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篇1

【关键词】护理程序;PICC;携管出院;导管维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33-01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我国的一项深静脉置管术,此术式以其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易掌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成为目前肿瘤化疗最佳的静脉用药路径。由于化疗分多周期进行,部分患者完成一个周期化疗后有带管出院的需求,但面临导管维护的难题。我院肿瘤科于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运用护理程序对PICC携管出院的患者进行培训,解决了其导管维护的问题,达到了满足其自理需要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月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共8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3(12~69)岁,平均留管天数85.1(26~242)天;包括鼻咽癌18例、乳腺癌16例、肺癌11例、肠癌7例、恶性淋巴瘤3例及其他肿瘤26例。

2 方法

2.1 评估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对患者和/或家属的自理需求、自理能力、文化背景、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合作程度与心理反应等进行身心和社会方面的评估。

2.2 诊断 经过系统的评估,针对患者个人、家庭现存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诊断,主要的护理问题包括:①知识缺乏,缺乏PICC导管维护知识;②自理能力缺陷,出院后不能自我维护PICC;③焦虑,对出院后自我维护PICC信心不足;④潜在并发症,有可能发生PICC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2.3 计划 根据评估与诊断结果制订具体的目标与计划。①目标:由患者携管出院后自理的PICC常见并发症与由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的PICC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具体计划:包括落实培训员、培训的时间与方式、考核的标准与评价方法等。

2.4 实施 ①PICC置管术后1~2 d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导管维护知识宣教,说明维护方法、自我观察的内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方式等,并实地观看护理人员对导管的维护;②术后3~5d,由患者和/或家属执行维护技术操作,护理人员在旁指导,指出存在问题并纠正;③术后6~7d,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封管液配制的培训,并完成考核,如违反无菌操作则一票否决,视为考核不合格;考核合格者,在患者出院前签署携管出院知情同意书;④自理的指导:出院后患者随身携带导管维护卡片,科室设立登记本,记录患者的姓名、置管的部位及长度、臂围、通管及换药的时间、联系电话等;⑤心理支持:分管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至少每周电话随访1次,随时与患者取得联系,及时提供帮助,减少其不必要的顾虑,增强其自理的信心。

2.5 评价 ①评价标准:局部感染是指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以内;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定义的标准是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1];导管脱出是指导管意外脱掉或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导管堵塞是指经导管输入液体不畅或无法滴入[2];②评价时机:拔除PICC导管后评价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3 结果

PICC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7%(3/81)、1.2%(1/81)、1.2%(1/81)、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81),未出现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4 体会

护理程序是现代护理的核心,它是以系统论、人的基本需要论、解决问题论及信息交流论等为理论基础的。在PICC携管出院患者培训中,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5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护理程序系统论的充分体现。其中,评估-诊断是人的基本需要论在实践中的体现,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患者身心及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及需要;其次,计划-实施是解决问题论在培训中的体现,要求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并严格选择培训员对患者进行培训和考核;此外,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服务是评价护理措施是否落实的手段,是信息交流论的体现,通过随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纠正,使护理服务质量持续得到改进。护理程序在PICC携管出院患者培训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可显著提高培训的效果,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达到满足其自理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急诊护理;问题;对策

护理安全问题是任何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和核心内容,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常见问题。其中,院前急诊护理面对的多数是危、急、重症患者,相应的护理过程及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为了提高院前急诊中的护理安全,减少护理风险,笔者分析和总结了一般医院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急诊护理风险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1存在问题

1.1 工作效率问题 一方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往往病情较复杂,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越来越多,而相应的护理人员不能及时配备到位;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导致整体急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偏低,这与急诊科急症需要及时得到诊治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容易出现护理问题。

1.2 技术行为问题区性 很多医院的整体的护士队伍存在着年轻化的趋势,这些年轻人处理问题的熟练度,综合能力差、临床技术欠缺、经验及能力不足,对部分医疗器械等的操作不熟练,导致诊治的延误、急救药品的使用不及时等,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3 护患沟通问题 护理方,急诊接诊患者复杂,工作量大,没有精力在与患者的沟通方面做到面面俱到,有时甚至出现急躁情绪,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误会,影响整个护理工作;患者方,挂号急诊的患者病情往往较急重,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定,自然有不安感与恐惧感。在双方都存在相对不安稳情绪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导致护患沟通的不顺利,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1.4 环境问题 急诊工作随机性强,突发事件多,相对空间小,造成环境紧张而嘈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徐国英[1]对急诊科护士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0%的护士长认为急诊设施布局不当、环境嘈杂是主要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5 工作人员压力大 急诊科本来就有病种复杂、节奏快、突发事件多、24h不分昼夜工作的特点,相应的护理人员压力大。而且,很多医院都存在急诊工作人员不足,护士超负荷工作,而且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等。

