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创新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设计创新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设计创新的概念

篇1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文化产品 概念设计 综合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注重“通过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概念设计教学现状

1.1概念设计课程特点

《概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和已有知识经验等在创新主体身上的综合表现”。本课程一般开设在本科三年级,此阶段学生的特征是已对前期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但缺乏有机综合各项单一能力进行设计创新的实践训练和经验总结。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也就主要以设计课}项目教学的方式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而开展。

2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导向的文化产品概念设计教学研究

2.1 概念设计课程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课程教学现状的梳理,围绕“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形成以下基本思路:采用“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本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练做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将文化产品概念设计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按照概念设计教学流程来开展。

2.2研究过程

在课程教学前期的准备阶段,为了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整体概念,可以通过绪论课让学生宏观把握概念设计的含义、特征、意义、构思方向和关注热点等知识点。此阶段授课可结合图文并茂的案例教学,通过具有前瞻性且符合未来生活趋势的概念设计案例为学生展示概念设计的魅力和重要价值,并让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组织形式、产品概念设计阶段任务及能力培养导向、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做好参与概念设计的准备。

随后,课程教学进入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实质设计期,学生作为主体实际参与概念设计全流程,教师则通过组织和引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流程以学生团队分组开始,要求学生围绕特定地域文化人群展开生活形态的调研。目的是通过生活形态研究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和问题点,进而开展文化概念设计。此阶段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观察能力,学会认真观察是开展概念设计的第一步,通过课堂和课后的训练,引导学生形成观察习惯,并以观察特定地域文化人群的生活形态作为训练重点;二是调研分析能力,明确“收集信息要博,选择信息要精”这一调研分析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设计调研记录技巧,如剪贴簿、记事本、建立信息库等来实现对信息、图片和物品的收集。重视分析过程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概念设计“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向未来看趋势、对比分析看特点”的调研分析特征,并通过形象直观的案例明确调研分析的方法和有效途径。通过对用户的研究,从用户的生活、文化、居住环境等特征角度来琢磨产品的文化属性,使产品能更多地体现出用户的精神文化和情感需求,以获得用户的认同,进而确定产品的概念模型。需要注意的是,“概念模型设计需要设计师大量阅读与研究设计所关联的文化内容、现实状态、市场环境、民俗特征、造物文化等,并由此提取出可设计与延伸的文化因素,进而提出与市场具有相溶性的设计模型,即设计创意构想”。提出概念模型后,教学进入了方案构思阶段。此时需要提醒学生的是:此阶段的方案构思一定是建立在前期用户研究的结果之上。教师应该结合问题的实际,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课堂上构建案例式和互动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接近实际的设计情境和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课后多多拓宽交流渠道,形成热烈的设计研讨氛围;同时要加强概念发散的方法指导,从案例模仿开始,逐步让学生形成概念充分发散的系统方法。

最后,课程进入设计视觉化阶段,教学将围绕概念细化、效果图表达等环节开展。学生可选择自己擅长表现手法开展设计,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实现设计的积极性,促进团队合作的优势互补,激发学生围绕设计中关于材料、结构、造型等问题积极思考对策。设计完成后组织学生对各组设计方案展开设计评价,以此来衡量各组设计的最终效果。

3结论

通过教学研究,清晰地理顺了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导向的概念设计教学的目标、思路、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文化产品设计开发为课题研究内容,探索了新的概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地域文化传承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诚.现代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包装工程,2003(04).

篇2

【关键词】设计 建立模型 映射 概念设计 集合

一、引言

目前国际上关于设计问题研究存在若干个大的流派。前苏联Altshuller G S等人提出的TRIZ理论在提供探索发明新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路上已有一定程度的普及;美国Nam P Sun等提出的AD(Axiomatic Design)理论的基本逻辑体系的发展与TRIZ有一定的近似,但远未达到一种自成体系的程度,也未能达到可供构造技术系统的基础的程度;日本东京大学人造物工程中心(RACFE)的Tetsu Tomiyama等提出的GDT(General Design Theory)理论利用现代信息理论的面向对象方法,在分析表达设计过程的开展上较之深入了一步,而德国学者提出的UDT(Universal Design Theory)理论则比较重视它的可实用化的基础方面的探索。

二、产品设计过程模型

三、产品概念设计模型

概念产品是企业根据市场及用户的需要,对产品的市场可竞争性、可生产性、经济性及主要尺寸、形状、功能描述。通常伴随一系列说明书、竞争性产品分析、项目的经济理由等。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过程。

传统的CAD设计系统基本上是为了把设计人员头脑中已有的、基本成型的产品设计方案借助CAD系统表达出来,提高了工厂设计开发阶段的生产效率与质量,“而决定着产品最终价值80%以上的产品概念设计阶段,……,目前尚没有任何CAD设计系统可以提供设计支持”。“而详细设计阶段很难或不能纠正概念设计阶段的缺陷”。它严重影响了新产品开发,以及选择新产品方案的决策效率,所以需要一种可支持创新产品设计的新CAD系统,适应日益加快的新产品开发要求。因而开发一种符合人类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一般思维过程的、支持产品概念设计及决策的、高效率的CAD设计系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概念设计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产品的概念设计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同时又是最活跃、最富于创造性的设计阶段。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总是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产品需求,按照一定的、有规律的设计步骤和流程,再结合贯穿始终的想象力与灵感,从而设计出符合用户需要的概念产品方案。在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中,自由度是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大的。因为自由度大,对设计人员的约束也相对较少,不确定因素多,创新的空间大,设计的知识相应也较少,是最可能发挥创 造力的时候。

四、结论

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建模是为了将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前端的、最有创造性价值的、又最不确定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型化、规律化,从而为产品设计者提供一套产品概念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软件支持工具,并最终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目前设计理论,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认为:基于计算机的产品概念设计系统仍然属于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也就是说,产品概念设计目前仍然将主要是处理人脑进行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当中,那些相对有规律的设计工作(步骤和流程),它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依据规则和知识库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全面性、高效率性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曹树坤,黄克正.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过程的数字化研究[J]. 机械设计,2003,(12).

