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污染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该文初步介绍了我国工业污染土壤修复的现状与市场、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和我国土壤修复企业的状况,详细分析了土壤修复项目的成本与收益,从经济价值方面讨论了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土壤修复市场良性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工业污染土壤修复;收益;成本;经济价值
随着我国近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环境污染已从显性的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发展成为隐性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已广泛地被国民所关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已成为各届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十”更是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污染(水、大气、土壤)治理等统一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且对它的重视上升到空前的高度。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用地采取“退二进三”,对工业污染场地的再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系列文件《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1]、国家环保部(原环保总局)于2004年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对于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外迁工业区域,要尽快制定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勘探、监测方案,对施工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清理工作计划和土壤功能恢复实施方案,尽快消除土壤环境污染”,国家环保部的污染场地管理系列文件(征求意见稿)等为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近期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国发[2016]31号)[2]更是将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如此多的政策驱动着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本文从另一角度土壤修复市场的价值驱动讨论了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1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与市场
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最先受到重视,其根本原因是“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大量环境危害和健康风险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导致大中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行动,在对企业迁出土地进行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危害也逐步地显现出来。在工业污染场地方面,可分为污染企业工业用地以及工业废弃地等类型,以工业废弃地的污染影响最为明显。按最低技术成本估算,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资金需求下限最低1.06万亿,而上限达到9.50万亿[3]。表1给出了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容量的预测情况。[表中小括号内的数据为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公顷(hm2)后的数值”]根据中国环境年鉴,我国关停转迁的企业数量从2001年的6611家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22488家,增速为每年1984家,共计约10万家。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探索,我国北京、重庆、广州、上海以及江浙等地陆续完成数十个污染场地的调查与修复工作,总投资额近百亿。预计近几年内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乃至千亿元级别[4]。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项目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了67%,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势头迅猛[5]。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计从2014年至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6856亿元,市场修复资金预测情况见图1。
2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各参与主体
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各参与主体包括:污染土壤修复出资方(原工业生产企业,政府,PPP模式和地产开发商等)、调查评估企业、分析检测企业、修复方案设计企业、修复工程实施企业、修复环境监理企业以及修复验收单位。污染土壤修复出资方负责整个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分析检测、修复方案设计、修复工程的实施,修复环境监理、修复验收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将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作按预期到环保局备案,以达到再开发利用的要求。调查评估企业负责组织调查场地污染物来源、场地环境调查布点,利用分析检测企业给出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分析数据通过场地概念模型结合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物的迁移情况详细精确地分析污染范围及深度。分析检测企业按检测方案设计的污染物指标分析各指标的浓度。修复方案设计企业根据调查评估企业的评估报告设计出修复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修复范围以及各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修复工程实施企业按修复设计方案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工程,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修复环境监理企业负责监督修复工程实施企业的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以及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环保措施,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及扰民。修复验收单位负责对修复工程效果进行验收,以期达到再开发利用的要求。
3我国土壤修复企业的状况
《2014—2019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土壤修复企业已达300多家。土壤修复产业链从上至下包括:前期的调查评估、中期的咨询和修复,以及后期的验收工作。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既有综合性企业,也有专注于修复咨询、技术支持、调查评估、修复工程、第三方检测,甚至学术研究、地质矿山、土壤肥料、土方工程和植物营养等某一方面的企业和机构。土壤修复行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有环保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的环保事业单位,环保企业中多为大型国有企业或有地方背景的民营企业,而外资企业则通过合资路径积极进入国内市场。从企业规模上看,规模相对较大、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较少,除了已上市的湖南永清环保(注册资本2亿元,国企)外,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注册资本500万,国企)、北京金隅红树林(注册资本500万,国企)、江苏大地益源(注册资本5000万,民企)以及中节能大地等属于该领域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他企业均规模较小并缺少项目经验;而除以上本土企业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如美国ESD和日本同和)凭借其技术与经验优势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各地区的资金充裕情况首先决定了其土壤修复项目的多寡,如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开展的土壤修复项目数量基本位于前列,可见经济发达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城市其土壤修复项目也较为密集。表2汇总了2013年公布的16个土壤修复项目中标企业及修复资金情况。
4工业污染土壤修复的价值
驱动对一块已被污染的场地进行的污染土壤修复,由于政策性的驱动,该场地需进行修复。场地修复的出资方受资金和对修复市场的不甚了解,实施过程进展缓慢。随着土壤修复市场相关标准、法律和法规的逐渐完善,项目开展筹集资金的多样化以及投资风险可控性的增强,必将引导资本进入土壤修复市场,从而引领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蓬勃发展[6]。GP=P-C(1)P=∑Pi(2)C=∑Ci(3)上述各式中:GP为项目利润;P为项目收益;C为项目成本;Pi为项目子收益;Ci为项目子成本。项目收益包括:资产销售P1(销售实体产品所有权)、使用收费P2(通过特定的服务收费)、授权收费P3(知识产权授权使用)、服务收费P4、租赁收费(暂时性排他使用权授权)、经济收费P5(提供中介服务收取佣金)和效果收费P6(提供服务效果价值收费)等。项目成本包括:场地调查风险评估费用C1、分析检测费用C2、修复方案设计费用C3、修复工程实施费用C4、修复工程实施环境监理费用C5以及修复工程竣工验收费用C。其中项目成本中耗资最大的是修复工程实施费用。工程实施前期的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分析检测做得越详细,修复工程的污染面积及污染深度就越小,修复工程的土方量就越小,即随着C1和C2投入的加大(凭借调查的详细程度和经验判断有无必要加大,加大后是否能够减少土方量),C4是呈几何级别的降低,相应的C3、C5和C6亦呈算术级别的降低。项目收益中各个子收益与其成本投入密不可分,整个修复工程做得好,为其各个子收益的预期提供了保证并降低了出资方的风险。项目出资方依其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合理地选取项目实施的整个程序,做到工程合理合规,技术可行,政策可行,外加考虑整个实施周期的时间成本和大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造成的舆情,做好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有序地推动土壤修复市场向着政府、民众、出资方以及参与单位多者共赢的方向良性发展,从而以价值驱动整个土壤修复产业的蓬勃发展。