2 对策

2.1 引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又叫MEWS,由早期的预警评估系统EWS演变而来,是一种简单的可用于病情及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主要依据心率、血压、体温、意识和呼吸等五项人体基本生理指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并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通过分值的大小将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进行初步的分组,从而采取不同的医疗及护理处置。

谭雯[2]等通过对326例内科急诊留观患者采取MEWS评分基础上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这是一种可有效用于急诊护理中对患者状态进行预警评估,并在留置观察中使用同样的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疾病转归趋势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评价的方法。通过分值化,能够有效指导急诊护士有条不紊地、有层次性地实施护理工作,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2 引入SOP质量控制管理 李红梅[3]在急诊护理的质量管理中引入了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急诊科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96.5%上升到99.5%,连续一年没有发生护患纠纷。说明质量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有效率、降低护理风险及呼唤纠纷方面是有效的。

①应根据急诊护理的特点,建立一整套在紧急情况下对危重患者的护送、报告、检查、诊断、护理等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书面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并进一步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能够良好实施SOP的护士进行表扬和鼓励,给予相应不能够良好实施操作规程的进行相应处罚;其次,要求护士对已经完成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记录,并通过这些总结不断完善已有的SOP,以使其更加符合临床实际。②加强急诊护士的风险意识,向护士明确护理工作中的高危因素,并注意这些因素的预防以及对患者不同情况的个性化护理。

2.3 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者,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现有效护理的基石。相关研究表明,78%以上的有利于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症状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获得的。因此,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急诊病情的诊断及临床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在急诊科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意见箱、院长信箱等,充分利用空间的、网络的途径,给患者一个可以充分表达意见的平台,并充分听取这些意见,尤其是已经出院的患者及其家属的对急诊医护工作的体会及建议,整合这些观点和建议,之后再应用到实际的医护实践中,再寻求意见建议,再实践,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闭合的反馈机制,有利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2.4 建立良好的急诊室环境 医院可以从以下方面试着改变现在可能存在的患者多、环境小、环境拥挤、布局不合理、环境嘈杂的情况,首先,保证接诊室、抢救室、监护室之间无障碍连接,节省抢救时间;其次,加强相邻留观室的隔音效果,保证患者相对安静的休息和治疗环境。

2.5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往往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医学、护理等方面的知识面广,因此,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及服务的培训,特别是年轻护士的相关培训和考核。

首先在技术方面,要在医疗器械的使用方面、常见急重症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方面以及对特殊患者及病情的特殊护理方面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其次,在服务方面,要加强护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培训,尤其在语言服务、礼仪服务及与患者或其家属产生分歧时的处理方式等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另外,要加强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要求急诊一线护理工作人员每月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并与同仁互相交流心得,以实践为基础提高护理理论水平。

3 结论

急诊科工作重、难度大,对相应护理工作的要求高,且一个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也能够在侧面反映一个医院的总体水平,因此,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减少甚至杜绝急诊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是当务之急。可以从引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以及良好的急诊室环境、加强急诊科护士培训及心理疏通等方面入手,完善急诊护理工作,实现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徐国英.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生;带教;体会

        1熟悉环境,规范言行

        每批护生轮转到科,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的环境及本病区的工作特点,如科室的布局、病床位及摆放、病室的有关制度及流程、物品、药品的放置与存放处等,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工作纪律、着装仪表规范、每班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本科室的病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专科的技能操作及护理常规等,熟悉科内的老师的要求,要求说话温和、关心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具备责任心、真心、真诚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2强化科室培训

        护理工作操作性较强,入科后带教老师在讲解中先进行演示,将各项操作的手法、要领、难点、及易出差错点等讲解清楚,护生此前已有一定基础,故在讲解中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多向护生提出问题,让其解答,使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机会起来[1],并在设置问题时立足于实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每一项操作,使护生更加加深理解并留有深刻印象。并在50项操作中抽出适合本科操作的10项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和加强训练,使其尽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规和工作流程,尽快适应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

