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文化交流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跨文化交流的案例

篇1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商务交流;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245-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经济上的依赖促进了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文化间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文化的冲突,严重的影响了相互的合作与交流,这使人们认识到,国际商务活动和商务谈判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市场、价格、质量、运输等与利益取向相关的直接因素,还取决于人们的语言、价值观念、民族文化背景、传统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原则等间接因素(统称为文化因素)。这就要求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者不但要具备经济、商业知识,还需要深刻理解对象国的文化,文化也是影响国际间经济交往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框架下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商务交际。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都十分重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和培训,许多经贸类大学也都把跨文化商务交流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跨文化交流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首先由外语教师结合语言教学,引进介绍国外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把跨文化交流理论应用到商务活动的时间研究就更晚。近年来,随着涉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不同国家的文化的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对商务活动影响的问题日渐突出,跨文化商务交流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出现了不少介绍国外跨文化交流的著作、文章及有关跨文化交流的论文,在高校教学中,除了在外语专业中增加了跨文化交流的内容外,一些院校还在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中开设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以提高所培养的人才在商务交流中的实际交流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部分矿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国外寻找矿产资源,参与国际矿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由于对所在国的文化了解较少,对文化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到两国关系,惨痛的教训使这些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了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文化因素的作用。其中科蓝煤矿枪击事件就是教训深刻的一例。

科蓝煤矿是在赞比亚南方省锡纳宗圭地区的一家中资企业,近年来数次发生示威和肢体冲撞,发生了致使双方15人受伤的枪击事件。此事不但对在比亚的中资企业影响很大,其影响甚至上升到了两国关系。

科蓝煤矿在经营中忽视了中赞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劳资双方及当地群众的关系恶化。首先是制度文化冲突。由于该国曾长期被英国统治,受西方影响很大,有非常健全的劳工保护法律。科兰煤矿作为外资企业不遵守当地法律并且引发了严重的冲突事件就使当地政府和民众无法容忍了。其次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冲突,和大多数非洲人一样,赞比亚当地员工的生活习惯是有钱就花,没有积蓄,“理财”观念是过一天算一天,和中国人虑后、储蓄的习惯截然不同。他们没有储蓄,而每天的生活需要钱,在这种情况下该拿到的钱不能及时拿到,他们的不满情绪就可想而知了。其三是不同文化中行为习惯的冲突。非洲人性格外向,喜怒哀乐均形于外,表达诉求的方式比较简单,在其要求得不到合理回应时就容易发展为暴力,以宣泄不满情绪。科蓝煤矿的管理者没有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从而使一些小矛盾发展为大问题。

综合归纳分析,国际商务交流活动可以从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几方面体现出文化差异。例如,一国际公司在卡塔尔进行谈判时,由于负责人忽略宗教因素,携带了白兰地准备在仪式上与同事庆祝,结果使公司成为了不受欢迎的公司。又如,一中方企业为欢迎俄罗斯公司的代表团,特别布置了鲜花,可是他们不了解俄罗斯人认为双数是送给死人的,使这次会晤非常尴尬。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对商品的包装材料、结构、图案以及文字标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阿拉伯国家规定进口商品的包装禁用六角星图案,因为六角星与以色列国旗中的图案相似。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细节上的失误,导致了贸易合约的损失。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以及了解不同文化差异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外商务活动中应用跨文化交流理论妥善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对于提高对外商务交流水平、减少对外商务交流中的矛盾和摩擦、促进对外商务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交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如果我们对异文化缺乏必要的认识或学习不够。就常常会出现摩擦,影响国际合作,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因此,在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时,我们必须具备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敏锐性,了解多元文化,掌握异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以上对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论述,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商务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国企业要想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舞台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灵活地应对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常婧.简议文化差异与商务沟通[J].经营与管理,2007(5).

[2]王颜敏.浅析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J].绥化学院学报,20l1(4).

篇2

1大学英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1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由于社会文化不同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表现形式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流环境中,由于文化认知不足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据科学统计,文化错误现象出现的频率要远远超过语言错误现象,并且语言技巧出现失误至多会造成词不达意,不能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而文化错误往往会使跨文化交流双方产生严重的误解。只有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才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交流障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对英语文化具备一定的认知。同时,加强文化领域的教学可以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表达技巧的提升。此外,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1.2加强跨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中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国际事务的处理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国的国际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还要充分了解国外的文化以及交往礼仪,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为了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力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

1.3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人是一种社会型动物,每个人又拥有特定的社会角色,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使自身适应社会,不断加强自身对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以及自身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知,提升社会阅历,从而塑造适应自身的情感、经验、知识、能力,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年的社会交往对象以及社交方式都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跨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有效的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

1.4加强跨文化教育是实现民族自立自强的需要

目前,中国经济在国际上仍旧处于弱势地位,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就必须不断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面对异域文化,中国对于了解国外文化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的距离,另一面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有鉴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5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强我国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理念的认知与了解,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创新探索,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可以说,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进步关键性措施。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环境也在随之变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人才培养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可谓意义重大。首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会增加,国家对于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必须重视跨文化教育。其次,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促进本国经济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英语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

2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现状

2.1教师缺少跨文化教育意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都没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的相关语言培训及生活经历,对于英语语言的教学只停留于语音、语貌、语法、句法、篇章等方面的教学,教学内容多以考试所涉猎的内容为主,可以说应试教育的理念大于通识教育。由于缺少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切身感知,导致其对教学中所出现的跨文化问题不是十分敏感,往往不会提及或一句带过,不会深入挖掘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内涵,不能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能联系事实热点、社会信息将跨文化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不能透彻地分析两种文化存在差异的根源及应对策略。这种“重语言输入轻文化输入”的教学现象,导致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

