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

篇1

摘要:本文从近现代的科技发展历史出发,遍观科技发展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并分析科技创新的本质思想。希望从科技的不同角度来看待其促进作用,并指出在我国特殊政治结构下产生的一些实践性问题,尤其是我国当下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经济发展需要新的方向,传统的生产结构已经不能再成为我们的依仗。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非正式关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科技创新,引起了国民的关注。到现在,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中广泛应用,而且被引用的次数特别多,可是在学术界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并没有做出很全面的阐述,所以社会中的各界人士对于科技创新的理念理解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且经常把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混淆,导致社会中对于科技创新也产生了很多误解。所以,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我们应该进行分析,然后给出来科技创新的概念。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近代科技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来源开始,人们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断刷新的,我们纵观整个近代科技发展历史,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定义为: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从这个定义我们看出,社会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之处在于那些创新带来的实际生产价值和社会财富,用客观的市场价值对于进行定量的衡量,也就是说那些即使真的具备很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如果不能被市场选择所认同,那对于我们来说就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只能称其为科学进步成果。所以我们的科技创新是一种多方面对立统一的结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市场价值三者相互依赖,共同形成我们的科技创新概念。一般来说首先是形成科学发现,在新的发现之下我们可以产生新的技术或者发明,但是这些技术和发明要放到市场上经受选择才能成为最终的科技创新,这种概念是在我们传统的技术和市场的关系下演变而来的。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到科技创新驱动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国内外的有识之士的共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爆发亚洲经济危机之后,我国政府对于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关注,并且发现现有增长模式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所以就把转变经济发展方法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同时我们要意识到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从市场和生产力的方向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同时他让我们整个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了,在这一点上我国由于特殊的经济体系导致对此的认知并不够先进。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的以来传统经济结构,固定资产始终占有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比重,这使得我国的经济改革尤为困难,固化的传统经济结构难以打破。这也就迫使我们更要依赖科技的变革力量将我们的传统生产体系颠覆,从根本上对我们的经济基础进行改造,以下而上的再来改变我们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利益阶级。纵然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巨型工程,我们也要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我们的传统经济模式根深蒂固难以打破,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偏离了其本质的反向。但是话题归来,什么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呢?我们用比较通俗的方法来解释就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应当是将蛋糕做大,而不是不断的对原有的蛋糕进行不同的划分。从标准的术语来说就是我们需要增加的并不是依靠传统产业支撑起来的经济总量,但是如果这种总量的增加并没有显现出多样性,没有对整个自我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分配,那么其增加的只是水分极大的数字,甚至会加大贫富差异,增加社会矛盾,并使得越来越臃肿的既得利益阶级阻碍我们的经济发生根本上的进步。

三、推进科技创新的三种力量

科技创新是经济概念,对于科技市场价值实现特别看重,推动科技创新的首要特殊力量就是市场机制。用市场机制推进科技创新本来恰如其分,但是市场也会有弊端,是因为市场机制并非完美无缺,有时候市场也会失灵。市场失灵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准入原则不完善,而且生产要素流动自由,这也成为市场失灵后的深度和广度比新兴经济体要低的原因。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结构上的差别。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原因是因为创新收益的利润不高。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会享有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会有较大的利润。这样虽然是优惠,但因为没有市场竞争和关注市场的需求,就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对于那些民营企业来说,虽然生存压力会推动其进行不断创新,但是因为在行业准入等方面存在限制,所以创新虽然有动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说明,推进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市场的推动,也需要依靠政府和其他力量的介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正是因为市场存在弊端,所以市场需要政府的介入,用看得见的手去办一些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的职能可以使市场的很多弊端得到避免,但是也存在很多低效率的行为。

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首要关键点就是分工明确,相互之间不要对对方造成不必要的阻力,应当是由市场自然优胜劣汰的就要回归市场,应当是要政府进行直接干涉的,政府也要果断的下决定。但是市场不能代替政府,政府也不可能代替市场,对于那些可以充分竞争的领域,政府应该让市场去自我调节,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也能够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对于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去进行干预的时候也要慎重,要采用合理的手段,有效避免市场出现的失灵现象。在市场和政府都不能很好解决的领域,要通过第三种力量去推动科技创新。也就是要让市场进行引导,政府辅助干预,然后用非正式的关系去弥补一些不足,去形成分工明晰、多管齐下、有序共生的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3,(3):42-45

