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篇1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临床护理路径; 产妇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借鉴国内外的模式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研究,本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产科常见病中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5月,抽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计划性剖宫产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产妇年龄22~35岁,孕周38~40周,产前、产时、产后均无并发症。产妇年龄、孕周、胎次、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以及文化层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整体护理,试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1.2 病例选择标准 诊断为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除外子宫肌瘤剔除、卵囊剔除及结扎术;未曾试产,选择日期行第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除外疤痕子宫。

1.3 方法

1.3.1 成立临床路径小组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科室骨干组成,决定病种,确定临床路径表的框架与格式,参与实施临床路径的评估与评价,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2 护理人员培训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培训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路径内容、路径流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3.3 路径内容及表格制定 运用护理程序评估设计、计划并分析和运用收集的资料制定出适合本科的护理路径[1],查阅相关的产科中医护理常规及西医护理常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1)护理版:以时间为横轴,以术前指导、检查、手术治疗、中西医治疗、监测和评估、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中医辨证调护、中医特色护理、膳食指导、养生康复指导等理想护理手段为核心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2)患者版:详细制定每天的医疗护理内容及需要产妇配合的事项,保证产妇的知情权与参与权[2]。

1.3.4 路径实施 孕妇入院宣教时详细介绍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并发放患者版路径表,让其了解她入院后所得到的护理与指导,让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管床护士根据路径表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护理与宣教,并每天与夜班护士交接,交待需要继续完成的工作。路径表上有四种标示:(1)已执行:产妇完全了解,达到预期结果;不了解,需要重新指导及追踪;部分了解,待追踪。(2)无此需要。(3)未执行,变异。(4)需要进一步处理及记录。护士根据产妇情况在相应栏目上打钩,每班签名。护理组长每天检查路径表,指导护理及反馈产妇意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定期组织讨论修订整改,解决遇到的问题。

1.3.5 效果评价 评价每个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自制调查问卷,内容有:术后活动、疼痛的护理、会的护理、产后饮食调护、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新生儿护理知识、新生抚触技巧、穴位按摩相关知识、产后情志调适、产后养生康复指导等10个指标,每个指标有3个答案(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别计分为3分、2分、1分,总分为30分,在产妇出院前给予调查问卷,得分愈高,说明对健康知识掌握得愈好。25~30分为优,20~24分为良,15~20分为中,15分以下为差[3];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患者安全护理等,按医院质控标准打分,总分100分,其中生活基础护理40分,病人安全护理60分。根据产妇是否符合病情和治疗要求,舒适、安全,各管道是否清洁、通畅,按要求更换、护理等各项生活基础护理是否落实,以及病情观察、治疗是否及时、到位、准确,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否正确、及时满足产妇的需要等安全护理进行评分,每项指标分符合、不符合1~2处,3~4处,5处以上等标准,总分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前发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因两组护理路径不同,使产妇在产后饮食调护、护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技巧、产后养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知识掌握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对宣教内容理解透彻,并能渗入到自我康复护理及新生儿护理当中。见表1。

2.2 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 试验组产妇生活基础护理、患者安全护理等按照护理路径图表提供有时间、有效的照顾,使治疗、护理有序的进行,减少漏项,护理质量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sup>6.2745,*>/sup>P

表2 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n,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sup>8.5375,*>/sup>P

表3 两组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sup>11.1137,*>/sup>P

3 讨论

3.1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是要求每班护士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监测、评估分析病情变化,辨证施护,并将情志调护与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对产妇的生活基础护理、安全护理能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人护理,有效地保障了环节质量,使护理计划有效落实,真正为产妇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护理[3]。

3.2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整体的、辨证的护理模式[4],本院研究的中医院产科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是把中医护理加入到临床路径中,充分体现中医特色护理、辨证施护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优势。

3.3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性,可使护理人员有序地、有计划地、有预见性地进行治疗护理,把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可大大培养了护士的自主性、自律性,增强了成就感。

3.4 临床护理路径充分体现产妇的知情权,使产妇预知每天的治疗与护理,主动配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5 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按照护理程序系统、有序的进行健康教育,使产妇系统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养生康复调护知识。而且在护士与产妇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使产妇感受到了护士对她的关怀和爱护,大大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

本研究发现,在中医院产科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把中医特色护理加入到临床护理路径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改进护患关系,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提高产妇满意度。笔者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经验,找出适合本地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各级中医医院推广实施,创自己的品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袁剑云.临床路径: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策略.中国卫生政策,2002,21(8):13-17.