5结语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所处的位置仍是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人员、技术和装备仍处在初期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处在试验阶段,土壤修复的标准[7]与法规也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0%以上。从各届政府的工作报告及“十”的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支持。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工业用地的搬迁再利用势必加快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势必导致政府环保决策更加关注民生,对污染土地的再开发利用不断提出新的环保要求。政策驱动、价值驱动,多方合力,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就不再是一纸空文。土壤修复产业是一项新产业,其发展过程必须解决技术力量的提升,科技人才的培养,装备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及政策、标准、法律、法规的完善[8]等几个环节的问题,为环保从业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环保从业企业面临着挑战。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A].2012-11-27.
[2]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A].2015-08-03.[3]2016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04-15].
[4]黄润秋.迎接环保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EB/OL].中国环境保护网,[2016-06-30].
[5]候宇轩,盘雨宏.2016—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B/OL].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投资咨询网,[2016-06-13].
[6]袁建霞,张薇,董瑜,等.土壤污染修复国际发展态势分析: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6-78.
[7]徐应明.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2):413-418.
篇2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推进新疆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注入了很大资金支持。其中,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两级党委政府将乌鲁木齐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仅2012年,乌鲁木齐市就投入治理资金121亿元。其中,投资72亿元重点实施了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完成了城区189家燃煤供热单位的天然气改造,成为历史上投资最大、力度最大、规模最大的煤改气工程。近几年新疆工业废水达标率和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率都有所提高,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的处理率也有所下降,尤其二氧化硫的去除率由2010年的18.94%下降到去年的47%。据了解,2013年,新疆将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完成自治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程度,规范开发秩序;加快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和相关考核考评制度;推进自治区石油天然气煤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条例、生态补偿条例。力争全疆75%的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
二、对新疆环境污染发展现状的总结与建议
伴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大量的资金投入,新疆地区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然也收到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并且相当严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疆工业技术水平和“三废”处理能力都得到提高,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远远不够,环境治理的形势依旧严重。为更快的扭转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这几年的现状给出以下建议:
1升级产业结构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地区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但是工业结构是一把双刃剑,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形式才能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这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逐步脱离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通过设备的优化和更新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倡低排放的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力度新疆环境监管的能力薄弱,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不深。在当前发展速度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得不到很好落实,环境执法与监管不到位,仍然存在环境准入把关不严等问题。虽然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理想的状态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所以必须继续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力度以及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3
1 新疆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2012年,在国家环保局的指示下,新疆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环境整治,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多方面突破。但是工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未来新疆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引起重视。
1.1 水污染现状
参考《新疆统计年鉴--2012》得知,行业用水比例失调,水资源浪费严重。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用水所占的比例高达92.3%,生态环境用水占到3.8%;第三产业用水比例为0.3%;第二、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比例总和为3.9%。另外,由于相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当地人法制观念淡薄,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加之少数民族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违法不究现象严重。于是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比较混乱,尤其在工矿集中地区,水污染现象十分严重。
从《新疆环境统计年报》整理得到,近几年新疆废水排放总量已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重却有增无减。随着新疆多处废水处理厂的建立,2012年废水处理量也达到历年最高,但是由于运行机制、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制约了污水处理率的提高。
1.2 大气污染现状
自列入国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项目以来,新疆地区空气质量较上年相比有所好转。截止到2012年12月25日,新疆首府空气质量优良天气达到289天,占全年的79%。
《2011年新疆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全区大气污染特征仍为沙尘、煤烟混合型污染,采暖期城市污染以烟尘为主,非采暖期以沙尘为主,城市空气环境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北疆城市空气质量好于南疆城市。”
此外,2013年,全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2010年末相比,三年累计增长不超过6%、6%、9.24%,氮氧化物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
2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概况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推进新疆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注入了很大资金支持 。其中,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两级党委政府将乌鲁木齐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仅2012年,乌鲁木齐市就投入治理资金121亿元。其中,投资72亿元重点实施了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完成了城区189家燃煤供热单位的天然气改造,成为历史上投资最大、力度最大、规模最大的煤改气工程。
