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篇1

关键词:酒店管理者;水性思维;管理运用

酒店管理者在酒店的运行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其管理思维为酒店服务提供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其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决定了酒店服务水准的高低。从实践来看,好的酒店管理者可以科学的预见酒店的未来发展,也可以调动酒店的一切可利用因素,进而为酒店服务水准的提升做出指示。简言之,酒店管理者需要统筹酒店的所有要素,更要将酒店人员进行团结,这样才能够将酒店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彻底的发挥出来。从这个层面来看,酒店管理者的管理思维运行十分的重要。“水性思维”是近年来酒店管理者在进行酒店管理时运用的重要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具有巨大的应用实效,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水性思维”的提出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酒店服务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从硬件条件上来看,我国的酒店硬件水平已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准,但是在酒店软实力,比如管理、服务等方面,我国酒店的水平发展远远滞后。在顾客不断地投诉和问题反馈中,我国的酒店管理和服务有了相对的改善,但是因为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服务思维,所以水平提升的幅度十分有限。就我国酒店服务和管理相对不高这一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酒店管理者本身的专业素质不高。因为素质不高,所以在管理中的理念更新相对不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变能力也显得较为低下,所以造成了酒店综合服务方向的混乱。其次是在酒店管理和服务当中,无论是管理者之间,还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包容性不足,因此常常发生内部矛盾或冲突,最终造成了管理和服务的下降。针对种种不足,酒店管理研究从酒店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水性思维”的管理理念,目的就在于改变现阶段的服务现状。

二、“水性思维”的内涵

“水性思维”在管理中进行运用,是因为这种思维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是水具有多变性,因为其可以变成雨雪,也可以变成雾露,既能够在容器中安静,也能够在山野间流淌,而这种多变正是因为水的灵活特质所赋予的,所以说在酒店中运用水性思维可以实现管理的灵活多变。第二是水具有包容性,而这种包容性的特质可以运用到管理者的关系协调中,通过包容,可以将人际间的矛盾降到最低,这样,无用的人力消耗便会减少。第三是水具有任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自我改变来适应环境,所以说在管理中运用水性思维,可以强化管理者的环境适应能力,管理的全面性会得到提升,酒店服务也会更加的周到。

三、“水性思维”的运用特征

(一)柔中带刚。柔中带刚是“水性思维”在应用中的显著特征。水,看似柔弱无骨,但是一旦汇聚成江河,其力量非人力可以抗衡。简单而言就是在运用“水性思维”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做到刚柔并济。因为人们经常所看到的是水柔软的一面,其坚硬和刚强隐藏在柔软之下,所以在管理中,需要将柔软体现在表面,将刚强、坚硬隐藏在管理背后。其实,酒店管理的刚柔并济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采用较为温柔的手段或者措施,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矛盾的直接激发。换言之就是利用相对温柔的手段进行措施执行,这样不会给管理者自己或者是被管理者造成最直接的伤害。第二是在管理中坚持原则,坚守底线,这就是刚强的一面。在具体管理的时候,手段可以温柔,但是原则不能改变,通过这样刚柔并济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的成效会显著提升。

(二)含蓄、内敛,具有示弱性。含蓄、内敛,具有示弱性这是水的另一个特点,也是“水性思维”运用在管理中的另一个特征。酒店管理是一项持续的工作,而管理效果的提升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管理中,要将细水长流。所谓含蓄、内敛,主要指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收敛自己的行为,正所谓过刚易折,如果管理者在拥有权利后不收敛锋芒,那么管理的持续性便达不到目标。所谓示弱是要在管理中表现出相对的弱势。酒店管理的管理者在级别上存在划分,而同一级别的管理人员往往会产生意见分歧,当发生分歧的时候,主动地示弱,避免针锋相对造成直接冲撞,这是“水性思维”理念应用的真谛。简言之就是在酒店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将自己管理的身份进行适当的收藏,在某些必要的情况下也要懂得示弱,这样,管理措施的推进难度会大大的降低,而整体管理的效果会得到显著的上升。

(三)坚毅的品质。坚毅的品质也是“水性思维”在酒店管理运用中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方面。正所谓滴水能石穿,虽然一滴水的力量及其的渺小,但是在长时间的坚持下,即使是坚硬的石头,也会被贯穿,由此可见,坚持具有重大的力量。酒店服务从工作性质上而言属于服务性行业,而众所周知,服务行业的人员流动量十分的巨大,所以在具体的酒店管理中,管理者一定要进行坚毅品质的强调。从工作时间上看,酒店服务的实践周期比较长,而从工作内容来看,酒店服务的工作又具有细碎性。简言之,从综合方面来讲,酒店管理工作的实效是从长时间的积累中得出来的,所以说管理者的管理思维要具有持续性,要像“滴水石穿”那样,保留自身的坚韧,从而实现攻坚克难的目的。在坚毅品质的影响下,酒店管理者的管理会进行得更加沉稳,落实会更加的具体。

(四)很强的适应性。在“水性思维”的运用中,适应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水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中保持自我,这种适应性正是酒店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酒店管理者在酒店管理的过程中会发现,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因为酒店接待的顾客具有复杂性,酒店员工本身的心理具有特殊性,所以在管理中,管理者必须要适应来自于员工或者是顾客制造的特殊环境,只有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冷静的分析问题,自定解决方法或者是管理策略。由此可见,为了实现酒店管理的有效运转,酒店管理着必须运用“水性思维”的适应性特征,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进而培养员工的适应能力,最终达到管理效果的提升。

(五)包容性。“水性思维”在酒店管理者管理过程中进行运用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包容性的强化。酒店每天接待的都是来自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群,所以其待物方式、交流方式便会存在差别,面对这种差别,必须要用包容的思维去对待,问题解决才会更加的完美。另外,在酒店工作的过程中,员工的错误在所难免,面对错误,管理者需要进行指正,但是也需要在包容的态度下来进行,这样,员工才会被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员工犯错的时候,管理者没有一点包容性,对着员工进行斥责,那么长时间下去,员工对于管理者的敬服会被一点点消磨,当员工对管理者不再认可的时候,管理者的措施推行或者是理念执行便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说,包容顾客或者是员工的过错,用水一样的情怀滋润他们,管理工作会越来越轻松。

