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

篇1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建立活力课堂,全面帮助学生提高与发展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反射”概念时,我改变以往简单枯燥的讲解,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先做一个简单的针刺手指的缩手反射小实验。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反射概念,“针刺”是刺激,“缩手”是反应,“人”是主体(与无反应植物比较),有神经系统。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这样引入,可以让学生感到自然、有趣,容易接受。

二、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魅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善于质疑的能力,并把培养形成的这种能力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所以,我仔细研究揣摩新版课程标准和教育学、心理学,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和探讨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全新的课堂里,学生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一改以往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和学生能够打成一片,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课堂俨然成为了他们“高谈阔论”的舞台。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时而质疑问难,时而浮想联翩;同时学生小组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又得到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频率明显加强,组际互动更加频繁。这样就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充满着热情的交流和激励的辩解,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生物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生物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生物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生物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生物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画画,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生物实践操作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技能等综合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更好。初中阶段学生充满好奇心理,好玩好动,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教学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如果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还可以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认真做好实验前期准备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打好时间差。必要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推迟或提前。其次,要适时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如做《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时,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标本和干花腊叶标本,上课时再用,同时制作腊梅花、旱金莲、百合花等浸制标本与腊叶标本一起对照观察,同样可以达到实验效果;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之间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仓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准备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第三,要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如:在观察草履虫内部结构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的思考题:(1)纤毛:主要观察纤毛是否等长?纤毛如何摆动?纤毛有什么功能?(2)口沟:注意观察口沟的位置。(3)食物泡:重点观察食物泡的数量和运行情况,食物泡是如何形成的?食物泡大小是否一样,为什么?(4)伸缩泡和收集管:观察它们的位置及交互涨缩情况,以及每个伸缩泡周围有多少条收集管?

三、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参与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由于这种实验条条框框少,不限制学生思维,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告诉学生光合作用对人类,对自然界都是极其重要的,为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原料,如果我们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就可以改变许多产品的生产方法,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光合作用仍不是很清楚。如果现在把这个课题交给你,你将从什么方面入手、怎样研究光合作用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提出应该从光合作用的时间、场所、条件、过程、原料、产物、速度等多方面来进行研究,远远超出了书中所叙述的内容。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实验来研究这诸多方面呢?绝大多数学生都针对某一个问题设计了自己的实验,有的同学甚至设计了四、五种实验方法。经过一系列思考讨论后,再做实验,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加深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准确和深刻了,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四、抓好结果分析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篇3

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全心全意的学习。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初中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初中生有非常丰富的情感,生物教师如果能够调动这种情感,便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生物知识。以初中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周围的生物》这一课为例,如果教师仅仅从理论上引导学生了解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学生就不能从情感上理解解爱护生物的重要性。有一名教师给学生看一组鸟拟人的图片,这是一种把鸟类绘制成Q版人物的图片,以中华秋沙鸭为例,该图片在左边放一张中华沙秋鸭的实物图,右边则是中华秋沙鸭的拟人图。该拟人图是一个脚蹬红色皮鞭、身着灰色网状衣、头发为黑色的健壮少年,这名少年手上拿着一把红色的刀,右手抓住一条正在哭泣的鱼,少年脸上现出兴奋的表情。学生看到这张拟人图,能立即了解到中华秋沙鸭的外型特征、习性性情、生活习惯等。学生面对着这种图,会从心理产生一种亲切感,他们会认为中华秋沙鸭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生物,人类怎么能够为了一己的生存而伤害这些可爱的生命呢?于是学生便能明白学习生物的意义,并且愿意自主的爱护生物。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结合初中生情感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情境。

二、结合初中生的具象思维引导学生迅速理解知识

部分初中教师发现为学生讲解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学生似乎对这些知识不感兴趣,他们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事物上,这使生物教师的教学效率无法提高。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的方式为主,为此,生物教师要应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以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与之相关的生物知识。以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有一名生物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该多媒体课件以声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动画展现这一课要学习的知识。学生看完动画片后,该多媒体软件会播放细胞液、细胞核等截图图片和相关的选择项,要求学生用鼠标点击正确的选择项。学生如果选择了正确的生物概念,它会给出一个称赞的大拇指,播放赞赏的掌声;如果学生选择了错误的生物概念,它会给出一个惋惜的表情和叹息的声音,并问学生是要学习这一概念知识,还是继续答题直至答完答后再集中学习。该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直观的声光效果,感受到了动态知识的魅力;用直观的图片效果,让学生理解到抽象概念知识的意义;应用直观的激励效果,让学生得到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适当的选择教学内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迅速的理解生物的知识、迅速的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

