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图书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5:1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图书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
0引言
学校图书馆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图书馆员工和广大师生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只有我们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发展等各项事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和管理,才能为构建和谐的学校图书馆贡献力量。
1学校图书馆应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放大图书馆功能,满足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各种需求。“放大图书馆功能”是针对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直接目的,而满足社会各界不断发展变化的文献信息需求是间接的、面向社会的目的,为此图书馆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实施以人为本管理。
首先,在图书馆建筑布局上,从读者和图书馆员工出发,将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既达到方便读者的目的,又能让馆员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体现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其次,传统的图书馆“坐等读者”,好些的最多做到“有求必应”。但是在信息时代,这种模式是适应不了发展的。唯有发扬光大图书馆宗旨,“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服务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让他们依赖图书馆,热爱图书馆,支持图书馆事业;而且图书馆员工因此增强信心和责任感,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
2提高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基础
传统图书馆在服务形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在图书馆不断被推广运用,正逐渐改变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认识和要求,如果在不断提高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和档次的同时,还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素质,加强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重视为读者创造一个环境优雅静谧、气氛融洽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健全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态度,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既有时代感又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这无疑会对提高读者满意度。
3实行学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措施
3.1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服务读者来实现的,服务观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贯穿于图书馆整个实践过程中。人性化服务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上,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人的需求。
首先,尊重读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理念,尊重读者的平等人格、理解读者、方便读者,对读者一视同仁。不对读者设置不符合政策、不尊重人权的障碍,给读者提供对文献信息自由选择和平等获取的权利,实行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
其次,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图书馆员工在为读者服务中,应谦虚和气、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动作稳重、作风严谨、工作细致,具有百问不厌、百拿不烦、百跑不倦的精神。工作上做到热心、精心、耐心、细心、专心。对读者充满关怀、友谊、谅解、温暖,以诚实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去感染、影响读者,让读者从内心对图书馆员工产生真挚的敬意和谢意。
3.2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进入图书馆,变为通过电子网络间接进入信息空间的时代,这便向图书馆员工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员工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要求,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馆藏文献和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以方便读者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进行交流,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实现图书馆员工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及时为读者(师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主动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师生)独特的信息需求。
闭架借阅的方式,给读者借阅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馆员增加繁重的工作负担。学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实行开放式大空间格局,图书资料做到超市化大开架服务,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藏、借、阅一体化。开架服务使读者获得与藏书零距离的自由接触,让读者感到自由利用图书馆的乐趣,使“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体现。
最大限度延长开放时间延长开馆时间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最具体的措施之一。许多教师、学生在假期里也要继续工作和学习的需求。因此,学校图书馆应增加开放时间,寒暑假也应适当开放。
规章制度各种标识设计要人性化服务语言、规章制度、警示标语等都要有人情味。人们曾习以为常的“损坏图书加倍罚款”、“严惩偷书者”等标语体现了“人性恶”的假定,是一种完全背离“人性化”的人文理念,而“珍惜图书,爱护你的良师益友!”、“珍惜图书,就是崇尚知识!”、“珍爱图书,阅过无痕!”等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温馨提示,可以使读者在潜意识中觉得,爱护图书、遵守制度首先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涵养和品位,而不是为了避免惩罚。
3.3创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图书馆的库房分布和设施安放应充分考虑读者对其利用的方便程度,应体现出人性的一面。把最适用的图书资料放在读者最方便的地方。搞好新书介绍宣传栏,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借阅。阅览座位充足,设备完整齐全,查阅快捷方便,借阅手续简单,空间宽敞明亮等。一个现代图书馆应该拥有满足读者在借阅、检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服务设施。应建立完善、稳定的电子检索系统,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检索途径,如关键词、书名、作者、索引号等查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另外,除了为普通的读者提供充满人情味的服务外,还应关照老、弱、病、残、孕、贫困者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设施,充分体现现代图书馆的关爱精神和平等意识。阮冈纳赞图书馆五项原则中第二项:“书是供所有人用的”和列宁曾经说过“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中第二句都强调了图书馆是为一切读者服务的。面对弱势群体的读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因此,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设施,让他们能像正常人那样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是体现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语:学校的图书馆应重视为读者创造一个环境优雅静谧、气氛融洽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态度,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既有时代感又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无论是从办学机构数量或是质量方面,发展水平还是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图书馆参与研究生培养教育,与院系培养相辅相成,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选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优质的人才。
2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人才培养模式及现状分析
2.1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模式
目前,图书馆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独立培养、联合培养、参与培养。独立培养是图书馆硕士教育的主要方式。
2.1.1独立培养
独立培养是学校承担硕士生的招生、管理、培养的全部工作,这类型招生单位主要有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文献信息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另外,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的硕士点依托研究所作支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所、东南大学图书馆的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等,旨在发挥图书馆研究机构的优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积极构建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教学服务模式。
2.1.2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学校联合院系或图书馆研究所共同培养硕士生的过程。目前,采取联合培养的图书馆学教育比例是30%左右,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据国务院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了解到,“图书、情报、档案”作为一级学科,在“管理类”门类下分,其下设“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个并列二级学科类目。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作为“管理类”的分支之一,在知识结构上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交叉点较大,与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又比较偏离。所以,图书馆在与学院联合培养时,应注重吸收彼此的长处、取长补短。
2.1.3参与培养
参与培养是指图书馆参与各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图书馆只是辅助作用。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部分导师是由图书馆人员担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点也有图书馆参与,还有青岛科技大学等。目前,很多高校都通过聘请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硕士生培养教育工作,以提高图书馆学硕士点的教育质量和人才优势。除此之外,图书馆人员在达到一定层次后,还可以申请成为学院硕士点导师。
2.2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现状分析
笔者选取了8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硕士学位授予点进行分析调研,以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作为调查的切入点,对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这8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
2.2.1入学考试科目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招生录取的主要方式,也是考察人才选拔的重要门槛,入学考试是招生的关键和基础。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考生更好地了解图书馆,也能够帮助考生尽快地熟悉所报考专业内容。笔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取了国内8所院校,搜索2014年“硕士专业目录查询”得到了最新的高校入学考试科目信息。调查显示,图书馆学硕士教育比较注重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主要考试科目是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教育更加注重实际,对学生数学的要求比较高,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当然,思想政治理论和外语水平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2.2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研究生培养机构为本机构培养研究生所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分析和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也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调查发现,这8所高校的培养目标基本集中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充分反映了社会对于德才兼备与专业水平要求的体现。1981年和1998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对硕士生教育相关要求的法例和条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其中详尽阐述了对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和教育内容的相关条例。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硕士生的培养还应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2.2.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障。调查硕士点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硕士点发展动向,也反映了该硕士点学科优势及人才培养需求。笔者列出了上述8所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最新的研究方向,以便分析与研究。图书馆理论和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偏重于理论知识。情报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情报研究、知识挖掘与数据分析、信息计量以及信息检索等,研究内容偏重于实际。
2.2.4地区分布
