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旅游新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文化景区的各类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数字化旅游文化景区建设作为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信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化旅游文化景区建设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旅游文化景区的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安全应急系统等的基础设施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并通过网络化信息共享,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数据库、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它是由景区数字化技术、景区数字化业务模块以及景区数字化的应用服务三个方面组成的。
但是,如今的很多旅游文化景区建设依然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景区之间的等级、信息含量都难以匹配,协同营销很难实现,目前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主要停留在用其作为宣传工具和传播手段。
2、如今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近年来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文化景区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初显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监测。虽然现在很多旅游文化景区已经实行了安全监控系统、门禁票务系统等监测手段。但是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时游人总是很多,常常造成在某个景点内外拥挤不堪,这样往往导致旅游所带来的快乐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不但要实行有效地环境监测,还要进行科学地游客分流。
第二,景区管理自动化。旅游文化景区可以效仿威尼斯旅游智能卡的案例,将高峰时期的客流分流到旅游淡季。游客在出行前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订“智能卡”,在订购的过程中游客就可以了解旅游文化景区的游客数量、游客密度、旅游接待设施情况等,然后再决定出行时间。这样一来不仅方便景区管理也方便游客做出决策。
第三,景区安全防护。旅游文化景区的安全防护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景区特点进行景区安全保护。例如由山、海和石组合而成的旅游文化景区,不仅要对人文景观进行安全防护,还应该增加对湖边、海边和山上的巡逻。
第四,智能交通。很多旅游文化景区目前还是使用人工操作的电瓶车,一旦人流多起来很容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进而降低了旅游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智能交通作为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3、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旅游文化景区环境监测与景区管理一体化。如今大部分的旅游文化景区主要是依靠加强员工的优质服务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力求以细节化的服务为游客创造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游玩氛围。但这并不能满足景区内游人越来越多的现象,而且往往是很多游客都聚在一个景点内,造成交通拥挤,而另一些景点却只有几个人游览。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借鉴“威尼斯旅游智能卡”的案例,将高峰时期的客流分流到旅游淡;可每隔几个小时更新旅游的预定量和入园人数;为了游客观光的舒适度,还应规定每天游客的上限人数。游客在出行前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订智能卡,决定出行时间。此外,游客在申请到“智能卡”后可以得到一系列在南山旅游的优惠,对大多数消费者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旅游文化景区就可以通过对智能卡发行数量来有效控制游客的数量。
第二,加强建设旅游文化景区安全系统。如今旅游文化景区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是以景区的景点为重点保护对象,而对一些游人少涉及但危险的地带却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如湖边、海边和山上。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安全防护。一方面可以减少上山下海的入口并增加电子监控,集中对这些入口进行输入管理,把握这些游客的行踪;另一方面可以在山上和沙滩上等危险处安装电子警报,及时阻止不安全行为。旅游文化景区原有的安全防护系统侧重于防,而应急系统侧重于治,所以要双管齐下防治结合,防治一体,共同构建南山景区的安全系统。
篇2
引言
现阶段,人们已经将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活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理念的革新,各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出现了。这种变化使得我国的旅游产业开始朝着多样化方向进行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方法、意义问题进行分析,使得我国众多的酒店进行全面转型,提高服务的品质,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旅游产业在发展中已经呈现出一些新型的趋势。具体来讲,第一,自驾游越来越多。我们旅游产业中的一些服务不规范使得一些游客选择自驾游的方式出行,具有非常大的自由性,避免了在旅行社类型的旅游方式中受到众多框架和规定的限制。第二,生态旅游。我国有众多的名山、河流、湖泊等,各地也建立起众多的生态旅游景区。因此,各种各样的生态旅游活动在近些年中开始兴起。第三,创意旅游。以某一个创意为重点,领会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式的创意旅游在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强化服务设施
在旅游新趋势下,为了更好提高酒店的效益和价值,众多的酒店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扩大自身服务的水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进行服务设施的强化。具体来讲,第一,众多的酒店需要进行传统旅游方式和现代旅游方式的结合,进行多样化的酒店服务,充分的坚持本地区服务特色,发挥出地方文化的优势。比如:我们以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来讲,它们的酒店管理中开展打造满族特色酒店服务模式,充分的突出满族文化特色。第二,我国众多的酒店需要充分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投入大量的成本、开展更好的服务,充分的对于周边资源有效利用,最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二)服务内容多样化
对于我们的酒店来讲,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开展多样化服务,最终使得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获得提高。具体来讲,第一,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特色服务产品的开拓、充分的对于本地区的文化优势进行整合、发挥出本地区酒店的优势,将众多的信息数据进行共享、大家群策群力、开展高端的服务。比如:我们以东北地区的酒店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它们在进行酒店服务中可以在晚上聘请专业的演员开展二人转的表演活动、使得顾客一边品尝着东北的大碗茶、磕着瓜子、一边欣赏着浓厚的二人转表演,提高酒店服务的品质。第二,酒店需要进行服务的文化。比如:塑造良好的服务理念、展示出绝佳的服务水平,使得酒店的入住客人在享受到绝佳餐饮、住宿方面服务的同时,可以从酒店员工这种文明、周到、细致、温馨、舒适的酒店服务中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最终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实现酒店良好的效益和价值。
(三)注重服务内容联动
