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篇1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

二、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

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两者既有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它们是生物学教师进行生物学教育的基础,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均是由此而生的,因而学会并运用好它,是生物学教师基本之一。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是国家对生物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基础水平线,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依据。在课程标准中,展示了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点,指明在这些基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作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在研究时,必须“钻进去”,既要反复体会,从总体上有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在初步概括地认识了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学科各部门内容各开设在哪个年级,各应讲授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生物学科关于能力培养的要求;生物学教育教学应进行的思想教育要求与内在因素等之后,就应该对课程标准本文的内容一部分一部分研究;

1. 一个单元一单元细细体味,并记下感觉到存在的问题和看法。

2. 结合教材一部分一部分钻研,这时就会将前一段钻研体会落到实处。

3. 在每一个单元内对内容要点、教育教学要求、实验内容和目的要求仔细推敲。

三、教育教学的全面、整体与重点的结合性

生物学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做到对教材既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在备课时进行一番分析,具体地一点一滴来分析才成。必须要符合教育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1. 教学中真正领会教材实质的要求。

2. 生物学教育教学必须依教材而行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按教材传授和学生接受教材内容的矛盾,因而就必然出现熟悉教材、了解教材、领会教材和驾驶教材的分析教材过程。

3. 分析教材是避免“照本宣科”的需要;分析教材可以使教师心中有全局;分析教材可以较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4. 分析教材的方法和途径;

从总体上分析教材体系结构,任何一部分教材均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均自有其完整独立的一面。从总体上剖析后,才可较好地认识这一部分教材在中学生物学科中的位置,才可较好地对单元教材和课时教材进行分析。新知识是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出现的。

从内容上分析教材内在的逻辑系统性,分析教材时,要明确教材内容逻辑结构方面的联系和认识过程上的联系,因为它反映了知识体系的构成。教师掌握了教材的逻辑系统性,在教学时,就不会被那么多的名词、术语和众多概念所困扰,而是通过分析,整理出主导和枝节了。

从优化知识结构上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是在分析教材过程中,认清知识体系的主导成分后,才确定下来的。处理好重点教材是对一堂课知识结构的优化,做好这一点对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较好的作用。关于“难点”一般是指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某些基础知识。生物学科教材中的难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因为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形成真实的生物生命表象,如:菌类、原生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有的是事实材料多而杂,难于记忆,如解剖学上的名词术语;有的由于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深奥,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准备,难于理解,或教师一时难于采取适当教学手段表达,在分析时,要找出“难”的关键外,采取相应措施,设法突破。突破的方法一般按照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加以解决,即多采取分散难点的方法,使难变为不难;或先扫清障碍,采取适当手段集中解决难点,以保证重点教材的顺利学习。如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形象化使抽象内容更接近学生实际等。

从知道生产生活上分析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因素,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因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它可以启发学生注意生物学知识与周围各种事物的联系,有利于学习迁移;它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认识;它是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和生物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生物学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去认识教材、分析教材。

四、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作为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重要任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它综合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及相关的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基本的科学素养非常必要[1,2]。我们在近几年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整合现有的实验内容、引入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改革实践考核环节等手段,不断完善与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3-6]。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项目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质量。

