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 点、线、面 知识复习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在头脑思维中将所得到的知识进行联系所形成的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系统。因此在初中生物点、线、面式的知识复习中,就是要经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网络体系中的知识点、线以及面进行系统化的掌握,进而学习生物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

一、初中生物中进行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前提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开展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好调动学生思想工作,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众所周知自信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源源动力。因此要让学生重视起来,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饱满的热情去进行知识的有效复习。

2.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还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探索总结,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真正实现知识的良好掌握和运用。

二、初中生物中进行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方法

1.整理知识点是重点

知识点就是生物点、线、面式知识复习中的点,是指学生比较熟悉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学会要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且要注重把知识体系的建立和会考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复习细胞时,把“病毒、细菌与真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然后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表格的形式体现,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连点成线,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师要指导学生创立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这些知识点,并将其有效连接起来,连点成线,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理解和印象。在生物点、线、面式知识复习中,线就是将生物知识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知识链,就是说可以将点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成线,将隐藏在复杂内容中的最重要的概念、规律、原理及知识间的联系归纳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便于理解、记忆和掌握,要做到线线清晰,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将分散凌乱的知识点通过线索进行有效的B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扩展知识的纵横面

在初中生物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网络中,面是指在点和线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体系,是用生物知识点的横面和纵面来解决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在生物知识点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单一地讲授不利于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网络。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多层次构建生物知识网络,通过展示图文结合法、树形法、流程法、列表法、概念图等多种复习方法,使得知识网络平面直观,内容丰富,构建过程充满乐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重要概念,可以把它分解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两个概念。在“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概念下还可分解成“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组织,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个体”,而“人体的结构层次”概念下,多了一项“各种组织构成的器官形成各个系统,然后才形成个体”,由此引出其中的区别,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具体、透彻。

三、初中生物进行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完善

1.丰富知识网络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向学生讲授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法,学生要在对知识的深切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将新的知识弥补到原来的知识面中,增进知识网络中的知识点,形成更加系统和广泛的知识网络。然后师生共同对构建的主题内容进行反思,对学生不对和不完整的地方给予更正、补充。

2.加强有效的训练

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中,学生在通过点、线、面构建知识网络后还要加强有效的针对性的训练。要将知识网络中的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的练习,最好边构建边进行习题训练,一旦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就要及时查询教材进行再度复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篇2

一、重视学生心理,提高复习兴趣

兴趣是做事的敲门砖,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将会是一种煎熬和折磨。对于新课,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复习课,则更需要学生的兴趣为支撑。但是复习课不比上新课,知识点都已经讲述过,所以难点就在于如何用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在复习前,只有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知识掌握状况做全面的了解,才能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教师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能否制订出正确的复习目标和教学策略。

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知识掌握得也比较扎实,所以对复习不重视;有些学生是糊里糊涂、半懂半不懂,不知道从哪去复习;也有学生本来学习就不认真,自甘落后,复习与不复习都一样,反正是听不懂也不想听。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教师用一贯式的覆盖法,将复习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反而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或者说复习根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行的方法就是对全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做一个摸底调查,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着重拿出来讲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复习中去。

二、遵循“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制订计划

1.心有课标

(1)新课标对于初中生物的复习内容和范围都有着具体的要求,所以复习的时候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制订复习内容。

(2)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生物试卷体现的是一种基础性和导向性,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把这两点结合制订出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必将是事半功倍的。

2.制订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于复习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根据新课标所确定的复习内容,从基础知识、思维训练、能力提升三个方面着手,制订出三个层次的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复习形式: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最普遍的有讲、练、评三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要点,其中“讲”注重的是精讲,抓住知识点的本质和要领,避免出现无效的讲解;“练”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并不是用题海战术来蒙题;“评”则是教师根据习题和测试卷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让学生弄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立足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础,是初中生物课本中所展现的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初中生物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此,我们制订复习内容应立足于书本、立足于基础知识,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训练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生物学与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频繁,如果复习时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就会显得非常杂乱。所以,复习时可以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把每一章的知识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串联,使知识系统化。