篇3

[关键词] 概念产品 功能技术矩阵 创新设计方法

为了更好地规划公司发展战略,更早地预判市场需求趋势,使设计更具超前性、更具竞争力,概念设计应运而生。“概念设计”最早于1984年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提出,他们认为:在确定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1]。概念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类似于生物的基因,从质的层面决定产品的品质[2]。各大知名厂商诸如伊莱克斯、飞利浦、苹果、宝马等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领域的概念设计实验,并定期推出概念产品展示活动,以求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与动向,在产品竞争中立于引领地位,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 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对概念产品设计理论研究的主体为高校,主要有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主要的理论基础有TRIZ、AD、QFD(质量功能配置理论)理论,国家863 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资助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

浙江大学的冯培恩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陈泳基于仿生学对概念产品设计方法学进行了探索,为建立基于遗传和重组的技术产品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新理论和方法做了探索性工作。

河北工业大学的檀润华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王永山基于QFD及TRIZ理论对概念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将QFD与TRIZ有机的结合,应用QFD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What),应用TRIZ解决设计中如何做的问题(How),提升产品创新性。

以上对概念设计开发设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了成效和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品未来概念仅仅从技术进化规律层面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多元、动态变化的,对未来需求的预测需要从文化、能源、环境等综合大环境角度进行研究;TRIZ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很有效,但对建立丰富的、多元化的概念路线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此外现代产品的需求分析分为显性需求分析和隐性需求分析两个层面,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谷歌公司所创造的极富想象力的新产品显现出对隐性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而上述研究都没有涉及如何在概念产品研发中进行隐性需求分析。

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并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TRIZ预测技术与未来预测理论相结合,针对隐性需求分析进行相应研究。

功能技术矩阵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格,它将产品所有分功能及其对应的所有可能实现途径罗列其中,设计者可以借助于功能技术矩阵进行各种组合,从中形成实现产品总功能的原理方案。功能技术矩阵为丰富产品开发方案、开拓设计思路、进行方案评价提供了有效解决模式。

TRIZ起源于前苏联,是俄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所领导的研究机构为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分析了世界上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的原理和法则,形成了一套TRIZ理论体系(见图1)[3]。此外,阿奇舒勒发现,技术从结构上可以进行进化,并总结出进化的趋势, 该进化趋势概括出:技术系统是按照刚体单铰链多铰链柔性体液体/气体场的趋势进化,我们可以据此总结现在的产品技术处于技术进化中的何种阶段,并预测出该技术进化的趋势,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例如,海尔集团等就在积极研发替代机械洗衣的利用水电解与超声波震荡相结合的新型洗衣机,这种新型洗衣机符合TRIZ技术进化趋势,能够实现省水、省电、省洗衣剂的要求。

* 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GB-K-11-05)。

TRIZ有三种工具:①39个通用过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②物质—场模型和76个标准解;③效应原理解[4]。

图1 TRIZ 理论体系关系

2 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

在概念产品设计过程中,对未来需求的准确预测是成功的起点,准确的设计定位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先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单纯利用现有的科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了,苹果、Google等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的产品研发必需具有超前意识,产品开发的模式也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此同时,如何将未来的需求用最低的成本、最令消费者满意的形式进行展现也是概念产品开发取得成功的另一关键。

隐性需求是与显性需求相对的,隐性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而表现为显性需求从而被企业和用户认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几大企业甚至提出引导消费者生活习惯的设计口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挖掘隐性需求成为设计师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本课题在研究概念产品开发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引入需求预测概念——即通过TRIZ预测理论及未来环境预测、归纳,发掘用户的隐性需求,以提升产品开发的创新性。

TRIZ技术进化理论中包含10条定律(或模式)与多条进化路线。这里的10条定律是指技术进化的10个方向。技术进化路线指出了某种技术进化的状态序列,实质是技术如何从一种状态移动到另一种新的状态,新旧状态所完成的基本功能相同,但性能极限提高,或成本降低,即产品沿进化路线进化的过程是新旧技术更替的过程。基于当前的产品技术所处的状态,按照进化路线,通过设计,可使其移动到新的状态。基于TRIZ中技术进化理论的预测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机遇。

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通过分析推导得出预期的环境变化、用户使用变化、审美、价值观变化等。这要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咨询、了解相关专家的科研预测成果,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充分调研,在后续的概念产品方案评价阶段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于新产品中的提案进行中立环境下分析。在确定了用户的需求之后,如何将需求转换为结构随之成为概念产品开发的关键,此过程也称为求解过程,并且解的数量不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对解进行评价、取舍。在系统论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本研究综合产品开发中的单项技术、理论,并融入相关的预测技术,将功能技术矩阵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理论相结合,以得到新型创新设计解决模式,对概念创新设计提出新思路、指导一般性概念产品设计。

应用于具体的概念产品开发过程中,本理论的操作流程为:获取需求信息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方案评价。在此过程中,主要基于功能技术矩阵模型进行产品开发,运用TRIZ理论进行开发定位技术性预测、方案具体求解、方案评价。

2.1 需求设计

获取需求信息:为获得最充分、最全面的需求信息,产品研发团队应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的需求调查,进行必要的访谈与产品使用观察实验;同时,设计师进行产品试用、专家访谈,以寻求产品缺陷及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获取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是指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通常是设计师本人通过敏锐的感觉能力、训练有素并且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头脑产生出的需求信息。

隐性需求是概念产品赢得未来市场的基础,是概念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获取隐性需求的关键是进行未来预测,这要求我们要洞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习惯、科技的动向、人们的审美等等, TRIZ中的技术进化理论为我们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未来预测的可能。

2.2 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

按功能论设计方法进行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形成功能技术矩阵。与传统建立功能技术矩阵的方式不同,本研究模式融合了TRIZ创新理论原理(见图2),可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提出尽可能多的、有效的设计方案,正确反映设计提案的成本与设计品质,为设计师及企业决策者提供清晰的选择提案,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设计方案的商业成功率、提升产品品质。

图2 TRIZ创新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建立功能技术矩阵过程中,先将前期的需求设计结果表述为具体的总体功能和分功能(与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不同,本研发模式为先确定理想的结果,不考虑具体的实现技术),运用TRIZ创新理论原理生成框架式的广义上的解,再把设计知识、制造知识、商业运作知识等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更广度范围内的创新设计方案,建立反映成本、设计品质、实现途径技术先进性等选项的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见图3),然后按照设定的权重对每个方案进行评分(公式参照式(1)),评分最高的选定为设计方案,进行产品量产、推广。

Si=ΣkjCiI (i=1,2,…n;j=1,2,…m) 式(1)

其中:

Si——第i 项方案的综合评分;

j——表示产品研发评价特性的指标个数;

kj——评价指标为j 时所对应的权重值;

i——产品分功能项;

I——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

CiI——多维矩阵模型中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I的分值。

图3 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

在利用“基于TRIZ、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过程中,进行功能转换时,会遇到各种技术矛盾或物理矛盾,TRIZ技术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融合本多维矩阵模型的方案评价体系,按如下步骤进行:

