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篇1

关键词:健美操;教育功能;艺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12-02

健美操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氧运动,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运动难度属于中低范畴,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主要目标在于锻炼人的心肺功能,是一项能够有效强健体魄、改善身体循环、排除脂肪、维持身体健康轻盈的运动。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形体美,改善人的仪态,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健美操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但近年来,随着更多新兴运动的陆续产生并迅速发展,健美操面对着逐渐被社会遗忘的趋势,因此,只有对其优势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找出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育功能与欣赏价值的途径,才能确保健美操在当前新兴运动层出的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健美操的教育功能

当前我国全面步入素质教育的阶段,国家也开始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的体魄、仪态、心态、精神面貌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培育要求。虽然许多院校已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素质,但多数依然停留在丰富知识体系的层面,并未注重对学生体魄与精神的培养。但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而是要将学生培养为精神饱满、心态积极、身体健康、姿态优雅的新时代优质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因此,国内的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确保学生能够有更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态作为其发展的支撑。而健美操则正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身心综合素养的有效渠道。就教育功能来说,健美操的教育功能是十分全面的。

(一)陶冶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

健美操是一种具有欣赏性的运动,其每个动作中都蕴含着韵律美、力量美及柔韧美与人体的线条美,也展现着积极、正面、欢快的现念。此外,健美操还分为搏击操、踏板操、水中健美操等许多种类,每种健美操类别都有着自身的独有特点,会带给学生完全不同的视觉冲击,而且不同的配乐与动作编排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独特美感。随着节奏、动作频率与动作幅度的变化,更会让人学生在学习与欣赏健美操的过程中对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说健美操对陶冶学生思想来说,是最具优势的选择。

(二)强健体魄,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

健美操这项运动,本就是为强身健体而产生的,致力于通过韵律性的全身运动来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肌肉强度以及柔韧性等,而且难度并不是学生无法企及的,总体来说是中低难度、高强度的运动。当今我国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很大,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身体,但强健的体魄才是支持其学习与生活的最基础要素,所以只有身体的健康得以保持,学习才会更加有效率。而健美操则是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各项身体机能的运动。哑铃操、杠铃操以及搏击操等力量型的操,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肌肉强度,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抵抗力。而健身球操、水中健美操等柔韧性的操,则能够提升学生的柔韧性与平衡感,而且能达到校正体形、柔性排除体内脂肪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浮躁、耐心不足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有耐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标。许多学生因迫于学校、家长的期待与要求以及自己对于就业的紧迫感,都在日复一日地埋头在书海中不断学习,但却从未意识到如果失去健康,那么一切的努力都将成为徒劳。所以,无论是学校、学生的父母亲人,还是学生自身,都应当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健美操对于改善学生体魄的重要作用,使健美操强健体魄的作用得到最好的发挥。

(三)调动情绪,改善负面的心态

积极、正面、开朗、勇敢、自信的心态,不但是支撑学生学习的核心因素,也是确保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当前社会上的每个企业对于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自信积极的心态。如果学生的精神状态一直是无精打采、积极负面的,其学习成果自然不会理想。而健美操则是一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情绪、改善学生心态的运动,其配乐普遍是节奏感很强的、能够充分激发人体内动力的强劲乐曲或欢快乐曲,让学生跟着音乐、随着教练的口令动起来,在感受音乐与节奏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忘却一切不愉快,而且能够使体内的压力得到充分的宣泄。力量型的操可以调动学生的力量,提升自信心,让学生的力量在踢腿、挥拳等动作中得到释放。而柔性的操则能够让学生的烦躁心态逐渐趋向平淡,更加淡然地去思考,提升耐性,达到修身、修心的目的。学生可以在挥汗如雨、酣畅淋漓的训练过程中,遗忘外界带来的所有压力,回归本真的自己。

(四)改善仪态,让学生体态更加优雅

一个人的仪态,是决定着企业对其第一印象的核心因素,坐姿、站姿、走姿,姿态上的每个细节,都是外人判定一个人素质的基准。所以,学生想要在后续的社会发展中更加有竞争力,就要矫正其不正确的姿态,而健美操最为主要的功能之一便是纠正姿态、修正体型。力量型的操注重体现气势与自信,可以纠正驼背、探头、习惯性低头等不良姿态,呈现出更加刚正、自信的姿态。柔性的操则能够在矫正体形、挺拔身姿的同时让学生的站姿、坐姿与走姿更加自然,不会显得生硬,这样一来也能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给人更好的印象。姿态得到改善,学生会在与人交流和交往时显得更加自信,摆脱因不良姿态凸显出的不自信、胆怯、粗俗和生硬等印象,这对学生的一生都非常有益。

