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治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法治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法治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三)促教研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四)显特色

1.做好课题研究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思品课注入新的生机。

(1)现代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家中的现代化设施,收集了思品课堂相关数据等资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走入课堂。

(2)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3)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制订教学进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准备、提交“xx区示范学科组评选”申报资料;第二届小课题结题。

四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申报第三届小课题。准备第一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基本功大赛。

五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新教材培训。

篇2

本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继续由我和王华老师担任。新学期开始,为切实有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教材分析

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详见教材。这册教材涉及到很多法律方面的内容,基础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认真掌握。教材列举了相关案例,大部分内容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近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让他们知道思想品德学科不单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交往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9、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课

2

1

第一课

2

2

第二课

2

2

第二课

2

3

第三课

2

4

第四课

2

4

第四课

2

5

第五课

2

5

第五课

2

6

第六课

2

7

第六课

2

8

期中复习考试

2

9

第六课

2

10

第七课

2

11

第八课

2

12

第八课

2

13

期末复习

2

14

期末复习

2

篇3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1、通过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2、通过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3.通过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的教学,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三、教学目标:

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3.

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4.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

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

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

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6.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

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

初步感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

8.

知道科学技术与运用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的。

9.

通过收集中国在联合国的声音和声影,整理中国参加联合国活动的具

体事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10.

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1.

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

2.

懂得宽容的意义,学会如何宽容。

3.

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

4.

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5.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

6.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7.

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8.

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梦想成真。

9.

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及重要作用,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构成和作用,明白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相互交流、支持作用。

10.

知道战争带来的伤害,明白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国为推动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篇4

关键词:高职 有机化学 行为引导

一、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概述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做引导,通过行为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和引导课文法等。

二、教学中的应用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笔者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以有机化学教学中“醇的化学性质”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关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切身感受。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内容回顾。笔者通过提问和举例复习了脱水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回顾卤代烃章节中学习的消除反应、扎依采夫规律,烯烃、炔烃的氧化反应等内容。

第二,新课讲授。脱水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过程及其机理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一段视频演示,和学生们一起观看了乙醇脱水的实验过程。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笔者强调了几个注意点,如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化学反应条件和反应现象等。观看完视频,笔者请同学写出以上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且师生一起来研究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变化,搞清楚反应的关键部位、反应规律。接着进入氧化反应讲解阶段,同样道理,先看一段视频演示实验,接着研究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变化,反应变化的实质,最后总结加氧氧化和脱氢氧化反应的异同点、反应规律并思考以下问题:哪些物质能发生脱水反应、哪些物质能发生氧化反应,为什么?

第三,实际应用,即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在课前,笔者安排学生预习学习内容,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任务一自编小品:酒后驾车。任务二查阅资料,回答三个小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喝了酒会脸红,酒后驾车的判断方法和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酒越陈越香?

活动中,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小品“酒后驾车”。通过两名同学的出色表演,请学生思考布置的三个小问题。三个小问题由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完成,在课前由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决定每个小组所回答的问题。具体程序是:小组通过讨论,选出两名小组代表,通过贴卡片和讲解完成问题,同时教师发给每人一张评分表,根据各自的表现予以打分。

第四,内容强化。主要通过补充相应的习题来检验和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部分一共设置了10道小题,题目围绕本节课教学内容,用到的教学方法是小组抢答,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不扣分。

第五,本节课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小组及个人的表现进行点评,结合以上环节得分情况,评选出全班最佳讲解员、最佳答题手、最佳设计奖、最佳内容奖以及最佳小组。评选结束,汇总评分表给个人加上相应的课堂平时考核分。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都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热情度高涨。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以往传统教学教师“唱独角戏”最大的不同是角色的转变,师生共同备课、讲课,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则担当了主持人和引导者的角色。

三、教学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带来了以下好处:

第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由被动的“学会”变为主动的“会学”。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所在,也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的目的所在。

第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由他们来完成学习任务,给他们更多地展示自我的机会,对学生来说很新颖、很有吸引力,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第三,发现了学习中的乐趣。在小品“酒后驾车”的表演中,学生不但了解了当今的热门话题,增长了见识,而且发现了生活中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第四,锻炼和提高了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如通过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讲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通过查阅资料,锻炼了学生整理资料、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篇5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生活化教学已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中,切实有效的融入生活化思维,并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则能够促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知识内化效率。下文,我们将从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思维的意义阐述,过渡到有关教学策略的论述。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思维的意义探析

1.1 联系生活能够降低教学难度。道德理论是伦理学与哲学观点的集合,其理论基础相对较为抽象,其知识点也异常繁杂,如果仅靠生硬的记忆只怕难以保证知识内化效率。因此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提出“格物致知”这一概念,其主要阐释了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提升的学习途径。诚然,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中,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则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感性认知材料,从而帮助其建构逻辑化、层次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网络,如此便能够有效降低教学难度。

