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篇1

一、学习阶段

以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前题开展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企业文化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与供销业务建设相结合,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构建生产单位满意的物资供应体系,向客户提供优质、方便、高效、规范、真诚的服务,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和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与精神实质。牢记树立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推动职工队伍爱岗敬业,更好地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向。为企业完成年生产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此阶段结束后各工段自行安排考试。

二、围绕活动要求组织员工提建议

围绕工厂两会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公司工厂两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员工围绕如何倡导企业道德准则等内容深入开展学习讨论,使广大员工进一步树立“以诚为节、信用守恒”的思想。这次教育活动,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按厂部要求做好六个结合,各工段及班组提出一件职业道德教育建议。在听取群众反映的基础上,将择优推选2名职业道德典型,并整理出职业道德典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事迹。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从本质上看是职业理念和信念问题,其核心是对特定职业价值内涵的深刻理解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要解决人们职业行为中的理念、态度和规范问题。[1]

2004年末,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课题组向北京、广州、上海600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二位,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高居第一。[2]美国也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员工被企业开除的原因中,列在前十位的无一涉及工作能力,却都与职业道德有关,如服务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等。大量调查材料显示,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作为聘任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将来职业工作成效的好坏。[3]

高职院校虽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并非一个层次,但是在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一般入学分数较低,自制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做事不认真,敬业精神不强,意志品质较差。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其实在现实中,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职业道德的内容,而是怎样去开展、或者说如何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本人曾经上过《中外文化概论》一课,认为该课程中的企业文化一章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为突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主要讲解的是在珠三角地区占很大比重的台资、日资企业的典型的企业文化。在讲解这些企业文化的同时,结合学生遇到的类似的实际案例,开展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所谓敬业精神就是要珍重和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在讲解企业文化的时候,企业创始人是一定要讲的。因为在创业之初,开创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无论是台湾的王永庆、郭台铭还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他们本身的创业历程就是一部很好的敬业精神的教材。台湾的加班文化,日本人对企业的忠诚,也都是他们敬业的表现。他们已经把职业从谋生的手段变成了自己的事业,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的讲解只是让学生有一种思想上的感触,认为工作中应该敬业。但是,学生毕竟没有工作,这些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些遥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贯彻这一思想。比如,每次放假前,总会有学生请假,希望能够早点乘车回家。那就可以把这一件事情拿到企业文化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既能体会到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硬性规定,然后再进一步去体会敬业的重要性,最后再去自我约束。再如,我这门课程是有课代表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真实的环境,我将课代表称之为“秘书”(因为这门课程主要给文秘专业上,为了将课程和专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整个学期中,“秘书”就要有敬业精神,尽职地工作。如果课堂上有小组成果展示时,秘书一方面要提前联系老师看看有什么需求,及时地向各小组传达,同时,还要将结果在上课前及时地反馈给任课老师,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换句话说,也就是把平时的教学也尽量带上职业化的特点,让学生提前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且尽量按照这种要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4]

二、树立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思想。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八零后九零初,尽管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不过,普遍没有艰苦奋斗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追求物质享受。不少学生只盯着待遇高、条件好的大城市、大机关,不愿意下基层;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学校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老师们好不容易找好了实训基地,学生却不愿意去实习。或者是刚开始由于好奇纷纷报名参加实习,可是到了工作单位不到两天,就不打招呼自己回学校了。究其原因,不是嫌路程太远,就是觉得工作太累,要不就是住宿条件太差,要不就是觉得端茶倒水太简单,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他们大多只是从眼前的物质待遇来衡量工作,没有真正地深入到工作中去,没有看到实习职位中潜在的和隐性的资源,没有从职业平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的大学生是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反过来也会影响他们自身的事业发展。这时候,王永庆从米店小工发展到创建台塑王国,郭台铭在“一天两个汉堡”的美国之行中开拓美国市场,松下幸之助从火盆店学徒到“经营之神”的艰苦奋斗的事迹就该派上用场了。以次来激励和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有了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才谈得上实现理想,有所作为。

有学者曾将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六个方面:“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教育观念滞后,严重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人本意识淡薄,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教学上创新不够,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实施。”[5]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谨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尽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刘宽亮.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6(8).

