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方状况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循环经济方状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循环经济方状况

篇1

关键词: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2—0031—05

一、引言

循环经济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将社会生产过程整合为一个物质资源的闭路循环系统,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其本质是切合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单向生产模式的根本变革。甘肃省作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依赖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欠发达地区老工业基地,走循环经济之路,既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资源型省份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4年以来,甘肃省作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先后出台了《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来推动城市、园区、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特别是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后,甘肃成为全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省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成为指导甘肃本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主体思路,而且在全国层面也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先行先试”意义和作用。因此,经过近7年的发展,甘肃的循环经济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进甘肃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找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二、文献回顾

1990年代末期,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引进国内并受到广泛关注,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发展原则、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内学者针对循环经济发展评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如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一)在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面

王奇、王会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封闭和开放的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总量模型,对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刘明、殷剑、杨光利用DEA方法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个方面对我国各省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邢蓉、刘云从经济发展、资源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四方面建立了北京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8年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评价。安乐、李宇斌利用AHP分析法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三方面建立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对辽宁省14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毛文娟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水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固废综合利用等方面对天津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二)在如何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

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 煤矿 可持续发展

一、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结构,并且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耗比重占据了70%,我国的煤炭储量总共也就只有1200多亿吨,但是,每年煤炭的产量就已经超过20亿吨,照这样的开采速度下去,不到70年,我国的煤炭资源就会告急;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目前煤炭资源的应用现状来看,开采率高,但是回采率却非常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所以,如何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并且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相应地,就显得非常重要;煤矿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工业企业,其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煤炭资源利用与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循环经济下,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重要关注的话题,并且,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循环经济下,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循环经济下,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循环经济没有足够的认识

虽然,国家多次强调煤炭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煤矿企业依然没有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形势进行深刻的了解,没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形成足够的认识,并且,在企业发展中,只重视资源的开采利用,忽视对资源的回采与对环境的保护,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于循环经济的概念依然非常模糊,没有弄清楚循环经济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支撑循环经济理论

要想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让煤矿企业充分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给予循环经济理论以及科研上的支持。但是,从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来看,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这样不利于循环经济在煤矿企业中的利用,仅仅依靠一个或者少数的煤炭资源城市去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科研依据,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纵观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的发展模式,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技术以及资金周转方面,企业往往投入不足,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发展,再加上企业对煤炭资源合理开采以及循环利用的不重视,在综合利用、资源节约以及环保产业中的技术投入不够,导致技术水平过低,无法在企业中发展循环经济。

由于煤矿企业在我国是属于主导产业,生产中对于技术要求较低,这也就导致了企业对新技术研发的不重视,虽然近年来,煤矿企业都将其产业链拉长,但是,在煤炭的开采与利用中,往往没有发挥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的效果,发展依然原地踏步,不能将其作为企业成长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很多企业在发展中,过分追求煤炭产品的产量以及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煤炭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在开发与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中,往往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完全违背了循环经济的要求,这导致煤矿企业的循环经济迟迟不能发展起来,也就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循环经济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在项目开展的前期,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上循环经济市场开拓周期长,但是,效益回报速度较慢,很多煤矿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循环经济的开展。近年来,煤炭市场虽然出现回暖的现象,但是,从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之前的发展状况,很多企业都欠账较多,另外,煤炭开采中要更新的安全设施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总体看来,多数煤矿企业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只依靠企业自身去发展循环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缺乏国家支持政策

我国虽然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国家循环经济的推行速度,相关原则约束等都比较笼统,缺乏清晰的条文规定,再加上地方政府在社会上关于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往往没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认识;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推行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调控制度与奖励政策,很多煤矿企业往往觉得发展循环经济缺乏理论与法律的支撑,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循环经济难以推行,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循环经济下,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优化煤矿企业的产业结构

所谓循环经济指的就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按照生态规律进行,在自然、经济以及社会规律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协调,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也称之为生态经济。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煤矿企业要将传统的发展模式转换,即将生产以及销售煤炭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提高煤炭开采技术以及煤炭回采率的发展模式,通过这样,将企业的产业范围扩大,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不断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将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而使企业的收入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要想提高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重视循环经济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贯穿绿色经营理念,加强循环经济的推行,需要政府在地方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使煤矿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技术层次人员都能够对循环经济有充分的了解,提高他们在企业中推行循环经济的积极性,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在企业中树立“绿色经营”的理念,加快实践循环经济,制定符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目标,坚持国家“十二五”中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在煤矿企业中全面实行循环经济,转变企业的产业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营效益。

(三)加强财政支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矿企业中关于煤炭产品的销售,一直采取低价政策,从而导致煤矿企业严重缺乏发展基金,因此,要想保证煤矿企业具备足够的资金开展循环经济,政府就必须加大对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可以采取企业亏损补贴、物价补贴、税前还贷以及财政贴息等一系列的财政支持措施鼓励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另外,还应该结合我国煤矿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制度,改善煤矿企业的成本价格机制,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