2.2教材中跨文化教育教学内容所占比重低

大多数高校英语教材的编写侧重于词汇、语法、句法、篇章、写作等方面的训练,内容紧密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范围,应试教育的目的性强,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教材中涉及跨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虽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的文化知识,但在课文之外未做扩展,没有进一步介绍跨文化的知识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忽略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3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的主体力量以国内教师为主,且少有海外留学或进修背景;教学中能匹配英语外教的高校所占比例也不是高;学生第二课堂的英语活动也缺少跨文化教育的锻炼。因此,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导致了学生接触跨文化教育的资源有所局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当学生真正面对跨文化问题时,会产生理解困难,无法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无法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3.1平衡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育

在进行语言课的教学时,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民族文化生活相关的知识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了解认知语言文化的规则以及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当前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跨文化教育缺乏详细的规定,导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缺乏一定的指导,在英语教材中关于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想要顺利的实施跨文化教育,就必须使英语文化教育与纯粹的语言知识的教学达到一定的平衡。首先,国家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添加跨文化项目,为跨文化教学做出指导。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的同时,也要强化培养跨文化教育。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有关跨文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明确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确保跨文化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持久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在教材编写时添加一定数量的文化知识,切实落实跨文化教育,改善教材偏重语言知识的状况。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积极效用。高校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有关跨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内涵,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树立中西方文化观念,客观公正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同时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集合起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共同提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能充分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案例进行解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高校教师也可借助国外媒体,如报纸、新闻、电影等语言材料,将英语知识的教学同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及延伸,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及习俗,真正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2将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流实践结合起来

想要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切实提升,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对此,教师集合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材料,有针对性的设计案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讨论分析。第一阶段: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熟悉案例,获取语言文化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第二阶段: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探索。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对学生的辨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第四阶段,教师针对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精准。教师也可以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挑选一个主题,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语境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拓展课外英语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期兴趣为根本动力,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根本目标。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找出存在的差异,分析其根源及原因,找出将差异或矛盾缩小的办法。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寻找文化差异,有意识地感知,真正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3构建跨文化教育多维平台

由于跨文化教育不仅包含英语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涉及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构建跨文化教育平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高校可以对英语学科的课程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一些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跨文化知识学习的课外平台,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的英语课堂还应积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其次,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整个大学教育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堂及课外的跨文化教育确实有限,且英语语言的学习无法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求学过程。学生一旦结束了大学英语的学习,就会降低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别说积极主动培养跨文化知识了,因此在专业课中进行有关跨文化知识的渗透和讲解十分必要。例如,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就可以在讲授专业课时适当的渗透跨文化交际知识。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专门为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提供服务的网站,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兴趣,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师也可借助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将其所整理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案例分析、优秀课件等资源到网上,使学生在课下也方便下载,共享学习资料。最后,高校可以通过与跨文化相关机构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能力。跨文化知识的获取并不能仅仅凭借书本上的介绍和教师的讲解而真正获得,其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跨文化意识的养成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因此,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积极的参与者与主体者。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的工程,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实现高效、切实可行的跨文化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更应主动担负起改变现状的重任,教师只有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才能有效的落实跨文化教育,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作者:国佳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参考文献

[1]尹立颖.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学刊,2015(11):34-35.

[2]刘珊珊.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247.

[3]董兵.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6(8):159.

篇3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知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敬品(1965- ),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研究;谢峤(1983- ),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葛爽(1977- ),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天津 300384)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B02)、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海事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TJWY11-006)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金项目“海事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CLAL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26-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化海运行业的加速发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船员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彰显。海员间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很有可能导致误解或冲突。了解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知识可以大大提高与异域文化人员之间的交往能力,从而减少摩擦,增进理解,形成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航海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航海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这是由学生将来承担的工作决定的。大部分毕业生将从事国际船运。而世界航线经由世界各个角落,与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发生交流;即使在同一艘船上,船员也是由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员构成的。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沟通与协调,涉及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交流。这也注定航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利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际活动,以及进行专业的知识和业务交流,否则无法完成工作,更无从谈起建立和谐关系从而密切合作了。所以,单纯英语语言能力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船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使他们运用英语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准确无误地开展国际航运业务和日常交际活动,正是航海英语教育的目标与当务之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此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海运专业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已经毕业、目前从事国际航运的海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以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适合国际化需求的高水平海运人才。问卷设计涵盖两方面的内容。跨文化意识问卷的研究对象为海运专业的学生。问卷包含12道选择题,涉及学生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跨文化知识的介绍等方面。跨文化能力问卷主要针对海员,涉及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能力等四个方面29个小问题。最后还有一个开放性问题:对航海英语教学的建议。

2.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跨文化意识问卷调查对象选取我校海运学院二、三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有短期的船上实习经历,对跨文化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共收到有效问卷104份。跨文化能力问卷调查对象为海运院校毕业、目前从事海员工作的人员,包括我校海运专业的毕业生和天津远洋船舶公司的船员,共收到有效问卷70份。

三、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1.学生跨文化意识不足。绝大部分同学都认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95%),只有4.8%的学生认为关系不密切或毫无关系。当问及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时,33%的学生选择“全部不了解或了解很少”,其中了解最多的方面是英语国家的地理(30%),其余分别是传统习俗、生活习惯(22%)、语言文化、交际礼仪(19%)、历史(16%),了解最少的是宗教文化(7.7%)。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58%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经常进行文化知识介绍,但60%的学生选择了对课文中所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很少。这说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比较被动,没有主动地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等。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跨文化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学生的反馈是:教师在视听说课程介绍跨文化知识最多(71%),口语课程次之(55%);在教学环节上,61%的学生选择教师会利用单元导入介绍跨文化知识教学,其次是阅读教学(55%);75%的学生认为文化教学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帮助;90%的学生选择有必要把文化意识培养融入英语课堂;关于获取文化知识的来源,选择最多的是电影、电视、影碟、广播、互联网等(53%),只有29%的人选择课堂、课本及辅导书;关于教师主要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文化教学,53%的学生选择通过多媒体,如电影、录像、图片、互联网等补充课堂文化教学的内容;问及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大部分认为是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不足(76%)。

