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消化内科;层级培训;护理;建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护理人员27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34岁,平均(35.7±5.32)岁;学历:本科9名,大专15名,中专3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13名,护士10名。纳入标准:身心健康,无心、脑血管疾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期护士,合并脑器质性疾病,参加调查的依从性不高,以及进修和实习护士。

1.2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实施常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实施层级专科培训模式,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

1.2.1组建层级培训小组,制定培训计划

由科室的护士长、主管护师及骨干护士成立层级培训小组,负责消化内科层级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及培训效果考核等工作。小组成员根据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特点、护理人员的结构层次以及以往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护理人员的岗位安排、学历层次以及工作能力的不同,制定详细的层级专科培训计划,明确各层级护士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标准与要求等,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开展定向培训[1]。

1.2.2层级专科培训内容

根据科室护士层级岗位管理的相关要求和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内容,每个层级护士的专科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病房管理、沟通技巧、病情观察能力、急救能力、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每个层级的护士除了核心能力培训外,接受各自级别相应的岗位培训,只有在切实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后,才能进入下一级培训。

1.2.3层级专科培训的方式

护理理论知识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由科室评选出具有相应资质的护师及以上级别的护士,对下级护士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根据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课程。其中每周授课1~2次,并安排各层级护士相应的自学内容。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多变的,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使培训内容更加利于护士理解和接受。分别由培训护士对培训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护理操作技能先由培训护士进行临床示教,下级护士不断练习揣摩,通过培训老师点评和护士之间互评的方式,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切实提高专科操作技能。急救能力的培训则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消化内科常见的急救情形进行模拟演练,锻炼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则通过专题讲座和小讲课等方式,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点环节,针对性开展培训活动。通过晨间提问、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不断提高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1.2.4考核

考核方式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分为日常考核和季度考核。考核的形势包括晨间提问、闭卷考试、情景演练等[2]。理论考核的成绩≥90分为合格,操作技能的考核≥85分为合格。同时护士长每月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将护理质量的考核与护士的个人考核进行有机的结合。每次考核的成绩计入个人的分层培训档案,与护士每月的绩效工资、年底奖金以及个人晋升相挂钩。考核不合格者安排补考并予以一定的处罚措施

1.2.5定期评估和总结

护士长每月对下级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总结,修正培训计划和内容。对培训考核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护士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将发现的薄弱环节作为下个月的重点内容进行培训[3]。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统计培训前(2016年6月~2017年6月)和培训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消化内科护士的综合考评结果,包括护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分值越高表明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越强[4]。②护理人员满意度:采用消化内科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分层专科培训前后护士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层级专科培训前后消化内科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情况经层级专科培训后,护士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

篇2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士;内窥镜室;带教

消化内镜室是从事消化系统内窥镜检查及治疗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之一[1]。消化内镜室的护士工作专业性强,不但仪器清洗消毒保养责任重大,而且护理工作贯穿检查的全过程,且有别于一般的临床护理。消化内镜室的护理人员的培训、带教是保障消化内科业务不断壮大的根本。为了消化科护士尽快掌握内窥镜室专科理论和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能的消化内科护士,我科自2008年起对消化科护士采取有计划、有目的、规范化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消化内科35岁以下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有护理基础知识、消化内科基本专业知识、护理基本技能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培训。

1.2 方法

1.2.1带教老师的选择 护士安排到消化内镜室的时间不等,一般为2~3个月,时间短,带教任务重,专科带教老师在做好日常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要能够带出高素质的专科护士来,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是热爱本职工作,热心带教,精通消化内科护理及内镜室护理业务,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熟练的专科护理技术,有奉献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护理人员。

1.2.2带教任务的制定 培养熟练掌握内窥镜的清洗,消毒、维护及保养工作、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相关检查治疗及护理配合工作、掌握消化内镜室常见急诊及并发症的处理的护理人员。

1.2.3设定目标 直接目标:能胜任消化内镜室的日常护理岗位工作。间接目标:提高消化内科护士对内窥镜检查的认知度,培养集临床、教学、管理、科研于一体的全方位的消化内科护理后备人才。

1.2.4带教实施方法

1.2.4.1熟悉环境 包括消化内镜室的布局和配置;临床常用内镜的选择;内镜室的相关规章制度;每日内镜检查及治疗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本内镜室在本院及周边的影响及相关信息传递。

1.2.4.2思想带教 全面而正确理解内镜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科学性,培养护士"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态度和职业自豪感。

1.2.4.3业务带教

1.2.4.3.1消化内镜及相关配件的清洗消毒及防治交叉感染知识的学习:内镜是一种深入人体腔内的仪器,如果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将导致医源性感染,内镜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及消毒是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2],所以认真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落实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感染是每个内镜室护士都应该必须做到的。

