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从1989年到2012年,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税金总额和从业人数,分别从1989年的597.1万元、3553人到2012年的19353万元、6797人,税金总额增长31.41倍,从业人数增长0.91倍。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的大幅度提高,而从业人数的稳定发展,说明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也表明企业收入增加并没有带来从业人数同步增加。
关键词 :海南;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收入;利润
本文使用统计数据态势研究方法(DTDA)、方差、标准差和差异百分比等公式。
1、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税金态势
从上表看,从1988年到2013年26年间,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税金总额合计达到49641.6万元,从1988年的1224.7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4677万元,2013年是1988年的11倍,是20世纪90年代税金平均额的20倍,平均每年上交国家税金1909.29万元。具体来看,1988年到2011年期间,税金总量总体上相对比较平稳,只在1995年和2005年相比其他年份有较大提升。2012年和2013年,税金总量呈现突飞猛进之势,2012年达到最高增长点、增长率达到2325.19%。
2、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从业人数态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89年到2012年24年间,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从业人数,基本上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的波动性,保持了正相关的变化,从1989年的3553人增长到2012年的6797人,不同年间有涨有降、呈现W型波动式增长模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的大幅度提高,而从业人数的稳定发展,说明了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3、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收入与从业人数增长率比较态势
从表3可以看出,1990年到2012年13年期间,海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收入增长差异大大高于从业人数增长差异,也就是说,对于收入增长每年之间差异非常显著,而对于就业人数每年之间的差异小得多。收入与就业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这说明,企业收入增加并没有带来从业人数同步增加。
参考文献:
[1] 周子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1949-2009)[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创意产业;电子信息;发展;融合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创意产业与浙江新型制造业的耦合演进发展机制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3B141)
一、创意产业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创意产业这个名词兴起于上个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崇并被应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组与革新。有些学者又将创意产业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工业或创意经济等,相应地,其英文被翻译成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Creative Economy或Creative Industries等。以创意理念为核心,推崇和倡导以先进、独特的思维方式转变传统手工运作,快速有效地提高工作速率。主要被应用于文化领域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20世纪初,电子产品应运而生,产量与种类并不多,其外表多以平凡朴素的传统手工艺形势出现,没有多余的包装,产品的实用性远超于人们对其外表的关注。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渗透到生活领域中,人们尝试将创新的想法与翻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用新奇的思维构建未来生活平台,间接推动科技领域不断进行新的突破,逐渐开始把创意产业带入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去,二者交相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赋予了设计师的存在价值,在固有的产品基础上,重新包装再次塑造,设计者们用创新思维为电子产品提供了更多的人文概念,从各角度各方面上更趋向于符合使用者对其的独特定位,无形中让人们产生了对产品的依赖性和对新进功能的向往、渴求与追逐。能让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产品便是手机。手机由最早期老古董式固定电话经过不断更新换展成现在轻、薄、易携带、智能化、全球通、互联网的代名词,创意将整个世界塞进一个迷你盒子里,供每个人随身携带并实时联系。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的渴望、对新兴事物的无限向往让创意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名词。创意产业在推动全球经济飞速运转时也在无形中推动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向前,为人类文明史迈步前进积蓄着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意产业在我国兴起时间较短,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大力推广文化创意产业,并希冀以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其支柱性产业的战略部署,预示着创意时代的来临,并为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二、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容生产面临的三大变革
同其他领域一样,科技始终是促进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紧跟时代的步伐,短时间内在多个层面迅速扩展,蔓延到生活中各种领域,改变当下生活习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早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新兴环节,其便携性与互动性颠覆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造就了新的消费观。此种环境也促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容生产面临的巨大变革,那就是深入拓展、整合资源,挖掘更多潜在的金矿。
(一)终端形式不断增加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娱乐方式层出不穷,获取信息的媒介由从前的报纸、电视、相对局限性的互联网,发展到风靡今日的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功能精确化设备,科技成品的源源不断使得新媒体终端不再单形式地向受众传播,而是融合多样化终端模式于一个网络载体中。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转被动于主动,脱离了当初单方面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限性,依靠多样化终端自行搜索捕捉可用信息。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促使新媒体在推广时融入更多的人文理念,从受众者使用心理出发,在拓展信息时将固定平台转换为可即时互动性平台,推动媒体影响不断深入。
(二)生产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3G移动互联网的产生,手机上网一夜之间呈爆发式增长,丰富的终端设备为新媒体时代提供了更多新兴时尚元素,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手机、电脑、平板等工具上网创建属于自己的账号发表言论参与热门话题的探讨,在音乐视频网站收藏、下载或上传自己的作品,实现不出门便可零距离沟通。新时代下,每个人都可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信息源,在开放式媒体中彼此交流相互传播,形成新的媒体信息,并在传播中不断扩大信息内容。这对新媒体信息内容生产形成一个良好的刺激,摆脱曾经的单向束缚,用全民互联网这一独特形式推动其推陈出新拓展内容,间接挖掘更多的潜在价值。
(三)互动程度增强
终端设备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交软件和游戏购物等APP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做到犹如在现实生活中沟通自如。在当代,互动性俨然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选择内容填充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媒体在搭建平台时要赋予更多的互动参考,更多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使用和参与媒体信息,让用户在新型环境下自由选择,逐渐渗透并深入影响用户对媒体的使用情况,并随之衍生内容产品的不断扩建,开拓新媒体全方位发展的无限空间。
三、创意思维与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与延伸的产业形势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增长,人们在一次次的金融革命洗礼后,慢慢意识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要依靠创意思维的融合渗透,才能缩小周期,以便在更短时间内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实现产品利益的最大化。制造业作为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水平依然不高,尤其是作为核心环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停留在代加工阶段,主要依靠制造赚取加工利润的模式,自主研发产品和品牌营销意识相对薄弱,无法赋予产品深刻内涵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核心价值。因此,浙江省必须将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挖掘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
(一)浙江创意产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在浙江人多年的努力和培育下,目前浙江创意产业已成规模,并凸显出了一批优势行业,如工业设计、动漫设计、软件等。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浙江经济增长新的引擎。以至于在2015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企业第一季度的收入便达到763.74亿元,相比2014年同期增长9.5个百分点。作为最具亮点的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是浙江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在2014年,杭州市动漫游戏行业收入也达到65.8亿元,相比前一年增长了62%。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浙江支柱产业,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6095亿元,属于制造业大省,但在高端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不能进入制造业强省的行列。但也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弱,只能由产业链低端的产品代加工环节切入赚取利润,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浙江制造而非浙江创造。具体表现为浙江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多而小,营销模式陈旧,行业龙头企业偏少,国际同行业相比缺乏竞争优势。由此导致库存水平偏高,成品存货周转周期达22.2天,引发资金周转困难等局面。
(二)创意产业与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融合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有利位置,背靠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俨然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电子产品竞争如火如荼的今天,浙江省若想实现质的飞跃,需依靠创意产业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以美国市值最大的电子产品公司苹果来说,其独特的创新式战略发展为企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苹果公司成功的战略经验,为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参考。
