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前沿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内科护理前沿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内科护理前沿知识

篇1

【关键词】 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 脑卒中 认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7-01

对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护理是促进病情康复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实施整体康复计划时,护理人员为了让脑卒中患者在职业、社会、精神、躯体上获得全面康复,需要在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密切配合相关康复专业人员、康复医生,进行功能康复护理[1]。但是在实际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护理误区与问题,为找出这些护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内科的50名护理人员的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工作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为(30.6±2.3)岁,其中本科15名,大专22名,中专13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37名。48名护士,2名护士长。入选护理人员在神经内科的工作时间在2~28年之间,平均为(18.6±3.2)年。本组护理人员均无专门的脑卒中康复护理培训经历。

1.2 方法

由我院康复科护理人员(2名)、康复治疗师(3名)和康复医学教授(2名),在结合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参考大量脑卒中康复护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调查问卷表。同时在2010年4月~5月,应用该调查问卷表对我科室的30名护士做了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增补、删减问卷内容,其调查效度、信度分别为0.87、0.76。该调查问卷共包括20项与脑卒中康复护理相关的内容:脑卒中康复护理理念、一般临床护理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联系与区别、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时期选择,等等。各项内容设有3个答案选项:不知道、不明确、知道。

由参与本次调查的2名护士发放、回收问卷,同时委托护士长协助开展此项工作,问卷为即发即收,50份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做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详见表1。从表1可知,本组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组护理人员对自我护理概念的知晓率为16.0%,脑卒中康复标准知晓率为18.0%,脑卒中康复治疗、护理措施知晓率分别为38.0%和24.0%,康复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概念知晓率均为18.0%,此外,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及治疗的最佳时间,痉挛的概念、模式、应对措施,良肢位护理,功能位与良肢位的差别,肩关节及头部保护,偏瘫异常模式,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环境要求方面,知晓率也相对较低。

3 讨论

康复护理是专门研究患者精神、躯体和康复护理技能、知识及理论的一门学科[2]。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康复护理是在病人身体条件允许下,对患者进行的自理训练,也就是自我护理。“自我护理”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本理念,也就是在病人身体允许情况下,让病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增强生活能力的活动中来,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帮助,让病人逐渐能够自我照顾、独立生活[3-4 ]。本次研究显示,仅有18.0%的护理人员完全知道脑卒中康复护理理念,有40.0%不清楚这一概念,还有42.0%完全不知道脑卒中康复护理理念,同时,康复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概念及脑卒中康复标准知晓率也仅为18.0%。若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不了解脑卒中康复护理理念、护理措施和康复评价标准,也就无法正确、有效地实施脑卒中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病人的护理,也就仅能停留在普通临床护理层面,不利于疾病康复[5]。

总之,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方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较为缺乏,医院科室应当重点开展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技能、知识及理念的教育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水平,以加快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岳高杰,黄娟,程瑞莲等.神经内科年轻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27-29.

[2] 张雪,郭威,黄芬等.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38-42.

[3] 马依努尔・吾守尔.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医药前沿,2013,(9):41-42.

篇2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精细化管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205

神经内科有关病症通常存在发病急、病情易加重、医疗周期相对较长、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等特点, 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量大, 且护理质量要求较高[1]。精细化护理以科技为背景,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注重细节操作, 密切协作, 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为主要目标[2]。本研究对48例神经内科患者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临床护理,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发现, 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患者的满意度高, 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96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结果为:28例脑梗死, 23例脑出血, 眩晕综合征、头痛与晕厥各1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8例。实验组男26例, 女22例, 年龄41~84岁, 平均年龄(63.2±6.9)岁。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年龄40~84岁, 平均年龄(62.9±7.0)岁。所有参与本研究