笔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得到,全国41个图书馆学硕士点和62个情报学硕士点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区域分布是:华北27%、华东20%、西南20%、华中15%、东北8%、西北7%、华南3%。华北、华中、华东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所占比重最大,其他地区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分布比较少。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作为“管理类”门类下的二级学科,无论是从考试科目、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相互间有较高的学科关联度,它们的发展方向也会逐渐趋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迅速壮大,也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培养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3.1继续加强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宣传与建设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近5年来,我国于2006年和2011年分别授予了第10批和第11批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申请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点的院校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情报学所占比例越来越突出,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图书馆学。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图书馆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质量与教学设施。一方面,加强对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宣传与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了解本校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点;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和建设。笔者认为,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高校应加强对其投入与建设,以便推动图书馆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3.2图书馆培养硕士生要注重与具体应用和实践相结合
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他们的参与培养,提升了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的教学质量和人才优势。图书馆员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和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这是其他硕士点不可比拟的。图书馆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的集散地。它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馆员头脑中拥有海量的隐性知识。与此同时,图书馆也可以作为硕士生的大课堂,他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以便尽快地熟悉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包括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用户需求调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参考咨询等核心问题。例如福州大学图书馆,在学生学习阶段把参与信息检索课教学作为一门课程教给学生,一方面,充分考察和了解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模式不但提高了硕士生的自身素质,对图书馆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新的研究方向与原有研究方向相结合,协调发展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培养有了极大的转变,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学、计量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图书馆的传统知识和核心知识,造成了图书馆学科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新的研究方向层出不穷等现象。“8所高校图书馆硕士生研究方向”调查可以看出,图书馆理论和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硕士点主要研究的方向;情报学硕士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情报研究、知识挖掘与数据分析、信息计量以及信息检索。当然,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未来的震荡》一书中曾经说过:“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在图书馆中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新的研究方向应与原有的研究方向相衔接,不能肆意地挤占原有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一味地追求新的研究理念。这必将淡化图书馆学的学术成分,导致图书馆学的知识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硕士点建设的基础,导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硕士点的办学质量和标准。所以,图书馆学教育硕士点应积极、主动地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重点围绕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学科发展,切实提高师资的学历层次,并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复合型人才等。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制定专门的计划和目标,提高他们的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并通过参加专项学术交流会、出国访问、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培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科研骨干,构建合理的导师队伍。
4结语
篇3
1.有助于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勤工助学工作的相关规定,使勤工助学学生在其工作岗位中责任明确,在岗位中做到有奖有罚,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学生的聪明才智,树立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同时,明确的岗位职责,避免了一些勤工助学学生职责不明确、劳动纪律差、工作不主动、随意性强等问题。所以健全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组织机构,提高师生对高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认识,为勤工助学工作正确定位,拓展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尽快形成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勤工助学学生的责任感、使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
2.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勤工助学学生是来自学校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针对他们既是读者又是管理员的双重身份,作为管理员,他们不仅能熟练地使用图书馆,同时能更好地做好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吸引更多的学生使用图书馆,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在引导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作为读者,他们对读者更了解,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发现和理解读者的需求,更清楚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适不适合读者,这对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更适合他们的服务提供了可信赖的依据,有助于图书馆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读者采取个性化、多元化、学科化的服务策略,促使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3.有助于培养勤工助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勤工助学岗位为勤工助学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他们既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克服工作和学习两不误的双重压力,这使他们比其他同学的心理素质更好、更强,在对事情的规划上更全面、更周到;同时,在工作中通过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强化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教育,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与技术含量,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为他人服务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他们在和图书馆管理员共同工作过程中,可以得到馆员言传身教的帮助,吸收馆员好的工作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积累自已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些都是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财富。
二、勤工助学科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备用数据库勤苦助学岗位是由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组成,每年因勤工助学学生毕业就会使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缺少学生,同时也有少数勤工助学学生因学习任务重而无法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所以每学期开始时勤工助学岗位都会出现大量的空缺,针对学生还未到学校报到,突然要招聘出现空缺岗位的勤工助学学生并让其正式上岗,成了图书馆的一个难题。为了不影响图书馆正常的工作安排,必须建立勤工助学备用数据库。根据学校参加勤工助学的相关规定,让贫困学生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选择各岗位的预备勤工助学学生,在对图书馆岗位出现饱和的情况下对其实行动态的管理,随时掌握其现状及动态,防止因勤工助学学生的忽然离岗而造成岗位空缺的情况。
2.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勤工助学学生是联系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是提高勤工助学学生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工作成效等进行考评,确定优秀、良好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公布考评结果。对工作突出而被评为优秀的勤工助学学生,图书馆应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颁发证书,同时应将其表现告知院系和上报学校,由学校对其进行通报表扬,达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对不合格者进行批评教育,如实在严重者,除扣除一定的工资金额处,取消其勤工助学的资格。
3.建立勤工助学档案回访制度勤工助学档案是反映成员在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中的详途径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宏观政策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国家政策,对学生明确就业方向,选择就业目标上有着指导的作用。行之有效的心得交流和讲座可以请有代表性的毕业生深入班级近距离地与大一新生进行交流,内容可以围绕“A.已毕业生刚进大学时的心态;B.自己的大学生活;C.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剖析;D.毕业后的状况;E.现在的感想;F.以后的打算。”等方面。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自己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明白来到大学不是奋斗的结束,而是奋斗的开始,进入大学之后不能松懈,而是要继续奋斗。
三、就业实战训练
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复合型图书馆;优化配置;重点学科;学科馆员
知识经济的变革给高等教育带来新机遇。高校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占整个国家文献资源的69.23%,同时它也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辅助高等院校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如何保持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重道远的课题。广义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一种向前的发展模式,既能够满足目前的需要,未来也有持续的发展机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成熟的发展模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持续性[1]。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高校图书馆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具有动力机制,包括激励、评价、约束、规范的机制,并且要有长远规划,做到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
1把握机遇,以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复合型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与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经过了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由于版权、安全性能和阅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的缺陷,数字图书馆并未能取代传统图书馆,因而载体多元化必将导致复合型图书馆的长期存在。复合型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融合体,是图书馆当前发展的自然延伸和现实选择[2],也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长期存在的新模式。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比重在不断提高,网络服务随之蓬勃展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几所重点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其中在北大、清华图书馆里,分布在几十个不同平台上的数据库就多达300多个。其他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引进和自建数据库的方式,也构建了不同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具备了复合图书馆的雏形。因此高校图书馆理应率先走在复合图书馆建设的前列,以复合性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加强应变能力与可扩展能力,实现图书馆多种知识载体的复合,图书馆传统业务与数字化现代业务之复合,以及信息服务大众化与个性化之复合。
2复合型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复合图书馆中,传统图书馆馆藏、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以及虚拟网络信息资源形成了最基本的信息资源框架。将各类型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有机整合、管理与利用,实现各类型资源一体化服务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
2.1审时度势,加大动态的虚拟馆藏建设,增加数字文献的收藏
动态的虚拟馆藏建设可以有效缓解空间有限与资源增长的矛盾。当前信息生态瞬息万变,网际空间的信息高速流动,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不断加快,虚拟馆藏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基础,拓展了服务的广阔空间。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增加数字文献的收藏,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对虚拟馆藏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揭示,如建立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和学科导航库。指引库和导航库是动态的信息,向用户提供某一主题或学科资源的分布,采用主题树浏览方式进行组织,它将已获得的信息资源的索引按照主题分级加以组织,用户可以逐级浏览,直至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进而通过信息线索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