近几年新疆工业废水达标率和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率都有所提高,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的处理率也有所下降,尤其二氧化硫的去除率由2010年的18.94%下降到去年的3.47%。
据了解,2013年,新疆将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完成自治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程度,规范开发秩序;加快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和相关考核考评制度;推进自治区石油天然气煤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条例、生态补偿条例。力争全疆75%的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
3 对新疆环境污染发展现状的总结与建议
伴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大量的资金投入,新疆地区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然也收到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并且相当严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疆工业技术水平和“三废”处理能力都得到提高,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远远不够,环境治理的形势依旧严重。为更快的扭转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这几年的现状给出以下建议:
3.1 升级产业结构
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地区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但是工业结构是一把双刃剑,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形式才能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这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逐步脱离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通过设备的优化和更新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倡低排放的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2 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力度
新疆环境监管的能力薄弱,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不深。在当前发展速度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得不到很好落实,环境执法与监管不到位,仍然存在环境准入把关不严等问题。虽然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理想的状态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所以必须继续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力度以及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争取更大的进步。
3.3 健全环境保护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合理的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还是必不可少的约束途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做到奖惩分明。在日常执法中要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依法办事,让法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参考文献
[1]张璋. 新疆工业化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研究[J]. 当代生态农业. 2010(Z1).
[2]王利中. 新疆工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 2010(01).
[3]赵霄伟,高志刚. 新疆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求的冲突与背离[J]. 新疆社科论坛. 2010(05).
篇4
关键词:现状;污染;绿色;和谐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76-01
贫困和高速的人口增长率(主要是在亚非拉);资源的低效使用,高消费量、高废物生成量以及工业污染,导致资源退化、能源危机、环境恶劣。目前,人类在应付环境挑战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其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调整速度一直过于缓慢,世界环境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恶化。
联合国有关机构认为,20年内,数以亿计目前用水有保障的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将缺水。2006年,中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严峻,过半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1/4的近岸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80%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国际能源机构调查表明,美国CO2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量的23.7%,年人均排放量约20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51吨,约占全球总量的13.6%。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陈冬梅预测认为,2009年中国CO2的排放量将超美国。2005年,我国SO2排放量为2549.3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2168.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182.5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948.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11.2万吨。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陷入了深思,工业设计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富足、便捷,但由此而造成的工业污染也史无前例,工业三废,引发全球变暖、物种灭绝、淡水资源匮乏……尤其是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直接侵害人体健康,是恶性肿瘤、不治之癌的发病率不断提高。60年代初期的美国发生了生态与和平运动,它抵制高度工业化社会的要求,企望通过设计家的努力调整生产与消费,建立“人与环境友好”的关系。80年论家提出“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90年代,绿色设计被当作对现有工业与消费结构的一种调整。
工业设计与工业污染的关系,我认为在一定时期里互为因果关系。“1929年,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和紧接而来的经济大萧条,在幸存的企业中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压力。当时的国家复兴法冻结了物价,使厂家无法在价格上进行竞争,而只能在商品的外观质量和实际使用性能上吸引消费者,因此工业设计成了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十八世纪,随着机械化和劳动分工的出现,商品日益丰富,为刺激消费,增强市场竞争力就成了生产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设计作为商业上竞争的有效手段,成为了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这反过来又促进了设计的发展”工业设计与工业污染亦是如此。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在工业设计的推动下,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人口、能源、交通及整体生态环境遭受重重压力,呈现恶性循环趋势,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人类历史文化类型的丰富性与完整性遭到了触目惊心的毁灭性破坏,工业污染越演越烈。从设计角度看,我们缺少一种系统的概念,即我们以往的很多设计都是就事论事,单一地从产品功能出发。表面上看是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安逸、舒适,但从整个自然循环系统来看,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可以提供一种既能满足人的需求,又能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设计,绿色设计应运而生。
设计首先要注重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次是考虑短期效益;长远的全球的才是最实用的。因此我们的设计更应考虑全面,考虑到结果。但是,短期的经济效益也得注意。以往的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单纯地以满足人的使用需求为中心,以功能形式、功能结构、功能输出的宜人化目标为满足,忽略了产品使用中与使用后的能源、环境等问题。而在现代设计观念中,产品的“设计制造—流通—消费—弃置”是一个完整配置的循环过程,整个生产流、物流、资金流的过程都必须考虑“能源流”的合理配置关系问题。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发电方式,他们在东京繁忙的涉谷火车站的人行道上铺设了四块地嵌板。行人从上面踩过时,嵌板就可以进行发电。尽管创意独特,但实用性却令人怀疑。即使东京车站的每个出口都摆上橡胶垫,万人次的庞大人流产生的电能也仅够一只100瓦的灯点亮约10分钟。铁道株式会社发言人称:“我们知道,这项技术距离真正有实用价值的那一天还很遥远,但还是值得一试。虽然这项技术在目前看来,经济利益很小,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是值得推广的。”
作为一名未来的工业设计师,我们要正确的分析和看待工业设计与工业污染之间的关系,和谐处理工业设计与工业污染,优先注重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开发新型绿色设计!