苹果不惜重金组建了可谓为金牌的研发团队,以此加速其产品的更新换代,资金周转灵活,创新型的商业营销模式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苹果公司在开发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中,将APP应用程式巧妙植入,该策略极大扩展了原产品增值空间,令受众操作更加便捷。在产品销售上采取饥饿营销的战略部署,提高品牌形象和产品附加值,每次新品会都令消费者眼前一亮,刺激购买欲,配合内置系统频繁进行自我升级淘汰旧的电子产品市场,令“苹果”这一品牌成为高端、时尚的代名词,成为年轻人竞相追逐的一款产品,并带动了周边衍生品的发展。苹果公司在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将所有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持,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共赢。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可效仿苹果公司的成功案例,整合产业链各个端口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量服务,树立品牌意识,开拓创新的营销模式,利用优异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竞争环境,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四、创意产业引领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创意产业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密不可分,相互交叉渗透,将带有创意思维的文化产业引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使用价值。在电子产品前期设计研发中,企业可植入浙江省江南水乡独特的历史、饮食、文化于其中建立别具一格的产品内容,开辟新的用户群体。在面对科技实力积蓄雄厚的欧美国家时,企业若想在经济漩涡中拔得头筹分一杯羹,要整合身边可用性资源,浙江中小企业分细多而密集,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和网易,可带动小型企业一起前进,丰富企业分支,将整个产业链融为一体,各个层级乃至整个产业都得以提升,从宏观上推动价值链向前延伸。在产品销售后期,更要为其量身定制品牌营销,树立原创品牌概念,这里可以将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平台结合到一起,把山寨产品请出市场,企业品牌与营销平台捆绑在一起,品牌得以更大推广,销售平台水平层次也有所提高,由从前得高仿产品直接转型为品牌衍生产品供应商,相互合作实现利益双赢。品牌营销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后端环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传统制造业往往将重心置于代加工制造中而忽视这一部分,而品牌营销实则是创意产业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后期派生出具有品牌特色的周边衍生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在发达国家,产品最大赢利点便被置为后期的品牌营销,而在我国却被本末倒置。美国动画明星“米奇”的成功便是巧妙营销的典型案例。每年迪士尼从游乐园、周边玩具、画册、动画电影、及其他衍生品获取着大量价值与收益。可以设想,如果当初华尔特创作出米奇的系列电影后,便转去忙于其他项目,那么现在“米奇”这个形象可能只是动画发展史中某一页中的几张插图,而非动漫形象品牌中的摇钱树。因此,在企业品牌塑造上,应着重发展品牌影响力,创造一百个普通产品远不及一个经典产品深入人心,品牌推动着一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升级。
在企业规模和运营管理中,可着重吸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本质所在,是完成前期研发和后期品牌营销的原动力,电子产品行业佼佼者如苹果公司、索尼、三星、联想等,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搜索拥有创意思维的人才加以聘用,开发企业的更多价值空间。电子行业的发展单纯地依靠科技研发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创意性思维,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使企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若想完成转型升级,需切实改变传统手工业代加工为主的运营模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依靠创意思维和文化产业相结合,赋予电子产品更多的内在文化价值,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创意产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犹如两只各自运转中的齿轮,将二者推进相结合能互相填补缝隙,令其咬合更加紧密转动更快速,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02)
[3]孙永波.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
张芮 (1991-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创意产业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362-01
一、 对全球价值链进行简要概述
对于全球价值链,它没有确切的定义或者是概念。而美国的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是从组织规模、地理分布和参与的主体这三个角度来对全球价值链进行不同的概况。在组织规模的角度,它包括了参与整个产品或者是服务的所有生产性活动;在地理分布的角度,它具有全球性的特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从参与的主体角度来看,它必须有一定的企业、零售商、领导商以及供应商。所以,价值链主要就是对某种商品或者是服务从生产到交货,再到消费,最后到服务的整个过程的描述。
而全球价值链所针对的对象是整个全球化的研究产业,通过对国际上最先进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运用,对一些经营活动的展开和利益的安排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入以及对产业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也出现了不同层次,其中包括对整个生产体系,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电子技术,让电子制造业在工艺流程上进行了升级;而对产品方面,电子制造业进行了不断的研发和改进,提出了一套既科学又利于管理的方案,使得产品的档次和质量都进行了升级;在功能方面,电子信息制造业也从生产和销售方面进行了利润的升级;在价值链条方面,也进行了相关产业的提高和改进。
二、对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近十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2001年到2010年,无论是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数,还是利润总值都大幅度的提升了。但在2011年的数据总结中,利润出现了亏损现象。所以,就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市场上面临到了困难。让电子信息制造业不得不向价值链方面进行优化和发展。
在现代的生活中,用到最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就是移动互联网科技。而它的出现,为现代人的生活增加了色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增多了,人们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需求也就增高了。在结构方面,该行业缺乏对集成电路和信息服务业的使用,使得系统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而对企业的经营方面,缺少专业性的管理,更缺少市场的竞争机会;对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也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和定价,使得像海尔、海信这样的大品牌都没有达到相应的利润值。在合作和沟通方面,也从不和大型的电子信息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也找不到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市场竞争,这就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有了下滑的趋势。
三、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如何向价值链进行高端延伸
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中,要在“十二五”期间达到一个信息产业的新指标,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而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怎样才能超越核心技术的领域,让内外市场都达到全局性的规划形式,提高市场的竞争机会,引导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这些才是我国电子制造业想解决的重点问题。下面将从电子发展资金和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的结构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进行解决现存的问题,从而达到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1、在电子发展和自主创新方面
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中,应该不断地加大电子资金的投入力度,让那些核心的电子技术以及先进的电子设备都能应用到电子信息制造业中,使得该产业中的核心技术达到高度的突破。而在研发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让电子制造业中的自主技术和电子设备的专业性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使得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营业利润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并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度延伸。
2、从产业的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先进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才能使得网络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并能使得智能终端和互联网以及其他的关键电子器件领域都能形成一个辐射面和带动力不断扩大的新增长力点。而对生产力布局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时,也对整个产业的领域效果和合作水平进行了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和其它的大型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能拥有专业性的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机会,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使得产业的结构能有一套既科学又先进的管理体系,让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营业率能不断提高,让一些品牌的知名度都有所提高。
3、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要想引导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就必须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促进,使得地区优势率能向价值链高端进行延伸。通过对管理部门和政府机关在产业进行生产和服务的同时进行合理的沟通和合作,能对资源和市场的规划进行加强,同时也能对产业的转移政策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制定。使得能和其它专业性的电子信息企业合作时,加强自己的专业性知识,使得市场中的竞争机会不断增多,从而让电子信息制造业形成了一个既科学,又能相互合作,能合理分工的产业。让整个企业中的中小型制造商都能达到协调合作,共同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总结
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销售方面得到了高速增长,让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进行了不断的细化和改变,实现了产业工艺和产品的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更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大国。
参考文献:
[1]刘明宇,骆品亮.基于长尾理论的品牌手机集成创新与山寨手机模块创新比较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10):1-9
[2]胡军,陶锋,陈建林.珠三角?OEM?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8):42-49
篇4
一、相关概念分析
信息产业作为独立的经济部门是20世纪后半期新兴发展起来的。信息产业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而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区域产业合作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京津冀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从信息产业的机构上看,北京信息产业的资金来源比较充足,产业内部硬件制造、软件制造与开发及服务结构较为协调,科技实力雄厚为其基础性研发提供了充足的人才配备,自主性高端产品所占比重较高;对天津而言,外资投入占有绝对优势,研发能力中等。工程化技术研发的实力较强,有较强的硬件制造,自主性高端产品比重较低;河北省则处于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部分零部件有一定的实力。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从信息产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与竞争上看,相对于其它经济区域,京津冀都市圈内部信息产业结构的分工要大于竞争,该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滞后,活力与实力不足。
从信息产业的发展梯度上看,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地区存在明显的城市定位梯度、技术梯度、产业梯度和成本梯度。这是各地区形成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格局的内在动力。
三、河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概况