2.2重视对数字资源的评估,保持数字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资源改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组成结构与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每年用于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已经占到全年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种类繁多的数字资源,必须科学地引进经济适用、使用价值高的数字资源,并对数字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首先,应对数字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得出各种数据包括数据库使用率、用户满意度调查[3]、人均全文下载量、读者人均服务成本与数据库次均服务成本等,并以此作为评估的依据。同时还要评估信息的质量包括学术水平、时效性、连续性和信息的广度与深度,最后为各指标设定权重得出一套评估体系[4]。对数字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可以指导数字资源的合理采购以优化馆藏结构,还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针对性地对数字资源库的使用进行宣传和培训,以达到数字资源建设的合理化、科学化与数字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3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是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1加强学科与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强化高校特色,提高竞争力
重点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图书馆要在经费分配上充分考虑相关文献资源的购置、订阅和维护的需求。重点学科的专业藏书要保证有国内外专业权威性的专著、具有代表性观点的专著、各阶段上有影响的论著,对争鸣性的论著也可做部分收藏,对外文文献也要给予足够重视。科技情报信息量大部分由期刊提供,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期刊征订时,坚持让学科有关专家参与期刊的选订工作,全面、系统地收藏重点学科期刊;选择性收藏有关学科期刊;保持重点学科的核心期刊的连续性;注重科学合理地采购与本校重点学科对口的外文期刊,以满足重点学科研究人员对国外最新科技动态的需要;强调博士学位论文的收录,对于重点学科的国家级或省部级专家的论文,图书馆可以组织专门技术人员通过本馆数字资源、专家提供和出版社提供多种渠道获取资料,将他们的论文收集归档、整理并数字化、网络化,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的数据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数据更新。
3.2设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突出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特色化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中的有机体,顺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阶段,高校教师从事的科研工作,从制定科研计划、申请课题、实验研究到出成果,都需要大量时间进行信息检索。信息需求贯穿整个科研,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科馆员是同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与图情知识的图书馆员,因此学科馆员可以利用学科背景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与高质量的系统信息服务。这种个性化信息服务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过滤,得到用户所需求的、个性化的信息资源精品。第一代学科馆员主要有两种组织方式:一种是学科联络员,分散在原来工作岗位上,兼职完成学科馆员的工作;另一种是通过成立独立的学科馆员领导小组,学科馆员集中组织、全职工作。作为信息咨询专家,学科馆员与对口学科研究人员、学习型组织成员等协同工作,参与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使数字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资源,并提供预见。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和用户信息环境的无缝集成。其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性,如电子邮件、BBS、BLOG、Wiki、虚拟交流、专题网站、协作式服务等,新的服务方式有主动推送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E-learning等[5]。
3.3积极发挥教育职能,突显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图书馆不仅是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场所,而且是一个学校文化底蕴的聚集地。高校图书馆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高校馆的教育职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艺术修养水平。图书馆实体建筑是读者与信息、读者与馆员以及读者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场所,因此,对图书馆的评价在于其综合服务能力,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营造了包含各种因素在内的书香文化空间[6]。在当前新的环境与形式下,图书馆也应积极开发网络交流的空间,论坛BBS与博客Blog等,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深入,信息素质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添了新的内容,信息道德等问题越来越体现出重要性。在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时,应加重信息道德相关的内容的比重,包括学习信息法律、法规,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大英图书馆2008年4月10日开展了来自大英图书馆商业及知识产权中心新的交互式在线课程教育,帮助个人和小型企业随时随地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7]。因此,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加入一定的知识产权的学习,加强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保障,尤其对于理工科学生,学习知识产权中专利的内容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4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在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新型图书馆员应该是高层次﹑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如何培养与激励新型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内容[8]。建立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是有效地开展学科化特色信息服务的根本保障,因此,才能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实处。然而在现实中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阻滞,没有好的管理,学科馆员才不能尽其用;没有好的激励机制,不能激发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没有给予良好的待遇,人才的流失不可避免。而且学科馆员制度发展必然导致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组,包括服务功能的重组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重新分配。这些都需要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树立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总之,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员自身的智慧与才干,形成强大的集体合力,才能推动图书馆业务不断发展,图书馆事业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荆富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和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4):181-182.
[2]柳小望.普通高校开发复合图书馆的现实选择[J].图书馆建设,2004(5):12-15.
[3]殷红燕.广东流动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1):51-54.
[4]张盛强.国内外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概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26-28.
[5]李春旺,李广建.学科馆员制度范式演变及其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51-54.
篇5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馆员素质教育
Abstract:Thelibrarianofuniversityshouldhavefineprofessionalethics,strongerspecialfieldlevel,multidisciplinaryextensiveknowledge,skilledspecialfieldtechnicalabilityandthemutualaidandcooperationteamspirit.Reasonwhy,the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tolibrarianofuniversityhaveveryimportantsignificance.Themainbodyofabookisanalysedbythefactthatqualitycurrentsituationisinprogresstothemansion,isknowtolearnalibrarianenthusiasticallynowadaysrespondingtothequalityhaving,fromdiscussingcontentandmethodcarryingout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sonmansionatpresentathomeandabroad.
Keywords:Learnlibrarian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enthusiastically
现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需要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因此,需要有一支有助于实现现代图书馆功能的高素质队伍。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便捷的条件。图书馆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更好的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因此,提高馆员素质已刻不容缓,大学图书馆更不例外。
1、大学图书馆馆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
由于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影响,多数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是为人作嫁衣,工作出不了多少成果,因此工作马虎,得过且过,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对转变观念认识不足,服务奉献意识淡薄。
(2)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学校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①专业不专。虽然不少馆员通过电大、函大等继续教育的学习提高了学历。但不少馆员所学的专业与实际工作的专业不对口,虽然提高了学历,但是专业知识仍不扎实,实际工作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②知识不新。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捷。学校图书馆馆员现有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学校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现代科技知识应用方面的技术,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③经验不足。由于学校图书馆馆员队伍不够稳定,新馆员工作时间不长,业务不精,管理服务经验不足,这些都将影响着学校图书馆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3)大学图书馆多数馆员不能独立从事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缺乏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图书馆馆员素质差的重要表现。
2、大学图书馆馆员应备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学校图书馆馆员要热爱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要具有高尚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和优良的作风。要树立识大体,顾大局,服从事业和工作需要的思想。图书馆工作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待图书馆事业和态度上。因此,图书馆馆员只有热爱图书馆事业,才能有高度清醒的责任意识,从而排除各种不正确思想的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图书馆馆员应该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满腔热情地、主动地为读者服务。
(2)职业道德素质
一个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状况、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学校图书馆馆员应具有敬业爱岗、踏实工作、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职业道德。要勇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探索新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职业纪律,树立和培养职业责任感,努力提高职业技术,脚踏实地的干好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
(3)业务技能素质
图书馆馆员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素质。要有图书馆学理论基础,有较扎实的文献信息专业知识,良好的业务修养,熟悉图书馆的工作环节,同时应具有较广的知识面,主要表现在:
①现代化科技知识。学校图书馆员要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要坚持在职在岗进修,不断充实和更新文化科学知识,要学习、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学校图书馆要立足于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拓展高质量、深层次的服务方式,主动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学校图书馆馆员还应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传递信息,切实为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服务。
②专业知识。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工作方法、技能。学校图书馆馆员要通过业务培训、自学、自修掌握并应用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要具有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功底,并能够独立地开展工作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业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工作能力素质,包括组织指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
③多学科知识。学校图书馆馆员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即要掌握图书馆学教育的有关学科,还包括更为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特别是最新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读者的多种需求。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种基础,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发挥和表现。学校图书馆馆员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顽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和适宜的气质与性格。图书馆日常工作是一种重复性很强的工作,馆员很容易形成一种习惯于借借还还的惰性心理,使图书馆工作失去活力。现代社会改革力度大,竞争激烈,学校图书馆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调节自身的思想困扰和心理不平衡情绪,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5)身体素质