篇5
【关键词】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环境投资
一、导言
我国环境保护从1970年代至今,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1980年代初。这一时间段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基本上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据统计,1973至1981年间,由国家财政安排治理资金达5.04亿元。
第二阶段为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期。这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环境保护投资格局由单一渠道转变为多渠道,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个主体,1984年在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明确了环境保护的8条资金渠道。1988年国务院《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扩大了融资渠道,规范了投资主体和投资对象,环保的投资获得充分保障。
第三阶段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1995年7月,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1996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要求银行、财政等金融部门介入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此外国外贷款、BOT和证券市场等新的融资渠道相继出现①。
二、统计口径(预算内、预算外)
首先需要确定什么是环境保护财政支出,以此来确定下文进行研究所需的统计口径问题。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是用于实现政府环境保护职能和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那部分财政资金。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和《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全面实施政府的收支分类改革。
由于政府环境保护支出项目繁多,加之历年的统计年鉴在分类和项目的统计上出现过几次调整,为方便按统一标准进行研究,本文统计口径采取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主,单列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并根据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和《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把林业治理投资进行分析,以求尽量准确地反应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财政支出情况。
所谓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在污染源治理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其中污染源治理投资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三同时”环保项目投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包括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三同时”环保项目投资之和。
三、支出资金来源
(一)我国环境保护支出总量状况
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资规模和投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占GDP的比例也有提高。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对污染控制投入基本为零,且与环境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也非常有限。但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环境保护投资总量从1990年至2009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直到1996年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才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到1999年首次达到1%。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三年环境保护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14%、1.31%和1.39%,之后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并有所上升,像2008年达到1.43%,2009年虽有所下降但也维持在1.33%的水平(见表2)。
(二)我国环境保护支出结构
我国环境保护支出结构可分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和“三同时”环保投资。
从各项目的投资绝对额来看,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总体成增长态势,2009年达到最大值2512亿元,比2008年1801亿元增长了39.5%,比2000年551.5亿元增长了355.5%;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有所波动,2001年最低,2007年达到最大值552.4亿元之后开始减少;“三同时”环保投资呈现波动态势,2001年和2003年都比上一年有所减少,2003年之后一直呈增长趋势2008年达到峰值2146.7亿元,2009年则减少到1570.7亿元。从各项目所占环境投资的比重来看,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所占的比重最高,只有2008年的时候低于“三同时”环保投资,平均维持在50%以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所占的比重一直最低,2000达到最大值22.8%,之后下降然后上升到2005年达到第二峰值19.2%,之后一直下降;“三同时”环保投资所占的比重波动比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47.8%,2009年出现回落现象。
(三)资金来源
在环保资金来源方面,根据中国财政部的相关数据,2003年到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中环境保护的支出金额为以下情况:
表4,注:根据财政部每年的决算表,2003年至2006年中央支出为零;中央向地方转移支出中无2003年至2007年的数据。
可以看出地方支出为主,中央支出比重很少,但地方支出中相当一部分是以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的形式。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们以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资金来源为例分析环保资金的来源。
表5,近十年工业治理项目资金来源。注: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由于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财政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对统计分类进行了调整,所以统计年鉴中没有2007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数据。
从表中可以看出,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很低,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环保专项资金所占比重也很低,增长到2005年到最大值,之后一直下降;来自其他渠道的环保资金所占比重最大,呈波形增长趋势,2001年有所下降,2002之后一直上升2008年达到最大值,2009年较上年有所下降。
(三)区域环境投入
《中国统计年鉴》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单列开来,所以在区域投资这本部分我们也以工业治理投资为例。
表6,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中2002年和2007年缺失。
《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时将我国分为四部分,东部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省市;中部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省;东北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单从投资的绝对值来看,东部地区一直最大,是由于东部一向经济发达,工业长期以来发展繁荣,呈波动不规则趋势,2005年达到最大值,2009年较2008年有所下降;中部地区投资总额呈增长趋势,2008年有所下降后2009年有所回升;西部地区投资整体为上升,其中2008年达到最大值234.48亿元,2009年有所下降。东北地区虽然只有3个省市,但工业占当地经济比重居高不下,工业环境问题严重,工业污染治理投资2006年达到最大值62.85亿元,2008年开始下降。
四、环保财政支出调整的政策研究
相对于目前的现状,调整的政策研究有如下两点:
首先,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激励制度。所谓经济激励制度是指政府运用财政资助、政府担保贷款和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刺激企事业单位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发达国家运用这些经济刺激政策来保护环境的经验可资我们借鉴。日本政府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解决企业在环境投资问题上的困难,并为企业治理污染提供低息贷款。由此,我们改变单一依靠国家和政府支出的局面,以市场为导向,大力采用财政补贴、贴息、国债、税收返还等财政激励机制,激励企业、民间和个人进行环保投资。
其次,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建立中央、地方或跨地区的环境保护投资专项资金及其相关的投资管理机构,即环境保护投资公司。分区域、有侧重点的进行整合,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应加大力度。由于中西部环境脆弱,经济落后,更加需要政策倾斜。环保投资公司的设立,吸纳多方投资主体,有利于解决中西部地区环保资金难、责任不到位等问题。
注释:
①马中:《环境经济与政策:理论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29页
【参考文献】
[1]马中.环境经济与政策: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美)巴利·C·菲尔德,玛莎·K·菲尔德.环境经济学[M].原毅军,陈艳莹,译注.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黄泉川.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及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
[4]李向春.我国环境保护支出政策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5]阎家怡,袁家淼,卢百魁.中国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
[6]刘秀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财税政策研究[J].现代财经,2003.