1.2 联系生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知识点多等特点,纯理论化的教学通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导致其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鉴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树立生活化思维,并积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并为其创设起贴近生活且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则能够有效突破学生心理障碍,从而逐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2.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本质而言,道德与法治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的精神力量,而法律则无疑是规范人们行为之准绳。总而言之,道德理论与法治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则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并促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知识紧密结合,从而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拉近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化的学习体验,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积极探究教材内容,并有效整合教材?Y源与生活化资源,即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进而找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契合点。譬如在教学“平等、尊重与宽容”一课内容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表演形式,演绎生活中与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小矛盾,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表演内容并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共同探究如何建构起平等和谐的班级文化。

2.2 结合热点新闻,增强知识的贴合度。现实生活是建构学生意识形态的基础,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关键因素。鉴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中,为培养学生先进的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就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并适当的引入国内外的实时政治,以此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对经典事例和重大国内国际时事的深入分析、解读,便能够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譬如在讲解“承担责任”一课时,为给予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化的参考案例,教师则可以引入“韩国总统遭民群抗议遂被弹劾下台”实际案例,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任何人都必须为自身的行为负责”这一法律常识,以此助益于学生建构起责任意识,并以法律知识约束自身的行为。

2.3 联系生活,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目标。校内外一体化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之一,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际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开发利用生活资源,从而做好课外延展工作。在开展课外延展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一些特殊功能,我们即可以组建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抑或是调研活动,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课外教学的生活化,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譬如在教学“偶像与自我”有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内开展“对偶像的基本认识”、“自我重要性的研究”等主题调研活动。从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智看待偶像,并正视自我、发展自我,努力做一个独立、理智的个体。

篇6

行为导向教学中包括四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分别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综合地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常+任务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比如学习营销技术,就要涉及营销学、管理学、法律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学生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下面就项目化课程进行一些探讨。

一、项目化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项目化课程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项目化课程对造就双师型中职师资队伍有着很高的要求。中职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中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以及课程项目教学来完成,而项目化课程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项目化课程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需要,学校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与丰富的人力资源,有条件进行项目化课程开发与成果社会化应用,从而服务于企业和行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方案开发

职业教育的课程管理不同于普通教育,要求学校在紧密联系市场、企业需求的同时对教学计划进行相关的修订。在保证执行教学要求中的文化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的前提下,对限定选修课以及自主选修课进行相关调整。它遵循行为标准职业化(把企业的行为准则及相关制度纳入到对学生的企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中去。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可以尽快地融入企业的大环境中去)、职业技能专业化(结合专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考核。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合现代的企业操作技能要求。从而避免了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培训的尴尬局面)、教学过程全真化(实验、实训工作要根据企业及市场的要求尽学校的最大力量购置设备安排课程项目,以极大地贴近市场、贴近企业为目的进行设定、实施)以及教学成果社会化(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在跟企业紧密合作的前提下,发挥校园的技术力量在实践教学中做出成果为企业所用,把企业的科研开发纳入学校专业教育中)的原则。通过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谋求校内基地企业化、企业基地学校化。可以实现项目化课程基础上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项目教学法跨专业的项目开发

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是实施项目化课程的关键。课程项目不仅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而且可以考虑跨专业的多方合作型大型项目化课程开发方案。在跨专业课程项目设计中要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众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企业专家参与其中。协同运作。例如,我们在学校的校内超市实训基地建设中。就可以兼顾到市场营销、财会、物流甚至涉外英语等专业,这种跨专业的课程项目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几乎全真的社会企业模式,为今后工作中的团队配合、协同作业打下坚实基础。跨专业的项目化课程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有利于企业发展,这样的培养方式下的学生对于专业的拓展性和适应性比较强,属于企业比较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关注点探究

1.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弹性专业课教学计划制订

教学计划在学校的教学组织工作中是纲领性的文件。但是针对职业教育来说,企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施行弹性的教学计划。弹性教学计划也是实行项目化课程的前提。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适当变更。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比如说。旅游管理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黄金周以及重大会议会展等旅游旺季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实训。特别是重大会展接待大多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来实现这类重要教学实训项目课程。这样做虽然在形式上偏离了已经确定的教学计划,但却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模型选择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项目课程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真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或者项目分解出的过程目标,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3.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行项目化课程的基础

项目化课程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化课程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因此实施双师工程,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贯彻职业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为了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