(六)灵活性。灵活性也是“水性思维”在酒店管理运用当中的突出特性。在酒店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突发性的时间,如果不能进行灵活有效的解决,问题酝酿会对酒店的后续运行造成很大的牵绊,所以及时的解决问题意义重大。水具有多变性,所以具有了灵活的特质,利用“水性思维”进行酒店管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也会多变,在多变理念支撑下,问题解决的方式会更加的灵活,问题处理的效率也会显著的提高。简而言之,利用灵活性实现管理手段的变化,利用多变性进行思维理念的更新,可以进一步的推进酒店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提升。

四、结语

酒店管理是现阶段酒店运行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酒店服务的水准便会受到影响,进而造成酒店综合竞争力的下降。其实,酒店管理是酒店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所以在进行酒店管理的时候,积极的利用有效思维来探讨管理方式的变迁意义重大。“水性思维”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东方特质的管理思维,非常适合中国式的管理,所以在我国酒店管理中利用“水性思维”进行效果提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江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之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86.

[2]阮文奇,李勇泉.高星级酒店中层管理者社会网络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32-44.

[3]李琼.基于“基层管理者”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定位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6:27-29.

[4]李沐纯,马素云.我国高星级酒店收益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16,03:80-94.

[5]杜艳萍,长青,薛亚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中顾客满意支持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10:151-155+159.

[6]康芬,马玉倩.酒店服务质量问题研究——以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10:213-215+253.

[7]汝勇健,匡家庆.星级酒店员工流失分析及应对措施——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J].价值工程,2013,33:12-14.

篇2

在旅游酒店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不仅能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场景中,有效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本文通过具体论述、专业情境再现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旅游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全面提升旅游酒店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专业情境;旅游酒店管理;教学模式

专业情境再现主要是以科学的理论内容为主要的基础,紧密依托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旅游酒店管理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创新性、真实性和自主性等特点,通过将专业情境再现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到旅游酒店管理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探究精神。

一、专业情境再现教学模式在旅游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在当前旅游酒店管理教学过程中采用专业情境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营造客观真实的工作环境,强化师生互动,从而更好地完成旅游酒店管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将专业情境再现的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到旅游酒店管理过程中,不但能够全面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而且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理实结合的目的。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旅游酒店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专业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2.扩充思维的灵活性与跳跃性。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到旅游酒店管理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并通过创设专业的情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全面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3.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在旅游酒店管理过程中采用专业情境再现教学模式,需要老师有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从而全面提升旅游酒店管理的教学效率。

二、专业情境再现的旅游酒店管理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活动中

旅游酒店管理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旅游方面主要包括旅行社运行体制、旅游产品开发、旅行社营销管理、技术管理、客户与产业关系管理、导游技能等内容,而酒店管理则主要包括餐饮业务管理、房务管理(前厅和客房)、二线酒店发展的市场营造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以便全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酒店管理过程中的岗位需求。在旅游酒店教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需要做好理论知识的准备之外,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客观真实的工作情境,如酒店餐饮业务管理。同时,还需要紧密围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沟通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份能让顾客满意的菜单,促使学生总结归纳菜单的筹划和设计要领。其中,当涉及旅游方面的“导游词讲解”等方面的内容时,便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旅游景点,并让学生在一边观看的过程中一边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导游的真实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老师应逐步增强专业情境再现的驾驭能力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酒店行业也迅猛发展起来,所以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便需要老师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驾驭能力,指导学生深入旅游和酒店进行实践学习。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态势,不断结合实际情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创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旅游酒店管理的真实案例,并将其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各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没有最好的教学手段,只有最适合的教学手段。然而,旅游酒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所以将专业情境再现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便需要老师准确判断哪些知识点适合采用专业情境再现教学法,而哪些知识点教学并不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逐步突破旅游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例如,相关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合采用问题情境再现法,即需要立足于专业知识,合理设置教学问题,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针对“斟酒的方法”的内容,老师便可以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技巧;关于“导游的相关知识点”,老师便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导游,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点。但是,需要老师注意的是,专业情境再现教学方法应用于旅游酒店管理教学过程中时,需要老师建设相应的实践基地,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专业情境再现的教学模式,对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和专业的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旅游酒店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便需要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读性,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专业教学中的乐趣,从而全面提升旅游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作者:陈静 单位:金湖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在酒店管理专业当中,人性化管理是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它是指酒店在对自身开展管理的过程中,以“以人为本”概念作为核心,并且告知酒店工作人员,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积极性。简单地说,酒店的人性化管理是凭借对酒店员工的重视与尊重,并且在具体工作中对员工所表现的关心和爱护,让员工能够感受到酒店对自己的关怀,由此让员工对酒店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具体的讲,在酒店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要素主要涵盖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情感管理,它指的是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对员工内心的关注,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酒店当中的巨大存在价值和酒店对自己的重视,由此缓解员工在工作工程中的不愉快情绪,让员工有更强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是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酒店开展人性化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指酒店在自身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允许员工按照工作内容的要求,自主进行工作计划和工作步骤的制定。自主管理尽管在形式上属于“自己管理自己”,但实际上依然是酒店凭借制度和规则来实现的“上层对下层的常规管理”。但是正式因为在管理形式上的巨大变动,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个人状态。最后是文化管理,它是酒店管理的最高形式,凭借酒店文化的建立和普及,让酒店员工的行为、价值观能够和酒店本身形成高度的统一。同时凭借文化感召的办法,让员工从内心由衷对酒店文化实现认同,让员工真正在思想层面上,认为对酒店贡献出自己应有的一分力量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

