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病例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护理病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护理病例

篇1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经验

小儿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1-2]。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由于小儿年龄小,不能清楚正确的向医务人员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严密监护,科学合理的做好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现对腹泻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72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期间入院治疗的腹泻患儿,年龄7~24个月,其中7~18个月的腹泻患儿有140例,占本组患儿的81.4%。

1.2 临床表现:①轻度脱水患儿精神好,反应好,眼睑前无凹陷,哭时有泪,口唇湿润。皮肤有弹性,面色红润,无口渴表现,尿量基本正常。一般失水低于体重的3%。②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较烦躁,反应稍差,眼睑、前囱有轻度凹陷,口唇干燥,哭时泪少,面色暗,有口渴表现。皮肤弹性差,用手捏起,回缩慢,尿量减少。有明显吸吮动作,输液时回血较慢。失水约占体重的3%~10%。③重度脱水患儿精神萎靡,反应差,嗜睡,眼睑前囱凹陷,口干舌燥,面色湿冷。极度口渴,乳儿频繁吸吮,年长儿频繁饮水。哭时无泪,皮肤弹性极差,尿量极少,静脉注射时回血极慢或无自动回血,血液黏稠,血色暗。失水大于体重的10%。

1.3 结果:病程5~10 d,治愈率为100%,其中臀红者40例。

2 护理措施

2.1 输液护理

2.1.1 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

2.1.2 静脉补液: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 min)补充血容量;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天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 h,严禁直接静脉推注;③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④正确记录24 h出入量。

2.2 饮食护理:由于腹泻患儿在腹泻时会大量排出体内水分、电介质及营养物质,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因此在饮食护理方面,首先要及时补充体液,根据患儿的病情来来调整喂养方法:①单纯母乳喂养的患儿,此时应当缩短每次哺乳时间;②母乳、牛奶及其他乳制品等混合喂养的患儿,此时应当单纯的进行母乳喂养,暂停喂养其他喂养品;③单纯人工喂养的患儿,此时应当减少原来牛奶等乳制品的喂养量、多加水稀释原喂养浓度或单纯喂食温热的米汤;④原已经加喂辅食的应减量或暂停不喂;⑤对于年龄稍大患儿,可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喂养,如面条、米粥等。喂养时,一定要把握好喂养量,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饮食。

2.3 发热护理:严密监控患儿,仔细观察其病情变化,由于腹泻患儿常伴有发热,一旦发现患儿体温升高应当立刻向医生汇报,及时对患儿采取退热措施。腹泻患儿急性期,应当每半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对于持续高热不退的患儿,应当及时的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体温正常后,每2小时测一次体温,患儿病情稳定后,每天早、中、晚各做三次体温测试,直到患儿康复。此期间,应当认真仔细的记录患儿的病情和体温测量记录。

2.4 口腔护理:由于多数腹泻患儿经常喂食糖水,加上婴幼儿抵抗力低下和大量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会导致患儿口腔内的细菌的大量繁殖,因此应当时常清理患儿口腔,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细菌伤害到患儿娇嫩的口腔黏膜。

2.5 皮肤护理: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洗浴,尽量保持肛周干燥。如出现红臀可TDP照射并涂以紫草油。如出现尿布疹,可给予制霉菌素甘油和氧化锌乳膏交替涂抹[3-5]。勤换尿布,尿布采用柔软的吸水性好的棉布。

2.6 控制感染,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观念,除对环境(病室、洗涤间等)每天用2%来苏儿喷洒、擦洗外,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做好床旁隔离,食具、尿布等应专用,最好用一次性尿布,护理后双手应用0.1%新洁儿灭溶液浸泡2 min,对于病程长,抵抗力较弱的患儿应注意保护性隔离,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加重腹泻,观察并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和量。

3 小结

由于婴幼儿患者多数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病情,无法和医务人员沟通自己的不适和痛苦,因此婴幼儿患者在就诊时多数会哭闹,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和观察,详细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情和发病情况,从而全面、科学的制定护理措施,根据患儿的临床病情,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使患儿早日痊愈。本组腹泻患儿经过临床的及时治疗和以上的护理措施,全部康复,治愈率为100%。体会:小儿腹泻患者,除了及时科学的临床治疗,切实有效的临床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可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控制腹泻患儿的病情发展,有效的促进患儿的临床康复。有利于保证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小儿的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熊彤彤,刘闲兰.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82.

[2] 孙淑青.浅谈小儿腹泻的病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17(1):39.

[3] 王鑫花,王玉伟.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09,21(3):498.

