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急诊内科;疾病谱;调查;分析
广州是我国的大型城市之一,人口众多,疾病谱较广。为了探讨我院急诊内科疾病就诊规律、就诊特点及提出相应的医疗管理措施,特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1 日至2012年l2月31日的急诊内科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的298117例急诊内科就诊患者,无性别、年龄限制。
1.2调查方法
通过我院目前使用的广州市讯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医院信息系统的门诊日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其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病种排列等数据导入Excel软件中进行分析,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计,同一患者有两种以上疾病时,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急诊内科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
在2008-2012年期间,在我院急诊内科就诊患者共298117例,其中男性患者168347例,女性患者129770例,男性多于女性。以14-30岁组的青年为多,61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人数也相对较多,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详见表1
2.2急诊内科患者就诊日期的分布
在2008-2012年期间,我院急诊内科病人就诊的高峰期分为3月(28417人次)、7月(28149人次)和12月份(26895人次),而9月份(21535人次)的就诊人数最少,从9月份起,就诊人数逐渐增多,12月份再达小高峰,详见图1。
图1:2008-2012年我院急诊内科患者就诊日期分布
2.3急诊内科每天就诊时间的分布
我院急诊内科每天就诊高峰时段为20:00―24:00,此时段病种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24976人次),其次是消化系统(20213人次)和心血管疾病(17856人次),详见图2。
图2:2008-2012年我院急诊内科患者就诊时间的分布
2.4患者的主要病种分类
在2008-2012年期间就诊急诊内科298117例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所占的比例较少。详见表2:
3 讨论
3.1 根据急诊内科就诊人群特点做好相应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病人年龄分布特点以14-30岁组的青年患者居多,这部分人群占总数的37.38%,可能为青年患者白天上班、上学,集中在夜间急诊就诊;而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生理状况也逐渐衰退,容易受到病原体入侵,同时,中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也导致中老年患者在急诊内科就诊人数增多。因此,应根据急诊内科就诊人群特点做好相应措施,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救治水平 [1]。
3.2 在急诊内科就诊高峰时期合理增加医护人员 根据我院急诊内科患者时间分布、病种排列等就诊分布规律和特点,在就诊高峰时期合理增加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实行弹性排班。3月份和7月份为患者就诊的高峰期。3月份广州为潮湿雾霾天气居多,早晨常有雾霾天气出现,容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在有雾霾天气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在外出时带上口罩,防止空气中的小颗粒物体进入呼吸系统引发疾病。春季食物容易霉变,人们在误食变质食物之后,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甚至食物中毒。7月为患者就诊的高峰期,这个月份为学校假期,外来旅游人员较多,大量的人员流动,也容易导致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长时间在空调房内,室内外温差大,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天气炎热在户外工作者易中暑。10-12月份就诊人数逐渐增多,12月份又达到高峰期,10月份后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机体免疫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入侵。而且中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容易引起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我们同时也发现,20:00―24:00为我院急诊内科每天就诊时段分布的最高峰,白天时间,大多患者多处于上班工作时间,不方便就医,所以在夜间时间造成了一个就诊小高峰。夜间时间,内科和其他科室门诊均停诊,患者不能平衡分布,集中于急诊内科,这也是导致夜间小高峰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夜间人们出行量增多,外出聚餐多,饮酒过量、食物过敏、食物中毒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也明显增多。此外,夜间也是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疾病常于夜间发生,发病急且病程严重是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合理调配医护人员,使病人及时有效地就医诊断治疗,是有效缓解夜间小高峰的一个重要手段。
3.3 急诊内科医师培养方向需根据疾病谱变化而调整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疾病谱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合占全部急诊内科的70%以上,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2-4]。呼吸系统疾病虽然排在首位,但根据5年的比例分析,未见明显增长趋势,这跟近年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和人们注重呼吸道卫生有一定关系。而心血管疾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这和近年生活水平上升,过量喝酒吸烟,高脂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所以在急诊科的医师配备和技术建设上,既要注重培养全科医师,又要突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做到一专多能,力争在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救治上有所进展和突破,进一步完善急救诊疗常规及抢救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5,6]。
参考文献:
[1] 于启林,朱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0):599-601.