二、健美操的艺术鉴赏

健美操同时具有教育性与鉴赏性。无论是团体操、搏击操、动感单车等日常的健美操类型,或是专业的竞赛性健美操,都能够在观赏时带给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的享受,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特别是竞赛性的专业健美操,其对韵律、节奏、参与人员之间的配合以及动作的难度,都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观赏中,学生能够更加明显地感觉到成员之间的高度统一性与协调性。而且能够随着乐曲以及表演者的动作变化,深入感受表演者希望营造出的意境,或空灵,或热烈,或欢快,或刚劲。表演者的表现方式不同,诠释出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情感也会完全不同,非常值得分析与研究。

(一)传统健美操的鉴赏价值

传统健美操的类型是较为丰富的,这也使其鉴赏性有了进一步提升。例如,动感单车的表演,传达出的是自然、青春、热情、积极、健康的感觉,通过观赏,能够充分感受到表演者在表演中所传达出的青春、阳关美感,如同海滩上的阳光一样,清新、热烈。搏击操传达出的则是刚毅、强劲、自信的力量美,注重让人感受到如同拳手一样的帅气与野性。柔性健身操传达出的则是高雅、柔韧、淡然的自然美感,注重让人感受到如兰、竹一样的雅致之美。每种操的美感不同,传达出的理念也各不相同,这便给予欣赏者更加多元化的欣赏体验。正是这样的多元化欣赏,才能够充分满足当今学生的多元化艺术需求,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专业竞技性健美操的鉴赏价值

相较传统的健美操来说,专业的竞技性健美操是经过更加系统的人员选拔、技能训练以及演出编排的,因此,就观赏性来说,必然是要比普通健美操更胜一筹的。首先,竞技性的专业健美操,在人员的选拔上更加重视整体性与统一性,在表演时,也会带给观众更加舒适的观赏体验。其次,在动作的编排上,竞技性的健美操会更加注重技术性,难度也会更高,在欣赏时,抛接、层叠等高难度的动作,会让观众感到更加惊艳,受到视觉上的冲击。最后,在演出编排上会更加专业,更加注重选曲与表演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表演的整体意境。因此,在观赏时,观众能够更加明确地感受到整个表演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熏陶。

三、结语

近年来,素质教育开始大规模普及,成为国教育领域的主流趋势,毫无疑问,人的各项素质中,身体与精神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充分探讨了健美操对于改善学生身体与精神状态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与鉴赏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分析结果来看,健美操的学习与鉴赏必然是今后我国教育领域实行全面素质的主要趋势,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其最终的教育目标都是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领域只有认清趋势,将健美操的学习与鉴赏更好地渗透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提升知识量的同时,能够借助健美操来缓解身心压力、改善体育精神状态,才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以及更好的心态迎接今后的学习与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加玲.健美操的教育功能艺术欣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

[2]吴平.健美操对体质弱势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6).

[3]郭瑞平.健美操文化及其社会价值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5).

[4]王跃慧.浅析时尚健美操在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4).

[5]李沛,马鸿韬,孟宪君,等.健美操概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

篇2

首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小学阶段不仅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传授某一知识,培养某一能力时,应注意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因而,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整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阵地,并且有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条件与可能。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对数学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我们曾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反映,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与“最感兴趣的学科”的一致性高达99%。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对事业和儿童的热爱,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总源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说:通过教学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成就动机,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呢?

1、首要的是师生合作。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

2、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体态。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总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老师的面部表情、言语动作,甚至衣着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感染。

3、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应注意通过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应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等等。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情境。

4、学生的天性是好动。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种器官并用,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自主。

篇3

一、发挥数学的科目历史,激发学生情感教育

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等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材料.如在讲到大约成书于东汉初期的《九章算术》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揭发,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等等这些事例,均可以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在讲述这些内容时还可以利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科学家的勤奋、刻苦、坚韧以及为科学真理而苦心钻研的精神.从而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

二、展现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用途,学以致用

我们知道,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有的时候解决问题不是关键,而提出问题却是显得那么重要.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培养数学思维比一味的去解决数学学习题目更为重要,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让高中生能以所学的数学知识发挥应有的实用价值,学会主动的提出数学题目,发现自己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该为学生创建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实用性,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意义,进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题目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适当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新课改下数学教育的中心,同时也是推行素质教育、寓德育于数学教学的关键,更是评价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此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中把“学”与“用”密切结合起来.

