题,就能够找出从中获益的办法。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能源。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大问题,我们就可以继续想办法赚钱。”

事实上,Google所做的新能源研发和投资绝不仅仅是公益行为,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商业目的。其采用新能源发电,除了供应自己所需要外,富余的电量将会卖给其它公司。佩奇明确表示:“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些目标,那么Google将以大手笔方式进入电力市场。Google可以从中赚很多钱。”

奥巴马在去年12月份的一次演讲中说:“技术创新正在驱动经济的未来,你们可以在帮助拯救世界的同时赚到钱”。显然,奥巴马说的,就是Google正在做的。

引发一场绿色革命

丹・W・瑞切尔是仅次于施密特的绿Google的传道者,现年52岁的他在加入Google之前是一位环境法律师,曾经在比尔?克林顿时期的能源部担任过要职,出任过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助理部长。20 07年主任拉里・布瑞连特将他从一家PE公司吸纳进Google,来负责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丹・W・瑞切尔的职位是的气候变化及能源策略主管,他对自己这个角色非常上心。

瑞切尔说施密特和Google的两位创始人给予他的使命就是寻求更大胆的理念。“为了足够的影响力,我们就要冒一些大风险。”这些风险,包括Google展开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投资、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和一些重大的社会运作。

因为,拉里・佩奇和施密特认为,“我们看到大幅降低能源价格的希望,只是想让人们现在就去努力,只有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才能改变煤炭及石油价格操纵的经济。”瑞切尔说“我们想赚钱,我们也想为改变世界出一份力。”

Google试图通过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技术创新来推动人们改变目前由煤炭和石油价格操纵的经济,引发一场绿色革命。

'的负责人拉里・布瑞连特说,“在生产廉价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有许多组织做了许多了不起的工作,我们想做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这一目标实现的速度更快一些。Google希望通过投资技术和一些新公司,可以引发一场绿色革命,通过突破性的技术获得比煤炭价格低廉的能源。”

除了在技术和投资领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外,Google还试图在最大可能的基础上影响美国的国家能源战略,促使美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变。施密特一直是华府能源政策的积极游说者。瑞切尔对于奥巴马能源政策的出台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曾是奥巴马竞选团队“清洁科技和绿色商业小组”的负责人,去年在华盛顿特区协助奥巴马竞选团队制定能源政策。

Google认为美国目前面临一次真正的、经济变革的机会,使我们从以石化能源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向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变。因此,在去年10月份,Google了一份名为《清洁能源2030》(Clean Energy 2030)的计划,号召美国到2030年摆脱对石化能源的依赖。通过无油和无煤发电、消减40%的汽车用油,美国可以真正实现能源独立。Google将会在接下来的22年内投资40亿美元,而这将会节省数十亿美元的能源成本、创造几百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在美国尚无完整的新能源计划之前,这份能源计划为美国政府的新能源决策提供了完整意义上的借鉴和参考。

正如环境学家费里德・克鲁泊的一本新书《地球:续篇》中所说的那样,“一场革命已经在地平线上显现,世界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完全改变。”人们普遍认为,能源领域的这场革命同1900年代汽车工业革命和1990年代互联网革命一样意义重大。作为这场革命的先行者,Google在节能技术、绿色计算、可持续战略和全球能源问题的解决方面扮演了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正在将其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优势转变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先发优势。

Google已经同英特尔合作展开“绿色计算”项目“气候保护计算倡议”合作,力图在2010年前使计算机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实现每年消减54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Google也同GE建立了“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展开智能电网合作;Google还了可充电混合动力车的计划Recharge IT,展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应用研究,并投资了电动汽车企业Apter和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ActaCell公司,计划在2010年前销售10万辆电动汽车,2030年售出2200万辆电动汽车,以此大幅度消减交通领域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Google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是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入的,涵盖了新能源开发、传输、应用等各个方面,在每个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伊梅尔特说:“在我职业生涯中,我从没有看到过一家公司像Google这样把许多事情做的这样快、这样好”。

就像其为狂野的互联网带来搜索革命一样,Google正在为新能源领域带来一次智能革命。不仅使能源生产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能源的传输和应用更加智能化。