三、结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生动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生物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教师要努力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打好基础。一堂成功的生物课,要上得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下面笔者就如何使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谈谈做法。

1.新课导入要讲究艺术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讲好新课,必须注意设计一个巧妙的课引,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导入新课方法很多,有成语典故导入法、趣闻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不同课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讲“条件反射”时,可由“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引出,也可用“小猴做算术题”通过设疑法导入;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先举例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是单眼皮,这是不是违背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呢?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借助成语、谚语、诗词等文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

很多成语、俗语、口诀是前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会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讲遗传和变异时,引用俗语“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讲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特点时,为了学生记忆方便,介绍口诀“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拉向两极,一分为二重开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生动又有趣。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二,如引用晏殊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介绍动物的迁徙行为。

3.介绍生物学上的趣闻逸事或者讲一些小笑话

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闻逸事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讲“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可讲述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婚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讲“伴性遗传”时,可讲述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两个外孙女嫁给俄国的罗蒙诺夫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而给这两个家族带去了血友病这一趣闻,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再如讲“陆地生活的动物”时可以讲讲有关蚯蚓的笑话,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4.列举确切的必要的数据

事实胜于雄辩,确切的数据是无声的语言、是最好的说明。如讲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列举出水占80%~90%,无机盐约占1%~1.5%,蛋白质占7%~8%,脂类占1%~2%,糖类和核酸及其他化合物占1%~5%,这样学生很明了地看出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而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5.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生殖与发育”教学中,讲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时,可以采用预习、自学,后放映科教电影《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的方法,多媒体能把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生生的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实验课教学不易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实验前教师要阐明实验目的,让每位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例如,讲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可先示范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书上步骤认真操作。再如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然后操作实验,得出光是光和作用的条件、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的结论。一些农村中学实验条件有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废弃材料做探究实验。如用废旧泡沫、粉红与绿色卡纸、竹签、细线、废旧编衣针金属、胶水制作桃花的模型。

7.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活能力

具体课堂教学中,让初中生直观接触生物实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讲述“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分别准备煮熟的和新鲜的两种蛋,引导细致观察卵结构,讨论鸡卵结构的功能,理解明确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多数是背面朝上?为什么本地不产苹果等一系列生活问题。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尝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加以解释,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如学习“激素调节”后,让学生思考治疗糖尿病用胰岛素时,是口服好还是注射好,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好处。如讲完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知道如何保护皮肤(卫生、化妆);学习了血液知识,使学生明白义务献血对成人来说不会影响健康,甚至会促进人体造血功能提高;学习了耳的结构,当你遇到激烈的爆炸声或闪电过后的打雷时,不再用手捂住耳朵而应该张开嘴巴;学习了呼吸系统之后,要会做人工呼吸,以备急用。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激发他们长大立志攻克难关的信心。让趣味教学走进初中生物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物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是教师要做到科学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切不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否则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而已,实际上学生并未真正学到知识。

作者:黄伯骑 单位:南靖县城关中学

参考文献:

[1]胡青霞.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J].文教资料,2005.

篇5

关键词:环境;生态伦理;初中生物;教学

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环境问题都越来越重视,生态伦理思想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生物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伦理素质。

一、生态伦理素质的基本内涵

生态伦理素质是指人们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素养。目前全球的生态危机日益加重,正逐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只有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生态伦理素养,才能让我国的经济增长由资源型转变为科技进步型,才能有效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目前初中生生态伦理素质的基本状况