[2] 陈永惠,李文,谢菁,等.28826 例急诊病谱的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33(2):152-153.
[3] 李继光,朱玉森,万建华,等.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4):219-221.
[4] Linda F.McCaig,M.P.H.National hospital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2000 emergency department summary[J].Advance Date Form Vital and Health Statistics.326.
篇2
[关键词] 高龄病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11-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环境污染程度也不断加重,导致近年来我国患有系统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经过研究发现,患有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为高龄病人,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种的常见病。目前临床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我国老龄病人发病率最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发病时间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能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当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有许多,例如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支气管扩张剂等。但是常规诊治的方法并不理想,COPD还伴有呼吸衰竭的症状,病人的呼吸不顺畅及其痛苦,在临床当中使用有创机械诊治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机依赖的情况,而无创机械通气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同时近年来又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丰富,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发现,全有每年有9亿人患有糖尿病,每年由于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人数为7 000万人,所以糖尿病 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危害全球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危害疾病。诱发糖尿病的因数有很多,包括不良的因数习惯,先天的遗传因数,后天的药物破坏,强烈的刺激等等,而导致病人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因数也有很多,包括天气和气温的剧烈变化,外界强烈的刺激,机体内环境距离变化均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4-5]。近几年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统计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中有很多人有糖尿病的病史。同时也发现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导致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所以该研究通过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高龄病人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中青年病人作为对照。整理病人分析两组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通过实验分析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与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高龄病人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中青年病人作为对照。整理病人分析两组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发现探究组病人有50例。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在60~83岁之间,所有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73.73±8.91)岁,所有病人的体重在40.12~58.93 kg,平均体重为(51.58±9.25)kg,探究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学历分别是,中专以下30名研究对象,大专以下12名研究对象,大学以上有8名研究对象,研究组所有病人患病时间在2~17年不等,平均间隔时间为(9.69±3.95)年。对照组病人中有50例研究对象,对照这种研究对象年龄在27~55岁之间,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41.98±11.92)岁,所有病人的体重在48.12~51.23 kg之间,平均体重为(48.92±4.65)kg,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学历分别是,中专以下25名研究对象,大专以下19名研究对象,大学以上有6名研究对象,对照组病人患病时间在4~12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长度为(5.4±3.76)年。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严重的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和肝脏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我国最新出版的第八版内科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判定,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脉搏和其他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病人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1.2.1 研究组 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整理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调查表法进行调查,再保证采用一对一单独填写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能不识字的患者医护人员帮组患者进行问卷填写。填写完毕后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联系。
1.2.2 对照组 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整理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对照组患者整理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调查表法进行调查,再保证采用一对一单独填写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能不识字的患者医护人员帮组患者进行问卷填写。填写完毕后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联系。
1.3 统计方法
将该实验的所以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18.00 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计数治疗进行t值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经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发现,高龄患者患有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人数为46人,两种疾病并发率为92%。对照组患者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人数为29人,两种疾病的并发率为58%,P
2.2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
对100该研究进行探究分析的研究对象患有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进行探究发现,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人数为34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人数为42人,患有肺癌的人数为12人,其他疾病14例。所以发现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是本地区患者患病率较高的几种疾病。
3 讨论
患有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为高龄患者,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种的常见病。目前临床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我国老龄患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发病时间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能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发现,全有每年有9亿人患有糖尿病,每年由于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人数为7000万人,所以糖尿病 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危害全球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危害疾病[6-7]。诱发糖尿病的因数有很多,包括不良的因数习惯,先天的遗传因数,后天的药物破坏,强烈的刺激等等,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因数也有很多,包括天气和气温的剧烈变化,外界强烈的刺激,机体内环境距离变化均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近几年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统计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中有很多人有糖尿病的病史。所以本实验对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名高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实验分析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与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性。
实验发现,高龄患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常常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疾病,在治疗高龄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时应该注意控制患者的血糖。
[参考文献]
[1] 刘琰.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60-61.
[2] 赵俊,陈敏,明凯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细胞免疫状况及免疫干预[J].广东医学,2010(6):747-749.
[3] 李彦芳,沈小梅.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319-1321.
[4] 曾晓丽,汤旭磊,刘晓菊,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64-3266.
