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思想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影响和作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不同家庭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家长由于自身教育素质的局限性等各种原因,未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错误价值观往往是青少年不良习惯形成的重要诱因,这就要求父母应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1.2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和作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成为他们心中的楷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仍然处在“摇摆不定”的阶段,他们在面对一些现象和问题时仍不能做出客观和恰当的评价和分析。而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本身存在着不良的癖好,如酗酒、赌博等行为习惯,甚至有些家长在子女面前毫不避讳,这些不良的行为举止被子女看在眼里,很容易效仿。
1.3家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家庭周边环境也是父母对子女教育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周边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家庭周边开设的娱乐场所会给未成年人带来消极的影响。例如,个别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逐渐变得萎靡不振、意志消沉,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不利于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2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家长仅重视青少年智力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其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学校和家庭无不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角度来评定学生,这就使得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仅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其道德等其他素质的培育和提高。青少年教育,只有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综合发展,才称得上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提高和发展,这种教育才算是合格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也不应忽视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地位。
2.2家庭中物质生活丰富多样,但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当代青少年的物质生活状况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衣食无忧。这种生活状况下的学生追求的仅仅是对现有物质生活的享受和占有。但是在精神生活中,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一些新的优秀思想潮流毫无兴趣。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受社会的整体氛围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家庭单纯重视青少年物质生活保障所致。在物质生活丰腴和浮夸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们已经不再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发展,注重物质的占有和享受,不思奋斗,追求奢侈,嘲笑简朴等“去崇高化”的错误言行大行其道,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与家庭生活中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及其满足有关。
2.3家长因自身素质的限制忽视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家长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部分家长未能及时跟上前进的步伐去提高充实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对子女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3在家庭教育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3.1引导青少年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自觉性部分家长认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任务和责任,忽视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私事,同时也是社会赋予家庭的职责。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增强广大家长为国育才的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理念,以保证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2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是我们要善于教育他们———这都需要才能和广博的生活知识。”在家庭教育实例中,很多父母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不注重了解子女成长的规律和内心需要,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力不从心。在对家庭教育进行调查和研究中,多数家长表达出其对于子女教育的困惑和担忧,时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家长与时俱进。家长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现状,采用正确且适当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教育目的。
3.3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由于其处于模仿性极强的阶段,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的举止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模仿他人而来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正确的言谈举止来树立良好的榜样,为教育子女做出表率作用。这就要求家长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最佳的行为方式,通过明断是非的能力,以正面力量影响和教育子女,以德树人,以德树威。
3.4重点把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时,家长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他们各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思想道德教育,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做人的教育、习惯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抗挫折的教育。
3.4.1做人的教育“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应试教育下,我们不能仅仅追求青少年文化课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对他们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无数实践和实例证明,仅仅在文化课上取得优异成绩而不注重自身道德品质培养的青少年未必能在成长路上一帆风顺,如留日学生机场杀母案等实例,暴露了在家庭教育中忽视道德培养的恶果。在对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如家长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等做人教育会帮助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3.4.2习惯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无数实例表明,成功人士均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长也要注重对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表达了其教育的难度和力不从心。结合子女成长历程可以看出,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父母教育的及时有效。在家庭早期教育中,如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为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埋下有利的伏笔,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会因此受益终身。而如果不重视早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今后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困难重重,同时也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3.4.3理想的教育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对未来充满向往的追求。崇高的理想犹如一盏前进路上的指明灯,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人们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远大理想的树立不仅为青少年奋斗过程树立了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他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家庭教育中,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激发他们生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前进的动力,从而保障其健康成长。
篇2
关键词:道德;思想;形成