二、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酒店管理中,“人”起到核心作用酒店在日常运营管理的过程中,总会涉及到“人”的话题,这里的“人”不但是指酒店的客户,更包括在酒店当中工作的员工,只有针对这些员工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才能让员工从内心上和行动上为酒店进行劳动,才能让酒店拥有更好的口碑。酒店属于典型的服务类行业和劳动情感密集型行业,首先,酒店的服务对象是有情感诉求的顾客,酒店员工为其带来的服务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其次,员工的个人情感能否对酒店的运行有所帮助,也是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这一背景,员工对酒店的满意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客户对酒店的满意程度。所以酒店需要为客户提供最为满意的服务,人性化管理是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二)酒店管理当中的人性化管理尚存问题当前我国酒店和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对比,的确在服务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依旧存在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别是大量酒店在管理过程中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怎样得到高素质人才这一方面上,这种思想虽好,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效果却很一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酒店工作的员工是有感情的“人”,酒店只顾及未来的发展,没有从根本上来理解现有的员工,很难让员工从内心中产生对企业的认同。

三、在酒店中推行人性化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现代酒店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人性化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怎样科学开展人性化管理,便成为了酒店管理者所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一)健全人性化管理思想在酒店日常管理过程当中,一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需要做的是管理理念上的统一,酒店当中一个部门或者小组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是很难最终在整个酒店得到推广普及的。即便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若不能得到员工的高度认同,管理者也很有可能无法开展这一制度。怎样合理使用这些权限,酒店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人性化管理的办法进行制定,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有客观差异的,酒店如果用制度来进行规范,那是很难实现的。所以,首先必须要在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上开展强化,并凭借人性化管理思想的普及,让酒店从管理者到员工都进入到这种管理氛围当中。让酒店能够在运营过程中,有更多的员工认同酒店的管理模式。(二)强化对酒店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教育酒店对员工所开展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建立在以下两点,首先是凭借培训将酒店的人性观管理模式传达给员工。其次是凭借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员工能够更好地彰显出个人价值。酒店的管理思想除了需要让酒店当中的管理层认同以外,更有必要把这一思想渗透到员工当中,这样才能让员工对酒店的管理产生高度的认同。再有就是,在酒店当中,员工的个人要求往往来自多个层面,但是一定涵盖有个人价值这一类。同时组织行为学理论早已告知酒店管理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个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凭借培训的办法,让员工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酒店的经营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让员工的思想得到深化。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酒店管理;服务;文献研究

酒店业(Hospitality)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因服务提供者或接受者的理解而异。牛津现代英语字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1993)将之定义为对客人或陌生人进行慷慨、友好地招待。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版)》中均不能查阅到“酒店”一词,而后者对“饭店”一词的解释是“较大而设备好的旅馆”。“饭店是在某个或相连的一群建筑物里向公众(主要是旅游者)提供住宿设施和其他餐饮、康乐、商务等相关服务的企业(戴斌, 1998)”。中国国家标准将饭店界定为“能够以夜为时间单位向旅游客人提供配有餐饮及相关服务的住宿设施,按不同习惯也被称为宾馆、酒店、旅馆、旅社、宾舍、度假村、俱乐部、大厦、中心等”。酒店和酒店行业广泛涉及人们的生活,并逐渐发展为一种大规模、国际化的商业活动[1]。综合上述观点,本文中“酒店”和“饭店”均指设施完善的旅馆。与所有盈利性组织相似,为了生存和发展,酒店企业必须仔细评估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环境扫描成为分析酒店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有效手段。由与酒店管理相关杂志所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窥见酒店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20年来酒店管理研究的进展进行评述,发现世界酒店管理研究的发展态势,并为中国的酒店管理提供借鉴。本文从国际著名杂志所载的文献着手,对酒店管理研究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一、文献研究范围的选定

在对酒店管理文献进行述评之前,作者要做的工作是识别顶尖杂志。根据前人研究,酒店管理领域国际顶尖的六本杂志包括其中前四本所载的文章研究范围比较集中,而后两本旅游管理杂志也经常登载一些酒店理的文章。由于本综述强调学术性,因此作者着重评述了学术性较强的若干杂志上的重要文章。

二、酒店管理的研究领域

在对所收集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后,初步将文献界定为以下若干领域:酒店的内涵与外延、酒店企业的经营管理、酒店企业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和海外投资战略。

1.酒店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酒店服务的内涵是酒店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Buttle将酒店产品定义为让顾客满意满意的一系列“经历”。[3]然而,由于顾客往往通过主观的、不一致的评判标准进行判断,这也给酒店经营者带来了问题。Ingram基于酒店实践知识的周期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并据此对酒店行业的宽度和内部差异性进行了阐述[1]。美国的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ialClas-sification)与宾馆和饭店业培训委员会根据经营业务的类型和商业水平对酒店服务进行了分类。中国国家统计局单独对住宿业和餐饮业进行了定义。住宿业指“有偿为顾客提供临时住宿的服务活动”,而餐饮业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动”。但中国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对酒(饭)店业进行单独界定。酒店行业较难界定,这可能是因为缺乏对酒店经营者的总结性定义。[4]Mullins认为,酒店经营包括生产和服务两个要素,而服务要素中的人际关系影响着质量和价值的认知,这可能是酒店经营分类不清的主要原因[5]。由于顾客和酒店经营者对酒店产品的理解不完全,酒店员工无法将顾客满意度有效地进行传递。产业界和学术界对此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2.酒店的经营管理

经营是企业组织将产品、服务传送至消费者的途径。[6]Johnston将之划分为三类活动:与顾客相关的经营活动、与信息相关的经营活动、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经营活动[7]。因此,酒店经营过程中的住宿服务是与顾客相关的经营活动,而餐饮服务则是与顾客和产品均相关的经营活动[1]。与制造企业相比,酒店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其管理活动主要是经营,因此,酒店管理的文献主要源于服务运营管理。Harris就将经营管理定义为“为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管理系统,也包括设计、计划和控制此系统的活动”。[8]近年来,酒店管理的文献越来越多地通过关系营销将营销活动整合至企业的各个方面。营销应该被视为“关系、网络和互动”,而不只是交易。因而,酒店需要对之进行重新思考,构筑内外部关系以培养相互协作和理解是酒店企业应当重视的问题。[9]由于顾客的价值需求导向和识别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提供商对多种有益于提高理解服务过程的方式进行了考察,以提供更为一致的服务产品。一些酒店企业既愿意也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制作服务手册,但一些小型酒店认为这并不值得。服务手册既能协助提供标准化的培训活动,又可作为绩效衡量的标准。绩效管理应该是员工标准化活动和创新之间的平衡。Brander-Brown和Mc-Donnell将这一原则运用至酒店服务领域。[10]在酒店行业中,一些外部因素限制了劳动力市场,迫使组织进行规模紧缩(Downsizing)和范围紧缩