(1)进行问题分析;

(2)确定理想状态产品所要具备的功能,包括总功能及各个分功能;

(3)查找效应库,解决各功能需求;

(4)对所得出的各个方案选取成本、技术先进性、品质、美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前文提到的方案权重综合评价公式进行评分,优选分值最高的方案。

篇4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概念设计;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工业设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和地区工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工业设计中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创造构思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概念设计作为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工业设计领域中的概念设计

(一)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简称ID)又叫工业造型设计。当今世界各国已将工业设计作为本国的基本国策,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日本依靠工业设计为研发方向,开发出轻薄短小、设计新颖、符合用户审美观念的商品,从而使其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的工业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新产品能否被社会、被市场、被消费者所接受。

(二)工业产品概念设计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和产品的功能与结构日趋复杂,产品设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概念设计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内涵,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过去的方案设计。概念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满足各项指标的过程,并且当存在多种备选方案时,通过概念设计这一环节可以给出一个最优的方案。在概念设计的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具备先进制造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专业理论、商用运作等方面知识。

(三)概念设计作用和特性

概念设计的最主要作用在于产品设计的创新,如果没有新的创意,概念设计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概念设计具有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代表未来产品的流行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设计它的企业所具有的产品研发实力,所以有些企业开发概念产品用于企业的广告宣传,以达到提升企业整体形象的目的;概念设计还有方便企业内部各部门在新产品上市前的协调与沟通的作用,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概念设计具有如下特性:(1)创新性。概念设计真正灵魂是创新。提高企业以及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工业产品,从而提高用户支持率,为企业创造效益。(2)层次性。对于概念设计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功能层以及载体结构层是概念设计的作用对象,并且在物理结构层上完成映射。例如,功能层上功能有功能定义以及功能分解,而结构层上的功能包括结构修改、结构变异,由于存在的映射关系,将两层联系在一起;功能层和结构层上存在相对独立的层次关系。结构的层次性受功能的层次性限制,不同层次的功能对应着不同层次的功能。例如,功能从某一个层次向其下一个递进就是功能分解。(3)多样性。产品多样性的设计路径以及设计结果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的概念设计。根据定义功能、分解功能以及工作原理的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从而在功能载体的设计上产生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变速器的设计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结果,即手动式和自动式。

三、概念设计三要素

当完成概念设计初步工作时,还要考虑能否进行详细的制造设计以及日后能否投入市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等方面因素。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概念产品与市场也许有许多差距,如何缩短这样的差距,解决这样的难题,最关键的是要具有创新点,能被市场上的消费者接受。所以,本文提出概念设计的三要素为创新性技术、创造性思维以及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一)创新性技术

概念设计中技术创新是指由于现有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发设计者发现新事物、提出新思想,从而产生新颖的构思与创见。单纯的技术创新毫无意义,当技术与产品结合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其应有的经济效益。所以,产品设计初级阶段就要进行技术创新。

(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要设计就要有创新,而创新正是设计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在工业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以感知、思维、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善于捕捉思维的闪光点,合理大胆的联想,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独特、新颖、有创意的产品。

(三)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深入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如果仅仅依靠设计人员进行概念设计,将会制约它的进展和应用。为了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将概念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有效结合,利用丰富直观地交互手段,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概念设计。如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方案创意,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融入体验设计思想,让用户可以体验修改模型的感受,从而根据用户的“真实”感受和建议,对模型进行更加合理的修改及完善,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四、小结

产品体现着用户对某些功能的需求,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实现产品的功能,而功能的载体是产品的物理结构。作为设计者要驾驭物理产品结构与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能更好的表达给用户。这就是概念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概念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为改善我国工业设计落后、缺乏竞争力的被动局面,必须重视产品的概念设计。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工业产品概念设计[M].安阳: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10(5).3-4页.

[2]田静.工业设计中产品概念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6:6-8.

篇5

当今世界,我们已经进入以知识、信息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主题。新的经济时代和人类不断创新的大潮,同样给产品的设计理念、产品的设计方法和产品的设计思维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据此,本文特就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创意思维训练谈些粗浅看法。

一、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新的特点与趋势

纵观和分析目前国际、国内市场上流行的主流产品,其设计与制造具有以下新的特点与趋势:

(一)更新换代步伐日趋加快

新的经济时代,产品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手机为例,据有关统计,在市场上,手机上市时间达半年-一年之间的机型数量相对较多,约占据产品总量的45.5%,是市场销售的主流;上市时间处于1-2年之间的机型约占31.8%;上市达到2年以上的机型数量较少,约占6.3%。这一数据表明,手机生命周期一般维持在1年以内。产品上市1年以后,便开始逐步进入市场衰退期。

(二)消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新的经济时代,做大做强是企业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不但国内最大还要国际最大,特别是标准化、模块化的高速生产线不断涌现,使得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品制造成本的越来越低,由此直接导致消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我国的冰箱行业,经过20多年的优胜劣汰,冰箱企业已经由最多时的200多家减至目前的10几家,企业规模、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企业靠产量、靠价格拼市场,可以说已经到了微利,或者不计成本的异常惨烈程度。

(三)制造用材更加广泛高质

随着各种资源价格的不断攀升,现有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消费者的需求爱好不断多元化,企业的技术引进、设备改造、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和人工成本相应大幅增加。据此,企业必须通过采用新的原材料、代用材料,设计开发低成本、高质量产品,以降低综合成本。如国际某汽车企业以高强度的铝合金、特种陶瓷、碳纤维板等新型材料制造出混合动力轿车,全车的重量只有几百公斤,百公里油耗不到0.3升,时速却可高达180公里。

(四)节能环保安全要求更高

以节能环保安全为代表的产品,是当今消费的一大特点和今后产品设计制造的趋势。在节能方面,空调的变频技术和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成熟,冰箱低耗能技术正在不断挑战新低,如欧洲已经研制出日耗电仅0.22度的低能冰箱。在环保方面,人们的衣、食、住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欢迎,以电力、氢为动力的零排放汽车正在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和研发方向,洁净、安全、无毒的绿色包装理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在安全方面,为了不断满足随着人们的需求,高科技不断被用于构筑产品的安全屏障。

二、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师必备的创意思维素质

以上特点与趋势表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命力,与产品设计师密不可分。新经济时代的优秀产品设计师,既包括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又包括出色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意思维素质。

(一)具有强烈的设计创新观念

当今时代,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产品设计的灵魂。产品设计创新,首先是设计师观念的创新。据此,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设计创新观念,时刻把创新观念放在第一的重要位置,敢于和善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知识理论、新的制造工艺。唯此,才能够在产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年代,在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瞬息万变中,设计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流产品。