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晚清名臣家教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也有借鉴作用,其核心内容为“爱心教育以立德、文明教育以处事、劳动教育以立志、品格教育以传承”。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妹子侄们通过一封封家书进行家庭教育,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爱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百家讲坛”在对其进行热播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曾氏家族的发展史,关注他们的家庭教育历史,甚至开始学习、仿效、引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之所以备受后人推崇,笔者认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主导、湖湘文化的熏陶、家风的影响促成了家庭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这对现阶段国人的家庭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湖湘地域文化的影响
两湖在地域上本属南方却在性格上兼有南北方。楚人和楚文化兼有“白云黄鹤”和“九头鸟”两者品格,既尊崇自我,也有变通、灵活的特点。特别是明清时期,南北的分界线已由淮河移到长江,两湖成为兼纳南北的所在。湖南拥有壮美的山水、发达的农业、丰饶的物产,与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人文背景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并由此产生出湖南人所特有的民情民风,诸如湖湘人民实在、淳朴、厚道、忠直、热情、倔强等等[1]13。祖籍衡阳的,其湖南的居所搬迁过多次,从荷叶塘又到白杨坪。地处湖南湘乡的曾家,生活、劳作模式与湖湘地区大多数农家一样,全家人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深深地影响了。28岁入京赴考前没有离开过湖南,因此湖南特有的地域特点和地域风情以及地域经济对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他们的实在、倔强和小农意识。湖南的地域文化对湖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他们务实的品质。王夫之深受湖湘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其务实的作风,并作出了抗清的壮举。深受王夫之影响的,更是从湖湘地域文化中领悟到了务实的精髓,他对后辈的教育中以朴实为品行之基,我们从其以八本教子弟的思想中可以领悟到他对朴实思想的解读。他要求,无论是读古书、作诗文、养亲、养生、立身、治家、居官、行军等方面皆以“本”为源为基,无不都是要求做人做事落到实处,不能有虚空之说。湖南人倔强的性格更是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湖南人倔强的理解并非为固执、非一己之见和一意孤行的品行,而是要具有恒心和韧性,做人做事亦是如此。在他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就蕴含着“恒”与“韧”的思想观,他认为,人的一生没有恒心是肯定不会成功的,而有恒心不能坚持到底也是一事无成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决心又要有恒心,其子女学习书法的事例中就足以看出其对倔强之意的解读。如何摆脱手拙对书法美观及练习书法兴趣的影响,唯有不间断的坚持,这就是他对子女要有“倔强”性格的要求。由于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文化原因,无论是在荷叶塘还是白杨坪[2]40,其家居的环境是承载着湖湘地域文化的农村,农家生活是其生活的基本内容。农家生活所培养的持家能力更是促进了其朴实、倔强品质的形成,而生活环境对后辈的道德教育更是形成了一种教化传统。因此,地域文化对的家庭道德教育起到了最原始的影响,实在、倔强、小农意识这都是不需要人为去作用的品性,是湖南这种特有的地域民俗民风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二、曾氏家族耕读家风的影响
曾氏家族的耕读家风具有一定的传统,在生活的时代,其耕读家风常常作为效仿的榜样。的高祖应贞就一直以勤俭要求自己及子孙,其更是将耕读作为立家和兴家之本。的曾祖父竞希公,一生既勤劳又节俭;的父亲曾麟书也是受益于曾家的耕读家风的影响,考取秀才的他成了私塾的教师,他的博学和经历为其下一代的蒙学和科举考试奠定了牢靠的基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早早地接受了正规的封建道德教育。早早进入学堂读书,并很快积累了厚实的道德教育的知识。的父亲给了他良好的读书教育,而对于的秉性影响最深的要数他的祖父曾玉屏。祖父的人生经历是其自身教育思想形成的积极因素。他由于过早失学,并未读过多的书,这种经历使其后悔不已,并感到羞耻。故他将读书的祈望放在子孙的身上,希望他们多读书,获取功名俸禄来光宗耀祖,完成令其汗颜的夙愿。他的经历促成了他对子孙的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他治家严谨,订立一些家规规范家人行为,并以身作则,他成为一生为人处世的楷模和心中偶像[3]2。晚年在为其祖父所撰写的《大界墓表》中就对曾玉屏对其影响进行了很好的说明,他说:我私下观察祖父庄严的仪表和言论,确实具有雄传不凡的气度节操,但一辈子在野不仕,竟没有奇特的际遇和重大的事件可以稍微表现他的精神。他在家族中的榜样行为,在乡里的楷模作用,又多是依据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没有突出的惊人事迹。只是他生平高尚正确的言论,有值得传授教诲后世的,所以我恭敬地陈述他的话留给后代子孙。从《大界墓表》可以看出曾玉屏在心目中的地位,曾玉屏是榜样式的人物,其对祖父的治家之道给予了充分肯定。曾氏的家业在祖父治家阶段得到了发展,其治家思想深刻影响着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以至于在的治家思想中将勤俭、治家、自强、勤勉、谨慎放在了中坚地位。可以说耕读之家的风尚给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风不仅成为他发奋读书、追求功名的动力,而且成为他思想品德的渊源,造就了他一生的品行秉性。
三、儒学人生的影响
的一生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在其教育体系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时代和社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其六岁时就进入父亲执教的家塾,在此期间博览了时文、八股,八岁时候就跟着父亲读了《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十五岁时熟读《周礼》、《礼仪》,兼及《史记》、《文选》等书籍。行冠礼之后的开始离开原有的私塾,辗转于外地求学。四年之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岳麓书院,接受名师的点拨和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也是儒家思想进一步深入其心的关键时期。入主翰林院之后,更是对其思想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专攻程朱理学,走上了治理学的道路。从其人生经历与儒学接触来看,传统儒家文化是他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形成极其重要的来源。对儒家文化有其很好的认识和解读,他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个人理解,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点。其一是恪守纲常文化。受唐的影响,致力于程朱理学,认为“义理”、“考据”、“辞章”三门学问,“义理”之学最大,“经济之学”即在“义理”内[4]251。程朱理学的“义理”,其核心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三纲五常”,的言行也以维护“三纲五常”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儒学思想的认识及其高度的评价,在《御制碑文》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学到了程朱理学之精髓。在对家人的教育中,无不恪守“三纲五常”。即便女婿不学无术,大骂女儿,也要求女儿守好本分,相夫教子。儒学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儒家为体,各家为用。在其思想中始终认为,“大抵理之足以见极者,百家未尝不相合也”。因此,他在治学上对诸子百家不抱成见,在治事上则广采众家之长存乎一心,针对具体情况而妙用之。从的儒学人生发展轨迹来看,家庭道德教育思想源于儒家思想与众多派系思想的融合。儒学人生的经历使其充分认识到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他也希望子女能够继续他的儒学之路。而在其后的家庭教育中,其子、其女更是早早地接受了儒学思想,践行了其家庭道德教育中的儒学文化。因此,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甚至与个人出生与生长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家庭促进人的成长,也影响着人的成长。传统儒家文化的主导、湖湘文化的熏陶、家风的影响促成了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而且这种思想的形成为后世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用的参考素材,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朱东安.帷握辞章: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家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3].家书[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篇3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一些人出现了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现象。职工思想道德的缺失和行业不正之风,致使一些职能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更有一些人,受权利和金钱的诱惑,办事不公,办事不严,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就很难有良好的秩序。在一个社会中,高尚正确的思想道德不深入人心,错误的东西就会蔓延,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和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不少企业只注重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职工思想道德教育,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潮有了立足之地;二是有些企业因效益不好,不愿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多投入,加之企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缺乏与新时期相适应的创新精神、思想道德教育跟不上学习效果;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别职工理想信念动摇,趋利化观念增长,职工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对企业的关切度下降,主人翁意识减弱。四是社会上一些,贪污受贿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也对职工的思想道德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五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效益好坏决定了行业内部职工收入差距,个别职工产生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现象,尤其是单位效益差,工资收入低的职工,对本企业和社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理想信念模糊,工作推天度日,甚至发生偷、赌、骗的行为;六是:企业内部职工文化高低不同,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齐,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困难。
