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护士;护理程序;职责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了护理专业的革命性发展。护士不再是被动地、单纯性地执行医嘱和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运用护理理论和其它相关的理论作基础,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护理对象的整体情况,然后独立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和开出护嘱,护士的职责也随护理内容在变化[1]。在推行整体护理过程中,护士只有明确自己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职责,才能真正达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目的。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护士与病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是护士帮助病人满足各种生理、心理需要,反过来又促使护士提高专业水平的互动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会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提高治疗信心,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由护士处于主动帮助者的地位,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患关系的结果,而作为一个帮助者有责任使这种关系起到积极和促进治疗的作用。因此,护士在完成较多治疗工作的同时,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多接触病人,与病人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使病人信任护士,依靠护士,以便更全面、准确收集资料,再在信任的基础上,用具体措施和行动来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达到病人满意。
2 准确收集病人的有关健康资料
与护理对象有关的生理、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精神的资料,护士均应收集。只有全面地收集资料,才能更好的确认护理对象需解决的问题和相关因素,继而确定护理诊断,选择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收集资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应加强与病人的接触与交流,交谈要有目标,清楚要问什么,并要注意倾吐和运用交流技巧[2]。因为获得资料的多少、是否准确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护士的灵活技巧与应变能力。
3 重视有针对性的护理体检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
护理体检是评估中收集客观资料的方法之一,护士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以收集病人身体状况的客观资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症状,主要阳性体征及其与治疗护理有关的病症信息,作为支持护理诊断的有力证据。这些信息可通过测量、观察、谈话等从病人的身体、动作及语言中了解,注意多从护理角度上查体,以护理功能为焦点,有针对性地按系统功能进行护理查体。找出支持护理诊断的阳性体征,把查体的重点放在评估时发现问题的地方,并侧重于身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从中寻找护理对象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机体需要的矛盾,这即是健康问题的反应,用这些反应来支持护理诊断的成立。同时要掌握和分析各种相关的辅助检查,如三大常规、血生化B超检查结果,也是护士应重视的内容之一,以便为做出正确护理诊断和提出合作性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4 持续评估病人健康情况
评估是有计划地、连续地收集资料的过程,护士是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疾病的诊断、器官脏器功能和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注意观察和监测疾病的发展变化,结合病人的身心反应和预后等情况,做出及时的整体评估,用来确定病人未被满足的需求及程度。由于病人的健康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评估不仅要在入院时进行,还要在住院期间不断地进行,注意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反应,病情进展、心理变化、健康教育等均应及时评估。
5 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护理照顾和健康教育
护理工作的实质就是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满足基本需要,是护士的职责。当病人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时候,护士就应该给予直接的护理和关怀照顾以及创造有利于健康的良好诊疗氛围和身心环境始终是护理工作的主题。只有强化护理服务意识,才能做好基础护理、疾病预防等工作。增加为病人直接服务时间,才能做到护患之间沟通到位、措施到位、记录到位。照顾是基于护理知识关怀出于爱心,都是通过护士的直接操作,达到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增进健康的目的。还应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指导,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引导其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6 注重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对病人产生的结果有三个方面;临床护理效果、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结果,这三种效果构成了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通过护理评价,促使护士不断检查自己工作内容和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情况反馈,调整及确保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均获得解决,以达到整体护理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重度脑挫裂伤;多发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1-02
我院于2009-2013年收治以重度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48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进行报告:
1 临床资料
病例中难40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5:1.年龄4-76岁,其中成人(18-60岁)32人。占80%。。交通肇事31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30例。合并胸部损伤7例,腹部损伤7例,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挫伤28例,骨盆骨折4例,脊柱骨折3例。3处以上复合伤4例。住院时GCS评分5-8分33例,3-5分7例,3分8例。双瞳等大等圆的35例,一侧瞳孔散大的6例,双瞳散大5例,眼部受伤不能观察瞳孔2例。
2 结果
治愈好转37例,死亡11例,死亡率29.7%。
3 讨论
3.1 反应迅速准确对严重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至关重要。