现代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劳动。身体素质与体质、情绪、生活习惯和年龄都有密切联系。学校图书馆馆员要善于支配时间,适当注意锻炼身体和休息,以保证充沛的精力。这样工作才能更得心应手。
3、大学图书馆馆员素质教育
3.1素质教育概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3.2国外大学图书馆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层次的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主要有三个:
(1)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1994-1995年对全美3236所大学的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于2000年1月,提出了5项标准和22项具体评价指标。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能确定信息需求的性质与范围。
②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存取所需信息。
③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能批评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把选择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与价值系统。
④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能独自或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具体的任务。
⑤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了解信息使用涉及到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遵循伦理道德、守法地存取和利用信息。
该标准的制定标志着美国大学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已进入新阶段。是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教师和图书馆馆员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评价和信息素质教育评估的依据,目前已有译本10余种,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2)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图书馆员信息素质联合工作组在2004年颁布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3)英国的国家与大学图书馆标准协会在1998年提出的图书馆员信息素质能力模式。
国外素质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方面、多级别的重复开发,人力、物力资源投入相当大。多样性的信息素质教育标准,应用比较复杂。国外的标准可以作为参照,不能完全适合我国的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要求。
3.3我国大学图书馆素质教育
我国图书馆界已广泛意识到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图书馆员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目前还没有对指标体系的完整研究。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正在承担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的科研项目“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研究目标是在2005年夏季推出通用层次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包括方式评价和学生成果评价两方面,分为4个层次:满意度评价、通用信息素质能力评价、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价、反馈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在全国普遍实施开来。
根据国内外的调研情况和多年的信息素质教学实践,我国提出传统的层次教育与网络的在线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模式。
3.3.1传统的层次教育
层次教育是指新生入馆教育、系统的课堂教学、专项讲座与专业课题调研,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而设计的,它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
(1)新生入馆教育。新生入馆教育主要是针对刚入学的大学生开展的。主要侧重两点内容:①进行图书馆利用的基本知识教育。②数字化资源的检索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检索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③进行图书馆德育教育和规章制度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图书馆规章制度,自觉抵制不文明的读书习惯和行为。
(2)系统的课堂教育。在精炼介绍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讲授网络文献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方法,以及毕业论文资料检索与写作等内容上。教学模式为讲授、讨论、演示和上机实习相结合,实习题目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
(3)专题讲座与专业课题调研。开设高层次的专题讲座,定期通报,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学科领域的前沿信息。
3.3.2网络环境的在线教育模式构建
(1)网络环境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数字资源的搜集、检索、筛选及评价的能力为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各种信息源的类型和特点、信息检索技巧以及检索结果的筛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参照国外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先例,将各种检索技巧制作成WindowMedia、QuickTime等各种形式的短片,用Flash演示信息检索的全过程,同时提供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PDF手册。
(2)网络环境信息素质教育的手段和策略
①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网上交流平台。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信息咨询,包括:
网上实时服务:是利用交谈软件、商务软件等提供的一种个性化数字参考服务。
E-mail服务:不限时通过E-mail把问题发送到图书馆指定的信箱,参考咨询馆员给出一个简洁、明快的答复。
电话服务:在开馆时间内通过电话马上得到问题的答案。
面对面服务:通过任何一个参考咨询服务台,得到馆员面对面的即时服务。
个性化服务:CNKI最新开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就可以使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选择个性化的模版、取舍需要显示的内容,像博客一样管理个人的主页资源。
②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议在CALIS领导下,组织基础比较雄厚的大学图馆,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联合国内其他高校,制定课件制作标准,协调课件内容,分工协作,建立分布式、合作化的虚拟学习社区。各个大学图书馆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制作自己的特色课件。
【参考文献】
[1]于晶晶;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期刊论文大学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探析-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4(4)
[3]期刊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1)
篇6
>> 国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发展动态观察 基于WEB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的开发 数字校园环境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认证模式探讨 基于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探讨 CALIS成功举办国际图联第13届馆际互借与文献提供会议 BALIS馆际互借管理研究 馆际互借补贴研究与实践 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馆际互借服务研究 馆际互借让馆藏资源“动”起来 异构环境下区域馆际互借的思考与探索 电子书馆际互借及其实现 数字图书馆门户建设的馆际互借 浅谈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服务模式 基于图书馆联盟的网上馆际互借图书服务 电子全文数据库订购协议中的馆际互借条款之研究 对《略论民国时期图书馆际互借》的商榷与补遗 关于馆际互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与建议 海南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的发展与对策 国内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注册为BALIS馆际互借用户。注册时,所属成员馆选自己学校。注册成功后拿你的学生证到我们图书馆馆际互借处确认就可以了。
下一步是在“BALIS馆际互借中心服务平台”(59.64.144.53 :8080/union/Reader/query.jsp)中检索,找到那本《传播学概论》后,填写申请表,向有这本书的高校图书馆发送馆际互借请求。如果出借馆能满足借阅请求,就会将书快递到我们学校图书馆。你在一周内(遇节假日顺延)就能接到“文献到馆”通知,之后就可以到图书馆取书了。用完书后也只需要还到我们学校图书馆。
如果这本书在出借馆不让外借,还可以申请使用“文献传递”服务。就是请出借馆帮你复印或者扫描需要的那部分资料,或把电子版本的书发到你的电子邮箱,也非常方便。
在BALIS系统中使用“文献传递”的注册方法和上面一样。接着只需在系统下设的“原文传递读者系统”中进行检索,找到资料后,按系统提示填写请求单,就完成申请了。1至3天后,你就可以在邮箱里查收资料了。
CALIS――全国高校图书馆“总汇”来相助
如果BALIS里还没有你要的书,就把搜索范围扩大到全国吧。这时就要用到CALIS系统了,它全称“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服务内容和BALIS相似。但它的成员馆包括了全国各地500多家图书馆,资源更为丰富。北京以外其他省市的成员高校也能获得这一系统的服务。
申请CALIS的服务也要注册。登录“CALIS馆际互借读者网关系统”(202.113.20.210/gateway),选择“注册新用户注册正式用户”,按照系统提示注册成功后,需要拿注册时填写的有效证件到我们学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处进行确认。
确认注册后就可以登录“CALIS联合目录公共检索系统”(/simpleSearch.do)进行检索了。查到所需文献后,输入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选择“馆际互借”(和BALIS一样只有部分资料提供外借)或者“文献传递”,填写申请单提交,就完成申请了。
和BALIS不同的是,在文献传递服务中,CALIS系统一般将读者需要的文献直接传递给读者所在学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员,由馆际互借员通知读者到馆际互借处获取文献。
当然,BALIS和CALIS的服务都要收取一定费用,按文献传递方式不同(自取、平邮、快递),费用为2到10元不等。如果是一次性使用,而且只要一本书或者一种资料,花这点服务费是比去买书或者花100块办国图借阅证划算的。
按照洋洋介绍的方法,薇薇注册了BALIS,发送了馆际互借请求。三天后,她收到了来自北大图书馆的《传播学概论》。在感叹论文终于可以顺利开题的同时,薇薇也感受到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快捷与方便。
篇7
【关键词】新环境 大学图书馆 职能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和科研方向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扼要求,作为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就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认真履行教育职能、情报职能和工作职能。
一、教育职能
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基本职能。2000年,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学校图书馆宣言学校图书馆在教学中为全民服务,开宗明义将学校图书馆的使命确定为:提供信息与思想,传授给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学校图书馆这一职能,也明确载入了学校图书馆指南之中,成为指导各国学校图书馆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根据以上两个文件对学校图书馆职能的规定,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信息的机构,也是提供思想的载体,两者并重,不可互相替代。从完成学校图书馆职能的途径或过程即:“传授给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出发,显然并非仅有“信息”所能胜任。“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可以理解为完成学校图书馆职能的终极目标。就本质而言,信息是客观的,物化状态下的图书信息资料是不能发挥作用的.。信息是手段]是工具,是为掌握技能培育人格服务的。这就是说,无论信息包括处理信息的手段和技术怎样发达,都不能取代学校图书馆提供的教育功能。教育职能规定了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和存在价值]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应该确立的办馆理念。
2、图书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教育和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共同构建了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首先,图书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着同一性,其本质是一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材或教案为信息源,以自然语言为媒介,把静态信息转换成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而高校图书馆则以馆藏文献为信息源,通过加工将静态文献知识转换为动态文献,将文字符号和声像等信息传递给学生,并使之接收利用.不同的是,课堂教学是以口头交流的形式,图书馆教育则是学生直接从馆藏文献中获得知识,这种通过文献载体传递知识的方式是图书馆参与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其次,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是整个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基础。其三,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决定于高校的办学特色.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学科类别专业设置以及重点学科确定文献建设方针,针对本校教师和学生的特定文献需求建立特色藏书,以符合本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良的服务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情报职能
大学图书馆的情报职能,是指大学图书馆借助所收藏的文献信息知识,通过传递和流通、开发和利用,促进教学和科研发展与提高的工作。它要求大学图书馆把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变成是情报源,不能视为单纯的收藏品,定要在开发利用上下工夫,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1、开展情报教育。情报教育是为了增强读者的情报意识和情报检索知识,使读者学会利用情报信息。大力开展情报基础知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适应能力。情报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向读者普及文献检索知识,二是普及情报信息知识。它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课,是在书海中寻求知识的导航员,对学生利用文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掌握情报信息知识,掌握情报信息知识,无论对于学习对于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会读者获取情报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大学图书馆作为传递情报信息的机构,充分发挥其情报职能,就是让广大读者充分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最新知识。