[7]诸培新,曲福田.国外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
[8]黄志刚.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现状分析及政策探索[J].学术争鸣,2008.
[9]石丁,谢娟.我国环境财政支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历年年鉴.
篇6
【关键词】 大凌河;污染源;COD;控制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1-02
1 大凌河自然概况
大凌河是锦州市第一大河流,发源于凌源县打鹿沟,流经葫芦岛市的建昌、朝阳市的朝阳县、北票市和锦州市的义县和凌海市,于凌海市西八千乡姜家街南注入渤海辽东湾。全长397km。总流域面积23549km2,锦州境内流域面积2985.9km2,境内河长151.5km,大凌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0.18亿m3。
2 大凌河水污染现状评价与分析
从污染源普查结果看,大凌河主要污染物为化学耗氧量,即COD。其排放总量8923.25吨,占流域污染物总量73.29%。
2.1 大凌河水环境COD污染因子现状评价 对2006――2008年大凌河水环境中COD污染因子进行了监测与评价,见表1。
2.2 大凌河污染趋势分析 化学耗氧量在2001年――2007年间一直处于超Ⅴ类标准状态,最近三年达到Ⅴ类标准,该项是大凌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这十年间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大凌河水质近年逐渐变好。
2.3 大凌河污染的原因 我市大凌河流域接纳的废水中,有52.37%的废水来源于工业源,有41.41%污水来源于生活源有6.22%来源于工业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废水排放。其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占污染物总量82.56%。
2.3.1 大凌河流域的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造纸、啤酒、食品加工、皮革、矿山、钢铁等行业。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放主要原因基本有下面几点 ①少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污水处理装置不完全运作,造成偷排[1-2];②环保设施后期建设延期,导致超标排放;③平时管理不严密,经常有跑冒滴漏现象发生[3-4];④应急措施不够完善,出现事故时造成环境污染。
2.3.2 生活污水对大凌河水质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
3 进一步改善大凌河水质的建议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约束下,有效降低了COD的排放量,改善了大凌河的水质[5-6]。通过上述污染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大凌河水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倡源头治理,实现节能减排 加强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等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投入环保专项资金,保障水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保障设施处理效率,从源头削减污染。
3.2 扩大、加强监督监测管理范围、力度,对于排放污水超标的企业,更要增加监测频次,不定期监测,用经济处罚、媒体曝光等手段,促使超标排放的企业限期治理,增进企业和政府的联系,实现环境保护意识思想上的统一。
3.3 加强对生活源的控制 大凌河(锦州段)生活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农村,因为农村没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的处理设施,污水大多随意排放,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对周围水环境质量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必须加大控制力度,鼓励畜禽粪便资源化,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农药。
通过建立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加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废水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和有特殊功能的水域,排放去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用于直接还田的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还田时,不能超过当地的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3.4 扩大污水处理厂规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也将逐年增加,建议建设锦州市城北污水厂,主要处理城北重点企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另外完善污水截流干管工程建设,以确保城市污水得到全面处理,改善大凌河水质。
参考文献
[1] 段然,曾理,吴滋翰.清水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J].环保科技,2012,18(3):23-27.
[2] 王凤珍,鸟凤兰.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2,4(140):85-86.
[3] 李贤冠.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1):71-72.
[4] 李皖宁,富景辉.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现状及监督管理[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4):396-398.