提高以严重颅脑损伤为主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及时的治疗,必须做好患者诊治过程中急诊抢救、手术及术后监护治疗三个连续的重要环节的工作。韩晓东副主任医师在病人杨俊国死亡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时指出,对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质量。接诊抢救应分秒必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任何耽搁和拖延都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会造成病情恶化乃至病人死亡【1】。以严重颅脑损伤为主的的多发伤,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生理功能紊乱,死亡率高。接诊后应将病人安排在抢救室,专人护理,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备好抢救器械、物品、药品。配合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护士要迅速协助和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检诊处理,首先暴露检查部位,备好检查和急救器材、物品,对伤情进行判断评估。做到快捷、准确、抢救护理措施规范有效到位,检查彻底,不盲目,严禁做病情不允许的检查。
3.2 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急救护理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快速实施一通道、二配血、三给氧、四置管、五皮试急救护理措施[2]。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尽快清除病人呕吐物、血液、痰液及其它污物,确保呼吸道通畅以免造成窒息死亡。给予吸氧以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纠正低氧血症。对分泌物多、呼吸困难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并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有痰液呛咳时随时吸引,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5s,重度颅脑损伤无论是否已经气管切开均应进行雾化吸入4次/日。1-2小时翻身、叩背1次,促进痰液排出。并持续吸氧,防止加重脑水肿。②建立2-3条有效静脉通道,以防病人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萎陷而穿刺困难。根据医嘱进行快速补充平衡液、代血浆、全血及滴注急救药物等。③配血:静脉穿刺成功之后,一次采集常规检查的血液标本,及时做交叉配血,血常规等相关化验检查。④置管:留置导尿,观察尿色、性质和量,了解有无泌尿系损伤及损伤程度;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
3.3 病情观察及护理
①神志与表情:合并颅脑损伤时,患者意识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入沉睡,要结合瞳孔变化,多考虑有颅内高压继发颅内血肿的可能,对瞳孔要观察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眼球活动情况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一步诊治处理。②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并做好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节吸氧浓度及吸氧时间。对患者呼吸加快、变迁、不规律及鼻翼煽动等,应警惕ARDS的发生。③脉搏、心率、血压作为生命体征的常规监测的重要指标,没15min测量一次。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时,患者血压增高,脉搏减慢。如发现患者血压降低或脉搏增快,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必须做好预防及抢救准备。患者出现烦躁、心慌、大汗及面色苍白均提示合并出血,应立即报告并配合医生纠正休克、控制出血。④各种管道的护理:必须保持通畅。保证输液通道畅通,做到及时、准确、快速、有效的输液输血及各种急救药物的滴注,加强巡视,防止体液外漏,一旦外漏应立即处理。对胃管、胸管、尿管等护理观察,除保证置管固定牢靠和通畅外,要仔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的多少,并做好记录。如有鼻饲者以右侧斜坡位为好。鼻饲前应先吸痰,以免鼻饲过程中痰液刺激引起咳嗽,呕吐。鼻饲后30min不搬动病人。胃管每周更换一次,口腔护理2次/日。病人尿量反应肾脏灌流情况,它是反应全身血容量最敏感的指标,尿量30ml/h表示肾脏血流灌注好转。做好交接班及重症护理记录单。
3.4
篇3
关键词:三步法护理程序;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02-01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为满足病人需要,帮助其恢复健康的系统全面的整体护理的核心。三步法护理程序指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这三步。而传统的五步法护理程序则指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或效果评价这五个步骤。五步法护理程序是以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思路清晰,条理性强。但是,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五步法在护理学中应用起来逐渐显得十分复杂,在日常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应用中,都亟待改良与发展。笔者认为,五步法虽然完善清晰,但有的方面还可以进行精简,即应着手应用三步法护理程序,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我院新生高护专业中随机抽取100人,其中男6人,女94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并为两组学生配备教学水平相当的2名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资料分析显示,两组学生入学平均成绩差异不大,年龄与性别分配也均相当。基本上可以保证本次实验的准确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基本保证两组学生的教学进程相一致,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共教学150学时,理论课占96学时,实践课占54学时。实验中的变量即为两组学生的主体教学内容。实验组学生主要学习三步法护理程序,各种实践操作均在三步法护理程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对照组学生主要学习传统的五步法护理程序,并以此理论为指导进行具体实践。两组学生分别用各自理论的配套教材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要应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要做到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课程更加形象生动。实践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培养亲自动手实践能力,在本组所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
以“消化性溃疡”这一节课为例。在实验组教学中,首先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表现的细致介绍,来讲解如何评估患者的病情,即第一步——护理评估;然后进行第二步、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的学习。通过在护理评估一步中对病人病情的分析,探讨造成该病况的病因,来判断如何制定正确恰当的诊断方案。最后一步即为讲解护理措施。由护理诊断这一步的分析与讨论,确定好诊断的方案,继而研究具体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病情实行完整具体的护理措施。如当病人出现上呼吸道出血的症状时,应让患者平躺下休息,清洁口鼻腔,并依据病情对患者进行输液等针对性治疗。在此期间要对患者认真负责,时刻注意患者病情,判断病情是否有好转。再如对于腹部疼痛的患者,应对热敷患者腹部,并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可见,实验组学生只进行了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学习。而对照组的学生则对常规的五步法均进行了细致的学习。第一步同样是护理评估的讲解,与实验组基本相同。第二步讲解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同样是根据护理评估进一步探讨病情及诊断方案。第三步是实验组同学未进行的一步,即制定护理目标。根据护理诊断的进行,初步确定护理后的目标,如缓解疼痛等,以便日后进行分析对照。第四步为护理策略,同实验组。第五步是讲解护理评价或效果评价,即看护理后是否达到了之前制定的护理目标。
