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

篇1

20__年9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为增强我校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少年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学生向家长传护齿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关注自己的未来。我校决定在全校1-6年级开展校园口腔健康月的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健康口腔伴成长,幸福家庭展笑颜。

二、活动时间:9月22日

三、活动对象:1-6年级学生

四、活动内容:

1.""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活动,参与活动的1-6年级各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借助相关资料向同学们传播讲解护齿知识,请同学上台向大家介绍关注口腔健康的必要性。学校利用午休时间向全校播放爱牙知识宣传视频,各班组织学生收看,并向学生家长发放宣传材料。

2.""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国旗下讲话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学习到的口腔知识向父母、爷爷、奶奶宣传口腔健康知识。

3. "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手抄小报创作活动。号召同学们以关注口腔卫生健康和护齿教育为主题收集有关资料制作手抄报。内容可包括:口腔护齿的小知识,爱牙护齿的好习惯和不良行为等等。版面以图画和贴画为主辅以文字内容。

4.""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黑板报评比活动,内容可包括:口腔护齿的小知识,爱牙护齿的好习惯和不良行为等等。版面以图画和贴画为主辅以文字内容。

5.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口腔自我检查。

五、活动要求:

1. 希望参与活动的各班级认真组织落实,让学生在活动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得到锻炼。

2. 3-----5年级每班挑选四张手抄报,各班出一期关于口腔健康的墙报。

3.认真收看爱牙健齿活动动画片.

各医疗卫生单位:

今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牙日”,为认真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爱牙日”活动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1X.735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强化公众对口腔卫生的关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本次“爱牙日”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主题: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题:关爱自己,保护牙周

二、活动背景

口腔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口腔保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紧紧围绕“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的宣传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

等手段,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和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围。使公众了解爱牙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公众主动参与意识。健康教育所要做好宣传工作,切实加强重点防治人群的口腔卫生工作。宣传重点是:牙周疾病的常见表现和防治方法,切实提高宣传教育实效。让群众了解早晚有效刷牙、饭后漱口、戒烟限酒等自我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对维护口腔尤其是牙周健康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让群众了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早诊早治,对控制牙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认真落实各项宣传措施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宣传日当天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开展一次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并对前来咨询的人群进行口腔检查。在“爱牙日”宣传活动期间,通过进学校、进社区等形式,发放宣传单、爱牙知识问答、有线电视宣传等方式,一方面宣传爱牙知识,一方面掌握学生与各类人群对口腔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在下次宣传中有针对性,努力促进学生与各类人群保护好牙齿。

2、在主要街道或人口密集区域开展宣传活动时悬挂至少一条宣传横幅。

3、出一期以爱牙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

4、组织一次爱牙知识的健康专题讲座。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201X年9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爱牙日活动主题是“窝沟封闭,保护牙齿”,旨在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为了倡导广大群众爱护牙齿、关注口腔保健,更大程度地加强爱牙日的宣传工作,我口腔医学系团总支特开展了此次爱牙日活动。

二、活动主题

窝沟封闭、保护牙齿

三、活动对象

学龄儿童(6——12岁)

四、活动时间

201X年9月19日——-201X年9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1、采访附院口腔科,邀请__副教授宣讲窝沟封闭的意义

及适宜人群。

2、在学院及附院宣传栏上张贴爱牙日主题板报,扩大爱牙日的影响。

3、在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爱牙日主题知识课堂宣讲活动,张贴爱牙日主题海报。

篇2

【关键词】 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24-03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of Tangshan City/ZHAO Yan-ping, LIANG Rui-ying, WEN Li-mi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mong the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angshan, to analyze their differenc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s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eleven students from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s in Tangshan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knowledge on oral health was rich, but their or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as limited. Only 18.0% mastered the conception of dental plaque. More than 60% of the surveyed students' oral health attitude was good, bu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oral examination and teeth cleaning on a regular basis was weak. Even if they had some diseases of oral cavity, they wouldn't go to see doctors in time; 86.8%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d never accepted the professional cleaning and the usage rate of the dental floss and toothpaste with fluorine was low.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dental plaque and gingival bleeding be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gingivitis, the dental floss help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gingival, oral health attitude, the brushing frequencies and the brushing time, the cleaning teeth frequencies and going to see dentists in time while they discover dental caries(decayed tooth) between the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non-medical students.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oral health attitude is good among the students in Tangshan, the knowledge is poor and the situation is also bad. It is rather necessary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in colleges.