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技术的支持,要想在企业中充分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加快循环经济的实现,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从外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在企业中进行煤炭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绿色开采技术以及废物利用技术等各方面相关技术的创新,从而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发展经营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综合利用资源

在煤矿企业中积极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最主要的就是合理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以及回收循环再利用废弃物,将煤矿企业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以煤系共伴生资源为主要的原料,开采一批高档、优质的煤炭产品,发展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积极回收循环再利用废弃物,将粉煤灰、煤矸石以及矿井水等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废弃产物,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在企业中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要想加强煤矿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转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转变企业的产业机构以及经济增长点,加大对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以及政策支持,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有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永海,马春鸿,王可岩.实施循环经济推动大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02):38-39.

[2]张梁,朱耀琪,史登峰.对煤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07,12(11):104-105.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务;企业;投资战略

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选择和战略目标确定后,企业就要构建相应的财务战略方案,就是集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和利润分配战略为一体的战略方案。以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预测资金的投资效果;筹集循环经济投资项目和营运的资金,优化循环经济资金结构,降低循环经济资金成本;权衡企业的长远利益与股东当期利益,合理分配税后利润,确保在财务方面的顺利、循环,以支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1、企业循环经济投资属性

企业投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项目经营活动中的行为。从广义上说,投资包括企业全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从狭义上说,投资是投入金额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受益期间较长的资本投资行为。企业战略投资方向的准确性,决定了企业在竞争地位和长期的盈利性,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问题。所以,企业投资要具有战略思维,使战略思维与企业战略的要求一致,与企业的内外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相协调。企业资金投放战略是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内外环境状况及趋势对资金投放进行的整体性和长期性谋划。资金投放战略具有对全部资金及其他资源运用的指导性和方向性特点。投资方向要与企业战略目标、定位一致;要与企业财务目标一致。内容包括投资方向、投资比例和投资重点等。

企业投资的分类:一是按支出的性质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前者是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改善其盈利能力的支出。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后者是一般经营性和维持固定资产现有盈利能力的支出,如: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等支出。二是按照投资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前者即流动资产投资,是在一年内能收回的投资。是为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的投资。后者是在一年以上才能逐渐收回的投资。包括机器、设备、厂房、设施、运输工具等投资。三是按企业投资的空间范围,将企业的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后者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期权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企业的投资,即证券市场投资;前者是企业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循环和规模扩张,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进行的投资。就是将资金投放在本企业内部,购置生产经营资产的投资,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企业循环经济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设备的投资、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和生产循环的运行费用。循环经济的投资主要是对内、对外的绿色投资,如上游产业链产品的绿色投资。循环经济的投资具有企业一般的投资类型。

2、企业循环经济投资的方向和重点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无论选择绿色经济投资,还是遵循可持续发展投资,企业都要在原有投资的条件下,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的改变,应在多元可投资方向上和重点上进行选择。

企业循环经济的运行环节,一般包括资源的开发与节约利用、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清洁化生产、产品的绿色包装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等。

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清洁化生产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环节需进行机器设备、场地设施等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和正常运行资金。投资的重点要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组织特点、企业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环节等因素确定。在具体工作中应按循环经济规划要实现的资源的利用指标、废弃物排放和回收利用等指标,在循环经济技术和设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估算,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营运配套资金,确定资金的投放期间,以确定循环经济项目的筹资总额和年筹资额。

企业进行新的投资方向和领域时,要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在投资决策中要加强环境适应性分析,准确评估投资对象的环境风险。除规定的财务目标外,还必须确定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项目评估应进行环境适应性分析,对项目可能对环境所发生的损害作出详细、准确、科学的评价,使企业投资决策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对外投资上,企业必须树立环境投资理念,要把投资对象的环境保护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的衡量因素。在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时,必须研究以下环境相关因素:(1)此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状况,有无与国家环境立法相违背的风险;(2)项目能不能由于进行了绿色投资得到国家贷款利率、税收等方面优惠而减少的成本;(3)项目几年后结束出现环境影响的或有成本等。在研究项目投资风险、确定投资贴现率时要考虑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投资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袁建国等: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财会月刊,2006.6

[2] 关向敏等:浅析企业长期投资及其管理要求,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5

[3] 王棣华:财务战略管理--国企发展的“生命线”,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4

篇4

根据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供应链融资业务开展仅有不足10年的历史,而循环经济发展得到政府重视和扶植的时间也尚短,银行也正在对于此类业务进行不断探索,这给行业和企业的信用风险评定增加了难度,如何将银行信用管理风险与循环经济行业领域特性风险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风险,是供应链融资业务在循环经济领域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的缺失加之循环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含量要求高、投资周期长、规模大、资金回收慢的特点,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风险评定的难度,商业银行现有风险评定系统缺乏专业性,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能够适应循环经济集约化增长方式的专项评定指标系统,所以供应链金融相比于传统的银行信贷,虽在企业授信模式方面有所突破,但缺乏有效的、整体性的、专业的财务分析环节,从而导致授信风险增加,限制了行业整体的融资规模。