        3强化护生的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每一个护生在校时最先接触的基础课程。而满足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是整体护理特别是现在的“优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让护生克服各种杂念,主动帮助病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带教老师处处以身做则,起表率,将自己的思想导向、职业道德情操等表现出来,对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如整理床单位的整洁、协助病人擦身、翻身、叩背等。老师的行为让护生目睹并让其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主动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并从病人及家属的感谢和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爱病人,满足病人的生理和生活的需求。其中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导,使护生认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

        4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带教老师与护生的关系要融洽,带教老师要诚心、耐心、关心护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式的关系,让她们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鼓励护生大胆主动与病人沟通,从平时家常生活中开始与患者互动沟通,护生一般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力,难免不够自信而产生紧张和胆怯。带教老师要介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演示,有意识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2],如老年患者、青年患者、文化水平不一的患者的沟通技巧等,鼓励护生多讲解,如入院宣教、该病的健康教育、各项的操作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并贯穿在平时的每一项工作中,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带教老师再点评指导。要求出科前能独立完成本科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

篇4

关键词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业务训练

TotalQualityManagementOfNursingServices/JiangQixia//ChineseHospitalManagement.—1997,17(10):52—53

Theoreticalandpracticalnursingtrainings,bothsystematicandovera11,werecarriedoutfornursesoftheauthor’sdepartmentinsmallgruopsandbytwostages,i.e.,theprimarystageandtheadvancedstage;satisfactorilyimprovedthenurses’abilitytonursingdiagnosisandtakeeffectivemeasures;andtherebychangedthenursingmodeofmedicalorderplusroutineintobetterutilizationofthenursingstaff’sinitiatives.

Author’saddressNanjingGeneralHospitalofNanjingAreaCommand,Nanjing,210002,PRC.

KeywordsOveraIlnursingQualitymanagementProfessionaltraining

本科自1995年5月始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8个月中我们对本科护士进行了分阶段业务训练,对护理业务质量进行分阶段管理,并对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科护士12人,学历:大专以上2人,中专10人;职称:护师6人,护士6人;从事护理工作年限:<5年7人,5~10年2人,>10年3人。

1.2 业务训练方法

1.2.1 初始阶段训练:1995年6~9月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初始阶段,采用每周一次小讲课、每月一次业务课的形式组织护士学习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框架、特点、与责任制护理的异同点)和实践(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及出院计划的应用、护理记录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一日评估方法)。同时采用每周两次早会后提问方式,复习上述理论概念,配合讲课内容进行一日评估演示。

1.2.2 改进阶段训练:1995年10月至1996年1月为改进阶段。针对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概念模糊、一日评估不熟练、不规范、护理诊断不规范、不完整、不准确及护理记录内容繁琐费时多和不能体现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等,组织了为期6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学习班,以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编译的《最新护理诊断手册》和国家卫生部护理中心出版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为教材,采用与初始阶段相同的小讲课、业务课、提问方式,理论联系实践复习了有关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表格组成、记录要求,有重点地学习了护理诊断定义、美型、表述方式和本科常见的护理诊断规范提法、诊断依据及相关因素,同时组织护士进行一日评估的规范训练,具体做法是:先抽高学历层次的护师2人(大专以上)演示一日评估的过程及步骤,集体讨论,护士长综合分析后确定“一日评估的规范操作(肺部听诊、意识、语言、皮肤痛温觉、肌力和握力检查)、步骤(从头至脚)和时间要求(5分钟)。然后从护师到护士每人轮流演示一次。学习班结束前组织一次讨论会,讨论制订本专科需作护理评估的病人范围、病区护理哲理,修订专科病人住院评估单。