篇4

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内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只有深刻认识它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艺术教育,立德树人

英国艺术教育家罗斯金说:“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才是真正

称得上有道德的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充分地释放情感,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和谐统一,他的个体人格便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

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

美情趣,养成优秀的民族精神气质。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的养

成、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知情意行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单靠生硬的说教、填鸭式的灌输、令人乏味的教育活动是不能奏效的。开展德育活动要注重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的优点在于它不是强迫的、理论的、单调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达到感动学生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从而明辨是非、辨别美丑、知晓善恶。如,开展文明礼貌教育,可以通过学唱文明礼貌歌曲、小表演、举行不文明行为漫画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美丑、善恶的教育,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做人品质。另外,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而具有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则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音乐、舞蹈的艺术表演要求学生互相合作,否则就无法充分发挥集体的创造智慧。

二、艺术教育,启迪智慧

艺术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分为两种,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他们分别由左右大脑两半球指挥。智育侧重于培养大脑的左半球,即抽象思维。但单一的思维是不健全的思维,抑制了人类整体思维的发展,而艺术教育则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开发,即右脑的开发,使人类的思维健全而发达。艺术教育灵活多样的艺术形式,更能给学生直接的、感性的影响。它可以使人的眼睛、耳朵、肢体的潜能得到开发,使人们观察事物更敏锐,想象更加丰富、感受事物更加准确,也使人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使人更加聪明智慧。

三、艺术教育,强健体魄

教育不仅要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品质,更要增强人的体

质、培养人的健康体魄。艺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锻炼了学生的体能、耐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如,体育活动中编排一些学生喜爱的韵律操,使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优美的舞姿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魄,也展现了学生活泼的天性。

四、艺术教育,提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出来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小学生初步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品质,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艺术教育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绘画、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最能体现求真、求善、求美、求新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人文素养,也使学生养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生活方式。

五、艺术教育,发展个性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不仅关心学生获得终

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主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更符合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感受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他们在艺术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不同的材料和表达方式,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活动。在这种尊重个性的艺术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极大的开发,学生的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篇5

【关键词】合唱艺术 教育现状 问题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51-01

2008年岁末,来自委内瑞拉的青年指挥才俊古斯塔沃・杜达梅尔率领着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乐团用他们的音乐征服了中国的听众。是什么,让那些贫困的,无家可归的终日沉迷、暴力的青少年能用手中的音符为世界献上美好的音乐和声音?甚至改变了整个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以“音乐拯救灵魂”为主旨的教育体系,不仅为孩子们提供衣食,还将他们组织起来学习音乐。来到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免费得到一件乐器,并从一开始就和其他孩子共同在乐队中磨炼。这样一来,尽管委内瑞拉的整体经济状况还不很发达,但在那里,到处都可以听到孩子们演奏音乐的以及歌唱的声音。笔者的导师,曾在国外的比赛中担当评委工作时,被委内瑞拉的合唱团的歌声深深感动过。这一切,正是艺术的力量,是艺术的教育功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今的中国,尤其在高等院校里,合唱艺术的普及,正发挥着巨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每天参与着合唱艺术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合唱艺术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人格培养的作用。

客观地说,国内高校的合唱水平比十几年前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能感觉到在看似良好的氛围中,仍存在着阻碍高校合唱达到“合唱精神”和“世界水准”的“价值观”。

学生参加合唱团是为了什么呢?参加合唱团是否能给学生带来好处?这是很多学生会问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是为了提高个人音乐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展现个人嗓音并满足其虚荣心,有的学生是为了扩大社交范围……往往学生的选择是为了某种利益――但这可能是非常违背合唱精神的。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但其实他们可能较少关心合唱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他们甚至不了解合唱艺术教育的潜力到底有多大。有相当一部分领导甚至是为了自己的功绩。他们对合唱优势的理解是非常狭义的,甚至会认为这就是个群众活动。很多时候,一些高校的合唱团是因为有比赛或演出才勉强凑成的,而这些合唱团参加比赛获奖正好可以算作一些政绩,成为升迁的资本之一,所以他们最关心的是拿到了什么奖,获得了何种社会影响力。而当奖项拿到,有的合唱团甚至就面临着解散。笔者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一个以男生居多的学院里,在参加完学校的比赛拿了一等奖以后,再也没有聚在一起排练过。相反的是,在过后的时间里,那些被挑中参加合唱的学生们,反而找到笔者,询问能不能继续帮着排练,他们还想唱!

