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统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5 08:0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统计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工业、能源统计要开好局、起好步、服好务,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统筹谋划,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上级和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不断提高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提升统计优质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统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数据评估审核,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全面提升各级工业能源统计的工作水平与服务能力。
二、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能力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是我们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更是我们统计人的使命所在。从目前看,全省工业、能源统计的基础数据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明确提出要把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作为2013年头等大事来抓,我们也势在必行。具体工作思路是:
数据质量评估与抽查相结合,着力加大数据质量抽查力度。根据2011年制定的《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办法》、《市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及各地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审核;在做好数据质量评估的同时,加大数据质量抽查工作力度,市局工业(能源)处将建立定期抽查制度,抽点是工业总产值增速奇高、同期数与上年实际上报数明显不符、规下升规上企业同期数明显偏低、工业总产值明显高于主营业务收入、新建投产纳入统计以及工业增加值率明显偏高、能源消费与工业总产值增速匹配性、协调性不强的企业,必要时与执法部门联合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将作为地区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认定和工业、能源数据评估、核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合数据审核与基础数据审核相结合,着力加大基础数据审核。对基层企业数据的审核,采用计算机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原则,对明显不合理的企业数据逐一进行审核,充分利用工业、能源月度分企业数据库,加大对增速奇高、同期数变化大、工业总产值与主要产品产量、用电量、主营业务收入、能源消费等指标增速明显不匹配的企业数据的审核力度,只有提高工业企业基础数据质量,综合数据质量的可靠性才有坚实的基础。
事前审核与事后审核相结合,着力加大事前审核力度。事前审核是指统计数据在本级统计部门报送上一级统计部门前对数据进行的审核。由于月报时间较紧,月报时进行全面查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事前审核要突出对重点企业、重点数据和偏离度大的数据进行审核。事后审核则是在月报结束后,对企业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企业纠正,避免下月出现类似问题。
关口前移,把好新增定报企业的“进出口关”。搞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录,是贯彻实施统计方法制度、做好年定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13年,各地年内新增企业的申报时间、申报内容和申报手续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申报标准统一提高到连续生产三个月且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新增企业必须是各地经过业务辅导且已具备报表上报条件的企业,申报材料也必须按申报要求提供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局,经市局现场检查符合条件的才向省局提出申请,经省局批准后才能作为新增定报企业统计。除破产、停产等情况外,凡年底单位清查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必须纳入2011年工业、能源年报统计范围,同样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500万元的企业退出年报范围。按照最新年报会议精神,只有在年报清查库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才能纳入明年的工业定报统计范围。
规范要求,严格控制企业产值同期数上报。必须始终如一地把规范和控制产值同期数上报作为控制数据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防止因缺报、少报同期数导致速度虚增现象发生,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年报的分月核实表。对“定报名录库两年都有的企业,同期数必须采用上年上报的实际数”。对于由规模下上升为规模上和由于改制、重组、拆分、搬迁等变更登记的企业,不得缺报同期数;2013年内新建投产企业不填报同期数。对于未按规定填报同期数的企业,只可参与当期工业增加值总量的计算,但不能参与工业发展速度的计算。
(二)夯实基础,强化工业能源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
加强和充实统计力量,健全统计网络。近年来,工业能源统计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力量与任务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能源统计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数辖市区没有专设机构,部分辖市区、乡镇(街道、主管部门)、企业工业、能源统计人员力量不足、调动频繁等现象依然存在,为保证工业能源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进一步健全统计网络,一定程度上充实、稳定工业能源统计力量。
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业务培训是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对工业能源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工业能源统计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统计人员的变动频繁,为此,持之以恒地加强各级工业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因此,要求各辖市区每年采取以会带训或专题培训等方式,对乡镇(街道、主管部门)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进行一次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培训,以切实提高全市各级工业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升驾驭统计工作的适应能力。市局计划明年在适当时候举办一次全市乡镇及以上综合统计部门的工业能源统计人员业务培训。
全面推进工业能源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地要在巩固大中型工业企业规范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出实招,下苦功,全面推进小型工业企业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三方面全面达标,真正做到全市所有的规模工业企业有产值计算表、建立全市统一的工业能源统计电子台帐、统计报表齐全并且数出有据。市局明年将对工业能源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考核验收工作,利用执法检查、统计调研、专题检查等方式对部分基层企业和乡镇(街道)开展实地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作为评判各地基础工作推进成效的依据,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企业进行表彰。各地要制订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具体推进计划,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并按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的要求组织好本地区的考核验收。
(三)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全市工业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严格执行新标准并注意相关数据的衔接。从2013年定期报表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由原来的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这一标准的变动,一方面减轻了我们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为各地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地必须严格执行新的统计标准,并要特别关注新标准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衔接,确保新标准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当地工业经济运行走势。
如实填报企业的分行业产值。从明年定报起,工业统计方法制度明确规定,所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必须填报分行业产值,因此要求各地在年报清查期间,集中精力做好每个规模工业企业产品的核对、核实工作,对凡是存在跨不同行业产品的企业,必须如实上报其相应不同行业的分行业产值,以确保我市工业经济行业结构的客观、真实反映。
认真做好非工业企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统计。为了准确地弄清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今年国家能源统计方法制度上加大了对第三产业能源的统计工作力度,新增加了非工业企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季报表,要求各地年报期间认真做好年耗能万吨以上第三产业单位的摸底清查工作,实事求是,确保符合条件的单位明年起按季度及时上报。