篇2

恙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39℃~40℃弛张样发热,于躯体隐蔽地方如腋窝、腹股沟、会阴、外生殖器、胸部、、脐部等部位可发现1个~3个焦痂,焦痂附近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偏低,重病人可伴有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和心肌酶异常。

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1月,共收治恙虫病病人28例,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47岁。所有病例发病前一周均有田间劳动、野外活动或接触草地史。病人入院后通过治疗及对症处理,26例痊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住院治疗时间7~24d。

2临床护理对策

2.1 协助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从事野外活动的病人,凡在流行季节出现高热,均应高度警惕恙虫病的可能。因恙虫病侵袭人体潮湿、较隐蔽的部位,因此焦痂或溃疡多见于腹股沟、肛周、会阴、外生殖器、腋窝等处,故护理查体要认真细致,应检查上述部位有无焦痂或溃疡,如有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误诊率。

2.2 一般护理:病床要舒适、柔软,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保持 20~24 ℃,湿度 50%~

60%。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易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加上高热消耗大量能量和体能,应鼓励患者进食

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可口的软食物,以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禁食坚硬、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及酒、咖啡等,预防消化道出血;高热丢失大量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充足水分。

2.3 心理护理:患者因起病急骤、高热持续反复、全身症状明显,大部分患者在入院前已经治疗过,症状无好转,导致心理压力大,担心诊断和预后,均产生焦虑、急躁、紧张不安、恐惧或孤独心理[2]。因此,在护理上应多关心患者 ,主动 、热情地与患者沟通,增进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差距[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有关知识及治疗过程,以使家属及患者对本病有较全面的了解,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安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2.4 高热的护理:高热是恙虫病的首发症状之一,患者高热时体温高达 39~40℃,呈弛张热型 ,伴有寒战、剧烈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护理时应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高热时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枕、冰敷、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影响皮疹观察及引起皮下出血,擦浴动作要轻柔,每2~4h监测体温1次;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防止体温骤降引起虚脱,降温处理后15~30min复测体温,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退热时病人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以防着凉。保持床单、被单干燥整洁,同时注意口腔护理。

2.5 焦痂与溃疡的护理:焦痂及溃疡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28例病例均有皮肤焦痂,焦痂直径为0.3~1.2cm,焦痂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及周围等隐蔽、潮湿且易出汗部位。恙螨幼虫叮咬处呈现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焦痂,其边缘整齐稍隆起、周围红晕,如无继发性感染,则不痛不痒,无渗液。本组焦痂及溃疡均为 1 处,焦痂脱落前应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溃疡周围涂擦75%乙醇或过氧化氢溶液 、生理盐水,然后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创面,每天3次,直至痊愈[4]。

2.6 用药护理:本组28例均选用氯霉素治疗,静脉滴注:每次0.5 ~ 1.0 g,加入5%葡萄糖250~5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2次、滴速不宜太快,一般30~40滴/min。多数病人用药1~3d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氯霉素不良反应有:(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停药2~3周可自行恢复;(2)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有淤点、淤斑、鼻出血等出血倾向及高热、咽痛等感染症状,一旦发生常难逆转,应用期间定期查周围全血象,发现异常及时停药;(3)其他长期或大量用药者可致二重感染,偶见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同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液体,维持酸碱平衡,见尿补钾,预防肾衰竭。

2.7 并发症的护理:(1)呼吸系统损害的护理:病人采取半坐卧位,胸痛时予患侧卧位,吸氧。观察咳嗽、咳痰的性质,呼吸困难的程度及咯血的先兆症状;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发生肺水肿;痰液黏稠者给予拍背和雾化疗法,可促进有效排痰。(2)中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及心脏负担,吸氧,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成人20~30滴/min。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3)肾功能损害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以增加肾血流量;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量、尿色的变化,尿量减少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采集尿标本送检;饮食限盐,氮质血症者限制蛋白质摄入,观察水肿情况。(4)中毒性肝炎的护理:出现黄疸时绝对卧床,动静适宜;给予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烟、酒、辛辣食品及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2.8 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嘱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和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做好恙虫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认真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除杂草、灭鼠、喷洒灭虫剂杀灭恙螨。此外,指导病人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流行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及晒衣被,野外活动时,为防止恙螨叮咬,应束紧袖领及裤脚,可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护液。

3结语

恙虫病的危害是严重的,预防发病非常重要;恙虫病并发症多,护理问题繁重,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做好诊断和治疗、护理很关键。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熟悉恙虫病的有关知识,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恙虫病防治的认识水平,减少恙虫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恙虫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苏静静,王莹,周娟,等.近年来我国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2):160-163.

[2] 薛黎明,黄晓美. 恙虫病并发中毒性肝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S):62-63.