[2]天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快速发展[J].中国科技奖励,2012,(4):31-36

篇2

近年来,湘潭市的专利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民营科技企业有技术无资金,而银行有资金却不敢轻易放贷,影响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打破专利技术融资的瓶颈,湘潭中支专门成立了湘潭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湘潭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指导意见》,推动金融部门与科技管理部门的互利合作,并付诸实施,首开了“知本”变“资本”的先河。

专利权质押贷款是一种无形资产质押,其风险性不可预测,难以掌控。为防范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湘潭中支在整个专利权质押贷款过程中始终把风险防范和控制放在第一位,确保专利权质押贷款万无一失。

一是重视考察借款企业的资信情况及发展前景。贷款前先由中支和专利局对借款企业进行初步审查,然后向贷款银行出具推荐意见。贷款银行在得到推荐意见后,详细调查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诚信记录和偿债能力,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企业。

篇3

摘要:本文研究了新形势、新时期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分析学科管理、科研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以及创新团队等方面管理制度建设,探索了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科研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具体明确的农业科研和学科方向,有现代化高端农业科技装备、实验、试验以及示范设施,拥有一批高、中、低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和较强创新力的专家团队,有科学规范的管理保障体系,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创新引领和农业技术支撑作用的组织。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些省份将部分研究所设为公益二类,均为国家科研机构组成的一部分[1]。当前,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是推动我国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关键。自科技部启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以来,要求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在运行机制等方面必须与国家和时代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中国农业科学院率先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宏伟规划,全国各省农业科学院以及各农业科研院所一起响应,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科技改革。

1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

建设现代科研院所首先必须要有优质的管理,缺乏管理将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要遵循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资源效用最大化,提高科研院所整体运行效率。本文就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作逐一介绍。

1.1学科管理制度

学科管理是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设立三级学科,一级为优先发展的学科,二级为发展前景良好的学科,三级为国家加大扶持的新兴学科。以重大项目立项、实施和学科队伍建设为中心,开展全面、系统的学科建设和管理[2]。

1.2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一是严把项目立项关。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院最高学术委员会针对重大科研项目要充分论证后再予以批准。二是实行项目分类管理。针对科研院所野重项目申报,轻管理实施冶现象进行改革,分类管理不同性质和来源项目。三是加强项目经费管理。项目经费要单独立账,专款专用,严禁经费挪作他用,重大科研项目经费要实行严格监督和审计。四是做好项目结题和验收。严格按照结题验收流程有序开展项目结题验收准备、报告、档案材料和答辩等。组织专家组客观评价和验收项目的完成、创新、先进性以及应用前景等情况,并要求及时完成科技成果申报。

1.3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制度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的基础,通过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一是做好科研平台的整体规划。包括实验室、科研试验基地以及信息平台等建设的内容。二是注重科研平台的日常维护和升级。加大平台维护的资金投入,科研经费用作添置科研仪器设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是规范管理。要规范仪器操作和相关维护制度,保障仪器、设备科学使用、管理和维护。四是建立平台设备资源的共享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

1.4人才队伍以及创新团队管理制度

目前,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最核心的任务是打造一支勇于创新、工作敬业的人才队伍。一是重视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尖子人才。重视引进学术水平先进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重点扶持具有敬业创新精神、高道德水平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要为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平台和施展空间。二是完善岗位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双向选择,岗位设置向科研一线倾斜,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设立固定岗位、流动岗位等多种岗位形式,促进科研、管理、开发等人员良性流动与交流沟通。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收入分配按照技术、知识、管理和技能等贡献大小,实现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在住房、医疗、荣誉等方面为优秀人才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优秀人才提供一个科技创新和攻关的创业平台,以达到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引领突出、解决发展急需的目的,提高科研院所的竞争优势[3-4]。

2结语

篇4

关键词: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河北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编号:HBTFKL20150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4日