根据在学校的调查,初中生的生态伦理知识、环保知识比较欠缺,保护生态的理念和实践能力都较弱。这些和他们自身、家长、

学校和社会宣传有较大的关系。

1.学校教育不足

当前的初中教育,过分关心的是升学率,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构建,而基本上没有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尽管有部分章节谈到了环境保护问题,但是很少从人与自然的价值观、消费观、权利观等方面去讨论和引导,未能让学生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生态伦理的教育往往停留在组织一些简单的环保活动上,手段过于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

2.家长意识不够

家长的生态伦理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生态伦理素质的形成。由于部分家长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尤其农村学生的家长很少接受相关知识,导致这些家长很难从正面影响学生的生态伦理观。

3.社会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将促进学生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形成,相反,则会起到阻碍作用。由于社会热点问题太多,信息量太大,媒体在宣传生态伦理观念时引导不够。同时由于生态环保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一些监督措施成为形式主义。公众真正参与意识不强,学生生态伦理观念难以形成。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生态伦理素质的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提升他们的生态伦理素质,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生态伦理素质的提高。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不少章节和内容都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伦理直接或者间接相关。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1.做好典型课程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一章中,教师应该紧扣环境保护这一核心,采用情境式教学。教师尽可能多地收集图片、影像等相关资料,利用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如,在《生态系统》一章中,可以采用小品的形式,由学生扮演各种生物,演绎生物链、食物网的各种变化。这种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活力,使得学生对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形象,有助于生态学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观。

2.结合社会活动,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湿地日、爱鸟周、无烟日、人口日、土地日、减灾日等众多节日,旨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教师应结合这些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如,我们可以结合爱鸟日举办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媒体组织的征文比赛;在讲传染病一节时可以观看有关非典的影视录像,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环境的危害,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督促自己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

3.突出农大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

江西农业大学有众多与生物学相关的专业,如农学、林学、动物学、环境保护等专业。同时大学还有植物园、生态实验园。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利用相关优势,邀请大学农林学院的专家教授,为学生传授一些最新知识,或者组织优秀学生参与他们的一些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课程,将对学生今后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坚持对学生灌输生态环保的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只有尊重大自然发展规律,社会才能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288-01

1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内涵和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充满色彩,提高生命质量;二是,用欣赏的眼光欣赏其他生命,能够与他人友善相处,喜欢动物,关爱自然;三是,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保持乐观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父母和教师在对当代初中生报以更大期待的同时,也给予了更大的压力。许多初中生在面对这些压力和困扰时,心理逐渐发生扭曲,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2初中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生物课本身就是一本生物教科书,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包括生命的起源、个体的诞生、人体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生理发展、衰老和死亡等,这些素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2.1利用生物的生长周期,帮助学生认知“生死”

一个生物的生长周期包括孕期、出生、成长、死亡四个方面,在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四个方面均有所涉及。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单元学习中,包括人的由来、人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衰老和死亡等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更替和循环历程;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如“人的由来”中,学生通过了解一个受精卵、形成胎盘、胎盘的生长过程以及胎儿成长的图示,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形成的不易和母亲在孕育生命过程中的付出和艰难,使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更加孝敬父母;在“衰老和死亡”的教学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就是以出生为起点、以死亡为终点的生命周期,人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扩宽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价值。作为初中生,实现生命的价值,一方面是要珍惜生命,爱惜自己;另一方面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积极参与、敢于质疑;课后灵活巩固,扩展学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以乐观积极地态度去克服,认识到每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成长。

2.2改变生物实验方式,教育学生关爱生命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具体形象的案例和现象给予感性经验的支持,而生物实验借助学生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不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生物实验中,存在最多的是关于生物生理解剖的实验。在传统的生物实验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活体实验的方式,学生亲自动手或者亲眼看见动物被残忍的解剖的血淋淋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使得一些学生对动物的生命产生冷漠的态度,可以任意宰杀,任意伤害,从而不关注生命,不热爱生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动画的效果更佳的逼真,如果用电脑模拟实验代替活体实验,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更加真切的感受动物的疼痛,认识到实验是动物也是一种伤害,但是为了人类的进步,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些小动物的生命进行实验,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实验中和生活中更加爱护这些生命,这些为人类进步付出的生命。

