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行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行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化行业研究

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信息化;JSP;MVC;构建数据库

1前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也逐渐的走进人们的视野。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地普及,是提高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效率的好帮手,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上文所言,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并在发展中创新经营新模式。在一些农业强国,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的农用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状态。但就我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业机械化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的十分落后,行业间信息技术交流极其匮乏,这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也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2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逐渐普及,我们的生活已经渐渐地离不开信息化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从国外的一些农业强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信息化技术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

2.1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是迎合时展的创新型工作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业信息管理技术发展也相对成熟。从国外的一些国家的实践中来看,农业机械信息化对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2.2掌握发展最新动态

通过农业机械信息化,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农业大国政策方针的变更,使得我们能够顺应市场发展新风向,对本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达到农业发展的最优状态。同时通过互联网可以使得行业之间彼此更好的了解,更好的沟通,实现资源共享。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

2.3资料的有效管理

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化的信息资料进行储存、收藏、保管,这不仅方便了我们对资料的整理,也方便了我们日后查询资料。例如,我们在资料库上登记各类农业机械的型号以及市场资源拥有情况,可以方便日后某工作需要这项仪器时能够快速的找到它。

2.4在线咨询

农业机械信息化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网上咨询的功能,当作业人员对农机作用方法等产生疑问时,可以通过网络,对相应行业的专家进行在线咨询,方便快捷。

3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利用Struts框架对WEB页面进行开发。为了使WEB在农业机械化中发挥它应有的效应,我们选择采用JSP技术来对WEB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利用JSP的特点来发挥WEB的效用价值,使二者相得益彰。

3.1利用JSP技术

JSP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它是由许多家公司一起建立的。JSP是在传统的网页中插入Java程序和JSP标志而形成的。JSP的工作方式是接受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再通过访问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分析,将分析得出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即可。在这一操作过程中,WEB在接受到用户想要访问JSP的请求时,WEB对其中的程序片段进行操作。最终返还给客户的结果除了执行的结果以外,还有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为了使得WED页面的动态效果功能得到更好的实现,一部分Java程序只需要插入集合。而这些操作的过程都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不显示在客户端,客户端只显示操作的结果。

3.2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部署性快、可维护性高、重复使用性高、有利于软件工程化的管理,是为了实现WEB系统的职能分配而存在体系结构,在这个体系结构中,控制器是模型和视图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通过控制器的信息传递,得以更好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选择适宜的结果呈现给客户。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也是一种分离业务逻辑和数据显示的方法,当WEB页面需要呈现给客户一些处理的数据或是一些个性化的数据时,程序端将不需要重新编写,只需要借助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进行传递即可。

3.3数据库的构建

想要对农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库的构建,第一步就是要对所有农业机械进行分类,针对每一项农用机械的信息构建一份数据表格;第二步,对所建立的数据表格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到数据表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表格之间的联系,这样便构成了农用机械信息数据库。若要研究某一地的农用机械信息,则根据该地的农机统计表进行上述分析与统计,便可得出该地的农用机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4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尚不成熟的现状,对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得出较为可靠有效的方案。关键是利用JSP技术,在WEB的农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运用了Struts框架的模型—视图—控制器系统结构,使农业机械信息实现了所需的功能。并且构建农用机械信息数据库。给农业机械化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推动我国农用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阮志奇.浅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

[2]本刊讯.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颁布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报送系统用户手册[J].河北农机,2014.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117-01

一、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业对机械化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及时认识到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潜力,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落后于发达国家,整体处于一种晚起步的状态。不过,在大环境之下,局部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仍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作为农业改革的先锋队,开展了针对农业机械化的种种活动,做出了种种尝试,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成果。具体来讲,行程了基本符合本地发展实际情况的,较为完整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理论,以及与这些理论相结合的实践运用经验,并能够将两者有益结合,不断更新理论,不但丰富经验,可以说以此为代表,形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崭新图景。

虽然如此,我们仍需着眼实际,看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几大趋势:第一,区域发展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最为发达,中部较为发达,西部呈现落后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农业依靠自身的发达经济条件,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地区不具备的对外优势:第二,城乡发展存在差异,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圈内,机械化的程度高,而以县区为中心的辐射圈内则程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具有最为先进的科研和最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县区及广大农村不具备这些优势:第三,整体农业机械化程度并不高,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地区还在运用最为原始的农业发展方式,不过正因如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才最有潜力,也具有最广阔的前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化发展与农业规模不符