1.2.4.3.2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内镜室是为患者提供特殊检查、治疗、手术的特殊场所,医护人员经常会产生伦理困境,甚至发生复杂的法律问题。在护理活动中还普遍存在着法律知识淡薄的问题,因此我们对潜在的法律问题要有充分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在患者内镜检查前必须签订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是患者的法定权利,告知是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3],我们的告知义务与患者的知情权在医患关系中是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地履行告知义务,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1.2.4.3.3与内镜有关的消化科专业知识及内镜检查治疗并发症的处理 电子内镜检查不仅仅是一项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作出诊断,为后续的诊疗行为提供依据。所以在检查过程中和医生一起观察和诊断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如对消化道的解剖知识的学习、常规操作及对疾病的认知等等。同时严密注意观察病情,以防并发症的出现,并备好应急预案,如内镜室设备应急预案,内镜检查中发生急诊或并发症的急救预案。

1.2.4.3.4与患者及及医师的交流技巧 护士的交流技巧很重要,实际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在护患沟通障碍和沟通技巧的欠缺。在检查前中后与患者的交流和与医生的交流要让患者有信任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诊疗工作的效率和检查治疗的效果与医护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是否和谐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加强与内镜室医生的良好沟通及配合尤为重要。

1.2.4.3.5风险教育、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内镜室存在许多风险及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不利因素,因此,必须做好内镜室护士的风险教育、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并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医护人员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而且可以避免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1.2.4.3.6内镜室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内镜室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要求内镜室的护士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内镜室的很多工作是护士个人单独完成,所以职业道德修养 ,尤其是慎独精神格外重要。

1.2.4.3.7消化内镜室工作的统筹安排 内镜室的工作很繁琐,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敏捷,态度真诚,各项工作有有条不紊并且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要灵活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

1.2.4.3.8健康教育的意义 内镜检查前、中、后的健康教育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切实做好每个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医院优质服务的基本内容。

1.2.4.4分析测评带教效果 带教过程包括样板、协同、观察、纠正和强化等步骤。在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带教老师的工作样板下,护士协同带教老师一起配合医生工作,通过带教老师和医生的共同观察、纠正在协同工作中护士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地鉴别与分析,找出现有工作能力和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具备的能力之间的差别,在下一步协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

1.2.4.5确认并强化带教差距 在强化带教的过程中,带教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一些,有些能力差距的原因并非被带教护士的原因,而是与带教老师或是内镜室的客观因素引起,应该予以排除或改进,让带教老师和被带教护士在目标下共同成长进步。

1.2.4.6评价带教效果 带教老师要对带教的护士适时进行考评,并客观、真实地将护士的考评情况汇报给护士长,每个被带教护士对带教老师也要进行综合考评,由护士长经过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准确的消化内镜室带教需求及效果,并进行总结、指导和规划从而保证带教具有合理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延续性[4]。

2 结果

通过这种有计划、有目的、规范化培训,加强了消化内科全体护理人员对消化内窥镜室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对消化内窥镜检查及治疗知识的认知度,培养了一批随时能胜任消化内镜室日常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实现了消化内科护理工作高绩效的目的,获取了消化内镜室的护理人员可持续竞争优势。同时也涌现出一批集临床、教学、管理、科研于一体的全方位的消化内科护理后备人才,战略性构建规划了消化科护理人力资源。

3 体会

严格控制了院内感染,提升了医护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消化内镜室服务及诊查效率,并且通过带教老师和学员的不断的总结和创新,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显著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基于我院内镜室这种带教方法的实施有其先进性和实效性,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Mulder C J J, Jacobs M A J M, Leicester R J, et al.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a digestive disease endoscopy unit: Report of the World Endoscopy Organization[J]. Digestive Endoscopy, 2013.

[2]杨海轶,李亚洁.内镜清洗消毒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7,14(04):8-11.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6―51―03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护理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日益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也并非机械地执行医嘱,简单的打针发药,做好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尤其对一名新护士工作后能否有效并熟练地完成护理任务,还需要对其胜任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使她们掌握护理技术要领,注重护理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消化内科的护士除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颗仁爱的心外,更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更适应消化内科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早为医生提供诊疗信息,及早使患者得到快捷的治疗。下面是我带教新护士的一些体会。

1 职业伦理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新护士工作能力的前提。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培养新护士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落实护理关爱,尊重病人的权利和人格,并能应用法律及伦理原则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愿望;同时还要教育她们做到自身人品正直,维护社会公正,正确处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特别是护患关系。

2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作为一名新护士,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护理方面的知识,而在专科护理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如同样是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就有很大的区别,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已不仅仅局限于护理问题,应当尽可能地将疾病的病理、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可能出现的阳性体征、治疗、护理、用药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逐个理解、牢记。这就需要新护士平时多看书、多观察,多思考,多体会,做到对各种疾病知识掌握全面,带教老师或护士长可在指导的同时多提问,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