1.3 业务管理模式与方法

我们采用临床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三级管理模式。具体做法为:临床护士每日对照病区护理哲理按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每季对照专业护士职责条文(1)检查自己的护理行为是否符合整体护理质量要求,找出问题,制订改进措施。护理组长每日对本组、本班护士所作的一日评估、护理诊断、记录质量进行审修,每周作出综合评价,对质量问题向本人反馈,并向护士长提供资料。护士长在每周护理查房中检查评价每个护士为病人所作出的扩理诊断的准确、规范性,并按自制的评估标准对每一份入院估计、住院估计、护理诊断、记录质量进行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监控,评出优良中差,找出存在问题,作为制订改进计划的依据。每月抽查每个护士的一日评估质量一次,并按专业护士职责条文评价护士的行为,找出问题与护理组长共同修订下一个月的训练计划。如此周而复始估计、计划、实施、评价的管理程序。

2 结果

2.1 初始阶段和改进阶段分别抽查了8名和10名护上的一日评估,以动作规范、步骤准确,收集资料有重点、符合病人状况,应用技巧得当、时间符合要求力评价标准,评出优良中差,比较两个阶段的一日评估质量,结果见表1。

2.2 初始阶段于1995年7~9月抽查了8名护士的每周1次护理环节质量,计112人次和45例终末质量。改进阶段抽查1995年12月~1996年1月10名护士的护理环节质量,计16O人次和61例终末质量。现以优良中差为质量标准,比较两个阶段的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见表2、表3。

3 讨论

3.1 我国护理管理现状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业务管理要求及本研究的目的

自从1980年我国引进护理程序以来,与之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方法已有不少报道(2-4)。但是由于历史及主观认识的原因和我国护理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人员不足、管理水平偏低等,致使护理管理发展缓慢,至今尚未形成完整而合理的护理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1),本科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护理已有多年,在业务管理中虽然摸索了一些方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 先进管理水平比还存在差距,最为突出的是管理缺乏系统化,如没有融护理程序于护理管理中,护理诊断不规范、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标准评价护理计划的实施及效果等。而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论、系统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解决问题学说为理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1),此模式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每日都要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问题,要求护士长每天根据病人的情况分配合适的护士去护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强调护士8小时在班8小时对病人负责,比责任制护理强调的1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1个护士负责,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的组织分工更为科学合理(5)。此模式还要求护士长对病区的护理服务状况不断实行质量监督和改良。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基于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业务管理要求,期望通过对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不断监督,找出问题,给予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以保证病人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

3.2 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应用结果分析

1995年7月,我们按照护理部对危重、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质量的全程管理要求(2),参照专业护士职责条文(1),将护理估计、诊断、记录等条目进行了量化分析;以每项条目的系统完整、准确有效为质量标准,以其难易程度力得分标准,制定了护理业务质量评价标准,使质量监督有量化指标,便于综合分析比较,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改进阶段的环节质量较初始阶段均有提高,以护理估计和诊断质量的提高最为显著(P<0.001~0.01),此结果与业务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有关,终末质量改进阶段较初始阶段提高了11.8%,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此结果与环节质量提高幅度不显著有关(护理记录P>0.05),因为终末质量是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体体现。本组改进阶段的终末质量较环节质量稍有提高,主要与我们在监督环节质量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有关,但改进力度还不够。据此我们认为,采用护理业务质量评价标准对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实行不断监督和改良,是业务质量管理系统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需加大改进力度。三级管理模式使各级护理人员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改变了以医嘱加常规的被动护理局面,自觉运用程序为实现目标而工作,从而保证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处于良性运行状态,成为业务质量管理系统化的支持基础,既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又密切了护患关系。

在以往责任制护理的实施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制定和记录护理计划上,文字书写量大,但忽略了护理评估,造成了写和做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责任制护理的质量,阻碍了责任制护理的开展和深化。在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中,我们把护理评估作为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开始,重点抓了一日评估规范训练,本组结果显示,训练后护士一日评估质量较训练前提高了27.5%,虽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明显提高了护理估计的环节质量(p<0.001)。为此,我们建议将一日评估列为护理业务考核项目,不断加强训练,使每个护士能熟练掌握。

3.3 存在问题

尽管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和业务各质量评价标准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业务质量管理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因少数护士(约10%)未掌握一日评估方法及内容导致收集资料不全面、下准确、费时多,记录内容与病人状况不符合。(2)因个人理解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和知识陈旧、知识可狭窄,导致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时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科学性不强,护理记录内容繁琐,不能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或过于简单似流水账,结果评价不具体无连续性。(3)因护士对护理诊断知识及分析判断力缺乏,而致不会分析资料作出诊断或诊断不准确,此为本组12.5%的护理诊断未达优良的主要原因。(4)少数人对系统化整体护理概念仍然模糊,认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否定了责任制护理,没有理解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的发展和推进,因此把系统化整体护理作为一种额外的负担,影响了整体护理质量。对上述问题我们准备在今后的管理中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金乔主编,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卫生部护理中心教育委员会,1995,208—214