篇3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当今社会已日益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患者在临床患者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已成为一个当前护理工作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用药护理

1 引言

本文共选取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针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制定了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想结合的综合护理方案,并调查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得出了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产生满意的效果的结论。

2 一般资料及护理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中,共包括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3例,其中年龄在65岁~69岁的45例,70岁~74岁的29例,75岁以上的16例。发病原因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43例,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13例,糖尿病8例,其他疾病2例。其中还包括2种以上疾病合并发病的患者25例。以上病例均已采用同位素、CT、B型超声波及态心电图等先进仪器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2.2 护理方法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根据上述各病例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3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

3.1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严重的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患者做事缺乏毅力,喜欢凭经验办事,固执己见,情感冷淡,遇到重大刺激反应强烈,难以控制。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不愿和医护人员或其他患者交流,易产生自卑心理,行为古怪、易怒、不近人情。有些患者是离退休老干部,由于其资历高、对社会贡献大,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追捧他,要求别人依从,脾气固执,自尊心强,同时还希望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选用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从内心里抵触新医生和新护士。还有些农村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担心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总是想着要提前出院,在护理过程中不予配合,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3.2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上的视听功能退化等原因,易出现听力下降或视力模糊。有些患者受所患疾病的影响,导致不能与他人沟通,出现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甚至还会影响其面部和肢体语言的交流,造成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难以和患者沟通,无法分析护理效果,加大护理工作的难度;还有些患者患病后无法自由活动,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极易导致其他病症的发生,如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等。

4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措施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临床护理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人在心情愉悦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掌握合理的工作方法,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对于精力不足、行走不便的老年患者,要集中时间安排好其治疗检查,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和痛苦。在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感情基础保障。

4.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积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于悲观绝望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让其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予同情、理解和安慰,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对于村子孤独、忧虑和恐惧感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详细介绍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到患者的配合,在患者外出检查时应陪同其一起去,以消除其忧虑恐惧心理,同时还应鼓励患者亲友前来探望和照顾,营造一种家庭化病房气氛;对于急躁易怒的患者,要以温暖的情感和语言化解患者的情绪,多巡视、关心他们,及时解决患者具体困难,满足其合理要求,于此同时,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做深呼吸,多听轻柔的音乐等,通过放松训练缓解患者急躁易怒的心理。

4.3 临床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抵抗力减弱,引水进食少,患病后食欲更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易引起口腔内的菌群失调,出现口臭、口腔炎、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应用生理盐水、硼酸或朵贝尔液漱口,保持口腔内清洁和湿润。做好口腔护理还可以降低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

4.4 用药护理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服药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其用药的不良反应也较年青人高。因此,在为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按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设计科学用药护理程序。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好正确用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5 结论

通过对以上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给出了对护理效果满意的答复,护理效果满意率达97%。由此说明,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3] 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9

[4] 刘晓联,靳晓玉等.预防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与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

篇4

【摘要】文章通过临床病例,浅谈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护理。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50-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01例均在孕前或孕期明确诊断为心脏病,20~43岁,分娩孕周为孕266/7~415/7周,剖宫产251例,剖宫产率为83.4%,阴道分娩50例,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0.66%,围产期死亡率为0.33%,围产儿死亡率为1.63%。

1.2心脏病分类30例心脏病发生心衰19例中,从外院转入18例,本院发生1例,其初诊孕周为孕336/7周。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心理安慰 合并心脏病孕妇的心理问题,主要时紧张、担忧和焦虑,其中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多从外院转入,因此,出现的心理问题既有因环境改变、语言不通所致的情绪不安和躁动,也有本身疾病在医疗过程中未能治愈所致的忧虑。护士要运用沟通技巧,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等给予精神安慰,并向孕妇说明用药的目的,教会她们配合方法,同时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各种疑问,

2.1.2饮食指导 向孕妇及家属解释饮食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正确进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以减少水钠潴留,防止妊娠期体重增加,并嘱孕妇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多吃蔬菜及水果以防便秘和增加心脏负担。

2.1.3及活动度 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日间餐后有0.5~1h的休息,夜间要有10h的睡眠,休息时保持左侧卧位和头肩高位,防止子宫右旋,减轻对心脏的负担;限制体力劳动,适当减少活动量。心功能Ⅲ级以上者要以卧床为主,尽可能采用半卧位或半坐位,以患者舒适为标准。

2.1.4加强母胎监测指导孕妇自我监测,正确数胎动,每天3次,每次1h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同时进行胎心监护并给予氧气吸入等。每日3~4次测听胎心率,加强电子胎心率监护,隔天1次,必要时每天1次,同时配合B超,作生物物理象监测、脐动脉血流图测试、24h尿雌三醇、血雌三醇的测定等,及时了解胎儿及胎盘功能。