1整合现有相关实验项目,构建系列鉴定实验

以往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项目一般彼此独立,虽有交叉,但之间联系不强。以粪便标本中痢疾杆菌检验为例,它涉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消毒与灭菌,分离与培养技术等)、生化检验技术(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及免疫学检验技术(抗原抗体,ELISA等)。如果单独进行这些实验项目,易造成知识的碎片化,导致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因此,整合现有的相关实验内容,构建系列实验,是深化学科间联系、构建有效知识链接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中,我们将内容相关的不同实验项目进行有机组合,打造成系列实验。例如将上面提到的以粪便标本中致病菌检验涉及的实验内容整合成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标本的采集与分离培养,碳、氮生化代谢反应,抗体的制备(视频教学内容)与血清学反应等系列实验,改变了单一零碎实验项目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及其检验相关知识的整体理解,加强了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对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的兴趣,同时也对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2理论联系实践,围绕病例讨论,开展设计性实验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仅要丰富与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来承载教学项目。大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且是维系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如何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构建系列实验进行教学外,在具体的授课形式方面,我们尝试开放性实验这一教学形式,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开设设计性实验。病例:章某,男,24岁,某饭店餐饮部经理,因高烧,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并伴随全身乏力一周入院。一周前开始发热,午后高达40℃-41℃,伴随腹痛腹胀以及便秘,无恶心、呕吐,茶饭不思,乏力,曾判断呼吸道感染,用药不祥。入院检查:T:40.5℃,P:88次/分,神清,消瘦,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退色。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质软有轻度触痛,脾肋下2cm。血常规:WBC(3000/mm3),中性粒细胞占56%,淋巴占38%,入院时血培养阴性,肥大氏反应结果:TO1:320,TH1:160,PA1:20,PB1:20,入院后第八天再复查肥达氏反应,结果:TO1:1280,TH1:640,PA1:20,PB1:20。根据上述病例内容请设计如何开展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实验检验结果判断选用何种抗菌药物来治疗?我们在实验前往往提前一周将实验主要内容和病例材料提供给学生。每班根据实验分成7-8组,每组3-4人,将已有的病例材料作为基础,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这类实验由系列基础性实验组成,设计操作较多。在具体实施前,汇总每组学生讨论的实验方案,结合教研室现有的实验条件,整理出可以实施的详细方案,并在课前进行反馈给学生。该病例主要是沙门菌引起的感染。可根据这一主题,整理一套可实施的方案,并且以一个系列实验形式开展: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动力学实验,双塘铁生化代谢实验,染色显微观察技术,血清学反应,药敏实验等。整个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利用示教、虚拟仿真实验网络教学资源指导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实验技能,辅助监督实施并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实验的开展对学生搜索、整合知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无形中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实验过程中组员之间还可以相互沟通、学习、协作,共同提高。开放性实验中,每组学生提交的初期实验方案可能不完善。通过集中讲解、分析及整合,不断完善,从而促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细致、全面,有助于锻炼科学思维。

3引入优秀数字网络视频教学资源,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涉及很多形态学方面的内容(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菌落特征、动力学结果等)以及基本操作的技能(如接种环的使用、细菌标本的涂抹与制备、细菌染色、显微镜的使用等)。如果不进行示教而只靠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教师进行课上示教又很难保证全部学生都能清晰观看。基于此,结合教室的多媒体系统,可以购买现有的视频教学材料,也可自行录制视频,并利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多途径提供丰富的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在实验课前播放这些视频,对提高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丰富实验教学手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充实课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是对课堂实践操作的有益补充。

4完善实验考核内容与形式,加大考核力度

有效的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最直观的评价。虽然强调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考核机制,就很难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建立合理考核内容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形式,要全面、多形式地考核和评价教学效果。同时,根据考核内容和形式,合理设置分数比例,既要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促进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能实现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我们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核:一方面授课教师到实验操作现场进行操作考核,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的实验知识掌握情况,如接种环操作动作要领是否标准,仪器设备能否使用,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制备与染色及各种相关实验结果的识别等;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验理论知识,进行书面考核,这主要从实验报告来反映,如实验后有无完整、详细的实验数据、图片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资料。

5关于提高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体会

5.1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这种兴趣又能作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内在驱动力。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作用。它能刺激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相关的资料,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药敏实验中,实验指导书上采用的是滤纸片法。学生通过前期对相关知识的搜集,选用玻璃打孔器直接在琼脂板上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同样也能获得的实验效果,培养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涌现出许多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并获得了多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如2014年、2019年,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直接以微生物培养与生理代谢活性有关为研究内容申报了大创项目,并成功获批。与此同时,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也提高了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