二、做好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企业作为载体,切实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是企业要重视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必要的条件和基础设施。为职工创造团结、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使职工在团结、友善、和睦的氛围中,不断加深思想道德情操。二是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强化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奉献意识,敬业爱业意识,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自觉遵章守纪,不损害企业利益,积极倡导职工小改小革,技术改造,修旧利废,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为企业节能增益献计献策,充分调动职工思想道德实践积极性。三是协调好职工思想道德与制度的关系。企业制定的制度,必须有利于激励职工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有利于形成职工追求高尚、良好的道德风气,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四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强化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五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者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打铁需要自身硬”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人员自身的正与邪、善与恶,对职工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上好德、而下好善,上做假而下浮夸,所以教育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去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世界观,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努力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水平,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六是企业要继续搞好“送温暖”扶贫帮困工作,解决职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处理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让广大困难职工时刻能感到社会的关怀,组织的关心,使其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思想上转变,行为上跟进,才能消除误会,增进理解,维护企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框架,切实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是我们必须抓好对《纲要》的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职工的头脑,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要不断分析企业改制改革开放,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职工思想道德观存在的问题,努力把理论和规范转化为信念,二是将《纲要》规范行为与传统美德思想紧密结合,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的道德意识,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适应的道德行为规范。三是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职工思想道德行为从他律不断转变为自律。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向城市,于是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这一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引导,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根据留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我留守型;“单亲”留守型;隔代监护型;他人寄养型。[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令人堪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情感淡薄,道德认识模糊
道德情感是随着人们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产生和形成而发展丰富起来的。[2]父母外出打工,与子女聚少离多,亲子之间互动频率降低,导致亲情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双亲教养模式改变,各种形式的家庭教养结构出现,使留守儿童在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变化,继而引发心理问题,无形之中造成他们道德情感的冷漠。同时,父母长期缺位,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方面缺乏正确的认知,道德认识模糊。
(二)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3]拥有坚强道德意志的人,能利用客观条件,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反之相反。留守儿童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缺乏父母的管教,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使道德滑坡。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4]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期和祖辈们生活在一起,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缺乏对孩子进行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教育。这种溺爱的监护方式造成了自制力不强的留守儿童任意妄为,道德行为失范。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差距拉大。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三农问题的表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分析其成因。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等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的偏离。同时,他们大多由祖辈们照看,祖辈们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处于缺失状态。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薄弱
学校作为专业化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堂,学校在留守儿童德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逐渐社会化。”[5]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一直把成绩看作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德育地位得不到贯彻落实,这种现象在农村的教育中更为突出。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
(一)发挥农村中小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般来说,农村学校教育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寄宿条件,为此,学校要积极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寄宿条件。班主任可以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状况,定期与学生沟通,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等,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跟踪教育。学校在保证基本课程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爱。
(二)加强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
除了发挥学校、家庭的作用外,社会组织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社会组织要综合整治农村中小学学校周围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留守儿童的意志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安抚他们孤单的心情,增强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心。
(三)强化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应当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尽量陪伴孩子的成长。迫于压力,即使外出打工,也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定期与他们见面,以便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情况。同时,父母也要经常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全面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于他们的心理变化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指导。
作者:高萍 单位:济南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6.