酒店需要在创新管理中注重服务内容的联动,使得酒店的综合服务能力获得提高。具体来讲,第一,建立起餐饮、住宿、出行、娱乐等方面一体化的酒店服务体系,为广大的酒店顾客提供更加舒适、快捷、方便的服务。比如:酒店需要与餐饮企业、旅行社、汽车租赁公司、快递公司等进行充分合作、形成酒店服务的联动机制,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全面提高酒店服务的综合性水平。第二,开展全方位管理模式。比如:酒店需要在管理中学习国外酒店管理的经验、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依照现代酒店管理服务理念进行创新,进行立体性的酒店管理服务。
(四)注重服务细节
酒店需要在管理创新中,提供服务中注重服务细节。具体来讲,第一,酒店需要定期对于员工进行管理服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最终使得酒店管理服务的效益获得实现。比如:在日常的服务中注重应用礼貌用语、注重在服务中应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动作、身体形态,需要充分的抓住顾客的心理进行特色的服务内容,帮助顾客解决他们在饮食、住宿、娱乐中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二,需要充分的展示出酒店自身服务的特点、打造特色服务文化内容,提升酒店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扩大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获得良好效益和价值。
三、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意义
旅游新趋势下酒店开展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酒店自身来讲,通过创新性的管理全面提高酒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得酒店入住客人享受到高端、大气、具有民族或者是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使得酒店的效益和价值获得提高。其次,从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讲,酒店开展管理创新有利于特色的旅游方式相配套,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水平,为广大的游客提供绝佳的服务,使得我国的旅游产业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进行发展。最后,从社会的角度来讲,酒店开展管理创新为社会中其它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有利于促进其它产业的创新,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出一份力量。
四、结语
篇3
据杭州借宿始人夏雨清介绍,中国民宿行业在2013年爆发,先从大理、丽江为代表的客栈,发展到以莫干山为典型的民宿。近几年,大量的设计师、媒体人辞职办民宿,为它带来了曝光率,而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涌入、巨头的进场,则让它迅速成长。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短租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7.7亿元,较2015年增长106.1%,预计2017年的交易规模将达到125.2亿元。
在4月16日由开始众筹主办的2017中国民宿榜及行业趋势会上,开始众筹及其民宿团队借宿指出了民宿行业的几大趋势。
其中一大趋势是,众筹成为优质民宿的助推器。由于民宿很难从银行贷款,也很难拿到投资机构的融资,所以民间融资就成为了一个渠道,其中,众筹成为近两年民宿融资的重要方式。
随着近两年民宿的火爆,民宿众筹项目受到追捧。以“千里走单骑”雪山庄园民宿项目为例,其众筹项目上线1分钟认筹金额突破200万元,10分钟突破700万元,在25分钟时完成900万元的众筹目标。
众筹平台不仅为民宿项目筹到资金,在品牌宣传和获客方面也有助益。投资人多为中产阶级,这些人本身就是中高端民宿的目标客户,其在朋友圈中主动宣传和推广参与众筹的民宿项目,对民宿项目来说,是很好的宣传渠道。
另一个趋势是,地产商和行业巨头开始进入。如绿城集团在杭州青山湖打造的桃李春风小镇,在小镇中留出了3300平米的土地打造民宿。而传统酒店也陆续民宿项目。2016年3月,如家启动民宿项目,以合作形式将符合条件的民宿业主纳入旗下品牌云上四季民宿;住友酒店集团则将布丁酒店升级为布丁生活,其中包括布丁民宿。
不过,民宿行业在火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产权问题。近几年,在一些旅游胜地,出现了不少房东为了涨房租恶意毁约的现象,产权问题因此成为行业的关注点。借宿创始人夏雨清认为,定制产权式民宿将成为新趋势。
今年3月,腾冲市云水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开始众筹云水兮・云尚美宿集群项目。这是一款民宿产权定制化产品,该项目用地拥有40年产权,民宿主可以参与选址、设计和施工,告别过去的租约式民宿,解决了产权问题,它同时也引入多个民宿品牌,形成一个民宿生态圈。
而民宿集群形成生态圈,也是一个新趋势。今年年初,千里走单骑与德清县政府、长白山管委会池南区政府、深圳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吧等有关单位签约,宣布千里走单骑文旅产业小镇规划,并宣布进军莫干山、长白山民宿业。
开始众筹创始人徐建军认为,单品爆款民宿目前是主流方式,但是接下来,民宿生态圈和品牌连锁化,才是民宿的方向。
事实上,目前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宿品牌,如花间堂、幸福时光等,已经开始了连锁扩张之路。幸福时光采取的是加盟的形式,他们提供宣传推广、早期建筑设计指导及民宿培训,由加盟者自行装修和聘用人员。
“这是一条非常痛苦的路,也是目前饱受争议的。民宿连锁化经营不就成了酒店了吗?但我觉得,主人虽然是不能复制的,但是主人文化可以复制。”徐建军说。
篇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
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这里依山傍水、古色古香;这里绿树葱茏、鸟鸣虫唱;这里花影斑驳、青竹婆娑;这里重檐翘角、高柱回廊。坐落在西山公园、西湖之畔的“避风港·雍雅山房”,古典浪漫,尊贵优雅,气度不凡,如同一股穿越时空的汉唐遗风,又像一只天外飞来、栖息于此的凤凰。仿古式殿堂设计建筑外观,彰显着典雅、庄重、古朴的汉唐风格,复古园林式的周边布局,与西山、隐山、西湖等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唐时曾经殿宇辉煌、星罗棋布的佛教圣地西山,仿佛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那高僧名士、善男信女、云游于此、络绎不绝的胜景啊,因了这“雍雅山房”,将再也不是她梦里的遗憾。
策划主题
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有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桂林旅游也应顺应潮流,以独具个性特征的旅游物质文化精品创造为基础,以与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相称的桂林精神为导向,建设桂林旅游文化,铸造自身特色。
“雍雅山房”是避风港餐饮集团策划实施的大型园林式餐饮休闲娱乐会所,是专为名流雅客、高端人士打造的一个可以交流、放松、聚会、聊天的聚集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独具高雅文化品质的高档休闲娱乐特色场所是我们的追求。
避风港餐饮集团将以500万左右的投资,为“雍雅山房”的形象打造筑基,公益性完善西山公园的硬件设施,丰富其人文环境,增加桂林市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整体提升桂林市的旅游文化品位,使之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接轨,更好地体现“甲天下”的桂林风貌和旅游品牌价值。
一、湖上造景的规划
玉荷摇曳述说曼妙诗意
水若平镜的西湖中植上玉色荷花,碧叶玉苞零星点缀湖面,与诸峰倩影倒映相映成趣,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馆掩藏在株株桂花树和棕榈树的绿荫中,九曲廊桥轻浮水面,弥漫在空气中的雨雾与飘拂于湖面上的水汽相互交融,置身其间,恍若仙境,直不知是身在红尘,还是在仙苑。一时间,天上人间,欣欣然飘飘然也陶陶然。
古雅画舫营造浪漫氛围
沿湖并排一列八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设计独具匠心、建造工艺精致、乘坐环境极佳的仿古船,造型华丽,意态古雅,宛如昔日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画舫。每当入夜,悬上灯笼,品一杯茗、煮一壶酒,品味汉唐古乐,在那月影碧波中,是何等的幽静雅丽,风流旖旎!
古筝琵琶再现汉唐清音
身着汉唐服饰的古装丽人,于轻纱漫卷的画舫深处,素手闲闲拨弦,高山流水流丽清音,典雅古风盎然成趣,或者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者大珠小珠落玉盘,两岸珠帘暮卷,笙歌飞扬,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汉唐盛景尽在其间,直如重回汉唐!
花灯璀璨点染西湖胜景
曾经的秦淮河畔花灯节那流光溢彩、桨声灯影、歌舞浪漫等繁华盛况,引得历代文人骚客、名士才子缱绻逗留,吟咏不绝:“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各色各式精美花灯,斑斓十色的花灯海洋飘荡在西湖之上、玉荷之中、画舫之旁,是多么璀璨的夜景!