在传统合唱强国,合唱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或者说,是很普遍的事情,普遍到像每天要吃饭睡觉。在北欧,合唱艺术教育已经被潜在地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交和心理方面。由于宗教的原因,大部分教堂的宗教活动都以合唱为主,他们并不把合唱看得过重,但也不轻视合唱。他们更看重的是在合唱里收获生活的快乐,获得较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拿合唱技巧中最基本的“循环呼吸”技术来说,不正是为了集体的更好的合唱音响而作出的自我牺牲和奉献吗?聆听旁边队员的声音和其他声部,不正是“关注、关心他人”吗?信任同声部的队员达到声音的和谐,也正是信用的建立。在当前的高校里,从学生到领导,对合唱这种艺术的观念,多少有些偏离合唱精神真正追求的境界。中国的高校合唱艺术教育应该何去何从?如果一味地去指责社会可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恰当地引导队员就变得格外重要!美国的学生唱合唱的感觉跟我们很不一样,有些合唱团其实合唱水准很高,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并且胜任难度很大的作品,完全有能力去排一些风格跨度非常大的作品,也完全可以更夸张地表现音乐来迎合和取悦听众,但是他们没有那么做。看过排练的人会觉得他们的音乐是自然流露的和真实的,同时他们还享受于高层次的团队合作。

笔者认为,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目标应该主要定位在提高音乐修养和激发音乐思维上,进而触发他们在其他专业领域的潜力,而非仅仅“排”什么作品参加什么比赛。笔者注意到,大多数合唱团的团员一贯以来都是“被教导”的,所有的音乐处理很少是队员发自内心的,而是指挥“强加”上去的“音乐”,其实这样的“音乐”局外人是能感觉到它的“不真诚的”。这对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来说,实质帮助太少。即使唱了很多经典合唱作品,这些队员仍然可能没什么音乐感觉。队员很少主动地参与音乐的“二度创作”,指挥也仅仅是在“灌输”而已。笔者在给不同的学生合唱团排练的过程中能感觉到,尽管这些学生很认真,纪律很好,但“音乐”却都很死板,甚至能感觉到一些学生并非为了音乐而留在合唱团里。合唱艺术的魅力之一在于它总是难有标准版本。笔者认识到,释放合唱队员被束缚的思维,让他们具有音乐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真正魅力是多么不可忽略。

当前,合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结合2011 年的建党九十周年庆祝活动,各高校纷纷成立了合唱团体进行“红歌”合唱活动,合唱艺术教育至少在形式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不难发现,合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缺乏对合唱艺术教育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学生的音乐基础不扎实、合唱教育教师少并且知识老化以及能力不足、大众文化的冲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些问题的很多根源,在于从教育的体制建立和教育理念的源头上的重新认识。比如,除了高校以外,从幼儿园开始,是不是就可以普及一些合唱的知识甚至形式?小学的合唱教育,是否应该配备更好的老师,而不是一个“伴奏员”?中学的合唱教育能否不要成为中学领导的政绩工具?大学的合唱艺术教育,能否以更高的平台进行,而不是让合唱队的同学成为各种比赛的“唱匠”?

笔者通过在高校参与合唱艺术教育的实践认识到,中国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发展需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度的思考并揣摩出路。

首先要丰富首次创作,因为这是二度创作之源。没有丰富的首次创作,难谈创作的发展。尤其要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首次创作,并且在创作中力求把握住传统,做好继承,同时别具一格;其次要从教育的源头转变合唱艺术中声音的运用,不要再提倡“大家齐唱”,除了作品需要,尽量避免“大白嗓”,当我们中国的合唱团与这些强队同台演出时,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团体会在音量、音色和统一以及掌握合唱作品数量上逊色,声音显得虚、浮,穿透力、表现力不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声乐、发声上存在的一些误区,把歌唱的方法划分得太僵化,没有真正认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上下贯通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对合唱的理解不够;第三要大力培养合格的合唱指挥,避免“做体操”式的指挥,这是合唱作品二度创作的核心,也是合唱团的灵魂;第四要提高合唱团演唱风格的表现的准确性,促进演唱作品的丰富性。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学生合唱周上,耶鲁大学的无伴奏合唱团的精彩演出震撼了北京的听众,但这个合唱团,仅仅是耶鲁大学众多合唱团的其中之一。我们认识到,高校的合唱艺术教育水平与世界总体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但只要我们能认识到差距,找寻到方法并努力地改进,相信高校的合唱艺术教育将会在几代人的推进下,找到理想的出路,跃上世界合唱舞台的前沿。

篇6

[关键词] 《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教育;功能

艺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满足着人类的文化需求,“没有艺术,人生索然无味,生存便罕有任何价值”[1]30。“很难设想,如果有一天人类突然失去了艺术——没有音乐,没有文学,没有美术,没有戏剧和电影……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何等的暗淡和沉寂!”[2]艺术教育以教育的形式强化和突出艺术的功能,通过艺术教育净化人类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修养,改善精神思想。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反映音乐教师克莱门特·马修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改变了一群被社会、家庭甚至部分教师遗弃的“问题少年”的故事。马修老师通过音乐形式成功演绎了艺术教育的功能,片中马修老师通过音乐这门艺术将处于黑暗、低谷的失落儿童引向了光明的人生大道。艺术教育改变了顽固的哈桑校长,古板的数学教师,更悄悄地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的生活逐渐充满阳光和希望。通过艺术教育,马修老师引导着他的学生一步一步地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奔向他们人生的春天。