2.1.5及时了解心功能情况每日或隔日测尿蛋白和称体重。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根据体重增加情况,及时予以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加强观察有无水肿加重或范围扩大、气急和心跳加快等异常情况的出现,加强心电监护并记录,配合医生及时复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心功能以及实验室检查。

2.2对各种心脏病的心衰给予不同的护理

2.2.1围产期心肌病 孕妇在孕前可无心脏病史,多在妊娠后期2个月出现,往往是突发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应加强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观察有无心律不规则现象,配合医生及时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利尿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2.2.2风心病所致的心衰协助经常改变卧位,移动双下肢,防止血栓形成。加强药物的控制,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先兆状态,本组风心病伴二尖瓣狭窄发生心衰3例,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在心衰好转情况下,做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心功能得到改善,于妊娠晚期作剖宫产术,母婴均存活。

2.2.3心衰伴肾功能衰竭除护理心衰外,肾功能不全者,进行超滤,排除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血透。

2.3各种常用药的护理应用洋地黄时,避免各种诱发中毒因素,如各种感染、缺氧、低血钾等的发生,同时观察有无消化道或精神神经症状;静脉注射时需稀释、慢推;口服用药前需测1min脉搏;24h用量不超过1.2mg,防止洋地黄中毒。应用扩血管药物时,观察心率与血压,血压不能低于12.0~13.3/8.00~9.33kPa,心率加速不得大于20次/min以上。应用利尿药,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不仅要及时补钾,而且要加强母胎监测和护理,避免长期和大量应用。因此类药可引起胎儿心律失常,延缓胎儿生长发育等不良反应。应用利多卡因时,滴速要保持在1~2mg/(kg.h),观察心律是否规整和心率有无减慢,以防传导受到阻滞而发生意外。

2.4围术期护理本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术为主,剖宫产率达83.4%,做好围术期的各种护理工作是预防心衰的关键。术前要及时按医嘱予以支持疗法和预防性抗生素疗法,以改善营养和预防感染,进行必要的宣教和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各种物品的准备。术后根据麻醉和心功能情况置患者于舒适的,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定时观察切口、宫底、宫缩、恶露等产科情况,根据心功能予以心电监护,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用输液泵控制输液滴速和补液量(10~20ml/h,24h小于1000ml),尤其要加强第1个24h的观察和护理,以防心衰发生。

2.5哺乳问题心功能Ⅰ、Ⅱ级的产妇提倡母乳喂养。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均予以中药麦芽和芒硝回奶,同时配合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6。

由于注重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早期监测、治疗和护理,并根据各类心脏病特点和产科的特殊性,针对性地加强了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和操作护理,为医生提供了有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积极配合治疗,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担,防止母体和胎儿的缺氧,明显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了孕产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护理体会

在老年人群中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而据相关临床调查显示目前临床患病人数一直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超高龄患者而言,冠心病不仅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还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面除了采取药物治疗以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在临床研究中对收治的9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医院最近两年间收治的9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区间78-95岁(平均为85.4岁);本组病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为81例,稳定型心绞痛者为17例;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胸痛者为30例,典型胸痛者为5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15例;病例合并疾病:25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66例高血压,21例脑梗死,18例心肌梗死等等。本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其中治愈者33例,好转者65例,临床有效率达到100%,治疗中未出现严重影响生命安全的并发症疾病。

2护理方法

2.1病情观察由于高龄患者的全身应激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反应较为迟钝,因此增高了疼痛的阀值,在发病时可能出现较强的隐匿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格外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尤其是高龄患者胸痛症状不明显,但是心电图显示为存在严重心肌缺血,此时护理人员需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若患者的脉率持续保持在70-110次/min最佳,若患者脉率在60次/min以下,则需要考虑是否因使用抗心绞痛药物而引起或者是出现心脏传导阻滞现象;[1]若患者脉率达到110次/min以上,则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护理人员需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医师指导下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2.2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悲观失望、恐惧、暴躁、紧张等等。针对上述高龄患者出现的不同的临床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给予细心的关心身体不适情况及日常生活情况,同时耐心地给予相关疾病的宣讲工作;尽量容忍患者的过激言语;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2.3密切观察血糖及血压情况在冠心病的危及病症中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诱发病,而且临床互诱率较高,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徐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糖、血糖变化情况;而冠心病的另外一个危险病症就是高血压,在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是很高的,本文中98例患者中有66例高血压(占67.35%)。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定时叮嘱患者服用药物,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为宜;[2]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如:过多摄入钠盐也可引起高血压,因此需控制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另外心绞痛会增加患者心肌的耗氧量而引起高血压。

2.4用药护理由于高龄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临床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会比年轻人高很多。①在用药前给予患者讲解药物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见解正确服药的方法,切记不能自行加、减药物以及延长、者缩短服药间隔时间;②若需行肌肉注射治疗,在注射时需速度需尽量缓慢,同时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③在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程度合理调节滴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肺、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以此来预防出现肺水肿。