二、建筑装修的设计
1.房外布局
吸收中华古典的园林布局艺术的历史底蕴,利用假山、流水、修竹、蜿蜒石径,立足原有建筑外观,在有限的空间中作局部调整和修饰,使之更符合汉唐风格。竹子造景,在园林中充分溶入竹文化的氛围,体现“四君子”的优雅风格和非凡气质,与西山公园原有的复古园林式建筑体系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也同时展现桂林市旅游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室内装修
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石雕艺术,充分体现古朴、庄重、典雅的汉唐风格:室内木质屋顶、紫檀色屋梁、紫檀木地板、镂空地台设计、草席质感坐垫、木格窗户、草编窗帘……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古画。放置茶具酒具的是古老带铜扣的中式木柜,大厅展示架上是文物收藏爱好者提供的古代瓷器、墙上装饰的是国际知名的中国书画家谢天成的墨宝泼墨写意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内涵无声传达着浓浓的思古幽情。
三、饮食文化的体现
桂林是一个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同民族的生活饮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桂林地方风味菜,纯朴自然、口味浓郁、酸甜兼容,有着浓浓的草根情怀。桂林的本地风味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粤菜风味,家常小炒深受湘菜影响,随着近代游览观光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桂林市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餐饮文化。
雍雅山房立足于高档招牌菜品的同时,也挖掘、整理,开发出数十种桂林特色风味菜式,这些桂林风味菜不仅精致、味美,还有文化上的内涵和形式上的讲究,为弘扬桂林传统饮食文化,体现出桂林饮食的特色。
四、文化艺术的交流
桂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璀璨的文化,璀璨的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桂林日新月异的旅游业。开发利用人文旅游资源,对于提升桂林旅游品牌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雍雅山房将定期举办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邀请蜚声国际的中国书画家谢天成为顾问,吸引书画界菁英聚集于此,举办书画展和交流会,使雍雅山房成为文人墨客采风、创作的艺术园地。
同时,雍雅山房拟聚集众多文物收藏爱好者,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藏品,在雍雅山房的精品展示柜作为陈列品巡回展出,既加深了雍雅山房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成为中外游客眼里的一道风景线。
雍雅山房以浓厚的书香气息,体现自身的品牌价值,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桂林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注重旅游景点的文化建设才能提高游客吸引力,打造景点新品牌。由于雍雅山房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带动,西山公园有望成为骚人墨客的集散地,树立起自己的旅游品牌新形象。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在西山公园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附邀请著名画家简历一份
谢天成
篇5
[关键词] 休闲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双层经营体制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农产品供给由短缺变为过剩,经济增长的模式开始由单纯注重数量的粗放经营模式向质量与效益并重的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三是党和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展开了新的篇章;四是强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统筹城乡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一、 休闲农业的内涵
1.休闲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风光、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与经营,结合乡村文化和农家生活,满足人们旅游、娱乐、休养身心的需要,增进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农业生产的了解的一种现代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休闲农业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新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现代农业转化。休闲农业的主要特点有:(1)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2)以农业生态资源为条件;(3)以农业高新科技为手段;(4)以邻近都市为依托;(5)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的。
2.休闲农业的类型与功能
按照所利用的资源划分,休闲农业的类型可分为:(1)农产品直接利用型:利用当地栽培的草莓、樱桃、枇杷、苹果、桔子、葡萄等水果或蔬菜规划为观光休闲农园。(2)畜产品利用型:以饲养家禽家畜及开发新品种的可爱动物如“迷你小猪”等为主。(3)林产品利用型:利用森林公园、野营农业园等开展采蘑菇、露营等趣味活动。(4)水产利用型:以水上活动为主,如垂钓、赛龙舟、潜海体验等。(5)农作过程利用型:让市民亲身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如插秧割稻等,这类活动可能对“老三届”知青、银发老人等有特别的吸引力。(6)文化资源利用型:以传统乡村文化为主,如民间艺术展览馆、民俗文化馆等。(7)农村资源利用型:提供农村民宅给游客住宿,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农村生活。
休闲农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2)生态环保功能:为了吸引游客,休闲农业区主动改善环境,维护自然生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做好资源保护工作。(3)社会功能:增加城乡居民的接触、交流与互动,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休闲农业使久居都市的人们有机会认识农业,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体验田园生活,提供独具特色的休闲场所,解除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压力,达到休养身心的效果,尤其对老龄化社会中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提供了怀旧和回归自然,延年益寿的场所。此外,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使农村特有的民俗文化、产业文化等得以传承。在日本,为了培养青少年坚韧、朴实、有正义感的健康人格,很多市民把子女送到农村就读中小学,或者在寒暑假把子女送到农村亲戚家寄宿,并让他们参与农场生产活动。
二、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发展休闲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可用于休闲的时间也比过去大大增加:不仅有平时的双休日,还有春节、“五一”、“十一”等“三大”黄金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生活大大丰富的基础上,必然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反璞归真,回归大自然,聆听天籁之音,领略乡村风情成为新的时尚,旅游消费也逐步从传统的景观旅游发展到以休闲农业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上来。尤其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在休闲农业园区内,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山珍野味,瓜果蔬菜,还能进行花卉观赏、鲜果采摘、狩猎、垂钓、烧烤等活动,使各种农产品就地消费,既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发展休闲农业顺应世界农业的新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从内心里崇尚简朴生活,休闲需求也迅速扩大。在这种背景下,旅游业与农业的交叉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一方面拓展了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开辟出新的旅游领域。由于休闲农业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境、文化传承和康乐保健等多种功能,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年来,休闲农业在我国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三、 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1.正确引导,促进发展
市场需求是休闲农业产生的源泉,也是休闲农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所在。应当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重点示范,切忌不顾实际情况,一窝蜂地盲目上马。必须制定合理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建立休闲农业的土地使用、设施及建设的许可批准制,对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进行检查。
2.借鉴经验,巧妙设计
加强对国际休闲农业发展先进经验的研究,努力做到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注意休闲农业中单项适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提升其科技含量:如农田管理、节水滴灌、环境监测、农业装备信息化等实用技术,以及精细测土配方施肥、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等。在通盘规划中注意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常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时令的品种,在游人集中的地区,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注意休闲农业建设规模和区域布局,避免市场范围过于狭窄,客源不足,造成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形。
3.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沼气等,不能破坏和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结合农村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既要尊重当地文化