[2] 庄翠芳,方芳,张国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上海护理,2008,8(4):54-55.

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住院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治疗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①治疗组痊愈率[77.8%(35/45)]及总有效率[100.0%(45/45)]较对照组明显提高[44.4%(20/45)、86.7%(39/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治疗组平均住院日[(12.1±1.5)d]、住院费用[(4523.0±185.0)元]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3±2.5)d、(6450.8±267.4)元],患者总满意度[100.0%(45/45)]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95.6%(43/45)]较对照组提高[48.9%(22/45)、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缩短其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24-04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YAN Qiong CAO Limin PEI Jingb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Xiaoshan District in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3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Xiaoshan District in Hangzhou City were randomly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patient satisfaction,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were observed after a 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s ①Recovery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77.8% (35/45), 100.0% (45/45)]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4.4% (20/45), 86.7% (39/4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②Average length of stay,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in treatment group [(12.1±1.5) d, (4523.0±185.0) yuan]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15.3±2.5) d, (6450.8±267.4) yuan]; the total satisfaction,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of observation group [100.0% (45/45), 95.6% (43/45)]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8.9% (22/45), 44.4% (20/4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口僻,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1]。本病起病急骤,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 d内达到高峰,如治疗不当或未掌握好治疗时机或护理不当会导致疾病迁延难愈,从而给患者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按照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能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2]。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11年4月起根据医院的要求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根据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8.9)岁,发病就诊时间12 h~14 d,平均(7.5±4.9)d,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1~66岁,平均(43.5±9.5)岁,发病就诊时间1~15 d,平均(8.1±5.2)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临床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3]。②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但在本次住院治疗期间既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也不需特殊治疗。排除标准:①排除因格林巴利综合症、耳源性疾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等导致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②有严重的其他疾病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③拒绝或不配合按照本诊疗方案实施及评估者。

1.3 治疗方法及分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包括:面部局部及眼部护理、生活护理等,介绍特发性面神经相关知识、康复训练、预防指导等。

1.3.2 治疗组

1.3.2.1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制订 由我院相关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组长等5人组成特发性面神经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小组,通过进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设计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具体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入院评估、检查、用药护理、中医疗法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中医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制定成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编制统一的路径记录表格。

1.3.2.2 护理人员培训 邀请我院医教科科长授课,培训全体护理人员,熟悉路径的概念、流程、特点,了解实施路径的目的、意义及方法,使每位护士积极配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

1.3.2.3 护理路径实施方法 分管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路径的内容及程序,以取得支持,然后根据科室制定的标准化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责任组长每日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1.3.2.4 中医情志护理 有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特发性面神经重要因素之一[4]。因此该病的情志护理尤为重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多因起病突然,外观形象受损,同时伴有饮食、语言的障碍,又担心预后,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情况,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配以神门、皮质下穴耳穴埋豆以利气血平和,同时分别进行说理开导、节制郁怒或疏泄法等情志调护[5],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2.5 生活起居护理 急性期注意充分休息,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受风寒再次加重病情。注意气候变化,外出戴口罩,禁止用冷水洗脸,避免吹对流风。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防止患侧食物残留。眼睑闭合不全者,平时外出或睡眠时应戴眼罩,睡前涂红霉素软膏,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结膜炎发生。

1.3.2.6 饮食调护 注意饮食清淡但营养丰富,多食瘦肉﹑豆类﹑骨肉汤等,主食尽量以半流质或软食为主。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食疗方可选防风白芷粥或选川穹白芷炖鱼头。风寒袭络证者宜热饮食,忌吃生冷食物及瓜果,如苦瓜、绿豆等;风热犯络证者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萝卜、绿豆汤、茶、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6]。