[5] 张化冰,向红丁,杨玉芝,等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及消化系统死因分析十五省市19912005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9):2529.
[6] 陈萍,兀威.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16(17):58-59.
篇3
【关键词】 肺;院内感染;真菌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sceptible factors,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s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ward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Methods The chart files of 54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dmitted from June 2005 to December 2006 in the ward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was 38%.COPD(518%)was the main predisposing disease,and candidiasis(611%) wa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The main suscepti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re long-term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963%),hypoalbuminemia(593%),long-term use of adrenocortical steroid(333%),and diabetes mellitus.There is no 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Fluconazole(922%)is more efficient in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is are important pathogenin the secondary infection in respiratory disease.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is candida albicans.Combined therapy as well as treating fungus infection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cure rate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Key words] lung;nosocomial infection;fungal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
2 结果
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见表3。表1 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基础疾病表2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表3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 讨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本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3,4]。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2]。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5],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钱小顺,朱元珏,许文兵,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7-419.
2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3 李从荣,彭少华,李栋,等.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485-487.
篇4
【关键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影响因素;探究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90-01
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主要包括支气管炎、哮喘病、气管炎、肺心病、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且多数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多数患者均需要进行住院治疗,以此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1]。同时有关资料显示,不少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护理效果不佳,时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以你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组探究通过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探究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而采取对照护理的方法,来寻找最佳的护理模式。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2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6.5±11.3)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4例,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患者25例哮喘病患者21例,肺心病患者17例,肺结核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的影响,事先告知所有患者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6.2±11.1)岁,观察组患者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2±10.1)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种类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析方法首先对120例患者进行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工作,主要对患者日常接受的护理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并结合实际护理质量,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一方面通过考察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与护理意识,一方面对患者自身展开调查,从而得出更具科学性与真实性的分析结果。
1.2.2护理方法在得出影响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后,由我院资深护理人员,根据影响因素的类别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改进措施,其中对照组患者仍然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改进后护理模式,主要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康复指导训练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同时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与责任意识。
1.2.3观察评价方法采取对照护理后,采取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此外,还需要准确记录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并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分析工作。
1.3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结果
通过对本组患者接受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探究分析,认为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分为三点,其一是患者自身因素,如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差、对护理工作配合性差等,其二是护理人员的因素,如责任意识差、护理水平不高等,其三是来自社会的因素,如医疗保障政策普及性差、办理手续繁琐、实用性差等。因此我院针对上述因素,改进了护理模式,而采取对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并发症发生率为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0.0%、18.3%,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的恶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而且由于不少疾病属于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数还需要进行住院治疗,进而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影响极大[2-3]。而对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护理质量的高低也对病情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本组探究对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开展了临床探究,从而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改进了临床护理模式。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患者自身,笔者认为,不少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会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心理,因此不注意自身的保护,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而对于上述问题,我院则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日常护理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加强了健康知识的临床宣教,采取多种形式来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要点,增加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其次结合心理护理,纠正患者消极的负面心理,提高护患间的配合性,再者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确保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护理技能可以胜任该项工作,最后则加强对医疗保障问题的讲解与普及,减少患者就医负担。而采取对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通过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探究分析,能够有效理清影响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而改进护理模式,才能确保护理质量稳步提高,确保患者远期康复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伟霞.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3,19(3):121-122.