1.2.2 评价方法:1)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测验,测验题目时间均相同,比较考试及格率。2)发放相同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
2 结果
测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同学及格率为81%,对照组同学及格率为66%,实验组同学较高。从调查问卷反馈情况上看,对照组学生在对5个步骤的理解及整个护理程序的理解要比实验组较好些,而实验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接受理解情况、学习效果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在整个护理程序理论中,五步法依旧是最完整的理论。但是其中的护理目标及护理评价两个步骤需在具体临床上才能实现,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实现起来则较为困难,通过理论讲解也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理论中学习护理目标,还很有可能与护理诊断较为雷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具体目标,学习起来意义不大,护理评价也是依据目标简单地进行是或否的回答,因此并没有通过临床实践来学习这两个步骤合理。此外,护士在制定护理计划时,要重复书写护理目标及评价,较为耗费精力。而三步法护理程序精简了五步法中护理目标及护理评价两个步骤,是对五步法的改善。通过实验结果证明,应用三步法教学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成绩更高,学习兴趣也更浓厚。可见,在内科护理学上应用三步法护理程序教学,教师可以省去在课堂上讲解护理目标及护理评价的时间,重点对其他重要步骤进行深入讲解,使护理程序更加简明扼要,知识不再显得无趣复杂,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并不耽误对整个护理程序的学习理解,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5-406
[2]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32-1734
[3] 林桂荣.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进展[J].山西护理杂志.
[4] 郭奉银.内科护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8-154
[5] 王小凤.老年人便秘三步法程序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l(20):2835-2836
篇4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37-02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确诊冠心病的一项有创检查方法,在临床已广泛开展,该手术虽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但仍有一定风险,会出现一些严重程度不等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78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出现的3例室颤的过程及处理,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法,旨在探索一种可靠的护理方法,及时预防、发现和处理冠状造影检查中出现的心室颤动,防止意外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几年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782例,男495例,女287例,年龄(58.9±17.5)岁。本组患者均有胸痛、胸闷病史,经平板运动试验等辅助检查诊断为冠心病558例,其中心肌梗死399例,心绞痛159例,胸痛待查194例。
1.2 护理诊断 (1)室颤,由于疾病或手术操作引起;(2)恐惧,由于电击除颤引起;(3)坠床的可能。
1.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于导管床上,常规消毒铺巾,在局麻下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将造影管置入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通过X线多角度投照准确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2 结果
782例患者中,5例患者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出现压力曲线的改变,原因为导管插入过深导致,3例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后压力恢复正常;2例在调整导管位置时发生室颤,立即除颤后安全转为窦性心律;26例患者在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出现心律减慢,其中13例为右冠开口病变,6例为小右冠,管径<2.5 mm;5例为正常血管,主要原因为造影剂充盈冠状动脉后,窦房结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及时嘱患者咳嗽后心率恢复正常。有1例右冠正常的患者在注入造影剂后出现室颤,立即电击除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无意外发生。
3 护理措施
3.1 导管室具备完善的抢救条件 (1)除颤器的准备: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意外情况,如除颤仪不工作、一次除颤不成功等。所以备用性能完好的两台除颤器,另一台备用,两台除颤器均接好电源、地线、各项参数调至非同步除颤状态。仔细检查仪器连接是否正确,术前进行试放电,使其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常规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等;(3)常规备齐其他各种抢救仪器及设备,如吸痰器、吸氧装置、临时起搏器等,并检查各种抢救设备使之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
3.2 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术前用生理盐水清洁心前区皮肤,按标准接好12导联心电图,并做好术前记录,术中,手术护士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特别是心率、心律变化,有无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时处理心动过缓及室性心动过速。关注有无室颤发生。发生室颤时在通知手术医生的同时立即准备除颤。本组26例患者在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出现心率减慢,其中13例为右冠开口病变,6例为小右冠,管径<2.5 mm;5例为正常血管,主要原因为造影剂充盈冠状动脉后,窦房结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及时嘱患者咳嗽后心率恢复正常。
3.3 严密监测有创动脉压力曲线变化 手术护士严密监测有创动脉压力曲线的变化,当发现压力曲线振幅明显降低时,警惕室颤发生的可能,并立即报告术者,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有效的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组5例患者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出现压力曲线的改变,原因为导管插入过深导致,3例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后压力恢复正常;2例在调整导管位置时发生室颤,立即除颤后安全转为窦性心律。