1.3.2.7 用药护理 风邪入络证选大秦艽汤加减以祛散风邪;风寒袭络证选桂枝加葛根汤合牵正散加减,以祛风散寒;风热犯络证选银翘合牵正散加减以疏风散热;风痰阻络证选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以祛风散邪;气虚血瘀证可选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痉。嘱患者饭后1~2 h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厚味食物,服用中药后应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同时注意观察服药后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1.3.2.8 中医疗法的护理 ①耳穴埋豆法取穴:神门、皮质下、三焦、面颊、口、目、肝。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穴位,以0.5 cm×0.5 cm胶布固定,每周贴2次,每天自行按压3~4次,每次按压100下,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至局部或耳朵充血发热发胀。10次为1个疗程。注意交待患者勿揉搓耳穴处皮肤,以免皮肤破损。②穴位贴敷:取白附子粉0.3~0.6 mg,撒于胶布上贴于患侧翳风穴,隔日更换。贴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③艾条温和灸治疗取穴:患侧攒竹、阳白、翳风、瞳子髎、合谷穴,每个穴位灸10 min,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以灸后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疗程之间间隔1 d或2 d。注意防止烫伤。

1.3.2.9 中医康复护理 ①入院第1天,每个患者发放一本本科室自行制作的面瘫操手册,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做患侧面部穴位(上关、下关、翳风、大迎、阳白、迎香穴)环形顺时针按摩,取揉法或摩法,指力由轻到重,以微酸为度[7]。②入院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面肌运动训练:四指并拢,双手掌紧贴面部用力由下往上推,至额部后两手分开,再从耳前轻轻滑下。双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分别按在左右太阳穴,食指弯曲刮上下眼睑肌肉。四指并拢,用力从下颌沿嘴角往耳前方推。食指、无名指在鼻翼两旁按揉迎香穴。每天做2次,5~15 min/次,以面部微热为度。③入院第3天,指导患者做抬额闭眼﹑皱眉﹑鼓腮﹑撅嘴、示齿等主动面肌运动训练。④入院第4天起,每日让患者主动做以上训练,责任护士随时指导纠正患者不规范动作,直到患者掌握。

1.4 评价指标

①临床疗效标准 按照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ehmmm面神经瘫痪分极标准[8]。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分级。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H-B分级Ⅰ级。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运动功能障碍,H-B分级Ⅱ级。有效: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抽动,H-B分级Ⅲ级。无效:无明显变化和(或)明显的面肌痉挛、病理性联合运动,外形不对称,H-B分级Ⅳ~Ⅵ级。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②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③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设5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④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本科室自行制定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测试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75分及以上为掌握,75分以下为不掌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治疗组平均住院日[(12.1±1.5)d]、住院费用[(4523.0±185.0)元]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3±2.5)d、(6450.8±267.4)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患者总满意度[100.0%(45/45)]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95.6%(43/45)]较对照组提高[48.9%(22/45)、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提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程度。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满意度

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热、痰、瘀等邪侵犯阳明、太阳、少阳等经络以致经气失常、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本研究根据特发性面神经发病特点,路径中规定入院当天即予耳穴埋豆及穴位贴敷、艾条温和灸治疗,通过耳穴刺激后对经络的调整,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祛风散寒清热,豁痰化瘀行滞之功效[9];翳风穴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采用白附子粉敷贴在翳风穴,通过经络穴位刺激,改善面部微循环,缓解了面神经在茎乳孔内的受压情况;艾灸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通过以上中医特色护理项目,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及患者治病的信心。而常规护理中没有中医特色护理项目与规范化流程,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3.2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注重整体观念,根据辨证分型从情志、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用药、康复锻炼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注重畅情志、饮食调护、保健等方面指导,使患者在精神、生理上达到平衡,保持良好状态并配合治疗、护理[10]。通过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具体要求执行,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医疗护理活动都按路径进行,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使患者得到最佳照顾,在最短的时间内病情达到康复,从而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3.3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程度

临床路径的实施,培养了护士的自律性[11],使护士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统一的路径记录表,减少了护理书写,增加护患沟通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由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的特殊性,面肌功能锻炼较难准确掌握,从而影响疾病的痊愈,因此,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制作了患者版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教育内容,放在病房方便患者阅览。同时根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特点制作面瘫操手册,入院当天发给患者,让其按照手册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面肌功能锻炼,使患者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按照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有计划、针对性地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从而使患者能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承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和控制[12]。而常规健康教育则缺乏标准化的流程,也没有及时了解患者对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4 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注意事项

护士在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整体情况,如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要注意血压、血糖的监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同时由于本科室低年资护士较多,要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督导作用,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护理质量。

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我国当前医疗形势下,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开展,可以缓解患者看病贵问题,减少医患矛盾,同时随着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也促使护士主动地去学习相关中医专科护理疾病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9-220.