的患者均没有精神病史、未见神志不清、智力和沟通障碍等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利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管理、护理工作、风险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精细化等4个方面[2, 3]。①护理人员管理方面, 对不同护理岗位制定人性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分层负责制进行职能设置。护士长主要通过立体化操作对护理情况进行监督。责任组长主要对患者的身心护理进行合理评估并督促护士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的实际操作并注意观察期间患者的病情状况等。助理护士进行生活护理。合理设置班次, 保证护理的质量。②护理工作方面, 调整血压监测时间, 避免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制定恰当的流程对患者进行宣教, 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观, 避免和消除有关威胁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保证患者在护理期间有较好的心理状态, 进而缩短康复时间。主要由责任组长进行监督。③风险管理方面, 通过进行风险教育, 使护理人员对患者常见的风险因素, 如自杀、烫伤、压疮、坠床、跌倒等有较好程度的了解。并通过讨论的方式, 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及时识别和有效评估能力, 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④绩效管理方面, 护士长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量化考评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每周通过工作总结情况, 对文书书写质量、宣教覆盖率、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措施落实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每2周通过专业技能、护患沟通水平、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几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此项评价采取百分制制度。得分>90分为优, 80~89 分为良、60~79 分及格、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士长以书面检查以及技能考核等方式, 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的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并设计调查问卷, 对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以及满意度4个方面, 通过百分制进行评分。得分高低直接反映临床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和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并没有出现并发症或发生意外事件, 而对照组中出现4例患者并发症, 占8.3%;5例患者意外事件, 占10.4%。两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疗效比较 健康教育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4.3±5.4)分, 对照组为(81.6±9.3)分;服务态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1.0±5.9)分, 对照组为(75.2±8.7)分;操作技术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3.1±6.7)分, 对照组为(84.9±5.1)分;满意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6.1±5.0)分,

对照组为(85.9±8.5)分。两组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情志和意识有细致认真的观察, 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病机, 及时制备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精细化管理护理措施。此外, 护理人员须严格遵医师医嘱, 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情志护理, 对患者身心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并与患者维持积极和谐的沟通, 向患者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降低和避免患者内心出现疑虑, 使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可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3]。

精细化管理对工作细节化的处理有较高重视度, 可简述为精、准、细、严[4]。“精”指示有关工作需精益求精, 对于服务工作以及护理管理追求完美。“准”指示对于信息、数据有精准的判断与计量, 时间的衔接以及工作方法保证科学性。“细”指示护理的执行与操作需细节化。“严”指示严格执行护理的制度与准则, 对治疗偏差进行控制。临床护理中, 对于患者的关注逐渐增加, 精细化管理护理不仅可有效避免意外事件的出现, 对患者的病症也有有效的控制, 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综合素质, 进而达到降低出现无责任差错以及技术缺陷事件可能性的目的。

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临床护理,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实验组患者未出现意外事件以及并发症, 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4%, 两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 患者在健康和服务方面的相关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利平.应用精细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医药前沿, 2016, 6(2):314.

[2] 周惠芳, 黄彩芬, 赵华殿, 等.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右江医学, 2013, 41(5):739-742.

[3] 达瑛, 张滨.精细化管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 2015, 44(6):114-115.

篇3

康复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康复设备、操作技能及治疗手法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这样会使理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进入科室临床实习的时候就要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情况,进行必要的进科前培训,可以在进入J临床的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临床康复治疗录像并与理论结合讲解,使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器械等有个直观全面的了解。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性非常强,临床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带教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从康复评定到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康复治疗的具体实施都要带着学生参与,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完成部分内容,要求我们的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生在教学中手把手的教会学生康复治疗技术,将康复理论知识与现在临床结合起来,而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更为合适。经常性的开展小讲课,每周一次,以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共同主讲为主,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以实践知识为焦点,采用问题情境与病案讨论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中这种将问题情境教学与病案讨论穿插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认识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室的病例讨论,提前告知讨论的病人病情,让他们积极的准备,会上认真听取老师同学的观点论点,积极发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要具全面性和前沿性