【Key words】 Oral hygiene;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practice;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medical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康最常见的两大疾病,也是导致牙缺失的重要原因。笔者在门诊就诊的大学生中了解到多数大学生不知道龋病和牙周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医学院校就诊的多数学生是在大四上口腔课程后才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由于大学生对口腔健康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牙缺失、牙齿松动,甚至过早脱落。本研究通过对唐山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为在高校开展口腔健康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唐山市4所院校各随机抽取1个系部,在被抽取的系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共1 0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资料不完全者后,获有效问卷1 011份,有效回收率为98.2%,其中男356名,女生655名;医学院校非口腔专业468名(男生174名,女生294名),非医学院校543名(男生182名,女生361名)。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表,调查前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学生匿名自填问卷,当场收回。

问卷设计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基本口腔保健成年人问卷[1]和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问卷的内容[2]。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校、学历等)、口腔健康知识、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及口腔健康行为。问卷经华北煤炭医学院口腔专业的专家评定,经预调查反复修改。重测信度系数为0.810,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0.631~0.752。内容效度相关系数为0.612~0.934。

1.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核对无误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率描述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问题正确回答的比例;用χ2检验比较医学和非医学院校及全体大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回答比例,以P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 本调查人群口腔健康知识结构不均衡,一般性常识知晓率高,偏专业性的知识知晓率低。67.8%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保持口腔卫生最好做到哪几点,62.3%的学生知道刷牙预防龋齿,63.5%的学生知道牙菌斑导致龋病发生的主要物质,57.1%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一种表现,55.0%的学生知道减少和防止牙石的主要方法。38.3%的学生知道氟化物防龋,27.6%的学生知道饮水加氟防龋,仅有18.0%和9.8%的学生了解什么是牙菌斑及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学生在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及牙线利于牙龈健康2个项目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 大学生对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的认知率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态度是积极的,且大多数持有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但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学生在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认知程度上(除牙齿健康状况会影响找工作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口腔健康行为 见表3。

80.1%的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70.7%的学生从不吸烟,69.9%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39.3%的学生每次刷牙的时间至少要2 min或以上。对含氟牙膏的使用者占32.8%,牙线使用者相当少。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的学生比例较低,只有12.7%和1.3%;而86.8%的学生从未洁过牙。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在刷牙次数、时间、洁牙次数3个项目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口腔疾病就医行为 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口腔疾病发生时就医率普遍较低,龋损就医率分别占53.2%,牙痛和牙结石就医率占41.3和41.6%,牙龈出血就医率仅占16.4%,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学生在发现龋损就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较高,专业性知识(如牙菌斑的概念)知晓率较低,这一结果与福州市大学生的调查结果[3]一致。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比较, 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高于非医学生,有少数项目(如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牙线有利于牙龈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一些项目(如氟化物防龋、饮水加氟防龋、牙线利于牙龈健康)的知晓率均较低,这与《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提出的“到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城市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达90%”的目标相差甚远。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调查显示,医学生的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高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医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对口腔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有关。两者对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认知率都在60%以上,说明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态度是积极的,而且大多数持有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

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不吸烟,能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每天刷牙2次,但在刷牙时间的控制上有误区,对含氟牙膏和牙线的使用率较低,对牙线的保护作用认识不足。另外,大学生普遍缺乏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的意识。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不足,对龋病和牙周病的病因、危害缺乏认识,口腔疾病发生时,就医率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在遇到牙体和牙周疾病后就医意识淡薄。福州市[3]、德阳市[4]、丽水市[5]、大连市[6]的调查也反映出与上述相同的情况,这一现象在门诊就诊的大学生中了解到与大学生无收入、治疗费用高、牙科畏惧心理有关。

上述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提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任重而道远。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学生的课程[7]。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应开设口腔卫生保健课,通过选修课或讲座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对调查显示的薄弱环节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宣传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识显得更加重要,使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与其学识水平相符,并使口腔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使口腔保健成为自觉行为。对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可在医疗保险中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如将门诊治疗的一些费用纳入医疗保险中,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诊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5]。

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身健康,对指导全民口腔卫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口腔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口腔保健知识的知信深度,特别强调自觉自愿,着眼行为和实践[7],逐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4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grated package for basic oral care, Questionnaire foradults,Geneva:WHO,1999.

[2]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61.

[3] 王慧明,姚丽艳,张长源.福州市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与行为抽样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3061-3062.

[4] 刘红春,范旭,胡德渝,等.德阳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46-48.

[5] 徐晓毅,蔡章聪,郦芳.丽水市大学生口腔预防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137-138.

[6] 马晓伟,李文颜,闫建伟, 等.大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89-97.