在Google的设想中,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计算机、传感器、通信装置组成的自动化智能网格管理着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并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千家万户。人们的空调、家电、浴缸、花园路灯、电动汽车都与智能电网管理系统相连。人们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用电情况和能源价格变化。如果电价超过用户预设的价格,这个系统会自动切断家用电器;人们外出的时候,只需要在手机和办公室电脑上按键,选择家里要关闭的电器,就可以避免损失。这个过程就像自动交易股票一样简单。智能电网也可以定位汽车的位置,为电动汽车及时充电,更奇妙的是混合动力汽车产生的电能还能通过V2G(车辆到电网)技术输回到电网中。

在施密特看来,显然传统的电力管理部门和运营公司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垄断产生高额的利润减弱了他们冒险和创新的冲动。唯有Google具有这个绿色基因,最终实现绿色革命。

篇8

关键词:建筑表皮;生态建筑;发展;现状;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能源消耗量不断上升,从而引发了社会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与外界接触的直接载体,其生态性则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能耗与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因此学者对建筑表皮生态技术的研究成了当前热点。

1我国建筑表皮生态技术的发展现状

1960年,Polosoler代创立了生态建筑学;1970年代初期能源危机的“节能建筑”风潮之后,提出了“风土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的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理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学者主要研究太阳能应用和建筑节能方面的能源消耗层面;1982年李道增在《重视生态原则在规划中的应用》提出全面关注生态问题;1988年吴良镛,提出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综合其它相关学科,把建筑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关注;1999年《绿色建筑》对绿色建筑观及绿色设计,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系统阐述;2000年后,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节能示范楼和建筑遮阳示范工程,但实践中,因建筑表层耐久性不佳、施工困难等,导致了节能产品难以推广,从而促使了国内众多学者结合示范工程展开了相关施工技术、节能监测和效果评价分析的研究,同时开展了相应的遮阳产品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等的研究;2001夏云、夏葵根据我国人口与资源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未来建筑出路;2002年庄惟敏引入国内外建筑设计与生态研究成果;2003年,宋德萱从建筑技术角度研究生态建筑;2009年,刘先觉提出生态建筑学关心的不是生态学全部内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生态表皮是各国展馆的设计核心,生态材料的利用,如万科馆的建筑表皮则是采用加工过的麦秸秆;芬兰馆的建筑表皮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废纸和塑料。加拿大馆、法国馆及印度馆等的建筑表皮使用墙体垂直绿化或屋顶绿化。如日本馆的建筑表皮的电力全部来自于可再生资源的太阳能的光电转换等。

2建筑表皮生态技术研究

(1)建筑幕墙

建筑幕墙是建筑物各种部件中,将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得出最完美的艺术典范。建筑幕墙节能实质上是寻求对其传热过程的控制,本质上即断热,阻止夏季室外热量进入的同时,也保证冬季室内热量的存留,主要体现如下三个方面:

①大幅度减少冬季失热和夏季得热;

②由于保持了在冬季室内一侧的较高温度,在夏季时则保持了室内侧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了室内温度的舒适性;

③有效降低了冬季室内结露的可能性。南方地区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通过幕墙面层透过空气层和墙体进入室内的热量造成。幕墙保温设计中,墙体一般采用外保温形式。

(2)门窗的生态技术

①门窗材料的选择

②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讲,在满足建筑物室内换气的条件下,通过窗户缝隙的空气渗透量过大,会导致建筑物热耗增加,因此必须控制建筑物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量。做好窗户的气密性与保温措施,还与扇与扇、框与框之间,窗框与窗洞之间的密封材料使用和接缝处理相关。

③控制窗的太阳辐射

i窗的构件遮阳形式

阳光通过窗进入室内影响了室内的热舒适性,导致建筑能耗上升。调节进入室内太阳光热辐射量的方法是“堵”和“防”。遮阳防止了建筑物产生局部眩光和过热,保护了室内物体的隔热。遮阳构件出挑深度最小要能遮挡夏至日正午的太阳,最大不能影响冬至日正午的太阳光照入室内。遮阳构件宜与窗顶有一定的距离。窗户的遮阳主要分为内遮阳系统和外遮阳系统,可划分为固定遮阳和活动遮阳。

固定外遮阳系统可分为水平式、综合式、垂直式、挡板式;