习俗,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又要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为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休闲农业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业,必须利用其特有的乡土文化、风土民情和乡村生活方式去发展,因而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方面要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要有历史人文资源的积淀。例如,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由于其独特的魅力而深受游人的青睐。还有重庆垫江有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现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因此要注意提炼休闲农业的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乡土文化内涵。
篇6
【关键词】西九华山;旅游开发
西九华山位于河南省东南隅的固始县东南境,属大别山脉中段,为国家AAAA级景区,观赏面积80余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茶、竹、禅、山、水、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并有多处原始森林。整个景区以万亩茶园、竹海、森林、湖泊和峡谷瀑布群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豫南民俗为基调,形成茶、竹、禅三位一体,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景观特色。逐渐形成为“山水交融,动静结合”的豫东南地区最大的旅游胜地。
宗教旅游资源以妙高寺为核心。妙高禅寺始建于隋,历史上曾称之为大佛寺、华岩寺、地藏寺,为地藏王菩萨王卓锡到安徽九华山之前,在中央地区的第一道场。明末清初,著名高僧释竺启和尚重修妙高寺,使妙高寺成为鄂豫皖交界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坐落在西九华山半山腰,占地面积80余亩,四周翠竹环绕,云雾成烟,1995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一个峡谷景区,全长约三公里,留梦河贯穿峡谷始终。景区内有六处较大的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峡谷中植物品种丰富,春天时多种鲜生兰花在谷中悄悄开放,空谷幽兰,清香雅致;山岩上一树树映山红迎风怒放,如朵朵白云飘浮在谷中。盛夏时节谷中浓荫蔽日,清凉舒爽,气温比谷外平均低2―3摄氏度,是难得的避暑胜地。秋天山谷中红枫、黄栌等暖色与茶树、冷杉、竹林等冷暖色相互映衬,在静静的深潭中倒映出一幅幅层次分明的七彩画面。冬天谷中银装素裹,形成独特的冰瀑景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茶文化景区以万亩茶园为背景,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为载体,以妙高寺佛茶场、茶艺长廊、茶竹文化苑为体验场所,向游客展现悠久的豫南茶文化。西九华山的竹海是豫南地区的一大景观,也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天然竹海氧吧,随处可见的一片片竹林,掩映着西九华山的农舍、水田,勾画出一幅幅人间绝美的田园画卷。竹海观光区,在九华山景区,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婷婷而舞。九华山的竹子品种多、面积大,有毛竹、桂竹、圆竹、楠竹等20多个品种。上万亩竹园,从山脚、山腰到山顶,到处都是竹子,高低参差、随意点染。站在竹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小鸟的歌唱,山风吹起,竹海翻着翠浪,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茶竹文化民俗村占地100多亩,以豫南民俗文化为主调,全景展现豫南地区民俗文化,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到众多的豫南民俗文化,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农耕、粗粮加工、茶叶加工、磨豆腐、榨油、酿酒、织布、造纸、制陶、竹柳编制、打铁、制香酱菜等民间手工艺生产过程。旅游接待区,是由会议中心、农家院、竹韵山庄别墅及停车场、餐饮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组成,为游客全方位提供吃、住、行、乐、购等方面旅游服务;景区免费提供旅游车搭载着游客,穿梭于80平方公里的观赏景区范围之内。在白鹭湖温泉度假区,阳光沙滩、竹排、快艇、游船、摩托艇、索道速降、热气球、碰碰车、高尔夫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一应俱全,实为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长江河漂流景点,悠闲时泛一叶轻舟,览两岸青山翠影,在无惊无险中领略大自然的温柔与优雅,陶冶心灵;勇敢者,操浆弄舟,中流击水,作怒涛搏击,虽有惊而无险,可以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雄浑壮阔,锻炼体魄;探险者,穿山破浪,飘于险境,忽现于浪尖,忽没于水中,只为征服自然。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对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市场环境、投资风险、宏观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劳动力是中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符合旅游目的地实际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最优方案。西九华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今天,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西九华山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以便使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其最终目的则是发展旅游业,在借以吸引旅游者来访并满足其需要的同时,推动旅游接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内旅游而言,则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了使这些目的得以最佳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突出独特性原则
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其价值在于与周边及其它地方的于众不同的独特性,是其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有意识地保存和增强旅游资源本身原有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原始风貌,在进行开发和建设时,开发者应该以市场的价值观念来看待开放后的吸引力问题,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加以决定。西九华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开发时更应当保持其原有特色,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就严格遵循着此原则。作为一个峡谷景点,留梦河贯穿整个景点,植物品种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独特性,确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长江河漂流景点,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发探险游的一个特例,满足探险爱好者的需求。要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在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中,为突出旅游资源应强调地方化、民族化,在环境外观上要让游客感到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点,保持当地传统特色,也有利于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茶竹文化民俗村以反映豫南民俗文化为特色,有助于游客体验豫南民俗文化、体验异乡风情,旅游接待设施的内部环境和设施要以符合游客的生活习惯为目标。
第二、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许多旅游都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如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认真做好保护工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要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开发规划,尽量保持和维护其原貌,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以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通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强调保护自然的文化珍品对人类存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也相继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法措施法规。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处罚。留梦河谷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保持自然景观的原貌,峡谷、溪流、瀑布、植被等自然资源为主要特色,与历史传说融合在一起,构成整个景点的资源主体,成为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