2供应链融资在循环经济领域实施过程中的现状

2.1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

金融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信用风险,由于循环经济领域大规模的信用交易金额,其信用风险防控难度也逐步提高。就我国现行银行已有的供应链金融信用产品和风险研究理论来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多从金融业务的模式设计和运作分析上展开,尚未有较为系统的评价方法。

2.2供应链融资服务对象单一

供应链融资着重考核企业单笔交易的真实背景,淡化了受信企业的行业规模、财务指标和担保方式等财务分析,但仍然是主要依赖于一家核心企业展开,形成经济合作,银行投入的循环经济发展资金的支配权也主要由核心企业控制,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享受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主要还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核心大企业,而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依旧面临融资困难的瓶颈,产业集群效应并没有波及中小企业的利益链条,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

2.3适应循环经济领域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较少

目前国内银行供应链融资产品主要服务于较为成熟的行业领域,比如钢铁、汽车、煤炭行业,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提供多在企业生产销售等主流业务环节,而对企业产销过程中资源节约利用、废物处理、企业周边环境资源改善等环节介入较少,如在流域水污染防治及减排项目、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大气污染防治及减排项目、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等资源回收利用等项目中,供应链金融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适应相应项目发展的金融服务品种也相当有限,循环经济产业特征与供应链金融产品特性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供应链金融产品在循环经济领域发展的障碍。

3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3.1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95号),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参照的主要指标包括企业综合素质、经营运营能力、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补偿能力、履约情况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等。如中国银行、发展银行客户信用等级测评表包括基本指标,即偿债能力状况、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发展能力状况;评议指标,即信誉状况、管理水平、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等。[1]”在银行信贷管理的传统模式中,银行主要考量的是企业规模,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审计情况,企业给银行的抵押物价值评定等因素,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型的银行信贷管理模式,具有“多元化参与主体、封闭化资金流动、强调动产担保物”等一系列特征,以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动态控制取代对财务报表的静态分析,变静态评估为动态考核,淡化了企业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针对单笔业务进行授信,采用“主体+债项+四项指标”的评级方法,根据单笔授信业务的实时数据更新授信企业等级。其中“主体评级”是指核心融资企业资质的评级;“债项评级”则是指对特定债务项目信用风险的评级,“四项指标”主要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资质指标、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关系方单笔交易质量、融资项下账款数据指标、企业集群运营指标等,其具体阐述如下:

(1)供应链核心企业资质指标,主要考核核心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和所有者权益表内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静态数据判断核心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盈利能力,此指标侧重于对银行传统信贷融资模式考核指标的评定。

(2)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关系方单笔交易质量指标,主要是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联方资质的评定与审核,虽然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主体仍为核心大企业,但作为产业链成员的中小企业也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产业集群的整体交易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随着中小企业的单笔交易质量的数据变动,有助于银行更好地掌握关联方中小企业的资质评定。

(3)融资项下账款数据指标,包括质物账款指标和应收账款指标。“融资项下,银行对交易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授信,如果受信人违约,银行可以将交易资产变现弥补损失。如果企业采用融通仓、保兑仓融资业务”[2],银行需要重点考虑质物变现能力和价格的变动性,如果是应收账款融资,银行还需考虑企业退货记录情况、应收账款账期和受信人坏账损失率等因素。

(4)企业集群运营指标,将整个供应链企业集群视为一个经济体,分析企业集群的经营管理状况。企业集群运营指标是银行对融资集团整体指标的综合评定,全面深入系统地综合考量整个供应链企业的营运状况,避免以偏概全,减少由于针对供应链单一企业信息审核结果不理想而造成的整个供应链融资的损失。“主体+债项+四项指标”评级审核制度体系可以使银行有效规避融资风险,合理规划融资程序,有序整合金融资源,为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定提供制度保障。

3.2促进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的产业转型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转向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产业。银行开发供应链服务产品新品种,促进为发展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的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创新“仓单质押贷款、保理保函和信用证抵押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7]等融资产品的种类;开发知识产权融资业务,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开办并推广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业务,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自主品牌的投资力度,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研发、清洁生产、环境改善、废物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3]。随着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的逐渐发展壮大,我国银行业界的竞争压力也愈发沉重,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应转变观念,创造新型运作模式,寻求新的竞争优势和突破口。针对投资项目,应将投资的重点转向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高新技术领域,来保持银行业务利润增长,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减少单位资金利差水平和中间业务收入。应把投资的重点由具有实力的大企业转向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也避免了与大型企业融资谈判难,银行贷款利率提高难的问题,更新银企的合作模式,规范银行资金流向,均衡金融资源合理分配。