2.3借助部分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些生物中不乏一些生命顽强的,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长和发展。例如,在《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搜寻本地一些特有的顽强生长的生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的生长要克服哪些困难,然后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如在石缝中艰难成长的小草,在人类捕杀和食肉动物的环境下,野兔子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克服困难,寻找食物,进行生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近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一个学困生表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听不懂教师讲的知识,自己做题不会,有时候花很长时间解答的试题,结果还是错误的,该学生认为自己可能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材料,在学习中呈现懒散的状态。学生在交流中,鼓励该名学生要坚持,坚持在下课把教师讲解的知识弄清楚,向同伴请教,每天弄清楚五道相关试题。

3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课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素材,在教学中需要利用生物的生长周期,帮助学生认知“生死”;改变生物实验方式,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借助部分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使他们能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梁维鸿.初中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1(06):60-61.

[2]曹海华.初中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特点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210+226.

篇7

1.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学校有的规模小,有的学校一人包干多门学科教学;有的学校没有专任的生物教师,造成集体教研备课无法开展;有的学校教师兼课多,无法形成集体备课的氛围,对教学案的备写从网络下载借鉴修改使用的多,个人精心备课的少,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有的学校即便有集体备课,由于参与人员少,难以形成“集体智慧”,使教学案含金量不高,教学的实效性较差。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缺乏优质教学设计和资源,整体难以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2.备课有效性的对策。鉴于农村学校现状,完全实现集体备课不现实,建议采用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的备课方式。对于规模小的学校可以尝试几所学校联片教研,也可以与城市学校网络共享协同教研。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个人教学案模式,保证教师提前做好个人教学案的设计工作。个人备课的规定项目包括课标和教材的研析,教法和学法的分析设计,重难点分析和教学目标制定,学生的学习材料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板书设计和教学资源准备。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将教师个人备课设计的文本稿或电子稿分享给大家,并对个人教学的设计思想简要给予说明,通过大家选优或组合,形成集体备课教学方案,由备课组指定一位教师按集体教学案的要求进行定稿工作,规定项目是教学过程预设:学生活动的内容、教师活动的内容,留白教师复备内容和教学探讨与反思内容。定稿印发给同年级课任教师实施教学,共享优化后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并进行复备工作和教学探讨与反思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案,这样,使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每学期学校进行个人与集体教学案的推优评比工作,巩固成果强化实效,形成常规模式。配合送教下乡教研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促进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综合能力,提高个性化教学能力。

二、提高授课的有效性对策

1.落实好新课程倡导的生物学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三大理念。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就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不同心理、性格、情商、兴趣、学习品质和思维方式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学有所得,各得其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还包括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等,学校日常教学就是教师全面落实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平台,切实改变教学观念就会抓住每个教学机会,让学生沐浴在科学素养的“和风细雨”里。农村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长期地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既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必须思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对策就是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倡导和实行多种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用三大理念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会启迪我们无限的教学智慧。

2.践行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必须精心安排教学行为,形成五种有效行为模式:①力争呈现清晰的教学内容,清晰解释概念,要点易于理解,靠清晰授课凝聚学生的注意力。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设计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挑战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聚合性问题和试探性问题,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提出新问题;或优化组合直接教学、间接教学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③实施任务导向,制定学习目标,编写好活动计划并有效执行计划,任务驱动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④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⑤确保学生学习的成功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学生的成就越高,记忆力就更好,教与学效果就越高。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好教学的各个环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地改变着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生活以及教学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不能取代教师,但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却可以取代不用信息技术的教师。结合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策划设计和学科组集体协同教研相结合,高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切实有效地优化好教学的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对生物学课堂教学进行高效教学,充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让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易东平译[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2

[3]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篇8

做为一名一直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师,我充分了解初中生物探究活动在生物这门学科中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新课改要求下的生物探究实验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目前,我们所开的生物课是二年制,虽然九年级就不再有生物课了,但是每年中招考试的理化生实验加试就说明了生物实验还是不可轻视的,所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成了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生物教材,本套教材学生课堂探究实验共37个,探究活动就更多了,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新课标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所以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课标、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生物探究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教材设计探究活动的目的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了解探究实验的目的,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例如七年级下册中关于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方面还缺乏训练,教材通过提供背景材料或模拟讨论情境的方式给予引导。探究过程中,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提出的三个问题:“楼层越高尘埃越少吗?”“下雨前和下雨后尘埃粒子的数量会不会不一样?”“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尘埃粒子的数量相同吗?”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一定要从中选择探究的问题,而是希望给学生一些启发,引导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当然,如果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从这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探究也是可以的,选择本身也体现了一定的自主性。