有关艺术的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艺术“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是“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所以他否定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价值和作用。德国文化学者卡西尔认为“艺术为人生的内涵之一和人生的必要条件”,前苏联美学家卡冈将艺术的功能划分为:交往功能、启蒙功能、教育功能、享乐功能等。不论学术界怎样定位艺术的功能,都无法回避艺术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影响。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反映了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少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对于儿童人格塑造的作用。为了捋清艺术教育的功能,本文将结合电影的叙事情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艺术教育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规范孩子们的不良行为

艺术教育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使学生在艺术鉴赏与学习中认识美、理解美、体悟美的同时,在审美体验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片以音乐的形式,通过音乐艺术的感染力,使“池塘之底”的孩子们获得“真”“善”“美”的体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会帮助人们感受到自己身上不良的东西;音乐将儿童引进善良的世界。”[3]中国古代《晋书·乐志》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稳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对于音乐对人的情感、性格、礼仪、修养的影响,东西方文化都有相对一致的理论。

“成教化、助人伦”“文以载道”,中国自古就比较重视艺术的德育功能。鲁迅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蔓延,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4]鲁迅所说的美术泛指一切艺术形式,艺术教育对人类的性格、思想、情感、道德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生活在“池塘之底”的学生,大多数都因为家庭以及生长环境等因素,身上有许多缺点和不良行为。音乐艺术以其对人类心灵独特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冲破了孩子们冰冷的心,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影片开始向观众展示了许多矛盾,主要体现在师生矛盾、同学矛盾、同事矛盾。孩子们的叛逆,校长残暴的管理,教师与校长上下级间的不满,形成多重矛盾冲突。然而所有这些矛盾在马修老师“合唱团”组建后,音乐艺术教育逐渐将所有看似不可调解的矛盾都调解了。孩子们不再恶作剧,古板的数学教师为合唱团伴奏,甚至傲慢、残暴的校长也可以放下架子,和孩子们一同踢起了足球。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有净化人生的作用,他认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正是音乐这门艺术改变了孩子们的心性,将他们从粗暴、低俗、叛逆、自闭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奏响出人生和谐的乐章。“纵观历史,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歌舞礼仪的巫术活动开始一直到现在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明显看到艺术在协调人际关系、融洽人们的感情、促进民族地域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活动都无法替代的。”[5]

二、审美功能——陶冶性情

篇7

关键词 以能力为本位 电工技术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ased on the Ability - 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in th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

LI Xiaoying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Polytechnic, Wenzhou, Zhejiang 325003)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echnician college students structure and student diversity,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electr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concept, combining a variety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ian technology proces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can greatly arous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competency-based; electrical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在每个理工类专业都有广泛的渗透。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寻找一种适合培养技师学院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注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组织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着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境下,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呼吁: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受教育者在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产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自我需要,是自我萌发的。因此,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完成工程项目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①

由于技师学院的生源结构和学生层次多元化,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大,对电工技术教学而言,由于教学对象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实践性智力突出,分析性智力不足;对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但对实践动手操作课程很感兴趣,他们愿意动手,并且在动手的过程遇到了问题愿意想办法去解决,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选取上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穿实施

2.1 巧用项目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技师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明确知识和能力结构。在课程教学中,对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淡化理论知识,突出技能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将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需求选取,直接为对应的岗位服务。②因此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前,教师首先紧扣职业技能鉴定考纲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将教材内容整合为适应技师学院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基础以及技能训练计划和要求的几大项目,每一项目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梯级的形式细分为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分析工作过程所具备的能力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2.2 转换教师角色,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讲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从以往教师讲解时高高在上的姿态转变为走到并融入学生这一群体,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和交流问题。教师转换角色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是光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建构。

2.3 注重教学做合一,增长知识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注重教中学,学中做,知识技能同步增长,是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或实训室,讲讲做做,边讲边做,或边学边做。比如在讲解线性电路元件电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会色环电阻的识别,并学会用万用表、单臂电桥如何测电阻值,再比如在讲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知识点的是时候,让他们动手测一测三相变压器的极性和连接组别,测一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