[2] 郎黎薇,葛啸天,杨希琴,等.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4-686.

[3]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8-120.

[4] 吕小霞.面神经护理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128-129.

[5] 吴胜菊,杨海燕,童彩玲,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7):61-63.

[6] 殷黎,赵静.特发性面神经中医治疗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4):79-81.

[7] 彭程.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2,(10):98-99.

[8] 付冰梅,张文浩.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1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455.

[9] 李伯群.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58-59.

[10] 姜淑贞,陈金娥,张凤华.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 17(14):1746-1748.

[11] 王佳薇,覃竞燕,张艳,等.临床路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6):594-595.

篇3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患儿60例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在0.5~8岁,平均(4.65±2.50)岁。本组患儿中包括腹泻27例,支气管肺炎18例,以及衣/支原体肺炎15例,全部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均排除各类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疾病。采用随机法将其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药物治疗,做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加强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患儿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治疗方案规划、每日膳食计划以及出院计划等全方位的治疗护理方案;(2)患儿入院后及时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准确无误完成各项治疗措施及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于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实施的临床路径的效果及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3)在患儿出院前夕,护理人员要做好行为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患儿出院后身心均得到全面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关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相关数据。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时则视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有3例肺部感染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对照组患儿则有5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2.2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

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费用及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4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应用评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17-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知识以及法律意识也在提高,同时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类风湿疾病[1]。中医临床路径护理主要是指由医生与护理以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手术,制定最合适且具有顺序性的临床服务计划,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疼痛,使得患者获得最佳且持续改进的照顾。中医临床路径属于跨学科、综合性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2]。我院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类风湿患者,均分为使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且都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标准[3]。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为(43±2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3±2.1)年,且伴随骨关节炎18例,银屑病关节炎1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为(38±2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9±1.6)年,且伴随骨关节炎20例,银屑病关节炎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方案,责任护士进行系统的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知识培训,按照统一的护理标准,对于纳入路径的患者,制定一张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工作表,按照路径内容进行实施,并签字确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戒烟,禁止饱腹,在病情允许的情况进行适当运动。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心声,排除烦恼。中药薰蒸护理,实施温经散寒、活血化癖以及通络止痛的中药进行热薰患处。由于熏蒸中会打开患者的毛孔,极易受风寒,因此室内应注意保温。在熏蒸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1.3疗效评价标准按照美国1987年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得出,显效:患者患处疼痛已消失,关节功能完整,可以自由运动;有效:患处存在隐痛,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可以进行适当运动;无效:达不到上述的指标或者无变化[4]。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使用t检验各组之间的比较;运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使用X2对数据进行校验,P>0.05,差异属于无统计学的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数据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见表1。在治疗期间对患者检测的肝功能以及胃功能等均未出现异常状况。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为92%,与实施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76%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特征为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并且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突出特征。该疾病会反复发作,属于全身性的自身免疫学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软骨破坏,发生功能障碍,甚至造成残废[5]。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致残率上升[6]。在中医学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自身卫阳不固,营卫失调,从而导致外受风寒湿邪侵袭,阻滞患者经络,注流关节,最终导致患者的关节肌肉麻木、疼痛、肿胀以及功能[7]。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中明确规定了各项护理任务,使得整个护理过程条例清晰,保障护理人员在护理中的准确性,提高护理质量[8]。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根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制定相适应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积极疏通患者情绪,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参与到临床路径的护理过程中,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9]。在中医临床路径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配合密切,严格遵守医嘱,督促患者切实按照临床路径完成任务,从被动变成主动服务,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认可,缓解了医护矛盾与护患纠纷,获得患者较高的住院满意度[10]。本次调查实验中,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为92%,与实施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76%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类风湿疾病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缓解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减轻炎症,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雪岩.陈玉辉.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新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0,11(01):45-84.