另外,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常用比较法。例如,将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比较等,这样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去弄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我们反对题海训练,但是定量的习题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不能免除的。因为只有教师讲,学生却不练,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学生光练,教师不讲,学生自然会陷入迷惘,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讲练结合,达到交替巩固的效果。

对于习题的设置,也需要教师认真安排,目的就在于提高习题练习的质量和学生反馈的质量。习题设置不合理,学生练习效果不好,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会很模糊,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而实际上学生也只是懵懂。对于习题,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习题。既然是精选,题目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题量一定要适中,既能突出重点知识,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以便通过习题检测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从而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或者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重点的训练。

(2)重视练习的检测。把练习变成检测练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简单地说,教师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共性问题,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对于这一工作,难点不在于能力,而是思想问题,因为这项工作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复习阶段的初期会这样做,复习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却不能在复习全程都坚持这样。

篇3

关键词:概念图;策略;生物教学;应用

【分类号】G633.91

概念图这种的教学方式比较新颖,给学生提供建立知识构造以及复习巩固知识构造,还有自我评价方面提供了工具。另外,概念图还能够当作教师实施教学设计,讲解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学生掌控知识的有效工具。因此,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概念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概念图的基本概念

概念图属于组织以及表征知识的主要用具,其涵盖很多概念,还有概念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连接线以及连接线上面的词代表。概念图这种教学策略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提出来的认知教学方式,他的构图方法以及功能和思维导图相近,部分人也将概念图叫作思维导图。其属于挖掘学生思维的认知工具,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建构主义观点表明,学习属于学生积极建立知识的一个过程,要求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学生才能够清晰的记住其知识,因为概念图可以将概念整个的全过程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反映出来,因此,概念图既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知识构造,并且对于学生掌握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也十分有利,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概念图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给教师组织教学方面提供了新的策略。

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概念图属于教学工具

教学设计属于有效的主要环节,在设计课程计划的时候,概念图能够发挥其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教师针对生物课程准则提出的实际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学习内同,随后使用概念图由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教师要讲解的生物学主要概念以及知识构造。教师可以使用大概念图代表这节课程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使用小的概念图代表具体的一个知识点,并且可以使用概念图展示这节课程和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整合到之前的概念或者是命题网络中去。

(二)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概念图和以往罗列条款那种教学方法不同,能够使学生不仅直观的看到概念,并且还能够观察到教师的整个思维流程,利用概念图能够展现出多种表达方法及特征。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在黑板上面亲自描绘出所讲知识的概念图,使用概念图能够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简化那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道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且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当中对于主次关系有一个良好的掌握。

(三)概念图当作学生学习的工具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通常会存在掌握知识点,却不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使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而概念图在构建知识点关联有着十分好的效果,可以把原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概念,清楚的放下学生面前,并且利用其之间的连线明确知识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十分健全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概念图巩固知识

通过概念图能够使学生改变学生根据教材目录把每个章节内容摘抄下来就算完成作业的这种以往的做法得到改善。概念图可以当作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工具。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初中生物第二十一章第二节有性繁殖的时候,就可以和第一节无性繁殖联系起来,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第一步,让学生简历概念图,第二步在课堂上将小组作为单位,探讨学生构图流程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思,第三步,排出每个小组的代表,让其讲解自己的概念图,要求别的同学对概念图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三)概念图当作学生评价的工具

由于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方式都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考试。通过概念图能够有效评估学生对于概念掌握的基本情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由图解的方法组织和掌握概念图本身,通过观察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概念关联起来,从而了解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理解的情况,不一样的概念图能够对学生对应的能力进行检查。而概念图属于一种评估的方式,一定会带有学生的主观性,因此,能够给学生科学知识存不存在误解方面提供有利的线索。

三、教学实践中的感受

(一)加强合作学习

概念图属于人们一种思维习惯以及方式,经过概念图绘制活动,能够给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得到对于知识总结的能力。通过组织这种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利用概念图之间的关系进行沟通和表达,所以,很多教师和学者都觉得这属于合作学习的契机。

(二)提升科学素养

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概念图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尤其是概念图属于一种多样化并且科学能够接受的过程,使学生学习表现力以及创新方面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概念图属于学习的工具,能够结合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转变学生认知的方法,给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Y束语:

通过本文对概念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概念图的主要作用就是组织和表征知识,其属于一种教学的对策,能够转变学生认知的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概念图还是学习对策的一种,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意义以及合作,还有创造性学习,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概念图这种的教学方式比较新颖,给学生提供建立知识构造以及复习巩固知识构造,还有自我评价方面提供了工具。另外,概念图还能够当作教师实施教学设计,讲解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学生掌控知识的有效工具。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概念图策略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冰. 概念图策略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08:156-157.