2、开发利用文献。大学图书馆收藏有各类文献,如果不进行开发和利用,只是停留在借借还还的工作上,就很难发挥其情报职能,所以必须将丰富的文献资源继续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情报职能。情报源是指情报的来源。它来源于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图书、报刊、资料、缩微制品和视听资料等,它们都是情报的原始材料。情报是从情报源中提炼加工和筛选出来的知识,然后才具有情报的特性。所以,要进行情报服务工作,就必须首先对情报资源进行开发和加工整理。大学图书馆开发和利用文献是有针对性的,主要是根据学校教学内容和科研课题,加工整理成各种形式的情报产品加以利用。情报产品的主要形式有:题录、索引、简介、文摘、综述等。文献的开发利用是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否则,就不能说是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三、工作职能
1、情报服务。(1)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特别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科研服务。高校拥有众多的专家教授,他们大多是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在科研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服务人员要特别加强专家库的建设,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习惯及进程,为他们提供定时上门服务、电话咨询,方便灵活的借阅方式,以满足他们的需求。(2)为研究生撰写论文进行专题服务博士生、硕士生是高等教育中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关系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国际声誉。他们的学位论文既可反映其在学习期间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又可反映出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因此,图书馆应根据他们的需求,为其提供高质量、高层次信息服务。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检索点,编制各种专题目录,提供最新期刊信息通报、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以及提供专题综述、图书评述等三次文献,建立学位论文数据库,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群体。(3)为教学提供特色服务作为高校如何培养出国家所需人才,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通常利用图书馆且获得信息能力强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效果普遍良好,学生评价也较高。高校图书馆要主
动向教师提供特色服务,不仅可以通过纸质载体定期向教师提供相关专题信息,还可通过网络或其他电子型载体向教师及时传播学科的发展、变化等动态信息,为他们建立学科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提高他们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教学内容。
2、借阅服务。阅览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利用一定的空间、设施,组织相应的藏书,提供读者在馆内利用文献的一种方式。阅览室是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的主要场所。一方面,阅览室有宽敞明亮的空间、整洁安静的环境与阅读活动配套的各种辅助设备,并能得到工作人员的阅读辅导;另一方面,阅览室的文献种类齐全、品种丰富新颖,而且拥有一部分不适宜外界阅读的文献资料,能同时满足读者各方面的文献需要。阅览室根据读者对象、文献类型、文献学科性质、服务方式等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功能的服务单元,实现不同读着的阅读需要。
3、宣传与培训服务。宣传服务是及时向读者推荐优秀文献,常用的方式有新书通报、专题书展、报告会、书评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利用馆藏,提高文献利用率[2]。培训服务是大学图书馆针对读者研究课题的实际需要,培训他们利用书目、索引、文摘、百科全书、年鉴、名录等工具书,查找出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文献检索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精而准地向读者提供所需文献资料,大大节省读者进行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加速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8
【关键词】 图书馆 数字化 基本特征
中职学校是中专学校的统称,它也包括职业高中的学校, 中职学校一般学制是3年,但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城市的生源几乎很少进入中职学校。现在许多的中专生都报考大专了,但大部分农村考生对中职学校的期望要比普通高中的愿望强。因为中职学校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享受1500元国家助学金。农村考生还可享受2000元国家助学金。同时,按照国家四部委相关规定,对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因此,中职学校对广大农村考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当前,如何办好中职学校,尤其是对于这些涉农专业,例如: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林业、园林、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采运工程、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航海捕捞,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这些涉农专业在高科技时代,必须掌握高科技的手段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化的资源,提高学生掌握高科技信息的能力。
1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
传统中职学校的图书馆,一没规模,二没质量,三没条件。就是有个小小的资料室也很少有人问津。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到来,以数字化为先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和国家对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视,如今的中职学校图书馆已经初步得到了发展,中职学校图书管的发展现状已经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发了“数字图书馆”并且运营以来。17年来,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已经成为科技工作者检索资料的主流,信息资料数字化的发展亦引发了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对科技信息的出版发行,都带来巨大的震撼。伴随着我国科技信息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大幅度的推进,对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影响,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发展由于师生的需要,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建设一个崭新的中职学校图书馆,已经成为发展中职教育的必须。因为中职学校图书馆集图书期刊信息的储藏、加工与传播为一体,可以成为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提供信息的阵地,因此,中职学校图书馆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使中职学校图书馆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
2 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根据学校的需求和特色,使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长期工作目标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要以网络为中心,使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成一个在中职学校呈现分布式、规模化和有组织的数据库、知识库的系统,这样就可以逐步使中职学校图书馆得到发展,以期实现或部分实现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收藏数字化、操作自动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取自由化和资源共享化的现代图书馆的模式。这样就可以凸现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效果,可以表现在对中职学校的广大师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上。因此,中职学校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目标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这些特征要体现中职学校师生对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需要;要体现中职学校师生对信息实体虚拟化;要体现中职学校师生对信息利用共享化;要体现中职学校师生对信息传递网络化及信息提供知识化。中职学校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步骤的实施可分三步走。
2.1 搭建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基础平台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可从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两方面着手。这两反面必需同步进行,其中软件系统平台的总体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的质量要求,也要符合高新技术的发展,其中包括:一定要采用目前符合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主流技术,一定要采用可以支持各种通用数据标准;一定要采用简洁直观、可操作性强的图形化窗口的操作界面,一定要采用使功能设计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样才能够方便中职学校广大师生对文献检索的使用;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系统采用的模块的质量必须保证,这些模块必须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同时对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信息系统须具备很强的可移植性。
2.2 建设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中心工作,因此,中职学校图书馆一定要把馆藏资源社会化,一定要把社会资源馆藏化,传统的中职学校图书馆馆藏是本馆自己拥有的、可以为本校师生开展服务的实体馆藏,但在高科技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把世界变小,因此,社会资源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计算机和网络中,中职学校图书馆应该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中职学校图书馆要实现社会文献资源的整合,这样才能做到为广大师生服务。
2.3 开展广泛深入的中职学校的信息服务
中职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要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于网络之中,这种信息的查询方式打破了传统收集资料的模式,传统图书馆查询资料师生必须到图书馆查阅,但高科技时代的中职学校数字图书馆,已经可以方便的为师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3 全面建设中职学校数字化图书馆的措施
3.1 中职学校图书馆与应用服务系统
中职学校图书馆要具有先进的网络和计算环境,实用可靠的应用服务系统。中职学校图书馆要建成特色数据库的定位与主流数字化加工系统的无缝集成,其建设目标要有自建库、网络数据库、自动化系统数据库、网络资源在内的多样化、尤其是适合中职学校教学的多媒体等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中职学校图书馆还要包括资源种类、分类、检索等在内的有助于中职学校教学个性化信息的定制服务;在中职学校的图书馆中,要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在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中,要遵循信息描述和资源互助操作的国际标准;同时,要适应中职学校教学的需要,还应具备较强的可移植性,这样才能够使中职学校图书馆,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下工作,有助于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中职学校图书馆要具有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中职学校图书馆首先要开展数字化的建设,逐步建成如下系统:第一,要在中职学校图书馆的网络学术信息中可以自动生成PDF系统。第二,要在中职学校图书馆中具有教学参考书扫描、编辑的系统。第三,要在中职学校图书馆中具备多媒体资源格式转换系统。这三项工作是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要在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形成新的工作机制。
3.3 中职学校数字化图书馆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中职学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设置,要与中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的教学相匹配,如培养网络软件工程师、资源数据库开发员、信息参考员、学科采访员、目录联络员、文献传递员等等。这样在中职学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工作实践,来锻炼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样也可以培养一支专业的数字化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使他们能够胜任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而使中职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诸多方面都迈上新的台阶。
4 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4.1 中职学校图书馆标准化问题
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是发展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其中数据格式信息著录规范,著录的标准语义操作等的研究,对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许多技术和标准仍需深入探讨,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图书馆人员积极努力奋斗,尽快实现中职学校图书馆标准化问题。
4.2 中职学校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无论是自建或者购买数据库,在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中,都要慎重对待版权和著作权的问题,特别是中职学校图书馆的网络传播权问题,要时刻关注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的新法规、新技术及CALIS博硕士学位论文的和版权保护,中职学校图书馆在发展中一定要严格守法。
4.3 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需要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各个方面建立完整的安全体系,如硬件设备、机房环境、网络线路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网络结构和监控的安全性;数据库系统和用户认证的安全性等等,都要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
5 结语
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整合的过程,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中职学校的师生服务,要使广大师生读者充分享受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的资源及服务,并借助中职学校图书馆来实现广大师生用户的各种要求。从资料上看到,对科技资料的传播方式的研究认为,到2020年,纸质图书和一些科技期刊资料,将不再进入图书馆,实际上在我国,以中国知网为主导的资源库,已经利用数字资源为主导,占据了获取期刊的大部分阵地,在我国的各类图书馆中,图书馆中纸型文献占据的空间比列已经降低,数字化文献已经成为科技工作者主要获取资料的方法,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实现以广大师生需要为本,形成信息共享空间,实现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为师生身边的信息资源库。
参考文献:
[1]韦海琳.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华章,2012(24):316.