2 杜益平、王伟智,特别护理和一级护理质量的全程管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29(3):165

3 蒋琪霞,神经内科护理资料收集范围的临床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6~8

篇5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4.1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2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4.3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4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4.5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 心理护理;胰岛素泵护理;全方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37-02

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随着整个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而且逐渐年轻化,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站在护理角度,面对目前的糖尿病发病趋势,单纯完成临床护理,做好打针服药的护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整个发病现状的需要,全方位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在为众多患者进行CSII治疗的同时,也对患者进行从心理护理、饮食运动护理、技术操作、到家庭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监管进行了观察和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激化疗法更好的开展积累了经验,探讨新的护理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0年十月-2011年9月收治我科的接受胰岛素激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5例。第一组为新诊断糖尿病25例作为研究组,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岁-54岁,平均年龄40.3岁。既往未诊断过糖尿病,入院空腹血糖平均值17.3毫摩尔/升。第二组既往诊断糖尿病的2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2岁-52岁,平均年龄46.3岁,平均病史8.2年,入院空腹血糖平均值20.9毫摩尔/升。两组病人带泵时间均为1-3周,观察时间平均3.5周,见下表:

1.2 方法

1.2.1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认识不正确以及对疾病的恐慌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存在,多数患者一经被诊断为糖尿病,都会产生一种非常恐慌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得了不死的癌症,背上了吃钱的机器,对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信心,这种消极的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1.2.2 心理护理的措施及过程 胰岛素泵为近年引进的高新仪器,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普及应用,患者必然会产生很多顾虑,例如,针头埋于皮下是否会感到不适?胰岛素是否会过多或过少输入?携带胰岛素泵是否方便?今后是否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是否会发生故障以及报警时应如何处理等,甚至有些病人认为买了泵带在身上,糖尿病就会好了,不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等等心理问题。针对各种心理问题我们耐心倾听患者的提问,给与相关知识的宣教以及正确认识病情的指导,与患者详细交谈,详细讲解胰岛素泵的特性、应用的优越性、方便性,以及发病初期激化疗法的必要性,说明安泵的注意事项等等针对问题消除心理障碍,使患者消除顾虑,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入院后通过口头讲解宣教,小册子,宣传板,专栏,专题课堂等各种方式向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强调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加强饮食和运动治疗可以保证胰岛素激化疗法治疗效果的有效性。

带泵出院即进入了漫长的家庭护理期,为了确保患者在家里能够安全有效用泵治疗,我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胰岛素泵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皮肤护理,携泵护理以及常见报警故障的处理等。随访是做好家庭护理的基础,对带泵出院的患者我们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进行详细全面的随访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与解决。

2 结果

心理护理对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素泵激发疗法的效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通过3-4周的护理和观察我们发现第一组患者血糖理想控制(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的有19例,其中脱离药物,单纯饮食和运动就可以理想控制的5例。控制良好(空腹血糖6.1-7.2)毫摩尔/升的6例,第二组血糖理想控制的12例,控制良好的8例。无脱离药物控制者。这说明护理观察组和护理对照组在血糖控制方面有一定的影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对胰岛素激发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篇7

【关键词】肿瘤;生活质量;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16-02

在西方,生活质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而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体现,目前,大致相同的说法是,生活质量是群体或个人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和总体的客观感觉等纵多发面的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生活质量发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 通过用评估生存质量的调查表、问卷等等一系列的方法,正致力于该项工作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肿瘤患者在生活护理方面

1.1.1 肿瘤患者实行各种手术治疗,术后常常需要放疗。随访、调查结果表明,患者经常感觉到疲乏无力,其中感觉到特别疲乏的,临床症状也相对较多,身体机能较差。

1.1.2 辅助化疗的患者,生活质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饮食失调的也常常出现。