篇4

过去在教学中,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考前临时突击,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后,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他们却又不会了。这种学法,学生将来只会变成不会思考,不会想象,不会创新的人,其结果必将是被淘汰。而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种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出题的方向也是按照这理念。所以面对现实,怎样复习,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结业生物会考,这是广大师生目前密切关心的话题之一。

一 思想重视,端正态度

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态度常常决定一切。自生物会考以ABCD等级制的小高考模式进行后,笔者所在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但只是学校重视还不够,还要学生和家长也重视起来才行。由于生物是开卷考试,导致一些学生思想上一点也不重视,因此,从初一开始,学校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和学生渗透生物的重要性,务必让他们形成这样一个观念,即生物是中考的第一仗,要取得中考的胜利,就要赢得中考第一仗;开卷考试的试题比较灵活,要考A级,工夫必须花在平时。

二 因材施教,制定目标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在复习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目标,使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树上的桃子”;学生品尝到甜头后,就会兴致勃勃、信心百倍地学习。但是,有的教师把学生的目标制定得过高或过低,引起教与学的严重脱节,从而使教学变得生硬而和谐,使学生的美好愿望最终化为泡影,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应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平时的考试成绩,分别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对于平时学习基础较扎实,考试成绩较突出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平时的失分点在哪里。如果是基础题就不能因题目容易而粗心大意,如果是能力题就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求他们在结业会考中冲刺满分。对于平时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加强单项选择题的训练,激励他们向A、B级分努力。对于学习兴趣低迷、考试成绩时常不及格的学生,教师要特别重视给他们鼓劲加油,让他们确信只要肯下工夫同样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并在最后一周进行专项补习,让他们能保证不丢基础分,不考D级。

三 抓住书本,夯实基础

结业会考考查的是初中生物全部四册课本的内容,范围较广。相对中考学科,初二生物的每周课时少得多,只有两节课,而新授课尚未结束,离会考仅剩两个月。这些客观情况,与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的新要求极不和谐,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有些师生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实,结业会考的《考试说明》不仅是每年结业会考命题的依据,也是组织、实施复习的依据。因此,教师要认真仔细地研读《考试说明》,其中明确指出了结业会考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约的数量比为7∶2∶1,也就是说,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在70%左右。同时,从近几年的结业会考试题来看,不少题目、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课本,注重基础考查一直是结业会考的“主旋律”。因此,要求学生课后把内容加以整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教师要组织学生适当做小练习,不断检查、督促学生,把握复习的节奏,确保人人做好容易题,拿到基本分。

四 归纳总结,系统复习

知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每个知识点上,连出一个知识链,在知识链上可以串联出一个知识网,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系统地科学的复习。例如,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一章有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小节是人体内废物的排除。本章的知识点很细很多,容易造成混淆,有的教师按照书本一个一个知识点复习,这样的复习也许比较精细、全面,然而学生只会记得零散的一些知识点,复习效果不佳。如果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先给本章知识一条主干,再在这条主干上延伸知识点,然后在这知识点上延伸其他知识点,这样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络化、整体化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的信息量大大减少,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把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升华知识。

五 开设实验,复习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生物实验,学生才能理解和巩固知识,形成概念,同时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在最近几年的生物会考题中,有很多生物实验操作的题目,有些实验在平时的课堂中不一定做,然而在考试中却考到了,学生答对的比例很少,所以对于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必须教师在平时和学生一起做,而非以学校实验设备、物质条件的限制为借口,不做学生实验,不组织调查,更不开展科学探究,而是纸上谈兵。对于一些不可能在实验室做的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光盘、视频让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原理、步骤,学会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评价或做出合理的解释,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怎样设计对照实验,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最后的会考复习中,教师可以集中做实验的专项复习,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对做过的实验和学过的实验有个温故知新的过程,加强探究实验能力,从而举一反三。