篇5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以满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1]。本院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呼吸内科专业是内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医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本科临床带教医生对转岗全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 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 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 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 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 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
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呼吸系统;护理
健康教育史一门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针对危害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1]。在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下,在卫生部提出的"三好一满意"的引导下,整体护理的逐步深入,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在患者整个患病过程中,结合其生理特点、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年龄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我们根据呼吸内科各种疾病患者的特点,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使患者掌握用药知识、各种检查的目的及防病常识,养成了良好的遵医行为以及生活习惯,密切了护患关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9月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500例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年龄约在21~90岁。男患者310例,女患者190例;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52例,中学268例,小学71例,文盲9例。
1.2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解决每个患者面临的健康问题。病区护士长、负责护士及普通护士各尽其职,掌握呼吸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护理要点。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及做治疗、发药等时间,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了解患者所需,做好心理护理,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讲解配合检查治疗的重要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采用文字加口述的教育方法;对年老、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采用简短、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加以图片说明,反复多次进行以强化记忆。
1.2.1病因 教育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因有生活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继发性疾病等[1]。吸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因此,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改善生活工作的环境,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降低疾病发生的关键。应对上述患者重点实施病因教育,告之患者所患疾病及常见病因、诱因。
1.2.2疾病及用药知识教育 如为什么要做支气管镜、肺功能、胸部CT等检查、应如何配合、术后注意什么;如肺结核的患者目前主要用药、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何副作用等,强调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用药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慎用博来霉素、乙胺碘酮可能引起肺纤维化、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导致支气管痉挛、氨基甙类抗生素可引起呼吸肌肌力降低等。
1.2.3饮食教育指导 根据不同疾病及不同病期给予合理适当的饮食。气管炎: ①不吃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蒜、葱、韭菜等辛辣之物;②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肺炎:①禁食坚硬食物;②禁食油腻肥厚食物;③禁食过甜过咸食物。肺癌:①忌烟、酒;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等;③忌油煎、烧烤等热性食物;④忌油腻、粘滞生痰的食物。肺结核:①忌食茄子、无鳞类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无鳞鱼类有金枪鱼、鲐鲅鱼、马条鱼等。不新鲜的海鱼如带鱼、黄花鱼等。淡水鱼如鲤鱼等,以免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过敏;②服用利福平期间,切勿同时进食牛奶等饮料;③服用异烟肼不宜用乳糖及含糖的食品。哮喘:①禁食寒凉; ②禁食肥甘厚味;③禁食过咸过甜过酸;④禁食橘子;⑤禁食一切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花椒、芥末、咖啡、浓茶等,芹菜、韭菜也应不吃或少吃;⑥禁忌吸烟、饮酒;⑦呼吸困难影响咀嚼时,应供给软食,以便于咀嚼和吞咽。
1.2.4出院指导 对患者进行口头及书面的出院指导,以保证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复发。对恢复期带药出院的患者,指导其定期复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要随诊观察,定期做肺功能检查;肺炎患者应复查胸片,发现异常及时治疗;肺结核患者应坚持服药,定期复查胸片。
2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增强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维持在95%以上。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能较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治愈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日,降低了费用,患者再次入院率明显下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而是更多地渴望了解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下,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健康观念处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改善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而引起的焦虑、紧张心理,协助患者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和观念,使患者主动参与医疗保健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3.2个体化、差异性是实施健康教育的质量要求 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做到个体化。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有不同的健康需要,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健康需求,故护士必须首先了解患者的健康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体化健康教育重点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方式,关注伴随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开展针对性管理,减少导致不良情绪发生的诱因。鼓励家属参与和支持,做到个体化护理教育。呼吸内科疾病种类多,有些疾病病程长,诱因复杂,与生活工作关系密切,健康教育应根据不同病种及病情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如何进行氧疗;支气管扩张患者如何进行引流;痰多粘稠患者如何有效地咳嗽咳痰等等。由于缺乏治疗、康复相关知识,有的患者表现为不以为然、对治疗不配合,有的由于呼吸困难等不适,导致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因此,应根据这些不同精神状态的患者正确评估其知识需求,提供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正确地面对疾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3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2],只有掌握专业知识及沟通交流技巧并取得患者信任,才能顺利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针对不同文化、职业、年龄、社会背景的患者进行不同语言、程度、水平的教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相关理论,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实施患者健康教育,体现了现代护理观的内涵,护士用自己的知识满足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在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同时,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力和技巧得到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7
1.导言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患者年龄往往较大,病情变化迅速且病程长,在住院治疗和护理中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与风险因素,增加了医疗过程的不安全性。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护理问题,例如用药问题、饮食问题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出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5-2016年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为56例,女性患者为4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9±3.9)岁。
2.2 方法