[2] 职场视线:大学生职业操守面面观[EB/OL].career.hr.com.cn/detail.php.id=49322/2005.3.4

[3] 王京 溪梦.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6).

篇3

关键词:就业导向 大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高等教育大国,但是我国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成为一个高等教育强国是各个教育领域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事情,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上学生学有所长,在自己所学的领域内展示自我,经学致用成为一个专业与实际能力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人数不断增加,大学教育应不在仅仅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度更高的大众化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上也是更加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些人才需要在以后的职业中发光放彩,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这关系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起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习惯才能赢得上级的重视,在自己的岗位上走的越来越远。高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这个人才一定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在教育中不应该只是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处世观和就业观念,有更好的思想觉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保证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不断前进,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感,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就职于中学的大学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健全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各个学校也采取了对应的办法,同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课程中大多接受的是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的技巧,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2006年的教育改革中也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当中,但是在教育的力度上,以及对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问题阐述上还不够深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道德素质方面

古人云,言传身教,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说,要用言行教导与影响他人,该点在教师身上应用最为合适,教师人格魅力、思想道德水平与一言一行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的学生。所以,促进就职于中学的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助于对中学生习惯、思想以及人格等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现阶段的社会,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之风盛行,导致一些就职于中学的大学毕业教师具有极为单薄的道德意识,而且也未意识到自身在从事太阳下最为光辉的职业,病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很多大学毕业教师心浮气躁,无法潜心进行学术研究,对他人研究成果抄袭或者剽窃,学术道德失范,对教师光辉形象造成严重损坏。

(三)大学生教师爱岗就业缺失,不辞而别现象严重

一些就职于中学的大学毕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敷衍了事;缺乏工作上进心和积极性,不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和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时期中学教育发展的要求;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注重个人举止行为;抱着吃“大锅饭”的心态消磨时间等。除此之外,一些中校教师在离校前没有和学校人事部门有任何接触,离校后才通过电话或者信件等方式表明本人已经脱离学校,或者一些教师在提出调离申请后,没有经过学校同意就自行离开学校,虽然大学教师不辞而别在表现形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然而,都反映出人才流动的共性,对学校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且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产生直接性影响。这些大学毕业教师往往存在心不安、好高骛远、没有就业合同契约品质的特性,尽管一些学校教师待遇是有优越感的,有吸引力的,然而教师不安心、不用心,对于离职很随意,毫不在乎学校教师工作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应届大学生的职业取向很不稳定。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强化理论学习

在教育中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做一个敬业爱岗合格人才,摆正自己的心态,服从企业或单位的管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这种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个专业课程中,在磨练学生的意志时让他们认识到值得道德在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价值观。

(二)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着网络化的到来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趋向于多元化,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也要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既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精讲少讲,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问题,自我解决。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生动形象、典型、有趣的事例来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教师在遣词造句上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时刻听取学生的心声,做到感情的反馈。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

就职于中学的大学毕业教师道德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在于轻政治、重业务,为了不断提升学校声誉,通常会将教师考核评比置于名次、分数以及成果等方面,却没有考虑培养大学毕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应该加强对其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与学习,帮助大学毕业教师牢固树立职业道德信念,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并培养大学毕业教师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发扬教师无私奉献、勤奋努力以及严谨治学的精神与品质。

四、结语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从小方面来说可以让大学生在已有的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从大处来说也在简介的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为将中护生培育成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护士,必须加强爱岗敬业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