篇5

关键词 生物 衔接 教学

一、充分认识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在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习的本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复习旧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得较差,而高中学习又必须很好掌握的知识,要加以补充。

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从高中教学上看,存在着两大方面的明显欠衔接的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衔接上的断层问题。

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和高一有两年断层期。进入高二,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在经历了两年以后,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

二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

初中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原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文字加以表达,新教材以活动和图片来体现知识点。初中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系统的知识变为零散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

二、做好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衔接教学的策略

1、深入研究高初中课标及教材,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通过对初高中课标的研究发现,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是按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是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高中生物学是将初中阶段生物学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要学生知道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初、高中两个学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要互相衔接。因此在教材编写时,有些内容虽在初高中都有,但各有侧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有些内容只在初中教材中出现,如有关生物的分类知识,由此来看有必要明确初高中的衔接点,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

2、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结构,利用概念图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统领概念,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

3、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高中生物学习中不能够像初中年那样只是上课听听,下课把作业做完就了事,而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增强自学效果。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并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一定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

① 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了解,对那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②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③ 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多媒体技术 课件

新课标实行以来,课本包含的知识较以往更加新颖,涉及面更加广阔,更适合现代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通过在黑板上用粉笔将课本知识书写出来进行传授的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获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多媒体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就显示出其优越性。多媒体教学优点主要是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等。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拓宽课堂知识

生物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生物的生命周期内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其涉及面非常广泛。生物教材所提供的只能是静态的文本和图像,对于表达真实的生物世界与生命力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使学生提起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以往使用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满足不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渴求与好奇,继而打击到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使用,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固有缺陷,多媒体展示将课本上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辅以丰富的图像和视频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例如,对于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国家地理和动物世界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2.分解学生学习负担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对各类参考书进行比对,从中摘取需要的信息,减少了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无法及时有效地得到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同样的也缺少同其他教师之间就教学经验的探讨和交流,使得教学质量的提高变得更加困难。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教师搜集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的成本,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更加方便地同其他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吸收其他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和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3.提高教学效率

以往使用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教学重难点混乱的弊端,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无法深入。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用多媒体之后,既可以将知识点进行静态的罗列展示,也可以利用动态图片或者视频进行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丰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问题。比如,讲解人体内神经系统一课时,可以把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元结构和其他知识通过图片或文字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看到更真实更生动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生物实验规范化

初中生物课安排了实验内容,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若遇到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就会造成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的现象。若老师可以使用互联网来寻找一些关于实验教学的视频,进行授课时使用视频辅助,在加上老师对操作的解释,就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更加了解,易于操作和控制。比如,“使用显微镜”的操作当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是不现实的,教师只能对全体学生进行粗略的演示,若在教授实验的过程辅以多媒体视频或者使用具体图片对一些关键步骤进行放大,使得学生能够在做实验的同时观看视频,这样就能做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提升学习质量

1.提高学习热情

多媒体可以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令学生在自然舒适的氛围里理解和吸收知识,更加方便学生在课下进行复习,提高教学质量。在“花受精过程”一课当中,可以利用网络上对花受精过程的动画模视频来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辅以老师的讲解,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对每个过程都能够清楚地了解。不能仅凭看书和想象来理解课本内容,这种做法可能会误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生动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

2.训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把类似的或不同类型的生物图像放置在相同的幻灯片,通过对比来对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有利于记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可以将衣藻和眼虫放在一起,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对其差异进行区分。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来说明如何区分两种相似的生物,并指出其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这可以防止学生对类似知识的混淆,同时也能系统地整理知识。

3.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当系统地梳理知识,不能只是着眼于单独的知识点,还应当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授课时教师可以把结构系统通过投影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知识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和掌握。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章节进行梳理和回顾,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框架,更清楚地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日后的复习,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归纳能力。

三、结语

身处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媒体除了给我们带来娱乐的功能,还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健康,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更能体现知识与兴趣的融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多媒体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曹京涛.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篇7