[2]任亚光.图书馆数数字化建设探索[J].青年文学家,2013年(6):222.
篇9
关键词:信息资源 资料室 专业化 建设
对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院系而言,院系专业资料室因与学校图书馆在资料收藏 、 服务对象等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凸显了它为教学 、科研服务的“ 前沿阵地 ”的 角色 。 同时, 资料室建设反映了学科 、专业建设的基本成就,也是评价高等学校各个学院学科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并且对学校图书馆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 , 也缓解了图书馆的压力。 实践证明 , 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是高校图书文献情报工作的两个主要渠道 , 同时肩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资料室 , 以适应教学、科研的发展需要 , 对此进行专业化建设探索显得尤为必要 。
作为外语学院资料室文献资源专业化建设应该考虑到专业的特定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说 , 专业化就是特殊化 , 是该专业具备而其他专业不具备的文献资源。因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为学科建设服务,构建有专业化特色的资料室信息资源馆藏
作为外语学院资料室,需要有专业化的文献资源作为基石,以备研究之需。因此适应外语学院的专业需求,配合教学、学科等建设,配套专业的文献资源,并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研究场所,是科研发展的需要。
1.1建立外语学院有特色的资料库,把本学科专家学者的的科研成果加以搜集、整理并保存、利用 。建立一个本院系师生的科研成果库 , 将教师的学术专著、论文、精品课程、重点学科建设、教材资料等, 收集整理形成独有的科研成果特色库 , 使其发挥作用。如外国语学院建立收集每年的硕士生论文库,这项工作的开展 , 尤其是硕士论文现在已作为学生学习和参考的重要资料。 一方面能以此丰富外院资料室的馆藏 , 另一方面又让这些科研成果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其作用。
1.2与外语有关出版社建立友好联系,设立展示书架,以便老师同学了解最新出版的教材书籍。拉近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方便了广大师生。
1.3充分利用学院与国内科研机构、院校长期建立的良好关系 , 进行资料、书籍互换,及接受外国友邦学校赠送的外文书籍,还有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校友赠送的个人外语专业类藏书,丰富了室藏资料。成为具有鲜明特点的专业资料室 , 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图书资料的研究性与服务的专业性
外语学院图书资料室主要是为教师和研究生服务的 , 而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除了教学和学习任务外 , 还兼有科研的任务 , 因此, 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图书资料在提高专业化程度的同时 , 还需要增强研究性资料的比重 , 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发挥专业资料室专业性强 , 资料熟悉特点 , 定期为学校图书馆订购国外图书、文献资料提供目录。 充分依靠、发挥学校网络资源的作用 , 为学校图书馆电子书库提供系统的专业期刊、文献等订购目录。
外语学院资料室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建设应树立专家参与、共同建设的基本理念 , 专家的参与 ,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科服务。专家参与了信息资源建设 , 使得资料室的馆藏具备了 学科建设的专业特点 , 形成了学科教学的有效信息资源。 这样 , 专家便能够一方面引 导本学科的师生对这些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 , 而另一方面 , 又能使专家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 , 为 自 己的课题研究和科研立项服务 , 将资料室变成专家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专业资料室是专门为教学、科研提供直接有效服务的场所 , 是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 , 专业性就是院 ( 系 ) 资料室的特殊本质属性 , 这是由它的服务对象和需求特点所决定的。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对于院藏资源应实现与校图书馆统一的软件网络管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技术优势,推进在全校范围内采用统一的图书管理软件,并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形成连接图书馆和各院资料室的文献信息网络。对各种渠道图书进行统一分类编目。现在资料室由于系统的狭隘性,书目数据不规范等原因未能达到文献资源共享的要求。需对现有资源回溯建库,统一编目,
联机检索,使院文献资料管理更加系统方便实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亚宏 . 关于高校图书馆软实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河北科技图苑,2009.11
【2】吕宪芝 . 高校资料室的改革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 图书馆建设 ,2001.1
篇10
目前,日本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主要包括司书、司书补、司书教谕和学校司书。
1.1 司书和司书补
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司书和司书补是指日本的公立图书馆和私立图书馆(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中的专业职务。日本现行《图书馆法》第4条规定(注:本文所引日本法律法规均见:日本总务省法令数据库.law.e-gov.go.jp/cgi-bin/idxsearch.cgi(2005.6.5)):
图书馆配置的专业职员称为司书和司书补。
司书从事图书馆中的专门业务工作。
司书补协助司书工作。
从实际情况看,司书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对图书馆员的一种统称和泛称。所谓统称,是说人们往往以司书包举司书补,甚至包举司书教谕和学校司书;所谓泛称,是说人们往往以司书来泛指所有在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图书馆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的人员。比如,日本总务省统计局颁布的《日本标准职业分类》中有“专业性、技术性职业从业者”的类别,其中便有“图书馆员=司书”的表述(注:)。日本学者也说,“图书馆员等于司书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已在社会上固定化了”(注:)。这种现象,体现的是一种对“司书”职位的社会性理解和认识。
司书是日本存在历史最长的一种图书馆员专业职务。早在1897年(明治三十年),日本帝国图书馆公布了《帝国图书馆馆长、司书长、司书任用条件》,规定司书是当时的帝国图书馆的一种专业职务。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日本对“明治《图书馆令》”进行修订,规定“公立图书馆的馆长可以在馆内配置司书和书记”,司书职务被正式引入所有的公立图书馆。1908年,“帝国大学”公布了《帝国大学司书官及帝国大学司书特别任用令》,司书职务又被引入大学图书馆。1933年(昭和八年),日本对1921年(大正十年)颁布的《公立图书馆职员令》进行全面修订,司书成为公立图书馆应该设置的法定职位,并建立了对司书任用资格加以鉴定的“司书资格考试制度”。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公立图书馆职员令》再次修订,有关“司书资格考试制度”的条款被删除,意味着考试制度被停止实施(注:参: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78)。战后,1950年颁布的日本《图书馆法》沿袭了战前公立图书馆配置司书的规定,但将司书细化为“司书”和“司书补”两个级别,同时规定了司书和司书补的资格条件、获得的方法和途径。有关的原则规定,一直延续至今。
1.2 司书教谕
司书教谕是日本中小学图书馆中的专业职务。日本中小学正规教师的专业职务称为教谕,学校图书馆工作兼有学校教师和图书馆工作者的双重特点,因此,1953年颁布的日本《学校图书馆法》将学校图书馆的专业职务定名为司书教谕,规定“在学校,为了掌管学校图书馆的专门职务,应该设置司书教谕”,同时规定了取得司书教谕资格的条件、方式、途径。由于司书教谕在日本是一个全新的专业职务,法律颁布的当时,事实上还没有司书教谕,而司书教谕的培养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配置司书教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当时颁布的《学校图书馆法》的“附则”中补充规定:“学校在目前阶段也可以不设置司书教谕”。这是基于“不可能立即在所有的学校配置具备资格的司书教谕的现实而设计的一条过渡性规定”(注:)。作为过渡期的“目前阶段”需要多长?立法当时设想的是10年左右(注:),但事实上这一过渡期一直持续了40多年,直到1997年6月修订《学校图书馆法》,才改为“12个年级以上的学校,自2003年4月以后,必须配置司书教谕”。
1.3 学校司书