2.2.1 调查方法。全部患者都应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法,在对患者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3.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呼吸科常规医疗服务方法进行管理,严格执行诊疗工作及护理工作规范。观察组则在日常医护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3.1 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医护人员特别是新入室的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还有欠缺,安全操作规范有待提高,因此,应增强法律意R教育,通过讲解呼吸科工作特点、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及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使工作人员明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总结工作中风险事件高发环节及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风险判断、评估能力及防范意识;另外,安排科室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综合业务技能的培训,对新入室的实习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全体人员实施集中学习和分批轮训,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3.2 规范、细化操作流程
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操作流程规范、专科操作守则、质量标准等操作规范与流程,并将其细化和具体化,制作流程图,详细备注易引起不良反应、意外事故等的关键环节,使操作人员加深理解,提高警惕,同时建立活动记录表,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实行全部医护人员参与的质控体系,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强质控力度,健全质量调查体系,设定专项管理人员,每月进行具体风险项目的跟踪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处理,从而实现动态监管,将安全管理贯穿于住院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尽早规避风险。
3.3 加强对风险事件的事前控制与管理
对临床中危机事件进行评估,找出潜在因素,针对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方法,进行事前控制,做好安全意外管理。对意外事件的高危患者,入院时即加以评估,床头设立警示标志,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其配合;改善就诊环境,完善病房的床档等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在卫生间、热水房、走廊等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适当安装扶手等,保障患者人身安全;严格掌握诊疗、护理规范,熟悉各种适应证、禁忌症,在准确评估每位患者具体情况后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操作;加强外出管理,对外出患者采取实名登记制,独立活动时均需家属或专门的医护人员陪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4 强化对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的管控
建立院内感染管控小组,协同医院管理科进行管理,监测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治疗进展及医护操作,记录院内感染发生和可能发生情况,每日总结,分析得出诱因,讨论应对策略并及时向医护人员进行宣导,确保管理质量的提升;另外明确科室环境管理、器械管理、手卫生管理、抗生素使用管理等方法规范,对患者的不耐受情况、需特别注意情况设置标志,从而引起接班人员的重视,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4.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是运用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分析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决策、组织、控制等活动,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医疗环境安全的客观要求和医疗技术的复杂化,安全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施安全管理首先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端正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及时发现并尽快予以处理,同时因其涉及到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故必须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 。为此,本研究针对以上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采取了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规范和细化操作流程、加强风险事件事前控制与管理及强化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管控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① 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及技术操作水平,改变了过去的风险控制与己无关思想,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的安全管理局面 ;② 优化了管理制度与流程,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③ 通过对安全工作中薄弱环节的风险防范,医护人员风险意识与防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推进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真正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医疗环境,投诉、纠纷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与日俱增,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是运用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分析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决策、组织、控制等活动,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医疗环境安全的客观要求和医疗技术的复杂化,安全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施安全管理首先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端正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及时发现并尽快予以处理,同时因其涉及到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故必须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婀娜,胡伟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4:91-93.
篇8
医院医生进修工作总结
xx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xx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在心内科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内科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较,呼吸科的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生活环境、吸烟史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统肿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与流行病学有密切的关系,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天气变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学问题存在。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内科疾病相对复杂、不好理解外,遇到了这方面的病人,也应该对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高度的重视,熟悉和解它们在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要鉴别这些症状、体征是因为内科疾病所引起,还是其它系统疾病引起。内科常用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首先是从临床表现上发现问题,从中得到提示,然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相应诊断,然后在进一步检查,得到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有无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采取的“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思维方式。
希波克拉底说: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其实医生的工作也是同样地需要艺术。这段进修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总之在感谢我院培养和对我们生活方面细心的服务,进修结束之后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临床岗位,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能力,对人类健康事业尽心尽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
医院医生进修工作总结
20xx年5月我十分荣幸了参加了xx医院药剂科进修,在为期一个月的进修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颇有感触。
1、先进的电脑系统软件给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调配处方时,用法用量可以打印在贴纸上,打印出来的信息含有药名,规格,用法用量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可以避免手工写错或是不清晰造成病人误服。前段时间有个社区医院药师给病人写一个降血压药的用法用量,每日一次,每次1片,就因为写得不清晰,病人看成每次11片,结果造成严重低血压昏迷送到医院抢救。还有是领药计划可以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动,就不需要人工逐个检查药品,再手写计划,还要入电脑这样繁琐。近效期药品提示等。
2、药品实行货柜号摆放。
每个药品有自己的货柜号,货柜号存入电脑系统应用软件,当不知道或忘记药品的摆放位置时可以通过查电脑就知道位置了。有利于调配和盘点,降低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打印出来的医嘱单药品(货柜号标在药名后)以货柜号为顺序排列,这样就可以按照顺序一路配药,避免拿错多规易混淆的药品,也避免工作人员来回走动。也有利于新来工作人员和进修人员或实习生尽快融入工作。
3、小针剂拆零摆放。
空闲时对于常用的或用量大的小针剂拆零放在适当的大盒子,方便繁忙时药师调配,减少拆包装的麻烦。
还有好多细节方法都是可以降低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等候时间,降低病人投诉率!