3.3促进适应循环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

鼓励对能够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基金品种的开发,同时推进循环经济资产的证券化。

(1)分级设立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基金,对社会公开募集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开放融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目前,我国全国性大型公共事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中央财政和国家发行国债的方式募集,而地方发展本地循环经济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或吸纳长期性社会资金,如罚没环境污染的违规费用、社保基金或吸收民间投资等,国家和地方循环经济发展两条融资渠道并行,但资金规模相差甚远,如何能更有效地充分利用吸纳资金形成规模效应,需要在国家和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资金渠道之间建立纵向的转移支付体制,以确保地方发展循环经济资金的不足问题。

(2)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基金品种研发。循环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保障,而技术创新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得以保障,所以,应增加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基金的品种,可以调用部分企业缴纳的环保费用融入技术创新基金账户,从而弥补企业在技术创新实验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损失,减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鼓励企业大胆研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创立特殊品种的金融风险投资基金。由政府带头提供政策导向,由投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形成政策和收益并行的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发展循环经济的中小企业的高科技创新项目。同时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过程创造安全畅通的交易环境。

篇5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增长方式转型;循环经济;企业战略

伴随着经济社会日益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加大的客观问题的也逐步展现,建设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共识。如何实现在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之下,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已经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除了应当改进生产技术之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过软环境和软件设施的调整,加强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也显得越发重要,战略管理理念在这一背景之下就拥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一、战略管理理念与循环经济

战略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战略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强调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化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强调对整个企业加强过程控制,使企业的不同组成部门能够进行有机互动,同时提高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做到对市场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应对有力。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在于将企业生产当中产生的排放和污染转化为企业下一期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和动力,从而实现物质资料消耗的降低和污染排放量降低的目标。循环经济的实现要求企业生产过程能够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整体。在最终产品流出企业的同时,能够将企业需要的各种能源或者物料,从不同的工序当中产生的污染物或者排放废弃物当中提取出来,并直接循环回生产过程的源头当中,最终实现整个生产运行过程的无害化。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机制,将整个企业内部的不同生产加工流程转化为一个封闭的循环机制,循环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同时,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又应当紧密结合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现实状况是不容改变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所要依赖的也必然是各种企业。因此,为了以企业为主体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目标,应当引导企业加强对市场走势的分析和把握。企业自身应当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找到合适的转型时机,因为建设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专业人员,都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企业可能在短时间内面临经营成本大幅增加的状况,因此应当努力掌握外部经济环境,降低可能由于转型而带来的风险。由此可见,实现循环经济为目标的转型,实际上正需要加强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把握和应用。

二、实现循环经济的战略管理策略

经过前文的分析,本文已经论证了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接下来,本文将分析为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企业应当结合战略管理理论采取的措施。

(一)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战略制定

战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结合企业当前面临的市场形势和宏观经济环境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战略。为实现循环经济目标,应当将循环经济和企业的整体经营策略加以整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经营改革方案。

首先,应当加强对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分析。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法规条件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国家政策层面,中央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方案给使用清洁生产技术的企业,同时国家也在通过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相关内容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对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将会提供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对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方面,急需建立起清洁生产体系的企业往往都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严重饱和的问题。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大量污染排放的重工业行业往往已经进入了竞争者众多,进入门槛日趋降低,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微利阶段。这些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对象,同时也是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最大,盈利能力逐渐降低的企业组织。

以钢材市场为例,当前的钢铁生产已经严重过剩,竞争压力加大带来的价格持续降低,利润空间萎缩的状况已经迫使武钢集团、山钢集团走上了企业兼并的道路,鞍钢和本钢也已经整合为一个钢铁联合生产企业,但由于钢材市场容量的限制,企业规模的扩张已经不能带来企业成本的下降,因此钢铁企业通过建设循环经济改变原有的粗放发展的方式,通过各种实物资源的循环使用提高盈利能力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国家在面对众多钢铁企业大量排放污染物而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效应的情况之下,也在逐渐的实用税收和信贷等杠杆促使这些企业加强改革,因此就整体环境而言,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已经十分显著。

其次,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的把握和控制。企业自身拥有的人力资本、技术设备和库存资金,往往被不同的生产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所掌握和分割。这种资源分散,不能形成比较良好的协同运作体系,已经在逐步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而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就更应当加强对企业自身掌握的各种经营条件的把握和调整,将企业的各个部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沟通的整体。这种企业内部的关联度的提高,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当中已经普遍存在。

中国重汽集团就通过内部的制衡性管理原则,将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各种生产流程整合成为一个相互关联,整体联动的有机整体,并大大提高了过程控制的效率,彻底打破了各个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割裂的状况,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最后,应当在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生产运营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这一战略当中应当包含循环经济目标的考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战略应当成为建设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同时,将企业改造成为一个具有循环经济生产能力的现代企业,应当成为转型企业所要面对的经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根据市场结构因素和产业组织状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二)战略管理中的核心策略