篇3

【关键词】  老年人;口腔疾病;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由口腔状况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口腔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延长老年人牙齿使用寿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状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佩戴全口义齿的不在统计范围),其中60~69岁317例(40.4%),70~79岁396例(50.5%),80~89岁71例(9.1%)。

1.2 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调查项目包括:牙缺失、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病等。

1.3 诊断标准

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老年人口腔疾病

调查显示,多数体检老人有各种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齿缺失、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的发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断提高。见表1。

2.2 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换牙刷635例(80.99%),坚持饭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检查373例(47.58%),使用过牙线9例(0.14%)。绝大多数老年人坚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数人定期更换牙刷,但定期口腔检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线率不高,说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表1 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调查表

3 讨 论

老年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发现,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1.96%,与徐洪权〔3〕报道结果一致。说明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4〕;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仅有少数人(5.48%)知道并应用保健牙刷,几乎没有人使用过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刷牙方法、牙刷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行为〔5〕。不重视口腔保健,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洁牙和进行牙周治疗,导致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速了牙周病发展。有的人认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时就医,其实缺失牙如不及时修复,以后可出现邻牙移位。很多人认为,口腔即使出现问题,对于全身影响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齿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6〕,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活动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加剧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应采取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其个人口腔健康行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诊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酒是导致牙周病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应建议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除烟酒嗜好,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治疗费用,维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洁治等预防保健服务。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8〕,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参考文献】

   1 周晓玲,张 晖.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3:434.

2 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178.

3 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4 马力扬,李晓玲,雷 涛,等.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02.

5 钟圣纯,陈文玉,刘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02.

6 马力扬,杨 兰,聂红兵.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2.

篇4

在孩子的口腔畸形中,错颌畸形的防治,尤其是早期预防非常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儿童的错颌畸形患病率也在大大提高。北京医学院口腔系以正常颌为标准调查的统计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为91.20%。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错颌畸形定义为“牙面异常”,也就是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它不但影响外貌同时也影响功能,也将影响颌面较硬组织的发育,造成口腔疾病,引起儿童发育不良,甚至造成心理障碍。

那么,错颌畸形的病因究竟是什么呢?

1.先天因素

①母体因素 妊娠期间,母体营养不良、患病、受外伤、受镭及大剂量放射线照射,会引起胎儿的发育畸形。

②胎儿因素 因子宫大小、羊水多少、胎儿的变化,导致受到异常外力可引起胎儿畸形,胎儿本身新陈代谢失调,孕期或分娩受损伤,也会发生畸形。

③常见的发育异常及缺陷 包括多生牙、先天性缺牙、牙齿大小异常、舌形态异常、唇系带异常等。

2.后天因素

①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 如佝偻病、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

②营养不良 儿童生长发育时,需要各类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必要的矿物质,而且,只摄取高营养价值的食物是不够的,还必须摄入较粗糙的有一定硬度的食物,以利于咀嚼器官的发育。

3.功能因素

①吮吸功能异常 人工喂养时,会由于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或是橡皮孔大小不适,使婴儿吮吸功能异常,会造成下颌远中错位(俗称小下巴)或下颌前突畸形(俗称地包天),由此可见,哺乳对下颌骨发育的重要性。

②咀嚼功能异常 咀嚼肌未能充分使用,就会使颌面部发育不足,因此,发育期的儿童要食用一些有粗糙性、耐嚼性、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③呼吸功能异常 慢性鼻炎、鼻中隔充血、鼻甲肥大等影响正常鼻呼吸功能的疾病,会迫使儿童以口呼吸代替鼻呼吸,常可引起颌面部的发育畸形。

④吞咽功能异常 正常的吞咽动作能保证儿童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发现吞咽时嘴唇不能闭合使人觉察到面部表情肌的变化,则预示着吞咽活动可能发生异常。

4.口腔不良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复做一相同的动作,并持续下去。

口腔不良习惯要占各类错颌畸形病因的1/4,因此,早期发现并强制中止孩子的不良习惯对错颌畸形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如下:

①吮指习惯 儿童在2岁到3岁前有吮指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通常在4~6岁以后逐渐减少并自行消失,若在这之后继续存在则属于不良习惯。

②伸舌习惯 表现为吐舌及舔牙的习惯,也有患慢性咽喉炎的儿童为使呼吸道畅通,将舌向前伸,引发的伸舌习惯。

③咬唇习惯 多发生在6~15岁之间,由于儿童情绪不好,被老师或家长批评后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多数情况下是咬下唇,也有咬上唇。

④偏侧咀嚼习惯 多见于一侧有后牙深龋或乳磨牙早失或有错颌存在,儿童愿意用健康的一侧咀嚼食物,久之,会引起颜面左右两侧不对称。

⑤咬物习惯 多见于咬铅笔和啃指甲,还有咬手指、衣角、被角及吮吸橡皮等。

⑥睡眠习惯 儿童睡觉时,经常手或肘枕在一侧脸下,有时用手托一侧腮部读书或思考问题,都会防碍颌面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