2.5日常饮食护理指导指导高龄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一般可选取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及粗纤维素、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为主,同时尽量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量,及时补充水分及维生素;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需要科学控制钠盐摄入量(≤6g/d),尽量让患者食用无机盐;[3]在进食时避免过饱,坚持“少吃多餐”为主;在进餐时需叮嘱患者细嚼慢咽,避免出现噎食或者呛食,注意进食安全;饮食中尽量避免食用过烫、腌制、烟熏、发霉、烧焦的食物,预防引发其他疾病。

2.6出院指导患者治愈出院时,护理人员需提醒患者及家属一些注意事项。①超高龄患者出院后卧室应该保持清洁整洁、空气流动性良好、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尽量给予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②洗澡可能会引发冠心病急性发作,因此患者在身体情况允许下可让其独自洗澡,但是家属需掌握好洗澡时间(≤20min),同时给患者讲解关于洗澡可能会引发的一些早期症状及反应,尽量避免患者在应激情况下独自洗澡,若在洗澡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4]③冠心病夜间发作几率较大,因此家属应该睡前让患者用温水洗脚并养成早睡早起习惯,若夜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及时呼叫并就医。

3讨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冠心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也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目前,临床药物治疗是有效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超高龄患者特殊的生理特征,因此临床护理干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的预防、控制、治疗及预后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状态;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检测血糖情况,并加强饮食护理干预,避免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给予必要的用药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出院时叮嘱一些高血压疾病方面的注意事项,以此来有效遏制冠心病急性发作,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0-312.

[2]李榕彬,窦幼萌,张倩.15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4):501-502.

[3]刘海瑛,刘海青.老年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2845.

篇6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66-01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妊高症,是发生于妇产科临床妊娠期妇女的常见一过性高血压并发症,其发病时间多位于孕周20周以后,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病症在所有孕妇当中的发生率为9.4%,病情程度各有不同,而严重者可导致孕妇出现昏迷、抽搐、多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包括母婴死亡,是对母婴安全构成威胁的重要危险因素[1]。因此给予患有妊高症孕妇以行之有效的必要护理措施,对降低高危孕妇风险、提高围生儿存活率甚至最大限度实现优生目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室于2009年1月――2012年9月针对18例妊高症患者施与特定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室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妊高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之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乐杰所著《妇产科学》第7版中有关妊高症的诊断标准[2]。其中包括初产妇39例,经产妇13例;年龄22-42岁,平均(27.5±4.7)岁;妊高症轻度17例,中度24例,重度1例;孕周29-41周,平均35周;所有患者思维正常,可行有效语言交流,且均排除有既往高血压、急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不全病史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包括①休息:患有妊高症的患者其大脑皮层通常较正常人群有更高的应激性,遇外来刺激容易发生抽搐,而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可在一定程度减弱临床症状和体征;②卧床时:整体日间卧床时间不应少于6h,卧床时主要选择左侧卧,以更有利于下腔静脉的回流以及子宫的供血,在保证胎儿需氧的同时,对孕妇自身的降血压并促进排尿都会更有好处;③饮食:严格执行高蛋白、高钙、高钾和低钠的原则,即是所谓的三高一低饮食方案,以此防止水钠潴留的发生,与此同时,相对多使用鱼、蛋、肉、奶以及果蔬等[3]。

1.2.2 心理护理 妊高症患者不仅表现出血增高,同时还会有头晕头痛等不适感受,在担心胎儿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过多的焦虑甚至是恐惧,总之就是或多或少地存有心里压力,然而反倒是这样的心理因素更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情况。因此尽可能地消除这些负性情绪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针对此方面应尽量多地与孕妇进行沟通疏导,让她们对医护人员建立良好信任,并可用听轻音乐的方式帮助她们放松肌肉并分散注意力。

1.2.3 产前护理 妊高症所导致孕妇机体发生的主要病变就是全部小动脉痉挛,其有效血液循两显著减少,血液浓缩并减慢流动速度,可直接影响到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量,而在灌注量减少的情况下其胎儿便具更高发生功能窘迫的几率,反应在临床表现方面则是更为频繁的胎动,继而频率转弱,次数减少,最后消失,因此可将胎动情况作为观察妊高症病情的重要指征,产前指导孕妇自行数胎动是非常必要的,如发现胎动异常的情况,需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经检查确诊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时,应及时根据具体产程情况选择更合理的分娩方式。