第三、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直接决定性因素。因此,旅游产旅游市场的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要特别重视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根据市场结构和旅游者偏好开发出旅游市场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以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为基础的,但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出发点。一方面要与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求舒适、求品质、求体验、求新奇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与细分市场的需求相适应,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在西九华山景区,开发出茶文化景区、竹文化景区、民俗体验区、山水游览区、以及旅游服务区。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呈现休闲度假旅游盛行、散客游时代来临、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兴起、自驾车旅游增多、互联网成为主要信息渠道、新兴产品层出不穷、奢侈型旅游产品盛行等新趋势。针对我国旅游市场出现的新趋势,结合西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白鹭湖温泉度假区,开发出阳光沙滩、竹排、游船、快艇、摩托艇、热气球、高尔夫球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等旅游产品,以适应休闲度假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的需要。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为原则。强调代际公平分配,达到当代及未来人类的需要都有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强调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保护,等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在发展旅游业时要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西九华山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在旅游旺季时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景区的整洁卫生,除景区工作人员定时清理垃圾、杂物外,要加强对游客进行卫生教育,提倡文明旅游。景区内峡谷众多、水深坡陡,要切实保障游客安全,重视景区安全管理,在景区内多设置安全提示标语,同时加强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整个西九华山景区由众多景点组成,要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手段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加快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加强宣传促销,整合科研、教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商品联合开发体系、旅游人才队伍联合培养。在加快发展西九华山景区旅游发作时,加强 对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前,西九华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将成为豫东南最大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篇7
从世界范围和我国的情况来看,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旅游发展实际紧密联系的,而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科技的进步。
1.世界旅游发展与规划
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战争创伤的医治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开始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
与此相对应,在旅游业发展最快的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开始出现旅游规划。最早的旅游规划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的法国、英国和爱尔兰。70年代开始,旅游规划呈现从西方发达国家扩散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分散化趋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wto或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规划研究机构的协助下,通过自身努力也完成了不少的旅游规划。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旅游规划经历了约50年左右的发展过程,现已基本形成了以wto(世界旅游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包括少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旅游规划结构体系。
2.中国旅游发展与规划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晚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业以世界其它国家少有的速度发展,现已成为推动世界旅游发展的极富活力的重要力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国内旅游规划的实践与研究也是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我国学术界开始对旅游发展与规划进行尝试性研究。以郭来喜教授为代表的地理学家在改革开放伊始,率先在国内进行旅游规划问题的探讨。以其为主撰写的《旅游地理文集》,开启了我国旅游地理研究和指导规划实践的先河。北京大学的陈传康教授,从大量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实践出发,从多学科交叉综合的视角,探索着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构建。经过20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以及大量的旅游规划的实践,一方面,催生了大量的旅游规划编制任务;另一方面,对旅游规划的技术体系、性质特点和理论方法在学术层面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二、我国旅游规划的近今趋势1.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脉络
综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年左右的旅游规划历程,其发展的脉络呈现两大特点。
(1)理论借鉴与规划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与创新
有学者认为,我国研究界对区域旅游规划的特点、性质和一般规范的探讨是在总结、积累已经实践的区域旅游规划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分析、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架构、旅游规划中的景观与环境、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体系等。其实,这只是理论构建的一部分。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构建从一开始就相当多地引进、借鉴以世界旅游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和介绍的主要旅游规划理论和方法有:巴特勒(r.w.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科特勒(philipkotler)的市场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等;b.马列士的swot分析(强势—弱势—机会—威胁分析方法)等。在旅游规划的类型与层次结构上,也较多地借鉴与引入了国外的一些成果。如wto将旅游规划层次分成:国际、国家、区域(省级或州级)、地方和社区级、景点规划、建筑与景点设计。克莱尔·甘将旅游规划的空间尺度划分为:区域尺度(国家级、省级或州级)、目的地尺度、景点尺度三级,道格拉斯和wto: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对这些“洋”理论,我国规划学者并没有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分析与创新,强调“洋为中用”。
(2)旅游规划编制专业主力以地理、城规、旅游管理部门为主
近年来,旅游规划的编制队伍虽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但专业主力仍以地理、城规和旅游管理部门为主。
地理学领域在规划实践中侧重于区域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策划,总体上而言可以称之为“软规划派”。较之其它学科,地理学者们在完成大量开发规划的基础上,做了包括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旅游规划理论框架、旅游形象、旅游区划等多领域的研究,成为旅游规划主力中的主力。
风景园林、建筑和城规等专业的规划人员,在旅游规划实践上扮演着与地理领域各有侧重但并行发展的角色,承担了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为主的旅游规划编制任务。
此外,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也承担了相当多的地方旅游规划编制任务,包括当地的旅游行业发展规划、战略与年度计划。这类规划的最大特点是体现政府规划意图,以政府的任期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出发点,以产业规划为鲜明特色,突出旅游的产业地位、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作用、旅游六要素的配套、旅游项目
招商与投资、旅游政策环境等。
2.我国旅游规划的近今趋势
我国旅游规划编制发展明显变化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1992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之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0%%以上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催生出大量的旅游规划编制任务,在大量旅游规划实践的基础上,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将1992年以来的旅游规划变化称之为近今趋势。这个时期旅游规划呈现出以下特点:
(1)规划编制队伍的专业融合趋势
多学科融合的趋势。以地理、城规为主,经济、文化、历史、土地利用、资源、环境、投融资、市场等各类专业人员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来,形成多科学相互融合、共同编制旅游规划的局面。从规划实践来看,近年来非常时兴的区域旅游规划招标中对多学科综合的专家队伍的要求,便是这种趋势的最直接反映。
国内外结合的趋势。我国对旅游规划实践及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使得旅游规划中引进国外旅游规划队伍成为必然。但由于西方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在对实地情况了解、当地文化挖掘和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故此,国内外专家相结合成为旅游规划编制队伍组成的新趋势。如《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新近由西班牙出资的《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2)规划实践与理论总结并重的趋势
在大量规划实践的基础上,以地理学为主的多学科对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也十分活跃,在发表大量期刊论文的同时,理论专著也日益增多。这些专著包括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区规划等不同地域层次的规划专著,还包括城市旅游、度假区、风景区等不同类型的规划专著。
(3)观念、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趋势