建立健全单位GDP能耗的季度核算工作。明年起,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已正式增加季度单位GDP能耗核算报表,为全面掌握我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准确、及时地核算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情况,有效提升全市能源统计工作能力,市局从明年起将逐步建立起部门能源统计报表季报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明确工作职责,共同做好季度能源核算和市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明年,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近72%份额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市局将进一步加大核查力度,各地要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切实提高能源消费、工业生产、用电量等相关指标的协调性、匹配性。此外,各地还要高度关注能源消费与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数据之间的衔接,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我市已建立能源统计年度公报制度,各地在市里没有公布的情况下,不得公布本地区的数据。
积极做好单位名录库比对、核实和确认。国家统计局发文规定,今年各级统计机构要开展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专业年定报调查单位与单位名录库的比对、核实和确认工作,确认后的单位名录提供各专业年定报使用。从2011年年报开始,各级统计机构有关专业将本专业年定报调查获得的新增、变更和注销等单位变动情况、单位基本信息变更资料,以及主要数据资料于报告期后12日内反馈同级名录库主管部门,以更新名录库。各地工业统计部门要积极做好有关工作,研究名录库与常规统计调查单位及单位基本情况数据的统一衔接,规范调查单位统一管理。
继续完善全市新兴产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由于全国、全省没有统一的新兴产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目前我市执行的制度尚在试行之中,为了能更客观、更准确、更及时地反映我市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局将针对制度试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和市科技局对市新兴产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不断地加以修订和完善。
(四)把握重点,继续做好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年报和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
高度重视成本费用调查年报工作。从2009年年报开始,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已成为工业统计的一项常规报表工作任务,由于成本费用调查数据直接关系到各地工业增加值及增加值率的核算,各地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与审核,确保调查结果客观反映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确定的调查单位名录进行布置,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调查企业;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调查企业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为提高各地成本费用调查业务能力与水平,省局工业处已经组织对各县(市、区)统计局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希望各地下一步及时开展对辖区内调查企业相关培训工作;三是加强数据质量审核与控制,加大增加值构成项与相关财务指标、工业总产值年定报数据间关联审核力度,确保调查数据客观反映当地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加以解决。
全力推进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网上直报是统计数据采集方式的改革方向,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日益重视,将联网直报作为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和数据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要继续加强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的业务指导、检查督促和数据衔接,按时、高质量完成网上直报和季度专项调查任务,在确保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00%直报率的同时,大胆探索,创造条件,借鉴丹阳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网上直报工作,尽快实现常规报表报送方式和网上直报的并轨,为全国即将推行的一套表提前准备。
(五)创新作为,努力提升全市工业能源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月度预测制度。为及时掌握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状况,避免工业统计主要指标数据异常波动,分析相关指标匹配程度,我们建立了辖市区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月度预测制度,将数据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规定各地在每月25日之前上报当月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预测数据,要求预报的大数相对准确,与正式上报数差异不能过大。主要指标大数预报制度的建立,便于我们提前掌握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大致数据情况,结合工业用电等相关数据情况,对各地工业生产、效益趋势做出初步分析判断,一旦发现趋势不符或数据波动异常的地区及时进行反馈,责成对数据进一步进行核查或做出详细书面解释,确保工业经济主要数据能客观反映全市及各地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跟踪监测工作。重点工业企业是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及时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和原因,对准确把握、科学研判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走势至关重要。为此,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对年销售收入前三十强工业企业建立统计月度跟踪监测工作,通过上报预测报表、召开座谈会以及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和重点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强化对重点工业企业数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各辖市区要积极配合、协助市局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主动服务,多出精品。当前,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亦面临一系列“两难”问题和矛盾,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已成为常态并日益加深,各级领导干部对迫切需要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尤其是地方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全社会节能降耗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准工业、能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本地区工业经济、节能降耗的影响,跟踪监测运行走势,及时发现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发挥统计部门的职能优势,当好参谋助手,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统计优质服务,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各地应加强分析研究,及时提供相关统计信息,加强工业经济和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与分析,特别是要注意分析本地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苗头性、代表性的问题,及时提供第一手分析材料。加强课题开发与研究,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经济普查、成本费用调查、生产月报、财务月报等数据资源,巧借外力,积极研究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等对“十二五”发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等深层次的问题。
(六)认真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文化产业统计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等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生态市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创建以及创业型城市创建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核实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申报资料数据的核实工作;
四是认真做好市文明单位申报企业数据的核实工作;
篇2
一、主营业厅管理方面:
(一)业务方面:
1、在年初制定了《二00五年营业中心管理办法》、《营业员考核细则》、《业务稽核管理流程和考核办法》,从制度上加强业务管理,理顺作业流程。同时严明管理制度,综合考核,论绩取酬。
2、加强业务培训,在营业中心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试,提高营业员的业务水平。
3、每日一会,利用早会的时间对营业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快捷地传达市公司的各种相关业务通知,随时调整营业厅的业务操作处理措施。