5.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

篇5

【关键词】 乳牙;龋病;健康教育

乳牙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临床资料显示,儿童乳牙患龋率高、发病早,多数集中在3~6岁。石四箴等报告,上海市1991年儿童乳牙患龋率分别是:3岁59.53%,4岁77.25%,5岁83.39%,6岁88.7%。冯军等1994年报告,西安市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97.2%,受检者的龋均数位2.65~5.87[1]。根据1995至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北京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5.56%,龋均为4.18。

乳牙龋病高发病率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积极预防儿童牙病已刻不容缓。因此,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爱牙意识,做好预防保健,降低患龋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乳牙易患龋的原因

由于儿童乳牙的生理结构特点和饮食结构特点,以及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等原因,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患龋。(1)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一旦发生龋病则迅速达深龋。(2)乳牙牙颈部明显缩窄,邻牙之间为面接触,牙列中的生理间隙易致食物滞留,且易成为不洁区。(3)小儿的饮食细软,对牙齿的粘着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可使牙釉质脱钙,产生龋病。(4)口腔卫生差,不良生活习惯,喜食零食,含着奶瓶或含糖饮料睡觉,没有刷牙的习惯。

2 乳牙龋病的危害

乳牙龋病对儿童口腔局部和全身都有不良的影响。一是影响咀嚼功能。龋坏早期牙齿酸痛,儿童不敢咀嚼,影响进食;龋坏后期会导致牙体缺损或缺失,不能咀嚼,会直接影响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影响身体的发育。二是影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乳牙早失或者不敢咀嚼,造成颌骨的发育不足,或偏侧咀嚼引起面部不对称。乳牙早失会致咬合关系紊乱,从而导致恒牙的排列不齐,影响面容。三是影响恒牙的健康。如果乳牙龋缺损或龋早失,就会影响恒牙萌出的顺序和位置。牙列不齐又会导致口腔自洁作用差,使口腔卫生恶化。在龋齿细菌不断增长的环境下生长,恒牙就会形成新的龋齿。四是由龋病转成的口腔病灶牙与机体的其他感染有关,影响全身的健康。五是影响儿童学习发音。六是龋蚀的牙齿也影响美观,还会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抑,对身心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虽然乳牙终将被恒牙替换,但是不能忽视乳牙龋病。

3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3.1 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1)宣传乳牙龋病的病因及其危害,提高家长的爱牙意识。(2)指导家长对幼儿的口腔正确护理,预防乳牙龋病的发生。(3)宣传窝沟封闭技术,纠正不良习惯等。

3.2 口腔健康教育的对象 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准妈妈及其他愿意学习口腔保健者。

4 开展口腔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习惯是根基,从小做起 2岁以前,婴幼儿自己不能清洁口腔,要求家长在每次饮食之后用棉签蘸清水,最好是淡盐水,给小儿轻轻擦洗牙面、牙龈和口腔各部位软组织。3岁以后,要教会儿童自己刷牙。4岁以后,可以开始用含氟牙膏。让幼儿从小养成爱牙护齿的良好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儿童建立良好口腔习惯的重要指导者和督促者,家长本身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儿童效仿的榜样[2]。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正确辅导;家长以身示范,让每位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爱牙护齿的方法。做好幼儿龋齿预防工作,对幼儿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4.2 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参与,共同预防龋齿的发生。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乳牙反正是要被替换掉的,有龋齿也无所谓,对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淡漠,不重视对乳牙的保护。幼儿园通过指导和干预,提高家长对幼儿龋齿危害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家长保护幼儿口腔健康的意识,以达到家园同步,共同对幼儿采取各种科学的干预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4.3 定期检查、防治结合。定期请口腔科医师到幼儿园检查幼儿的口腔健康情况,或者家长定期带儿童到医院检查或做窝沟封闭,及早发现或预防龋齿。

4.4 结合全国爱牙日,将每年的9月份定为爱牙护齿月。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页、宣传图片、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手册等,开展爱牙护齿的系列活动,提出保护牙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爱牙护齿目标。每年的爱牙日,邀请牙防医生到幼儿园为全体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爱牙护齿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爱牙健齿资料,共同了解和掌握龋齿对幼儿的危害,以及刷牙小常识,正确选购牙刷、牙膏。掌握刷牙的基本要领、牙刷正确握法及刷牙的正确方法,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爱牙护齿的意识,使家长意识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重要性。