    1验证式实验----先教课后实验

    验证式实验是以验证为目的,先讲新课后的实验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的程序是:复习知识教师示范或讲解操作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知识。这类实验一般编排在有关课文之后,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很多,观察操作要求较高,实验的内容比较复杂。例如:教师用两课时讲授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两课时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并做实验。此外,像“观察根尖的结构”、“观察叶片的结构”等实验也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在验证实验课中,实验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知的,实验课的程序和知识脉络比较容易,通过实验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知识的作用。但是,从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来看,它的不足之处是结论和程序都是学生已知的,只是“重新体验其过程”而已,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同步式实验----边教课边实验

    这类实验把讲授新课和实验结合起来,讲课与实验操作同步或交替进行,即讲授内容与实验内容是同步的。它一般编排在有关课文之中或之后,所需的基础知识较多,并且实验的内容与讲述的理论知识关系相当密切,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将观察结果上升为理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叶芽的构造”、“观察花的结构”、“观察水螅”、“观察蚯蚓”、“观察常见软体动物”、“解剖青蛙”和“解剖鲫鱼”等,均可采用同步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

    在同步式实验中,教师要把教授新内容的任务和实验课的任务融合在一起,通过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其基本技能和能力。因此,此类实验课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尤为重要,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教程,做到手段多样而不繁琐,内容丰富而不杂乱,即:将实验的观察、操作等环节穿插于讲述、理解、思考与总结之中,并力求两者衔接自然而合理,做到教学思路清晰,知识脉络一目了然,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以“观察水螅”一节课为例:本节课的知识点有5个,即:①外部形态;②内部结构;③捕食和消化生理;④神经结构与应激性;⑤生殖生理。围绕知识点,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达标程序:

    教师设问:水螅有什么样的外形与体色?学生观察实物并

    回答教师展图并板书总结:水螅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设问:水螅体壁有几层细胞?体内有什么结构?学生

    用显微镜观察纵切片学生回答教师展图、解释、补充板书总结:双胚层与消化腔。

    教师设问:水螅如何捕食和消化食物?学生亲手释放活水

    蚤喂水螅,并观察其捕食行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捕食消化。

    教师设问:用探刺活水螅不同部位,它有何反应?学生操

    作并观察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总结:神经网及其特点。

    教师设问:水螅用什么方式生殖?学生观察水螅的芽体

    教师归纳:出芽生殖。

    在以上整个达标过程中,教师的讲述与学生实验的组织条理清楚,学生眼、手、脑和耳并用,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方式。

    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课

    探索式实验能充分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实践论在教学中的实际体现,它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实验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观察、思考和得出结论。其教学程序是: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获得结论。

    这类实验一般编排于相关课文之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多,实验材料易找,实验操作程序简单,实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就能掌握。如:“探究种子的成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脊蛙反射实验”等均适合用这种方式教学。

    这类实验课,把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三者统一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使学生直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开拓思维、求实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篇8

关键词: 生物中考 复习策略 复习思路 教学模式

福建省漳州市的生物中考时间是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与其他学科的期末统考时间相当接近。因此,如何在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新课教学,并对四本初中生物课本进行系统高效复习,是初中生物教师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在此,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做足准备,抓住机遇

1.1提前规划,赢得时间。

根据历年的经验,只有在八年级上学期提前进行八年级下册的部分教学,才能从容不迫地在八年级下学期进行周密的中考复习。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要赶时间仓促结束课程而忽视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学初,初二生物老师们必须同心协力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教学进度表,以此为依据,在平时的授课中调整好教学进度。那么在八年级上学期结束时,至少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新课程教学。

1.2研读资料,把握方向。

首先,要结合《生物课程标准》,研读本市最新的《生物学中考说明》,也可以通过参加市初中生物中考分析会准确掌握考试范围、各知识点的考查难度及考试题型等。这么做才能防止把知识点挖掘得太“广”、太“深”,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节省出宝贵的时间。但若挖掘得太“浅”,走马观花,则不利于强化复习效果。其次,在中考复习前要对本市近几年的质检和中考试卷进行分析,了解考试题型和试卷难度,归纳知识点的命题角度,收集或改编这些试卷上的难题和陷阱题,编成《生物中考复习的易错题集》,复习时就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针对性强。