3 加强临床实践中观察力的培养

消化内科的疾病有时症状比较重,但只要及时对症处理,病情即可好转。有些症状表现的不十分明显,如果没有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待病情发展到十分严重时,治疗效果已不佳。护士面对众多的患者,又要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时只有通过打针、发药、输液时与患者交谈,了解一些症状。如已处于稳定期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如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血压下降、脉速等症状,则提示有再次出血的可能,这时要及时汇报医生对症处理。如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行为异常,此举可能是肝性脑病的前兆。如果观察及时、治疗得当,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一些危重、老年患者是护理观察的重点,这些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士应经常巡视病人,平时新护士多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有助于经验的积累。

4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新护士的工作能力与高年资护士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前者只能护理单纯、简单的非疑难病人,工作中还需要后者的帮助和指导,为提高其独立工作能力,在中夜班单独值班时遇到病情变化的病人,如病人出现心慌、出冷汗伴饥饿感,血压正常,首先判断病人是低血糖而不是出血,对于腹痛待查的病人,如出现腹痛加剧时,一定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及时汇报值班医生。护士长要定期检查新护士所分管的工作,认真听取晨晚间交班内容,提问所分管病人的现存及潜在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必要时结合特殊疑难病例做专题讲座或护理查房。

5 对特殊检查和创伤性治疗的观察

消化内科常年开展胃肠镜、腹腔穿刺、ERCP术、胃肠息肉摘除及纤维镜下取异物等治疗操作。经过这些检查、治疗后,如果观察不仔细,护理不到位,以上检查治疗将前功尽弃。除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外,还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如胃肠镜下息肉摘除术后,嘱患者当天禁食,绝对卧床1周,第二天可进少量流食,1周后可进普食。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有无解血便,监督患者的饮食。再如ERcP术后,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情况,观察血淀粉酶情况,如出现发热、寒颤,则提示胆管炎的可能,如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血淀粉酶增高,则提示胰腺炎可能。

篇4

[关键词] 老年患者;消化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62-02

消化内科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老年患者居多。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老年消化内科患者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做好老年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不仅影响临床疗效,也影响护患关系,导致相应的社会问题[1]。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敏感性较差等因素,加之消化内科的特殊性,共同导致消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性较高,若不能予以有效的处理,会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导致医疗事故[2]。本院对近3年来消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

护理人员是护理过程的操作主体,其自身的技术水平、护理态度及风险意识等任一方面出现问题均会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

1.1 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和护理经验不足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中的表现及应对措施如下。隐患表现:①操作成功率低,受疾病影响老年消化道内科患者多呈现体形消瘦,增加护理难度,在静脉穿刺、放置胃管、导尿等操作时,因护理人员技术低下,无法一次性完成,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②护理经验不足,因护理经验欠缺,在处理临床突况时,出现紧张慌乱,甚至出现操作失误,延误临床急救,失去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3]。应对措施:①加强业务教育,提高技术水平,采取三基三严对消化内科的护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学习及实训,进行案例分析讲解、相互交流等多形式活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确保基础护理质量;②合理调配护理资源,为解决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在经验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等方式完成,如采取新老搭档的排班方式,弥补护理经验不足,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临床急救创造最佳时机,提升急救疗效[4]。

1.2 护理态度

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差,对患者态度冷漠,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及对策如下。隐患表现:①缺乏责任心,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面对繁重的护理操作,常出现不按规定操作、忽视患者的需求等,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和患者不满;②缺乏同情心,护理人员不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不能换位思考,当患者提出疑问或要求时,不能耐心解答,而是以冷漠的态度回绝,导致护患关系恶化,留下安全隐患。对策:①提高责任意识,通过护理法规及护理制度普及,奖惩制度的完善,护理质量与晋级挂钩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5];②改善护理态度,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增加对患者的同情,护理中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1.3 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引发纠纷,将会造成自身利益的损伤。隐患表现:①法律意识淡薄,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加和护理法律法规的健全,对护理操作约束越来越多,而部分护理人员对相关法规缺乏了解,护理记录不完整,记录错误、涂改等,一旦出现纠纷则处于不利地位;②安全管理认识不足,护理过程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容易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导致安全隐患。对策:①普及法律法规,增加保护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规的宣教和培训,提高相关记录的书写质量和管理,为发生纠纷时保留足够证据;②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倡导微笑服务,以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6]。