5.2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种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新的实验教学方式下,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需要授课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讨论,加之指导教师少、而学生相对较多,在讨论实施方案耗时过多。同时受实验经费、时间、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有了好的设计思路,如何保障其顺利开展?单凭有限的实验课时间无法完成设计性实验。此外,对于实验技能考核环节,虽然采用现场考核,但是由于考试内容及参与考试人数等各方面原因,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实施。因此,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如何更好地将这一教学模式持续下去,还需继续探索。

5.3体会

一项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何能兼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及新教学手段的使用,这对培养学生整体能力非常重要。基础性实验着重强调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综合性实验往往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初步培养了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为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作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它们之间的有机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授课体系的完善,丰富了授课手段,使实验课的内容进一步贴近了临床与科研实际,既满足了班级内学生不同类型的要求,也达到了培养不同类型实用人才的需求。同样,在教研室人员、时间以及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实施改革,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挑战和锻炼。

参考文献:

[1]李端,郭利伟,邓保国,等.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4):277-280.

[2]葛新,屈野,毛立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93-94.

[3]杨成,刘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改及其考核制度的构建[J].生物学杂志,2016,33(4):124-125,129.

[4]杨成,刘辉,董群.病原性球菌鉴定系列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80-381.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5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思想得以提出,在新的教学思想的引导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尤其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想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就必须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克服,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稳步提升。

一、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虽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较之于传统教学而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生物虽然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但是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却是枯燥无味的。高中生物不仅研究学生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现象,而且还研究一些学生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显现,因此,教师在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生物现象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那么,学生仅仅依靠个人的抽象思维,难免会感觉生物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一旦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十分重要,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生物理论知识学习的有力助手,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对生物实验引起重视。但是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翻开高中生物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生物实验,但是最终这些生物实验只能停留在教材上,难以真正的被师生付诸实践。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生物理论知识的教学,很少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而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更少。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的练习针对性不强

高中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习题。生物作为高考要考的一门重要学科,自然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也要做大量的习题。但是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习题的针对性并不高,有些习题是多次重复的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有些习题难以有效锻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的练习针对性不强,不仅使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学生生物学习的有效性。

(四)重理论、轻实践

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生物作为一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科,应该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但是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依然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有些生物课堂教学依然以高考为指向标,这既违背了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注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表面上看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却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决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重要措施

为了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就必须对目前存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不良因素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一)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是生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高中生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在进行微观生物章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觉十分枯燥,而实际上较之于其他学科而言,生物却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这首先就需要教师发现生物的趣味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生物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第一,从生物学知识本身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生动想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仅仅依靠有趣的知识点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能够将一些学生喜欢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对生物实验引起重视

新时期,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生物实验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生物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十分重要,学生应该到实验室将一些生物实践付诸实践,只有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更多,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生物练习的针对性

想要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就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生物学习也是如此,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为了迎合现代考试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并且要提高练习题的针对性,使学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收获大量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过程质量评定;过程方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们过去的教学历程,重新审视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我们感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着质量监控不严、保证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具体如下:

1.学生上课考勤的管理问题

迟到严重的时候会有10%的学生不准时,他们没有认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虽然我们安排了定期对迟到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等措施,但由于上课出勤率没有与学期总评成绩挂钩,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学生课后作业和预习的管理问题

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包括复习、相关练习巩固、预习下次上课的内容等。根据记录,大约5%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原因是没有去完成指定的书面练习,这部分学生的各项高中物理能力普遍很差;此外,根据统计,大约有60%的学生没有在先复习当天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作业。虽然我们采用了通告并个别催交的办法,少数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同时,学生在课前不主动预习的情况也总是得不到改善。在与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把期中、期末考试考好,学期总评成绩就没有问题了。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以“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这个说法作为忽视平时学习的借口。

3.学生晚自修自学的质量管理问题

晚自修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和精神,大部分学生能贯彻这种精神,认真地完成晚自修的每一个学习环节。然而,还有少部分学生有敷衍的行为,比如他们使用“直接讨论”“参考练习答案”等方式完成书面练习,而不是独立完成作业。此外,还有少部分学生高中物理能力较差,晚自修学习时间完全没有保证,一个晚上还不能完成物理一科的作业。