我国的农业发展传统,将整体的土地进行分散,分摊到每一家每一户,这样的耕种方式可以说非常不利于机械化的发展,因为如果要各家各户单独承担机械化的费用是十分不现实的。况且大部分地区农业自给足的发展方式,使得农业发展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而是止步于小家小户的单独发展,可以说这是机械化发展的最大阻力。

(二)机械化发展的费用与农民承担能力不符

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绝大部分农民十分清楚机械化给农业带来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推动其发展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现实的农业发展,使大部分的农民承担不起机械化的高昂费用,而采取集体购买的方式又不成熟。当然,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国政府也划拨出专项资金来分担农民的负担,但是这专项资金与高昂的机械化费用相比,可以说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特别是对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政府来讲,分担购买费用反而是加大政府本身的财政压力,因此,即使是农民有心,却无力购买,无力促进机械化的发展。

(三)农业机械的使用效力与发展所需程度不符

目前,我国农机市场上存在多种多样的农业机械,这些农业机械大部分只能满足一种,或者几种农作物的耕种和收割,使用效力低,使用范围窄,甚至有些农业机械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机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者是有些农业机械专门为了某个地区的某个特定农作物而设计。如此狭窄受限的农用机械,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需求,更是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广泛性的发展。

(四)农业机械的生产数量与所需质量不符

随着大量的资本涌入,农业机械化生产可以说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也逐渐涌现,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滥竽充数,一时兴起的生产厂家,甚至有些不良商家,只为谋求暴利,根本不考虑机械的质量,机械行业十分杂乱,如若不治理,不仅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质量优异的机械,更是会从根本上阻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三、针对的建议

(一)人才是重点

对于农业机械化来讲,有关部门针对机械化所培养的现代化农业人才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讲,首先,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一方面,各个机械化发展单位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高校也配合发展单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实践中去,双向合作,共同进步;其次,对于从业人员进行分专业,分时间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以达到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

(二)制度是关键

分散的农户生产规模,与传统的家庭联产承责任制相结合所形成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说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巨大阻力,深入来讲,可以说是制度的变革没能跟上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对此,各农户可以在联产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成片成区,形成适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规模,政府需对此加以支持,积极推动制度的改革,扫除这一发展阻碍,切合机械化发展的潮流。

(三)准入是基础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农机生产商家鱼龙混杂,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足,甚至有的黑心厂家采取欺诈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欺骗消费者,达到自身的营销目的,给很多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对此,政府应联合各个方面,专门针对农业机械的生产形成生产行业的准入机制,严厉打击那些不法生产,不法生产的厂家,将偷工减料,黑心生产的情况从根本上加以清楚。同时,针对那些已经取得生产许可的农机生产者,要定时、定期地进行检查,保证农机生产的质量,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权益。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业机械化在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在我国的部分试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显著优越性,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在发展农业时,必须要着重考虑,且重点发展的农业发展环节。因此,本文以此为主要内容,探讨了农业机械化战略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对这一问题做出有益思考。

参考文献

[1]陈金虎.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篇3

1 农业机械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的生产方式,靠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使生产成本较低。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特点,导致农民收入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把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农业机械化。

1.1 农业机械化便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率,而且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被推广以后,作业水平得以提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改善了劳动人民生活条件。

1.2 农业机械化便于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农业机械是农业技术的实施载体和物化成果,没有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技术及其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就很难实施。农业机械为不同地区实现生产机械化提供了有效保障,各不同类型作业环节的机械满足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需求。

1.3 农业机械化便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机械、土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以及农业抗灾能力的强弱。农业机械化不仅能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还可以提高农机化水平,是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

2 对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2.1 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

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山高坡陡地块小,水田泥脚深,对于农业机械的发展不利,要想让农业机械得以推广,难度很大,极大地阻止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①重视不够,认识不足;②基础薄弱,投资不足;③管理基层力量推广不足;④农业机械基础薄弱,科技发展不足。

2.2 农民收入低的因素

①农民没有买到理想的农机设备,使得农业生产的分散性、综合性得不到完善。农机设备研发能力薄弱、经费不足,使得研究农机设备的人员少,导致研究技术基础的薄弱;②国家级农机研究由于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特别严重。③农业机械化企业尤其是耕作机械的设备利润低、规模小等,使很多技术人员不能主动开发和研究,导致农业机械研究被逐渐弱化,新技术研发以及新产品滞后。制造出的农机设备不能很好地投入使用。

2.3 农业机械化服务比较低

据调查,大多数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生产服务缺少后加工环节的延伸,农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农机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农业机械服务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发展以及农机服务发展的要求。