2.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受访者均为海员。从事海员工作的时间多为三年之内;大多数人员在工作中与外籍人士有接触。92.8%的被访者认为在与外籍人士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认为影响最小的是性别因素(5.7%)。涉及跨文化态度,86%的被访者认为掌握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技巧很重要或非常重要,91%的人愿意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同样比例的人希望学好英语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愿意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文化方面的差异;90%的人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53%的人愿意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对方的文化;也有24%的人表示不太情愿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对方的文化。由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人认识到跨文化态度很重要,但当涉及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有些人欠缺积极主动性。

有关跨文化知识方面,90%以上海员自认为对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社交礼仪等比较了解,对于英语国家的这些方面认为比较了解的比例基本在71%~82%。对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认为比较了解的比例也在73%~75%。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加强海运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加强他们对跨文化交流的了解。

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比较有自信。认为自己基本上可以与来自不同文化中不同领域的人(如不同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宗教等)有效成功地交流的人占到80%。89%的人认为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克服文化差异,运用合适的交际策略实现交际目的。但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从来没有犯过令人尴尬的错误”选项,只有38%的人选择了同意或基本同意,40%的人选择了“不确定”。这说明很多人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会由于各种原因遭遇到交际困境和尴尬。

四、对航海英语教学的启示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学习者的最终目标之一。这涉及学校多部门的协调合作,特别是外语教学,应该担当起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的职责。研究对于学校航海英语教学有以下的启示:

第一,学校、海运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应共同努力,多管齐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第二课堂活动等多角度探索提高海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在培养目标上要体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到海员将来的工作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些调整,完善相应的课程安排,明确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实习实践环节,要有意识地加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将海运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培养提升到重要位置。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直接引导者,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还应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和交际意识,培养其交际习惯,训练其交际技巧。同样,教学内容、模式、手段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上应摒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内容,代之以新颖的跨文化交际为主的新题材,补充新的知识,将各国的风土人情等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同时借助开设英美概况、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今后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做好准备。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采取案例分析、文化对比、文化讲座、角色扮演、任务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涉奇欲望,调动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交流主题拓宽视野,夯实基础。

第三,在语言环境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外籍人员互动沟通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定期邀请外教、留学生或外籍船员来到课堂,加大案例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第四,在众多环节中,学生是主要因素。学生应充分意识到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性。以此为动力,在学习中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主动掌握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策略,并利用一切机会,增加自然环境下与其他国家人员间(留学生、外籍海员等)的互动,提高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自如沟通的能力,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胜任将来国际航线船员的任务。

总体来说,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以海运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抓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和文化意识。换言之,学生应该充分意识到多元文化之间存在差别的合理性,对异域文化的合理性持包容开放态度,主动去接受、了解文化间的差异,并采取积极行动跨越这种差异,逐步做到自觉、有效并灵活地达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炎芳.浅析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今日科苑,2008(12).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刘春燕.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教育目标框架[J].外语界,2012(1).

[7]潘亚玲.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08(4).

[8]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9]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

篇4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跨文化交际 传播能力

2012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正式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里的“汉语国际教育”既着眼于国内,也放眼于海外,指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和文化教学。专业名称的调整意味着对专业内涵的重新定位,突出了新形势下对汉语教育人才的新标准和新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理论基础与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了解中国国情,能从事教育、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工作的本科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这里,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被放在了更加显著的位置。

早在专业名称变更之前,很多学者就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定位以及国际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传播能力做了深入思考和全面论述。亓华提出“汉语国际推广绝不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李凌艳认为,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国际汉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理解和知识拥有,与汉语知识的功底同等重要”。国家汉办2007年研制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五大模块中第二模块即为“文化与交际”,其中包括“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两部分内容,明确提出如下要求:“教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的基本国情”“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学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际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毕业生基本流向主要有三个方面:在国内或国外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从事对外交流工作或在企业、公司、银行等从事翻译、文秘工作;继续攻读与专业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不论哪个方向,都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另外,根据有关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能力的调查,很多志愿者教师存在心理调适与跨文化适应能力薄弱、跨文化施教能力不足、文化传播能力欠缺的问题。这些情况的反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不可或缺。

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的培养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传承”,二是“传播”。“传承”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学养的积淀,是对中华文化精髓和发展动态的理解与把握;“传播”需要的是理论的指引和技巧的运用,是对传播规律的尊重和对传播效果的追求。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的培养应从文化知识学习、文化技能掌握、文化素养提升、传播能力构建四个方面着手。

一、文化知识的学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必须系统掌握中华文化常识、世界文化常识、汉外文化对比等基本知识。

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要在掌握基本脉络的前提下,突出中华文化特色,包括民俗文化、人文地理、饮食文化、哲学智慧、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包含着文化认知、文化理解、文化认同三个层次。很多人觉得我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是潜移默化地自然习得的。其实,如果没有有意识的学习,身处本民族文化中的人依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具体表现为知识面狭窄,对于母语文化的认知停留在器物、民俗事象等层面;理解不到位,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不能准确把握;文化主体意识薄弱,或盲目坚守文化自大,或在强势文化面前不自信,缺乏文化情感立场的坚定性。所以,对于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中华文化知识,除了要在知识层面得到提升外,还要实现对中华文化的恰切理解和理性认同。

世界文化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获得与中华文化进行参照比较的相关知识。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世界文化常识,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更要了解教学对象的文化背景,特别是要把握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知己知彼”,以顺利实现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文化知识这部分课程的学习,着眼点应放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与对话上,教学内容要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文化知识类课程在设置上要坚持整体性、渐进性的原则。整体性是指各门文化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内容上既要相互关联,又要避免重复。教学单位应对本科阶段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材使用进行整体观照,把握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比如“中国简史”与“世界简史”两门选修课可以考虑同期开设,让学生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外历史大事同时纳入视野,共同观照。甚至还可以将两门课程合二为一,把中国历史纳入世界史的大框架内,便于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历史与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渐进性是指各门文化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要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古到今、从内到外最后再对比的顺序来设置。比如“中外文化比较”课,必须在学生先学习“中国文化通论”与“外国文化通论”两门课后才能开设,只有先熟悉了进行比较的内容,“比较”才会有效进行。