3.4 及时除颤 导管室护士熟练掌握室颤的处理步骤,术中加强监护,最重要的是在发生室颤第一时间能及时快速除颤,使患者安全转为窦性心律,所以除颤十分重要,有一名手术护士站在除颤仪旁专门负责除颤工作,以便患者发生室颤时能及时除颤,做到发现早、除颤快。本组3例发生室颤,均经及时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除颤能量为200~300 J,3例均一次除颤成功。
3.5 心理护理 术中主动询问患者有何不适,鼓励自诉不适。患者除颤成功后,往往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部分患者甚至不愿继续手术,术中进行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完成的重要步骤,此时反复对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程度,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护理,辅导其采用一些缓解恐惧的方法,做到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本组2例患者除颤成功后出现明显紧张、恐惧心理,嘱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患者症状缓解,积极配合完成手术。
3.6 加强防护 除颤后患者常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有坠床发生的可能,我们有一名专门守护在患者身边加强防护,3例患者除颤后未发生坠床等意外。
4 讨论
室颤是CAG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术者操作手法不当,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送入过深导致冠脉痉挛;冠状动脉内过多注入造影剂,严重影响冠脉血流。护理要针对这些原因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主要起确认健康问题、提示问题的急迫性、指导护理干预的作用[1]。虽然冠脉造影检查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几率不高,护理上也不应放松警惕。术前通过护理诊断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常规检查急救药品和仪器,特别是除颤仪的性能,使之处于完好工作状态,确保术中能成功除颤,此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室颤的处理原则,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可有效地预防意外的发生;术中通过即刻护理诊断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护士严格掌握心电图及压力曲线变化的判断,紧跟手术步骤,密切监护,及时提醒术者处理压力曲线的异常及缓慢心率,可减少室颤的发生;一旦发生室颤,同样通过即刻护理诊断,采取紧急护理措施,保持头脑冷静,沉着应对[2],及时除颤,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说明提出的护理诊断正确及时,采取的护理措施有效,是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5
1、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进行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在护理评估中恰当运用可指导护士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除西医的护理评估常规内容外,增加舌苔、脉象,发病节气等,为整体护理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依据。
2、运用中医辩证理论指导护理诊断的确定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我们在描述中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慢性肾病营养代谢方面的,除了满足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饮食外,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关于体温方面,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
3.运用中医三因制宜理论指导护理计划的制订
护理计划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因制宜理论指导护理计划的制订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例如:关于发生于外感常是肾病病人病情复发和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病人表现均为咽痒、流涕、头痛、鼻塞、发热,但发病季节不同的外感,中医辨证后往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外感风寒所致;风热型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除一般的高热护理有外,风寒感冒一般需要借助药力发发汗,风热感冒则要以辛凉之物辅助散热;风寒者服药后喝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辅以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风热者服药后则应辅以五汁饮或薄荷茶之类的辛凉饮料进行辅助散热,不宜加盖衣被。
4. 运用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解决护理问题
篇6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重症;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炎系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程大多2~3 周,多数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遗留后遗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反复惊厥发作、抽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情绪异常、病理征阳性、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根据重症患儿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些特点,如何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结果,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2 例,女16 例;年龄10 个月至14 岁;住院天数7 天~35 天;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中高热32 例,头痛30 例,呕吐25 例,抽搐10 例,昏迷10 例,瘫痪3 例,脑疝2 例,视物模糊1 例。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36 例,异常30 例;心电图检查30 例,异常15 例;头颅CT检查25 例,异常16 例。全部行血生化检查:23 例发生电解质紊乱,心肌酶异常27 例。全部行脑脊液检查:异常30 例,其中白细胞增高29 例,蛋白质增高10 例。
1.2 方法
对每位重症患儿均实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先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分析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对象朝向预期结果的进展情况。
1.3 结果
38 例患儿中治愈34 例,好转2 例,放弃1 例,死亡1 例,治愈率89.47%(34/38)。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 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留置胃管鼻饲患儿,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尿失禁患儿,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定时更换贮尿袋,每天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 次。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2.2 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