有一些地方做不到位的是,门诊处方没有实习双签名,只有核对药师签名或盖章,事实上是已经做到了双人调配核对,因为患者太多,调配药师为了加快调配速度,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处方调配完没有及时签名或盖章就交给核对药师。还有就是用药咨询服务过程中没有写记录,这个的原因也是工作太繁忙了,人手不够。很巧的是,我进修期间没多久就赶上187医院准备迎评三甲,所以他们得把这两年没有双签名的处方和没有做的记录补上,这工程巨大了。
从这件事我得出的经验是无论工作多么繁忙,理由多么正当,实际操作再好,该完善的手续还是得完善。记录要写好,没有记录不管你做得再好也枉然。检查的时候有些工作无法检查实际操作,只能检查书面形式,这时记录是工作到位的体现。不该写人家不好的,纠结了很久,可是还是觉得学习就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进修的完成不是终点,而是你奔向新目标的起点,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最新技术通过实践运用到实际的治疗中去,为我院增添新的活力和技术。
医院医生进修工作总结
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中国人民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并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
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根据疾病谱及我院目前情况,为了争取这部分病员,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尽快添置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先进设备,并加快这方面人员的培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胸外科、呼吸科没有支气管镜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谈发展。加大及严格掌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危病人的适应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病情预后有更好的判断,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暂时可以开展胸膜活检、经皮肺穿等新业务,可以开展肿瘤的胸腔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开展呼吸机治疗。
篇9
[关键词] 麻醉;高龄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05-02
Anesthesia analysis of 2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over 70 years old
TIAN Hengzhuo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 in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nesthesia methods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over 70 years. Methods The 200 casestreatment in patients aged over 70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of which 40% of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associated with other diseases. The general anesthesia or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was chosen depending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type of surgery. Results Theeffects of the patients were desirable, and vital signs were stable after anesthesia.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no case of death were due to anesthesia factors. Conclusion Doing preanesthetic visit, accurate and adequate assessment and preparation; using appropriate methods of anesthesia, strengthening monitoring and doing postoperative timely and adequate anesthesi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can make the elderly patients pass through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safely and reduce the risk of anesthesia.
[Key words] Anesthesia; Elderly patients; Perioperative; Anesthesia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人口平均寿命日益见长。高龄老年人的增加导致高龄手术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大增。70岁以上老人机体耐受力下降,同时伴有多种疾病以及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减退,是其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这也对麻醉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采用恰当的麻醉方式,做好手术前、中、后的监测,对确保高龄患者围术期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200例外科高龄手术患者,将其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老年患者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70~98岁,平均76.8岁。美国麻醉学会分级(ASA)Ⅱ~Ⅲ级。手术前全部患者均有1种及以上内科疾病,其中ECG异常者124例(62.0%),冠心病61例伴有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30.5%),高血压79例(39.5%),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哮喘等)73例(36.5%),脑梗死27例(13.5%),糖尿病44例(22.0%),脑出血20例(10.0%),严重贫血14例(7.0%),低蛋白血症8例(4.0%)。