[2]王楠楠.王爱武.郝清雪.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7(18):346-389.

[3]王秀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理疗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1(09):56-81.

[4]王燕萍.王桂莲.张萍.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护理体会慢性病学杂志[J].2010,06(20):112-134.

[5]李玲.胡玉芬.杜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1(15):61-102.

[6]韩杰.护理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角色与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01(07):21-53.

[7]李丽娜.护理路径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5(23):34-57.

[8]王秀芹.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04(22):71-013.

篇5

关键词:脑出血;功能制护理;优质护理

脑出血为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严重的脑出血患者必须住院接受治疗,医生需要对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临床效果,再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对此,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见收治6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见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这60明患者分明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这60名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5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平均病程在6~12月。以上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功能制护理措施,护理项目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是责任包干的整体护理,就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负责,结合患者病情及个人需求,制定系统完整的整体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认识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实质,营造温馨护理文化内涵,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加大患者临床症状检查,加强护士查房力度,查房期间观察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理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班班交接,准确记录。(3)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化需求,为患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依照计划内容认真落实,及时评估。(4)注重健康宣教,及时和医生沟通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护理工作。(5)饮食护理。针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患者饮食上的喜好,制定一套个性化饮食方案,力求营养丰富、梯样多元化,满足患者身体营养的需求[1]。

2结果

以上两组在我院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下,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上,实验组为(15±3.2)天,对照组为(19±3.5)天,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费用上,实验组为(12063.2±610.7)元,对照组为(16087.4±710.8)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6.5%,对照组为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参照: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加剧,脑出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发现,脑出血与患者生活压力、工作强度及饮食结构密切相关,脑出血对人们的危害性极大,如不能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将会对患者留下严重残疾,甚至死亡[2]。为此,应当引起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广泛关注,同时应采取有效护理方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文结果显示,在对脑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之后,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这说明优质护理措施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吴媛媛,殷冬娇,金贻悦.急性脑出血病人应激状态的临床护理[C],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省护理学会分会场安徽省护理学会护理专业化发展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353-354.

篇6

【关键词】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等对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形成刺激或压迫所致的一种常见疾病, 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为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护理方法, 本院选取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与骨科常规护理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于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8例, 其中男46例, 女52例;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43.2±7.8)岁。入选标准[1]:①颈痛而且上肢呈放射性痛;②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牵拉试验呈现阳性结果;③受损神经根皮肤节段等区域出现感觉减退、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等情况;④对患者行颈椎X线片检查, 可观察到椎体增生, 钩椎关节增生, 椎间隙或椎间孔变小;⑤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排除标准:排除颈椎骨骼出现肿瘤或结核等实质性病变患者、胸腔出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患者, 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出现损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 将符合上述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疾病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 主要有观察病情、安装、提供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由主治医生、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临床路径研究小组, 制定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流程表, 主要包括:①完成患者中医护理入院评估, 向患者介绍床位医生及护士、医院环境、作息及窥探时间等;②根据中医护理辨证分型, 对不同分型患者制定相应的健康饮食方案;③情志护理效果评估, 消除患者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④根据病情, 对颈部、肩关节等进行功能锻炼;⑤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如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及枕头高度等。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疗效评价4个方面进行观察。疗效评价标准依据《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 , 具体如下: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好转 :以前的一些症状有所缓解, 但颈肩背仍然感到疼痛、经活动运动后疼痛有所加重;显效:原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疼痛感减轻, 一些肢体功能得到改善;治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 肌力回到正常水平, 颈、上肢等肢体功能也恢复正常, 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劲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约占颈椎病的50%~70%。通过牵引及手术治疗, 患者的痛苦能够显著减少, 但如何能够巩固疗效, 护理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按照临床路径表的具体要求准确地执行护理工作, 并将入院评估、辨证饮食、情志护理、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等多个方面相结合, 能够确保患者整疗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也能够保证医疗护理在既定时间内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发现,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护理方法, 它不仅能够增加治疗有效率, 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傅秀珍, 陈梦丽, 陈少华, 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3):2222-2224.