2008年河北省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6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10月,河北省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71.77亿元,同比增长48.87%,增速同比提高4.19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利税70.0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3.79亿元。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人统工业及全国同行业增速。目前河北省信息产业投资超10亿元以上大项目已达到22个。总投资1554.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720亿元。1-10月,全省信息产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68亿元。同比增长130%。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河北省信息产业的主导力量。“十五”以来。河北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构成中,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专用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和通信设备制造占有重要地位,但销售收入及所占比重变化较大,电子元器件所占比重逐渐减低,专用材料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的比重有所提高。
河北省软件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截至2006年,河北省拥有2家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40家企业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其中一级资质1家,二级资质2家,三级资质24家,四级资质13家;通过“双软认定”企业超过200家,产品1000余项。2006年。在统软件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5家。3000万元~1亿元的17家、1000-3000万元的28家。
“十五”期间。河北省电子商务的网络条件有很大改善,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能覆盖全省城乡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据抽样调查。全省已有80%以上的大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70%以上建立了企业网站,35%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了网上订货、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部分大型商品集散中心和批发交易市场建立了网上信息系统。目前,河北省已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经济、产品特色的专业网站,网上信息、网上销售和网上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中国国际五金丝网交易网”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教育受到重视,全省有近50所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
四、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一)现有优势
1 在电子信息专用材料、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部门创新系统。有持续做大和做强的潜力。电子信息专用材料、电子测量仪器是河北省信息产业中比重最高的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占份额也相对较高。单晶硅、液晶材料、彩壳的产量居于全国甚至全球前列,是最有可能持续做大、进而做强的领域。以上行业的相对领先优势,主要得益于在这些行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以产业集群为主要形式的部门创新系统,它以拳头产品为核心,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整合联动形成的产业链为依托。例如,河北省的优势产品单晶硅就是部门创新系统的典范。
2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与生产环节。无论与周边地区还是与信息产业大省广东、江苏相比,河北省劳动力成本都相对较低,加之处于环渤海湾地带,与京津邻接,劳动力在京津冀地区流动便利,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高水平的劳动力供给。这一优势有力支持了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销售利润率。因此,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国内绝大多数省(区、市)相比,河北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较高。2007年的平均利润率为10.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3 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能够创造巨大的本地市场需求。机械、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是河北省的经济主体和优势所在。产业基础和条件较好,规模较大,首钢的搬迁更是为河北的钢铁工业增添了强大的活力。作为传统产业,机械、石化、钢铁行业面临大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的问题。河北省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将为河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应用软件、机电产品、电子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影响较大。
(二)现有劣势
1 投入少,总体规模偏小。河北省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以石化、机械等为主。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有限,规模偏小是河北省信息产业的显著特点,无论在增加值、资产总额,还是销售收入方面。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都远远低于发达省份,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2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河北省电子信息企业存在“小、少、弱”的问题。“小”是指企业规模和影响力小。“少”是指外资企业少,“弱”是指企业的根植性弱。
目前,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2007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进入全国电子百强的企业仅有3家。在吸引外资人驻方面相对落后。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外资企业数量和销售收入分别仅占18%和21.2%。目前,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吸引了一些企业将制造环节转移到河北,但是,大多数企业主要是将河北省作为制造加工基地,而研发环节、市场营销环节的转移相对较少,显示这些企业在河北的根植性较弱。
3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河北省电子信息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偏低,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整体科技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研究开发能力不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程度低。公共技术研发、支撑、转移转化体系发展滞后,产业、人才和创新相互促进的环境还未形成。
4 缺乏高层次人才。面临人才外流威胁。河北尽管拥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但是人才层次不高,缺乏既熟悉技术又精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高级人才。而且,随着全国范围内人才流动日益自由化,京津地区的人均工资水平较河北省更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更大。河北省信息产业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比较严重,对河北省升级产业结构构成很大威胁。
(三)政策建议
1 河北省信息产业的内部调整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信息产业发展规模。一方面,设立政府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这是江苏、山东等省市发展高新技术的成功经验。设立政府基金,可以为高新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保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亦可以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鼓励各种形式的民间资本对信息产业的投人。政府和企业可以积极与民间资本合作,这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2)加强对传统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目前,河北省信息产业中,以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和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业的实力最强。因此,要坚固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加强对传统信息产业的技术改造,同时加强产业内的合作与互补。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提升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从而为信息产业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提供动力。
2 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合作
(1)加强技术合作。技术合作一方面可以使河北省吸收和借鉴京津地区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提升省内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合作与区域内的优势互补,可以提升整个区域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
(2)加强企业间合作。企业间的合作可以促进河北省信息产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化。一方面。河北省信息产业内多是中小企业,缺乏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通过与京津地区企业间合作,学习效应可以促使省内企业发展更趋合理化。另一方面。京津地区外资来源广,通过企业间合作,河北省可以在吸引外资方面与京津地区分一杯羹。最后。通过企业间合作,河北省可以在承接企业转移方面,更多地吸收一些研发环节、市场营销环节的产业转移,从而促进河北省信息产业的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升级。
(3)加强人才合作。河北省虽然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是人才层次不高,加之京津地区工资水平较高,更加促使“孔雀京津飞”的局面。京津地区拥有大批重点院校与众多研究机构,通过与京津地区进行人才交流方面的合作,为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保证。
篇5
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对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进口方持币待购,出口方提前供货,进口增速远远落后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加剧。在这种背景下,未雨绸缪,研究人民币升值既定条件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影响趋势,十分必要。
一、 出口易受冲击,进口受益不显著
从出口角度而言,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小,使得人民币升值容易冲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出口依存度达62.5%,人民币升值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币值升高会降低本来就微薄的利润空间,从而减少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从进口而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全球能源和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将会使得进口对升值的受益不明显。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口主要以零部件为主,目的是满足国内电子整机制造业的组装需要。进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晶体管、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电容器、移动手机、自动贴片机、彩色数据图形显示管、电声器件。
除了移动手机进口是为了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外,其他产品进口都是为了满足电子信息产品整机制造的需要。在目前全球原材料和能源供给短缺、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下,供给者提高售价对国内企业的成本增加,会远远超过由于本币升值带来的进口采购收益。
综合以上分析,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出口受冲击较大,而进口受益条件不明显,结果可能会导致出现顺差缩小或是暂时性逆差局面。