(Downscoping),与此同时,顾客却存在更高性价比的需求,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证或提高顾客满意度。以规模紧缩和范围紧缩为特征的公司重构(Corporate Restructuring)成为21世纪以来酒店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

3.酒店管理中的服务质量

众多研究均发现,影响顾客抱怨行为的因素包括顾客不满意的程度以及许多个人和环境变量。而且,酒店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的顾客抱怨行为也有所不同。也有文章站在员工的角度对服务质量进行研究。Ross考察了酒店员工对管理服务质量的认知,发现礼仪、工作努力程度和效率是影响管理服务质量的要素。而且,有效并努力工作与高水平的成就感相关,而礼仪则相反,与自主权相关[11]。Huyton等人对中国酒店企业的顾客和员工在生活环境、生活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否对员工的服务态度和能力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西方文化对中国酒店企业的员工服务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1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价往往具体的、主观的,这说明文化因素在酒店企业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在对澳大利亚的日本游客对酒店服务期望和认知的研究过程中,Reisenger和Waryszak发现,日本游客认为澳大利亚酒店企业的员工日语不够流利、对日本文化够了解、态度也不够友好[13]。同样,King考察了澳大利亚国际旅游者的酒店住宿经历,发现有形服务(食品与饮料)、感知利益(服务与气氛)以及心理利益(安慰和地位)等方面均可以提升顾客的满意水平。[14]酒店企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公平地对待顾客,为顾客提供极高的消费价值,才能提高顾客的意度。顾客换购其他企业的服务,就会损失从现有企业获得的利益,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熟悉新服务企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面临新服务企业的服务不如原服务企业的风险。因此,通过研究服务质量以提升价值,成为酒店企业的重要目标。

4.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企业在让顾客满意的同时,需要以员工为中心,因为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绩效都取决于员工。Venison指出,为了与员工和顾客沟通,检查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当问题发生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进行弥补,酒店管理者需要站在经营的最前线[15]。Stone认为,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相比,酒店管理者会更加沉着、现实、坚定、乐观、勇敢、独立和更加实际并富有竞争性,但他们也较少拥有学者气质,智商没有其他行业的管理者高[16]。Worsfold对此研究进行了补充,发现酒店管理者更加坚定、更富冒险精神、更具想象力[17]。这些研究都表明,酒店管理是一项特殊的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具有特别的素质并接受特别的训练。Kriegl对酒店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海外派遣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人际沟通技巧和文化敏感性、领导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海外工作的动机和兴趣、能力和礼仪等成为酒店企业海外管理者最为重要的素质;在海外派遣的管理者看来,对他们自身的以下五种培训最为重要:海外见习、外语培训、海外学习旅行、国际管理研究等。[18]顾客满意的源泉在于高质量的服务,而在某种程度上,高质量服务取决于员工满的程度。Mallinson曾对酒店的清洁主管进行过一项研究,尽管在当代大型酒店企业中清洁主管扮演着管理角色,然而,在传统观念中,这些岗位更多地由老板的妻子或女儿担任,因为其工作简单、单调、重复、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其社会地位也受到影响。除非这种印象得到改善,否则澳大利亚酒店行业的清洁主管需要大量从海外输入。[19]英国国家遗产局在1996年报中指出,在酒店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一个恶性循环,员工离职使公司的培训活动减少,而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又较难吸引优秀员工。也有研究对员工满意度与员工流动之关系进行了关注。You借用美国等地的研究结合当地情况,构建了一个整合的员工流动模型,并以韩国酒店企业为例对此进行了考察[20]。Qu和Tse也对香港酒店企业的这一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员工期望与满意水平之差距,以及员工满意、员工人口统计特征与其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一般言,香港酒店企业的员工对其工作、所在企业和工作环境并不满意,明显低于他们的期望值,这是员工产生离职意向的重要原因。[21]Lefever和Withiam也认为,招聘和留住人才的问题是任何行业都最为关心的。毫不例外,酒店老板也关心人力资源,特别是如何找到管理人才。通过访谈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最大优势是学生们为酒店行业作了充足的准备而且多数学生工作热情,充满活力,而劣势则包括学生对自己能力过度高估、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过高而不切实际等。[22]管理层、员工和顾客之间的文化相似性影响着顾客和员工满意度。Yu和Pine考察了1997年前后酒店企业管理层本地化的过程,此研究指出,大陆游客的增加使得许多香港酒店开始增加管理层中本地员工的比例,管理者的文化、酒店企业的背景和雇佣成本往往成为雇佣本地或外籍管理者的重要因素。[23]Mcintosh曾经指出,酒店和旅游教育的兴起是最近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然而亚太国家的旅游、酒店学位教育发展较晚,酒店管理学位教育主59曾国军,彭 青:国外酒店管理研究的进展要由学生,而非产业需求推动,因此,大多数的就业机会与毕业生的能力并不匹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应该是在课程设计中更多地体现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游客、教育机构、政府、媒体和旅游行业等。[24]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反映了酒店行业对专业经理人员的需要。在英国,巴特塞工学于1967年最早招收酒店和餐饮管理的本科生。1993年,全英国有40多所学校招收了近5 500名酒店和餐饮管理的本科生。这显然反映了英国酒店行业不断成长的需要(Ho-通过比较英国高等教育项目(HigherNationalDiploma)和本科毕业生的课程设置、毕业后的发展等特征发现,HND项目毕业生更加倾向于留在酒店行业,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课程更加专业、就业面更狭窄。[25]而Thomas和Harris通案例对酒店管理研究的目的与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鼓励和促进高校酒店管理教师的学术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工作满意度,而且能改善学生接受教育的感受。[26]也有一些学者对员工培训进行了研究。Harris和Cannon发现,培训方法及工具的选择会极大地影响培训的效果。对公司高层培训经理和专业培训师的访谈结果显示,公司培训经理和专业培训师在培训方法的选择倾向上存在差异。[27]该研究还对改善培训项目计划、实施整体管理的绩效方法提供了参考意见。然而,由于调查方法的问题该研究并没有提供确切的数据以证明其观点。 5.酒店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