1.2 肿瘤患者在心理护理方面

1.2.1 肿瘤患者在诊断时的心理问题:肿瘤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可出现抑郁、否认、忧虑、慌乱、沮丧、愤怒等心理改变,以及失去理智等现象。通过评估,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于诊断后4个月给予延迟社会心理干预的,效果相对要好,而且更容易得到控制。比较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种的压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选择性的公开交流方式,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1.2.2 肿瘤治疗时的心理问题:肿瘤在诊断明确后,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在治疗期间,患者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情焦躁、失眠多梦、社交障碍、严重抑郁等几个方面。在调查辅助治疗开始时,化疗结束1周,放疗结束后,三个时间的心理状况时,调查结果显示,有大约30%的患者,治疗结束时都有心慌意乱等情况;化疗结束后1周或放疗结束后,与辅助治疗开始的时侯相比,抑郁减少很多;但在治疗结束时,仍有严重的抑郁者,大多在治疗开始时已经存在抑郁,他们把这种疾病当成是一种慢性的疾病,而且有可能与最后一疗程的副作用较多有关。

1.3 肿瘤患者临床上常见问题的分析:治疗肿瘤常见的方法是化疗,但化疗药物具有一定毒性,它造成的副作用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大多数化疗药物有副作用,例如:白细胞下降、呕吐、脱发等等,这些副作用于化疗时迅速出现,在停止化疗以后,也能较快的恢复;其次,个别药物对于特定系统造成的副作用。比如,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博来毒素影响呼吸系统等等;第三,远期副作用。现在,很多癌症患者能长期生存,因此大多化疗药远期的副作用也跟着表现了出来。常见的有,对生育的影响、二次致癌。

2 结果

人性化的护理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3 讨论

3.1 肿瘤患者在我院临床医疗过程中,机体正常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70%左右患者都以疼痛为主诉,严重地影响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根据肿瘤的疼痛性质、原因来作出评估,重视病人的主诉,是发现疼痛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积极地控制焦虑与疼痛。

3.2 肿瘤患者于诊断和治疗的每个时期,心理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诊断期间,高度的紧张,表现在极度的焦虑与不安。在住院期间,经济负担和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都造成了患者的极大的压力。康复期间,患者也需要调整好家庭角色,来应付复发时恐惧的心理。因此,医师和护士必需从情感与机体双方面提供支持,才能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3.3 在肿瘤治疗中,还有一类新药,就是靶向性药物。这类药物,它能找到肿瘤细胞所在,能有针对性地对抗肿瘤细胞,这就避免了正常细胞损伤,也减轻了副作用,使患者减少痛苦,这是患者关心的问题,更是临床研究中探索的问题。现在有不少药能减轻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如G-CSF,白介素-11,能使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赛格蒽、枢丹能减少胃肠道的反应,营养支持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显得极为重要。一系列的评估与问卷各有特点,也各有其局限性。调查应当是多因素、全面的、动态的,这些都为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奠基作用。所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使患者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减轻心理压力、减少辅助治疗的副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崇华,孟琼,汤学良,等.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FACT-G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6,21(1):77

[2] 陈芳.恶性肿瘤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5):

篇8

关键词:龋齿: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86-01

引言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牙体硬组织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致龋因素主要包括:细菌、食物及牙齿所处的环境。牙体硬组织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涉及了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基本的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个体间的敏感性不同、损坏进展的速度不同,同一种类型的龋病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临床上按病变深度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深龋治疗仍要按照深龋的治疗原则进行。临床上可见到大量的软化牙本质。在治疗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操作时产生刺激影响牙髓,引起炎症。对于接近牙髓的软化牙本质,若去除就会露髓,则应保留少量的软化牙本质,用氢氧化钙类制剂盖髓,上面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和磷酸锌粘固剂暂封,观察2~3个月,无症状,牙髓活力测验正常,X片显示:患牙根尖周组织正常,则可去除部分粘固剂进行永久性充填。下面就34例龋齿病人的治疗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34例龋齿病例,共计45颗龋齿,其中,浅龋14颗,深龋13颗,中龋18颗。

2诊断依据

牙合面窝沟呈黑褐色,探诊时探针可插入,有紧涩感,不易拔出。质地较粗糙不光滑。探痛(-),冷热水试验(-),叩痛(-),松动度(-),牙龈无红肿。患者无冷、热、酸、甜刺激痛,无咬合痛,无自发痛。根据以上几点可诊断为浅龋14颗。