学校司书是对在学校中主要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职员的统称。这是一个在日本没有法律依据、但获得了政策认可和社会承认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类型。本来,按照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的规定,司书教谕是学校图书馆的法定专业职务,但是,长期以来,按照《学校图书馆法》“附则”的规定,学校图书馆又可以不配置司书教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学校图书馆的运营,一些由学校或地方政府自行决定的解决方案便应运而生。比如,最早是一些相当于我国高中、中专层次的“高等学校”自主雇佣主要从事学校图书馆工作的职员,后来,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向学生征收“图书馆费”来雇佣主要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学校职员。但是,征收的“图书馆费”数量有限,经费的窘困,导致了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的恶化。1960年,日本文部省做出关于“削减教育费的税外负担”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尽最大可能推进教育费用的“公费化”。此后,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SLA)提出了给予学校雇佣的以从事学校图书馆工作为主的职员以“学校司书”专业称谓的意见,从此“学校司书”这一称谓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学校司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历、资格、专业水平,以及以什么形式加以雇佣,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正因为如此,日本文部省很少采用这一称谓,一般是称其为“学校图书馆事务职员”(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有关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呼声高涨,因此,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学校图书馆配置学校司书的工作尚在稳步推进。
由于日本的中小学图书馆中既有司书教谕,又有学校司书,日本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学校图书馆专业职务的“二职种并置”(注:)。1997年《学校图书馆法》修订以后,有些地方政府开始终止学校司书的录用,“二职种一体化”的动向已经开始显现。
1.4 图书馆员专业职务设置的特点
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的设置体现了如下特点:首先,适用于公共图书馆的司书职务影响大,成为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的代表。这既表明司书职务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又说明了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现代图书馆制度的标志。第二,学校图书馆的专业职务受到高度重视。国家为中小学图书馆专门立法,日本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学校图书馆设置结合“教谕”和“司书”双重特点的专业职务制度,有利于学校图书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有利于从小培养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技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图书馆社会认知程度的提高,有深远的影响。第三,法律化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不涉及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这是因为按照西方的观念和体制,大学和研究机构实行高度自治,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设置主体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不是政府。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提出大学的设置标准,可以规定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设置图书馆,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什么样的资格和水准,是大学和研究机构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事实上,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一般也都在套用司书制度,大学图书馆的司书占有率比平均水平还要高些,但这是其自行决定的结果。
2 取得专业职务资格的条件
2.1 司书和司书补
日本《图书馆法》第5条对获得司书和司书补资格的必备条件做出了规定。
法律规定的取得司书资格的条件是:
(1)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讲习课程者;
(2)大学毕业,并在大学期间履修过有关图书馆学的专业课程者;
(3)具有三年以上司书补(含国立国会图书馆、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图书馆的职员中相当于司书补的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讲习课程者。
法律规定的取得司书补资格的条件是:
(1)具有司书资格者;
(2)高中毕业或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年结业,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补讲习课程者。
根据上述规定,取得司书或司书补资格的条件实际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这体现在对基本学历的要求上:司书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程度,司书补必须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程度。这方面的要求60年代以前更为严格。如1950年最初颁布的《图书馆法》规定,取得司书资格的基本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不包括“高等专科学校”(相当于我国的“大专”)。现行规定是1961年改定的。二是有关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体现在不论司书或司书补,都必须接受过图书馆学的专门教育。
2.2 司书教谕
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第5条对取得司书教谕资格的必备条件做出了规定:首先必须取得教谕资格;在此基础上,完成司书教谕讲习课程培训,并成绩合格。可见,取得司书教谕资格比取得教谕资格还要难。从理论上说,在日本,做有专业职务资格的中小学校图书馆馆员,比做同类学校的教师要求高。
3 以取得专业职务资格为目标的“课程讲习”制度
按日本现行法律规定,要取得图书馆员专业职务资格,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并经考试合格。系统的专业教育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大学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称为“司书课程”,主要对象是没有图书馆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一是以取得专业职务资格为主要目的的专业培训课程,称为“司书(或司书教谕)讲习”,主要对象是图书馆的在职工作人员。司书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因此,课程的种类、数量、要求履修的学分数都多于司书讲习。本文仅介绍有关司书讲习课程培训和考试的规定。
日本《图书馆法》第5条对司书、司书补讲习的实施作了原则规定:(1)司书和司书补讲习,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主讲;(2)司书、司书补讲习应该履修的课程、学分及其他必要的事宜,由文部省令规定。但是,必修课程的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据此,1950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图书馆法施行规则》(2003年10月最新修订),细化了《图书馆法》的原则规定。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第5条对司书教谕讲习的实施作了原则规定:(1)司书教谕讲习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主讲;(2)司书教谕讲习应该履修的课程、学分及其他必要的事项,由文部省令规定。据此,1953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2001年3月最新修订),细化了《学校图书馆法》的原则规定。
3.1 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与受讲资格
法律规定司书、司书补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首先必须是大学,其次必须是得到文部大臣认可、经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司书教谕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略微宽泛,可以是大学以外的“其他教育机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少见到有大学以外的其他机构成为讲授主体。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严把讲授主体关,以保证培训课程的质量。因为图书馆员的专业职务资格培训,是一种有关图书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系统教育,不是上岗培训,不是工作实习,因此只能由大学来承担,一般不由实际工作部门承担。实际上,在《图书馆法》颁布初期,对讲授主体的要求更为严格。当时规定,只有“设有教育系和艺术系的大学”,才能成为讲授主体。现行规定是1952年7月改定的。根据这一规定,日本文部省对申请开设司书讲习课程的大学进行审查,最基本的条件是该大学的相关系科必须有2名以上的专职教师。审查合格的大学,文部省以“告示”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包括大学的名称、准予开讲的类别、讲授的时间、招生的人数、选拔的方法等。2005年日本全国有13所大学获准开设司书或司书补讲习课程,另有11所大学获准以远程通信方式开设司书或司书教谕讲习课程(注:.见:日本图书馆协会网站jla.or.jp/shisho2005.html(2005.6.5))。