4.5 营养膳食、科学安排。龋齿的发生往往与口腔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密切相关[3]。因此,在安排幼儿饮食的时候,严格控制食糖用量,注重甜咸搭配、粗细搭配、干湿搭配、荤素搭配;在菜肴的安排上,尽量让幼儿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新鲜水果、粗粮,如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燕麦、薯类及各种豆类,让幼儿有规律地咀嚼硬度适当、弹性纤维素的食物。这样既可以除去附着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软垢,还可以防止幼儿牙齿生长排列不整齐,有利于牙齿和牙龈组织的健康。

5 小 结

乳牙龋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应加强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使儿童逐步树立正确的爱牙护齿的意识,养成口腔保健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使儿童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篇6

母乳喂养对母亲健康的影响母乳喂养有助于防止产妇产后出血。产妇分娩后,随着胎盘的剥离,母体内呈现低雌激素、孕激素及高催乳素水平。早期哺乳刺激可引起催乳反射,即吸吮刺激通过神经末梢传人母体的脑垂体前叶,引起催乳素释放,催乳素经血循环作用于乳腺细胞使之泌乳;吸吮刺激亦可刺激母体的垂体后叶,使其释放催产素,催产素对乳汁溢出和的排空起重要作用,为不断分泌的乳汁做好准备。催乳素主要促进乳汁分泌,而催产素除具有乳汁的排出作用外,还可使子宫收缩,子宫收缩有利于胎盘剥离面血窦的闭合,有助于防止产后出血。

母乳喂养亦有利于产妇产后体型的恢复。长时间哺乳(多于6个月)可以明显地使母亲体重减轻,对消除身体下半部脂肪和缩小腰围作用尤为明显。

哺乳期间闭经有助于产妇恢复铁贮存,使产后贫血的症状得以纠正,并自然地延长生育间隔。不哺乳的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即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而哺乳的产妇月经复潮延迟,有的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这有利于产妇体内铁的吸收和贮存,有利于产妇延长可能再受孕的时限,达到自然调节生育的作用。当然,也有少数产后月经较晚恢复者首次月经来潮前可能有排卵,因此,哺乳期再次妊娠的问题须给予高度的认识和重视。此外,母乳喂养还能够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

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的影响母乳分为初乳、过渡乳和熟乳。产后7天内的乳汁称初乳,由于所含胡萝卜素较多,故色黄;所含蛋白质和免疫细胞等有形物质较多,质稠。初乳是乳中的精品。产后7~14天内的乳汁称过渡乳,其中蛋白质和免疫物质逐渐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增多。产后14天后的乳汁称成熟乳,这时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但要到产后30天左右才趋稳定。产后6个月内的乳量每日约800毫升,哺乳时间可至婴儿2岁或2岁以上。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吸收。母乳比其他乳类含有更多的乳糖,而乳糖可提供能量。母乳中含有牛乳或配方奶中没有的必需脂肪酸,而这些脂肪酸是婴幼儿脑、眼、血管等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婴幼儿不需要添加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C。母乳中铁的含量与牛乳相同,但母乳中50%的铁都可被吸收,牛乳中的铁只有10%可以被吸收,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不容易发生贫血。母乳中的钙40%都可以被吸收,牛乳中的钙只有10%被吸收。母乳可提供婴幼儿多种免疫球蛋白,即足够的抗体,具有预防腹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从而可以预防婴幼儿疾病的发生。母初乳还含有排便因子,有利于新生儿胎便的排出,预防黄疸。母乳易消化、吸收,可被婴幼儿的机体有效利用。

母乳喂养使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这样有利于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亦可促进婴儿的感觉发育。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助于孩子的智能发育,母乳喂养的婴儿较人工喂养的婴儿哭闹少、发育快。近年来研究显示,婴儿行为受哺乳行为及乳汁成分的影响,婴儿性格的塑造、气质和潜能与母婴间通过母乳喂养时的心理交流、行为渗透和情绪传递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总之,母乳喂养对婴儿建立和谐、宁静、安全的健康心理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不仅能促进婴儿的身心健康发育,对促进母亲的产后恢复也有重要意义。这些与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及剂量是呈正相关的。因此,大力支持、保护、促进母乳喂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婴幼儿食物与牙齿健康