2.4 启发引导式教学,掌握知识性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章从工程应用的角度重点阐述了电路参量、电路变量,电气设备额定值及电路状态,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问题,因此在这部分知识性内容的教学过程引入启发引导式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其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打好一定的基础。讲解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优化设计教学单元,合理利用FLASH动画、实物操作、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并如何学以致用。

2.5 现场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现场教学法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学而不忘。电工技术中供配电系统知识这一章节内容抽象、学习枯燥,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而且一般的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实训设备,授课时采用现场教学法,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使学生在现场学习供配电系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6 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

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的弊端。精心选用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贯穿全课程的教学,以案例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教师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员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引导学员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事故进行全面完整的分析。③

3 教学效果分析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课程授课过程中,淡化理论知识,突出技能教学,对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2)教学做合一,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师和学生在实训室,讲讲做做,边讲边做,或边学边做,教中学,学中做,使知识技能同步增长。

(3)优化设计教学单元,合理利用FLASH动画、实物操作、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并如何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布置任务后,教师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还能举一反三、自由发挥,同时也实现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

4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设计要求比较高。由于要淡化理论,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训练,因此在项目的安排上要求比较高,如果项目设计的太大,学生会因为完成不了项目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项目如果太小,学生实施起来比较轻松,反而引起自满情绪,由于技师学院学生生源结构比较多元化,在项目分组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2)教师的工作量巨大。在课程教学中,要将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需求选取,直接为对应的岗位服务,因此熟悉教材内容及教材的章节安排,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单元。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何去设计教学单元等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

(3)以学生为主体,细分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及其工作任务的完成,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需要较多的时间。

(4)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方面。学生习惯于老师将知识总结归纳后传授,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较差,认为完成任务就行的惰性思想。④

5 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组织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这肯定是不足取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是将“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创造型”技能人才的关键。《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熟悉教材内容及教材的章节安排,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单元。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单元、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争取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作为人民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高级技能人才。

注释

① 颜炳乾.深化职教教学改革理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② 张志俊.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浅谈[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篇8

关键词:服装功能衍变;艺术文明;多功能服装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服装的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以及生产力的进步,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与功能。从最早原始社会中服装的遮羞取暖的功能开始,随着衣服的普及以及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进步,服装的装饰作用以及标识作用的产生,更进一步表明,人们相对于衣物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生理需求,更偏重于向心理需求的发展。

近年来,审美的观念进步改变了服装的装饰性作用,伴随着阶级的产生,不同种类的服装逐渐演变成了不同的阶层的标识。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被应用于服装的制作,使服装更具有了特殊的功能性,服装的功能被一次次赋予新的内容,这其实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

一、服装功能衍变分析

(一)原始功能

在原始社会,服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于对人体的保护所产生的生理需求学说;第二,基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羞耻心以及爱美之心的心理需求学说。例如,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为例应对四季变化,或避免身体受到外来物体的伤害,采用动物毛皮装饰自身的表皮,便是最为典型的服装原始功能体现。

(二)装饰功能

装饰功能是在原始功能实现后,服装之于人类的第二个外延功能。笔者认为,服装的人体保护功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装饰则是来源于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有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保障之后,随着不断进步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基本生存指标,从而是人类向更高一层的精神层面产生了心理需求,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标识功能

人类由原始社会不断发展,但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均、地域性等各种原因,导致了阶级及种族的产生,服装在这时又扮演了一个地位不低的角色。不同阶级种族的人穿着各不相同的服装,例如封建社会的官服、各民族的民族服装等等。通过服装来区分不同的人群,这便是服装的标识功能。在上述社会中,往往通过一件衣物或者是配饰就能够表明这一个人的职业或阶级。

二、服装功能衍变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

(一)标志文明发展进程的不断进阶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等的差异,人类社会经过了很多不同的社会阶段例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等。同时,人们有能力使各种各样的材料被应用于服装的制作,越来越先进的加工技艺使得服装的材质变的越来越丰富多彩,这从侧面标志着人类艺术文明发展的不断进阶。

例如,伴随的人类对服装的装饰性的越来越高的追求,为了制作出更精美、舒适的服装。人类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发明,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者便是丝绸,丝绸这一发明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几千年之前,各种商业产品被送往欧洲,之间的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这便是因为丝绸几乎就成了灿烂的东方文化的象征,正是因为丝绸类服装的出现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推动了人类艺术文明的发展。

(二)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辅助标志

文化与宗教发展的历程中,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服装功能衍变所带来的标志。例如,在我国各民族中,许多国家及民族都拥有自己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像汉服、旗袍、胡服等等。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妇女有一种名字叫做“纱丽”传统的服装,越南的国服则叫做“奥黛”,韩国的国服叫做“韩服”等等。上述不同民族的服装,都成为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辅助标志,也成为民族的代表性语言,而这种标志和语言的出现,正是服装在人类文明史发展中不断衍变的外在体现,甚至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