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古今平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是因为对中国现实的文化状况和发展态势感兴趣才选择学习汉语的。了解当代中国文化形态有助于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国,有助于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助于他们规划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在2013年举办的“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的价值应用与传播路径”论坛上,专家们提出:我们现在需要建构与传播的是能够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文化形象。因而,作为未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对中国当代文化内容的了解与把握,包括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

二、文化技能的掌握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在学习中外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过硬的中华文化技能。文化技能的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能力。

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中华才艺”作为一门必修课承担着文化技能训练的重任。中华才艺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貌的才能、技巧与艺术。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象表现,它以直观的形式承载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华才艺形式多样,传统的中华才艺有书画、舞蹈、太极拳、武术、戏剧、相声、中国民间工艺(剪纸、中国结、泥塑)、中国传统乐器等;现代的中华才艺由传统才艺发展而来,包括中国歌曲演唱、中国菜烹饪、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在海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才艺深受汉语学习者的欢迎和喜爱,几乎所有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都把中华才艺作为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手段。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下,精通汉语、熟悉中华文化、拥有中华才艺的国际汉语师资十分紧缺,因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中华才艺课的设置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才艺”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而是贯穿本科四年教学的一个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有核心课程,又有辅助课程。一般来说,适用于海内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才艺形式,往往具有展示性强、入门快、效率高的特点,在汉语课堂中,书法、剪纸、中国结、太极拳四种才艺形式应用最多,因而可将这四种内容作为才艺教学的核心课程。其他如传统乐器、舞蹈、戏剧、茶艺、烹饪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开设。“中华才艺”也不是孤立的一门课,它应时刻与其他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积极互动。比如,中华才艺课与外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练习如何用外语教剪纸,如何用外语教别人包饺子。中华才艺课与教法类课程也有交集,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会才艺本身,还要学会如何教授这些才艺。

中华才艺课的教学具有连续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为一个贯穿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中华才艺课的教学不能只集中在一两个学期,也不能只局限于课时之内。一门才艺的学习,需要不间断的训练,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够学到的只是那些最基本的理论和技巧,只有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避免“学得快、忘得快”情况的发生。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必须考虑到才艺课自身的特点,有意识地拉大教学间距,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艺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课时和师资,保证课程格局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考核方式上,要杜绝简单随意、上交一份作业即可过关的传统方式,采取“平时作业+‘滞后’考核”的新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延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才艺课程的作业或作品是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反馈,有了这些反馈,一门才艺学习结束之后就没有必要马上进行考试,而是应给予学生更多练习和实践的时间,到中华才艺课程全部结束后,再依开课顺序集中考查以前掌握的才艺,这样才能确保课程的连续性,有效督促学生常学常练。在实践模式上,要充分发掘校内的实践机会,同时努力搭建面向社会的实践平台。例如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成立才艺兴趣小组,老生带新生,专业带业余,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鼓励学生开展才艺展示活动,将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纳入该项课程的考核之中;利用留学生教育资源,积极为中外学生搭建互学互助桥梁;建立中国文化体验室,为中华才艺类课程提供专门的场地,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几项基本的文化技能,为将来从事汉语教学、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奠定牢固基础。

三、文化素养的提升

文化素养不同于文化知识,它是体现在个体身上的气质和精神。文化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我学习、自我陶冶、自我领悟的过程,是以文化知识的积累为基础,经过吸收、内化和融通,最后转化形成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文化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濡染和熏陶。

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首先,鼓励学生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由衷热爱。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体会汉语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美、篇章之美。只有让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让他们热爱、熟悉中国文化,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他们才能在今后的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自觉地传播中国文化。一位国际汉语教师,对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挚爱,介绍起来如数家珍,这首先就会赢得外国学生的尊重和敬意。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增强文化判断力,积极应对不同文化的碰撞,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坚定传播者。

其次,以文学为突破口,通过经典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加深其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具有文化深度和国别特色的艺术手段,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信息的载体,文学教学具有强大的社会认知功能。针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文学教育目的有:1.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启迪审美感悟,提高文化品位;2.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国社会。文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中以中国文学为主,以外国文学为参照。中国从古至今优秀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即使只取一瓢饮,也要付出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做一个概括性梳理,让学生有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需要对某些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必修课课时有限,可以考虑增设选修课,如“文学名篇选讲”“中国典籍选讲”等,以鉴赏为主,课上多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文化观点,同时加强课外辅导,为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项研究提供指导。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开设了“文化的差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跨文化解读”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跨文化解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三,积极拓展课内外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走进文化,感悟文化,提升素养。文化知识的学习以记忆为主,文化素养的提升以体验为主,经典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之美,然而跳出书本则需要学生在广阔的现实世界中获得切实的文化体验。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我们都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的文化体验活动,使他们在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也能变成身边的文化展示和体验基地。例如定期组织文化讲座,把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请过来,与同学们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根据学生不同的乡土文化背景,让学生准备小型的文化讲座,介绍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布置文化选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最后在课上将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等等。文化体验还要走出课堂,结合各培养单位所在地的情况,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中国文化的普遍特点,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地域文化是进行中华文化传播的切入点,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下,它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文化浸润作用,以往我们更多地着眼于大中华文化的教学,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不足。文化考察不一定局限于名山大川,文化体验也不一定只是参观名胜古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有代表性的工厂和企业,有自己的博物馆、纪念馆、老街区,带领学生去这些地方参观考察、学习体验,了解当地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饮食、民居、服饰、民间艺术、生活习惯等,使学生在体验性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文化信息,形成文化理解,进行文化思考,最终转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