4、2005年7月21日起在营业前台实现了电子免填单服务,即实现了营业工单业务的变革。
5、完成了市场经营部交办的各项生产任务,同时对今年的客户资料的核实及帐单邮寄等大型修改工作都保质保量完成,
(二)服务方面:
1、于2005年1月24日,邮电大厦主营业厅装修完成,在新厅内增设了VIP客户接待室、饮水机、休闲座椅及其他的自助设施,从服务环境上尽量满足**用户的需要。
2、建立建全《投诉受理流程》,确保窗口的用户投本着首问负责制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回馈和解决。
3、每周召开一次服务质量分析会,定期对服务工作进行总结,集体分析前台一周来的投诉或业务处理案例,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好的做法给与激励。
4、改变早会的方式,由传统的开会方式改为列队击掌喊口号,鼓励营业员的斗志,为天的开始创造良好的情绪。
5、加强服务礼仪培训,每月定期学习《河南礼仪服务讲座》和《欧顾得礼仪服务讲座》,并对营业员的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及其他营业服务礼仪进行实践操作。
6、从今年年初开始,营业厅实现了用户回访制度、红旗落谁家和营业员的星级评比活动,这些提升服务的举措,用户及营业员的收效都很好。
7、营业中心从年初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并于2005年1月被评为**市“市级青年文明号”、2005年11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同时2005年年底,向省公司申报“星级营业厅”,并有六名营业员即营业厅内50%的营业人员分别被省公司评为二星级和一星级营业员。
二、渠道管理方面:
(一)合作营业厅管理:
1、在年初建立了《中心区合作营业厅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考评办法》,对中心区五个合作营业厅进行综合考核,并每月进行排名,针对排名情况发放流动红旗。
2、加强合作营业厅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服务礼仪培训,与主营业厅一起进行参加例会并每周一试及礼仪形态实践操作。
3、由主营业厅的营业员分组定期到合作营业厅做业务交流,极大地解决了合作营业厅业务不熟练、前台经验缺少等不足,提高了合作营业厅的业务处理水平。
4、以上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合作营业厅的积极性,对客户的服务有明显的提升,业务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在省公司的例行检查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七月份的省公司联检中,中心区合作营业厅名列全省第一名。
(二)代办点管理:
1、2005年11月,营业中心与中心区七家手机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为我公司代办**业务,采取即买即通的方式。
2、营业中心由专人负责上门服务,每天定期送卡、收缴话费及相关证件,同时因公司代办政策灵活,经销商积极性很高。
三、清欠管理:
1、2005年7月份,中心区成立清欠队伍,聘用了6名清欠员,专门负责中心区网外欠费的清缴。并制定了具体的清欠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
2、清欠班采取法院协助、走访学校和街道办事处、派发欠费催缴函等方式进行积极催缴,截止11月底累计清回拆机欠费54702.15元。
3、中心区网上欠费采取1258外呼清缴方式,四个月累计清回欠费189643.86。
4、中心区自加强清欠管理后,清回金额有明显上升趋势,截至11月底中心区的欠费率由年初的8.42%降低为3.7%。
四、工作不足:
总结2005年全年的工作,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1、营业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营业中心本年度人员更换较频繁,新营业员占中心营业人员总数的1/3,一些营业员前台经验不丰富,导致个别案例处理不当导致投诉,仍须继续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营业中心整体综合素质。
2、对于营销渠道尤其是代办点、代办员的业务管理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在管理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须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改善不足。
五、2006年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结合实际技能操作,对公司一些新业务及时上传下达,随时学习并掌握,要求营业员个个业务过关。
2、同时加强服务考核力度,定期进行服务培训和总结,使中心区的营业窗口服务规范化、体系化、流程化,达到令更多的用户满意。
3、继续开展营业厅内营销工作,启动“金嘴巴工程”,增加营业员的营销意识,使公司一有新业务推出,每位营业员都能成为第一个营销员和第一位业务受理员,达到企业增收的目的。
4、提高营业厅整体的应变能力,丰富实战经验,采取定期分析案例、总结案例的方式,加强营业人员的学习,对于厅内或系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应变、快速处理和反馈,以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营业中心全体营业人员有充分的信心迎接2006年新一年度的到来,我们会加倍努力将营业中心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统计;统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一、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的内涵
文化产业统计是近时期提出的一项专业统计方向,作为基层统计部门就是要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多思考、多探索、多摸索、多总结成功经验、多发现问题,为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产业的概念表述是:文化及相关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的范围及分类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执行,该产业分类以部门管理需要和文化活动的特点将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划分为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共九大行业,涉及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二、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发展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全面准确地掌握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速度等基本状况,是盘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需要,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
文化产业统计的主要内容,一是反映当地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全貌的指标,如文化产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年末资产、总产出、增加值以及测算增加值所需的相关指标;二是反映文化产业各行业规模、特色的业务活动指标,如书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口情况,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公共图书馆个数等等。
三、明确搞好文化产业统计面临的困难
文化产业统计还是一项新兴的专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实际统计调查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调查对象庞大,界定调查范围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来看,文化产业的分布非常广泛,这为及时、准确地统计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发展速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来看,存在的难易各不相同。1、核心层单位容易界定,存在的困难相对最小。核心层集中了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等,这些单位与人们心目中的文化概念一致,在调查时很容易把握。2、层困难相对较大。层集中了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其他文化服务业等单位,这些单位界定还是比较清晰,但单位性质多为私营企业,调查报表收集存在一定的困难。3、相关层单位杂、把握难度最大。相关层集中了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这些单位最大的难点有三种情况:一是生产经营产品多样化,既有文化产品,又有非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与非文化产品混合经营情况非常普遍。二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目前这两种企业都没有固定报表,年度数据基本靠抽样调查测算。三是数据质量很难把握。这部分单位基本为私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数据质量普遍偏低,大多数单位存在瞒报行为。
(二)调查任务繁重,基层统计力量存在一定困难。文化产业调查涉及众多行业,涵盖第二、第三产业,单位多、分布广,工作任务重。首先是摸清单位数任务繁重。由于经济发展有个循环过程,企业的新增、消亡也是个新陈代谢过程,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关停,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新生,这就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做好单位目录库摸底、维护、更新工作。其次,报表审核任务繁重。文化产业基层报表分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社团单位三种,每种报表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不一致,这对报表审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第三,报表渠道不畅通。很多文化产业单位多为规下、限下企业,规模小,基础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统计力量薄弱,配合程度低,报表收集非常困难。另外就是目前基层统计力量比较薄弱。在县区级统计部门,通常一个人要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任务,本来工作压力就非常大,再抽调人员从事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势必工作压力更大。