关键词 :中护生:爱岗敬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64-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却未能相应地提高,近年来道德伦丧、品德缺失的事情屡见不鲜。如2012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实习护生肖诗雨虐婴事件的发生,让人们震惊、愤怒、呼唤和呐喊,尤其是呼唤医护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既离不开工作后在实际岗位上的强化训练,也离不开在校时的专业训练。将中护生培育成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护士,学校必须对他们全面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育,将其作为中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修课,让中护生自觉养成认真负责、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观。

一、中护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与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而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于救死扶伤、珍视生命、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力,为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中护生只有了解和掌握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运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尽职尽责,恪守奉公,为社会、为患者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所以中护生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1.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让中护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可在将来的工作中减少大量的医疗纠纷。现代的医患关系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它强调的是医患双方互相尊重与平等。而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经常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习惯于“以我为主”的家长式作风。

正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如果医护人员不懂得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造成患者的紧张、恐惧、愤怒,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医患双方互相不理解,严重的医患矛盾乃至医疗纠纷就会产生,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其实对于患者而言,不仅需要的是医生精湛的医术,更想得到护理人员细心的照顾、言语的抚慰和人文的关怀,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护士能让患者倍感温暖和安全,为患者创建轻松的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的对立,减少摩擦和纠纷,同时也给医院带来好口碑、好效益。

2.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让中护生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紧密团结的合作精神。“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良好的团队需要大家密切的配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最高水平,医生和护士的关系正是如此。只有医生正确的诊断和护士高质量的护理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医疗效果。因此,作为一个团队,护士技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护士配合医生的默契程度和协调能力,直接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良好信誉。

3.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能让中护生懂得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能净化社会风气,还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强烈的感染力,增加正能量的传递,对本行业甚至整个社会都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都集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对于整个社会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中护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净化了社会风气,和谐了社会,也推动医院和其他行业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二、中护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点主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有责任、有道德的好公民。为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需要重点开展以下主题教育:

1.爱岗敬业教育。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敬业就是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爱岗敬业是每行每业对每个员工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现代社会流行一句话: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所以爱岗敬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竞争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己生存的需要。课本中运用全国劳动模范刘怀玉的典型事例诠释了爱岗敬业的涵义和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是:乐业、勤业、精业。课本中用小陈的案例来启发学生: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工作中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我们感知乐趣的心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不仅培养了中护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爱岗敬业意识与思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培养了中护生忠于职守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勤劳刻苦的工作精神。

2.责任意识教育。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课本中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在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与乐,医学专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敢医敢言。同样,在我们的身边也时刻能看到众志成城抗地震、挥汗如雨战雪灾、连夜抢修防洪水、扶贫捐款献爱心……从中,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精神,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作为一名护士,高度的责任心需要我们将病人的安危时刻放在心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地为患者服务。

3.法律意识教育。中护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了解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中懂得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去履行,懂得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渎职、疏忽大意等护理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在处理时也能做到胸中有数、有理有据,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甚至医院的合法权益。

三、中职护理学校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育的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德育教学队伍建设。由于中护生对职业观和道德观的概念并未成熟,德育教师是中护生职业思想的引导者。护士职业道德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教师的引导,让中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人民利益为坐标,自觉地进行心理、行为调适,坚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人生原则。同时,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鼓励德育教师走进医院,走进医疗单位,了解医院和医疗单位对护士的道德品质的具体要求,才能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培养出品德优秀、认真负责的护士。

2.增强德育教学的实践性。让中护生走进医院,走进病房,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掌握作为一名护士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掌握工作中的良好礼仪和品德修养:把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做到高效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做到学做合一,勇敢践行,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优质效果。

篇5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重在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法学毕业生往往会从事律师、法官、法律顾问或者其他与法律相关的职业,而这些职业的特殊性就表现在与法律的密切联系,因此毕业生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来保障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外,还应当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进而保持自己的客观性以及工作的公平性。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注重法学专业人才职业观、道德观的培养,进而督促法学毕业人才在从事法律工作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公证的来处理法律事务。因此,从从业人员道德素养来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有着显著的重要性。

二、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对于法学本科阶段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在本节根据之前的分析以及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来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