一、引言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的重要工作。2015年,京津冀三地充分重视和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北京市发挥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辐射带动津冀两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天津市的工作重心在于对科技小巨人的品牌培育,提升自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河北省把“以科技创新支撑河北绿色崛起”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指导战略,针对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扶持政策,为其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河北省及其各地市出台的支持政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对接京津,协同发展。河北省2015年制定的新发展目标是年内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年内达到2.5万家。河北省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新三板上市工程等四项工程。同时,加强众创平台、与京津共建平台、园区平台等平台建设。多措并举,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增添动力。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达到28,741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413家。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数量远超过2014年全年的增长数量,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了一倍以上。这反映出河北省2015年新出台的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对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一)河北省的支持政策。河北省2015年金融和财政方面的支持政策重点在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为此,《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意见》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主要有:(1)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新设或改造一批科技支行重点为科技企业提供服务;(2)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推动科技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等,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另外,2015年河北省首批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科技支行也挂牌成立。河北省财政厅印发的《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指出,省财政安排大量资金发展股权融资,为通过多种形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补偿等。

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河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为研究开发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在重点发展的区域方面,建设以环首都的白洋淀科技城和保定、唐山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科技服务聚集区。建设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区域,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国家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域试点。

在人才支持政策上,河北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开展“双百双千”人才建设工程,引进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和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科技服务人才队伍。

(二)河北省主要地市的支持政策。石家庄市针对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市金融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的通知》(石政办函[2015]123号)等文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引导社会的融资构成由之前的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间接融资并重转变;提高保险市场的保险水平。另外,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划。

保定市采取资金引导、培育孵化平台等方式,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的建设进程;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市科技局与河北银行签约开展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项贷款业务;《保定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创业孵化区域中由社会力量兴办的信誉良好的部分提出众创空间的认定申请,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

唐山市充分发挥财政的激励作用,利用财政资金和相关政策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鼓励科技人员、吸引市外人才创业,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群体规模;发展股权投资和科技风险投资,奖励企业上市融资;推动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

2015年,河北省继续加大在财政、金融、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相比之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台的各项政策,2015年的政策在支持范围、力度和层次上都更进一步,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做了详细而明确的政策说明,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河北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河北省与京津支持政策对比分析

(一)河北省与北京市对比分析。河北省与北京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市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京津冀一体化中要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辐射带动津冀两地。河北省的科技水平在三地中处于落后的位置,创新能力不强,需要加强与京津高校、院所等机构的合作交流。由于定位不同、环境差异等原因,使二者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战略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不同。由于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把就业的重点放在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的领域。就业过程中北京市逐步引导劳动者到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就业。河北省科技服务、新材料等领域发展较缓慢,目前多是在鼓励人才创业的政策中给予资金支持,在促进就业的工作中没有在科技型企业的相关领域有所侧重。

2、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层次不同。北京市在这方面的定位是要发展能辐射全国和支撑行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同时要发展各类新型的科技服务业态。而河北省在这方面的发展定位以满足自身基本需求为主,发展层次较低,主要通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和创新中心、建设区域性的交易市场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

3、金融服务工作各有侧重。北京市为带动全国的发展,在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试图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探索出更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道路,其政策多是针对所有中小企业发展来出台措施,多围绕中关村来建设国家级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股权众筹中心。河北省在这方面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多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台措施,方法具体明确,设立的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更是为科技型企业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机构。

4、科技文化创新差距较大。北京市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注重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积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骨干文化创意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河北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欠缺,虽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效果不显著。

(二)河北省与天津市对比分析。天津市的发展定位是全国先进制作研发基地、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科技型企业的基础较好。相比于天津市的工作重点是放在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河北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处于初创期,科技小巨人企业占的比重较低。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的目标性差异较大。天津市有针对性地推出实施“小壮大”、“小升高”、并购“双百”等一系列工程,为小巨人企业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再分类并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计划,其把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的措施不断细化,分成很多细小而又具体的组成部分,使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企业有针对性地适用于自己的措施,让其发展过程中走的每一步都更稳、更实。河北省根据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分别实施了苗圃工程、雏鹰工程和科技小巨人工程,虽然分阶段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相比天津市的政策体系,河北省的政策还略显单薄。

2、企业并购进程不同。天津市为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实施并购“双百”工程鼓励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来获得自身发展需要的资源。天津市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同时设立并购基金、组织相关的专题培训活动等为企业并购提供帮助。反观河北省,在利用企业并购这一发展理念上则鲜有相关的政策。

3、对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模式不同。天津市没有忽视企业的个性发展,对于科技小巨人企业中增速不低于20%的高成长性企业,政府会为其逐一确定培训目标,制订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帮扶方案,为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河北省实施的发展科技型企业的普惠措施总体比较到位,但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自身个性的重视度较低。