3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在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力量,也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核心,着重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发展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能力,按照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思想,主要对玉米收获、水稻种植、甘蔗收获、棉花收获、油菜收获等环节进行农作物的机械化。

3.2 坚持以农业机械结构发展为主题,推进农业机械生产结构的调整,以满足农业高产、高效的需求。

3.3 重点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用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主要解决农业废弃物处理、保护性耕作以及节约型的机械化等问题。

3.4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大型农业机械,促进贫困地区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调整,以保障需求。

篇4

2011年9月27日上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行情况和检查情况等两个报告。与会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展开热议。

吴国华副主任:我省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如地貌、人口等等;二是技术因素,机械化本身的水平和质量等;三是政策环境,这个政策最后归结落实到运用机械化的成本和运用人力成本之间的比较;四是实行机械化以后,一系列运用机械化的水电、服务、维修等等配套问题。我省地少且零碎,种植机械化低于全国水平,是由省情决定的,在情理之中,所以要实事求是从省情自然条件出发。同时,机械化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紧紧关联,如果农村人口很少,机械化是必然的,如果人口较富裕,机械化的成本必然高于人工成本,这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我感到在这样的省情下,我省农机化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赞成政府的报告。

钱宝荣委员:提几点具体意见和建议:一、目前我省农业机插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成本降下来很难。建议抓住农机推广的薄弱环节,通过技术和服务,突破农机推广的瓶颈,努力促进地区平衡。二、一直以来,农村综合用电电价偏高,导致农业机械化大量推广后,农民用电负担加重。建议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改变农村电价远高于城市电价的现状,实现城乡同电同价。三、支持农机行业发展应该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快对农机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从而大大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动力和优势。

龚昌成委员:我提两点建议:一是要从浙江实际出发,对农业机械化的定位要准确。我省人多地少,山地丘陵较多,要加大对适用对路的农业机械的研发,以满足我省农民的实际需要。二是加大农业科研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机械研发的投入。根据我省的实际,积极组织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开发,依靠我省自己的力量,尽量提供质量比较高,价格比较低廉的农业机械。目前我省农业科研力量比较薄弱,这是下一步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魏真柏委员:我提点建议:一是要整合土地资源,这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前提。二是调整农业耕作思路和耕作方法,改变现在一家一户的模式,通过农业合作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篇5

摘 要: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运行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地大力发展。通过对农业机械对农业经济影响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到如何更好的利用农业机械的措施。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积极发展的贡献作用。通过研究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经济 发展 影响 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业活动的效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传统的畜力或人力生产,从而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使用鼓励政策和补贴,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业机械的科技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把农民从繁重的耕种生活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参考文献:

[1]苏工兵 廖兴红 杨文斌. 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认识误区的辨析.农业机械学报.2012.

篇6

关键词: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探讨分析

1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农业的发展应该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发展应该走出一条现代化的道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就是为了让农业机械设备与农业种植之间产生科学的联系,因此,也可以说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是建立在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积极将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起到促进基层农业发展的目的,使得基层农业可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服务[1]。

2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推广体制与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情况不符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背景以及行业背景的不断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推广理念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基层农业发展的需要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主要是自上而下安排,这也就导致了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时候,还经常会受到一些地域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的推广程度以及推广效果也是有很大区别的,降低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

2.2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业生产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想要保证如此之大的发展规模可以平稳运行下去,就应该对生产技术水平进行相应的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相关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人员自身也应该具有较高的农业专业知识素养,这是非常关键的,但是从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基层农业而推广工作展开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并不高,对于相关农业知识也一知半解[3]。此外,不少基层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农业专业技能的掌握范围相对狭窄,这不利于推广工作的展开。

3乡村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对策

3.1强化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现阶段以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主要发展目标,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运行模式向新型农业运行模式转型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可以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各地区应该建立起与自身现阶段基层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尝试定期给农民下发一定数额的补贴,要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以农民满意为基本发展目标。

3.2提升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

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应该对农民土地种植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所推广的各种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用途以及性能有较为全面的认知,同时还应该了解到此种机械设备在行业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情况,这样一来,在进行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时候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民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推广工作展开的整体质量。基层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人员还应该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且要对农民做好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途径[4]。

篇7

关键词:低碳;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涉及输入与输出等多个系统,涉及技术、资金、信息、人力以及物流等众多内容,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和生产力水平,降低农业成本和农业劳动力投入等。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和落后现象较为严重,与全国当前所推行的低碳化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偏离,因此,全国农业低碳化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一、低碳农业机械化及农业机械低碳化