企业经营策略应当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这一战略应当包括对市场当中的各种竞争对手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市场营销和经济理论。首先,应当建立起统筹企业内部各个生产工艺流程和企业管理部门的企业内部关联机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视角之下,使用投入产出技术就成为了整个战略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这一内容要求企业充分考虑内部的各种中间生产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技术联系,并找到尽可能多的可回收资源,有意识的引导企业内部的可回收资源向生产过程的初始阶段进行流动。一个可以参考的办法就是构建企业内部的资源回收投入产出表,明确不同部门之间在资源流动方面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起能源和物料回收物资平衡方程,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和物资回收计划,并将这些计划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效机制。这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大胆使用相应的管理和经济技术,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其次,应当针对当前众多种工业企业面临着寡头垄断或者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在经济学理论当中,只有通过增强自身的产品差别化水平,才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并通过控制自身的价格实现一定程度的垄断利润。对此,在企业引入循环生产技术,并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之后,应当成为加强企业自身形象的建设,增强产品的品牌效应。企业应当通过大众传媒宣传自己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生产能力,使企业自身拥有的社会形象能够得到大大提升,最终成为得到广泛认可的经济组织。在面对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时,应当努力的同其他企业进行沟通,达成一定的市场分割的内部协议,完成企业之间的利益分割,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在这一方面,家具行业内的众多企业已经树立起了典范。浙江永康市的千寻集团就突出的将自己的生态门产品推向市场,使生态、低能耗和环保的理念成为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企业带来了极高的市场认可度。在我国家具行业普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优势。然后,企业应当注重对先进技术的收购和先进人才的引进。进行循环生产需要彻底改良企业原有的不适应企业发展管理方式,也需要改进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技术。例如浙江名牌欧派公司就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随时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产品的研发和调整,保证企业能够始终占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这种经营方式也带来了企业的技术保密程度和商业信息的安全程度的提高,信息流始终在企业内部进行流动,降低了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的风险。

实现循环经济不仅需要在经营策略方面及时调整,也需要在企业的管理环节当中,将各种经营策略及时的贯彻,并能够适时的加以调整。调整的过程不仅仅需要有非常强的贯彻和执行能力,也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适时的组织动员,使全体员工都能够提高相应的认识,使加强管理的策略和管理目标成为一个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认同的自觉行为。

参 考 文 献

[1]潘刚.乳业绿色循环经济研究[J].生态经济.2011(5)

[2]商迎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与战略风险思想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

[3]赵伟.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的互动机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0(2):66

[4]郑英美,岳丽鑫.从并购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管理与实践的新趋

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Circular economy is to realize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face of China's grow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e should find out a road that can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This text constructs the basic supervisory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 audit which based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but also pointed out some problems that the environment audits and exists in the recycle economy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environment audi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03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我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全国环境状况来看,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水和大气污染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等问题突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

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关系到生态平衡,关系到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要净化生活环境,国家要平衡生态环境,企业要净化生产环境,资源需要充分合理利用。这些都是整个社会最为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应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所以我们必须走一条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文结合国际上的一些理论以及我国实行循环经济和环境审计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循环经济国情的环境审计体系。以期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依据,为我国环境审计体系的构建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一、环境审计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两者之间内在联系

(一)环境审计的概念

1、陈正兴在其《环境审计》一书中指出“环境审计是对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抑制、消除或改善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评价,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独立监督行为。”

2、国际商业协会于1995年提出的环境审计定义是:“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工具,它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客观的估价,并通过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格兰特·莱杰伍德在其所著《环境审计与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的定义:“环境审计是企业战略的重要作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能力,而且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等各个方面。”

笔者认为环境审计是生态经济效率审计的良好形式。广义地说,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它对于环境组织、环境管理和仪器设备是否发挥作用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简化环境活动的管理、评定环境政策与环境要求的一致性这两个方面来达到环境政策要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帮助保护环境,提高环境利用效率。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指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从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的角度看,它体现为“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与传统的按“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不同,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循环、再使用”的3R原则,包括清洁生产单个企业的小循环、面向共生企业的中循环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大循环三个层次。

(三)研究环境审计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环境审计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一条明确了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审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当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宏观调控的组成部分和高层次的经济监督系统,有必要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发挥作用,通过环境审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开展环境审计对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环境审计是基于循环经济良好的评价形式的原因

与循环经济相对应的是线性经济,它体现为即定资源环境条件下单个主体的竞争,传统审计对经济活动的效率评价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单个独立主体为空间界限确定收入和费用并计算利润,自然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公众福利的共同性项目为独立主体的外部性项目不予考虑。但是,单个主体的环境影响最终会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着该区域人民的福利,甚至于全社会福利。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环境审计这一环境管理的最佳工具,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构筑起不同层面的环境审计来促进地区、国家的循环经济,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审计监督体系

笔者认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审计有着三个层面的内容:国家环境审计、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这三个层面构建起了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循环经济的环境审计体系。