四、河北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建议

(一)改变就业工作侧重点。现阶段下,直接就业是我国更多劳动者的选择,创业所占的比重仍不高。河北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引导更多的劳动者到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就业,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容易引进高端人才,为其短时间内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技g支持。

(二)重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河北省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科技文化融合的必要性,重视科技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开展合作。营造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促进企业的科技发展。同时,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改造。

(三)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细化政策体系。河北省应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比如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科技小巨人企业实施“小壮大”、“小升高”等系列工程,为不同阶段企业制定不同的人才支持计划。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不断细化,使其更有阶段性和针对性。

篇5

9月6日至9日,第十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在淄博隆重召开。经过与会院士、国内外专家、项目研发人员和淄博市企业界的深入探讨、对接洽谈,本届科技盛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丰硕成果。活动以进一步打造“新材料名都”地域品牌为总体目标,充分展示了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创新人才在此聚集,搭建了全方位科技成果转化、招商引智、科技创新的大平台,加快了淄博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建设步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取得了科技洽谈合作的丰硕成果。9月6日至9日,经过与会院士、国内外专家、项目研发人员和淄博市企业界的深入探讨、对接洽谈,本届科技盛会获得了圆满成功。本届院士淄博科技行、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山东大学产学研合作专场对接洽谈会共征集高新技术项目10000余项,淄博市有1100余家企业、2000余人次参加洽谈,共对接项目2154项,签订技术合作项目617项,其中合同156项,协议275项,意向186项,包括院士项目38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8项,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项目34项,山东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58项,院士、专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2项,涉及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资源与环保、农业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可拉动高新技术项目投资51亿元。签约项目突出淄博产业导向,填补产业链空白并延伸产业链,以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需求为重点,成为对接签约项目的一大新亮点。论坛期间举办的山东大学产学研合作专场对接洽谈会,推进了企业与专家教授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洽谈会上山东大学11位专家教授参加并有关科研成果30余项,涉及新材料、新药及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十几个领域,淄博共有68家企业110余人参加,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8项,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显著增强了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识。论坛举办期间,与各参会院士、专家以及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组织开展了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山东(淄博)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战略指导委员会年会、科学发展主题报告会等众多科技洽谈交流活动,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认识更加全面,思路更加开阔,信心更加充足。特别是在科学发展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干勇副院长以“我国制造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关键材料产业化技术”为主题,以全球化的视野,深入分析了世界制造业的最新趋势,精辟阐述了重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对于进一步明确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在山东(淄博)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战略指导委员会年会上,邀请了山东(淄博)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战略指导委员会成员及部分专家,听取了淄博市“十二五”以来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并对今后一段时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今年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全市火炬工作及表彰奖励大会、海外孵化器建设与国际科技经济发展圆桌会议、淄博先进陶瓷技术(国际)研讨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也必将深层激发全市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动期间,还组织开展了系列交流活动。在共建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座谈会上,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韩恩厚做了相关报告,为加强院企科技合作,不断拓宽成果转化路径做了深度的交流;在淄博高新区共建研究院“合作共赢”高峰论坛上,天津大学山东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淄博先进陶瓷研究院、高新区MEMS研究院、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等有关人员做了相关报告,为全市校企合作开创了新的纪元。

三、进一步提升了“新材料名都”品牌影响力。本届活动共邀请到院士及中外专家35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20名,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专家41名,海外孵化器建设与国际科技经济发展、淄博先进陶瓷技术(国际)研讨会专家37名,北大、清华、复旦、山大等103所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教授233名。同时,淄博市众多部门、单位及企业积极参与,使新材料技术论坛成为了以淄博为主、面向全国、服务全国的科技成果洽谈大平台。诸多高层次人才聚集,为淄博的经济发展、为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献言献策,对淄博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淄博也正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的“热土”。

本届科技盛会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加强了淄博市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淄博市作为“新材料名都”的对外影响,提升了淄博的知名度,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热情,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社会,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来源:山东省科技厅)

篇6

宁波保税区是全国15个保税区之一,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方式,具备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三大主体功能,具有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保税区已建成了以计算机、集成电路、信息家电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特色产业孵化基地,2006年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2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5%,预计到“十一五”末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宁波保税区经过7年多的精心运作,孵化场地面积45809平方米,孵化企业124家,其中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近90家。孵化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8项,已经成为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扶持区内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倡导“服务是第一个创业环境”服务理念,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宁波保税区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宁波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试行办法》、《宁波保税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暂行管理办法》、《宁波保税区鼓励留学人员投资创业若干规定》、《宁波保税区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区域扶持政策。