二、对外资企业影响较小,内资企业竞争加剧,就业人数将出现下滑
汇率变动会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2004年三资企业出口占全部出口的85.8%,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就占出口总额的63.1%。外资企业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使其具备较高的汇率风险抵御能力。
相比之下,人民币升值对内资企业的不利影响较难规避。2004年,以内资企业为主统计,完成产业销售利润率仅为4.1%。利润率较低,企业缺乏价格空间,人民币升值将会对出口较大的内资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外部经营条件变化会迫使企业竞争加剧。由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产品竞争一般都属于错位竞争,短期内,东南亚、东欧的替代性产能还无法具备我国的规模条件,因此,企业竞争的主体将集中为国内同行业的内资企业。短期内,内资企业很难实现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因此,降低自身成本、提高单位产出率、扩大规模就成为内资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三、制造基地不会动摇,产业竞争力有可能提升
就电子信息产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尽管会对出口有一定不利影响,但不会动摇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的战略地位。
历史的经验证明,本币升值并非就意味着灭顶之灾。日本在经历广场协议后的连续4次本币升值后,其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并未消亡,东芝、NEC、三菱电子、SONY、富士通等电子巨头一方面将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转移到海外,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核心产品技术创新获取抢先定价优势所产生的垄断利润。目前,日本以家电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企业又以技术领先者的姿态进入市场。退一步来讲,如果本币升值造成贸易逆差,只要这种贸易逆差是由于高效率驱动的高投资所造成的,并且要不失控制,就不但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度过本币升值冲击的条件。第一,产业集群内的集中度高、基础稳固,产业链配套完善,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外移的危险。第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行业已经成长了一批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资源、人才、市场份额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企业依靠自身条件度过汇率风险。
篇6
关键词:IT产品 市场竞争态 发展战略 西部地区 实证研究
现阶段,IT产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自“八五”以来,我国信息产品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近几年来年均增长率高达34.85%,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并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行业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信息产品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将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为背景,以我国西部地区IT产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以波士顿咨询公司法作指导,探讨我国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竞争态,以期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区域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IT产品结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波士顿咨询公司法简介
波士顿咨询公司法(简称波士顿矩阵)是企业进行市场战略开发与定位的有效方法。目前,波士顿咨询公司法已被运用于区域市场发展战略等研究领域。波士顿咨询公司法是根据各战略单位的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将战略单位划分为四种: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战略单位被称作“明星”类(Star-Market),市场机会大;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战略单位被称作“金牛”类(Golden-ox Market),市场趋于成熟饱和的特点;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战略单位被称作“幼童”类(Child-market),是可能待开发的新兴市场;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较低的战略单位被称作“瘦狗”类(Thin-dog market),市场处于不景气状态。波士顿咨询公司法认为,战略单位市场战略应该是:喂食“明星”;对“金牛”挤奶;“杀”狗,将之关闭或出售;对于“幼童”,如果喂入足够的资金,它能否变成“明星”或是变成一条狗,主要取决于该产品所处的产品周期,并认为产品项目一般都是从“幼童”开始,如果经营成功,就会进入“明星”类,然后成为“金牛”类,最后变成“瘦狗”类。
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波士顿矩阵构建
假设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是完全开放的。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一体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已经成为必然。我国西部地区IT产品要素市场已经形成,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IT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描述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动态特征的主要指标有两个,即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本文用λ代表市场增长率,它是测定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发展潜力纵向指标;用θ代表市场占有率,它是测定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竞争实力的横向指标;假定Ωi代表西部地区某区域IT产品市场;设定Xti为Ωi市场第t年的IT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不变价)。通过计算,可得到Ωi市场的市场占有率θi和市场增长率λi,即市场占有率为:
市场占有率θi和市场增长率λi是描述我国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竞争格局最直观、最简明的一对定量指标,它们在二维空间中的组合Ωi(θi,λi),反映了Ωi市场的竞争态势,称为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竞争态(Competition Stat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Market)。
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波士顿矩阵构架(如图1所示),对于临界点(a,b)值的选择,有三种确定方法:其一,平均值法,以市场占有率的平均值确定a,以市场增长率的平均值确定b;其二,坐标散点法,按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在竞争坐标系中的分布确定(a,b);其三,综合法,结合前两种方法。本文采用第一种方法即平均值法确定临界点。根据临界点(a,b),将我国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θi≥a,且λi≥b)、 “金牛”市场(θi≥a,且λib)、“幼童”市场 (θia,且λi≥b)和“瘦狗”市场 (θia,且λib)。
本文将西部地区各12省市自治区作为战略单位,根据中国电子工业年鉴(2002)的IT产业工业增加值(现价),分别计算出各省市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剔除市场增长率为负增长的宁夏、青海和,得到西部地区9省市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增长率(见表1)。
运用平均值法得到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波士顿矩阵的临界点m(a=11.1%,b=65.1%),并根据西部地区9省市IT产品市场占有率与增长率(表1),绘制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波士顿矩阵(见图2)。
根据图2,本文认为: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之中没有“明星”市场,四川和陕西是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之中的“金牛”市场,新疆、内蒙、重庆是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之中的“幼童”市场,云南、贵州、甘肃、广西是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之中的“瘦狗”市场。
西部地区工厂产品市场分析结果
关于没有“明星”市场。中西部地区的信息产业中的军工电子比重大,具有自主研发、自成体系的特点,因此,产业链中加工装配的成份相对较低、总量偏小,无论是总产值、实现销售收入、实现利税总额等达不到全国相应总量的1/10。从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分析,仅四川、陕西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较好,有一定的技术存量优势。虽然,这两个省份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全国的排名比较靠前,但是,这两个省的IT产品市场占有率与增长率,没有达到“明星”市场的“双高”水平。因此,可以认为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之中没有“明星”市场。
关于“金牛”市场。四川、陕西和重庆是我国电子工业宏观布局的重点省份,在军事电子设备、雷达、通信、广播电视、电子测量、电子元件等产品的生产方面积累了相当的技术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军工电子企业由于体制、机制和发展观念等问题,实施“民”大多不成功,即使有成功的案例,比如“长虹”,由于“长虹”进入的是民品低端消费电子市场,生产经营的附加值率低,远没有发挥IT制造业对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四川相比较,基本情况差不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四川和陕西等省市的信息产业比较优势正在弱化,过去形成的电子工业存量优势,正在转化为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劣势,所以,四川和陕西在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中的实际情况,符合“金牛”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基本特征。
关于“幼童”市场。重庆自1997年直辖以来,电子信息产业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2002年,IT产业结束了近十年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IT产品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产品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23.1∶64.8∶12.1,调整为2002年的47∶33.3∶19.7,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明显具有新兴市场的特征。新疆和内蒙古在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信息材料子产业链上,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尽管新疆和内蒙古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基础十分薄弱,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链向前端和后端延伸,在电子信息材料方面,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具有“幼童”市场特有的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增长率高的特征。因此,关于重庆、内蒙古、新疆是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之中的“幼童”市场实证研究结论正确。
关于“瘦狗”市场。云南、贵州、甘肃、广西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体基础比四川、陕西、重庆差,较内蒙古和新疆好。由于他们自身的社会经济基础差,资本市场发育滞后,难以形成对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提供强大支撑,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当地政府为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采取了政府主导的电子工业企业改制与重组,政府的这种作法出发点是好的,可能效果适得其反。因此,云南、贵州、甘肃和广西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具有“瘦狗”市场特有的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增长率低的特征,本文关于云南、贵州、甘肃和广西是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之中的“瘦狗”市场实证研究结论与这四个省市自治区的IT产品市场发展状况基本相符。