司书讲习课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受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按照《图书馆法施行规则》的规定,大体说来,如果是图书馆工作者,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如参加司书讲习课程,必须有2年以上司书补的工作经验。如果是在校学生,必须是大学二年级以上,且修满了62学分以上,或者是具有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的学历。参加司书补讲习课程,必须修完了高等专门学校第3学年等。参加司书教谕讲习课程,按照文部省颁布的《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的规定,必须具有《教育职员免许法》规定的中小学校教谕资格,在校学生则必须是大学二年级以上、且修满了62学分以上。
3.2 讲习课程的内容与学分
司书和司书补讲习的课程设置、讲授内容、是否必修、必须取得的最低学分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行的规定为1996年8月最新修订,从1997年4月1日开始实行。按现行规定,取得司书资格必须履修“甲组”的全部课程,取得全部学分;履修“乙组”中至少2门课程,取得2个以上的学分。这样,总共需要履修的课程至少为14门,取得的学分至少为20个。取得司书补资格,必须履修全部11门“司书补讲习课程”,并取得全部15个学分。与此前的规定相比,现行规定要求履修的课程、取得的学分数都增加了。按照文部省颁布的《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的规定,取得司书教谕资格必须履修5门课程,取得10个学分。
以下是司书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甲组
(1)终生学习概论 1 (2)图书馆概论 2
(3)图书馆经营论 1 (4)图书馆服务论 2
(5)情报服务概说 2 (6)参考咨询实习 1
(7)情报检索实习 1 (8)图书馆资料论 2
(9)专门资料论 1
(10)资料组织概说 2
(11)资料组织实习 2 (12)儿童服务论 1
乙组
(1)图书与图书馆史 1 (2)资料特论 1
(3)传播论 1
(4)情报机器论 1
(5)图书馆特论 1
以下是司书补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1)终生学习概论 1 (2)图书馆基础 2
(3)图书馆服务基础 2 (4)参考服务 1
(5)参考资料解题 1 (6)情报检索服务 1
(7)图书馆资料
2 (8)资料整理 2
(9)资料整理实习 1
(10)儿童图书馆服务基础 1
(11)图书馆特讲 1
以下是司书教谕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1)学校经营和学校图书馆
2
(2)学校图书馆媒体构成
2
(3)学习指导和学校图书馆
2
(4)读书与社会
2
(5)情报媒体的综合利用
2
3.3 讲习课程的免修
1996年8月公布的《部分修改图书馆法施行规则的文部省令》中新增加了一项内容,规定“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某种“资格”的人,在取得司书或司书补资格时,可以免修某些课程。
“免修”问题最早是在1992年7月文部省终生教育审议委员会的一个“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该报告认为,“在努力谋求进一步提高社会教育主事、学艺员(按:日本博物馆中的专业职务)、司书、公民馆主事等专业职员的专业研修水平的同时,有必要重新检讨大学等机构中的研修课程体系,重新检讨专业职务资格的授予条件”。作为具体措施,该报告提出了专业讲习课程的“免修规定”。
“免修”的依据是什么?如司书和司书补,依据“对工作经验等内容的评价”(注:)。日本图书馆界有学者对这一措施很不以为然。有人说这是“廉价的资格给予”,有人说这是“十分可笑的措施”(注:),但最终颁布的文部省令采纳了终生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免修”思路与方法。
新规定的免修对象包括三类人。第一类是具有一定的图书馆工作经验者。“一定”的量化指标是时间,具体规定为“2年以上”。“图书馆工作经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必须在图书馆工作,如公共图书馆、国立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等;其次是所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图书馆的专门业务工作,如司书或司书补的工作,而不能是“单纯的事务性工作”。第二类是具有某种资格者。如按照法律规定取得了司书补、司书教谕、社会教育主事、学艺员资格等。第三类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第2种考试”合格者。按照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共分3种。第2种考试的录用对象包括那些“需要相当高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职位”,“图书馆学”列在其中,录用的人员“主要从事需要图书馆学专门知识、专业技术及其他能力的业务工作”(注:)。上述三类人可以免修的课程不完全相同,最多的可以免修4门课程7个学分。
3.4 讲习课程考核与成绩认定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司书、司书补、司书教谕讲习课程的考核与成绩认定,由开讲的大学进行。考核的方式可以是笔试、论文或报告书。经考核认定成绩合格者,司书和司书补讲习以开讲大学校长的名义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必须向文部大臣报告合格者的名单。司书教谕讲习则直接以文部大臣的名义颁发毕业证书。
4 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确立的标志
专业职务和专业职务资格获得方式的法定化,是专业职务制度的必备要素,但仅有此,并不能说专业职务制度已经建立。日本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问题调查研究委员会提出了标志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真正建立的6大要件,包括:(1)图书馆录用的专业人员,是具有专业职务资格者;(2)消除了无视图书馆员本人专业特点的随意变换专业工作的行为;(3)建立了基于工作经验积累和工作能力评价的独立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晋升制度;(4)图书馆馆长以及专业职员具有司书资格;(5)建立了个人的、集体的业务研修制度;(6)图书馆配置适当数量的司书及其他职员(注:)。
现代社会知识的剧增、分工的精细,导致了专业职务的大量涌现。考察一下西方专业职务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最初只有医生、律师、牧师三者被称为专业职务,如今,会计、教师、技术工作者、护士等等,都被视为专业职务,新的专业职务还在不断出现。所以有人说,20世纪是专业职务盛行的时代。现代社会的专业职务,基本上都是一种在接受雇佣的条件下、在职务场所发挥个人的专业水平、运用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活动,因此,作为一种专业职务制度,首先需要确立的是专业职务的资格标准和获取资格的程序、方式。资格是专业水平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资格标准,这个职务就很难说是专业职务。但资格并不是制度要素的全部,至少下面两个问题对维系制度的稳定和健全至关重要。第一,具有专业职务资格者对专业职务的独占。很难想象社会会认可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者去当医生,没有执业律师资格者去当律师,因此,任何专业职务都一样,没有基本的职业准入,要么说明这个职务不具备专业含量,不需要专业要求;要么就是在自毁职业的专业严肃性和权威性,自毁职业声誉。同时,没有专业职务资格拥有者对专业职务的独占,所谓专业职务的资格标准,所谓获取资格的程序与方法,全都会沦落到形同虚设的境地。第二,建立与获得专业职务的付出相适应的、可预期的职业回报制度。如果承认由获得专业职务资格到获得专业职务职位的作为比不作为需要更多的个人努力和付出,那么,相应的、可预期的职业回报就是一种必须的激励。由于现代社会的专业职务大都表现为一种公务活动,因此,职业回报制度必须是社会性的。没有职业独占,职业资格就会形同虚设;没有相应的职业回报,即便是职业独占,也会导致少有人问津。所以,职业资格、职业独占、职业回报是完善的专业职务制度的关键性要素。
以此来衡量日本目前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不难发现,离完善、健全尚有距离,许多日本学者甚至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注:)。以职业独占而言,目前日本一方面图书馆“司书占有率”低靡现象严重,2002年全国图书馆具有司书、司书补资格的专业馆员只占全部馆员的48.9%,比90年代初最高时的52%还有所下降(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专业职务资格的获得与专业人员的录用脱节的现象。如据日本图书馆协会教育部会2001年进行的“司书资格获得者就业状况调查”,当年服务人口在10万以上的市立图书馆新录用的专业职员中,具有司书资格者只占22%(注:)。再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社会性的职业回报制度不健全,图书馆员专业职务缺乏吸引力,大量具有专业职务资格的人才并没有选择图书馆就业。根据日本图书馆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日本每年通过司书课程和司书讲习获得专业职务资格者已经超过1万人,但2000年真正到图书馆就业的,全国只有200多人(注:),不过2%左右。日本学者也认为这是“司书养成”面临的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