1.2.4 生产护理 生产时,需综合衡量产妇的病情程度及宫颈条件以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而言,在生产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其血压、脉搏、胎心以及宫缩等方面情况的变化,尽量缩短分娩的时间,如果有产妇出现难产的情况,可行会阴侧切口,并配合产钳及抬头吸引器等助产工具使用以防止产妇用力过度,当胎儿娩出后,需立即给予缩宫素,采用沙袋及腹带处理腹部以防止腹压突然下降而引发内脏血管扩张,同时继续观察血压及阴道出血情况,尽量防止休克的发生,最后在检查胎膜及软产道无撕裂伤后及时止血并缝合切口;对产前诊断不适合阴道分娩者均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以求快速解除病因,最大限度缩短胎儿窘迫时间。

2 结 果

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5例顺产后出院,17例剖宫产术后,痊愈出院。52例新生儿均正常,本组病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母婴无异常发现。3 讨 论

妊高症具有发病几率高、病程进展快以及对母婴危害大等多方面危害,该疾病在城市和农村孕产妇的死亡病例中分别为第3和第2位原因,长期以来受到妇产科临床的普遍关注[4]。针对本文而言,我们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所有患者对妊高症的认识水平;通过心理护理将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通过药物护理进一步将母婴危险因素的风险降到可能的最低程度;通过产前护理为临床提供分娩方式选择的必要依据;最后通过产时护理以最大程度地缩短分娩时间和胎儿可能发生窘迫的时间,以上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系统化的妊高症护理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的发生率及胎儿结局都较对照组更为理想(P

参考文献

[1]王宏.妊娠高血压297例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6(30):53-54.

[2]乐杰.妇产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2-103.

篇7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154-02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疾病,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现以高达9%~10%,易并发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病病变等合并症。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健康教育、精心的护理,对改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月一2011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6其中男86例,女62例;年龄46岁-85岁;病程4-30年。其中Ⅰ期18例、Ⅱ期21例、Ⅲ期44例、Ⅳ期20例、Ⅴ期3例。

2 护理方法

2.1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护理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①根据血糖、体重、活动情况,计算每日摄入总热量,按医生制定的3 餐食谱进食,严格限制主食量, 每日总热量约25--35kcal/kg为宜。②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6-0.8g/kg)。这是因为高蛋白饮食可加重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增加肾脏负担。由于植物蛋白的生物利用率较低,所以患者最好选用鸡,牛奶,瘦肉,鱼等动物蛋白。③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3g),根据血压及水肿情况采用低盐或无盐饮食。④摄入充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同时避免食用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酸的食物。

2.2 运动治疗护理:

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运动。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轻中症患者可自由活动,以不疲劳为度。运动宜在注射胰岛素30―90min内进行,注射胰岛素2h后,不可过多活动,避免低血糖发生。体重超过标准者,适当减轻体重。

2.3 控制血糖:

根据医嘱良好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被认为是引起肾脏病变的始因,严格控制血糖在临床前期具有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长期维持血糖正常,可使肾功能稳定。指导患者严格执行饮食计划,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6.5mmol/L以下。

2.4 控制血压: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硬化,血压升高较显著,只有有效降压,才能减轻肾小球“三高”状态,延缓病变发展[1]。应每日监测血压两次,特殊者定时测量,注意观察血压变化。高于正常者,及时报告医师。

2.5 水肿及皮肤护理:

患者由于体内蛋白的丢失,长期浮肿和循环障碍,加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皮肤易破损、难以愈合、感染甚至褥疮,应保持个人清洁卫牛,经常为患者整理床铺,每天记录液体出入量,适当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对水肿轻者限制活动,重者卧床休息。

2.6 生命体征观察:

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心慌、汗出等低血糖症状,及时报告医师,并立即测血糖,并给患者补充葡萄糖。如出现恶心、头痛、呕吐、烦躁、神志不清等酮症酸中毒症状,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2.7 心理护理:

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而由于糖尿病肾病病程较长且难以治愈,患者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失去治疗的信心。应多与病人交流,掌握患者心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起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 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具有长期性和规律性。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自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低血糖症状及预防;避免使用伤肾药物和劳累;适量运动和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定期监测血糖、尿蛋白和血压,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篇8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95-02

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HFMD)是由以EV71和COXA16为主的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可通过粪便、口、飞沫等途径传播,多发于婴幼儿[1],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口腔、手、足、臀部等皮疹、疱疹,多数患儿有自限性、症状较轻,仅少数进展为重症而发生神经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等致命性并发症。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28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相关诊断标准[2]。男82例,女46例;年龄7个月~9岁,平均(2.7±0.6)岁,其中≤5岁患儿107例,>5岁患儿21例。98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7 ℃~40.5 ℃,其中39.5 ℃者5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皮疹,部位分布于手、足、下肢、臀部等;109例出现口腔溃疡或小疱疹,患儿因溃疡疼痛而拒食或少食、流涎;11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6例患儿伴有咳嗽症状。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根据病情遵医嘱静脉输液,同时进行积极的对症护理措施。