(二)具有敏锐的市场研判能力

无数成功的实例证明,哪里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机会。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只有具备敏锐的市场研判能力,才能够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产品。为此,积极研究消费流行趋势,及时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坚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设计导向,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产品的设计方案,力争在消费者新的需求形成之前,超前设计出适销对路产品,是优秀的产品设计师重要创意思维素质。

(三)具有快速占有信息的能力

新的经济时代,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展开,主要靠获得大量的信息,如当前主流产品、市场需求、消费结构、未来趋势、最新技术、制造工艺、高新材料等。因此,是否具备很高的信息占有分享能力,是优秀产品设计师的重要能力。

(四)具有扬弃经验思维的能力

所谓的经验思维,就是以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所积累的知识而进行的一种思维类型,其思维水平不能够上升到概念性和普遍性的高度,其危害是无视变化了的客观现实,固步自封。经验思维一旦用于产品设计,就有可能导致设计工作始终突破不了原有产品的框框,实现不了设计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目标。据此,随时警惕和突破自己头脑中的固有思维定势,不断克服经验思维方式,养成人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断否定自我的良好习惯,是优秀产品设计师的重要基本功。

三、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作为新经济时代产品的优秀设计师,除了掌握新经济时代产品的设计制造与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素质外,还应该不断的自我强化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一)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的广度训练

即养成良好的勤于思考习惯,对任何事物都保持浓厚的兴趣,认真分析并发现其存在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带任何框框的进行联想列举,以达到拓展思维,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厚积薄发的目的。

(二)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的深度训练

即依据任何事物都有无穷无尽的属性,我们的头脑具有从其中进行任意抽象的原理,对事物的属性内涵进行深入的创新思考,以培养我们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进而发现一个新的天地,产生新的创意。例如,在产品的具体设计创意思维训练方面,我们可以把已经上市的流行产品作为最好的研究对象,注意追踪其该产品设计师的思维轨迹,发现其产品设计中的新亮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添加新技术、新功能,由此达到既往与现实两个“思维机器”对接、改造、拓展、延伸,以设计研发出更新更先进的主导产品。

(三)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力度训练

即训练思维不断站在新的俯瞰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注意已有知识和其他学科相互嫁接、侵润,并不断引进新的概念、新的方法,使思维在边缘地带或夹缝地带另辟蹊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不断变换事物的认知角度,达到突破原有思维定势,进而发现新的价值目的。长期坚持创意思维力度训练,可以使产品设计师的思维新颖独特,其设计创意常常能够收到打破常规的意料之外效果。

(四)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多级训练

即依据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创新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多维体,人们参与认识事物过程,不完全处于同一层级的原理,有意识的使我们的思维由单一向多级转变,训练我们的思维尽可能的实现多层级思考问题。比如,在产品设计创意中,我们即可利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又可以利用他人的设计教训;即可利用所占有的第一手资料,又可利用第二手、第三手的信息;即可利用过去层次的设计成果,又可利用未来的层次的研究成果,这样通过上下求索,把产品设计与过去、现实和未来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减少设计缺陷,达到最完美的设计效果。

(五)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空间训练

生理学告诉我们,一般高等动物的大脑都有一些“剩余”空间,而人的这种剩余空间更大,这就是人的思维具有的独特才能。开发这个独特才能,使我们能够打开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正如哲学家詹姆斯所说:“其实,天才只是以非习惯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罢了”。 詹姆斯这里所谓的非习惯方式说,其实就是空间创意思维的运用。为此,在日常的事物处理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对思路进行空间化设计,最大限度的存储、改造、整合、重组大量信息,并自觉坚持依据多种变化因素,从时间跨度上对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全景式思考;从空间跨度上对事物的内部、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联系,以取得全面而系统的思路创新。

参考文献:

篇6

“大家纺”的更好诠释

同历届家纺展相比,此届盛会有着非同寻常的刨新意义,它试图突破将家纺与家具割裂开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它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帮助家纺业寻求跨界合作之路,它将引领百舸争流的中国家纺业迈向新的台阶。

在本届家纺展上,“大家纺”概念将得到更好地诠释与延伸,家纺界旧有的模式与规矩在多样化的产品展示中将被淡化,所有同家纺相关的产品都可以被组合包装起来,“大家纺”营造出的家居氛围极具感染力,展示的产品不仅在细节上让人称道,所表现出的内涵与主题更让人为之惊叹。“大家纺”概念让设计师和制造商们更懂得运用他们敏锐的视角来观察公众的生活,纺织品的艺术性和潮流性也越来越多地被人认识到,简单的家纺产品也在纺织品展和纺织品协会的推动下变成了“纺织艺术品”。

可以说,每一次家纺展的召开,对家纺业内人士都是一次了解家纺行业发展状况的契机,每一次家纺展的创新,对家纺行业都是一次质的改变。而在8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国国际家纺展上,家纺与家具、家饰将实现无缝对接,“软装饰”与“硬装潢”将在本次展会中“甜蜜约会”。创造性的跨界合作对于深化“大家纺”概念、丰富家纺产品设计风格、拓宽家纺行业营销渠道、整合行业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将造就中国家纺界一次最具突破创新精神的伟大盛会。

“中国创造”进一步提升

近日,2010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进入了紧张地评审阶段,3个专项赛事中的“张謇”杯・2010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在江苏南通进行,2010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论文大赛则在浙江海宁进行,另一项赛事为2010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网上设计大赛,评选出来的获奖作品将于8月24~26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家纺展期间揭晓。

本届大赛的主题是“新中式”,3项赛事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与往届相比,本届产品设计大赛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今年艺术院校的准设计师们更多地参与到产品设计大赛中来,一些学生的作品实用性强,创意新颖,改变了过去基本由从业设计师参加产品设计大赛的格局。此外,以往参赛作品一般是商品性设计,商品较多,今年有不少创意新颖的设计,其设计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基于产品而高于产品。许多年轻的设计师思维非常活跃,将设计空间进行了非常有效地扩张,今年家纺设计中甚至出现了为户外设计的家纺用品,以及从“开心农场”游戏中取得灵感的设计。

篇7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创新 和谐

中图分类号: TB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产品设计中的创新

1.1产品创新的意义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市场因素是引发创新的主要因素(60-80%),现在的市场不再和以前一样,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来了解市场。但现在市场瞬息万变,刚收集的信息可能已经过时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必须根据自己团体和其他厂商的实际情况、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设计现状,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尽可能的收集有关信息,经过思考整理后,预测今后两年的设计发展方向,并溶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做出消费者喜好的好设计,才能使企业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生存下来。因而在未来产品的“创新”将逐渐成为新的卖点,创新设计也将逐渐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1.2产品创新设计的类别