目前国内很多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是从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科室、理疗科演变或神经内科分科而成,科室内各作单元细分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细分治疗部门,导致了临床教学中知识面不够全面,没有真正的完成康复医学的教学。经过近3O年的发展,康复医学已经形成了骨科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心脏病康复学、儿童脑瘫康复学、老年病康复学等,而我们大部分临床带教主要是集中在神经康复或儿童脑瘫康复,而在神经康复中又侧重于物理疗法(Prr)中的运动疗法,而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及中国传统治疗和社会服务常被忽略,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全面而影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高职生仅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会造成知识面比较窄,医学基础知识较差,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知识的不足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常规的带教神经康复治疗学外,还需要在骨关节疾病、疼痛康复以及传统的中医康复等方面下功夫,细化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内容要尽可能的涉及到临床能够所见问题,如感觉障碍、前庭障碍、言语障碍、认知情感障碍、心理障碍及如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尽早的回归社会等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不但要有全面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前沿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发展的动态,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能力好的学生。

篇4

近年来,镇平县人民医院在河南省卫生厅,南阳市卫生局,镇平县委、县政府及该县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级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全体领导班子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以患者为中心,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不断优化就医环境,巩固发展二级甲等医院成果,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方便的服务。面对卫生事业改革新形势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医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依靠科学、群策群力、奋力拼搏,正确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求生存,走优质、高效、低耗、务实创新之路,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使各项工作快速、稳健运行,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不仅克服了平台效应、突破了发展的瓶颈、寻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且还在适应时代的改革中得到了发展和提升,促进了管理模式的转变,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逐步显示出镇平县人民医院专科有特色、服务有优势、医疗设备精、专业人才强、文化氛围浓的特色。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要素。镇平县人民医院一向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施了多种有效途径――

加快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仅在2009年3~12月,该院先后从普外科、妇产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内科、儿科等科选派6名住院医师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进修;选送8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中级以上人员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专业培训学习;选送14名护士长参加省、市组织的护理管理知识培训班和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聘请医学领域内有知名度的专家来院会诊和授课,通过深层次的专业化培训学习,不断强化医院骨干力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同时还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先后使手术室、供应室的大部分护士得到相应的培训并取得专科领域的上岗证书;对在职职工考上研究生和到该院工作的研究生人员给予各种补助和扶持,从而采取多种措施留住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2009年,该院共引进医学院校本科生 20名,硕士研究生2名,充实了技术力量,优化了人才结构,形成了人才梯队。

镇平县人民医院还有序开展网络教学工作,依据信息化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专题讲座,使医院相关专业医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了解了各专业的发展趋势,对医院的专科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由此优化了学科结构,并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顺应医疗市场的需要,斥巨资购置了腹腔镜、宫腔镜、纤维胆道镜等医疗设备,全部运用到临床当中,为患者实施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镇平县人民医院现占地面积29 765平方米,建筑面积29 500平方米,编制病床376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现有干部职工687人,其中,高级职称39人,中级职称136人。2009年,该院门诊接诊量153 239万余人次,住院病人近20 789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16.7%;病床使用率为107.8%;全年手术5 552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9.5%。

篇5

[目的]探索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模式。

[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2名脑卒中患者,由社区康复医师和康复督导员上门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 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早期康复社区干预效果评估。

[结果]随着干预的进行,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不同时间之间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研究建立了患者从三级医疗机构到社区管理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恢复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 R 743.3文献标志码: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arly intervention mode for the communitybased stroke rehabilitation.

[Methods]Thirtytwo stroke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intervened by doctor through home visit.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 was assessed with Barthel Index (BI) and Berg Balanced Scale (BBS).

[Results]BI and BBS scores showed a gradual upward trend in patients as intervention went on and their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intervention tim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Conclusion]Early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established the management mode for patients transferring from level [BP(]II or[BP)] III hospital to community ,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very of balance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for stroke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Community;Early rehabilitation

脑卒中是多种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2011年试点,对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就诊患者开展早期康复管理,探索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衔接的规范治疗和康复过程。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服务,使因脑卒中而导致偏瘫的残障者尽可能恢复功能,减轻残疾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康复介入时间有关,早期康复至关重要。由于脑卒中患病时间长、住院费用及其他原因,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带着残疾回家康复;而患者及其家人缺乏康复知识和技能,致使大部分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而处于后遗症期,给患者造成痛苦,给社会、家庭带来的负担相当沉重。康复治疗是否及时也是判断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1\]。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康复介入得越早,患者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2\]。为了使更多患者早日重返家庭,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黄浦区在建立和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开展本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来源: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市九院)神经内科、老年科病房诊治的脑卒中患者,由市九院医师甄别其是否符合入组标准,符合者发告知书,同意参加本项目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发病3个月内,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有严重认知障碍、严重感染、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有精神症状,生命体征不稳定,无法随访者,不愿参加本项目的患者。