活动外遮阳系统可根据建筑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或不同的时间段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调节,能对散射辐射和眩光有较好的控制。活动遮阳分智能化、手动调节。活动遮阳系统主要有刚性活动遮阳和柔性活动外遮阳。

ii窗玻璃贴膜遮阳

玻璃贴膜材料有节能型膜和安全型膜两大类,性能主要是隔热、抗紫外线、美观及安全,可用其提高窗玻璃的性能。据研究3mm普通窗户用隔热膜粘贴在玻璃上,可降低70%以上的太阳的辐射,如果将隔热膜贴在玻璃窗的内层,散热量可降低17%。

(3)屋顶遮阳

表皮的分离是建筑对温度、水、阳光和空气等外界要素符合逻辑的应对。遮阳结合表皮建构的原理是解决了遮阳,同时谋求对建筑表皮更高标准的设计,表达了某种有意义的形式。

①作为脱离装置植入,在部分建筑物中,遮阳设施脱离建筑主体而存在,其作为建筑整体系统的补充而相对独立;

②作为肌理构成植入,当遮阳成为立面的肌理构成后,其会对该立面做出两大基本贡献:增强图案感和细化尺度;

③作为文化载体植入,遮阳构件最初是为了解决阳光问题,但其是有规则形状的实体,不可避免成了建筑符号,表达建筑的文化内涵的载体。如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的南立面上27000个类似照相机快门的伸缩式遮阳百叶,重复而细致的几何图案易让人联想到伊斯兰的艺术特点,是对传统阿拉伯格栅的诠释,从而建立了与阿拉伯文化的关联性,通过旋转改变进光量的小孔过滤了多余的阳光,巧妙解决了遮阳问题。

屋顶遮阳是建筑物夏热冬暖地区夏季防热的重要措施。合理的屋顶遮阳造型和方式,丰富了建筑造型效果,减少了屋面对太阳的辐射吸收,使建筑能耗减少。屋顶的遮阳构件根据一体化程度的不同,可大体分为构件遮阳与屋顶自身遮阳构件遮阳,如百叶遮阳构架、遮阳板、太阳能装置、张拉膜结构遮阳等,其与屋面分离,无防水、保温隔热等功能要求。该方式比较普遍,可单独调整不影响屋顶整体使用的优点。构架作为太阳辐射的过滤器,在炎热的天气,很多阳光光通过百叶被反射。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百叶允许透过部分光线照亮空间。另一种如太阳能集热板、架空通风屋面、金属屋面、加贴绝热反射膜的屋面、双层屋面、绿化屋面等作为屋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保温隔热、防水等物理功能。

3结语

建筑表皮生态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要从当前社会和自然的法则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物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建筑师们要注重生态效益,把工艺美学和建筑技术完美的整合,使建筑设计方法重新回到理性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张金歌,封心宇.现代建筑表皮材料的语言表达[J].中外建筑.2009(07)

[2]罗小平.建筑表皮地域性设计研究与分析[J].商品与质量.2009(S2)

篇9

“以销售为龙头”是以前很多厂家提出的口号,借以表达对销售和市场的极端重视。销售老总也被称为冲锋陷阵的功臣,当然也常常被不断上涨的销售目标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你越重视销售,越得不到市场,因为市场不仅仅是销售。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首次成为全球第一,2013年,又有可能首次突破2000万辆大关。再过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新的里程碑——新车年产销量超过美欧之和,汽车保有量将成为世界第一。连续的市场新纪录吸引了全世界汽车人的注意力,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但我想说的是,市场也并不仅仅就是销量。

当短缺经济的时代结束,汽车产能开始出现过剩的时候,我们开始感受到市场的无情。新品战、价格战、服务站、渠道战硝烟四起,中国的消费者在竞争的市场上获益越来越多,而企业的营销人员则压力越来越大。

当全球化的闸门打开之后,我们不仅要面对国内众多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巨头在家门口的挑战。当国内市场增量越来越有限时,我们不得不走出去,到陌生的同时又是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上去拼争。

有了好的产品,找到了有需求的消费者,这仍然不是市场的全部。我们发现,能源危机、交通安全和拥堵、环境和气候压力等几大社会性难题,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于国际政治、经济和贸易摩擦都会对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篇10