四、传播能力的构建

这里所说的“传播能力”涵盖了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两方面的能力。“传播”和“交际”来源于同一个英语单词“communication”,二者含义大致相同,但在使用时各有侧重。“传播”是信息的传递,是人们通过符号和媒介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社会传播主要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类型。“交际”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意见、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它与“人际传播”的含义比较接近,因而,人们往往倾向于用“交际”指人际传播,用“传播”指面向群体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国际汉语教师在海外传播汉语及中国文化,不仅要实现有效的人际传播,还要借鉴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的模式和方法,积极开拓多种传播渠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文化传播与交际”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但是,传播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各类课程的中外文化要素,发挥课内课外的共同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的情境中获得相应能力。传播能力的构建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的自觉意识。“跨文化意识”是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理解、接受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跨文化意识要求人们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具有的文化属性,也要认识到他人的文化属性,并去认真探究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理解交际对象的行为。培养跨文化意识,重点在态度和情感层面,必须提高个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除了熟知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理论之外,更多地来自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第二,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的相关理论知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同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不可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传播学原理,但是有关交际与传播的基本知识和具体策略必须掌握。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自己即是传播主体,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受众心理与需求,选择适宜的传播媒介,尊重传播规律,排除“噪音”干扰,提高传播效果。只有传播主体素质高、能力强,传播媒介使用恰当,受众才能全面了解传播信息,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这部分内容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第三,借助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对接。案例分析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真实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提高文化差异敏感性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与传播能力的目的。案例分析不能浅尝辄止,应该有量的积累和质的保障。教师通过认真筛选,不仅要选出适合学生水平、与所涉及理论相关的典型案例,还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不失时机地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经过整理引用到课堂中。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获得文化传播的宝贵经验;案例分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创造实习实训机会,增加学生跨文化传播的实战经验。学生在了解既有交际规约和掌握一定传播策略后,还需要亲历跨文化情境,才能对文化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建构自己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能力。一般来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实习单位的确定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统一安排,二是学生自主解决。各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发多种实习形式,如建立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模式或与其他高校国际交流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合作协议,与对外汉语教学培训机构或与外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尽量让学生走出去,接触异文化,并适时给予实习指导,完善实习评价体系,避免实习流于形式。由学生自主解决的话,应注意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另外,文化传播项目的策划与实施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战训练。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参与或负责策划多种文化传播活动,是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国别、不同教学对象设计相应的语言文化传播方案,注重传播的个性化、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学对象的传播模式及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知识、过硬的文化技能、深厚的文化素养,自觉的文化传播意识和出色的文化传播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为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东北亚地区比较文化创新团队”[批准号:WT2013009]、大连外国语大学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培养模式构建”[项目编号:2014-RCY-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李凌艳.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6).

[3]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丁芳芳.文化差异的解读――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71-02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经济改革逐渐深化,和世界各国开始了越来越频繁的商务经济合作,依赖大量掌握英语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运作同时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进行商务沟通交流的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还要能够跨越文化障碍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冲突造成的矛盾,因此高职商业英语专业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消除文化壁垒,提高商务英语交流的水平。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在其195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A Silent Language中首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术语。后来引入我国之后,出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两种表述方式。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语言和文化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跨文化,二是交际。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与本民族语言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时候所需要的能力,思维和应变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成为外语教学培养最终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会产生种种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大纲中重要的内容,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所需的交际能力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被定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更加透彻的理解商务英语,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语言文化载体,虽然能够有效传授商务英语专业技能,但是教师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文化背景,是脱离文化环境的存在。商业、金融、旅游等市场相继开放,大量优秀企业开始承揽海外工程,国际交流而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和应用型英语,其教学活动应该兼顾语言教学和语言文化环境背景教学。尤其是新形势下,我国大幅度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合作越来越频繁,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如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就容易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在相同问题不同的表达方法产生矛盾,所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具备扎实英语语言基础、通晓国际商务规则、了解各国文化背景特点,能够实现无障碍跨文化沟通的商务英语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三、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匮乏

长期以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都没有将跨文化交际体现出来,因此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多以西方世界发展情况、文化背景为主,真正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相关的知识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对其他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知识缺乏了解,不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进行。

(二)教师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

很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意识到了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有一些教师认为,文化背景知识教育比较抽象,相关知识比较零碎,集中教学比较困难,认为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就能够逐渐意识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是碎片化的,不能有意识地去整理、积累英语文化知识,商务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三)学生学习心态有待调整

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一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满足商务英语翻译实际需求,而学生也往往将商务英语知识和语言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忽视了对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学习,对语言文化等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比较少,导致不少学生有着很强的语言能力,但是对不同文化之间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缺乏认识,缺乏商务交际方略、交际规则和礼貌规则的基本了解与知识积累。

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在商务英语教材中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比重

现阶段,很多高职商务英语教材的编排以商务知识文化为主,忽视了对英语民族社会文化背景的介绍,然而生活化程度很高的商务英语沟通,其交流内容和形式直接和社会文化相关,所以有必要在高职商务英语教材中适当增加别国文化知识,为学生全面、详细、系统的展示其他国家的典型文化特征,力求实用,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语言背景,使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通过和目标社会不同阶层关于不同话题的讨论,能够让学生对该社会价值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了解当地人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宗教理念,学生在开拓视野,加深了对社会与世界的理解的同时,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首先,跨文化交际是两个文化主体的全面碰撞,涉及到语言表达、身体形态、动作、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习俗、道德、心理、社会等多个学科,仅仅从沟通内容方面,就涉及到商务术语、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谚语、形体动作等问题,因此商务外语教师必须具有非常大的知识量,同时具有对中文和英文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以及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知识面。

其次,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跨文化教育对学生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形成的重要意义,将跨文化交际当做一门课程和一种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来进行培养。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摸索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效方法,,积极拓展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将文化教育融入到商务英语日常教学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必要的对外交流,发挥外教的作用,由外教配合学生进行更贴近生活实际的交际训练,配合课堂上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渗透,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再次,教师要转变学生认为商务英语就是商务专业英语交流的错误观念,而要将商务英语翻译工作理解为不同文化之间借由语言工具进行的全面碰撞,让学生能认识到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自觉进行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三)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在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往往要超过语言交际,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仅仅是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双方还会通过对方的身体姿态、表情神态以及动作来了解彼此的意图,这个过程贯穿跨文化交际整个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意识的采集非语言交际行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了解相同姿势、神态和动作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并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会应用。