[2]肖祥.论道德情感与感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200.
[3]陈敏.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6).
篇5
关键词:未成年职校生 思想道德 现状 德育 创新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塑造学生“成人”,努力探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安徽芜湖技师学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笔者在安徽芜湖技师学院三个系的一、二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这6个班学生年龄为14~16周岁(见下表)。笔者共发放247份封闭式问卷,每道题目均有四个以上答案供选择,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回收率为100%。
表 学生基本情况
性别构成 是否独生子女 家庭居住地 家长职业 生活主要来源
男:178 是:129 城市:38 工人、农民:201 依靠父母:229
女:69 否:118 县乡:209 其他:46 其他:18
1.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呈积极向上的状态
(1)思想十分活跃,关注时政,民族自豪感强烈,对社会和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
(2)绝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追求,认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友谊和健康。
(3)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识到要诚实守信,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4)学生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敢于跟不良行为和丑恶现象做斗争。
(5)大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会过时,主张文化娱乐生活应该丰富多彩、活泼健康。
2.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明确,对各类事情的认知、判断能力较差,是非观念混乱,纪律性不强。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和方法不恰当,文化基础差。
(3)较为敏感、自卑,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别人的尊重,也希望能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4)与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多,很难敞开心扉,时常有孤独感,普遍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同学间的交流较多,讲义气。
(5)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韧劲,部分学生存在上网成瘾和早恋现象。
(6)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概念模糊,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今后的工作既轻松又能拿到高薪。
二、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
1.制定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中长期规划
制定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做到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1)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的硬件建设,从校园环境入手,开发学院全部教育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2)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场所建设,如学生心理咨询室、师生谈心室、学生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校园绿色网吧等的建设,确保思想道德教育场所多样性。
(3)抓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岗位建设,发挥学生组织如团委、学生会、青少年维权岗、校卫队等在学生自管自育中的作用。
(4)抓好校外基地建设,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文体活动基地等的建设。
(5)抓好好学生队伍建设,搞好业余党团校、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建设,搞好学生干部培训,在学生中利用榜样的力量树立正气,形成良好学风、校风。
(6)抓好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包装建设,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技能节等,形成良好、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活动更具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7)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主阵地的学科渗透,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学院思想道德教育全员化、全过程化,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习惯。
(8)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经费的落实,做到年初有预算、年度有决算,保证思想道德教育有场所、有经费、有手段,将思想道德教育落在实处。
2.确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为本,教学生学做真人,要求学生说真实的话、干真诚的事、做正直的人。直面学院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时俱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充分发挥学院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设计符合学院特点、针对性较强的“校本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道德讲堂”“中国梦”“青年志愿者”“身边好人评比”等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
3.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
(1)责任机制。明确学院、系部、班级直至每个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职责,做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体化,齐抓共管,形成联动机制。
(2)协作机制。利用校内、校外两个资源,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校外即与社区、家庭之间的协作互动,校内即为学院各部门工作、各学科教师、各管理与服务人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始终立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做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化。
(3)研讨机制。定期召开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研讨会,收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各类信息,讨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研究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方式与新方法,确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4)指导机制。首先是对家长的教育与引导,以提高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效益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其次是针对学生中可能产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健全积极向上的预防与干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引导的措施。
(5)评价与监控机制。大胆创新并建立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评价的内容、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院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预防―发现―干预―引导―反馈―再预防的闭环监控机制,确保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6)激励机制。完善对优秀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有进步学生的评优、奖励等细则,及时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弘扬正气,强化正效应。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以美载德”的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做到环境育人
(1)环境文化。包括伟人、名人塑像的设置以及名人名言的张挂、校园的绿化美化、艺术长廊的建设、文明礼仪的警示等,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之中。
(2)宿舍文化。包括整容镜、时钟的配设,格言警句的张挂,别具一格的宿舍布置,学生自己构思舍名、舍训及个人座右铭,张挂宿舍成员的照片和全体同学的合影等。同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宿舍内务管理,使学生宿舍洋溢着独特的人文气息,成为学生温馨的生活乐园。
(3)餐厅文化。包括名言警句的张挂,卫生设施的配备,文明用餐的规章,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的警示,电视、音乐播放的管理等。
(4)班级文化。包括国旗的悬挂,名人名言的张贴,学习、宣传专栏的开辟,报刊书籍的管理,班级板报的出版,卫生工作的规范,主题班会的举办,文体活动的开展和“班级之星”的评选等。
(5)文学艺术。包括各类社团的创办、艺术团体的组建、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以及演讲、征文、摄影、书法、绘画、舞蹈、手工等活动的开展。
(6)文明礼仪。包括《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安全常识的宣传普及等。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感受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
5.正确引导上网,防范网络危害
学生上网无非是因为三种需求:一是渴求友谊,寻找网友;二是享受网络游戏的;三是满足对异性的好奇。这些都是未成年人发育成长期正常的心理需求,关键是要正确引导。安徽芜湖技师学院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通过举办网络知识专题讲座、组建兴趣小组、开设选修课、开展网页制作比赛等,主动关心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需求,认真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设校园“绿色阳光网吧”,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和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封锁或删除不适合未成年学生的网站,对有害信息进行“解毒”“消毒”,让学生健康上网。