1.4 护理人数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工作量大,需要护理人员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将会影响护理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导致安全隐患[7]。隐患表现:①护理效率下降,护理人员不足直接影响护理的效率,如患者输液出现肿胀时,不能及时予以处理,巡诊不及时,护理操作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患者不满或影响护理质量;②护理质量下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带来巨大压力,容易导致其护理过程中精神不集中、操作不规范、态度冷漠等,势必影响护理质量,留下隐患。对策:根据护理需要及时增加护理人员,由此保证护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2 用药因素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临床用药种类较多,其服药方法及时间有显著差异,加之老年患者常伴发多种疾病,服药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容易出现安全隐患[8]。具体表现:①消化内科使用的多潘立酮等促进胃动力药物需要饭前30 min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需要饭后服用,奥美拉唑则需在睡前服用,给药时间错误将影响药物的疗效;②老年患者常需服用降压、降糖、强心等药物治疗伴发疾病,给药错误或不及时将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对策:①护理人员应根据药物的使用时间及方式定时发药,并指导患者服用;②老年患者应按次发药,防止其遗忘;③发药后及时在服药卡上标记,防止遗漏或重复发药,降低因药物导致的安全隐患。

3 专科因素

因消化内科的诊治常需借助胃镜、肠镜等仪器,仪器的使用会导致安全隐患。具体表现:①消化内科使用相关仪器诊治时常需禁食,因操作时间较长,且操作后护理人员不能及时给予患者营养补充,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②治疗过程中常需留置鼻肠管、鼻胆管等,若操作失当将导致导管堵塞,需再次插管,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安全隐患。对策:①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责任意识,相关诊治操作后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并按时对患者进行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留管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正确引流,减少重置,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争取其配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4 健康宣教

具体表现:健康宣教不到位,如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康复运动及注意事项等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会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导致患者不满。对策:①护理人员需在第一时间将相关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②根据科室特点在口头告知基础上,印制宣传资料,发放给患者及家属,并叮嘱其阅读,并按照执行,以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也为宣教保留证据。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需要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提高重视,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护理程序及操作内容,解决护理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性,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95-296.

[2] 董兰芳.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85.

[3] 文力群,梁敏,陈刚.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2,2(15):65-66.

[4] 王优良.浅谈消化内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5):130-131.

[5] Shanley C,Sutherland S,Tumeth R,et al.Caring for the older pers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ASET program and the role of the ASET clinical nurse consultant in South Western Sydney,Australia[J].J Emerg Nurs,2009,35(2):129-133.

[6] 张萍.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6):144-145.

[7] 杨珺.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2839.

篇5

课间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制订课间教学实纲

1.1实目标通过临床专科护理课间实习,锻炼学生掌握以下能力:①利用多途径(如通过观察、交谈等获取患者健康问题相关信息)巩固对已学临床各课目中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②增加尚未学习的疾病临床护理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护理打好基础;③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学习书写护理记录,使前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应用,培养整体护理的基本思维和能力;④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及临床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⑤通过对不同患者实施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加深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⑥在实践中培养慎独修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1.2各专科实习目标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实习目标:①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典型病例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开展健康教育,落实护理措施,完成相关特殊检查的护理;②实践产前检查、正常分娩的护理、母婴同室的护理、新生儿沐浴等,并完成1例产妇的产后护理;③熟悉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设置与管理,了解急诊患者的抢救流程,实践危重患者的护理。

1.3具体实习任务每天记录教学实习日志(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体会)、完成1份所在科室护理计划、一次完整的护理记录、一次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实习结束后汇总上交,作为本次课间教学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2实习时间与医院安排实习为期2周。选择几家代表本市医疗和护理最高水平的三甲省、市级教学医院,每家医院安排15~16名学生实习,分别安排在内科或外科病区。内科病区以本学期完成理论教学的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病区为主,外科则以普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为主。

3组织领导和管理由所在医院护理部具体负责实习生的政治思想、临床实习带教及管理工作。实习生以医院为单位,组成实组。实组长在医院护理部总带教老师及病区护士长、科带教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实习、出勤等情况。我校任课老师深入各医院,参与临床和部分带教工作,随时掌握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各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院和学校协商解决,以确保教学实习计划的顺利进行。

4实习形式上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部分护理活动、跟随医生查房、模拟书写护理记录。下午以集中专科实习为主,具体安排:内、外科各2次,妇科、产科、儿科、重症监护室、急诊室各1次。原则上由医院带教老师在各病区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人际沟通、病情观察、系统评估、整体护理。学院老师全程参与教学。

讨论

1集中实习的特色与优势采用集中实习模式后,学生在2周内全面停课,集中精力在医院内科或外科病区完成临床学习。在病区,学生能系统了解护士的具体工作流程,更好地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环境,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与职业零距离对接提供了保证;能较好地熟悉病区环境,与患者近距离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在病区通过对护理知识、护理技术的观察、学习、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所学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强化。