2.2.1 高热的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病初即出现高热,且常呈持续性高热,。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热型及伴随症状。体温超过38.5 ℃以上者,头部可用冰帽持续降温,大血管暴露处可放置冰袋降温,四肢给予保暖,也可用低于体温2 ℃的温水擦浴,力求使体温保持在38 ℃以下。用亚低温治疗重症患儿且疗效明显[2],应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2~34 ℃。如高热冷敷疗效不佳者,可用药物退热。高热期要保证患儿足够营养和液体量摄入。
2.2.2 惊厥和频繁抽搐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发生惊厥是脑缺氧、缺血及脑水肿加剧的标志。患儿惊厥发生,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置压舌板与两齿之间。必要时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伤害。患儿惊厥频繁,应遵医嘱预防性应用镇静剂,同时寻找惊厥的原因。患儿应住单间,保持环境安静,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应观察患儿抽搐时的神志、瞳孔、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抽搐时有无大小便失禁等。
2.2.3 频繁呕吐的预防及护理
篇7
【关键词】 中医;护理;肛肠疾病;辨证施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肛肠疾病病人越来越多。有效解除肛肠疾病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复发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一大课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正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在中医整体观基本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护理提倡护理,与现代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很大的相似性,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系统化的中医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在肛肠疾病病人的治疗中应用中医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肛肠疾病病人2536例次,治愈率达99%以上。
2 中医护理
2.1 中医护理评估
①评估病人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②评估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③评估直肠检查结果;④评估社会状况。
2.2 中医护理诊断与原则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依据病人证候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各种护理诊断;针对不同的护理问题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三因制宜”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原则来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有分析、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重效果地解决各种护理问题,是中医护理的实质所在。
2.3 中医护理措施
2.3.1 扶正祛邪
扶正是辅助正气,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祛邪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肛肠病人多因饮食不节,燥热内生或肺、脾、肾亏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扶正可用药补,并配以精神调摄、饮食调养、体育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邪使用祛除邪气的药物,并采用手术、中药坐浴、针灸或指针按摩、温水足浴等措施,以祛除病邪,达到邪祛而正复的目的。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掌握“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的原则,注意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2.3.1.1 情志调护
依据评估资料,可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运用谈心、释疑、开导、讲解、暗示、适应、鼓励等方法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使情志舒畅、气机调畅、气血平和,以利扶助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3.1.2 饮食调养
过食肥甘、辛辣、酗酒、劳倦太过,均可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燥热内生并下注大肠,导致肛肠部位的痔、痈、瘘、裂等疾患。故肛肠病人应给软、精、细食物以调养虚弱的脾胃,术前、术后3 d内应给流食或半流食,尽量避免排便,有利于切口愈合,以后可进普食。忌辛辣刺激,指导病人足量饮水,每日至少2 000 mL[1],清晨空腹饮用1杯温凉的淡盐水或蜂蜜水更为有益,多食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畅。
2.3.1.3 动静相宜
动和静视病情轻重而定。急性期或术后初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和减少气血的耗损。随着病情的好转或伤口愈合,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2.3.1.4 指针按摩
依据中医经络理论,利用经络的传注功能,治疗肛肠术后癃闭[1]。病人俯卧,操作者以拇指或中指指峰为着力点,分别点按环跳、秩边、肾俞、气海、腰俞、三阴交及阿是穴,点按与点揉、点颤交替进行,力度以感觉酸、胀、麻、困为度,每个穴位操作持续1 min左右,穴区有痉挛现象者配合鱼际肌揉、按手法。伤口边缘忌大幅度揉按,以防出血。全部揉按需15 min~20 min。此法避免了因诱导排尿无效的导尿术,病人易于接受,既减轻了病人痛苦,又加强了护患沟通,向病人说明癃闭是术后暂时现象,经过按摩后大多能顺利排尿,使其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排尿信心[2]。
2.3.2 标本缓急
急则护其标,如新入院病人的手术治疗。缓则护其本,如病人恢复期,在标证不甚明显时,护理工作以护本为重,加强精神情志的调摄,适当食补,增强锻炼力度以增强体质。
2.3.3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特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订其护理原则。
2.3.4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加强精神调摄、鼓励体质锻炼、注意饮食起居,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对防止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2.4 出院指导