1.3思想动员,家校合作。

决心是奋斗的力量,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在中考复习前,班主任和生物老师合作,专门给学生召开一次隆重的中考动员会,让学生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只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他们才有可能配合老师认真复习。动员会上可邀请本校历届在生物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谈谈心得,消除畏惧中考的消极心态,增强信心,鼓舞士气。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校教师的得力助手。由于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习上不喜欢家长擅自过多干预,可是大部分人的学习缺乏计划和毅力,甚至部分学生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同时学生的手写作业、自主复习几乎都是在家里完成。因此,特别需要家长配合老师落实作业是否完成和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为此,在中考复习前,务必要专门召开家长动员大会,传达生物在中考科目中的重要性和复习时间的紧迫性,让家长知道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我校初中生物备课组精心设计了《生物中考复习提纲》和配套的《生物中考复习提纲空格版》。每一天,笔者都会把生物作业的具体布置范围通过校讯通和班级微信群发送给家长,其中一项就是要求家长监督孩子默写《生物中考复习提纲空格版》中的两页,然后家长可以根据《生物中考复习提纲》很轻松地找到答案,用红笔批改并签名,当然错的只需要打“×”,孩子自己订正答案。笔者发现,把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明明白白公布,学生一般不会抵抗,因为是老师要求家长做的。事实证明,家校合作,双管齐下,作业的完成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有根据地提前复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明确思路,胸有成竹

2.1第一阶段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历年漳州市生物中考的难度不是很高,容易题、稍难题和难题所占分数之比大致为8:1:1,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教材为主,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中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的重温。为此,笔者布置的第一项家庭作业是提前细读下节课要复习的课本内容,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个大问号并折页。第二项家庭作业是默写出下节课要复习的《生物中考复习提纲空格版》中的内容,检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复习。这样进入课堂,学生有备而来,回答问题自然是对答如流。第三项家庭作业是完成上一堂课复习内容的精选配套习题,讲评后收集学生的易错题编入《生物中考复习的易错题集》。

本阶段,一周进行两次小测,一个月至少一次月考,以此检测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而且每次月考后,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写出本次考试的错题反思,分析的内容包括当时错误的想法和现在的理解,总结出怎么避免审题不清、怎么弥补不理解和遗忘的知识点等。通过反思,不但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讲评过的题目,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这一阶段的复概会在5月上旬结束。

2.2第二阶段专题训练,综合考查。

根据考试反馈,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科学探究、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遗传规律等是难点,往年中考,学生在这几方面失分较多。学生最怕的题型是曲线图和表格,在综合运用方面比如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知识点串联考查也是相对薄弱。针对以上情况,老师要精心出卷,涵盖上一次考过的和作业中的高频率错题,凸显主干知识,以全新的角度考查,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本阶段从5月中旬到5月底。

2.3第三阶段真题模拟,沙场练兵。

本阶段进行真题模拟考试,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考试氛围,检测复习成果,便于进行查缺补漏。真题试卷可以是近几年本市或本省其他市的中考卷和质检卷。本阶段从6月1日到6月20日。

3.提问教学,竞赛比拼

3.1精心设问,巧妙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参与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但复习教学不同于新课教学,学生对复习旧知识不再有新鲜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自说自答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所以,复习课上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尽量多动脑、发言和动笔,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基础知识梳理环节中,全部以填空、填图、连线、判断等问题形式,把重要的概念、原理、结构图和一些规律性的重、难点内容呈现出来,唤起学生的记忆,创造学生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时刻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教师主要起到点拨、纠错、表扬、总结和提升的作用。每堂课的最后5到8分钟时间,笔者精选少量习题,按照难度梯度呈现,让学生当堂完成,检测课堂效果。