尽管有关制造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早就开始了,然而,有关服务企业国际化的问题,直到最近才出现。Dunning和Kundu认为,折衷理论也能较好地解释企业的国际化现象。[28]Alexander和Lockwood对酒店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国际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尽管零售企业和酒店的国际化战略及其拓展有高度的相似性,然而,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许多酒店企业通过管理合同实现国际化,而零售企业较少如此操作;酒店企业具有多品牌扩张的特征,而零售企业往使用同一品牌。[29]Thompson等人对商用汽车业和酒店企业国际化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两个行中领先企业的案例调查,作者发现:酒店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比制造企业更容易理解,而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更容易受到技术、社会等当地环境的影响。[30]Dunning和Kundu通过对国际酒店的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缺乏可以被随时开发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竞争优势的自主权优势。[28]中小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不但要具备能够转移到国际市场的所有权优势,而且要有能够支持国际化战略的必要组织能力。以上酒店管理研究的五个领域存在着关联关系。酒店服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了酒店管理研究的对象,酒店经营管理是对酒店企业的目标和实现手段进行研究,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和海外投资战略均建立在酒店服务的概念界定和经营管理原则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在以上五个领域之外,还有着对管理模式、服务营销、再购意向(Cus-tomerRepurchase Intention)等诸多不同问题的研究。囿于文章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三、酒店管理研究之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兴起,酒店管理研究开始发展。从献研究可以看出,酒店管理研究之进展体现在两个方面:研究领域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酒店管理研究的初期,大部分学者将视线集中于何为酒店管理、酒店与传统制造企业管理的差异、酒店与其他服务企业管理的差异等方面。在此之后,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酒店管理开始向各个方向拓展。例如,借鉴营销研究的方法,许多学者在服务营销方面作出了贡献;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酒店管理研究开始出现酒店员工培训、薪酬设计等方面的论述;借鉴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框架,一些学者开始探讨酒店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进入时机、区位选择等问题。在探索酒店管理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酒店管理研究的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者[1]。由于酒店管理研究往往单纯地借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往往不能反映酒店企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Gummesson曾指出,由于传统上受到忽视,酒店管理数量研究的方法一直以来被学术界当作二流的研究方法。[31]事实上,近年来酒店管理研究沿着规范方法(Qualitative)和实证方法(Positivist)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体系。使用规范的方法最适合构建新知识,是较好地理解问题的第一步。定性研究法能够给定量法以充分的准备。在规范研究的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开始使用实验法、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数据挖潜、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展开酒店管理领域的研究。例如,深度访谈有利于挖掘服务购买过程中往往让人琢磨不透的消费者动机[32]。而Woodside采用案例研究法展现了布达佩斯杜纳洲际大饭店(Duna Inter-ContinentalHotel)位于欧洲、北美等地的几个企业联合制定销售、采购和装修战略的过程[33]。这被认为是美国企业利用澳大利亚和德国资金在匈牙利拓展市场的经典案例。

篇5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大多数学校的弊病,因为大多数学校主要要求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几乎没有实践这样一个课程。但是对于高职而言,实践教学法似乎是比较容易施行,一方面,高职教学主要注重实践,一方面,他们有这样的资源。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才有可能把课程学好,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

1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概述

实践教学法,是一个对于有一定目标的教学而进行的学习方法。其最主要的是强调实践。所谓的实践,就是亲力亲为,自己亲身去感受,自己动手去做,而不是单一的用眼睛去看。实践教学法是针对某一??题而展开的一种学习方法。一方面,实践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可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例如在酒店服务领域中,前台人员必须保持微笑,我光看微笑这一个词,是学不会的。所以需要实践教学法来强化我们的基本技能。

1.1 实践教学法的内容

实验也是属于实践教学的范围之一,在我看来,在教学活动中凡是与提升动手能力有关或者亲自实践的都属于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还包括实训、社会实践等,这些都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毕业论文的设计,也是属于实践教学的内容范围。

1.2 实践教学法的意义

实践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它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让学生真正的去尝试,在尝试中学到知识,在尝试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在尝试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实践教学法做到了学与做结合为一体。学生不再只是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中,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与概念。

1.3 教学法创新之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规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解法。这是所以任课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他们很少考虑到学生真正的需求。因此,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看法是,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就是用来死记硬背的。从而没有办法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就曲解了原本学习知识的目的。而实践教学法弥补了讲解法所带来的最大的遗憾。

2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与实践教学法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必须拥有强大的实践经验作为后盾。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综合性很强(如图1),实践教学法是学习高职酒店管理的基础方法。只有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够真正的学好高职酒店管理。有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论什么课程,我们都要强调实践。

2.1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实践教学法内容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而实践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前我们在具体谈论实践教学法的内容时 ,就有说到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等等。那么实践教学法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内容具体有什么呢?实践教学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包括了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遇到突发事件该怎么样解决。还包括教师的课堂展示,学生实验。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或者PPT中的展示,布置学生回宿舍自行完成,学生相互检验。

2.2 实践教学法是解决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金钥匙

实践教学法能够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解决很多教学法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讲解法不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酒店管理的基本操作与步骤,而实践教学法则是打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直观性大门的金钥匙。它不仅弥补了讲解法的空缺,并且拥有直观性、操作性等并存的优点。

2.3 实践教学法为高职酒店管理教学锦上添花

实践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酒店管理的知识,在更大的意义上,实践教学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仅只限于知识。它带给学生更多的是社会经验、操作技能、人际关系等等。在教学方面,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很好的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在适应社会方面,实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教学法的施行下,学生能够学到更多关于学习之外的东西。所以说,实践教学法为高职酒店管理教学锦上添花。

3 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之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以酒店服务为例

高职酒店管理包括很多的方面,而酒店服务只是其中的一门课程,酒店服务又包括了很多小的方面。例如前台、客房等等。酒店服务属于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一部分。这一门课程,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它更需要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法就可以满足这一点。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自己能够领悟酒店服务这一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3.1 实践教学法强化学习酒店服务的知识