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吸引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回到现实中来,回到火热的校园生活中来。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面对学生存在的厌学、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脆弱、焦虑、抑郁等外显和内隐的心理问题,学院探索开展了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普遍欠缺的情况下,请专家到校指导,送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培训学习;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灵导航”信箱,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印发心理健康知识小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咨询、辅导工作;三是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运用方法;四是以家长为载体,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7.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关注未成年人的工作合力
篇6
关键词:多元文化;道德教育;困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06-02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逐步发展,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由于科技的力量,信息能够被迅速传递,从而使得每个置身社会中的个体面对的不再是某种单一文化形式,而是多种文化糅合的一个过程。多元文化的出现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人们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各种国外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都随着国门的打开涌入国内,这些“舶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并存,共同形成了我国现有的文化多元色彩。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过去的传统道德思想和生活模式、价值观念被强烈的冲击着,尤其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工业污染、环境恶化以及现代通信技术革命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信任和西方文化中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等,使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易在这种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迷失自己,他们感到困惑、迷茫、孤独、无所适从,甚至行事离经叛道,崇尚暴力,为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二、传统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很难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教育氛围
社会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践场所。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甚至远远高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传统说教,但社会文化意识良莠不齐,其道德教育作用表现出以下两点:
1、社会现象的表象特征使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由于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外界良莠不齐的文化意识大量涌入,从很多方面影响了社会行为。很多思想观点与以前大相径庭,甚至“黑”“白”颠倒,一些现象让我们感到困惑、不解和迷茫,很难区分其中的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无法用统一的道德标准进行简单的评判,更不用说对于还处于懵懵懂懂中的学生了。
2、正义的道德力量在社会中并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却并没有表现出与之协同一致的进步,相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大量存在,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导致的愈演愈烈的贫富差距更是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传统道德的认知,使人们开始以审视的态度重新评价过去所受的传统道德教育。因此,“知识无用论”、“权力至上论”,“唯钱是图论”等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悖的思想和理论大行其道,并借助一些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大获成功的实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极大地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加之,青少年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具有非理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喜欢追求刺激、新鲜事物;逆反心理严重,不听劝告,行事偏激、不加思考,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心理特征和表现都和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不相融合,因此,也导致错误的思想和理论趁虚而入,占据他们的心灵。
(二)家庭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方式没有得到强化
面对激烈竞争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状,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家长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表现了太多的功利性色彩,既过分追求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主观上淡化了家庭的育人作用,客观上对子女的成长形成了不良的引导。同时,子女还背负着父母未能实现的人生愿望,他们无暇思考有关道德方面的是是非非,只能简单的接受。
此外,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巨大冲击,使得单亲家庭子女,非婚生子女数量呈现上涨态势。再者,传统家庭面对的较大的生存压力等,都使得家庭在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时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家庭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学校德育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切实发挥
由于旧的对学校的评估体制尚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有的学校都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生家长,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首要标准。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仅仅局限于在政治课上的一点时间,学生其余的时间更多的是被升学压力的科目所挤占,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了教学质量的附属,日渐失去了应有的位置。
1、整个教育体系,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每节课的讲授中都要设立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必要性,甚至认为这只是语文教师和政治教师的工作,还有的认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会影响到知识目标的正常完成,因此,并没有在每节课中有效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对于大学教学来说,由于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分辨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较少在课堂上涉及,因此,形成了自下至上的整个教育体系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2、学生管理机构没有发挥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无论大中小学校均设有政教处或类似学生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另外还有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但这些组织往往并没有在平常发挥出其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一般都是在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时,进行一定的处罚了事,而缺乏日常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教育内容陈旧,方式简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教育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没有一个完全的模式可供套搬。但很多教育者并没有紧跟时展脉搏,仍旧利用老套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因此,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认同,甚至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
4、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在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是纯粹的接受体,而是一个道德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任何道德教育都显得空洞、苍白、无力,也只能做到“口服”而不能使其“心服”。学校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
三、多元文化下道德教育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之某些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也没有深入贯彻并且有效实施,所以,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社区等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