1.明确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定位,保障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重还十分的欠缺,加之司法考试以及日常考核中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也相对较低,因此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本科阶段的开展工作几乎无法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所以现阶段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大学要注重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定位,并引进专业的师资来从事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时间的保障以及优秀教师的推动,法律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够获得最为有效的提升。

2.适当提高我国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高校与社会共同保障教育的开展考试往往是作为对一个人能力考查以及对一个人学习进行约束的最佳的方法,我国司法考试除了是对法学专业学生起一个考查和约束的作用外,还肩负着为国家挑选合格法律人才的重担,因此司法考试不仅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甚至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以及推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司法考试就可以适度的提高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即除了对学生专业素养做严格要求外还应当积极的对学生职业的素养做相应的考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会依据司法考试的实际要求来逐步的进行调整,进而高校与社会进行联动,共同保障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而考试内容的变化又会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一个良好的督促作用,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社会以及学生自己的联动下将会取得最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3.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学效率的提升来促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强化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展,但是现实的情况下,不少的学校仍然采用教师机械化灌输的模式,即让学生被动的记忆教师讲述的一切内容。在这种环境下,即使学校能够安排入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其教育的开展也只是通过相关条例的灌输来进行,进而其教学效果始终无法被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在现阶段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创新法学专业培养的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形式优化教育教学的模式,进而从教学方法方面不断的提升法学本科教育的效率,以保障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积极的效果,保障法学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法务人才。

三、结束语

篇6

在中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首先要对职业道德教育所具有的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新时期中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向学生讲道理,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避免出现言行不一的冲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关键在实现灌输式教育形式向知行合一教育形式的转变,并使开放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替代封闭式教育;其次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持有开放性观念。这要求学校要重视社会功能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发挥,通过强化学校与社会、企业、家庭、科研部门以及其他学校的合作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互动性以及通融性。另外有必要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职业教育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来确保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要确保职业道德教育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通过由学校领导、教师等组成的指导小组对学生思想情况进行定期研究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选取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来担任指导工作,从而在确保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发挥出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有必要根据学校实际来制定系统的方案,如职业道德教育总规划、实习实施办法、校企合作计划等。并通过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建设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包括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等,也包括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资源的挖掘,确保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做到全面和有效。

二、在实训过程中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强化

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开展实训并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产生认同以及对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培养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强化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中等职业院校需要从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行为以及职业道德习惯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意识。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企业负责人,都应当在学生实习之前进行备课,确保学生能够对企业实际、行业实际、技术发展、工艺发展等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做出了解,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业发展前景,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以及企业负责人要对实习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如可以通过由企业工作人员向学生讲述职业道德理论以及自我体会来开展更有说服力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这些方法可以对学生的热情进行有效的激发与调动。而在企业参观或实习完毕后,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总结自身的体会与感受,并引导学生对劳动者所具有的职业情感产生认同,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素养奠定基础。

其次需要通过锻炼学生意志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培养。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实习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培养,都应当事先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实现学习纪律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的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在实习方面主要使用课堂化的组织形式,即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工地或者车间的工作,然而由于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所以职业纪律的管理十分重要,作为指导教师,应当重视制度的形成与落实;二是要实现学生规范教育与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结合。中等职业院校实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职业的不同来制定具有差异的实习规范,具体内容应涉及到安全工具的佩戴、安全用电、环境保洁、作息时间、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在这些方面应当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并通过布置任务与检查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三是实现创新教育与敬业教育的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能够重视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同时爱岗敬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训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与吸取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同时要做到勤奋努力与刻苦训练,从而让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形成并接受考验。