实践教学法是在学生较为了解酒店服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很多的锻炼机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酒店服务的前台工作方面,酒店服务课程中要求在遇到特殊客人(发脾气等)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保持微笑。这些理论的知识都需要系统的训练来作为强化的手段。因为情绪是不可控因素,我们虽然时刻牢记要保持冷静,一旦真的面临突发事件,就很难把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实践教学对于酒店服务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3.2 实践教学法促进学习酒店服务进程

实践教学法是酒店服务课程中的疑难知识点的最佳诠释。在酒店服务中,客房服务的知识点琐碎而又繁杂。很难让人记住。那么实践教学法可以在学生亲自到酒店客服中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客房服务,来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论往往源自于实践。还有餐厅服务行业的知识点,餐厅服务行业几乎全部都是操作性的理论知识指导。所以更需要学生操作,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3.3 实践教学法为进入酒店管理做铺垫

实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很早就接触酒店管理。拿酒店服务来说,在酒店服务过程中,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和了解酒店服务了,所以在求职和任职过程中,只需要短暂的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增加了就业优势。系统化的培训员工是一件头疼而又麻烦的事情。培训人员最希望的就是被培训人员之前就有了解过酒店服务这一领域,这样的培训就不会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所以说,实践教学法为学生能够进入酒店管理领域做铺垫。

篇6

关键词: 酒店管理 激励机制 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西安世界园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酒店业的迅猛发展。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酒店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酒店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盈利越来越微薄。酒店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目前酒店人才频繁离职,尤其是优秀的管理人才高离职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员工激励机制在现代酒店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管理者的一致认可,如何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创新员工激励机制,尽可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是目前各大酒店管理者思考的重点。

1.现代酒店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价值观都有直接影响,目前各大酒店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出以下两种观念:一是坚持“以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二是形成“以老板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在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理念也会有所差异,在实践中,提供的服务也有所不同。现代酒店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层人才基本上都是家族成员,导致酒店管理层人员结构呈扁平结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1.2缺乏培训机会

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多数酒店管理者一味追求眼前短期利益,认为员工培训在短期内不会有成效,与酒店的经济效益提高无明显相关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没有实效性的投资,因此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上酒店人员流动较大,很多酒店管理人员对培训投入有所顾忌,导致酒店目前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员工培训激励体系,直接影响了酒店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1.3员工的薪酬福利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的就业平台和机会越来越多,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酒店的员工薪酬体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福利”三部分构成的按岗定级定薪体制。酒店员工要想提高薪酬待遇水平,仅仅通过优秀的表现,或者职位升迁的方式,且通常情况下,酒店员工的薪酬待遇会与酒店的实际经营状况挂钩。这种较呆板的薪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导致酒店人员流失的主要根源。

2.现代酒店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创新手段

2.1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酒店文化是伴随酒店的长期经营而形成、发展、沉淀形成的一种具体酒店特色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酒店文化是酒店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酒店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对于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效能。酒店文化的建立应该以“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突出“人”的重要性,凡事以酒店员工为根本点,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关爱、被尊重,处于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氛围中。应将员工激励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提高激励机制的实效性,摒弃传统的家族连带式管理模式,建立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为酒店招聘真正具有潜能、实力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员工队伍素质,建立“人尽其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2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现代酒店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明确员工对于酒店人才建设,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员工培训制度。首先应增强酒店员工的酒店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意识、礼节礼貌意识,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加强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收银人员和前台接待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加强对酒店员工的职业感培训,培养员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高度责任感的职业素质。总而言之,现代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不仅让员工具备深厚、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实践技术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尽早实现酒店发展目标。

2.3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薪酬福利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酒店员工的基本手段。酒店应建立浮动工资制度,将酒店员工的工资直接与酒店总体经济效益挂钩,增强酒店员工的岗位责任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进一步完善工资结构,尽可能丰富职工工资内容,多向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倾斜,多考虑促进员工成长,稳定员工队伍,保证员工基本生活水平,提高酒店经营效益等。其次应建立合理的福利待遇制度,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大酒店成功经验,从安排员工奖励旅游,适当增加带薪年假,发放俱乐部会员卡、提供集体旅游等文化利,提供学费报销计划、短期培训、脱产进修等教育培训利,提供购房低息贷款、房租补贴等住房利和储蓄计划等金融利等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酒店优秀人才高离职率现状,酒店应加强员工激励机制创新,建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酒店文化,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科学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充分发挥员工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与效能,提高现代酒店管理水平,促进酒店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艳,任明丽.酒店员工的非物质激励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证券期货,2012(4).

[2]程子非.浅析我国酒店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期刊论文]-新财经(理论版),2012(6).

篇7

关键词:酒店管理 校企合作 问题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7-01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专业的蓬勃发展,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实训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一、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一)合作观念僵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院校仍然延续着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思想,从而导致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实践。除此之外,单一的理论考核也严重阻碍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二)课时安排不当

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学校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实践课程安排,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在合作中存在着课时安排失衡或实践课程落实困难等问题。例如通常情况下,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应该为3:2或1: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基地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生的实践课并不能如期完成,从而使得课时安排形同虚设。

(三)教学方法落后

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中无法形成符合学生发展目标的教学方法,或者仍然将课堂教学方法套用在实践教学中,或者限制了学生实践的空间,或者直接将实践内容布置给学生。这种方法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四)学生认识存在误区

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岗位对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运行中来,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思想上存在误区,或能力上的限制,无法顺利完成企业岗位安排的任务。例如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在岗位实践中投机取巧,拈轻怕重,不仅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更影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实训基地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实训基地是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物质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由于自身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导致其在建立合作的过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还有一些学校在完成合作后,由于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为其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导致实训基地的数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而影响学生实训课程的开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实践策略

(一)革新思想,重视校企合作的意义

学校要想确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应该先从革新认识开始,将校企合作理念贯穿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来。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考核目标,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优化教学环节,为校企合作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

(二)制订计划,科学制定实训内容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根据酒店管理的专业特点、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确认,从而保证教学内容能够真正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定制合理的课时安排,充实师资力量,以保证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有序地参加到实践中去。

(三)深化改革,创新实训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主导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勇于转变其在教学中的角色,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实践小组,并通过任务安排,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确定任务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合作精神。