其中对认定为区级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再奖励20~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对列入市级、国家级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予以50%~100%的配套资助,对以留学人员为主的创业企业给予20万元的创业资金资助,对入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提供每月税后4000元的政府津贴,免费入住设施完备的成套住房,给予落户安家补助10万元的补贴等等。

宁波保税区依托浙江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北仑教学基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硕士宁波教学基地及北京理工大学成果转化基地等高素质人力资源,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孵化出一只只美丽的金凤凰,

路宝科技公司的“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项目在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使用该成果获得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

理工监测公司“基于光声谱的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用于三峡电站和秦山核电站等,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

源禄光电公司的“全息光栅”研发项目,与航天集团508研究所合作成功开发了“图像光谱仪分光系统”;

威瑞泰公司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多相流计量仪器成功打人沙特阿拉伯、伊朗、中海油等国际、国内市场,同时又孵化出威瑞泰默赛公司、艾科理环境监测公司、威瑞泰康恒公司等;

篇7

【关键词】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研究;社会建设发展

前言

在对地铁换乘车站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的研究发展中,将改善施工技术推进社会科技创新发展作为当今地铁换乘车站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此来发挥地铁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交通发展的重大作用。而不断的完善和促进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研究,将是我们国家社会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发展途径。

1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的测试研究

在地铁换乘车站对于深基坑测试的研究,是当今社会交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不仅要求我们不断的完善社会科技创新,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时刻把握当今社会交通发展在地铁建设中的作用,以此来解决地铁换乘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危险问题。

1.1发展地铁换乘车站的重要目的

关于当今社会交通建设在地铁换乘车站发展中的重要目标,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地铁换乘车站基坑支护体现研究发展对于地铁施工建设中的难度问题的重要解决模式,尽力的去维护当今社会建设发展中,对于地铁换乘车站结构安全建设以及在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测试研究的必要性,这一点对未来社会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稳定局面是尤为重要。所以,在针对地铁换乘车站建设工程需要的地质条件以及地铁建设的周边建筑环境都是当下我们在发展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测试研究中的重点,以选取合适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为前提,不断的发展社会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稳步进程,将是我们国家社会交通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是不断的围护和支撑地铁换乘车站对于深基坑体系测试的最终目的和综合要求,以此来促进和完善我们国家在地铁换乘车站中的建设是重要的策略。对于地铁换乘车站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实现现场测试方法在整个地铁换乘车站施工中的运行,以深入探寻深基坑支护体系为前提,创新社会科技将广泛的分析理念充分的运用到地铁换乘车站建设中来,通过不断的完善深基坑支护体系在地铁换乘建设中的作用,来推进我们国家社会科技创新手段的运用,这终将是我们国家社会交通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经济建设繁荣昌盛的表现。所以,在地铁换乘车站中对于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建设,仍然要以水平位移和钢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为主要的切入点,以次来得出地铁换乘车站建设中关于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建设内容,保障地铁换乘车站工程建设施工的有利进行,同时也为社会交通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方向。

1.2改善地铁换乘车站整体研究和导向改善

地铁换乘车站整体的研究方向,是发展社会交通事业改进社会科技创新理念的又一重要途径。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测试内容,以不断的加固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为主要的形式来分析当今社会交通事业建设中关于深基坑的加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关于现今社会交通发展中对于地铁换乘车站中建筑物周身的加固以及不断发展的地铁建设中对于深基坑支护测试如何增加稳定性措施的重要方略,仍然是我们社会科技创新研究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要挑战的目标。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地铁换乘车站发展的内容,以此来妥善的解决我们国家在社会交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以及最为常用的在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现测试研究中的重要方向。对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的研究,我们需要不断的对地表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来了解更多的关于在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所能够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不仅是保证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研究的进程化前提,更是不断的促进和发展我们国家社会交通事业的建设完善。以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研究作为分析建筑发展中是否存在施工建变形问题的重要内涵,是当今社会交通事业发展与地铁换乘车站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地铁换乘车站的建设,我们对土地的深度挖掘的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大,由于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现测试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地铁换乘车站建设的施工技术在形式上也存在着大量的变更,这就是我们国家当今社会交通建设发展最为重要的部分。针对地铁建设中存在的大型地下空间开发难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全面的解决,以此来实现社会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研究