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低碳农业的机械化,即“农业机械在全面实现节约化、低碳化设计及制造、使用与更新废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国情的新型农机化发展模式与推广体系,通过农机作业委托、农机互助共享等方式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农机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力争用最低的农机总投入和装备水平获得最大的农机化产出效益。”[1]二是农业机械低碳化,淘汰微小型、单一功能技术落后的农机具,使农业机械逐步实现低碳化。

二、实现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的措施

1、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

目前,全国农机市场由于竞争秩序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企业在产品竞争力和利润的提高上,过于重视农机性能与价格,而忽略低碳化要求,因此,农机的制造与使用都会有大量污染物产生。生态设计出于全生命周期考虑,在产品设计和开发全部阶段考虑环境因素,再对设计方向作决策,既降低了资源消耗,保护了环境,又为企业减少了成本和潜在责任风险。绿色制造将环境因素和资源效益全部纳入到机械全生命周期中,力求达到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协调企业的经济视察地效益。

2、清洁生产

农业机械化的清洁生产,即农业机械在设计、制造及使用过程中保持低碳化标准,把农机和农艺有效结合在一起,使耕作方式大幅提升、新型能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推动农业生产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农业产品生长环境。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量和有毒物质的排放量,从源头上保持低碳化。第二,强化对农机生产的清洁生产控制,严格管理产地环境,创新、优化工艺以降低毒害废弃物的排放。第三,控制好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与再利用,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做好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工作,确保农机产品产地全过程的清洁与安全。

3、农业机械使用过程的低碳化

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毒害气体的排放是农业机械低碳化和低碳农业机械化的一大阻碍。农村有大量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加大对生物燃油改动机的研究与利用、提高燃料使用性能、降低碳含量的排放量是低碳化的重要环节。如秸秆用途的多样化,加大对秸秆发酵制沼气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使沼气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改动机燃料的功能。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中要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率,有效降低农机单位作业面积能耗[2]。

4、建立农业机械化全程碳排放标准体系

农机具的使用和保养的不合理性,对于能耗以及碳排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对农业机械碳排放等技术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是确保生命周期农机具低碳化的重要环节。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及时淘汰或更换能耗较高的农机具,确保农业机械始终保持较好的技术状态。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与产出所涉及的资源和能耗进行对比,建立科学的模型,对农机具碳排放进行测度,综合分析投入产出比,根据全程测度数据分析碳排放变化规律。或者采取农业机械化生产模拟技术,对于可能的碳排放数据进行评估,对于各个环节的农机使用及碳排放进行对比,找出可以提高的环节,从技术上有效推动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

5、合理使用农机具进行农业耕作

首先,在农机具使用上要避免一专多能,根据不同作物选用不同农具[3]。根据农耕环境选择农机具,达到收割彻底性和播种均匀性等效果。其次,根据农机功率和性能的一致性合理搭配轻重型农机具,使设备效率更大化,从而降低机械能耗。最后,要重视对农机具的维护、保养和报废,农机具的保养、维护既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功耗及碳排放的有效方式,要避免农机具在过度劳损状态下使用。农机具的报废要及时,对于技术落后、能耗高、使用时间超期以及碳排放较多的老旧农机,要及时报废,提高农民对先进农机的使用意识和习惯,逐步以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

三、结语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当前发展较为落后的行业之一,尤其以农业机械化的问题更为复杂。由于全国对农副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最大推动力。但全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在低碳化方面发展严重不足,农机具的技术性、环保性、安全性、可持续性都存在极大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技术人员、农业劳作者、市场等各方协作,才能真正做到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

作者:李军 单位:山东日照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参考文献

[1]杨印生,舒坤良.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J].农机化研究,2015(2):6-9.

篇8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促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积极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500万千瓦,农机总值70亿元;拖拉机发展到2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7.2万台;联合收获机发展到2.2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8000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其中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等农村各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农机经营服务总产值达到42亿元,增加值28亿元。建成一批骨干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打造一批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

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70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3%以上,在粮食生产机械化继续稳定和提升的同时,重点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较大进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机服务总值达到60亿元,增加值45亿元。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机制造企业,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围绕全市粮食高产创建和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巩固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与水平。大力推广普及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机械化增产、增效、节本技术,加速应用发展从收到种的“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推进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精心组织“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和抗旱排涝、抢收抢种、统防统治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生产。积极发展种子加工处理、粮食烘干等机械化,推进农机化向粮食产前、产后服务领域延伸,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农机服务。到2015年,全市玉米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