1.2.1概念创新

概念创新指的是不考虑现有的技术限制和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式,对未来潜在需求的探索和构思,旨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80年代后期,日本学术界、实业界通过引进研究市场学。总结现代市场营销的总体经验,使概念创新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具有代表性的是索尼公司的观点,它指出:“成功的企业,其产品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能否生产出用户对产品的需求。”

1.2.2形态创新

一般情况下,在产品的功能还处于需求状态时,常常使用形态创新来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以刺激消费。当谈到一种产品吸引你的时候,人们很少提及它的声音或味道。由此可知,人类的知觉主要由视觉支配着的,用户对产品的初次评价往往是对其形态的第一映像。对于任何一个好的产品的形态来说,它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诉愿。因此做形态创新就必须了解基本形态对人心理的反应。“格式塔”视觉规则正是研究的关于人对一些基本形态的心理反应。

1.2.3功能创新

由于现代设计大多以产品的适用性,即功能性作为设计的首要遵循原则,因此“功能就作为实用性产品设计的核心意义和主要内涵而提出的。它要求设计师首要考虑设计对象的功能性,并进而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取得功能结构、形态结构、经济结构、审美结构整和的合目的性设计结构”。产品功能创新包括两部分:实用功能创新设计,审美功能创新设计。

1.2.4品牌创新

品牌是一种强大有效的沟通工具,品牌的创立成功与否关系着产品的销售成败。品牌创新,指的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品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通过不断变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布料使用和色彩搭配上没有突破,则无法满足消费者求新的愿望。这与市场细分是紧密结合的,包括档次上的延伸、结合消费者需求从功能上的细分等。

1.2.5生态创新

所谓生态创新设计是指“在环境污染,森林面积减小,许多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的情况下,而提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这种生态设计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早在古代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提出。比如,中国的儒、道文化及佛教文化中,关于生态伦理思想就非常充实。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物我合一”,回归自然的思想,体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必须和谐发展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境界。

2.产品设计中的和谐

2.1人与产品的和谐

人与产品的和谐指的是产品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的使用需求,主要体现在宜人性上。也就是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时时注意人的需求。

2.2产品与环境的和谐

产品与环境的和谐分为产品与内部环境的和谐和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它们是决定人、机系统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例如室温和噪音对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色彩环境对人的工作情绪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等等。

2.3人、产品、环境的和谐

2.3.1首先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人在生存环境中要靠各个器官的功能发挥来满足其自身的衣、食、住、行、等的需要,以维持其正常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延续。但人的各个器官并没有达到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的完善水平,所以,还需借助于各种工具(产品)的功能来弥补人无法达到的或不便于完成的许多工作。例如:电视的发明之所以受到人类的青睐,是因为它使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都得到了延伸,人类自身所不能企及的遥遥千里的信息,便可在同一个时间通过它传播到千家万户。

2.3.2逐渐满足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是人对产品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人对产品造型和色彩的美感、风格以及个性的感受和喜好,是一个心理感受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审美能力会因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经历的不同而显示出其差异性。所谓宜人化的设计,实际上是在人、机关系合理的前提下的美学判断标准,是以能否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为衡量尺度的。例如:产品形态和色彩设计得典雅、高贵、脱俗可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加其附加值,是消费者在使用中体现身份地位、表现个性、满足成就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手段。

2.3.3社会的进步要求满足人们的智能需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方式在悄悄地发生着质的变化。智能需求是现代社会人需求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包括使人通过设计提高智能水平,提高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效率和速度。例如:现代微型计算机对传统算盘的取代,办公系统中的打字、排版、复印、传真机的传输设计,都很好地满足了人的这种需求,成为了现代人脑智能的延伸。

3.创新与和谐的辨证关系

3.1在和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产品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

和谐就是在现阶段某种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但是由于任何状态都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状态可能就不在适合现有社会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创新来打破原有的和谐,打破原来认为最好的状态,再次寻找新的最好状态。

3.2创新与和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交替出现的

无论多么好的设计,它都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背景来说的,当社会背景改变了,这个设计也就不能成其为一个好的设计了,也就是说它本身已经出现了不和谐,而需要通过创新来寻求更好的和谐。事实上,在整个设计史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件产品的出现都是经历了这样的历程的:创新――和谐――打破和谐――新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知遥 艺术创意学设立的必要性探讨[J]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9)

[2] 边守仁 产品创新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2

[3] 韩晓建,肖硝等 产品概念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市场 设计 工程 以人为本

产品创新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一项重要活动,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的创建,以及文化与情感表达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表达。个性化的需求必然促使产品的设计制造由大批量向较小批量、多样化发展,从而要求产品研发与设计更加灵活、设计周期更短。我们从传统的产品创新开发模式中,从理性的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会很清楚的看到其与现代设计个性化需求脚步的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传统产品创新开发模式:三点一线,各自为战

传统工业设计和产品开发的模式,主要涉及市场、设计、工程三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领域。市场调研营销人员基于市场规则,把握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及用户的意见反馈,发现市场变化趋势,从而了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并对此作有针对性的供应与销售,以便让用户“想要用”所设计的产品;设计师则是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选用理想的材料,从外观造型美学和人机工程等方面开发产品的外观造型和产品的使用功能,期待使产品“好用”;工程技术人员则是基于产品创新来进行产品概念设计,考虑设计出来的产品如何实现功能,并引入新的技术,并将他们加工制造出来,赋予产品“有用”性。

传统产品创新开发模式是市场、设计、工程三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领域从自己专业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来定义产品,理解所谓的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各自为战。这种往往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与市场脱节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创新的价值,同时由于各自工作性质的分离,延长了产品创新开发设计的周期,甚至滞后于产品的市场需求周期。

二、“三点一线,以人为本”的产品创新设计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们不再情愿被动地适应不好用的产品,而是希望产品用起来要得心应手,无论是windows操作系统,还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手机,都需要真正的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以用户的真正需要为中心。所谓“三点一线,以人为本”的产品创新设计策略,就是在整个产品设计的研发与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同时保持市场、设计与工程目标的平衡与协调,,各尽所能地设计人类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为生产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服务。