再次需要通过锻炼学生毅力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树立职业道德意识以及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基础上逐渐让学生将职业道德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并形成一种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具有坚强的毅力。学生实习的过程是对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向劳动者转变的过程,同时是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于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单位与教师,应当在此过程中构建健全的运行机制,在学生参加实训之前制定可行科学的实训计划,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实训过程中要紧抓检测、督促、巡查与指导工作,确保学生实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在实训之后要重视表彰会等总结性活动的开展,从而对先进学生进行鼓励,对表现一般或者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鞭策。另外,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十分重要,这要求在实训过程当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暗示和启发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作出认识,并抓住时机对学生开展磨难教育,同时要重视在学生群体中挖掘职业道德典型以及展示职业道德典型,从而使学生通过比较来对自己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完善以及教育。

三、总结

篇7

关键词: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67

1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分析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从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应该是会计行业、乃至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基本内涵和扩展性外延两个角度分析。

1.1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人员在使用专业技能服务于从业主体过程中,能够依据客观、真实的经济业务内容为依据,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准则的相关要求,能够遵守伦理诚信和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能够在对会计信息的供给方面满足相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全局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客观性、真实性的呼声越高,就越是能够给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以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失真的会计信息市场一旦消失或者减小,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就会越宽广,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选择诚信、选择遵守职业道德。

笔者认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可以理解为:在会计信息的供需关系中,供给方能够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给需求者,需求者则能够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满足供需平衡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

当前,我国所开展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则是以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其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以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以专业人员诚信品质和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为目的专门教育。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通过专门的、高质量的、有效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加可靠、更加诚信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一方面通过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为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提供高诚信、高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2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分析

从对象角度分析,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是面向专业学生的,可以是面向已从业人员开展的继续教育的,也可以是由单位组织开展的针对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的专门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则应该是指教育的组织方面、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用人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所放弃的其他产量价值。

2.1 收益性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收益性机会成本指的是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其他最大收益。如果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不用于教育,而专用于其他投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所构成的机会成本。由于当前我国用于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一般情况都是伴随着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开展而开展的,专项投入微乎其微,这样便导致了所有可能产生的收益性机会成本很小。

2.2 时间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机会成本则是指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能够从事其他事业的时间所有可能创造的时间价值。如教育组织者所放弃的其他行政、事业事务的可能;教育者所放弃的其他教育、学习生活时间的可能;受教育者放弃的学习其他知识的可能以及用人单位所放弃的其他时间价值的可能。

3 结论

当前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虽然不能够构成实际意义上的收益、成本,也不能够记入企业的账面,但它是却是组织开展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者进行最优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一方面,决策者必须要积极分析机会成本,对各种教育组织方案进行考察、分析,全面了解各种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最优教育决策的确定奠定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另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更好地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势必要对其机会成本的视角分析成果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的最优化,以充分发挥其时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服务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35-02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对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应该构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工作环节,多方面、多途径、多方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把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整合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道德推理能力,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1 树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念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是指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方针。要做好大学生职业德育教育,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培养学生以德为先,以德为贵,德才兼备。并以此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能力,明辨是非,能知荣辱、修身立业、承担责任。德育教育的理念不能变成空喊口号,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用人的要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职业岗位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敬业与乐业的教育,提倡顾全大局、服务社会、奉献精神。这样,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一种和谐、祥和的职业氛围和社会风尚。

2 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职业道德教育是调节职业交往中的矛盾的需要。所以,应紧紧联系大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目标。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走向社会能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遵守社会职业道德要求,讲求正义,秉公办事,有责任心,态度端正,更好的服务社会,和谐共事。

3 坚持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原则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原则是指从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应具有的规则意识和必须遵循的教育准则。在教育中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3.1 服务性原则

高等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一定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心、耐心、诚心、专心、关心,帮助他们的成长与成才。让他们站在未来职业的角度上,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立足本职,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助人为乐,永于奉献。

3.2 终身性原则

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持久的、长期、终身的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始终坚持。因为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内心世界也会引起冲突,发生改变。

3.3 开放性原则

长期的封闭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会思考和分辨,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涵,领悟职业道德素质对个人的发展以及所在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职业道德教育离不开职业,所以,应把握不同职业特点要求和职业职责以及职业技能,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适应职业道德要求。把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化、实践化,社会化。