2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教学实纲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情境反思记录,深刻意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从临床实习前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例如,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静脉穿刺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能,实习生穿刺失败,带教老师来完成,这是临床护生经常遇到的情况,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会放在心上,教师在批阅学生反思记录时发现有些学生会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今后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学生在发药时,也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的副作用等,通过反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

篇6

通讯作者:万宏伟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长期鼻饲出现食物返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150例脑卒中患者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流的15例患者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方面的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鼻饲出现食物返流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病情、年龄、不当、留置胃管技术和鼻饲量、鼻饲时间及鼻饲液的温度等有密切关系。结论 对不同患者进行原因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采取预见性护理,从而减少食物返流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

【关键词】 鼻饲; 食物返流; 原因; 护理对策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常因严重的意识障碍或吞咽功能障碍而不能自行进食,需要长期留置胃管,来保证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但个别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出现食物返流。据报道,大约有50%~70%的患者误吸多是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误吸48 h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43%不等,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致死率高达40%~50%[1,2]。为降低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首先应避免食物返流的发生。针对这一现象,现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150例脑卒中患者行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流的1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昏迷行鼻饲的患者150例,其中男113例,女37例。年龄46~91岁,平均71.5岁。行鼻饲时间大于半年者8例,小于半年142例。最长达8个月,最短6 d。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1例,其中6例出现明显的食物返流,9例经拍胸片发现有肺炎表现,做痰液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经对症处理症状减轻好转13例,2例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 原因分析

2.1 与患者病情及年龄有关 脑卒中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及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低下,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使食管体部收缩能力下降以及胃排空延迟等均会导致食管返流。昏迷患者一旦食物返流,造成误吸窒息的危险更大。同时,长时间留置胃管易引起食管炎症或逆蠕动,胃内食物易返流至食道内。本组有11例患者由于脑出血昏迷造成的延髓功能受损,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

2.2 置管不当 张庆玲等[3]研究表明,平卧位是胃内容物吸入的潜在危险因素。持续仰位或平卧位及床头角度过低都会增加返流物流入呼吸道的机会。患者取仰卧位时,不能吞咽唾液与分泌物,且不利于食道对返流的胃内容物进行清洁。本组有5例患者平卧喂流质,导致食物返流。

2.3 置管过浅,鼻饲管头端位于食管 常规插管长度是从发际到剑突(45~55 cm),但一次性硅胶胃管第一节侧孔距尖端约8 cm,若按常规置管深度,此孔可能会位于贲门以上的食管内,当注入流质时鼻饲液易返流于咽喉部发生误吸。

2.4 与喂鼻饲技术及护士经验不足有关 本组有3例由于个别护士经验不足,注食时忘记抽胃液,未判断有无胃液潴留,再注入流质或速度太快,引起胃潴留加重,出现返流。同时,注入渗透压过高且不易消化的流食及流食温度较低,引起患者不消化而出现返流。

3 护理

3.1 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时间 针对脑卒中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加强医患沟通与合作,合理安排各项操作时间,使雾化吸入、吸痰、翻身、扣背等各项操作尽量在鼻饲前进行,以免引起胃内容物返流。

3.2 使用鼻饲 每次注食前除常规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还应抬高床头30°~45°,患者保持右侧卧位,以利于胃排空。约1~2 h改为专科,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3.3 适当加长胃管置入长度 有研究发现,胃管进入越短,越易发生误吸。莫海花等[4]建议应将胃管向胃内延伸8~10 cm,使胃管前端侧孔在胃体部或幽门部,则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对鼻饲患者,妥善固定胃管。在胃管外露部分做好标记,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位置,并进行班班交接。防止患者因翻身、躁动等原因导致胃管脱出,尤其是昏迷患者反应不灵敏,胃管误入气道后果非常严重。

3.4 规范鼻饲操作,注意鼻饲液的量及温度,加强年轻护士培训 为减少胃潴留发生,鼻饲前要进行抽吸,尤其是年老体弱消化功能差的患者,先确定有无胃潴留,同时记录潴留量,分析原因,暂停进食或给予助消化药物,继续鼻饲者宜半量100 ml,鼻饲温度在40 ℃左右。喂流质时间由每2 h延长为3~4 h一次。每次注入时间为20~30 min,可有效减少食物返流。

4 小结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病情重、年龄高、卧床时间长,不能经口进食,加之气管切开等因素导致患者体质差,留置胃管鼻饲成为这类患者摄取营养最有效的方法。但因神经内科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使气管敏感部位的反应性降低,食物清除功能异常,胃排空延长。加之气管分泌物增多经常需要雾化或吸痰,刺激咽喉部而发生食物返流,针对以上情况,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插胃管延长置管深度,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符合食物在消化道内运行的方向[5]。同时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针对发生反流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护理措施,降低食物返流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 卢少萍, 林文英.高龄鼻饲患者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现代临床护理,2008,7(3): 60.