二、激发学生对生物探究实验课的潜在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考虑到要使学生主动探究,首先要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强化他们探究的动机。因此,实验课上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探究等活动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能力。只要学生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九年级不学就不重要,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乙肝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血液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规范地进行操作

生物科学本质上是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实验步骤要规范,而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要点:1、取镜安放时要距桌边偏左一掌宽(5-7cm);2、对光时要把目镜、物镜、镜筒、通光孔、反光镜等调成一直线,并要注意光线强时用反光镜平面,光线弱时就用凹面;3、观察时标本要正对通光孔正中,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压碎玻璃片标本,找不到物象时缓缓上升镜筒即可找到。教师要规范操作一步,同时讲该步的注意事项,再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操作规范而且准确的学生,同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如观察时要左眼看右眼睁,不能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转换的错误操作。学生根据提示很快掌握步骤和要领。这样既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去探索。

四、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看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和学生共同准备蚯蚓、玻璃板、纸板、木板等实验用具,做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和触摸蚯蚓的运动器官,然后按顺序让蚯蚓在不同的板面上爬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最后比较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说出影响蚯蚓运动的因素。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五、多样化的探究活动给学生多样化的收获

篇9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设问激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物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创设不同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意在诱发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生物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目的:以“活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作为新课的导入,列举出生活经验或事例,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

手段和方式:生活经验或事例的呈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方式,如“讲故事”的形式――师生讲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观看课堂中的多媒体模拟生活情境、或通过生物实验抽象概括学生生活经验。

要求:a.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b.注意与有关课本的衔接c.注意难易适度,避免误导学生,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例如:如讲授“生物与环境”时,谈“晏子使楚”中晏子的机智多谋,引出这样一句话“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叶徒相似,而其味不同…”设疑“为什么同一品种在两个地方却性状不同呢?”在讲授“生物的变异”一节前,这样导人新课:常言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遗传现象。但我们身边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皮肤都很白的一对夫妇却生了一个肤色较黑的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在绪论中提出“石头表面的地衣和金属表面的锈有什么本质区别?”,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变繁为简

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生物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巧妙设计生活化的案例,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自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联系。

目的:将复杂难懂的生物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深入浅出,变繁为简。

手段和方式:将生物学的概念的科学研究史结合,如历史事件的插入、科学家的故事等,提炼出其中的生活经验。

要求:a.教师对口常现象的本质的把握。b.利用启发式教学,分解难点。

例如同是在荫处乘凉。在树荫下要比在房屋下躲太阳要凉爽多了,验证植物蒸腾作用中水分的蒸发过程中能带走部分热量: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泼洒了牛奶的衣物很干净,而用一般的洗衣粉还会留下污渍,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效率;在讲解植物吸水原理时,举出腌咸菜、泡菜的例子,把黄瓜、萝卜、白菜放上盐之后就会渗出水来,导出浓度变化会影响植物吸水的条件。

三、课堂活动生活化―自主探究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探究活动、实验活动、调查采访活动、网络操作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活动”有机地融人到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主动体验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手段和方式;借助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师生、生生、生本间互动游戏: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目的:a.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生物知识b.挖掘隐性课程,拓展课堂教学内涵c.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活动”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手段呈现的特点,将课堂分成“信息化课堂”、“互动式课堂”及“实践式课堂”等。

四、生活化的作业――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通过生活化的作业优化学生的实践,使实践更理性化。而不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开展题海战术,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让学生经历和体会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成功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生物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目的:使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强知识的应用。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手段和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善于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总结规律。