3.2多种提问,积分奖励。

第一种是随机抽签,采取个人积分奖励机制。把写有每个学生姓名的小纸条折成小纸团,统一放在一个盒子里。提问时,随机拿出一个小纸团看看抽到的是谁。下次提问前,仍然要把这个小纸团放回盒子里。因此,刚回答过的学生还有可能被抽到。事实证明,这种提问方法比较刺激,学生们都比较紧张兴奋,但是提问的覆盖面时窄时宽,随机性较强,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第二种是小组竞赛,采取小组和个人积分奖励机制。根据成绩优、良、中、差搭配,全班分成5个学习小组,限定每个人只能举手回答一次和组内求助一次。这种方法小组间竞争激烈,甚至连成绩中下的学生也能抢答,覆盖面广,学生主动性强。第三种是老师点名提问,采取小组和个人积分奖励机制,针对性强,难度不大的可以注重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覆盖面也广。

在一堂课里穿插这三种提问方法,气氛一次次被点燃,学生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数学效率自然就高。但不管是哪种提问,教师都要当场表扬和鼓励学生,并在每堂课后及时公布个人和小组的积分排名。教师可定期买些笔芯、糖果和小本子进行适当奖励,保证人人在意甚至喜欢这种竞赛机制。对于回答不上来或错误的学生,课后一定要找他们谈话、辅导和鼓励,避免他们失去信心成为“局外人”。

综上所述,激活生物中考的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必须善用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上述几种策略只有有机结合并认真加以打磨,才能使中考复习课的效率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已经有意或无意地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在此,本人简要谈谈部分心理效应在生物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与大家共勉。

一、自己人效应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来到新校园,面对新同学、新教师这一切新事物,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此时,教师可充分应用自己人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接受、喜欢自己。这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师生交往中,双方关系良好,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何愁学生不喜欢你所教的生物学科呢?开学第一课,我就先谈了谈自己为什么选择生物这一专业,一来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二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要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学习用具

的习惯,当然,只要教师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就可以让学生慢慢养成;其次,将重要内容安排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或讲授新知、或复习旧知,视具体教学需要而定。例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节,以寻找纸蝴蝶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此赘述一下,制作纸蝴蝶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再如,人体内废物排出第一课时,以复习提问血液循环的方式引出人体内的废物,诱导学生如何排出废物进入正题。

一堂课接近尾声,师生都容易出现松懈情绪。殊不知,结尾与开头同样重要,它是成功的保证。在每堂新授课的最后五分钟,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尝试回忆、总结本节内容并尽可能地画出概念图,或者进行情感升华。譬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课时,以“是否能捐出自己的一个肾”为题进行辩论,使学生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三、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对于初中生来讲,一堂课的有效注意时间为二三十分钟左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合理利用超限效应。

从教学内容上考虑,我每堂课给予学生的新知识点不超过七个,像初中生物一般每节的知识点都在三至五个,完全不会超限,关键在每个教学知识点上,停留的时间就可能较长。所以,还得从教学方法上考量,要适当变换多种教法。如,人体内废物排出第一课时,涉及肾单位这一结构难点时,先让学生采用阅读法详细了解其结构,再结合教师的讲解,最后由学生亲自体验肾单位的模型制

作,并就模型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如,此教法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并适当留白给学生自我提问、消化吸收。

四、头脑风暴效应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针对初中的起始年级,更有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关于生物学上的许多问题,我们都是通过科学探究来进行探讨解决的。其中,制订计划这一环节,就需要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以“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为例,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安排等就得依靠学生思维的撞击。当然,在进行头脑风暴前得有君子协定:不许评价、异想天开、见解无专利。就水量的选择上,我一一在黑板上写上同学的见解:不浇水、浇少量水,此时,就有同学立马曝出浇过量水。果然,经大家思维的碰撞又产生了新的火花。当然,这仅仅是凤毛麟角。在生物教学中,适合头脑风暴的活动数不胜数。

五、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指的是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有的源于人类认知过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有的则是由于人们不同动机造成的。

在教学中如何防止归因偏差现象的发生已日益重要。

生物课堂很容易给学生一种轻松的氛围,因此,在课堂上,极有可能出现学生之间的小矛盾。教师如何有效地充当调解员呢?当然,教师首先要安抚学生的情绪,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可让学生先换位思考再进行解决,切莫妄下结论。