(二)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永续机制
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应努力建立起一套永续不断的宣传教育机制,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出现。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些运动式的刷标语,喊口号对人的思想的形成毫无益处,因此,应注重教育工作者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应注重树立榜样力量的激励作用,应注重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和大众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总之,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携手,才有可能最终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思想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学院
作者简介:张鹏蕊(1964― ),女,宁夏海原县人,宁夏大学学院教学办工作。
参考文献:
[1]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
[2][日]牧野笃.现代教育学的批判性思考[J].《外国教育资料》,2000.4.
篇7
一、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有强烈的实效意识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较低,其原因主要有:思想政治教材的有些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所关注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在许多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连成人甚至学者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此产生了高要求和低效益的矛盾;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而忽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应试教育倾向的干扰,学校把思想政治中政治理论知识的考核当硬任务,而把思想道德教育当软任务,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益方面的评价和考核,不追求教育活动的最终效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道理与在实际中看到、听到、得到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致使学生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失范。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在指导思想上没能牢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增强实效意识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前提条件。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教育活动的合目的性程度,做到在开展活动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该项活动到底能使学生受到什么教益;在开展活动之后认真总结一下,学生是否受到了这样的教益,从而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又有近期和远期之分。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能立即见之于学生的行动;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要到一定的时期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有时候,教育的成效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虽受用终身却无明显的行为表现。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不能仅仅满足于即显效益、短期效益,还要重视隐性效益、长远效益。要注意避免和克服急功近利倾向,着眼于长远,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范围来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开展教育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因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理心理成熟程度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理想教育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如同送他一个人生的太阳。只有区分高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理想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高中学生已从少年迈向青年,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十分强烈,理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立志成才,志在四方,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展开,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另外,高中学生喜欢实实在在的能唤起激情、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活动,我们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多开展社会考察、演讲辩论等富于理性的活动。还有,每个学生所受到的社会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群体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个别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三、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敢于触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中学生思想活跃,思想的触角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一部电影,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则消息,一场球赛,都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热点、议论的中心。他们热心某一问题的时机,正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开展书评、影评、新闻分析、热点透视等活动,理顺学生的情绪,疏导学生的认识。另外,对高三毕业班而言,毕业后的去向几乎是历届学生关注的永恒的热点。抓住这一带有共性的热点问题,坚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寻找适宜于自己担任的角色,寻找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途径,促进学生实现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一致,主观愿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就会收到较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篇8
[关键词]人格本位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常佩艳(1972- ),女,陕西米脂人,延安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与现代化。(陕西 延安 716000)梁芷铭(1981- ),男,广西玉林人,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分析、区域发展与行政法治、职业生涯规划。(广西 钦州 53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委托重点课题“广西沿海地区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AA040)、钦州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和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1DJSZ12)和钦州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基于美学视角的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1DJSZ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57-02
一、基于人格本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是儒道佛理想人格的融合,是一个进则儒、退则道、隐则佛的完整人格体系,既承认自身实现理想人格的可能性,又认可人性之善。西方近代人格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欲望、心理、潜能和需要等主观因素,重视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把人格当成一个可以逐步完善的整体。的人格理论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把人置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重点从人的社会属性考察人格的形成,认为人格是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而人格的养成,既受环境的制约,又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人格理论既承认实现理想人格可能性,又彰显个人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追求,既重视环境的作用,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其成为建基于人格本位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基于人格本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灌输色彩浓厚,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方法和策略单一老套,受到大学生的心理抵制,加上部分大学生自我教育和学习意识欠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受到明显影响。事实上,大学生“一方面在一元价值观下深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在社会中不断接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这两方面的反差使得他们产生了价值观念模糊、行为方式模糊、理想信念失落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显得十分乏力”①。这就使得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了更加重大的意义。建基于人格本位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立足于人格的形成规律,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策略,使得相关教师能逐渐摆脱功利倾向而从广阔的视野中考量思想道德教育,主动淡化了政治色彩和单纯的道德教化色彩,因此,建基于人格本位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也更易取得实效。