篇6

关键词:翻译;英文抒情歌曲;功能对等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文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抒情歌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有效地理解和赏析英文抒情歌曲,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并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英文抒情歌曲的翻译则正好充当了其中的桥梁。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英文歌曲的翻译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在英文抒情歌曲的翻译中如何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并为英文抒情歌曲更好的翻译和欣赏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二、案例分析

(一)意义对等

歌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歌词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包括其言语功能。根据的奈达的理论,意义的传达是翻译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译者的首要任务是为了使译文与原文的功能上达到对等。要达到意义的对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译

[例1]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John Denver)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故乡的路, 带我回家

(张丽可, 朱启明 2005: 451)

分析:在该首歌曲中,“country roads”被拟人化,用上了“take”这一动词。在翻译中,译者采取了直译的策略,直接将歌词翻译成“故乡的路,带我回家”,同时也保留了原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歌曲中主人公即将回到家乡的愉快心情,从而实现了功能的对等。

2.自由翻译

[例2]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Glenn Medeiros)

The world may change my whole life through哪怕我一生多少变迁,

But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我对你的爱永远不变。

分析:这首歌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哪怕”开头的让步句。虽然与原文的格式与意思有所出入,但是这样更加符合中文习惯,也更便于中国听众理解歌词的含义。同时译文中的主语也变成了“我一生”,如若将其直译成“世界可能改变我的整个生活,但是没有什么能改变我对你的爱”,那么也就没剩下多少美感可言了。

3.改写

[例4]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We have been gay going our way, 峥嵘岁月,意气风发,

Life has been beautiful we have been young. 灿似锦,美如画,青春年华。

分析:译文中的“意气风发”、“似锦”、“如画”与“年华”等词,都是中文特有的词语。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译文营造出了一种积极而乐观的情绪,这也是原文想要表达的。这样的翻译不仅做到了功能的对等,还展示了中文的独特魅力。

(二)结构调整

在歌曲翻译中,为了明晰句意或者出于旋律和韵脚方面的考虑,译者需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避免在译文中出现意义的丢失或者破坏了歌曲的意境。

1.词的调整

[例5]

Just One Last Dance (Sarah Connor)

Just one last dance 最后一曲

before we say goodbye 再说别离

when we sway and turn 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 一次次挥手转身

it's like the first time 初遇般难舍难离

分析:译文中最后一句添加了“遇”与“难舍难离”,使得译文不仅表达出了恋人在分离前对对方的不舍与留恋,还更加自然流畅,便于听众理解。

2.句子顺序的调整

[例6]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John Denver)

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 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 blowing like a breeze.

生命推移,像一阵清风,比那树林古老,比群山年轻。

分析:原文中“trees”、“mountains”与“breeze”三个意向的顺序在译文中被调整为了“清风”、“树林”与“群山”。虽然顺序发生了颠倒,无法与原先形成形式上的对等,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调整之后的歌词后三小句分别以第一声、第三声和第一声结尾,非常契合中文的韵律习惯,读起来朗朗上口。

3.语态的变化

[例7]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一个人要跋涉多少路,才能称作男子汉?

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原文中的主动语态在译文中变为了被动语态,显得更加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如果将其直译为“他们称他为男子汉”,则会显得十分别扭。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较为繁重的交际压力,与外国友人进行深入交流,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不了解,就很容易在交流过程中冒犯他人,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为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者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商务英语交流需要

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需要与多领域的人群进行交流和合作,在此过程中就会接触大量的外国人,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较多,而且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交流过程中不能将英国的文化当做是所有英语国家的文化,从业者需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待。

如果从业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不仅会造成交流障碍,还容易冒犯他人的文化,影响双方关系进一步拉近。在商务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不能出现彼此冒犯的情况。

(二)教学改革工作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从事其他工作,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人少之又少,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英语语法、词汇教学,对外国文化并不深究,学生获得的文化知识就随之减少,这一情况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降低。某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与外国宾客交流存在较多的障碍,双方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为此,相关院校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将现实的商务环境引入课堂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将商务交流的环境带入课堂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将外国文化知识融入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和有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注意案例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凭空捏造,否则案例的作用就会削弱,同时案例应当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在商务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此外,案例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过时的案例不应当出现在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案例资源。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掌握外国文化的能力会明显增强。

(二)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

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对外国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些教师在学习阶段没有到外国深入研究,其了解的外国文化往往来自于书本和想象,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文化素质较低。现实情况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自身不完美的地方,例如可以在暑假、寒假期间到外国去访学,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外国英语教师的交流,从外国友人的口中学习外国文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2]。

(三)开设汉语文化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仅要开设外国文化课,还应当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现如今许多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了解非常少,反而对外国文化比较热衷,这导致学生在认识本民族文化时存在较大的偏差,容易将东亚文化认为是中国汉语文化。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从高中阶段提升至大学阶段,让学生学到更深入的汉语文化,在区分汉语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同时才能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同时传授中西两国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必要时可以组织汉语文化专家为学生授课,或者让学生参观汉语文化的精华成果,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接下来一个阶段要开设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礼仪和商务英语翻译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在今后的交流过程中,尊重外国的文化,实现双方的尊重互信。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学工作也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不应当仅局限在课堂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与外教及国际友人用英语交流。或者与外国的学校进行联合,开展互联互视交流,让身处两国的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双方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文化的精华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让我国的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还可以让外国学生了解我国汉语文化,可谓一举两得[3]。

总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很多年来一直坚持落后的教学理念,学生虽然学到了专业的英语知识,但是对外国文化所知甚少,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会经常冒犯对方,影响双方进一步交流。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学习外国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精髓。涉外商务活动的成功,除了必需的英语知识外,还要专业的文化知识进行辅助,这是一种内在的交流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实用性技能型外语人才,并将此作为一种长期目标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谢忠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职业,2015,30:81.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加快了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国际化发展进程,对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为了增强中国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当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学习的现状,认真分析其促成的原因,继而提出系列改进策略,使学生双语文化的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及提升,以满足新时展的全新要求。