篇7

【关键词】 医院感染; 临床护理路径; 感染控制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LI Mei-ci,ZHANG Li-hua,LIN Xian-q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1):084-08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care pathways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effect.Method: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our hospital inpatient department,325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16 to June 2016 as control group,318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2016 to September 2016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car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care path.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he rat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indexes,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1.9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11.8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osocomial infec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fection control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1.024

前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大众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更为系统与严苛,在这一背景下,传统临床护理手段显然存在大量的不足之处与缺陷[1-3],如何面向患者提供更为可靠、优质、以及高效的护理服务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4]。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领域的全新管理方法之一,对改善护理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等有意义重大[5-7]。有关报道基于对临床护理路径及其应用的认知,将此项护理模式引入医院感染控制中,提示对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价值[8-10]。为进一步探索观察医院感染控制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纳入病例均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收治患者,以2016年4月-2016年6月所纳入患者3250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7月-2016年9月所纳入患者3180例为观察组。对比观察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价值,结果报道如下。

篇8

【关键词】  临床路径;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护理;应用

肝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治疗的最后手段,活体肝移植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积极的开展,在移植学界公认为挽救生命、解决日益尖锐的供肝需求矛盾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1]。活体肝移植对供体的风险大,手术的难度也增大,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供体患者30例,其中供体男27例,女3例;年龄18~36岁。随机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在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见表1。

表1 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时间内容入院当天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主管医师及有关制度,发放住院患者须知和供体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卡,并讲解有关内容。检查前介绍各项检查的目的、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做健康评估。术前3 d介绍活体肝移植的知识,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有效地咳嗽和深呼吸。wWW.133229.cOm术前1 d做好术前准备,禁食12 h、禁水8 h,手术区皮肤准备,备血,发放术前患者须知。术日晨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药及静脉点滴抗菌素,取下贵重物品,接入手术室,备好麻醉床、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引器等。术后当天妥善安置患者于床上,连接心电监护、氧气,安置好各种管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止血、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雾化吸入,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的咳嗽,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引流管,做好心理护理。术后2~7 d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病情进行床上和床下活动,预防并发症,配合医生做好肝功能监测和残肝再生检查。出院时告知患者定期回院化验血常规、肝功能、彩超和ct检查,并告知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禁烟禁酒,从第2个月开始正常生活。

1.2.2 护理路径的实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责任护士按路径表的内容进行护理,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介绍病区环境和主管医师,发放患者住院须知,详细讲解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准备、手术方式和捐肝后情况,每天由责任护士按路径表的内容和患者需求进行教育,出院前评价路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1.3 评价指标的选取 (1)住院天数:指从入院到出院天数。(2)并发症:指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填写,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住院天数、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2。表2 2组住院天数、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活体肝移植的优越性表现在手术可以择期进行、供着与受着两者手术密切配合、亲属活体组织和受者组织之间的hla组织相容性好、费用较尸肝移植少[2],但是活体肝移植的手术风险和难度相对较大,而且世界范围内的活体肝移植有19例供体死亡的报道[3],因此加强对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路径在美、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已得到广泛推广,临床路径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展现出它卓越的特征[4]。

临床护理路径由于预先制定了护理日程表,用图表的形式提供了有时间、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漏项,缩短了住院日、提高了护理质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测评,试验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testa g,malago m,broelseh ce.from living relaled to insitu 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how to reduce waiting,list mortality.pediatr transplant,2001,5:1620.

2 王学浩,张浩.活体部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肝胆外科杂志,1997,5:196197.

篇9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诊断均符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临床研究》(王士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科室确诊为突发性耳聋需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在12~78岁,平均45岁。随机选择同时期在本科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4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所受教育文化水平、治疗依从性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两组均以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患者的一切治疗护理,并进行临床路径知识的培训,确定其功能和职责,医护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模式按常规医疗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法。

2.2 试验组:根据疾病的病程、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CP表。以标准化路径图表示,严格以时问框架为横轴,以患者诊疗流程(包括评估、医疗措施、护理措施、用药、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分别制定了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表,医护人员按CP表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治疗活动,并接受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2.3 护理过程

2.3.1 入院指导:病人入院后由护士热情接待,安置病床,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设施设备、医院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让患者记住他们的名字。详细向患者介绍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如诱因、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健康宣教。