近今的旅游规划更加重视观念、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如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规划及其旅游规划实施的支撑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规划更加强调对历史地段和文化传统的保护;更加强调跟踪旅游市场需求趋势,突出市场营销等内容;3s技术、旅游地发展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等新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三、中国旅游规划的类型、特点与内容
1.旅游规划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空间尺度,旅游规划的规划类型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区域旅游规划,按照旅游目的又分为产业规划、目的地规划、产品规划、项目规划、用地规划、战略规划、营销规划、旅游投资规划、综合性规划九个种类。二是旅游区总体规划,按照旅游区性质又分为综合性旅游区、旅游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风景旅游(名胜)区、生态旅游区、文化旅游区、城市旅游区、休闲旅游区、(国家、森林、主题)公园、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镇)规划等类型。三是旅游项目用地(景点)的详细规划(设计),按照规划深度又分为适宜开发建设地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地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类型。此外,还有概念规划等其他规划类型。
2、旅游规划的特征
现时期的旅游规划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其一,旅游规划是非法定规划。旅游规划不属于我国现有的法定规划编制体系,从规划类型上属于非法定规划,因此在操作和实施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非正常的行为。加强旅游规划和其他法定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是加强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真正发挥旅游规划的实际作用的有效途径。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旅游规划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规划。这一特征要求旅游规划改变过去资源导向型的规划设计理念,深入研究市场的需求特征和发展趋势,策划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其三,旅游规划是一个旅游发展策划和物质空间规划紧密结合的规划。旅游规划除了控制、引导旅游区(点)的管理部门或旅游企业的行为规范外,重点还要策划创意与开发建设具有高(核心)价值和市场美誉度的旅游产品。所以,旅游规划不仅要落实到物质空间,还要有很好的策划创意,二者就像计算机的软硬件一样不可或缺。最后,旅游规划是一个需要衔接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各种矛盾的规划。在中国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发挥旅游规划对相关主体间的协调、沟通、服务作用,是旅游规划不可回避的职责。
3.不同类型旅游规划的规划要点
迄今为止,我国的旅游规划仍是一个“没有规矩的规划”,主要表现在旅游规划名称与性质杂乱、旅游规划编制内容与评审验收的不规范等方面。如何树立旅游规划的“规矩”与“标准”,提高旅游规划编制、审批的科学性,成为当今旅游规划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故此,作者试提出不同类型旅游规划的规划要点,权作抛砖引玉,与规划同仁商榷。
(1)综合性区域旅游规划
综合性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目的主要是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出明晰的思路,为申请政府旅游专项资金和招商引资提供规划支撑,为下一层次的旅游规划提供依据。从规划性质分析,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偏重于战略规划的总体规划,规划内容以发展战略、旅游策划为重点,辅之以物质空间规划。规划重点内容包括:旅游发展的区域地位和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旅游发展的条件与主要问题,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旅游发展性质定位与规模预期,旅游形象塑造、产品开发、项目策划,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与布局,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等。
(2)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目的是为了“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区内社会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从规划性质分析,旅游区总体规划是以旅游创意策划和产品开发为特色,以旅游区用地布局和配套旅游功能优化为依托的总体规划,属于旅游开发策划与物质空间落实并重的旅游规划。规划重点内容包括:旅游区类型特点;主管部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条例与规范的要求;旅游区资源环境特点及其开发建设条件;旅游区开发建设主要问题与发展目标;旅游区旅游发展创意策划;旅游区功能配置与用地布局;旅游区开发模式与规划实施对策。
(3)旅游区建设地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建设地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目的是对近期建设或开发地区的各类用地进行划分,提出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为土地综合开发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规划一般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旅游区来说,一些旅游区没有总规或分区规划,可用概念规划或结构性规划来代替。它与城市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最大不同点在于,前者的控制重点为用地功能和景观环境,而后者的控制重点在于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
旅游区建设地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建设地域重点发展地区;重点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内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建筑面宽、环境景观等要求;确定详细规划地段内道路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工程设施用地界线。规划控制指标包括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面积、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后退、出入口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配套停车车位等)和指导性指标(包括建筑形式、色彩、公共绿地面积、环境景观等)。
篇8
关键词:北戴河新区;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1 北戴河新休闲度假产品选择的依据
1.1 能够充分利用北戴河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
北戴河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区域森林、河流和湿地、沙丘和海滩以及海洋。这些生态系统构成了大量的连续开放空间,风景优美而适宜户外休闲体验。要紧紧围绕这些旅游资源,开发和设计旅游项目。同时要切实保护新区内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不被破坏[1-2]。旅游产品的选择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强化保护,在充分研究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旅游项目的内容和数量,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统一。
1.2 能够完美体现北戴河新区的功能定位
一是旅游产品的含金量,走精品化道路,不停留在旅游产品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开发如高尔夫球,游艇俱乐部,会展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提升北戴河新区的旅游品质和国际知名度;二是注重旅游产品之间,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与渗透,互为依靠,形成有力的产品支撑体系[3-4]。
1.3 能够积极迎合国际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
北戴河新区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能够积极迎合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满足大多数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积极探寻和总结国际休闲旅游的最新趋势及运营模式,结合北戴河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功能定位等方面充分挖掘能够符合休闲旅游趋势的契合点和创新点。
1.4 能够有效提升对目标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新区的休闲旅游产品必须要能够对目标客源市场产生强大吸引力。如针对内陆高端客源市场,开发海滨高尔夫、豪华海上游轮,自驾车游,养生保健、游艇俱乐部等特色旅游产品。针对沿海城市或国外游客,要打造精品路线和旅游产品,利用独特的节庆旅游产品和旅游地产等项目来吸引游客,同时在服务质量,基础设施配套等旅游产品要素方面做足文章,加强北戴河旅游吸引力的持续性[5]。
2 北戴河新区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2.1 确立三大主导旅游产品系列
2.1.1 生态旅游产品
本旅游产品系列包括:①以北戴河新区的海岸沿线为基础的海洋生态旅游产品;②以南戴河黄金海岸林场为基础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③以七里海、滦河口、滨河、滩涂湿地为基础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④以北戴河新区特有的海洋大漠资源为基础的沙漠生态旅游产品。
2.1.2 休闲旅游产品
本产品系列包括:①以北戴河海洋景观、海洋资源为核心的海滨休闲旅游;②以温泉、滑雪、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康体娱乐休闲旅游;③以大型购物中心,精品步行街,特色美食街为依托的城市休闲旅游,集购物、美食、消费、娱乐为一体,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2.1.3 会展旅游产品
本产品系列包括:①以参与性为主的节庆旅游产品,如南戴河荷花艺术节,北戴河国际海洋狂欢节等;②以展会、贸易为主的展览旅游产品,如昌黎国际葡萄酒节,海洋产品交易会等;③以交流、洽谈为主的商务会议产品,如商务年会、学术研讨会、公司培训拓展等。
2.2 打造旅游新品牌
2.2.1 葡萄岛。这是北戴河新区花重金打造的海上人工岛,主题突出,造型别致。拥有五星级酒店和游艇俱乐部,葡萄岛必将成为新区的标志性建筑,极大的提升北戴河新区的知名度。