(二)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域
现代社会是一种“抽象社会”,社会已被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和商业逻辑贯穿其中,人们难以像在传统社会中那样保持自然而完整的自我,有着明显的“归属感的淡化”“生活意义的空洞化”②。这种社会境况中,大学生人格深受冲击,亟须塑造大学生的人格体系。在现有高校课程教育体系中,思想道德教育最具有这方面的功能。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的是“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最终服务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而不太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建基于人格本位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人格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通过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影响着人的道德的认知、意识和选择,建构大学生新的思想道德世界和健全的人格,扩大了思想道德教育的论域。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在校的一切学习行为最终要落实到自身价值实现上,而实现自身价值,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起点。“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反馈与修正四个方面。大学生通过确定预期目标,使自己明确职业目标定位,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严格要求,为今后步入社会就业做准备,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③。但是大学生的“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反馈与修正”应该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而这个过程正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得到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融入社会,真正实现自我。因此,建基于人格本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
三、基于人格本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现路径
(一)以人格为本位加快转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观念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加快转变观念,把人格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各项工作中。“思想观念的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德育领域的思想解放,具有重要的牵引力量。”④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制订相关计划、目标和战略,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格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要从课程安排上,通过学校日常教务工作,把学生人格教育贯穿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要把相关人格教育理论与方法贯穿于相关教师的培训中。只有高校管理者主动地把人格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各项工作,才能保障建基于人格本位论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顺利开展。
其次,教师要加快转变观念,注重从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教师主导整个实践过程,包括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方式。教授内容的选择、教授方法的选取尽管会受到学生方面的影响,但最终还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因此,‘教什么’以及‘怎么教’是教授实践永恒的主题。”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把握人格教育对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逐渐淡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功利化和政治化色彩;教师应主动转变思想道德课堂教学观念,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淡化甚至消除自身的思想道德权威地位;教师应主动创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增长思想道德体验和人格体验,进而实现思想道德的超越。同时,“除了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像孔子那样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⑥
最后,大学生要自觉转变观念,主动完善自己的人格,为自身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创造主观条件。大学生要主动克服“以主客二元分立的知性逻辑去把握人和社会的关系,不能将社会与个人对立起来”。⑦大学生应正确认识人格养成的重要性;发挥自己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主动参与关于基于人格本位的思想道德教育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应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重新认识自我,创造双方的良互关系;应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扩大心灵和精神的对话,进而实现人格的提升,为自己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建立人格基础;应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生活,增加自己的人格体验和思想道德体验,为自身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建立现实基础。
(二)以人格为本位加快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首先,结合人格理论传统和实践编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在全球化思潮的涌动下,西方的自由化思潮、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对大学生发生影响。它改变着大学生的基本政治观念,甚至是大学生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及政治领导的评价标准。”⑧因此,要主动开发把人格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课程资源,为编写科学的教材建立理论基础;应深入学生校园生活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态,为编写科学的教材提供现实依据。通过编写科学的教材,促进大学生正确政治观的形成,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其次,结合人格养成规律,设置合理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在内容设置方面,区分不同成长阶段的人格状态而设置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比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人格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并举,在高年级学生中则可以适当增加人格教育内容;应根据重大时事新闻、地方新闻事件和校园事件,适当安排包含人格成长在内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应开设相关课外实践课程,推动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对高低年级的学生,做出合理的课时安排,但不能违背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基本规律。
(三)以人格为本位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评价机制
一般而言,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客观评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首先,明确评价主体,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基于人格本位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该课程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同班同学,甚至家庭成员和社会公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便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发现大学生的人格与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客观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成效。
其次,明确评价客体,进行多方面评价。基于人格本位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又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因此,既要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过程做出评价,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做出评价。同时,要从学生的人格养成方面,对相关教材、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做出评价。
最后,明确多元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应设定一个建基于人格指标的客观标准,把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与这一客观标准做出比较,以考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应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树立人格养成典型和思想道德典型,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他们不断健全人格,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应鼓励学生及时反省自己,为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供良好的内动力。
[注释]
①李伟.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6):56.