篇7
[关键词]资源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环境经济手段;大气污染
[DOI]10.13939/ki.zgsc.2016.38.174
1 引 言
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中心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但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着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环境持续恶化等重大问题,其中京津冀环境持续恶化问题尤为突出,环境协同治理是京津冀协同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
2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现状以及相关措施
2.1 京津冀大气污染现状及问题
京津冀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烟粉尘、氮氧化物,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分析二氧化硫、烟粉尘两种大气污染物与环境收支之间的关系。京津冀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情况:2002~2014年京津冀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基本处于下降状态。北京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总量从2002年的19.2万吨下降到2014年的7.89万吨;天津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总量从2005年的26.5万吨下降到2014年的20.92万吨;河北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总量由2006年的154.5万吨下降到2014年118.99万吨。
京津冀地区烟粉尘排放量情况:2002~2014年北京地区烟粉尘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津、冀两地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北京地区烟粉尘排放量总量从12.7385万吨下降到5.74万吨;天津地区烟粉尘排放量总量最高是13.95万吨,2010年最低是7.28万吨;河北地区烟粉尘排放量总量最高是179.77万吨,2010年最低是82.1万吨。
2.2 京津冀资源税收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分析
从表中京津冀2002―2014年环境收支状况,可以看出2002~2014年京津冀资源税收呈上升趋势;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则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走势,这是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周边地区在运动会之前两三年中加大了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具体情况见下表。
3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形成深层原因
3.1 产业结构
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明显不均衡。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北京已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北京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北京市第三产业占北京GDP的比重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14年比重达到最高为77.94%,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都在下降,总体来看北京市的产业结构是明显的“三二一”型。天津1.2∶49.39∶49.32,总体来看天津市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型的,正迈向后工业化阶段,处于工业化后期。河北11.7∶51.0∶37.3,河北省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型,河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北京市作为中国政治金融文化中心,京津冀作为未来世界级经济群,京与津、冀两地命运同在,北京应进一步扶持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第三产业发展,天津、河北应将经济增长的平衡点从对重工业的投资转移到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上。
3.2 能源结构
能源品种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四大块,能源消费结构是指每种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能源结构仍以燃煤为主,使得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现象日益加剧,尤其是河北省更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的专业户。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消费中心,2014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约4.8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其中河北省高达88.6%。北京地区,2014年能源消耗比重:石油44.6%,煤炭27.2%,天然气28.2%。在河北省内,2014年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煤炭88.67%,石油7.36%,天然气2.19%,一次电力1.78%。2014年度各市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统计显示,能源消费前四位的是唐山、邯郸、石家庄、邢台,而这四个城市是雾霾出现最严重的城市。
3.3 微观个体消费偏好行为
目前的许多强制性手段虽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激励企业治污的积极性,治理效果往往不能持续,因而需要充分运用市场和经济的手段,来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治理污染中来,企业和消费者个体能够改变其经济行为,致力于源头防治。积极引导并促使其改变其生产方式,鼓励创新技术,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防治。就消费者个人而言,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通过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来刺激生产者减少或改变其污染行为。此外,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有积极作用。公众的生活也为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公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大气环境产生了威胁。
4 政策建议
4.1 落实资源税收改革与优化
我国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资源税改革,改革重点在于由之前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煤炭资源税税率幅度为2%~10%,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此幅度内拟定。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工业企业煤炭燃烧。所以在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上,深化资源税改革迫在眉睫,首先,税率理应适度提高,以产量作为计税依据,从根本上控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消费总量。其次,扩大征收范围,尽可能将更多需要保护的自然资源纳入征收范围。最后,煤炭资源税深入改革应该覆盖整个产业链,调节各方利益,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才能够自觉节能降耗减排,理顺资源能源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从而有效化解雾霾式环境威胁。
4.2 确保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的有效性
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的环保效果取决于投资结构的有效性。近年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度低,比重小,这是环境治理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环保投资应该更多地投入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重污染行业治理方面,加强和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方面的资金投入。此外,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技术水平,企业从材料采购、生产管理等对环节入手,把工业污染尽多地消除在生产之前和之中,逐步实现“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及“全过程治理”的转移。
政府与企业一直上演博弈游戏,环保部门收取的排污费并没有落实到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投资中。数据表明应尽快落实排污费改税,清“费”立“税”,征收部门由税务部门代替环保部门,真正地成为地方性财政收入,让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3 财税收支的协同配合
京津冀若想实施有效的生态环境共治,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那么财政政策与税收征收政策的协同配合无疑是最佳选择。京、津、冀三地打破各自的“一亩三分地”的财税制度安排已然迫在眉睫,若想实现,首先,必须建立财政税收共享制度,使京、津、冀三地将大区域整体利益作为各自利益,实现财税收支能力平衡。如在资源税收方面,改变税费征收的各自为政,逐渐完善地方税收体系,避免由于地方税费政策优惠不同导致的无序竞争。
其次,北京、天津、河北地区推行产能转移补偿、环境生态补偿等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有助于弥补河北与京、津两地财政能力上的鸿沟。京、津、冀三地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相互监督,互检互查机制,确保各方财权与事权的统一,支出与收入的平衡,提高财税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地方政府合作的成本,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中的各治理主体间的全面合作与共赢。
参考文献:
[1]苏明.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7).