①保持清洁,坚持每晚热水或中药液坐浴。②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习惯性便秘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③避免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④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使用软坐垫。⑤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进行适当锻炼。可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运动,对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锻炼括约肌功能有积极作用。⑥发现排便困难,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指针按摩治疗术后尿潴留[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0.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6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已逐步成为我国卫生领域中的一项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已逐步成为护理领域的一门新兴的、重要的学科。发展社区护理是实现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多项内容需要由社区护士来实施,如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1],所以社区护士的工作质量将会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是摆在每位社区护士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针对社区护理工作方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实践中予以参考。
1 工作方法
1.1 第一步社区护理评估 :社区护理评估是社区护士系统地、动态地收集有关社区护理对象(包括人群、家庭、个体)及健康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的过程。
1.2 资料收集的内容 : ①针对社区人群收集的资料:如社区人群所处的社区环境、社区人群拥有的各种资源和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等;②针对家庭收集的资料:如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生活周期、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环境等;③针对个人收集的资料:如个人的生理、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个体特殊健康问题等。收集资料采用的常用方法有实地考查、查阅文献、社区调查(包括访谈和问卷调查)、开展体格检查等[2]。
1.3 整理资料:整理资料的目的就是把收集的原始数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加工,使其变成系统化、条理化的资料,以便为资料分析打下基础。整理资料应按以下程序[3]进行:①检查、核对资料;②资料分类、分组;③拟定整理表;④资料归组。(1)分析资料 : 包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以及解释分析统计结果。(2)第二步社区护理诊断 :社区护理诊断是在社区护理评估资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个人、家庭及社区人群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作出判断,并把健康问题排列出顺序的过程,所以社区护理诊断需有以下内容。(3) 列出社区护理问题 :将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一一列出。在叙述社区个体、家庭或社区人群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时,多采用“问题+相关因素”的形式。(4)确定社区护理问题的排列顺序 :由于社区护理条件及社区护士能力和精力所限,社区护理服务往往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在确定了所有社区护理问题的基础上,必须将健康问题进行优先顺序的排列。在排列顺序时,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利用的资源及解决问题的效果等因素决定其优先顺序。(5) 第三步制定社区护理计划 :制定社区护理计划是在确定社区护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护理目标、对策、措施的过程。(6) 制定护理目标:在制定社区护理目标时,可将护理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护理目标书写格式[4],相关因素:对胸部X线检查认识低;对新生儿预防接种认识低;设施利用不便。长期目标:5年后××市××区的结核病发病率将下降为目前的70%。短期目标:1年后,15岁以上居民的结核病防治胸部X线检查率从现在的20%提高到50%;1年后,新生儿预防接种率从现在的40%提高到90%。
1.4 制定护理措施 :护理目标确定后,社区护士应与护理对象及相关人员一起协商,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在制定护理措施时,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针对护理对象的具体问题,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确保对象的安全。
1.5 第四步实施社区护理计划 :实施社区护理计划是将社区护理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在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社区护士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依靠社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②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③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社区护理计划;④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修改、完善社区护理计划,确保社区护理效果;⑤准确记录计划执行情况、护理对象的反应等。
1.6 第五步社区护理评价 :社区护理评价是根据已制定的社区护理目标,对所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进行对比、总结、修改的过程。社区护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①过程评价,是指贯穿于整个社区护理工作过程中的评价。如评价评估是否全面、准确;诊断是否有依据;计划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当等,以便对上述内容及时修改、完善,以确保社区护理质量;②效果评价,是对实施护理措施后的结果评价。若目标完全实现,表明护理措施有效。若目标尚未完全实现,则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③效率评价,是对社区护理服务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与服务效果的比率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力求在社区护理服务中,用最经济的途径获得最好的效果、最大的收获。
2 小结
社区护士如欲正确、有效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必须按上述5个护理工作程序进行,即社区护理评估、社区护理诊断、制定社区护理计划、实施社区护理计划、社区护理评价。因为社区护理工作程序是社区护士科学的确认健康问题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工作方法,它能为护士提供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工作框架。护士掌握了这种工作方法,就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杂乱性、无目的性。所以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社区护士如按社区护理工作程序进行,则必定会有条不紊地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锦治.社区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8.