3.4 激励性原则

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年轻人,都有满腔的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学校在教育上要采取肯定的态度,激励的原则。多鼓励,少指责,多打气,少泄气。正确评价学生。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强、自立、自尊、自我约束。用先进的事例鼓舞学生,用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意志力。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4 确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依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以下内容教育。

4.1 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格,也常被称为品格。从道德的角度看,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指人的心理品质。在这个强调个性张扬,经济利益驱动的今天,人格危机已成为年轻大学生的成长问题。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有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他们“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1]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应注意培养他们的心智能力,让他们拥有理智、热情、自信、积极向上,提升人格魅力。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必然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4.2 加强法制意识

职业道德是一种自觉遵守的工作规范,常被认为是准法律。在法律所不能起作用的范围内,需要靠道德去调节制约人们的行为。当职业道德的底线被触动,道德败坏,损人利己严重时,则可能就要触犯法律。所以,应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遵纪守法,自我约束。有利于职业道德的提升。

4.3 心理健康辅导

现实大学生心理压力大,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新的生活环境变化和课业负担的加重,学业、就业、择业、失业、事业的困扰,激烈的竞争,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自卑、孤僻、厌学、逃学、自杀、越轨违法行为等心理精神疾病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使学生活泼开朗、奋发向上、努力拼搏、自强自律,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定会态度端正,热情服务。

4.4 人际关系处理

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广泛。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又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大学生长期处在封闭的学校里,对于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感到困惑。所以,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他们与人真诚相待、彼此信任、自尊自信、学会倾听、学会认同、学会赞美、学会感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5 团队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需要团队的合作。 绝大多数企业在选择人才时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精神、责任感与不怕吃苦、有协作能力等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希望录用那些有着诚信、守纪、奉献、自立、自强、团结、有合作意志品质的人。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依靠、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统一的行动协调。所以,院队合作尤为重要。

5 探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

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5.1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自我约束

大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进入职场,所以,应从严要求,从制度要求入手。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并依照标准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此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培养自觉守纪,自我约束,自我养成。

5.2 建立激励机制,发挥模范作用

树立信念,树立正气,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党、团员的思想觉悟,学习先进人物、宣传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帮助落后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带动全体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5.3 加强职业指导,树立职业意识

要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认知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并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动。在当前就业难的环境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端正就业思想,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把理想、奋斗、事业与服务社会联系起来,讲奉献,讲责任,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懂得社会责任和义务,更好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5.4 教师率先垂范,利用教师影响

教师以身作则,尽职尽责,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多讲正面的东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明辨是非,冷静思考,培养积极地处事心态。

5.5 加强校园文化,建立和谐校园

职业道德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潜移默化,逐渐内化养成的。这就需要有个良好的环境。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雅、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追求文明,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校报、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做好校园文化宣传工作。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它需要社会的参与,只有全社会都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取得成效,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篇9

【关键词】职业道德 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势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结合《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我省“9+3”教育精神,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随着校企联合办学力度的加大,高职学生学习场所的变化,如何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双重效果是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一、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学生学习场所的变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然而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双重效果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联合培养上不够重视

在高职院校中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较为重视,而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是在学生实训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出台相应的文件和专门的机构来对在实训基地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管理和指导,在财力上投入不够,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经费。同时,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存在着权责不分、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无法激发教职工的教学热情及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实训基地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效大打折扣。

(二)实训基地职业道德教育师资质量和稳定性难保证

目前,实训基地一般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学校教师和企业的工人师傅作为导师。在实训基地选聘导师的条件上,首要考虑是职业技能,其次才是职业道德,虽然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上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实训的要求,但在实训教学中,绝大多数导师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意识和教育理念,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实训教学中,仅仅是从技术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很难确保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企业导师还承担生产任务,导致实训期间聘用的导师不一定有时间指导学生,师资流动性较大。