1.2 护理措施

1.2.1 消毒隔离 HFMD传染性较强,患儿痰液、唾液、粪尿等均可作为传染源经多种途径传播,因此一旦确诊均应隔离至专门病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病房内要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当、整洁干净,每日利用移动式医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病房内空气进行2次消毒,每日用含氯制剂对室内物体如床单元、桌椅、门把手及儿童玩具、餐具等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每个病房内拖把禁止串房使用,患儿呕吐物、排泄物等均用消毒液浸泡后再作倾倒处理。限制患儿陪护人数及探视次数,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的患儿前需严格洗手或用含氯消毒手巾擦手。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用诊疗品应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3],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1.2.2 皮肤护理 病床铺保持整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患儿洗澡后宜更换柔软、舒适的棉质内衣,减轻床铺或衣物对皮肤创面摩擦。及时清理患儿大小便并用温水清洗臀部、肛周,保持清洁干燥。HFMD患儿皮肤皮疹容易因骚抓破裂而引起继发感染,且皮疹或疱疹破裂后渗出液可造成病毒传播,患儿需修剪指甲趾甲,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止抓伤、抓破皮肤,对于已破裂处可用抗生素药膏及时局部涂抹避免感染[4]。

1.2.3 口腔护理 大多数HFMD患儿有不同程度口腔溃疡或疱疹,导致拒食或少食、流涎、哭闹不眠等,应加强口腔护理以缓解疼痛。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不能自主漱口者可由陪护人员用棉签蘸上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口腔糜烂部位可选择西瓜霜、蒙脱石散、冰硼散等直接轻轻局部涂抹[5],根据医嘱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有利于促进糜烂早期愈合。

1.2.4 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对于发热、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或少食者,选择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肉粥、菜粥、鸡蛋汤等,食物不宜过热,以避免刺激口腔溃疡面而影响其愈合,应尽量避免禁食辛辣、油腻、过酸或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静脉输液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患儿脱水、酸中毒加重[6]。

1.2.5 发热护理 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发热,需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如体温在38.5 ℃以下且精神状态较好时,可不用特殊处理,给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即可,并鼓励患儿多喝温热开水。由于酒精擦浴对皮肤有刺激性,不可用于伴有皮疹或疱疹的患儿。如体温在38.5 ℃以上时,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需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治疗,如为39 ℃以上的高热且持续不退的患儿,可加用冰块、冰帽等方法降温,但对于伴有寒战、畏寒、四肢冰冷者慎用[7]。注意观察患者末梢循环及出汗等情况,及时更换衣物和被单,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出汗过多后虚脱。

1.2.6 心理护理 患儿入院后对环境陌生而产生不安全感,加上手、足、口疱疹疼痛的刺激,容易出现紧张、烦躁、哭闹情绪,而由于HFMD作为急性传染病有死亡可能,家属也会产生焦虑、恐惧感,应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支持护理[8]。结合患儿性格特点通过鼓励奖赏、、拥抱、玩耍、讲故事等方式缓解患儿陌生感及紧张恐惧感,态度要温和、体贴,同时对患者家属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要耐心倾听、解答家属的提问,向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及护理的措施,介绍治疗成功病例,来消除家属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家属信任,避免负面情绪而影响患儿的治疗。

1.2.7 健康宣教 目前仍缺乏治疗HFMD的特效药物及相关疫苗,而该病本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做好健康宣教、提高预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宣教使家属及患儿充分了解HFMD的病因、传播方式、高发季节、防病措施等,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皮肤护理,培养患儿良好卫生习惯,如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少吃生冷刺激食物等,指导家属加强患儿营养补充、保证其休息时间,提高自我防病能力。患儿治愈后仍有再次感染发病的可能,出院后患儿仍需在家隔离1~2周,家中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清新,流行季节期间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减少各种感染机会。

2 结果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经上述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大多数患儿经治疗1周内痊愈出院。

3 讨论

HFMD是一种新型的急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目前仍缺乏公认的特效抗病毒治疗方法,虽然也有少数患儿可合并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但该病仍属于自限性疾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患儿症状较轻、多可自愈。HFMD重要预防,发现异常时家属要及时来院就诊,确诊后除了及时隔离、严密监视病情变化及采取针对性处理外,要做好皮肤、口腔及心理护理,加强饮食营养和健康宣教,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早日健康、提高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珠,陈莉桦.118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67-68.

[2]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

[3]张淑春.298例手足口病患者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7):94-95.

[4]罗丹.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1):107-108.

[5]高红阁,徐爱英.手足口病研究进展和防治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2):736-737.