(三)落实经费困难,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存在一定困难。文化产业统计涉及单位多,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必要的经费保障是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基础,但是,从其他专业统计开展的情况看,要想获得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必须的工作经费,还需要各级统计部门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四、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必须采取的几项措施
文化产业统计是一项全新的统计工作,以往积累的经验较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统计工作又具有共性,从我们基本的统计规律出发,应该预先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协调机制。文化产业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要求高,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很多部门的配合支持,应充分发挥宣传、统计、文化、旅游、工商等多部门的职能,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确保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加强调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一要高度重视统计队伍建设,充实调整人员,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专业统计人员熟悉文化产业统计内容、文化产业统计范围、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三要加强统计法制培训,使基层报表人员提高统计法制意识,如实填报报表。
(三)加强经费保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必要的经费是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保障,从目前的情况看,越是基层,经费落实越是困难,在源头上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数据质量。要把经费落实列进预算,形成固定的经费落实机制,全力保障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4
关键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根本源头,通过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工作的有序推进,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影响,统计工作面临着严重削弱局面。做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可提高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顺应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从而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1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1)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也就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指导企业经济业务活动高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基础工作主要是服务企业核算及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能为企业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2)有利于使基础统计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根据企业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设计和制定出符合企业管理发展的实施细则,提升企业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统计基础工作的完整和准确。(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统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对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基础统计工作涉及到财务、施工、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系统可靠的数据管理资料,这不仅是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2当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2.1企业统计观念淡薄
很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让企业统计观念淡薄。还是企业领导所作所为的重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人员设置不合理、业务建设的不合理,都极大的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还阻碍企业统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在具体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被动应付。
2.2统计机构精简化带来的弊端
企业中很多人认为统计工作只是搞搞数字,对企业机构的设置不应太多,特别是在很多企业基础管理中,在企业管理的重组改制、减员增效下,由于精简了很多人员和岗位,导致统计基础工作岗位设置不科学,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统计基础工作人员缺乏,让企业内部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降低,尽管有部分人身在统计岗位上,却并没有为之设置相应的统计岗位,很难树立起统计基础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2.3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化知识成为各行各样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层对统计基础工作并不十分重视,也不注重企业内部统计机构的建立,再加上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也没有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也为建立起长期发展机制,多是选择吸收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而是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使得高素质统计人才匮乏,信息技术应用也严重缺乏,表现出明显的应用不足。
2.4统计工作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分析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统计基础工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比较偏重于统计报表,甚至认为统计报表上报了也就是统计工作目标就达到了,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工作不扎实,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明显不足。目前企业经验丰富的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很多新进的人员对统计基础工作不够熟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很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转变为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企业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无法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需条件。
3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3.1企业及统计人员要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主要对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当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为了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首先,企业要转变原有的管理体制,依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建立起监督和服务制度。其次,统计工作人员要认识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充分利用企业的统计信息资料和信息手段,多领域的进行专题研究。最后,做好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防止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出现不利情况,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3.2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企业领导应重视统计基础工作,让统计工作人员认识到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企业上下重视统计基础工作,并结合企业发展,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执法人员,做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按照企业统计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起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度。定期的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考试和定期培训,并且在这样的管理下,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措施,做好统计人员的培养计划,给企业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3.3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原始依据。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原始记录的管理要科学,做到完整配套、格式规范、统一编号、分级管理。原始记录的设置与建立与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相适应的记录原则。主要包括确定记录对象、记录表式、记录人员等。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制定流转程序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完成传递,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要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在原始记录中时间、计量单位、各项数值、文字说明及记录人签名都要做好准确、真实记录,确保原始记录与实物、账卡准确无误。