②黄剑.抽象社会中的现代性体验困境及其出路[J].吉首大学学报,2010(4):29.
③钟谟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35):47.
④石宏伟,陈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0(1):159.
⑤韩培花,朱国新,谢佳伟.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双重实践及其互动[J].吉首大学学报,2011(2):163.
⑥蓝利萍.论孔子的教学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发[J].教育与职业,2006(14):134.
篇9
高职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中国民众认可。但由于高职学院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底层,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院的学生的复杂多样性,接下来就对当前高职学院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总结。
1、成分多样,参差不齐由于高职学生是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属于最后批次录取的考生,因此会出现高职院校的生源成分多样,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学生是因为本科落榜了,降录到了高职;有的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只能选择高职;有的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调剂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的学生只求有一个高校就读,因此选择了一个水平较低的高职院校,……。诸如此情况,成就了高职学院的大学生成分多样,参差不齐。
2、学习能力不一由于高职学生成分多样,有来自发达地区的,有来自贫困山区的,因此由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学习能力各有千秋,学习意识也大不一样,接收知识的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3、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进入高职院校的考生,一般来说都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及文化熏陶,都有待在高职院校提高。目前,中国的高考大军主要是90年代的考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溺爱教养方式,导致了进入高职校的考生自私心理较重,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团队意识薄弱。这些现状都势必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二、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再加之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剖析,结合多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针对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如下的建议:
1、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做好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首先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这个实施者就是辅导员。只有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师资队伍,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才能让辅导员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交心朋友”,“沟通大师”,“良师益友”。通过对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发现,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向快速成长,也可以帮助学生洗涤心灵,指明方向,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一个不合格的辅导员,不仅不能好好的教导学生,更可能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与学生之间沟通困难,交流不畅,最后出现“学生不好管,学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势必放在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首位。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仅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开设了思想政治修养课,制定了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评分制度,这些方式只能从初级层次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对于自身约束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这些思想道德教育都不能起较大的作用。因此,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从本质上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如何能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单一,采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评比思想道德优秀学生等方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单一,而且所能受用的学生范围也较小,对于自身约束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收效甚微。因此,应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入手,改变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能提供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增设诸如开创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周,设计一系列宣传思想道德的FLASH动画,听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意见后制定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地深入学生的心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篇10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避免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条理说教,而应结合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与生活环境,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树立“追求真理做真人”的品格。另外,学校德育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他们的心里特征、兴趣爱好、知识专长,在开展共同理想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理解教育,开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创新意识,真正培育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健全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选择恰当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
1.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社会和家庭的积极配合,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关键。从家庭方面来说,可以建立教师与家长互访制度,每个学期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到学校访问教师,通过互访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学生在家的表现等方面的情况,指导学生家长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社会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等活动,通过为社会无偿服务,赢得群众的认可,使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社会让学生能够听进去、看进去、写出来、唱出来。另外,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注重师德修养,师生互动,共同进步。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表率作用,聘请老教师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用切身经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中青年教师中要狠抓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政治学习之外,还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敬业爱岗教育,让广大教师端正对教育事业的态度,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另外,教师应给予学生极大的关爱,才能教育好学生。
3.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学科课程是德育理论传输的主渠道。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在学校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离开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注重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比较喜欢参加一些竞赛活动,比如篮球赛、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体操比赛、黑板报评比等等。这类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参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做到思想上自省、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生活上自理。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在学生思想中扎根,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5.注重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典型。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作用。作为学校来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除了校园、校舍外,主要倡导文明的校风,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和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把个人教育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树立良好的校风,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6.注重培养劳动意识。让孩子们热爱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具有实际意义。首先让他们从做家务劳动开始,渐渐形成较高的责任意识。现在很多父母总是爱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要你做。”在父母们看来,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就更不重要了。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个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所以,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既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也是我们的教育途径之一。
7.注重严格的纪律约束。制度是纪律的定行规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巩固、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应重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在具体的制定和操作中,还应结合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注重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结合,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相互补充。
- 上一篇:神经内科护理前沿知识
- 下一篇:慢性病的管理原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