患者自述有食物嵌塞,偶有冷水刺激痛,无自发痛,无咬合痛。近中腭侧有龋损,探质软,及牙本质层,探之稍有酸痛,冷敏试验(+),叩痛(-),牙龈无红肿,松动度(-)。近中邻面可探及龋坏,中等深度,探诊稍有酸痛,冷敏试验(-),牙龈无红肿,叩痛(-)。诊断中龋18颗。

患者有冷热刺激痛,一过性,偶有吃东西疼,无自发痛,无夜间痛。牙合面见龋损,去除部分悬釉后发现洞大而深,探诊疼痛明显,冷水试验(++),去除刺激,疼痛即消失。洞底未及穿髓孔,叩痛(-)。结合X线检查,诊断深龋13颗。

2护理

龋齿的非口腔护理有用物准备,护理配合等。准备好口腔检查的基本器械、小棉球、10%硝酸银或氟化物、高速手机、合适车针、洁牙手机。暴露病变部位递手机,协助扩大术野,及时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干燥。清洁患牙必要时递洁牙手机清除牙结石及菌斑,用三用枪冲洗干净。隔湿递镊子夹棉卷隔湿,吹干患牙表面。涂沫医师用蘸有药物的小棉球在患牙上进行涂沫。协助牵拉患者口角、挡舌和吸唾。同时指导患者每半年或1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龋齿修复性治疗的护理包括窝洞预备护理、垫底术的护理、银汞合金修复护理。护士术前准备好充填器械、成形片、成形夹、木楔、调牙合磨光器械、相应垫底材料,银汞合金胶囊。治疗过程中递送镊子夹棉卷隔湿,吹干窝洞,使用橡皮障者及时吸干冲洗液体。根据视洞型大小,选择适量的银汞合金胶囊进行调拌。Ⅱ类洞放置成形片、成形夹及楔子,用半充填手法将银汞合金分次准确填进洞底靠成型片处至逐渐充满窝洞。护士递雕刻刀或磨光器做表面磨光。同时递送镊子夹一小湿棉球做修整清除碎屑,再递进-探针彻底清除窝沟、隙、缝的汞合金碎屑,嘱患者漱口清洁口腔。术后,嘱患者治疗后2小时内禁食,24小时内进软食并用健侧咀嚼,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出现牙齿轻度不适,一般会在治疗后1~2天消失;如出现较明显不适,如咬合高点等情况,应及时复诊。

3结果

45颗龋齿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有效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无不良症状发生,疼痛症状消失。治疗有效率达到100%。

4讨论

龋齿治疗原则是终止病变发展,尽量减少对牙髓的刺激,保护牙髓,恢复牙的形态、功能及美观,维护邻近硬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早期釉质龋采用非手术治疗;深龋接近牙髓组织时,采取保护牙髓的治疗。

篇9

关键词:聚焦解决 宫颈癌 康复效果 自我护理

宫颈癌在当前阶段作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中年妇女当中发病率极高。通过早期的筛选、诊断和分析能够有效地进行治疗,但是多数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而且整体的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由于出现相关疾病后自暴自弃,在术后的自我管理护理效能上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等。聚焦解决模式则主要是在干预的过程中通过挖掘患者自身的自我护理效能,通过正确的心理干预方式来建立正确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提升了自我护理能力[1,2]。本研究基于聚焦解决模式来分析宫颈癌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自护效能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8名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完成分组。纳入标准:临床影像学诊断及病理活检诊断符合宫颈癌标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及沟通问题患者。对照组14名,A2期5名、B2期5名、A期3名、B期1名,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0.3±4.2)岁;初中及以下8名,大专及以上6名。观察组人数14名,A2期6名、B2期4名、A期2名、B期2名,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1.3±5.5)岁;初中及以下9名、大专及以上5名。实验过程获得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需要实施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同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包括肿瘤基础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护理以及意外干预等工作。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问题描述

首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询问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身心上的问题,包括患者所存在的焦虑情绪等,采用正确的解决对策和方式来引导患者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如患者在宫颈癌治疗期间出现紧张情绪,则应当通过健康宣导方式提升患者对宫颈癌的认识,提高其认知。