篇8
关键词:雾霾;社会经济;影响;治理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96 -03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从2011年左右开始,美国大使馆持续播报PM2.5,这一行为引发了社会关注,加之政府终于承认了“雾霾”一词,雾霾成为被公众所重视的一种社会现象。2015年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引发了社会对雾霾关注的热潮,引起全民对雾霾危害的思考。今年,由于两会期间的天气状况,雾霾再一次引起全民关注。
本文从雾霾的成因着手,讨论无锡雾霾现状及雾霾造成的影响,最终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一、雾霾的成因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收颗粒物PM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人为的环境污染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加上气温低、风力小等自然因素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一)自然因素
1.地理原因
无锡地处东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2.气候因素
无锡地区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多,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累,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同时,无锡地区冬季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
(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是雾霾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防范和治理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是治理雾霾的重要解决措施。本文将从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以及产品油质量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对雾霾的影响。
1.工业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污染物增加,直接导致了大气能见度降低。无锡市环保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工业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7.887万吨,占排放总量的99.36%;排放氮氧化物2.999万吨,占排放总量的21.83%;排放烟(粉)尘9.749万吨,占烟(粉)尘总排放量的97.46%。数据表明,工业污染源排放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比重都较重,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又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因此可以看出,工业污染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2.机动车尾气
《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我国连续六年保持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地位。机动车污染造成了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是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使我国城市空气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群众健康受到直接影响。2014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547.3万吨,其中氮氧化物(NOx)627.8万吨,颗粒物(PM)57.4万吨,碳氢化合物(HC)428.4万吨,一氧化碳(CO)3433.7万吨。因而,机动车尾气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
3.产品油质量低
以硫含量来看,我国成品油排放标准是京V标准硫含量要求低于10ppm,国Ⅳ标准硫含量要求低于50ppm,国Ⅲ标准要求低于150ppm。无锡地区硫含量要求按照国Ⅳ标准,但是美国、欧洲实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硫含量分别是低于30ppm、10ppm。这意味着,无锡油品的硫含量是美国的1.7倍、欧洲的5倍,油品硫含量较高,质量低。
二、无锡的空气质量情况
本文选取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0日的无锡空气质量报告数据,并从AQI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三个方面分析无锡的空气质量情况。
(一)AQI指数
从图1中可以看出,AQI指数波动幅度较大。每年的第三季度空气质量明显较好,由于夏季温度较高,雨水频繁,空气流动性较好,空气无污染或污染情况较轻。与此相反,每年的第一季度空气质量较差,由于1月份冷空气强度较弱,且无明显雨雪天气过程,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极其不利,流动性较差,造成空气污染状况严重,从而引发了雾霾天气的产生。
(二)空气质量级别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数据统计,无锡的空气质量总体来看还是较差的。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0日这817天中,污染天数占了近四成,其中重度污染为3.06%,中度污染为7.47%,轻度污染为27.05%,良和优分别为56.55%、5.88%。这不仅造成雾霾天气的产生,还对经济、社会、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首要污染物
从对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的统计来看,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占比55.71%。PM2.5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对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改善雾霾天气的首要条件就是减少PM2.5的产生。
三、雾霾对经济的影响
篇9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23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由于工业化以及城镇化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对于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水污染的治理作为重点,通过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控管理,实现我国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战略可持续发展。
1我国常见水污染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数量或者是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进而造成水体无法使用的问题,造成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污染造成的,主要有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城市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水等几类,其具体成因如下所示;
(1)工业污水。由于工业生产会大量用水,工业生产中洗涤、稀释、作为原料或者是冷却等,都涉及到用水,如果对于工业废水处理不当,或者是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直接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则会造成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以净化处理、毒性较大等问题,一旦发生污染问题治理非常困难。
(2)农业污水。由于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作物会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这些农药以及化肥的分解时间较长,在灌溉过程中这些残存的农药、化肥或者是牲畜粪便通过灌溉回流水,从地表渗入地下,同样会造成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
(3)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主要是由于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所造成的,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以及各种无机盐,同时也包含较多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如果对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则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这些固体废弃物的种类非常多,处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很容易形成难以恢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5)其他水污染问题。其他水污染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以及酸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其中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地表土体中残存的农药化肥进入江河胡海,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降水酸化则主要是由于我国以煤烟为主导的大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危害。
2我国水污染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污水处理水平不高。由于一些地方在经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不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标准有待提高,环保设施严重老化,因此造成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水平不高,污水处理效果差,污水处理经常存在着不达标排放的问题。
(2)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由于对于污水处理能力较低,各种违法排污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严重超标的问题,甚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3)污水处理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内各地的污水处理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整体的污水处理财政资金严重不足,针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