2.3.2 完善检查

(1)血、尿、粪等常规检查。

(2)纯音听阈测试。

(3)临床听力学检查(如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等)。

(4)影像学检查(CT或MRI)。

(5)前庭功能测试。

(6)其他检查。

2.3.3 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改善内耳循环药物(长春西汀),降低血黏稠度和抗凝药物(丹参),神经营养类药物(甲钴铵)等,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高压氧,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高压氧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3)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①风邪外侵证:疏风散邪、宣肺通窍;

②肝火上炎证:疏肝清热、开郁通窍;

③痰火郁结证: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④血瘀耳窍证: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⑤气血亏虚证:健脾益气、养血通窍。

(4)针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用针刺、耳穴贴压、雷火灸、热敏灸等方法。

(5)按摩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应用鸣天鼓、营治城郭、鼓膜按摩等方法。

(6)其他疗法。

2.3.4 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听力下降或丧失,会使其与外界沟通交流能力减弱,使患者易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之对疾病的知识缺乏、治疗效果的不确定以及对是否会永久听力丧失的担忧,更易出现悲观失望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与病情相关的知识及以往治愈的病例,有针对性心理护理,主动帮助其熟悉新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良好的同室病友关系;鼓励家人给予体贴的照顾、耐心的陪护和心理支持;提示朋友给予关心和支持[3]。

2.3.5 出院指导及回访: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出院手续的办理,讲解饮食调养要求,预约复诊时间。出院后1周内,由主管医生进行电话回访,做好记录。

3 评价项目

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临床疗效。

4 疗效评价

4.1 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拟定。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4.2 治疗结果:见表1。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5 讨论

临床路径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4]。临床路径是医疗形式的标准化,医生、护士、患者三方能根据标准流程所要求的每日任务和重点,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采取医疗护理措施。

与对照组比较,P

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再各自为政,需要通力配合,及时沟通患者治疗进展,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优化患者住院流程,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有目的性、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对患者来说,及时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及治疗进展,充分享有了知情同意权,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减少了不必要的误会及矛盾,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篇10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躁狂抑郁症;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24-01

狂躁抑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情感活动极度低落以及极度高涨交替间歇出现或其中一种情绪反复性出现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即单相或双相情感障碍。狂躁情绪一般表现为心情极度兴奋,情绪过度高涨,思维敏捷但往往不着边际;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极度低落,精神乏力,或思想反应迟钝,极度缺乏自信等。由于单种或双种情绪在反复性发作期间,患者会存在间歇性的正常状态[1],因此,患者往往在用药期间怀疑出现无病就医的错觉,而停止用药或者不遵医嘱,给病情的连续性控制起到了不利影响。如能在患者治疗期间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认真配合治疗,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我院对躁狂抑郁症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护理,效果明显,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中的1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分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在32-60之间,平均43.7岁。观察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在32-59之间,平均4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3版精神障碍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中的条件;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伴有其他类精神障碍的患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在治疗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变化,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躁狂抑郁病症相关知识的讲座。

1.3.2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护理。

1.3.2.1确定护理研究小组:从本院精神疾病科室的医务人员及护理人员中,抽取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丰富的骨干型人员组成研究小组,负责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负责对整体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定期汇总护理体会和经验。

1.3.2.2护理路径表的具体内容: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具体护理内容分别作为护理路径表的横轴栏和纵轴栏内容,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路径表。时间从患者住院开始,依次每天连续性记录,直至患者出院;护理内容具体包括:患者入院指导、入院相关检查、疾病知识宣传、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

1.3.2.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责任护士负责按照每个患者个性化的护理路径表护理内容严格进行护理,对已达要求的护理措施与未采取或未达要求的护理措施,分别使用不同的符号予以标注;同时,针对不同的护理项目和内容,对患者的反应情况密切观察,适时根据患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1.4评价方法

(1)分别对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优、良、差三个等级进行评定,优:对躁狂抑郁病症及相关知识、治疗注意事项等全面掌握;良:对疾病知识基本掌握,对相关知识及治疗注意事项等有一定了解;差:仅对疾病知识具有一定了解。(2)分别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和躁狂情况进行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将两项评定项目治疗前后的分值相减,按照减分率进行整体治疗效果评价。治愈:>75%;显效:50%-75%之前;有效25%-50%;无效:

1.5统计学方法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