[6]董开兰.8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天津护理,2010,18(6):333-334.

[7]洪利芬,吴育平,李芳芹.手足口病高热患儿采用不同降温方法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896-897.

篇9

【关键词】妊娠;梅毒;护理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9例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经确诊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检验科确诊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龄19~32岁,平均24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例。

1.2诊断标准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1.2.2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疗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3]。首选苄星青霉素,具体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片500mg,每天4次连续15d。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同时在强烈的自责自卑情绪的趋势下,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忧郁压抑或躁动不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坦露内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安。适时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适当的疾病教育,让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解释,尤其是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方染上性病而产生争吵和相互不信任。我们医护人员这时应该耐心劝说病人家属为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着想,放下种种猜测和怪责,让患者家属能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保证妊娠期孕妇能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5]。

2.2加强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原则。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性疾病,故应加强孕妇住院期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应单独入住隔离病房,严格消毒政策,保证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应统一打包由专门的部分进行统一焚烧。患者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应专人专用,由专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进行患者房间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分娩期的管理,预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对胎儿损伤大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阴道侧切,术者动作不可粗暴,避免伤害胎儿头部及皮肤粘附,特别应注意及时保护好胎儿眼口鼻,尽量减少该些部位与孕妇产道的直接接触。对于新生儿,应进行必要的清洁沐浴工作,安置于隔离病房进行一定时期的病情观察,常规进行梅毒的准确检验检测。

2.4加强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感染和出血,及时检查宫底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细心观察乳汁分泌,做好护理。由于梅毒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故对于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不可实施母乳喂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护理及治疗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出生后的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的实验检测,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用青霉素2.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10日。加强产妇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质、高纤维含量、高热量和富含矿物质的饮食。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避免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到2013年二年之间收治的82例胆结石患者进行分析。这82名患者中,女性57名,男性25名,年龄跨度为36-70岁,平均年龄为(483.1)岁。其中,38例病患病症为急性胆囊炎,24例病患病症为急性胆结石,20例病患病症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2临床表现(1)消化道不适:50例病患出现了腹部胀气、腹部不适等症状,并偶尔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2)发热:20例病患都出现了轻度发冷发热的症状,而个别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病则出现发烧的严重并发症。(3)腹痛:60例以上的病患都出现了腹部疼痛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发生于右上腹的胆绞痛,是由于胆石在胆道内的移动使胆囊或胆总管平滑肌扩张及痉挛而产生胆绞痛,并伴有反复性和阵发性的特点。(4)黄疸:24例病症伴有黄疸的出现,是因为受损的胆囊粘膜无法阻止胆色素进入血液循环所致。

1.3治疗方式 对82例病患进行腹部B超或腹部CT检查,进行病情确诊。之后,对82名患者进行抽血化验,化验内容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规、电解质等各项指标。对于82名病患之中能够排除手术风险的72例病患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都采取急症手术治疗方式。

1.4统计学处理将按照以上方法所获得的各项数据导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检验的水准设置为,计数方式为百分数(%)。

2结果

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下表1所示。表1中“临床控制”是指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以及临床护理后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并痊愈的病例;“有效”是指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以及临床护理后出现其他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痊愈的病例;“无效”是指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以及临床护理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或者病情加重的病例。

表1胆道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3临床护理

3.1术前评估 为患者治疗的医务人员必须首先了解治疗对象的疾病史,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了解病患曾经是否有胆道疾病的病史,如果有,需详细询问之前的致病原因以及病史年限;了解患者的家属中有无胆道疾病的家族性病史;对于病患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详细的化验检查,排查病患是否出现黄疸的病症、是否存在腹疼的症状;

3.2心理评估[2]积极主动向病患介绍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并向病患介绍将为其进行治疗的医务人员的具体情况;向病患讲解胆道疾病的成因、发病症状、治疗途径、治疗费用等情况;告知病患及其家属将要实行的治疗方案,包括术前准备工作、手术中潜在的风险、术后的护理手段等内容;消除病患心中对于病情以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尤其针对部分高龄患者,必须更加耐心地安抚其消极情绪,以免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3.3术后护理

3.3.1基本护理 当病患完成手术返回病房时,护理人员必须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抽去枕头后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病患发生呕吐物窒息情况;给予患者吸氧,用心电监护仪24小时不停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在患者肠道通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前,禁止其饮食饮水。

3.3.2病情观察 观察术后病患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精神状态变化,密切关注病患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对于部分在术前发生休克的病患,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这些患者的尿量变化情况。

3.3.3出院指导 当病患病情显著得到缓解或者痊愈,具备出院的资格后,护理人员应该给病患发放术后健康教育手册,并嘱咐病患出院之后积极配合医生的后续病情观察和预防,并定期回院进行复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