(四)拓展基地,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

学校在实践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拓展实训基地,为学生参加实践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拓展基地的过程中,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通过校企的双向互动,密切校企关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建立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等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从而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

(五)系统考核,确保实训效果

考核是确保校企合作效果的必要手段,学校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的过程中应通过在评价体系中设置实训项目,保证学生在实践中的理论运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内容都得到有效考核。这种考核系统有利于学校发现校企合作中的不足,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改进,以提高合作水平。

篇8

关键词:酒店经营;经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

一、引言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国有酒店目前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还是相当浅薄。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国有酒店管理层还不够重视。当然,绝大多数的国有酒店管理人员或多或少的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对于酒店运营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在具体实务中的操作细节还是存在盲区,从而难以做到“全面”的管理和相对准确的“预算”。实务过程中出现认识盲区,操作不合理、管理不科学、不够全面等问题可谓层出不穷。所以,国有酒店要想正确的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就要在尊重实际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思想的注入和促进国有酒店的管理。

二、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概念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经营目标,采用一系列具体手段编制综合性的资金预算,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加以充分的修正、控制和监管。同时确保酒店的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也是科学管理方法的主要体现。有三种方法体现在预算的编制上,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上下结合。

自上而下的全面预算是企业管理层根据自己的战略安排和外部市场环境气候,由集团总部制定的由上到下的详细的预算,是下级机构预算制定的指南。当然,这种预算方式可以很明确的确保企业总部和高层的利益,使企业的战略规划得到很好的落实。但是,自上而下的预算模式同样也有其的软肋,这种模式或多或少的含有变相强制性的特点,从而导致酒店下面的部门单位缺乏工作的主动权,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甚至有些机械,从而影响各部门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显而易见,自下而上的全面预算方式则正好相反,它的预算编制多是下级预算单位根据自己工作的具体需要而制定的,而后将预算编制情况上报给企业高层或者总部,最后获得总部批示和通过的预算模式。这种全面预算的管理模式和编制办法自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下级部门单位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企业高层的工作难度,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高层的总体规划和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导致部门经营劣迹隐藏,各部门预算形式不一、各自为政,管理支离破碎的局面。上下结合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是集合了上面两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既可以自上而下的以下达模式管理,又可以由下级单位以上面的指导为依托对公司具体实务做出细化,从而在目标上达成预算的制定。

三、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酒店管理中具体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在国有酒店管理中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明确预算目标,制定经营预算指标、酒店资本投资决策和预算编制等具体实施措施。并就对预算的准确性做出评估和对预算信息进行反馈和分析。

(一) 明确酒店预算目标

制定主要目标是预算必须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包括集团和酒店的战略目标。首先确定酒店业务战略,然后制定推出相应的酒店预算目标。将预算目标分解和战略目标细化为确保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利于实现预算目标。

酒店预算目标一般有两个问题:一种是将酒店预算编制定位太高,从而是预算指标远远高于实际,是具体实务中很难达到酒店预算目标,这就容易造成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怀疑和放弃。另一种则是将酒店预算管理定位太低,从而使员工很容易的就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使酒店内部自满情绪泛滥和酒店有效资源的浪费,失去了预算本应有的预算和激励功能。使预算目标的制定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 制定酒店经营预算指标

酒店经营预算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像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运营成本、营业收入、经营利润、毛利润、公司债务等;像非财务性指标主要包括客房平均房价,客房每月出租率、酒店占有的市场份额等。具体的制定酒店经营管理措施还需要依据以下几项原则:

1. 市场导向原则

预算指标的提出是需要具体依据的,在预算指标提出前,应当以市场预测作为预算指标的基础,酒店的具体事项包括招工,产品特性、产品市场、食品原料市场、能源供应等,都需要在预算指标中联系市场的具体情况提出。

2. 极尽所能原则

这一条的意思是指酒店经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酒店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尽可能的将资本报酬率提高,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人员需要联系实际和酒店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从财务和非财务的角度均能挖掘酒店盈利空间,极尽所能的为酒店盈利。

3. 相关设施配套原则

所谓酒店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必须有具体到相关设施配套上。如果这些设施配套没有做好,则其他再好的蓝图终将成为泡影,反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相关风险。

相关设施配套要依据一个标准,从而围绕这个标准去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预算管理的目的。这样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内部标准,另一个是外部标准。所谓内部标准,指的主要是酒店仅以以前的实际管理数据为准。以此基础来编制以后的预算,这样的方式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容易隐藏酒店自身存在不合理状况和不利于酒店管理方式的更新。外部标准则是以整个市场的运行状况为行业标准,相对的说,外部标准具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可以更好的联系实际和及时创新管理方式。如果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预算的制订就更加具有科学性。

(三)酒店投资预算与决策

酒店是一个多功能复合一起的企业,它的定向投资点主要包括餐饮和客房等项目,每当酒店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的时候,企业高层就需要做投资预算和决策,决策者对于预算和投资不仅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经济能力,还要考虑预测的做出对经营程度的影响和影响的时间长短。而具体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将资本预算投资分为经营性资本投资决策和战略性资本投资决策。其中,经营性资本投资决策主要指只对酒店经营能产生部分影响的投资决策,对酒店总体投资规划影响相对较小,影响时间也相对较短。主要像酒店固定资产的配置,例如购买电脑,冰柜、冰箱、音响、厨房设备、家具的更新等。与之相对的战略性资本投资决策就会对酒店产生很大的影响,属于投资的“大头”,金额占酒店投资或者说酒店可流动资产较大。像酒店客房的重新规划、酒店外墙的装潢与美观、中央空调的安装、酒店整体改造等。

预算费用的固定性和投资决策收益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资本决策投资的最大两个要素。预算费用一旦“拍板”,就会基本固定不变,而投资决策的收益尤其是战略性的投资预算收益的不确定性太大。对酒店来说固定资产的增添和配置对于酒店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而对于战略性投资而言其不确定性的可能就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情况、银行贷款利率、投资风险无不是其需要考虑的问题。固然可以说投资与否各有利弊,但是对于长期眼光来看,不断的创新和投资是酒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优化国有酒店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的相关建议