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西部各省、市、自治区要解决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小而全”的问题,要有大局观念。建议西部地区应形成以西安、成都、绵阳、重庆作为支撑的“点――轴――网络”IT产品发展格局,以实现我国西部地区IT产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建议对西部地区IT产品的“金牛”市场――陕西、四川“挤奶”。他们应该充分发挥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里的人力与科技存量资源优势,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降低消费类的权重、增大元器件类和投资类的比重,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转型与结构优化,走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之路,以实现陕西省、四川省IT产品的“金牛”市场竞争态的转移,即由“金牛”市场飞跃到“幼童”市场,进而向“明星”市场转移。
对西部地区IT产品的“幼童”市场之中的重庆市“喂奶”,以期实现该“幼童”市场向“明星”市场转移。而对于“幼童”市场――内蒙古、新疆,建议在IT产品链的上游――电子材料方面增加投入,以将它们在电子信息材料方面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产业优势。
建议对西部地区IT产品的“瘦狗”市场――云南、贵州、甘肃和广西 “杀狗”(除军工电子产品)。由于这四个省、自治区IT产品在西部地区IT产品市场中,不存在比较优势,这四个省份应降低或保持在IT产品制造业方面的投入,增大信息产业服务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与系统集成方面的投入,以实现通过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牵引和拉动,推进这些地区的IT产品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寿鹏.建立世界级信息产业基地的战略与政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
篇7
【关键词】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
一、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
1、信息制造业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
近年来,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07年,福建省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总收入超过2612亿元,完成增加值830亿元。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2亿元,增长14.5%,实现销售收入1930亿元,增长11.6%,实现工业增加值370亿元。软件产业完成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220亿元,增长41%。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业的产业集群依然以信息制造为主: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集群产值684.9亿元,占全行业48%;手机产业集群产值105.5亿元,占全行业7.4%;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产值151.3亿元,占全行业10.6%。这三大产业集群生产总值占行业总产值的66%。
2、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趋势显现
福厦沿海五个设区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97%,其中福州、厦门两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85%,福州、厦门两市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的96%。目前已形成了福州、厦门两大信息产业增长极,并开始沿高速公路干线向山区辐射延伸,2007年全省9个设区市增长较快的有三明、南平、龙岩,分别达到45.1%、38%、30.7%;福州、厦门、漳州3个产值超百亿元的设区市增长分别为8.2%、6.3%、3.3%。以福州、厦门为重点的福厦沿海作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其效应与作用日趋凸显,福厦沿海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聚集带。
3、信息产品品牌建设效果显著,竞争力有所提升
品牌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法宝。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有9项产品入选“中国名牌产品”,同时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蒸汽电熨斗,漳州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电磁炉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2007年度“国家免检”产品。厦华电子第三次蝉联中国电子商会评测的年度“中国十佳平板电视”榜首,稳居平板电视市场一线龙头品牌。厦华、夏新、飞毛腿、万利达4个品牌入选首批300家“全国重点保护品牌”名单,福通士达公司与厦门大学化学系等单位合作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光LED灯用YAG荧光粉,整体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著名品牌的标准;宏发电子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工控继电器、家用电器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车载继电器等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和国防工业高尖端技术领域,成为全球继电器行业的重要厂商。这些品牌将享受国家品牌战略规划、品牌价值评估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4、信息产品运用广泛,有效拉动产业增长
目前福建省已有78.5%的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和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和数据收集,开展初步的电子商务活动,提高资金周转率达15%以上。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76.5%的企业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高过3-8倍,全省4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节约能耗达20%以上,35%以上的轻工、化工、建材、制药、冶金、筛煤、林产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平均提高20%以上,同时降低消耗、改善了劳动环境;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促进全省传统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变运营模式,实现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总体发展滞后,总力竞争力不足
福建省90%以上的企业为小企业,目前福建信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不到40亿元,约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0.5%,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产业投入不足、企业研发力量弱,又缺乏新的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的支撑,自主知识产品比例仅占10%左右。目前福建省信息产品制造业虽然总量居全国第八,但是与居前三位的北京、广东、上海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仅是北京的16%、广东的23%,相比差距明显。软件业尽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滞后,低于全国10%左右的平均水平。
2、综合配套能力弱,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强有力的产业集群的支撑
新型元器件发展滞后于整机发展,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依赖国外省外供给,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仪器和材料基本依赖进口。目前虽然拥有戴尔、冠捷、厦华、夏新、联想移动、中华映管、松下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但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除显示器外均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如戴尔计算机的大多数零部件福建省都没有生产,联想移动、夏新的手机配件多从深圳等地采购,福建省产品所需的液晶显示屏大部分靠进口,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产值大、成本高、利润低的不利状况,总体竞争力不足。信息产品制造业虽已初步形成包括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动通信产品等在内的23条产业链,但除CRT显示器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外,其余产品尚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省内配套率低于三分之一。关键元器件发展滞后,核心元器件不能就地配套,产业链关键环节缺乏,削弱了产业凝聚力。
3、资金缺乏,对外资企业的依附性强,自主创新不足
从资本来源上来看,福建省信息产业对外资的依附性强,如福州显示器及计算机外设产业集群的所属企业大部分都是外商投资企业,尤其几个龙头企业更是外商绝对控股。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由于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尤其是缺乏能承担系统分析、高端设计、熟悉国际软件项目运作的项目带头人,以及既熟悉软件技术又懂行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缺乏加之企业技术投入的不足,造成自主创新不足,产品基本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下游环节。
三、加强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1、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提升福建信息产业整体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的职能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的定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也应在全国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和规划框架下,找准福建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按照“建设一带,增强两极,对接融合”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信息产业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强福建承接海峡东岸以及两个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辐射能力,促进沿海与山区的产业对接与融合,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东岸以及两个三角洲信息产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提升福建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有效整合企业价值链,调整企业的选择行为,完善产业集群的支撑体系
整合企业价值链。保留企业自身价值链上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分割、转出将对竞争力影响不大的部分,吸收、合并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部分,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有效整合,使企业转为经营最具相关性的几种产品和业务,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内部的范围经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同时以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为中心,实施相关产品的联合生主。一方面考虑同种产品的规格多样化和同类产品的品种多样化的特点,向左右横向扩展经营范围。另一方面对企业现有产品和业务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对与现有产品和业务纵向具有很强相关性的多元化生产的产品,实施纵向一体化,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
3、拓展融资的渠道,鼓励金融企业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发行债券或增发股票、配股;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买“壳”上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利用证券市场资金规模,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为信誉和市场前景较好的电子信息业提供融资和担保,解决集群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刘志迎、周春花:高技术产业聚集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4).
[3] 王少华、汪佳蕾:浙江省企业集群成长的创新模式[J].中国农村经济,2002(8).