要求: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傲”、“实验”、“探究”、“设计”、“合作”、“想像”、“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爱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校周围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在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确定各个具体研究项目(如“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噪声污染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各小组间相互交流,进行评议与质询;最后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提交给环保部门作为治理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的依据。如学习香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时,学生设计探究性课题,分成几个小板块进行研究。如到医院调查有关香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数量及患肺癌的几率;到实验室研究不同含量的香烟对小白鼠活动的影响;到社区中调查吸烟人数比例、香烟销售点的数量等等。通过研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香烟对身体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课堂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它应该是真实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的“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走生活化的道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初中生物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认识社会探究自然的关键学科。初中生物来源于社会生活,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逻辑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生物实验操作方法,提升生活实验的技能。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认识到了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不断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是最形象、最基本、最有效的探究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鼓励同学们改进生物实验的过程,增强生活实验的手段,提高生物实验的方法,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1.生物实验准备中提升探究能力

1.1做好学生探究意识培养

生物教师要认真的分析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首先,教师要掌握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将需要进行的实验和课题在教学计划详细的列举出来,及时的做好生物实验的材料准备工作,这为生物实验探究奠定了基础。教师要做好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工作,告诉学生生物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生物的探究。教师要讲述探究能力在实验中的应用,很多的生物题型都是在探究中完成的,这样学生就会从思想上重视生物实验探究。

1.2认真设计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的实施步骤都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实验用品的准备,做好教学方法、教学器材的准备。要根据教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实验步骤的制定,通过这个实验让同学们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获得哪些科学知识等,从而提高生物实验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提高,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的完成生物实验,掌握生物知识。

2.开设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

2.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生物实验和生活联系紧密,同学们很快就能够进入到生物学习中去。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实验中的问题,积极的进行实验的质疑。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才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进行“神奇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教学时,有的同学就会主动的提出问题,“84消毒液在家里经常使用,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知识呢?它对病毒和细菌具有哪些作用呢?”这个时候教师就会带领着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84消毒液对细菌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在学习之后,有的同学就会问道,“大蒜和生姜是不是都可以杀毒呢?他们之间的杀毒效果具有哪些不同?”这些来源于生活的问题都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生物实验的探究。

2.2注重学生的探究思维

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就会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掌握创新能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直到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要关注同学们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新奇的思路,收集这些重要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知识。例如在进行“藻类植物”学习中,教师首先让同学们探究水绵的结构,然后设计一个藻类的迷你池塘,在显微镜的作用下观察藻类植物。设计迷你池塘是最关键的步骤,同学们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同学就会选择透明的玻璃瓶,在里面放入池塘水,将水草放进去,在阳光下进行照射,观察水中的颜色。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过程,教师要帮助同学们完善实验的步骤,加强探究思维的培养。

2.3进行实验探究经验交流

学生个体掌握的知识毕竟是少数的,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探究能力。在实验探究之前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的方向。在实验之后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差异进行沟通了解,会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操作过程。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学习时,因为要对叶片进行分解观察实验,因此教师就可以提问,“叶片颜色为什么正反面不同?落叶为什么大多是正面朝下背面朝上?”同学们纷纷选择叶片进行知识的探究实验,观察了多种植物之后就能够发现一些问题。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讨论,同学们纷纷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提高初中生生物的实验探究能力。

3.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创新

3.1探究改进实验材料和方法

在进行生物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就要鼓励同学们创新探究实验,提高探究能力。学生可以探究是否可以改进生物实验的材料和方法,选择其他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的效果是否还是同样的结论。例如在进行种子萌芽探究实验中,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种子进行实验,玉米种子、小麦种子、高粱种子、大豆种子等,通过多种种子的对比能够增强对种子萌芽的认识。

3.2探究改进实验的教材设计

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部分都是操作简便材料方便寻找的,学生可以对现有的教材实验步骤进行探究,验证实验效果和教材中有何不同。实验设计复杂多变,教师要给同学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多种实验设计的探究,例如在进行单细胞生物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在实验中探究使用冰、醋、糖、茶等多种材料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从而掌握单细胞生物的性质,提高对生物的认识。

初中生物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组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设计,在操作实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选择不同的材料或者是方法,在多次试验探究中掌握实验的方法。学生个人可能不能完成实验的探究,教师要鼓励同学们进行合作交流,在互动中提升探究能力,加强对生物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鲁中华.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的延伸拓展[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5):52-53

[2]杨占武.初中生物学生实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J]. 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2014.(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