[2] 秦环龙. 管饲喂养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肠内与肠外营养, 2003, 10(4) : 244.

[3] 张庆玲,刘明华.机械通气患者与胃液反流和误吸关系实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321-1322.

[4] 莫海花.危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6.

篇7

【关键词】 急腹症;急诊科;分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57例为外科急腹症;114例内科急腹症;29例为妇科急腹症。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 方法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短询问,根据其发病的原因、症状等,及时作出分诊,再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

3 急诊护理程序

对急腹症的观察、预诊、分诊是一个紧张而迅速的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的初步诊断,为抢救和治疗争取时机。必须做到以下急诊工作程序,简单概括即一问、二查、三看、四分。

3.1 问 应通过简要、迅速、重点地询问患者及其家属从而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以及家族史),重点了解发病的经过及腹痛特点。①询问腹痛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明确腹痛的诱发因素,部位(重点是腹痛最先发生及最严重部位),性质(钝痛、绞痛、隐痛、持续性痛、阵发性痛和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重等),程度(可进行疼痛量表),起始时间,终止时间,间隙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排便,发热等)[3]。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诱发的腹痛,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若腹痛伴血便,多见于肠出血坏死病变;腹痛伴有休克,常提示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腹痛部位可以在就诊过程中发生变化,因此急诊护士应熟悉急腹症的临床表现。②特殊人群腹痛:女性患者需要重点分诊,应常规询问月经史、停经史,性生活史,排除宫外孕或黄体破裂等;老年患者应注意排除心肺疾病。增加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4]

3.2 查 ①护理人员在积极采集就诊患者的病史信息基础上,应及时准确对患者进行护理查体,依据PQRST 5个步骤对腹痛患者进行全面了解,明确腹部有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放射痛、牵涉痛等[1]。如: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莫非氏征阳性;急性胰腺炎时可放射左侧腰背部。应密切关注腹痛情况的演变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②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神志、瞳孔等,从而准确、及时地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重点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了解疼痛部位是否固定以及疼痛最严重的部位。③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5]:如三大常规、血尿淀粉酶、胸腹部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急性阑尾炎时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升高、中心粒细胞升高,尿路结石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消化性溃疡可能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急性胰腺炎可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

3.3 看 患者整个诊疗过程的临床表现,如入院方式、神态、表情、行为方式等对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常规了解这些外在的直观表现并对这些表现的变化进行细致而全面地观察。同时做好详尽的护理记录[6]。如患者有腹肌紧张,提示疼痛程度严重;患者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常表明休克可能;消化性溃疡穿孔时,患者采取屈膝侧卧位。

3.4 分 护理人员通过综合分析以上步骤得到的初步资料,对患者和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对急腹症患者进行简单的危险分类,筛选出急危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及时送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

4 结果

400例急腹症患者的确诊根据体格检查、B超、X线、及手术情况等。分诊的正确性具体见表2。

5 讨论

51 由于急腹症发病急,病情复杂且多表现不典型,因此,不管患者是否确诊,护士都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腹痛情况。有条件时,及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在诊断没有确诊时,护士要耐心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腹痛可能发生的各种原因,观察腹痛与病情变化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和家属能对急腹症病情的变化正确理解,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52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的辅助检查。急腹症患者通常需要留取各种标本协助诊断,抽取血标本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时送检,追踪结果,缩短确诊时间。转运患者做辅助检查时,要注意转运安全,密切观察转运过程的生命体征,携带便携式监护设备,必要时准备急救箱。

53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诊断明确决定手术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备皮、交叉配血、禁食禁饮等腹部急诊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及手术的方式和过程,消除手术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54 做好病情交接。需要入院的患者,及时与病房取得联系,并护送患者到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及用药情况的交接。

急腹症作为急诊常见的疾病,在急诊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熟练掌握常见急腹症的各种临床表现,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的执行急症分诊程序:一问,二查,三看,四分。通过评估得到的各项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疾病的病种,然后送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对急腹症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吴青妹浅谈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2):107109.

[2] 勇才外科急腹症诊治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156157.

[3] 匡永福,何苗.急腹症的分诊及救护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1):3940.

[4] 沈雅芬,沈小玲实现临床护理观察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211122.