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电子信息产业是上海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具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良好的商务和人文历史环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在所有新创造的价值当中,多数是靠研发设计而取得,制造加工环节的价值和利润很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升级在很大意义上是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价值链上游才是出路。
1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现状
整体来说, 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 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产业增长迅速,对GDP贡献增大。上海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了结构性的调整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扩散作用等从而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升级,这对于整个上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起到了优化作用。
第二,劳动生产率提高,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作为行业升级的一个标志。从1997年以来到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为9%左右。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海工业的第一大行业,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最快的行业。2009年年底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98.2亿元。电子元器件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集成电路产业的工艺水平也不断提升,中芯国际跻身全球芯片代加工三强。
第三,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品结构优化加快,自主创新取得丰厚回报。2010年1月19日,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在沪“上马”,意味着上海国资控股的集成电路企业具备不同技术等级的产品加工能力,可以制造大量国内急需的高端集成电路重要产品,对于上海市乃至我国自主掌握集成电路高端生产工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进出口额增加,外贸依存度大。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上海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大量增加,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说明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日益加深。
随着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增强,电子信息企业已不满足于只做加工配套,逐渐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但是上海本土电子信息企业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各方面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赢利能力弱;研发投入较低,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品牌效应不明显;核心基础产业薄弱;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等,使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相差甚远。
2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升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资源供给、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核心因素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水平上升(产业升级)的最核心因素。
2.1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市场信息传递,为产业部门提供某些科技产品的需求动向,是产业升级的动力因素之一。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信息产品市场广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外这个强大的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出口是反映国外市场需求的一个直接指标。
2.2 资源方面
区域拥有的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各自的投入量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1)自然资源及基础设施
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也是全国重要运输枢纽和国际中转港。自然资源及地理优势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升级。经多年建设,上海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上海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促进信息产业升级。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可以分为一般人力资源、专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家人力资源三个层次。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缺乏技能的一般性劳动力无法在产业升级中发挥作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就业人员逐年增加,人员素质也有所提高,但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看,上海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比重仍然很小,与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平均30%以上的比例比较相差太远。(3)资本方面
资金的投入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促使提高工艺水平和新产品的开发等。从美国实践看,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是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资本投入方面,外资在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固定投资中占不小比例,但是内资越来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规模有下降趋势。吸引外资的目的除弥补资金缺口外,同时会产生知识技术外溢效应。
2.3 技术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升级的基本因素中核心因素是创新,由技术创新引致的产业技术水平上升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最核心影响因素。产业技术水平与该产业生命周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关系,较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对应着较好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也就意味着较高的产业水平。较低级的技术在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后,后一个时期产生的新技术迅速成长,成为产业的核心技术,产业技术水平在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交替中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相应地,产业也向高级化和知识化发展(产业升级),即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最直接推动力。从技术发展看,信息技术的创新性与渗透性,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增长与产业升级。
转贴于
2.4 制度政策
(1)国内政策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影响主要是指与企业和科研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和其他经济制度,如投资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管理与服务政策,专利保护制度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渗透性,且这些外部性常是正外部性,如果发展不好必然给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除了资金的投入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2)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准入,制定苛刻的技术、安全、卫生检疫等标准,使企业被迫从该市场退出或者无法进入该国市场;二是产品竞争力,出口商为满足进口国要求而在设备、人力投入及检测费用等方面增加了成本,从而使产品竞争力下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也具有二重性,它改善了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对技术标准和环保的认识不足,加强其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有利于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和重视质量认证,并且及时调整外贸政策和市场战略。
2.5 贸易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外向性产业,所以贸易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进口对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本市需求量大或者短期难以生产的信息产品或设备,通过引进国外的信息商品来满足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或者客户的信息需求;二是本市由于某些局限在技术或者研发上受阻时,可通过引进技术,改善信息产业部门的技术,进而促进产业发展。出口对电子信息产业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商品或劳务出口;二是技术出口。国际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方式日益增多,对信息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等促进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大,使风险性增加。
2.6 其他因素
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国民经济状况、关联产业的支持、科技发展水平等也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相关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第一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作用具有间接性,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其次,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度发达的工业为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巨大的资金保障,也创造了对信息产业广泛而迫切的需求等。
3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因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上海市政府和企业应该努力协调各因素间关系,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积极鼓励发展有利因素,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3.1 加大资金投入,拓展产业融资渠道
电子信息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资金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政府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的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投资融资体系。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是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上海市应该建立并完善多元投资体系。
3.2 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一般劳动力投入增加难以促使产业升级,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是关键。上海市很多中小型企业规模不能壮大,升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信息人才资源匮乏这一瓶颈上,但限于投入成本,企业自身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政府有必要加大教育投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快,引进成本降低,成为引进海外人才的好时机。要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支持科研单位或企业到国外收购研发机构,为危机后的下一轮发展积蓄力量。