以逐步入组方式纳入患者,每名患者干预时间为半年。

1.2方法

作为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的组织保障,项目组成立了社区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组织协调组、康复指导组、康复评估组和患者招募组。为参与社区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的社区配备康复医师和康复督导员。同时对康复医师和康复督导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颁发了由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和上海市黄浦区卫计委共同授予的岗位证书。

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的病例,是通过黄浦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系统发现脑卒中患者,将符合康复要求的患者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对符合标准且有意愿参加康复项目的患者,由就诊医院的医务人员告知其康复干预的内容和要求,在获得同意后进行社区康复干预。

1.2.1康复干预流程在市九院神经内科、老年病科设立专人负责项目对象收集,将资料汇总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在对象出院前1 d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在对象出院当天,由市九院康复科专家指导社区康复医师在床边对其进行第一次康复评估,并开出康复菜单。对象出院首月由社区康复督导员每周2次上门为其及家属进行康复督导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时与社区康复医师沟通调整康复菜单,次月起每周上门1次直至干预结束。干预期间由社区康复医师定期对该对象进行康复评估,由区疾控中心定期开展现场质控并组织专家组进行阶段性评估和指导,调整干预方案。

1.2.2康复干预内容① 康复训练。参与社区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患者均由康复专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菜单,由社区康复医师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或护工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督导由社区脑卒中康复督导员定期完成。② 康复指导。主要包括对患者的高危因素的控制、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或护工进行辅导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要求其督促和协助患者定期进行功能训练。通过康复干预,强化患者的自我日常生活能力、行走能力、部分社交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③ 健康教育。医务人员耐心、认真地向患者及其家属、护工介绍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护理和康复过程,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取得患者及其家属或护工的信任,使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保证康复干预的效果。④ 心理疏导。由于脑卒中具有突发性、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往往会产生恐惧、悲观、焦虑的心理,常会因情绪不稳定而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消极心理。对这类患者,尤其对有轻生念头的患者更加注重心理疏导,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心理支持与安慰,鼓励其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康复评估

对康复干预定期开展过程评估。评估由康复医师完成,时间为第1、2、3、6个月,共4次。评估内容包括功能性平衡评测(Berg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定(Barthel指数),同时还开展了对患者、患者家属及康复医师的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定性评估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社区干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进行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将日常活动能力分为3级,60分以上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60~41分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活动;≤40分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功能性平衡评测(Berg评分)共有14项与平衡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的方式则是每项分为0~4分,0分代表完全无法完成,4分代表能独立完成。总分为0~56分。0~20分限制轮椅,21~40分辅助下步行,41~56分完全独立。

1.4统计分析

以均数和标准差对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进行描述,以不同康复干预时间第0、1、2、3个月和第6个月作为重复测量的因素,采用混合模型(Mixed Model),以非确定相关(unstructured)为组内相关矩阵结构,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AS 9.2的Proc Mixed程序步对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以最小二乘均数(Least Square Mean,LSM)作为效应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的P值均通过Bonferroni法进行校正,统计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在干预期间共纳入32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22例,占68.75%,女性10例,占31.25%;最小年龄52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为63岁;有高血压史26例(81.25%),有高血脂史14例(43.75%),有糖尿病史12例(37.50%),有冠心病史9例(28.13%),有脑卒中史7例(21.88%),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史3例(9.38%),有其他疾病史3例(9.38%)。

2.2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的统计

干预第0个月,Barthel指数的均数为54.38,给予康复治疗1个月后,该指数上升至60.50,至干预结束时,该指数已达到87.07(表1)。干预第0个月,Berg评分均数为26.59,给予半年康复治疗后,患者Berg评分增加至46.62。康复治疗3个月后,Berg评分均数已大于40.00。

对其进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检验,计算得相关系数γ=1.00,P=0.05,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在干预期间均呈逐月递增趋势。