篇8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病因 护理措施

(一)护理评估

1.护理病史及心理社会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病人极度不适,护士应重点收集有关病人疼痛的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剧烈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心衰、休克等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剧烈,使病人难以忍受,往往产生濒死感,使病人处于恐惧之中。此外,看到医护人员紧张的抢救工作以及身处陌生的、充满仪器设备的冠心病监护病房也易使病人由此产生不安、担心、焦虑等情绪反应,护士应注意观察,及时给予护理。至于病人既往是否存在冠心病病史、以往用药情况,及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史,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待病人疼痛稍有缓解后再进一步询问。

2.身体评估 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血压、呼吸、心尖部第一心音变化情况、肺部湿啰音应重点评估,这些资料有助于及时发现病人是否出现了心力衰竭或休克。

3.有关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是最重要的两项检查,其结果不仅为诊断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及对溶栓治疗效果做出评价。

(二)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恐惧:与剧烈胸痛导致的濒死感有关。

3.焦虑:与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有关;与担心梗死再次发生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绝对卧床及进食减少有关;与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坏死致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6.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三)护理计划及评价(举例)

疼痛:心前区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1.目标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2.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发病后1~3天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如洗漱、进食、排便、翻身等由护士协助完成。向病人、家属说明绝对卧床休息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疼痛护理: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可加重心脏负担,易引起并发症发生,需要尽快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或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并随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

(3)吸氧:给予2~4L/分持续吸氧。

(4)保持情绪稳定:病人心前区疼痛剧烈时,保证有一名护士陪伴在病人身边,便于询问疼痛变化情况及安慰病人,向病人说明应用多种治疗措施,疼痛会逐渐缓解。

(5)饮食护理:最初2~3天以流食为主,随病情好转逐渐改为半流食、软食及普食。饮食应低脂、易消化食品,需少量多餐。

(6)心电监护:在监护室行连续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测3~5天,若发现频发室早>5个/分,或多源室早、R-on-T现象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时,应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好除颤器。

(7)排便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易诱发其并发症,嘱病人排便时严禁用力。由于急性期卧床期间活动少,肠蠕动减慢,进食减少,又不习惯床上排便,故易发生便秘,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常规给予缓泻剂。’

(8)溶栓护理:心肌梗死发生在6小时之内者,可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其目的是使闭塞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护理工作包括:①询问病人有无近期大手术或创口未愈、活动性溃疡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或出血史等溶栓禁忌症,了解后及时与医生沟通;②遵医嘱迅速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使用链激酶需做皮试;③注意观察用药后有无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等;用药期间是否发生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尤应注意消化道出血;④用药后定期做心电图、心肌酶检查,且询问病人胸痛情况均为判断溶栓是否成功做准备。

3.评价 病人主诉心前区疼痛消失。

参 考 文 献

[1]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3.

[2]杨永丽,许琼芬,代静.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篇9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病,临床经验证明,在中西医结合的内科疗法下,大多数溃疡可以愈合,但也有10 %的病人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加强胃、十二指肠手术前后护理大为重要,可以说,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及病人的预后。

1 术前护理

1.1 对病人的健康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以保证术后护理的针对性。如病史,查体情况,检查情况。术前3d按医嘱选择有关抗菌素控制感染,对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病因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施行手术治疗。

1.2 对急性期发作病人,要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滴入抗菌素、止血药,有效控制感染和止血。

1.3 饮食指导;应量少而精,选择富含高价营养、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乳、鱼、鸡蛋、巧克力等及辅以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保持少量多餐,主食以软饭、面类为好。以保证身体营养供求,以免削弱机体抵抗力而影响术后恢复。

1.4 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手术存在不同程度恐惧心理,惧怕术后伤口疼痛,顾虑手术危险性及预后等。因此,手术前心理护理非常必要,它可以减轻病人焦虑,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利于康复。

1.4.1 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病人入院后,应热情接待,主动详细介绍病区情况,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

1.4.2 做好各项解释工作,利用卫生宣教给病人介绍有关手术治疗基本知识。如有条件,请做过此手术的病人现身说教,介绍情况,以增强病人对接受手术有足够信心及术后主动配合治疗。

1.4.3 护士应通过与病人及家属交谈等方法,掌握病人心理状况,社会及家庭支持等情况,并有针对性进行疏导及帮助。

1.5 专科指导:术前1~3d内必须进行专科护理指导,内容为:①简要介绍手术时间、方式、麻醉方式、预测治疗效果;②解释术后尿潴留原因及处理方法,练习床上大小便;③术后各种引流管的作用与保护措施;④练习深呼吸及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方法,及床上

翻身活动方法,讲解其重要性。

1.6 其它常规术前准备,如备皮、更衣、交叉配血、药物皮内试验等。

2 术后护理

2.1 病人返回病房后迅速安顿病人于床上,认真听取麻醉医生对手术过程的交班,严格执行术后护理常规,制订详细专科护理计划,并记录在护理单上。

2.2 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1~3d内定时监测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及尿量情况,如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出冷汗等异常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 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保持良好肺功能,麻醉未清醒病人应有专人守护,为避免颅内低压及防止误吸,应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