3.4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台账是根据各种报表的需要,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记录资料、定期整理成册,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很多企业统计都是手工台账,存在着很多弊端。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统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台账,避免手工台账的缺陷。首先,工业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微机设备和网络传输设备,以规范、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现代化。其次,做好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确保数据质量安全。最后,统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遵循一致性、真实性以及可比性的原则,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控、预测,提高统计人员的经济分析,保证统计基础工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针对目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制度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提高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仅仅依靠统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可通过采用统计人员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以及企业及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只有以扎实的基础工作做保障,才能真正巩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作者:李敏 单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厂
参考文献:
[1]李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1-13.
[2]杜欢政.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两个途径[J].统计研究,1992,(06):77.
[3]程诚.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221.
[4]江苏省常州市统计局,李孟存,魏曙宇.推进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之我见[N].中国信息报,2016-04-19.
篇5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五十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职能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企业管理者和部门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仅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二、加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长期以来,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各种统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分别有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没有一个专门的部分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更谈不上对企业目前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即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也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至于部分近年来新成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工作的作用,仅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笔者认为,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该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至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二)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要克服贪大求全的统计作法,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删繁就简,讲究高效务实。例如,我们在进行大中型科技统计时,科技人员按职称学历分组中再按性别分组,科技项目按项目统计人力、物力、财力等这类指标企业微观管理都不需要、宏观管理又无多大作用的要坚决删除。企业增加值核算,从生产法角度核算,核算很完备的大型企业都很难满足其核算要求,改成分配法核算更有利于企业核算,有利于提高统计数字质量。
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的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二是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三是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四是客观性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篇6
(一)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通村砂路、村道硬化、配套小桥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工程合格率达100%,重点工程优良率达90%,单位工程优良率85%;交通运输安全保持平衡态势;农村公路养护年均好路率提高1个百分点;规范运输市场管理,实现水陆客货运量平稳增长,确保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举措
1、精心组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坚持以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加强质量监督,严格质量巡检,强化过程质量监控,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必须确保、力争超额完成建设目标任务。
2、突出稳定,加大交通养护改革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养人与养路”矛盾。树立“建设是发展,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养护市场和市场主体。养护也是发展”和“有路就要养”观念,总的要求是列养公路计划养,新增里程调剂养,农村公路群众养”通过这样机制的建立,依法把所有公路的养护主体搞明确,把责任搞到位,把养护质量搞上去,把建设成果巩固起来。同时,以点带面,探索和完善村级公路养护模式,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3、创新手段,不断完善行业管理机制。打造交通品牌。运输市场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运输部门要遵循公正、公开、公平和便民的管理原则,一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与时俱进出台一系列主动办事、就近办事、即时办事的便民举措;交通运输经营者推行“三优”三化”服务,实行与服务对象“零距离”接触的用心服务”二是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工作计划,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继续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大力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四是做好“费改税”改革的落实工作。
篇7
关键词 燃气企业 企业统计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 224 文献标识码:A
一、燃气企业统计工作的特性
由于所处行业不同,统计工作对统计指标有不同的要求,统计工作有不同的统计特性。燃气企业在开展统计工作时,不仅要对本企业相关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行统计外,还需要结合所处行业要求对相关管理指标进行统计,如燃气企业的燃气输差率。