在地铁建设施工中,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研究的重要性,将社会建设的发展不断的运用在国家土地交通发展中,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社会交通发展的情景。因此,对于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测试研究将是在地铁换乘车站发展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发展方向。

2.1深基坑支护体系发展的情景

根据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研究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地铁换乘车站改造工程建设中,对于地铁施工周围的地质以及水质情况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一重要方式不仅只存在于本地铁换乘车站在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研究中的重要位置,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不断对土质及水质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将会对未来社会交通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这是我们在发展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发展中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交通建设改革中的重要目标。所以关于地铁换乘车站建设工程的施工方案,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地铁建设的全局来有目的的发展各个局部换乘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作为当今社会交通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知道对于地铁换乘车站的建设发展,不仅要从地铁的运营模式上反复的模式建设改革方向,以此来发展社会交通建设发展,推进国家社会经济稳步提升的重要方略。更为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地铁发展的趋势,将社会交通发展以更为便捷人们日常生活并不断的实现快节奏运输方式为根本目的。施工时,对于外部环境,与周边单位协调好,使其对施工工艺有所了解、从而对施工单位产生理解,以得到外部环境的支持;对于内部环境,加强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参建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关系融洽;对于施工方自身,理顺总包、专业分包、劳务方之间的关系,各专业、各工种之间做好协调工作,确保项目部的指挥权,做到上令下达。

2.2深基坑支护体系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研究方向的确定,我们不能忽视室内测试对于地铁换乘车站建设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稳定社会交通发展,推进国家社会交通建设的重要保障。结合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社会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社会科技创新手段在地铁建设中的有利发展方向。在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测试研究中,我们不断的对地铁工程施工建设中对土地的深入挖掘,以此来推进我们国家在地铁施工建设中的重要发展方向。要知道,地铁换乘车站建设社整个国家社会交通发展中的重要改进目标,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交通建设的重要途径,如果在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测试中,我们没有发现在土坡体中关于地铁发展的重要环境,就不会大力的发展地铁换乘车站建设,这终将是土质要求对于地铁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关于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测试研究,凡是能够影响地铁整体建设改进的关于土质要求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强化我们国家在社会交通建设发展中的各项科技手段,将影响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测试的重要形式全面的充分体系出来,以此来稳定我们国家社会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前景。

3结束语

篇8

作为老工业基地,张家口工业体系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张家口市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河北省内具有规模大、实力强、装备精、产品门类齐全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其中,工程机械、煤矿机械、采掘机械、汽车专用车、液压件系列产品的发展速度、规模、品种均位居河北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市的分布相对集中,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着装备制造类别不多,占工业比重较低,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近年来,张家口市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的良好机遇,依托发展风电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建设条件,积极推进风电产业发展,加快风电项目建设,实现了风电产业的跨跃式发展。但由于低端风电装备市场趋于饱和,风电企业的拉动力逐渐减小,加之国家限制部分风电装备生产项目建设及行业标准、市场准入等政策的出台,使部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放缓了投资速度。

面对当前张家口市装备制造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一行先后深入到张北县、高新区、宣化区,实地考察了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宣化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骞海鼓风机制造有限公司等风力发电和装备制造企业,详细了解张家口市风电、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在20日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胡文瑞等6位院士专家在考察调研听取有关汇报的基础上,就张家口装备制造及风电产业未来发展、创新环境、技术提升等建言献策,希望张家口要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富集这一优势,加快建设风电示范基地;要积极构建创新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加强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

座谈会上气氛热烈,专家学者和与会领导、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各抒己见,在沟通和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张家口装备制造及风电产业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座谈会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更通过与院士专家的交流体会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未来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篇9