(一)国家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是我国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我国审计机关成立十几年来,逐渐拓展了环境审计的工作范围,包括工业、农业、渔业、林业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领域,近几年来,在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等理念下,更是以促进循环经济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主题。

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4-0026-05

甘肃省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资源型省份,产业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比重大,资源利用率低,形成了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资源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急剧恶化,影响了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更为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

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在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与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作出准确判断和定位,进而探寻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基础工作比较扎实。200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2005年,甘肃省确定了嘉峪关市、白银市、金川公司等9个市以及企业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单位。2007年12月,甘肃省成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2008年,甘肃省率先制定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并于2009年12月正式得到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把循环经济作为促进甘肃省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甘肃省正式迈入循环经济时代。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甘肃省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和中央预算内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项目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22.5亿元,节能194万吨标准煤,节水5567万吨,综合利用各种固体废渣790万吨。循环经济产业已经成为甘肃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构成

本文在借鉴高志刚、向来生、杨华峰、岳立等学者提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甘肃省实际发展状况,构建包括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四个子系统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可比性和连续性,循环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甘肃统计年鉴》。经过对指标数据的筛选和处理,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1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

(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确定十分关键。目前,指标权重确定有许多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法所组成的综合组合评价法对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自优点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2000-2009年,甘肃省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数和变动趋势。

(一)甘肃省资源效率水平分析

甘肃省经济发展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是决定甘肃省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000-2009年,甘肃省资源效率水平波动较大,从2000年开始上升,2002年处于最低水平,2005年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降低。近年来,随着甘肃省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推广关键性技术等活动,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一定进展,2009年资源效率水平也回升至较高水平。2009年,甘肃省万元GDP能耗为1.86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97%,为2009年全国各省区市万元GDP能耗降幅最大的省份。

(二)甘肃省环境质量水平分析

甘肃省“两高一资”的产业结构对区域内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区域性和行业性污染问题较为严重。2000-2009年,甘肃省环境质量水平波动较大,从2000年开始环境质量逐渐改善,2003年处于最低水平,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近年来,甘肃省开展了大规模环境生态治理活动,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主要“三废”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环境质量状况整体上有所改善。

(三)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2000-2009年,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上看,2009年比2000年提高了20.77。从具体指标看,甘肃省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052.88亿元提高至2009年的3387.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4129元提高至2009年的1326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4916.25元提高至2009年的11929.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428.7元提高至2009年的2980.1元;最终消费率从2000年的60.38%提高至2009年的62.33%;资本形成率由2000年的43.07%提高至2009年的56.56%。

篇8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模式

一、引言

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再循环、减量化及再利用等特征,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改造与创新,属于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解决我国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主要对循环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内涵分析

目前,我国对循环经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属于一种生态经济及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尽量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高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使经济效益、环境效效益、社会效益的增长呈平衡状态。循环经济的实施体现在3个层面,分别是小循环(企业层面)、中循环(区域层面)、大循环(社会层面)。

三、循环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为金融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1)循环经济为金融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这样经济发展方式既容易造成资源紧缺,对环境产生破坏,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走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道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及友好型社会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既为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问题,这一切都依托于科技进步。技术进步又要依托于经济支持,如果仅靠财政支持将很难实现,这位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差异大,各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这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此外,在发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制度与管理方式,还是在产品上,都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2)循环经济给金融业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利润增长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中,世界各国都致力于节能减排。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各国则积极开展排放权交易,并通过各种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发展起来,为了满足这种发展需要,各种金融机构则应运而生。

(3)循环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金融业和社会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辨证又统一。如果经济不能平稳较快地发展,金融环境也失去了生存基础,故两者是共生共荣、不可脱离的一个整体。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给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金融有效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1)金融业有利于加快转变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我国金融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方面的体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流向变化,而是信贷结构的调整。金融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契机,在此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扶持了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好、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及新兴密集型产业,有效限制了过去资源消耗多、污染大、经济效益差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及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金融业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经过优化的金融环境,已对能源使用率、排污量等生态指标进行了量化,并充分利用了金融体系对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完善了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内生发展机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决策中,不但会关注企业的财务与信用信息,还会对各种资源消耗与排放量进行量化评估与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也将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更详细、细致的监测,从而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以利于金融业与社会的稳定。

(3)金融业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如果科学技术滞后,循环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所追求的保护环境及发展经济将无法实现,必须以科学技术为技术支撑。然而,科学技术资金又不能单纯依靠财政解决,仍需借助市场的力量,而保险业、银行业及证券业等金融产业,则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后盾。

四、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方法分析

1.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理念进行创新

在我国,循环经济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公众对之了解不多,而金融创新速度相对缓慢,使得循环经济发展阻力较大。所以,不但要发展循环经济,也要对金融发展理念进行创新。第一,政府部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并在实际生产中落实下来;加强发展理念的更新,将原本的计划管理向市场经营转变,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二,创新金融思维时,应从单向转为多项循环,并将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及资源利用等列入考虑范围,尽量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三,注重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的转变,坚持“生态、环保”为原则。