2.4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液或有否敷料渗血、渗液,如有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2.5 饮食:术后常规禁食,一般留置胃管2~3d,禁食期间应按医嘱输入晶体、胶体液、电解质及各种维生素,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相结合,以维持机体能量需要和电解质平衡,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渐进食。

2.6 对各种引流管要经常检查,注意是否通畅,有无堵塞、受压、扭曲,引流管固定床边时要留有足够长度,以免翻身或活动时将管拖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数量,以判断有无术后出血或吻合口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7 做好基础护理,护士应经常巡视病人,观察病情,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皮肤护理,协助病人改变。进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鼓励并帮助病人早期活动,术后第1d可坐起做微量活动,第2d可下地进行床边走动,第3d可在病房内走动,活动量还应按个体差异而定。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信心。

2.8 对痊愈病人做好出院指导,包括定期复查,继续服药,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少量多餐,不可过饱,逐渐加大进食量,食物以易消化、高营养、忌生冷、无刺激性为宜。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围手术期护理估计技巧与内容[J].实用护理杂志,2002.1(18):1

[2 ] 夏韵川.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8

篇10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护理本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其一,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教学内容繁多、学时紧、教学进度快,整堂课呈现“满堂灌”的特点,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时间少,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意识。其二,由于教学手段和方法较少,缺乏大量生动、易于理解的动态音像资料、直观性差,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呆板,影响学习效果。其三,因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经费不足等,教学活动多在教室内完成,没有条件让学生时时到医院见习进行实景教学,学生没有临床护理经验,又要接受本门课程要求的临床实践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3],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心理。如此种种,均有碍于学生临床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其进入临床后动手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足,不善与人沟通,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紧张,“高分低能”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教学模式,来改善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势在必行。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包含“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基于此,笔者所在教研室尝试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见图1)于内科疾病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力图还原临床真实场景,以培养和提高护生的创新思维和协作学习能力。本文将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设计教学内容。

(一)分析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明确学习主题及要求。“消化系统疾病”教学目标的确定分两步完成。1.分析整章课程的教学目标。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护理学的重点章节,其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体系。学习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临床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实践操作,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准确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意识。2.确定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以上述目标为基础,我们对整章课程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将其分为两大不同的教学单元,即消化系统概述和消化系统各论。在教学中进一步梳理出各单元所涵盖的知识点和具体目标。消化系统概述是整章的总述,介绍了本系统的常见症状与体征。消化系统各论是整章的主体,主要阐述临床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的护理。根据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通过分析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恶心与呕吐、吞咽困难、腹痛、腹泻与便秘、呕血与黑便、黄疸等的定义、病因、临床特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掌握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的病因及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及抢救配合原则、常用药物及疗效观察、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2)技能目标———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制订一套完整的护理计划及保健方案。

(二)创设临床情境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环境的设定,而情境创设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让其身临其境。在实际教学中,紧扣教学目的,或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与疾病相关的案例,或以角色扮演,或应用现代技术将呆板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直观、形象的声音、图片及动画,或组织学生亲临病床等方式,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的临床护理情境,激发有效联想,提高学习兴趣,使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发现和同化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一节时,教师采编医院临床资料进行一定修饰后作为授课案例,应用多媒体形式导入课堂,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铺垫。针对所创情境,教师提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你认为患者是肝硬化,依据是什么”、“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该患者应如何护理”等作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主题,以达到学习任务的呈现。

(三)自主学习与协作会话自主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学生协作会话的基础。在面对学习主题时,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信息资料,甄别当前拟解决的问题,经过逻辑推理,初步形成假设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在自主学习设计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其自主分析探索,同时给予适时的提炼和概括,以帮助学生依据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在“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一节,教师以案例为模板提出问题,呈现出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书籍、文字资料、音像资料、CAI及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自主阅读、思考、调查访问,收集与本学习主题有关的信息,进而对肝硬化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获取、问题的分析确有困难,教师应予以适当帮助。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重心,可以是师生间的合作,也可是学生间的合作。在教师的组织下,围绕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群体进行探索协商,彼此交流,相互沟通。我们将学生分成5-8人一组,组内成员就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诱因、临床表现、护理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反馈信息、评价,小组内部意见一致后,委派代表演示,进行组间比较、提问、讨论,教师认真倾听每组同学的发言,根据他们的展示及时提出问题并给予引导总结,以进一步完善和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准确判断疾病的能力。

(四)评价学习效果,实现意义建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须兼顾全面、主观与客观的原则,且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故该模式可采取个人自我评价、小组对组内成员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可在题库中随机抽取一些测试题,测试学习效果。相关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小组评价为佳,如评判“对肝硬化腹水病人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配合”效果,在模拟病房,由一位小组成员对模拟病人进行操作,结束后由组内集体讨论评价,教师全程参与纠正总结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形式的赞同情况,由教师设计问卷于课后发放学生调查评判。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深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