一、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展历程、现状和研究意义

目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主要成型于二战后,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对于科学研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并不直接对大学的科学研究进行资助,而是通过莫里尔法案等间接方式支持高等教育发展。这种情况迫使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大学开始主动寻求来自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以支撑科学研究发展。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二战中军事科技应用对于战争结果的影响所带来的意识和观念转变,国家对于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与日俱增,社会力量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也逐步增多,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各类人才的涌入使大学的实验室研究从传统的单一学科研究模式,转变为综合性、多学科的大科学发展模式,基础实验室规模逐步扩大,具备了形成研究基地性质的国家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具有这些成熟的科研条件和外部环境支持后,一批拥有充足经费、大量专业人才和实验设备的国家实验室开始形成,比较著名的有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芝加哥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NationalLaboratory)、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rincetonPlasmaPhysicsLabora-tory)、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动实验室(theJetPropulsionLaboratory)、斯坦福大学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NationalAcceleratorLaboratory)等。其中比较为人熟知且具有代表性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作为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的最大的科学和能源研究实验室,在能源基础开发应用、创新解决基础知识和技术领域复杂问题、提升洁净大批能源利用率、恢复和保护环境、确保美国技术领先和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实验室现有雇员3800余人,客座研究人员3000人,每年度科研经费超过10亿美元。目前,美国大约有国家实验室720余个,在美国各个领域的科研创新中发挥着卓越的作用。文献表明,美国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与开发(R&D)体系可分为四大系统:联邦政府、企业组织、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营利组织。而美国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的科技骨干力量,承担着全美全部基础研究的18%、应用研究的16%和全部技术开发的13%,研发人员约占全美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的8%。这组数据显示了国家实验室在美国科技创新和进步方面的突出作用,体现了国家实验室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进而形成规模化国家实验室的意义。

二、竞争机制引入对于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现有管理和运行模式

科学管理原理明确了标准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思想,突出了定额分配结合差额绩效、实行内部竞争和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了外部监督和竞争者引入对于事物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在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中,按照分类管理的形式主要分为三大类:GOGO(Government-OwnedandGovernment-Operated);GOCO(Government-OwnedandContractor-Operated);COCO(Contractor-OwnedandContractor-Oper-ated)。在这三种分类中,前两者政府以出资者的身份出现,主要区别在于是由政府直接进行管理,还是由高校、学术界或企业中被政府选中的承包商进行管理,而第三种模式主要资金来源于企业投入,并由企业直接进行管理,政府只资助部分研究经费。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GOGO模式便于保密性科技研究,但涉猎领域相对狭窄,如芝加哥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COCO模式的商业应用针对性更强,对于固定企业或行业发展更加有利,但相对研究资源薄弱,局限性大。相比二者,GOCO模式更有利于资源的灵活配置和应对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需求,如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这种模式对于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发展也有更明显的借鉴作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管理体系特点

在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政府的管理主要呈现三个特点:1.实行严密的目标责任合同制在某一政府职能部门提出该领域科技发展的目标和战略方向后,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目标责任合同签订,确保政府对于国家实验室能够有效行使领导权力和进行宏观调控,保证既定研究目标的实现。2.与绩效直接挂钩的拨款制度和国家实验室与承包商之间的互赢模式在定额配给的基础上,适当的绩效考核对于既定科研目标的实现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既可以保障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诉求能够实现,又能够激发其潜在能力,更加专心地投入科研创新工作中,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荣誉感。这种绩效模式只存在于政府和实验室之间,亦存在于政府和承包商、实验室和承包商之间,通过这种绩效模式的相互反馈作用,能够在实验室和承包商之间形成良性的制约和相互影响机制,通过二者在管理和科学研究创新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3.外部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竞标等方式促使同类型国家实验室开展科研经费竞争,使得国家实验室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科研、创新和基础研究设备的实力,同时,严格的经费管理和使用监督也是确保科研成果实现的有效方式,对于研究项目的立项审核及经费使用审计十分严格,使经费投入全部用于科研本身,保证科研效果。

(三)运行机制特点

在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运行过程中,对其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四种:1.层次、内容明确的分工责任机制首先这一机制确保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这也是衡量其收益和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准,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其次是灵活机动的人事任用机制,它对于不同岗位的人事任用没有过于具体的要求和限制,这使得更多具有某领域或方面能力的人能够在相应的位置进行管理或研究工作,而且可以通过竞争获得认可和提升。2.高度开放、多元化、可共享的科研大平台机制这里的共享重点是指大型先进研究设备的共享,不仅在美国国内的各类科研机构中实现共享,还可以让其他国家使用,提升了科研设备的利用率,特别是部分研究机构的设备,也部分对外共享,这点很值得国内相关管理者思考。3.有效的合作和良性竞争与激励机制通过平台的开放和共享,进一步加深美国国内和国际间某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合作机会,经合作碰撞出的“火花”激发科研和创新灵感;在注重外部竞争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目标完成激励机制,引发实验室或某个研究团队内部的良性竞争,提升科研创新的水平和效率,保证既定目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质量完成。