[关键词]

英语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策略

人类语言是一切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载体,针对语言的学习不仅是抽象符号的掌握,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下的社会交际。因此,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引起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在语言学习内容中文化学习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得到了明确,同时在英语专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文化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依旧存在种种不足之处。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文化的失衡,主要体现在文化教学即为目标性的语文化教学的错误定位,导致学生对母语文化无法运用英语进行熟练表达。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国际之间的交往活动逐渐频繁,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世界各国交往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成功的交际活动不仅需要对对方文化尽力去容忍、理解,同时也需要让对方对我们自己的文化特征给予更多了解,实现中国优秀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发扬。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英语学习人员的作用尤为重要。不仅需要他们对相关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的能力,准确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深厚丰富的文化素养是决定国际文化交流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二、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实际状况

受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快了中国国际化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参与的国际交往活动不断增多,国际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越来越明显。在当前英语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涉外实践活动中,多数学生的英语日常交际能力较强,但是在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英语表达则成为薄弱环节,学生对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词汇翻译不能完全正确掌握,甚至有多数词语学生不具备翻译能力。在具体交谈过程中,多数学生不能熟练、清晰地用英语对有关文化内容进行表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英语词汇以及英语表达方式没有完全掌握。只能运用解释性的意译进行部分表达,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这些状况对以实用、应用英语语言为特色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成为个人发展潜能及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三、影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

具有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在各个社会领域都有渗入,比如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饮食、建筑、服饰、运动、技术、教育等方面。其中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中医、杂技、武术、书法等更是传统文化之瑰宝。但是在学习活动中,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的不够深入,特别是掌握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十分有限。

(二)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比例失衡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的作用尤为重要。教材是知识的传授与获取的工具及媒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较少,而多数学生又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渴求。出现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多数英语教材对目的语的文化比较偏重,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外文化对比较少,一些教材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甚至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在英语教材中的比例严重失衡,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国际化文化交流的需求难以满足,最终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象发生。

(三)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少之又少,只有一门选修的中国文化概论。而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是促进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使学生对外交流水平得到提升。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开设有关联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但是遗憾的是这些课程的内容多为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并且采取汉语授课的方式。这对学生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极为不利。

(四)英语测试评价机制不健全

英语专业的四级与八级考试是英语专业的主要考试形式。考试的内容主要有语法、词汇、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等。而缺少对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及衡量的评价体制。并且在各种考试中缺少对学生跨文化的交际及社会文化等能力进行测试的项目。英语测试机制的不健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得不到重视,受测试导向的影响,文化教学及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将会被教师和学生轻视。

(五)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在英语专业教学的大纲明确要求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注重学生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外传播能力的培养,足以证明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教材、教学、测试等具体实践中,教学大纲所具备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因此教学大纲应当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化、细致化改进,使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提升英语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习动机

在英语专业的学生看来,评估英语学习的标准则是各类英语能力及资格证书,比如,全国英语的等级证书以及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等,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方面的测试并未列入考试范围。所以多数学生认为英语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获得相关证书,严重缺乏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学习动机。因此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的学习动机,为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英语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扩大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占比例

在英语专业教材或者辅教资料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外文化资料对比的比重,在教材中逐步纳入能够切实反映中国优秀传统的译文或者外文文章,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能够真实体会,使学生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得到有效提升。在材料选择时,不仅要增加英译的中国题材的内容,比如著名的文学作品、传统文化,使中国特色得以体现的事物等。而且还应将一些词语内涵丰富的且具有文化差异的作品,逐渐向具有文化习俗及交际规约的文章过渡,最终上升为具有中外思维方式、思想价值及民族心理的文章。在针对教材的练习中,可增加一些案例分析、文化讨论、人种学的调查以及角色扮演等内容,利于学习效果的增强和学生文化创造能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应当尽快用英语编制一些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书籍,为外国人或者学习英语的人员的查阅提供便利。对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和日常英语进行统一规范,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事物。不断增加对比中外文化及有关于中国文化等有关的英文杂志、书籍及影视节目等,并且提供相应文本获得的渠道,为英语学习及使用提供便利条件。

(三)英语教学中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力度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与所学语言的文化相结合增加中外文化的对比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力度。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婚姻问题的内容时,可适当加入中国传统及现代婚俗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表达的方法,以至于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运用英语交流。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对中西方婚俗习惯进行对比,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使教学的实用性得到增加。

(四)完善教学大纲内容及测试评价机制

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应当给予明确要求,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哪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等。此外,应当将中外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各种英语水平测试以及等级考核中;应当加大口语测试的力度,对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水平进行考核,不仅能够提高教师以及学生对该方面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教师授课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五)增设相关的专业教学课程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可增设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专业课程,应当遵循英汉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英语的表达水平,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在授课时,教师应当注意提高活动及话题的趣味性,确保学生参与也能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能够进行双向文化交流的契机与环境,确保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均衡性。

(六)优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专业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语言功底深厚,还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以及较高的思想认识。教师自身应当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强化学习与研究,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多进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反映的词汇、知识背景及表达方法进行积累研究;多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学习动机及学习效率得到强化,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巩固与提高。

五、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环境的国际化发展,为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好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及应用能力、对外国文化背景进行熟悉了解,同时还需要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用英语进行正确表达,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得以发扬光大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刘思阳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毛军社.探究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03):139-141.

[2]滕学明.英语专业美国文学选读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探析[J].文教资料,2014(13):29-31.