(三)诠释了功能多样化发展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服装更多的功能需求,出现了很多拥有多功能的特殊服装,例如:宇航服、潜水服、防静电服、防弹服、防尘服、抑菌服等都属于特殊服装。在这些特殊的服装当中,每一项都代表着一项或多项的科学技术的支持,诠释了服装功能多样化衍变发展的魅力。

例如:宇航服,即航天服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服装,更接近于一种设备,它可以保证宇航员在外太空的环境中可以正常的生存与工作。再比如,防弹服,是用于保护人体减少受到子弹或者流弹碎片等等外来伤害或者冲击的一种单兵防护服,一般是背心状,根据性能的差异大多分为警用与军用。

此外,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普通服装。例如防辐射服装,在服装质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金属纤维,从而使得电磁波辐射无法穿透衣物,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同时,因为该类服装经过纳米科技的处理,所以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非常适合孕期的妇女穿着。伴随着服装生产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功能更为多元化的服装体系将不断出现,让服装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多。

三、结束语

本文对服装功能的衍变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意义进行了调研和论述,从生理需求、生产力发展、宗教民族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服装功能也将向着多样化、实用化、艺术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支架成形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114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yment, VCL)是最常见的颅内血管疾病。国内外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脑供血动脉狭窄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冠状动脉支架成形(CAS)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履有报道, 为治疗带来了希望。2012年5月~2014年5月作者观察研究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和口服苁蓉益智胶囊治疗VSI的疗效和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40例VCI患者来源于本院放射介入科。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或头部CT成象确诊为脑血管动脉狭窄,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标准》, 并达到血管内治疗标准。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 痰瘀阻络证。其中男32例, 女8例;年龄60~81岁;病程6~12个月。40例患者中血脂异常20例, 糖尿病9例, 高血压病史30例, 脑梗死病史28例, 脑血管中度硬化4例。排除脑炎、脑肿瘤、脑外伤、脑出血、有精神病史、有一氧化痰中毒病史、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影响认知功能的患者。40例确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组(支架组)和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组, 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支架组患者术前3 d开始服阿司匹林200~ 300 mg, 氯吡格雷75 mg, 1次/d, 连用3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单药继续服至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颈外血管残余狭窄≤10%, 颈内血管残余狭窄≤20%~30%。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组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4粒, 3次/d, 并连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6个月。

1. 3 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接受认知功能测定,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其中时间定向力为5分, 地点定向力为5分, 即刻记忆力为3分, 延迟记忆力为3分, 计算力为5分, 语言能力为2分, 复述书写力为3分, 执行力为4分, 总分30分。认知功能严重程度分级:正常为MMSE评分≥27分;中度为21~27分;中度为10~20分;重度为≤9分。两组患者分别在6 h后和1、3、6个月分别行认知功能测定。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 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结果比较, 治疗前支架组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内和1、3、6个月支架组MMSE评分较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组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理机制研究发现[1]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皮层下小血管病变的比例很高, 在MRI上可呈白质异常, 与经常性、慢性和弥漫性的轻度缺血有关。Shibata等[2]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法, 造成小鼠脑组织反复缺血-再灌注, 使脑组织广泛损伤产生梗死灶, 引起皮层降解纤维受损出现皮层功能紊乱, 斑块脱落造成脑内多发微小的腔隙性梗死灶和微栓子造成的无症状性损伤的累加作用, 经行为学测试, 可使小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受损。根据以上机制对VCI的治疗首先应注重控制血管因素的发展, 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和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杨婷等[3]报道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颈动脉支架植入后, 大脑低灌注情况有所改善, 通过P300潜伏期检测、MMSE评分, 发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比术前有明显好转。

中医认为病位在脑, 与心、肝、肾功能失调有关。由于七情内伤, 久病耗损, 年迈体弱, 致使气、血、痰、郁、瘀等病邪为患, 渐使脑髓空虚, 气血不足, 肾精亏耗, 痰瘀互阻, 脑髓失养。其症侯特征以虚为本, 以实为标, 临床多见虚实夹杂症。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有益智养肝, 活瘀化浊, 健脑增聪的功能, 适用于轻、中度血管性智呆属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在缺血再灌合并颈外静脉抽血降压所致缺血性脑损伤的大鼠模型中[4], 本品可使大鼠在跃台试验中的错误次数减少, 水谜宫试验中游全程时间缩短, 进入盲端次数减少, 并可改善模型组造成的病理改变, 改善由脑血栓造成的脑缺血症状, 提高模型大鼠的脑组织血流量。

本研究将40例VCI患者分为两组,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 h和1、3、6个月MMSE评分, 治疗前支架组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6 h和1、3、6个月, 支架组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VCI均有效, 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让患者的认知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而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组需较长时间, 疗效上支架组优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组。

参与文献

[1] Erkiniuntti T, Roman G, Gauthier S, et al. Emerging therapies forvascular dementia and vascular Iar cognitive impairment. Stroke , 2010, 35(4):1010-1017 .