颜士州

婴幼儿的牙齿健康与其进食的食物很有关系。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因为母乳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酶等都适合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此外,母乳中还含有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等。能提高婴幼儿抗病力。用母乳喂养又特别经济、方便。不过,不能一见婴幼儿哭闹就把塞进婴幼儿口中,因为持续不断的吸吮会消耗婴幼儿体力,而且婴幼儿口颊肌的收缩会限制其颌骨发育。如果母乳不足、需要给婴幼儿喂牛奶,要将奶瓶煮沸消毒,牛奶不能太热,以防烫伤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奶瓶的橡皮不能太硬,也不要只将橡皮塞在婴幼儿口内哄他,以免其吸入大量空气。婴幼儿过多吸吮橡皮会压迫上腭,还会使上腭变得过高。或者擦伤口腔黏膜。当婴幼儿由于口腔黏膜患溃疡疼痛而不能吮吸时,应改用汤匙喂养。

婴儿3个多月以后即使还无牙齿,其上下牙床的黏膜垫也能咬碎一些软的、纤维少的食物,所以这时可用汤匙给婴幼儿补充喂一些青菜汤、鱼糊、鱼肝油等。5个月左右,可按顺序给婴幼儿添加一些半流质食物,如稀粥、米糊、烂面务、菜泥、蛋黄等,让婴儿活动口腔,锻炼咀嚼功能。7个月左右,婴幼儿开始萌牙,但萌牙时间差别很大,有些婴幼儿推迟到1岁左右也是正常的。当婴幼儿乳前牙萌出时,就要教婴幼儿吃固体食物。婴幼儿往往有很大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因此大人要循循善诱,慢慢教他用餐,而且要固定用餐时间。一些对婴幼儿健康可能引起危险的食物。如带骨刺的鱼和肉类、有核的水果等,应该尽量避免。婴幼儿食谱应该多样化。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类型和不同滋味的食物,以免习惯一种食物后不再很好地接受其他食物而形成偏食。婴幼儿牙齿萌出时常伴有牙肉红肿、发痒,出现体温升高、腹泻、爱哭等症状,这是婴幼儿生长过程中一个正常阶段。当婴幼儿新牙逐个萌出后,需要更多的固体食物来咀嚼。咀嚼有利于牙肉止瘁、牙齿破龈和颁骨发育。为了让婴幼儿养成吃固体食物的习惯,可把一些香蕉、苹果、雪梨、青瓜、胡萝卜等切成与婴幼儿手指大小差不多的长条。煮熟或生的都可以,放在他的面前,由大人示范给他看,让他模仿。

篇7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消毒工作是重要的护理项目之一。因此长时间的接触消毒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现代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甲醛等,这些常用的消毒净剂常带有挥发性,可通过皮肤、呼吸道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可对人体的免疫、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据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由消毒剂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已成为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手术室麻醉剂的使用量很大,常用的麻醉剂异氟醚、安氟醚等泄漏后,会污染手术室的空气。麻醉剂废气在人体组织内可以蓄积,当达到人体的代谢阈的时候,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可表现为慢性氟化物中毒、白细胞减少等。为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过多接触消毒剂、麻醉剂废气等有害物质,护理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必须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目镜,甚至穿防护服;手术过程中戴防护口罩。操作完毕,一定要到空气清洁、流通性好的地方深呼吸,加快有害物质通过气体交换排出体外。此外,手术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同时注意麻醉机的密封,减少麻醉剂废气的泄漏。

2物理性危险因素

2.1电离辐射:X线、透视检查等已成为现代医疗过程中重要的检查手段,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强有力的影像学证据。这种背景下,由X线、电透等引导,完成手术的情况大大增加,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不断增多,但是长时间照射,可对护士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在手术中要接受X线透视的,护理人员应穿好防护服(铅衣),并且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2噪声污染:通常情况下,手术室很难避免来自各种医疗设备的噪音,如呼吸机、吸引器、高频电刀、麻醉机报警等;骨科或口腔科手术,还有来自电锯、电钻、骨锤等噪音,长期在此种环境下,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听力下降,判断力和记忆力减退,影响健康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内尽可能减少噪音,保持手术室的安静。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由于手术的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常处于长时间的站立状态,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集中于双腿,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甚至水肿。同时,手术室内,空气中除了具有生物学和化学性的危害因素之外,CO2的浓度很高。

3小结

篇8

宫外孕亦称异位妊娠,是引起妇科急腹症的常见原因。目前引起宫外孕的原因较前增加,发生率亦不断上升,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为了保护患者输卵管的功能,保留生殖能力,减轻宫外孕造成的伤害和后遗症,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本科共对43例宫外孕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年龄最大41岁,最小21岁,平均31岁。

1.2 治疗 甲氨蝶呤的治疗机制: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可致胚胎组织坏死,并对增殖细胞杀伤力作用强,妊娠时滋养细胞呈增殖状态,对甲氨蝶呤的抑制作用敏感[1]。甲氨蝶呤的保守治疗指征:①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②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③输卵管妊娠包块