市场是产品开发成功与否一个最直接的显示器。任何产品的存在都是以人为目的的,产品的设计、研究如果脱离了人,不仅无法在市场上分一杯羹,而且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产品创新设计以人为本在市场调研阶段就是发现人们“想要用”的需求,即产品是否值得开发,以及开发的诉求点。产品创新设计必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市场的调研,来预测人们对产品创新的期望值,发现市场变化趋势,从而确定产品创新设计的所应该具有的品质,以及针对的文化群体,从而确定产品创新设计的方向和目标。在市场推广阶段就是运用成熟的销售理念和销售技巧明确的表达设计意图,清晰的传达产品功能,让人们在购买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想要用”的产品,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强化美感体验。以iPod shuffle(图1)为例,2003年底推出的iPod mini拥有5款颜色、存储量为4G的iPod mini(图1)价格为249美元,比此前的10G的iPod价格降低了150美元。为了扩大市场,让更多的人成为iPod的用户,而又不让iPod的高贵形象受损。于是,苹果公司再度创新,调查表明,随意播放功能(shuffle)深受iPod使用者喜欢:“随意播放让你不知道什么将出现,但你知道那是你喜欢的。因此,用来找歌的显示屏并非必须,功能键也可以被简化为只有六个――播放、暂停、下一首、上一首、声音提高、声音减小。iPod shuffle因此诞生。

设计作为一种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在特定物质条件下,寻找和选择满意的求解方案的一种创新活动。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为了发现和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设计师通过市场调研的结果以及源自生活的灵感感悟,从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方式、生理、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赋予产品以理想的材料,从外观造型美学和人机工程等方面开发产品的外观造型和产品的使用功能构想。以人为本的设计是把人对工业品的多元需求,特别是人的精神与文化需求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使在以技术为主体的产品化设计中己经遗忘的人的尊严、个性与情感需求,重新成为人的创造活动的重要尺度。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正是由于艺术设计的介入,打破常规的思维,以人为本,才使得他起死回生,并一跃成为时尚流行的代言人。一个现代化的器械总是给人冷漠的印象,iMac的设计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把一个新的复杂机器设计得像人类久违的伙伴那样平易亲切。在现代设计秉承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多以黑、白、灰等中性色彩为表达语言,体现出冷静、理性的产品设计时,iMac的色彩设计使消费者的心理为之一振,并豁然开朗起来――原来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也可以是彩色的,可以是五彩斑斓的。

工程是基于产品创新,结合现阶段工艺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分析产品概念设计的可行性及考虑设计出来的产品结构如何实现功能,并引入新的技术,将他们加工制造出来,赋予产品“有用”性的过程。工程是使产品创新设计从构思成为现实的关键因素。材料是实现设计的物质条件,技术则是实现设计的有力保障。工程中以人为本就是在产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结构设计的实用性,使用的舒适感和方便性,同时确保产品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采用合理有效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从工程与设计的关系上来讲,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设计师对设计新形式的研究与探讨,同时也对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新工艺的诞生,为产品设计实现的人性化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金属如青铜出现以前,我们的祖先使用天然的材料制作生活必需品。20世纪60年代塑料材料的广泛使用与工艺水平的成熟、使得前辈设计师们无法实现的造型得以付诸现实。无缝钢管的产生让米斯椅得以诞生;库卡波罗用玻璃纤维塑料实现了其研制最舒适椅子的构想(图3)。

产品作为人的功能的强化和延伸,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生活、为人的设计,因此,现在的市场已经毫无疑问的是买方市场。对于一个以人为本的产品创新设计来说,使用者能想到的,设计师都应该提前想到。通俗的讲,让使用者觉得“有用”、“可用”、“想要用”,用着放心,看着顺心,带着省心,就是人性化设计的目标。

三、一体化产品开发模式的探求:,各显神通

在传统的产品创新开发模式中,设计者运用自我的设计经验和市场感受,通过所设计的作品尽情展示自己完美的造型才能和个性,或充分表现所拥有的技术实力,而忽略了用户是否真正需要这样的形式或这样的功能;工程人员只希望尽可能简单快捷的将所设计的产品生产出来,在工程技术达不到要求时,往往可能修改甚至放弃设计意图;市场人员无法充分理解并表达产品的设计理念,自然就无法深入传达产品的“好用”性,无法让消费者信服。

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人类造物史由传统的手工业小作坊式的家庭模式到工业革命以后的大工业机器批量化生产模式走向现代高度机械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生产模式,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和扩展。现代设计与传统的凭个人经验的、感性的实践方法有了天壤之别,现代设计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多学科领域的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显得很弱小。一体化产品开发模式的必要性,也就是寻求一种更为快捷有效的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结合各个相关领域人员的共同智慧,探讨的各个环节融为一体的可能性。

工程和市场人员共同关注的是产品的有用性,他们的共同商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的技术提出最初的产品概念,并在产品的功能特性,产品平台、可靠性、安全性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从而达成共识;工程和设计人员共同关注的是产品的可用性,他们可以就产品的人机工程规范,界面、特征与价格,以及材料的选择,还有制造加工工艺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设计与市场人员又会共同关注产品的吸引力,他们在产品的品牌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关系、是否好用、性价比是否合适等方面的问题上又共识,可以通过完美的形式设计结合有效的营销手段等,促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工程与设计人员通过对设计新形式的研究与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设计师的思维,从而也给设计的可行性提供了扎实的专业背景和技术支撑,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后期投产过程中的一些设计缺陷。设计人员能够从市场人员得到更好更切合市场与需求的创意来源,从而更好地理解、提炼出来自产品潜在的消费者信息,并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成功的产品更需要消费者充分理解并接受它的设计理念,市场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沟通能够使其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发现产品设计中的闪光点,从而找准着力点,宣传产品的卖点。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消除不同专业间的隔阂,团结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上,以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为中心进行发散性思考,共同商讨,对产品的设计概念进行阐述,结合开发的新产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和谐高效的相互协作,不仅可以有效的构造产品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还可以大量减少后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减少返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率。

四、小结

产品创新开发设计的使命不仅在于重视和协调市场需求、设计、工程的关系,而在于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努力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来提高人类生活和工作的质量,设计人类的生活方式。用社会学家的话说:设计要以人为本,创造和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设计从单纯的造物行为提升到心灵交流的高度,设计只有真正从人的需求出发,才能从本质上赢得心灵的共鸣,进而实现设计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毓瑜.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5]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杜,2000 .