1.2.2 构建可行目标

在手术完成后需要询问患者对于当前手术治疗的感受和效果,根据患者所提出的自我感受情况、个体上的差异等来构建目标,如就患者负面情绪指标应当降低超过5分,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应当超过3.5分,自我护理技能的改善效果需要超过4分。在构建相关目标后,则应当与患者一起来进行康复性治疗,实现患者目标效益,强化患者的自信心[3,4]。

1.2.3 意外查询

在进行干预后,应当询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存在过意外以及突况现象,一旦存在则应当就过去护理期间是否出现过相关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就此类意外情况对患者进行专业化的讲解,协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问题,强化患者自信心。

1.2.4 反馈

在护理完成后,应当与患者进行交流,肯定患者为所构建目标做出的努力,同时在目标评估过程中,若患者评估效果不高,则应当第一时间修改相应的目标计划,正确地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提升宫颈癌的自我护理效能。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宫颈癌症状的改善情况,改善情况分为显效、稳定、无效。显效:患者通过治疗结合护理后,整体效果改善,宫颈癌病灶减小,没有复发和转移的现象。稳定:患者通过治疗后,宫颈癌病灶没有出现较大变化,未出现转移现象。无效:患者通过治疗后,病灶出现转移、部分的患者死亡。有效性=(显效+稳定)/人数×100%。(2)通过ESCA对患者自护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自我护理能力主要分为护理技能、责任感、概念、健康知识四个方面的评估,每个指标的评估分数为1~10分,分数越高表示此项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经Excel录入后,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采用组间比较方式进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整体康复情况对比 例

2.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分,x¯±s) 

3 讨论宫颈癌作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女性患者生理、精神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目前针对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方法,通过手术方式患者康复效果受到患者自身差异化影响,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就患者手术后康复效果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患者的康复效果、自我护理技能等具有积极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结果(P<0.05)。聚焦解决模式在临床上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患者及医院的相关资源,让患者主动地参与到自我护理过程中,大大改善了患者疾病的康复效果,而且对于患者在手术完成后所出现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6,7],聚焦解决模式一方面可以基于思维进行目标构建;同时也可以通过个体对于问题的描述构建目标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大大提升了护理效果。张小娟[8]在有关研究当中提出,观察组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从SDS、SAS评分状况上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故聚焦解决模式有较强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从宫颈癌患者康复效果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来看,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其指标情况,未来具有一定的推广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盼盼,张娴,李琼琼,等.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病耻感及家庭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2):44-47.

[2]刘蓉.聚焦解决模式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2):40-42.

[3]刘芳.聚焦解决模式运用于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6):169-170.

[4]杨素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6:20-22.

[5]高娜,张丽丽.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3):348-351.

[6]王华,刘华,李玉立.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在宫颈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心理危机的应用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1):104-106.

篇10

氯氮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护理体会

碳酸锂治疗的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初探

人性化管理在戒毒科护理中的应用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家庭护理35例报告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误诊分析

妇科急腹症38例误诊分析

绒癌误诊5例分析

失眠的原因与诊治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若干问题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诊治

甘利欣与其他药物联用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

疼痛的心理干预

腹部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中药外敷涌泉穴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1530例中青年干部职工体检总结及建议

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分析和社区健康管理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症的预防

章丘市某中学学生体检结果分析

朝阳市第一高中结核病局部暴发流行调查

精神病院肺结核患者的管理

中学生氟斑牙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及排解的方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心理问题的观察与分析

我院近五年收治三无精神病患者分析

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前健康教育价值的研究

高脂血症的合理预防和控制

中医特色理论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研究

我院门诊患者苯二氮类药物使用调查

奥美拉唑引发皮肤湿疹1例报告

加强拆零药品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做好血沉测定的几点体会

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

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结果分析

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偏高原因分析

腹泻粪便标本菌群分析的临床应用

尿液分析前的检查与建议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

DWI与~1H-MRS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

GE Hispeed dual双排螺旋CT伪影故障分析与排除

新型肾病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经阴道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诊断分析

基层儿童保健门诊坚持每个工作日开放的做法和体会

医疗纠纷应急处置的思索与探讨

提升护理质量以促进医疗安全的方法探讨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开放病房管理对精神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

护理应急预案在精神科危机状态中的应用

精神科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中心供应室防止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浅谈检验服务与医患和谐关系

护士长晚间查房的做法与体会

精神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

层流手术室的使用及物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