4.互利多赢是实现项目化课程的根本保证

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与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力求做到的办学模式,具体核心包括:招生、就业以及教学科研基地配合;课堂、课余、假期教学时间协调;学校、社会、企业、教学空间的统筹;生产、科研、教学过程一体化;地方重点产业与学校重点专业的关联。当然,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是关键。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可以在紧密型基地基础上按照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全面深入展开。

加快城市化进程要求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相互渗透;要求我们职业学校毕业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综合技能,具有本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岗位要求,做到零距离就业。项目教学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更成功地体现了教学方法从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模式的转变。

篇7

未成年人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核心维系的基础人群,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特殊阶段,极易遭受各种危险和伤害。近几年,这一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一直受到区委和区政府、人大、政协的高度重视。据此,我局对我区近几年来开展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工作措施

校园安全方面:发挥阵地作用,不断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一是我局从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着手,制定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章程,严格检查落实,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兼职保安人员?人,设立治安保卫机构41个,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各个学校与当地派出所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公布共建警官姓名和电话联系方式。各个学校制定了学生宿舍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教师值班制度,有效解决了学生在夜间突发性疾病及安全管理问题。我局修定完善了我区教育系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学校安全应急处突长效机制和重大节日敏感时期安全值班预警机制,分阶段有重点地加强学校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学校安全校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保障中小学生人身安全。二是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为学生安全提供物质保障。我区各校主动争取各级政府部门资金,积极自筹资金,改善住宿条件,改建运动场所。三是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教职工关爱学生的保护意识以及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学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保护学生的自觉性。同时将法治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全力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聘任法制副校长和开辟道德法治讲堂,对教职工和学生全面开展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四是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学校家庭联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区中小学举办家长学校41所,实现全覆盖。家长学校把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学校与家庭沟通,交流教育经验作为主要内容,使家长明确自己的监护责任和扶养义务,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师德师风部分:一是强化师德师风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五级责任人制”和师德师风“一岗双责”随事走制度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并落实。二是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与宣传。引导教职员工自觉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规定。三是实施“三查一公布一预警”师德监督检查机制。坚持做好女学生保护、工作履职、师德“十条红线”等方面“夜巡”“巡检”和访查。公布教体局和学校的师德监督电话和邮箱,设置意见箱等,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四是坚持“一评议一激励”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单位)按照自我评议、学生民主评议、教师相互评议、学校综合评议的步骤开展师德民主评议,建立教职工师德管理专档,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先选优、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干部选拔等的必要条件。五是创新师德建设工作载体,继续做好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和“团队凝聚力”五项精准团体辅导,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指数,防止个别教职员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下一步打算

第一,健全完善自上而下的统一、高度、权威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事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和谐社会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引起各级党政组织和职能部门的重视。一方面要加强协调配合和资源优化配置,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来,共同参与、重视联动;另一方面,切实把未成年人工作做细做实,使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每一件事和案件都得到妥善处置。努力达到党政主导、社会治理、学校教育、家庭防范的有效联动和执行效果。

第二,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要以青少年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青少年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学党史、国史,知国情、省情、市情、区情的教育。以“两史四情”教育为依托,增强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自觉性,增强法治观念,努力做一名遵法守法的青少年。特别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要重点关爱。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措施,认真清理中小学生在校外租住情况,及时报告有关单位,落实监护人陪住保护;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预防和约束机制,积极治理恃强凌弱等校园暴力行为。要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救护处置能力。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

第三,加强网络规范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从高端网络智能服务系统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中,创新思维,深化治理。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教育,将网络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加快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帮助家长指导孩子正确上网,随时关注孩子上网行为,严格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家、校努力引导孩子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培养创新能力的工具。各级关工委要适应变化,创新手段,进一步发挥“五老”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对辖区网吧实施检查监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影视制品、各种书店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未成年人远离“两厅两吧”(网吧、酒吧、歌舞厅、游戏厅)的监督管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第四,加强对家庭监护的指导监督,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是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的重中之重。要重视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我市新闻媒体虽然与司法机关联办了《周末说法》栏目,但重视良好家庭教育和监护职责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的社会氛围还未真正形成。要通过正反两面典型的分析、讨论,引导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庭监护,有针对性的开展“孩子的孩子谁来管?”的讨论,对家长有所触动,增强主动监护的责任意识。目前家长要与学校结合,认真纠正以预防早恋替代性教育的错位现象,科学开展性教育,增强孩子的性防范意识。学校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办学效果,增强对家庭的吸引力。要鼓励和支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家长广泛参与的微信群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活动与交流。乡镇、街道办、村组、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的社会教育资源,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法律服务站和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开展各种培训咨询活动和亲子活动,村委会、居委会更要定期组织人员入户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辖区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等基本信息,发现家庭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等情况,要及时教育和制止,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安机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