燃气企业的燃气输差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燃气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反映燃气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燃气企业的输差率作为燃气企业开展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控制燃气企业的输差率就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管理工作,需要燃气企业所有员工的努力,尤其需要燃气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重视。燃气企业的燃气输差率是指燃气企业生产端出站时的总燃气供应量与燃气用户端最终的总燃气使用量之比,其中燃气用户端最终的总燃气使用量是指燃气企业工作人员在用户抄表读取的最终使用量。燃气输差是指燃气在供应、使用过程中受管网损耗、泄露、用户偷盗、燃气抄表精确度以及燃气抄表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影响而出现的数据不准现象。因此,降低燃气企业的燃气输差率,加强燃气企业内部管理,革新燃气企业的技术,提高燃气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燃气企业加强对燃气输差率的统计分析工作,需要燃气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对输差率的统计分析。
燃气企业想要在经济效益管理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健全企业管理机构,更新企业管理技术,确保企业管理质量。针对燃气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燃气企业统计工作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实现燃气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二、燃气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燃气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应用。
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燃气企业如果还是一味的采取传统的统计手段分析数据,是无法在诸多的数据中正常运转的。因此,为了实现燃气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燃气企业统计工作水平,就需要在燃气企业运用统计软件,建设统计数据库,构建统计网络系统。
目前,燃气企业在已有的统计软件报表制度下,已经大大提高了燃气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但是仍有很多统计工作是由人工操作的,这就限制了燃气企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燃气企业统计信息质量,保障燃气企业统计工作水平,就需要燃气企业更新统计工作技术手段,实现企业统计工作网络化建设,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加快燃气企业统计工作的自动化建设。
(二)燃气企业统计信息数据库建设。
燃气企业数据库是燃气企业开展统计信息管理的基础环节,是燃气企业统计信息的主要窗口。为了实现燃气企业统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实现燃气企业统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燃气企业在复杂的统计环境中,结合自身的统计调查体系,构建统计管理体系,建设统计信息数据库。
在燃气企业建设统计信息数据库,首先要制定实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包括统计数据处理程序、统计数据处理模式等),其次要开发设立统一的数据信息库(包括统计数据应用软件、统计数据指标代码、统计数据文件格式等)。总之,建设燃气企业统计信息数据库,将统计信息储存于信息数据库内,可以实现企业信息共享,提高企业信息处理效率。
(三)燃气企业统计数据分析。
燃气企业的统计工作不仅仅是信息数据的收集,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开展燃气企业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关键内容,是燃气企业做决策的重要依据。燃气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针对企业需求收集各项数据资料,依据统计报表进行填制,但这只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其关键环节是工作人员依据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梳理整合,结合燃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分析得出燃气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规律,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在开展燃气企业统计工作数据分析时,要强化燃气企业内部信息的横向交流,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深度挖掘燃气企业收集的各项数据资料,找出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预测企业发展的前景趋势,发挥燃气企业统计工作的真正作用。
(四)燃气企业统计人才的培养。
在燃气企业中,统计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效率。一个合格的统计工作人员至少需要具备四项基本素质,首先,需要具有较好的统计工作职业道德,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再次,需要具备基础的统计知识和技能;最后,需要具备熟练的统计分析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以便统计信息的收集、分析。
燃气企业统计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工作素质,还需要依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不同层次统计人才的培养建设:第一,强化统计机构的管理职能,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第二,构建灵活的用人机制,以实现 “人尽其才”的工作效果;第三,营造和谐的统计人员工作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工作流;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Demand Analysis for Corporate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Workflow
Zeng Larong
(Zhaoqi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School,Zhaoqing52606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hanging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rporate office business process needs,the running of the business office business processes must require the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departments,which requires cross-sectoral collaboration in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processes to increase workflow-based enterprise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we can fully meet this requirement.Enterprise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workflow needs analysis.
Keywords:Workflow;Enterprise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Needs analysis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一种先进的技术,即,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它有机结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在当前形势下,它已经能够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社会各界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有利于切实实现办公效率的提升、办公流程的规范、办公成本的节约。随着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企业办公业务流程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办公业务流程的运行必须要求不同的组织部门的参与,这就要求企业中跨部门协作的业务流程的增加,通过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充分满足这一要求。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作流的相关概述
工作流管理联盟对工作流的进行了如下的定义:工作流是可以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能够按照相关的过程规则,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实现文档、信息或任务的传递与执行。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模型,它是为了在先进计算机环境支持下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
具体来说,工作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一)业务过程(Business Process)
也称为经营过程,业务过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度量的活动。为了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专业设计人员工作下,分清楚构成业务过程的各个活动之间的联系,根据特定客户或市场产生指定的功能。
(二)活动(Activity)
实现流程逻辑步骤的工作任务,活动一般分为手工操作和自动处理两类,是在过程执行过程中工作流引擎能够处理的最小工作单元。
(三)过程定义(Process Definition)
形式化描述业务流程,支持系统建模和运行过程自动化。流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子流程和活动,其定义主要包括描述流程起始、流程终止以及一些关于个体行为的信息,如组织成员、IT相关的应用和数据等。
(四)过程/活动实例(Process/Activity Instances)
实际运行中的一个流程或活动,每个实例代表一个能独立控制执行、具有内部状态的线程。
(五)手工操作(Manual Activity)
在业务流程的执行过程中无需借助计算机就能实现的活动。