[2] Shibata M , Ramasaki N , Miyakawa T, et al. Selecti Ve impairment of working memory in a mouse model of chronic cerebralhypoperfusion. Stroke, 2007, 32(38):2826-2832.

[3] 杨婷, 陈康宁.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2008(12):2511-2513.

篇10

关键词:张彦远;成教化;助人伦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37-01

唐代美术理论家在对前人的书画艺术及其理论成就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那个时代对于书画艺术的种种认识,这对我国书画艺术及理论的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唐代以张彦远为代表的美术理论家对于绘画艺术有特殊的认识,其中强调了绘画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这一教育功能体现在其《历代名画记》中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这就将绘画的教育功能与《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的教育典范功能并列起来,并且自觉的将其体现在画论当中,这是唐代以前很少见到的。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也注意到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的教育功能,并将其概括成“成教化,助人伦。”的观念。并且做了解释:“成教化,是说明艺术在教育上的功用;助人伦,是说明艺术在群体生活中的功用。艺术虽以无用为用,但此无用之用,究其极致,亦必于有意无意之中汇归于此两大文化目标之上,然后始能完成艺术的本性。”但是,其将画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人物画方面有点狭窄。

东方乔在其《题画诗源流考辨》中,在论述题画诗源流浅说时,同样引用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成教化,助人伦。”一段,得出“由此可见,绘画与《诗》、《书》、《礼》、《乐》、《易》、《春秋》六大经典具有同等功能,可以教化百姓,维系人伦,穷究神运之变化,推测幽微之道理。”可以看作认识到绘画的教育功能。

王朝闻、徐复观、东方乔对唐代绘画艺术理论教育功能的认识是笔者将隋唐的书论、画论作为教育理念的依据:即教育功能在书论、画论中的体现。另外,笔者认为以上学者都将自己的目光放在张彦远的身上,并且讨论的重点集中在“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上面。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故钟鼎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旗章名,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尊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或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形,赋颂所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这段话也反映了图像的社会教育功能。另外,唐代其它比较有名的画论中也有图像社会教育功能的记载。如:初唐时期的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序云:“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存懿迹,墨匠仪形。”而随后的成书于公元690年李嗣真的《续画品录》看来已提不出新论,干脆照搬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录》的序言:“夫丹青之妙,未可尽言,皆法古而变今也。立万象于胸怀,传千字于毫墨,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圣贤”云云。朱景玄:《名画录引》有曰:“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至于移神定质,轻墨落素,有象用之以立,无形因之而生。其丽也,西子不能掩其妍,其正也,嫫母不能易其丑。故台阁标功臣之烈,宫殿彰贞节之名,妙将入神,灵则通圣,岂止开厨而或失,挂壁则飞去而已哉。”实际上,不单是绘画,整个初唐的文学艺术都贯彻着统治者提出的文以载道的功能:“然则文之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于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大则经纬天地,作训垂范,次则风谣歌颂,匡主和民。”

另外,在画论中提出的很多美学理论和艺术主张对后世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黑格尔说:“艺术的主子有两个,或者服务于崇高的目的,或者服务于闲适的心情。”这就是说,艺术的功能或是侧重于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教化,或是侧重于以个人为中心的自我表现。隋唐时代的主流风气是大多数艺术家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旨在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统治阶级的政治意愿,个人的个性创造,则是体现在共性的基础上。如:吴道子的壁画和莫高窟众画工的壁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包括南宗的开山鼻祖王维与北宗的开山鼻祖二李,应该是大相径庭,但是在后世的鉴赏活动中,还常常把王维的手笔误定为李思训的画。

在后现代主义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功能也发生了变迁,隋唐艺术,画家服务于社会,社会的教化、审美力量是推动创作的主要动力,那时的绘画如贺天健先生说的“人人看得懂;但确不是人人画的出”;后现代艺术,社会、画家都是服从于策展人的,策展人制造的轰动效应是推动策划活动的主要动力,在这样的动力的推动下,后现代艺术一步步演化为“人人看不懂,人人画得出”的绘画。这种“不可与知者道,不可与俗人言”的风气在当下越演越烈。所以我们今天需要提倡一种“可与知者道,可与俗人言”的客观性、真实性的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创作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