2.2.2 圣蓝皇家海洋公园。以游船项目和综合旅游项目为核心的大型海洋主题公园,通过最新科技的运用,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洋公园。
2.2.3 七里海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七里海湖湿地风光为主要依托的大型休闲旅游度假区,是七里海组团的旅游核心产品。
2.2.4 中心区湿地休闲公园。以海滨湿地景观为核心打造中心区及休闲,集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核心景区。
2.2.5 游艇俱乐部。主要面向京津唐地区的高端客人,实行会员制,建立游轮码头,开展水上运动项目,包括豪华游艇,帆船等。主要依托景区:北戴河国际旅游度假中心,圣蓝皇家海洋公园,北戴河新区七里海高端休养度假城。
2.2.6 动漫产业园。动漫产业园是北戴河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要强力打造中国北方动漫基地,与深圳,上海形成南北呼应的态势。构建集动漫产品设计,动漫周边产品生产,动漫主题休闲等于一体现代化创意产业园区。
2.2.7 海滨高尔夫。依托黄金海岸海景体育休闲公园,南戴河国际森林体育俱乐部,北戴河新区洲际滨海休闲旅游城等项目,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打造特色海滨高尔夫产品,建立高尔夫俱乐部,承办高尔夫巡回赛,举办高尔夫产业论坛等,打造北方海滨高尔夫旅游胜地。
2.2.8 生态休闲农庄。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推出葡萄酒生态农庄等旅游产品。同时依托北戴河新区西部大片农田,开展休闲农业旅游。利用农村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打造东方“波尔多”。
3 完善旅游要素支撑体系
3.1 旅游交通
公路方面完善高速公路旅游标识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建设连接高速公路网和重点景区的旅游道路,形成比较发达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完善自驾车旅游的标识系统设计,逐步建立自驾车旅游咨询、维修服务、安全救助等系统,打造京津唐自驾车旅游营地。铁路方面在京哈铁路抚宁段修建北戴河新区火车站,联通京津唐和东北三省,提升内陆上行和下行游客的进入性。航空则以龙家店镇北戴河机场为基础,提升机场的规格,完善基础设施,畅通机场与新区之间的交通。尽可能多的开通国内支线,特别是东南和西南地区,增强航空运输网络覆盖。
3.2 旅游饭店
突出北戴河新区环境特色和文化特色,优化旅游饭店的空间布局和档次结构,高、中、低档结合,以观光休闲型饭店为主体,商务会议型饭店为辅助,区域布局合理的旅游饭店网络。积极引进国际著名饭店管理公司,鼓励开展资本运营和网络运营,提高旅游饭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议高、中、低档星级饭店的比例大致为25:45:30,其它形式的住宿接待设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建设。
3.3 旅游饮食、购物、娱乐
加强管理和规划,饮食文化精品战略,打造国际美食街区,开发具有冀东特色的美食系列,形成以民营投资为主体的旅游餐饮市场,打造功能多样能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餐饮服务体系。以文化挖掘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实现旅游商品开发的系列化、规模化、精品化,形成特色鲜明、种类齐全、销售网点布局合理、市场管理科学的旅游购物网络。旅游、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挖掘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探索旅游娱乐的表现形式,借鉴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北戴河新区推出特色鲜明、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旅游娱乐活动,丰富旅游者的夜间娱乐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希勇,刘亚洁,于泽波,等.黑龙江凤凰山森林公园职业化队伍建设与对策研究[J].森林工程,2013.
[2]那守海,赵婕,赵希勇,等.哈尔滨松花江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营销[J].森林工程,2013.
[3]许雪梅,程岩,张耀华.浙江东阳木雕和黑龙江木雕特色比较研究[J].森林工程,2012.
篇9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旅游英语 独立学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旅游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然而,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极度匮乏,无法顺应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所谓高素质旅游业从业人员,是指既掌握了较好的旅游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只有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双语教学的优势在于使学生获得了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在英语情景中学习和巩固了专业外语。
1.双语教学的定义
双语教学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 education”,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其定义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third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现今中国,第二语言通常指英语。双语教学,顾名思义,是指除母语学科以外,其他学科都使用非母语教学,并且只能使用一种非母语语言教学。
2.旅游英语特征
2.1旅游英语实践性强。旅游英语属于应用型专业英语,实践是其本质要求。随着旅游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不论是出境游,还是入境游,英语已经成为越来越必要的工具,被使用得越来越普遍。所以旅游英语教学更应着力提高其实践性,以满足市场需要。
2.2对口头表达能力要求高。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的一个桥梁。由于旅游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旅游英语更加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在旅游英语的实际应用中,导游除了需要用流利的英语向客人介绍名胜古迹和风俗文化以外,还要担负起客人与其他旅游主客体沟通的媒介。因此,旅游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而此专业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英语口语,更应该提高旅游行业相关英语,力求使学生在表达时做到信、达、雅。
2.3对知识面及综合能力要求高。旅游英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通常情况下可能涉及中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宗教、美学、心理学、法律、民俗等。除此以外,由于接待对象的身份、阶层、职业、年龄、志趣、爱好、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没有丰富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能力,是难以接待好客人的。
3.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旅游英语的教学方式依旧较传统,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其中,教师的讲解基本停留在讲解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而较少对旅游英语实践操作中出现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3.2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目前,国内学生报考大学主要根据其高考成绩,而非英语单科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同一个班的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除此以外,由于目前国内英语教学模式还是以课件板书讲课、纸质考卷考试为主要教学模式,这就造成学生读写能力较好,而开口能力较差。
3.3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目前,大部分从事旅游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然而作为旅游英语的教师,除了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以外,还需要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并拥有相关工作经验。
4.旅游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措施
4.1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该尽可能多地采用案例分析、文献阅读报告及实地考察采访报告等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安排相应案例,然后由学生解决问题并提出建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体为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文献阅读报告,这种方式的主体依旧是学生,教师指定文章,给学生一定时间准备,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形式作报告,作完报告后同学和教师自由提问,最后教师做出点评。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归纳总结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实地考察采访报告,主体还是学生,学生需要选择及联系相关企业,约定时间,准备好问题。这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2筛选学生。由于只有英语基础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因此,对于报读全英班的同学,应在入学前通过笔试及面试两方面的英语能力测试。
4.3大力培养双师型老师。建议学校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并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学校甚至可以推行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补充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实行双语教师能力和水平资格评审、持证上岗制度,并从岗位津贴、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方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除此以外,还应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从而了解行业最新趋势,更新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谢丽芳.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研究,2008(5):118-119.