篇9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局限于外观,更重要的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要求,这就产生了用户体验。由于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起步较晚,加之我国的设计师对于产品创新,经常是根据国外的产品进行改造,改造的过程就是再设计的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仅仅是通过造型上和材料上的改变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现实需求,这便产生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再设计。产品因为用户需求而存在,产品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师通过研究用户的心理、行为等因素,对现有产品进行再设计,以求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体验

1,.用户体验的概念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好设计实验来认识到。创新2.0的到来,引领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新思潮。用户通过视觉,感受产品的外观;通过使用,感受产品的功能。用户体验的过程就是感受的过程,就是用户与产品接触和使用的过程。

“未来的产品,必须取悦用户的心,而不是大脑。”也就是说,产品设计要做到的是满足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的需求,而不是局限于设计师的想法中。

2.用户体验的四要素

二十一世纪初,Robert Rubinoff将用户体验量化后提出其四个要素:品牌、可用性、功能性和内容,并整合运用这四个要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来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评估。品牌是提升整个企业形象的基础,品牌效应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品牌效应也会影响用户。可用性能够给用户更好的体验,用户通过使用产品,体现其主观感受。功能性给用户体验产品提供了技术的保障,通过完善的产品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内容是衡量产品是否准确合理,功能是否完善的承载体,只有准确的衡量和对比才能提升用户体验的效率。

产品再设计

1.产品再设计概念

再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再设计一词是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出的。“RE-DESIGN”,简单来说,就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产品再设计,换言之,就是将原有的产品进行改良,将其功能和外观变得更加完善,使其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需求。现如今的产品再设计,处于模仿设计的时代,设计师要摒除这设计观念,正真从产品本身出发,回归到原点,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用户的产品。

2.产品再设计的原则

产品再设计的原则:1.设计师要把产品和用户结合起来,注重用户的体验,以用户为中心。2.产品再设计要回归本原,从本质出发,将人文环境与产品设计结合起来。产品再设计不能只是一元的,要考虑多个变量,使方法多元化。3.产品再设计要在科学的基础上,适当的创新。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要基于理论的研究,要符合食物的发展规律。4.产品再设计,要能禁得起实践的检验,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实践的产品,才能够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

实例分析

苹果公司的设计理念是以简约设计为主,注重细节,注重以人为本。lphone手机开辟了触屏手机的新起点,从iphone4到iphone6s进行了巨大的变革,不论是造型的改变还是功能的完善,都给iphone手机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完善了用户体验。

iphone4~lJiphone6s屏幕的大小从3.5英寸到4.4英寸(iphone6plus、iphone6S plus为5.7英寸),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Iphone手机的后置摄像头像素从800万到1200万,提高了拍照的清晰度,满足了用户的现实需求。lphone手机ios系统的不断更新,提高了使用手机的安全系数,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Iphone手机的更新换代,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给苹果公司带来了更多的用户。

结论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再设计,从用户体验和再设计的概念为切人点,以iphone手机的再设计为结合点,谈论了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的联系。再设计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再设计可以使使用者获得更深刻的用户体验,实现实用性的最大化和外观的绝对魅力。再设计可以挖掘设计的本原和本质,给原本的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创意。

篇10

关键词:产品创新设计;概念;程序

随着经济的日益国际化,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加工技术、相同的产品功能要求,使工业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必定会很大程度影响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引发激烈的价格战。面对产品同质化,发达国家的企业既重视吸收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的最新成果,又重视本国、本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传承和发展。学科整合、系统集成创新,使工业产品不仅体现出相同的实用美和技术美,而且还表现出本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色。由此可见,产品创新设计是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必要途径,是提高制造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内涵

产品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工具和用具,作为人造物,必然体现出人文价值。产品人文价值包含了产品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产品设计是人类为抵抗严酷的自然延伸自身生存与生产能力改善生活水平,而对工具与用具进行不断地创新的过程。产品设计是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重要文化创造,即一种物质性的文化创造。一切文化现象都是符号现象,所以,产品设计作为文化创造活动,自然是一种符号现象。产品设计作为一个完整的符号传达系统,发信人是以设计师为代表的群体,其背后还有以委托人为代表的产品项目提供方。产品设计符号收信人是广大的使用者群体。产品设计符号的信道是一个产品的大批量生产、销售的渠道。产品设计的符号是由功能、结构、机构、材料、人机和数理(比例与尺度)五要素组成的。因此,产品设计是艺术设计和工程设计的综合过程。现代制造业产品最终必须实现产品的商品化,所以,产品创新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产品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即向消费者传达设计师和生产商的信息,通过吸引消费者实现购买行为,达到经济目的。根据多学科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把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内容概括为产品技术创新设计、产品文化创新设计、产品人本创新设计和产品人机创新设计四个方面。

1产品的技术创新设计。技术是构成产品的关键要素,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的必要手段,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核心,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在产品包含的技术上不断创新,以实现生存和发展。产品的技术创新设计常采用技术分解、改进、再重新构成这样三步走的方法,被称之为“技术构成”的方法。技术的发展有着时代的潮流与趋向。当通过技术构成来实现产品创新时,既需要掌握传统优良技术成果,又需要把握产品技术发展的时代趋势。当今,产品技术发展的潮流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下一轮技术突破的浪潮,可能会在信息、生命和纳米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交叉之中涌现。

2产品的文化创新设计。产品的形式是产品人文价值的综合体现。产品形式无疑需要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但产品形式又不能唯实用功能而定。产品形式的精神功能(文化表述),同样是不可忽缺的。因此,产品形式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必须兼顾其实用功能需求、形式之美和文化之美。产品文化设计的研究称为文化构成设计。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在产品中巧妙地融入文化艺术元素以实现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产品设计和创新的主流思想。文化构成设计,需要深入研究与发掘中外文化的内容与特点。中华民族有5000年悠久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沉淀深厚、内容丰富,是一座用之不竭的宝藏:有阴阳学说为主体,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有以礼仪、中庸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有以强调轮回、因果辩证关系的佛教思想;还有生产实践和地域因素形成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尽管这些传统文化常常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尽管近代承受过“西方文明”百年史,但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并没有没落,它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潜在资源。我们应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表象中,含蓄大度、自然和谐、劝人为善的造物原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产品设计者首先应当努力发掘本国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充分应用到产品的创新设计中去。同时,由于产品市场的国际化,必须了解产品面对人群所属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产品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3产品的人本创新设计。消费者需求是消费者在生理、心理各方面期望得到满足的一种趋向。这种趋向可以引发消费动机,进而产生实际的消费行为,使产品最终实现经济价值。产品人本创新设计,是顺应时展,突出产品的个性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设计者通过把用户市场进行不同地域及不同用户群体的细分,以及针对细分市场进行用户需求的认真研究,充分挖掘不同用户群体需求的个性特征,设计出满足用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这是产品实行高附加价值的重要手段。现代高技术与电子商务技术的结合,还将为个性化新产品与网络化营销的结合开辟广阔前景。