2.3定性访谈

在康复过程结束后,项目组分别对6名社区康复医师进行了小组访谈,对6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个体深度访谈。患者选择按照依从性好、中、差3个水平进行分类,项目组对依从性差患者的随访医师进行访谈。从访谈结果来看,参与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的患者及医师均表示,[JP3]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具有一定效果和积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① 患者依从性。在康复干预过程中,往往病情较轻,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依从性较高,而病情较重,康复效果不够理想的患者依从性较差。② 器械和中医治疗辅助康复活动。患者希望能结合针灸做康复治疗,还有患者希望能提供康复器械治疗。③ 加强社区康复队伍建设。有社区康复医师提出:“我们的水平比较有限,所以我们除了自身提高以外,后面还要培养康复医师队伍。”

3讨论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手段不断更新,脑卒中患者生存率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的存活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其中一部分存活者更是重残。这些患者需要家庭照顾或长期留院,患者自身不仅痛苦,而且对社会、家庭也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偏瘫者,在现阶段药物治疗尚无根本性突破的情况下,合理求助于康复治疗,对于节省药物治疗的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治疗基于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脑卒中患者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但是,中枢神经系统自然修复的能力有限,要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康复治疗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重返家庭和社会。[FL)]

本研究显示,随着干预的进行,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不同时间之间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从实施情况来看,社区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项目已经建立了患者从三级医疗机构到社区早期康复管理的模式,同时培养了康复医师和康复督导员两支社区脑卒中康复队伍,制定了定期远程会诊方法,初步形成了社区脑卒中早期康复菜单。有研究显示,在脑卒中康复中,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并由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个体化康复训练,是脑卒中患者成功康复的关键\[3\]。本项目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针对在定性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有研究结果提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差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是抑郁和已婚\[4\]。因此,在康复时应该了解患者及其配偶所需要的支持服务。除了加强患者自身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外,还应取得患者家属特别是配偶对康复治疗的支持,提供患者良好的康复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针对患者提出的针灸治疗和辅助机械治疗的需求,还应根据社区医院的医师和设备配置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有条件的社区医院可以由针灸医师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并提供一定的器械辅助康复治疗。除此之外,在加强现有社区康复医师和康复督导员培训的同时,还要不断扩大社区康复医师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机制。

4参考文献

[1]董军立,李康增.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方法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42-143.

[2]林枫.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6):86-87.

[3]吴雪飞,孙桂军.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27-29.

篇6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院两部建设”这一主题,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专科拓展建设、医疗技术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医疗业务快速增长,各项指标明显优化,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__年,业务总收入达1.4亿元。《健康报》和《江西卫生报》分别以“一所从国贫县冉冉升起的金砖医院”和“朝着创建三乙医院铿锵前行”为题作了详细报道。

一、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承载能力

修水地处赣西北崇山峻岭的重重包围之中,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离周边省会城市南昌、武汉、长沙均200多公里,老百姓看病极为不便,快速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承载能力是医院近年发展的主要思路和任务。20__年,医院自筹5000万,国家项目扶持1800万元,建设了12层的综合住院部大楼,有效地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

随着城市建设框架重新布局与发展,老城医院成为交通死角,且拥挤不堪,制约了医院发展。20__年,我院积极策应县委、县政府“完善老城区、提升城南区、决战良塘区”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以“构建一院两部发展框架”的宏观思路为指导,决定在良塘新区建设一座现代化、生态园林式、信息数字化医院作为我院的南院。

南院建设得到省市卫生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政府划拨土地143.5亩,按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设计,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建设,绿化面积近5万平米,分门诊、医技、住院、行政、服务保障等5栋楼房,南院于20__年3月20日开工,12月20日封顶,20__年1月1日竣工,一个原本需要三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的工程,仅仅400多天全面竣工,创造了全国县级医院工程建设速度的奇迹。如今,南院已成为一所集生态化、园林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宾馆式医院,拥有全中央空调病床500张、一流层流净化手术室10间和一流的规模较大的icu室。今年3月,该项目获得九江市“百优”项目的殊荣!