(六)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执行的软件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解释流程定义;创建和管理运行环境中的工作流实例;控制工作流的执行者和工作流应用之间的交互等。
三、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通过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具备下面的功能。
(一)公文管理功能
企业行政部门公务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就是公文。通过公文管理,可以实现对公文的新建、编辑和删除等等,能够在公文从产生、流转一直到最终存档或者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妥善加工、利用和保护公文。
公文管理是企业行政部门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公文管理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它也是非常琐碎和繁杂的,需要许多的人员参与进来,能否妥善做好公文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务活动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公文管理模块应该涵盖下面的几个基本功能:发文管理、收文管理、公文处理流程维护、公文检索和公文统计。
(二)事务处理功能
虽然不同的事务处理活动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是,每一项事务处理活动都必须进行各种形式的基本数据处理活动,这主要涵盖了数据收集、数据操作、数据更新、数据保存和文档生成等多个环节。事务处理功能中的事务主要包括处理信来访、会议组织、后勤服务等。事实上,事务处理功能中的事务是一种狭义的事务处理,能够对部门办公活动中信息查询、资料分析、统计汇总等活动的有效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三)流程管理功能
通常情况下,通过流程管理功能,可以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工作过程。流程管理是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功能。在各种工作流程的执行过程中,流程的进展以及流程主要节点上的人员工作情况都可以随时得到监督和控制,工作的进展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得到直接的掌握,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了解。按照预设的标准和条件,能够将工作中的偏差找出来,从而对于有关方面进行提示或者督导并执行相应的对策,以便实现任务的圆满完成。通过健全的流程管理功能,企业公务处理的所有工作环节都能够被记录和跟踪,从而保证工作的执行过程的顺利开展,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进行立即更正。
(四)档案管理功能
按照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从开始产生直到最终毁灭或者永久存档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根据文件的具体改变形式,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不同的阶段,文件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它所具备的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具备着相互对应的关系。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中进行流转的公文或者其他形式的文件,为了方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参考和借鉴,存在着许多都最终是必须归档保存的。
(五)日程管理功能
通过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日程管理功能,可以有效地管理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从事公务活动的日程,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的办公环境中通过各种日程表、记事本、便条等方法记录工作安排、提示待办事项等方式的固有缺点,实现了日程管理的使用范围和效用的扩大化。与此同时,日程管理功能也可以实现自动提醒,有利于工作安排的主动性。通过日程管理功能,借助先进的互联网,能够有效安排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举行会议的地点、人员、时间、具体的流程等等,可以自动化的安排工作计划、节假日休息时间、办公会议等业务活动。
另外,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和足够的可扩展性。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应采用全面开放的安全体系结构,保证系统的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被破坏和丢失。逻辑安全包括信息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体系,考虑用户账号、密码使用安全策略。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有足够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添加来满足业务应用的增加、业务量的加大或者应用终端用户的增加,而无需对系统逻辑构架、系统应用或业务应用进行改动,保证了这种扩展是快速的、有效的。使得系统能够随着业务的变化而非常容易的做出改变。同时,必须应充分考虑对其他系统的数据内容聚合以及应用整合能力,可以方便地与第三方解决方案(如安全管理、系统管理软件)集成,更好地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沟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也正在变得更加频繁,这种情况下,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将工作流这一新的技术运用到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验证工作流技术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1]鲁晓锋.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6
[2]吴建国,程学豫,刘建平.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思路及建设原则[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273-301
[3]沪志奇,李学俊.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17(3):37
[4]杨德友,陈诗伟,周荣辉.基于工作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2009,11:26-28
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网络;技能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148-01
信息化的企业需要两类人才:网络工程师、网站设计师,根据各方面人才市场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在增加,而我们的就业率却很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分析原因主要是现有的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能符合企业要求,造成学生就业困难。据调查企业人士反映,前来面试求职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编程和动手能力,需要经过6到12个月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样一来,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不得不投入有经验的工程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训新人,相当于企业投资对学生进行了一年的岗前教育。
解决就业突出问题的关键,是践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观,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发动教研室骨干教师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调研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工作岗位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家座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描述;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归纳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对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考核表等资料的编写;在学习领域中,根据职业能力设置学习情境;对学习情境进行细化,得出具体学习任务(学习子情境),由此制定出培养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观与以往在以下方面有很大不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从学科教育到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与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IT职业素质)相结合;从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减少课程,进行整合,如计算机基础、组装与维护进行综合,JAVA与SQL SERVER综合);按照认知规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序方法,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工作法进行。资讯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应该干什么,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怎样采取行动,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作方法,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工作,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检查任务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改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模拟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角色换位,方法融合”, 角色换位指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方法融合指多种教学方法与六步工作法的有机结合。