2010年6月,他获得美国联邦环保署颁布的“总统绿能化学挑战奖学术奖” (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Challenge);2013年,他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4月,他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就是,美籍华人廖俊智。

从业界到学界

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地区出国留学是很普遍的事情,在众多的留学生中,大约有60%-70%的人是理工科毕业,廖俊智也是其中之一。

“我1980年从台大化工系毕业,当完兵后,1982年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念博士,大概四年半毕业。毕业后去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在纽约Rochester总部当生化方面的研究员,那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我唯一一份业界工作,待了几年后我到德州农工大学当助理教授,然后1997年就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了。”

据廖俊智回忆,他从业界转换跑道到学界,更多是要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业界更加强调实用价值,讲究团队合作,所以限制必然也很多。而学术界则不同,它更加重视基础研究且自由度高,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命运”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廖俊智眼里,美国的高等教育很成功,尤其是在研究所以上的层级,许多方面的研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这也是竞争意识所决定的,因为如若领先,必定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够俯视全局,才能够做到世界的前沿。

一个人处于这种竞争机制中,不仅要能够存活,甚至还要能超越其他优秀的人,那这个人所付出的心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廖俊智作为一名学术界的新人、一个外来人,他所付出的辛苦就更不用说了。

千里马需要伯乐,廖俊智的学术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导师的引导与指点。“学术上影响我最多的人是我的博士导师Edward Lighfoot教授,他亦师亦友,让我受益良多。他作研究喜欢看大方向,鼓励我见树又见林,就是有大的一个研究架构,但同时要我扎根基本理论。他以前常常说‘think out of box’,一直强调科研的创意,尝试不同方法去解决困难,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也常常跟学生这样说。”

在导师的影响下,廖俊智开始了生物质能源的研究。

人类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石油的贡献。石油经过加工提炼,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燃料、油、沥青、溶溶剂,保证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转。尽管石油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度污染,而且石油供应不稳定,很容易受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动的影响,但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的时候,石油仍然是常用化学品材料来源,即使它并不那么理想。全球每年消耗约120亿吨石油当量的能源,原油终有开采枯竭的一天。人类在面临能源日渐匮乏之际,急需找寻替代能源。

生物质能源不仅具备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同时它还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比如林业薪炭林和农作物秸杆等都是生物质能源。

“我不是一开始就想作生物质能源,是一路走来不断修正、调整的结果,不是说我是环保分子。原来一般人讲到化学工业就会联想到石化工业,但我想扭转这个现象,想要将化学工业和石化工业脱钩,减少人类对石油的依赖。”

一些人认为廖俊智所从事的生物质能源研究是属于环保的范畴,但是廖俊智认为,他现在所做的事情与环保有本质上的区别。“环保是清除污染物,我想做的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不见得在短期看得到成果,对业界来讲短期内也没有商业利润可言。”

廖俊智曾这样为他的研究定义“将细菌里的物质转化成化学品”,他举例说:“这几年生物质能源研究很热门,玉米变成制造生物质能源的主要材料。不过你去想想,玉米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好方法,因为未来人类会爆发粮食危机。那我是用生物取代石油,来生产同样的化学品。方法很简单,是向大自然取材,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这样能间接避免粮食不足。”

科学“狂热分子”

“我在办公室工作,在家里工作,在外演讲工作,连看个电视、杂志也会联想到跟研究有没有关系,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工作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也不知道怎么算,所以科学研究不只是一份工作,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廖俊智曾说。

处在美国这样一个充满开拓与竞争的环境中,廖俊智自然也被这种意识与氛围所感染,“狂热”地投身于科学研究工作中。

廖俊智对科研的坚持与“狂热”自然收到了相应的回馈。他因为直接从藻类中将二氧化碳转换为燃料,获得了2010年美国联邦环保署颁发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学术奖”。美国国家工程学院认为,廖俊智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应用于生质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在2013年授予廖俊智美国工程院院士。

而当这位科研“狂热分子”谈到自己屡获肯定时,十分谦虚地将荣誉归功于学生、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对自己像空中飞人一样忙着四处演讲的现状,他说“完全没想过如此”。荣誉对于廖俊智来说也许只是历史、是一段光鲜的回忆,但他的终极目标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扭转现代文明对石化重工业的高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