3.3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要提升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要求政府加大研发力度,还应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技术创新方面,上海市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目前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多停留在引进并单纯模仿阶段,从事低附加值业务,技术创新比较薄弱,主要技术都依赖国外,没有掌握主动权,这主要是技术研发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让愿意注册研发的企业获得相应利润,从而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
3.4 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目前上海市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亟待完善。政策手段除具有灵活性等特点外,也具有不稳定性、随意性并伴有政策法规间的不连贯性与不统一性。完善的法律是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上海市应该学习各国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规,使信息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运作,从而实现升级。
参考文献
[1]李燕,曹永峰.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7).
[2]王招娣.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篇9
在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调整、深化的过程。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化浪潮、“新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使得我们认真思考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如何把握信息化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在结合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处理、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升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系列问题涉及的内容都关乎新世纪的国家竞争战略和工业化道路,其中最难把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与信息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发挥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解决工业化中期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借助信息化走出一条超越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意味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与处在后工业社会的国家有根本区别,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阶段性”特征;二是更应注重发挥信息产业对整个工业结构升级的体系性效应。所谓“阶段性”特征就是要从我国的现实基础出发,立足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眼于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使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体现出逐“阶段”升级的轨迹。这就需要对信息产业的当前地位与现实作用做出客观评价,发现主要矛盾,这也是我们制定今后一段时间阶段性目标和政策的基础。
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较长时期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产业规模总量快速扩张,从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出持续性和规模性的特征。近十多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速度增长,从1989年到2001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和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29%、27%、24%和30%;产业的长期高速增长使其规模总量快速增加,通信、电子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89年的1.4%提高到2001年的4.2%。
二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对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和渗透作用逐步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并不仅仅在于该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总量规模,更多的体现在对经济结构升级以及对其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系统效应,这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对这一问题进行测度,并据此评价电子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目前还缺少必需的数据和分析工具(这也是一个国际上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可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其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到2002年上半年,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三大类产品的产值比例为50:30:20,而1989年的相应比例为16:53:31,这一产品结构的重大变化,尤其是投资类产品(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产品为主)占据了一半,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信息产品的应用加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而不是以往依靠电视机等家电产品来维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其二是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实施,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到2001年,先后实施了12000个信息化项目,仅项目投入的资金达到200多亿元。2002年上半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总采购额达到154.9亿元,政府信息化对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是出现了其他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少有的现象,即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我们观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轨迹,不难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在加工组装环节我国表现出了比较强而明显的比较优势,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正在形成向我国一些地区集中的趋势;其二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逐渐明显,不仅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我国的进入和布局,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原创技术的局部突破(如TDCDMA标准)和一些创新型高技术公司的活跃与成长。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制造优势(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和加工组装环节),以及正在逐步提升的面向生产和中低端产品的研发能力,是我国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两大特点,由此形成了我国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产业结构却出现高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独特现象。
上述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进一步巩固、壮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释放。
二、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我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
198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排名世界第五位,1999年,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总量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规模国际地位持续稳步提升,已步入电子信息产品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而且提升的趋势还在持续,很快可以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产品门类相对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彩电、微波炉、视盘机、收录放机、电话机、扬声器、磁性材料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有些产品占有全球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形成比较强的产业配套基础。
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发展的显著变化之一是产业分工方式的改变,即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链纵向分工方式的形成和高度细分化,以及由此推动的新一轮产业的国家间转移,并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此轮产业转移伴随着新的产业分工方式的出现——产业链纵向的高度分工化,即加工、组装、制造等相对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环节由发达国家转移出去,形成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布局其产业链,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与研发、设计、品牌等环节空间分离的格局;其二是一些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低成本发展中国家,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从而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带来了参与新一轮全球分工的机会。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而言,凭借着市场需求巨大、低成本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智力资源等)、相当实力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等综合成本优势,获得了此轮产业转移的有利地位,已初步确立了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制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及其大出大进国际循环的格局初步形成。
如果我们将观察问题的视角放在加工制造优势的形成过程,也可以从中清楚地发现结构升级的明显步伐,产品结构由过去以家电类低端产品为主,调整到基础类、投资类产品的占有合理的比例,尤其在关键元器件——集成电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据粗略预计,“十五”期间,全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的投资可达100亿美元,相当于前30年投资总额的三倍,其中外资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3、产业聚集已经出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
产业的区域聚集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美国的硅谷、英国的苏格兰科技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台北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区、法国的昂蒂布、芬兰的赫尔辛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都是集群式创新的成功典范。产业发展的区域聚集化是出于提高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要素流动、共享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多重目的,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信息产业基地。在这些产业聚集区内,形成了主机企业和多级零部件供应企业分工高度细化的产业分工方式,尤其是形成了能够实现即时供应、交易成本较低的产业配套能力,使得区内企业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这些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使其具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一些产业基地成为了某些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就此意义而言,这些信息产业基地正逐步发展成为影响全球市场的重要的世界生产制造基地。