篇9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充分的实现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文明发展。英语作为最简单又广为应用的语种,实现了全球交流的目标达成。商务英语集合了英语的简便性和流通性,同时又涵盖非常专业的应用性,实现了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沟通需求。本文针对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商务英语的教学特点,实现对交际法的实践练习,为未来世界经济文化往来奠定良好的沟通基础。

关键词:

交际法;商务英语;教学应用

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实现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紧密往来,掌握商务英语成为与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由于英语掌握起来比较快捷,能够满足支持世界商务贸易往来的需求,因此,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外语专业。商务英语是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的交融,为更好的服务贸易往来应运而生。本文根据商务英语的教学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交际法的实践有利于商务教学的实施,并且能够为国家培养综合性英语人才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一、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具有特殊的交流应用需求,是满足人们专门针对商务贸易往来而设定的英语学科。掌握良好的商务英语,需要具备对商务知识的充分了解,能够体会商务英语应用的背景支持。并且,在特点的商务交流环境中,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沟通的要素。具备商务英语能力还要求专业的人员能够在特定的谈判环节中,实现对经济贸易往来的谈判和交际,保证往来的利益不受侵害。商务英语使用的环境和因素具有特殊性,对于情景和沟通背景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关于商务英语讨论的主体比较丰富,涉及到广告、旅游、销售等方面的商业行为活动。商务英语对专业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在一些电子会议,或者是电话会议中,都要求能够通过记录的方式进行商务交流,这要求专业学生的听力水平极高,而且了解商务专业知识。关于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能够具备自我推销的能力,充分的实现对商品和企业公司的介绍,保证独特的观点和信息交流。学生在应用商务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宣传的准确性,保证交流的方式是得体的。在阅读相关的商务资料时,学生要求能够进行要点的记录和分析,通过自己的理解实现对商务往来资料的重点叙述。在商务英语交流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设立相关的写作练习,实现对商务往来的回信、邀请等书函的写作,保证商务交流顺利[1]。总而言之,商务英语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英语的语法,同时还能够熟识商务专业知识,保证对谈判和交流技能的提升。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方式,主要以语法的学习为主,保证实现翻译的功能。现代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在翻译的本质工作中,强调个人能力的应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谈判交流能力。

二、商务英语交际法的概述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使用交际法,主要是为了提升商务英语的功能性。商务英语具有特殊性,主要是为了实现商务经济贸易往来,在商务英语应用中体现学生的沟通能力,才是发展商务英语教学的关键。商务英语交际教学法比较新颖,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新型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方法。交际法初始于西方国家,当时的发展中心是英国。后来伴随西方国家的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由于语言不通造成了发展的严重阻碍,至此形成转对与商务交流产生的英语体系,支持商务贸易往来的有效运作。现代主流的商务英语教学法就是交际教学法,这一方式成功代替了传统教学。交际法的教学方式具有独特性,能够通过对话引导出具有情节效果的商务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另外,通过对对话内容的总结和分析,讨论出关于对话的标准词汇,得到相关案例的学习目标主旨。总结对话交流中的语法结构,根据商务英语的使用概念,评定阅读材料的深刻内涵,在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得到相应的口语、听力素质的提升[2]。

三、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教学中融合交际法,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商务英语功能操作能力的提升,保证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也能充分化解矛盾,营造良好氛围。交际法推广的就是商务英语的交流原则,保证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真正的商务活动氛围,在实现商务英语功能性的同时,还可以充分的表达语言内涵。在充分学习商务英语语法和语言结构的同时,还需要准确、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个人色彩的魅力性。跟随时展脚步,充分实现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方式改革,是有效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良好途径。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明确自身学习商务英语的关键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国际之间的交流,有效提升国家经济文明发展。交际法告诉学生注重商务英语教学的整体性,不再是单一的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而是进一步实现对跨文化交流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交际法的支持之下,满足各国之间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这是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经阶段,能够渲染民族文化的同时,进行自我宣传和自我提升[3]。

四、结论

商务英语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担当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商务英语的沟通交流,满足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学习和进步要求。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商务英语教学和发展。通过对商务英语的概念、应用,到教学分析,逐步发现交际法对商务英语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提升商务英语教学的质量,就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有力后盾支持。拓展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推动商务英语的开放性。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升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整体成绩,为我国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旸清 单位:首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卢哲.当代交际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03:32-34.

篇10

语言、文化、交际都是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些新变化也对我们跨文化交际课堂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自古就和周边国家有很多对外交流活动,如东汉时期曾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访求佛法;日本、韩国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把“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更是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学东渐”的兴起使得中国近代对外交流活动转为以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主。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的再一次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神秘而古老的中国产生了兴趣,同时国人的文化自觉意识也逐渐提高,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良机。然而要向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绝非易事,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跨文化交际影响因素,思考如何准确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讲,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英语成为了世界语言,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那些国家外,目前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就多达六十多个,而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国家就更多了。因此以英语为语言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也随之增加。我们跨文化交际活动也就不能只着眼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nativespeakers)的交流,还应更多考虑到那些非母语者(non-nativespeakers)把英语文化和他们自己本土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交际特点。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缩短了不同文化间的距离,也使跨文化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各种通过电话、网络的现代化交流方式对跨文化交际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2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短短一学期,五十多个课时里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什么目的呢?

2.1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性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中强调英语专业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而职业教育又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的。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特别强调情景脉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重视人与沟通环境之间的互动性与双方的文化认同。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职业需求,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性。例如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人在商务谈判等商业活动中的一些交际特点。而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把景点里那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传说,民俗介绍给外国游客,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我们中国文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2强化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首先我们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选择难度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其次我们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学生对国外的一些风土人情已有一定了解,如果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再局限于介绍英、美等主流英语文化国家的人如何过圣诞节等这样一些陈旧话题已经不能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只有引导学生如何在当今地球村中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更深入、实际的交流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

2.3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应该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去寻求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吻合的。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再现跨文化交际情境时,不能从教师、教材、书本的角度去重现,而要摸索学生的思维方式,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重现。比如说,简单介绍中西方文化中动物的不同寓意,学生会觉得空洞,抽象。大部分同学只是把它记在笔记中,为应付考试做准备,并没有记在心里,没有把它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但如果我们用学生们熟悉的一部动画片《功夫熊猫Ⅱ》作为案例,引导他们讨论各个主要角色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选用这个动物来担任该角色,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动物的寓意。而其中反面角色“沈王爷”选用孔雀来扮演,更是凸显了中西文化中对于孔雀认识的差异。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而视频、网络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也为学生提供各种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信息资源。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