1.3 用药方法 常用量20 mg/d,用生理盐水5 ml溶于甲氨蝶呤中,1次/d,肌内注射,连续用药5 d为一疗程,2次/周测血清β-HCG,若5~7 d β-HCG下降

1.4 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31例,失败后手术12例,成功率为72%。

1.5 效果评价 以往宫外孕多发生于输卵管炎性反应,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其发病原因也越来越多样化,发病年龄亦年轻化。在我科收治的43例患者中,1例为未婚女性,3例为已婚未生育,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法具有重要意义:①对人体伤害小;②操作方法简单;③不良反应少;④效果确切;⑤费用低;⑥保留了输卵管的完整性。因此,宫外孕保守疗法值得推广。

2 护理体会

宫外孕保守疗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护理是否得当及时,因此,在保守治疗期间对宫外孕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客观地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方法及优点、预后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失败后的处理等,使其在自愿的基础上主动配合,做好各项检查及治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护理人员要有同情心及高度责任感,态度热情,工作细致耐心。

2.2 给药中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护理 给药过程中严格三查七对,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保证治疗的及时和准确。患者常可出现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本组中有7例出现恶心,有1例出现呕吐,有5例出现口腔溃疡。护理中应保持环境和患者口腔的清洁,多饮水。溃疡者用0.02%呋喃西林漱口液或甲硝唑液0.1 g,3次/d漱口,地塞米松注射液用棉签涂于溃疡处,取得了较好效果。

2.3 密切观察早期症状及腹部情况 经常巡视病房,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精神状态,观察是否有出冷汗、面色改变、乏力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早期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密切观察有无腹痛。腹痛性质、部位、程度及时间。嘱咐患者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大便畅通。如腹痛加剧,并伴随坠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及早期休克症状,提示宫外孕破裂,应立即抢救,进行手术治疗。本组中有5例出现腹痛加剧、坠胀等症状,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1例突然腹痛加剧,出现面色改变、乏力、血压偏低等休克早期症状,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施行了手术。

2.4 做好辅助检查,观察疗效 严密观察血常规和血β-HCG,对血红蛋白逐渐下降,β-HCG持续下降或逐渐上升者应积极处理,以防晚期出血,做好B超检查,定期复查β-HCG,了解包块消退情况,及时了解治疗效果。本组中6例因甲氨蝶呤治疗效果不佳而施行了手术治疗。

2.5 其他防止失血性休克,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及备血。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32-01

癌症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化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不仅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而且对某些肿瘤可以根治。但化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做好癌症病人化疗后的护理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化疗病人395例,其中胃癌120例、肺癌90例、乳腺癌90例、肠癌37例、淋巴瘤20例、肝癌18例、胰腺癌10例、宫颈癌7例、鼻咽癌3例,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延缓和减轻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克服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讲解此类癌症的有关知识,介绍化疗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求,鼓励患者及家属保持乐观的态度,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同时还需要向患者或家属讲明化疗的必要性和风险性,以便取得他们的同意、理解和支持。

2.2 饮食护理 化疗患者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化疗所致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是可以控制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转移注意力,如嘱其深呼吸或听音乐、看电视等,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恶性刺激。可在化疗前30分钟,化疗后4-6小时给予镇吐剂,如欧贝、胃复安等,全身予以营养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2.3 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防治 化疗药一旦渗出血管外,损伤周围组织,可致局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局部溃疡和坏死。认真选择静脉,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两臂交替使用,选择弹性好,管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开关节处。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不宜采用下肢静脉。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血液回流欠佳,不宜采用患侧上肢静脉输液。注意化疗药前后用生理盐水50ml冲管,拔针前回抽少量血液在针头内,以保持血管内负压.迅速拔针后用酒精棉球压迫穿刺3-5分钟,同时抬高穿刺肢体,以免血液返流,防止针眼局部淤斑。如果输液过程中注射部位疼痛,烧灼,水肿等,应停药,尽量回抽药物,根据不同外渗化疗药物选择不同的解毒剂作皮下封闭,冷敷。也可配合硫酸镁湿敷至症状消失,静脉炎发生后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运行涂烧伤湿润膏,也可用如意金黄散加入适量蜂蜜或醋调成糊状敷在患处。

2.4 腹泻与便秘 腹泻与便秘是化疗病人常见的副作用,腹泻会引起脱水和感染,应让患者多喝水并便后清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根据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便秘的患者应多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茼蒿,芹菜等,保持大通畅。