[2]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
篇9
【关键词】 急腹症;急诊科;分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57例为外科急腹症;114例内科急腹症;29例为妇科急腹症。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 方法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短询问,根据其发病的原因、症状等,及时作出分诊,再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
3 急诊护理程序
对急腹症的观察、预诊、分诊是一个紧张而迅速的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的初步诊断,为抢救和治疗争取时机。必须做到以下急诊工作程序,简单概括即一问、二查、三看、四分。
3.1 问 应通过简要、迅速、重点地询问患者及其家属从而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以及家族史),重点了解发病的经过及腹痛特点。①询问腹痛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明确腹痛的诱发因素,部位(重点是腹痛最先发生及最严重部位),性质(钝痛、绞痛、隐痛、持续性痛、阵发性痛和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重等),程度(可进行疼痛量表),起始时间,终止时间,间隙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排便,发热等)[3]。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诱发的腹痛,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若腹痛伴血便,多见于肠出血坏死病变;腹痛伴有休克,常提示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腹痛部位可以在就诊过程中发生变化,因此急诊护士应熟悉急腹症的临床表现。②特殊人群腹痛:女性患者需要重点分诊,应常规询问月经史、停经史,性生活史,排除宫外孕或黄体破裂等;老年患者应注意排除心肺疾病。增加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4]
3.2 查 ①护理人员在积极采集就诊患者的病史信息基础上,应及时准确对患者进行护理查体,依据PQRST 5个步骤对腹痛患者进行全面了解,明确腹部有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放射痛、牵涉痛等[1]。如: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莫非氏征阳性;急性胰腺炎时可放射左侧腰背部。应密切关注腹痛情况的演变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②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神志、瞳孔等,从而准确、及时地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重点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了解疼痛部位是否固定以及疼痛最严重的部位。③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5]:如三大常规、血尿淀粉酶、胸腹部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急性阑尾炎时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升高、中心粒细胞升高,尿路结石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消化性溃疡可能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急性胰腺炎可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
3.3 看 患者整个诊疗过程的临床表现,如入院方式、神态、表情、行为方式等对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常规了解这些外在的直观表现并对这些表现的变化进行细致而全面地观察。同时做好详尽的护理记录[6]。如患者有腹肌紧张,提示疼痛程度严重;患者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常表明休克可能;消化性溃疡穿孔时,患者采取屈膝侧卧位。
3.4 分 护理人员通过综合分析以上步骤得到的初步资料,对患者和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对急腹症患者进行简单的危险分类,筛选出急危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及时送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
4 结果
400例急腹症患者的确诊根据体格检查、B超、X线、及手术情况等。分诊的正确性具体见表2。
5 讨论
51 由于急腹症发病急,病情复杂且多表现不典型,因此,不管患者是否确诊,护士都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腹痛情况。有条件时,及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在诊断没有确诊时,护士要耐心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腹痛可能发生的各种原因,观察腹痛与病情变化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和家属能对急腹症病情的变化正确理解,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52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的辅助检查。急腹症患者通常需要留取各种标本协助诊断,抽取血标本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时送检,追踪结果,缩短确诊时间。转运患者做辅助检查时,要注意转运安全,密切观察转运过程的生命体征,携带便携式监护设备,必要时准备急救箱。
53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诊断明确决定手术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备皮、交叉配血、禁食禁饮等腹部急诊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及手术的方式和过程,消除手术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54 做好病情交接。需要入院的患者,及时与病房取得联系,并护送患者到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及用药情况的交接。
急腹症作为急诊常见的疾病,在急诊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熟练掌握常见急腹症的各种临床表现,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的执行急症分诊程序:一问,二查,三看,四分。通过评估得到的各项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疾病的病种,然后送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对急腹症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吴青妹浅谈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2):107109.