2.对金融市场进行创新

一方面,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推动循环型企业优先上市。如果是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技术设备存在明显优势的公司,中国证监会可凭此依据制定相应政策,优先考虑其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必要时可将该类公司的上市及发行股票标准降低,提高社会资源在循环经济企业中的配置率。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的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有条件的循环型企业优先上市,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注重对保险的创新,积极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资金投入的风险分散与疏导体系。保险业属于一种特殊企业,以经营管理风险为主要内容,具有分散风险、经济补偿等职能,故它被认为是发展循环经济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保险企业可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循环经济的投资中,比如购买或是参与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在主板或二板市场认购循环型企业的发行股票等。

3.对循环经济支持制度进行完善

现阶段,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受到更多国家及人士的重视,而我国尽管有了大幅度资金投入,但收效并不显著,仍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所以,应积极完善相关的循环经济支持制度,为金融创新提供资金基础,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掌握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后,政府应对产权界定、产权配置及产权保护等进行明确规定,然后对生产环境价值进行评估,保护金融创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比如绿色补、、政府采购、绿色税收等,鼓励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金融创新,让更多金融投资者能够主动参与大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

4.注重对金融产品的创新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时代下,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不断丰富金融工具,促进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可考虑以下几点:比如商业银行可充分借鉴国外先进事例,在进行投资、风险评估及贷款等活动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因素,使其被应用在绿色环保信贷业务中,有利于企业争取到绿色低压贷款;同时,要通过对业绩评价的优化,充分结合信贷、费用、营业等结构特点,推动循环经济往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方向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可借助政策性银行的力量,积极创新优先贷款、无息贷款等金融产品,为建设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循环经济项目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还可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发展基金的方式,不断提高闲散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企业的融资方式。

五、小结

由上述可知,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状况如何与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所以,在了解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基础上,政府应对循环经济与金融创新给予更多的重视,加大对两者的研究与发展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取得良好社会及环境效益的条件下,使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兵.金融创新视角下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3(32):58-60

[2]王俊,史安玲,梁宗德.金昌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的金融分析[J].甘肃金融,2014(02):55-57

[3]董银霞.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0):39-40

[4]陈柳钦.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10):13-17

篇9

[关键词]发展循环经济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排放、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种旧的发展模式已经使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愈加凸显,环境容量也在大大压缩,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是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实现利用资源的高效率,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容量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目的就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环境污染的零排放,以此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实现环境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煤炭工业主要的加工方式为煤炭采掘、洗煤选煤,这两种方式都是以生产为主,重视企业的利润而忽略环境保护。煤炭加工留下大量的煤矸石,这些煤矸石占有大量的土地,并释放有害气体,严重了污染了矿区的生活环境,影响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因此煤炭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这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路。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煤炭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使之煤炭资源供应紧张,价格迅速上升,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煤炭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对资源过度开采造成巨大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因此,要想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的生产,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也是煤炭企业必然走的长期有效的发展之路。鉴于此兖矿集团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经济效益好的、资源消耗低的、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模式,使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发展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产业为支点的循环经济,但是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主要以下原因:

1.煤炭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因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项目投入的前期。同时在前期发展中开拓市场需要的时间较长,回报的效益较少,资金回笼比较困难,而在煤炭企业中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渠道并不是十分畅通,高学历的技术人员较少。尽管近几年来煤炭市场较好,经营状况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煤炭工业过去在扩大规模、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和改善矿井环境等方面欠账较多,再加上一些新的项目、新的安全设备更新和加固防护设备等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大。总体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不是十分乐观。仅仅靠煤炭企业自己积累资金,缺少政府的支持来发展循环经济,很难使循环经济取得较大的成效。

2.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目前,因我国的不少煤炭企业受到传统产业的影响,使之资金的投入和开发新技术的力量不足,节约资金、保护环境和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得不到广泛的重视,又因为煤炭产业是主导产业,煤炭企业加工生产中所需要的科技含量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从一定程度中影响了煤炭企业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尽管煤炭企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拉长了产品的产业链条,也创造了一些效益。但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生产功效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没有成为煤炭企业追求的强有力的、长期有效的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而且有不少的煤炭企业仅仅追求煤炭经济的效益和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而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使之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支持的力量不够,现在的煤矿环境治理是沿袭“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所以说煤炭企业并没有真正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观点来解决煤炭企业发展的根本性的问题。

3.煤炭企业认识不足。目前,不少煤炭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积极推行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在经济增长方面,由粗放式发展模式正在向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是由于煤炭企业主要侧重于发展经济效益,重视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对经济发展中的发展―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他们之间的矛盾却不够关心,不能真正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主动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多数企业仅仅引入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仅仅从文件上下达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但这些仅仅停留在文字上,不能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也没有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