既然全面预算管理要运用到国有酒店管理之中,那么全面预算管理如何嵌入到国有酒店管理模式中去,运用什么方法、措施和以及在酒店中的具体应用必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具体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定酒店全面预算的目标

国有酒店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自己酒店的特点和酒店总体战略规划,只有在明确了酒店战略发展目标之后,而后才能以此为“纲”,制定出细化的切实可行的预算目标。如上所述,酒店管理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将会使预算不能切合具体实际,预算定位太高将会导致酒店下面的部门单位缺乏工作的主动权,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甚至有些机械,从而影响各部门单位的工作积极性。而预算定位太低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高层的总体规划和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导致部门经营劣迹隐藏,各部门预算形式不一、各自为政,造成管理支离破碎的局面。所以我们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候应当坚持上下沟通,深入的进行市场调查先摸清酒店市场和经营环境,对自己酒店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根据国有酒店自身特点和经营特色,从而科学的定位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和全面预算战略目标。

(二) 科学制定酒店两大类评价预算指标

酒店评价预算指标分为财务类与非财务类两大类,对于酒店管理来说两大评价指标缺一不可。财务类主要针对费用、酒店营业收入、酒店利润、应收接账款等方面,后者如客户入住率、酒店占有市场份额、固定市场内客房平均价格等和财务没有直接关系的评价。前面我们也提到了相关原则,我们应当遵循市场导向原则、极尽所能原则、相关设施配套原则。从而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酒店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和风险,促进酒店更好的做出合理性和实用性的预算规划。

(三)规范全面预算编制程序提升预算适用性

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等相关原则规定预算编制程序,从而提高全面预算的效率和效果,将零星的预算制度整合串联起来,从而避免了预算人员凭借个人经验进行预算编制,从而可以更好的选择给酒店带来最大效益的预算执行决策方案。

(四)加强酒店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过程监督

预算事后实际情况与具体预算执行效果很多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国有酒店一定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过程监督,从而使预算活动按照预算计划顺利的展开。酒店必须提前开启销售预测,做好市场调查,对酒店市场地位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整体上统筹酒店预算编制。只有对酒店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过程监督,才能有效提升酒店人员的预算积极性,提高酒店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预算要求的目标。(作者单位: 上海虹桥迎宾馆)

参考文献:

[1]赵峰:《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5期

篇9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在素质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主要依照以下的原则和思路,开展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内容的改革。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现代酒店管理中要求酒店从业者具有较高的酒店文化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因而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协同发展,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的改革思路,培养及时上岗的酒店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酒店是服务业的翘楚,涉及到客户的感受体会、个人隐私等问题,要求酒店从业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爱岗敬业、尊重消费者。所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本着以德为主,以能力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发展的改革原则,加强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同高职中其他课程改革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主要是从教学理论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四个方面内容实现。其中教学理论改革主要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发展;课程体系改革指得是合理分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关系,适当增加或是删减一些课时,保证课堂效率,避免学时浪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微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和课程质量;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是针对于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期末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忽视平时的表现,以教师为主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篇10

关键词:情境案例教学 中职酒店管理 前厅教学 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诸多中职院校针对教学方法也纷纷做出了改革实践,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其改革创新的体现,对前厅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前厅教学中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理论教学,另一种则是实训教学,许多教师都是在理论教学中游刃有余,在实训中却显得无从下手。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改善了这一问题,对前厅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增强了前厅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系

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案例,不仅能够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情境案例教学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可以将前厅专业知识有效串联在一起,便于学生记忆与学习,况且前厅教学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其他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颇高,因此在前厅实训教学中,需要将这些知识串联成一个链条,让学生在实训中合理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及技能。比如在VIP入店接待部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情境案例了解VIP入店接待的整个流程,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相关技能。

2、增强了前厅实训教学的可操作性

前厅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的重心,因为学习酒店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顾客,前厅教学可以说是酒店管理工作与酒店管理教学之间的衔接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前厅服务》这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就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进行生动化,加入一定的感彩,从而使整个教学更加立体,实现前厅教学的可行性与灵活性。

3、增强了前厅专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无论在哪种专业,哪种科目的学习中,课程教学都应具备一定趣味性,当然前厅专业专业教学也不例外,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必要途径。将情境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前厅专业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前厅专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前厅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该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

二、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1、合理把控运用时机

情境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前提是正确运用情境案例教学,在前厅教学中应根据前厅教学内容、学生反应及课堂教学实际开展状况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与把控情境案例教学在不同教学时段的应用。首先,若在前厅课堂教学之初运用情境案例教学,将前厅教学内容准确导入,从而为之后的教学开展制造悬念,这样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在前厅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前厅服务知识或者较难记忆的前厅服务流程,可以采用合理的情境案例加以佐证,将抽象的前厅服务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深刻具体。再者,在前厅教学接近尾声之时,也可以运用情境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些符合前厅教学的情境案例,将本本节课所讲知识点融入到情境案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回味反思此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前厅教学知识点的记忆。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中职院校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直接关系着整个前厅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保证情境案例教学在前厅教学中的功能发挥,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前厅教学中情境案例教学的运用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前厅教学内容、现有教学设备、教学人数及教学空间等因素,采用师生同台演示、教师幽默叙述及影像资料播放等教学形式全面开展前厅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前厅教学中要避免严重的个人学生秀现象,给予每个学生同等重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很好的融入到学习中,与其他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

在前厅教学中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仅依靠教师讲述是不可行的,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让整个前厅教学课堂变得生动鲜活。比如在前厅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前厅教学相关的情境视频,而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情境再现,这对提高学生在前厅服务中的综合能力。那么要提升前厅教学的高度,还可以邀请业内人士对前厅教学进行情境案例讲述,这样有利于情境案例教学在前厅教学中的合理化开展。

4、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要想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水平,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从而不断改革与完善教学方法及模式等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情境案例教学的运用状况及前厅教学效果进行清晰客观的评价,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前提教学课程开展的最优化。另外,建立该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应变能力及专业素养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价,能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总结

情境案例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前厅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情境案例教学模拟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场景,将教学知识与案例情境融合在一起,带给人视觉及心理上的双重感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