(4)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力度不足。由于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不足,甚至没有制定完善的环保工作开展工作措施,对于环保工作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会造成严重水污染的项目仍然继续建设,对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困难。
3水污染管理对策分析
(1)将工业污染的防治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由于工业污染在水污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水污染的治理上应该将工业污染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为了降低工业污染,应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环评手续,同时积极督促污染企业采用清洁工业设备,控制水污染的污染源。对于造成严重工业污染的企业,还应当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确保排放废水中的所有污染物全面达标。此外,在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上,还应当将重点行业,例如造纸、纺织、化工以及印染等行业的处理作为重点,通过提高行业污染的治理水平,确保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
(2)严格控制农业污水。由于农业以及农村污水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水污染的治理还应该重点针对农村污水以及垃圾污染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采取以村庄为单位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在农村大力倡导发展清洁农业,重点依靠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节水农业,降低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以及农药使用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3)积极的采取各种生态化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对于水污染的防治,除了采取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以外,还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当前在水污染治理上较多的是采用生态带的建设以及人工湿地对水体进行净化。通过在水库、河流以及湖泊等位置设置污水截污管,并采取清淤绿化等工程施工措施,依靠人工湿地对水质进行江湖,并对小流域的水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4)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问题,离不开污水处理设施的应用,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增加投入,重点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在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处理方面的作用,进而起到降低水体污染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还应该注意完善城镇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的建设,确保城镇生活污水都能够进行集中的无害化处理,以减轻由于城镇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5)强化对于水污染问题的监督管理。为了彻底治理水污染问题,应该通过强化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方式,治理相关的水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应该定期检查以及随机检查,重点针对高污染行业企业、城镇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污水处理厂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排放废水均已达标。同时环保部门还应该作为牵头主导部门,积极推广各种污水处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于新工艺,并适当的增加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持,强化对于水污染问题的控制管理。
结语
水污染问题不仅会对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危害,同时也会严重制约社会以及过敏经济的长远发展。环保以及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紧迫趋势,明确造成水污染问题严重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来雪慧,王小文,徐杰峰等.基于向量模法的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2期
篇10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78-1
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存在着诸多问题。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持续升高,能见度明显下降,空气污染持续加重,且呈现急剧恶化态势。本文针对城区大气污染持续加重的现状,依据现实状况和数据分析,经过研究得出了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
1.1 气象因素
通过对气象条件的分析,表明气象因素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随着城市热效应的形成,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具体的数值之间,从而形成了逆温层,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沉积,但不利于空气污染物向外环境扩散转移。
1.2 工业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重点污染企业的建立,工业污染源发电负荷、耗煤量以及SO2、NO2和颗粒物3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均能达到各时段企业排放标准,且排放量基本趋平,较前无明显变化。而城区部分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施工工地等工程尚未完全停工,城区环卫保洁机械清扫面小,洒水抑尘频次较低,道路交通扬尘污染较为突出,造成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PM2.5浓度较高,降低了空气能见度。各县区尤其是城区范围及城乡接合部、城区周边秸秆、生活垃圾及枯枝落叶焚烧现象比较突出,环卫保洁部门也有焚烧枯枝落叶和生活垃圾现象,造成城区空气中总悬浮物浓度不断升高。
2 针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对策
2.1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2.2 加大对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治力度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贵港市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加,如果控制不好,环境质量将会日趋恶化。因此,要严格执行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制度,对建设项目均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及环保技术政策,从污染的源头把好关。其次,继续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根据自治区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及各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另外还要加强对老污染源治理达标的监督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防止出现反弹现象。
做好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加强老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新建项目“三同时”审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行排污许可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继续开展煤烟型污染治理,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治理,控制饮食服务业和烧烤油烟污染,推广环保型锅炉,鼓励集中供暖、热点联产;加大二次扬尘污染的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管理,做好道路保洁等二次扬尘污染的控制,在城区入境处加设车辆集中清洗点,防止煤堆、灰堆污染,严格控制其他烟尘、恶臭污染源;加大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开展机动车排放污染科研工作;加快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加快城中村集中改造和新农村建设。
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农村能源技术,发展家畜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搞好生态农业的推广和建设工程,大力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2.3 杜绝劣质燃煤进入市场
在抓好燃煤污染控制方面,坚决杜绝劣质燃煤进入市场。全面禁止硫分大于0.8%、灰分大于18%的煤炭进入燃煤市场,所有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煤炭必须要进行封存。要限期取缔市区所有无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加工、经营煤炭制品单位,对有证照的经营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两次发现不达标的,要收回相关证照,并予以关闭。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燃煤电厂和燃煤锅炉的监管,重点抓好城乡接合部燃煤锅炉的管控,对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严管重罚和限期整改。此外,将加强焚烧等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全面禁止秸秆焚烧。
3 总结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只是针对环境质量中的大气质量进行了探讨,作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解决对策。想要提高环境质量光靠执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新能源及其可持续发展
- 下一篇:对装饰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