一院两部建设共投入2.5亿元,新建医院病房达8万平方米,形成了“南院大综合,强外科;北院小综合,精专科”的崭新布局,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在原来2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增至10万平方米;病床在原来400张的基础上,增至860张,极大地提升了医院医疗服务的承载能力,为缓解群众看病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效率

一院两部,一套管理班子,如何加强南北两院精细化内涵管理?如何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如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如何争创一流业绩?这都是摆在医院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细化内涵管理的必经之路。20__年,我院被卫生部定为中西部省份首批全国信息化试点单位中唯一的一家县级医院。我院以此为契机,在一院两部建设中投资1500万元,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医疗信息电子化高效、便捷的优势,推动新医改的深入实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医院医疗软件系统已建成的模块包括his、lis、pacs、emr、peis、oa、合理用药、抗生素管理、临床路径、临床知识库、电子认证等系统,并且以智能化弱电系统和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基础,创新性地构建了医疗指挥调度系统、数字病房视频互动服务平台、导医和多媒体系统、医疗示教系统。通过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系统,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省厅、市局领导对我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予了大力支持,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力度,力争建成三无(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四化(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资源社会化)的全数字化医院,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快速推进专科拓展建设,提升医疗业务发展能力

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走专科专病建设发展之路,按市场需求和三级乙等医院标准,大力推进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

自20__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医院在加大人才引进建设的同时,加强科室建设,大刀阔斧对科室进行了规范、调整、扩展,治病形成了专科化。内科在原设有内一科、内二科、感染内科、肿瘤内科等4个内科4个病区的基础上,现调整拓展为普内、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血液透析科、神经内科等9个科室8个病区;外科在原设有普外科、骨伤科2个外科的基础上,拓展和增设了肝胆外科、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儿科拓展为儿一、儿二和新生儿科三个儿科;妇产科扩建为北院产科和南院妇产科,完成了我院内外妇儿临床科室的细化分科,形成了独立专科,自我发展和逐步实现了专科治专病的医疗模式。并组建了icu重症医学科、疼痛科。目前,正着手筹划组建消化内科、康复科等,极大地提升了危、急急救和抢救能力,真正体现了一院两部设备合理配制、人力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

四、快速推进医疗技术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技术能力

我县地处偏僻,为确保实现“大病不出县”,将医疗技术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医院通过接轨国际、国内前沿性、基础性、临床适用性项目,提高自我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项目的水准。医院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地提高了诊疗水平,可开展二级甲等医院各项必备的技术项目和各种危重疾病的监护和抢救,部分医疗技术项目达国家三级乙等医院水平。尤其是骨伤、普外、妇产科、微创、肿瘤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骨科独立开展了多例脊柱椎管内肿瘤切除和双膝双髋四大关节置换手术;外科成功切除99.5厘米的罕见巨大胰头癌,开展了巨块性肝癌、肝破裂手术;妇产科引进并顺利开展了宫颈癌根治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等新技术,妇产

科开展的各类微创手术已经占妇科手术60%比例;泌尿外科结石手术由传统开刀手术70%转变为伙激光微创手术,外科微创技术可开展腹腔镜下结肠肿瘤根治术,肿瘤科已开展肿瘤介入和靶向治疗,形成了较大影响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医疗设备是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提高诊断水平,医院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强化设备更新,每年投入业务收入的15至20%资金购买更新设备。近三年,累计投入设备购置资金达1亿元。

目前,医院拥有64排128层螺旋ct、德国西门子核磁共振、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肿瘤模拟定位机、全自动检验流水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菲利普drcr、数字胃肠镜等一大批高精尖和全面升级的诊疗仪器。其中,64排128层螺旋ct机和磁共振为全省县级医院首家引进,使影像诊断跃上一个新台阶。西门子全自动检验流水线,是我省第一条检验流水线,填补了我省无全自动检验流水线的空白。一院两部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但拓展了检查范围和功能,使检查更加广泛、准确和快捷,而且推进了医院相关学科的开展,增强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使山区群众不必走出重重大山,就能直接受益国内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山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快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队伍素质

人才是兴院之本,强院之基。人才兴、则医院兴;人才强,则医院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新形势下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人才队伍建设和南北两院的顺利运转利害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