三、解决对策

1.政府发挥引导支持作用。要想使我国的循环经济模式得到大的发展,政府应该通过优惠政策对煤炭企业给予一些扶持,比如:投资政策、减免税收、技术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等给予一定的帮助。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其次帮助搞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使煤炭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为煤炭企业提供相应得技术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奖励扶助,在税收和方面给予优惠等等,这样才能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而引导煤炭企业自愿、主动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2.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煤炭企业应充分发挥主体攻坚作用

(1)积极创新企业文化,牢固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要想使循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领导干部应首先转变思维模式,改变工作作风,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从而形成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当然这更需要煤炭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只有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才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合理设计产业集中度,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中小型企业较多,不少小型煤炭企业生产设备相对简陋,生产能力较低,从而使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必须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合理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使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实现从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其次通过更新煤炭开采技术和生产设备来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并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通过改进煤炭生产和使用方式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来实现污染物微排放或零排放。

篇10

一、循环经济概述

庞大的人口基数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先生产后治理污染的单程式消耗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人们再提出了“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两低一高”发展模式,强调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而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则体现了对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cuse)、资源化(Recycle)” 以“3R”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减量化(Reduce),其核心宗旨是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大程度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及废弃物的产生;再利用(Recuse),则要避免将产品过早淘汰,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资源化(Recycle),即是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将废弃物边废为宝,化害为利,尽可能将废弃物转化为可用的资源。相对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对现行会计有着独特的要求,更加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二、循环经济下传统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内容不够完整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使用的是货币计量,所能反映的经济活动都能用货币计量,但无法体现出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而在循环经济视域下,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资源的消耗等都是无法用货币进行计量。传统的环境会计报告目标是“向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政府管理机构及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理性投资、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货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其主要受托责任是加强对处于生产末端污染物的治理。在循环经济下,“受托责任”不仅限于末端污染的治理,更为重要的是在“3R”原则指导下着重于源头污染的治理,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以达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治理要求。此外,循环经济要求除了提供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给予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外,也应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及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对会计核算的内容相较于传统核算内容更加完整、全面,要求也更高。

(二)现行会计核算缺乏对循环成本的反映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可以借鉴环境会计要素划分循环经济的目标及对象,增加循循环经济成本、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收入、循环经济利润这四个循环经济会计要素,以此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其中的循环经济成本,是指在“3R”原则指导下,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成本。现行会计过程中缺乏与我国环保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缺乏对循环成本的反映,仅是简单设置“排污费”、“绿化费”与企业的管理费用科目中,会计核算内容不够完整,缺乏有效的核算体系。

(三)缺乏对资源、环境及收益计量的信息披露

循环经济强调从源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除了在会计报表中设置资产、收入、利润、负债、费用等常规项目,来反映企业资源开采、废物转化、原材料有害成分降低使用及费用成本等情况,也会在会计报表附注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环境治理标准、治理政策及污染源头治理措施等。传统的环境会计虽然将环境责任放置经济责任中去,但却是停留在污染的末端处理上,缺乏对资源、环境及收益计量的信息披露,其计量的基础建立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上,以交易价格为前提,局限于按货币计量的业务,很少会考虑到环境因素,且披露信息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

三、发展循环经济会计体系的对策

(一)引入新计量方法,扩大核算内容

首先,引入新的计量手段,要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处理的情况,在循环经济下,既要用货币计量企业的资产、费用、负债、利润等,也需要非货币的计量,如针对废物的排放量等,对会计提出了多重化的计量要求,需要将非货币量的信息转化为货币量的信息,借助相关的价值评估法(例如置换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假想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等)。其次,要使得会计核算内容更加全面完整,就需扩大会计核算的内容,例如增加绿色固定资产、绿色无形资产以及环境资产等资产账户到会计资产中去,其中,负债应增加环境负债账户,费用应涵括自然资产成本、环境保护、回收废弃物的支出;而收入的项目则应包括取得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资源等的收入。

(二)创造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会计核算体系

环境权益、环境资产、环境收入、环境负债及环境利润属于环境会计学的五大基本要素。企业环境会计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兼具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其加量的方式除了货币计量外,也可以是实物计量。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可以通过以价值量为主的多种计量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及结果进行管理和核算,一方面可以明确企业环境投入的发生的实际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环境资源责任追根溯源。

(三)增加对循环资源利用情况的确认、计量及披露

根据循环资源的取得和发出情况,设置相应的“循环资产”账户,用以反映企业对循环经济的利用状况及贡献程度。但要注意,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企业外购的循环资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及原料剩余物等,采用不同的循环经济计量处理方法(如多重计量假设),从而体现循环资源的实际成本。对于循环资源的披露,则可以专门设置单独的财务报告,用以披露企业利用循环资源的情况,以此体现企业对循环经济的重视,从而准确地向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大众披露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