4.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管理问题

高中物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自助式实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分配时间,申请课余独立实验。在实验室的动手过程中,由于缺少监管,有少数学生假借独立实验之名,玩弄实验仪器。

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学生物理成绩的评定方式,以便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作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尝试了应用过程质量来评定学生物理学习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过程质量评定的教学模式

过程质量评定即采用质量功能展开的方法,把形成高中物理能力的全过程进行质量功能分解,以得到高中物理教学三大过程和14个质量监控关键点(见图1),它分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两种。过程质量评定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过去的学期总评成绩中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小测成绩占30%,它基本上是一个终结性评定。按照过程质量评定模式,学期总评成绩被分解到决定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过程中,在各个教学过程实施中评定分数,然后按各个教学过程的分数(过程质量)来评定学期总评成绩(总体质量),将教学质量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过分权重终结性评定的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三、过程质量评定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结果讨论

2007年度按照过去终结性评定方式,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小测成绩占30%,学生忽视日常的学习过程,出现了上课迟到、不交作业等现象。由于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这个质量形成的过程发生了问题,它必然会在期中和期末考试(过程的输出)的结果中反映出来。例如,在2007年上学期的全市期末质量自查中,由于没有实施过程质量评定,学生长期不重视课堂学习过程,结果及格率不到35%(表1)。因此,我们必须从改革学期总评成绩的标准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行为路线。

2007年下学期在实施过程质量评定后,把形成高中物理能力的全过程分解为高中物理教学三大过程和14个质量监控关键点,如:学生出勤率占6%,学生课堂答问占4%,作业完成情况占5%,堂上练习占5%,堂上讨论占5%,等等。同时教师不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式、保证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调整学习策略,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期末,在全市质量自查中同样两个班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并取得了较大进步,成绩表2。

综上所述,过程质量评定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将教学质量评定“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学期总评成绩(总体质量)分解到在平时各个教学过程的活动中,通过每一个教学过程质量的实现来实现最终教学结果的质量评估,从源头上监控和保证教学质量。基于这种理念,作者建议运用过程质量评定模式作为实施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监督和保证的标准,欢迎同行借鉴并提出批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3]胡铭.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7.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问题 改进措施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尽管研究性学习存在已久,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并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研究性学习能够改变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的现状,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还能满足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事项和具体过程

由于高中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导致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对学有好处,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被动,只是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好奇心反而成为耽误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不良因素。而研究性学习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构建适当的教学情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猎取、洞察和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根本目标。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的各种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本,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探究性教学贯彻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巨大好处。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导致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利用这种学习方式的灵活性,通过小组合作等手段促进班级同学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对探究资料的准备--对探究过程的设计--对探究人员进行分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展示--对探究的整个活动进行评价。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到研究性学习的巨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仍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加以合理的解决不仅研究性学习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改后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在进行角色定位时出现了偏差,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没有为学生构建起自主的学习氛围,还有一些教师则是走向另一极端,过于放任学生,没有给予他们合理的理论指导,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

形式化的教学过程

有一些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起到效果,只是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为了研究而研究,没有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含义,或者将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实验教学,只是实验小组实验这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甚至对生物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印象和抵触心理。

(3)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接受生物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不同,但是现在的教学评价过于重视教学的结果而非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和教师发现自身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尽管十分努力的学习,仍然与其他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无法体现在教学评价当中,努力却没有收获,这些学生将会慢慢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三、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的改进措施

面对现今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改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帮助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及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认为具体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师应努力促使自己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逐步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教师身份的训导者、管理者逐步转向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服务者;从教学的实施者、劳动者逐步转向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从课程规划的从属者、执行者逐步转向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开发者。

(2)依据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不能僵化单一,不能照搬国外或他人现成的模式,更不应该有整齐划一的实施模式。我们还可以采用文献查阅、网络搜索、课外走访、问卷调查、参观考察、实地调研、项目研究、案例探究等均是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方式。