(三)实训基地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不合理

在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都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隐性内容。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系统,没有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在给学生的评价中,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成绩进行量化,即使有的院校有相关的评价内容,也仅仅是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占的权重也较少,这样很难起到对学生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达到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起合理的评价机制。

二、实训基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对实训基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1)出政策,提升全校师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实训基地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很多高职院校都被忽视,一些高职院校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内容,长期得不到重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甚至感觉不到在实训基地进行过职业道德教育。因此,由学校和企业双方需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出台相应的文件,对实训基地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政策上的保证,提升各个环节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

(2)建机构,保证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顺利推进。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多由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授课老师来完成,相应的职责也由对应的教研室来完成。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全校的思想德育工作,而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德育虽然相关但也有不小区别的,是不能够相互代替的。因此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机构,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使管理更加专业化,有利于相应的政策更容易执行。

(3)列经费,保障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形成长效机制。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对实训基地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涉及到校企双方的利益。无论是相关的管理工作、师资培养、运作经费,还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都需要经费支持。因此,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由职业道德教育的管理机构专门进行审核管理,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

(二)健全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

建立以企业指导师傅为主、以学校专业教师为辅的管理模式,各负其责。明确培养目标,规范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

(1)明确培养目标,并制定与实训过程相结合的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监控职业道德教育的整个过程以及教学质量。

(2)实训前由专业教师结合企业文化讲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知识对学生进行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实训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由聘用的企业导师承担,通过现场讲解正反面案例讲授职业道德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从职业道德要求的各个方面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评选职业道德模范标兵。同时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评分,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评判依据之一。

(三)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

职业道德教育师资的质量,对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1)建立严格的师资选拔机制。学校的职业道德师资一般由专业教师组成,应挑选专业知识扎实、职业道德高尚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教师来担任。由部门推荐,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机构负责最终选拔和审定。对于企业师资,首先由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推荐职业道德和实践技能兼优的资深工人师傅作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学校再进行考核选拔。审定通过并聘用教师也要进行定期的考核,表现优秀的要给予一定的激励,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关系。

(2)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想取得较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必须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的师资主要由企业资深工人师傅担任,虽然相对稳定,但仍有一定的流动性。为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要专门颁发职业道德师资证书,签订聘用协议,并利用专项经费支付培训费用。这样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也便于进行管理。

(3)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保证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水平实训基地的教师主要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资深工人师傅组成,岗前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培训,并进行考核。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职业道德师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次进行培训,条件合适的可推荐到相关高职院校交流学习。

(四)建立科学系统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对于实训基地的职业道德评价,有不少高职院校仍采用通过理论考试的模式来衡量学生职业道德的水平,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道德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应建立科学、系统、具有时效性、可量化操作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方位地合理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1)按照职业道德标准细化评价标准。由于不同专业的职业道德有所区别,因此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可参照相关省市推出的《职业道德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北京市的指标体系,设定了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70项三级指标,基本覆盖了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化,提炼出在实训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为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量化提供依据。

(2)建立校、企、学生三方的评价体系。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衡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内容,不能单单从一个角度评价学生,应该建立多方的评价体系,这样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才会更加规范、科学、严谨。建立以校、企、学生三方的评价体系,权重分别为3、4、3。学校方面的成绩,主要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作为依据,其中学生的考勤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企业出具的成绩,主要由企业导师来完成,导师要根据学生在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表现给出评分。学生评判成绩主要由实训小组内的互评、自评构成。

(3)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成绩的重视程度,可将此项内容作为学生就业的一项单独指标,放在学生成绩单的显著位置。同时,实训基地所属企业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接收单位,可将此成绩作为实训基地所属企业选拔毕业生的一项重要依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荣.基于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阶段的研究[J].南京高职校学报,2010.