(二)加快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以机械化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在花生、大蒜、马铃薯、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上实现新突破。围绕蔬菜、林木种苗、花卉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在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等机械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工厂育秧、生态植保和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围绕提升林果产业化水平,加快育苗嫁接、植保施肥、分级筛选、贮藏加工等先进适用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

(三)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在推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优先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重点发展玉米收获、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经济作物机械,加快发展畜牧、林果生产机械,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机械,大力发展精量施肥、高效植保喷药等节能环保、节本增效的机械,推动各类配套机械全面协调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各业机械并举发展。加快机械的更新,逐步淘汰污染重、效率低、能耗高的老旧农业和排灌机械。产粮大县要积极发展高端机械,加快常规机械更新换代,加速农机装备整体升级。乐陵市、庆云县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牧草收获、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生鲜乳收集和畜产品加工等高效生态、节能环保农业机械。

(四)推动农机服务业做大做强。把农机服务业纳入农村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培育发展农机销售、运输、维修、信息和田间作业等农机服务市场。加快以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50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依托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力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等农机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机共同利用。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取得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抗旱排涝和抢收抢种的机械化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抗灾能力和应急水平。适应农业标准化发展需要,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加强机耕道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到2015年,通过认证的社会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达到20家以上。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加强农机科普宣传,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操作水平和就业技能。定期对农机管理、推广和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

(六)切实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服务到位、支撑有力、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推广能力。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改善条件,增强手段。创新推广机制,加强示范指导,加快普及实用技术,满足农民需求。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农机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形成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监理装备和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电动卷帘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挂牌率、年检率和驾驶员持证率,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规范农机维修服务,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四星、五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50个。加强质量管理,对重点推

广的农机产品依法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开展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活动。健全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加强农机市场监管,严格农机产品“三包”规定,加大对私自改装农业机械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利用省、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建立健全联结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植骨干农机企业。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采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改革改制等方式,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重点培育和发展海伟、宝丰、华北农机、宁津德农、庆云颐元、武城春明、夏津润辉等一批骨干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产值过亿元的农机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的10家,1000万元以上的30家。

(二)打造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创造知名品牌,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积极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重要的农机装备生产基地。在德城区、宁津县、武城县、夏津县、庆云县分别建立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机械及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生产基地。

(三)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应用先进加工设备和制造技术,全面提高农机制造工艺、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积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工人培训,全面提高掌握现代农机加工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我市企业与央企、全国机械百强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吸引著名农机企业到我市投资建厂,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水平。

(四)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实施农机流通服务品牌工程,优化市场布局,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农机“4S”店、品牌农机店、连锁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强化农机零配件供应,利用农机维修网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资超市等渠道,推行送货上门、服务到田间等销售服务模式。依托重点生产和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搭建农机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对农业生产急需、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和替代劳动力作用明显的农业机械按规定进行补贴,对产粮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及农机服务组织按照上级规定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投入,支持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先进农机具创新示范和农机规模化作业等。鼓励支持建立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逐步加大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按照统一部署,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积极开展农机安全保险业务,实施对农业机械的保费补贴办法。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智力引进。对符合条件的农机装备项目,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及时上报、审批。对于发展方向好、市场潜力大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落实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按国家规定,中小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新型企业试点向农机制造企业倾斜。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进一步落实农机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等政策。继续对跨区作业农业机械、运输跨区作业机械的车辆和技术服务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建立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

(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实施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机推广和安全监管能力,搞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优先支持农机土地深松作业,组织实施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科研、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试验鉴定、教育培训、农机维修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用地政策。将农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作为有关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予以安排。将农机流通纳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篇9

国外农机发展的基本状况

美国、日本和欧洲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几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农业之所以发达,就在于他们不但拥有足够数量的农业机械,而且还形成了适合各自国情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它们在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土地经营规模、农民经济收入、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典型性。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以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美国农业是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很高的大农业。一些农场往往经营1000多hm2连片土地,从耕地、播种、中耕、除草、收获,乃至运输、贮藏、加工,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使用机械操作,全面实现了机械化。近年来美国开始致力于在谷物播种机、喷雾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与装备上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来进行监控作业等高新生产技术,并向着农业机械与装备的精准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日本目前的田间作业从耕田、播种到收获等均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其饲养业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集约化。日本农业机械近年来为适应经营规模扩大的需要,很注意发展大型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同时注重发展适用于小规模经营、老年农民和妇女操作的小型农业机械。