(3)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个层面,依据现实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和他人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对生物学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我们要重视的是评价的过程而非结果,合理地利用评价内容的灵活性,真正意义上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考虑的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吴剑峰. 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11(21)

【2】李红艳.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6)

篇6

【关键词】职高生物;积极性;措施

在学生这个数字庞大的群体中职高学校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他们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学习底子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能动性不强主动性和学习热情都有待提高。所以我们职高生物教师面对这样特殊的群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式策略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和自我提高。要达到这个目标对于职高学校是个考验对于我们生物教师也是难题。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加强管理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如何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寓教于乐让学生们欣然地接受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本文从总结分析职高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具体因素入手,探讨以人为本,培养职高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一、影响职高生物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教育行家们对职高职专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研究显示,造成职高生生物成绩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学习积极性消退,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了信心,而影响学生生物积极性的因素涉及到了多个方面。

1、心理因素。职高生大多数是在中考时因成绩不理想而被“筛”下来的学生,这难免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得出,近75.8%的职高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地位低于普高生,甚至自暴自弃,在生物学习上失去了努力拼搏的信心;还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身的智力水平落后,难以学好生物。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在主观意识上就削弱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2、态度因素。很多职高生由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原因而对生物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认为学习生物对于今后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在学习生物时就出现了轻视的态度。面对教师指出的学习错误不能进行有效的改正,在生物考试中对于错题没有进行总结,使得相似的错误经常出现。学生的“粗心大意”往往会引起烦躁的学习心理,长时间下来必将影响学生对待生物的看法,让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缺少兴趣。

3、学校因素。学校是素质教育的基地,为培养职高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倘若学校未能对职高生物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也会给教师的日常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例如: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不科学,在课时规划上未能给生物科目安排足够的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分配不合理,有时两三天连续多节生物课,这就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消化。另外,在教学器材上的配备也不能达到教学工作的需要,缺乏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常常让生物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4、教师因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生物知识的教授者、传递者。而职高生物教师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在教学研究方面还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地步,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一套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无法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实现创新,依旧延续着“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种种现象都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缺陷,这些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而言都是不利的。

二、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导言要设计好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往往就能决定事情的走向这些道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生物教学。当我们向我们的学生讲授生物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开始就要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可见导言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好的导言能够很好的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在制作导言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推敲、精心设计为下面所要讲授的新知识做好准备和铺垫。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把整个身心都融入到生生不息、奥妙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质量一直是职业教育中所追求的目标,只有教师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了,才能充分表明教学工作起到了理想的成效。实现教学质量的转变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开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效率。

四、善于提问调动学生兴趣

在职高教育中生物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课程。我们教师要在讲授过程中必须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学以致用。一方面结合实际生活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生动、形象的面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足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当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时学生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还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长久的留在大脑中。所以说善于提问也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好策略。

五、结论

培养和提高职高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细致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材,制定确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蒯国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2)

[2] 王庆忠,李兴东.简谈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原则[J] .维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1)

篇7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直观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声音于一体,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给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观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和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图片、视频,再加上合适的文字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善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考能力,这并不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的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要能排除干扰,通过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能力。

(五)加强练习,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外,还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等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通过精讲多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练习能有效地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总结

篇8

【关键词】生物 实验 教学 质量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是,当前实验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不强,实验操作的基本功不过关,课前缺乏精心准备与设计。二是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存在“看热闹”现象。教师如果能充分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生理、心理及思维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练好基本功,提高专业水平,做好示范操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规范程度,对实验的组织能力,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我县教师基本功大赛情况看,仪器使用不规范、不熟练的教师占一定比例。因此,教师必须练好实验操作基本功,规范操作过程。教学前对每个实验,按实验的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对学生实验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所作实验都能成功。