三、关于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和运行的几点建议

篇10

关键词:机械加工;切削液;绿色机械加工应用技术

低碳经济发展时代,人们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对环境发展问题更加关注。关注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各行业已接受了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制造业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转型提速谋求新发展。试图通过技术更新,以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理想状态。对机械制造业而言,实现绿色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目标。机械制造业实施绿色技术能实现高效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实现零污染,提升机械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实现共赢发展。基于环保理念的机械制造业绿色加工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机械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机械产品和机械加工业的综合效益质量。

1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特点

在过往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粗放式的加工方式对企业环境有较大影响,对资源有极大的浪费,对环境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导向下,机械制造业企业要实现低污染、高效率的绿色发展模式。

1)低污染。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技术而言,机械制造业企业使用绿色加工技术可以优化周边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机械制造业企业所采用的绿色加工技术主要是加工冷却处理冷风和自然冷却方式,避免使用化学试剂,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绿色加工技术的推广,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采用绿色加工技术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无需再对工具进行二次加工打磨,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2)高效率。

与传统技术相比,绿色加工技术对技术进行了革新,淘汰了传统的老旧工艺,采用新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在传统机械加工中,在多道工序使用剂、切削液等化学试剂,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使用绿色加工技术,对于工艺进行了优化,使用绿色加工工艺,有效降低了各种试剂的使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化学试剂的大量排放。

2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

低碳经济时代,人们日益关注环保问题,对机械制造业加工企业而言,要大力推广绿色机械加工技术,主要的工作有:一是优化生产技术,避免各种化学试剂的应用,二是要对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减化不必要的生产流程。

1)高速与超高速干式切削技术。

机械行业对干式切削技术的发展关注程度较高,由于应用干式切削技术无需再对机械部件进行冷却处理,而且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干式切削技术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对干式切削技术不断优化。如在剂的选择中,可选择对环境无害的植物油,植物油的取材丰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绿色机械加工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2)绿色机械加工切削液的研制。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推行中要特别关注使用绿色的加工材料,实现加工过程的安全、环保、无污染,选择切削液是绿色制造的重点。要充分考虑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要,推行绿色机械加工模式,采用绿色的切削液。切削液的选择对于绿色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加工机械行业的精度;二是对切削液的应用加以管理,选择具有、冷却功能的切削液,以减少污染,提高透气性;三加工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切削液供应商,在物料采购时,可采用招标形式,对切削液样品进行加工试行,选择质量最优的切削液供应商,确保绿色机械加工的质量。绿色机械加工中切削液的选择要考虑后续的废液处理问题,要对切削液废液进行无公害处理后再行排放。

3)无污染冷却技术。

在绿色机械加工中,要采用无污染冷却技术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当前新的冷却技术能够对传统的加工技术进行极大的改良,能优化工艺,促进绿色加工技术的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冷却技术的要旨在于对传统技术进行优化,确保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量是最小的,以降低试剂的使用量,避免环境污染。同时优化工艺,少量的剂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提高机械加工产品质量。低污染或无污染冷却技术是一种双赢加工技术,实现了质量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优化模式。

3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一是通过冷风技术可有效地提升绿色加工和制造水平,通过加入微量的试剂,有效地提高了切削工具之间的,使摩擦力减小,增强了切割产品的使用寿命,通过冷却空气,有效减少摩擦模具温度,实现全过程的优化,减少了污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绿色机械加工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机械加工效率和品质。与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绿色加工液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液,具有非常长远的应用前景,并有非常大的经济利益空间。低污染、高效率的绿色加工技术是基于传统的加工技术的优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机械加工行业的改善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绿色加工液不但具有环保、生态、安全等诸多优点,而且对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发展绿色机械加工技术,提升了应用水平。

4结语

绿色加工技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要大力开发和推广绿色加工技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君,丁飞彪,高俊.浅谈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04:258-259.

[2]周亮亮.关于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模块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99.

[3]冯丽.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4,06:43+33.

[4]李佳.谈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14.

[5]于江.浅析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在电机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06:37.

[6]刘文超.浅析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4,0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