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教师应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归因。如何正确归因,这就需要教师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修养,拥有现代教育理念,才能形成正确的归因意识。归因时,本人首先分析自身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即进行基础的教学反思;其次,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与此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并强调自我努力感的归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增强,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发展潜力,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到的上述几种心理效应纯属个人在日常教学中的浅尝辄止,还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篇10

一、把握一个合适的平衡度

1.相关的基础知识需要进行铺垫。在每次进行实验之前都要帮助学生复习一些有关实验的基础性的知识要点,这是实验之前所必需的铺垫,这样也可以为之后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些有利外界的条件。但其实所需要复习到的知识点也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能够切中要点并且与实验相关的知识才是需要掌握的核心部分,必须顾及到实验的真是需要。

2.知识点的导入要有吸引力。实验开始之前可以巧妙的饮用一些相关的导语,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度以及注意力,并且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们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热情、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以及“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中,在实验课正式开始之前运用下面的提问将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生活中有哪些用肉眼无法观察的物体?这些物体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吗?为什么?

②显微镜主要由有哪些结构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③谁曾经正确使用过显微镜?这样的几个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以及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可以很认真地做起实验,具体的操作过也会非常仔细、负责。

除此之外,在对课程进行复习时,可以提出一些与植物细胞有关的知识要点,让学生能对自己所要进行研究、分析的对象能有一个总体上、清晰的了解,这样可以使得具体的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二、促进参与及多角度分析

1.学生的充分参与才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学生是整个实验教学的主体部分,那么在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能偶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动用自己的脑、手、口,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实验的探究中来。

2.实验结束之后还要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现象进行相应的探究、分析、总结是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结论的总结也是整个实验的核心构成部分,教学老师要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要有思考,也要有疑问。要提出有质量也有数量的疑问,同时,提出的疑问应该要准确的切入实验的难点、重点以及疑点,引导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析、操作、讨论以获取较为有用的技能。

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实验中,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让学生按照下面的实验配置在进行一些相关的实验探究:

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之间的比较,学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唾液淀粉酶一般在37℃的条件下活性是最强的。温度过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破坏到酶的整体活性,从而可以影响其对淀粉的分解。

三、灵活实施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要注意合理、有效地引导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与学生,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厌学的学生进行诱导。大部分的实验内容都比较的枯燥、乏味,过程也很复杂,具体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实验有一定的讨厌、害怕心理。面对这类问题,教师应该适时的进行诱导。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中,煅烧骨会散发一种比较难闻的味道,并且在浸泡骨这个操作中需要用到一些稀盐酸,稀盐酸也能挥发出一些难闻并且带有刺激性的气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这些容易促使学生对实验有厌倦感和恐惧感。因此,教师需要对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技巧等加以引导。将一些操作要点传授给学生,还要帮助他们排除恐惧心理,让他们大胆、专心的探索整个实验,慢慢的的迈向成功,还可以使得学生产生满足感、愉悦感,厌学就会变成爱学,教学质量也可以进一步提高。

2.对于难学的内容要进行疏导。在做某些实验时,大部分学生因为受到实验中的难度影响思维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化难为易,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每个知识点,例如:“显微镜使用”实验中,需要对物像进行寻找、“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对于水浴温度的合理控制等一些难点时,教师需要做好重难点的疏导工作,抓住知识要点,将一些难学的内容转换为简单的部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对于死学的学生进行引导。一部分爱学习的学生在某些实验中,特别是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实验中,往往照搬一些实验方法,显得比较盲目,忙得却是不亦乐乎。但是他们对现象的分析、观察并不详细,因此,在对结果的总结上显得不是那么透彻,也不会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对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避虚就实,把实验的具体特点和相关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有选择地把一些实验步骤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几个部分,分析出若干个小的问题,这样进行层层的递进,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最后获取知识。

例如:在“观察小肠绒毛”实验中,通过设置下面的几个问题加强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

①小肠内壁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②小肠表面有哪些具体的结构?

③这样的结构对于人体吸收营养有什么好处?

④小肠表面的那些结构又包含哪些具体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于其他的功能又有哪些辅助作用?

⑤人体中又是哪些组织或者器官负责分泌这些化学物?分泌的数量多少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促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课外知识,不至于盲目地进行实验操作,大致上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