二、严格实验纪律 加强实验课堂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纪律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我县各初中学校都没有实验员,从实验的准备到整个实验结束,都是由代课教师一人完成的。因此,学生分组实验,必须从第一节实验课开始严格实验纪律,强化实验的组织管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如, 实验室学生的座次应固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对实验仪器轻拿轻放。实验完毕,要清点仪器,保持实验台上物归原位,如有仪器损毁要及时上报,以便及时补充。严格实验操作程序。实验前让每个学生清楚本实验的内容、目的、操作步骤、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和该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实验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同时也便于及时查处仪器的损毁和丢失,促进学生自觉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爱护实验用品,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三、做好实验准备 提高实验效率

只有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每个实验顺利进行,高效开展。生物教材编排的实验往往受到地域或季节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教师应在每学期之初,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计划,避免随意性。

(二)适时、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有:a. 采取替代材料。如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b. 分工合作获取材料。c. 发动学生培养等。这样,既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又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的感性认识。

(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程序,是做好生物实验的根本保证。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要细致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如 “观察小肠绒毛”实验:可设置“小肠的内壁是否光滑?”“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等问题。 d. 做好示范。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今后做好实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双眼应“左眼看镜右眼看实验报告单”。 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四、加强指导 提高实验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重视对实验方法的教授,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上下功夫。

(一)精心指导,传授操作技巧,培养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如何盖盖玻片不出现气泡等。

(二)教导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要大胆质疑。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教师在实验细节方面,关键点上要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时,有的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显微镜的镜头或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看到细胞就达到目的了,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有的甚至将气泡误认为细胞,此时应及时指导学生作进一步观察,指导学生逐层认识细胞结构。

篇9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建设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也与基础医学的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探讨与医学相关的细胞生物学问题。学好此门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为其他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及科学素养。自教育部于2003年[1]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各高校加大力度建设,并以此工作列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教研组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亦高度重视课程网站的建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了一些尝试及感想。

一、课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基本原则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在医学院校一年级第一学期为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很多同学反映此课程内容较多,较深刻,在有限的学时数内掌握此课程并非容易,而且学生要从高中的学习习惯及模式中脱离出来习惯于大学的更为自主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大力度地推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有效更换学习模式,除了课堂上听取的教学内容,课下要花大量时间自主地学习相关内容及完善知识层面。而能够实现这一环节的重要教学手段就是运用目前发达的信息技术的网络课程模块。

为了运用的有效性及实际意义我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力争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系统性: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上接触完整的教学环节及系统的教学内容及安排,有些课堂上没有掌握到的知识点可以在此得以补充。

2.体现了课程网站内容对课堂教学的补偿功能:学生可以运用课程网络平台的互动模块,在答疑或论坛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相关问题,会得到教师及时详细的回复、解答。在教学资料模块中的相关课外知识、案例及学科最新科研动态环节中获取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强调了课程网站的开放性及互动性:通过答疑、论坛、网络作业及网络考试等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跟学生之间,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互动力度,从整体层面上提高教学质量。

4.力求做到了操作简便性及整体美观性: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收益,课程网站在设置安排模块时做到了简单便捷,方便学生及教师浏览资源,查询资料及参加互动栏目。在设计层面也追求网页整体美观性,浏览过程中给人舒适的感觉。

二、课程网络建设实践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提高有效运用,我们在课程网站建设中做到了分类明确,内容充实。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师资队伍简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留学生教育、教学录像、教学资料、第二课堂及互动栏目等十大模块,每个模块都包括具体的分类及详细介绍。在此,学生可以对这门课有更深刻并系统的认识,可以明确不同教学形式的意义,具体实施内容及进展,合理安排复习和预习;观看教学录像巩固课堂知识;获取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扩充知识面;领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随时参与答疑及论坛环节,有效运用这个平台为遇到的问题寻求答案以及用网络作业和网络考试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实时评估。在网络平台建设这几年以来,我教研组每年对授课班级进行网络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测试,有效督促了学生自主学习所学内容。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完善及更新各个环节之外,进行作业批改、考试评估及总结、在线解答答疑及论坛模块里的相关问题。

三、课程网络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建设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建设教师技术欠缺。