西欧国家的农业大多数是以旱作物为主,其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各项生产环节均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甚至一些农业机械与装备还安装了GPS系统来进行更为精确的农业作业。农机企业不断兼并重组,跨国公司越做越大;产品的大型化、智能化依然是欧美农机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欧美农机市场日趋饱和,正在向发展中国家拓展。

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业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亟待提高,在其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农机现状

国内农机业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农业装备开发的难度大;二是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的利润低;三是目前的大部分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小型企业,研发能力很差;四是行业管理水平有待于改进。但大多数农机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等状况。

农业部日前宣布,“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农机装备和服务组织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力争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8%,其中粮食作物超过80%,在全国建成500个以上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有条件的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十三五”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拓展、升级”的窗口期。

看清本质 奋勇直追

作为农机装备的中坚力量的农机企业,应当从自身做起,寻求农机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机企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改善当前农机现状为我国农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品质量是衡量一个企业的标杆。针对当前农机企业竞争压力加大的趋势,农机企业应当加大产品的科技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时事的根据产品的实地操作情况,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对产品进行改造升级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吸取国外农机企业产品的优点,向高端农机进军。

二、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关键,未来农机化创新的特点: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新技术、机具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牧业等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以及农产品分级、加工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二是加强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机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三是加强生产模式创新。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清洁制造,积极采用数字建模、虚拟设计、动态仿真验证等信息化设计技术,虚实现虚拟设计与现实生产融合。

三、调整产品结构,延伸服务领域

调整产品结构,延伸服务领域。为了应对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国内农机企业应该适时地根据国内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延伸服务领域。其营销理念应该从推销产品过渡到推销解决客户问题上来,为客户提供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这一方面既延伸了对市场的服务链,同时也推介了自己公司的产品。正如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所说,加大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有效提高中高端型全产业链装备供给、机艺融合型全程机械化技术供给、新理念高素质型农机管理人才实用人才供给、系统性精准型农机化政策供给、便捷高效型社会化服务和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

创新能力是本科生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等创新能力,需在全面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专业创新实践体系,打造创新成才环境,为本科生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是在我校工学院农机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农机系现有的实验、实践条件,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内外双向结合建立的创新实践平台体系。它将通过理论层面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内涵作出较为科学、准确的界定;实践层面通过双向运行式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力争对我校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1 国内农机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行业的重视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已成为社会需求较旺盛的专业。但是,随着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发展对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要求。解决好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通过对各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环节调查发现,该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3]:

(1)理论课内容过于陈旧,缺乏现代农机装备制造技术的相关内容。同时由于大幅压缩课时,各校实践内容进一步减少。授课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感觉。

(2)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与有机联系,课程内容常有重复,导致部分重要内容没有教学课时。由于缺乏针对培养目标的统筹安排,各门课程往往只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因而淡化了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3)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陈旧与刻板,教学内容与最新技术缺乏有效的衔接。由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无法得到及时优化与更新,导致教师的讲解过于单薄,学生感觉缺乏新颖性与深度,而实践环节又与具体生产过程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实践环节的内容基本以验证性、认识性内容为主,缺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内容。未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必然会朝着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而目前实践环节在这方面差距较大。

2 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创新实践平台体系如图1所示。

2.1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的创新实践平台

2.1.1 实践平台资源的整合

按照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的思路,坚持平台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与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则,将现有的学科平台、科研平台、实验室平台进行科学整合、优化组合,从而搭建起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公共创新实践平台,实现内部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改善本科生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条件,丰富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2.1.2 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

创新实践平台主要依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要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平台的作用,必须对平台的条件进行改善。平台在完成本科实验、实践环节的基础上,主要起到培育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因此,需多渠道进行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首先,利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经费购买必要的大型设备。其次,通过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共享部分设备。最后,创新实践平台的实施过程是丰富和补充实践条件的最好途径,平台进行的各项项目,其研究成果均可补充相关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这对本科教育实践环节的作用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1.3 实践平台教学内容的改革

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突出综合与创新的特色。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该平台建设充分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同时体现学科的高度综合、相互渗透以及交叉融合。在实践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按照学科特点,平台将实践项目分成不同的类型:科研项目型、实训任务型、探索问题型、工程训练型、生产体验型、典型案例型和综合型等[4,5]。在内容上,重点构建以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平台的正常运行,我们在项目执行中制作了20个实验平台及10余套专业实验室专有机具。

2.2 创新实践平台运行与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