2.5 骨髓抑制 WBC,PLT减少易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用药前查血常规 wbc>4×109/l方可进行化疗。wbc<2×109/让患者住隔离病房,保证休息,合理营养,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用紫外线消毒,避免磕碰,外伤,挖鼻,应用软毛刷刷牙,或用漱口液漱口,以避免损伤牙龈,口腔粘膜导致出血。每日清洗会,保持会阴清洁,减少家属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2.6 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 轻者口腔粘膜出血,重者口腔出现斑点状白膜及溃疡形成。疼痛明显,进食困难,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朵贝尔漱口液漱口,勿食过冷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均能坚持治疗,严重者涂西瓜霜或用1%普卡因溶液100ml加庆大霉素2支+地塞米松2支+维生素B110片+维生素B12 2支漱口一日三次。也可用稀释后的瑞白漱口。用药时口含冰片以冷却口腔的温度,以预防口腔炎的发生。

2.7 肾脏及膀胱毒性 鼓励患者多饮水2500-3000ml/日,多排尿,以促进毒素排出,定时监测肾功能,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8 心肌毒性 化疗前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化疗中注意保护心脏功能,直至化疗后3-5天,对心脏损害大的药物,用药时可做心电监护。

2.9 肺毒性 长期应用易发生肺纤维化,对老年人有放疗史,慢性肺病的患者,用药可适当减量,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2.10 神经毒性 神经毒性所致的耳鸣听力下降,不同程度的手脚套样感觉或肢端针刺样感,用药前说明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嘱咐其保暖勿接触冷水,必要时通知医生停药。避免同时用两种具有神经毒性的药物。

2.11 过敏反应 有些药物如特素,多帕菲,紫杉醇等用药前30分钟应给抗过敏药地塞米松10mgiv,甲氰咪胍0.4静推,非那根25mg肌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如有药物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同时通知医生对症治疗。

2.12 脱发的护理 治疗前向患者介绍药物可引起脱发,鼓励患者剪掉长发,使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脱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告知病人脱发是暂时的,必要时可提前试戴特制的帽子,假发,以免脱发时影响心理,延误治疗。化疗期间避免用电吹风,卷发器,头发不应过分梳理,避免刺激性强的洗发用品。

参考文献

[1]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 1999:152.

篇10

脑出血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误吸又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临床资料

本科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者32例。

2护理方法

2.1转运途中护理脑出血患者早期伴昏迷者较多,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颅内压增高发生频繁呕吐,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口角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家属和急救人员应尽早清理患者口鼻腔呕吐物和分泌物,对避免和减少误吸有重要意义。

2.2入院后呼吸道早期护理立即吸痰并吸尽口鼻腔呕吐物及分泌物,必要时插管吸尽气道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上胃管胃肠减压,禁食,抬高床头15°~30°,必要时上口咽通气导管便于吸痰和保持气道通畅。

2.3人工气道的护理

2.3.1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在有创性操作时严格操作规程如吸痰、口腔护理等,以预防加重继发感染。

2.3.2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患者咳嗽排痰困难,当闻及痰鸣音时,应及时清除气道内的痰液,痰液不多时也要定时吸痰,以便刺激气道引起自主咳嗽反射,痰液粘稠者,吸前应雾化吸入或气道湿化,吸痰频率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应在必要时吸痰。

2.3.3充分湿化气道每日自呼吸道丧失的水分有200~300ml。常规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断湿化:生理盐水50ml,每日吸痰前缓慢至气道注入2~3ml,湿化液每日更换。(2)持续气道湿化:生理盐水50ml用微量注射泵持续2~5ml注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内,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速度。

2.3.4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气管切开者每8h 1次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每次清洗时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15~20min,每日更换气管切口外纱布块,随时保持清洁。气管插管者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插管位置正确,及时吸尽口鼻腔分泌物。

2.3.5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室内每日通风,每日行空气消毒,保持病室空气新鲜,菌落总数控制在≤200cfu/m2。

2.4进食护理严格掌握进食方法及时间,吞咽障碍者,早期禁食,采用静脉补液,发病后3天可给鼻饲流质,少量多餐,待意识恢复,吞咽障碍消除时再改为由口进食。鼻饲前应事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前吸净痰液,鼻饲后短时间内不搬动病人,尽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可采用营养泵缓慢滴注。

2.5氧疗护理在呼吸通畅的情况下保持低流量给氧1~3L/min,据血气分析调节,通气不足者可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2.6肺部体疗翻身拍背2h 1次,清醒合作者鼓励深呼吸示教并协助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听诊肺部呼吸音,观察痰液性质、颜色和量,定期做痰培养和药敏实验,据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定期拍胸部X线片。

3结果

通过早期细心并系统的呼吸道管理,本组32例脑出血发生不同程度误吸致肺部感染者在1~4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患者早期恢复和良好的预后起到了极大作用。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