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必要的网络平台建设基本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对此,我校课程中心管理部门多次定期召开网站建设教师培训会,帮助建设教师解决技术瓶颈。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课程中心管理部门在课程中心网站上设立的“演示操作视频”效果良好,建设教师们很客观并迅速地学会相关内容,按自己的需要利用起来。

2.网站维护管理不及时。

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且还要从事科研,教师们有时很难做到课程网站的及时维护管理和更新,而不经常更新的网络平台会影响学生们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教师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要自觉定期抽出时间对其进行维护及更新。对此,轮班监管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保证网站内容的及时完善、更新以及互动模块的有效运行。避免出现静态网页[2],要实施动态监管,即学校有关部门对资源共享课程申报建立、中期考核及验收各个环节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要给予反馈及整改意见。我校有专门考察小组对所有的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实行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在监管上面做了大量工作。

3.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问题。

在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有时可能涉及任意利用他人的教学资料上传到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或者自己的珍贵教学资料毫无保护的上传至网络,容易被他人抄袭利用。因此,在资源共享时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运用时标注来源或附加使用授权说明;另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珍贵的教学资料,设置权限或设置只读模式等,要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4.网站互动性欠缺问题。

在课程网络建设过程中时刻牢记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在展现课程内容的同时,抓牢网络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时有效地为学生答疑并评估教学质量。

总之,网络n程建设要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并将课程网站的建设作为资源共享课程的重要评价内容。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要时刻体现着该课程的魅力所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其优越于学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令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措施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2):101-104.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

中国分类号:G633.91

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总是在学习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培养创新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我国生物学起步晚,在教学方面经验不足,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和经验有限,而生物也被纳入高考,所以生物教学应引起教师的关注,重视高中生物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已在很多学校实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推动创新性教学的发展,必须意识到生物教学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教师教学案例老套,无新意

长期以来,学科中心教学观一直在教学中占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生物教学中尤其明显,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实验教学,才能将知识讲解透彻,可现实情况与时代的需要有所脱节,教师还是直接灌输知识,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1]

1.2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度不够

高中生面临着两座大山:高考的压力和学习任务重。一方面,高中生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下学习;教师每天也在重复同样的话,一切为了高考,只有高考,才能改变自身命运。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不想辜负老师的期待,学习心理和身上的负担加重,造成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

需要学习的学科多,需要记忆的信息量庞大,而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分身无术,大多数高中生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语数英的学习上,忽略了生物学。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致使很多高中生认为学好生物难。

1.3学生的创新意识差

实验课是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巩固学生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很多学校的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生物实验教学根本无法开展,只能在黑板上画实验,教师口头讲,学生凭空想象实验的内容。很多知识学生无法在生物实验中体会,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差,在遇到生物实验考试时,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无法正常发挥考试水平。

二.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2.1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外部环境也很重要。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作用,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学校应该为高中生物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2极力地促进素质教育改革

现代全社会都在关注素质教育,各类学校也积极践行教育改革,实施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但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漫长,任重道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体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2]具体的,教师应努力改进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创新性教学、情境性教学和生活性教学都是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改革。

三.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

3.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课本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教师应配合学生的学习。高中生在学习心理各方面都已成熟,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中和月季的组织培养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疑难解惑。和月季都是常见的花,在学习前,安排学生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自己操作,然后观察分析,写成书面的实验报告,课堂上难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3.2采用民主教学和鼓励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上无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非常紧张。因此,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应有前车之鉴,吸收其他生物教师比较成功的教学案例与自身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自己,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需求的教学模式。[3]每一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教师应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例如,《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有很多与生物有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想,慢慢引导学生,泡菜和腐乳的制作等都是生物课本上的知识,课后学生也可以动手制作。制作后,可以带来学校和同学们分享心得和体会。

3.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生物学习也不例外。实验课是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巩固学生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之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和胡萝卜素的提取的学习可以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实验室里操作,边操作边学习,对于实验过程中难懂不易操作的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研究。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芳香,学生课后也可以自己动手萃取提炼芳香油和胡萝卜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锻炼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上,而应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和生活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高中生物教学开辟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艳.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