将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式团队学习法、开放性虚拟实训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中。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即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包括传统的电化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教育活动效率、增强教育功能、减少教学难度等方面的作用。如虚拟实验技术,提供模拟软件,让学生自主进行课程实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提供详细的教学录像,对技能进行直观的介绍,同时提供精品课、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详尽的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多年教学的实践证明,传统的考试方法不能满足本专业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真正掌握的要求,改传统的理论型的“试卷”考试方法为实践型机试和学生提交的“作品”的考试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测试。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学团队:教师素质的标准要求甚高,除了崇高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知识底蕴,必备的传统教育教学能力之外。通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之具备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为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提供强有力保障。
实训基地: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到企业进行锻炼,真正了解企业,以便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校内建立较完善的、能够模拟企业环境的实验实训体系,使学生可以在实验实训过程中体验企业要求、锻炼职业素质,引导学生体会企业文化。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人口结构问题渐显,无论从学生、还是教师、学校各角度若不改革,道路会愈来愈窄。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不断的进行研讨、改进和探索,促进网络技能型人才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职业院校 任务分析 工作描述 用学转置
1 引言
职业院校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早进入信息化时代,使用的手机、电脑、笔记本、平板,哪一个也离不开网络的支撑,无论是企业老总,还是政府单位,大家都很重视单位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网站建完,建博客,建完博客,建微信,网络信息已经无处不在。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培养出符合信息化井喷的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许多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将其定位自己的专业课题加以研究。
2 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目标
现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一般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是技能加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要能够独立建网站、微信群等虚拟网络平台,能够灵活地使用网络上的资源,配置完善自己维护的虚拟网络平台。
该专业有网络工程、网站建设与管理和网络管理三个方向,培养的就业生要能够依据企业老总为单位建设符合需要的网页平台,完成其硬件的配置,以及单位虚拟网络的建设等等,能够对单位的网站安全进行分析;根据企业需求完成网站的维护,内容更新,网络营销等工作,掌握网络信息获取途径,当网站出现问题或网络中断之后,可以及时恢复网站页面。[1]
3 涉及的基本概念
一般的教育课程系统伦理知识的课程体系和应用理论的技能培训体系,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理论必须和实习结合在一起,理论指导实习,实习过程的结论验证理论知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将一个专业以后就业的工作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分解成一个一个要素,然后指向教学课程的相关内容,然后从事的职业中的每一个工作过程在教学课程中都能找的对应的内容。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以毕业生的就业为目标,以后可能从事的行业的工作过程系统的开发毕业生的潜在就业技能,工作过程的特征有:综合性、运动性和固定性。[2]
4 职业教育中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调整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一门综合性专业,任何单位都需要网络维护等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现在的职业院校的有关课程的安排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时代,很多课程缺少实践环节,缺少应用的步骤,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就是最终评价系统,严重与社会脱节,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毕业生很难胜任岗位需求,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事业单位培训,才能真正上手工作。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现在单位所需要的网络方面的人才有网站建设和网站维护两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想胜任以上两种岗位职责的需求,就要进一步改革以前的填鸭式加一张试卷的教学评价方法,该专业的课程调整的方向就是按照岗位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反复练习,灵活掌握技能。[3]
5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调整网络技术专业有关课程的思路 [4]
构建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步骤有:行业任务分析,主要的工作描述、用学转置。
第一步,行业任务分析,就是针对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行业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分析,主动接触有关企事业单位,了解他们对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哪里,听取他们对本单位从事网络工作人员的描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行业任务主要有:网页美化、网络布线、网站建设及相关硬件配置、网站维护及单位网络安全维护等几十项任务。[4]
第二步,主要的工作描述,通过上一步的行业任务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企事业单位对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具体需求,针对每一个需求进行有关工作描述,然后确定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应的课程设置。例如,网页美化,就是针对某一个单位的网站现状,根据单位进一步改进的需求,收集单位需求的网络资源,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有效改善网页的背景、结构等相关要素,这是一种具体的定向工作任务[5];像网站建设及相关硬件配置的工作描述就是针对单位的性质、文化、项目资金等情况,开始网站后台开发及数据库的建立,由此为基础,完成服务平台的设计和研发任务,再然后就是测试网站的运行能力。
6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调整网络技术专业有关课程的具体要求 [4]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课程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研究才有可能。同时加大对精品课程的评选,刺激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开展精品专业技术课程的设计和讲授。在此基础上,职业学院还要加强校外的实习地点的建设,职业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人才交流的方式走出校园,找实习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不断的接触社会,在“工作”中学习,把企业真正的请进校园教学生,让学生零距离“工作”,比学校的实训场所更现实、更贴近社会,同时在企业里,学生不光学习到专业技能,而且将学到如何做到团队合作,与人交际等东西,企业里还有一些成熟的技术路线,但没有为什么,这一点可以让学生从实践经验中反推专业理论;校企合作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断地培训企业的在职员工,为他们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5]。
7结语
构建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只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的缩影之一。搞好体系构建工作,将有力地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有力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有效缩短其融入企业、融入社会的速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