篇10
关键词:产业经济;电子信息;发展思路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漳州市规模工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愈趋明显。“十五”期间是漳州市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产值从2000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05年102.18亿元,突破百亿大关,成为继福州、厦门之后福建省第三个产值超百亿的地市,是国家9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福厦沿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07年漳州市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65家,实现产值123.4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2.3%,其中灿坤公司实现产值50.27亿,万利达科技公司实现产值40.7亿元。
1.小家电产业链逐渐完善
以灿坤实业有限公司、万利达公司为龙头的小家电行业迅速发展,2007年小家电行业产品产值约占漳州市信息产业产值一半。灿坤公司在小家电领域不断创新,日趋智能化,煎烤器、电熨斗单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行业。同时,对相关产业也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至今已有多家小家电配套企业落户龙池开发区。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确定漳州市龙池开发区、金峰开发区为“智能小家电产业园”。
2.数字视听产品竞争力强
数字视听产品产值约占漳州市信息产业产值35%。特别是万利达,系集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注册的“万利达”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激光视盘机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利利普的小屏液晶电视也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3.数字化仪器仪表初具规模
漳州市现有数字化仪器仪表的生产企业有20多家,如:科能、东方、威华、华仪等公司。目前漳州市已成为仅次于深圳的我国第二大数字万用表的生产、销售基地,数字万用表绝大部分出口国际市场。
4.电子石英钟表产业稳步增长
电子石英钟是漳州市的特色行业之一,是中国电子石英钟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电子石英钟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有15家,如:华艺、恒丽、宏源、吉邦、桑泰等;漳州市钟表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5%,石英钟产量约占全球的15%,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具竞争力。
5.光电产业开始兴起
漳州市光电产业以六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科明、立达信、富顺、锦达、亚明工贸、国绿太阳能等公司为龙头,形成全省较大的光电子产业聚集带之一,主要产品有节能灯、LED显示屏、LED装饰灯、数码音乐景观灯、数码幻彩变色灯、数码万年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还有太阳能与LED结合的产品——太阳能LED灯。随着国家和省里对光伏产业的进一步重视,华安利胜电光源项目的投产,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6.计算机及软件行业规模虽小发展迅速
漳州市现有计算机及软件企业几十家,从事计算机销售、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为社会信息化提供服务。其中漳州顺和达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通用管理系列、行业管理系列、娱乐学、实用工具系列”四大系列20多个产品、商务王软件、必特公司的行政服务中心软件、漳龙公司的“督查业务工作管理”等软件已打开市场,形成批量销售,销往全国各地;“超市管理系统”出口日本和欧洲,开创了漳州市软件产品出口的先河。漳龙公司的“督查业务工作管理”软件获漳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漳州翊峰机械公司从台湾工业研究院引进先进技术,专业生产数控机床,填补了我省规模化生产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的空白。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各种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随着国家的政策调整开始显现
由于国家出口退税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漳州市有不少电子企业取消了较为低端的产品业务,或者将业务外移,从而影响了产业增长。最明显的是灿坤公司,2007年产值下降12.5%,开始出现负增长。
缺少专业的信息产业对外招商品牌及载体。漳州市没有像泉州南安的“光电产业园”、福州及厦门的“软件园”等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也没有专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对外招商品牌,从而使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与邻近地区相比缺少名气及吸引力。
2.制造业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漳州市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水平、规模和实力与福州、厦门和省外其他地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漳州市制造业较有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较少。虽然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但能形成产业规模、竞争力强的不多。漳州市电子企业创新能力欠强,增加值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不多。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研发资金投入较少,产品更新周期较长,市场应变能力较弱,发展的后劲不足。
3.企业贷款融资困难
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及三资企业,起步较迟,原始资金积累不足,企业缺少有效的融资手段,从而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及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计算机及软件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漳州市从事计算机销售、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的企业不少,但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软件企业的总体实力较弱,软件及系统集成与硬件销售额比例失调;软件业与制造业发展还不协调,目前漳州市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只有四家。
5.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由于漳州市经济收入水平比周边地区低的原因,造成人才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高端人才和熟练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这些也是阻碍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
1.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行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会协会作用
政府应通过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会协作为政府助手和中介作用,通过政府扶持、行会协会牵头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平台,以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提供信息服务。让行会协会更好地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府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及时掌握国内外行业动向,了解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做好应对策略和措施;做好行业规范自律和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做强做大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
2.政府加强招商引资,服务项目对接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借助每年各种展会的平台,积极鼓励、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并做好对接工作。如通过每年召开的“4·8漳台恳谈会”、“6·18海峡两岸经贸恳谈会”、“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1·18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等平台,对外展示漳州企业的特色,宣传漳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扩大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力及知名度,积极跟踪服务漳州市电子信息项目,做好项目对接的服务工作,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3.建设仪器仪表检测研发平台
电子仪器仪表行业是漳州市特色产业,特别是数字万用表是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数字万用表生产及销售基地。全市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有数十家,产品类型繁多,但是档次及附加值较低,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产品开发周期较长,缺少专业的高素质检验、检测手段。建议通过行会协会牵头、政府扶持、行业共建方式,积极建立电子仪器仪表检测中心,进一步提高漳州市产品档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4.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及人才储备机制,依托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培训、试验基地,大力培养电子信息产业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为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漳州市高等院校少,电子信息行业专业人才匮乏。为了使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有充足的人才保障,通过技能培训鉴定站的工作,组织引导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为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5.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改善融资方式和担保手段,用好用足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银行与企业的资金供需信息沟通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扩大信用贷款试点,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科技三项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业规模,促进行业集群化。
6.加强对外交流、推进产学研协作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梳理,编录漳州市企业的技术需求手册,并与西北工大、西安交大、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联系渠道。通过做好校企间的牵线搭桥工作,促进漳州市企业与知名高校的产学研协作,推进漳州市经济发展。
7.举行相关培训,讲解有关政策
帮助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政策,抓住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邀请福建省软件协会、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等有关部门,分别到漳州市为电子信息企业讲解“欧盟两指令”、“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双软认证及其优惠政策”等内容,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的相关鼓励政策,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经贸健康发展。
8.实施名牌战略,组建集团公司,增强行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参与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质量、环境体系认证,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对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及注册国际商标或申请国外专利的企业,由同级政府给予奖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联合组建集团公司,做优做强做大,增强行业竞争力,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漳州调查队.漳州统计年鉴2007[R].漳州:漳州市统计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