[2]王易,邱吉.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以至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系致富由于社会上确实存在凭借关系、靠行贿来承揽建筑工程的现象,而能揽到工程又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致富捷径,以至于现在有的学生把关系看得很重要,从而不愿意刻苦学习、认真干工作,他们认为能力不如关系,学知识作用不大,于是成天想着怎样拉关系,套近乎,走后门。事实上,关系致富是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和看待此种现象。

2.诚信缺失目前,对建筑行业来说,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例如:招投标过程中,伪造资质、弄虚作假、串通中标;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标准、违章操作;发包方不履行合同,拖欠工程款等等,这些诚信缺失的行为伤害了人们的道德信心,阻碍了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学校因素

1.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职业道德教育多停留在一般职业道德层面,没有建筑职业道德的专用教材,甚至,很多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职业道德教育,或者仅在思想政治教育里涉及一些有关建筑行业的职业教育。

2.教师的道德教育影响力不够很多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没有把职业教育溶入到专业教育里面;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又因为对建筑行业并不十分了解,在授课时只能泛泛而讲;还有部分教师本身素质不够高,削弱了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力。

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大部分建筑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多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过于概念化,缺少鲜活的案例,没有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参与程度不高,这就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三)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有明显不足,而建筑行业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基层条件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施工现场紧张、忙碌、艰苦的生活。有的学生入学时分数不高,因基础较差,部分专业课程如建筑力学、结构力学等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渐渐失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即使毕业后从事了建筑行业,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也会大打折扣;有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明确,不仅没有用心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导致实践动手能力差、与人协作能力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知识相去甚远,只要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殊不知,没有在校期间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则很难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建筑岗位的工作。

二、加强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学校要与家庭、行业企业密切联系建筑类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忽视家庭、建筑行业、企业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设立家长接待日,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等,多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还要深入社会、建筑行业、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听取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以使专业设置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市场针对性。

2.学校内部分工协作建筑类高职院校内部各部门、组织、人员要分工协作,使建筑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各个方面。院党委、院团委、院学生工作处、院教务处、院就业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都应参与进来,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对高职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形式各样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

(二)优化突出建筑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针对建筑行业、企业及社会大环境的特点,建筑类高职院校要优化并突出以下建筑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遵规守法,廉洁自律,不,不;科学施工,安全生产,保证工期,保证质量;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精益求精,建造精品;坚持诚信,不以次充好,不偷工减料;厉行节约,不浪费原材料;不怕吃苦,忠于职守;钻研业务,提高能力;团结协作,提高效率等。

(三)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途径

1.抓好“两课”及就业指导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是大部分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因此,要努力抓好“两课”,并根据建筑行业特点,进行职业责任、质量信誉、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还可结合建筑行业中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或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和职业场景对学生因势利导,生动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通常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课程总教学时数较少,而且重视相关法规政策的介绍、强调正确的择业和灵活的就业以及求职的技巧,忽视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以及对创业的引导和鼓励。建议高职院校针对就业指导课程要增加教学时数,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数据举证、案例教学外,还可采用“虚拟招聘”等形式,生动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

2.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如能结合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和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渗透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如建筑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在隐蔽之前不仅有许多技术层面的要求,还有许多职业道德层面的要求。

3.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和教育建筑类高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自控力差,这些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很难做到敬业、勤业。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日常的行为规范及教育抓起,建立和健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学生行为,逐步培养学生具备明事非、善学习、知荣辱、守纪律的优良品质,为以后走向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4.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教学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训练。如: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实训任务,安排学生到企业担任一定岗位的工作等。通过实践,学生切身感受到职责、诚信、纪律、协作等职业规范的重要性,从而深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5.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类的校园文化活动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课堂上的理论宣讲与灌输,还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新生入学初期,要着重开展专业认识教育,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大学期间,一是通过主题班会、团课、演讲赛、辩论赛、建筑技能大赛,建筑企业文化讲座、建筑业成功人士或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与情感;三是成立一些与建筑相关的协会或社团,如测量协会、沙盘协会等,通过社团活动引导学生逐渐把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理性就业与择业,以及诚信、敬业、服从管理、注重合作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