篇10
[摘要]互联网带来了继蒸汽机和电力之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观念、思路、方式和手段的系统性变革,也给传媒业和数字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媒业和数字出版产业也出现了诸多新趋势。
[
关键词 ]数字 出版产业 趋势
[基金项目]北京市新闻出版研究中心委托的《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互联网带来了继蒸汽机和电力之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观念、思路、方式和手段的系统性变革,也给传媒业和数字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媒业和数字出版产业也出现了诸多新趋势。
一、数字出版产业超越传统新闻出版产业
首先,近十年来,我国数字出版市场不断扩容,保持高速强劲增长态势,数字出版产业的收入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540.35亿元,增长了10.93倍,年均增长率为156.09%。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营业收入为2540.35亿元,超过了传统新闻出版产业的1769.42亿元(见表)。2013年数字出版产业与传统新闻出版产业
其次,互联网广告份额将超过半壁江山。互联网广告收入是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将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根据艾瑞的数据,2013年互联网广告收入为1100亿元,同比增长46.l%,仅比电视行业1101.1亿元的广告收入少1.1亿元。可以看出,我国网络广告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仅次于电视广告的第二大广告市场,并且由于互联网广告依然保持着40%左右的增长速度,而传统新闻出版却呈现下滑或者缓慢增长态势,互联网广告在2014年会铁定超过电视,成为我国第一大广告行业。此外,可以预测的是,在未来5年内,互联网广告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第三,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成为主流。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手机网民数达到5.27亿户,市场渗透率达到81.0%,已经超越PC互联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移动互联“永远在线”,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及时使用,而且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抢占了用户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目前,在数字出版的移动互联应用方面: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习惯,移动互联网数字产品实现全面突破,4G助推移动互联跃上新高度,移动支付带动内容付费机制形成。
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智能匹配
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的数据量在极速增加,人类已经进入信息过载时代。在信息过载时代,每个用户既能享受更多、更高质量的信息之便,又受困于过多、过滥的信息,这就必然导致一个信息提供的悖论:过载的信息和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有效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这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对用户的需求不断优化,进而提供精准化的信息进而匹配,也就是“信息智能匹配”。
其次,信息智能匹配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基于云计算的巨型云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信息平台,该平台云集着文字、视频和音频等多类型、极为丰富的信息,并能自动实现信息的采集、分类筛选、深度加工和系统性集成:二是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三是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该平台能够对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智能匹配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方面在于技术手段先进,另一方面在于成本低廉。
第三,信息智能匹配平台系统包括大数据平台、信息匹配平台、精准广告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四大平台,其中大数据平台是基础,而其他三大平台则基于该平台,所有平台的关键都在于能够给用户提供精准化的信息、营销推广,自然就可以取得盈利。
三、数字出版和传媒业成为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标配
首先,当前,数字出版和传媒业已经从内容竞争时代、产品竞争时代和平台竞争时代进入到生态系统竞争时代。在生态系统竞争时代,多边市场成为主流,即该市场由互联网媒体、用户、商户、金融公司等部分组成,巨型互联网媒体已经成功地打造属于自身的生态系统。例如,阿里巴巴打造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包括自身提供的运作平台、巨量的用户、各类商户、传媒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商业生态系统的优势在于自组织、自强化和涌现等。
其次,当前BAT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传媒业,其生态系统更加完备,但是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生态系统竞争层面,传媒平台仅仅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标配,虽然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已经不是收入的主体。例如,阿里巴巴在上游内容领域,前几年就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淘宝天下》,与浙江联合出版集团合办《天下网商》,又于今年3月,以62.44亿港币获得文化中国60%的股份,以获取文化中国的一些视频及牌照资源:在中游播控领域,今年马云又联合史玉柱斥资65.4亿元入股华数传媒20%的股份:在下游领域.4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和云锋基金以12.2亿美元购得优酷土豆普通股7.211亿股,其中阿里巴巴持股16.5%,云锋基金持股2%。优酷土豆集团覆盖PC、电视、移动三大终端,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阿里巴巴正在花大精力扶持淘宝阅读,主要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支持淘宝阅读的发展,其短期目的是把淘宝阅读当成引流的利器。
第三,在传统新闻出版和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中,互联网巨头具有更明显的优势:BAT等互联网巨头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方面的技术遥遥领先: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相对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传统新闻出版单位长期以来自身积累较少又没有打通直接融资通道,这就决定了其难以通过收购互联网的方式来实现整合转型:互联网巨头具有很高的市值和净利润,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互联网领域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市值互联网公司,百度2013年的净利润超过我国1918家报纸的净利润之和。
四、产业大融合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产业之间的界线,把之前界线分明的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产业蓝海。数字出版业也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和其他产业融合成新的产业。
首先,数字出版业、传媒业与通信业以及IT业融合成新的信息服务业。近几年来,通信业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通信行业收入的增速甚至低于GDP的增长率,亟需从话费收入为主转变为以流量收入为主。但要真正实现由话费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向以流量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的转变,就必须有大量的优质内容以供用户选择、点击和消费,这就需要基于IT技术,通信业与数字出版业实现有机融合。目前,以中文在线、移动阅读基地和天翼阅读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企业正在大力通过跨界的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大融合。例如,天翼阅读就成功横跨数字出版和电信运营商两界,建立了数字云阅读平台,合作单位有270家,用户达到9021万.2013年订购金额为2.53亿元,并积极进行改制,引入了中文在线、新华网、凤凰传媒的1.39亿元资金,占20.7%股份,此外,还引入了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
其次,文化传媒业将与旅游业和地产业融合成文化休闲旅游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2848.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2706亿元,增长了6.97倍,年均增长69.7%;尤其是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05.29%,当年实现了翻番。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需要在文化的氛围中休闲和参与、体验现实生活,而这一切可以通过文化休闲旅游业来实现,在未来,文化休闲旅游将会成为旅游业的重要部分并高速发展。数字出版业具有很强的策划和宣传能力,可以为旅游业注入文化的“魂”,而旅游业则是极佳的文化嫁接体。目前,实践中的文化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五大模式:一是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代表的博物馆模式:二是以德国北杜斯堡公园为代表的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三是以上海城隍庙为代表的商旅文联合开发模式;四是以上海田子坊为代表的开辟创意新区模式:五是以湖北万达城为代表的“文化+科技+旅游+地产”模式。
五、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将深化数字化转型
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与重要支柱,其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与质量,关系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主体构成与规模效益。
首先,政策引导推进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与引导,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一直都是引导者和推动者。
其次,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树立标杆。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数字出版发展路径,在管理体制、产品形态、商业模式、资源配置和战略布局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应的规划并已付诸实践,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且已经取得有效成果。此外,企业已经逐渐打破了以往只投入无赢利的尴尬局面,部分企业在数字出版业务上已取得了较好收益。
第三,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2013年,一些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商相继推出自己的可穿戴产品,并且,增强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娱乐、展览、展示等方面,在出版领域也得到积极的探索与应用。
此外,移动互联网、产业协作、新兴媒介、保障体系支撑都在助力传统新闻出版转型升级。
六、新技术应用推动数字出版创新
首先,大数据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多数消费行为将通过移动终端实现,阅读内容与用户的其他消费行为将会逐渐融合统一。因此,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的将不只是产品形态的变化,而是借助大数据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入掌握渠道和用户,进而实现从提品到提供服务,从文化产品加工制造商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角色转变。
其次,云出版与云服务逐步推广。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来说,进入云出版时代是大势所趋。通过云出版平台,出版社可以对社内资源加密,可以选择发行渠道进行授权、安全分发,渠道运营商可以打通各种渠道的终端应用,方便获取出版单位授权的资源进行运营,一切的流程通过云出版服务平台进行,渠道的销售数据随时反映在平台上,出版单位可以随时掌握,甚至连读者的查询、点击、购买等行为,出版单位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掌握。云计算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对于出版产业达成合作联盟,统一行业标准,完善产业链分工,优化高效利用和使用资源、提供更好和更便捷的服务,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