4产品的人机创新设计。产品人机创新设计有两个目的。(1)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人机交流是产品的人机界面,充分了解人与产品进行交流互动的操作方式和认知方式,力求人操作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努力提高产品使用效率。通过绿色设计,确保产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2)通过研究人的形态与反应特征,仿生设计,为产品技术创新设计和人本创新设计提供元素。

二、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过程

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过程可以概括产品概念设计、产品方案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材料与工艺设计和产品营销设计五大步骤。

1产品概念设计。产品概念没计首要任务是产品调研。产品调研是收集产品创新设计元素的过程,是产品定位(产品概念形成)的必要过程。

产品调研具体内容有消费者需求、产品实用功能,结构、材料与工艺、人机关系、市场信息、艺术造型规律、运输、维护、相关法规,行业标准等。消费者需求调研,是产品人本创新设计重要依据。消费者需求是消费者在生理、心理各方面期望得到满足的一种趋向,是引发消费动机,进而产生实际的消费行为。产品实用功能、结构调研,是对现有产品技术的解构,是产品技术构成创新设计(实用功能设计)的必然过程。产品实用功能调研内容主要是指产品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功能的识别、使用、操作难易程度等。要求设计者了解从接触产品到使用、评价整个过程中的消费者感受,以及同类产品的优缺点,以便自己在做设计的同时避免那些已经出现的错误。产品内部结构虽然不能决定产品形态,但是产品内部结构能决定产品形态不能是什么样。一方面,结构影响着产品的实用功能,即使用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的工艺性,这里所说的工艺性是指能否用合理的成型方法生产制作所需的形状、尺寸、精度,即工艺的合理性。材料与工艺调研,是产品创新设计物质化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材料是实现产品功能的物质载体,材料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产品功能实现的可能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在构成产品造型的形、色、质三大感觉要素中,色彩和质感都与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材料在赋予产品、体现产品的美学和人文价值方面起着同样的关键作用。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为下一步设计当中充分利用生产工艺特点做准备。产品人·机·环境关系分析,是产品人机创新设计确保用户操作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产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市场信息调查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各类市场信息的过程。作为信息载体的产品。除了承载着固有的物质功能外,还承载着重要的品牌文化,对自身品牌及竞争品牌作全面细致的对比分析,对于进一步掌握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为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进而帮助企业确立正确的品牌发展战略及产品研发计划。艺术造型规律调研,是对产品自然发展史的文化解构,是产品文化构成创新设计(精神功能设计)的必要参考。运输、维护、相关法规、行业标准等调研,是产品商品化的必要手段。

产品定位,即产品概念设计的定案。产品定位往往不是唯一的,但作为一项设计任务,一个最终的产品却是唯一的。因此,产品定位的台理化决定整个产品工程的成败。产品定位必须遵循实用,经济、美观、舒适安全、绿色、文化认同等美学原则,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设计师、用户代表、营销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产品调研报告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判,确保产品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定位;同时指导确定产品创新设计的具体任务书。这部分工作由工业设计师主持,并在产品开发设计的各类人才和消费者代表的通力合作下完成。

2产品方案设计。产品方案设计是按产品定位的既定目标,对产品进行形态设计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产品的功能设计。产品功能包含产品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产品功能设计具体为产品实用功能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实用功能设计是产品技术的重构和创新,主要属于工程设计的范畴;产品造型设计是对产品所有创新元素的集成创新,主要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产品创新设计成果最终集中体现在产品的形态中,所以,产品方案设计是产品创新设计必不可少的途径。方案设计是在产品符号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编码的基础上,即满足实用功能最基本的结构、机构、材料与工艺、人机关系、价格等因素的制约,按产品语义学和产品语构学规则,对产品最终形态进行艺术编码。方案设计在对产品最终形态进行艺术构思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面对实用功能;另一方面必须遵循该类产品造型规律所昭示的趋势,正确面对特定使用群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人文艺术因素的制约。该过程中,必要时还需制作草模型(概念模型),协调理性与感性、视觉与触觉的关系。人机界面设计在不破坏整体造型风格的前提下,须充分满足实用功能、安全、经济、环保、人文识别、企业形象等因素的要求。针对不同产品,创新设计的侧重点有较大的差异。在保证产品合适的实用功能前提下,消费品制造业更注重产品的精神功能,创新设计偏向产品的造型设计,设计追求品味和流行时尚。装备制造业则更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创新设计偏向产品的工程设计,其产品造型设计有别于消费品制造业,主要特征表现在:1.物质功能明确,不刻意追求艺术表现;2.受技术与成本因素制约,造型可变空间小(由于产品批量小,材料以金属板材、型材等为主,加工工艺以铸、锻、焊、铆、折、弯、剪切等冷热工种为主,造型不像塑料制品那么自如);3.由于产品一般体积大、工作强度大,对产品操作的人·机·环境协调性要求很高(尽管我国企业对此仍不太重视)。

方案构思初步阶段,工业设计师一般徒手绘制产品方案。随着方案的深入,工业设计师会用相关CAD/CAM软件在电脑中虚拟产品方案的三维效果,结合草模型进行理性与感性的分析。最终方案一般须制作设计评价模型。设计评价模型制作,视产品具体情况确定。体积较小的产品,采用原型制作方法。原型制作是严格按照既定方案的结构、机构、形态、色彩、材质和标识制作样品的过程。装备制造业产品一般体积较大,常常采用仿真模型制作方法。仿真模型制作是尽量按照既定方案的结构、机构、形态、色彩、材质和标识制作等比缩小样品的过程。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设计师、用户代表、营销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面对产品最终方案的设计评价模型,围绕产品材料与工艺、人·机·环境、生产成本、精神功能、可持续性等重要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评议。方案认定或修正之后,必须绘制精确的外观三视图,作为产品结构设计的出发点。这部分工作由工业设计师全面负责完成。

3.产品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对最终构思方案的实用功能和形态进行技术规划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验证的过程。如果说方案设计是处理产品系统与外部要素关系的过程,那么产品结构设计就是处理产品系统内部要素关系的过程。产品实用功能和形态已经确定,结构设计须实现其实用功能,并充分体现其方案艺术设计的成果(除非方案被证实有违技术规范)。由于工程技术的可选择性,产品内部结构、机构和用材都不是唯一的,可以通过有限元等现代机械设计原则进行规划。该过程须绘制产品总装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设计,并对产品外观形状进行理性分析和微观调整。这部分工作在工业设计师的参与下,由结构工程师全面负责完成。