[2] 勇才外科急腹症诊治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156157.
[3] 匡永福,何苗.急腹症的分诊及救护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1):3940.
[4] 沈雅芬,沈小玲实现临床护理观察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211122.
篇10
【关键词】ICU; 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其封闭式的环境及不同于普通病房的管理模式,致其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了解各种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精神障碍发病率的影响,取得一定结果,现介绍于下: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病例为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温州市中医院(三级乙等医院)收治的患者139例(男性67例,女性72例),其中,肺部感染伴呼吸衰竭患者34例,冠心病患者25例,肿瘤患者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多发伤患者29例,产后大出血8例,各种外科术后患者32例(不包括多发伤患者)。年龄25~78岁,平均(49±7.6)岁,既往皆无精神异常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
1.2 监测指标:监测并统计导致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有无机械通气,有无镇静药物使用,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病史,住ICU时间。
1.3 治疗方法: 将139例患者按随机化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病种、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表2:
1.4诊断标准:运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与谵妄评估量表(DRS-R-98)对患者的是否存在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参考文献【】【】。
1.5统计处理:使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单因素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139例患者中,发生精神障碍患者52例(37.4%);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和未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在住ICU时间、镇静药物使用、脑中风发生率上存在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对比见表3。
2.2 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ICU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具体结果见表4
3 讨论
ICU精神障碍是指在ICU存在及发生的意识、情感、行为异常,包括通常所说的ICU综合症、ICU谵妄、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是器质性的急性意识模糊、精神错乱,以意识水平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形式变化为特点,症状短暂,但也可能持续几小时或几星期,往往显示进行性功能减退和认知能力障碍。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在14%~24%之间,术后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15%~53%,而重症监护病房中谵妄的发生率则高达70%~87%[1]。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病情、并发症、低氧低血压状况等因素均与发生密切相关。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晚、急性起病多见;女性治疗效果好,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分布水平、女性大脑结构的对称性好有关[2]。急性精神障碍不仅与高死亡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对患者的家属和照料者也有重大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精神障碍性别差异等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明确高风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或减轻ICU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减少入住ICU时间与医疗费用支出。
研究发现,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在住ICU时间、镇静药物使用、既往脑中风发生率上明显高于未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提示住ICU时间长、应用镇静药物及既往有脑中风病史都是ICU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值得注意;而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和未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有无机械通气,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是否是ICU患者精神障碍的高发因素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同时还揭示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能明显减少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临床上应该注意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
ICU急性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发病因素和机制复杂,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且很容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因此,必须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尽量消除促使精神障碍发生的各种因素。一旦发现精神症状, 积极寻找病因, 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 早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必要时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预后良好。重视预防,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ICU急性精神障碍,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燕,黄劲松,李功迎,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谵妄治疗中的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7:671
[2]郝伟,于 欣.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5.
[3]Inouye SK, van Dyck CH, Alessi CA, et al Clarifying confusion: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J].Ann Internal Med, 1990,113:941.
[4]Albert, Levkoff. The delirium symptom interview: an interview for the detection of delirium symptom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ogy, 1992,5:14.
[5]Rockwood K. Increasing the recognition in elderly patients[J].J Am Geriatr Society, 1994,42:252.
[6]Zou yizhuang,Martin G Cole, Francois J .et al. Delirium: detection and diagnosis[J]. Int Psycho Geriatr, 1998,10:303.
[7]Kate Irving, Donna Fick rt al. Delirium: a new appraisal of an old problem. Journal compilation, 2006,April:106-112.
[8]Simon L, Jewell N. & Brokel J.Management of acute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a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J].Geriatric Nursing,1997,18:150-154.
[9]Bostrom A.C.Early identification of confusion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J]. Michigan Nurse,1992,65:11-12.
[10]刘娟.ICU 老年患者的谵妄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18-20
[1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39-1045.
[12]叶锋华,杜春燕.精神科患者谵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3: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