手术种类:本组患者手术种类较为广泛,按手术部位分为:颅脑手术26例(外伤性硬膜外或下血肿、高血压性颅内出血),胸科手术13例(食管癌、肺癌根治术),普外手术93例(甲状腺、胃癌、消化道出血、胆道探查术、胆囊切除术、前列腺电切术等),骨科手术57例(全髋、半髋关节置换,骨折切开复位,截肢),妇科手术11例(全子宫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切除术)。
1.2 术前准备
篇10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29-02
呼吸内科护理需要面对呼吸系统疾病这一常见多发病,从2006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学结果看,在城市的死亡原因中占13.1%的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国家不断完善基层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针对日益上升的呼吸内科住院人数,就需要提供给这类患者快速有效合理的内科护理[1]。依据笔者内科护理多年的经验,对其存在的风险与措施做总结报告如下。
1呼吸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1.1护理人员自身问题。
1.1.1缺乏足够风险意识。
(1)护理记录不完善。做好护理记录比较烦琐,耗费时间多,尤其是那些非病危患者,护理人员认为其情绪比较稳定,缺乏细致观察其病情变化的耐心,一旦有危机情况出现,对这类患者缺少第一手病情变化资料。同时,由于闲暇时间护理人员才对护理过程做回顾性记录,部分内容可能遗漏。
(2)患者的隐私权常忽略。由于护理人员护理过程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关注多,可能存在与其他人交谈中意间透露出患者病情现象,没有对患者的隐私保护权保密。
(3)缺乏专业性记录。护理人员交接班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一些观察项目没有记录下来。
1.1.2缺少专业护理知识。
(1)对特殊病人护理不够。那些肺性脑病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后常有躁动出现,导致漏出药液现象,若处理不及时,可能有局部性的肿胀产生,有的可能有皮肤坏死发生。
(2)缺少无菌观念。当吸痰过程中,若护理人员戴着无菌手套将吸痰器开关打开,细菌会也就可能随吸痰器进入患者身体,面对的是肺脓肿化患者,就能导致其感染加重。
(3)操作熟练和规范不够。不正确使用呼吸机,给氧浓度、流量、时间没有准确计算出来,可能导致吸氧时氧中毒及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抽吸间隔过短导致低氧血症的问题。
(4)未进行皮试就使用抗生素。
1.1.3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患者呼叫应答不及时应;没有做好到位的示范工作。比如通过拍背能够让肺炎患者咳出痰液,而护理人员自己不操作,仅仅告知家属。
1.2医院管理制度问题。
1.2.1不完善的护理制度。因缺乏经验,护理人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全方位进行护理。
1.2.2不完善的护理教育制度。一些护理人员从业实践短,经验少,技术水平亟待提高,而医院缺少良好的教学气氛。
1.2.3不完善的病房护理制度。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经常为呼吸内科患者开窗,让其呼吸新鲜空气。没有及时清理或消毒床单、被子、走廊垃圾等,以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1.2.4不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药品有效期不及时核对,用药安全无保证。
2应对措施
2.1积极加强护理风险教育。要对护理人员多讲解护理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促进其自身保护意识的提高;多开展一些让护理人员非工作时间可以参加的护理专题讲座及教学活动;日常护理工作期间,要多从事一对一的带教活动,打动护理人员业务进步;通过严格考核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2.2举办护理交流会议。可以每周日召开一次总结会议,护理人员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每周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查找问题,总结经验。
2.3改善病区环境。可以指派专门人员为患者定时打开病房门窗并对走廊及病房内垃圾及时处理,对被单、床单等每周定期清洗。
2.4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协助胸痛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对患者使用放松技术让患者注意力分散,使其病痛减轻。
3讨论
常规的呼吸内科护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同时存在不少风险有足够的认识。风险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3],有的与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有关,有的来源于不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来说,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多学习专业技术与知识,将记录、沟通、操作、核对工作做好,有效出现风险事件。对医院来说,必须从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环境、合理配置人员等方面下工夫,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系数,给患者一个人性化的安全护理环境。同时,护理人员也必须头脑清醒,身体健康,才能优质服务患者[4]。因为存在呼吸内科病人人数多,护理人员整天面对大量工作量,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够,就容易发生护理偏差的情况。这就需要医院对护理人员自身身体的承受力有足够考虑,通过实施呼吸内科夜间双班制弹性排班等措施,也就是安排两名护理人员实行夜间间断性轮流制,若人员足够情况下,加大中午连班人员的力量,落实午间护理制。只有达到呼吸内科护理的合理性,才能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洪克霞.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0):141-142
[2]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J].健康天地,2010,(48):73-75
- 上一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
- 下一篇:初中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